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演讲辩论范文

2024-08-06

英语演讲辩论范文(精选12篇)

英语演讲辩论 第1篇

1 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的“缺席”与培养

近些年来, 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日益成为英语教育专家们关注的话题。早在几年前, 外语专家们便指出我国英语教学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强调模仿记忆, 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而在大规模文科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调查研究中, 专家们也发现大一入学时英语专业学生总体上思辨能力显著高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 但这种差距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缩小, 自至没有差距。这种情况的产生是因为大一入学时, 英语专业学生所学内容的水平仅为本族语国家小学高年级课本水平, 远远低于大学生本身的认知能力, 长此以来, 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便无法得到提高。但我们应注意的是, 在21世纪的中国, 思辨能力是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 也是优秀人才的核心素质之一。

2 英语辩论对思辨能力培养的作用

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看出, 所谓的英语辩论就是指需要通过利用英文进进行辩论。但是, 这么长时间以来, 我国在英语辩论发展方面, 有着明显的滞后性。直到引入英国议会制辩论形式之后, 这种现象才得以改善。目前, 根据相关统计报告显示, 我国现在参与到英语演讲辩论训练中的大学生人数正在逐渐呈现增长趋势, 大部分高效纷纷成立了英文演讲辩论团队, 让更多对英语辩论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 并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 进一步提高了自身思辨能力。

可以说, 在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 加强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非常至关重要的, 可这一提高过程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 而是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并且, 在日常英语学习过程中, 学生也要通过阅读和思考大量文献资料, 从而稳固自己的英语专业基础。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 我校英语辩论队在招收新队员时, 设定的应试题目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在所有的参试人员中, 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考虑到辩题具体的地域范围, 其他多数学生都忽略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当前, 在一些西方国家中, 已经实施了废除死刑的制度, 这是因为地域文化的不同,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所以这个辩题根本没有任何在进行辩论的意义。而大部分的学生通常会认为我们提出的辩题是在指自己的国家, 因此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另外, 笔者在多年实践工作观察中发现, 这些学生观点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90%的学生都会选择废除死刑, 他们会认为死刑非常冷酷, 是一种剥夺生命的残酷手段。也有一些学生人提出了不应该废除死刑的反对意见, 死刑制度的建立能够对犯罪人员进行法律的制裁惩罚, 这也是对受难家属最好的安慰方法。可以说, 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观点, 都是正确合理的。然而, 若是连一名高中生都可以轻松说出自己的观点, 就很难使大学生的思辨水平得到提升。以下笔者针对以上的问题, 推荐自己制定的一套训练模式。

首先, 推荐队员观看往届优秀辩手的视频, 分析优秀学生的思维脉络。模仿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大学生是学习能力极强的一群人, 我们有着非常好的模仿能力, 通过观看往届优秀辩手的辩论。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他们的辩论措辞和技巧, 学习到一些通用的辩论方法。

其次, 模拟辩论赛。顾名思义即是组织大家进行队内的模拟训练, 中国古语云, 光说不练假把式, 只有在一次次的训练之中才能真正的发现自己逻辑上的不足, 比如说我们的某一位同学, 他经常会在辩论时遇到逻辑跳跃的问题, 从推理的第一步自接跳到了第三步, 缺少中间逻辑的转成和铺垫, 但是在他自己看来, 他觉得自己的逻辑非常清楚。通过这种模拟辩论, 队友可以指出他中间逻辑的缺失, 从而争取在以后的辩论过程中避免这一类问题的发生。

3 英语演讲对思辨能力培养的作用

在实际的英语演讲辩论过程中, 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表达出与辩题相关的意见, 而在很多正式的英语演讲比赛中, 选手们还会在演讲结束之后, 即兴回答出评委提出的问题。目前, 有很多学生认为, 只要掌握好英文语音音标, 保证发音标准, 就能够取得最终英语演讲比赛的胜利, 而这种想法往往是错误的观念。我校一位英语教师反思过, 他在知道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时, 该学生无论是语音音调, 还是发音标准程度, 都是与英国正宗英语口音极为相似。并且, 这位学生懂得如何在比赛中掌握抑扬顿挫, 表达清晰流畅, 得到了现场观众的一直赞扬。可是, 学生最后的比赛成绩并不理想, 其中, 评委老师指出, 这位学生的演讲内容已经完全偏离了题意, 也没有按照评委老师的指引进行正确的题意解释, 即使语言优美, 却犯了这一致命性的问题。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思辨能力在英语演讲辩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 我校在每次英语演讲训练时, 将会由队长事先拟出演讲题目, 再由队员们进行资料的采集、整体和总结观点, 并写出一篇完整的演讲稿。而在实际演讲训练过程中, 当一名队员上台演讲之后, 其余队员将会对其语调、流程程度放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而通过这种严格的训练方式, 促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4 结束语

思辨能力是新世纪大学生必备的索质之一, 解决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缺失问题刻不容缓。实践证明, 对大学生进行英语演讲、辩论训练可以对他们的思辨能力有切实的提升, 因为训练的精髓在于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主动地进行思考。

摘要:在现代大学英语教学中, 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 就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 大部分教师并未重视到这一点, 从而导致学生在英语演讲辩论中, 缺乏开放性的思考意识, 最终输掉辩论比赛, 很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非常不利于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笔者通过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工作经验, 具体对英语演讲辩论训练对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讨论, 总结了以下相关结论, 以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演讲辩论,思辨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阮全友.构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 2012 (1) .

[2]文秋芳, 王海妹, 王建卿, 赵彩然, 刘艳萍.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5) .

英语演讲及辩论教学大纲与计划3 第2篇

总学时:

学时,周学时2,共上16周。教材:

社会热点问题

参考教材:名人演讲---响彻世界的声音 任课教师:辛柯教授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其目的是培养高年纪学生较强的英语讲演和辩论能力、较高层次的听力、写作能力、思辨能力和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扩大知识面和词汇量。

教学要求:

1、学生通过听大量英语名人演讲磁带和阅读有关英语演讲材料,掌握演讲文体的篇章特点,韵律节奏等。

2、学生根据教师所给定的主题(主要是社会热点问题),写出自己的讲稿(500~800词),在课后能熟练背诵,在班上演讲(5~7分钟),并回答教师与同学围绕该主题所提的问题。

3、要求学生就相关主题写讲稿之前,大量阅读国内外英文报纸或杂志、或听英文广播,或在互联网上搜寻资料;对有些观点不能人云亦云,要从各个层面分析问题,得出具有个人特点、令人信服的结论。

4、学生根据同一主题,分正反两方写出演讲稿,由正反方两方选出代表,进行辩论。由学生投票选出胜方。或者根据社会热点问题举行模拟记者招待会,有记者对主持人提问。

5、每学期每人要写8~10篇演讲稿。

6、要求学生课后反复听课文所配录音磁带,并背诵部分段落。

考试要求:期末根据本学期所给定的8-10个主题,教师对每一位学生指定或由学生选定主题准备一篇讲演稿或辩论稿。在演讲之前,抓阄决定每人的演讲或辩论次序,由教师和三名学生担当的评委打分。

成绩:

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占总分的30%,完成作业情况占20%,上课考勤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其中笔试(根据所给主题写的讲演稿)占20%,面对面和老师/学生辩论或讨论占20%。

序言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总体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一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理性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感召能力、个人魅力的总体表现。而语言表达中的幽默、哲理又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

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是衡量一个人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标志。能用英语和他人就一个主题进行辩论是外语学习较高层次的要求;写演讲稿也是写作的高层次要求,因为演讲稿是一种特殊的文体,从用词、修辞、句子结构到篇章结构都有严格的要求。从不同的方位和各个层次把问题分析得有条有理,给听众提供信服的证据和结论也是演讲家必备的能之一。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工程师、教师、科学家、医生、各种管理人员,同时培养企业领导人、国家领导人以及雄辩的演讲家和辩论家也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要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科学思维的训练, 同时要加强背诵讲稿的能力。里根总统在当演员是就练成了非凡的记忆力。演讲时配合得当的手势、恰如其分的面部表情,以及清晰的发音,准确的句子和词的重音都是需要长期训练的。

Basic requirements for Public Speech and Debate Speeches are not magic.A speech is a combin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opinion

written on paper and spoken.If you can have a thoughtful conversation, you can write and give a thoughtful speech.This is just one more reason why spoken English is so important.The following are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a public speech.1.2.3.4.5.6.7.8.9.10.The speech should focus on one topic so that the audience can easily get the gist.The speech that covers too many thoughts, opinions or ideas could only confuse the audience.No speech should last more than 20 minutes.The more important the message, the less time required to say it.The more you speak, the more boring the audient find it is.In other words, the shorter your speech is, the more easily it can be remembered!The Gettysburg Address given by President Lincoln lasted only about 3 minutes.Complicated sentence patterns should be avoided.And parallel structure may very often produce amazing effect.Choose your words carefully.It’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your words must be hearable and comprehensible the first time they are spoken.A clear pronunciation is necessary since a lot of words sound alike and the speaker has to give a distinct pronunciation of every word, but sometimes he has to speak very slowly, sometimes very quickly with exciting rhythm.With the help of gesture, the speaker sometimes has to invite the audience for participation, resulting in an exciting atmosphere.Humor is vital.Every speech needs it, and you need it, too, probably at the top.Ronald Reagan always wanted a joke at the beginning of a speech because he needed the quick victory of laughter.It helped him relax.It also helped the audience relax.While debating with others, the most important is to collect convincing facts or data to support your point of view and come to a convincing conclusion.Debating is an art that needs techniques as well as intensive training.The rational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 concerned and a quick response are based on the participant’s wide range of knowledge.Don’t forget to say thanks.Say your thanks in the manner or with the tone.Offer a compliment or a warm word whenever you can.英语演讲及辩论课程计划

Teaching Plan

This semester we are to have 8 topics for public speech and debate and 4 press conferences.And each topic covers 4 hours;for the first 2 hours, students are divided into small groups(each consisting 4)and discuss the questions given on the topic.After class, they have to collect information on the topic through internet or by reading English newspapers.Then they have to write a speech of 800 to 1000 words.For the second 2 hours, students have to deliver their speeches, with each speech lasting for about 10 to 15 minutes.Then the speaker ha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raised by their peers and try to defend his/her view.The four press conferences are held in class but preparation is to be done after class, based on the topics given by the instructor or selected by students themselves.Each press conference needs 3 speakers, one standing for an expert in a specific academic field, another for government official, the other for organizer of the press conference.Each speaker has to deliver a short speech concerning the topic given and be ready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raised by their peers.The preparation covers the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from internet, reading newspapers, listening to the radios or discussion among students.Week 1 to 2: Topics: Urbanization in China(A constant migrant army of farmers from rural areas into urban area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从乡村大量流入大城市的农民工给社会发展都带来了那些好处和弊端?)Questions to be discussed: 1.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a constant flow of farmers from countryside into cities? What are the major contributions that the migrating farmers have made in your view? 2.What are the disadvantages caused by the migrating farmers? Which one do you think that has the biggest potential danger? 3.What can government at different levels do when so many farmers can not get their regular pay? 4.Why do so many city people look down them while they benefit a lot from these migrating farmers? 5.Why is it inevitable to stop this constant flow of farmers

during the process of our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6.What are the main features of Chinese urbanization?

