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

2024-06-27

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精选11篇)

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 第1篇

1.1园地选择

选择在地形开阔、光照充足、水浇便利、交通方便的地方建园。以壤土、砂壤土为宜, 要求土壤深厚肥沃, 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 土壤酸碱度适宜范围为6.2~7.8, 土壤含盐量低于0.3%, 其中氯化钠含量低于0.15%。园地避开风口, 地下水位在1m以下。山地建园选在阳坡, 坡度在15°以下。灌溉用水、土壤和空气质量指标应符合无公害果品栽培条件。

1.2园地规划

因地制宜, 依据面积的大小和地势不同, 合理划分生产小区, 并根据需要修建道路和水利设施, 建设管理房和配药池, 留出适当的选果场。园区周围需营造防护林带。

2砧木选择

平地以金丝小枣砧木为主, 山地以酸枣砧木为宜。

3栽植

3.1栽植方式

一般进行单行栽植。多用长方形, 行距大于株距, 南北行向。

3.2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根据立地条件、管理水平等确定, 一般为3m ×5m、3m ×4m、2m ×4m、2m ×3m, 即667m2栽45~111株。

3.3栽植时期

分秋栽与春栽。秋栽以10月底 ~11月中旬为宜, 春栽以4月上中旬近萌芽时为好。

3.4苗木选择

选栽的苗木要健壮, 无病虫害, 根系完整, 具侧根5条以上、长度20cm以上, 嫁接口愈合良好, 苗120cm以上, 嫁接部位以上5cm处茎粗1cm以上。

3.5栽植方法

挖80~100cm见方的栽植穴。挖穴时, 底土与表土分别堆放, 穴底先铺放5cm厚的杂草或秸秆, 再将土杂肥与表土混合均匀回填穴内, 最后灌水沉实或踩实待植。一般667m2施有机肥2500kg以上。

栽植时做到随起苗随栽植。先于栽植穴中间挖30cm左右见方的定植穴, 随后将苗木立于穴中央, 使其根系自然向下舒展, 并将肥沃的表土填至根系, 边填土边轻轻提动苗木, 使苗木根系与土壤密接。填土后踏实。栽植深度以苗木在苗圃内原土印与地表相平为宜。

3.6栽后管理

苗木栽植后在四周作成土埂, 灌透水。水下渗后对歪斜下沉的苗木, 作适当调整。春栽, 栽后及时覆膜保墒;秋栽, 栽后立即涂白、绑草把, 并在寒冬来临前浇封冻水, 然后培土堆。来春萌芽前10天左右去掉土堆, 然后覆膜。覆膜以1m见方为宜。涂白剂配制方法:18kg水 +1.2kg食盐 +2.5kg石灰 + 植物油0.1kg+ 淀粉0.05kg+ 硫磺粉0.75kg。

栽后要定干, 定干高度一般为60~80cm, 定干时间以春季为宜。可采取清干法, 即在定干高度留一饱满芽, 在其上方1cm处截干, 去除剪口下所有二次枝。也可用截干删头法, 即在定干高度留一饱满芽, 在其上方1cm处截干剪除, 剪口下留第1个二次枝, 其下3~4个二次枝留1~2节重截, 再其下的二次枝不疏不截, 而后逐年清理。剪口用动物油涂抹。

4土肥水管理

4.1土壤管理

4.1.1深翻改土。幼树栽植后, 从定植穴外缘开始, 每年秋季结合施基肥向外深翻扩展0.5~1.0m。土壤回填时混以有机肥, 表土放在底层, 底土放在上层, 然后充分灌水, 使根土密接。

4.1.2中耕除草与覆盖。清耕区内经常中耕除草, 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 中耕深度5~10cm。树盘内提倡秸秆覆盖, 覆盖厚度为10~15cm。

4.1.3合理间作。栽后1~3年内行间可种植花生、豆类、瓜菜等矮秆作物, 亦可间作苜蓿、三叶草、毛叶苕子等绿肥作物。

4.2施肥

4.2.1秋施基肥。在果实采收后结合深翻改土进行, 以有机肥为主。幼树 (5年生以下) 株施有机肥25~50kg、尿素或磷酸二铵0.15~0.4kg、钙镁磷肥1~2kg;结果树株施有机肥100~150kg、尿素或磷酸二铵0.4~1kg, 钙镁磷肥2~4kg、硫酸钾1.5kg或草木灰10kg。

4.2.2土壤追肥。一般每年要3次, 即在萌芽前、坐果期、果实膨大期进行。萌芽前追肥, 以速效氮磷为主。幼树株施磷酸二铵0.1~0.2kg, 成龄树株施磷酸二铵0.3~0.4kg。6月上旬开花期追肥, 以氮肥为主, 幼树株施尿素0.1~0.2kg, 成龄树株施尿素0.25~0.4kg。7月上旬幼果期 追肥 , 施入氮磷 钾复合肥 , 幼树株施0.4~0.5kg, 成龄树株施0.6~1kg。

4.2.3根外追肥。从每年5月下旬开始至采前1个月, 每隔半月左右叶面喷肥1次。可结合喷药进行。7月份前以喷氮肥为主, 后期以喷磷、钾肥为主。花期喷尿素、硼砂, 提高坐果率。采果后树体喷1次0.5%~1%尿素。

4.3水分管理

4.3.1灌水。一般每年4次。一是催芽水, 一般于4月中旬结合施肥进行;二是开花水, 一般5月下旬或6月上旬结合施肥进行;三是促果水, 在幼果迅速生长期 (6月中旬 ~7月上旬) 进行;四是封冻水, 即在封冻前进行。

4.3.2排水。当枣园出现积水时, 利用沟渠及时排水, 便于枣树正常生长。

5整形修剪

5.1适宜树形

冬枣密植栽培, 主要采用自由纺锤形、小冠疏层形和多主枝自然圆头形3种树形。1自由纺锤形。干高50cm左右, 树高2.5m左右, 中心干较直立, 在中心干上分布10个左右小主枝, 主枝角度70~90°, 长度1m左右, 冠径2~2.2m, 各主枝上直接配置中小结果枝组。2小冠疏层形。干高30~40cm, 树高2.5m左右, 成形后树冠呈扁圆形, 冠径控制在2~2.5m之间, 全树有主枝5~6个分3层着生在中心干上, 第1层主枝3个, 基角60度左右, 长度1~1.5m左右, 第2层主枝1~2个, 距第1层70~80cm, 主枝长度90cm左右, 第3层主枝1个, 距第2层50~60cm, 主枝长度80cm左右, 主枝上不设侧枝, 直接培养不同类型的结果枝组。3多主枝自然圆头形。无明显中央领导干, 主干上着生6~8个主枝, 主枝向斜上方自然生长, 每主枝着生2~3个侧枝, 侧枝间互相错开, 均匀分布。

5.2修剪方法

5.2.1幼龄树修剪。1培养骨干枝。按所整形的结构要求, 在主干适当部位采用重截、刻芽和选留自然萌生枣头的方法培养主枝。在主枝的适当部位, 用相同的方法培养侧枝;2培养结果枝组:随着骨干枝的延长和加粗, 以培养骨干枝同样的方法, 促使骨干枝发生枣头, 经过摘心控制生长势, 使其转化为结果枝组;3利用辅养枝:除骨干枝以外的枣头, 可暂作辅养枝保留利用。

5.2.2结果树修剪。①清除徒长枝。进入结果期的冬枣树, 树冠主侧枝趋于水平或下垂, 在树冠中部主侧枝的弓背部分, 常萌生出徒长性的发育枝, 由于其直立生长, 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 生长很快, 要及早清除。②处理竞争枝。结果初期的幼树生长旺盛, 延长头往往萌生2个发育枝。二者夹角很小, 几乎平行延伸, 选择位置适宜的发育枝作延长头, 将另一个发育枝从基部疏去。③回缩延长枝。当树冠下部的侧枝延长头出现下垂时, 进行回缩, 选择向上的角度, 在剪口下面1~2个朝上生长的芽短截, 促进枣头向上生长, 并在生长期进行摘心。④疏截过密枝和细弱枝。疏截重叠结果枝中向下生长、结果能力低的枝条, 同时将树冠外围细弱发育枝疏除。⑤清除损伤枝和病虫枝。

5.2.3老树更新复壮。1疏截结果枝组。冬剪时对衰老枝组全部回缩疏截。2回缩骨干枝。回缩更新时, 除大量疏除衰老残缺的结果枝组之外, 对骨干枝系也按主侧层次回缩。回缩长度超过原枝长的1/3~1/2。3停甲养树。4调整新枝。从更新修剪的第2年起, 要进行新枝的调整, 即按照幼树整形修剪的原则, 选择部位好、长势强的发育枝, 作为骨干枝新的延长枝培养, 并配置好结果枝组。细弱密枝要适当疏除。可用摘心、截顶和撑、拉等方法, 调整、控制各个新枝的长势和角度。5刮树皮与树干涂白。冬季用镰刀刮去主干及主枝基部的老树皮, 应做到见红 (木栓层) 不露白 (形成层) 。刮树皮后, 用石灰、食盐、水1:0.8:150比例配制成的石灰水涂抹树干。老树更新后, 要搞好伤口保护, 锯口直径3cm以上的伤口, 采用塑料布捆绑, 锯口直径3cm以下的要用油漆涂抹。同时, 要加强肥水管理, 增施有机肥。

6花期管理

6.1开甲

在枣树盛花初期 (芒种前后) 进行。初次开甲的枣树, 于主干距地面10~20cm处开始, 以后每年间隔3~5cm向上顺序进行, 先除粗皮, 再用刀切断韧皮部, 深达木质部。宽度依树龄树势而定, 幼龄初果树0.2~0.5cm, 成龄壮旺树0.5~1cm。切口要宽窄一致, 平整光滑, 上刀下斜, 下刀上斜, 不伤木质部。开甲后的伤口, 用报纸等包扎10~15天后, 可用5%抑太保乳油800倍液 +0.2%硫磺粉涂抹甲口, 然后用红泥封闭。

6.2抹芽

5月上旬对各级骨干枝、结果枝组间萌生的新枣头, 如不做延长枝和结果枝组培养, 则从基部抹掉。

6.3摘心

从5月上旬 ~7月底分期分批进行。对留做培养枝组和利用结果的枣头, 根据空间大小、树势强弱进行不同程度的摘心。空间大、枝势强, 需培养大型枝组的枣头, 在出现4~7个二次枝时摘心, 二次枝6节左右时摘边心;空间小、枝势中庸、需培养中小型枝组的枣头, 在出现3~5个二次枝时摘心, 二次枝3~5节时摘边心。枣吊可于7月上中旬摘心。

