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函数范文

2024-05-08

货币需求函数范文(精选6篇)

货币需求函数 第1篇

货币政策作为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的核心工具, 也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又是各国央行实行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依据, 历来受到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的重视。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 运用货币供应量这个中介目标, 以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就需要建立相应的货币需求函数。因此, 研究货币需求与产出、利率、通货膨胀率等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并建立适合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 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理论分析与模型的选定

(1) 古典学派货币数量论。

“古典”货币数量论有三种形式:其一是欧文·费雪于1911年提出来的交易方程式 (又称费雪方程) :MV=PT, 其中, T代表一段时期内用于交易的商品与服务的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商品与服务的价格、M为名义货币供应量。这一结论被认为是经济学最重要也是最成熟的规律之一; 其二是国民收入方程式:MV=PY, 其中, M是货币存量, Y是实际国民收入, V为货币流通速度、PY即名义产出或名义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方程式可以看做是费雪方程和剑桥方程的过渡;其三是剑桥大学的马歇尔和庇古建立的剑桥方程式:M=KPY, 其中, K代表货币量与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其它的参数意义同上。

(2) 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认为, 公众之所以对货币有需求, 主要有三种动机:交易动机, 即为应付日常交易而持有一定量的货币;预防动机, 即为了谨慎起见以应付不时之需而持有一定量的货币;投机动机, 即利用证券市场进行投机而持有一定量的货币。为满足这三种动机所需而持有的货币总量, 共同构成了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和利率, 货币需求与收入同向变动, 与利率反向变动。由此, 得出货币需求函数L=L1 (y) +L2 (r) 。

(3) 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构造。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一般包括规模变量和机会成本变量。收入、财富或消费常用来表示规模变量;而机会成本变量则通常用持有货币的收益、以及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表示。持有的机会成本指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收益, 一般用国内利率水平和预期通货膨胀率来表示。这样我们可以得出货币需求基本模型;结合我国实际, 我们认为现阶段对我国货币需求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国内生产总值 (GDP) 、利率 (R) 、预期通货膨胀率, 外汇储备FRT及随机扰动因素。

因此可构建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Mit=f (Yt, Rt, FRTt, RPIt, μt) 。

式中:M1t:即期对狭义货币M1的需求;M2t:即期对广义货币M2的需求;Yt:即期国内生产总值, 也是持久收入;Rt:即期利率;Pt:预期通货膨胀率;FRT:即期的外汇储备;t:时间变量;μt:随机变量。上式中各个变量均为关于时间t的函数:

3 数据处理与模型估计

(1)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常用的协整检验的方法有:格兰杰—恩格尔两步法、约翰逊秩检验法以及博斯维克误差纠正法。其中, 格兰杰—恩格尔两步法是最常用的, 它是格兰杰和恩格尔于80年代末提出的协整检验, 所针对的是一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协整检验即检验一组变量是否为平稳过程, 若为平稳过程, 则称其为I (0) 过程, 否则, 对各自进行一阶差分, 若一阶差分为平稳过程, 则称为I (1) 过程。只有当这组变量均为I (0) 或I (1) 过程, 即所谓的同阶单整过程才可意味着它们是协整的, 即各变量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这样, 就可以直接建立回归模型, 运用OLS进行参数估计。

(2) 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短期货币需求函数。

第二步:记方程 (2) 、 (3) 的残差序列为e1 、e2, 对残差序列e1 、e2 进行单位根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1 所示。从表1可看出, 残差序列e1 、e2 为平稳序列, 说明时间序列LnM1 、LnGDP、LnFRT、LnR 、LnRPI及LnM2、LnGDP、LnFRT、LnR 、LnRPI 存在协整关系, 可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剔除回归系数t值不显著的项得误差修正模型:

ECMM1 (-1) , ECMM2 (-1) 分别为 (2) 、 (3) 的误差修正项。

在狭义短期货币需求函数和广义短期货币需求函数中, 误差修正项的系数别为-1.018和-0.736, 符合反向修正机制, 由于差分会丢失部分信息, 所以拟合优度有所下降, 其它检验模型整体效果的统计指标均较好, 说明本文设定的误差修正模型符合反向修正原理, 能够很好的表述变量的动态结构。

4 结果分析及其启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不论是狭义货币需求M1还是广义的货币需求M2, 与GDP、物价水平、一年期存款利率和外汇储备均存在长期的的均衡关系:也就是说, 中国的货币政策长时间以来是比较合理的, 基本上能够适应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综合来看, 上述模型的估计结果能够帮助我们获得以下的基本认识:

(1) 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 对基础货币的发行量有一定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 要求流入中国的外汇必须由中国央行用基础货币收购, 而从央行流出的基础货币进入到货币市场, 在“货币乘数”作用下, 按目前条件计算会产生4倍以上的放大效果, 由于经济增长也需要货币投放来支持, 在外汇储备规模还不算特别大的时候, 由外汇占款原因所形成的货币投放, 可以基本上为经济增长所吸收, 因此在以往这个矛盾还不突出, 但是自2003年以来, 中国的外汇储备年均增长率高达41.5%, 数倍于经济增长率, 这样一来, 巨额的外汇储备也大幅提高了对货币的需求, 这也是自2007年以来我国面临的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之一。因此, 如何发挥外汇储备的作用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值得我们去思考。

(2) 我国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较高。

从货币需求的长期方程来看, M1与GDP的弹性为0.893, M2与GDP的弹性为0.865, 这恰好说明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 民众更愿意以银行储蓄的形式来持有其财富, 提高了对货币的需求。

(3) 利率对货币的需求调节, 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力。

利率的影响力主要是通过调节货币总量的结构, 即M1占M2的比重实现的。利率的提高或降低, 会引导M1 (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 和M2 (具有储蓄性质的准货币) 之间相互转化, 从而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欧阳志刚.货币需求函数的经验研究[J].统计观察, 2005, (5) .

[3]黄达.货币银行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实物期权与货币需求理论 第2篇

实物期权与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仅通过预期物价变动率dP/P@dt考察持币收益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人们在持币的同时就拥有了在未来物价下跌时以低价购入商品的权力,所以有必要在原函数中加入这一权力的价值Pm,与dP/P@dt共同描述持币收益;Pm的值可以用实物期权法求得.这种修正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 者:秦萌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FINANCE INSTITUTE 年,卷(期): “”(3) 分类号:F820 关键词:实物期权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函数 第3篇

【关键词】经济转型;开放条件;货币需求函数

一、引言

在现今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货币供应量是我国货币政策主要的中介目标,而在实践发展过程中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则是货币政策实施的先决条件。同时,从货币需求函数中可准确推算出货币扩张与资金收入、人民币内外汇率、利率、价格之间的影响规律。因此,对基于经济转型与开发条件下货币需求函数的研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现具有重要价值。

二、货币需求函数的简述

货币需求函数是指货币需求与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因素的一种关系式,在货币需求函数中通过有效评估货币需求的变量因素,并对其变量因素以及函数程序作出相应的假设,可有效的反映出货币需求与经济变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与研究可知,货币需求函数最初是一种关于货币需求的方程式。最为人熟知的是由弗里得曼所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方程式“M=?(P,Rd,Re,△P/P,W,Y,u)”其中P主要代表价格标准;Rd代表债券;而Re则代表股票预期收益效率;其中△P/P表示通胀率;W则表示为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所占有的比例;Y代表永恒收入;u表示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可见,弗里得曼在此将货币看成了一种资产形式,弗里得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维持资产财务的一种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货币需求函数相继出现了不同的方程式,例如,凯恩斯依据货币动机推测的“物价方程式”;麦金农基于发展中国家货币需求发展的“货币需求函数式”等等。

三、基于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的研究分析

1.基于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下货币需求函数的研究意义

货币需求作为经济研究中宏观经济货币理论的基础内容,不仅诠释了货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也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与制定具有重要联系。而货币需求函数作为货币需求研究分析的重要关系式,其稳定性的探索已成为现今宏观经济理论与货币政策实践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体系的转型,我国金融体系的市场经济得到了不断的革新与发展。在此发展背景下,尤其是在我国汇率与利率的制度革新,已切实改变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条件。由“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前决条件”可知,对基于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下的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建立动态模型进行分析研究

通过学习与对资料的研究分析得知:货币政策所具有的调控能力以及对货币目标的设定权利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在实际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在学习中了解到,维持货币的供求平衡是货币政策的基础内容,而货币需求又是货币供求平衡的重要决策条件,那么经济转型与经济开放发展环境下的货币政策的改革是否会影响到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已成为现今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分析得知,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全球化、迅速化的发展趋势,促使我国经济体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经济转型对货币需求函数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实践结果与研究理论证明:经济转型与制度变革与货币需求函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基于此,笔者通过建立货币需求动态模型,在经济视角上,探究了经济转型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具体联系。