Week 3 to 4:Topics:Marriage and divorce(The rising divorce 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man’s civilization or the decline of man’s moral standard 中国目前持高不下的离婚率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还是人们道德水准的下降?)

Question to be discussed:

1.What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caused divorce in China now? 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s? 2.Why does our society become so tolerate to the third partner in the marriage in China now? 3.Why does cohabitation(同居)becomes so popular in China now? 4.Why do students from single parent family tend to have mental problems? What help can we offer? 5.Why does economic booming in China triggers rising divorce while in Western society economic depression results in divorce booming?(for reference)

6.Who are hurt most in the divorce? The parents of those who are involved? Or the wife? Or the children? Why?

7.Why do governm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adapt many policies to protect children’ benefits when their parents divorce? Why do children whose parents are not illegally married share the same benefits as other children when 4

their parents parted?

Marriage is, of course based on love but that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at when love has gone the marriage is over.Marriage needs nourishing.It needs mutual trust, loyalty, understanding, consideration, patience, devotion as well as sacrifice.Week 5 to 6: Topic: Smoking, an enjoyment or slow suicide(抽烟是一种享受还是一种慢性自杀?)Questions to be discussed: 1. Why does the number of smokers, especially teenagers, keep rising dramatically in China while it drops down sharpl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2. Why does governments warn people of the danger of smoking while encourage farmers to grow more tobaccos and manufacturers to produce more cigarettes? 3. Why do so many medical doctors keep smoking even if they know many of their patients die of smoking related diseases? 4. Why do so many college students keep smoking even if they don’t

have any income? 5. If one of your family members smokes what hazards can it bring to the family? What can you do to help him/her quit smoking? 6. Why does governm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ban smoking in public places? What effective measures can be taken to do it?

7. Why is difficult to detect smoking related diseases, such as lung cancers?

8. If your spouse is a heavy smoker, what can you do help him/her? And if all that fails, what can you do?

Week 7 To 8: Topics: Develop public transportation or private cars(在中国目前经济条件下,发展公交好还是发展私人小汽车好?)

1.What benefits can we get when we try to develop car industry? 2.What problems are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car industry? 3.Why do many people insist that we should develop public transportation first? 4.Is it reasonable for many young couples to save money to buy private cars even if the price of gasoline keeps rising? Why? 5.What is the possibility of replacing gasoline by other forms of clean energy? 6.Why does government set very strict penalty for drunk driving? 7.What does the term “car culture mean”? What is difference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ese Car Culture?

Week 9 to 10: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相互矛盾?)Questions to be discussed? 1.Is it contradictory to develop our economy and improve our living standard while focusing on the protection of our environment? Why? 2.What facts cause the global warming? What bad effects can we predict? 3.What does the policy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really mean? 4.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when they seriously polluted their environment during industrial revolution? 5.How can we establish a friendly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its environment?

Week 11 to 12: Pet Animals, Benefits and Problems(宠物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多余弊端,还是问题多余好处

1.Can you list the main reasons why so many people raise pet animals at home? Do you think that our society is so affluent that we can afford what pet animals need? 2.What benefits do pet animals bring in? What kinds of people are likely

to raise pet animals? What kind of pet animals do they raise? 3.What problems do pet animals cause? How do we handle these problems? What is the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pet animals and their owners in our society? 4.It is reasonabl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raise pet animals at dorm? If yes, why? If no, why? What does school discipline say about it? 5.Rabies(hydrophobia 狂犬病)is a deadly disease spread by pet animals, but why do so many people risk their life to keep pet animals? What diseases do man and animals share?

6.Why does pet animals’ dropping become one of the biggest concerns for every big city across the world? What are your suggestions for it? Week 13 to 14: Topic: Facing a shrinking job market, what can we(job

hunters)do?(大学毕业生如何面对紧缩的人才市场?)Questions to be discussed:

1.Why do so many people blame the development of hi-tech for shrinking job markets? Do you think that is reasonable? 2.Do you think there is a striking gap between what you learnt in the university and what the job markets demand? If yes, Why? If not, why? 3.What have you learnt from being interviewed on the job markets? 4.Why does sex discrimination on job markets still exist even if we claim men and women are born equal? 5.Do you think it is reasonable for women to stay at home taking care of children and husbands when we are facing a shrinking job market?

Week 15 to 16: Topic: One couple, one child policy(一对夫妇,一个孩子政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利和弊)

Questions to be discussed: 1.Wha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does the policy of “one couple, one child” br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2.Why did “one child” policy meet strong policy in the late 70s and early 80s, especially in the rural areas but now it is well accepted? 3.What potential dangers do we have if so many young couples don’t want to have any children? 4.Do you think that we will have a shortage of labor force in 10 or 20 years if we still carry out this policy? If yes,why? If not, why? 5.What difference do you find between the only child in the family and children who have brothers and sisters?

Week 17 to 18:Topics: The early coming of the aged society and the incomplete welfare system in China(中国的老年社会的提前到来和还未健全的福利体制)Questions to be discussed:

1.How do we define the aged society? What characteristics does an aged society have? 2.How do we define a complete welfare system in a society? What can the aged people benefit from the welfare system in China? 3.Who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care of aged people in an “empty nest” when their adult children have gone(abroad)where they can make a living?

4.Have you ever imagined what you can do when your parents and your spouse’s parents(4 aged people)are not able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5.Do you think it is reasonable for newly married young couple to follow the 5 basic steps in their life, firstly try to save money to buy a big apartment, secondly save money to buy a private car, thirdly save money for the only child’s education, fourthly save money to enjoy themselves, fifthly save money for a decent retired life? If yes, why? If no, why?

Week 19~20 Topic: Keep away from drug(远离毒品)1.Why does drug abuse become so popular nowadays even if it was eliminated in the early 50s? 2.What are the dangers of drug abuse to our society? 3.What joint efforts can be made by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ince drug smuggling is the biggest concern in the whole world? 4.What knowledge do you have about different forms of drugs? What bad effects can they cause to human beings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5.What can we do to keep away from drugs?

Simulated Press Conferences

Procedures: The organizer of the simulated press conference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government official and the expert veterinarian and then to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ress conference.The government official give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new development of bird flu in the country and the veterinarian offers some common knowledge on bird flu and what effective measures can be taken to stop it and how to prevent human beings from suffering it.Then audience from different news medium ask questions and the three speakers give responses.Reference: Topic for 2007 I.War in Iraq Questions to be raised: 1.Is it reasonable for US government to overthrow Sardam’s Regime by force? If yes, why? If no, why?

2.Is it possible for a superpower to conquer a small nation by force? If yes, why? If no, why? 3.Why does the US government insist staying in Iraq in spite of the heavy loss of human lives including both American and British young soldiers and Iraq civilians? 4.Do you think suicide-bombs are powerful weapons to fight against intruders? 5.What is the best solution of Iraq war?

II.Topics Coal Mine Disaster in China(煤矿瓦斯爆炸频发所造成的灾难)Questions to be raised: 1.What are the main reasons of gas explosion in China and so far how many miners were killed in China this year? 2.Why doe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demand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 officials withdraw their investment from local mines? Why is it so hard for them to carry out this policy? 3.What effective measures can be taken to prevent gas explosion in private mines? 4.How do you compensate for the life loss for the victim’s relatives and what penalty can you give to the responsible people? 5.Why do so many small and private coal mines still keep working even i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already ordered to close down them?

Reference: Topic for 2005

Bird Flu(禽流感在中国的最新发展)Questions to be raised: 1.By what channels does bird flu spread so quickly? What effective measures can we take if bird flu is found in a chicken farm? 2.What is the potential danger of bird flu to human beings?

3.Is it curable if man suffers from bird flu? What is the death percentage

of bird flu patients? 4.What evidences can you present to show that bird flu can not spread from men to men? 5.What i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vaccine to protect human beings from bird flu? And so far how many people died of bird flu?

II.Earthquake in Jiujiang(九江的地震)

Questions to be raised: 1.What effective measures have you taken so far to help homeless people after the earthquake? What do the victims of the earthquake deed badly? 2.How can you ensure that the donations of money or materials from the charity organization be fairly distributed among the victims of earthquake? Can the money be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3.How do governm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help the local people reconstruct their homes? 4.Is it possible to move these people on the earthquake belts to other save place? If yes, why? If not, why?

5.What is the new development in China to predict earthquake?

III.Gas Explosion in Different Coal Mines in China(煤矿瓦斯爆炸频发所造成的灾难)

Questions to be raised: 6.What are the main reasons of gas explosion in China and so far how many miners were killed in China this year? 7.Why doe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demand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 officials withdraw their investment from local mines? Why is it so hard for them to carry out this policy? 8.What effective measures can be taken to prevent gas explosion in private mines? 9.How do you compensate for the life loss for the victim’s relatives and what penalty can you give to the responsible people? 10.Why do so many small and private coal mines still keep working even i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already ordered to close down them?

IV.Water Pollution in Songhuajiang(松花江的水污染)1. What reasons caused the chemical explosion in Jilin Petrol Chemical Plant(吉林石化厂)? What effective measures had been taken by the local authority after the explosion to prevent water pollution? 2. How can you compensate for the loss of produc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when water supply had been closed down for 4 days in the capital city in Heilongjoiang(黑龙江)? 3. Do the chemicals deposited in the river bed have a long term effect on

human beings’ health? If it has, what can we do? 4. What penalty can you give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leader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water pollution? 5. If Russia people complain for the water pollution, what can you do?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one couple one child policy” has brought benefits to our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other people insist that we should stop this policy since China has entered gray hair society and we will lack labor force in a few years.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argument?