6.4拉枝

对直立生长的枣头, 于6月初 (花前) 将其拉成水平状态。如树体偏冠或一边缺枝, 可利用拉枝调整树形, 扩大结果部位;如需均衡树势, 则利用拉枝调整骨干枝的角度。

6.5环割

对主干或主枝环切1~2圈, 深达木质部, 但不伤及木质部。环割在不适宜开甲的幼树上进行, 树势较旺时环切2刀, 树势较弱时环切一圈。环割的最适宜时期为盛花期。

6.6花期放蜂

于初花期将蜂箱放入枣园内。一般0.67hm2园放1箱蜂, 蜂箱与树的距离掌握在300m内。

6.7花期喷水

盛花期每隔2~3天叶面喷清水1次, 一般进行2~3次。喷水时间以傍晚为宜。

6.8喷肥、喷激素

可同时进行 。盛花期喷10~15mg/L赤霉素 +0.35%~0.5%尿素溶液, 亦可喷布0.3%~0.5%的硼砂。

6.9疏果

一般在6月中下旬分2次进行。第1次于6月15日前, 强壮树每个枣吊留2个幼果, 弱树留1个幼果。其余果全部疏除;第2次于6月25日后进行定果。强壮树1个枣吊留1个果, 中庸树2个枣吊留1个果, 弱树3个枣吊留1个果。

7病虫害综合防治

7.1防治原则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生物防治为核心, 按照病虫害发生的经济阈值, 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病毒的防治通过栽培无病毒苗予以解决。

7.2农业防治

施用有机肥和无机复合肥, 增强树体抗病力, 恶化刺吸式害虫的营养。控制氮肥施用量, 抑制捕食螨、蚜虫等害虫的繁殖, 减轻轮纹病等病害的发生。生长季节后期注意控水、排水、防止徒长, 以免冻害和锈病严重发生。严格疏果, 合理负载, 保持树势健壮。发芽前刮除树干的翘裂皮、老皮, 清除枯枝落叶, 消灭越冬病虫。生长季及时摘除病虫叶、果, 结合修剪, 剪除病虫枝。枣园行间和周围种植有益植物, 增加物种多样性, 提高天敌有效性。不与桃树等果树混栽, 以免加重次要病虫的危害。秋季树干绑草把诱杀越冬害虫, 清扫枯枝落叶, 深埋或集中烧毁。园地深翻, 消灭越冬病虫菌源。

7.3生物防治

充分利用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昆虫及病原微生物, 调节害虫种群密度, 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下。在园内增添天敌食料, 设置天敌隐蔽和越冬场所, 招引周围天敌, 饲养释放赤眼蜂等天敌, 补充和恢复天敌种群。限制有机合成农药的使用, 减少对天敌伤害。

7.4化学防治

根据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 选择符合综合防治要求的农药品种。加强病虫发生动态测报, 掌握目标害虫种群密度的经济阈值, 适期喷药。采用科学施药方法, 保证施药质量。选用对人畜安全、不伤天敌、对环境无污染、对目标害虫高效的农药, 如微生物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和昆虫性信息素等。对非选择性农药, 通过改进喷药方式, 调整用药时期和降低使用量, 达到控制病虫害, 减少或不伤害天敌的目的。同时, 注意农药的合理混用和轮换使用。禁止使用久效磷、对硫磷、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氧化乐果、磷胺、克百威、涕灭威、灭多威、杀虫脒、克螨特、DDT、林丹、氟化钠、氟乙酰胺、福美砷及其他砷制剂等农药。

8采收

8.1采收期

宜在脆熟期采收, 时间一般为10月7~15日。

8.2采收方法

人工采摘, 左手抓好枣吊, 右手拿好枣果, 拇指掐住枣柄, 向上用力, 保证每枣都带果柄, 并轻拿轻放, 避免损伤;也可用剪子剪取枣果以保留果柄。

摘要:主要从建园、整形修剪、平衡施肥、综合治理病虫害等科学配套方法阐述了冬枣标准化栽培与优质丰产技术;而倡导科学施肥、配方平衡施肥, 推动科学、高效、生态管理措施的落实, 是引导广大枣农科学用药, 降低生产成本, 不断提高冬枣质量与安全水平, 也是不断提高冬枣品质“免疫”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冬枣,标准化,栽培,生态

参考文献

[1]张冬华, 郝连君, 刘荣太, 等.提高冬枣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栽培技术[J].山西果树, 2008, 05

[2]韩金德.冬枣优质丰产树形和关键修剪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1, 16

[3]谢守江, 程国华.如何使冬枣优质丰产[J].中国林业, 2008, 13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第2篇

仙游县油茶产业协会科学栽培油茶培训教案:黄元伟

一、油茶开发利用价值

油茶为长寿的常绿阔叶树种,一次种植,多年收益,稳产收获期可达30-50年。根系发达,枝叶繁茂,生长期长,从开花到结籽采收,历经秋、冬、春、夏、秋五个季节,油茶全身都是宝。

(一)食用功能

油茶籽含油25%-40%,用油茶籽榨出的茶油色清味美,是优质的营养保健油,纯天然的高级绿色食用油,为食用油中的珍品,被誉为“东方橄榄油”。其脂肪酸组成、油脂特性及营养成分与橄榄油相似。油酸和亚油酸总量达90%以上,维生素E含量高,含有角鲨烯等生理活性成分。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可抗疲劳,提高人体免疫力,增进胃肠道功能。近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其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

(二)保健药用功能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检验确认,茶籽油中含有橄榄油所有没有的特定生理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品质优于橄榄油。美国国家医药中心实验证实。茶籽油中的茶多酚和山茶甙对降低胆固醇和抗癌有明显的功效。经常食用茶油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内的沉积,降低血压,增强心血管系统机能,防止动脉硬化,减少心脏病的发病率。《中国药典》将茶籽油作为药用油收载。

茶油的保健、药用价值主要有:(1)清热化湿,杀虫解毒;(2)对慢性咽炎和预防人体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很好的疗效;(3)长期服用可清胃润肠,抑制衰老,治疗习惯性便秘等。

(三)工业原料功能

油茶综合开发利用价值高,产业链长,除了茶油外,茶饼中含有12%-15%的茶皂素。茶皂素是一种绿色、天然、可降鲜的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作农药、洗涤剂、食品起泡剂、虾蟹保护剂、矿物浮选剂等。茶皂素杀虫剂药效持续时间长,高级动物口服无毒性,可保护环境。做洗涤剂可减少其他合成洗涤剂的二次污染。提取茶皂素后的茶饼用细菌发酵后可作高蛋白饲料、肥料。茶壳能生产栲胶和木糖醇,制作活性碳等。

(四)经济功能

油茶经济效益高,毛油价格每斤达50-60元左右,茶饼价格每百斤达80元左右,可以预见,随着市场的扩大,茶油的价格将会逐渐走高,市场潜力巨大。

(五)生态、社会功能

油茶四季常绿,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花大美观,耐干旱脊薄,抗低温冻害,适生范围广,防火效果好,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备的优良树种,在我国低山丘陵地区都可栽植,不与粮食争地,种植油茶可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山区农业经济发展。

二、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优良品种

发展油茶,选用良种壮苗是关键,新植油茶林一般4年开始结果,7-8年进入盛果期,如果种苗出了问题,要影响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仅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浪费,而且还会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因此,“油茶产业发展成也种苗,败也种苗”。油茶种苗建设是事关油茶产业发展成败的关键问题,油茶种苗质量 是油茶产业发展的生命线,省林业厅组织科技人员对种苗进行攻关。

1、国家审定良种和地方区域良种

国家审定良种是指各地选育的良种经省内外区域性试验表现良好。通过国家良种审定的优良品种。目前,通过国家林业局审定的油茶良种有54个,其中新品种19个,湖南5个,江西7个,广西4个,浙江3个,优良无性系等35个,地方区域良种是指通过各地省级审定的优良品种,目前已公布的约120个,其中,湖南60个,江西52个,广西4个,安徽4个。

2、福建省良种

福建省油茶良种选育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以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熊年康高工为代表的油茶课题组开展了油茶的优树选择和优良农家品种、优良家系、优良无性系的选育及杂交育种等研究,相继选育出优良农家品种1个、优良家系11个、优良无性系11个、优良杂交子代32个,2008年12月通过省级审定的优良无性系3个,即油茶闽

43、油茶闽

48、油茶闽60,通过省级认定的优良农家品种为龙眼茶。

省林科院经过几年的油茶选优测产,通过省林业厅审定菜溪乡—后门岭2号、5号、44号,虎腰87号、93号,张庄70号、72号为龙眼油茶优良品种。

(二)造林地准备

1、造林地选择

油茶属阳性树种,喜光、喜暖湿、喜酸性、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在深厚肥沃的林地上,油茶生长快,产量高,经济寿命长。因此,应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才能充分发挥油茶的生长潜力。造林地坡面应选择南向,东向或东南向,以海拔800米以下丘陵、缓坡、中坡(坡度25°以下)中下部,土层深厚(土层厚度80㎝以上)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的红埌为好,尽量避免选择高山、阴坡及积水低洼地。

2、整地、挖穴、下基肥

整地时先清理林地,全面砍除树干,挖掉树根,水平带状整地。挖大穴,规格为70×70×50㎝或60×60×40㎝.下基肥有机肥5-10㎏或施氮磷钾复合肥250g/穴。肥料与穴内底土充分拌匀。

注意:不用火烧土和草木灰为基肥。

(三)造林方法

1、栽植时间

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下旬至翌年春季的3月上旬,以冬末春初为佳。造林适宜在阴天、小雨天或者在晴天傍晚进行,尽量避免在大风、大雨天造林。

2、栽植密度(1)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决定了群体结构,影响着光能利用,地力利用及苗木费用,直接关系到产量高低及造林成本,是油茶栽培中一项重要的技术。

具体合理栽植密度应根据立地条件,品种特性,抚育管理水平及经营条件而定,一般控制在80-120株/亩

(2)株行距

同样的造林密度,可以采用不同的株行距及排列,一般油茶株行距在2.5-3米之间。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平地、株行距可为 3m×3m,造林密度74株/亩,缓坡地、株行距3m×2.5m,造林密度107株/亩,种植点的排列有正方形、品字形、长方形,在林地不规整的情况下也可随自然地形进行不规则栽植。

(3)品种配臵

油茶自花授粉结果率低,要靠异花授粉,因此,合理的无性系配臵(配臵授粉无性系)是油茶丰产的关键措施之一。无性系配臵数量一般要5个以上,最多可达20个,无性系之间配合力要高,花期大致相同。

