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网络化运输模式

2024-09-09

化学品网络化运输模式(精选8篇)

化学品网络化运输模式 第1篇

网络教学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满足每位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们提供足量的文化知识和学习技巧;网络教学更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一些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若不适应某一时刻教师的需要,即可采用网络教学,它具有多向选择性,适合教师和学生个性发展;网络教学是适应社会需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内容丰富可满足学者的很多需要,充分尊重学者的自主选择性,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诸多优点的综合化。

二、构建网络教学模式的基础

(1)理论基础。在教学中,教师们都在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提倡学生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研究,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要想真正做到这些并不容易。这时,我们就应该全面看到网络教学的优点和可行性,为学生构建一个网络教学模式,正是给了学生一把万能钥匙,可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学习平台,在现实理论实践中,加以补充和完善。

(2)以学生为基础。构建网络教学模式的基础就是吸引学生们自主、积极地学习,通过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人机”交互,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进行选择性地学习,正是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思考创新能力也会不断增长。教师们通过网络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效地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交互性的电脑系统可以提供必要的反馈给每位学生,帮助学生们科学选择和决策。

(3)结合相关课程基础。在实施网络教学模式之前,教师应当做好前提工作,那就是在实际中结合教材内容选定网络教学课程内容,一方面书本上必须要讲的内容在网络教学中必须要有,另一方面书本上有所欠缺的知识点在网络教学中要有所补充。网络教学模式不能只是单靠网络的力量进行教学,教师在此之前必须要精心准备,与实际相结合,借助网络教学的强大力量辅助自己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高中化学网络化教学策略

(1)更新教师教学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可是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教学观念上,排斥多媒体教学。要想实现高中化学的网络教学,教师观念的更新是首要任务。只有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得到改善,化学的网络教学才有可能实现。对于化学学科的网络课程的建设,是对传统教育的大胆突破,也是对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通过化学网络教育的建设,学生们获得了自主、开放和发展的学习环境,同时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学习过程发散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突出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创造性发展和个性发展。这样,学生们可以尽情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可以反复、提前地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服务态度。

(2)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教学。可以说,化学网络课堂是新时代学生们的新老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学生们有了化学网络课堂这一媒介,可是他们已经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能够用好这样的工具吗?对此,教师就需要向学生们教授网络课堂学习方法。网络课堂的特色就是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制订对应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身的情感投入,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情感体验,才会产生学习兴趣。在网络课堂,学生们可以学习、提问、交流讨论,是学习的绝佳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们传达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们确立自主性学习态度。对于化学这样的学科,网络化课程更需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3)建立网络化教学评价体系。对于一切学习过程,都离不开评价体系的检查。对于化学的网络化教学来讲,建立对应的评价体系是保证教学效果、评价课堂教学成果的关键。对此,教师需要建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体系。例如,可以将网络教学分成视屏学习成绩、课后习题成绩、平时讨论成绩、阶段性测试成绩、期末成绩几个方面,将学科的考查具体到学习的每个阶段。如此一来学生们就会认真对待网络教学的各个阶段,实现有效的化学网络教学。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实践性评价要求,是高中化学教师响应素质教育的体现。对于化学实验部分,网络教学就不如传统实际教学来得有效,学生们在教学视频中闻不到、看不真、听不切。所以,对于化学实验教学部分应该分开,采用更加有效的传统教学。同时,采用附加的实验教学评价,使化学网络教学实现全面发展。

(4)关注人文教育。高中生面对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厌学、自卑等心理问题。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们无处倾诉或者不愿意和身边的人倾诉。但是,通过化学网络课堂的建立,学生们可以采用集体讨论或者向教师单独倾诉的方式来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在网络课堂的帮助下,学生们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既不需要担心丢面子,也可以有效解决心理问题。对此,在高中化学网络课堂就需要建立对应的教学服务区。对学生们的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等进行后期辅导,让网络教师和学生们聊天交友、心灵沟通,教学问题及时解答,实现新课程理念中的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总之,网络教学如果能在化学教学中得以建立,相信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实施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体现其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更要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重中之重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摘要:网络可以搜集到海量的学习资源,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管理平台和交互平台,使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更加主动。网络教学可以提供个性化但不脱离现实基础的学科网络教程,在高中化学中构建网络教学模式,广大教师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化学品网络化运输模式 第2篇

摘要:化学类专业硕士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本科阶段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然而在整个硕士毕业论文过程中存在文献查阅理解困难、实验设计系统性不足、试剂理化特性掌握较少、谱图数据分析困难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了基于网络平台的质量提升策略,设计了导航平台为学生扩展各种文献、翻译、试剂和谱图数据库资源,设计了应用平台以满足学生实验设计、论文编辑排版和数据分析的需求。网络平台的统计结果表明,平台在硕士毕业论文期间为本科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网络平台;信息化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阶段的收官之作,更是体现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虽然国家加强了对学位论文抄袭作假的处罚力度,但本科硕士毕业论文依然存在质量普遍不高、创新程度不足等问题。

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2月,教育部发布的20教育工作要点中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近几年备受关注的“互联网+”教学模式改革探究则更是离不开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由此可见,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创新改革的大趋势。然而目前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各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环节,而应用于综合性实践环节(如:硕士毕业论文)的涉及甚少。因此,如能借助网络平台,对硕士毕业论文的各环节逐一信息化,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共享,让学生有更多个性化针对性的学习空间,势必能大幅提高硕士毕业论文质量。本文以化学类专业硕士毕业论文为对象,就基于网络平台的质量提升模式进行探讨。

一、化学类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现状分析

化学类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过程通常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阶段:选题、文献查阅、开题、实验、论文撰写。其中,选题目前主要是采取指导老师命题和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题相结合的双向选择模式来确定,而在后续的文献查阅、开题报告、实验设计和论文撰写则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执行过程。

(一)文献查阅

文献查阅是对毕业课题资料收集的重要一环,然而由于本科教学大多是以教材为主,因此大部分学生习惯于纸质版教材或期刊,导致对课题相关文献的收集相对陈旧有限。雖然部分专业开设有文献检索的课程,但从多年带本科硕士毕业论文的情况看,学生的文献收集能力依然不足,对文献数据库的了解亦不够充分。

(二)开题

开题是以对文献的充分理解和总结归纳为基础的,只有通过对文献的归纳总结,才能全面了解课题当前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从而提出新颖合理的设计路线。但由于很多高品质的化学文献多在SCI收录的英文期刊上发表,因此不少高校在硕士毕业论文过程中,对外文文献的阅读翻译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很多化学专业词汇和试剂名称在常规的词典或翻译软件中却根本查找不到。因此,这也无形提高了学生在开题过程中阅读理解文献的难度。

(三)实验设计

在经过对文献的收集和分析总结后,学生针对毕业选题提出实验方案,并经与指导教师讨论确认后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在执行过程中,首先学生需要了解所接触试剂的理化性质及防护措施。其次,在经过初步探索后,需要系统的确定实验方案的研究内容(如:反应的影响因素,各因素对产品的影响权重大小等)。最后提出对该选题所得产品或实验结果的评价方法。