英语演讲和辩论课的考试要求和记分标准

考试要求:期末考试分为口试和笔试;口试根据本学期所给定的8-10个主题,教师对每一位学生指定或由学生选定主题准备一篇讲演稿或辩论稿。在脱稿演讲之后和教师就演讲的主题辩论,教师根据学生演讲的内容、熟练和流利程度打分,占期末总分的20%, 口试在课堂进行;笔试由教师另外所选的两个主题中任选一个在本学期规定的2 小时中写一篇500~800词的讲演稿,成绩占期末总分的20%。

成绩:

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占总分的30%,完成作业情况(上交的讲演稿)占20%,上课考勤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其中,面对学生的讲演和辩论占20%,笔试(根据所给主题写的讲演稿)占20%

外国语言文学系任课教师:辛柯教授

Requirements:

1.4 written papers(computer printed)concerning the 4 topics covered 2.1 presentation on behalf the group discussion 3.1 formal speech without any materials in hand 4.Attendance

英语演讲辩论 第3篇

【关键词】英语演讲 英语辩论 第二课堂 创新能力

一、独立学院开设英语演讲和辩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教育部网站的资料显示,全国共有283所独立学院,在校本科生达到62.5万,占了全国本科人数的18%。因此,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探讨。

国家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而最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而多项研究已经表明,英语演讲和辩论对创新型和思辨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独立学院的学生更应该注重实践和思辨能力的培养,所以极有必要开展英语演讲和辩论活动。

英语演讲和辩论是以英语语言逻辑为基础,以实用性交互性为导向,以思辨性和逻辑性为内核,以团结协作、自主学习为内在精神。复旦大学英语辩论队教练何静认为,“英语辩论的意义是辩手在长期训练、赛前准备、赛场发挥、赛后反思的过程中储备知识、拓宽眼界、和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开展英语演讲和辩论活动势在必行。

二、开展英语演讲和辩论的模式探讨

1.开设专门的英语演讲和辩论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英语演讲和辩论》,并纳入教学考核,有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锻炼实战能力。

课程的授课方式是教师讲授、学生演练和学生互评三者相结合。教学内容包括英语演讲理论与实践、演讲赏析、演讲写作、英语辩论等部分。教学的具体内容可分为:(1)演讲的理论知识——演讲的基本概念、英语演讲简史、交际要素、演讲的基本类型(介绍性演讲,解说性演讲,说服性演讲,特殊场合演讲)。(2)优秀演讲的赏析——选取不同类型和题材的演讲,从选题、内容、语言风格、表达效果等多角度进行评析,并要求学生模仿和背诵经典部分。(3)演讲稿的撰写——准备阶段的选题、听众分析、材料收集、论据分类方法;同时分析演讲的语言特点、不同类型演讲稿写作角度、开篇及结尾模式、遣词用句技巧、支撑材料选取方法等。(4)演讲实战——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锻炼公共演讲能力,包括提前准备的演讲和即兴演讲,并做出点评,要求学生自评和互评。

2.英语演讲和辩论模式融入英语综合课程的教学。除了专门开设英语演讲和辩论的专业课程,教师还可以在其他英语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融入英语演讲和辩论活动,比如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程中都可以增加相关活动,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相比专门的课程《英语演讲与辩论》,该教学模式有以下三方面的区别。(1)实战练习次数相对较少,通常一个学期开展5-6次活动。(2)辩论形式灵活性大。为了动员全班同学,主要采取即兴演讲和自由辩论的方式,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挑战对方的观点。每次辩论后,教师引导大家依据评价标准对辩手的表现给出评价。(3)演讲和辩论的选题需结合课本的主题,让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做好充分准备,真正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3.成立英语演讲和辩论中心,关联第二课堂活动。鉴于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第二课堂的开展在这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独立学院成立英语演讲和辩论中心,由一线的教师进行组织和安排,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第二课堂。

相比传统课堂教学,英语演讲和辩论中心具有以下特点:(1)参与性广,持续时间长。过去的培养模式往往是临时推荐优秀选手进行个别辅导;而英语演讲和辩论中心面向全校所有学生,给第二课堂学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参与的所有学生中,选出核心梯队、中心梯队和候补梯队成员,核心梯队的队员可以优先推荐参加大中型的比赛活动,而中心和候补梯队队员通过考核也能进入核心梯队。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参赛选手的训练也兼顾了后备力量的培养。同时,这种方式有利于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系统性。而且辩论中心可以贯穿学生的大学四年时间,可以从大一的新生开始培养兴趣,慢慢的成长为优秀的英语演讲和辩论者。(2)组织和参与辩论联赛,开展丰富的活动。积极开展校内英语演讲和辩论比赛,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选出优秀代表参加省市和全国的比赛。(3)加强校内校外的合作,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整合校内资源,聘请教授法律、国际政治经济等课程的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辅导;和学校的演讲和辩论协会等相关社团合作,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加强校级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和其他兄弟院校的英语演讲和辩论队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水平。

三、结语

英语演讲和辩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此外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辨能力。

英语演讲辩论 第4篇

公共演讲的历史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 而在中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1]。那什么才叫演讲?我国著名演讲家邵守义先生这样定义道:演讲, 即说话者在特定的时境中, 借助有声语言 (为主) 和态势语言 (为辅) 的艺术手段, 针对社会的现实和未来, 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 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动的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2]演讲是真理的呐喊, 演讲是时代的强音, 演讲是心灵的共鸣, 演讲是人格的展现。因此, 近年来中国大学生的演讲比赛开展得有声有色, 许多高校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纳入了学科竞赛的重要项目, 如CCTV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21世纪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选手们紧张而富于激情的演讲给众多的英语学习者带来极大振动, 尤其是自由辩论环节, 辩手思想活跃, 口语流利, 语言幽默, 观点鲜明, 这不由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思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否与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紧密相关?

虽然我国大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在这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语言交际能力, 尤其是听、说、写的能力依然很薄弱, 学生经常在口语交流时, 无话可说, 语无伦次, 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写作时不知如何下笔, 主题不突出, 观点不明确, 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的能力。黄源深教授称之为“思辨缺席症”。[3]发展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关键。本文拟对通过英语演讲、辩论方式发展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加以探索。

2. 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

恩格斯曾说过, “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IBM公司的座右铭———THINK, 讲的就是“思想、思索、思维”。恩格斯之所以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巨人, 就在于他的思辨能力超乎常人;IBM之所以成就“世界上唯一一家不生产计算机的最大的计算机公司”, 也还是他们“THINK”的结果。那么什么叫思辨能力?思辨能力, 是由思和辨两个方面形成的能力。首先是思, 何为思?就是想问题和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所谓辨, 就是辩证、辨别、辨认事物的过程和结果。先思而后辨, 思中有辨, 辨中有思, 思和辨缺一不可。创新, 英文是Innovation。它起源于拉丁语, 原意有三层, 第一, 更新;第二, 创造新的东西;第三, 改变。创新能力是指怀疑、批判和整合能力, 是研究者运用知识和理论, 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基础、创新智能 (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 、创新方法和创新环境等。教育部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 (1998) 的通知中指出:“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就某一问题独立思考分析, 言之有理有据, 这种能力的习得绝不是靠学几个浅层次的情景对话所能获取的。许国璋先生在世时常说:“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有的女孩子语音好, 语调也好, 打招呼的那几句开场白很像个样子, 可是谈完天气之后再也没有话了, 也不能连贯地谈论正经的事, 既没有知识, 也没有看法。[4]”由此可见,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校多年来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 而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又是长期困扰外语教育者的难题。

3. 英语演讲与大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国古代学者朱熹指出:“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不疑则不进。”创新的生命力在于质疑、批判。那么英语演讲、辩论是否与大学生思辨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呢?英语演讲、辩论是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从而提高其思辨及创新能力呢?我在自己所教授的综合英语课第一堂课上作过一个问卷调查, 被调查的对象为108位英语专业新生, 调查结果如下。

由此看见, 学生有提高英语演讲、辩论技能的要求, 但是目前大学生口语课堂只注重浅层次的机械模仿、操练, 而轻视模仿基础上的创造, 在练习形式上, 替代型、复述型的浅层次对话居多, 而对于发展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讨论、演讲、辩论等教学活动却开展得很少。即使搞一些讨论, 教师也没有在方法上加以指导。鉴于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英语演讲、辩论对思辨和创新能力的作用及影响。

(一) 促进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以辨析、反思、质疑以及合乎逻辑的方式与态度对事物进行敏捷与明晰的思考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英语演讲研究家Loren Crane认为, 演讲是一门社会科学, 是一个去理解演讲目的、了解听众与演讲者这三大要素的心理实体的探求过程。[5]学生准备演讲时, 要深入思考一系列问题:哪些话题是重要的、有趣的、新颖的?哪些话题已被反复谈及?在收集到的诸多素材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哪些说法似是而非?哪些事例更令人信服?怎样谋篇布局才显得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如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思考才不会有漏洞?持不同见解者会提出什么问题?我应该如何应对?换言之, 学生既要了解演讲的目的和语境, 从普通的生活中搜取素材, 收集论据, 进行分析和判断, 旁征博引, 还要把生动具体、精彩的事例自如地运用到演讲中, 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这些思考、辨析、推理和判断的过程就是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过程。

(二) 促进批判性倾听 (critical listening)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如果说“辩”是外在的、活泼的“思维的撞击”, 那么“听”是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思维的灵动”。倾听, 能帮助我们吸收到别人思想中的精华, 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萌发灵感, 触类旁通;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R.G.Nicholas与L.A.Stevens在他们对倾听的开创性研究中发现:一般来说, 我们倾听的熟练程度只有25%。如果我们在听对方演讲时注意力分散, 那么我们的答复就软弱无力。如果我们错过对方论据的75%, 那么我们就会被击败。[6]辩论者应学会集中注意力分析性地倾听对方, 并记下对方的论点, 以便能够利用对方的话来作出反应, 并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

(三) 促进学生快速反应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辩论场上可谓瞬息万变, 随时都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 不仅是对辩手口才的考验, 同时对辩手的反应能力也有着相当高的要求。一种观点的确立需要破立结合, 有立也得有破;辩论必须针对关键性问题进行论辩, 驳倒对方, 确立自己。而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是第一步, 这一步必须快, 大多数辩论都有时间限制, 即使没有时间限制也应尽快找到双方问题的焦点。发现问题之后就是提出问题, 对方的观点究竟错在哪里, 哪一步与先前的论点产生了矛盾, 哪一步产生了逻辑跳跃, 要用准确、犀利、简短、幽默的语言指出。在论辩过程中, 需要双方辩手在紧守自己逻辑底线的同时, 机智、幽默、快速地进行攻击、防守和反击。这就是快速应变能力的培养过程。

4. 结语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总校Lucas教授曾在首届英语演讲学术研讨会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作了题为TheRole of Public Speaking in China’s English-Language Cur-riculum的报告。Lucas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英语演讲不仅仅是语言能力问题, 而是与修辞学、跨文化交际学、逻辑学等诸多学科相互关联的多语境语言适用问题。英语演讲中需要注重创新性, 包括语言运用和表达上的准确性、明晰度与吸引力, 内容上的信息度与明确性, 结构上的逻辑性与完成性。因此英语演讲和辩论是一种较高级的交际活动, 它们对于言语的流利性、准确性、观点的连贯性、逻辑的严密性、论据的充分性都有一定的要求, 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辩驳和思维的有效手段。通过演讲和辩论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将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特别是思辨和创新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Hamilton, C.L.Communication for Results[M].Bel-mont: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2007.

[2]邵守义.演讲与口才[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2:36.

[3]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7) :1.

[4]刘润清.外语教学科研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1) :1.

[5]Crane D.L..Powerful Public Speaking[M].Kalama-zoo:Brain Research Press, 2000.