所谓的动态建模方法主要是通过研究和分析,对数据生成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进行不断的简化,并在基于反复检查和确认的基础上,实现动态建模过程中的设计明朗性、操作规范性、随变量意选取性的效果。资料研究证明,通过有效地运用动态建模方法对货币需求的理论方程和实践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估,有利于深化探讨经济理论的实用性,也有利于总结和掌握实际经济运营的规律性,

同时也有助于针对货币需求函数发展稳定性与均衡性的优化调整。此外,在动态建模过程中应注意理论数据是其相关的实际数据之间的对应性,从而确保分析推算的准确性。通常我们所研究的货币需求函数主要是在基于经济学基础上,从交易需求角度和有价证券平衡法角度,建立的理论模型。动态理论建模方法采用的模型一般是LnM=?(LnY,△LnP,Rd,Rf,Rl)的通用模型(M—货币需求、Y—规模变量、P—物价水平、Rd—利率、Rf—制度变量、Rl—软约束存贷比、函数?—参数线性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出货币需求关系的制度分析模型(***、**、*分别代表1%、5%、10%):

经过实践研究与分析最终得出:基于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的特性是不变的,因此,可有效的实施中国货币政策,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与开放条件下,我国金融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货币需求函数机构的稳定性,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了阻碍。因此,在基于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下的发展环境中,根据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变革以及宏观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对我国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分析与研究是有效的实施货币政策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肖卫国,王光源,刘杰. 转型时期中国货币结构函数的实证研究——基于货币职能的理论视角[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32-37.

[2]徐长生,马克. “中国货币之谜”:基于货币需求视角的解释[J].经济学家,2015,08:5-12.

货币需求函数 第4篇

实证研究中,人们一般假设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有两种:规模变量和机会成本变量,从而将货币需求模型设定为:

其中,M/P表示实际货币余额,Y表示规模变量,通常为实际国民收入,z表示机会成本变量。受到数据可得性的约束,人们不能充分考虑z中所有经济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只能在短期利率r1、长期利率r2和通货膨胀率△p之间进行取舍,以期尽可能有效地反映持有货币的收益和成本。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人们对具体度量指标的选择不尽相同,但主要的分析方法完全一致,都是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Banerjee, Dolado等(1993)分析英国数据,发现lnY、ln (M/P)、r1和△p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施加特定的约束条件,可以得到货币需求函数和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王少平、李子奈(2004)检验了我国货币需求的随机协整性,发现其长期稳定性依赖于时间趋势,并通过比较各种货币和利率指标选择下调整系数与货币政策目标的相符程度,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为M1。论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度量指标,对货币、收入、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四个变量进行系统的协整分析。首先对这些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而后通过施加约束条件从协整系统中识别出两个重要的长期经济关系———货币需求函数和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的经济解释。

二、样本数据选择与单位根检验

论文选择M1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定义变量mp=ln (M1/P),其中P为消费者物价指数,用其折算以反映变量的真实水平。货币需求的规模变量Y选择GDP,同样用消费者物价指进行折算以得到真实GDP,令y=ln (Y/P)。年通货膨胀率等于相邻两期价格指数的对数之差,△pt=ln (Pt/Pt-1),选择1年期利率r作为持有货币机会成本的度量。所有数据的样本区间皆为1978—2007年,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6, 2008),部分数据间接引自易纲(1996)ㄢ

变量的单位根性质是进行协整分析的前提,因此进行协整分析之前,先对系统中各个变量进行预检验———单位根检验,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注:α为检验式中的常数项,δ为时间趋势项系数。括号内为依据BIC选择的差分项滞后阶数。

由于mp和y含有明显的线性趋势,我们使用(δ=0,α≠0)和(δ≠0)两种检验式。而r和△p明显不含线性趋势,我们使用(α=δ=0)和(δ=0,α≠0)两种检验式。它们的结论非常一致:在5%的显著水平下,不能拒绝这些变量的单位根性质。

三、协整检验和长期经济关系识别

为检验和估计货币需求及其他可能存在的长期经济关系,对mp、y、△p和r四个变量进行协整分析。系统明显为时间趋势所主导,而且在估计菲利普斯曲线时,需要考虑实际GDP的线性趋势,因此,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时,这里考虑的是协整方程和变量都含线性趋势的基准模型。考虑一个n维向量序列X=(mp, y,△p, r)’,其中存在s个协整关系,则在这种情况下,相应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可以设定为:

其中,Z=(X, t)',β为n+1×s矩阵,每行都表示一个随机性协整向量,α为n×s矩阵,其元素给出相应的调整系数,Γi (i=1,…,p-1)为n×n矩阵,μ1为n×1矩阵,E(εt)=0, E(εtεt')=Ω。

我们在式(2)的基础上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模型的滞后阶数p=2,关于残差的检验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之下,不能拒绝无自相关和正态性的原假设。以此作为基准模型,Johansen检验的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λmax)检验的结果如下:

注:表中*,**,***分别表示10%、5%和1%水平上显著。

在10%的显著水平上,两个统计量的结论是一致的,四个变量之间存在两个线性独立的协整关系,即s=2。由于系统中存在两个协整关系,为了从中识别出特定的长期经济关系,必须结合经济理论施加必要的约束条件。mp、y、△p和r2四个变量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自然而然的将其解释为货币需求关系和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相应的识别约束分别为(0, 0, 1, 0)β(1)=0和(1, 0, 0, 0)β(2)=0,前者约束通货膨胀率△p不进入货币需求函数,后者约束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与真实货币余额mp无关,从而β的两列β(1)和β(2)的估计分别对应两个长期经济关系的参数。此外进一步约束协整方程中的线性趋势项不出现在货币需求方程中,原因在于很难对货币需求函数中的线性趋势赋予合理的经济解释。标准化后,两个长期经济关系分别为:

括号内为对应系数的渐近标准差。式(4)中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表明,y的年增长速度约为10.3%,由于受到短期动态调整的影响,稍高于9.07%的平均水平。从长期来看,1%的y高于其平均水平的增长对应着0.097%的通货膨胀,而1%的长期利率变动与1.521%的价格变动相对应,后者的显著关系颇有些出人意料。式(3)的货币需求关系中,y和r2的系数与经济理论完全吻合,1%的长期利率增加意味着长期内真实货币需求降低1.875%,而y和mp接近对等的变化似乎意味着货币需求函数中mp对y具有一阶齐次性,将其表示为过度识别约束:

检验该约束条件的LR统计量的值为,,在此约束条件下对长期经济关系重新估计,除式(4)中y的系数设定为1外,其他系数及渐近标准差都没有显著变化。

我们检验能否进一步施加约束条件,将货币流通速度-(mp-y)表示为利率r的线性函数,该假设被显著拒绝,。但如果不限定货币需求函数中y的一阶齐次性,则可以约束时间趋势项系数为零,,此时估计的两个长期关系分别为:

就货币需求函数的两种估计结果而言,式(3)和(6)皆很好地反映了一个经济现象———改革开放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不断降低,但前者认为这是一个确定的时间趋势,后者则将其表示为国内总支出y的函数。但从式(4)和(7)两种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显然式(4)更加可靠,因为产出高于其平均趋势对应的通常是经济繁荣阶段,从而通货膨胀会轻微上升,这与式(4)完全吻合,但与式(7)相互矛盾,正基于此,我们认为前者更加合理。事实上,论文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关于货币需求函数随机性协整设定的合理性,这与王少平、李子奈(2004)的检验结论完全一致,但我们借助另一个长期关系,从经济含义角度对此予以了证实。

四、结论

论文在不同的识别条件下对mp、y、△p和r2四个变量之间的长期经济关系进行了检验和识别。Johansen检验表明系统存在两个协整关系,基于特定的约束条件识别出货币需求关系和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现实含义,论文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关于中国货币需求函数随机性协整设定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两种经济关系的估计结果。

参考文献

[1]Banerjee, A., J.J.Dolado, J.W.Galbraith and D.F.Hendry.Cointegration, Error Correction, and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Data[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2]Johansen, S.Likelihood-Based Inference in Cointegra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3]王少平, 李子奈.我国货币需求的协整分析及其货币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 2004, (7) .

