音乐课程设置范文

2024-05-31

音乐课程设置范文(精选12篇)

音乐课程设置 第1篇

关键词:高师院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接轨,中小学教育

一、地方中小学对音乐教师的要求

(一)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

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必须具体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不仅能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基础的音乐教育,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开展针对性的提高教学,组织开展好系统的音乐活动。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广泛涉猎各音乐艺术门类,在专业知识上具有一专多能的品质。具体来说,能系统进行中外音乐历史及相关音乐作用的教学,能进行乐理、和声、曲式、键盘、民族、西洋乐器的教学,能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艺术精华对学生开展各种辅导活动,同时具有多元的文化艺术视野,以便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

(二)具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教师中的一份子,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身体上的特征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因此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能熟知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能充分运用和实践现代音乐教学理念,能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创新应用教育理论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中小学教师必需经过教育学和心理上的培训,要熟练掌握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法,要懂得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反思的基本常识。只有具备相当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才可以发挥出广博的专业知识的作用,才能在中小学教学岗位上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三)具备相当的教学经验

中小学校音乐教师人数相对较少,教学任务重,教学难度日益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新教师走上教学岗位后会有大量的教育实践机会,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快速成长,但新教师走上教学岗位前必须经过一定的实践培训,使新教师具备进行教学的基本素质后,才可以走上讲坛。因此,新教师的岗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不但需要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有相当课时的校内试讲经历,还必须经过大量的实习和见习活动,具备了登上讲坛的基本素质后,新教师才能相对从容的应对教学实践需要。

二、中小学教学需求对高师院校课程设置的影响

(一)注重音乐教学与专业音乐人才培养之间的差别

高师院校的音乐课程教学应当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以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为目的,因此在提升高师院校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培养高师院校师范专业学生在理论知识上和掌握教学方法上的能力,以及能唱、能奏、能演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而不是只注重培养高师院校师范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长能力,因此,高师院校音乐教育课程设备更应当重视综合性课程的设置。

(二)切实加强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中审美课程的设置

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目标要求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高师院校的音乐课程教育也应当向培养师范生的审美能力方向倾斜,能激发出师范生的音乐激情,能促进师范生不断学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知识,能培养师范生的音乐能力,能有效评价他人的表演,能具备一定的音乐创作知识和具体方法。使师范类学生能充分的在专业课中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进而有效满足中小学的素质教育需要。

(三)有效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与音乐教学法的课程

高师院校培养的是针对中小学的专业音乐教师,这需要高师院校的师范生能采用有效的教育教学原理为中小学生讲授必要的音乐知识。因此,高师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应当重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音乐教学法等课程的设置,不仅要让高师院校的师范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将这些理论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特别是在当中小学进行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高师院校理应在校园内针对中小学新音乐课程标准进行必要的研究,从而使高师院校师范类的学生掌握必要的教学理论。

三、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接轨的有效途径

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课程不能等同一般的专业技能课程,高师院校在音乐教育课程的设备上应当充分体现出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提升等基本作用,应当符合地方中小学对音乐教师的实际需求,因此高师院校的音乐课程设置应当更系统、更科学,更符合中小学教育需要。

(一)夯实专业课程基础

高师院校师范类音乐系学生比较专业音乐学校的学生,在音乐素养和先天条件上有较大差距。有的师范类学生还是零起点,高师院校还肩负着在日常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师范生爱上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这要求音乐教育课程设置首先注重夯实基础,应当在高师院校音乐课程中系统的开设基础课程,切实放慢音乐基础理论科学的教学进度,全面的实行音乐基础理论进行分科教学,多开设有关基础理论知识的选修课程。其次,降低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的难度,将高师音乐课程的度难度设置在符合中小学教育需要又相对较高的位置即可,从而使高师课程的注意力集中在音准、节奏和乐感等方面。第三,在降低难度的同时,增加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广度,使高师学生广泛涉猎音乐剧、少儿歌曲、中外民歌等教学内容。

(二)增加人文素质课程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具备广博的音乐文化知识,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因此,高师院校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应当培养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广泛开设音乐鉴赏课,对中国现当代音乐、民族古典音乐、世界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民族、现代、古典等不同流派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实际教学需要的钢琴、手风琴等的课程,同时还可以为师范生增加开设影视、戏剧、京评居等表演性课程,以及教育学、美学、哲学等人文学科的课程。

(三)增设活动创意课程

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在承担必要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学校音乐节、艺术节等大量校园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甚至有的学样音乐老师还需要担任校合唱团的指导教师,这些工作都需要音乐教师具备一定的活动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高师院校应当针对中小学的这些实际需要,为高师院校的音乐师范生开设一些包括会展策划在内的专业活动课程,从而使音乐教师掌握策划艺术活动的一般原理,树立起活动策划与成本的思维,从而使高师音乐师范生具备策划开展活动的能力。

(四)加强教育理论研究

21世纪需要的教师是学者型的教师,教师不仅需要能完成好日常的教学任务,而且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能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还必须能有效的创新教学试方法,从而切实的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高师院校应当为音乐系的师范生开设相应的教学理论研究活动,使师范生在学校老教师的带动下,有效参与教学研究,具备自我研究和发展教育理论的能力,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中小学教学要求,使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和促进学校发展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结语

高师院校音乐教育课程应当以中小学地方教育教学的需要为出发点,应当在课程设置上更加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高师院校音乐教育课程更应当充分夯实师范生的音乐基础,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秦广明.音乐教学应紧紧抓住每一个有效环节--高师音乐有效教学的反思[J].科教文汇,2010,12.

音乐课程设置 第2篇

1、十条理念整合成五条在逻辑上更加紧密便于记忆。

2、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提法,阐述什么是音乐审美的核心,提出怎样在教学中体现这个理念。和原课标比多阐述了甚么是音乐审美的核心。

3、把“音乐实践”这个理念由过去的第五位提升到第二位,仅次于音乐审美为核心,并调整了行为动词,原先叫“重视”,即“重视音乐实践”,现在改成了“强调音乐实践”,那么就提升和强调了这个理念的重要性。

4、把“提倡学科综合”改为“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不仅把“提倡”改成“关注”,而且前边还加了“突出音乐特点”,这才是我们音乐课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教师们需要抓住的重点。

5、就是把“理解多元化”修改为“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多元”从字义上讲是一个并列的关系,没有主次之分。新课标对原先两个方面都使用的“热爱”进行了修改,并把“多元”变成“多样性”。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略论 第3篇

【关键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J 60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4-0007-02

随着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稳步推进,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培养音乐教师人才的师范音乐专业教育,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已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由此,本文就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粗浅探讨。

一、我国现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是以苏联的专才教育为模版来设置的,这种课程体系为我国培养了众多优秀的音乐教师和专业人才,有效地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的系统化、规范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基础阶段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这种以分科设置为主流的学科课程体系已难以适应需求。

当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是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的“三层楼”模式。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主要由普通教育课程、音乐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三部分组成。普通教育课程是对学生普遍进行专业知识以外的“公共课”教育,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个性发展。但其课程门类过于单一,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政治理论课、外语课、体育课等必修课,选修课程很少甚至没有;音乐学科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音乐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的课程。专业课是建立在专业基础课之上的关于具体某一专业的学科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如声乐、器乐等。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学科课程设置相对独立,专业课自成体系,相互之间渗透不够,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师资专业知识面狭窄、适应能力较差;教育专业课程是体现“师范”特色、实现“如何教”的课程。目前我国高师教育专业课程主要以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三门课为主。而且课时比例仅占7%左右。教育实习时间短,内容少,模式单一,多数流于形式,效果不大。