辩论赛辩论演讲技巧 第5篇

思想是辩论场上“力量”的源泉,技巧是驾驭这股“力量”的手段,一场比赛当中,思想和技巧都围绕“辩题”展开。而气势则和“辩题”无关,气势源自辩手的意志,是辩论的灵魂。

首先说思想和技巧。辩论场上的“思想”和“技巧”是难以拆开来论述的,愚蠢的思想必将表现为苍白乏味的技巧;而精妙的构思往往可以把各种技巧都耍得有模有样。

举个例子,设想你现在站在学生会的会议室里,刚刚抽完一个签,签上面写着这一轮比赛的辩题“正:金钱是万恶之源”。你的脑海中也许马上就会浮现出诸如“兄弟为了宝藏而反目”“贪婪-指环王-尼伯龙根之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之类的素材。如果你顺着这些思路想下去,不好意思,你已经踏上了失败的第一步,并且会一步步陷入“例证堆砌”的陷阱里,辩论场上你问出的中最多的问题就是“啊,你看张三,李四,和贪婪的王二麻子,他们的所作所为,难道不证明了金钱就是万恶之源吗?”对手只要一句话就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对,不能证明。”例证堆砌这种机械的思想孕育出了辩场上最愚蠢的发问方式“反问”。

拿到辩题之后,聪明的做法是“分析定义”。一个选择恰当的定义可以让你在整场比赛当中掌握主动,一个辩题当中定义也常常会成为双方交锋的战场。还是拿“金钱是万恶之源”这个辩题作为例子。“万”字的定义就基本决定了辩论赛的胜负。如果“万”解释为“一切”,那么辩题的意思就是“金钱是一切恶的根源!”这样的命题就很容易辩驳了,“一个强奸犯强奸他是为了钱吗?难道这不是恶吗?”诸如此类。如果“万”解释为“很多”,那么辩题的意思就是“金钱催生了许许多多的罪恶”这个辩题说起来就稍微好论证一点了,“卖淫嫖娼”“毒品犯罪”“侵略战争”等等例子都能用上了。再进一步,如果我们把“金钱”定义为“充满诱惑的利益”,那辩题就可以解释为“利益是诱发一切辩论赛辩论演讲技巧许多恶的根源”,那正方就更好打了,因为对方举不出任何一个与“利益”无关的“恶”。建议你看一看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决赛,那一场就打的是这个“金钱”的辩题,看完之后你就能感受到他们对定义的争夺。所以,拿到辩题之后请一定要先思考一下:“这个题目当中有哪些字的定义是可以为你所用,哪些字的定义可以为对方所用的。”当然,辩题还分三类:①应然性辩题,就是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倡导什么价值。“应该鼓励青少年见义勇为&不应该鼓励青少年见义勇为”这类辩题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价值观”怎么选择。②实然性辩题,事实是怎样的“人性本善&人性本恶”,这种辩题里面“特定词汇‘本’和目标词汇‘善’‘恶’”的定义非常重要。③比较性辩题,“__利大于弊&__x弊大于利”,这种辩题的分析中最重要的是“比较标准”,就是说凭什么说利大于弊的标准!

好了,当你分析完辩题之后,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论据整理。在这个阶段,你一定要铭记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你要说服的不是对手,而是场下的观众(好吧,其实我想说的是评委),而他们往往都很‘蠢’”作为当了很多次评委的资深蠢蛋,我可以很明白的告诉你,一个再厉害的评委在赛前对辩题的思考深度一定不及场上辩手的十分之一,而且他们一定不会全神贯注的听完所有的比赛,他们一定会开小差!所以你的论述一定要简单,一定要浅显,一定要好玩,在激烈的比赛中(特别是下午的场次,那时候评委特别困)抓住评委的往往不是精妙的逻辑(没工夫想),而是一段有趣好玩的话。比如说,有一次下午我去评一场比赛,双方的论述都淡而无味,我也听得昏昏欲睡,这时突然有个辩手说了一句“那么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一瞬间我就精神了,他之后的论述我就真真切切的听进去了。至于怎么好玩,怎么简单,就要看你们自己的造诣了。我自己的经验,就是比喻。举个例子来说,我想举一个“兄弟为钱反目”的例子。第一种说法“6月3日,在广西南宁发生了这样一起兄弟反目的惨案.......”,第二种说法“在一个狗窝里,有两只狗,他们是兄弟,哥哥的叫狗笨,弟弟的叫狗二......”,你觉得哪那个说法更能引起场下观众的注意呢?

英语辩论与英语老师角色转型 第6篇

关键词:英语辩论;角色转型;

在以学生为中心,语言交际为导向的时代,英语教学面临很多深层次的改革,英语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英语辩论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英语辩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英语辩论对老师的改变往往被人忽略。英语辩论活动加快了英语老师的角色转型。

1.英语辩论对大学英语老师的挑战

英语学习早已不局限于课堂。如今的大学生很早便开始全面而系统的接触英语,网络时代,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是多元的。不少大学生的英语基础扎实,也不乏兴趣和热情,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课堂上枯燥的语言知识学习、传统的课文讲解和功利的过级策略介绍。

1.1 英语辩论对老师知识储备的挑战。

辩论要求具备广博的知识面,甚至是精通逻辑、历史、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等学科的全才。辩题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更具开放性和挑战性,对指导老师知识储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老师需要养成关心时事、深入思考的习惯,善于学习和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准备一个辩题简直像速成一门专业课。譬如为了准备新闻娱乐化的专题,除了需要阅读新闻学的文献,还要搜索各种具有代表性的相关资料和热点话题,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从正反两面都建立起辩论结构。

1.2英语辩论对老师思辨能力的挑战

在信息日益碎片化的当代,思辨能力成为很多人综合能力的短板,英语老师也不例外。普通课堂上的辩论往往只能点到为止,而辩论比赛强烈的对抗性迫使辩手进行脑力激荡,刨根究底。指导老师必须具备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准确的分析和理解辩题,抓住学生的逻辑错误和漏洞,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辩手不但要找到本方的观点,更要证明本方的观点成立,这个说理的过程是对辩手最大的考验。只有理性见长、养成独立批判式思维的老师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拓宽学生看问题的方法和视角,培养高度概括和分层次推理的思维能力,对社会热点的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英语辩论中老师的角色转型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英语老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代言人,她横亘于知识与学生之间,认为学生自身难以习得语言,必须通过老师这个中介来输送与传递。“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老师讲授的永远是正确的、标准的。师生之间只见“知识”不见“人”。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只是被贴上“英语”学科标签的知识传授者,看不到老师最真实的一面。师生之间的所有交往大都发生在“知识”的传送带上。然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正在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获取知识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老师不再有知识霸权地位。

在辩论活动中,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播者,老师不一定是正确的,辩论中没有标准答案。讨论式教学和实战是辩论活动的常态。辩题面前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可以是队友也可能是对手。平等的语境下,师生可以有对立的立场,可以相互去质疑、追问。老师也可以坦言自己的未知,甚至求教于先知学生,也只有这样“最本真”的教师才会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发现学生。老师与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发生碰撞才能激荡出智慧的火花,英语辩论正是体现了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和学习,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更高境界。此时课堂的边界已逐渐模糊,没有精心的备课过程,只有现场的即兴发挥。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辩题,老师经常要与学生一道绞尽脑汁,深度挖掘,有时候要成为辩手和学生一起参与辩论。当老师和学生在辩论中一样以“学习者”身份出现时,教师必然需要回归真实本性。于是,就有了一个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教师与一群同样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往。教师将自己置身学习之中,把学生代入共同学习的状态。老师在辩论实践中由知识输送者向代入者转变,或者由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转变。

3.发展趋势

英语老师的人文精神、科学理性、探究精神、社会关怀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英语教学与教材逐步分离,而与其授课老师更紧密的融合,并赋予该老师鲜明的个性风格,真正实现老师与课程的“合体”。学生不仅仅是在选择老师,更是在选择一种价值认同。最好的英语课就是教师本身。老师的专业发展不再受囿于传统的师徒制和传帮带,老师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师生间是一种双向选择的、优势组合的、需求相契的 “合伙人”关系,老师与学生进一步走向平等与合作。

4.结语

英语辩论对老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素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同时也培养了英语老师的创新能力,从而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学英語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英语辩论亲身去探索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进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英语辩论活动中,我们应当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积极应对教师角色的转变,用更加理性而睿智的教学手段去征服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艺琼 英语辩论与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 ,(6).

[2]万涛 高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J] 科教文汇,2012 ,(8).

[3]梁君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现状研究 [J] 池州学院学报, 2012,(10).

[4]淮艳梅 袁庆锋 基于内容的英语思辨能力教学模式研究 [J] 长江大学学报, 2012,(12).

[5]王琪 活用议会制辩论规则组织英语口语教学 [J] 科技信息, 2012,(15).

作者简介:曾涛(1974.4—),四川仪陇人,武警警官学院人文社科系外语第二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应用学。

高级英语课堂辩论实践及反思 第7篇

高级英语教材《现代大学英语》五、六两册共包含24篇课文, 题材多样。其思想性、艺术性都堪称典范, 其语言难度较之基础阶段教材的课文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学生不仅要面对大量生词, 分析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还要深入探讨作品的文化和思想内涵。所以这门课程的课堂活动通常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 由教师对课文进行逐词逐句的分析, 讲授自己的研讨体会, 而学生在课堂上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与课程教学目标相分离的现象, 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具有一定典型性。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现象, 贯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相关精神, 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探索、实践, 力求使自己的教学体现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 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是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具体的课堂活动开展中, 教师普遍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思想, 注重凸显英语的工具性、实战性、应用性。和角色扮演、二人对话、小组讨论一样, 辩论应作为重要的课堂活动受到充分重视。

2. 活动设计

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已成为现代人迫切的渴求、必备的素质。如何让对方赞同自己的观点又不伤和气, 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必备的能力。笔者于第五学期伊始, 便在高级英语课堂上开展辩论活动, 旨在引起学生对英语实用性的关注, 激励其努力提高自身的说服技能。

2.1 目的

此次课堂辩论活动的目的是考查的英语应用能力, 锻炼其心理素质, 学习辩论技巧, 提高其辩论能力。

2.2 准备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的第一课是马丁·路德·金博士发表于1967年的演说“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我们向何处去》) 。文中金博士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Love is ultimatelythe only answer to mankind’s problems.

综合考虑可辨性、难易度、教学内容相关度等因素, 笔者将辩论话题定为“Love VS.Force:Which is the right choice in solving problems”。

笔者组织学生观看学习往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 (FLTRP Cup National English Debating Championship) 的精彩视频、2008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等相关视频材料, 营造辩论气氛, 激发其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介绍基本的辩论知识及技巧, 比较中外辩论赛异同点, 使学生认识到议会制辩论模式重辩轻论的优越性。

2.3 描述及问题评价

按照议会制辩论模式, 四名学生分正反方就Love VS.Force展开辩论。辩论活动包括结构辩论环节 (Constructive Speech) 和反驳总结环节 (Rebuttal) 。发言顺序为正方一辩、反方一辩、正方二辩、反方二辩、反方一辩总结、正方一辩总结。有别于正式的辩论赛, 活动并未采纳结构辩论环节所许可的质询 (Point of Information) 。活动时长20分钟, 其中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 双方立论不够准确合理, 不注意倾听对方立论观点。

立论是通过结构辩论环节实现的, 正方一辩 (Prime Minister) 的立论即是简单地重复了金博士的观点, 而反方一辩 (Leader of Opposition) 则更简单到仅在以上观点中加上否定词“not”。双方均未能就各自观点进行深入、合理的阐述。这种情形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人文基本理论素质不够, 另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并不明确辩论活动中的重点环节。

2.3.2 双方攻防技巧单一, 不注意对方辩论技巧运用中的失误及其所要达到的意图。

双方的攻防过程严格来讲是由相当数量的、关联不大的例子构成的, 期间鲜有思想观点的碰撞。攻防过程中, 正方二辩 (Member of Proposition) 提到2008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这一事例, 并以此证明爱的力量 (power of love) 。此时反方二辩 (Member of Opposition) 未就正方的论述作出任何回应, 直接阐述了先前准备好的例子。这种情形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缺乏辩论技巧, 另一方面说明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薄弱, 不能在短时间内从对方运用的技巧中找到失误与错误。