(4)种植

可分为裸根苗栽植和容器苗栽植。裸根苗栽植:先把苗木根系放入穴中,回土至三分之一,提一下苗让根系舒展后踩紧,然后边覆土边踩紧。深度以苗木根颈入土1-3㎝为宜,不能埋叶或露根,做到根系舒展,主干直立,栽后复一层松土。在基部围土成盘状,以利保水。容器苗栽植:塑料袋容器苗栽植前应将塑料袋剥去,其他栽植方法与裸根苗大致相同。苗木宜随起随栽,当天栽不完,必须假植。栽后遇干旱,要浇水。

(四)幼林抚育

实生苗造林后一般5-6年成林,嫁接苗造林后3-4年成林,成林前的幼林抚育管理,主要是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油茶生长发育对肥水的要求,促进营养生长并形成树体。为开花结果做好形态和内部物质准备,为早实、丰产、稳产打下基础。

1、造林检查及补植(1)幼林检查

造林后当年,应对所造幼林进行成活率检查。造林成活率在41%-84%,或成活率虽然在85%以上,但局部地块死亡多的,应进 行补植,成活率不足40%时应重造。

(2)补植

发现缺株、病株。选用相同品种类型的大苗或容器苗,在适宜的造林季节进行补植,并加强管理,使补植苗与林地幼苗均衡生长。

2、加强抚育(1)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能及时消灭杂草,疏松土埌,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埌透气性,提高蓄水保肥能力,有利幼林生长,造林当年9-10月除草松土1次,以后(2-3年),每年松土除草2次,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9月,三伏天地表炽热,不宜松土除草。

(2)幼林垦复

冬垦是油茶丰产的重要措施,能加速土埌熟化,疏松土埌,改善土埌水肥条件,有利根系伸展吸收,促进生长,同时冬季油茶正处于休眠期,挖伤的根系,在春季可促进新根萌生、增强吸收能力,冬垦还可以消灭土埌中化蛹过冬的害虫,冬垦可结合施肥进行,2-3年进行一次。

3、水肥管理(1)合理施肥

造林头几年的施肥特别重要,结合松土除草给幼林施肥,能增加土埌有效养分,改良土埌。

①肥料种类:以有机肥为主,速效肥与迟效肥结合,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造林后第一、二年主要以追施氮肥为主,促进幼树营养生长。②施肥量:定植当年通常可以不施肥,丰产林或实验林可在6-7月树苗恢复后适当浇些稀薄的人粪尿,或每株施10-20g的尿素或专用肥,也可用0.3g-0.5g磷酸二氢钾溶液,分别在3-4月和9-10月喷施叶面肥一次。从第二年起,每年可施肥2-3次,3月上旬叶芽萌发时追施少量速效氮肥,5-6月结合除草松土。每株施尿素50-100克,11-12月施越冬肥,每株施土杂肥或粪肥5-10公斤。

(2)合理排灌

油茶怕渍水或干旱,所以在雨季要注意排水,夏季干旱时应及时灌水,为保证灌溉用水,每20-30亩林地内应挖一个蓄水量5-6m的水池。

4、树形管理

主要通过对幼树进行整形修剪,培养良好的树形和冠形,为丰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做法:

油茶定植后,长到1米左右时,在距接口30-50㎝处短截主干,让其萌发新枝。从中选留不同方位,上下间距10-15㎝,生长健壮的侧枝4-5个培养为主枝;第2年再在每个骨干枝上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并使三者之间比例合理,均匀分布。

幼树修剪以轻度为好,修剪量宜小不宜大,主要控制徒长枝,剪阴少剪阳,剪下少剪上,小空不大空,使其成为自然园头形和自然开心形,修剪最适时期是早春,修剪后及时除萌。幼树的前3-4年需摘掉花蕾,阻止结果,维持树体营养生长,加快树冠成形。

5、保护土蜂 3油茶授粉昆虫有40余种,其中授粉效果最好的是野生土蜂,必须加以保护。在缺少土蜂的油茶林内,可进行人工引放。即在梯埂壁上,打直径1-1.5㎝,深30-40㎝的引蜂孔,在土蜂繁殖时的傍晚每孔放一只土蜂,15-20孔/亩。

(五)成林抚育

据调查,通过常规的抚育管理,油茶林产油量可以数倍增长,每亩产油从3-4公斤可提高到15-20公斤,效益非常明显,因此要重视成林的抚育管理。

1、土埌管理(1)垦复

要因树、因地制宜确定垦复方法,地势平坦,坡度在10°以下的缓坡地可进行全垦。垦复后沿水平方向开挖宽40㎝,深20-30㎝的竹带沟,以拦截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坡度在15°以上,株行距不整齐的林地,可进行带垦。垦复带和留草带宽各3-5米,第2年交替垦复,垦复深度25-30㎝,以利土埌熟化,在中缓坡(坡度在10°-15°),株行距整齐的林分中采用撩壕垦复。

(2)施肥

①肥料使用标准:参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的《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因地制宜使用,并尽量就地取材,广辟肥源。

应以土杂肥,有机肥为主,在大量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根据其需肥规律,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微生物肥,微量元素肥等。

②施肥方法:施用有机肥,采用撩壕垦复的,将肥料埕入壕 沟内再覆土,效果最佳,采用全垦或带垦的,将肥料撒在土埌表面,结合垦复深翻埋入土中,效果也很好。

③施肥时间与施肥量:成林施肥一般1年2次,5-6月追肥,11-12月越冬肥。冬肥以有机肥为主,10-20kg/株,追肥以速效肥为主0.5-1㎏/株,N:P:K=10:6:8.④测土配方施肥:原则是以土定产,以产定肥,因缺补缺,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平衡,方法是:

测土:通过对土埌养分测定分析,较准确地掌握土埌养分状况及供肥性能,为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配方:在测土的基础上根据土埌特性,栽培习惯,油茶的需肥规律,生产水平和气候等条件,结合上年的产量水平,确定目标产量,再根据肥料的效应,提出氯、磷、钾的最适用量和最佳比例。

施肥:按照配方选择优质单质肥或专用肥、复合肥、有机无机复肥等肥料进行科学搭配。

(3)密度调整

密植林地一般在10-12年,枝叶互相覆盖,此时,应视林地情况,在2-3年内分1-2次进行间伐,调整密度,稀疏林分应以良种壮苗补植,合理密度控制在80-120株/亩。

(4)树体管理 ①修枝整形

合理修剪整形可使油茶产量增加,枝叶感病率降低,修剪原则是因树制宜,剪密留疏,去弱留强,弱树重剪,强树轻剪。

a.修剪时间:多在采果后和春季萌动前进行

b.修剪对象:春梢是结果枝,要尽量保留。主要剪去徒长枝,地脚枝、病虫枝、细弱枝和部分影响整株树光照的枝条。

c.修剪方法:浓密的适当重剪,稀疏的轻剪,树冠下部和内膛适当重剪,树冠中上部和外缘轻剪,生长势弱的适当重剪,生长势旺的宜轻剪。

②高接换冠,改良品种

对立地条件好、林相整齐,树龄在30年以下,结果性能差、产量低的林分,可选用适合当地的优良无性系,进行高接换种。

(5)病虫害防治

危害油茶的病虫种类很多,其中造成严重减产的有炭疽病,煤污病、茶梢蛾、象甲等,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病虫害主要种类不同,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防治的主要对象。油茶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生物防治和林业技术防治为主,通过整枝修剪,垦复抚育等措施,减少病虫源,控制病虫危害,减少损失。只有在大面积暴发成灾发生严重危害时,才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原则上不使用农药,严禁使用高残毒的农药。

三、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是指油茶生产潜力未发挥或未充分发挥出来的那些林分,对油茶低产林改造是提高油茶产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造成油茶低产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质劣;二是经营粗放;三是长期失管,林分衰败。

(一)低产林分类型

1、种质劣、品种杂,良莠不齐的低产林

我省现有油茶林的种苗来源多是未经选择的普通实生苗、良莠不齐,品种混杂,花期不一,严重影响植株的授粉和产果率。同时,由于径营历史长、天然下种,补种等原因,形成了树龄、树高、冠幅差异悬殊,林相很不整齐的异龄林。通过抚育施肥产量有一定程度提高。但劣质株居多的林分增产不明显。

2、管理粗放,生长不良的低产林

管理粗放指每年或隔年仅进行简单地劈草或锄草一次,无深翻施肥,但立地条件较好,基本为油茶纯林,亩产油5公斤以上。

3、林地失管,长期荒芜的低产林

林地失管时间长、荒芜严重,灌木杂草丛生,有的林分长有少量乔木,个别地方密度过稀或过密,油茶树势差,营养不良,个别出现病虫害,亩产油2.5㎏以上。

4、树势衰老、病虫害严重的低产林

树龄严重老化,生长势衰退,林分中老、残、病、劣植株占全林三分之二以上,高产和较高产的株数很少,亩产油2㎏以下。

5、上层乔木过多的低产林

林地长期失管,荒芜严重,由天然更新的马尾松等树种占据林分上层。郁闭度已达0.3以上,油茶受压严重,营养空间不足。生长衰退、产量极低、油茶林已变成多物种混生的复层林分。

(二)低产林改造技术

1、种质劣、品种杂。良莠不齐的低产林改造(1)老龄化林分

全面砍除老树,进行良种改造,重新造林(2)中幼林林分

通过良种预栽,嫁接换冠更新改造,优化林分结构,提高产量

①预栽更新:在全面清理林地,垦复深挖的基础上,用良种壮苗进行预栽更新,最好用3-5年生的大苗或幼树带土移植造林。在劣株旁边阳光充足处预栽,结果后及时砍除劣树。

②嫁接换冠:对林分中的劣株进行标记,3年单株平均产果量不足0.5㎏者为劣株,高于5㎏且比较抗病的为高产株,其余为中产林,保留中、高产植株,对劣株进行嫁接换冠,换冠方法有两种:一次性换冠和分批换冠,后者效果更佳、花工少、见效快。

2、管理粗放、生长不良的低产林改造(1)全面垦复深挖,建设“三保山”

垦复深挖,每年一次,建设保土、保水、保肥的油茶“三保山”,改善林地环境,改良土埌性状、增强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根系发育。

(2)施肥灌溉,提高产量

垦复后立即大量施肥、适时灌溉,可显著提高油茶产量。(3)复合经营,提高地力

间种绿肥、作物、药材等,以耕代抚,提高地力、增加收入。(4)加强病虫害防治

加强监测、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3、林地失管、长期荒芜的低产林改造(1)清理林地,垦复深挖

清除林中杂草。灌木与零星乔木,对林地进行垦复深挖,垦复时,注意做好水土保持,沿水平环山做梯土带,外高里低,外缘筑土埂,内壁开竹节沟;对横行油茶不整齐的可根据地形做鱼鳞梯土带,建设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山。