另外,许多课程观念陈旧,内容老套,教材更新力度不大,音乐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未能体现;有些课程门类多,内容杂且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强,很难进行学科的融合;专业课的开设随意性较大,经常是以老师的特长和兴趣而非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培养目标来开课。

究其原因,当前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是沿袭了音乐专科院校的办学模式,故未能凸显自身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中小学音乐师资的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其课程体系不仅要体现现代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尤其要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对音乐教师素质的要求,设置创新性、开拓性、研究性的音乐教育课程。当然,这种改革并非要完全否定现有的课程体系,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现代教育的角度,重视审视当前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既继承,又创新。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一)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和音乐教育规律的统一

从本质上说,音乐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音乐教学即是这种特殊的实践活动的教学。作为特殊的实践活动,音乐艺术有其内在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同时,作为一种教育形式,音乐教育也有其规律性。但是,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都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所以,他们都应重视实践性。音乐教育以艺术实践为其主要教学形式和内容,音乐的实践又是一个塑造音乐形象的过程,音乐的艺术性只有在技巧与艺术修养(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等)的有机统一下才能体现出来。单纯的强调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是不符合音乐专业师范教育原则的;音乐具有终生性和社会性,音乐是人的精神产物,人不能缺少音乐,音乐教育是为人终生服务的,是具有普遍性和大众性的。总之,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该体现出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两种实践、两种规律的结合,而不能厚此薄彼。

(二)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统一

众所周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人才服务的,所以,高师音乐教育应关注和分析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并指导基础教育。同时,基础音乐教育的需求和发展又决定了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现代的教育既是教学实践活动,又是学术研究行为,音乐教育也不例外。所以,高师音乐教育既要关注和重视教学实践,也要重视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既要关注学生的专业发展,也要重视非专业知识,尤其是其能力的培养;应把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彼此统一起来,既促进学生在专业上的发展,又培养他们从事基础阶段的音乐教学能力。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构想

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基础教育工作,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结构应该改革和优化。首先应强化核心课程,突出主干课程;其次应引入并增加选修课程范围,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促进多种能力发展;另外应增设教育科研基础理论课程,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还应组织相关艺术活动,锻炼专业实践能力。

(一)强化教育学科类课程

在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中,教育学科课程应属于专业性课程,它是把 “学术形态”的音乐知识转换为“教育形态”的知识,再把“教育形态”的音乐知识转换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并发展其能力的重要平台。所以必须大力加强教育学科课程建设。一是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如除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外开设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研究、课堂管理、教育测量与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二是增加教育课程的教学时数,保证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以利于学生在以后的音乐专业教学中能运用各类教育学科课程知识。

(二)拓宽基础课程

除了传统的理论课、外语课、体育课等外,扩大选修课程的范围,建立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相关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等),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调整音乐学科专业课程

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四个教学领域,高师音乐教育应当增加如音乐审美类、音乐表现类、音乐创造类、音乐与相关文化类、音乐教育类等五大类课程。将音乐表演、音乐技术、音乐学内容结合起来,构建以培养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和音乐教育素质为宗旨的综合化学科专业结构和育人环境。,从而拓宽学生的理论思维,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四)增设教育科研基础理论课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科研兴校”、“研究型教师”、“教育创新”受到空前关注。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成为引领教育与时俱进的灵魂,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诉求。未来所需要的不仅是实践型教师,更是研究型教师。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因此,高师院校应增设教育科研基础理论课程并通过优化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加强教学理论及论文写作指导等途径来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构建理论平台、引导实践研究、创设学术氛围、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来培养音乐专业师范生的初步科研能力。

总之,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形势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造就更多的能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高素质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问题[J].中国音乐,1997(1).

[2]杨晓宏.我国高师现行课程体系的缺陷[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3]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研究,2002(1):15-22.

[4]王耀华.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体系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3(2),21-23.

【作者简介】

肖满英(1971-),女,江西南康人,江西省赣南教育学院音乐系,讲师,主要从事音乐教学与研究。

城市音乐文化与音乐课程理念 第4篇

许多音乐教师对这个问题很困惑,他们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意在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包括积极的情感反应、良好的学习态度、紧密的团队意识、健康的道德修养等,但这些能力素质的培养似乎指向音乐本体之外,并不是音乐学科课程所特有的。于是,我们发现在许多音乐课上教师和学生是在用语言进行交流,而不是用耳朵、用肢体进行音乐表达,听、唱、奏、演的教学往往草草带过,这使得音乐课不像是音乐课,而更像是语文课、历史课、地理课甚至政治课。那么,我们的音乐课程究竟何去何从呢?

一、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先将视线从学校课堂教学转开,看看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

2010年9月24日深夜11时,连演了2轮8晚的科隆歌剧院版《尼伯龙根的指环》在上海的演出终于落下帷幕。上海观众的“懂行”不仅出乎上海大剧院的预料,更出乎科隆歌剧院的预料。

如果说歌剧是古典艺术的王冠,那么,这部被音乐界誉为“史上最伟大的歌剧”则是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显然,《尼伯龙根的指环》演出成功,相当重要的原因得益于此前“艺术课堂”讲座。为了让上海的观众真正理解这部作品,上海大剧院在歌剧演出前专门对观众进行补课,请一些专家讲解该剧。许多听众参加培训,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为一台演出举办多次普及讲座,这是大剧院“艺术课堂”讲座开办4年来创下的一个先例。

据统计,参与这七场系列讲座的听众共计3200人次。于是,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个问题:假如没有系列讲座,演出的结果将会怎么样?《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演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借鉴。如果以后每次高规格演出都采取事先培训的方式,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思路,市民音乐素养的培养如何在学校基础教育中体现呢?

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国际大都市应该体现现代城市的概念,即包含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博物馆、歌剧院和音乐厅。伦敦的阿尔伯特大厅、维也纳的金色大厅、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等享誉全球,它们是现代城市发展的结晶,同时也体现了现代城市的文化水准。去音乐厅听音乐,欧美国家的观众往往正装出席,能欣赏音乐,被视为高水平的文化体现。市民对音乐的理解,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品格与艺术高度。

在美国纽约州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舞蹈、音乐、戏剧的创作与表演,在参与过程中熟悉并运用艺术语言和技能,能够以专业眼光对艺术作品做出评判。为了落实这些培养目标,纽约州课程标准对各学业水平的学生作了许多具体的规定。

对于“学前与基础教育学业水平”,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论证作为听众的合格举止,包括校内校外的各种各样的音乐场合中的专注聆听”并在“教学指导”中给出一个样表要求学生在讨论后进行筛选。

“中级教育学业水平”标准则要求学生“在个人或群体性的音乐活动中,能够识别、运用部分音乐制作规则和流程,并且在表演、创作自己及他人作品的时候进行运用,同时讨论改进它们的方法和途径”。“建议评估”还要求教师提供作业要求,根据教师的这一要求,学生可以在专业管弦乐队中选择一个任务,写一份关于这项任务随笔。