2.3.3 双方不注意辩论各环节的逻辑性。

最显而易见的是双方在发言顺序 (Speaking Order) 和时间分配 (Timing) 方面出现混乱。也因为如此, 辩论活动未能整体反映辩论双方观点的合理性、辩手素质及整体配合能力。

2.3.4 双方均遭遇不能表达自己的尴尬瞬间。

具体表现为双方对一些辩论常用语 (how to state an argument;how to ask for opinions;how to express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how to interrupt;how to settle an argument) 掌握较差, 不时会出现一位学生突然停顿, 转头问同伴某某词该怎么说的情况。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缺陷明显。

2.3.5 双方均有学生紧张, 肢体语言僵化。

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学生在活动中立论不够准确到位, 有转移主题之嫌, 攻防技巧单一, 缺乏自发性。从Matter, Manner, Method, Spontaneity方面评估, 此次辩论活动精彩程度不够, 效果不甚理想。

3. 限制因素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 辩论这种长期处于受冷落位置的活动重新焕发活力, 走进了英语教学课堂。然而正如此次辩论活动所反映的, 课堂辩论往往精彩程度不够, 未能充分体现对抗性。课堂辩论效果不佳, 可探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由于高级英语课程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中心, 兼顾其它语言能力, 课堂教学的微观方法体现在如下重心的转移, 以区别于低年级阅读教学:从低年级那种机械性的“词汇—语法—练习”解释为主转移至高年级创造性地分析和评价文章的体裁特点、写作风格、修辞技巧等为主;从逐段讲解为主转移至课文讲解分析后综合解释为主;从对课文的字面理解为主转移至评价性或欣赏性理解为主;从获取信息式阅读为主转移至评析式阅读为主 (孙亚, 2005) 。教学目的及教学方法的改变要求学习者实时改变观念, 改进学习方法。未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的学习者常常觉得沮丧, 其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不少学生仅仅把高级英语课当成是基础英语的延伸, 结果常抱怨“学不到东西”、“英语水平没提高”, 影响了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2 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内容长期局限在手头的课本上, 对学习内容认识不足, 且未能有效地把学习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活动中, 学生仅凭教材中的信息展开辩论, 多数时间是照本宣科。其思路大多局限在语词概念或经验层面, 虽唇枪舌剑、词锋凌厉, 却缺乏深刻的思考。这凸显了学生在独立思考能力方面的缺陷。

3.3 英语应用能力薄弱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 不少学生过于追求语言语调的标准, 而忽略了通过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 在辩论中无法将想说的观点用英语有效地表达出来、表达到位。学生在辩论中的表现凸显出其英语实战能力的薄弱。笔者也认为学生在口、笔头表达上仍然没条理、没逻辑, 对课文的主题等宏观理解问题知之甚少。

4. 教学反思

此次失利的辩论活动启示教师从应多方面努力, 消除不利因素, 促进辩论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确《高级英语》的学习目标是要进一步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 并培养其课文分析能力 (text-analyzing capability) ;帮助其从思想和学习方法上作出转变。其次, 教师要通过课上引导及课下指导, 让学生接触尽可能多的学习内容, 开阔其视野, 促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主体活动, 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最后, 通过观摩、培训、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 营造氛围, 传达技巧。在具体的课堂辩论中, 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发言, 引导双方辩手换位思考, 掌握好辩论时长, 注重对学生辩论仪态和风度的训练。

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反思, 完成角色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权威和中心, 但这并不等于说教师成了旁观者。这样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的工作将更具挑战性。辩论活动和传统课堂活动的不同是教师的控制减少了, 学生投入大为增加, 学生自主性加强了。必须明确的是, 不管教师是示范者、组织者还是监督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作用应是协调 (coordination) 、促进 (facilitation) 和指导 (guidance) 。教师要创造一种积极的气氛让学生得以充分调动、充分发挥, 这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全过程担负的协调作用所要求的;不论学生的主体能力怎么样, 教师都要通过课堂活动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策略和能力培训, 使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更强, 这是教师的指导作用所决定的, 和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并不矛盾;不论学生的认知和技能达到怎样的水平, 教师都要认真管理和引导, 以保持课堂的动态平衡, 这是一个调动各方因素的积极过程;不论怎样的活动, 怎样的学习材料, 怎样的课堂教学过程, 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在学习中选择并做决定的能力, 都需要得到促进和培养, 因为,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也对教师的原有知识提出了挑战, 因为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有现成答案的问题, 而是无法预知的涉及各领域的难题。这能促使教师放下架子, 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

5. 结语

辩论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达到最大限度, 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活动的覆盖面达到最大限度, 让学生的交际真实性达到最大限度, 让学生相互学习的机会达到最大限度 (文秋芳, 1999:186-187) 。这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自主训练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大大提升其言语理解和输出能力, 迅速提高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语言综合素质和智力水平。课堂辩论活动的必要性已毋庸置疑, 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辩论活动才是重点。宏观方面, 教师应认真学习、贯彻大纲精神, 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需要和其现有的语言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 采取相应的基本进路和选定教学起点和教学技巧。微观方面, 教师应做好辩前准备、辩中引导、辩后评价几个方面的工作。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2]孙亚.改革高级英语教学, 提高语言综合技能.21世纪报·英语教学周刊, 2005, (3) .

[3]文秋芳, 赵学熙, 王文宇.专业英语口语指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4]杨立民, 梅仁毅.现代大学英语 (精读5、6)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5]曾丹.辩论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果探析.学术·理论现代企业教育, 2006, (7) .

英语演讲辩论 第8篇

大学生英语辩论赛, 始于20世纪80年代, 在辩论准备及竞赛各阶段中, 学生们不仅可以探索与发现问题, 开拓视野, 同时有助于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密切关注社会时事热点, 发散思维能力, 提高专业水平。英国议会制辩论赛 (简称BP) 在一轮比赛中有4支队伍参加, 每队2人;正方的上院和正方下院代表政府, 英文分别是opening government和closing government;而反方上院和下院则是反对党, 其英文分别是opening opposition和closing opposition。同一方的两支队伍不仅要相互支持, 使得彼此的论点对同队对方更有力, 共同打倒对方辩友, 同时同方两队也是对手关系, 都要为自己队伍争取胜利。王盛 (2014) 指出, 随着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的增强, 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也顺应此文化潮流, 在很多赛程中设立英国议会制辩论模式, 让学生在感悟西方文化的同时去理解西方政治和政体模式, 提高国际政治素养。在语言教学方面, 任亮娥 (2008) 和吴海燕 (2012) 分别研究了英国议会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和英国议会制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养成的启示。但通过实例分析指导教学的比较少见。本文通过引入实战经历, 对英语专业学生在议会制英语辩论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对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与教学有指导意义。

1 辩手在比赛中易出现的问题

近几年来, 笔者通过指导学生参加辩论赛以及观摩英文专业辩论比赛, 发现英文专业辩手们在比赛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 审题有偏颇, 理解不到位

在拿到一个辩题后首先要对辩题进行“四审”, 即审主语, 审谓语动词 (尤其是情态动词) , 审中心词 (名词和 (或) 动词) 以及审对象。以辩题为“This house would allow mothers to transfer their maternity leave to their husbands”为例, 在上述辩题中, 主语是“the house”, 这里指的是议会, 情态动词“would”, 表示“提出提议或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意见”, 该辩题中的关键词是“transfer maternity leave”, 而针对的对象则是mothers and their husbands。按照比赛规则, 首先发言的是opening government, 作为第一组发言的队伍, opening government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引领全场比赛的作用, 其关键性不容小觑。而在该场比赛中, opening government开场发言时就走偏了, 在该队所作陈述中, 他们生硬地列举的是agree的理由以及把题中的“transfer maternity leave from mothers to fathers”理解为了directly give maternity leave。这里就犯了两个致命的词汇理解错误:首先, would allow的口吻和agree是完全不一样的, “would allow”是在以一种商榷的口吻来进行议事探讨, 是符合议事氛围和政治环境的, 而agree则过于随便, 主观性太强, 是一种强硬的态度来硬撑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即把“would allow”理解为了“must allow”;其次, 对题中关键词“transfer”的理解失误, “transfer”在朗文词典中意思为“the act of transferring something from one form to another”, 其同义词为“transmit”“transport”, 该词体现一种过渡性的过程, 而directly give则是没有任何过渡性, 无任何感性色彩。虽然是两个小词, 但是因为opening government理解不到位就导致开场的偏题。而在该次比赛中opening government开头发言的跑题直接导致了opening opposition的发言也跟着跑偏。所以, 作为率先发言的opening government队伍一定要在发言前仔细斟酌每个关键点。

1.2 链接欠紧密, 思考少深度

英国议会制辩论赛, 除正反方各自较量外, 正方两队间既要互帮互助支撑自方辩题, 也要互相竞争。在比赛中opening opposition对opening government没有强有力的质疑, 不能抓住对手的致命弱点, 而且正方和反方两队内部之间的承接也不够到位。既然四队之间是相互竞争, 两两抗衡, 那么opening opposition应认真倾听opening government的发言, 找到其弱点并在自己发言中予以反击, 提出opening government观点的不合理性, 用恰当的例证予以驳斥, 而不仅是完全按照自己之前准备的发言。而之后closing government所做的, 既是要对opening opposition所发言不合理的部分提出质疑, 并要对opening government没有提到过的, 但是有利于本方观点的地方加以补充,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 closing government是四支队伍里最出彩的。在“This house would allow mothers to transfer their maternity leave to their husbands”辩论赛中, closing government先是把最先发言的opening government跑偏了的论述引回正轨, 在她们开始发言时就重点强调了题目中是情态动词“would allow”而非“must ask”, 使得辩题更加朝向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发展, 且使最后发言的closing opposition处于被动地位。最后的opening opposition要先反驳closing government发言中的不合理部分, 后根据opening opposition所说的予以适当补充, 并总结己方观点的优势和合理性。

在思考深度方面, 笔者发现英文专业辩手们在辩论发言中普遍深度不够, 没有对背后深层次的问题予以挖掘。辩论赛发言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原则, 对于题目中提出的政策, 首先分析这到底是关于什么的一项政策, 受益者是谁或受害者是谁, 小到对个人大到对国家会有何利弊, 然后考虑为什么会提议这样一个政策, 它所处的社会背景、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国内外现实中有没有可以参考借鉴的实例。最后要结合现实, 分析如果实施这项政策的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在此我们可以对实施该政策的影响加以充分想象。同样以“This house would allow mothers to transfer their maternity leave to their husbands”辩题为例, 女性辩手可联想这项政策对女人本身有什么优点或者存在什么隐患, 优点即觉得男人会帮助女人分担产后照顾孩子的任务, 减轻重担, 利于产后恢复, 也使女性朋友提早投入到工作中, 但由于很多事不是妈妈亲力亲为, 对孩子的照顾可能不会像全职带孩子的妈妈那么到位;同理, 男性辩手结合现实情况, 可以考虑到该政策实施后, 自己可以充分发挥父亲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对孩子成长多一份了解和关怀, 但是自己的事业可能不能同时兼顾地那么到位。相应地, 将个人影响放大到国家民族层面, 孩子们因为享受了“爸爸假期”性格会变得更加坚强勇敢, 对于国家民族而言,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希望, 这样做有利于提升民族软实力, 有利于塑造民族气魄和民族精神。这样多方面思考后就会形成一份较为完整的发言体系。

