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性思考范文

2024-06-18

相关性思考范文(精选12篇)

相关性思考 第1篇

关键词:水稻,种植,高产,相关性,问题与思考

我国地域辽阔, 不同地域之间差异较大, 温度、降水量以及光照都会有所不同, 这些差异使得各个地方的农作物有不同的特色, 同一种农作物也会有不同的成长质量。水稻大部分都成长于南方, 这是因为南方的气候更适合水稻的生长。水稻在我国农作物市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的种植不但解决了我国人口多、粮食不足的问题, 同时也为种植户带来可观的收入。

1 水稻品种

水稻产量的多少和种子的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今, 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 相应的水稻品种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很多杂交水稻新品种在各个地区开始种植, 但是水稻要想取得高产量, 对种子的选择不应该只选优种, 还应考虑到地域间的气候以及地貌特征等等因素。水稻品种的不同, 相应的其自身的特性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对水稻的品种进行选择时, 要将选择的水稻品种的成长特性以及产量放在最需要考虑的位置上, 同时考虑本地的情况, 选出产量高、抗病虫害性强、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在栽植新品种之前, 可以向同地区栽植此品种水稻的种植户进行了解, 或者可以进行试种, 也就是先进行小面积的试验种植, 然后统计出数据, 跟以往种植的量进行对比, 如果可行, 再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2 种子的处理

水稻的种子开始于植株生长, 种子的前期处理工作是植株能够健康成长发育的基础。栽植过程中的播种, 要严格把控种子的质量关, 对种子进行严格的筛选, 将干瘪的、有瑕疵的种子从优良种子中挑选出来, 保持优良种子的纯净度, 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水稻的出苗率。将不合格的种子剔除后, 要对剩下的饱满种子进行划分, 把大小程度差不多相同的种子播撒在一块田中, 能够有效的保证水稻面整齐以及分布均匀, 同时也能够使农户更好的对田地进行管理。还需要注意一点, 条件比较适合的情况下要对种子进行日晒, 这是因为种子在进行日晒以后, 可以更好的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相应的发芽速度也会加快。播种之前也要进行半钟, 就是将农药和种子混合在一起进行混拌或者对种子进行包衣, 所谓的包衣就是利用粘着剂将杀虫剂或者是杀菌剂, 粘着在种子的外部。对种子进行拌种或者是包衣可以有效的防治土壤中的病虫, 大幅度地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 这是因为病虫害是水稻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说水稻种植之前, 对病虫害的预防是十分有必要的。

3 科学有效的施肥

种植水稻过程中保证肥力的充足, 能够为水稻保持足够的成长动力, 但是要注意施肥的品类, 因为有些肥料是不能促进水稻生长的, 水稻在每个阶段对肥料需求都是不一样的, 在各个时期为水稻提供不同的肥料可以有效的保证水稻的收成。对水稻进行施肥时要控制好量的多少, 现有的技术一般是测土配方技术, 对田中土壤的成分进行化验, 了解田中土壤的供给情况, 然后针对水稻各个品种的不同, 配成水稻所需的肥料进行施肥就是所谓的测土配方, 现今, 国际水稻栽植过程中的施肥采用的基本都是这种技术,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的保证水稻所需的肥料, 同时也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4 灌溉科学合理

水稻在苗期时植株相对来说都比较小, 对干旱以及涝灾的抵抗力都比较弱, 对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比较严格, 一般都是在含水量百分之六十的土壤中较合适, 这个期间农户要注意尽量少浇水或者不浇水。水稻拔期后, 植株生长十分迅猛, 对水分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这时农户在浇水时要保持好量的大小。大喇叭口期, 水稻植株需要很大的水量, 如果这个时期出现干旱以及少水的情况, 小花退化现象将大量出现, 进而降低水稻的产量。水稻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是在抽穗期, 农户在这个时期要充分保证对水稻水量的供应。

5 田间管理到位

及时补苗、田间除草、防治虫害病害是水稻田间管理的重点工作。应该及时的对出苗的水稻进行茶苗, 过程中发现有缺苗现象以及垄断现象时, 要立即做出应对措施, 进行补种或者补苗, 以减少不必要的土壤荒废。田中生长的杂草会对水稻植株的生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吸收田中的水分和养分, 造成水稻植株水分及养分的缺失, 鉴于此农户应该对田中的杂草及时去除。现今, 大部分农户以及摒弃了原有的除草模式, 大部分都是采用现代农业中的化学除草剂等等进行除草, 虽然效果较好,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首先就是在对除草剂的选择上, 选择除草剂时应该注意, 除草剂在除草的同时是否也会伤及水稻的上涨。水稻施药时, 最好采用喷雾式喷药, 这种喷药的方式不但能够有效的去除田中的杂草, 同时也不会在土壤中留下过多残余。

在防治病虫害的问题上, 除了对水稻种子进行拌药或者包衣之外, 还需要在其每个生长发育期都做好防治工作。结合本地区之前水稻病虫害的情况, 来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预防。

6 适时收获

在水稻成熟后进行适时收获也是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的重要方法。如果整个水稻田中有90%及以上的植株都出现了茎叶变黄籽粒变硬的情况, 并且能够先出这种品种的籽粒应该有的色泽之后, 就可以进行收获。而大部分的水稻品种的生长期较长, 属于晚熟的品种, 但是产量很高, 这时可以适当延缓收获期。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国家一直把农业发展作为建设的重点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 农业的种植水平与种植技术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 在其种植过程中就需要广泛应用高产栽培技术, 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大大增加我国水稻产量, 促进农民的增收。因此, 大力提高我国的水稻种植技术,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青云, 姜益泉, 钟亚琴, 等.红栀子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26) :8189-8190.

[2]马英建, 于建清, 马英广.水稻新品种临稻11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24) :162-163.

与换位思考相关的作文 第2篇

现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换位思考,那么将会减少争吵与摩擦,换位思考作文450字。

会换位思考的人,都能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他人的立场出发,而不是一味的只是考虑自己的利益。换位思考,就能体会到他人的不易,自然而然争吵就会减少。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正会换位思考的人很少,学会换位思考,要求我们遇到事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冷静。俗话说,冲动是魔鬼,人们错误的行为和决定,往往都是在冲动下所做出的。冷静下来后,再去分析问题,我们要先从自身出发,寻找问题的根源,先看到自己的错误和毛病,而不是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别人,450字作文《换位思考作文450字》。其次,站在他人的角度想象,如果自己是对方,会怎样处理问题。这时你会发现,也许换做对方,自己甚至都没有对方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公平。有时候争吵的两个人,角色互换,再把刚刚争吵的事情重新演绎一遍,这时两个人都会觉得刚刚的行为很可笑。这就是换位思考的魅力。

学会换位思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与他人之间的争吵和摩擦,也能使我们变的更加宽容和大度。能做大事的人,都是胸襟宽广,懂得包容的人。因此,想要成功,第一步先让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吧。只有能做到换位思考,体恤别人难处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相关性思考 第3篇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师;科研能力;英语教学

英语课程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基础课之一,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课程,而英语教师的科研水平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驻保应用型高校的优势在教学、劣势在科研,英语教师的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不断转变科研理念,实现教研相长,研教贯通。

1 驻保高校英语教师科研现状分析

对于高校而言,培养一批既能胜任教学工作,“又具备较强的科学与技术研究能力、善于取得科研成果、在同行中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科研‘双师型’教师”能够很好的改善学校的师资结构与层次,因此,高校通过建立各种科研制度及科研鼓励措施大力支持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然而,从实际情况可以看出,驻保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堪忧。