然而,本科生从教材上获取的知识原理虽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但实验的操作经验却相对有限,难以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此外,本科生对实验的设计通常也比较随意,系统性不足。因此,往往在后期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发现实验设计存在缺陷,从而导致论证的依据不足。

(四)论文撰写

实验完成后,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首先要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然后对合成路线或实验原理进行展现,最后对实验数据或谱图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结论。但多年带硕士毕业论文的情况显示,学生普遍存在因文献引用编辑不当,导致修改时工作量巨大,合成路线和实验原理展示不清,谱图对比不规范、数据分析无法精确到位、以及论文编辑排版格式较混乱等问题。

二、基于网络平台提升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在当今移动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网络平台具备学习时间灵活、学习终端多样化、不受地域限制、且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等特点。因此,针对上述化学类硕士毕业论文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势必能有效提高硕士毕业论文的质量水平。

(一)导航平台

针对本科生对化学文献数据库了解不足、化学专业词汇和试剂名称翻译理解困难、实验试剂理化性质及防护措施掌握不够深入、谱图分析困难等问题,建立了网络导航平台,并将导航平台分为化学文献、化学翻译、化学试剂、谱图数据库等板块分别与之相对应。而对于化学文献则更进一步细分为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书籍等文献数据库便于学生分类检索文献;化学翻译则提供如较学术权威的CNKI翻译助手及其它广泛使用的在线翻译网站(如:Google翻译、有道词典等)以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外文文献;在化学试剂板块则提供了综合性化学试剂网站ChemicalBook(可查阅各试剂的理化特性、风险性、安全性等数据)和国内外的主要化学试剂供应商(如:Alfa Aesar、国药集团)等资源;谱图数据库则根据谱图类型细分为红外光谱、核磁谱图、质谱、拉曼光谱、光电子能谱等以供学生将测试结果与标准谱图进行对比分析。

(二)应用平台

针对硕士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应用平台CAppChem主要建立了结构式绘制、文字处理、数据处理、谱图分析等核心板块。结构式绘制板块主要提供了合成路线的绘制方法、如何绘制实验装置图、如何为结构式填充颜色或添加发光效果、以及分子三维模型的建立等,以满足展示合成路线或实验原理的`需求。文字处理板块则主要提供了EndNote文献管理和引用方法、目录自动生成更新、页眉页脚制作、重复表头设置、审阅修改等,让学生能更美观高效地完成硕士毕业论文的修改和撰写工作。数据处理除提供Origin坐标、标签、图层、图例控制及数据导入等绘图基础外,还提供了散点图、柱形图、三元相图、三维柱形图等常用图形的绘制方法,以及线性拟合求解临界胶束浓度(CMC)、粘度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峰面积积分计算等应用实例,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谱图分析则主要提供了红外谱图、核磁谱图等软件的使用教程。

此外,还设立了论文翻译、资料下载、软件动态、留言板等板块来辅助核心板块和导航平台,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和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求。另外,为便于学生学习分享交流,网络平台的各页面均支持微博等移动客户端分享。

三、基于网络平台的运用效果

网络平台上线运行至今,共为3届本科生的硕士毕业论文环节提供了网络支持。学生在本科硕士毕业论文过程中所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均能通过在网络平台学习后独立解决,同时通过学生留言也更深入地了解了学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了网站平台内容的更新丰富。

目前该网络平台的总访问量已超140万,独立访客数超90万。.7.1-.6.30的网站统计数据(见图1)显示,每年的3-5月是网站流量的高峰期,平均日独立访客数维持在2 300左右,高出其他月份(寒暑假除外)平均日独立访客数40%。当6月本科硕士毕业论文答辩完成后,日獨立访客数逐渐回落至之前的平均水平(约1 600)。其充分说明网络平台在硕士毕业论文期间(每年3-5月),吸引了大量的学生来自主学习,对硕士毕业论文环节起到了显著的支撑作用。

此外,独立访客的地区分布统计数据(见图2)显示访客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湖北五个省(直辖市)的访客最多,约占网络平台总访客量的45%,体现出了网络平台学习不受地域限制,覆盖面广的特点;同时也反映出了在高校密集度较高的地区,网络平台的应用需求更大。

化学品网络化运输模式 第3篇

关键词:网络背景;体验式教学;场境;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9-0002-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9.001

化学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学中围绕“情境”和“体验”两个核心理念,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创设教学场境,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化学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形式。网络所带来的教学资源的广博性、教学系统的开放性、教学形式的灵活性、教学方式的交互性为高中化学体验式教学拓展了更大的空间,更有利于《化学课程标准》中“体验”价值取向的达成,推动着高中化学课堂教与学的变革,为化学体验式教学的深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网络背景下高中化学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网络背景为化学体验式教学提供了宽广的、有弹性的、极具创意的教与学的空间,实现了学生对化学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更新了“教”与“学”的理念

体验式教学的网络化改变了“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中心”的新的教学观念。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大脑不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掌握了化学学习的主动权,而教师则是扮演指导者、促进者、评价者的角色,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协作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网络背景下将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交流,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2.丰富了“道”和“器”的内涵

从哲学角度而言,“道”乃价值理性、“器”乃工具理性。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学媒体比较单一,学生学习体验比较缺失;在体验式教学中,网络化教学能充分利用各网站的相关资源,实现化学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及时把握与跟踪化学领域的前沿问题,使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化学变得可以触摸,化学结论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探索得出,这不但使学生懂得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养成了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态度和克服困难,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还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现了“道”在“器”中的融合。

3.顺应了“智”和“能”的发展

知识是模仿,智慧是创造。传统的化学教学中“线性知识”组成的内容、单一的教学手段、方法、时空,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智慧和个性潜能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而网络背景下的体验式教学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化学教学,网络的超文本性能提供不同风格类型、不同教学方法的资源,允许学生自我控制学习进度,自主调整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用自己的视角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控制与参与能力。网络技术进入化学教学后,把复杂、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简单、具体,缩短了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过程,非常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彻底改变让所有学生一起学习的一元化学习模式,让学生的个体潜能得以充分发挥,顺应了学生的“智”、“能”发展。

二、网络背景下高中化学体验式教学的优势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正从传统的“传播模式”向“体验模式”转变,网络背景下的体验式教学能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产生更加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其教学流程如下:

基于网络的体验式教学增加了学生参与特定情境之下教学活动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体验式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

1.海量的网络资源为体验式教学提供了新的支撑

信息资源是化学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素材源泉。就信息资源而言,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基于资源的教学,与传统的资源相比,网上化学资源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很大的优势,它可以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网络在中学化学体验式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为化学体验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如高中化学教学中常见的“酸雨”课题,常常伴随有情境性问题的产生(如有关酸雨的调查:酸雨的成分、酸雨的危害、代表性地区酸雨的pH值等),这些信息往往不可能预先准备,甚至对学生来说会十分陌生。网络的海量资源为此提供了可能,利用互联网Baidu、Google等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酸雨”,点击“搜索”,近11600000个相关内容立即呈现在眼前,这些丰富的信息,为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学习,提高体验式学习质量,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从相关资源的用途分类,支持化学体验式学习的网站大体可分为四类:①化学教学资讯网站,如化学在线、化学资源、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网K12等;②互动式化学学习网站,如化学网上家园、化学之家等;③综合信息资源网站,如虚拟博物馆、网上图书馆、中学化学学科网等;④社区交流学习网站,如各类化学学习论坛、网校等。借助网络体验,学生的知识面显著拓宽,视野愈加开阔,化学文本理解明显深入,化学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明显加强。