从以上纽约州音乐课程标准的呈现中,我们看到了城市音乐文化发展对未来城市主体、即学生音乐素质的具体要求,并以音乐学科本体为手段达到这一培养目标。

二、音乐教改何去何从

正如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在其著作《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中论述的那样:“尽管音乐有很多重要的非音乐性或者非艺术性的功能,但是对所有人类来说,它的音乐的或艺术的本质才是它独特而珍贵的禀赋。音乐教育的作用,首先就是要开发每一个人对音乐的艺术力量与生俱来的反应能力”。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价值是由音乐艺术的本质和价值固定的,除此之外的其他教学意义与学校中的其他课程并没有根本差别。因此,如果音乐课的教育价值不是非得在音乐学科中获得,那么音乐教育就永远不能被看成一门学校的基础课。这就好比学生学习语文,他要知道鲁迅作品的时代意义,同时还必须掌握作品中的字词句、篇章结构那些属于文学本身的东西,也只有同时理解了这些内容,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理解作品。

当一个城市具有了厚实的音乐基础教育,城市的音乐文化也就有了相应的提高,可以在更高的一个层次上、能有更多人能够理解和欣赏《尼伯龙根的指环》这一类的经典作品。

上海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已经进行了两次改革,我们也正在不断调整城市发展对人材需求的标准,这是良好的开端。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无论何时,音乐本体性内容的学习始终是必要的。英国现代美学家爱德华·布洛在《现代美学观念》一书中提出“心理距离说”,对审美知觉中可能出现的最远、最近、适合的三种距离进行解释,其中所谓最远的距离即是指由于主体对审美对象一无所知,因而无动于衷。其中的最典型案例即是,一个人虽然坐在音乐厅中,但是对演奏的音乐毫不知情,所以他要么呼呼大睡,要么只能沉浸在自己的胡思乱想中。

行文至此,也许有人会说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何必加入如此专业的音乐知识的学习?对此我们的回答是:这很有必要。音乐学科本体性内容的学习固然需要教学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但只要方法得当,依然具备充分的可行性。基于目前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的学制和课时,以下我们向音乐教师提出“两个反对”和“两个支持”,以此保障学生对音乐学科本体的习得。

三、“两个反对”和“两个支持”

1. 两个反对

两个反对即是——反对将音乐学科教学禁锢于教室,反对课程内容禁锢于教材。

反对将音乐学科教学禁锢于教室是指音乐教师应该拓展音乐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将音乐课的教学场所扩大至图书馆、音乐厅和广场。音乐学科本体的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基础性,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倦态,扩大教学场所的目的在于消解音乐学科与现实社会文化之间的距离、消解音乐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此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

反对课程内容禁锢于教材是指音乐教师应将课程内容与城市音乐文化联系起来,达到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教材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一定的蓝本,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定要按照教材照本宣科,教师可以将城市音乐文化中的音乐作品作为教材,以鲜活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音乐、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价值取向。

2. 两个支持

两个支持即是——支持学生在城市音乐文化中的活动,支持音乐教师的教学创造性。

支持学生在城市文化中的音乐活动意在让学生实现“主动作业”。杜威在20世纪初确立的“主动作业”,实现了课程与教学的统一。我们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城市音乐文化活动,意在让学生通过“主动作业”与城市音乐文化产生互动作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理解城市音乐文化,进而增长个人的音乐经验。

支持音乐教师的教学创造性意为在让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音乐教师一心只盯着音乐本体性知识的习得结果,则很难吻合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学的创造性,将教学的过程视为学生经验不断发展的过程,将自己从被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与学生共同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小学音乐课程教案 第5篇

一、 课前游戏——读RUAPO(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读,用方言读)

(生描述,师补充):舒柏特:十九世纪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1797——1828),出生于维也纳附近小学教师家庭。幼时在教堂唱诗班受音乐教育并任歌童,8岁随同父亲和哥哥学习提琴、钢琴14岁开始创作歌曲,16岁开始创作交响曲,17岁为歌德的诗篇谱曲。18岁完成第二、三交响曲,五部歌剧及一百四十多首歌曲。

舒柏特曾在本地小学任教三年,以后失业终生。他的一生非常贫穷受进了折磨,于1828年死于伤寒病。他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共写了十四部歌剧,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九部交响曲,其中很有名气的有“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鳟鱼五重奏”歌曲“美丽的磨坊姑娘”等,他的歌流行七大洲,并且有很多首成为世界名曲。尤其是他创作的歌曲,有时一个早晨能写五、六首,并把遇见的每一件事都变成歌曲。他的歌曲常常被称为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其中他创作的“摇篮曲”流传渗广。体现了一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说到了摇篮曲,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两首不同国家的“摇篮曲”,一首是舒柏特创作的,一首是我国东北民歌的,互相对比一下,歌曲在情绪、意境和音色上有什么特点?

1、播放东北民歌“摇篮曲”与舒柏特的“摇篮曲”的录音。

(聆听感受歌曲舒缓、安逸的情绪,安详柔美的意境;柔和甜美的音色,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趣。)

2、个别提问听后感

二、 学习新歌

1、教师范唱。(集体哼唱)

2、出示歌曲(几拍子、几段歌词)

3、个别提问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引入:关于这首歌曲的.来历,有这么一个故事,你们想听不想听?

舒柏特19岁那年,有一天他十分饥饿,下意识地走进一家饭店,当服务员向他出示菜单时,他身无分文感到十分尴尬,他四下张望希望遇到一位熟人或朋友,可饭店里全是陌生人。当他低头失望时,忽然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克劳蒂乌斯的一首小诗,立即把这首诗谱成歌曲交给了店主,才换来一份土豆充饥,可是在他死后三十年,这首“摇篮曲”的手稿竟以四万法郎高价卖了出去。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讲这个故事就是向你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希望你们刻苦学习,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更多的财富来报效祖国,报答养育你的妈妈。

4、学生视唱,教师伴奏

导言:为了更好地理解、学习这首歌曲,请大家想象自己小时侯妈妈哄你入睡时的情景,心里怎么想?试着唱一唱(有表情的演唱)

5、分析歌曲,指出重点难点

6、 教师伴奏,集体有感情地演唱

根据歌曲的旋律,分成小组自编歌词。(个别小组演唱)

7、教师指挥,学生集体用口琴吹奏。

8、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歌曲的演唱与吹奏,我们了解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所以接下来在优美音乐声下,为自己的母亲写下一段话,来感谢母亲对你们的养育之恩,同时你也可以做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妈妈。

三、教师小结:

音乐课程设置 第6篇

一、民族学视野中的异域同族音乐

所谓异域同族,是一个民族学的概念,指生活在不同国家中的同一个民族。这里,域主要指现代国家,抑或包括同一个国家中不同社会制度作用下的不同地区。族主要指狭义的现代民族。

由于自然界的诸多原因,我们的地球构成了许多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同样,人类血缘为基础的多种人文因素的共融之力,使人类社会亦产生诸多不同结构的社会群体。从民族学角度看,源于古代血缘氏族、族群而构成的某一民族,往往因社会与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制约而分布于不同的国家,这种跨国而居的民族,是一种人类社会族群的“板块漂移”。事实上,世界上许多民族都存在着跨国而居的现象。

