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作业工人范文

2024-07-18

噪声作业工人范文(精选7篇)

噪声作业工人 第1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某油田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共884人,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6.8岁,每天接触噪声8~12 h,从事噪声作业工龄2~35 a,平均工龄12.9;选择本地区不接触噪声工人116人为对照组,平均年龄36.5岁,平均工龄12.7 a。

1.2 体格检查

询问职业史、既往史、耳毒性药物史、家族史、吸烟史等,并填写调查表。同时进行内科、耳科、心电图检查,排除中耳炎、外伤、药物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耳聋。

1.3 仪器与判定标准

使用丹麦产DA-65纯音听力计,按GB/T 6403-1996《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阈基本测听法》和卫生部关于《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的规定进行0.5、1.0、2.0、3.0、4.0、6.0 Hz纯音气导听力测定,测听环境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测符合GB 7583-1987《声学纯音气导听阈测定保护听力作用》有关要求,测听前工人均脱离噪声接触12~24 h。听力检查结果按GBZ 49-2007《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血压测定结果,按国家统一标准,血压高于140/90mm Hg(1=0.133 k Pa)为高血压。心电图机采用光电91300 P型。以马景林主编的《心电图诊断与临床》为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按接触不同噪声强度的工种、不同接触噪声年限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失检出人数分组,其结果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油田生产性噪声广泛存在于钻井、采油、固井、井下、石油化工等系统。噪声源的种类主要是电磁性、机械性、混合性噪声,以稳态噪声为主,频谱特征以中高频为主。接触工种主要为采油、注水、发电、井下、机工等,设备运转时噪声强度范围80~117 d B(A),等效声级为0~106 d B(A)。

2.2 心电图、听力损失及血压异常检出情况

接噪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异常类型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左室高电压、电轴左偏、房室传导阻滞、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律不齐等;听力损失及血压异常检出率接噪组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注:经χ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3 听力损失检查结果

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分为采油、注水、发电、井下、机工5个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 B(A)检出人数共160人,各组听力损失检出人数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见表2。

注:各工种检出率比较,χ2=48.81,v=4,P<0.01。

2.4 听力损失与工龄分析

从表3看出,在同等噪声强度下,随着接触年限的增加,听力损失程度有逐渐加重趋势,经χ2检验,各工龄组听力损失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4,P<0.01),其中噪声聋检出率也显示了随工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见表3。

注:χ2=29.84,P<0.01。

3 讨论

噪声可引起末梢血管痉挛收缩,造成内耳耳蜗毛细胞缺血、缺氧和营养障碍,导致毛细胞受到代谢性损伤[1]。石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噪声的危害是较严重的。油田生产过程噪声源主要来自柴油机房、发电机房、泵房和锅炉房,噪声电机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噪声,泵体产生的机械噪声[2,3]。噪声对人体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听力损害,还能引起神经、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系统以及代谢功能的疾病。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引起血压升高[4]。噪声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高而导致心率失常,心律不齐,甚至出现T波或ST-T的改变等[5]。某油田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人数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提示油田接触噪声的各工种不同,听力损失的程度是不同的,这可能与接触噪声的强度、时间有关。并且随着工龄的增加,听力损失程度有加重趋势。油田大多数单位采用了消声器,隔声屏等方式降低了部分泵房的噪声,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但由于设备条件限制,某些地方采取降噪措施后噪声级仍未能降到85 d B(A)以下,工人又不愿意佩戴护耳器等个人防护器,所以应进一步加强对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和防噪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护意识,进一步强化完善职业卫生管理。

参考文献

[1]王莹,顾祖维,张胜年.现代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721.

[2]王文奇,江珍泉.噪声控制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62.

[3]杜志勇,钱万军,李海燕,等.某石油勘探局钻井生产过程噪声危害卫生学评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4):296-297.

[4]梁友信.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8-191.