(2)疏密补稀,整枝修剪

对林中株行距过密的地方进行间伐,稀疏的地方进行补植,形成合理密度,一般每亩保留80-120株。在调整密度时,还要 结合整枝修剪,剪去徒长枝,地脚枝、病虫枝、细弱枝和部分影响光照的枝条,以加速树势的恢复,促进花芽分化,达到增产的目的。

(3)改进施肥方法,提高肥效

大力间种绿肥、充分利用林地杂草,枯枝落叶,做到“以山养山、种肥养林、落叶归根、腐烂变肥”;增施农家肥、化肥、有机复混肥和生物肥,进行绿肥压青,提高肥效。

此外,还应做好劣种改造,适时灌溉,复合经营,引放土蜂等低改措施。

4、树势衰老、病虫害严重的低产林改造

老残林、劣种林、病虫害多、树势较差,高产和较高产的株数很少的林分,已经没有改造价值,应全面砍除老树劣树,进行良种更新,重新造林。

树莓丰产栽培技术 第3篇

树莓适应性广,各地均可栽培,对土质无特殊要求,栽培管理技术简单,病虫害少。它不仅克服了普通草莓甜度不够、易沾沙土污物等缺陷,而且避免了种草莓需年年繁苗再种的麻烦,形似草莓却胜于草莓。现已被国家26个部委在西安杨凌共同举办的中国最高级别的“农高会”列为重点推广项目。

其主要种植管理技术如下:

1.建园

树莓园应尽量建在土质肥沃、湿度适宜而温暖的地点,土壤以沙壤土为宜。建园前应施肥深耕,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5000公斤,深耕25~30厘米。

2.栽植时间

树莓春栽或秋栽均可。春栽以春季土壤解冻后苗木萌发前为宜,秋栽则在树莓苗成熟木质化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栽前枝条剪留15~20厘米,并将根部浸水12~24小时,以利成活。每坑内栽苗2~3株,以便较早形成丰产株丛。

3.栽植方式

树莓一般采用带状法或单丛法栽植,行向以南北向为宜。红树莓等发根蘖多的品种多采用带状栽植法,株行距为0.8米×2.5米,每667平方米可栽330个株丛。不发根蘖的黑树莓或其他发根蘖少的品种,宜采用单丛法栽植,株行距为0.8米×1.5米,每667平方米可栽550个株丛。4.整形修剪一般每年进行2~3次。第1次在早春(北方在解除防寒物后)进行,剪去2年生枝顶端的干枯部分,同时从基部疏除过密枝、病虫枝、破伤枝,每株丛内保留7~8个发育健壮的枝条。第2次在5月中旬进行,将距地面30厘米以内的侧枝保留3~5片叶全部短截。第3次在果实采收后进行,将结果后的枝条从基部疏除,并疏除过密的根蘖及病虫枝,每株丛保留10~12个健壮基生枝。

5.枝条引缚

一般采用扇形篱架引缚法,即在行内每隔5~10米立一高1.5米左右的支柱,在其上拉两层铁丝,上层固定在支柱顶端,下层距地面1米,当枝条长到1.5米时呈扇形引缚在铁丝架上。枝条引缚可以使树莓避免因枝条触地而污染果实,既方便土肥水及采收等管理,又可以使枝条分布均匀,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使树莓由平面结果转为立体结果,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6.施肥浇水

基肥可于秋后(北方可结合越冬防寒)进行,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4000公斤,并加入磷肥50公斤,碳铵50公斤。追肥分2次进行,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4000公斤,并加入磷肥50公斤,碳铵50公斤。追肥分2次进行,第1次在开花后,第2次在果实发育及新梢旺盛生长期,每667平方米施碳铵30~50公斤。7月上、中旬连续喷3次叶面肥,将0.3%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均匀喷洒在叶面上。

树莓喜水但不耐涝,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浇水量要少,润透根系分布层即可。特别是芽萌动期、开花期、果实成熟期、封冻前不能缺水。每次浇水后或雨后都应及时松土,保持土壤透气性。雨季应注意排水。

7.果实采收

树莓浆果成熟期不一致,应分期采收,并根据不同用途采用不同方式采收。供鲜食的需带花托和果柄采收,供加工用的则可不带花托和果柄采收。早晨有露水及雨天不宜采收,以防霉烂。

8.培土防寒

灵芝丰产栽培技术 第4篇

以组织分离法获得纯菌种, 即将野生或人工栽培的正在生长发育的新鲜子实体的一部分用质量分数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后, 用无菌操作法把它切成3~5 mm2的小块, 取5块左右放置于平板培养基上, 或取1块放在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在25℃~28℃下培养3~4 d, 就会发现小块组织的周围有白色菌丝长出。此时挑选纯白无菌的菌丝移植到新的斜面培养基上, 继续培养5 d左右, 即得灵芝母种。每支母种可转接新的斜面原种20支。母种分离及原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 (去皮) 200 g切片, 加水煮沸, 30 min后去渣, 加蔗糖20 g, 磷用50 g麦麸代替, 且可不加维生素B。除上述培养基外, 还可用马铃薯蔗糖琼脂或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2. 瓶栽灵芝

(1) 制备培养基 用锯木屑和麦麸, 质量比为3∶1。常采用阔叶树的木屑, 以硬木为好, 没有木屑可用糖渣、棉籽壳或玉米芯渣代替。按比例混匀后, 加水至配好的料, 以手握指缝间有水而不滴下为度。

(2) 装瓶及制种子器 将配好的料装入750 m L的广口瓶或蘑菇瓶中, 压实, 使上下均匀。至距瓶口3~5 cm, 然后用1 cm的木棒在瓶中央从上到下扎一孔洞, 旋转抽出。扎洞有利于彻底灭菌和菌丝蔓延, 瓶口塞棉塞加防潮纸或盖耐高压塑料瓶盖, 或用2层牛皮纸包上也可, 高压灭菌或土法灭菌。

种子皿制备:将麦麸及水按质量比l∶2配制, 混合后装入培养皿中, 稍压平即可。一般10 g麦麸可装1个直径9 cm的培育皿, 然后高压灭菌1 h, 待接种。

(3) 接种 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将培养好的斜面原种, 用接种针挑取黄豆大小带培养基的一块菌丝, 放置在麦麸培养皿中, 将菌种稍往下压与麦麸紧密接触, 在26℃条件下培养1周, 当白色菌丝长满培养皿时, 即可作栽培种用。一个培养皿的菌种可接25~30瓶。栽培瓶接种时, 用镊子从皿中夹取约1 cm2的菌丝麦麸, 迅速放人瓶中空洞处, 包好瓶塞即可进行发菌培养。在没有麦麸时, 可用斜面原种, 也可用没有长出子实体或出过子实体的栽培瓶下边的菌丝体作菌种。

(4) 培养 培养时可分为两个阶段, 最好设两个培养室。第1个培养室只要求有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 温度应控制在24℃~30℃, 置无光条件下。培养瓶均竖放, 经10 d后菌丝除向瓶内延伸5~6 cm外, 在瓶内培养基表面形成白色疙瘩状凸起物, 即为子实体原基。此时应去盖拔塞换入第2个培养室, 可横放。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24℃~28℃,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85%。此时还要求一定的散射光和适当的通风换气条件, 以保证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使灵芝正常分化出菌盖和产生担孢子。换气要缓慢进行, 以免温度剧变引起灵芝畸形。

3. 段木培养法

(1) 段木的选择应选栎、栗、桃、苹果等硬杂木, 直径5~15 cm, 锯成1 m长左右的木段, 不要去皮, 码堆干燥。

(2) 接种与管理 选择培养20 d左右子实体原基刚形成的新鲜菌种。这种菌生命力强, 接入段木后发育快, 且不怕杂菌污染。接种工具可用直径1~1.2 cm的打孔器或电钻头。打入段木约1 cm深, 行孔距20~20 cm, 呈品字形排列。打孔后立即接种。接种前先将菌种取出, 截成1 cm2的小块, 轻轻塞入孔穴中, 稍压紧后盖上树皮。30 d后, 菌丝便侵入段木, 并可见孔穴四周形成棕色菌圈, 说明接种成功。立即将段木埋入p H 5~6的酸性土壤中, 若天气干旱, 可淋水湿润土壤。遇雨季或雨天, 要注意排水。此外, 还要在栽培场周围撒一圈拌有灭蚁灵的毒土, 诱杀白蚁, 防止其危害段木。第2年清明后, 当气温升高至25℃左右, 可取出数根段木检查。揭开树皮盖, 见孔穴周围已长成茶褐色, 或已长出芝蕾, 段木两端有白色菌丝或浅褐色菌膜, 并可嗅到灵芝菌丝的特殊气味, 表明菌丝已成熟。将段木挖出, 截成17~22 cm的小段木, 将其埋入酸性含沙砾的土中, 上端露出地面约3 cm, 覆盖杂草遮阴。隔数日洒水1次, 保持土壤湿润, 7~10 d开始长出芝蕾。约2个月芝蕾长成灵芝品, 即可采收。

4. 病虫害防治

(1) 杂菌 有青霉菌、毛霉菌, 有时还有曲霉菌的污染, 在无菌操作不严格或高温高湿的第2培养室久不换气的情况下, 易感染杂菌。防治方法:培养基灭菌要彻底, 严格无菌操作;培养期间用质量分数5%新洁1 000倍液喷雾灭菌;通风适当, 以降低空气湿度;轻度感染的可局部清除后, 重新灭菌再接种, 严重者则应移出淘汰。

(2) 蕈蚁 可用浸透敌敌畏的纱布条挂于室内熏蒸。

6. 采收与加工

瓶栽灵芝接种后的40~50 d即可采收。当菌盖不再出现白色边缘, 原白色也变成赤褐色, 菌盖下面的管孔开始向外喷射担孢子时, 即已成熟, 应及时采收。采收时从菌柄下端拧下整个子实体, 摊晾至干, 或低温烘干。烘干温度不要超过55℃, 并要通风, 以防闷热发霉。充分干燥后放入塑料袋中封藏。如采收孢子粉, 则可在培养架子实体下方放干净的塑料布或光滑的干净纸张, 用板刷收集。如用套袋法将开始产生孢子的子实体包起来可收得较多孢子粉。孢子粉经晾晒干燥后, 放入塑料袋保存。

黄芩丰产栽培技术 第5篇

1.形态特征 黄芩株高50~60cm,主根粗壮,外皮褐色,断面鲜黄色,茎方形,基部木质化.叶对生,有短柄,披针形,全缘;总状花序顶生,偏生于花序的一边,花冠唇形,蓝紫色,小坚果近球形.果皮呈黑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黄芩以根入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常用于抗病原微生物、抗过敏、消炎、护肝、利胆、降压、解热、解毒、抗凝血和血栓形成、促进细胞免疫和抗肿瘤,是常用大宗药材.

