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化学课

2024-06-15

如何上好化学课(精选12篇)

如何上好化学课 第1篇

一、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乐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时, 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 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 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 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 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 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呢?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 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 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 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四大发明, 如造纸术、火药等, 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要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 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 并使他们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 它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另外, 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 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 目的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 从激发学生兴趣着手, 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 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

二、精讲多练, 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谓精讲, 既要配合教材内容, 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 带过一般, 设疑破难, 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 练要练到点子上, 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 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 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 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实验证明, 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通过精讲多练,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 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如何上好化学探究课教育论文 第2篇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化学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学生探究实验,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乐于探索化学的奥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在实践中能大胆思考和勇于创新。同时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能使学生深刻领会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渠道。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为追求发现而学习,而且为追求自身的发展而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起到组织、合作、引导、促进的作用。

由此可见,与以灌输、记诵、被动接收为特征的旧教学体系相比,探究式学习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是探究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具有创造能力的学习社会中的主体,而学习是一个建构的、社会化的综合体验过程,它的反馈过程是开放的、多元化的。

那么,怎样开展化学探究教学,应该采取什么具体的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开展中学化学探究教学,必须努力创设化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化学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认为,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去解决问题。如在《化学》必修2《化学与热能》一节中一开始提出物质燃烧时释放出热能,这种热能从何而来?他与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在一系列化学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化学问题情境是探究教学的良好开端。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灵活多变、体现教师经验和智慧的一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尽可能地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实验、电教媒体来展示情境,以唤起学生注意,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围绕探究的主题进行精心设计,使探究的问题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直至获得新知。

二、展示有效的探究材料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获得知识的能力,是要通过让学生搜集材料,参加实践,亲自观察实验与操作,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获取知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条件,提供有符合探究要求的材料,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研究材料的特点,选择与揭示科学概念有关的、有吸引力的、使用时有安全感并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材料。教师作为材料的提供者,必须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点,根据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寻找材料,适时适量提供材料。

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和各种感官去认识和了解材料的性质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凡是学生可以自备的材料,教师应让学生自备。因为学生身边的材料能使他们觉得亲切而不陌生,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所以实验操作材料的种类也不限,从日常的各种小物品到专门的实验材料,可以几乎无所不包。

三、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

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是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的方法和目标。而教师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这种学习环境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师生互动”,指的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师生相互交流与影响,不只是认知信息方面的,更主要的是情感信息的交流与互动。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但这决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永远是帮助学生成功的伙伴。其次,要善于把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经过努力能解决的系列问题,并使学生对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产生兴趣和需要。最后,要鼓励学生多尝试、探究、试误,让“探究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己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生生互动”,指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尽管中学生在这一方面还不成熟,组织进行良好合作还比较困难,但不能忽视这一合作能力的培养,而化学知识贴近生活,所以化学课正是训练学生合作、发问、讨论、总结、进步的最佳场所。也更能锻炼和提高化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探究教学能力。

我们的.中学课堂,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课堂的活跃程度反而下降,中学课堂尤其显得死水一潭。显然,这是不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

如何上好一堂化学课 第3篇

关键词:化学课;课堂效率;知欲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42-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想提高化学教学工作的质量,我们必须以实验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化学教学事半功倍。上好实验课,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上好化学实验课,对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帮助。那么如何上好一堂化学课呢?

一、明确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导航仪,它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我们只有制订出明确、具体、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后,才能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更好地调控教学。

二、创设课堂情境,引发求知欲望

浓厚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所在,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源泉,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便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所以,我们就应该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不再认为化学学习是机械的、枯燥的“第二外语”而是充满了新鲜和好奇。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兴趣盎然,眼前一亮、精神一振,例如在一节化学课上,我们通过多媒体播放奥运会开幕式上五彩缤纷的焰火,播放四大发明的图片及讲解,播放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这样的情境设置已经在极大程度上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例如,在讲到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播放了错误操作所引起后果的动画,加深了学生对该实验正确操作的认识。这些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感悟和亲身体验,逐步转化为内心深处的求知欲,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

1、巧妙地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实验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理化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化学课中的实验教学尤为重要,生动、直观、有趣的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例如“空杯生牛奶”“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都能够紧扣学生心弦,比单纯的讲解知识、平铺直叙更能使学生耳目一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实验教学能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化学课中,许多知识的获得都是要通过实验来说明并进行分析的,而且,通过实验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验课的进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权威人士”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权威挑战。做到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学生亲手做实验,学生自行解决疑惑,自己评估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动手过程中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提高自身素质。例如,在学习铁生锈时,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影响铁生锈的因素,(1)可能与氧有关;(2)可能与水有关;(3)可能与氧和水都有关。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若与氧有关,则铁在干燥的空气中能生锈,若与水有关,则铁在水中更能生锈,若与氧和水都有关,则应该与水还有氧都接触才会生锈,于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①置铁钉于干燥空气中;②置于沸水中;③铁钉一半在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一周后再观察汇报。在这整个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通过真实的实验现象接受并牢记了铁生锈的条件,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注重归纳和小结,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让学生谈谈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这样,学生对本次实验的理解和掌握能更上一个台阶,对以后的实验有引导性的作用。化学课程的实验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习惯的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对于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较为重视,但对于学生书写的实验报告往往要求较低,甚至不做要求。又因为传统的实验报告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所做的化学实验进行总结,强调报告的完整性,并不鼓励学生对实验中预料以外的现象进行探究,导致实验报告书写一直流于形式。学生往往敷衍了事,对记录实验现象不重视,不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不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照抄教材或互相抄袭现象严重。这样书写实验报告,学生仅仅提高了总结能力,而思维始终处于机械被动的地位。创造能力被束缚,难有新的想法和见解。因此,实验完成后,一定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教学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还需我们不断地去摸索。总之,强化实验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如何上好初中化学习题课 第4篇

