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动技术范文

2024-05-24

综合自动技术范文(精选12篇)

综合自动技术 第1篇

1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的必要性

在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在流程工业中采用综合自动化技术,对企业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这也是因为流程工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本身在生产中对综合自动化的需求。具体来说,由于近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本身对市场的应对能力变强,这种变强使得相关企业为了生存就必须对自身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进行充分提高,这样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发展。此外,流程工业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生产系统,这种复杂不仅使得其在综合自动化前的生产效率、生产质量较低,更使得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危险性,而由于工业生产的连续性,这就使得传统的设备优化工作较难进行,在种种的流程工业发展现状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的必要性。

2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体系结构

在本文中提到的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技术,又被称为现代集成制造技术,其通过综合自动化系统完成自身对于流程工业的具体支持。在当下世界范围的流程工业自动化技术中,由于很多国家都认识到这一技术形式所能够起到的推动流程工业发展的效果,所以当下流程工业中运用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有着多种类别,例如欧共体的CIM-OSA、法国的GRAI-GIM、美国的PURDUE等,在下文中笔者将对美国的PURDUE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与BPS/MES/PCS三层结构的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进行具体论述。

在PURDUE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其本身分为经营决策层、企业管理层、生产调度层、过程监控层以及过程控制层五个层次,这种构成机构本身将生产过程管理过程进行明显的区分,而在这一系统中这些分层的功能实现则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系统与数据库管理系统。PURDUE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在流程工业中能够发挥很大的促进作用,但PURDUE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由于本身对五层结构的分工有着不明确的问题,这就使得这一系统的开发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采用BPS/MES/PCS三层结构的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成为了业界主流。在这一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中,其由BPS经营计划系统、MES生产执行系统、PCS过程控制系统三层结构组成,这种结构组成有效避免了分工不明确问题的出现,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流程工业的相关发展。在BPS/MES/PCS三层结构的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其中BPS经营计划系统负责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监控,以此保证流程工业生产的优化控制;而MES生产执行系统则负责对整个系统生产与经营管理中产生的诸多信息进行承上启下的管理,以此保证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而PCS过程控制系统在系统中则负责对产品的处理对象、客户、交货期等信息进行处理,以此保证原料供应商与客户的较好连接,在这一系列的系统功能发挥中,流程工业的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都将得到大幅度增长。

3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的支撑环境

在流程工业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技术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些作用的发挥,使得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够在企业的流程工艺中起到共享资源、协调作业的作用,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这一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的支撑环境进行具体论述。

3.1 综合自动化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特点

在流程工业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作为其支撑环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由三级不同职责类型的局部子网络互联构成,其中作为局部子网络之一的PCS级网络、MES级网络以及BPS级网络所发挥的功能我们在上文中已经有了具体介绍,但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支撑环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的三级局部子网络中,其对通讯等方面的要求也存在的不同之处,这些要求的不同主要集中在通讯的吞吐量、延时、实时性等方面,针对这种情况,相关企业在对其进行应用时,就需要对相关通讯协议、拓扑结构等进行针对性准备,以此保证自身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技术的较好使用。

3.2 综合自动化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计算模式

在流程工业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其采用的计算模式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当下流程工业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采用C/S或B/S两层、三层的混合计算模式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业界的主流。在这其中的C/S或B/S两层结构的计算模式,需要配置网络浏览器进行使用;而B/S/S三层结构的计算模式,则能够通过减少网络通信和竞争,增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处理性能;而混合结构的计算模式,则能够通过综合利用C/S或B/S两层与B/S/S三层结构的计算模式进行具体的工作。在实际运用中,B/S/S三层结构的计算模式是当下业界的主流。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当下的流程工业中,综合自动化技术的采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本身的相关进步,而为了这种进步的步伐拉大,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进行了本文的相关研究,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流程工业的相关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体系也在近些年得到了较为长足的进步,而在这种进步中,流程工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保证我国流程工业能够凭借综合自动化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就流程工业的综合自动化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能够以此推进我国流程工业的相关发展。

关键词: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

参考文献

[1]徐用懋,张猛.流程工业的综合自动化技术[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2(11):5-10.

[2]邵惠鹤.流程工业自动化发展趋向与先进控制技术[J].自动化博览,2002(02):30-35.

[3]徐用懋,张猛.流程工业的综合自动化技术概述[J].自动化博览,2003,S1:63-66.

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论文 第2篇

3.1集中式电气自动化设计分析。集中式是通过硬接线的方式,相对较为传统、落后。通过转化了强电信号为弱电信号,在空接点和直流信号下,模拟电气量和开关量在硬接线电缆下,与DSC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相连接,由此可发挥DCS系统监控电气设备的功能。DCS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又可分为两种方式,即直接接入方式和远程接入方式。直接接入方式通过电缆连接电子间集中阻屏,远程接入方式则通过现场设远程采集柜实现数据集中处和设备相距较远情况下的连接,DCS控制系统的连接是在通信方式下完成。也就是,直接接入方式、远程接入方式是两种在本质上没有区别的连接方式。

3.2集中式的特点。电气量的的采集集中组屏,易于管理,设备运行环境好,硬接线方式简易,响应速度快等。但同时也有不完善的地方,由于通过电缆硬接线连接,电缆使用量较大,所占空间较大,长电缆容易相互干扰、电能损耗量大,又影响DCS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DCS系统的费用高,投资成本高,限制了接入DCS系统的设备数量,仅有几个重要的设备是连接DCS系统,而其他设备没能实现自动化,实际电厂内电气综合自动化的水平较低。再加上所有信息采集量都基于DCS系统下进行处理,工作量大会影响系统的风险系数,系统使用的可靠程度也随之降低。并且,DCS系统的调试环节靠后,而根据集中式的技术实现方式,难以满足倒送厂用电要求。缺少电气监控的主设备系统,稍微复杂的电气系统运行的管理较难把握,综合自动化监控技术尚未达到。

3.3分层式电气自动化设计分析。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分层式技术使用,由3层组成,分别是站级监控层、通信层、间隔层。其中,站级监控层则是在通信技术,实现对间隔层的数据管理及信息交换。信管理机、光纤或电缆网络构成网络层,在现场总线技术下实现了各种功能,如数据汇总、规约转换、转送数据及传控制命令等。终端保护测控单元组成间隔层,设计时使用电气一次回路或电气间隔方法完成,在各个开关柜或其他一次设备附近分布安装各测控单元和保护单元。

3.4分层式技术的特点。就地安装间隔层测控终端,在较少的占地面上,提高各装置的独立性、灵活性、可靠性。交流采样的方式得到的模拟量数据,节约电缆使用,从而减少了成本支出。又由于分层技术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使得采集数据的精确性上升。这样,有较广的空间采集更多数据,监测的分析数据较为完善,远距离修改保护定值和复归信号得以实现,检修维护工作较为简单。分层式技术在原有的基础

上,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体现在对系统的扩展和维护上。依据分层式技术特点,单个故障不影响周边设备的运行,维修成本降低。电气监控主站的设立,能独立的进行调试和投运工作,就能实现倒送电,同时还具备其他的有利条件,提高了系统的监测规模和水平。

3.5分层式技术的关键。

(1)间隔层终端测控保护单元。以间隔层一次设备为单位,分层式技术得以发挥,设立配置测控保护单元。配置测控保护单元是用于保障电厂的用电系统发挥的关键技术,该单元有较高的灵敏性、可靠性、速动性和选择性要求,而集中式所使用的DCS系统操作不适用,而一般采用专用保护装置。电厂用电系统的保护装置由线路、电厂中的电动机综合保护测控装置和其他装置构成。能提高实时数据采集、计算机保护、远程数据控制和故障的记录功能。

(2)通信网络。基于ECS系统的操作环境较差,所以通信网络是一项关键技术,能直接影响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整体发挥。现阶段使用较多仍是电缆现场总线网络方式,而光纤通信则逐渐被使用。通信网络通过通信管理机双机热备用或双通道备用原则配置,一旦数据通信网络有问题出现,系统能自动切换至冗余装置或通道,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3)设立监控主站。监控主站能监控和管理将电厂用电系统,配置成单机或双机或多机系统,由发电机机组的容量和运行管理要求而定。配置的软件有前置机软件、实时数据库软件、人机界面软件和图形建模软件等组成,实现了监控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数据、应用及分析等功能。

浅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 第3篇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数字化

电力网络随着社会持续发展取得了进一步的扩大,电力系统在稳定性上也面临了全新的挑战,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运行情况将会对电力系统的各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稳定性、经济性,通过此可反映出进一步完善变电站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其中,变电站中的综合自动化技术与变电站运行情况在稳定性、经济性以及可靠性上具有密切的关系,就此本文对变电站中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展开了相关的研究。

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

以110kV以上的变电站来说,变电站必须要始终对电力系统在运行期间的经济性原则与安全性原则严格遵守。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飞快进步下,为构建新型保护技术与控制技术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并有效解决了不少过去变电站在运行上的问题。其次,从技术层面、管理层面上看,各项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不同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完善电网的自动化技术。同时,在此环境下,变电站在运行上的安全性、可靠性等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以新建变电站为例,变电站必定要实施综合自动化技术,如此一来则需要逐渐的消除当中的测量监视、控制等工作,其由最先需要一部分的工作人员值班发展到无人值班。而对于老变电站,其要实现无人值班,则必须要对测量监视、监控等相关技术进行改造。

以40kV以下的变电站来说,进一步提高与改善供电安全性、供电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等都是变电站的关键。通过变电站中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对变电站二次设备进行改造,则需要消除控制屏、测量监视等,并且全面加强变电站中的监视水平与控制技术,从而实现无人值班的目标。

变电站要做到综合自动化,首先,变电站设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自动化系统需及时进行自动报警,并对相关出口采取关闭措施。其次,电网出现故障时,自动化系统可对故障情况及时判断,并作出适当的处理,以尽快消除或是隔离电网故障,将由于故障而引起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小。

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关键内容

2.1通信技术方面。现阶段,计算机的监控系统、间隔层装置等在通信方面均是采用TCP/IP协议这一种网络传输层协议,该协议为以IEC60870-5-103为基础的太网板,规约为NET103。