跨国而居,使源于同一血缘共同体的人们,在世界历史进程和族群迁徙中分布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制度文明之中。由于受所居国现实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多种涵化,同一血缘民族常因国家制度设计、社会发展道路的不同与制约而渐生形形色色的生活内容,或同或似,更多的是方式与内涵的迥异。这样的异同,会使同一个族源的民族之文化亦产生变异性和多样性,并深刻影响着生存其间的音乐艺术的发展。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而多彩的音乐。民族的音乐,往往伴随着本民族文化的滋润而彰显出鲜明的民族性;同样也因地域、文化、时代之变迁而衰减一些固有的本色,或繁衍出一些新的特色。生活在朝鲜半岛的朝鲜民族,在现代世界进程中于1948年分治为两个国家。自此,北朝鲜的音乐建设“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大量吸收西洋音乐的成分,进行乐器改革,并发展出包括新歌剧在内的许多音乐体裁,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①南朝鲜的音乐发展则“非常重视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学习,不仅在祭孔和祭祖仪式中继续演奏传统的雅乐,而且在整理研究传统音乐方面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蜚然成就。”②当然,还有中国的朝鲜族,源于半岛,相聚华夏,使具有半岛色彩的民间音乐随所处之新的人文地理环境而变化:原在民间和专业艺人中流传的“散调”、“灵山会相”等乐种及以“盘嗦里”、“唱剧”在中国朝鲜族中很少流传,有些民歌传到中国后,歌词内容、曲调及演唱风格都有变化,而且产生了一些朝鲜族新民歌,这意味着中国朝鲜族保留和发展了传统的音乐,并逐渐形成具有中国朝鲜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其成因很多,但“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等的变化,中国朝鲜族在政治、文化、思想意识、民族关系等方面,都与居住在朝鲜半岛和其他国家的朝鲜民族有所不同,这是中国朝鲜族音乐形成自己特点的根本原因。”③

傣族聚居于云南,邻国缅甸亦有分布,称掸族。傣与掸,历史上属一奶同胞,如今置身于两种政治制度的国家。“两族”寨子仅一水一山之隔,民众有着深厚胞谊之情和亲戚往来。互市、互贺节日和赛歌的传统历久不衰。傣与掸,共同喜爱象脚鼓,且两族都讲究“公鼓”与“母鼓”之分。20世纪50年代,傣与掸民众常有赛歌。傣族青年善弹三弦琴,寨寨都有制琴巧匠,但“文革”时这些制作都没有了,而掸族却有较好保存。改革开放之初,德宏傣族并不喜欢港台流行歌曲,而更热衷于掸邦的流行歌曲,因为这些歌多唱家乡和爱情,民族色彩浓厚。可以说,由于地缘之便,更因族缘之亲,两族音乐交流极为普遍,以至于达到互补共盛。

纵观异域同族乐象,是民族音乐学研究中一个有趣的命题。其发生发展原因很多,但“往往同超越国界的有关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有着历史性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最根本的恐怕莫过于种族的联系了。它随着有关民族的迁徙、分化、融合而逐渐扩展和深化,其实际意义则远远超过宗教的传播、国家形态上层官方文化交换式的往来。它更具有无孔不入、潜移默化的广泛性特点。”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存在着30多个跨国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了解各民族的音乐,尤其是了解同一民族在不同国度的现实表现,对于全面认识一个民族之音乐的历史文化、固有品种、艺术形态,了解音乐与民族性情、音乐之传播传承都有积极意义。因此,做好这项工作有助于对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进行最有效的直观比较。是一项“开拓性质”的研究工作。

我们深知“研究不同国家中同一民族各种音乐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关系和差异,是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⑤对于深化我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搞好传统音乐传承保护,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当然,对于我们深化音乐教育领域的民间音乐课程改革,增强学科的可比性和时代性,深化教学内容,同样有积极的独到作用。

二、关于“民间音乐”课程结构的理性思考

中华民族是一个喜好音乐的民族,创造了多种形式的传统音乐文化。就民间音乐而言,以其形态简朴鲜活、内涵朴厚多彩而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在中国20世纪社会进程中,伴随着封建制度寿终正寝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民间音乐的社会地位亦发生了根本性升腾。在无产阶级的倡导及民众热情呵护下,民间音乐的魅力在服务芸芸众生的实践中得到超常发挥。伴随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之兴和理论建设的发展,民间音乐逐步完成了由民众于生活体验中的创作、品赏到音乐学层面的理性总结,诞生了《民族音乐概论》(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1964年3月第1版)为代表的研究成果与教科书,实现了其理论建设的飞跃,并借助现代音乐教育得到新的传播。

回顾“民间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课程建设及其知识结构,我们深知,它紧紧围绕着流布于各民族中发展得比较成熟的典型乐种进行了系统的形态阐释与深入的“乐教”。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播撒民族音乐知识,培养现代人们的音乐创作艺术母语,发挥了勿容置疑的积极影响。endprint

步入21世纪,人类迎来信息时代学科建设的新环境。倡导素质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新追求。“当代教育思潮中,后现代课程观异军突起,挑战和动摇着现代教育根基,为教育重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⑥面对许多新教育理念与理论、方法与技术,回顾往昔民间音乐课程结构,有许多经验与成就可圈可点。我们知道,在《民族音乐概论》指导下,民间音乐课的知识体系构建于若干生活在大江南北的各民族及其音乐品种之上,彰显了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从教学论角度看,无论各地学科内容与知识结构何等多样,其基本思路与知识着眼点,多囿于我们的“国家”这样一个广阔的学术空间。从课程结构设计到知识内容,有相当多的师生活跃于我们的家园和熟悉的民族之中,进行的是一项完全“中国化”的民族音乐艺术的“域内”教学和“宏大叙事”。这种普遍性的非“跨域”性教学模式,其天经地义本无可厚非。但当我们来到一个强调“不可通约性、差异性、断片性、特殊性和间断性,关注边缘地带,用多样性的微观分析,以获求对总体性、强制性的超越”⑦为目标的后现代课程时代,面对着“以多元并存替代二元对立”的新理念,这样的“域内”思维与行为,的确使“民间音乐”教学方式显得有些“静态”化,学术视野也有些狭窄。众所周知,我国的回族多聚居于西北地区,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其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进步早已翻天覆地。但是,生活在哈萨克斯坦、乌孜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处的东干族,仍保留着我国回族的许多传统。他们是百余年前由关中地区迁徙过去的回族,如今依然是黄皮肤、黑头发。婚姻固守着“媒妁之言”“姑娘不外嫁”这些早已被故乡人摒弃的旧习。婚丧嫁娶,衣食住行,岁时节令,还保持着清代陕西的习俗。称政府部门为“衙门”,称干部为“衙役”。大人小孩讲一口纯正的陕西土话。“国骂省骂时时会冒出来,而且非常地道。”在那里,秦腔仍然盛行,村里的儿歌“月亮月亮渐渐高,骑白马带腰刀”已唱了百余年……⑧这就是与我国回族同缘的异域同胞,可见“两回”的生活已有明显差异。借助“东干回回”的传统生活,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既可于“现代”之中了解我国清代的方言、婚俗、戏曲、民歌等传统文化,又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怀天下、求真知”的学术思维,更可为具体讲授民间音乐课中回族音乐注入新活力。这样的安排,于学生有天然的吸引力。较之单纯讲授国内回族音乐更具信息量大、见识多和可比性强之优势。可见“异域同族乐象”是一扇洞悉音乐文化的新视窗,合理地运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寻获许多民间音乐课程建设的新知与灵感。