噪声作业工人 第2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某电厂单一接触低噪声[噪声值为75~85 dB(A)]人群143人为低噪声接触组,平均年龄(37.2±6.23)岁,平均工龄(18.62±5.61)a,男女比例为129 ∶14。选取单一接触高噪声[噪声值为>90 dB(A)]人群为高噪声接触组,平均年龄(37.09±6.36)岁,平均工龄(18.06±5.61)a,男女比例为121 ∶13,选取某石化企业同时接触混苯及噪声人群[噪声接触值为75~85 dB(A)]369人为混苯+噪声组,平均年龄(37.1±6.27)岁,平均工龄(18.54±5.75) a,男女比例为333 ∶36。3组人群年龄、工龄、性别无差异。

1.2 方法

1.2.1 问诊及健康检查

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002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使用卫生部统一编制职业健康检查体检表,在专业职业卫生医师讲解及询问下,由受检者本人填写职业史及主诉,专业执业医师进行体格检查。高血压病的诊断,收缩压(SBP)≥14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张压(DBP)≥90 mm Hg者或过去已被确诊为高血压者,其他由专业医师做出诊断结论。

1.2.2 听力检查

于工人脱离噪声12 h后,作气导听阈测定,必要时进行骨导测定排除传导性耳聋。测定频段500、1000、2000、3000、4000、6000 Hz共6个频段,经年龄修正后,依据GBZ 49-2002《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1]进行评定,各频率听力损失≤25 dB为正常,观察对象依据听力损失程度分Ⅰ~Ⅴ级,任一耳听力损失达Ⅴ级者或高频任一频率听力下降≥30 dB,计算双耳平均听阈,评定听力损伤和噪声聋,分轻度听力损伤(26~40 dB)、中度听力损伤(41~55 dB)、重度听力损伤(56~70 dB)、噪声聋(71~90 dB)。

1.3 统计方法

通过EPI 6.0数据库软件由专人将体检结果录入计算机,全部资料经逻辑检查无误后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以P<0.05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噪声与混苯联合作用的分析

接触单一噪声组与接触噪声+混苯组做听力检查分析,单一噪声组人群及噪声+混苯组人群接触噪声强度均在75~85 dB(A)。从表1可以看出,噪声+混苯组听力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噪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内为百分率(%)。

2.2 接触单一噪声与噪声+混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高噪声组、低噪声+混苯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低噪声组,提示噪声的强度及噪声与混苯的联合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能有促进作用,高血压检出率无差异。

注:高噪声指噪声值为>90 dB,低噪声指75~85 dB。与低噪声组对比,*P<0.05。

3 讨论

噪声特征性损伤为听力损失,随着研究的深入,噪声还可以影响心血管系统,特别是超职业接触限值的噪声,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噪声作用下,植物神经调节功能会发生变化,影响心血管系统,有报道接触噪声工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增高,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高噪声组接触人群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较低噪声组接触人群要高,差异显著,提示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与噪声强度有关联,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有文献报道,发现噪声与毒物联合可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2],并且赵一鸣研究认为噪声接触声压级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噪声是一个独立的高血压危险因素[3]。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低噪声+混苯组接触人群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较低噪声组接触人群要高,差异显著,说明噪声与混苯联合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促进作用,噪声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有文献报道,甲苯、二甲苯等毒物与听力损伤有关[4]。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低噪声+混苯组接触人群的听力异常检出率较低噪声组接触人群要高,差异显著,提示混苯对听力有一定影响,与噪声混合接触后,对听力损伤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综上所述,除噪声是职业性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还有部分化学物质等因素(如混苯)职业暴露也是听力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噪声也不仅是对听力有影响,对人体其他系统也存在一定影响,如心血管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职业接触中,工人不仅仅暴露于单一的职业危害因素,他们的健康往往受到许多物理、化学因素和噪声的联合作用,因此,预防职业听力损失,不但应做好噪声控制工作,也要努力降低其有害因素的暴露水平。同时对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不仅要关注听力损失的情况,也要关注其他系统的健康状况。

关键词:噪声,听力,混苯,心血管系统

参考文献

[1]GBZ49-2002.职业性听力损失诊断标准.

[2]潘绥.甲醛与噪声联合作业对作业人员心电图的影响.劳动医学,2000,17(3):169-161.

[3]赵一鸣.听力对噪声的易感性在噪声所致高血压中的作用.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2,22(2):128-130.