目前,变电站以及调度中间多是应用循环式与问答式的规约。其中,循环式规约的传输模式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个别数据在传输期间若是有差错,可通过下一个循环数据进行补救,但此种规约同时也具有3个缺点,分别为奇(偶)效检验错的能力不足,信道有效利用率低、传送数量大则时间长。另外,问答式规约对于通道的适应性较强,对于通道的占用率较高,且传送数据的速度十分快。同时,这一种规约也具有缺点。例如对通道具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响应事故的速度跟不上等,其中IEC60870-5-103规约、IEC60870-5-104规约等为目前较常应用的规约。

2.2抗干扰技术方面。不少综合自动化系统均是以220V交流作为监控装置供电电源,在交流供电系统上,通过采取多项措施抵抗干扰。例如氧化锌压敏电阻、不间断电源UPS、电源滤波器、隔离变压器等。对于外部干扰,由于其产生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外部,所以在消除时可通过屏蔽与减少感应耦合来降低外部的干扰。

2.3采集数据、处理技术。变电站监控主站在数据采集上要求,在确保交流量不失真的前提下进行传递,并确保数据精确度。其中,监控主站所采集的相关数据有多个方面,其中包括有刀闸状态、断路器状态、母线电压低压侧的三相电流、继电保护(包括保护状态、保护信号等)等。另外,在数据的处理上,包含了多项处理内容,例如分析计算变电站的运行参数等。

2.4人机联系、继电保护。保护装置属于自动化系统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在原则上,保护装置和自动化系统之间应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通常需要确保电磁的兼容指标对于干扰具备较强的抵抗能力,通过独立控制电源与设置专有的熔断器进行保护,从而保护CT、测量CT之间的独立性。可在线对定值、参数等进行修改,并附上事故的采样报告、动作记录等。如此一来,变电站的工作人员便可借由屏幕掌握变电站运行的动态情况,并对信号复归、远方控制、当地控制、报警界限等进行实施设置,还可打印出相关的数据,对信息进行长期保存。

三、数字化变电站分析

数字化变电站主要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以及网络化二次设备构成,使变电站内部的智能电器设备之间可做到信息共享、互相操作,成为现代化变电站。

首先,在变电站的智能化一次设备方面,变电站一次设备中的受测信号回路、受控操作驱动回路等在设计上均是以微处理器以及光电技术作为依据,简化电式继电器,采用数字化的程控器与公共信号网络来取代过去的导线连接。由此可知,变电站中的常规继电器与继电器的逻辑回路在二次回路中被可编程序所取代,并且控制电缆、强点模拟信号等也被光纤、光电数字所取代。

其次,在变电站的网络化二次设备方面,以标准化微处理机、模块化微处理机为依据设计与处理变电站二次设备时,二次设备在连接方式上发生了改变,在改变后均是应用高速网络通信,通过对网络充分利用而转变传统的连接方式,切切实实做到了资源与数据的共享。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变电站中的综合自动化长时间以来均属于国内电力行业上的一个热点,变电站中综合自动化这一项技术,通过优化组合变电站中一次设备的经过功能,对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加以利用,使得变电站中的配线路、输线路等多项主要设备在监视与控制上实现了自动化,并做到了微机保护。对于变电站而言,数字化变电站对其发展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属于一项大型的系统工程,在数字化变电站实现自动化的这一个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不少,所以应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通过合理应用成熟技术,并对该领域的先进技术进行积极研究,最终促进综合自动化技术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史伟.初探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及维护[J].广东科技,2011(12):118-119.

[2]刘晓春.浅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J].中国电力教育,2010(04):254-255.

[3]庞军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动态[J].自动化应用,2010(04):49-50.

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第4篇

用电系统是电厂发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发电机能有足够的电源保证。其中,电厂用电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能够保证用电系统性能的有效发挥。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是基于电厂的安全、稳定、可靠要求,是保证电厂正常运行的重要技术力量。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通过对电厂用电系统的实时数据收集,对设备状态情况进行分析,在实时监视状态下实现电气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在不断改进和发展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时,该技术具有越来越广的应用空间。根据近年来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见该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向更为先进的控制技术、提高用电系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降低能耗、环保节能、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优化、协调电厂的设备技术等方面。本文一方面回顾近年来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另一面来展示该技术发展的成果。

2. 电厂电气系统的监控设备

电气系统的监控区域的控制特点。以电气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情况而言,电厂电气系统的各设备的分布较于分散,配电室和控制室的设备元件多,具有控制难度大、检修难度大。电气设备在操作频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许多设备在较长的时间内操作次数很少。且其可靠程度要求高,设备运行速度较快。总之,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包括了各组成结构、保证可靠性的要求、保证正常的系统启动和关闭功能和运行状态,对急需维修的运行状态有预警,能应急的分析和处理各种系统内部问题,指导检修和维护工作。

3.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确定火电厂电气系统使用接入DCS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由人工监控到计算机自动化的监控的过渡,这就是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开端。接入DCS系统的电厂系统设备,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研究方案、成果也较多。其中分为集中式和分层式的两种不同技术实现方式。集中式是通过硬接线方式,模拟电气量和开关量信号,并通过硬接线电缆各自分别接入DCS系统的输入、输出通道。分层式则是采用数字通信的总线技术,在DCS系统内接入各微机型智能保护测控装置来实现,这种方法是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总趋势,设备都采用分层式的实现方式,因其真正实现了电气系统监控自动化的功能。下面分别对集中式设计电气自动化方式与分层式自动化设计方式作个阐述。

3.1 集中式电气自动化设计分析。

集中式是通过硬接线的方式,相对较为传统、落后。通过转化了强电信号为弱电信号,在空接点和直流信号下,模拟电气量和开关量在硬接线电缆下,与DSC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相连接,由此可发挥DCS系统监控电气设备的功能。DCS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又可分为两种方式,即直接接入方式和远程接入方式。直接接入方式通过电缆连接电子间集中阻屏,远程接入方式则通过现场设远程采集柜实现数据集中处和设备相距较远情况下的连接,DCS控制系统的连接是在通信方式下完成。也就是,直接接入方式、远程接入方式是两种在本质上没有区别的连接方式。

3.2 集中式的特点。

电气量的的采集集中组屏,易于管理,设备运行环境好,硬接线方式简易,响应速度快等。但同时也有不完善的地方,由于通过电缆硬接线连接,电缆使用量较大,所占空间较大,长电缆容易相互干扰、电能损耗量大,又影响DCS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DCS系统的费用高,投资成本高,限制了接入DCS系统的设备数量,仅有几个重要的设备是连接DCS系统,而其他设备没能实现自动化,实际电厂内电气综合自动化的水平较低。再加上所有信息采集量都基于DCS系统下进行处理,工作量大会影响系统的风险系数,系统使用的可靠程度也随之降低。并且,DCS系统的调试环节靠后,而根据集中式的技术实现方式,难以满足倒送厂用电要求。缺少电气监控的主设备系统,稍微复杂的电气系统运行的管理较难把握,综合自动化监控技术尚未达到。

3.3 分层式电气自动化设计分析。

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分层式技术使用,由3层组成,分别是站级监控层、通信层、间隔层。其中,站级监控层则是在通信技术,实现对间隔层的数据管理及信息交换。信管理机、光纤或电缆网络构成网络层,在现场总线技术下实现了各种功能,如数据汇总、规约转换、转送数据及传控制命令等。终端保护测控单元组成间隔层,设计时使用电气一次回路或电气间隔方法完成,在各个开关柜或其他一次设备附近分布安装各测控单元和保护单元。

3.4 分层式技术的特点。

就地安装间隔层测控终端,在较少的占地面上,提高各装置的独立性、灵活性、可靠性。交流采样的方式得到的模拟量数据,节约电缆使用,从而减少了成本支出。又由于分层技术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使得采集数据的精确性上升。这样,有较广的空间采集更多数据,监测的分析数据较为完善,远距离修改保护定值和复归信号得以实现,检修维护工作较为简单。分层式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体现在对系统的扩展和维护上。依据分层式技术特点,单个故障不影响周边设备的运行,维修成本降低。电气监控主站的设立,能独立的进行调试和投运工作,就能实现倒送电,同时还具备其他的有利条件,提高了系统的监测规模和水平。

3.5 分层式技术的关键。

(1)间隔层终端测控保护单元。以间隔层一次设备为单位,分层式技术得以发挥,设立配置测控保护单元。配置测控保护单元是用于保障电厂的用电系统发挥的关键技术,该单元有较高的灵敏性、可靠性、速动性和选择性要求,而集中式所使用的DCS系统操作不适用,而一般采用专用保护装置。电厂用电系统的保护装置由线路、电厂中的电动机综合保护测控装置和其他装置构成。能提高实时数据采集、计算机保护、远程数据控制和故障的记录功能。(2)通信网络。基于ECS系统的操作环境较差,所以通信网络是一项关键技术,能直接影响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整体发挥。现阶段使用较多仍是电缆现场总线网络方式,而光纤通信则逐渐被使用。通信网络通过通信管理机双机热备用或双通道备用原则配置,一旦数据通信网络有问题出现,系统能自动切换至冗余装置或通道,增强系统的可靠性。(3)设立监控主站。监控主站能监控和管理将电厂用电系统,配置成单机或双机或多机系统,由发电机机组的容量和运行管理要求而定。配置的软件有前置机软件、实时数据库软件、人机界面软件和图形建模软件等组成,实现了监控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数据、应用及分析等功能。

3.6 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以太网能快速传输数据、成本低廉、容量大、网络技术灵活等优势成为电气综合自动化的网络通信技术的最佳选择。嵌入式技术实现工业化的以太网,具有强大的功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嵌入式以太网是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络通信的主要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简略介绍了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以及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实现形式。集中化及分层化技术各有其优点和缺点, 相比之下, 分层化技术更具优势, 能实现较高的电气综合自动化, 因此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成为电气设备设计中的核心技术。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东, 刘长明.发电厂厂用电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综述[J].电子应用, 2008

[2]姬颖, 高琳琳.发电厂厂用电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综述[J].科技论坛, 2011

办公自动化综合部分 第5篇

一、单选题

1.微机硬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是()。

A.内存储器B.输入输出设备C.CPUD.硬盘

2.用MIPS来衡量的计算机性能指标是()。

A.传输速率B.存储容量C.字长D.运算速度

3.在计算机中,既可作为输入设备又可作为输出设备的是()。

A.鼠标B.磁盘驱动器C。键盘D.图形扫描仪

4.微型计算机中,ROM的中文名字是()。

A.随机存储器,B.只读存储器C.高速缓冲存储器D.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5.要存放10个24×24点阵的汉字字模,需要()存储空间。

A.74BB.320BC.720BD.72KB

6.把硬盘上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的内存中去,称为()。

A.打印B.写盘C.输出D.读盘

7.目前常用的3.5英寸软盘片角上有一带黑滑块的小方口,当小方口被关闭时,其作用是()。

A.只能读不能写B.能读又能写C.禁止读也禁止写D.能写但不能读

8.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

A.数据处理B.文献检索C.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D.信息传输

9.计算机内部采用的数制是()。

A.十进制B.二进制C.八进制D.十六进制

10.下列四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

A.潜伏性B.传染性C.激发性D.免疫性

11.计算机病毒是可以造成计算机故障的()。

A.一种微生物B.一种特殊的程序C.一块特殊芯片D.一个程序逻辑错误

12.下列存储器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

A.CD-ROMB.内存储器C.软盘D.硬盘

13.CPU主要由运算器和()组成。

A.控制器B.存储器C.寄存器D.编辑器

14.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

A.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B.编辑软件和应用软件C.数据库软件和工具软件D.程序和数据

15.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语言是()。

A.高级程序语言B.汇编语言C.机器语言(或称指令系统)D.C语言

16.计算机存储器中,一个字节由()位二进制位组成。

A.4B.8C.16 D.