作 者:刘丽芬 衣锋琴 作者单位:刘丽芬(集安市成人职业教育中心)

衣锋琴(集安市人参研究所)

柿树丰产栽培技术 第6篇

1建园

柿树建园应选择在阳坡、半阳坡以及地势比较平缓的山腰、山脚和平地上,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且能保持相当湿度的壤土和黏壤土为好,也可充分利用地边、田埂和四旁空隙地栽植柿树。首先应提前进行整地,时间选在雨季或秋冬季休闲期。在坡度为20°以下的山地建园可采用水平阶或反坡梯田、抽槽等方式整地;坡度在20°以上的山坡地采用穴状整地,拾净石块、草根;平地多采用大穴整地。栽植带的方向应与等高线保持水平,布穴要按“品”字型排列。栽植穴80~100cm见方,挖时将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柿树栽植一般在春季发芽前或秋季落叶后进行,株行距5m×5m或5m×6m,每667m2(亩)栽22~27株为宜,并且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要求进行栽植,即栽植时先回填表土至1/3处,放入苗木后再回填表土至盖住苗木根系;然后轻提苗木使根系舒展,用脚踩实;最后用心土回填封堆,用脚踩实,浇透水。栽植时注意配置授粉树,柿树大多数品种不需要授粉树即能结实,有些品种如富有柿则需配置至少1/9的授粉树。10 d(天)后浇第2次水,30 d(天)后浇第3次水。柿苗展叶后,应于5月中旬及时浇透水1次,浇后要覆盖地膜或封堆,确保成活。

2土肥水管理

柿树建园后,在当年冬季或次年早春深翻1次,可结合施肥进行,深度30~40cm。每年应松土除草2~3次,松土深度8~15cm,消灭杂草,减少水分消耗。也可在行间种植牧草绿肥,深翻改土,掩青增肥,改良土壤。

施肥应掌握好时间和数量,追肥应在5月上旬枝叶停长的花期前进行,一般每1hm。施尿素30~55 kg、钾肥7.5~15.O kg;基肥应于秋季枝叶停长、果实采收前的9月中下旬采用放射状沟施,以每株施入农家肥5kg为宜,或人粪尿25 kg,或腐熟的饼肥3~4kg。根外追肥可在5月底6月初至8月中旬果实膨大期,每隔半月喷布0.3%~0.5%尿素1次。

3整形修剪

柿树整形多采用疏散分层形和自然半圆形。①疏散分层形:干高1.0~1.2m,山地可降低至0.8~110m,领导干明显,第1层主枝3~4个,第2层2~3个,第3层1~2个,层间距40~60cm,主枝上留2~4个侧枝,侧枝着生枝组,构成疏散分层形树冠。②自然半圆形:无明显的中央领导干,在主干上螺旋状排列4~6个主枝,各主枝生长势大体相等,向斜上方自然伸展,使树体成圆头形或半圆头形,树高4~6m。

柿树幼树修剪要适时定干,选好主枝,短截过长的枝条,疏除同方向的弱枝和直立枝。旺枝生长到20~30cm时应摘心促二次枝,以增加枝内级次。对不妨碍延长枝生长的其他壮枝短截,弱枝不打顶,促使分枝,缓和生长,促使形成花芽,提早结果。而盛果期树修剪时应充分考虑邻树邻枝的关系,尽量保持树冠均匀。应以疏为主,短截为辅,保持一定数量的结果母枝,保证连年丰产。

4防治病虫害

柿树病害主要有柿圆斑病、角斑病、柿炭疽病等。防治方法:①打扫落叶,刮除病斑,清洁柿园,集中烧毁,减少传染源。②6月上旬(柿落花后)开始喷布石灰多量式波尔多液[1:5:(300~600)]或65%代森锰锌800倍液1~2次。③加强管理,增施粪肥,增强树势,对防止病害发生有一定作用。

栗树丰产栽培技术 第7篇

栗树是我国特产的优良干果树种之一, 也是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板栗营养丰富, 味道甜美, 既可炒食, 又可菜用或加工成各种食品, 历来是我国传统出口土特产品。板栗适应性强, 抗旱、耐涝、耐瘠薄。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园地选择

板栗丰产园的土壤以壤土、砂壤土、砂质壤土为佳, 土层厚度50~80cm, pH值5.5~7.0, 土壤有机质含量1.0%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土壤通气性好。山地建园以阳坡半阳坡为佳, 在低山丘陵区, 半阴坡也可栽植。

2.2 品种选择

适于栽培的板栗良种主要有处署红、早红光、国见、利平、杂49号、杂59号等。

2.3 配置授粉树

建园时必须选用不同的品种作为授粉树。要求授粉树品质优良、丰产稳产, 与主栽品种花期基本一致, 能相互授粉。栽培管理技术、成熟期与主栽品种基本一致。在河滩地、平地授粉树与主栽品种的配备比例为1:8, 山地、丘岗地的配备比例1∶4为宜。

2.4 栽植技术

板栗从秋季落叶后到春季发芽前均可栽植。在大别山区采用晚秋带叶栽植效果也很好。板栗栽植密度应根据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栽培技术等因素而定。在地势平坦及缓坡地, 土壤深厚肥沃、土质疏松、肥水充足, 其密度应小些, 反之密度应加大。栽植密度一般为4m×6m。栽植前先进行规划, 根据株行距拉线定点、挖穴, 穴的规格为长、宽、深各1m, 挖时将表土和底土分别堆放在株间和行间, 穴挖好后, 空穴过冬, 有利于土壤风化。早春回填土时, 每穴施有机肥30kg, 与表土拌匀后填入穴内, 填至离地面25cm左右时, 使中间略高呈“馒头”状, 然后按品种发放树苗并定植, 栽植时, 使左右前后对成直线, 保证株行对齐。用表土埋树根, 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 使根系舒展, 土与根系密结。然后浇一次透墒水, 用行间土修出树盘。栽植深度以根茎部与地面平为宜。

2.5 栽后管理

苗木栽植后应及时定干, 定干高度60cm左右, 在饱满芽处剪截。定干后, 在苗木剪口以下20cm为整形带, 凡在整形带以下萌发的新芽, 均应及时除掉, 以免影响整形带内定向枝芽的正常生长。

2.6 土肥水管理

2.6.1 土壤管理

从栽植后的第2年开始, 每年扩穴1次, 结合扩穴改良土壤。生长季节及时中耕除草, 避免杂草与栗树争夺肥水。栗园郁闭前可在行间间作矮杆作物, 增加前期经济效益。

2.6.2 施肥、排水

基肥在采果后至落叶前施入, 以人畜粪便、腐熟饼肥、秸杆、杂草堆肥为主, 适当混施速效肥料。施肥量一般按30t/hm2农家肥施入。在缺硼栗园, 结合施基肥按地茎粗度施入硼肥10~15g/cm, 每3年施1次既可。追肥以速效肥料为主, 根据栗树需肥特点, 每年应有针对性地施3次追肥。雌花分化肥:3月底至4月中旬施入, 一般盛果期树株施氮肥0.5~1.0kg。坐果肥:在5月底至6月中旬施入, 以追施氮肥为主。栗实膨大肥在7月初至8月底施入, 以追施钾肥为主。在缺水少肥的山区栗园可推广使用根外追肥。栗树耐旱不耐涝, 雨季一定应注意及时排除积水。

2.7 整形修剪

目前生产上板栗丰产树形多采用自然开心形或主干疏层延迟开心形树形。板栗树修剪分为冬剪和夏剪。修剪时应注意以冬剪为主, 夏剪为辅。冬剪方法主要有短截、疏枝、回缩、开张角度等, 夏剪主要有摘心、抹芽等。

板栗幼树修剪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牢固的树体结构, 迅速扩大树冠。增加有效枝量, 为早果、高产优质创造条件。为促进幼树早成形, 扩大树冠叶面积, 实现早结果、早丰产, 冬季修剪时除了徒长枝、丛生枝、病虫枝外尽量少疏枝。切忌对幼树采取清膛过重的修剪方法。夏剪应以摘心为主, 当新梢长到30cm时进行摘心, 促使下部抽生枝条。进入盛果期的板栗大树, 树姿逐渐开张, 树冠外围枝量逐渐增多, 并且大部分成为结果枝, 与此同时, 树冠内膛光照条件恶化, 小枝枯死, 主枝后部出现了大量光秃带, 结果部位外移, 生长与结果矛盾突出, 容易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因此, 盛果期大树的修剪任务, 主要是调节树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合理调节营养物质的分配, 以疏剪为主, 着重搞好结果枝组的培养和更新, 防止大小年结果现象的发生, 延长盛果期年限, 实现高产稳产。

3 栗树主要病虫害防治

3.1 栗疫病

主要危害苗木和大树的主干、主枝。防治措施应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培养抗病品种;加强栗园管理, 增强树体抗病力;对感病枝干, 于发芽前及时刮除病斑, 用10%抗菌剂401醋酸液400~500倍液加0.1%平平加涂抹病部, 能有效抑制病菌;在春季发芽前, 向树干和主枝基部涂刷40%腐烂敌80~100倍液进行防治。

3.2 栗实腐烂病

防治措施应及时剪除感病枝条, 刮除树干上的病斑, 用10%抗菌剂401醋酸液消毒, 并集中烧毁病组织, 减少病源;加强管理, 增强树势, 提高树体抗病力;适时采收, 及时脱粒, 防止机械损伤, 减少病菌侵入机会;贮藏前可用800倍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5~20min进行种实消毒。

3.3 栗实象

(1) 栽培抗虫品种, 利用我国丰富的板栗资源培育出球苞针刺密、坚硬、高产优质的抗虫品种。

(2) 冬季栗园深翻, 消灭在土壤中越冬的幼虫, 及时清除栗园内及附近的栎类植物, 减少病源。

(3) 利用成虫的假死性, 在危害期振树, 树下铺放塑料薄膜或草席等物品, 将振落在其上的成虫集中杀死;幼虫危害初期, 及时拾净落地虫果, 消灭其中的幼虫;将脱栗、晾栗场地面压实, 不使老熟幼虫钻入土中, 并在场地四周堆一圈沙土, 诱杀脱果幼虫。

(4) 在成虫发生期, 树上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40%久效磷乳油1 5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进行防治。

4 采收

板栗成熟的标准为栗壳呈棕黄色, 自然开裂, 栗实呈棕红色或棕褐色, 并自然落地, 坚果表面有光泽。若板栗未成熟而提前采收, 则会造成严重减产。当栗苞开裂达50%时可一次性采收。也可根据栗苞成熟情况分批采收。脱苞后的栗实要在阴凉通风处摊晾2~3d, 充分散热, 防止贮前栗实霉烂。

摘要:指出了栗树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 通过调研和实践, 针对板栗的生物学特性, 从品种选样、栽植技术、栽后管理、整形修剪、病虫防治等方面探讨了栗树的丰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栗树,丰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宇和.板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7.