噪声作业工人 第3篇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噪声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 常见的噪声包括工业噪声, 如工业生产中的机器转动、震动产生的机械性噪声;交通噪声如鸣笛音、火车行驶的噪声等, 是噪声危害听力不可忽视的原因。长时间在强噪声的环境下生活或工作, 而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就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受损, 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噪声性耳聋。听力受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在早期对受损的听力进行干预是非常有效的。一般噪声超过90 dB以上, 损伤和感觉才会比较明显, 而且跟接触噪声的时间、强度、类型和频率 (高频噪声比低频噪声对听力的损失要重, 窄带比宽带噪声的要重) 都有关系, 还有个体差异。目前临床上对噪声性听力受损的治疗方式, 除了药物外, 还可以让患者佩戴助听器, 助听器适合那些交流有障碍的患者。

噪声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性噪声聋是法定职业病之一。噪声作业工人听力状况的好坏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噪声对人体危害的状态。在此对汽车电线行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白城市汽车线束企业接触噪声的工人共850名为研究组, 年龄20~55岁, 平均38.62岁。同时选取655名非接触噪声作业人员作为对照组, 年龄21~50岁, 平均47.031岁。两组的年龄、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全部对象按职业性健康检查表进行体检。听力检查采用日产AA-45纯音听力计, 隔音室的本底噪声≤30 dB (A) , 听力测试于噪声作业人员脱离噪声环境16 h后进行。

1.3 听力损害诊断标准

3、4、6 kHz任一频段听力下降≥30 dB者为高频听力损伤;语言频段500 Hz、1 kHz、2 kHz听力下降三者之和均值≥25 dB即为语频听力损伤。

2 结果

从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和噪声作业工人健康检查问诊可知耳塞使用率较低。

噪声组神经衰弱、高频听损、语频听损、心电图异常和高血压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噪声接触者高频听力损伤的发生率高于语频听力损伤。

一般噪声超过90 dB以上, 损伤和感觉才会比较明显, 而且跟接触噪声的时间、强度、类型和频率 (高频噪声比低频噪声对听力的损失要重, 窄带比宽带噪声的要重) 都有关系, 还有个体差异。

大部分人对噪声比较敏感, 在高噪声作业环境中容易发生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有随着噪声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3 讨论

除了职业噪声对职工身心健康的有害影响, 现在社会, 有越来越多的来自于各方面的噪音, 比如在学校上课时, 会听到吵杂的声音 (例如:飞机声、打雷声、同学讲话声、来往的汽、机车声、喇叭声、广播声、铃声、宣传声……等) , 都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听课, 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在医院的病人需要宁静的场所来休息养病, 一些噪音比如:咳嗽声、呻吟声、讲话声、小孩的哭声等, 会影响病患的休息, 影响病情痊愈的进度。这些噪音都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

长期的噪音对人精神的影响很大的, 会造成情绪紊乱或神经衰弱。对于长期生活在吵闹噪音中的人群 (工厂机器运转声、飞机场飞机起降声) 会使耳朵听力减弱, 甚至情绪低落, 身心受到伤害, 进而使得工作效率降低, 严重的还会造成心理上的疾病。

噪声可以导致语频听力和高频听力的损失。要采取吸声、隔声、消声、隔振降噪等技术方法将工人实际接受的噪声控制在85 dB (A) 以下。在不可能采用声源降噪或声传播路径降噪的措施有效降低工人接触噪声强度的情况下, 必须采用耳塞等个人防护措施来降低噪声的危害。有噪声接触史, 或者早期发现听力有问题的患者应该及早到医院做听力检测, 查看听力的状况。或者检查一下微量元素, 低镁、缺锌、高钙也可能更加易感噪声性耳聋。研究显示, 高频和语频的发生率随工龄的增大而增大, 年龄越大听力损害率也越大。

职业噪声严重影响着作业工人的听觉系统, 很多工人的职业卫生意识薄弱, 已成为职业病高发人群。因此, 应该对他们加强职业卫生健康的教育。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听力及全身的健康检查, 轻度、中度及重度听力损失者均应调离噪声工作场所;新工人就业前体检, 凡有感音性耳聋及明显心血管、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 不宜从事噪声作业。加强对作业工人的管理。要求每个作业人员在工作时都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品, 更好的保护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在职业听力保护的具体过程中, 对产生严重噪声危害的车间进行卫生监督, 以符合噪声卫生标准的要求。

为保护噪声作业者的听力健康, 有施行《职业病防治法》的必要。此法是一部卫生实体法, 主体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执行;规范了严格的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具有国家的强制性;要作出相应的执法文书 (文件) , 如处罚决定书、判决书等我国其他法律共有特点。

这里需要提到卫生监督员应回避的几个问题:

(1) 对职业卫生审查要坚持法定程序, 控制关键点、严重危害项目更慎;