1.1 科研效率较低,高质量课题、论文少 近几年,驻保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数量和科研质量表明,英语教师虽然在科研上有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的科研状况并不理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较少,省市级以上的科研项目、课题较之理工科明显薄弱,核心论文的发表数量及发表等级也远远落后。专著数量几乎为零,编著、教辅类书籍及译著相对多一些,与驻保高校对科研的投资力度相比,科研效率明显偏低。

1.2 科研意识薄弱 驻保高校的英语教师一般担任语言基础课的教学工作,这类教学较为容易,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要求较低。很对教师习惯于机械性的备课、授课工作,对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深度研究很难投入。大部分教师认为科研工作枯燥乏味,耗费精力,很多教师都是为了职称晋升而不得不科研,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使得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意识较为薄弱。

1.3 科研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驻保高校英语学术带头人数量较少,很多应用型高校从政策及资金支持上都倾向于本校的重点学科,因此使得英语教师的科研工作浮于表面。英语教师普遍认为在撰写文章、发表文章及申报课题等工作上力不从心,科研能力不够。同时,由于缺乏科研氛围,英语教师很难组成具有实力、深度和广度的科研团队,因此英语教师团体无法形成合力使集体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2 高校英语教师教学面临的挑战

2.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高速获得各种有价值的知识、数据及信息,这无疑使传统的英语教学面临严峻的考验,甚至以往可以为英语课堂增色的英文电影也毫无用武之地,学生的兴趣点很难把握,部分学生知识信息更新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教师,因此高校英语教师的知识量储备亟待扩大,对新知识的探索也更加迫切,教学压力随之增大。网络课堂、慕课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也在时时提醒着英语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紧迫性。同时,高校教师应该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正确处理、整合所面临的庞大数据信息,将有价值的部分提炼出来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2.2 英语教师教学负担重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信息,2014年我国高校在校生约2468万人,是十年前在校生人数的两倍多,在校生人数的增加使得高校教师的生师比发生了巨大变化。1999年以前,大部分高校的生师比为7:1左右,而目前根据全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数据指标显示,文科类大学的合格生师比为18:1,限制招生生师比为23:1。由此可见,随着生师比的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量也在成倍增加。从事语言这一基础学科教学的教师,其教学任务量从周学时4提高到12-16,所授课程门数也由1-2门增加到3-4门。民办高校为了节约成本,英语教师的授课任务数据甚至更高。这无疑在时间上给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工作带来了挑战。

2.3 教师队伍聘任制改革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高校开始实施聘任制。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工作的约束力随之增强,教师需要满足聘期内各种考核指标,才能正常续聘和晋升职称。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指标多将科研成果作为硬指标,教学成果为软指标,相比之下教学的地位要弱于科研。然而,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才应该是学校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显而易见。对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来说,现实情况是高校办学主要以科研为导向,而繁重的教学任务又使得年轻教师精力被大量挤占,体制改革带来的新局面促使英语教师不得不正视科研与教学的双重挑战。

3 高校英语教师科研与英语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从表面上看,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是相互冲突的,然而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大学教师参与科研,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诸多方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中亦能发现问题,成为科学研究的课题”,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毫无疑问会对教学产生助力作用。首先,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形成合力,通过团队的形式申请课题,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学习新的理论知识,积累经验,从而更好的服务于英语课程重建及教学改革,用科研工作的成果来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例如通过对英语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研究,加强对英语教学过程的监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其次,科研工作并非全然是枯燥的理论学习和抽象的论证,高校英语教师完全可以依托于实际的教学,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观察和分析,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及教学手段进行调整。经过一线教学经验的积累,高校教师自然可以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从而以教学促科研。再次,驻保高校应该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英语教师可以加强对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将教育科研课题验收的立足点放在教学质量上,这样在鼓励科研的同时也激励了教学。

总而言之,驻保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状况并不尽如人意。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势,英语教师必须加快速度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理论知识体系,从教学实践入手,通过观察思考不断收集可研究的问题及对象,改变自身科研意识薄弱、科研能力低下的现状,同时用科研成果充实实际教学,完成由机械型教书匠向科研工作者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解飞厚,非研究型大学科研与教学关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4(1):52-56.

[2]沐卫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育科研状况分析与研究——以扬州职业大学为例[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4):54-57.

辽宁大豆重迎茬栽培相关性问题思考 第4篇

1大豆重迎茬栽培带来的危害性

第一, 影响栽培大豆的品质。研究证实, 大豆长时间地重迎茬栽培可增加某些病虫害的发病几率, 严重影响收获大豆的品质。与正常茬口的大豆栽培相比, 收获大豆中病粒和虫粒的比例含量都要高, 大约能够多处4个百分点。而且这种问题, 随着迎重茬的年限的增加呈增长趋势, 长久下去必然会降低本省大豆品质, 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第二, 影响栽培大豆的产量。从大豆的生物学特性来看, 大豆是不适合迎重茬栽培的作物。坚持迎重茬栽培, 直接带来的危害就是产量的降低。研究证实, 大豆迎重茬栽培可降低单产量在25~45%。这种问题随着迎重茬栽培时间的增长, 产量减幅也是越来越明显。倘若遇到干旱、高温年份, 造成的减产将更为严重。

第三, 影响栽培土壤理化特性。连年的迎重茬栽培不但会影响到大豆的品质和产量, 对栽培土壤的影响也是较为明显的。有研究证实:大豆重茬使耕层土壤容重增大, 田间持水量降低, 透光性较差, 导致耕层土壤PH值下降, 随连作时间的延长大豆根系活力减弱。同时, 大豆连年迎重茬栽培, 土壤中残留大豆根系分泌物也会随着增多, 数量居多的此类物质是引起大豆病原菌病的罪魁祸首。而且如果在此环境下, 继续连作必将导致单株根瘤个数较少, 使者根部固氮磷能力减弱, 使株体内的氮磷含量降低, 造成大豆株体营养不良, 形成不良生长的恶性循环。

2大豆重迎茬栽培解决办法

结合上述分析, 大豆重迎茬栽培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多, 但是汇总起来无外乎在于土壤理化特性受到破坏, 造成营养缺失、病虫害肆虐、根系发育不良, 进而影响整个株体的产量。由此, 解决的根本在于改善土壤理化特性、科学合理轮作、优选抗病虫株体。

第一, 改善土壤理化特性。改善土壤理化特性, 一方面要坚持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 大豆长年迎重茬栽培可导致土壤板结, 降低土壤肥力。坚持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 建议推广深松耕法, 严禁在原垄栽培。研究证实, 深松耕地可降低病虫害侵染率15~25%。另一方面要坚持科学合理的施肥制度, 连年的迎重茬栽培可导致株体根瘤量减少, 固氮能力减弱。由此, 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追施氮肥。坚持科学合理的施肥制度, 注意如下几方面问题:1) 整个栽培周期内氮肥施加要注意量的增加, 但是也要选择在恰当时机增施。结合栽培经验, 在大豆三叶期追施每30~60kg/hm2的尿素。或者是在始花期追施每67.5kg/hm2的尿素, 试验证实可有效提高单产量10%以上。2) 注意磷肥的用量, 迎重茬大豆吸磷能力降低, 可导致土壤中磷元素含量增多。由此, 施磷肥应该把握好度量, 根据土壤实际情况灵活把握。通常情况下, 重茬栽培中基肥施加每150kg/hm2二铵, 迎茬栽培中基肥施加180kg/hm2二铵, 基本上可满足其整个生长周期的对磷的需求量。3) 适量增施钾肥。钾元素对于提高根部固瘤能力, 增施钾肥对重茬大豆十分重要。考虑到大豆对硫作为有着特殊的喜好性, 钾肥可选择硫酸钾, 一般每硫酸钾用量为75kg/hm2。4) 注重叶面施肥, 大豆前期生长较差时, 可用尿素10kg/hm2, 磷酸二氢钾1500kg/hm2, 硫酸钾66kg/hm2, 将其混合溶入500kg水中进行叶面喷施。而对于没用微肥做种肥的地块, 可喷施适量的微肥。总的来说, 重茬大豆生长缺失的主要肥料以锌元素、锰元素、硼元素等为主, 这些微量元素喷施效果都较好。采用这种有针对性的叶面施肥, 可有效克服重茬障碍, 减少由于重迎茬而造成减产损失。