(2)为学生探究和体验提供了虚拟化情境。如最近频繁曝光的食品安全和毒害事故,可以让学生自主搜索相关专题网站,在网上体验学习毒害物的相关性质和动画演示情境,如需要了解毒性物质与健康和环境数据库可查阅网站:http://esc. syrres.com/efdb/TSCATS.htm;需要查阅化合物毒性相关数据库:http://www.epa.gov/ ngispgm3/iris/ index .html;对于难于再现的实验如“燃料电池”可在网络上找到仿真度很高的教学课件来实现虚拟体验式教学。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便捷性,教师可在教学中创设好更多的体验情境,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化学探究的兴趣。

(3)实现了体验式学习小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区别于传统教学相对封闭的时空,体验式教学在网络时代打破了沟通和交流的壁垒。如学习铁的不同化合价之间的转化,有的学习小组难以直观理解,其余小组迅速上传了“探究菠菜汁液颜色发生变化过程”的网络学习视频,利用关于Fe的视觉符号推断引起变化的本质。新榨出的菠菜汁液呈现绿色是由于Fe2+的存在,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颜色变为黄绿色是因为Fe2+转变为Fe3+,并能用化学符号语言写出本质。网上虚拟身份的平等性,打破了原有学习空间的封闭性,使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多向沟通变得更为便捷,为化学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2.教学场境的再现为体验式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

教学场境的再现,是高中化学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网络通过教学场境的再现可以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化学学科提倡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知识的产生以及规律的形成过程等,注重发现实践操作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唤醒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但化学实践,尤其是化学实验常常受条件和安全因素的限制:反应速率过慢的实验(如氯水分解反应实验)、变化太快的实验(如K与H2O反应实验)、污染大的实验(SO2的制备等)、错误操作及其后果再现(将水加入浓H2SO4中)等实验即时演示更加困难,就必须通过网络手段来再现和创新。

网络软件平台的强大功能不仅能实现教学场境的“再现”还能在教学游戏中不断“创新”。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逐渐发现“教学游戏将成为相当适合学习的有力学习工具。”教学实践中可借助三维化学实验模拟游戏学习软件“Corel ChemLab”的强大功能,模拟化学实验室的情境,使软件操作者可以像在实验室做实验一样操作其中的各种仪器和设备,进行各种预设的实验,也可利用该软件提供的实验平台进行自主设计的实验。通过使用该软件,学生可进一步熟悉各种化学实验操作,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验室条件不足的限制。对于需要重现实验场景的复习课型的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它内置的32个实验模块及元素周期表、式量计算器、分子浏览器等,内容丰富,功能突出,能在不重复现实实验的基础上很好地得到“逼真虚拟”实验的体验。

除此之外,借助网络平台教师还可将制作好的网络实验课件放在校园网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和需要登录学习。网络化教学实验场境再现的功能,具有其它化学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使得静态实验得以动态呈现,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适切的教学演示为体验式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

传统教学媒介下实施化学体验式教学有两个难以突破的瓶颈:一是微观世界的宏观化展示;二是宏观工业生产的微型化演绎。任何学校均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提供高中化学教学所需要的全部适切体验环境。而网络则为体验式教学提供了适切的教学演示平台,使得微观事物宏观化,抽象问题直观化。

首先,高中化学尤其是结构化学部分微观领域内容较多且距离学生生活遥远,给学生理解和体验带来困难。网络虚拟实验可以形象、逼真地展示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等物质的内部变化和发展过程,能艺术地表现化学世界的奥秘。如,用3DMAX等制作的多视角动画或三维立体图像可以进行拆分、组合、旋转、着色等操作,动态展示氯化钠、金刚石、石墨晶体及原子的结构、电子在核外的运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电子等微粒的行为,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对化学物质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会从量的角度来分析物质的微观组成。网络技术使得微观世界宏观化,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其次,大型化工生产工业的微型化演绎也是体验式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难题。针对硫酸工业、氯碱工业、硅酸盐工业等大型化学工业,我们可借助网络背景“虚拟”真实的教学现场。利用网络技术来将分散、孤立的生产设备连接成完整的、系统的设备,将静态的生产流程变为动态的生产过程,将各个环节进行局部放大和反复演示,使学生看清楚、理解到各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整个生产的流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入“课程基地”这一教学范式,设置化学课程实训基地,采用与化工企业完全相同的真实生产装置,但采用的是“虚拟”生产运行方式,所有操作岗位都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反复训练,且整个过程既安全、节能,又绿色环保。现场教学中适时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学生才能显现其真正的活力,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的生机,新课程理念才能得以落实。

从中学化学教学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体验式教学的发展必须要得到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对于网络教学而言,与体验式学习的结合也是现实发展的需要。只有网络环境下的体验式教学,才能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体验式教学的亲历性、主体性、交互性、反思性、个性化等特征,才能让学生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准确、记忆得牢固。

三、网络背景下高中化学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体验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情境”相联系的,在生动、直观、形象的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或表象,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高中化学教学中,可借助网络背景积极创设实验问题情境、思维问题情境、辨析问题情境、趣味问题情境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中可以尝试提出设计性问题“如何用两个西红柿,铜锌两极等制作一个水果电池”,并请学生把自己实验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再与网络上其余“水果类电池”进行比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获得情感体验。

网络背景下的体验式教学由进入问题情境阶段、网络学习体验阶段和借助网络平台表达交流阶段三阶段组成。网络背景下高中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2)创设的情境要引发学生的思考。(3)创设的情境要紧扣学习的目标。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撞击、交融、感悟等心理活动,能将蕴藏在实验现象中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内化为记忆长久、理解深刻的知识素养。

2.积极引领探究,巩固学习体验

网络背景下的高中化学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只是跟学生探讨和设定好起点(体验学习课题),告诉他们到达终点时的要求(学习成果形式),以及一些必要的帮助因素(如Internet网址和文献检索方法)后,就让学生上路,老师也参与其中,支持并帮助他们,提出解决困难的建议,让学生切实感知体验式学习的真正价值在于学习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并充实自己。

传统的体验式化学教学除面临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有限等客观因素外,还存在师资不足这个现实瓶颈的制约。而网络除了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外,还可以为中学化学体验式学习的开展提供丰富的导师资源。真正的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学生、课题的比例有一个经验值是1∶20∶4,就是说一位教师只能够辅导4-5个课题、不超过20位的学生。如果学生人数过多的话,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障。高素质师资的匮乏是目前体验式教学实施的一个瓶颈。而利用网络就可以很好地缓解此类问题所带来的矛盾,可以约请化学专业人士或研究专家在校园网上注册为体验式教学的“校外导师”,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缓解了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矛盾,还可以解决学校化学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有了师资的保障,才可能实现学习体验的有效引领。体验式教学的实施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数据等进行分析、加工、整理,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课题研究。教师可运用Frontpage设计网页,通过BBS论坛、MSN、Blog、E-mail不定期地通报学习情况,这些网络交流方式利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的对话、共享、下载、发帖、交流等功能,既可以实现一对一的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同时还能实现个体对群体的交流,支持多人在线交换信息,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还可进行同伴互教、讨论交流等合作性学习。这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将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引领着体验式教学走向深入。