[2]陶海威.果树栽培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梨树丰产栽培技术 第8篇

1 梨园建立

1.1 园地选择与规划

无论平地、丘陵、山区、河滩都可发展梨园, 但应考虑运输、灌溉等条件。果园地址选定后, 应结合地形、地势、道路、渠道和防护林等, 将果园按2~10hm2不等划分为若干小区。丘陵坡地, 小区长边尽可能与等高线平行, 有利于水土保持, 便于管理。梨树从苗木落叶后至发芽前都可栽种, 根据不同地形、地块确定种植密度, 一般株行距为3m×4m。

1.2 种植技术

按株行距定点挖穴, 一般沙质土, 穴宽80cm、深50~60cm;水稻地穴宽80cm, 深40~50cm即可。先放入30~40cm厚的稻草、枝条或绿肥等, 并将表土加入踏紧, 再施有机肥 (猪、牛粪) 50~80kg或砻糠鸡粪20kg或纯鸡粪10kg需腐熟, 并加钙镁磷肥1~2㎏ (碱性土壤可用过磷酸钙) 与土混合填入, 做成馒头形。种植前需将梨苗粗根剪去2~3cm, 促进新根发生, 并将嫁接处薄膜解除, 以免影响主干生长。种植时嫁接口应露出地面5~10cm, 踏实根际土壤, 立即浇足水。风口地带, 需设立支柱, 防范倒伏。

2 土、肥、水管理技术

2.1 土壤管理

土壤深翻熟化是梨树增产技术中的基本措施。深翻改土时间一般在秋季果实采收后, 到冬季落叶前进行, 其方法有扩穴、全园深翻、隔行或间株深翻。深翻深度一般以30~40cm为宜,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隔年轮翻, 1、3、5年在原穴的两侧开深宽0.8m左右的深沟, 2、4、6年在另两侧开深沟, 结合施入基肥。一般100kg梨果最少需有机肥 (猪、羊厩肥) 100kg, 再混入2.25kg磷肥。

2.2 肥料管理

除基肥外, 一般在生长期还应适时追施3次追肥, 第1次花后肥, 于4月中下旬施入, 促进枝叶生长, 花芽分化和果实膨大;第2次果实膨大肥, 于5月中旬~6月上旬施入;第3次采后肥, 于8月下旬-9月中旬施入, 增加叶色, 延长叶片寿命, 恢复树势。此外, 可结合喷药施入适量氮、磷、钾等肥根外追肥对及时恢复树体营养水平, 效果非常明显。常用浓度尿素0.3%~0.5%、过磷酸钙0.5%、硫酸钾0.3%~1%、磷酸二氢钾0.2%~0.3%, 还有腐熟人尿5%~10%、草木灰浸出液3%~10% (不能与农药混用) 。盛果期梨树全年施肥量一般情况下不能低于斤果斤肥的标准。化肥按氮:磷:钾1:0.5~0.7:0.8~1.0的比例平衡施肥。

2.3 水分管理

水分是梨树优质丰产的限制性因素, 如果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足以供应叶面蒸发, 则果实中的水分被叶片所夺走, 引起果实瘦小、无光泽, 果肉汁少、干绵, 且有空隙, 石细胞发达。在6月份水分不足, 过于干燥, 将使萼端全部硬化, 形成铁梨。在7月份水分严重不足时, 由于果肉的部分细胞发育不好乃至死亡, 果肉中石细胞显著增多和柔细胞膜木栓化, 致使果面凸凹不平, 形成“疙瘩”梨。

3 配备授粉树及三疏技术

梨树为异花授粉树种, 多数品种自花不结实, 必须配置花期基本相遇的授粉品种, 主栽与授粉品种配置的比例最好是2:1或1:1, 最少也需3:1或4:1, 才能达到丰产稳产。三疏技术就是正确掌握疏花芽、疏花蕾与疏果的时期和方法。

3.1 疏花芽

结合冬季修剪时疏去过多花芽。冬季疏花芽, 应按比例, 原则上是花芽:叶芽=1:1, 大约疏除全树花量的1/2, 但应注意梨树当年花芽形成多少, 生产实际中, 骨干枝以每15~18cm距离留1个花芽的密度为宜。注意只疏花芽, 保留叶芽。

3.2 疏花蕾

冬季修剪时若疏花芽工作未进行, 可在开花前, 疏花蕾进行补救, 疏蕾标准一般按20cm左右保留一个花蕾。疏蕾原则:疏弱留强, 疏小留大, 疏密留疏, 疏腋花芽留顶花芽, 疏下留上, 疏除萌动过迟的花蕾, 疏除副花蕾。

3.3 疏果

应根据品种、树势、花期、气候而定。花量多, 树势弱, 着果率高的应早疏;花量少的幼树、旺树应迟疏或少疏。天气正常年份宜早疏, 反之宜迟疏。一般每个果应具备25~30张叶片, 正常年份1个果台可留1个果, 果形中等大的品种1个果台可留1~2个果。

4 整形修剪

根据品种的不同, 立地条件的不同, 梨树的树形一般有疏散分层形、多主干开心形、多主枝圆头形等。疏散分层形整形修剪的技术要点:

4.1 定干

定干高度一般60~70cm, 也可为40cm的。定干时, 剪口要留7~8个饱满的芽, 如不够定干高度, 可离地面6~10cm处短截, 以便第2年重新定干。

4.2 骨干枝的选留和培养

定干后第1年冬, 选顶端直立的枝条作为中心干, 逐年加以培养, 如果枝条生长弱, 可适当重剪。当树冠达到3.5m, 具有5~7个固定主枝时, 便可封顶落头。为促进第1层主枝生长, 中心干延伸时可采取换头弯曲上升, 去强扶弱作中心干延长枝;定植苗1年后, 如基层选留主枝的枝条不足3个时, 可对中心干再行重剪, 促使发枝, 第2年冬选留方向和角度适合的枝条作为第1层主枝培养。修剪时, 为保持3主枝生长平衡, 弱枝轻剪长放, 养壮以后再缩剪, 促发强枝。同时要注意主枝的开张角度, 若角度过小, 2~3年生的梨树可采用拉、撑、拿、吊, 4年以上的树可采用"里芽外蹬"、换头等方法。

4.3 结果枝组的培养和修剪

结果枝组的配置应上疏下密, 外疏内密, 下大上小。枝组培养方法: (1) 先缩后放:枝条缓放拉平后可较快形成花芽或提高徒长枝的着果率, 结果后回缩, 培养成枝组。对生长旺盛的树, 可提早丰产。 (2) 先截, 后缩, 再放:对当年生枝留17~20cm以下短截, 促使靠近骨干枝分枝后再去强留弱, 去直留斜, 将留下枝缓放或强枝拉平缓放, 再逐年控制回缩成为大中型枝组。 (3) 改造辅养枝或临时性骨干枝:随着树冠扩大, 大枝过多时, 可将辅养枝或临时性骨干枝缩剪控制改造成为大中型枝组。 (4) 短枝型修剪法:将生长枝于冬季在基部潜伏芽处重短截, 翌年抽梢如仍过强, 则于新梢长30cm以下部位, 再用同样的方法重短截, 直到形成一个中小型枝组。大树枝组细剪对提高产量、品质, 及防止大小年有很大的作用。主要措施首先是控制花芽量, 使树势与产量相适应, 效果比疏花疏果明显。

5 病虫害防治

5.1 黑星病

主要发生在萼片、果实、叶片、叶柄、新梢和芽等部位。症状:初期呈淡黄色圆形小病斑, 后期发生黑霉。叶片上多发生在叶背, 沿叶脉发病, 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果实多在幼果期发生, 被害幼果生长停止, 渐呈木栓化龟裂, 并引起幼果畸形, 在雨水较多的季节 (4~5月份) 最严重。防治方法: (1) 消灭越冬菌源。冬季清除落叶、落果和修剪下来的枝条及刮树皮, 集中烧毁。 (2) 药剂防治。萌芽前喷5°Be石硫合剂, 在谢花3/4时, 喷25%多菌灵500倍液, 5月中旬新梢生长期, 6月中旬果实生长期各喷1次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其它防病药剂。

5.2 梨锈病

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幼果。在叶片上最初发生针状黄色病斑, 逐渐扩大呈橙黄色圆形斑点, 后期叶片正面紫红色凹陷, 背面凸起, 并长出一丛灰黄色毛状物, 果实上症状与叶片相同。该病在果树上每年发生1次, 发病高峰在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防治方法:在5km以内地区最好没有松柏、龙柏等柏树。花前喷1:2:200倍波尔多液, 谢花后喷15%粉锈宁或40%灵福1000倍液, 连续2~3次效果较好。

5.3 梨小食心虫

为害桃的嫩梢、果实及梨果。一年发生5代, 幼果从果顶及萼洼附近蛀入直至果心, 果肉内有虫粪, 蛀孔周围干腐发黑。第1代在4~5月份, 主要为害桃嫩梢, 以后每月发生1代, 为害梨果为主, 8~9月份为害梨果高峰。防治方法:有桃、梨栽培的果园, 于4月上旬、5月上中旬在桃树上喷药。6月中下旬及7月中旬, 各代幼虫发生期, 在梨树上喷药保护。药剂可用40%氧化乐果或20%丰收菊酯, 20%高渗久效磷800~1000倍液, 或用5%敌杀死5000倍液, 20%杀灭菊酯4000~5000倍液, 效果均较好。

5.4 梨蚜

核桃丰产栽培技术 第9篇

1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大量栽培区位于北纬10°~40°之间, 北方地区多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适宜生长的年均温度为8~16℃, 绝对最低温度为-30℃, 绝对最高温度为35~38℃。无霜期150~240d。要求日照量不少于2 000 h。无灌溉条件的地区, 降雨量在500 mm以上。核桃属深根性树种, 要求土层厚度不少于1m, 土壤p H值的最适范围为6.5~7.8[1]。

2 嫁接育苗

2.1 放水

由于核桃树伤流较重, 严重影响嫁接后伤口的愈合。如果伤流处理不好, 成活率很低。因此, 在嫁接前一定要放水, 减少伤流量。方法是:清砧后在砧木上离地面10 cm处, 用手锯对称锯破皮层, 深达木质部, 使水流出, 创造伤口5~10个, 有条件的可切断一些大根放水。