民间音乐的学科性质表明,它同有关地区或民族在政治、经济、习俗方面有着天然联系。学好民间音乐,“不能把它当成一种孤立静止的音乐现象看待,而应将它放置于该民族的人文环境之中,结合该民族的文化背景去认识。”⑨在后现代教育观看来,以往“我们在谈论用音乐的物理属性来学习音乐是如何科学的时候,往往忽视了一个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方法,那就是‘参照物”。故后现代教育观坚定地认为,今日主导教育领域的线性的、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将让位于更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⑩本文倡导异域同族理念,当属“更复杂的、多元的系统”之一,旨在为民间音乐课程新发展寻觅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以期“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我们自己,看见我们的路。”{11}事实上,我们深知异域同族这样的“异质”与我们的民族及音乐有着密切的“关联”,借用这种关联来丰富教学活动,被后现代教育观视为一种“课程理解范式”转换。它符合后现代课程代表人物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倡导的“丰富的、回归性的、关联的和严密的”理念。实践这种理念,有助于民间音乐课程结构改善。因而更符合我国政府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主张。

三、加强“异域同族音乐”在民间音乐

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倡导民间音乐课程结构建设融入“异域同族音乐”元素,这符合后教育课程观的时代要求。但是,实施一个在许多人看来如此不熟悉的课题,尚需做好相应的工作。

首先,做好民间音乐课教师的“补课”工作。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关键。”民间音乐课的历程表明,许多教师熟悉“音乐学”而生疏于“民族学”,有些人更不甚了解其中的异域同族及其音乐。因而在该课程教学中增添“异域同族音乐”内容,于多数教师存在一定的理论困惑与技术困难。需要及时做好相应的观念更新、理论补充与技术培训。如采用短训班形式组织他们学习民族学知识,特别是民族的发展与流变,区域经济与国家经济于民族的影响,不同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中的文化、艺术与音乐特征等内容,以适应异域同族理论之需。有条件者,还可组织教师们做一些“跨国民族音乐”的实地考察。

其次,编写“异域同族音乐”为主题的民间音乐辅助教材。组织一批民族学家和音乐学家共同编写相关教材。内容应着眼于我国三十余个跨国民族及其跨域“本族”的历史现状,针对每一个“异域同族”的跨域编写,精选异域同族的现代音乐形态、典型乐种、作品与风格、演唱演奏家、历史民俗与现代生活内容。要围绕同族音乐的“相同”求其流布继承;围绕同族音乐的“分异”求证发展变化,以凸显异域同族的可比性。教材内容要新颖,还应融文字、曲谱、图像和音响于一体,力争为基层教学提供一册简便易得的教本。

再者,实施这项改革中要把握好进“度”。以真诚之心,看待我们熟悉的或不甚熟悉的各种“异域”乐象,但凡借用,都要善待。我们知道,借用异域音乐开展教学中有许多我们不习惯的内容,其实这种不习惯所凸显的差异,正是我们期待的可比性与参照物。因而我们要用民族音乐学的文化相对论来感昭自己,即不以自己的文化环境、文化优势和文化价值观来评价他域的音乐和文化。因此我们的借用必须客观而真实的。

倡导民间音乐课程结构之异域同族音乐的“范式转化”,需要安排好课时,把握好节奏,即时刻“以我为主”,不可喧宾夺主。需要指出的是,借鉴异域同族音乐,会与各校开设的“世界民族音乐”课“撞车”,但两者在学科结构、知识点等方面并非完全相同。我们只是借异域同族做“花絮”,为“民间音乐”课主体教学提供有限的参照,且篇幅与时间短暂,是在主体课程的一个教学“瞬间”完成的,不会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安排。

总之,将异域同族音乐引入民间音乐课程结构,赋予民间音乐课以更大的开放性和多彩性。借此比较性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中“睁眼看世界”,更清晰地看到一个个历史民族的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境遇:或守或变、或盛或衰,以增强对自我艺术发展的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眼1?演马曼丽、安俭、买买提《中国西北跨国民族文化变异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①②杜亚雄、陈景娥编著《外国民族音乐》,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③冯光钰、袁炳昌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京华出版社2007年

版,第一卷第53页。

④伍国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第336页。

⑤林凌风《傣族、景颇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1982年第1期,第25页。

⑥江志敏《后现代课程观给基础音乐教育的启示》,《人民音乐》2009年第4期,第74页。

⑦朱宁宁、杨九华《后现代教育理念对西方音乐史教学的启示》,《人

民音乐》2010年第1期,第67页。

⑧陈琦《探访中亚“陕西村”》,《国家人文地理》2006年第9期,第87页。⑨邓光华主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前

言第1页。

⑩{11}张雅妹《河北省安新县赵北口音乐会研究》,管建华主编《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8页。

?眼本文系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科研课题(W2009Y12)?演

胡小满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音乐课程设置 第7篇

一、《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音乐教学方法改革

由于中学阶段音乐课程教学过分偏向于理论知识的灌输, 课程结构本位思想占据了音乐课程教学的重心, 这就使得中学音乐教学表现出显著的繁、难、偏、旧等特点, 教师的课堂角色仅仅表现为知识的灌输者, 而教学内容也仅仅局限于基本乐理及音乐常识方面,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文理科专业教学如出一辙, 从基本的概念陈述、例证罗列再到对基本概念的解析, 至于声乐教学的内容则始终延续口传心授的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渗透, 教师自身需要及时转变角色定位,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转变教学方式, 灵活处理教学内容, 完善音乐课程教学设计, 充分展现个性化的音乐教学风格。

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效应, 音乐教育绝非仅仅局限于理性化的认知范畴, 更要从音乐本身的不确定性来对音乐的内容展开感性认知。对于音乐教学而言, 教学目标灌输于音乐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实施的本身就是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在教学方法选择方面, 任何方法都有本身的局限性,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当形成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选择。除此之外, 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应考虑到对应的教学条件、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 并最终确定教学方案。针对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并非表现为固定的教学环节, 而是需要联合各个教学模块呈现出系统化的教学内容, 这对于学生音乐审美及创新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

从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分析, 教学方法的革新不应完全否定传统教学的内容, 而应当在充分借鉴传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体现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合理性。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实施, 音乐教育从国外音乐教育教学中汲取了更多教学灵感, 比如美国卡拉博·科恩的儿童心理认知教学法和日本铃木镇一的小提琴教学法等。先进的音乐教学模式对于我国音乐教学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与借鉴, 使得音乐教学方法不断得到革新, 各种新型音乐教学方法相继出现, 例如暗示法、比较法、实践法、游戏法以及视听结合法等, 这些教学方法在中学阶段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当前中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 应试教育理念阻碍音乐教学的开展

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约束下, 无论是学校管理部门还是教育行政部门对于音乐学科都缺少必要的重视, 这就使得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阻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 对于音乐课程重要性的忽视也对教师的工作热情产生了负面影响, 不利于中学阶段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受制于升学率的影响, 学校管理人员并没有从思想意识中重视音乐教育的实施, 忽视了音乐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意义, 甚至将音乐课处理为所谓的“副科”, 在这样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下, 中学音乐课程普遍存在课时不足和教学内容模糊的问题, 由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确定也导致中学音乐教育偏离了正常的教学轨道, 有碍于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除此之外, 应试教育理念下的音乐教学发展在学生音乐文化素质和审美意识培养方面也表现出诸多不足。