一、 科学有效的选择试题, 让学生站在适宜的起跑线上

上好习题课, 前提是有好的习题, 我们教师只有经过认真的选择, 甄选出适宜自己的学生做的习题, 才能真正的上好习题课, 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细致的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钻研新课标, 分析近年来中考试题的命题走向, 然后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进行选题, 选好题不是选难题, 我们选择的试题, 要突出对教材基础的巩固, 要有利于暴露学生学习中的漏洞, 要能够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选择习题的时候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 选择综合性较强的习题, 把学生从题海中“捞出来”。在现实教学中, 很多老师大搞题海战术, 认为只要让学生多做题, 就可以提高学生能力, 甚至有些教师连布置给学生的习题的内容都不知道, 就盲目的让学生去做, 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观点, 在这一过程中, 很容易出现“学生在重复做着会做的题目, 大量的耗费学生时间”的现象, 因此我们在选择习题时, 要本着“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提高性”的原则, 选择与教材贴切的、能综合体现多个知识点的、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来做, 把学生从题海中彻底捞出来。

第二, 选择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提高能力的习题进行训练。新课程标准与原有的教材相比, 淡化了概念, 降低了难度, 更加突出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在选择习题时要注意习题的导向性, 这些习题必须有利于巩固基础, 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既然我们在选择试题时必须注意试题的针对性, 这就需要找出适宜自己学生的习题, 所以我们在选择习题时, 如果没有非常合适的习题, 则必须进行对习题的改变甚至原创, 让学生站在适宜的起跑线上, 而不是给学生不适合自己发展的要求。

二、 灵活多变的处理习题, 真正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对习题进行处理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直接给学生对答案、讲答案,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答案;可以对题说题, 也可以做到一题多变, 在一道习题的处理中让学生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 我认为:习题课上的讲授, 不应该只是将答案展示给学生,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解题的方法, 在习题课教学中, 我们首先应该对学生习题中出现的范例和错例进行及时的整理, 并将整理结果反馈给学生, 让学生知道容易出错的题目有哪些、知道出错的原因是什么, 并教给学生解题中的简捷思路、方法和技巧, 以此启迪学生的思维。在习题课教学中, 我们不要满足于答案的讲授, 要重视题意的分析, 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能力。对于习题的讲解, 特别要注重出错比较多的习题, 对一些典型题目, 我们要进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 让学生们从一道题掌握一类题, 从一道题的解析中寻求巧妙的解法、简单的解法, 并指导学生们进行归纳总结, 成为学生掌握的解题方法, 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当然, 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并不一定由我们老师来完成, 我们可以在授课过程中, 有意识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的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 去进行一题多解, 进而开发思维, 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三、 关注学生的跟踪指导, 让学生真正实现巩固和提升

上好习题课, 只有好的习题和好的授课方法不行, 还要注意学生的课下跟踪, 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课时老师讲过的内容怎么听都会, 课下怎么做都不会, 这主要是我们教师的课后跟踪做得不够, 讲完一套题之后, 我们要指导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整理, 将自己出错的题目整理到错题集上, 而不是上完课后置之脑后, 错题集的整理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而且学生通过整理错题, 可以巩固基础、实现解题思维和解题能力的提升。错题整理不仅是学生个人的事情, 我们要对学生的错题进行及时查阅, 或者进行一些“百分卷”测试,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错题整理的好处, 从而实现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习题处理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宜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批判性的接受和继承别人的教学经验, 从有利于学生提高的角度出发, 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教学氛围, 真正实现习题讲评课的高效和精彩。

参考文献

[1]姜海崇.初中化学课授课方略[N].中学生学习报, 2010.11.

[2]张秀锋.如何进行化学习题课的讲授[N].中学生导报, 2011.3.

怎样上好第一堂化学课 第5篇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但对学校而言,却是“一年之计在于秋”,秋季一开学,学校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学年,新陈代谢已经完成,一批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一拨新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读书,这时,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第一节课,而对学生来说,最盼望的也是第一节课,那么,如何上好第一节课呢?我认为,对于高中化学的第一节课来说,关键的是设计好三个精彩的“亮相”。

一.为自己设计一个精彩的亮相

师生见面,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对于自己的亮相一定要精心设计,力图给学生留下一个最深刻的第一印象。

一般来说,教师的亮相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外表,一定要干净利落,显得精神饱满。但仅有外表是不够的,还要把自己最突出的教学优势表现出来,尽量在第一次上课就能赢得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这能为将来的师生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该如何设计下一步的亮相呢?最重要的是分析自己的长处,根据自己的特点“量身定做”。比如,有的老师,尤其是现在刚毕业的年轻老师,英语功底不错,那么,你就可以用英语设计自己的开场白,让学生从佩服你的流利英语开始,对你和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有的老师,擅长绘画,那就可以事先画上一张化学家的头像或者火箭升空、陶瓷写生的作品,从精美的图画开始讲述化学发展的历程从而引入话题;还有的老师,写得一笔好字,那就可以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上自己的大名或自己最想与学生分享的一句话,从与学生的交往开始进入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别的特长,也可以就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设计几个引人入胜的实验,把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激发起来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亮相设计。