第二, 适当控制播种密度。一般而言, 重迎茬地块病虫害加剧, 土壤环境较为恶劣, 如此地块栽培的大豆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有缺苗问题的出现。鉴于此, 非常有必要适当增加重迎茬地块的栽培密度, 一般要比正常播种多增加8%-10%的密度, 这样不仅可有效提高栽培密度, 同时对于提高大豆品质也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 优选抗病虫株体。研究证实, 优选抗病虫株体对于减轻迎重茬栽培带来的危害程度大有裨益。在实际栽培过程中, 最好选择抗病、耐病的品种。同时, 注意迎重茬栽培过程中不同品种间的合理搭配, 注意轮换栽培, 这样可有效减轻危害程度。适合本地栽培的优质品种有辽豆14号、辽豆13号以及铁丰31号。

第四, 做好病虫害的防治。种衣剂对于预防大豆各种病虫害效果较好, 尤其是, 吡虫灵、甲拌磷、甲或乙基硫环磷等种衣剂。而对于重迎茬大豆常用的种衣剂有:多克福大豆种衣剂 (药用浓度为35%) 、克多福种衣剂 (药用浓度为30%) 、呋多种子处理剂 (药用浓度为25%) 、甲多种衣剂 (药用浓度为8%) 等, 使用种衣剂多用于拌种时。此外, 防治害虫, 可用浓度为5%的甲拌磷, 随种肥下地效果较好;防治苗期害虫, 可用甲基硫环磷、乙基硫环磷等进行拌种处理;防治根腐病, 可用多福合剂、多菌灵等进行拌种。

参考文献

[1]薛庆喜.中国及东北三省30年大豆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变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13, (35) :102-106.

农村社区认同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第5篇

作者:何兰萍来源:《人民论坛》2011年第8期

社区认同是农村社区建设中必须考虑的对象。社区认同与共同体、社区文化、文化认同这几个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基于时空转变基础上的村庄生活对农村社区认同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于农村社区来说,当分化中的共同体与荒废的社区文化相叠加,并与现代性冲击下的文化认同相激荡时,就导致农民认同危机的产生。

关于农村社区认同的文献研究综述

社区认同是居民对社区的一种特殊情感,它是指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基于自身生活和发展的需要,在相互沟通、相互交往、互帮互助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心理上的依恋和归属。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社区认同的研究不断增多,其中涉及到农村社区认同的研究既有实证研究,也有一般性的理论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农村社区认同的消解及其原因。早在2001年王春光便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对家乡的乡土认同在减弱。还有一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指出了农村社区生活的变迁导致了社区认同的消解。如,项继权从集体体制的解体入手,指出建立在集体经济和政治控制基础上的农村社区或基层共同体走向衰落,导致乡村社区及共同体陷入信任与认同危机。董磊明从公共空间的角度指出,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乡村公共空间不断萎缩,这个过程也是村庄日益陌生化,亲密社群、村庄共同体不断解体的过程。吴理财对农村社区认同的消解有比较全面的分析,他认为这与生产方式的变化、农民内部的分化、传统婚姻家庭的解体、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性下乡、国家基层治理转型等不无关联。

农村社区认同的重构与思路。项继全提出,要通过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增强人们对社区和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用服务将社会联系起来,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吴理财指出,重构农村社区认同,最为关键的是从农民生产和生活实际出发,从建设农村社区公共生活开始。曹海林在研究村庄兼并现象时指出,村庄认同是乡村社区重建的核心与灵魂。村庄兼并后的社区必须采取措施建立村民对兼并后村庄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另外,在农村社区认同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些实证研究,多为硕士学位论文。

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农村社区认同的研究在内容上涉及到很多方面,且融合了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视角,但很多属于对农村社区认同的间接研究,因此不容易对相关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总体上,我们可以说,目前比较缺乏对农村社区认同进行总体的、专门的研究,已有的研究则不够全面、系统,理论阐述较多,田野调查较少。

几个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

共同体与社区认同。社区认同是对村庄共同体的一种心理和情感的表达,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基于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社区认同意识,对于增强社区成员在心理和

感情上对本社区的向心力、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内聚力,维持社区群体的相对稳定以及社区生活相对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中国的村庄是否为共同体,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不过,多数研究者认为,在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中,尤其在华北农村,由于村庄之间的界限和封闭性,村庄即便不构成严格意义上的共同体,在最低层次上也具有伦理共同性和生活互助性。在南方地区,村庄也有作为共同体的逻辑基础。正因为如此,可以大致地把我国农村社区理解为具有一定基础的共同体。

社区文化与社区认同。在村庄共同体中,人们有共同遵循的一套约束机制来维持村庄内在的秩序,同时必定也有沿袭下来的公共文化生活,通过一定的仪式和文化活动来延续人们对社区的认同。所以,村庄之内的文化生活对于社区认同和共同体的维持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不过,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的农村,随着人口大量外流引起村庄生活发生深刻的改变,出现了学者所说的原子化的村庄。在这样的村庄,随着公共文化生活的流失,村庄共同体逐渐松动,相应地对农村社区认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社区文化建设是重构新时期社区认同的必然要求。

文化认同与社区认同。当前农村地区社区文化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区认同意识的衰落,这只是对问题的狭义看法。如果把农村和农民放在建国以来的历史中去看,就会发现农村社区认同的衰落还与更抽象的文化认同联系在一起。这里的文化认同是现代性的产物,是比社区认同更复杂更抽象的一个范畴,但它却是今天所说的社区认同的基础和前提。

时间与空间:社区生活变迁与社区认同

这里我们引入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向度来简单分析改革开放30年以来,基于时空转变基础上的村庄生活对农村社区认同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时间向度。在传统的农村,人们按照自然的规律而劳作着,一年的时间分为农忙和农闲。随着农村社会的改变,技术的、工业的时间进入了农村,乡村社会也开始有了精细化意识。农民开始适应按天或小时计算的劳动付费方式,从日常生活中逐渐适应工具理性。更重要的是,农忙和农闲对于农民具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意义。在很多地方的村庄里,无论是农业劳动还是日常生活,都被分割成季节性的两端。农闲不再是以往的农闲。即使在正月等传统的农闲时间里,村里的传统文化和仪式活动也难以操演,无法像以往一样借助传统的仪式来不断强化村民对社区的认同。

空间向度。在空间方面,村庄同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物理空间方面,村庄的居住格局在30年里呈现出分散化、空心化的趋势。更重要的是,一些村民在挣钱后纷纷到就近的城镇买商品房,这使得原有村落日益荒凉,公共文化生活陷入停顿。与之相关的方面还有,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地方政府开始大力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希望通过扩大中心学校规模的办法将各地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起来,一些村民因为孩子上学而决定搬迁,造成本土性知识缺失和乡土情感的淡漠。其次是村庄的社会空间。社会空间很大程度上与“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联系在一起。30年来,农村逐渐出现了基于职