(2) 下现场监督, 对存在的问题, 必须下监督意见书;

(3) 上级督查后应有书面督查意见。

综上所述, 平时接触高噪声多的人表现易疲劳、易激怒。噪声对高血压的影响可能存在累积效应。职业噪声严重影响着作业工人的听觉系统, 很多工人的职业卫生意识薄弱, 已成为职业病高发人群。

由于听力损伤与噪声作业有关, 应当引起重视, 须对作业工人加强听力保护。大部分人对噪声比较敏感, 在高噪声作业环境中容易发生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有随着噪声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听力损伤与噪声作业有关, 应当引起重视, 须对作业工人加强听力保护。

摘要:目的 探讨汽车线束电机噪声对相关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白城市3个汽车线束生产企业接触噪声作业工人850名和非接触噪声工人655名进行健康检查, 测定计算每组的语频、高频听力损伤值,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噪声接触组神经衰弱、高频听力损伤、语频听损、心电图异常和高血压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职业噪声严重影响着作业工人的听觉系统, 很多工人的职业卫生意识薄弱, 已成为职业病高发人群。听力损伤与噪声作业有关, 应当引起重视, 须对作业工人加强听力保护。

噪声作业工人 第4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该钨钼厂接触噪声作业工人393人为接触组, 另选非噪声作业工人386人为对照组。两组人员既往均无高血压、心脏病和其他相关疾病。

1.2 方法

1.2.1 作业场所噪声测定

采用SoundProDL型精密声级计,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4]和《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5]的要求进行监测, 用等效连续A声级表示噪声强度, 并对主要声源进行频谱分析。

1.2.2 职业健康检查

① 按我所制作的职业健康检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健康检查, 内容包括职业史、既往史、血压、心电图等方面的检查;② 血压采用HEM-770AFuzzy型欧姆龙智能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 受检者坐位安静休息5 min后, 测量右上肢血压。高血压诊断采用WHO/ISH诊断标准, 即收缩压≥140 mmHg和 (或) 舒张压≥90 mm Hg为高血压;③ 心电图检查使用FX-3010型心电图, 诊断以《临床心电图学》[6]的标准评定。心电图检查结果有1项及1项以上异常者均按1人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现场卫生学调查结果

在正常工作情况下, 接触噪声作业工人每天工作8 h, 属三班三运转工作制, 有效工时为7 h, 每天直接接触噪声7 h。共设置25个监测点, 19个点超标, 噪声强度最高为103 dB (A) 。

2.2 接触组与对照组血压异常比较

经χ2检验, 接触组血压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00, P<0.01) , 接触组血压异常率高于对照组, 见表1。

2.3 接触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比较

经χ2检验, 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07, P<0.05) , 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对照组, 见表2。

2.4 不同年龄组噪声接触组与对照组血压异常情况比较

经χ2检验, 不同年龄组的噪声接触组血压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异常率有增高的趋势, 见表3。

2.5 不同年龄噪声接触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较

经χ2检验, 年龄在20~30岁的噪声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他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4。

2.6 不同工龄噪声接触组和对照组血压异常比较

经χ2检验, 不同工龄的噪声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5。

2.7 不同工龄噪声接触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比较

经χ2检验, 工龄在0~10 a的噪声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他工龄组别间无明显差异, 见表6。

3 讨论

高血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和彼此相互影响形成的疾病。高强度噪声作为一种紧张源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皮质和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一系列反应, 导致血管运动中枢调节障碍, 引起血管收缩及心脏排血量的改变, 表现为血压增高。噪声也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导致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改变, 早期心电图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等, 随着接触噪声时间的增加, 心脏对噪声逐渐耐受, 代偿增加, 最终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出现心肌缺血等一系列变化。

本文统计结果显示, 长期在噪声环境下作业的工人心电图异常率较对照组高, 这与国内外的相关调查结果一致[7,8], 接噪组工人的血压异常率较对照组高, 其机制可能与长期接触噪声引起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刺激的敏感性增加, 反应性增强, 从而使血管的收缩反应增强且血管紧张度增加, 弹性降低有关。

本次调查还显示, 不同年龄组、不同工龄组的噪声接触组的血压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且随着年龄及工龄的增加, 血压异常率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 说明随着年龄及工龄的增加, 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暴露出来;而对心电图异常率的影响, 本文统计资料显示, 只有年龄在20~30岁及工龄在0~10 a的噪声接触组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他年龄组及工龄组间的噪声接触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无明显差异, 可能与本次调查中对照组心电图异常例数过少有关。