3.营造和谐氛围,升华学习体验

网络时代,体验式教学更加重视和谐教学氛围的创设,更加突出认知主体在升华学习体验、建构化学知识体系中的作用。

网络环境创设了全新的化学学习“心里场”。高中化学体验式教学的网络化一下子把学生置身于一个多元、开放、动态的学习环境中,师生之间通过充分的对话和共同的探索可以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将学生个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网上的公共问题,并借助公共知识解决个人困境,这构成一种加速学生个人学习和创新的良性循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途径,推动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场”。

此外,网络背景还为中学化学体验式教学构建了一个“虚实相融”的“学习场”。这里“实”指的是面对面的交流,“虚”指的是互联网构成的虚拟的学习环境。这种虚实结合的体验式教学组织形式,既能完成高中化学教材教学的任务,拓展学生阅读和思考的范围,还能让体验式教学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网络为体验式化学教学提供了知识增值的新空间,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中化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学科课程知识陈旧、封闭保守等局限性,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和发展、开放的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环境。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决不能用网络体验全盘替代现实情境中的学习。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并非所有的学习体验都可以借助网络实施,尤其是在那些便于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实验,传统的体验手段和网络教学体验手段各有所长,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将两者有机结合配合使用。

网络背景下的体验式教学目前已经成为传统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某种程度上对化学知识的建构起了促进和推动作用,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带动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为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朱培君.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学习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6,(4)

[2]温恒福.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5

例谈网络模式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第4篇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这些知识和资源都是按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 因而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 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一片沃土。网络环境还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 可以个别教学, 也可以协作, 还可以分层次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网络技术具有超文本、无疆界、大容量、非线性、多界面、交互性的优势和特点。加上多媒体积件、超媒体 (用超文本方式组织起来的多媒体信息) 技术的应用, 可以使学生快速灵活地获取化学信息, 学生的学习有可能真正建立在教师指导下的以自己为中心的学习。同时网络下的环境可以提供真正意义的情景 (大容量、超媒体) 、协作 (交互性) 、会话 (师生对话、人机对话、BBS论坛) 和意义建构 (知识网络) , 而且在同一时空可进行高、中、低多层次非线性的教学, 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

下面我以《乙酸》的教学案例为例, 谈谈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具体做法。

1. 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感知兴趣和探究兴趣

上课之前, 教师先将本节课所需要的资料 (图片、文字资料) 输入校园网资料库中, 并为其专门建立一个网页, 上课开始时学生打开本网页, 便会出现如下信息:生活中炒菜烧鱼时添加食醋的画面, 用食醋除污去垢的现象,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屏幕显示:请根据你所获得的食醋的样品, 完成下列问题。

(1) 乙酸的颜色是○A无色○B红色○C黄色○D蓝色

(2) 乙酸的状态是○A固态○B液态○C气态

(3) 乙酸的溶解性○A溶于水○B不溶于水○C溶于酒精○D不溶于酒精

这时, 学生通过观察乙酸的样品, 选中且选对选项时, 微机将播出一段欢快的音乐, 以资鼓励并告之继续进行, 此时屏幕出现“继续”按钮;否则, 将告之错误或不完全的信息, 并要求重复操作, 当重复四次时给出正确答案。

屏幕出现“继续”按钮, “继续”的问题是:

(1) 为什么加了食醋后, 炒的菜烧的鱼会更香?

(2) 介绍生活中约含乙酸3%—5%的食醋和乙酸在化工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这样的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 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 并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掌握乙酸的性质, 回顾已学知识, 为探究学习知识作铺垫。

2. 再现科学家探索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磨砺创新意志

在学生完成物理性质的探索之后, 微机将给出以下信息:准确称量乙酸样品0.9克 (乙酸中只有三种元素) , 充分燃烧后, 依次通入无水氯化钙和固体氢氧化钠。无水氯化钙增重0.54克, 固体氢氧化钠增重1.32克。已知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 可否确定乙酸的分子式?请写出乙酸的同分异构体;结合有机化学知识及实验, 推测乙酸的可能结构。

学生活动:根据氯化钙增重0.54克, 可计算出水0.03摩尔, 则乙酸中有氢0.06摩尔, 0.06克;氢氧化钠增重1.32克, 可知乙酸中含碳0.03摩尔, 0.36克, 根据质量守恒可知乙酸中必有氧0.48克, 0.03摩尔, 所以乙酸实验式是CH2O, 由相对分子质量可进一步知道分子式是:C2H4O2。

学生通过计算, 得出乙酸的分子式后, 通过键盘输入“C2H4O2”, 微机将“继续”给出如下信息:请进一步推测乙酸的可能结构。

若要确定乙酸的真实结构, 你还需要知道:○乙酸的碳—碳键长○乙酸的碳—氧键长○乙酸分子的大小○乙酸分子的化学性质

微机将根据学生提出的要求给出相应信息, 并要求学生完成对乙酸的结构描述性报告, 发送到教师的信箱之中。学生完成上述操作后, 微机给出乙酸的真实结构图形。

学生在老师讲解乙酸的性质和展示结构模型的帮助下, 解决乙酸的结构式、认识乙酸的官能团。

这样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敏捷性和发散性。

3. 创设情景, 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微机提示学生通过设计实验验证乙酸性质。

屏幕显示:

(1) 如何证明乙酸具有酸性?

(2) 如何证明乙酸是一种有机弱酸?

(3) 如何证明乙酸是比碳酸强的有机弱酸?

学生表现非常活跃, 会设计出以下实验, 并得出结论。

(1) 有用酸碱指示剂的;有用较活泼金属的;有用氢氧化铜的等。

(2) 有的是测量醋酸钠溶液的p H值;有的是测定一定量浓度乙酸溶液的p H值;有的是向醋酸和石蕊的混合液中, 加入一定量的醋酸钠看溶液颜色的变化等。

(3) 对于第三个问题, 有学生想到了向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醋酸, 看有无气泡产生, 也有学生用如下装置来证明醋酸比碳酸的酸性强。

微机对学生的三个问题的的回答给予评价。这样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动脑、动手, 深化对醋酸弱酸性的认识。同时通过人际交互, 师生合作交流, 协同实验, 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牢固掌握了醋酸的弱电解质的特性。

4. 实验演示, 引导内化

乙酸乙酯的合成是一个新知识,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采用直接演示引导的教学方法。

教师活动:演示乙酸的酯化反应。在这个实验中, 笔者对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运用调整了一个次序。即在乙酸乙酯生成后, 再加入饱和碳酸钠, 然后振荡试管, 再让学生观察现象。

屏幕显示:什么是酯化反应?实验装置有什么特点?反应所需的药品各起什么作用?药品的添加顺序是怎样?