2 对策研究及教学建议

2.1 强化语言基础, 设置丰富课程

很多专家、学者一味地批评英语专业是“没有专业的专业”, 认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四年学习除了学习英语这门语言, 没有学习到任何实质性技能。但是, 语言本身是沟通交流的工具, 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基础。只有学生们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才能为进一步的深造其它打好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农林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 英语专业相对处于学校专业的边缘学科地位, 更要从大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语言基本功训练。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灵活的句式和准确的逻辑推理等都是不仅是辩论的基本功, 也是语言的内在基础。很多学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单一, 这样不利于学生基础阶段的发展。在注重基础课的同时, 可加入专业性不强但是充满趣味性的课程, 如词汇学, 词源学, 西方近代文化等本属于本科高年级的课程, 但因其趣味性较强, 低年级学生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 可以激发他们对专业进行系统学习的欲望, 促进学生提升整体听说读写的英文实力, 同时也让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语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即是紧密相接, 充满趣味和挑战的一门专业。

2.2 扩展知识体系, 提升探究能力

英国议会制的辩题涵盖很多方面, 大到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科学技术, 小到家庭伦理、社会现象、人文关怀等。辩论中也不仅是简单考核选手们基本功, 更是从较宏观角度, 从不同的层面, 把观点进行论证。笔者认为, 可以将部分辩论式教学融入课堂, 不仅能促使学生将所学的英语词汇、短语句型和日常用语等转化为实际口语表达能力, 真正体现“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 还督促学生大量地查阅国内外资料, 阅读国内外报刊杂志, 涉猎各方面的知识, 并对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 归纳, 总结。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 从单纯的语言学习扩充到与语言相关的应用型及人文型学科上, 更好地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 开发思维, 提高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 培养学生批判式思维和应辩技巧, 体现语言的交流性特点。对教师来说, 他们不仅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还要与时俱进, 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3 小结

开展英国议会制辩论比赛对促进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 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起着重大作用。通过对英国议会制辩论赛的观摩研究, 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存在的不足, 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策略, 这会对学生今后的语言学习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摘要:近年来, 随着英语辩论这一教学模式走入高校课堂, 各等级英语辩论赛也普及开来。作为一种英语比赛以及新兴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英语辩论赛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英国议会制辩论模式为例, 探讨大学生在英语辩论赛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原因, 进而给出相应的对策, 对今后的教学和英语学习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辩论比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英国议会制

参考文献

[1]任亮娥.英国议会制辩论及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 (11) .

[2]王盛.英国议会制辩论模式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养成的启示[J].湖北大学函授学报, 2014, 27 (12) .

英语演讲辩论 第9篇

1议会制辩论

议会制辩论 (Parliamentary Debate) 是一项在全世界大学生中享誉盛名的辩论活动, 最早起源于19世纪初期英国剑桥联合协会 (Cambridge Union Society) 和牛津联合协会 (Oxford Union Society) 等大学学生辩论协会, 主要模仿借鉴西方议会模式对国际政治、法律宗教、人文科学等多领域的热点话题争议的问题进行正反方辩论 (袁庆锋、淮艳梅, 2011) 。

1.1.议会制辩论赛的背景

1997年, 第一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 (FLTRP National English Debating Competition/FLTRPNEDC) 在中国召开, 从此每年一届, 到现在已经走过16个年头了, 并成为中国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也是最权威的英语辩论赛事之一。虽然在2005年“外研社杯”转用全美大学生辩论赛的通用模式——美国议会制 (American Parliamentary Style/AP) , 但其主流也是目前比赛形式则是在2010年第十四届中采用的与“辩论界的奥林匹克”——世界大学生辩论赛制度接轨的英国议会制辩论 (British Parliamentary style/BP) ——这一世界最先进的赛制。也是从那时起, BP英辩制度开始为中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辩手们逐渐熟知, 成为中国最主流的英辩形式之一。

1.2英国议会制辩论流程及特点

在英国议会辩论中, 8位发言人轮流上台, 且各自职责不同, 各有7分钟陈述时间。发言人名称与发言顺序如下 (万江波, 2010) :

政府方上院 (Opening Government;OG)

1.首相 (Prime Minister;PM)

3.副首相 (Deputy Prime Minister;DPM)

反对方上院 (Opening Opposition;OO)

2.反对方领袖 (Leader of Opposition;LO)

4.反对方副领袖 (Deputy Leader of Opposition;DLO)

政府方下院 (Closing Government;CG)

5.政府方成员 (Member of Government;MG)

7.政府方督导员 (Government Whip;GW)

反对方下院 (Closing Opposition;CO)

6.反对方成员 (Member of Opposition;MO)

8.反对方督导员 (Opposition Whip;OW)

由此辩论流程看出, 议会制辩论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辩论或是中文辩论里的交替质询和自由辩论, 着重直接正面交锋 (confrontation) , 它更侧重的是全面广泛地了解各方观点立场, 寻求解决之道 (solution) 。在笔者看来, BP英辩其实是最“以受众为核心”的辩论制度之一, 它尤其强调“以第三方为对象”, 这个“第三方”包括评委和观众, 这从辩手上台之后的致辞也能看出来, 一般都以“Mr Speaker, ladies and gentlemen” (主席/议长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 开场, 发言的形式也是属于非直接对抗, 它是很典型的探讨“方法论”的辩论, 锻炼的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而非某个成型的价值观。BP辩论比赛4支队伍之间彼此既合作又竞争——正反方针锋相对, 但同一方上下议院基本立场方向须一致, 否则会被评委判为“自相攻击” (knifing) 。有些不太了解BP英辩的人会觉得它就是8个人轮流演讲, 侃侃而谈, 甚至认为这比的就是辩手的英语口语, 而不是思辨能力, 而事实远非如此。BP辩论一个引人入胜的特色就是它允许对方辩手在非保护时间 (第2分钟到第6分钟) 内的任意15秒内提出质询 (POI/Point of Information) , 这种交锋很好得体现了辩论的对抗性, 同时也有利于维护辩论秩序, 避免其陷入一片混乱, 这也是很多人将BP辩论称为“绅士间的辩论”的原因之一。此外, 它的另一特色是允许观众通过欢呼、嘘声、敲桌子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支持或者反对。当台上辩手以其滔滔雄辩征服听众时, 经常会有台下辩手、观众, 有时甚至是评委, 以敲桌子的方式来表达对辩手的支持。因此, 说BP辩论毫无对抗这一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1.3国内英国议会制辩论赛比较

国内较盛行的英国议会制辩论赛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国内相关组织主办的比赛与国外相关组织主办的比赛。而由于英辩对一般的中国大学生有着语言关这一难题, 与之对应, 我们也能看到目前中国大家耳熟能详的大规模BP英辩赛其实并不多, 权威赛事屈指可数。就国内主导的比赛来说, “外研社杯”在高校中影响算得上是最大的, 仅针对于中国大学生, 但它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渐商业化, 比如它会向全国总决赛选手收取为数不低的参赛费:“外研社杯”其实已不单以传播BP英辩为目的了。除“外研社”比赛外, 在国内影响较大的BP英辩赛还有中国辩论公开赛 (China Open) 。这是由国际辩论教育协会 (IDEA——International Debate Education Association) 而非中国国内官方机构主导组织的赛事, 而此项比赛则是完全免“门票”的:任何高校大学生只要对BP英辩有热情就可以参赛。这是由它的宗旨决定的, 并与其mission statement不谋而合:通过支持活跃的区域讨论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相互理解, 推进民主进程 (to promot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democracy globally by supporting discussion and active citizenship locally) 。IDEA并非一个盈利性机构, 它的相关运营是有各方机构资金支持的, 如European Commission, Netherlands Youth Institute, Open Society Foundations Youth Initiative等等, 因此它可以本着教育精神, 致力于传播这样一种辩论文化, 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中国辩论公开赛面向中美学生, 而非仅仅针对中国学生, 因此在最后的总决赛里常常能看到中美大学生同台竞技, 格外精彩。

1.4议会制英语辩论赛的意义

要具体阐述BP英辩赛在中国的意义, 就不得不从“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说起了。国内对BP英辩的研究几乎都是由它创办以来才逐渐崭露头角的。某种程度上, BP英辩比赛的展开才是BP英辩相关研究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而它的举办与盛行也相应促进了BP辩论本身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普及度。这也是为什么“外研社杯”可以长盛16年而不衰, 从最初的8-16支参赛队伍发展壮大到现在的上10个赛区, 并且北外、北工、西交、西翻、南理、复旦、上海理工、上海大学等很多高校都组织了以英语辩论赛为特色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英语辩论学、辩论赛制的研究及应用无疑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创新研究, 其前景峥嵘, 尚有大片的处女地有待开垦 (万江波, 2010) 。

(1) 促进语言上的飞跃

从加入武汉大学外院英辩队到成为英辩队的队长, 笔者接触BP英辩已经快三年, 也见证了BP英辩给自身带来的巨大影响。由于赛制要求是7分钟的发言时间, 而这7分钟里, 辩手们不仅需要完成对上一个发言者的反驳 (rebuttals, 首相除外) , 还需要条理清晰地阐述己方观点, 这对每个以中文为母语的中国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而每当跟朋友说起英辩的时候, 大多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都与语言相关, 觉得“你的英语一定很出色”, 而非你的思维。而这其实也是BP英辩比赛在中国大学生中长久以来难以大众化、平民化的的重要原因之一——语言门槛较高。虽然语言要求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 但与此同时这也是BP英辩的优势之一——它可以给每一个辩手带来英语语言上的巨大进步, 尤其是口语方面。像武汉大学英辩队里大多数队员, 刚入队的时候都是很难讲满7分钟, 且就算讲起来也多是结结巴巴;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到现在不仅每个人都能说到7分钟, 而且语速明显加快, 流利度有了很明显的飞跃。而每每参加过连续2-3天的英辩赛后, 大家在接下来的1到2个星期里都能感到讲起英语“得心应口”。英辩在提高英语口语方面的如此良效也是它被引入教学课堂和学生社团的原因之一。