综上所述, 噪声作业工人可发生心电图及血压异常改变, 应引起重视, 如果不注意防患, 长期接触噪声, 不可避免地发生心脏器质性改变。因此, 对钨钼厂的噪声危害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正确使用和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 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同时要加强生产车间的综合治理, 降低噪声强度;并对噪声作业工人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以控制噪声引起的相关疾病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生产性噪声对钨钼厂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以某钨钼厂接触噪声作业的393人为接触组, 另选非噪声作业工人386人为对照组, 对两组人群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血压测量及心电图检查, 两组检查结果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噪声接触组的血压及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不同年龄组、不同工龄组的噪声接触组的血压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并且随着年龄及工龄的增加, 血压异常率有增加的趋势;年龄在20~30岁及工龄在0~10 a的噪声接触组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其他年龄组及工龄组间的噪声接触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噪声对钨钼厂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应加强防护措施。

关键词:钨钼,噪声,血压,心电图

参考文献

[1]金泰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85.

[2]Palmer K, Griffin MJ, Syddall HE, et al.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noiseand the attributable burden of hearing difficulties in Great Britain[J].Occup Environ Med, 2002, 59:634-639.

[3]Cheryl RMK, Carolyn G, Eve H.Noise and hearing protection[J].Aohn[J], 2007, 55:153-160.

[4]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5]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S].

[6]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4版.北京:人民出版卫生社, 1990:453-460.

[7]唐边祥.某纺织厂噪声作业工人心电图改变调查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04, 33 (12) :139-140.

噪声作业工人 第5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接触组是某发电厂噪声作业工人, 工种以检修部、燃料部、运行部等噪声作业为主, 心电图资料共有543人, 其中男354名, 女189名, 平均年龄35岁 (21~58岁) , 平均工龄13年 (1~25年) ;对照组选择非接触噪声的某单位职工, 心电图资料共387人, 其中男246名, 女141名, 平均年龄37岁 (19~56岁) , 平均工龄14年 (1~28) , 接触组性别、年龄、工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检查项目进行。其中心电图检查, 由固定医师进行, 心电图分析诊断标准以黄宛著《临床心电图》为准。用全自动心电图机, 选用标准导联Ⅰ、Ⅱ、Ⅲ, 肢导联av R、av L、av F和胸导联V1~V6, 受检者常规安静仰卧描记心电图。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心电图异常率和不同性别两组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较:

接触组心电图异常186人, 异常率34.3%, 其中男性心电图异常107人, 女性心电图异常79人, 异常率分别30.2%、41.8%。对照组心电图异常53人, 异常率13.7%, 其中男性心电图异常35人, 女性心电图异常18人, 异常率分别为14.2%、12.8%。接触组心电图的异常率高于对照组, 并且接触组女性心电图的异常率高于同组男性,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对照组男女异常率无差异, 结果见表1。

2.2 不同工龄段两组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较:

不同工龄段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 且有随着工龄增加呈上升趋势。接触组以小于5年、15年以上两工龄段的心电图异常率较高, 分别为37.0%、43.8%, 与对照组相比较, 二者差异显著性 (P<0.01) , 结果见表2。

3 讨论

噪声是职业病危害的物理因素之一, 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 不仅仅对听觉系统产生危害, 而是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1]。特别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 噪声可兴奋交感神经, 促使交感神经末和肾上腺分泌并释放儿茶酚胺, 造成血液内儿茶酚胺含量增加, 从而导致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发生变化, 最终引起心脏器质病变心电图改变。

接触组心电图的异常率高于对照组, 不同工龄段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有随着工龄增加呈上升趋势, 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2], 并且接触组女性心电图的异常率高于同组男性。由于女性在单位承受着男性相同的工作量、工作强度, 另外女性负担更多家务, 肩负“双重负担”, 同时妇性还有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 使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机体功能状况下降, 导致异常率上升。接触组以小于5年、15年以上两工龄段的心电图异常率较高, 在心电图变化与工龄关系上, 开始随工龄的增加而异常率的有所下降, 而后心电图的异常率随着工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机体由不适应到暂时适应, 但终因长期噪声危害而引起心电图改变。

由于电厂的作业特点,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 减少噪声的危害重在预防,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技术措施, 从声源或传播路径上降低工作场所噪声, 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如配戴耳塞、耳罩等。定期对接触噪声工人的健康监护, 建立健康档案, 发现不适应噪声作业的工人应及时调离岗位, 同时加强女工劳动保护。

参考文献

[1]金泰廙, 孙贵范.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83-287.