3217.在微机中,lMB准确等于()。

A.1024×1024个字B.1024×1024个字节C.1000X 1000个字节D.。1000X 1000个字

18.为了防止病毒传染到保存有重要数据的3.5英寸软盘片上,正确的方法是()。

A.关闭盘片片角上的小方口B.打开盘片片角上的小方口

C.将盘片保存在清洁的地方D.不要将盘片与有病毒的盘片放在一起

19.在微机的配置中常看到“处理器PentiumIII/667”字样,其数字667表示()。

A.处理器的时钟主频是667MHzB.处理器的运算速度是667MIPS

C.处理器的产品设计系列号是第667号D.处理器与内存间的数据交换速率是667KB/s

20.十进制整数100化为二进制数是()。

A.1100100B.1101000C.1100010 D.1110100

21.要将’Word文档中一部分被选择的文字移动到指定的位置上去,对它进行的操作是()。

A.单击“编辑>复制”命令B.单击“编辑>清除”命令c.单击“编辑>剪切”命令D.单击“编辑>粘贴”命令

22.在Word编辑状态下,如要调整段落的左右边界,用()的方法最为直观、快捷。

A.“格式”工具栏B.“格式”菜单c.拖动标尺上的缩进标记D.“常用”工具栏

23.如要在Word文档中创建表格,应使用()菜单。

A.格式B.表格C.工具D.插入

24.Word程序启动后就自动打开一个名为(.)的文档。

A.NonameB.UmitledC:.文件1 D.文档

125.PowerPoini演示文档的扩展名是()。

A.pptB.pwtC.xslD.doc

26.在PowerPoint.的()下,可以用拖动方法改变幻灯片的顺序。

A.幻灯片视图B.备注页视图C.幻灯片浏览视图D.幻灯片放映

27.Windows 中,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是通过()来实现的。

A.对话框B.剪贴板,C.“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D.控制面板

28.Word程序允许打开多个文档,用()菜单可以实现各文档窗口之间的切换。

A.编辑B.窗口C.视图D.工具

29.PowerPoint提供()种新幻灯片版式供用户创建演示文档时选用。

A.12B.24(.28 D.

3230.Windows XP系统属于()。

A.网络操作系统B.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C.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D.分时操作系统

31.如果鼠标器突然失灵,则可用组合键()来结束一个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任务)。

A.Alt+F4B.Ctrl+F4C.Shift+F4 D.Alt+Shift+F

432.为了实现电话拨号方式连接Internet,除了要具备一条电话线和一台486以上的计算机外,另一个关键的硬件设备是()。

A.网卡B.Modem(调制解调器)C.服务器D.路由器

33.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要转换成等价的可执行程序,必须经过()。

A.汇编B.编辑C.解释D.编译和连接

34.在PoweiPoint中,对于已创建的多媒体演示文档可以用()命令转移到其他未安装PowerPoint,的计算机上放映。

A.文件/打包B.文件/发送C.复制D.幻灯片放映/设置幻灯片放映

35.下列各指标中,()是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A.重码率B.传输速率c.分辨率D.时钟主频

36.在PowerPoint辛,“格式”下拉菜单中的()命令可以用来改变某一幻灯片的布局。

A.背景B.幻灯片版式C.幻灯片配色方案D.字体

37.在Windows XP扣,错误的新建文件夹的操作是()。

A.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单击“文件>新建>文件夹”命令B.在Word程序窗口中,单击“文件>新建”命令

C.右击资源管理器的“文件夹内容”窗口的任意空白处,单击快捷菜单中的“新建>文件夹”命令

D.在“我的电脑”的某个驱动器或用户文件夹窗口中,单击“文件>新建>文件夹”命令

38.在Windows xP中,按组合键()可以实现中文输入和英文输入之间的切换。

A.ctrl+空格B.Shift+空格C.Ctrl+ShiftD.Alt+Tab

39.在“资源管理器”右窗格中,如果需要选择多个非连续排列的文件,应按组合键()。

A.Ctrl+单击要选择的文件对象B.Alt+单击要选择的文件对象

C.Shift+单击要选择的文件对象D.CTRI+双击要选择的文件对象

40。在Windows xP中,用鼠标单击某应用程序窗口的“最小化”按钮后,该应用程序处于()的状态。

A.不确定B.被强制关闭C.被暂时挂起D.在后台继续运行

41.在Windows xP中,下列启动“搜索”程序的操作中,()是错误的。

A.单击“开始”按钮,选择开始菜单中的“搜索”项B.右击“我的电脑”图标,单击快捷菜单中的“搜索”命令C.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单击工具栏中的“搜索”按钮

D.在WoRd程序窗口中,单击“编辑>查找”命令

42.Excel工作表的最右下角的单元格的地址是()。

A.IV65535B.1U165535C.IU65536D.IV65536

43.在windows XP中,按组合键()可以打开“开始”菜单。

A.Ctrl+0B.Ctrl+EscC.Ctrl+空格键D.Ctrl+Tab

44.下列文件名中,()是非法的Windows XP文件名。

A.ThisismynleB.关于改进服务的报告C *帮助信息*D.stldent。dbt、45.PowerPoint的演示文稿具有幻灯片、幻灯片浏览、备注、幻灯片放映和()等5种视图。

A.普通B.大纲C.页面D.联机版式

46.在Word中,如果要将文档中的某一个词组全部替换为新词组,应()。

A.单击“编辑>替换”命令B.单击“编辑>全选”命令

c.单击“工具>修订”命令D.单击“编辑>清除”命令

47.下列关于、Word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单击工具栏中的“撤消”按钮可以撤消上一次的操作B.在普通视图下可以用绘图工具绘制图形

C.最小化的文档窗口以图标形式显示在任务栏上D.剪贴板中保留的是最后一次剪切的内容

48.要把插入点光标快速移到Word文档的头部,应按组合键()。

A.Ctrl+Page[JpB.Ctrl+-]fCtrl+Hnmenctrl+END

49.在Intemet上,访问web信息时用的工具是浏览器。()就是目前常用的Web浏览器之一。

A.Internet ExplorerB.Outlook ExpressC.YahooD.FrontPage

50.与Web站点和Web页面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称“统一资源定位器”,它的英文缩写是()。

A.UPSB.USBC.ULR D.URL

51.通过Intemet发送或接收电子邮件(E—mail)的首要条件是应该有一个电子邮件(E—mail)地址,、它的正确形式是()。’

A.用户名@域名B.用户名#域名c.用户名/域名D.用户名.域名

52.域名是Intemet服务提供商(ISP)的计算机名,域名中的后缀.gov表示机构所属类型为()。

A.军事机构B.政府机构C.教育机构D.商业公司

53.在Excel单元格内输入计算公式时,应在表达式前加一前缀字符()。

A.左圆括号“(”B.等号“=”C.美元号“$”D.单撇号“一’,54.在单元格中输入数字字符串100080(邮政编码)时,应输入()。

A.100080B.”100080C.’100080 D.100080’

55.Windows xP操作系统区别于DOS和Windows 3.x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它()。

A.提供了图形界面B.能同时运行多个程序C.具有硬件即插即用的功能D.是真正32位的操作系统,56.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的,该机的英文缩写名是()。

A.ENIACB.EDVACC.DESAC D.MARK—II

57.运算器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A.控制线路B.译码器C.加法器D.寄存器

58.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

A.目标程序B.可执行程序C.源程序D.伪代码程序

59.把内存中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的硬盘,称为()。

A.显示B.读盘C.输入D.写盘

60.RAM具有的特点是()。

A.海量存储B.存储在其中的信息可以永久保存C.一旦断电,存储在其上继续写入 D.存储在其中的数据不能改写

61.Windows xP操作系统是一个真正32位系统,它可以管理的内存是()。

A.32MB.64MC.1GB D.4GB

62.在Windows xP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开始”菜单只能用鼠标单击“开始”按钮才能打开B.Windows任务栏的大小是不能改变的C.“开始”菜单是系统生成的,用户不能再设置它D.Windows任务栏可以放在桌面四个边的任意边上

63.如果在willdows xP的资源管理器底部没有状态栏,那么增加状态栏的操作是()。

A.单击“编辑>状态栏”命令B.单击“工具>状态栏”命令

C.单击“查看>状态栏”命令D.单击“文件>状态栏”命令

64.在Windows xP默认状态下,下列关于文件复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鼠标左键拖动可实现文件复制B.利用鼠标右键拖动不能实现文件复制

C.利用剪贴板可实现文件复制D.利用组合键Ctrl+C和Ctrl+V可实现文件复制

65.在Windows xP中,全角方式下输入的数字应占的字节数是()。

A.1B.2C.3D.

466.在Windows XP默认状态下,进行全角/半角切换的组合键是()。

A.Alt+.B.Shif-t+空格C.Alt+空格D.Ctrl+.