(2)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国际素养与思辨能力

除去语言方面的影响, 英国议会制辩论赛营造了大学生运用英语语言及其思维习惯深入探讨国际性热点话题的氛围, 加强大学生明确辨析西方价值体系与母语价值体系的核心趋向异同的能力, 以实质性地促进跨文化交际 (袁庆锋、淮艳梅, 2011) 。这一点是可以从BP英辩的议题 (motion) 看出来的。BP辩题多以THW (This House Would) /THBW (This House Believes That) 开头, 大多属于政策性辩题, 与制定方针政策、立法与社会宏观监督调控有关。纵观“外研社杯”近几年来辩题的类型与覆盖领域, 其变化趋势非常明显。1997年第一届辩题是“广告在我们社会中发挥负面的作用”及“考试弊大于利”, 到了第十一届, 辩题不光涉及一般的国内热点话题 (如网络实名制、环境保护、流动人口权益等) , 而且还包括非洲问题、宇宙空间利用、世界金融问题等国际问题。第十二届辩题涉及了中国的户籍政策、妇女权益、慈善事业、大学招生等热点话题。第十三届中出现了更具挑战性的题目:索马里海岛问题、妇女捐卵、美元国债、六方会谈等 (万江波, 2010) 。而在笔者去年参加的IDEA举办的华中区BP辩论赛中, 出现的辩题包括“Thishouse does not support government subsidies for fi rst-time homebuyers” (本院不支持对首次购房者给予购房补贴) , “Thishouse believes that China should criminalize cyber manhunt” (本院相信中国是否应当将人肉搜索非法化) 以及“Thishouse would abolish the toll free policy in the golden week” (本院将取消十一黄金周免费通行的政策) 等等。这些辩题贴近生活, 要求辩手不单要具备优秀的英语语言能力, 更需要宽广的知识面及敏锐的思辨能力。而通过这些辩论, 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国家各方针政策的出发点与目的所在, 比如对于第三个关于“十一黄金周免费通行”的辩题, 辩手们需从政府立场出发, 探讨政府为何要出台“十一黄金周小型车免费通行”的政策并探讨这一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大多数BP英辩的辩手都是英语专业出身的, 而如《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指出:我国的外语专业长期以来不重视人才的思维能力培养, 英语专业毕业生思维逻辑性和条理性较差, 缺乏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 (张艺琼, 2010) 。因此BP英辩则是针对英专同学“思辨缺席症”的一剂良方。正如第十一届“外研社杯”总冠军选手黄诚说的那样:“准备一个辩题简直赛过速成一门专业课。”这也是笔者在自己近3年的BP英辩经历中的深刻体会和发现的准规律——辩题越来越朴实, 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并且政策性辩题明显多于价值性辩题。而由于BP英辩和中辩的一个巨大不同点——中辩一般有较充裕的准备时间, 而BP英辩则只有赛前约15分钟的准备讨论时间——所以它某种程度上完全是辩手们的“即兴出演” (improvise) , 因此它就更加要求辩手在平时生活中做一个善于思考、关注时事的有心人, 看任何事物都试图从多角度分析, 使用批判性思维, “叩其两端而竭”。否则, 在没有知识储备的情况下, 赛前15分钟的准备是远远不够的, 临时抱佛脚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3) 促进高等英语教学改革

除了对当代大学生辩手的积极影响之外, BP英辩赛对我国高等英语教学也产生了巨大影响。BP英辩比赛在中国的流行开启了以竞赛推动教学的一种新教学模式。在不少学校的英专也好, 非英语专业也好, 都在尝试将BP英辩引入英语口语教学。比如笔者母校——武汉大学, 其外语学院已抓住先机, 成功开设了“英语演讲和辩论”这一课程, 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捧;也有一些教授将英语辩论作为一种新的考核方式引入课堂, 促进了教学改革与考核方式的创新。

教学方式的改革也在同学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促进了相关学生社团的产生与兴盛, 武大英语辩论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聚集了一大批对BP英辩充满热情的同学, 不仅包括外院学生, 还有相当数量的非外院同学, 包括法学院、经管院等等, 甚至还有一批热爱BP辩论的留学生也加入了我们这个队伍, 这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英语、投身辩论的热情。而来自不同专业、甚至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们在辩论的过程中也注定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今年5月底, 笔者作为武汉大学英辩队队长带领队员赴西安外国语大学参加第四届China Open中国辩论公开赛时, 就与不少美国高校的学生同台竞技, 这也极大促进了跨文化交流。

2英国议会制辩论比赛评判标准的主、客观性

在积极参加各大英国议会制辩论赛的同时, 笔者也逐渐意识到并思考着其评判方式的主观与客观性。

客观性很好理解, 8位辩手都有各自角色必须完成的任务, 比如说首相 (Prime Minister) 一定要给定义 (defi nition) , 成员 (Member of Government/Opposition) 一定要给延伸 (extension) 一样, 而评委在评判辩手任务完成情况时, 这是必须遵循的硬性标准, 这是客观的。

关于其主观性, 则是指不同评委间评判标准的差异性。从去年年中上海的China Open到今年年底华中地区的比赛, 几乎每一次比赛辩手们都会遇到评委老师意见不一的情况。而笔者从自己近3年的参赛经验中发现, 尤其对于最后两位辩手即正反方whip (党鞭) 的工作, 不同的评委标准完全不同。有些评委认为应该“罗列对方观点后逐条反驳” (summary method) , 有的偏爱“观点重组后直接总结冲突 (regrouping method) , 然后围绕冲突分析双方的观点”, 而还有一些则喜欢辩手将其“上升为总结本质问题” (fundamental question method) 的方法, 比如说“这个提案的本质是”, “政府的根本目的是”等等, 而对于其它的总结方式, 他们会认为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具体来说, 关于BP辩论赛制中“党鞭不能提出新点”这一规定, 不同的评委对“新点”的界定也是不同的。在今年一场华中区英辩总决赛时, 武大辩位是正下 (closing proposition) , 即支持“This house believesthat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substantially discourage theconsumerist lifestyle” (本院相信中国政府应当显著限制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 。在做5号Member发言人时, 笔者在提出最后一个新观点“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会导致资源浪费等问题”后由于时间不够, 只得用一句话来迅速简述这一点。而笔者搭档7号Whip在做整场总结提到“资源浪费”那一点时举出了例子和数据予以佐证。虽然最后我们武大夺冠, 但评委在点评的时候也提到, 在评委讨论环节, 各方对“例证是否属于新点”意见不一, 产生了分歧:有的认为我已提出观点, 所以搭档的延伸论述不算新点;有的则认为新数据和例证就是新点。

其实正如“外研社杯”主裁判约翰逊 (Steven L.Johnson) 先生在《赢在辩论》 (Winning Debates) 一书中明确提出, “辩论的评判是一项主观活动” (Evaluation of arguments is a subjective activity) , 这是辩论哲学的“两大前提”之一。因此一方面, 裁判工作对于整场辩论来说非常重要, 而另一方面, 由于裁判是一项主观活动, 其工作质量很难监管 (万江波, 2010) 。在某种意义上, 评委们意见不一才更加说明了比赛的激烈程度, 说明这场辩论的精彩之处。因此主客观性其实也都是相对的,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所谓的clash在辩手和评委间都是存在的, 这才是辩论“辩”字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

[1]IDEA Funders[EB/OL].http://idebate.org/about/idea/funders

[2]Mission Statement[EB/OL].http://idebate.org/about/idea/mission

[3]万江波.刍议议会制辩论赛及其影响——以“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赛制研究为例[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0 (1) :128-139.

[4]袁庆锋、淮艳梅.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模式探索——英国议会制辩论模式的图式建构分析[J], 科技信息, 2011 (21) :446-448.

英语演讲辩论 第10篇

一、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是指以逻辑方法作为基础, 结合人们日常思维的实际和心理倾向发展出的一系列思维技巧。它包含六项基本能力: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自我校准。

英语辩论通常由正反两方组成, 根据辩论模式的不同, 有不同的准备时间、辩手发言顺序、发言时间以及自由辩论时间。选手需要在规定的模式下, 按照辩论规则进行发言。在辩论准备阶段, 学生们要用到批判性思维对事实现象加以解释和分析;在辩论进行当中, 学生们要时刻聆听对方辩手的发言, 同时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推论;而在总结陈词阶段选手们往往要对本方观点进行说明、校准和重申。整个辩论阶段, 无疑都在锻炼着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独立思考

高中教育阶段是独立人格的塑造期, 独立人格包括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近年来, 英语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英语辩论中, 教师会鼓励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 给出辩题后, 要求每位学员在空白纸上尽可能多的写出自己认为合理的论点与论据。对于罗列出的论据要求亦可逐步提高, 例如, 思路清晰, 信息准确, 可信性强等。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将得到训练。

三、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包含着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争辩能力。它是个人素质于外在的重要体现。在高中英语辩论训练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在准备论词的过程中提高设计能力, 立论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在本方陈述阶段, 锻炼表达能力。因英语为非母语,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表达能力:语音清晰、重点突出、肢体语言辅助。在对方辩手发言期间, 仔细聆听, 提出重点, 做好笔记,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倾听能力的提高。在对本方发言辩护环节, 则能通过减少攻击性语言 (minimize offense) 、有证必有据 (always with examples and evidences) 和以积极的否定结尾 (always end up with a positive no) 来培养学生的争辩能力。

四、团队协作

英语辩论通常采取正反方各两人辩论制,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团队只能有两人。以赌博合法化话题为例, 该话题可整理出一个价值型辩题“Should Mainland China LegalizeCasino Or Not? ”该辩题涉及范围较广, 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几大方面, 学生需要组成多人团队, 分工收集和整理资料以支撑本方论点。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成员各尽所能, 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佳的能力状态。

五、开拓创新

目前, 学生开拓创新能力发展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已经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无论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是在高等教育阶段, 开拓创新能力都被认为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在英语辩论当中, 倘若想出奇制胜, 要有语出惊人的气势, 更要有标新立异的观点。这也就是为什么英语辩论的培训教师总是鼓励学生们积累知识, 多实践, 多动手, 多思考, 多总结, 培养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总之, 在社会对英语教育要求与期望不断上升的今天, 培养学生们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促进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掌握综合性学习技能已成为当代英语教育的迫切任务。本文简要介绍了如何在英语辩论中培养学生的五大学习技能, 旨在为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提供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方法。希望本文的讨论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期待更多一线教师和研究者关于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彭青龙.思辨与创新-口语课堂上的演讲、辩论初探[J].英语界, 2000 (2) :39-44.

[2]Paul, R.W.&R.Elder, Critical thinking: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New Jersey: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20.