有这样一位老师,字写得不怎么样,但电脑水平不错,他就用电脑制作了一个漂亮的课件,带着学生到多媒体教室上了第一节课,精致的画面、悠扬的音乐、丰富的内容都让学生大开眼界,兴致勃勃,他成功地扬长避短,给了学生一个最佳的第一印象,后来再上课的时候,他在写字上的缺陷也被淡化了很多。对他来说,这就是最聪明最精彩的亮相设计了。

二.为高中化学知识设计一个精彩的亮相

教师自身的亮相虽然重要,但却不应该是第一节课的重头戏,而仅是一个引子,接下来要完成的,则是为高中化学知识设计一个精彩的亮相了。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不论是从心理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那么,在第一节课里,教师就要让学生对高中的化学知识有一个大体了解,使他们在心理上做好准备,然后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加速适应过程的完成。

高中化学知识主要是分成无机和有机两大块,而无机化学又是以元素周期表为主线来编排的,对于每一主族的元素,又研究了它们的性质变化规律等,再穿插一些理论知识,形成了一个立体交叉的网络,那么,要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网络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必须借助一些辅助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课件、录象带、VCD碟等,条件有限的可以自制一些图片和幻灯片等,帮助学生在头脑里构建一幅知识网络图。

这个网络图不宜设计得太复杂,因为学生毕竟还是刚刚从初中升上来的,此时他们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为主,如果把图设计得太复杂,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反而不可能对高中化学知识有多少了解,这样是费力不讨好的。

在讲解这个化学知识网络时,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学法进行初步的指导,比如: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时,要注意实验现象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灵活记忆;在学习物质的量时,要抓住概念和公式,勤思多练等。避免学生在以后摸索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走太多弯路。

三.为研究性学习设计一个精彩的亮相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亮点,而且从试点地区近年的高考来看,研究性学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但现在的学生因为小学初中并没有这方面的锻炼,所以,在第一节课里,教师为研究性学习设计一个精彩的亮相就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学习方法,那么,在前一个部分对知识网络的介绍中,就要对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和作为一种学习方法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一点说明。在这一部分里,则可以侧重在以一个课题为例,阐述一下如何对它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可以很小,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一下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我们来研究“纸”,那么,可以研究些什么呢?可以查找资料研究纸的种类、用途,可以去调查居民生活中用得最多的纸是哪几种、平均月耗纸量多大,可以去工厂了解造纸原料的来源、成本、原料与纸质的关系,还可以去造纸厂检测污水排放的情况等等,从很多方面来进行研究,可以做出很多不同的课题,也要运用到很多科目的知识以及各种能力。整个过程,包含查资料、调查、实验、数据分析等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象这样以研究的形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就叫做研究性学习。这样,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就有了最初步的认识。

最后,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就绪言中的相关内容,留一个小的研究性课题,比如,你可以从化学史的角度,让学生去查找“中国化学发展对世界化学发展的影响”的资料,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网络、图书馆等得到需要的资料;还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材料”的实物或拍摄“材料“的照片,然后编辑成册,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取证能力和审美能力等。

谈谈如何上好高中化学课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 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9.022

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的重要性仍然认识不足,所以在课堂上几乎没有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他们仍然对教育教学的功能理解狭隘,只知道教育是教人读书,不懂得教育是在开启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这样是很难适应新课标教学要求的。

针对上述教师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化学教师药更新教育观念,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应该创造性地运用与开发教材,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等等。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智慧,真正激发学生学好化学。对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高中化学课,我作出了如下思考和实践,期望对同行有所启迪。

一、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对学困生

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学困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对学困生要讲清楚化学的学科特点,告诉学困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方法。同时指导他先把最关键的知识在短期内补上,使他能够大致跟上现在的进度。面对化学没有学好的学困生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他这一科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几个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很重要的几个基本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者是初中的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等等。像摩尔、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守恒法、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相关计算等,是高中阶段出题的核心内容,有一个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弄不清楚,就可能沦为学困生的行列。找准之后,先把关键的知识补上,补的时候要一对一地辅导学生学会自学,即自己找到相应的知识,自己钻研,不明白的多问老师。这时,为了给学生以信心,老师的教学要做相应的配合,如:知道这几个学困生把某几个知识点补上了,就适当地针对这几个知识点来一次简单的阶段性测试,让他们也尝尝及格和得高分的喜悦。

二、充分尊重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

中学阶段的化学,一是在大量的的化学实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讲解高一化学《硫酸》时,传统教学设计大多为以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为主线,以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为学习方法。这样设计,重难点突出,层次明确,有助于学生应试。但过于程序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传统教学的主线,贯穿新教学理念,在层次突出的前提下,着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培养。本节课以鉴别浓硫酸、浓盐酸引入,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设想。再根据学生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最终教师再投影出物理性质的板书,强调其中关键词。最后,教师进行本课总结,对学生进行习题检测,再次强调本课重点。