(二) 滞后的教学方法降低了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在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约束下, 中学音乐教学中表现出严重的主客体矛盾, 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着明显的界线, 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学生的主体意识很难得到激发, 这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显然是极为不利的。在填鸭式教育模式的影响下, 学生在音乐知识接受方面仅仅是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 并非从音乐教学中获得艺术熏陶, 这显然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实施理念。音乐教学方法的革新需要从音乐教学理念出发, 从根本上确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积极完善中学音乐教学模式, 从和谐有序的音乐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 构建平等互助的课堂教学关系。作为音乐教学得以开展的重要保证, 教学条件也是现阶段中学音乐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问题, 由于对音乐教学重要性的漠视, 不少学校在教学设备、教材选择和教学资源配备方面缺少必要的投入, 这不仅影响到了正常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 同时对于音乐艺术实践也表现出一定的恶性循环,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

(三) 师资力量不足也对教学效果产 生了负面影响

对于中学音乐教育而言, 师资队伍建设是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直接关系到其实际的教学水平。由于教师资源的匮乏, 导致大部分学校都普遍存在教师教学能力不高的问题, 在专业基本功的限制下, 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路方面都显得较为滞后, 音乐教师的一专多能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体现。当前中学音乐教学仅仅满足于基本的乐理和演唱技巧讲授, 而忽视了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导致学生对于作品内涵一知半解。学生所期望的音乐课堂中教师除了应当能够熟练掌握演奏乐器之外, 还应当能够引导学生完善对音乐作品的处理。由此可见, 专业知识和音乐技能成为了衡量教师综合音乐素养的主要内容。然而, 从当前中学音乐教学的课堂实施现状分析, 教师的综合素养很难达到实际的教学需求, 加之学校管理部门对于音乐课程重要性的忽视, 这也导致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往往很难在中学阶段寻找到自身的职业价值, 这也使得中学音乐课程教育陷入恶性发展循环当中。

三、中学音乐课程教学方法创新

(一) 突出备课环节的重要性

作为课堂实施的必要基础, 有效的备课是成功教学的一半, 备课环节需要突出艺术形象的感染力, 从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的双重角度来提升学生对音乐教学的理解。因此, 教师的备课环节需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 并以学生兴趣培养为出发点来对教学方案进行系统化设计, 完善自身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除此之外, 备课环节还应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 不断完善教师的课堂施教过程。在教案设计中, 除了需要对每一节课的内容、层次和结构进行划分之外, 还需要细化到具体的语言组织、符号设计以及教学形式安排等内容, 不断优化中学音乐教学的常规训练和语言应用。音乐课的实施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下完成, 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应忽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从语言组织、活动安排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尽可能体现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培养学生潜在的音乐创新意识。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当中, 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 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样也是自身综合音乐素质提升的过程, 这些内容都需要在教学的备课环节中有所体现。

(二) 以兴趣为基础实现开放式教学

作为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音乐的呈现是伴随情感产生的, 这一情感的内容可以是炽热活泼的, 也可以是庄严肃穆的, 同时更有可能是凄凉委婉的, 从这些情感历程中学生得到的是美的熏陶。以兴趣培养为指导, 开放式教学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够营造更加和谐宽松的音乐教学环境, 同时对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以及审美意识的形成都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基础。在兴趣作用的推动下, 学生能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并以此为动力实现学习与兴趣之间的相互滋长, 达到最佳的音乐教学状态。可见, 兴趣培养是学生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的综合体现, 这对于学生审美能力提升至关重要。从现阶段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应与社会生活脱节, 传统灌输式的音乐教育方法显然已经不足以满足如今的音乐教学需求, 音乐本身的教育功能需要从亲和力和教学氛围等方面得到巩固, 这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品味的关键所在。音乐教育的呈现应当致力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与学生实际的思想状态和认知水平相符合, 这是音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

(三) 与现代信息媒体技术相融合

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 教育教学工作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已然成为一种趋势, 这对于中学音乐教学的开展也无疑是有利的发展契机, 这就需要教师处理好现代信息媒体与音乐教学之间的关系, 从根本上推动高科技手段更好地辅助于教学工作的实施。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的结合更加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丰富音乐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的新鲜活力, 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一些音乐资料的收集, 像是文字资料、录像资料或是图片资料等都可借助现代信息媒体技术来完成, 这对于教学效果而言是重要的保障。除此之外, 教师还需要关注到一些最新音乐软件和音乐载体的有效应用, 敢于突破资源限制的同时也追求音乐课程资源的多方位获取。在网络资源的辅助下, 关于音乐教学经验和成果的分享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教师需要在浩瀚的网络资源中选择更加贴合实际的教学资源来对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补充, 可见多媒体教学法也势必将成为今后中学音乐教学的主流趋势。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当前音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在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学会创造音乐, 担当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任。中学音乐教学在整个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同时也是中学阶段音乐课程改革的本质内容。从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结构分析, 传统音乐教学方法与全新教学方法的融合显然更加合理, 在这样一个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音乐课程的育人价值, 切忌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全新教学方法置于对立的环境当中, 这对于音乐教学效果是重要的保证。任何教学方法都不可能一劳永逸, 这就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敢于将常规打破, 不断追求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真正将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改革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志军.走向理解的课程评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2]刘宏武.新课程的教学艺术指导[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

[3]钟启泉, 崔允瀛.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4]李妲娜, 修海林, 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5]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研究, 2002, 2.

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第8篇

一、高校音乐学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培养出具有优秀的音乐专业知识以及音乐教育相关知识,热爱音乐事业,能够胜任音乐教学、科研、编辑、表演等各类音乐相关工作的高级音乐学人才,是所有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其中音乐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的目标就是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相关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以及《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目前各高校的音乐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要结合其培养目标重新进行规划,且各学校要结合本校特色制定不同的办学理念,提高本校音乐学专业教师的综合素养,进而保证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新时代音乐学专业人才。具体可以在本校的培养方案中设置实践环节,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入中小学任教,或在相关新闻媒体、艺术团等部门从事音乐工作,借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结合学生各自的实际专长及个人兴趣分小组进行选修课的学习,以便培养出各有所长的专业人才。

二、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革新路径

结合我国高校音乐学专业的现状及培养目标,笔者对其课程设置的革新工作做了如下四大方面的构想:

(一)优化课程结构

高校音乐学专业主要负责为我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因此,在进行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充分调研,以便为课程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比如可以将外国乐器与中国乐器的课程合二为一,并且增设舞蹈相关课程;还可以增设一批选修课,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兴趣进行选择,例如可以增设有关音乐分析、音乐创作的精深课程,为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便利条件。

(二)完善配套教材

目前我国高校音乐学专业的配套教材的修订方案尚未完成,在这方面教育部需要参考相关专家的建议,尽快完善修订。教材的修订必须要重视对人才培养目标及理念的把握,严格按照相关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及专业基础情况等精心进行选编。总之,音乐学专业的教材必须要在涵盖所有专业必备知识的同时,保证知识结构规划合理,以便学生能够很好的适应教材内容,循序渐进的学习;除此之外,还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课程《中国民族音乐》中,各高校可以结合本校音乐学专业的实际以及本校学生的整体水平合理选择补充性教材,例如可以增设《音乐作品分析》二级科目,让学生按个人兴趣及水平自由选择一些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汇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他们的教学演示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现阶段的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改革的同时,还要重视加强相关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音乐专业品种全面、教学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高校必须要对本校音乐学专业的所有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并结合学校实际适当吸收新鲜血液,以便能够打造一支年龄结构、职称学历结构等均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开展工作:其一,要组织本专业教师定期去其他单位进行学习和考察,以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创新性思考;其二,各高校的音乐学专业要加强联系,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其三,学校要按照教师的不同水平等分层次对之进行培训,甚至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出国深造或交流,在国际交流中参考国外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不断完善本校的相关设置;最后,各高校要建立相关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以便为各自的课程设置提供足够的选择资源。