业分化基础上的阶层分化,农民收入差距拉大。与之相关的方面则有村民之间在社会交往领域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总之,在市场和城市化的冲击下,村庄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上所发生的改变,对于村庄公共生活的影响无疑是重大的,它深刻地冲击着原有的共同体形态和村庄社区认同。对于农村社区来说,当分化中的共同体、荒废的社区文化与现代性冲击下的文化认同相叠加时,农民的认同危机就是必然的了。

反思:农民的认同危机

当我们分析农村社区认同正面临着时代难题,农民的乡土认同渐渐淡化的时候,我们慢慢意识到新时代的农民和转型时期的其他群体一样,正在陷入深刻的认同危机之中。这种危机的最初表现是社区认同的危机,而更深刻的本质则是文化认同的危机。

社区认同的层面。多项调查均表明,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对原有社区的认同在降低。对于仍然留守村庄的那些农民来说,村庄的开放性已经将他们及他们的家庭与城市、与遥远的地方联系在一起了,但是他们的未来却不是那么确定,他们与村庄之间仍然有着或紧或松的关联。对于留守在农村地区的村民来说,文化因素、政治因素、制度因素相互综合影响着农民对社区的认同。虽然某种意义上,农民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庄社区仍然保持了很高的社区认同,但这种认同主要是对亲人的感情,是一种传统的特殊主义的身份认同。他们对农业活动则缺乏浓厚的感情和兴趣,对农村的一些习惯和传统开始出现不认可,甚至持批评态度。这是当前农村社区认同的困境之一。

然而,如果承认现代社会还需要小型、地方性共同体的存在,以满足非市场经济性质的互助与交换,并发挥情感和社会认知方面的功能,就意味着要承认村落共同体的农业经济支撑条件在现代可能松动剥离,但它作为社区共同体仍然是正常的现代社会的基本资源。就中国的农村社区共同体的发展而言,如果国家不能明确地告别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立场,转而沿着推进城乡衔接的路径和方向,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以服务为中心介入农村社区发展,那么就很难避免加快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两大国家战略之间出现的断裂,新农村建设也很难避免迷失方向与前景。

文化认同的层面。新时期村庄生活在时间和空间向度上所发生的变迁,在促使社区公共文化解体的同时,也促使传统的社区认同发生转变。社区认同失去了仪式化的强化机制。农民尤其是新一代农民和农民工之所以减弱了对农村社区的认同,这固然与城乡社会时空的对比和冲击紧密相关,同时也与在现代性观照下人们对农村文化的定义有关。而这直接导致了农民的文化认同危机。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相关思考 第6篇

关键字: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G633.41

一、引言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考试中检验学生英语知识和能力的主要题型。阅读理解在初中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针对初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特征,让学生能消除阅读的畏难情绪,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自信心,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在对很多初中学校的英语阅读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很多初中英语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方式,而且没有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般比较死板,学生出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語成绩。初中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的水平不高,主要是平时的研究不够,学校也没有对教师提出相应的改革要求,教学研究气氛并不浓厚,教学缺乏改革的意识,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也不科学,学生阅读量远远不够。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主要是考查学生阅读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学生必须重视阅读理解的学习。教师应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准备一些适合的阅读教材,这样才能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水平。

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学生不正确的阅读习惯将会对他们的阅读速度、理解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培养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很多学生在阅读时会读出每个单词的发音,这必然会减慢他们的阅读速度,还有些学生虽然没有读出声音,但是在默默地一字一句地读,甚至用笔或手指着读,这大大影响了他们的阅读速度。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即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在文字符号上,不动嘴、不动手,以免分散注意力,这样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也能使他们养成默读的习惯。研究证明,掌握了正确的默读方法,阅读速度要比出声阅读快三倍。其次,帮助学生养成纵式阅读的习惯。学生刚开始阅读时,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句意,就让他们逐字逐句阅读,或者用手指点读,这样的方式不仅减慢了阅读速度,而且学生理解的只是单个的句子。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要培养学生纵式阅读的习惯,即让学生的目光在阅读材料句中部位纵式阅读,迅速从一个句子扫视到第二个句子,克服回视、重复阅读等不良的阅读习惯。再次,帮助学生养成 “悟意”的阅读习惯。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上下文的或语言结构来猜测并确定生词词义,而不是一遇到生词就去查字典。只有这样,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才能逐渐加快,而且理解的准确率也会逐步提高。

2.创设阅读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在兴趣的推动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活动,并逐渐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来设定一定的阅读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情境的创设要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来做适当的调整,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出发点,使阅读情境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如教学对话形式的课文时,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完生词,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把握后,笔者要求学生分角色来表演课文中的对话,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来进行场景的模拟。学生纷纷响应,有的学生甚至在表演前把对话内容完全背诵完,进行了精彩的脱稿表演,这样不仅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

培养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需要教给他们一些阅读技巧,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学生学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首先,让学生学会猜词。学生在阅读中必定会遇到一些陌生的单词,如何处理这些生词是英语阅读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学生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不仅会减缓他们的阅读速度,还会影响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猜词技巧,可以让他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猜测,也可以让他们根据构词法猜测,还可以让他们从上下文中的同义词、反义词来猜测。其次,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可以使教学和阅读更具有目的性,学生提高对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就能准确判断出阅读材料的理解如何,并且使学生对课外的理解更深入。再次,找出文章的主旨句。重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只要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我们就能知道每段的大致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意图往往在文章的第一段。而最后一段,通常又是文章的结论部分,所以老师要告诉学生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二、结束语

总之,要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改变陈旧的教育教学思想,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永江.英语阅读课的多维提问与你我践行[J].考试周刊.2016(48)

[2]梅丽娅.例谈问题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教师.2015(07)

关于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思考 第7篇

1. 可靠性:

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一概念实质包含三方面内容, 即可验证性、中立性和真实性。

2. 相关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般认为, 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 要取决于其预测价值、反馈价值与及时性。

二、可靠性和相关性与会计信息的关系

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有两种观点, 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在受托责任观下, 财务会计的目标在于反映受托者的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 其要求会计计量从信息提供者的角度出发, 尽可能客观、可靠和精确, 注重可靠性。决策有用观是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 强调财务会计的目标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相关信息, 强调信息的相关性, 而对信息的可靠性性没有严格要求。

三、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系

1. 二者的统一性

可靠性与相关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两大要求, 相关性回答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 而可靠性使信息使用者能对会计信息充分信任而放心使用。因此它们都是为决策有用性服务, 有用的信息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特征, 可靠性越高, 相关性越高, 越符合使用者的要求, 它们在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方面有着统一性。二者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应处于同等地位, 不存在孰轻孰重之说。

2. 二者的对立性

相关性与可靠性常常又是矛盾的, 它们之间有时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联动关系。为了加强相关性, 会扩大会计反映的范围或改变会计方法等, 有可能损失可靠性。反之, 为了提高可靠性, 而使大量计量困难的经济资源未能得到反映或沿用旧的会计方法, 则有可能损失相关性。相关性与可靠性并不总是在同一方向上影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但是二者又不能完全脱离。

3. 二者相互依存, 是互为前提的

会计信息如果没有可靠性, 即使这种会计信息非常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但是也会因对使用者产生误导, 相关性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反之, 会计信息没有相关性, 再可靠性的会计信息也因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 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不能片面强调其中一方, 而忽视另一方。

总之, 所以应辩证地理解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提高是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为目标的, 它们是统一的。不能以牺牲可靠性来提高相关性, 也不能以牺牲相关性来确保可靠性, 两者不可偏废。