三、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分子、原子、分子的极性、原电池原理等概念时,实验很少,内容又较抽象,学生理解往往比较困难,如原电池原理,课堂演示实验结束后,学生仍然对于原电池放电过程中正、负两极电子得失顺序和电子、电流的运动方向等内容不甚了解,这时可利用计算机模拟其放电过程,整个过程相当直观有趣,学生易于接受。再如分子的极性判断,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抽象,教师不易教,学生不易学,此时也可用软件模拟。为便于教学,我制作了《原电池》和《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两个课件。从而使只能通过口头语言描述的抽象问题,变成动态的直观图示,有效的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化学课 第7篇

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它取代了以前的教学大纲, 它注重三维目标的统一, 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作为教师, 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能, 而且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如在学到“二氧化碳”时, 我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信息, 结果学生都了解到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 认识到“温室效应”的危害, 并思考其解决途径。通过自主学习, 学生开始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都在不断地形成和提高。

二、合理利用教材

教材只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 而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对教材的认识和使用十分重要, 在实施新课程背景下, 对教材的认识应当发生转变, 即将传统的使用教材教的观念转变为合理地使用教材的观念。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研究”时, 教材上直接介绍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学生对此不太理解。我先做了对比实验:取三支试管, 分别标号为1、2、3, 向1号试管中加入石灰石和稀盐酸, 向2号试管加入碳酸钠和稀盐酸, 向3号试管中加入石灰石和稀硫酸, 让学生观察现象。通过对比, 学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实验室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注意新课的导入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学生都有很强的求知欲,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 应当在激起学生求知欲方面做文章。新课的导入无疑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设计的重要教学环节。常用的新课导入法有:直接导入法、以故带新法、以新激趣法、情境导入法和操作导入法等。比如:在导入新课时, 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常识, 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先讲一些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知识差别比较大的事例, 从而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例如, 在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时, 拿“1991年在海湾战争中, 美国海军用发射舰载战斧式巡航导弹的方式, 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向伊拉克投掷石墨炸弹, 曾使伊拉克全国85%的供电系统陷入瘫痪。”这个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 结果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极强的探知欲望。

四、注意课堂的节奏

满堂灌的教学要不得。人的注意力在通常情况下能够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只有二十分钟。教师讲课时一定要掌握课堂的节奏, 在大约二十分钟之内就应该变化节奏。讲课变换节奏就是经常在严肃的内容和轻松的活动之间进行巧妙地变换, 使得课堂充满节奏感, 让学生听课不会感到太累。例如, 讲课开始时, 教师可以先用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或情境作为引子, 让学生参与讨论, 提出问题, 进行假设与猜想及方案的设计, 然后进入理论分析, 得出活动方案。当学生表现出有点疲倦时, 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探究, 然后让学生再讨论, 进行归纳总结, 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如果能够巧妙地掌握课堂节奏, 并且自如地变换节奏, 一堂课下来, 不但学生不会感到疲倦, 而且教师也会感到非常轻松。

五、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心理学认为, 动机是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如果说, 人的各种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和实质, 那么, 人的各种动机就是这种源泉和实质的具体表现。

化学课堂教学如果设置一些学生渴望获得的知识的悬念, 让教学贴近学生身边的事, 引导好学生的好奇心等, 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引起学生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客观对象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因而, 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有趣和多样化, 一节课之中是否有一些合理的悬念, 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 让合理的悬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注意课堂的语言艺术和多项交流合作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多用“请”字, 学生回答完问题后, 不妨说“谢谢”“请坐下”等, 这样就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觉得老师是可亲可爱的, 会觉得听这位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同时, 在课堂上, 学生也会因此抛开顾虑, 大胆在课堂上互相交流, 包括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有些问题, 一个学生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完美的, 就可以通过与其他同学或老师交流的方式共同解决。例如在学习“洗涤剂的乳化现象”时, 学生们对洗涤剂的乳化现象的认识不统一, 但通过交流讨论, 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由于整个过程都由学生相互交流完成, 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七、重视小结

上完一堂课后, 一定要注意小结。小结的方式通常有:板书提纲小结、表格小结、课后练习小结等。但小结不是简单地把新授知识再重复一遍, 而是要提出并解决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小结时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或小组讨论后总结, 可以问一问这堂课学生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疑惑, 等等, 学生进行总结后老师再进一步补充, 这样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八、注意练习 (考试) 题的恰当性

学习要有成就感, 有了成就感学习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因此, 教学中如何减少学生的挫折感, 对教师来说颇有挑战性。课堂小测验的题目不能设置得太难, 最好是针对当天讲课的内容。学生一旦能够回答这些问题, 就会有成就感, 觉得学到了当天所学的知识。考试要有一定数量的容易题, 这些题涉及的内容可以是上课时已经讨论过的, 这算是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的奖励。

九、强调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实施新课程中更要强调反思。“没有十全十美的一堂课”, 为使每一堂课上得更好, 每一节课课后, 教师都要静心沉思。反思自己一堂课的成功之举和失败之处;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机智以及独到的见解,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 可以拓宽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反思的同时, 教师应该及时记录得失, 重新设计教案, 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 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才能把教育手段与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 那么, 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 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 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 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证实, 课堂反思之后的及时提升和行为矫正, 才能真正发挥教学反思的功效。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化学优质课 第8篇

公开课, 作为一种被众同行评说的课, 历来受到无数教师的重视.而新课程理念以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理念, 在此理念指导下, 要上好一节化学公开课,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备课要备到“点”上

所谓“点”即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教师至少对这些点要心中有数, 这就需要教师事先精心备课, 找准这些关键点, 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

二、好的引言是“激活”课堂的关键

一位好的化学教师, 要上好一堂成功的化学课, 应该有激活课堂气氛的技巧.而好的引言是调动课堂的兴奋剂, 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可以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热情.