67.下列选项中不能用于启动WoRd的操作是()。

A.双击Windows桌面上的Word快捷方式图标B.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ffice Word”

C.单击快速启动栏中的World快捷方式图标D.单击Windows桌面上的Word快捷方式图标

68.在Word编辑状态下,给当前打开的文档加上页码,应使用的下拉菜单是()。

A.编辑B.插入C.格式D.工具

69.在Word编辑状态下,要将文档中的所有E—mail替换成“电子邮件”,应使用的下拉

菜单是()。

A.编辑B.视图C.插入D.格式

70.在World编辑状态下,如果要在当前窗口中隐藏(或显示)格式工具栏,应选择的操作是()。

A.单击“工具>格式” B.单击“视图>格式”c.单击“视图>工具栏>格式” D.单击“编辑>工具栏>格式”

71.在Word编辑状态下,若要调整光标所在段落的行距,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A.打开“编辑”下拉菜单B.打开“视图”下拉菜单C.打开“格式”下拉菜单D.打开“工具”下拉菜单

72.在W_ord编辑状态下绘制图形时,文档应处于()。

A.普通视图B.主控文档C.页面视图D.大纲视图

73.当一个Word窗口被关闭后,被编辑的文件将()。

A.被从磁盘中清除B.被从内存中清除C.被从内存或磁盘中清除D.不会从内存和磁盘中被清除

74.在Excel工作簿中,至少应含有的工作表个数是()。

A.1B.2C.3D.4

75.在Excel工作表中,不正确的单元格地址是()。

A.C$66B.$C66C.C6S6 D.$C$66

76.在Excel工作表中,在某单元格内输入数字123,不正确的输入形式是()。

A.123B.=123C.+123 D*12

377.Excel工作表可以进行智能填充时,鼠标光标的形状为(.。)。

A.空心粗十字B.向左上方箭头C.实心细十字 D.向右上方箭头

78.在Excel工作表中,正确的Excel公式形式为()。

A.=B3*Sheet3!A2B.=B3*Sheet3$A2C.=B3*Sheet3:A2D.=B3*Sheet3%A

279.在PowerPoint 2002演示文稿中,将某张幻灯片版式更改为“垂直排列文本”,应选,择的菜单是()。

A.视图B.插入C.格式D.幻灯片放映

80.浏览Web网站必须使用浏览器,目前常用的浏览器是()。

A.HotmailB.Outlook ExpressC.Inter ExchangeD.Internet Explorer

81.根据域名代码规定,域名为katong.com.cn表示的网站类别应是()。

A.教育机构B.军事部门C.商业组织D.国际组织

82.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

A.控制器B.显示器C.磁盘驱动器D.鼠标器

83.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计算机病毒只感染.exe或.C01TI文什 B.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读写软件、光撒或Internet网络进行化捅 C.训算机病毒是通过电力网进行传播的 D.计算机病毒是由于软盘表面不清洁而造成的84.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

A.核心系统软件B.关键的硬件部件 C.广泛使用的应用软件 D.外部设备

85.二进制数00111101转换成十进制数为()。

A.57B.59C.61 D.6

38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 B.程序语言处理系统是常用的应用软件

C.CPu可以直接处理外部存储器中的数据D.汉字的机内码与汉字的国标码是一种代码的两种名称

87.Windows xP默认环境中,在文档窗口之间切换的组合键是()。

A.C订l+TabB.Ctrl+F6C.Alt+TabD.Al什F6

88.Windows xP文件名的最大长度是()。

A.128字符B.225字符c.255字符D.256字符

89.下列关于Windows xP菜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命令前有“·”记号的菜单选项,表示该项已经被选用B.当鼠标光标指向带有黑色箭头符号(◆)的菜单选项时,弹出一个子菜单 C.带省略号(„)的菜单选项执行后会打开一个对话框 D.用灰色字符显示的菜单选项表示相应的程序被破坏

90.在Windows xP中,“关闭计算机”对话框中不包含的选项是()。

A.注销B.重新启动计算c.关闭计算机D.将您的计算机转入睡眠状态

91.通常在‘Windows xP的附件中不包含的应用程序是()。

A.记事本B.画图C.计算器D.公式

92.在Windows xP中,下列关于应用程序窗口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应用程序窗口可含多个文档窗口B.一个应用程序窗口与多个应用程序相对应

C.应用程序窗口最小化后,其对应的程序仍占用系统资源 D.应用程序窗口关闭后,其对应的程序结束运行

93.在、WindowsXP中,利用“搜索”窗口,不能用于文件查找的选项是()。

A.文件属性B.文件有关日期C.文件名称和位置D.文件大小

94.在Wol·d编辑状态下,给当前打开文档的某一词加上尾注,应使用的下拉菜单是()。

A.编辑B.插入C.格式D.工具

95.存、Word编辑:状态下,对于被选择的文字()。

A.可以设置颜色,不可以设置动态效果B.可以设置动态效果,不可以设置颜色

C.既可以设置颜色,也可以设置动态效果 D.不可以设置颜色,也不可以设置动态效果

96.’Windows处于系统默认状态时,在WoRd编辑状态下,移动光标至文档行首空白处(文本选定区)连击左键三下,结果会选择文档的()。

A.一句话B.一行C.一段D.全文

97.在Word中,新建一个Word文档,默认的文件名是“文档1”,文档内容的第一行

标题是“说明书”,对该文件保存时没有重新命名,则该Word文档的文件名是()。

A.文档1.docB.docl.docC.说明书.docD.没有文件名

98.在’Word编辑状态下,若要输入A1x+B1Y=Cl中的“1”,应选择的操作是()。

A.单击“插入>符号”B.单击“插入>对象” C.单击“格式>更改大小写”D.单击“格式>字体”

99.在Wol·d 2002编辑状态下,若想将表格中连续三列的列宽调整为l厘米,应该先选择这三列,然后单击()。

A.“表格>自动调整>平均分布各列”B.“表格>自动调整>单元格高度和单元格宽度”

C.“表格>自动调整>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D.“表格>自动调整>平均分布各行”.

100.在Excel工作簿中,有关移动和复制工作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作表只能在所在工作簿内移动不能复制B.工作表只能在所在工作簿内复制不能移动

C.工作表可以移动到其他工作簿内,不能复制到其他工作簿内 D.工作表可以移动到其他工作簿内,也可复制到其他工作簿内101.在Excel 2002工作表中,某单元格数据为日期型“一九00年一月十六日”,单击“编辑>清除>格式”命令,单元格的内容为()。

A.16B.17C.1916D.1917

102.在Excel工作表中,单元格D5中有公式“=$B$2+C4”,删除第A列后C5单元格中的公式为()。

A.=$A$2+B4B.=$B$2+B4C.=$a$2+C4D.=$B$2+C

4103.在Power·:Point,2002中,不能对个别幻灯片内容进行编辑修改的视图方式是()。

A.大纲视图B.幻灯片浏览视图 C.幻灯片视图D.以上三项均不能

104.在:PowelPoint 2002中,不能完成对个别对话幻灯片进行设计或修饰的对话框是()。

A.背景B.幻灯片版式c.配色方案D.应用设计模板

105.Internet实现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各类网络的互联,其最基础和核心的协议足()。

A.TCP/IPB.FTPC.HTMLD.HTTP

106.通常一台计算机要接入互联网,应该安装的设备是()。

A.网络操作系统B.调制解调器或网卡C.网络查询工具D.浏览器

二、Windows基础操作实践题

第1题对文件夹的基础操作

(1)复制、粘贴、重命名并删除源文件夹(2)搜索文件。

第2题在’Windows XP系统中安装Office程序

第3题使用输入法输入特殊符号

(1)新建Word文档,并使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特殊符号。(2)使用微软拼音输入法输入特殊符号。

第4题设置文件夹共享和防火墙’

(1)创建共享文件夹。(2)设置防火墙。

第5题使用帮助主题查找“更安全地共享计算机”方面的相关知识

第6题删除文件和回收站的使用

(1)删除“F:”驱动器中的扩展名为.txt的文件。(2)利用回收站将其永久地删除掉。

第7题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1)设置屏幕的保护程序为三维文字Welcome T0 Back。(2)在鼠标和键盘没有任何操作的情况下等待5分钟后设置生效。第8题在WindowsXP中创建新的账户

第9题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备份和还原文件并整理磁盘

(1)练习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媒体文件。(2)练习数据的备份和还原操作。(3)还原文件。

(4)练习使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对计算机上的C:盘进行整理。

三、Word实践题

第1题

(1)标题为黑体、二号、居中。(2)正文宋体、三号,每段首行缩进两字。(3)为正文中的数字加红色下划波浪线。(4)插入任意图片,实现四周环绕。(5)将正文部分分成两栏,加分隔线。

。笫2题

(1)标题作为一级标题设为黑体、三号字、加粗、居中。(2)正文为宋体、五号字,每段首行缩进两字。

第3题

将“自动求和”按钮添加到“常用”工具栏中。

第4题

(1)设置“纸张大小”为“32开(13×18.4厘米)”,文字排列为垂直。(2)将字体设置为“华文行楷”,“字号”为“三号”。

第5题

(1)新建表格样式,名称为:人事档案表格,并将边框设置为深蓝色,底纹设置为任意颜色。(2)设置行列区段中的条纹。第6题

(1)在“剪贴画”任务窗格中找到半圆图形,并插入。(2)将半圆图形旋转45。(3)拖动复制半圆图形,并组合成风车型。第7题

(1)在文档中插入图表。(2)更改图表类型为饼图,并显示图表。

第8题

将所有正文中的中文字体的颜色替换为红色。

第9题

(1)在页眉中输入文本“时尚科技,从我做起!”,并任意设置字体格式。

(2)在页眉中插入鼠标图片,并设置为浮于文字上方。(3)设置页眉中的横线为粗实线。

第10题

(1)将纸张的宽度和高度设置为8厘米和5厘米,将“上”、“下”、“左”、“右,页边距

设置为“l厘米”。(2)输入文本“花”,并添加拼音,再插入关于花的图片。

第11题、(1)将宏的安全性设置为低。(2)对W6rd文档为加密。

四、Excel实践题

第1题

(1)使用公式计算工资合计,计算公式为:工资合计=工资+奖金。(2)将Sheetl工作表重命名为“工资表”。(3)在工资表中,按照“部门”为主关键字升序、“应发工资”为次关键字降序排序。