四、关于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权衡的思考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大质量特征, 二者的权衡得到的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最有用的信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会计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有关公司背景的信息等等正日益受到重视。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从关注历史信息转向更关注未来信息, 提高相关性成为会计报告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且,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会计信息用户获得信息更加快捷, 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 大大降低了信息使用者获得相关信息的成本, 相关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要积极思考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措施, 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约束制度, 改进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和形式等。要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使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制衡, 建立健全并完善监事会制度, 减少管理当局的会计舞弊行为。优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 加强内外部监管的力度, 强化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 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应在规定的期限内纠正。还要重视企业内部监管, 强企业内部监管力度, 规范内部会计行为。

各会计主体的管理当局应督促会计人员自觉遵规守法, 必要时应将会计人员对制度的执行和遵守情况纳入业绩考核。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还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素质培养, 提高其业务和工作胜任能力。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对于一些新出现的业务, 如衍生金融工具、可转换债券等, 我们还要积极探索合适的多种计量模式的结合应用, 如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结合的计量模式等,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从另一方面看, 可靠性从来没有失去应有的地位, 随着相关性日益受到重视, 可靠性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不断提高, 增强了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信赖。从解决我国当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来看, 把二者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小结

可靠性与相关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虽然在有些情况下两者会出现相互背离, 但是我们绝不能离开相关性去谈可靠性, 也不能离开可靠性去谈相关性, 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 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它们总是同时影响或决定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在进行会计计量时一定要根据实际的会计环境, 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 以对决策最有用的信息作为会计信息的首要目标。在信息可靠性基本得到保证的前提下, 提高相关性进而实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我国目前在二者之间权衡中做出的最好选择。

参考文献

[1]朱清香李烁: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辩证关系研究[J]会计之友.2009 (11)

[2]林玉玲:浅谈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J].学术交流.2009-11

[3]曹德芳于慧迎: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 (10)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思考 第8篇

1.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含义

会计信息相关性指会计信息要具有真正的使用价值, 能够满足需求者投资、制定决策的要求, 能够帮助需求者对企业发展全程情况进行了解、预测和评价。当前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标准进行了界定, 指出会计信息要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发展经营情况, 例如, 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 能够真正对企业经营者制定决策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实践中即使有的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 但是如果对决策者而言没有实际使用价值的话, 该会计信息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 会计信息可靠性固然是重要的, 但只有和决策者相关时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其对于决策者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会计信息相关性存在着三个方面的标志, 第一是预测价值, 第二是反馈价值, 第三是及时性。预测价值指的是通过对企业过去经营信息的分析和研究, 能够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为企业今后的经营活动起具体的指导作用。反馈价值是指通过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能够对使用者起到指引的作用, 或者起到对期望值进行修正。及时性指的是对会计信息进行高效率的收集、加工和传递, 会计信息如果不具有及时性的特点, 其本身就不具有使用价值。根据我国财务部颁发的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可以发现, 我国在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解释上与国际通用的解释方法和标准是一致的。

2.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含义

信息可靠性指信息使用者对该信息的信任程度。实践中, 如果会计信息能够准确的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的动态情形, 能够经得起严格的验证, 不受利益集团利益的影响, 此时才能认为该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理论上, 可靠的会计信息通常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是真实性, 第二是可证实性, 第三是中立性。真实性强调会计信息本身应当和现实相一致, 具有客观性的特征。此外, 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不能划等号的, 可靠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 强调会计信息是客观真实的, 其次, 还强调该会计信息是具有可信度的。假如某一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 那么该信息必然也是真实的, 但是如果信息是真实的, 那么该信息不一定可靠。可证实性指背景相同的人采用相同的会计方法对同一事项进行处理, 得出的结果往往也是相同的。从另外的层面来看, 会计信息具有可证实性的话, 那么该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也是采用正确计算方法得出来的。中立性指会计信息生成的过程应当是客观的, 不受到任何个人的影响和操纵, 不应当受到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去对会计信息进行扭曲。

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现实思考

1.关于相关性的现实思考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 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会计信息也就相应的发生了改变。实践中, 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有五种情形:第一, 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第二, 管理部门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第三, 未来的信息;第四, 有关管理部门和股东的信息;第五, 有关公司的背景的信息。就信息结构而言, 软资产所占的比例会出现上升的趋势, 硬资产则会逐步呈现出下降的特征, 就报告自身的结构状况也将会进行相关的划分, 按照业务的重要程度分为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我们国家应当对此高度的重视, 及时进行深度的研究并采用合理的措施。就目前而言, 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程度逐步减弱, 主要的原因是对信息处理的手段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计算机的广泛运用, 促使对会计信息处理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效率也大大增加, 成本也就得到下降, 再加上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 信息用户获取信息更加简便、快捷。此外, 由于国家采用的“科教兴国”战略, 国民整体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信息用户的文化素质也进一步提升, 他们越来越愿意对会计信息进行研究, 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的价值和作用。我们国家就会计信息而言有着自己的侧重点, 主要重视信息反馈价值证实以及纠正过去期望的能力, 但是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市场竞争程度更加激烈, 新的产品不断被创新出来, 金融市场更加难以掌握, 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加, 此外, 由于产品的周期寿命下降, 导致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反馈价值居于其次。

2.关于可靠性的现实思考

关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方面, 应该做到进行动态化的理解。会计信息的价值体集中体现在其反映功能, 实践中会计信息反映的对象具有复杂多变的特征, 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 纵然在主观上能做到客观、没有偏向, 但是此时会计信息也不是十分精确可信赖的。所以, 对会计信息可靠性应当做到动态化的理解, 具体而言应当做到两点:第一, 对会计信息要形成正确认识, 要认识到每一项会计信息都不是绝对十分精确的, 应当对其进行科学的对待和把握;第二, 针对不同经济事项本身的不确定程度, 做到对每一项会计信息可靠程度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例如, 前瞻性的会计信息在可靠程度上小于历史信息, 但就使用价值而言其更优于历史信息。此外, 针对不同的经济事项特点采用不相同的披露方式, 以此来增加可靠性的适应程度。当前, 我国会计信息准确性不高, 失真现象严重, 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例如, 会计人员素质状况以及主观上的偏向等,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会计系统外部的原因, 例如, 治理结构不科学、相关法律规范的缺失等。所以, 针对当前的现状, 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即从会计系统内外两个方面努力治理和改善。

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哪个更为重要?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会计政策的制定以及对财务报告的分析, 因为这个问题是会计中一个基本的问题。理论上, 相关性与可靠性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它们共同服务于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 因此应当兼顾两者, 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协调问题。

三、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措施

1.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当前, 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往往素质不高, 其所披露出来的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 无法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也无法真实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 所以, 应当不断采取措施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具体做法上可以遵循下面几点要求:首先,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会计文化知识, 自身更要有较高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促使其依法履行自身职责, 防止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当前, 我国关于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还处在发展阶段, 还有很多的教育工作需要来完成, 要在教育体制上不断进行创新, 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 还应当提高会计从业人员对国家政策的理解能力, 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法制能力、心理素质, 使其搞清楚自身的职责, 养成科学的工作态度和职责习惯。其次, 要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 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如果发现有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 应当追究其责任, 做到违法必究。

2.加强对会计法律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首先,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细化惩处规则, 明确处罚细则。在相关的会计法律体系中有很多“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的规定, 这种规定过于模糊, 给操作上带来不利, 应当进一步明确化规定。其次, 应当在相关的法律规范中规定“:由企业的负责人承担会计责任”, 以避免企业负责人指示或者强迫会计人员利用会计信息徇私舞弊。

其次, 对法律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 增加实际操作性。当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在于会计规范不健全, 法律规范出现滞后, 无法解决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提供了暗箱操作会计信息的机会。所以, 今后我们应当加强对会计规范的建设工作, 完善我国会计规范体系, 实现与国际接轨。此外, 在制定具体的规范制度之前要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 进行实际的论证和考察, 使制定出来的规范切实可行, 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