英语演讲辩论 第11篇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 英语辩论 能力培养

一.英语教学缺陷

近年来,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引起有广泛关注。越来越多学者指出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没有得到重视,过分刻板机械的教学只求与未来职业接口而偏离了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目标。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综合性英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很多学生在进行口语交流时的表现欠佳,经常不知如何去表达自己,缺乏理性思维,暴露出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缺失这一问题。

二.英语辩论与英语演讲的区别

议会制具有无可辩驳的随机性与偶然性,是能够真正锻炼选手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的绝佳锻炼机会。相比演讲比赛题目固定,准备时间充分,演讲时间多固定在三分钟,参赛选手会将准备演讲的热情投入到依赖老师、咨询外教和搜索各种网上现成的信息中,这样就会白白浪费掉很多原本属于自己的锻炼机会。虽然有的比赛在定题演讲比赛之后会附加即兴演讲和问答环节,但定题演讲给评委们留下的主观印象仍难以抹去,这样定题演讲准备的好坏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由于定题演讲题目单一,大多数选手演讲稿内容都千篇一律(例如在2012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黑龙江赛区决赛的现场,50多个选手以What we can not afford to lose为题进行演讲,很多选手都选择了love,time,happiness,youth等话题。这样造成了演讲比赛的枯燥乏味,直接导致现场观众和评委都提不起兴致。议会制辩论赛则不然,它的辩题都在比赛前20分钟发放,选手只有十五分钟左右的准备时间,要求选手要尽说满7分钟,并且每一轮的辩题都不同,或是当代实事,或是民众的热点话题等,选手要尽可能靠自己日常知识储备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自己语言组织能力、思维的逻辑能力去和对手辩论,同时还要令裁判信服自己的立论是正确值得信任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发现在议会制辩论的赛场上,优秀选手中不乏一些跨学科人才甚至是理工科人才。议会制辩论赛由于其辩题的灵活、与时俱进和贴近生活,越来越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与关注,同时现场比赛的紧张气氛和选手说话语速的节奏也令在场的评委不敢有一丝松懈。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的议会制辩论赛并加以相关的培训,定会培养出具有敏锐眼光,敏捷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辩手,从而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英语辩论对创新型思维的影响

创新性思维就是人们在已有的经验、信息的基础上,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的、独创的思维。而辩论,是培养这种创新性思维是最快、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具体来说,如何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第一,教师转变观念,对英语课堂进行创新设计。教师树立教育新观念,让同学们更加独立地,去思考、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第二,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真实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在课堂中加入一些在社会上引起过争议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发散思维。通过讨论这种平等而自由双向的交流,最有利于激发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第三,鼓励同学扩大知识面,给思维提供可供思考的语言材料,拓宽思维范围。这样学生在思维方向上就会得到启示,思路就会被打开,从而产生与主题相关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们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扩大学生的思维范围。第四,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冲破狭隘的固定思维模式,开阔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及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使同学不仅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型思维。

辩论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研究表明,进行辩论的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远远地超过那些没有选修辩论课的学生。这恰恰有效地证明了英语辩论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创新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培养出来的。而将议会制辩论有效的嵌入课堂,再加上教师恰当的运用探索、研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除此以外,辩论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因为往往一场比赛留给每位辩手的时间只有短短7分钟,而在这7分钟之内辩手们要做反驳对方观点,本方观点的相关延伸,新观点的提出,相应总结以及接受对手质疑等多项内容,这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辩手的反应能力,不仅如此,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辩手的语言表达能力,辩手们在说话时语速飞快,惜字如金,能用一个词描述清楚的事情就绝对不用两个词,这样长此以往,注定练就辩手们极强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表达的准确性,做到说想说之话,言心中之言,而这,也是当代复合型人才所具备和当代大学生所匮乏的能力之一。

【参考文献】

[1]王福娣.《利用辩论赛激活英语课堂》,广东教育,教研,2007.

[2]蒋罗婷,江映霞.《议会制英语辩论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大众商务,2009.

[3]文秋芳.《口语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国外外语教学,1999.

英语演讲辩论 第12篇

一、BP制辩论赛简介

BP制辩论赛,顾名思义,是模仿英国议会议事模式设计的一套辩论赛规则的总称,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辩论规则。 我国目前颇具影响力的BP制辩论赛主要有:一年一度的“ 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和国际辩论教育学会与高校合办的中国辩论公开赛,以及每年每个地区举办三次、由中国辩论教育网络与高校合办的区域性辩论赛。

(一)BP制辩论赛的规则

BP制辩论赛的规则可以用六个字来简单概括:两方,四队,八人。 具体说来,根据对辩题的支持与反对分为正反两个方阵,每方由两支队伍组成,每支队伍由两人组队,共计四支队伍八人参与比赛。 前两组发言的队伍即上议院“ 负责将辩论引入正确的方向,并且挖掘辩题中包含的争议点”[1],后两组辩手即下议院与处于同一方阵的上议院之间是一种“ 竞争而又合作”的关系,即下议院一方面要维护上议院,另一方面还要进行扩展性辩论,突出己方观点。除了第一位发言者以外,所有辩手都要对前一位辩手的观点进行驳斥。

每位辩手发言七分钟,其中第二至六分钟内允许对方辩手进行质询, 由发言的辩手自行决定是否接受质询,质询时间不超过十五秒并且一并计入辩手发言的七分钟内。辩论结束后,裁判组经过商议,按照第一到第四名给四支队伍排名,同时还要根据每个选手的个人表现给出相应的个人分数。 多数比赛中,还要求主裁判综合所有裁判的反馈,对全场辩论的情况加以评述并给出意见和建议。

(二)BP辩论赛中的裁判

目前国内的比赛中,除了少数专门从事BP辩论的专家和主办方邀请的经验丰富的裁判以外,大部分的裁判是来自于各校带队参加比赛的教师。每次正式比赛开始之前,所有裁判教师要参加一次系统的培训,以确保对赛事规则和评分标准有所了解。培训之后还会进行一次裁判水平测试,由此将裁判分成不同的等级,如主裁、 边裁和实习评委等。一场比赛中通常裁判数量不少于三人,其中包括一名主裁、不少于两名的边裁和若干实习裁判。

由于教师的背景不同,裁判评判的水准也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是国内正在发展中的BP辩论不可避免的,也是当前逐步在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针对裁判的评审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如很多比赛后都有选手对裁判的打分和裁判之间的互评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裁判质量的提高。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近三年来,中国辩论教育网络每年还举办了专门针对辩论教师的培训,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裁判,由此带动国内BP制辩论赛的整体水平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BP制英语辩论赛对青年英语教师发展的积极影响

如前所述, 在BP制英语辩论赛中担任裁判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 外研社杯”的前主裁判和首席培训师约翰逊( Steven L. Johnson) 教授曾指出评判中的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2],这种主观性往往会导致很难达成一个统一的最终评判结果,所以往往比较精彩的辩论之后还会出现裁判之间对于评判结果的辩论。这样艰巨的评判任务自然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挑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 BP制辩论赛给青年英语教师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一)对青年英语教师的科研启发

青年教师刚刚开始参加工作,对科研问题往往表现很迷茫,职称评定和年终考核等标准对科研的量化要求给高校青年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专业性不强,又缺乏具体的学科定位,因此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找到科研的切入点以及获取科研资源更是难上加难。杨忠等人的调查研究数据亦表明,“ 大学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总体科研成果上差距较大,尤其在高水平学术研究领域中差距明显”[3]。 因此,虽然刚刚参加工作时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英语专业教师相差无几,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学科的性质使两者渐渐有了差距。

在这种背景下,BP制辩论赛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可持续性的科研角度。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输入“ BP制辩论”,或“ 英国议会制辩论”等关键词, 已经能搜索到几十篇与大学英语教育相关的论文,这些论文涉及包括英语口语和写作教学、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等内容在内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几个方面。 此外,笔者认为,对BP制英语辩论本身的更深层次的研究,如语言学方面的、哲学层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掘创新空间。

另外,目前国内研究BP制辩论方面的专著,还比较罕见,除了《 英语演讲与辩论文库》 丛书系列的几本论著外,这方面的专门论述几乎是空白的。 BP辩论的学习和研究者们通常只能参考国外研究者们的研究成果,语言理解上的障碍和翻译上的误区通常会给读者带来困扰。 这种现状无疑为研究BP辩论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契机:认真研读国外著作,结合BP制辩论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写出专门适用于中国广大读者的专著,将能够为BP制辩论在国内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对青年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

除了科研能力匮乏外,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也需要不断地积累。如何合理而又有效地组织一堂大学英语课程是很多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关心的问题。

BP制辩论本身已有一套成熟的规则, 这种规则稍加改变即可借鉴到大学英语课堂中去。 例如,在讨论比较有争议性的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以BP制辩论赛的模式进行:上课前提前布置好辩题,确定分组以及每组的主要发言者,并且给每组安排好发言顺序,按照诸如正方上议院、反方上议院等的顺序依次排序,每组内部的发言顺序则由学生自行决定。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以及网络等资源查询相关信息,尽可能多地找到有力的论点和论据,并整理成发言大纲以备课上辅助发言,这个过程中学生英语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授课教师担任裁判的角色,也可根据情况邀请程度较好的学生担任边裁,共同给出一个较为公正的评判。 在学生发言期间,裁判维持秩序的同时记录学生发言,最终根据学生论证的质量和表达情况进行排序,并当场给出评价和反馈。

较之传统的教科书式的教学模式,BP式英语教学模式有更大的优势。 首先:这种模式对学生英语自主性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赢得比赛,学生愿意下力气去搜集整理与辩题相关的资料并合理使用,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由于课堂上教师反馈信息具有及时性与针对性,这种模式给学生带来的益处也是传统教学模式望尘莫及的。

目前许多高校专门开设了BP制英语辩论必修或选修课, 这种课程一方面丰富了高校英语教育的模式, 另一方面也为高校储备竞赛种子选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通过全国性的BP辩论培训会、研讨会等方式,教师之间增加了交流与互动,并相互比较各自在开展BP制英语辩论课程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使得这种教学体系愈加完善。

(三)对青年英语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指出 ,大学英语课程“ 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4],因此 ,这门课程的目标并不是仅仅让学生掌握英语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考试, 而是使学生通过掌握了英语这门工具之后, 对其他国家的人民生活、文化、历史等有所了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这就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然而,现今多数学校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通常固定使用一套教材十几年不改变; 由于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多数学校只在前两个学年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其主要目标也是通过英语四六级等。 课程的重复性、基础性往往让许多青年英语教师逐渐产生懒惰、倦怠的心理,其结果就是青年教师开始缺乏进取心,得过且过。 这种情况的产生与课程内容的本身有一定的联系。

与传统教学内容不同的是,BP制辩论中讨论的内容范围相当广泛:经济、教育、国际关系、国家政策、医疗、 法律、 性别和种族问题、 婚恋关系……举例说来, 2014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 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精英赛”中,讨论到的问题有:大学生助学金、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缅甸制裁、台湾太阳花运动、养老金等。 一切有争议性的、有价值的问题都可能被拿来讨论。 作为BP制辩论赛的裁判兼所在学校选手的指导教师,英语教师比起辩手来说, 对于辩题更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平日里加大阅读量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另外,辩论所要求的思辨性与逻辑性对于大多数文科出身的英语教师来说,也是一个莫大的挑战。 通过在BP制英语辩论赛中的历练,青年大学英语教师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增强看待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这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反过来又会对教师所教的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促进青年英语教师的科研、教学方面,还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方面,BP制英语辩论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BP制英语辩论模式2010年引入中国,因其科学的比赛规则和专业化的裁判培训程序而受到全国参赛选手和大学英语教师的青睐。对于青年英语教师来说,BP制辩论提供了科研的入手点和创新点、拓宽了教学思路和模式,同时能促进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BP制辩论对于青年英语教师未来发展所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关键词:BP制英语辩论,青年英语教师,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2014年“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精英邀请赛章程:手册[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9.

[2]Johnson,Steven L..Winning Debat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0:232.

[3]杨忠,张绍杰,谢江巍.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与问题分析[J].外语教学,2001,(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英语演讲辩论】相关文章:

英语演讲我爱英语07-18

初中生英语演讲演讲05-22

英语演讲英语教学论文05-03

英语演讲辞07-26

英语公众演讲08-29

英语演讲简单05-18

英语演讲模仿06-01

英语演讲口号06-03

英语演讲幽默09-01

高一英语演讲09-04

上一篇:集聚培养下一篇:中日文化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