[4]易纲.中国的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1984—1993[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货币需求函数 第5篇

关键词:货币需求理论,利率,投机动机

微观货币需求理论是从经济社会持币者角度出发, 探求人们持币的意愿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费里德曼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同属于微观货币需求理论。费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是在借鉴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基础上, 应用经济学中消费者选择理论对货币需求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

一、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通论》一书中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的货币需求理论, 强调货币价值贮藏职能在货币需求中的重要性, 认为利率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一)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基本原理

凯恩斯将可以用来储藏财富的资产分成货币和债券两类。该理论继承了现金余额说关于权衡利弊而持有货币的观点, 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有三种主要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其中, 投机动机是凯恩斯的独创。凯恩斯认为持币的投机动机受利率的影响, 从而强调利率的重要性, 其公式为:

式中:M表示货币总需求, M1表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量, M2表示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量, Y表示总收入, i表示利率, 认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量即M1受总收入即Y的影响;认为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量即M2受利率i的影响;而M1和M2之和构成了货币总需求。

进一步, 凯恩斯区分了货币的名义数量和实际数量, 将货币需求方式改进为

式中, Md/P表示实际货币需求余额。

凯恩斯认为实际货币需求余额与利率变动负相关, 与总收入正相关。由式 (2) 进一步有

式中, V表示货币的流通速度。

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 当利率上升时, 实际货币需求余额f (i, Y) 下降, 由式 (3) 可知, 货币的流通速度V增大。流动性偏好理论说明, 利率上升将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因此, 货币流通速度不是常数, 而是与波动剧烈的利率正相关。

由于人们对未来的利率水平预期不稳定, 因此货币流通速度也不稳定。假如人们预期未来的正常利率水平比现在高, 那么未来债券价格就会下跌, 持有债券会遭受资本损失。债券的预期回报率下降, 人们转向对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增加, 意味着f (i, Y) 将上升, 从而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所以, 货币流通速度将随着人们对未来正常利率水平的预期变动而变动。

凯恩斯假设个体替代货币的资产仅有债券, 并解释了个体决定以货币而非债券的形式持有财富的原因:假如持有货币的预期回报率大于持有债券的预期回报率, 人们就愿意持有货币;债券的预期收益来自两个部分:利息收入和预期资本利得 (债券价格升值或贬值) 。如果预期利率上升, 则债券的价格预期会下跌, 从而得到负的资本利得, 即资本损失。如果资本损失超过了利息收入, 则债券的预期回报率就变为负值。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就愿意用货币来储藏财富。

(二)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评析

在凯恩斯之前没有一位经济学家把利率i提到了与总收入Y同等重要的地位, 这在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历史上真正起到里程碑作用。

凯恩斯独创了人们持币的投机动机, 投机动机主要受利率的影响。古典经济学家只看到交易性的货币需求忽略了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在短期内, 收入是稳定的, 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利率。而利息率经常变动就带来了货币的需求量的不稳定。由于不确定性的货币经济中, 利率也是不确定的, 人们的用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会必然变化。比如利率升高, 预期利率降低, 预期债券价格上升, 此时, 大家会用货币购买债券以便将来获利。这样, 人们的货币需求减少。反之, 人们的货币需求增加。

而另一方面, 利率的高低又取决于货币的供求关系, 货币供应由央行决定, 货币需求由流动性偏好决定。在流动性偏好一定的情况下, 当货币供应量超过了人们所愿意贮藏的数量时, 担心货币贬值, 人们会将多余的货币用于购买债券。人们对债券需求增加, 导致债券价格上升, 利率下降, 所以, 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 利率下降。反之, 央行减少货币供应则会使利率上升。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利息率, 并且与利息率呈反方向变动。

凯恩斯认为投机动机主要受利率的影响, 而交易性货币需求仅受收入影响与利率无关。从长期来看, 利率的高低是会影响交易性货币的需求, 如利率升高到一定程度, 人们会节省一些不必要的交易性货币, 将其转为投机性货币。此外, 流动性偏好决定货币的需求, 这是从人们的主观动机出发的, 人的心理因素虽然对经济活动有一定影响, 但仅人的心理状态是无法把握经济活动的客观必然性的。最后, 凯恩斯的分析太过笼统, 使用的都是各种经济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对货币需求的分析属于短期、均衡静态分析。

二、费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并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 而是货币需求的理论, 即货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因此, 弗里德曼对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就是从货币需求入手的。

(一) 费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将货币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 用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消费选择理论认为, 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时, 须考虑三类因素:收入, 这构成预算约束;商品价格以及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

首先, 预算约束是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第一类因素, 也即个人2所0能14够年持有第的8货期币下以其旬总刊财富量为限, 以实际恒久收入代表总财 (总第562期) Times富。弗里德曼认为在总财富中有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 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财富。弗里德曼将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作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变量。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二类因数是货币及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包括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预期物价变动率。