2.2 嫁接

离地面1.2~1.5 m处切断树干, 将切面用刀削平, 对较大的树可多头嫁接。选择有3个以上接芽饱满充实、髓心较、没发芽、没失水、没霉变的接穗, 削成倾斜切面, 斜面长3~5 cm, 并将木质与皮层剥离。在砧木切面上选择树干光滑的一面, 用刀切一月牙形, 并用刀将砧木皮层上的粗皮轻轻削去, 露出绿皮, 月牙宽度0.8~1.0 cm, 长度3~5 cm。将竹签从木质与皮层中间插入, 深度3~5 cm。拔出后将已削好的接穗揭起皮层, 将木质部分插入, 将接穗皮层压在砧木上, 随后用尼纶绳从下至上绑扎牢固, 并在接口处均匀抹上接蜡。包扎分2种情况:一种是用加厚地膜由下至上包扎, 直至缠到接穗顶部;另一种是将地膜包扎后用废报纸扎成筒状, 下部扎紧, 筒长超过接穗5~10 cm。在筒内装入湿土, 轻轻捣实, 土的高度超过接穗3~5 cm, 湿度以手捏成团, 放手松散为宜, 上部扎紧, 套上塑料袋即成[2]。由于核桃嫁接中伤流量大、接穗多弯曲、髓心大等不利因素, 嫁接过程中工具一定要锋利, 操作必须准确、规范, 成活率才会提高。

3 栽植技术

为了提早结果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推行矮化密植栽培, 并选用嫁接苗, 可提早丰产。嫁接苗定植后2~3年挂果, 4~5年即可进入丰产期, 而实生苗需8~10年才能挂果, 15年才能进入丰产期。目前, 密植园株行距以3 m×2 m (栽1 665株/hm2) 为宜。核桃为雌雄同株异花果树, 且同一植株上雌花与雄花一般不同时盛开, 故要求不同植株间进行授粉[2], 因而, 只有不同品种间的搭配才能完成异花授粉, 特别是雌先行品种搭配雄先行品种或者雄先行品种搭配雌先行品种才能获得丰产。为防止核桃越冬抽条, 以春栽为宜, 春栽以早为好, 否则, 缓苗期长, 当年生长慢。在栽植前可先挖大穴 (长、宽、深各80 cm) 分层压入有机肥、磷肥、泥土, 然后定植于穴上, 浇足定根水, 并用杂草覆盖树盘以利成活。栽后要及时定干, 防干旱死苗等。核桃越冬后发生抽条的内因是水分严重失调, 外因则是低温使土壤结冻, 根系不能吸水, 不能补足由于蒸腾而大量失去的水分。在生产中, 常采用对幼树埋土的方法, 以避免抽条现象的发生, 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工作量太大, 又容易碰伤枝条, 造成伤流, 一般采用凡士林涂刷幼树枝条或用塑料薄膜缠包, 防止地上部水分过度蒸腾。

4 土肥水管理

4.1 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为核桃的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保证核桃生长发育健壮、开花结果良好。土壤翻耕采用土壤深翻熟化和刨树盘2种。深翻深度以20~30 cm为好, 结合深翻施入秸秆、杂草等。不易深翻的树种采用刨树盘的方法。核桃不怕深埋, 但怕外面露根。为保证植株健壮生长, 必须修建水土保持工程, 可在梯田外沿、鱼鳞坑、水平沟含蓄水分的地方, 种植灌木, 加强水土保持工程, 防止雨水冲刷。

4.2 施肥及灌水

4.2.1 土壤施肥。

为了提早结果, 提高产量和品质, 必须合理施肥。除施有机肥以保证微量元素铁、锰、硼的供应外, 还应当增施氮肥, 以满足核桃的需要。土壤施肥可分为基肥和追肥2种, 基肥以早为宜。幼树每株施肥不少于25~50 kg, 初结果期树50~100 kg, 盛果期树100~200 kg。追肥的适宜时期以开花前、幼果膨大、果实硬核3个时期, 前2期以补充氮肥为主, 硬核期以磷钾复合肥为主。

4.2.2 叶面喷肥。

喷肥时期可在开花期、新梢速长期、花芽分化期及采收后进行。生产上常用的喷肥为0.3%~0.4%硫酸铜溶液。

4.2.3 灌水。

根据核桃的生长发育特点, 一般每年灌水1~2次, 即早春灌 (萌芽前) 和冬前灌, 无灌溉条件的地方, 应注意中耕保墒。萌芽前 (3月中旬) 灌水, 以减轻春旱, 促使秋施的基肥继续发挥肥效, 促进结果。冬前灌 (11月) , 以提高冬季土壤水分, 避免冬季干旱造成根系受害, 枝条干枯。

5 整形修剪

5.1 初结果树的修剪

核桃自开始结果到大量结果, 其树体营养生长较旺, 树冠逐年显著扩大, 结果数量逐年增多。此时修剪, 除要继续培养多极骨干枝外, 还要注意保留辅养枝, 疏去无用的密挤枝、徒长枝和细弱枝;使多类枝条分布均匀, 树冠内膛要适当多留结果枝, 保持稀密适度以加大结果面积, 用去强留弱的办法来调整各级骨干枝的生长枝, 以保持树势均衡发展, 培养成丰满的树冠[4]。

5.2 盛果期的修剪

此时修剪以保果增产、延长盛果期为主, 对冠内外密生的细弱枝、干枯枝、重叠枝、下垂枝、病虫枝要尽量从基部剪除, 改善通风和光照条件, 促生健壮的结果母枝和发育枝, 对内膛抽生的健壮枝条应适当保留, 以利内膛结果。对过密大枝, 要逐年疏剪, 剪时伤口削平, 以促进良好愈合。

5.3 衰老树的修剪

核桃树长势衰退时, 要重剪更新, 以恢复树势, 延长结果年限。着重对出焦的多年生枝进行回缩修剪, 在回缩处选留一个辅养枝, 促使伤口愈合和隐芽萌芽, 复壮树势。对过于衰弱的老树, 可逐年进行多年生骨干枝的更新, 利用隐芽萌发强壮的徒长枝, 重新形成树冠, 使树体生长健旺。结合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等管理进行修剪, 效果更好。

6 病虫害防治

核桃萌芽前喷布3~5°Bé石硫合剂, 防治核桃黑斑病、炭疽病、核桃举肢蛾等。开花前后和6月中旬各喷1次1∶2∶200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防治核桃褐斑病、黑斑病、炭疽病等。7月上旬至9月中旬, 间隔15 d, 交替喷布3~4次1∶2∶200波尔多液和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防治核桃炭疽病、黑斑病、溃疡病等;间隔15 d, 连续喷布2~3次50%杀螟松乳油2 000倍液, 防治核桃举肢蛾、桃蛀螟、刺蛾类害虫。冬季结合施肥耕翻树盘, 清扫果园, 剪除病虫枝、干枯枝, 刮除老树皮, 并带出园外集中销毁。

摘要:从嫁接育苗、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核桃丰产栽培技术, 以为合理安排核桃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桃,丰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原双进, 刘朝斌.核桃栽培技术[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2]张毅萍, 朱丽华.核桃高产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6.

[3]詹有生.薄壳山核桃高产培育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 2001 (1) :16-18.

杜仲丰产栽培技术 第10篇

杜仲除木质部外, 各器官均含杜仲胶, 经测定, 叶含3%~5%, 枝干皮含6%~10%, 果实含10%~18%, 根皮含10%~12%。杜仲胶耐酸、耐碱、耐盐、耐摩擦, 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 是制造海底电缆必需的材料, 也是各种耐酸、耐碱容器的里衬和胶管的极好良材, 适用于航空工业及制作电工绝缘器材, 又是高级粘合剂。医药上作为补牙材料, 对人齿无刺激。杜仲木材洁白, 材质坚韧, 纹理细致均称, 无心材、边材之分, 是制造家具、农具、造船、建筑等的良材[3]。

杜仲原产中国, 分布广泛, 北自甘肃、陕西、山西, 南至福建、两广, 东及浙江, 西抵四川、云贵及长江、黄河流域诸省区均有栽培, 其中贵州省产量居全国之首, 其次为陕西、湖南、江西等省。杜仲于1896年引种欧洲, 俄罗斯、日本、英国、法国、朝鲜均有栽培[4]。随着和谐社会不断进步, 医药科学不断发展, 杜仲药用量与日俱增, 远远不能满足成药和出口需要, 价格暴涨, 供求矛盾日益扩大, 市场前景广阔[5,6]。因此, 发展杜仲生产, 对于纯正药源、缓解供需关系、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发展山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1 培育壮苗

杜仲繁殖方法有播种育苗和无性繁殖及温床播种、芽苗移植。目前苗木来源主要靠种子育苗。

1.1 圃地选择

圃地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湿润、排灌良好, 交通方便的微酸性至中性砂壤为好。

1.2 优选种子

良种是培育壮苗的物质基础。采种母树应选择十五至二十年年生、树皮光滑、尚未剥过皮、生长发育健壮、无病虫的孤立木最好。霜降后, 树叶大部分落光, 种子充分成熟, 果皮呈栗褐色、棕褐色或黄褐色, 有光泽, 种粒饱满, 胚乳白色, 子叶扁圆筒形, 米黄色, 选择无风或小风的晴天, 在顺风方向离母树一定距离的地面, 铺上布幕或塑料幕, 然后用竹竿轻敲或用手摇动树枝, 脱落种子收集即可。

1.3 种子贮藏与催芽

将采集种子放在通风阴凉处阴干, 忌用火烘和烈日曝晒。干燥种子的标准湿度是10%~14%。经过净种, 即可贮藏。春播用种, 湿砂贮藏最理想。其方法是, 在播种前30~50 d, 以1∶10即1份种子与10份湿砂混合, 砂的湿度以手握不流水为度, 置于阴凉通风的室内地面 (最好竹萝筐) , 厚度30~40 cm, 每隔10~15 d检查翻动1次, 防止因过湿或过干而使种子霉变或失水。约1个月种粒即可充分吸水膨胀, 待翅果顶端缺口稍露白尖, 即胚根开始伸长时, 播入圃地。采用此低温湿砂贮藏催芽方法, 发芽率可提高15%~25%, 且出土整齐一致, 成苗率高。干藏的种子, 播种前应浸种处理3~5 d。

1.4 播种

播种分春播、秋播2种, 但以春播为好。播种方法采用宽幅条播, 播幅20 cm, 播沟距20 cm, 沟深5 cm, 每沟均匀播种60~80粒, 播种量105~120 kg/hm2, 用细肥土最好用焦泥灰覆盖1~2 cm, 畦面盖狼衣草, 播后15 d左右即可出土。