学生活动:根据实验现象总结乙酸乙酯的颜色、气味、状态、水溶性、密度 (与饱和碳酸钠比较) 。

通过回答上述问题, 学生可以提高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深刻思考实验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验反思, 拓展能力

师生活动:

(1) 馏出液中是否有乙酸和乙醇?如何证明?

(2)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在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中, 导管为何不插入碳酸钠溶液中?

(3) 酯化反应中, 生成物水中的氧原子是来自于乙酸的羟基, 还是来自于乙醇的羟基?如何证明你的判断?

(4) 酯化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反应中为何增大乙醇的用量 (用化学平衡的理论来解释) ?

(5) 反应为何要加热?温度为何不宜过高?

设计意图:上面这些问题要在师生共同协作下才能得到解答,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师生合作积极应对挑战,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以及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 第5篇

一、在装卸搬运化学危险品前要预先做好准备工作,了解物品性质,检查装卸搬运工具是否牢固,不牢固的应予更换或修理;

二、在搬运过程中,应要求搬运工对化学危险物品轻放,防止撞击、摩擦、碰摔、震动,液体铁桶包装下垛时不可用跳板快速溜放,应在地面垛旁垫旧轮胎或其它松软物缓缓下放。标有不可倒置标志的物品均不可倒放。发现包装破漏必须移至安全地点整修或更换包装,整修时不可使用可能发生火花的器具。化学危险品撒落在地面、车板上应及时使用专用清扫工具扫除,对易燃易爆物品应用松软清扫物经水浸湿后扫除;

三、在装卸搬运化学危险物品时,不得饮酒、吸烟,工作完毕后根据工作情况和危险品的性质及时清洗手、脸、漱品或淋浴。装卸搬运有毒物品必须保持现场空气流通,如果发现恶心,头晕等中毒现象应立即到新鲜处空气休息,脱去工作服和防护用具,清洗皮肤沾染部分,重点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四、装卸搬运强腐蚀性物品,操作前应检查箱(桶)底是否已被腐蚀,以防脱底发生危险。搬运时禁止肩扛、背负或双手揽抱,并尽量减少人体与物品包装接触,应轻拿轻放,防止摔破包装。工作完毕后,以肥皂水清洗手、脸和沐浴后方可进食饮水;

化学品网络化运输模式 第6篇

一、网络环境下这一问题提出的依据

建构主义思想下, 很多新兴学习模式应运产生。 在这一基础上, 利用网络环境中提供的优秀资源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主动探索新的学习方法。 但是目前在使用网络资源的环境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 教师在课前学习了大量教学模板,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却没有办法真正将模式应用于教学中。 虽然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收到视觉上的效果, 但是在制作过程中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导致一定程度上化学教学的成本过高。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在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比较齐全, 在这一基础上, 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过少, 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更是少得可怜。 学生利用电脑聊天、打游戏, 浪费了大量学习时间, 更有甚者, 他们不知道怎样准确有效地检索一些课程资源, 在使用过程中也不能很好地将其利用。 此外, 网络上的一些学习资源, 由于其只是为了针对学生课堂上的讲课目标而做出的一项设计, 因此在此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考虑进去, 学生如果直接拿到课件进行学习, 则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 因此, 教师有必要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对一些新兴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软件进行分析, 从而对课堂上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做出深度模拟, 真正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二、网络环境下高中化学课堂学习的策略

(一) 创设教学情境, 构造学习气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网络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教师能够通过引领学生走进化学, 将化学探究与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从而在实际探究中更具有实际意义。 教师通过运用网络构建化学课堂教学情境, 让学生对生活进行了解和认识, 促进思维发散, 寻求化学试题的解题思路, 更好地参与到高中化学学习中。

另外, 运用网络信息资源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进行问题解答。 教师通过提出化学中的一个问题, 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深入探究和思考, 通过运用网络信息资源, 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问题的理解, 促使学生能够有兴趣地对于所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和提出新问题, 这对于课堂教学及教学方式的改进具有重大意义。

(二) 设置问题, 开阔学生思维。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化学学习中, 教师可以运用网络信息资源, 在教学中巧设问题, 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发散学生思维, 从而更好地进行高中化学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展示问题, 让同学们在课上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自由想象和发挥, 通过思考一个点, 进而能够衍生出不同方面, 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在寓教于乐中得到深化。 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而且能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践, 提高动手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 学生可以一步步地深入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之中, 通过对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引导自我探究, 开阔学生视野。

网络信息资源可运用到解答化学问题中, 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在学习中, 学生一般只是生搬教师给出的知识, 不能够自主找到解决方法, 这种固执消极地对待化学的方式, 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和发散, 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因此,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要加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 能够多加思考和探究。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 与课前备课有很大关系。 教师要精心备课, 优秀的课件会使知识点更细致, 重点更明确, 引导学生更好地解决重难点问题。 这就需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合应用。

教师可在网站找到相关资源引用。 通过把网络信息资源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制作出符合教学的课件和视频, 并且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教育学生。 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 丰富化学知识, 在拓宽学生视野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探究。

三、结语

网络信息资源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大的应用。对在网络环境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 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 推进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化学教学知识, 深入探究化学实验, 解决重难点问题, 在新时期下更好地把握化学, 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发展。

摘要: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是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用互联网环境, 加快引进网络信息资源, 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化学研究能力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能否恰当地将网络信息资源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成为我们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作者就目前网络环境下这一问题提出的依据做具体介绍, 并对网络环境下高中化学课堂学习的策略做深入探讨, 希望以此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更好地适应新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智.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 2015.

[2]张婉芳.高中化学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其优化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4.

[3]沈慧.我国普通高中化学选修课程实施现状调查[D].西南大学, 2013.

化学品网络化运输模式 第7篇

国际教育界的一致认可我国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条理性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扎实性。可是, 高考机制却造成这样的现象:考试考则老师教, 老师讲则学生学, 实行题海战术并死记硬背, 学生养成被动的学习习惯, 不主动的提问, 缺乏了探索和创新开拓精神。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国际竞争力以及科学技术正在走下坡路, 人才选拔的弱点也在逐渐暴露, 文化变革的要求只有探究和科学的创新才能满足。所以,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是为满足时代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 营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实现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化学以实验为基本准则, 并且是我国素质教育基础学科, 调查表明, 在网络环境下的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

一、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1. 定义

研究性学习自从问世后就出现了很多的讨论和争论, 因此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有的专家学者认为, 它是一种接近学习内涵的学习过程, 与科学探究相比, 能够更好的启迪思路, 开发脑力, 磨练意志, 并且还是充满快乐的学习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变化, 从事教育的工作人员也会对研究性学习的认知越来越深, 那么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也会随之不断的变化。

2. 主要特点

(1) 真正的是以学生为中心

在研究性学习中, 学生是充分的活跃起来充当课堂的主角而不是再以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仰和尊重, 老师的任务只是来指导与服务。学生可以随意的提出问题与不同的看法, 从自身的喜好出发, 独自一人或与跟自己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学习, 内容完全是自行决定, 没有标准的答案, 这样学生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2) 重视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 它不再用老师负责讲而学生只需听的教学模式, 而是使得老师的评价从主导地位逐渐过渡到次要地位, 从而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说出出个人的真实想法, 大胆讲出不同的观点。充分的调动学生去寻找答案的积极性, 先发现问题, 再提出假设, 最后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