三、师生共建化学课堂

新课改提倡互动教学, 教师不能以自己预设的教学方案和思路去取代学生的思路, 更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活化课堂氛围, 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指导学生发现问题, 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比如通过动手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由现象分析出结论等) , 并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积极参与, 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教师还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 将课堂真正变为学生的舞台, 使学生成为主角, 让课堂充满活力, 使互动达到最高境界.然而在听课中笔者发现, 大部分学生提不出自己的问题, 或是有问题不敢提.理论上学生的问题应该是越多越好, 关键是让学生有机会把问题提出来, 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平时应注意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提问的习惯.

四、多媒体与化学教学的有机整合

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教育现代化的提高, 多媒体进入课堂目前正趋于常态化.多媒体以声音、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表现方式, 将抽象变为具体, 让平面生成立体, 把静态变为动态, 它以声、光、形、色等多种功能协同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生动活泼的动画把学生带入神秘的化学世界, 使学生兴趣盎然;大量的信息传输使知识密度加大, 课堂节奏变快;形象逼真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让人身临其境, 一目了然.用丰富多彩的课件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当然这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把多媒体课件与化学教学有机整合利用, 如实验现象不明显可用它来放大实验效果, 危险实验可用它来模拟演示等, 但是千万不能用多媒体取代动手实验.这样, 可以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 大大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在教学中融入德育, 使教书和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化学教学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承, 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更应该是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因此, 化学教材处理时要挖掘和渗透德育教学因素.如, 用化学家的科学精神进行人文教育;在上到《空气》时, 用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 培养学生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在上《爱护水资源》时,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解决水资源短缺的能力, 使他们树立起社会责任感.

六、创新精神

一堂好课不仅要注意科学性和流畅性, 更要注意有没有创新点, 即我们所说的“亮点”, 这是一节公开课真正出彩的关键.有的教师课件做得好, 让人眼前一亮;有的教师教学设计十分巧妙, 让人若有所悟;有的教师教具使用别出心裁, 直接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等等.有了创新, 一名教师才会实现由知识型向能力型再向魅力型教师的转变, 上起课来就会如鱼得水, 同时学生听起课来就会有如沐浴春风.

七、知识拓展

好的公开课不应该完全按照课本知识的顺序讲下去.大多数情况下, 知识的拓展水到渠成, 课本以外的知识有许多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教师不应照本宣科, 这样课堂才不会死板, 才会充满活力.

八、课后反思

笔者认为好的教师不是评出来的, 而是课后反思出来的. (但是参加评课也可以提高人的思想水平, 拓展人的思路和视野.) 课后反思能将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做出适当的反应, 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

教师如何上好初中化学课的几点体会 第9篇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 教育现代化成为必然趋势,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显示了其优越性。1.多媒体用图文并茂的展现手法, 集合了声音、图画、文字和视频等功效, 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学习从枯燥乏味变得充满趣味, 在寓教于乐的情趣氛围下, 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 克服了以往教学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多媒体从强大的视听功能上刺激学生的感官认知, 符合学生的感性思维方式, 学习不再是抽象的理解, 让学习变得形象化、具体化, 为学生从感性认知到抽象理解架设了一道桥梁,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化学学科的一些概念、原理等比较抽象, 口头讲解和文字描述让学生既看不见, 又摸不着, 理解比较困难。多媒体能够动态地展现化学中知识的动态过程和微观状态, 比如, 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动画模拟, 再现分子、原子的运动特征, 让学生形象、直观的认知化学变化, 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教师要能够制作多媒体化学课件。多媒体既然是教学中必要的辅助手段, 我们就要发挥它的作用, 利用好这一资源, 因此,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很关键。一个看似很简单的课件, 从构思到制作完成, 再从调试修改到能够很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思路, 达到辅助好教学的目的, 反映了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因此, 化学教师要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 能够使用多媒体的创作工具, 懂得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储存。同时, 在课余时间, 参与课件制作的培养, 提高素质。

二、抓好作业教学

作业是常规教学, 是沟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信息交流的桥梁, 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抓好化学作业的教学环节能够发现学情, 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我们在提倡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 要兼顾作业教学, 让其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 从整体上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作业批改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其中问题包括。

(一) 教师对作业的批改时间长

在农村中学, 学生人数多, 师资薄弱, 一名教师兼任多个班级的现象很正常, 这样就不可能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 对学生学习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 学生的错误不能及时指正, 正确的得不到强化。

(二) 批改作业的信息面小

教师教学量大, 不能保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点做到全批全改, 只是如“蜻蜓点水”一般, 提示学生对错, 不能给学生认真评价和分析, 学生看到作业上只有对错号, 却不明白错因。

(三) 作业形式化

有的教师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追求作业质量, 布置的作业没有深度, 学生没有探究思考的学习过程。做一些例题、改过的习题等, 学生只是将知识复制到作业本上, 而没有经过大脑。