1.5 苗期培管

出苗后做好苗期管理。一是松土除草, 除草以“除早、除小、除了”为原则;二是间苗补苗, 按苗距7~8 cm进行间苗补苗;三是及时灌溉排水, 长出4片真叶时施肥, 随后每月1次, 先淡后浓, 小量多次, 随苗木长大而增加的原则, 前期以施氮肥为主, 中后期以施磷、钾肥为主;四是病虫害防治, 特别要注意苗木猝倒病和地老虎幼虫, 每7 d定期喷施0.5%~1.0%波尔多液1次或敌克松, 以防治苗木猝倒病;地老虎幼虫为害苗木根, 成虫吃苗叶, 防治方法, 除锄草松土扰乱产卵场所外, 可于20:00—22:00巡查圃地, 人工捕捉, 堆草诱杀, 清早从早堆中觅虫消灭, 也可用毒饵、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

2 选地整地

杜仲造林地应选择缓坡、山脚、山中下部的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至微碱性, p H值5.0~7.5的土壤, 石灰岩山地营造杜仲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四旁”及田边地角种植杜仲树, 这些地方阳光充足, 土壤水、肥条件优越, 而且便于管护, 有利于杜仲树皮、树叶、果实和木材的生长发育。在水土不易流失的平坡及坡度在25°以内缓坡地带, 宜行全垦整地, 清除柴桩、藤、根、石块等, 对25°以上坡度的林地应采取水平带整地或块状整地, 保留一定面积草带以利保持水土, 穴的规格一般为60 cm×60 cm×40 cm, 每穴施放腐熟基肥或饼肥或钙镁磷肥等作基肥。

3 栽植造林

造林密度主要根据立地条件优劣和经营目的而定。乔林作业, 选择优越的立地条件, 通过乔林方式, 达到“一优二高”的树皮、叶、果及木材为主要目的, 密度以3 m×3 m或3 m×4 m为宜;头木作业, 选较好的立地条件, 目的是获得优质高产的树皮, 密度以2 m×3 m或3 m×3 m为宜;对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 以经营枝叶为主要目的, 可采用矮林作业, 密度以1.5 m×2.0 m或2.0 m×2.0 m为宜。

造林时间选冬、春季节均可, 寒冷地区宜在春季造林为好。种植时先表土回穴, 细土壅根, 做到“三埋二踩一提苗”, 上覆1层松土, 谨防创伤苗根和根茎。

4 合理套种

为了充分合理利用林地, 造林初期1~3年内应套种豆类作物或绿地或药材。套种的作物需与杜仲保持50 cm的距离, 通过对作物的中耕、除草、施肥, 既可起到以耕代抚, 改善土壤物化性能, 促进幼树健壮生长, 又可获得收益达到以短养长之目的。

5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既能清除杂草、柴桩、藤草, 又能疏松土壤, 增强透气性, 改善理化性能, 创造舒适良好的土壤环境空间, 提高根系的生命功能, 扩大根系向深度广度延伸, 从而促进健壮生长。定植后3~4年内, 每年都应该进行中耕除草2次, 第1次中耕除草时间应在4月上旬进行;第2次在5月或6月上旬进行。定植后第2年起每隔2年冬季结合施肥对林地进行全面深挖垦复1次, 对促进杜仲生长效果特别明显。

6 施肥盖土

根据杜仲的生物学特性, 及时施肥, 追肥以中耕除草期为好, 冬季结合垦复施基肥或复合肥效果更佳。无论是追肥还是施基肥或复合肥均须盖土。

7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关键是预防。杜仲成年树主要虫害有木蠹蛾、刺蛾、杜仲夜蛾等。杜仲为名贵药材, 为严防农药残留, 确保杜仲品质和安全, 禁用农药是上策。防治其主要举措是坚持加强科学培管,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健壮生长, 增强抗性能力, 同时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和放赤眼蜂杀虫等。

8 采收与加工

杜仲剥皮过去习惯使用砍剥, 近年利用立木环剥再生技术, 一般培育10年胸径达12 cm以上即可开剥。在春夏之间树液流畅时最适宜。剥皮时先用利刀在树干基部环剥, 以此为起点, 按规格要求需要的长度, 向上量好定点, 割第2道切口, 再于2道切口间纵割1道切口, 用竹片从纵切口处轻轻拨动, 使树皮与木质部分离, 边撬边剥, 即可整张树皮剥下, 依此剥第2筒、第3筒。大于2 cm的枝植皮也可剥皮作成药原料。然后将剥下的树皮置于通风避雨处, 用稻草等物垫底, 层层平叠, 盖压木板, 板上用重石压紧“发汗”。一般初夏时经5~6 d, 盛夏高温时只经2 d, 树皮发热, 内皮由白转变为棕褐色或者绿色, 即“发汗”已成, 取出摊晒压平, 按杜仲皮大小、厚薄分成厚仲、薄仲、行仲3级9等包装好。

杜仲采叶加工, 定植后第3年开始, 于霜降前后采回叶, 置于通风处阴干或烘干, 使含水率在10%以下, 保持干绿色, 可供药用、茶用和胶用等。

摘要:从培育壮苗、选地整地、栽植造林、合理套种、中耕除草、施肥盖土、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总结了杜仲丰产栽培技术, 为山区老百姓发展杜仲并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杜仲,丰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中国树木志编委员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78.

[2]黎章矩, 高林, 王白坡, 等.浙江省名特优经济树种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

[3]项步乾, 唐小华, 项瑜, 等.山核桃的丰产栽培[J].林业实用技术, 2003 (7) :18-19.

[4]唐小华, 胡红宝, 项步乾, 等.山茱萸丰产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 2004 (2) :59-60.

[5]唐小华, 项瑜, 项步乾, 等.笋材两用毛竹林的丰产栽培[J].世界竹藤通讯, 2004, 2 (1) :22-24.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第11篇

1 品种选择

在油茶树的苗木选择上, 应该推广使用嫁接苗, 一般选择的苗木标准为2级以上, 具体的标准如下:裸根嫁接苗, 最好苗龄为2年, 苗高约为25 cm, 接芽抽梢后枝条基径大于0.4 cm;容器嫁接苗, 苗龄最好为1年, 苗高为10 cm, 地径超过0.2 cm。另外, 所有选择的苗木都应该保持根系完好, 没有感染任何病虫害。

2 整地

油茶树适应性强, 应该尽量选择通气良好、含水量为60%~80%、土壤温度为25℃、p H值为6.5~7.5、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整地前, 应该砍除周边的杂灌和杂草[1]。幼小的油茶树偏阴, 全垦时可以间作豆类农作物, 也可以适当保留一些阔叶树, 待油茶树成林以后, 再将这些落叶树逐渐除去。由于油茶树属于两性花植物, 因此采用异花授粉特别是异株授粉的方式可以实现丰产的目的。油茶树整地, 最好避开西北风和北风侵害的位置, 并且要充分利用各种人为措施, 为油茶种植创造有利条件, 例如:可在北坡或者是西北坡地段种植防风林带, 从而为油茶树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

3 栽植造林

油茶树造林在春、秋、冬季都可以进行, 但以2—3月栽植效果最佳, 在苗芽即将萌发前进行造林最好。栽植一般在阴天或者小雨天进行, 也可以在晴天傍晚进行。一般栽植密度为1 050~1 500株/hm2, 行距为2.5~3.0 m, 株距为2.0~3.0 m。

4 林间管理

在油茶树定植的第1年不需要施肥, 针对个别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夏季树苗恢复生长以后, 适当对苗木施以浓度较低的农家肥, 或者施尿素肥或专用肥, 一般施用量为25~50 g/株。油茶定植后第2年, 就可以在每年3月施氮肥50~90 g/株, 11月上旬可以施杂肥或有机肥5~10 kg/株。随着油茶树年龄的不断增加, 施肥量也应该逐渐增加, 当油茶株高1 m左右时, 应该在距离地面0.5~0.8 m处短截主干, 等到油茶树萌发新枝, 就可以从中选留不同方位、上下间距10~15 cm的健壮枝条5个左右作为骨干枝。一般在种植3年后, 部分油茶树就会开花、结果, 为了促进油茶树发育良好, 形成高大饱满的树冠, 要在幼林阶段及时将花蕾去除。对于油茶树的修剪整形, 要以轻度修剪为主, 以免植株长枝过快, 促进主侧枝的生长, 有利于培育树形和树冠[2]。一般按照多留少剪的原则, 对于下层枝条和内膛枝条, 应该根据油茶树的树龄, 逐步向上修剪, 从而促进树冠往上横向发展。

5 病虫害防治

5.1 茶炭疽病

在每年12月至第2年2月对油茶树的病害部位进行修剪, 对于重病株要砍除, 并及时摘除病果和病叶。发现金花虫要及时消灭, 防止其将炭疽病菌传播到其他树上。针对染病植株, 可以多施磷肥和钾肥, 以促进油茶树的生长, 增强植株抵御病害的能力[3,4]。

5.2 油茶苗菌核性根腐病

尽量选择排水性好的山脚坡地育苗, 平地育苗要做高床, 并挖好排水沟, 加强排水。同时施足基肥, 并适当增施有机肥料, 从而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在播种之前可以喷洒1%硫酸铜溶液3 750~4 500 kg/hm2, 或者是施用石灰375~450kg/hm2。

5.3 油茶软腐病

在冬季及时清除病叶、病果并挖坑深埋, 减少越冬病菌。对于过密的林地要及时整形修剪, 促进林地通风透光, 减少病害的发生。另外, 在病害发生前加强防病工作, 一般每年4月中旬喷洒0.8%波尔多液和0.5%赛力散混合液, 也可喷洒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次喷洒间隔10 d。

6 果实采摘和处理

成熟的油茶果实果皮光滑, 色泽明亮。如果是红皮种类的果实, 成熟时果皮红中带黄;青皮类型的果实成熟时青中带白;黄皮类型果实成熟的标志是由青变黄。当油茶树上大约有5%的果实裂口时就可以进行采摘, 目前油茶树的采摘方法为人工手摘球果, 严禁折枝取果。

采摘后的油茶果实, 应该先在室内或者室外堆放3~5 d, 以促进果实成熟, 然后再置于太阳下曝晒, 促进果实开裂、脱粒脱壳, 并去除杂质, 晒干后储存, 以便以后压榨。

参考文献

[1]徐光余, 杨爱农, 徐文, 等.油茶尺蠖生物学特性及杀螟杆菌防治的研究[J].农技服务, 2008, 25 (7) :153-154.

[2]谢云胜.皖南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要点[J].安徽林业, 2010 (1) :36-37.

[3]刘小辉.油茶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3) :53-54.

上一篇:多中心校正下一篇:信任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