(3) 研究性学习的综合性和多元化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从生活出发, 接近自然与社会, 突破了传统基础教育分科分化和接收式教育的现状, 打破了以背诵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法, 在轻松的环境下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4) 科学方式构建知识和培养态度

研究性学习中, 学生对资料的分析和信息的处理均需要以自身积累的知识为基础, 认真思考, 从而进行假设的验证, 分析并最终完成任务。小的错误或欠缺都可能导致问题无法解决。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的内容比较多, 包含了多门学科, 学生要广泛涉猎, 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3. 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研究性学习进行的最重要的目的是知识的掌握, 通过科学的学习探究, 让学生爱学习, 在学好课本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再在实践中将所学到的只是掌握的更加牢固, 更加深入。

(2) 过程和方法的目标

用计算机网络构成研究性的环境, 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的环境, 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加有学习的积极性, 积极主动用自己的知识与不断的学习去解决问题, 形成良好的探索知识的方法。

(3) 态度和情感的目标

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珍惜现在的科研成果, 在生活中养成精益求精和脚踏实地还有善于冒险的生活态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 形成自主学习与主动使用信息技术的好习惯。

4. 基本原则

首先要提倡独立思考, 自己学习。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最大责任是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独立思考作为指导学习模式的一种思想方法, 其就是要教学生怎样学习以及怎么可以学好习。

其二是教学思想方法的开放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的个性, 使得教学环境和方法、教学内容和效果检测的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对于学习的主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 内容选择不限, 选择范围很大, 不用指在课本中选择, 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也不以考试成绩评价好坏, 因人而异, 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第三是亲身实践。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需要亲身实践, 自己思考与总结, 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学生要先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与兴趣选择正确的研究内容, 然后老师应该在研究内容可以实行的基础上, 提供给学生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这样学生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研究内容。

最后是重视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学习与工作形式。拥有共同的爱好学生自主组成合作团队, 根据各自的特长各尽其能取长补短, 在团队与团队间的竞争中增强学生之间互相竞争的意识, 激起不要落后主动学习的意识, 不断增强团队意识并不断提升对必要的合作的认识。

二、介绍学习模式的内容

1. 内容

现在, 学习模式的意义还在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 只能够总结不同的观点, 汇总出一个中心的含义, 那就是学习模式是假定能够使个人达到最佳学习状态的方法, 它包括视觉模式和听觉模式

2. 要素

在教学中, 任何的微小失误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最总可能导致整个的模式的瘫痪。所以一个好的教学模式要考虑到让所有的环节都协调有序的发展进行。一共有六个最基本的组成要素, 分别是基础理论、学习目标、学习主题、实践操作、实现手段和评价标准。他们只有各尽其能, 充分发挥作用, 协调一致的运行, 学习模式才可以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三、网络环境下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应用

化学是一门同时具有科学理论和实验, 并具有综合性和先进性的基础学科, 突出学生思想创新性和知识的综合性的应用是基于网络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中需要突出的, 让学生培养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 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进而更好地掌握化学这门实验课的本质。

在授课中, 老师可以自行设计教案, 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四、结语

在网络环境下的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 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明显的提高了, 在化学学习方法和习惯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与此同时,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也对化学实验内容的改革的理念也有了更进一步地深入了解。只是还有很多问题在本研究中没有办法解决。

因为种种原因的局限, 现在网络环境下的化学实验的研究学习依旧面对着巨大的难题, 但是, 只要坚持研究性学习这种高端的教育理念, 坚信在这种教育理念在未来一定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将会是未来学生教育方式的中流砥柱。在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坚持努力下, 一定会使得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实验修订稿) 》, 2005:5-12.

[2]施其康.化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上海教学出版社, 2000, 9.

化学品网络化运输模式 第8篇

2013 年11 月发生了山东“夺命快递”事件,快递企业运送的快件中含有有毒化学液体氟乙酸甲酯,导致一名普通快件的收件人中毒身亡。2015 年9 月广西柳城发生“9. 30”快递连环爆炸案,致10 人死亡,51 人受伤。“夺命快递”和“9. 30”连环爆炸案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无运输危险化学品资质的普通快递企业( 以下简称快递企业) 收件验收不规范,导致普通快件中掺杂了零星危险化学品或其他违禁品。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的发生更是给危险化学品储运行业一个深刻的教训。事件发生后,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同时提出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储运监督的管理工作。在新颁布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中,对快递市场的经营活动给予了详细的说明和规范,制定了“收寄验视政策”[1]。

据统计,运输环节是危险化学品事故高发环节之一[2]。“夺命快递”事件和柳城“9. 30”连环爆炸案的发生暴露出零星危险化学品运输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零星危险化学品指居民家庭、学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等单位为居民生活、教学实验、科学研究、医疗卫生、生产运营而零星购买的小批量危险化学品[3]。目前,我国零星危险化学品运输市场混乱,安全隐患问题突出。造成安全隐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巨大的化学品年运输量与具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企业运力不足存在矛盾,另一方面,不具备运输危险化学品资质的企业涌进危险化学品运输行业,其不规范的运输装备给安全运输带来隐患。多方面共同作用导致零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保障堪忧。

据网易财经调查[4],国内的快递企业对零星危险化学品的运送是一种欲拒还迎的心态。一方面,中国政府规定,危险化学品运输要由具有专业资质的运输企业负责运输,快递企业不可以运送零星危险化学品,政府在零星危险化学品运输中对快递企业的监管有重要影响。但另一方面物流行业竞争激烈,快递企业又希望承揽该部分业务。同时,有零星危险化学品配送需求的企业或个人出于时间和成本的考虑,会主动选择以普通快递的方式来配送零星危险化学品。可以看出,零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的问题关系到政府、快递企业( 即承运方)和零星危险化学品托运人( 以下简称托运人) 三方。针对目前我国零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中的隐患问题,本文用博弈理论构建了包括政府、快递企业和托运人的博弈模型,来分析零星危险化学品运输市场中各方的行为和相互影响,求得了博弈模型的均衡解,并对均衡解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降低零星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一些对策,以期为提高零星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现状