教师在作业批改中教学中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找改进的途径。

(一) 精批细改

教师找出代表性的学生作业, 将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作业各拿出几本, 详细批改, 了解每个层次学生的状况, 减轻了批改作业的负担, 又掌握全体学生的学习, 进行分类指导, 有针对性的教学,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 学生自批和互批

学生自批, 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 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对错和解决问题。学生互批, 学生之间交换作业, 从同学的角度, 找出学习的差距, 变换思维方式, 学到了自己想不到的一些学习方式, 吸取了经验。也从他人的误中吸取教训, 以防重蹈覆辙。此外, 还有当堂面批。

教师布置作业的原则应该有针对性。作业要与教材内容相符, 带着一定的训练目的, 在一定的知识范围内去选择设计, 不能离开或超越课本内容去选择偏题、难题、怪题, 要有启发性。作业要循序渐进, 给予学生思考的余地, 让学生在一个点的提升下, 掌握探究的路径, 在思维的过程中获取答案。作业不能直接给出答案, 要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形式多样化。题型设计有判断题、实验题、选择题、完形填空题、计算题等, 从不同的角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代表性。作业不是越多越好, 要有质量, 要有以点带面的效果。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提高了学习效率。

作业的类型一般包括口头表达作业。学生口头回答化学的概念、定义、计算公式、实验过程等, 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作业。教师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材料, 布置阅读内容, 开阔学生的思维, 拓宽视野。书面反馈作业。书面作业的练习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的掌握, 是学生作业的重点, 教师的批阅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内化的必要条件, 是学生素质发展的一方面。比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引起思维能力的发展。观察能力越丰富, 越准确, 认识就越深刻, 思维也越活跃。例如, 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能触发学生探究思维的问题, 它们有特殊的“亲和力”, 能使知识与应用之间建立最紧密的联系, 能激发学生综合运用知识, 主动学习新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化学离不开实验, 听和看远远不如让眼、脑、手协调参与, 加深了记忆和对化学现象的理解。学生看到经过自己的动手能发现新知、学到新知, 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便会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何上好化学课 第10篇

一、备教材

教师是教材的实施者, 更确切地说是教材的开发者, 新课程下的教师不应该是教教材, 而应该是用教材教,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创造性, 完美地反映教材的思想。因此, 教师在备教材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明确教学目标。第一, 突出科学探究目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 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它涉及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增进对科学的情感, 理解科学的本质,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第二, 立足基础知识目标。学生学习科学基础知识, 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重任, 是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第三, 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化学课程设置这一目标意义重大, 不仅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价值, 而且要清醒地看到化学品应用危及人类生存的另一面, 积极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与化学机关的一系列“热点”问题。

2.重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说明疑点。在每章节中都有一些同类知识中分量大、重要的或主要的内容, 这就构成了教学的重点;也有一些难懂、费解和不易掌握的内容, 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难点;还有一些是学生容易混淆、误解而且产生疑惑的地方, 这就是疑点。教师在备课时需首先找到这些重点、难点和疑点。当然, 有时教学的重点就是难点, 或者两者有一定的联系, 有时重点和难点有些距离, 所以这些在备课中都要重视。也就是说, 备教材的实质性内容, 掌握其重点与难点, 熟悉它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 了解它和前位教材的相互联系, 从而设计出课堂上行之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总之, 无论教材的内容如何不同,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都应先明确该课时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在备课过程中设法由浅入深, 把难点解释清楚, 同时突出重点, 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操练及运用。而一节重点突出的课, 也会在听众的心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备课堂教学设计

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学生及听众, 取决于它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灵活, 教法是否新颖, 教师应在备课时注意创新, 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

1.用启发式教学。平铺直叙的讲述剥夺了学生在通过思考后获得知识的成功感, 并容易使学生失去参与的热情, 无疑课堂气氛一定会很沉闷。而启发式教学, 可以调动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促进个性发展。

2.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在新课程教学中互动是现在课堂中必备的程序, 互动形式多种多样, 比如提问、交流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实验探究等, 无论是哪种形式, 自始至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而教师在其中扮演的则是引路人的角色。

3、教学环节要过渡自然。一节课总是由几个环节构成, 有些时候某个知识点也要经过几个步骤才能完成或突破, 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这些环节或步骤的自然衔接, 力求做到水到渠成, 不留痕迹。这样, 一节课的思路就显得非常清晰, 而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因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中断或突然转折而打断, 从而顺畅流利, 思维非常活跃, 听众也就会感到整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三、备学生

课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首先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与爱好, 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 走进他们的生活, 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件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 教师在备课时还应考虑到不同学生成绩状况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供不同层次学生回答, 有时甚至具体的在备课时就应该想好, 这个稍易的问题要让成绩略差的××回答, 这个有一定难度问题让××总结一下, 这样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你设计的课堂教学中来, 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这不正是“为了一切的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的最好体现吗?