费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用经济学中消费者选择理论更深入的分析了货币需求。费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应为个体拥有的资源 (人们的财富) 及其他资产相对于货币的预期回报率的函数, 因此, 费里德曼货币需求公式为

式中, Yp表示实际恒久性收入;rm表示货币预期收益率;rb表示固定收益证券预期回报率;re表示股票预期回报率;πe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

实际恒久收入Yp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收入的平均数, 即长期收入的平均数。因为一种资产的需求同财富正向相关, 所以货币需求同永久性收入Yp (即弗里德曼的财富概念) 正向相关。但是, 费里德曼认为永久性收入 (可以当作预期长期收入的平均值) 在短期内波动非常小。在经济扩张期间, 收入迅速增加, 但其中某些部分的收入增加是暂时性的, 所以长期收入的平均值变动不大。在经济繁荣时期, 收入比永久性收入的增长大得多。在经济衰退期间, 收入减少中的许多部分也是暂时的, 因此长期收入的平均值 (永久性收入) 的下降也比收入的减少小得多。弗里德曼将永久性收入作为货币需求的一个因素, 它表明货币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不随商业周期的波动而波动。

人们还持有其他几种形式的财富:债券、股票 (普通股) 和商品。人们持有它们的动力在于这些资产相对于货币的预期回报率高低。货币的预期回报率rm, 它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银行对包括在货币供给中的存款所提供的服务。增加这些服务, 就提高了持有货币的预期回报率。二是货币余额的利息收入。利息越高, 持有货币的预期回报率也越高。

rb-rm表示债券相对于货币的预期回报率, re-rm表示股票相对于货币的预期回报率。它们越高, 比较之下货币的预期回报率就越低, 从而货币需求也下降。

πe-rm表示商品 (例如房产) 相对于货币的预期回报率。由于持有商品的预期回报率就是商品价格上涨时的预期资本利得率, 所以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πe。例如, 如果预期通胀率是10%, 则预期商品的价格也会上升10%, 从而商品的预期资本利得就是10% (升值了) 。πe-rm当上升时, 商品相对于货币的预期回报率增加, 货币需求下降。

(二)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评析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实际上是资产需求理论在货币需求理论上的应用, 它视货币为构成财富资产的一种, 并通过影响人们选择资产的种类来保存财富的因素来研究货币需求的, 这与凯恩斯探讨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分析方法有所不同, 所以, 费里德曼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本质上区别不大, 在分析影响货币需求因素的粗细上有所差别而已。

第一, 扩大了资产范围, 认为货币是债券、股票及商品的替代品, 使机会成本变量展开。第二, 弗里德曼的永久性收入Y是决定货币需求主要因素, 永久性收入的稳定导致了货币需求的稳定, 利率虽然经常变动, 但是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动不敏感。因此, 弗里德曼反对将变动利率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 主张反对通货膨胀、稳定货币供给为主的货币政策。第三, 考虑了货币收益率rm, 凯恩斯的理论中没有考虑这一点。第四, 费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提出来非人力财富占个人财富的比率W和U其他的变量函数两个独特变量。

三、费里德曼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简单比较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均是从微观角度出发来考虑货币需求问题, 都未考虑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弗里德曼将很多种资产视做货币的替代物, 因此认为不止一种利率会对总体经济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而凯恩斯在他的理论中则将除货币以外的金融资产归为一大类———债券, 因为他认为这些资产的回报率通常会一起波动。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与商品之问可相互替代;即人们在决定持有多少货币时, 会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弗里德曼强调其货币需求函数, 与凯恩斯在两个关键方面不同:

第一方面,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弗里德曼并没有将货币的预期回报率视做一个常数。

当经济中利率上升时, 银行可以从贷款中得到更多的利润, 于是它们会设法吸收更多的存款, 从而扩大能带来更多利润的贷款规模。如果不存在利率管制的话, 银行将会通过支付更高的利率 (rm) 来吸收存款。但由于银行是竞争性行业, 银行的利润终究会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所以当利率上升时, rb-rm仍保持相当的稳定。假设存在对银行支付存款利率的管制的话, 利率上升, rb-rm也会上升吗?弗里德曼认为不会, 他认为, 虽然银行无法对存款支付更多的货币报酬, 但它们仍然可以在质量方面互相竞争, 向存款人提供更多的服务。这些货币服务的改进仍会使存款的预期回报率增加, rb-rm仍保持相对的稳定。因此, rb-rm仍保持相当的稳定。