噪声作业工人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1—2013年汕头市某纺织厂接触噪声的663名作业人员。平均年龄 (37.4±1.45) 岁, 平均工龄 (4.7±1.52) a。所有调查对象既往均无听觉系统家族性遗传病史, 无耳外伤史, 无耳毒性药物使用史以及其他非研究因素引起的听力异常。

1.2职业卫生调查

调查企业职业危害因素来源、作业工人工作强度、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听力保护计划和员工培训等情况。

1.3生产作业场所中噪声监测

按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 (GBZ/T 189.8-2007) 的规定确定测量点和测量方法, 采用HS6288E型多功能噪声分析仪 (国营四三八零厂嘉兴分厂) 进行现场噪声强度测量。评价标准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 2.2-2007) 的职业接触限值规定, 稳态噪声8 h等效声级为85 d B (A) 。

1.4听力测定

采用AD226型纯音听力计 (上海奥迪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 188-2007) , 在本底噪声小于30 d B (A) 的隔音室中, 测定每个噪声作业工人脱噪不少于16 h后双耳500~6 000 Hz纯音气导听阈, 排除非职业性因素的影响, 对测得的听力损伤者, 依据《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GBZ 049-2007) 进行听力损伤的诊断。

1.5统计学分析

建立数据库, 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生产作业场所中噪声监测结果

2011—2013年该纺织厂作业场所中噪声监测数据显示, 3 年间噪声监测点超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0. 241, P > 0. 05) , 超标率无明显变化; 平均接噪强度均较高, 监测结果见表1。

注: 不同年份作业场所噪声超标率比较, χ2= 0. 241, P > 0. 05。

2.2 3年间工人听力损伤的比较

2011—2013年该纺织厂接噪工人听力损伤检出率分别为16.90% (36/213) 、18.92% (42/222) 和14.47% (33/228) 、3年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600, P>0.05) 。

2.3不同性别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比较

对不同性别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情况进行χ2检验, 结果显示, 男性听力损伤检出率为19.44% (35/180) , 女性为15.73% (76/483) , 男女间听力损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294, P>0.05) 。

2.4不同工龄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比较

对不同工龄段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情况进行 χ2检验, 各工龄段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109. 102, P < 0. 05) , 见表2。

注:不同工龄组作业人员听力损伤检出率比较, χ2=109. 102, P <0. 05。

3 讨论

据报道, 我国约有1 000 万工人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3,4,5]。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 各种机器功率容量越来越大, 转速也越来越高, 噪声的治理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

我们对该纺织厂近3 年的生产作业场所中噪声现场监测显示, 3 年的平均噪声强度分别为 ( 83. 6 ±5. 3) 、 ( 83. 2 ±5. 7) 、 ( 84. 1 ±5. 1) dB ( A) , 噪声强度相对较高, 超标率3 年比较无明显差异。分析原因是: ①3 年来该纺织厂还未能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噪声危害, 噪声作业环境没有得到更好的改善。②企业业主改善工人噪声作业的意识与动力不强。这与企业的利润是第1 位的观念有关。

长期接触噪声可以引起听力损伤是国内外公认的,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听力损伤率3 年无明显改变趋势。分析原因为: ①纺织厂采取合理的个人防护, 对防止听力损伤起到了一定的效果。②人员流动性大, 直接导致了接噪工人平均工龄的下降, 接噪时间与听力损伤率呈正相关, 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主要与噪声强度和接触的时间有关[6]。

听力损伤与工人的工龄有一定联系, 有随着工人工龄增长而增加趋势[7,8], 此次调查结果与该结论相吻合。分析原因是因为暴露于职业噪声中对听力的损伤具有慢性累积效应[9]。