第三, 加强对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的建设。《会计法》中尽管关于监督体系进行了相关规定, 规定了比较完备的监督体系, 即国家、社会、单位三者统一的监督体系。但是在具体实施上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 实践中, 企业提供的信息并非完全是相同的, 对内、对外提供的信息都是存在差异的, 因此不能够真实可靠的反应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对会计监督体系进行完善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和监督, 明确好自身的职责, 防止出现各自为政现象的发生, 加强沟通和交流, 使会计信息结果是真实可靠的, 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其次, 就监督主体来说, 大多数企业的监督机构都是企业自身设置而成的, 隶属于企业领导者来领导, 这样就会出现很大的局限性, 难以避免会计信息受到领导者的干预, 不能够真正反映客观经营状况, 监督也就毫无意义,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实践中, 从事监督的工作人员往往是注册会计师, 尽管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扩大了注册会计师的队伍, 但是数量仍然有限, 且他们在执行范围上比较狭窄, 还有很多国家企业、集体企业等年度会计报表仍未列入其监审的范围, 因此应当加强对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的建设。

四、结语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大特征, 两者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关系, 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措施是摆在当前的现实问题, 首先,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其次, 加强对会计法律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第三, 加强对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的建设, 保障会计信息的参考价值, 真正能够发挥作用。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信息的重要性更加的突出, 会计信息作为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 在经济活动中占据着非常突出的地位。理论上, 会计信息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特征:第一是相关性, 第二是可靠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可靠性和相关性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对立, 对两者关系进行科学的权衡, 往往能够起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能够帮助信息的使用者获得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 为经济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市场进行预测的难度也进一步提升, 处理好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能够帮助生产者、消费者把握动态的市场信息, 制定出科学的会计政策。本文以此为出发点, 在文中阐述了对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思考, 最后提出了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措施, 希望对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闫莉丽.论虚假会计信息产和生的原因及其治理[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5) .

[2]孙桂芹.虚假会计信息的成因和治理[J].辽宁经济, 2012, (12) .

[3]唐丽莉, 张树海.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点认识[J].财会研究, 2014, (01) .

[4]张惠彦.浅谈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及治理对策[J].魅力中国, 2012, (19) .

[5]陈饶艳.浅议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J].航天工业管理, 2013, (03) .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 第9篇

一、会计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特指能够反映事物变化特征的表征。这些表征能够联系客观事物, 对客观事物状态发生的变化进行传递, 然后再在大脑中显现出来, 对人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信息是对人有用的, 而会计信息对于个人或企业而言是指通过财务报表等形式向投资者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信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不断发生着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而促使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会计信息本身是会计价值和属性的客观表现方式, 包含了信息输出、数据数入以及信息转化三个步骤。会计信息是整个会计工作的核心, 本质上也体现着不同的利益体的财务来往。

会计信息不仅能够评估和预测企业未来的资金流动情况, 而且能够从经营管理方面加强和改善企业现状。会计部门将企业各部门的经营情况进行整理和分类之后制造电子文档然后传输给不同的部门, 相关的部门受到文件后进行查看与反馈, 之后指出日常工作中运营环节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与上级商量并且与下级做好沟通, 采取相应措施改善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情况。在一般情况下, 企业的经济前景预测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公司前期经营情况的会计相关信息决定的, 在会计范围内查看财务报表中所列项目的相关信息, 了解企业相关财务状况和营业情况, 从而将预测和评估合理化。

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主要是为了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 从而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工作。而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 其中主要内容侧重在财务预测方面, 这些方面离不开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企业的终极目的是盈利, 而会计信息的存在不仅能够帮助投资者进行合理的投资决策, 也能够帮助贷款人提供合理的建议。不管是投资者还是企业股东, 在投资时都会参考相关的会计信息, 尽量较少自己的损失, 并且了解企业内投资计划的财务情况, 这时会计信息作为整个会计工作的核心, 本身是会计价值和属性的客观表现方式, 进而能够高效地改善企业的投资和经营状况。

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分析

1. 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会计信息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未来, 因此认清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是至为关键的。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不仅是企业依据自身所处环境和经营情况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而且还需要结合项目投资金额的大小来进行判断和评估。实际工作当中, 企业会计信息必须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当前的经营情况, 财务状况以及资金流动情况等。会计信息需要会计部门及时整理和发布一些电子文档给相关的部门以及使用者, 给大家提供参考和评估。因此会计信息的价值不仅在于其重要性, 而且还在于其及时性和有效性。会计信息能够有效地帮助投资者和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的投资抉择, 对企业出现的经营问题制定及时的分析和处理。

2.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概念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多强调的是信息的中立性以及真实性、可验证性。会计信息多数情况下只作为决策者的参考数据, 因此要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各部门的状况, 并且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经得起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审查和检验。总而言之, 会计信息首先必须是真实的, 其次应该客观地反映出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状态, 帮助决策者进行真实且合理地决策。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首先要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 必须要保证会计信息认真地记录了企业内外发生的交易活动, 以及保证信息的真实和有效性。其次, 会计信息必须是有用信息, 以事实为基础, 能够避免一些因为所提供信息不可靠而带来的误差问题, 避免为企业带来损失以及对于企业声誉产生的不良影响。

3.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概念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提供的会计信息相关性定义, 可以看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决定了信息的使用者与信息是相互关联的。企业进行经营过程中的预测需要依靠信息对于相关决策所发挥的作用来定夺, 以此来提高决策者的决策参考以及纠正过去的预测偏差。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关联, 而且能够影响到决策者。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信息本身需要在使用者决策之前提供说明, 否则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决策之间就失去了关联意义。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定性方面的要求。这项信息能够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能力, 因此相关信息倘若对企业决策具有重要作用时, 代表的金额也会相对较大, 那更应该妥善处理和评估;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性质问题, 而重要性偏向于特定项目的大小判断问题, 提供具有高度相关和重要性的信息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进行决策。

4. 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

二者是相互联系, 互为整体和前提。在会计学界认为, 应该从会计信息的整体出发, 结合特定的案例来统一和协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一般而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从反映信息的真实性出发, 而相关性主要是指企业用于未来预测的部分。从会计信息的整体出发, 将二者的侧重点均纳入考虑范围, 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 对于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会有所不同, 因此如果遗漏了一些相关信息, 信息的可靠性也会受到影响, 二者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因此从不同的要求出发, 从整体把握二者比重能够促使正确决策的制定。

三、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措施

从上文可以看出,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是统一的。为了企业更好地制定决策, 本文提出了几点有利于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提高的建议, 具体如下:

1. 建立会计信息的约束, 规范审查制度

加强会计信息的约束和审查制度建立的工作, 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而且能够更好地为投资者所用。建立会计信息的约束和审查制度最重要的是从内部监管力度来提高会计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从内部结构来看, 需要制定一系列严格审查违规行为的制度和条规, 从而协调内部系统进行会计信息的监管工作。最终使得整个会计系统内部的会计行为得到规范和完善。

2. 加强法制管理, 严格控制虚假交易行为

为企业的会计系统的良好运行创建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 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和管理工作, 并且严格执法, 严厉控制虚假交易行为, 如虚假发票的买卖行为。一方面, 需要会计人员加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记录和分析会计信息的时候能够客观、准确;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这样的约束很好地减少不合法的交易行为,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3. 加大监管力度, 完善财务会计工作的法规

结合各大部门的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将高层人员中出现的工作失误问题严格处理。同时使企业内部的会计行为得到规范化, 促进会计信息的有效化、高效化, 并且针对目前我国出现的一些公司高管干预公司利益的问题, 真正从公司高层抓起, 创建文明、合理的会计信息的约束和审查制度。

四、结语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作为鉴别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的有力工具, 与从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出发进行决策时需要特别重视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共同构成了会计信息的两大特征。二者是相互联系, 互为整体和前提的。企业应该从会计信息的整体出发, 结合特定的案例来统一和协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能够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得到更有用的信息, 以此制定会计信息对外公开的准则。为此本文提供了建立会计信息的约束, 规范审查制度;加强法制管理, 严格控制虚假交易行为;加大监管力度, 完善财务会计工作的法规等措施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二者的关系处在统一矛盾中, 但是又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因此, 会计人员和相关工作者需要从不同的预测工作的性质出发, 认真分析企业的决策方向和意义, 这对于整个会计信息系统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周仁俊.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 (03) .