凯思斯认为利率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而弗里德曼认为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几乎没有影响。在弗里德曼看来, 当利率上升引起其他资产的预期回报率增加时, 货币的预期回报率也相应增加, 因此两者抵消后, 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各项机会成本仍保持相对不变。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几乎没有影响。由此可见, 弗里德曼的理论认为, 当利率变动时, rb-rm、re-rm以及πe-rm保持稳定, 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几乎没有影响。因此,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从本质上说, 其实认为永久性收入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他的货币需求方程式可以大致表述为:

第二方面, 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是完全可以预测的。

与凯恩斯相反,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的随机波动很小, 这意味着货币流通速度是完全可以预测的。也就是说, 货币流通速度为

通常, Y (总产出, 总收入) 和Yp (永久性收入) 的关系是很容易预测的, 所以货币流通速度也就可以预测了。如果我们能够预测下一期的货币流通速度V, 就可以预测货币数量变动对总支出变动的影响。

当然, 费里德曼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并无完全的对错之分, 由于设定条件的差异及理论提出者所处历史经济环境的不同等原因, 提出的理论自然不同。

参考文献

[1]何昌周.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综述[J].知识经济, 2009 (08)

[2]朝克图, 周亚军.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研究述评[J].现代管理科学, 2011 (07) .

[3]郝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其评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 (12) .

[4]荆仰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J].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 1996 (09) .

[5]陆凯旋, 甄永红.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2 (03) .

货币需求函数 第6篇

纵观历次国际金融危机, 多是由于资产价格的急剧下跌甚至崩溃传导至实体经济所致。近年来, 我国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的巨大波动, 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以房价和股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到底具有多大作用?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资产价格做出反应?如何构建我国最优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 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弗里德曼 (Friedman, 1948) 认为, 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对经济无济于事。萨金特 (Sagent, 1975) 认为, 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政府最好实施长期不变的政策规则。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 (Kydland、Prescott, 1977) 提出了动态不一致 (Dynamic inconsistency) 问题, 即相机抉择政策即最佳的决策选择。泰勒 (Taylor, 1993) 认为, 在影响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中, 真实利率是能较好地与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保持长期稳定关系的变量, 提出了著名的泰勒规则 (Taylor Rule) , 公式为

其中, it为名义利率, πt指当前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泰勒用前四季度的通货膨胀率平均水平表示) , r为均衡实际利率, π*为设定的通货膨胀目标值, yt为实际产出缺口。Sversson (1997) 、Clarida等 (1998) 分别在泰勒规则的基础上, 发展了后顾型 (Backward-looking) 模型和前瞻型 (Forward-looking) 模型。Bullard和Schaling (2002) 将资产价格膨胀因素直接纳入泰勒规, 发现最优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是非均衡的, 利率是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非线性函数。

国内研究方面, 谢平、罗雄 (2002) 首次运用泰勒规则检验中国货币政策;封北麟、王贵民 (2006) 将金融状况指数 (FCI) 纳入泰勒规则, 运用GMM方法估计中国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赵进文、高辉 (2009) 利用前瞻型模型, 通过实证分析表明, 资产价格是央行货币政策函数的重要内生变量;唐齐鸣、熊洁敏 (2009) 将股价、房价纳入IS-Phillips模型, 实证估计了后顾型货币政策反应函数;陈元富 (2011) 将美国的货币政策变量纳入中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 表明中国货币当局在调整利率时已在某种程度上考虑了美国的政策因素。

三、模型的设定

本文在参照泰勒规则的基础上, 将房价和股价作为资产价格变量纳入利率反应函数, 利用中国1992~2012年季度数据, 通过混合型规则构建模型。具体函数如下

其中Rt表示利率, π*为设定的通货膨胀目标值, πt+n为预期通货膨胀率, yt+m为实际产出缺口, Qt+j表示资产价格, φ0、φ1、φ2、φ3、φ4为待估参数, υt为扰动项, n、m, i、j为滞后或未来期数。

(一) 不纳入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

其中πt+4用未来四个季度的通胀均值作为预期通货膨胀率;π*则根据我国央行历年设定的通货膨胀目标值测算;另外, Rt-2表示滞后两个季度的利率。

(二) 纳入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

上式即在方程 (3) 的基础上加入以房价 (πt+1hpi) 和股价 (πt+1shi) 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因素并考虑了预期因素的影响。