四、备听众

公开课, 顾名思议便是一节供大家观摩、评论的课, 有着较强的示范性及表演性, 因此它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且要考虑听课者的感受和评价, 把他们也融入到你的课堂中来。有些听课者往往不熟悉所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 因此在听课中较难跟上师生的思路, 也就难以对这节课作出正确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优美而富动感的设计, 直观地把你所讲授的内容、重点及思路跃然“幕上”, 使学生及听众一目了然, 心领神会。

五、备突发事件

在课堂教学当中有时会遇到偶然的小事故, 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事先做好思想准备, 考虑周详, 尽量把这些偶发事件的发生率控制到最低。但事故真的发生了, 如何处理?例如, 上课前再次检查要使用的电教设备是否已安装或调试好;上课用的实验仪器、教具是否准备齐全;上课途中突然停电, 多媒体不能使用时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仍未到下课时间, 应临时增加哪些活动;马上下课了, 还未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 应删掉哪些环节, 等等。有了多方面的准备, 就能保证公开课能按设计的步骤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 收到预期的效果。

如何上好初中化学试卷讲评课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试卷;复习;评价

试卷讲评课作为一种复习课,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方法的简单再现、学生错误的简单点评,而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寻找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的过程,是对学生的知识网络体系强化和完善的过程。但是有不少教师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以为试卷讲评课就是对对答案,讲讲错题,根本不用精心准备,于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一言堂,机械地采用逐题对答案,改正错误,就题论题、面面俱到的现象。试卷讲评课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已成为制约化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一、目前教师对化学讲评课的几种处理形式及其弊端

1.只公布答案,不讲评

把答案贴在墙上或在课堂黑板上公布试卷答案就完了。这种只公布答案而不讲评的形式,使得有些学生对一些填空题、选择题、综合题等,根本无法知道为什么是这个答案,更谈不上纠正、强化和提高。

2.一讲到底

从测试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题题不放过,即浪费了时间,学生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收益甚微。

3.根据测试情况,有所侧重,重点讲评错误较多的试题

这种做法虽比前两种好,但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形式单一,就题论题。学生收获的是只会解一道题,但不能通一类题,也未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上好评课的措施

如何上讲评课才能让学生获得最大收获呢?什么样的讲评课才是高效而务实的呢?根据我几年来的摸索,归纳出上好化学试卷讲评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1.教师应认真做好试卷讲评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在讲评前,要先进行有关的成绩统计、分析和处理(包括全班的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各分数段人数、优秀率、及格率、各题得分率等),以此来了解本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对答卷进行客观的分析:一是对试卷的分析,统计试卷中所考查的知识点及分布情况,判断试卷的难易度和重难点;二是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学生的进步,统计有创见的解法及相应的学生;另一方面,要找出答卷中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或典型的错误,正确诊断病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定出补救措施,设计好针对训练题。另外还要记录学生解题中存在的个别问题,为讲评后的个别辅导做好准备。

2.试卷讲评一定要及时,还要给学生留有自我反思、自我纠错的时间和机会

试卷讲评一定要及时,如果测试之后过好几天,甚至学生把试题内容都快忘了才讲评,这样会降低学生寻求正确答案及原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错误的纠正及知识的弥补。教师要抓住这些心理特点,及时地进行讲评。这样,学生会因增加对教师讲评材料的关注而集中注意力听课,并容易产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这为教师的讲评取得良好效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有些教师为了反馈及时,往往在批阅完试卷后就立即讲评,认为学生刚做完还没忘,效果要好一些,其实不然。学生做错的题目,有些通过自己的思考,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就能够弄明白,这样的题目无需教师去讲。因此,教师应提前把试卷发到学生手中,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更正,确实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去讲。也就是说试卷讲评前要给学生留有自我反思、自我纠错的时间和机会。

3.试卷讲评要有激励性,切不可一味批评指责学生

试卷评讲时要以激励为主,要合理评价学生,评价要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不断进步。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一次考试之后,学生都渴望老师进行评价,特别是肯定他们的进步。所以在进行试卷评讲时候不要上成了一堂批评课,教师在上面“暴跳如雷”,学生在下面“胆战心惊”。表扬激励应贯穿于整个讲评始终。例如,点名道姓宣读最高成绩获得者,点名道姓表扬成绩提高幅度较大学生,特别是原来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应从试卷中捕捉其闪光点,对他们在卷面上反映出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新颖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应向全班同学推荐,讲评后可将特别优秀的答卷,加上点评张贴在“学习园地”,供全班同学效仿、借鉴。通过评讲让学生更主动地、充满信心地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而不是令学生有一种“负罪感”、“自卑感”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4.试卷讲评也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化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讲评课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原则。

讲评中教师要打破一言堂的习惯,发动学生参与评析试卷,上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有些题目,可以由学生担当“讲解员”,给学生充分暴露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质疑、提问、讲评,再忆考试时的思路,再现考场情景。

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组织、点拨、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巩固强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维水平。

三、结语

总之,上好讲评课,要注意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关系,注意学生学法指导,要精选范例,突出重点,注意形式多样化,调动兴趣,使讲评课真正起到纠正错误,巩固知识,拓宽思路,提高能力的目的,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本义.数学讲评课应如何设计更科学合理[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年11期.

[2] 吴增生.提高试卷讲课教学效率策略初探[J].中国数学教育,2008(6).

[3] 冯菊美.试卷讲评课的教法刍义[J].中学数学参考,2008(7).