-(4)表中数据设置为宋体、12磅;将列宽设置为10;表中数据垂直方向居中对齐。

第2题

(1)利用函数计算税额(利润*税率),税后利润(利润一税额)。(2)对标题插入批注“此表只供参考”。

(3)以月份为横轴,税后利润为纵轴,生成柱形图,图名为“上半年利润图”。(4)根据月份和税额生成饼图。图名为“上半年税收图”。

第3题

(1)表格自动套用格式为“会计l”。(2)标题更改为垂直居中,字体为“黑体”,字号为18磅,行高36,单元格底纹颜色采用“浅绿色”。(3)应用函数计算“剩余、合计”。(4)将涉及货币的数字字体更改为红色,并加入人民币符号,小数点以后保留2位。

第4题

(1)将A1:Fl合并居中,标题使用黑体、14磅字。(2)表中内容字符、年份居中,数字右对齐。(3)用公式计算:“差额”=“预计支出”一“调配拨款”。(4)给表格加边框及网格线,外边框为粗实线,内部为细实线。(5)以“内容”为X轴的分类标志,1996年“预计支出”为Y轴数值,生成柱状图。

第5题

(1)将Al:G1合并居中,标题选择黑体、14磅字。(2)利用求和函数求实际工资值,保留两位小数。

第6题

(1)计算出每一名学生的总成绩和平均分。(2)将“计算机”一列的成绩移至“语文”成绩之前。(3)将不及格的学生的单科成绩用红色字体加黑框标出。(4)创建一个柱形的工作图表,并使之与表格中数据关联。(5)将表格中除学号以外的内容按笔画升序排列。第7题,(1)合并居中Al:El单元格区域、设置标题为红色、楷体GB2312。(2)设置数字为货币、小数位数为两位。(3)设置最适合的列宽。第8题

(1)将页面设置为纵向。(2)设置节目单的底纹(请考生任意设置)。(3)插入艺术字“元旦联欢晚会”。

第9题

(1)打开记录单查看销售记录。(2)添加销售记录,姓名:刘宇、完成销售额:74,000、完成情况:未完成、员工编号:10036707。

第1 0题

输入第一季度:13895.20、第二季度:15880.50、第三季度:12784.50、第四季度:18004.9并在图表中添加数据系列。

五、PowerPoint实践题

第1题

(1)在标题页面输入标题和副标题,将标题文本左对齐,将副标题文本设置为右对齐。(2)在第2张幻灯片中,输入标题,并插入文本框输入文本,设置字体为华文隶书、字号为32号、加阴影、左对齐,设置文本缩进到标号为2的地方。(3)输入第4张幻灯片的文本标题和内容,.设置为新宋体、加粗、20号,添加项目符号,并设置为蓝色,“行距”为1.2行,“段后”为1.5行。第2题

(1)插入图片并裁剪。(2)插入艺术字:BEST、服饰、一身经典,并设置任意颜色。

第3题

(1)绘制矩形、箭头和直线,添加文本内容,设置箭头、直线和矩形为不同颜色,并设置箭头和直线分别为粗虚线和细虚线,为矩形添加三维效果。(2)绘制圆,添加阴影效果,并置于底层。

第4题

(1)打开幻灯片母版,并插入任意图片,绘制圆角矩形,并添加阴影效果。(2)添加项目符号,并设置大小为150%。

(3)绘制延期形图案,并将颜色l设置为蓝色,颜色2设置为白色。插入页眉,输入“培

训计划”。

第5题

(1)插入动画方案,设置为渐变式擦除(2)在第2张幻灯片中插入自定义动画“劈裂”效果、“速度”为“快速”,设置动画文 本为“按字\词”,组合动画方案并选择“作为一个对象”。(3)为第2、一3、4、6、14、15张幻灯片添加摘要。

六、Access实践题

第1题

(1)创建名为“公司员工数据”的数据库。(2)创建数据表视图。

第2题.

(1)根据“员工福利表”、“员工工资表”和“货主订单表”三个表通过向导创建四个纵

栏式窗体。(2)将“员工福利表”和“货主订单表”结合起来创建一个多表窗体。

第3题

从“低工资”表中查询“员工工资”和“员工编号”字段的重复情况。

第4题

(1)创建“员工工资表”。(2)打印预览“员工工资表”。

第5题

变电站无人值守综合自动化技术解析 第6篇

关键词:无人值守 综合自动化

0 引言

三集五大运行体系建设明确提出整合公司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相关业务,调整调度体系功能结构,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各级输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与电网调度业务高度融合的一体化调度控制体系,实现国调、分调运行业务一体化运作。要适应调度控制业务的新需要,加强各级调度控制中心的内部管理,完善业务流程,推进调度控制专业融合;要依托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加强省调标准化建设、同质化管理,促进地县调专业集约融合,推进调度业务模式转型;要统筹研发、制造力量,协调组织好调度控制技术支撑手段建设和技术支持;要同步完成备用调度体系建设,建立涵盖各层级的备用调度体系[1]。无人值守远程综合监控系统实现了主站端对变电站站内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站内环境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大幅度提高了调度对前端监控的实时性、有效性,极大地降低了人员及管理成本,满足了三集五大人财物三集约的需求[2]。本文以500kV变电站为例,从站内网络架构和主站与子站通讯网络架构两方面探讨分析实现无人值守所需综合自动化技术条件。

1 变电站间隔层与站控层网络构架

站内通讯网络的架构是整个电网远动体系建设的基础,因此站内通讯系统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常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功能在逻辑上分为设备层、间隔层、站控层。设备层主要是指变电站内的一次设备,是整个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载体,它们的遥信、遥测、遥控、遥调功能经由间隔层来先实现,间隔层由站内间隔的测控装置、保护装置、关口计量装置等智能设备组成,间隔层是实现数据传输的桥梁,它们采集数据或是传输指令经由交换机组成承载整个变电站数据流的以太网;而站控层通过以太网一方面读取数据传输给监控后台、操作员站、工程师站、调度端等。数字化站比常规站多一级过程层,由于数字化站的特殊性,它一次设备区汇控柜里智能终端和合并单元的遥信遥控信息组成GOOSE网,遥测信息组成SV网,这两层网络组成过程层,由于当下500kV数字化站还不是主流站,故不做详细分析[3]。图1是变电站内设备层、间隔层、站控层三层网络通讯架构图。

间隔层的二次设备来自各个设备生产厂家,他们多数使用串口RS485/RS232进行通讯,而站内组网由于数据流太大必须使用高速的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为此站内使用了网络管理机将以串口形式传输的103规约转换成适合以太网传输的网络103规约,然后再接入交换机组网。

站控层与间隔层共享以太网,取消了传统的通信单元。主干网络结构采用光纤自愈环型以太网,间隔层与过程层设备直接采用双绞线以星型方式接入主干网,用TCP/IP网络协议通讯。这种自愈型环网极大地提高了光纤通信的可靠性。

2 变电站与调度端之间数据传输

2.1调度专网“双平面”改造业务接入技术方案及施工方案 承载的调度系统数据通信业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实时监控业务,以能量管理系统、广域相量测量系统等为代表,这类业务由于是实时监控,故数据流量非常大,占用信道带宽较大;二是运行管理业务,以电力交易支持系统、调度日报传输、电能量计量系统等为代表。这些业务的共同特点是以数据处理为主,数据周期性传输,占用信道带宽不大,一般在调度对象产生,送至对其直接调度的上一级调度,调度专网由骨干网和接入网组成,骨干网主要用于数据的传输和交换,接入网用于各厂站接入。厂站按双机配置,通过对调度厂站双覆盖,实现网络互备,达到网络高可靠性要求。

厂站端需配置2套调度专网设备及相应安全防护设备,分别通过2M上联至两个不同的接入网。如图2所示。

2.2 图形网关机调度专网“双平面”接入技术方案 大运行体系建设,对远动转发表进行合并优化,消除了以前数据转发冗余、繁杂,已造成通讯堵塞的缺点,减轻了远动机数据转发压力。但是大部分信号都是合并而来,报上来的信号,无法判断是由哪个分信号报上来的。而图形网关机接入调度专网双平面恰好能彌补这一缺陷,图形网关机告警直传功能,只为调度主站端提供具体的分信号,不报合并后的信号。图形网关机的告警直传功能与远动机的数据优化相辅相成,构成了整个主站与厂站的完整通讯体系,图3是图形网关机接入调度双平面的传输方式图。

2.3 图形网关机人机交互(如图4)

3 结论

现代社会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站内智能设备技术创新实现了质的突破,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图像数字化技术、安防消防技术等在变电站数字化领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调度数据优化、大运行体系建设、图形网关机告警直传、变电站内开关实际传动、监控权移交等一系列工作为变电站无人值守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力工程顾问咨询公司.全国电网二次系统“十五”规划[R].2000.

[2]王慕维,刘文军.河南电力调度数据网双平面改造优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配电网系统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第7篇

很多电网公司近几年来也加大了对配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 尤其是配电网自动化项目方面的力度更是非常明显。

1 配电网系统的组成

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由5个单项自动化系统加上通信网络综合优化而成 (如图1所示) :

(1) 含有SCAD/DMS功能的能实现整个系统纵向和横向集成的开放式平台。

(2) 随电力一次设备分散布置, 测量、控制和保护单元在间隔层集成, 通过信息共享实现软件闭锁, 并能承担环网控制任务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3) 与负荷开关配合的具有馈线终端FTU功能的环网故障定位、隔离和自动恢复系统。

(4) 具有远方自动读表、收集用户电工信息、负荷控制以及和银行配合实现电量计费等功能的数字分时电度表系统。

(5)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 含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管理功能, 并与Intranet/Internet配合工作的管理信息系统。

(6) 使用多种通信方式, 连接系统内部各个单元以及各系统之间的通信网络。

从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来看, 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信息源, 共有3个主要层次:

(1) 网际层:使用Intranet/Internet;主要和管理层通信, 实时信息由管理层转发, 并使用防火墙进行信息过滤, 确保管理层的安全运行。

(2) 管理层:包括管理信息系统 (MI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等;和实时层建立信关, 一般仅接收实时层的单向通信, 以确保实时层的高度安全。

(3) 实时层:其内容为SCAD/DMS、变电站自动化、环网控制、负荷控制、电量计费等。

2 配电网系统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 功能设计

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当中, 对其的功能设计是关乎能否实现配电网自动化预期目标的关键步骤。通常情况下, 系统的应用应包含以下功能:

(1) 数据采集功能, 用于实时监测相关电路, 包括电压、电流、电能数据的记录。

(2) 故障处理。在10k V配电网系统中加入故障处理功能, 可以在系统监测区域内出现故障时, 自动定位故障区域, 并开启隔离功能, 为及时恢复供电和优化配电网提供保障。