四、实证分析

(一) 变量的选取

本文选取1992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的季度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上海融资中心、各期《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及CEER中国宏观数据库。

(二) 变量处理

1. 通胀率 (πt) 。

选用官方公布的消费价格指数 (CPI) 同比月度数据, 以2000年1月为基期, 求算术平均值得到每年的季度数据。再由季度CPI求出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利用未来四个季度通货膨胀率的算术平均来代替。目标通货膨胀率本文取4%。

2. 产出缺口 (GDPGAP) 。

参见唐齐鸣、熊洁敏 (2009) 的处理方法, 用同期CPI将季度GDP数据调整成实际季度GDP数据。利用X-11方法对实际季度GDP进行季节调整后取对数, 再利用H-P滤波法得到潜在GDP数据。二者差值即得到GDP缺口, 即产出缺口。

3. 利率缺口 (RGAP) 。

本文选取7天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利率的替代变量, 经过加权平均得到季度数据, 然后扣除通胀因素得到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减去样本均值得到利率缺口。

4. 房价缺口 (HPIGAP) 。

本文选取国房景气指数作为房价的替代变量 (HPI) , 将各年份月度数据经过算术平均得到各年季度数据, 再取对数, H-P滤波得到潜在季度数据 (HPIF) 。两者差值即房价缺口。

5. 股价缺口 (SHIGAP) 。

本文选取上证综指季末收盘价作为股价的代理变量, 经过CPI调整, 得到季度实际股价 (SHI) 。然后取对数, H-P滤波得到均衡潜在股价 (SHIF) 。二者差值便得到股价缺口。

(三) 模型估计

首先判断数据的平稳性, 本文利用Eviews6.0软件进行单位根 (ADF) 检验, 如表1所示。

ADF检验结果表明, 产出缺口 (GDPGAP) 、通货膨胀率 (πt) 和房价缺口 (HPIGAP) 为1%显著性水平下平稳;股市缺口 (SHIGAP) 为5%显著性水平下平稳;利率缺口 (RGAP) 为10%显著性水平下平稳。

利用最小二乘法 (OLS) 分别对 (3) 式和 (4) 式进行估计, 具体结果见表2。

结果表明, 对不纳入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 通货膨胀缺口为正, 通货膨胀缺口每上升1%, 利率就提高0.0244%;产出缺口为负, 即产出缺口每上涨1%, 利率则下降0.034%;而利率平滑参数为0.9923, 非常接近于1, 说明在短期利率水平相对较高。

注:c, 表示截距项;t, 表示趋势项;1表示差分后滞后阶数。“*”, “**”, “***”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性水平。

注:小括号内是t统计量, “*”, “**”分别表示10%、5%的显著性水平。

纳入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 房价缺口系数和股价缺口系数均为正, 房价、股价每上升1%, 利率应相应的提高0.0495%和0.0082%。这说明, 与股价相比, 房价对货币政策影响更大, 这是符合现实情况的。而预期通货膨胀系数为正且每上升1%, 利率提高0.1038%, 即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纳入资产价格后,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反应更加强烈 (0.1038>0.0244) , 说明资产价格包含对预期通胀有价值的信息, 能更好地对通货膨胀做出反应。同时, 纳入资产价格比未纳入资产价格的方程拟合优度更高 (0.8917>0.8874) , 且总体误差变小 (1.536<1.5476) 。

五、结论

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 广泛关注资产价格波动和走势, 把握好货币政策操作的方向和力度, 对于提高通货膨胀预期的预见性、准确性、前瞻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另外, 由于我国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 还受到一定程度管制, 并且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仍主要是货币量, 由于货币量越来越具有内生性特征, 所以在保持金融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 将资产价格纳入到货币政策考虑范围之中应成为未来我国的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1]Taylor J.B..Discretion versus policy rules in practice[J].Carnegie-Rochester Conference Series on Public Policy, 1993 (39) .

[2]Richard Clarida, Jordi Gali, Mark G ertler.Monetary Policy Rules and Macroeco nomics Stability:Evidence and some Theory[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8 (01) .

[3]谢平, 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 2002 (11) .

[4]封北麟, 王贵民.金融状况指数FCI与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 2006 (12) .

上一篇:学习因背诵而精彩下一篇:血栓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