应用博弈理论研究安全监管问题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研究成果主要有: 彭鹏和赵东风[5]基于博弈理论提出了“边际政效收益”概念,为政府安全监管领域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指标。吴军[6]等根据危化品运输企业具有自主学习的特性,引入强化学习理论构建了危化品运输路径的演化博弈模型,为政府监管危化品运输提供了理论参考。宋洋等[7]基于博弈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危险化学品委托人运输安全具有完全明辨性的进度激励—安全控制决策博弈模型,分析了委托人和承运人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时的最优策略。Luca等[8]基于博弈理论构建了化学品供应链多模态安全运输模型,综合考虑多种运输方式的风险,为降低化学品运输事故提供了决策支持。李建民等[9]针对海上危化品运输的不安全行为建立了系统安全博弈管理模型,定义了岸基博弈、船基博弈、船岸间博弈等博弈关系。张莹和宋志强[10]针对公路运输超载的安全监管问题进行了研究,应用非对称纳什均衡博弈理论建立了货运超载博弈模型。Roy等[11]研究了欧洲危险化学品监管市场中,在不确定条件下监管成本是否与收益成正比问题。Gebel等[12]探讨了欧盟化学品监管政策REACH的实施。陈钢铁和帅斌[13]根据非合作博弈理论对危险物品运输网络进行了设计,为政府监管危化品运输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在研究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方面,也有部分学者应用其他研究方法,例如无缝隙化理论、熵理论、基于GIS监控平台等,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14,15,16,17,18,19,20]。

通过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目前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监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大宗危险化学品方面,对于零星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研究也大多为定性研究,目前还鲜有学者对零星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问题进行定量分析。零星危险化学品与大宗危险化学品本身的特点不同,这直接决定了对其采取的安全监管方法与手段不同。零星危险化学品的特点[3]: 1需求总量巨大、用户数量众多,具体表现在需求用户数量大、需求地点分散、个体需求数量小、需求的时间性强、需求难以预测等。2运输渠道复杂、事故多发。目前零星危险化学品运输多种方式并存,有委托普通快递公司运输、搭乘地铁、公共车辆、销售单位委托社会车辆运输等,严重违反了我国法律规定的危险化学品须由具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企业集中配送的要求。因此,对零星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监管有待加强。而与之相对,大宗危险化学品虽需求总量大但需求地点较为固定、需求较容易预测,且大宗危险化学品由于个体需求数量大,搭乘地铁、公共交通等运输方式可能性低,对其进行集中监管的方式较容易实施。因此,采用常规监管大宗危险化学品的方法监管零星危险化学品运输有待改进,还需针对监管对象特点制定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监管政策。

本文以“夺命快递”和柳城“9. 30”连环爆炸案为背景,研究零星危险化学品运输监管问题,抽离出事件的三方“当事人”,构建零星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监管的博弈模型。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政府、快递企业和零星危险化学品快递托运人的三方博弈模型,深入分析了三者的行为及相互影响,以期为提高我国零星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2 政府、快递企业和托运人三方博弈

零星危险化学品运输涉及到的局中人有三方: 政府、快递企业、托运人。其中,快递企业是运送零星危险化学品的主体,快递企业出于利益和行业竞争的考虑,会运送零星危险化学品,而这一决策是违反规定的,且有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风险。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指在接收到快件时,严格检查配送物品是否违规,如果发现被寄物品是违规的零星危险化学品,应拒绝接收。政府是保证零星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的监督者,政府定期对快递企业的仓库和分拣中心进行检查,确保其没有违规运送零星危险化学品。托运人是有零星危险化学品物流需求的企业或个人,由于零星危险化学品具有体积小、个体数量少的特征,因此托运人常常会选择快递这种配送时间短、配送成本低的物流方式来运送零星危险化学品。因此,政府、快递企业和托运人构成了零星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监管博弈的参与人。

2. 1 政府—快递企业博弈模型

2. 1. 1 模型基本假设

在本模型中,首先需要明确“安全管理”和“安全运输”的概念。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指快递企业在承揽快件时检查托运人是否存在违规托运零星危险化学品行为,一旦查出零星危险化学品则拒绝收件,相反“不安全管理”意味着快递企业不进行此项检查,则存在发生零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可能性。“安全运输”是快递企业完成物流配送的结果,即快递企业顺利地将快件配送到指定收件人,中途不发生任何事故。本文研究背景是零星危险化学品运输,因此“发生事故”特指零星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造成的对人员生命健康和普通快件托运人财产的损失。

局中人: 自然人、政府和快递企业,其中政府的作用是检查快递企业是否违规将零星危险化学品和普通快件进行混合配送,政府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快递企业是运送零星危险化学品的主体,追求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 自然人( 虚拟局中人) 以一定概率选择发生事故。

策略集合: 政府的策略集合G = { G1,G2} = { 检查,不检查} ,快递企业的策略集合H = { H1,H2} ={ 安全管理,不安全管理} ,自然人的策略集合S = { S1,S2} = { 发生事故,不发生事故} 。

前提假设: 政府一旦检查马上能检查出快递企业是否安全管理。政府检查出快递企业没有实施安全管理,则快递企业能迅速改正,此时不会发生事故,即安全运输。政府实施检查的概率为 α ,不实施检查的概率为1- α ,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概率为 β ,不实施安全管理的概率为1 - β ,快递企业不实施安全管理时安全运输的概率是r ,不实施安全管理时不安全运输的概率为1 - r 。

支付假设: 政府的支付假设为: 政府的检查成本是d ,快递企业安全运输时政府的收益是B ,快递企业发生事故时政府的损失是L( X,Y) ,其中X是政府的公众形象损失,Y是上级对政府的失职处罚。快递企业的支付假设为: 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成本是c ,快递企业不实施安全管理被政府查处的罚金是f ( f > c ) ,快递企业安全运输时的收益是E ,发生事故时快递企业的损失M 。

2. 1. 2博弈模型

政府和快递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如图1 所示。

快递企业和政府博弈的支付矩阵如表1 所示,其中前项为快递企业的得益,后项为政府的得益。

对于快递企业而言,当政府检查概率 α 给定,快递企业安全管理和不安全管理的期望效用相同时,即:

此时得到政府检查的概率令f- c = Δ ,故有,且 Δ > 0。由 α*∈[0,1]可知,r M - M + f > 0。

对于政府而言,当快递企业安全管理的概率 β 给定,政府检查与不检查的期望效用相同时,即:

此时得到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最优概率β*∈[0,1],证明如下:

因为r ≤ 1 ,则m < 0 ,即,因此 β*≤ 1 。

当 β*= 0 时,此时,即d = L + f - r L ,假设 β*< 0 ,则d > L + f - r L ,意味着政府检查成本大于不检查时发生安全事故政府的损失,显然假设不合理,由此可得 β*∈[0,1]。

证毕。

则此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为:,其中m=r L-L-f,Δ=f - c。即,当政府以的概率选择检查时,快递企业以的概率选择实施安全管理,政府和快递企业都将得到最大的效用。

2. 1. 3 博弈结果分析

通过对博弈的均衡解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定理。

定理1: 政府检查的概率与快递公司的安全管理成本正相关,与快递企业发生事故时的损失负相关。

根据政府检查概率 α*,对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成本c求偏导,有:

由式( 3) 可知,随着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成本c的提高,政府检查概率 α* 提高。

根据政府检查概率 α*,对发生事故时快递企业的损失M求偏导,有:

由式( 4) 可知,当发生事故时快递企业的损失M增大时,α* 降低,即当快递企业发生事故时的损失越大,则政府的检查概率降低。

定理2: 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概率与政府对快递企业的惩罚、快递企业发生事故时政府的损失正相关,与政府的检查成本负相关。

根据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概率 β*,分别对快递企业的违规惩罚f和快递企业发生事故时政府的损失L求偏导,有:

由式( 5) 可知,当快递企业的违规惩罚f和快递企业发生事故时政府的损失L变大时,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概率 β* 变大。

根据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概率 β*,对政府的检查成本d求偏导,有:

由式( 6) 可知,其中当政府的检查成本d变大时,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概率 β* 变小。

下面用图形来分析如何提高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概率,如图2 所示。

图2 中,横坐标表示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概率,纵坐标表示政府不检查的期望效用。当快递企业的安全管理概率 β = 0 时,政府不检查的期望效用为U1 ,当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概率为1 时,政府不检查的期望效用为B 。图中直线与横轴的交点代表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最佳概率。如果快递企业安全管理的概率小于 β1,则政府期望效用小于0,政府会加大对快递公司的监管,从而使快递企业的安全管理概率提高;如果快递公司安全管理的概率大于 β1,快递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会降低安全管理的概率,因此快递企业安全管理概率趋于 β1而稳定。如果快递企业的违规处罚f变大,或者政府的检查成本d变小,则快递企业安全管理概率 β 变大。如果f变大,政府的期望效用U =α[β( B - d) + ( 1 - β) ( B + f - d) ]+ ( 1 - α) [βB + ( 1- β) ( B + r L - L) ],则可知U1 变为U1',而B不变,则图2 中直线从U1 - B ,变为U2 - B ,与横轴的交点从 β1增大为 β2。同理,当 α 增大时,P同样增大。由此得出结论,提高对快递企业的处罚力度和提高检查概率能有效提高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概率。

2. 2 托运人—快递企业博弈模型

2. 2. 1 模型基本假设

局中人: 自然人、托运人和快递企业,其中托运人有运送零星危险化学品的需求,快递企业是运送零星危险化学品的主体,自然人( 虚拟局中人) 以一定概率选择发生事故。

策略集合: 托运人的策略集合是W = { W1,W2} ={ 托运,不托运} ,快递企业的策略集合是H = { H1,H2}= { 安全管理,不安全管理} ,自然人的策略集合S ={ S1,S2} = { 发生事故,不发生事故} 。

前提假设: 托运人选择委托不具有运送危险化学品资质的快递公司概率是 θ ,托运人选择委托有资质运送危险化学品快递公司的概率是1 - θ ,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概率为 β ,不实施安全管理的概率为1 - β ,快递企业不实施安全管理时安全运输的概率是r ,不实施安全管理时发生事故的概率为1 - r 。

支付假设: 快递企业的支付假设为: 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成本是c ,快递企业安全运输时的收益是E ,快递企业发生事故时企业的损失是M 。托运人的支付假设为: 托运人委托快递企业运送零星危险化学品且快递企业安全运输时,托运人的收益是e ( 托运人不找正规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而节省的资金) ,发生事故时托运人的损失为l ( 零星危险化学品的价值及运费) ,托运人委托快递企业运输但快递企业拒绝配送时,托运人的收益是- t ( 找该快递公司所付出的时间成本) 。

2. 2. 2 博弈模型

托运人和快递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如图3 所示。

快递企业和托运人的支付矩阵如表2 所示,其中前项为快递企业的得益,后项为托运人的得益。

对于托运人而言,当快递企业安全管理的概率 β 给定时,托运人选择托运和不托运的收益相同,即:

得到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最优概率

对于快递企业而言,当托运人选择托运的概率 θ 给定时,快递企业选择安全管理和不安全管理的收益相同,即:

得到托运人选择托运的最优概率

则此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为:,即当快递企业以的概率选择实施安全管理时,托运人以的概率选择托运,快递企业和托运人都将得到最大的效用。

2. 2. 3 博弈结果分析

通过对博弈的均衡解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定理。

定理3: 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概率与托运人选择托运且安全运输时的收益负相关。

根据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概率 β*,对托运人选择托运且安全运输时的收益e求偏导,有: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普通物流服务的便捷性,托运人选择普通快递公司所付出的时间成本较低,这也正是托运人会选择普通快递公司运送零星危险化学品的原因之一。因此可知,

由式( 9) 可知,当托运人选择托运且安全运输时的收益e变大时,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概率 β* 变小。为了提高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概率,可以利用价格调节手段,缩小普通快递公司和配送危险化学品的快递公司之间的服务价格差,从而引导托运人选择正规渠道配送零星危险化学品。

定理4: 托运人选择托运的概率与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成本正相关。

根据托运人选择托运的概率 θ*,对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成本c求偏导,有:

由式( 10) 可知,当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成本c变小时,托运人选择托运的概率 θ*变小,为了降低托运人选择托运的概率,快递企业应积极降低安全管理成本,从而引导托运人选择正规渠道配送零星危险化学品。

3 最优策略范围

在快递企业与政府的博弈中,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为:

快递企业的最优策略: 当政府检查的概率 α > α*时,快递企业的最优策略是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当政府检查的概率 α < α* 时,快递企业的最优策略是不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当政府采取检查的概率 α = α* 时,快递企业的最优策略是随机地以 α 和1 - α 的概率选择安全管理和不安全管理。

政府的最优策略: 当快递企业选择安全管理的概率β > β* 时,政府的最优策略是不检查,当快递企业选择安全管理的概率 β < β* 时,政府的最优策略是检查,当快递企业选择安全管理的概率为 β = β* 时,政府的最优策略是随机地以 β 和1 - β 的概率选择检查和不检查。

在快递企业和托运人的博弈中,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为:

快递企业的最优策略: 当托运人选择托运的概率θ > θ*时,快递企业的最优策略是不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当托运人选择托运的概率 θ < θ*时,快递企业的最优策略是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当托运人选择托运的概率θ = θ*时,快递企业的最优策略是随机地以 θ 和1 - θ 的概率选择安全管理和不安全管理。

托运人的最优策略: 当快递企业选择安全管理的概率 β > β*时,托运人的最优策略是不托运,当快递企业选择安全管理的概率 β < β*时,托运人的最优策略是托运,当快递企业选择安全管理的概率为 β = β*时,托运人的最优策略是随机地以 β 和1 - β 的概率选择托运和不托运。

4 结论与对策

通过对模型均衡解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 政府的最优检查概率与快递企业的安全管理成本正相关,与快递企业发生事故时的损失负相关。

2) 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概率与政府对快递企业的惩罚、快递企业发生事故时政府的损失正相关,与政府的检查成本、托运人选择托运且安全运输时的收益负相关。

3) 托运人选择托运的概率与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成本正相关。

为提高快递企业实施安全管理概率和政府检查概率,从而有效杜绝零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发生,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对策1: 快递企业应努力降低实施安全管理的成本c 。一方面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健全风险预防机制,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切实将收寄验视等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另一方面,可利用“互联网+ ”的新型互联网技术手段优化整合物流行业资源,有效降低危险化学品物流成本,从而使企业有更多的资本投入到零星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中来。

对策2: 政府应加大现场监督检查和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f ,对没有建立制度、制度不完善,或者未执行收寄验视制度的快递企业严惩不贷,从而提高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概率 α ,严防零星危险化学品流入寄递渠道。

上一篇:预警信息系统下一篇:前列腺部尿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