(四)教学方法的革新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音乐学专业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因此必须要进行有效革新。现阶段各中小学需要的音乐教师既要具备精深扎实的专业综合知识,也要有一技之长,即需要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既能够成为称职的教师,也能够胜任文艺表演工作。针对这一实际需求,高校的音乐学专业应进行有效革新,比如要兼顾学生的“唱”、“教”能力,以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既能唱歌,又能会教唱歌;又如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实习,与当地的中小学联系,安排学生在实习中不断消化吸收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校的音乐学专业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置工作的革新正处于探索阶段,应紧密结合相关的培养目标不断完善音乐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以便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且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设置 第9篇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我校低年级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调查范围是全院四个低年级音乐教育班, 大一两个班, 大二两个班。采取抽样调查法, 随机在每个班抽取9名男女学生。发放问卷共36份, 收回35份, 有效问卷30份, 其中男生12名, 女生18名。

二、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我校音乐教育专业低年级学生对音乐教育专业的认识, 以及对课程设置的看法, 进一步优化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体系, 让音乐教育专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让各位同学能够学到想学的知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数值主要以百分比数据呈现, 在分析时采取平均值并参考原始百分比进行。

1. 上大学之前对于你现在所学的音乐教育专业有了解吗 ()

A.有很清楚的了解 (简述了解) B.听过但不是很清楚C.完全没了解

调查数据显示, 选择A选项的人占27%, 选择B选项的人占60%, 选择C选项有13%。从这个结果, 我们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的同学在上大学之前对音乐教育这个专业是不了解的状态。

2. 你觉得音乐教育专业和其他 (如语文、数学教育) 等专业最本质的区别在哪里? ()

A.技能教育B.知识教育C.情感教育

调查数据显示, 选择A选项的人占40%, 选择B选项的人占17%, 选择C选项的人占43%, 从这个结果, 我们可以看出, B选项和C选项加起来是60%, 因此, 有超过一半的人对音乐教育的本质还是不太清楚, 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

3. 你觉得音乐教育最大的作用是什么 ()

A.只是学校开设的一门课B.娱人作用C.美育的重要方式

数据显示, 大多数同学对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还是比较了解的, 可以看出选C选项的人占67%。

4. 你觉得在学校里音乐教师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

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B.音乐课教师C.可有可无的角色

调查数据显示有93%的同学选择A和B.所以大多数同学对音乐教师这个职业还是很有认同感的, 也了解音乐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也有7%的同学缺乏对音乐教师的认同感和肯定。

5. 你觉得音乐教师应该具备那些素养 () 可以多选

A.热爱教育事业B.全面的专业知识C.先进的教学理念D.教学研究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其实大部分同学对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缺乏认识, 只有33%的同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17%的同学了解不够全面, 39%的同学的了解都只有片面的了解。还有10%的同学对音乐教师具备的素养停留在一个点上。

6. 你对学校现在开设的课程是否满意 ()

A.很满意B.一般满意C.不满意

从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出, 对现有课程设置很满意的学生有20%, 一般满意的有57%, 不满意的同学有23%。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大多数同学对现有课程的设置是不满意的。

7. 你觉得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侧重点是什么 ()

A.音乐专业技能的学习B.教育技能的学习C.前两者的有效结合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选择A选项的人占28%, 选择B选项的人占18%, 选择C选项的人占54%。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大部分同学还是知道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学习, 但是也有46%的学生认识还是比较片面。

8. 你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在哪方面有所提高 ()

A.教师教学技能B.音乐专业技能C.前两个选项的综合D.音乐活动策划

从得出数据可以看出, 有30%的学生希望能从两个方面提升, 教师教学和音乐专业技能两方面得到提升。28%的学生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提升音乐活动策划的能力, 20%的学生希望在音乐专业技能方面有所提高, 也有10%学生希望在教师教学技能方面有很大的提高。总的来说, 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导致每个学生的要求都不一样, 但是大致的方向都是希望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未来的人民教师。

四、结论

最后的结论分为三部分来看, 第一部分为对音乐教育专业的认识;第二部分为对课程设置的看法和建议;第三部分为对未来自己学习的一个要求:

1. 对音乐教育专业的认识

通过对1-5题的分析得出, 竖向的看大多数学生对音乐教育专业的认识还是比较浅薄, 对这个专业的认识不够深刻。横向的看, 对音乐教育专业的认识比较片面, 了解不够全面, 大多数同学之停留在一个点上。大多数学生还是只注重专业技能课的学习, 不重视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学习。

2. 课程设置问题

通过对6题的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 大多数学生对现在的课程设置是不太满意的, 主要集中在想学的课程开的课时较少, 有些开设的课程学生觉得没多大意义。

3. 未来自己学习的一个要求

通过对7-8题的分析得出, 大多数学生还是对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一个简单的规划。

摘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 已经有了一个很完整的培养体系, 但是针对现在95后的学生, 有些课程的设置还是显得有点落伍, 现在学生对于音乐专业的认识也不够到位, 这次通过对我校低年级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抽样调查, 收获很多, 现将情况做以下汇报。

音乐课程设置 第10篇

1.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加上高中学生承受的高考的巨大压力,使得高中学生已经没有了活力,他们对于音乐这类素质教育课程往往采取观看的态度,他们选择让音乐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表演,而学生自己则与音乐课程毫无关系,自己只是一名看客和听众,导致高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显得没有关系,没有达到融合的程度。因此,现代的音乐教师应该努力的改变这一现状,提高音乐课程教学的质量,全面培养学生音乐方面的能力和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在新的时代,新型的高中校园文化让现代学生对平等、民主、公道和人性化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于教师的高高在上地指挥自己学习十分反感。因此,当代音乐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改变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努力将自己和学生融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体会教师的良苦用心,“亲其师而信其道”,能够有更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学习。

2.更新音乐课程教学内容

音乐课程教学是通过运用多种音乐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对这些音乐元素进行欣赏的能力,有时还要求学生自身能够进行表演。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少,基本上就是我国几种比较古老的民族乐器;另外,由于音乐教学工具的缺乏,很多课程内容教师都不能演示给学生,从而更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为了提高高中音乐课程中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和音乐课程的教学效率,音乐教师应该积极更新高中音乐课程教学的内容,同时丰富音乐教学的器材,从而,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听觉内容。音乐教师要根据这一时期学生的音乐兴趣,在将新课标的要求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加入中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的欣赏,作为课堂的辅助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对当代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运用正确的心态处理好民族音乐文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关系,让世界音乐走进音乐课堂,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与此同时,联系古代和现代音乐,以及相近的姐妹艺术文化,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教学内容中体验音乐带给历史和人们的众多艺术感受,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