[2]刘晓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探析[J].科学之友 (B版) , 2013 (07) .

[3]赵立芳.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 (12) .

[4]王彦超.新会计准则解析: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J].经济管理, 2014 (05) .

相关性思考 第10篇

一、我国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定位

我国2006年《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借鉴了国际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的概念、将会计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 并以此目标为导向将“相关性”和“可靠性”定义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主要特征。这一定位基本符合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同时也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要求。

(一) 可靠性

可靠性是“受托责任观”这一财务会计目标的体现, 它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一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次级质量特征, 即反映的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反映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与其所要表达的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等是一致的或吻合的;可验证性是指不同的会计人员对同一交易或者事项如果采用相同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和方法, 则会得出一致的会计信息结果;中立性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和方法的选择不应当存有成见, 不为特定利益集团的利益所左右, 不追求预定的结果, 而应当不偏不倚、客观公允。为了满足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 会计计量应当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二) 相关性

相关性是决策有用观这一财务会计目标的体现, 它是指会计信息应当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会计信息是否与决策相关, 主要取决于其是否拥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所具有的根据过去预测未来交易或者事项可能结果的功能, 影响或改变决策者决策的能力和品质;反馈价值。反馈价值是指会计信息所具有的能够使决策者证实过去决策结果或修正未来预期决策结果的功能。会计信息应当有能力把过去决策的结果反馈给决策者, 以便于决策者将其与当初的决策进行比较, 以影响或改变对未来的决策。为了满足财务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 会计计量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

(三) 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系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主要特征, 可靠性是相关性的基础, 即不可靠的信息一定是不相关的, 相关性是对可靠性的提升。但是二者时常发生冲突, 即可靠的信息未必相关, 相关的信息往往可靠性比较差。因此, 要想在每一个会计要素上面都保证二者的一致性是不可能的, 正确的选择只能是某些会计要素以相关性为主, 如投资性房地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而某些会计要素以可靠性为主, 如固定资产、存货等则按照历史成本计量, 以期在会计信息整体上实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均衡, 使会计信息既能够反映受托责任, 又有助于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联合框架对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关系的变化

2010年之前, FASB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1号《财务报告的目标》将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性”, 而IASB则将会计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性”和“受托责任观”。FASB/IASB第8号“联合框架”继承了“决策有用观”, 将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位于为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资源配置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显然是受到了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影响。此外, FASB也注意到, 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资源分配决策的过程中, 也需要了解管理当局履行受托责任的信息, 但是, 在大多数情况下, 有利于资源分配决策的信息同样也有助于评价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因此, “联合框架委员会”认为“决策有用观”包含“受托责任观”, 反映受托责任的信息和评估企业未来现金流的信息对于资源提供者来说同等重要, 两者间并不存平等关系, 不应当将受托责任作为财务报告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 FASB/IASB“联合框架”是以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基础为假设的, 生产资源一般是私人所有的, 股权高度分散, 投资者素质较高, 法律监管严密, 市场取代了政府成为了资源置的基本手段。投资者依赖会计信息进行资源配置决策, 受托责任观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被置于非常次要的地位 (不再是质量特征, 只是前提条件) , 并且附属于决策有用观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三、联合公告变化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启示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取决于会计目标, 而会计目标又取决于经济环境。因此, 构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必须从环境分析入手, 首先要根据经济环境的特征确定会计目标, 然后再根据会计目标要求构建会计信息质量体系。

(一) 立足我国经济环境, 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

会计系统是建立在具体的经济环境之上的, 任何会计活动都不可能不受其所处环境的制约, 所以FASB第1号概念公告在论述财务报告目标时, 用了大量的篇幅来阐述经济环境及其特征。我国经济环境的基本特征是:上市公司大都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来, 国有股占绝对比重, 上市公司大都受国家控制, 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要小于政府, 行政命令配置资源的功能强于会计信息的功能。因此, 现阶段我国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人主要是国家, 财务报告的目标应当充分考虑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对国有资产的受托者受托责任考核的要求, 即由国有资产的代表者利用财务报告对企业管理阶层的受托责任进行监督和考核, 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二) 我国资本市场参与者不完全是财务报告信息的使用者, 应当降低相关性要求

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国家的资本市场比较发达, 投资者比较理性, 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他 (它) 们既熟悉商业惯例, 且愿意和勤勉地研究财务报告信息。所以, “联合框架”才有条件地把财务报告信息的使用者界定为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本市场参与者, 并将会计信息质量主要特征定义为“相关性”。而我国资本市场以个体投资者为主, 他们没有能力依据会计信息做出投资决策, 因而他们还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会计信息需求者, 不管是相关的会计信息还是可靠的会计信息, 对他们而言是没有区别的。另外, 我国上市公司可流通股平均只占总股本的30%, 中小投资者也没有实力通过“用脚投票”机制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 会计信息的目标不是帮助中小投资者决策, 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主要借助于市场监管和相关法律, 可以淡化相关性的要求。

(三) 以可靠性为主, 兼顾相关性要求

相关性作为会计信息的第一质量特征是有前提的, 即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能够得到保证。上世纪末之前, 会计主要是解决可靠性问题。当上世纪霜全球经济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 会计信息使用者从关注历史信息转向关注未来信息, 会计的重点是解决相关性问题。可见, 会计信息质量也是有阶段性的, 而我国经济环境尚处于发达国家上世纪末的水平, 上市公司一股独大, 内部人控制严重, 公司治理结构混乱, 内部控制弱化, 会计可靠性得不到足够的保障。因此, 不顾我国经济环境的现实盲目地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将会导致极为严重的经济恶果。总体上看,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受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如果不顾我国会计环境的基本情况, 全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 势必会破坏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的经济秩序和脆弱的资本市场的成长。

(四) 大力推动市场经济建设, 为决策有用观创造条件

如前所述, 相关性是可靠性得到保证以后, 对信息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 不可否认, 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要高于政府,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高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所以, 我国应当以股权分置改革为突破口, 通过股权改革, 调整股权结构, 逐步实现股票全流通, 以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刺激会计需求, 为会计信息可靠性向相关性过渡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秋实, 杨玉凤.企业社会责任下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J].会计之友, 2011 (11上) .