鉴于目前噪声性听力损伤的治疗尚无有效的方法, 预防其发生就显得十分重要, 噪声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 ①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对噪声的卫生标准[作业环境噪声<85 dB ( A) ], 采用隔声、消声新工艺, 以降低工作环境的噪声强度。②实行轮班制度和定期轮休制度, 减少日接触噪声时间, 降低接触噪声剂量。③要定期对接触噪声作业工人进行听力检查, 并注意做好健康监护工作。④企业应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总之, 噪声防治工作中应提倡多学科协同解决, 在加强一级预防的同时应加强二级预防, 并利用职业流行病学方法评价噪声防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摘要:目的 通过对汕头市某纺织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情况的调查, 了解该企业噪声环境下作业对劳动者听力的影响, 为制定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2013汕头市某纺织厂的663名接触噪声作业工人作为调查对象, 进行听力测定, 结合职业卫生调查和作业环境中噪声监测资料对听力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年平均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检出率为16.74%;听力损伤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性别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工龄组听力损伤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加, 工人的听力损伤发生率逐渐升高。结论 企业应充分重视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 加强噪声的治理与防护, 同时应进行职业健康教育, 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

关键词:纺织厂,听力损伤,噪声强度,工龄

参考文献

[1]郑建如, 刘富英, 高学习.218例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状况分析[J].职业医学, 1996, 23 (4) :22-23.

[2]Lusk SL.Use of Hearing Protection and Perceptions of Noise Exposure and Hearing Loss Among Construction Workers[J].Am Ind Hyg Assoc, 1998, 59:466-470.

[3]郝志平.工业噪声对人体健康危害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 2009, 38 (12) :1080-1081.

[4]姚红.听觉器官的防护[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 2006, (4) :11-14.

[5]王军义, 刘渠, 林琳, 等.深圳特区369名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22) :4342-4343.

[6]王庆文.无梭织机噪声对工人健康的影响[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8, 21 (3) :167-168.

[7]黄旭, 王国彬, 范秀红, 等.清远市某钻石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检查结果[J].职业与健康, 2010, 26 (11) :1223-1224.

[8]余玉文, 程俊良, 邱平, 等.某化工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害的调查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 2011, 11 (7) :820-822.

噪声作业工人 第7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广州市2家汽车整车制造企业7 184名男性噪声作业工人纳入本研究 (女性职工极少, 故未纳入) 。研究对象全部接触噪声且接噪工龄均达半年或以上, 无传导性听力损失;从事噪声作业前无听觉系统疾病, 无颅脑损伤史、无爆震史、无家族性耳聋史、无耳毒性药物服用史等。

1.2 职业健康检查

对噪声作业工人均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 188-2014) 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症状询问、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压、心电图、纯音听阈测试、肝胆脾B超等。高血压为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 舒张压≥90 mm Hg, 低血压为收缩压<90 mm Hg和 (或) 舒张压<60 mm Hg。

1.3 工人听力检测及听力损失判断标准

受试者脱离噪声环境后24 h作为测定听力的筛选时间, 使用MM622型临床诊断型听力计 (丹麦Madsen公司) 进行纯音气导听阈测试。听力损失判定标准参考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对于年龄30岁以上的受检者听力检查结果按照GB/T7582-2004《声学听阈与年龄关系的统计分布》进行年龄修正。若筛选测听结果已达听力损失判定水平, 均进行复查, 复查时间定为脱离噪声环境后1 w。语频听力损失以500、1 000、2 000 Hz中任一频率的听阈值≥25 d B (A) , 高频听力损失以3 000、4 000、6 000 Hz中任一频率的听阈值≥30 d B (A) 。

1.4 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 3.10和Excel 2010进行数据的双人录入、查重和逻辑纠错, 对年龄、接噪工龄等进行分层整理, 使用SPSS 20.0完成率的计算、方差分析和χ2检验。采用的检验水准为α=0. 0 5。

2 结果

2.1 不同听力分组中年龄、接噪工龄、空腹血糖及脉率的分布情况

见表1。噪声作业工人中高频和语频听力损失人数共计194人, 异常率为2.7%。发生听力损失的噪声作业工人的年龄和接噪工龄均大于正常听力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空腹血糖和脉率在3组间的分布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同听力分组中血压、心电图及肝胆脾B超检查结果

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 发生听力损失的噪声作业工人的血压异常率和肝胆脾B超结果异常率均高于听力正常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心电图检查结果3组间分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不同年龄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状况

见表3。表3显示, 随着年龄的增加, 听力损失 (高频损失和语频损失) 、高血压和肝胆脾B超异常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2.4 不同工龄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状况分析

见表4。表4显示, 随着接噪工龄的增加, 听力损失、高血压和肝胆脾B超异常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工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3 讨论