3.改善音乐课程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也是如此,高中学生的压力较大,他们很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在与考试无关的事情中去。因此,如果教学方法不当,既会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又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代高中音乐教学中,改善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相当重要。首先,教师应教育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聆听。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通过听觉从而领悟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音乐课程的重要课题就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通过让学生多角度的聆听,引导他们去感悟,步入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其次,开放听觉渠道。通过开放音乐课堂,引导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聆听和交流音乐,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欣赏专题音乐节目,并组织讨论和评价,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最后,音乐教师要让自己被学生所接受。音乐课堂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很重要,他负责给学生进行讲解,有时还要亲自表演。因此,音乐教师能否用巧妙的语言引导学生是音乐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音乐教师应该做到:(1)语言亲切自然,富有激情。无论是讲解,演唱和表演,教师语言要表现出美;(2)语言要有节奏和神韵。教师要保持音乐的节奏。(3)语言要准确简练。运用标准的普通话和音乐术语为学生诠释音乐的真谛。

4.音乐教师应接受音乐的继续教育

简单设置优化音乐品质 第11篇

激活自带的特效功能

很多人为了提高音乐的音效,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可是他们往往不知道的是,其实很多软件就自带有相关的功能,用户只需要激活这些功能就可以体验到不一样的感觉。比如Windows系统自带的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软件,自身就带有一系列的特效功能。

首先打开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软件,在操作界面点击鼠标右键,选择菜单里面的“增强功能”命令。在打开的子菜单里面,就可以看到诸如“SRS WOW效果”、“安静模式”、“图形均衡器”等音效选项。这里以“SRS WOW效果”为例,点击它之后,在弹出的设置窗口中单击“启用”按钮,这样SRS音效就成功启用了。该音效默认使用的是标准扬声器效果,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切换为较大扬声器和耳机效果。而且TruBass低音效果和WOW 3D效果,用户也可以手动调节滑杆来进行调整(图1)。

借用插件增强效果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播放软件都自带有特效功能,但是好在很多软件都开放了相关的接口,这样就可以调用第三方的音效插件来改善音乐的效果。Foobar 2000就是一款非常不错的播放软件,虽然它自身的效果就已非常不错了,但是如果再加上适当的插件更能让效果锦上添花。

由于Foobar 2000插件的安装比较麻烦,所以建议大家直接下载经过汉化的版本Foobar 2000,并在安装的时候选择“完整安装”项。这样一些比较常见的插件,就可以一次性安装到系统里面了。运行之后,首先点击“文件”菜单中的“参数选项”按钮,在弹出的配置窗口里面点击左侧列表“播放”中的“DSP管理器”选项,在右侧窗口里面就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需要的插件了。

如我们需要添加重采样器(PPHS)这个插件的话,只需要找到这个插件并进行双击操作,就可以激活对应的插件文件(图2)。接下来选中这款插件,点击“配置所选”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目标采样率”设置为最大值即可(图3)。接下来点击左侧列表“播放”中的“输出”选项,在右侧窗口的“设备”列表里面选择“WASAPI(推送)”项(图4)。所有的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钮确认即可。

虚拟声卡搞定所有播放器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播放软件都自带有音效增强的功能,或者可以通过第三方插件来解决的。对于这类播放软件,我们就需要另外想办法。而iSurround就是一款免费的音效增强软件,它和其他软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普通的播放软件是将音乐文件解码后直接送给声卡输出。而安装了iSurround软件后,软件会在这些声音信号进入到物理声卡前,将这些声音信号添加上各种效果,然后再把这些带有特殊效果的声音信号送给物理声卡。这就相当于把播放软件常见的均衡器功能,直接添加到了系统的声卡上面,这样所有从声卡输出的声音就可以直接进行处理。

首先从官方网站下载iSurround的安装包(www.casonics.com),解压以后会发现针对不同的Windows版本,有不同的安装程序可以选择使用。如果用户使用的是Windows 10系统的话,那么使用针对Windows 8系统的安装包即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软件的安装使用需要微软NET framework 4.0架构的支持。iSurround软件的安装步骤和其他软件一模一样,不过由于这款软件自带有一个虚拟声卡,所以在安装的过程中会弹出一个安全提示框(图5)。点击提示框中的“安装”按钮,就可以进行最主要的虚拟声卡的安装,安装完成以后就可以开始使用了。

iSurround软件的使用非常傻瓜化,看上去就好像一个放大版的均衡器。首先在“播放设备”里面选择设备的类型,其中就包括耳机、笔记本电脑、外置扬声器等。接着在“音源类型”里面选择声音的来源,其中包括音乐、语言、电影等。由于iSurround软件已经针对不同的环境,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优化设置,所以用户只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即可(图6)。比如用户在进行电影播放的时候,软件预设的均衡器配置就会自动加强“环境音效”、“低音强度”等效果。

音乐课程设置 第12篇

一、小学音乐课程中音乐游戏的作用

在小学课程的众多学科中, 音乐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课程。音乐教师应根据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 在不同程度上可完全发挥出音乐特有的魅力, 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加入音乐游戏, 能够把枯燥乏味的音乐理论知识转变成活泼有趣的游戏教学, 将抽象的知识讲解和音乐符号简单明了化。例如在讲解“哆、来、咪、发、唆”这几个音符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功能设计小猴子摘桃子的音乐游戏。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作为小猴子, 随后在不同的桃子上注明“哆、来、咪、发、唆”, 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操作, 使五个桃子循环闪避, 小猴子抓住哪个桃子, 学生就唱哪个音符。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快速地掌握这五个音符, 还可以有效调动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音乐游戏与传统音乐教学相比, 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游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形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给予学生一定的信任及尊重, 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真正的主人。例如, 设计智慧树快快成长的音乐游戏, 智慧树随着学生的成长而成长。在上课过程中, 教师应从旁协助学生利用多媒体软件种植智慧树, 同时设置快快成长的音乐, 观察智慧树的成长过程。对于表现良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 智慧树迅速地成长, 反之则缓慢生长。对彼此之间的智慧树进行观察, 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音乐游戏的教学模式,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师在上课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科学地创设游戏情境, 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参与到音乐游戏中。例如, 在讲解《蜗牛与黄鹂》的知识点时, 教师应创设出合理的游戏情境, 让学生作为蜗牛与黄鹂的扮演者, 自由出演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在互相配合演出中实现自我价值, 懂得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二、在小学音乐课程中运用音乐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 首先应学会聆听音乐的本质, 方可在游戏中进一步深入了解音乐的各个要素, 在音乐与游戏相互作用下, 学生才能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情节和寓意, 促进学生音乐涵养的提高, 同时激发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在过去传统的音乐教学中, 大多数是教师传授理论知识, 学生认真做好笔记, 随后便是课堂练习音乐, 教师与学生之间并无任何交流, 使得学生无法完全吸收知识, 在上课期间出现疲倦感, 教师无法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若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加入游戏环节, 便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兴趣, 进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在音乐课程中, 音乐游戏不属于必备的教学程序。讲解音乐知识时, 音乐游戏有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也有可能出现繁杂混乱的课堂现象。教师应着重注意在运用音乐游戏教学中的问题,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游戏是辅助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音乐教师应充分了解音乐与游戏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游戏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仅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 切记不可本末倒置。 (2) 音乐为主导地位。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掌握和控制好教学的局面, 避免游戏成为音乐教学的主体, 而音乐却变成为游戏的背景。 (3) 教师应进一步了解游戏, 要比学生提前掌握好音乐游戏的规则, 学生才能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 (4) 教师应掌握好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音乐素养, 根据年级的不同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游戏。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游戏与音乐均有着不同的感受, 教师应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音乐素养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工作, 才能有效地应用音乐游戏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

上一篇:主动学习精神下一篇:约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