(3) 用电管理。受限于系统的不完善, 以往电能表的度数一般都需要工作人员亲自去现场抄表, 再做统计以及后期电负荷预测, 整个过程工作量大、流程繁杂, 而利用10k 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之后, 则能够通过远程的操作, 在终端完成这些工作。

(4) 与GPRS相似的地图即时绘制以及通信功能。

2.2 模式

整个配电网系统构成的主要部分:信息系统、故障指示系统、基于主站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等。后两个系统都是利用通信设备, 安装数据采集终端, 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对对象进行实时监视。

配电网故障自动定位技术的研究是保证智能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 国内外学者对配电网故障自动定位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主要包括3个方面: (a) 故障选线, 识别判断母线多条出线中的故障线路, 以便采取措施防止故障扩大, 重点在于小电流接地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选线; (b) 区段定位, 确定故障点所在故障区段, 以便隔离故障并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 (c) 故障测距, 即直接定位出故障位置, 避免人工巡查故障点。上述3个方面的研究本质均为定位故障, 但各自对故障定位的要求不同, 目的也有所差异, 实现难度上逐渐增加。

2.3 实施

配电网自动化实施的方案模式, 包括自动重合器、馈线自动化、自动重合分段器以及变电站主断路器与馈线断路器配合等模式。在配电网系统的运行环境下, 会由自动重合器模式将两电源连接的环网分成有限段数, 每段线路由相邻的两侧重合器作保护, 当出现故障时, 就可以由上一级重合器开断故障, 尽可能地避免由变电站断路器进行分合馈线。随之, 将分为就地控制模式、计算机集中监控模式和就地与远方监控混合模式的自动化模式开启, 能及时、准确地切除故障, 恢复非故障段供电, 还可以实现网络优化调整和非正常方式下的集中控制。利用自动重合分段器模式, 在变电站内断路器跳开后延时断开, 确保再次送电成功。变电站主断路器与馈线断路器配合模式, 则是对配电网的结构进行优化, 将变电站的保护开关和馈线开关相配合, 进而形成环网供电力案。

3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1) 控制端以及主站亟需改善。

当前, 10k V配电网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 受设备、技术以及设计中存在不足的影响,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在运行时, 很难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也就限制了其发展的速度。这些问题的来源在于选择设备时没有将其长远效应考虑在内, 过于相信新兴产品以及盲目追求现代化, 随后出现新旧设备不匹配、基础建设不稳固、系统结构松散、主站通信受限等问题, 也就造成电力系统的控制端问题频发, 就连与主站之间收发的信息也出现问题。因此, 及时改善控制端以及主站方面的问题尤为必要。

(2) 各平台之间缺乏沟通。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在我国还处于初期, 系统中的各个平台并未发展完善, 系统的配电网自动化、可靠性及故障抢修等功能也处在进一步的研究阶段, 而面临的较为明显的问题则是信息孤岛现象。受这一问题的影响, 各个平台之间的沟通不足, 资源利用率低下, 直接造成了成本的加大, 并且自动化设备数据平台和设备分类及设备台账平台之间的不协调, 也使得系统规范性模糊, 设计方向不明, 从而限制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发展的进程。

4 改进对策

(1) 按实际情况进行规划。

(2) 应用高新技术。利用计算机监测和控制电网, 强化信息一体化的控制, 降低通信误码率, 进而使得网络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得到提高。

(3) 按章操作。要求操作员严格执行制定的相关操作章程, 并对操作工进行岗前培训。

(4) 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范铁成.东辽县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实施方案设计[D].保定:河北大学, 201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探讨 第8篇

要想实现配网调度和电力系统自动化必须先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因为变电站自动化程度的高低是决定整个配网调度自动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是反映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一个关键指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将变电站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通过相关功能的组合, 形成网络化、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计算机控制及监控系统。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实现变电站二次设备功能的优化设计和重新组合, 才能够促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进而推动整个电网的智能化发展。

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作用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 多数子系统都是由微机构成的, 都具有一定的故障诊断功能, 这就使得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此外,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电压和无功自动控制功能可以保障变电设备的安全, 延长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变电站应用综合自动化技术后, 相关数据的记录、测量、监控等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减少了人为干涉, 这就使得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进而提升了整个电网运行的管理水平, 降低了电网的电能损耗, 节约了电能。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和一般的变电站系统有着很大的区别, 这既体现在系统的结构模式上, 也体现在系统的功能方面。显而易见, 这两种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有着显著的差距。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可分为集中分布式、集中式和分散分布式3种不同的结构模式。

2.1 集中分布式结构模式

集中分布式结构模式中, 综合自动化的各项功能均由不同的计算机完成。该模式采用多个CPU, 这些CPU同时对多发性事件进行处理, 不仅缩短了处理时间, 也解决了单个CPU处理事件效率低的问题。每个功能模块都和其他功能模块通过网络技术或者串行方式实现数据的传递及通信, 并且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 系统会自动选择优秀网络进行数据的传递, 解决了以往传输数据难的问题。此外, 这种结构模式有利于系统的扩展及维护, 如果系统中出现局部故障, 将不会影响到其他功能的实现, 这样在进行系统维护和维修时就很方便。此外, 这种结构模式还能够扩展成系统组态结构, 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中、低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

2.2 集中式结构模式

在集中式结构模式中, 变电站模拟量和相关数据的计算及处理都由一个CPU来完成, 这使得每台计算机所分配的任务会多一些。例如, 一台微机既要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 还要完成人机联系等多种任务, 这种结构模式一般很少使用在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

2.3 分散分布式结构模式

分散分布式结构模式的特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划分为变电站层和间隔层2个层次, 或者划分为变电站层、间隔层和通信层3个层次。这种结构中的测控单元可以直接安装在断路器间隔附近, 各个控制单元之间通过特殊的通信电缆连接, 这样就极大地减少了电缆传送信息所受到的电磁干扰, 确保了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这种结构便于维护和扩展, 局部故障之间不会互相影响, 并且很多现场工作都可以在设备厂家生产时完成, 是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结构模式。

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国城乡电网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造和建设,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已经在电网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其在220kV以上高压变电站中的应用, 极大地促进了电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目前,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已经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优势于一体, 并且在电网实际运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随着计算机语言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进步,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将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3.1 在网络通信结构方面

现阶段,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是以CAN和LonWorks现场总线型的计算机网络结构作为通信方式。虽然串行通信接口比较标准和规范, 但是通信距离比较短, 一般只有十几米, 不能够满足技术要求, 并且在主要接点工作特别忙的时候, 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现场总线型的通信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2个接点间的通信必须要通过中心接点的问题, 并可实现广播信道的多点共享, 从而极大地节约了设备成本, 达到了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

3.2 在单元功能和系统性能方面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规模的逐步扩大和综合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很多变电站已经实现了无人值班和微机自动控制电网运行。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主要采用了双网络以很好地实现每个单元的功能。其中, 监控现场单元的功能是通过遥测和计算来实现的。而每个单元的功能均采用自动化技术来实现, 就确保了整个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性能。

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展望

4.1 数据采集和处理同步

以往在进行数据采集的时候需要用到 (下转第97页) 专业的设备, 然后再使用其他专业设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未来数据采集和处理将实现同步。例如, 在检测主变油位机气体压力的时候, 只需通过一次设备的传感器就能够同时完成数据采集和处理的任务。在实现数据采集及处理一体化技术时, 需要采用高新技术制作智能控制开关, 通过智能开关实现对不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如此将会为数据采集和处理创造一个全新的体系。

4.2 人机操作界面规范化

以往的变电站人机操作界面都是根据各个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设置的, 这样很不方便设备的统一维修和维护, 一旦某个变电站设备出现问题, 还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特殊处理, 从而延长了维修时间, 增大了维修难度。因此, 人机操作界面必将实现统一化, 按照相关规定统一设置人机操作界面, 既方便设备的维修维护, 又能缩短设备维修时间, 降低维修成本。

4.3 监控保护智能化

为了更好地满足电网智能化发展的需要,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将逐步向更先进的方向发展。虽然有很多监控一体化技术已经在中、低压变电站得到应用, 但是目前尚缺适用于高压变电站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线维护技术也得到了发展, 这使监控一体化技术的普及应用成为现代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监控一体化技术在功能上是按照单元进行集中的, 这样在进行数据采集和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控时就非常稳定, 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性能。

5 结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得各行各业对电能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传统的变电站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智能电网发展的要求, 这使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研究成为一种必然。搞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对于促进我国电网智能化发展、强化电能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都具有深远意义。

摘要:主要分析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作用及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并结合现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初步探讨了其今后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作用,体系结构,现状,展望

参考文献

[1]高中伟, 李海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11)

[2]张春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概况及探讨[J].水电站设计, 2010 (2)

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 第9篇

要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及经济性, 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实现综合自动化。所谓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就是广泛采用微机保护和微机远动技术, 分别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脉冲量、开关状态量及一些非电量信号, 经过功能的重新组合, 按照预定的程序和要求实现变电站监视、测量、协调和控制自动化的集合体和全过程, 从而实现数据共享和资源共享, 使变电站设计简洁、布局紧凑, 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其目的是提高供电可靠性、改进电能质量、降低运行费用、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

1.1 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是保障电力设备安全和电网稳定运行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技术手段。随着我国电力系统向大机组、高电压、现代化大电网发展, 继电保护技术及应用水平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 微机保护。它是以微处理机作为基本的实现手段和方法, 具有长记忆特性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快速数字处理实现故障诊断、出口、通讯以及更为复杂的控制功能。功能完善、使用维护方便、智能化程度高、体积小、适应一次系统灵活性大, 以超强的技术性能、可靠性为整个电力系统的专家层、决策者、应用面所接收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网络保护。它是以局域电网为对象的系统保护。各变电站之间通过光纤建立系统联网, 使各单元保护之间可以快速传递控制信号, 及时获取过程数据和信息, 从而做出最优的选择, 进一步提高响应的速度和灵敏度。

(3) 预测保护。如何预测故障, 准确地捕捉故障的早期特征, 在故障给系统造成冲击以前, 切除故障对于提高系统稳定性, 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是非常有意义的。