关于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相关思考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概念 教学

数学概念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但在教学中忽视数学概念的生成过程,已成为当前数学概念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问题一:教师重解题技巧,轻概念生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重解题、轻概念,尤其忽视对数学概念的教学。认为概念教过了,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接下来便是赶紧解题、反复磨题,却忽略了概念的可操作性特点,像对数、函数、圆锥曲线等定义,在定义中蕴涵了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学生对概念模糊不清、一知半解,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对后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阻碍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思维能力的提高。问题二:学生重死记硬背,轻整体理解。学生认为概念学习单调乏味而不重视它,对基本概念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在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情况下匆忙解题,使得他们只会模仿教师解决某些典型题型,掌握某些特定解法,一旦遇到新的情况、新的题目就束手无策。

如何走出概念教学的误区?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笔者根据数学概念高度抽象的特点,谈一些浅显的做法。

一、提高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

概念学习是数学理论的学习,比较枯燥,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讲解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加快学生对问题的感性认识。对此教师可以在讲解的时候多引入生活中的事例,讲解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将课件做的充满动感和时代特色,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了;也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规律、特点和使用范围;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自体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现象上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教师的教学方式可以不拘一格,灵活的运用各种适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

二、教师要深入细致地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

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说,应该做到能“整体把握课程”。目前我省高一、高二的数学教师都进行过岗前培训,这些培训都是从系统的高度去解读课程,来指导教学,这些培训代替不了教师自己深入细致的研读课程标准和教师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判断。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揣摩课程标准,深入细致地进行纲标对比,才能了解高中数学的基本脉络,在头脑里构建一张无形的整个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图,将所有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三、教师要善于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数学概念则是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本质的反映。数学概念作为建构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公式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例如在讲授逻辑用语时,“若p则q,p是q充分条件”。教师的讲授就不能仅满足于形式上讲授充分条件的逻辑关系,应该进一步思考充分条件在数学中的意义。我们知道判定定理是寻求一类事物成立的充分条件,这种思维在数学思考时经常用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梳理一下学过的判定定理,体会充分条件的作用,对于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也是一样。讲授常用逻辑用语,一旦脱离数学的内容,就失去了讲授常用逻辑用语的意义。

四、挖掘内涵与外延,理解概念

内涵和外延是构成数学概念的两个重要方面。数学概念的内涵是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是数学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全体。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些概念由于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原因,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分成若干个层次,逐步加深提高。“磨刀不误砍柴工”,重视概念教学,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三角函数的定义,经历了以下三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1)用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比刻画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用点的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由此概念衍生出:(1)三角函数的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2)三角函数线;(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5)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等。

五、重视从本质上融会贯通,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概念

揭示概念这间的区别与联系,使新概念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建立联系,把新概念纳入到已有概念体系中同化新概念。教学中,应将相近、相反或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到一块来对比讲解,从定义、图形、性质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对比,从而正确理解把握概念。如:方程与函数、函数与反函数、正统与余弦、等差数列与等到比数列、直线与有向直线、线段与有向线段、平行直线与平行向量、定义与性质等等。另外,许多概念本身就必须相互联系在一起学习。如函数概念是与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单调性、奇偶性、极值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又如数学中的六个“距离”概念:两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之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两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两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这六个“距离”的共同点是:“距离”都是指两点之间的线段之长;不同点是:相应的两个点的位置取法不同(点间的距离是它们之间的线段长度,点线指到直线的垂线段长,平行线指两线间的垂线段长,点面是指点到面的垂线段长,平行面指平行面间的垂线段长,异面直线指的也是他们之间的垂线段长不过它们的交点不在同一平面上。

总之,要搞好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教师必须要在仔细研读、揣摩课程标准,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上,抓住数学本质,从容不迫地实施有效的教学。教师在概念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标对概念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概念教学设计,把握概念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以达到认识数学思想和數学概念本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瑛.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若干尝试与探索[J].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2009,4.

[2]刘才华.例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J].教学月刊,2007,2.

相关性思考 第12篇

1. 关于相关性。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与决策相关, 会计信息能够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能够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差别。国际会计准则中对相关性判别标准为:“当信息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或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 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 信息就具有相关性。”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相关性有两个基本质量标志, 即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而会计信息要实现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 必须同时满足及时性、重要性和充分披露三项质量特征。

2. 关于可靠性。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指信息使用者可以对会计信息给予充分信赖。国际会计准则中对可靠性的判断标准为:“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 并且能够如实反映其拟反映或该反映的情况供使用者做依据时, 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没有重要错误”, 指技术上的正确性;“没有偏向”, 指立场上的中立;“如实反映”, 则指结果上的真实性。

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辩证关系

1. 二者相互排斥, 是对立的。

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中, 过分追求相关性会对可靠性造成损害。在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 及时性是相关性的关键, 及时获得信息并迅速作出反应是企业致胜的条件, 然而要提高及时性, 会导致企业在未获取客观、可验证的数据之前就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信息的不可靠。而过分追求可靠性, 可能会使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为了符合形式上的可靠性, 许多估计事项和期后事项不符合确认的条件, 只能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上披露, 使得会计报表的相关性下降。

2. 二者相互依存, 是互为前提的。

相关性和可靠性作为共同构成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 有用的信息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都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对利益相关者有用的信息只有可靠才能帮助其决策, 真实可靠的信息只有与决策需要相关才真正具有价值。会计信息没有可靠性, 相关性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反之, 亦然。因此, 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不能只片面的强调一方, 顾此失彼。

三、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探讨

1. 知识经济的出现, 使会计所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经济

运行是否平稳, 有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等方面都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从原来关注历史信息转为关注未来信息, 而提高相关性则成为会计报告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过分强调相关性可能造成对可靠性质量特征的忽略, 同时导致财务会计信息整体质量重心的失衡。因此我们要达到二者的均衡, 积极思考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措施, 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约束制度, 改进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和形式等。

2. 进一步采取措施, 改进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1) 简化现行财务报表的项目。在目前环境下有必要对原有账务体系进行调整, 取消一些失去生命力的项目, 将一些表外项目纳入新账户体系。从而增加报表信息的相关性。

(2) 提高信息处理手段和民族文化素质。计算机的普及运用, 使会计信息处理的成本降低而速度和效率却得到大大提高。同时,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会计信息用户将逐步具备一定的知识并自愿去研究会计信息, 使得会计信息在我国真正成为可理解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

(3) 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 明确会计信息披露制约条件。附注对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已成为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信息质量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会计信息是否对外披露主要有两个制约条件。 (1) 成本效益原则。 (2) 自我保护原则。

2.选择适当的方法, 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1) 我们应该动态的去理解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首先, 对于每项会计信息, 都不应该理解为具有独一无二的精确数;其次是应根据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程度, 有差异地去理解不同会计信息的不同的可靠程度。

(2) 对不同经济事项采用相应不同的计量和披露方式以增加可靠性的适应程度。在会计理论还没能确认、计量方面有所突破的前提下, 采取划分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 表内与表外、原始数据与分析加工数据分别列示, 或在披露信息的同时披露其计算方法和风险等则是明智之举。

(3) 从会计系统内外综合治理。我国会计信息不真实, 从会计系统本身而论, 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存在主观上偏向以及会计准则规范不力等原因, 但更主要的原因则在于会计系统外部, 比如治理结构不合理、相关经济法规不完善等。

四、结束语

可靠性与相关性相互联系, 密不可分, 虽然在有些情况下二者会出现相互背离, 但我们绝不能离开相关性去谈可靠性, 或离开可靠性去谈相关性。在进行会计计量时一定要根据实际的会计环境, 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 以对决策最有用的信息作为会计信息的首要目标, 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摘要:会计信息主要用来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所产生的数据, 在企业的财务报告、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提供有利经济信息, 是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两大要求, 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因此, 它们是财务会计基本的、具有导向性的问题, 共同为会计信息的有用服务, 在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方面有着统一性, 两者必须兼顾。

关键词: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汤云为.会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1]汤云为.会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2]王春凯.浅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J].财会研究, 2005, 2[2]王春凯.浅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J].财会研究, 2005, 2

[3]林玉玲.浅谈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J].学术交流, 2009, 11[3]林玉玲.浅谈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J].学术交流, 2009, 11

上一篇:电力计算下一篇:生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