随着汽车工业和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工人加入到汽车制造业中, 而在汽车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职业性噪声。因此, 在职业性噪声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突出的职业卫生问题的背景下, 了解噪声对人体职业健康的影响和效应, 探讨针对性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对保障汽车制造业噪声接触工人的职业健康尤为重要。

高水平的噪声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对人耳的听力功能造成损伤。诸多研究已经表明〔4-6〕, 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作业会导致工人听力损失, 甚至噪声性耳聋。其中高频听力损失属于听觉不可恢复的病理过程, 可作为噪声性耳聋的早期指标, 主要为高频 (3 000、4 000、6 000 Hz) 中任一频段出现永久性听阈位移大于30d B, 且无语言听力障碍的状况。本研究中7 184名工人中, 出现高频听力损失和语频听力损失者共占2.7%, 且出现此两种类型的听力损失工人的年龄与接噪工龄均高于正常听力者 (P<0.001) , 说明工人听觉功能的损伤与年龄和接噪工龄存在密切关系。

除此之外, 噪声还会对工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或其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7-9〕。本研究结果发现, 听力损失者的血压异常率高于听力正常者 (P<0.001) ;这可能由于噪声能影响大脑皮质植物神经中枢, 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 脉搏、心率加快, 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地增加, 收缩压在一定程度上升高。另外, 听力损失者的肝胆脾B超异常率均高于正常听力者 (P<0.001) , 在噪声的长期作用下, 可能引起了胃肠功能紊乱。

听力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噪声的类型、接触水平、接触时间以及人群易感性有关〔6〕。本次研究对年龄和接噪工龄进行分层分析, 发现听力损失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和接噪工龄的增长呈现升高的趋势, 与朱聪等〔10〕和闰瑾〔11〕研究结果相似, 说明噪声暴露与听力损失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久而久之损害听觉功能。在本研究接噪工龄<2.0年的组别中, 其听力损失的检出率 (2.2%) 反而大于接噪工龄2.0~4.9年的组别 (检出率为1.6%) , 这可能与接触噪声时间较长职工出现听力异常后调离工作岗位有关。

本研究发现, 随着年龄和接噪时间的增加, 高血压检出率和肝胆脾B超异常检出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P<0.001) , 从而间接印证了年龄和接噪时间对血压和胃肠道的影响, 与施安琪等〔12〕和曾玉宇等〔1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此外, 本研究还发现, 随着年龄和接噪时间的增加, 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呈现下降趋势 (P<0.001) , 与张维森等〔14〕研究结果相似, 可能与接噪时间较短的年轻人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稳定性相对较差或功能还不够完善, 容易受环境影响有关, 也可能与接噪时间较长的年长者发生了噪声习服有关。

本研究的对象来自两间大型汽车制造企业, 其在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方面较为规范和完善, 噪声作业工人基本能按照要求佩戴耳塞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筛选出高危人群。尽管如此, 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噪声对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噪声环境作业工人的听觉功能、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了不良影响, 提示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职业噪声的防护工作〔15〕, 可改善或改进生产工艺方法, 实行倒班制度, 以减少工人的噪声接触时间。另外, 应注重做好噪声作业工人的个人防护, 配备合格的、符合降噪要求的耳塞或耳罩, 从而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摘要:目的 通过对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开展职业健康状况的分析, 探讨职业性噪声健康保护措施。方法 对2015年广州市两家大型汽车整车制造企业7 184名接触噪声的男性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对听力损失、血压、心电图和肝胆脾B超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血压、心电图和肝胆脾B超的异常率分别为2.7%、3.5%、15.7%和28.2%。噪声作业工人中发生高频听损和语频听损者, 其血压异常率和肝胆脾B超异常率均高于听力正常者 (P<0.001) 。随着年龄和接噪工龄的增加, 听力损失、高血压及肝胆脾B超异常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P<0.01) ;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 (P<0.001) 。结论 噪声对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作业工人的听觉功能、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了不良健康影响, 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控制噪声对噪声作业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噪声作业工人】相关文章:

铅作业工人07-22

噪声防治05-07

交通噪声06-02

电源噪声06-08

噪声交易06-10

相位噪声07-13

噪声滤波07-22

噪声测试08-14

噪声试验08-21

结构噪声09-04

上一篇:提问基础下一篇:消费者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