1.2 监测控制

电网监控SCADA/EMS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主要功能之一, 早期主要指“四遥”功能, 现在SCADA的内容已经涉及到故障检测、网络优化、提高电网运行效率、降低线损的高级应用, 所以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技术特点

2.1 信号的采集

以BJ-3南瑞综合自动化系统为例, 它与常规变电站相比, 取消了常规的控制、信号、测量及远动模式, 由自动化系统完成全所的监控、管理和远动功能, 包括控制、同期、防误闭锁、设备状态信号监视、信号报警、SOE测量、计量等功能。

2.2 相对独立的继电保护功能

该系统继电保护按被保护的电力设备单元独立设置, 独立运行, 直接由相关的TV、TA输入电气量, 动作后通过输出接点作用于跳闸线圈。保护装置设有通讯接口, 接入站内通讯网, 保证了保护信息与监控系统的有效畅通, 而保护功能与监控系统、通讯网络无关。

2.3 经济可靠

采用分布式结构, 每一间隔的一次设备与其对应二次设备的连接电缆是一一对应的。这样, 每一间隔间除了通讯媒介的联系, 没有其他的连接, 间隔间互不影响, 局部故障不会影响系统的运行, 系统可靠性提高。由于采集系统分布合理, 缩短了传输距离和传输密度, 同时节省、简化了二次电缆。

2.4 人机界面友好

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是综合自动化的特点, 所有微机保护装置及自动化装置都装有良好的计算机接口, 便于调试和维护。

3 新技术应用状况

3.1 间隔层通讯

通讯网络是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区别于常规变电站最明显的标志之一, 构建一个快速、稳定、可靠的通讯网络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要求, 也是电力系统运行管理功能的基本前提。

常规通讯方式数据传输速度较慢, 有较明显的“瓶颈”现象, 而且传输距离短、安全性差, 一个节点故障将霸占整个总线, 导致通讯网络瘫痪。现场总线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和实时控制的串行通讯数据链路, 是一种小数据量工业控制通讯网络, 它具有优先抢占方式进行总线仲裁的作用机理, 通讯速率快 (最快速率为1Mbps) 、错误帧可自动重发、永久故障节点可以自动隔离, 不影响整个网络正常工作, 可靠性高、协议简单、开放性强。现场总线目前主要有2种形式:CANBUS总线, 底层协议、短包通讯, 适用于通讯数据量较小的场合;LONWORKS总线, 高层协议, 长包通讯, 适用于通讯数据量较大的场合。将Ethemet通过光、电接口直接应用于IED是未来间隔层通讯的发展趋势, 使用TCP/IP协议, 可方便地与广域网直接相联。IEEE802.3以太网标准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定的国际标准, 为真正的开放系统。

3.2 软件设计

目前, 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软件设计广泛采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微控制器操作系统) 。由于现代工业控制对智能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除了像DSP (数字信号处理) 、FPGA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等能够进行特定的数据处理和过程逻辑控制可由硬件实现, 大部分比较复杂、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处理要通过软件来实现, 软件编程越来越复杂, CPU同时要做很多事情, 需要使用方便灵活的软件环境支持, 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由此产生, 如RTOS、Nucleus Plus等。优先抢占操作方式, 按优先级进行任务调度, 并合理分配CPU的时序资源, 使之既不拥挤, 也不空闲, 可有效保证任务执行的实时性。另外描述编程风格使软件开发变得容易, 编程大大简化, 且结构清晰、可读性好、便于扩展。采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对保证软件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是产品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和技术支撑, 目前已成为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热点技术。

3.3 电磁兼容性

硬件设计是系统设计的基础, 而电磁兼容设计则是硬件设计的关键。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对工业控制自动化装置电磁兼容能力的要求, 对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要求极高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 IED装置设计必须符合IEC255—22及GB14598标准, 分散安装或集中组屏应无需任何外部抗干扰器件。所以产品开发要从硬件、软件、结构、电气连接等多方面加以考虑。

3.4 数字变电站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一种更新型的变电站——数字变电站应运而生, 该变电站在广东电网已有示范站。该技术的核心是在间隔的开关、刀闸、TA、TV等元件上与外部物理连接完全光纤化, 无任何电缆, 他们之间的电气量、开关量等数据的传输采用光纤通信。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是节省大量金属, 其次是光纤通信完全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 而且使变电站二次接线简单化, 大大降低了故障的概率, 提高了可靠性。所以, 数字变电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4 结束语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关键技术 第10篇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电力系统也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压力。国家开始建设智能电网以保证电力供应, 而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在这过程中至关重要。

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和效益

(1) 什么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智能化成套装置, 它是调度自动化的站端设备RTU与变电站的微机保护装置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相互结合的产物, 是在计 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从变电站整体出发, 将断路器、变压器、隔离开关等设备的保护、监控、测量、信号、远动、通信、直流和五防功能集于一体, 以实现资源共享, 避免功能重复, 达到变电站更加可靠运行和方便管理的自动化模块装置, 并按照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变电站进行自动监控、测量、协调的一种综合自动化系统, 它是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应用的一种方法。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

目前从国内、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开展情况而言, 大致存在以下几种结构:第一, 分布式系统结构。按变电站被监控对象或系统功能分布的多台计算机单功能设备, 将它们连接到能共享资源的网络上实现分布式处理。系统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分散给多台计算机来完成。该模式在安装上可以形成集中组屏或分层组屏两种系统组态结构, 较多地使用于中、低压变电站。第二, 集中式系统结构。集中式一般采用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并扩展其I/O接口, 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和数量等信息, 集中进行计算和处理, 分别完成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自动控制等功能。由前置机完成数据输入输出、保护、控制及监测等功能, 后台机完成数据处理、显示、打印及远方通讯等功能。第三, 分层分布式结构。按变电站的控制层次和对象设置全站控制级——变电站层 (站级测控单元) 和就地单元控制级——间隔层 (间隔单元) 的二层式分布控制系统结构。也可分为三层, 即变电站层、通信层和间隔层。

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技术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国内外均是向全分散式系统发展, 并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新技术紧密相连, 变电站自动化关键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面向对象的技术。

目前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 面向对象技术已成为一个十分流行的趋势, 即不单纯考虑某一个量, 而是为某一设备配备完备的保护和监控功能装置, 以完成特定的功能, 从而保证系统的分布式开放性。从技术的发展趋势看, 将来的测控设备还将和一次设备完全融合, 实现所谓的智能一次设备, 每个对象均会有保护、监控、计费、操作、闭锁等一系列功能及信息库, 面向自动化的仅是一对通信双绞线, 该双绞线以网络方式与计算机相连。原先的自动化系统基本只能集中配屏, 由于面向对象设计思想的深入以及一次设备的整体化设计, 系统结构将由集中式向部分分散式或全分散式发展, 变电站内不再有规模庞大的测控屏以及大量连接信号源和测控屏之间的铜芯电缆, 全部测控装置下放在就地, 实现所有功能, 而在控制室,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计算机显示器甚至仅为一台临时监视、操作使用的便携机。完全分散式的实现依托于如今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特别是现场总线技术。这一技术的使用已使得自动化系统的实现简单的多, 性能上也大大优于以往的系统。

(2) 通信技术。

典型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分布式的综合设备, 它们把模拟量、开关量数字化, 实现保护功能, 上送测量和保护信息, 按收控制命令和定值参数, 是系统与一次设备的接口:第二层次为站内通信网, 它的任务是搜集各综合设备的上传信息, 下达控制命令及定值参数等, 是信息流动的动脉:第二层次是变电站层的监控及通信系统, 它的任务是下与站内通信网相连, 使全站数据进入数据库, 并根据需要向上送往调度中心及控制中心, 实现远方通信功能, 同时, 通过人机界面、数据处理能力, 实现就地监控功能, 是系统与运行人员的接口。其中通信层在这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些变化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引入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不仅具有高速传输特征, 并且具备“多路侦听, 自动上送”的功能, 解决了多CPU系统的信息传输及突发事件的优先传输问题。变电站自动化己大规模推广并已有大量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作为“枢纽工程”的通信系统, 必须采用双网络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通信媒介方面, 光纤是较为理想的通信媒介, 但由于价格及施工方便等方面的因素。双绞线仍将被普遍采用。

(3) 测控技术。

早期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仅是实现基本“四遥”, 功能对基本的变电管理, 而将来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将赋予一些新的功能。 如今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测控技术已基本成熟, 并且已使用网络技术将变电站之内的许多智能装置进行互联及实现信息共享。但系统之内的许多资源远没有充分利用 (如:用于测控的CPU速率都很高, 还远未发挥其作用:共享的资源十分丰富, 却仅作一些统计之用) 。因此, 充分利用资源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如在实时数据的基础上实现电压无功控制、小电流接地判别、防误操作、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多台主变的经济运行方案优化、线路同期、设备寿命管理、录波等功能。另外, 随着城网、农网配电自动化的开展, 变电站自动化亦将辅以一些配电自动化的功能要求。

电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综合利用整个电网的一、二次设备信息, 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一项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水平, 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服务的一项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宏平.浅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农业网络信息[J].2008年第6期

[2]林惊涛, 林惊奇.刍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国新技术新产品[J].2009年第23期

[3]张丽霞.浅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魅力中国[J].2009年第23期

综合自动技术 第11篇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084-01

0、引言

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变电站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我国的变电站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也越来越完善。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及监控自动化系统的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因为良好的系统设计是系统应用的基础。以下仅为笔者拙见,诸多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1、设计原则

就目前我国的大型枢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有关设计规程来看,首先要符合初步的设计审定原则,然后要结合变电站以及运行部门的实际情况,采用计算机设备和信息技术将系统运行中所要应用的监控功能、数据采集和处理(SCADA)、远动功能等统一起来,实行综合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变电站的管理效率,这样一来,220kV以下的变电站就可以基本实现无人值班。

2、某22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详情

2.1 系统组成

2.1.1 系统基本形式的选择及配置情况①在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的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如果选择局部的分散式产品的组合形式,将会使得其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功能独立行使,即监视、控制操作功能、RTU功能以及通信功能的独立运行。②在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双机系统的实行可以有效的扩展系统总线的运行经验,并且可以有效的保障系统的稳定性。③在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的设计的过程中,继电保护以及相关的安全性的自动化系统的设置应该同其他的系统结构相分离,以保证其能够在系统的运行异常下及时的做出正确的处理措施。