满腔热情上好化学绪言课 第12篇

一、用化学发展的历史启蒙学生

公元269年, 是化学迷惑时期——炼金丹术时期。术士们想一旦炼成功, 不但一举可以成为百万富翁, 还可以延年益寿, 长生不老。当时人们受到“难道不可以改变一下物质的性质就得到黄金和仙丹吗?这样一个“性质决定物质”理论的欺骗, 术士们梦幻地想, 只要按合适的比例加进或取出某些物质, 一种物质就会变成另一种物质。先是把四分铜和一分锌一同熔解, 得到一种黄色金属, 以为就是黄金。后来又在铅中加入水银, 以为这样铅就能变成黄金, 并且铸成大量金币。其实, 它不过是黄色铅币并非金币。至于仙丹, 更是适得其反, 因为硫汞合金Hg S是红色物质, 有毒。如何能延年益寿?食之只会送命, 不知吃死了多少封建王侯。虽然术士们在炼金, 炼丹上一无所获, 但他们寻求真金、仙丹的苦心和毅力, 却使后代获得了许多有用的发现和经验, 并间接促使化学走上了光明大道, 为化学科学埋下了黄金。到了十六世纪, 由炼金术转化到医化学时代, 化学也因此获得了有力推动。到了十八世纪初, 化学进入了燃素时期, 提出了一个普遍的理论——燃素理论。后来俄国学者罗诺索夫的质量守恒定律给神秘的燃素论敲响了丧钟, 一个时髦名字“元素——原子”占据了化学中心舞台, 直到现在陆续已发现了113种元素, 这正是化学要研究的对象。

二、通过化学成就史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 早在两千七百多年前的商代开创了青铜器时代。祖先们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化学工艺方面, 造纸、瓷器、火药发明很早, 至于一些金属镍、锌、锑等, 也是我们祖先早就认识了的。可是到了近代, 我们的科学技术发展停滞了, 连火柴、煤油、烧碱都要依靠外国进口。因为贵, 便出现了“洋火”, “洋油”, “洋碱”一些特殊名词。同学们, 落后就要挨打, 你们今天要发奋读书, 将来才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直到1939年, 我国侯德榜先生经过上千次实验, 终于研制出来了制碱方法, 结束了洋碱历史, 为纪念他的卓越功勋, 把这一方法命名为“侯氏制碱法”。解放后, 我国建立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随着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 彻底把“洋油”这一名词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结束了外国人小瞧我中国无油的历史。1998年统计, 我国年产油13705吨, 居世界第5位;钢产量1亿吨每年, 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氨、化肥、烧碱产量居世界领先。在高科技领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科学工作者于1965年在世界上第一个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11月, 比黄金贵百倍的氧-18在我国问世。原子弹、氢弹的试验成功,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与回收等标志着我国在尖端科技上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而它们都离不开化学知识。用生动的事实和数据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并为自己是炎黄子孙感到骄傲与自豪, 并且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用有趣的家庭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用身边的化学现象抓住学生, 使他们感到学化学不枯燥, 可以看得见, 摸得着。

例1:家里炒菜用的铁锅容易生锈, 为什么?怎么办?鉴于学生刚学化学, 只能简单地告诉学生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做怪, 发生了缓慢氧化反应。只要用后把水擦干并涂点食油就不生锈了。

例2:无毒的食品袋与有毒的普通塑料袋, 如何区别?方法1、用手搓哗哗响的无毒;没响声, 手感绵绵的有毒。2、用火烧, 易着火, 且无味的无毒;不易着火, 火苗呈黄绿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

例3: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做个实验:往新鲜鸡血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可观察到鲜红色血液逐渐变成暗红色。一氧化碳气体就是煤在炉子里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的。冬季取暖封火最容易发生中毒事件。这是因为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使血红蛋白变质, 失去携氧和输氧功能, 人体缺氧3分钟就会死亡。

四、激励学生树雄心、立大志

我们已处于一个化学世纪。化学是一个百宝箱, 是一把打开美好生活的钥匙。它将为更美好的生活提供各种理想的产品, 化学成了人类进步与文明的关键。还有许多新的化学元素正向人们招手, 这就靠你们去发现它、研究它, 使之为人类服务。有没有一种核元素, 它的能量将比现在问世的氢弹能量还大, 但却对人类没有辐射呢?回答是肯定的。全世界每年生产的钢铁有四分之一为腐蚀所吞吃, 这是多么惊人的浪费!难道就没有办法解救它们的危难与痛苦吗?应该设法!现在已有一种叫高得酸盐的东西可以拯救钢铁于激烈的腐蚀之中, 可是它太贵了。还应该有更好、更便宜的药品作为钢铁腐蚀的预防, 你们将担负起这一艰巨的任务。总有一天, 我们将看到, 锃亮而坚强的钢铁在风雨中逍遥。

五、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随着工业的发展, 化学给人类提供了数不尽的物质财富, 但又给人类带来了一定灾难。然而只要能正确对待, 废物就能变为宝物。白色垃圾变汽油、变肥料已得到认可:废气F2, CL2, SO2等可生产盐酸和农药, 重新服务与我们的生活。工厂排出的废水中, 含有许多贵重金属。可以采取一些化学方法回收它们, 既充分发挥资源再利用, 又保护生态环境。随着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 那种“人类危机”的喧嚣也将会销声匿迹。天仍就蔚蓝、明朗, 水依然清澈透亮, 空气照样清晰舒畅。同学们, 努力吧!未来是你们的, 未来靠你们去创造!

参考文献

上一篇:路用材料论文下一篇:客家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