2.2 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及设计标准

2.2.1 数据采集所谓数据采集,就是指在变电站的运行的过程中,对其运行过程中的工作数据和信息进行实时的搜集和储存,并对一些特殊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反应。下文中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对数据采集的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详细的论述:①状态量:状态量的设计过程中,包括对断路器、隔离开关以及各种分开关的接头的设置,设计的标准是将其故障的信号量按照光电隔离的标准输入系统。②模拟量:模拟量的设置不仅包括不同的系统电压等级线路的有功功率设置,还包括无功功率的设置和电流以及母线电压等级的频率。模拟量的设置标准要根据交流采样的结果来确定。

2.2.2 电度计量在电度计量的过程中,采用RS485串行口可以实现持续一个月的电量累计,并且能够按照不同的峰、平、谷等不同的形式进行统计分类。

2.2.3 控制操作所谓控制操作,就是指对各种变电设备的跳、合操作的控制,以及对主变压器的各种调压操作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控制操作的设计,要注重对控制操作执行前的确认。控制操作的执行标准要注意的是:输出继电器线路直径不得大于0.09mm,并且容量应该控制在DC220V,5A的范围内。另外,要保证控制操作能够同220kV母联断路器相连,这样就可以保证隔离开关的,TN闭合,实现“五防”功能和双向通讯的功能的发挥。

2.4 隔离开关“五防”设备所谓隔离开关的“无防”设备,就是指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对工作人员强制执行安全防护程序,按照国家变电站的要求实现对五种特殊情况的预防:①首先,要防止对开关的误操作;②其次,要防止隔离开关在负荷状态下的拉合;③再次,要防止工作人员进入为断电的间隔区;④其四,要防止地线的拉闸时的带电;⑤最后,要地线合闸过程中的带电操作。

在隔离开关的“无防”设备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对各个刀闸的开合状态和位置、性能等进行严格的区分,但是要统一在系统操作中,以便能够通过一把电脑钥匙来完成多种操作项目的控制。

2.5 计算功能数据库中应有按现场要求的二次计算量:主变压器高压侧负荷率及日平均负荷、最高负荷(年、月、日、时)、最低负荷。220kV及110kV各线路所采集模拟量的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年、月、日)各母线电压最高、最低值(年、月、日、时、分),月波动率及特定日期的电压合格率。电度量累计,失电时有保护措施,不丢失累计。(年、月、日)母线电压不合格累积时间及由此计算的电压合格率。电容器投切次数及可调率,变电所功率因数的合格率。有载调压装置调节次数累计和日最高调节次数记录及停运时间记录。实时数据可在线进行上下限值测点投退的修改,二次计算量的参数可由用户增加和修改。

2.6 历史数据的记录与处理日志报表数据库存一年半历史。可方便的形成各种历史数据点,并可方便的实现历史数据的报表打印和显示修改功能。

2.7 安全监视通过CRT对全所主设备、辅助设备的运行进行监视,并对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显示。系统定周期对模拟量检测,越限报警,并可记录和查阅。系统定周期对开关量状态进行检测。事件顺序纪录(SOE)点有变化立即报警。有报警信息可在CRT上以汉字显示,并在打印机上以汉字打印。事故音响报警功能。事故和预告报警音响应有区别,并有语音报警。系统具有定时、随机打印的功能。事件记录(数据修改、操作设备)存盘及打印。

2.8 事件处理当发生事故、故障、状态变化、越限等事件时,综合自动化系统应自动作一系列处理,如推出简报、登录一览表、发出音响、推出画面、自动事故追忆、画面变色闪烁、数据变色等,预告信号应按登记区别处理。

2.9 画面显示画面种类包括监控系统配置图、主接线图、棒状图、曲线图、操作显示、组态显示、报警及各种表格显示。①运行人员可方便的调出画面。②程序员可在CRT上修改和编辑画面。③趋势图可由用户在线定义所要显示模拟量、测点起始时间、采样周期。

2.10 自诊断功能系统本身具有对软硬件的自诊断功能。发生局部故障时CRT上以汉字显示及在打印机上以汉字

打印。自恢复功能。

2.11 运行人员操作记录系统记录运行人员所进行的操作项目和每次操作的精确时间。

2.12 操作票功能根据实时状态信息来编制操作票,满足各种操作要求,并可人工修改。

2.13 通信功能与省调及市调、县调的通讯要求如下:①与省中调调度自动化系统通讯采用制式、规约应统一。②与市调。县调调度自动化系统通讯采用部颁规约。③系统应能方便地开发出其它通信规约。④系统应具有将来实现数据网络通信(广域联网)的接口。⑤由市级调度应能实现远方遥控。

2.14 对时采用GPS卫星对时,能与变电站内所有微机装置实现软件对时。

2.15 电源监控系统应配备UPS不问断电源系统或者交直流切换器,站用电消失后保证供电时間不应小于1小时。

3、监控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3.1 软件配置系统软件应提供开放式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多窗口的人机界面,友好的支持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有丰富运行经验的应用软件。

4、硬件配置

硬件配置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能够满足变电站的系统的基本的功能和技术要求,并且要留有一定的设备备用空间,以便满足日后的系统功能的拓展。

5、结束语

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第12篇

1电气综合自动技术的现状

对我国来说, 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开端在20世纪90年代, 从国内火电厂将电气系统替换为DCS系统, 实现了人工监控到计算机监控的转换之后, 电气自动化技术就开始在国内盛行。火电厂内部接入DCS系统之后, 电厂发展空间的得到了扩大, 有关火电厂自动化监控、管理方面的研究方案、研究成果越来越多, 进一步促进了DCS系统的推广与应用。DCS系统在实际应用时主要包括两种形式, 一是集中式自动化, 二是分层式自动化。前者的原理指利用硬接线方式将接线连接到DCS系统中, 模拟电厂运行时的电气量信号以及开关量信号, 达到自动化电气控制的目的;后者分层式电气自动化是指利用现场数据总线控制, 将DCS系统连接到不同型号、不同形式的智能保护监测装置中, 再借助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来进行电气监控。集中式自动化与分层式自动化各自的设计方式不同, 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集中式电气自动化设计分析

集中式是通过硬接线的方式, 相对较为传统、落后。通过转化了强电信号为弱电信号, 在空接点和直流信号下, 模拟电气量和开关量在硬接线电缆下, 与DSC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相连接, 由此可发挥DCS系统监控电气设备的功能。从某一角度来说, 直接接入方式、远程接入方式是两种在本质上没有区别的连接方式。

1.2集中式的特点

电气量的采集集中组屏, 易于管理, 设备运行环境好, 硬接线方式简易, 响应速度快等。但同时也有不完善的地方, 由于通过电缆硬接线连接, 电缆使用量较大, 所占空间较大, 长电缆容易相互干扰、电能损耗量大, 又影响DCS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DCS系统的费用高, 投资成本高, 限制了接入DCS系统的设备数量, 仅有几个重要的设备是连接DCS系统, 而其他设备没能实现自动化, 实际电厂内电气综合自动化的水平较低。

1.3分层式电气自动化设计分析

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分层式技术使用, 由3层组成, 分别是站级监控层、通信层、间隔层。其中, 站级监控层则是在通信技术, 实现对间隔层的数据管理及信息交换。信管理机、光纤或电缆网络构成网络层, 在现场总线技术下实现了各种功能, 如数据汇总、规约转换、转送数据及传控制命令等。终端保护测控单元组成间隔层, 设计时使用电气一次回路或电气间隔方法完成, 在各个开关柜或其他一次设备附近分布安装各测控单元和保护单元。

1.4分层式技术的特点

就地安装间隔层测控终端, 在较少的占地面上, 提高各装置的独立性、灵活性、可靠性。交流采样的方式得到的模拟量数据, 节约电缆使用, 从而减少了成本支出。又由于分层技术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使得采集数据的精确性上升。这样, 有较广的空间采集更多数据, 监测的分析数据较为完善, 远距离修改保护定值和复归信号得以实现, 检修维护工作较为简单。分层式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 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体现在对系统的扩展和维护上。

2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的改造意见

总的来说,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给发电厂运行与发展带来一定效益, 实现发电厂监控管理自动化, 提升其管理能力, 并促进发电厂发电效益与电力经济的增长。但要注意的是, 发现厂在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 或者实施电气自动化改造时, 一定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不管是火力发电还是水力发电, 电厂在改造并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之前必须先了解电厂实情, 做好全面、统一的改造方案规划, 然后再结合科学、节约、经济原则, 提前购置好要更新的内部电气设备。还有, 改造与更新电气设备的同时, 要充分考虑到继电保护器、断路器等设备的接线问题, 要制定出可行的设备接入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接线方案, 并确保方案的可行。

2.2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改造除了要考虑科学性、节约性、经济性设计原则以外, 还要考虑实用性原则。因为大多数发电厂现行所使用的监控设备、保护器、五防设备等装置的功能、运行原理都不一样, 改造时必须结合发电厂实际情况, 站在整体布局上考虑问题, 把握好不同电气设备的安装、接线, 尽量避免设备接入, 且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设置完成后出现功能重复问题, 既破坏改造的合理性, 又加大设备费用投入。

2.3发电厂应用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 并在原电力管理系统基础上进行电气自动化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发电厂运行效率, 确保发电厂在未来能更好、更高效的运行, 所以, 为了实现这一点, 改造必须从全局方向考虑, 作长远打算。改造不可能将电厂现有的所有设备都纳入到改造对象中, 也不可能所有的电气设备都可以接入自动化系统, 有的设备在接入时会受到厂房条件、设备自身性能的阻碍。针对这一点, 发电厂在实际改造时必须将不能纳入自动化系统的设备也考虑到, 在整体系统框架下设置一个预留接口, 以便于此类设备在后期更换后的电气自动化改造。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电气自动化技术当前已在电力行业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并为电力行业及电力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力。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时代下的发电厂管理实现自动化已经是一种必然, 所以在发电厂实际管理工作中, 完全有必要引进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 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来监控、管理发电厂内部电气设备, 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在本篇文章中, 笔者重点论述了电气综合自动化在发电厂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并结合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改造实况, 给出了几点相应的改造措施与意见, 希望对同行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武成龙.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6) .

[2]王海东, 杨楠.张国龙发电厂直流系统浅析[J].山东煤炭科技, 2008 (4) .

[3]姬颖, 高琳琳.发电厂厂用电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综述[J].科技论坛, 2011.

上一篇:托尼莫里森下一篇:观赏藤本植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