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分析能力范文

2024-05-24

应变分析能力范文(精选10篇)

应变分析能力 第1篇

仪器及资料介绍

河北省形变前兆观测网主要包括4 个TJ -Ⅱ型钻孔体应变观测仪的台站, 包括张家口、怀来、涉县、易县和宽城观测点, 测点的概况如表1 所示, 其中, 怀来台2012 年2 月7 日由于记录曲线出现不正常变化, 更换主机箱, 仍不能正常工作停测, 故5 月17 日在原井孔北偏西75°方向、距离6.5m处开始钻孔打井, 安装TJ - 2型体应变仪, 涉县地震台体应变为“十五”的仪器。本文选取2008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河北省4 套体应变仪器的整点值和分钟值观测资料进行研究。

体应变观测资料质量分析

完整连续性

4 套体应变观测2008 ~ 2012 年8 月整点值的观测资料完整连续率按下述公式计算:

体应变仪器的稳定性

从整点值观测曲线和统计结果分析可知, 张家口、怀来、宽城、易县体应变观测值均为张性变化。从年变幅来看, 4 套体应变仪均偏大。其中, 易县、怀来2 台变化特别大, 而且年变幅特别不稳定。

观测精度

我们采用Venedikov调和分析出:河北省宽城地震台体应变资料的固体潮汐半日波潮汐因子的均方差和相对误差较小, 年中误差和年均方差≤ 0.01;怀来地震台体应变资料的固体潮汐半日波潮汐因子观测精度显著下降, 主要由于2008、2012 年仪器故障较多造成的;易县地震台和张家口地震台的固体潮汐半日波潮汐因子均方差较大。

体应变观测资料

对西南地区地震响应能力的研究

体应变分钟值能够清晰地记录到西南地区强震前或震时的应力突变, 选取2008 年1 月~2012 年08 月西南地区共发生MS5.0 级以上的地震进行分析, 共有96 次, 震中距河北体应变观测点最近距离约为2000 多km, 最远距离约为4000 多km。

结果分析

地震波振幅

对地震MS>7.0 级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4 套仪器固体潮曲线均可以清晰的记录到地震波, 其中宽城台体应变的地震响应率最高, 记录到11 次地震波形, 而怀来台、易县台2 套仪器分别有4 次地震没有记录到地震波, 其中怀来台有两次未记录地震的原因是由于探头故障造成的, 易县台也有一次由于探头故障造成的;张家口体应变有5 次地震没有记录到地震波, 其中有一次是由于探头故障造成的。

同震时间和波形特征

从同震响应时间上, 宽城台体应变反应最快, 2min后就可以记录到地震形变波, 而易县地震台最慢, 在2008年10月06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6.6级地震发生后, 19min才有同震效应;4套仪器记录到地震波的时间一般在震后5~10min左右;衰减时间与震级成正比:怀来台体应变数据衰减时间最长, 如2008年5月12日8.0级地震, 怀来持续波动了300min后才恢复正常变化。

震前体应变异常

通过4 套体应变仪器对我国西南地区13 次地震的52 次地震记录事件分析, 只有14 次没有记录到地震波。怀来台在2009 年8 月28 日6.4 级地震前208min值有异常阶跃出现。

体应变同震效应

我们利用河北省4 套数字化体应变观测资料进行震前异常的研究, 从中提取异常信息, 为地震短临预报提供有力的研究。

结语

1) 河北省4 套体应变仪观测资料在稳定性方面表现为:4 个台站都存在着年变幅偏大的现象:其中, 易县、怀来2 台变化特别大, 而且年变幅特别不稳定, 主要是由于仪器老化, 探头使用年限过长, 仪器故障频繁或雷电导致数采故障造成的;同时各台都存在着不明原因的突跳现象。

灵活应变能力 第2篇

上班时一群上访者冲进你的办公室,你将如何处理?

【试题分析】这道题通过对上访群众的接待及处理,考察考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和人际关系协调的能力。这道题目中也是有相当的区分度的。在一分钟之内未必能把事情想周全。

【解题思路】对于群众上访的问题,注意自己的责权即可。首先要有合理的应急处置,其次注意不要逾越权限,比如自作主张承诺替群众调查、处理这件事之类的。

【参考答案】

第一,热情接待上访群众,上访群众人数不多的话,可以找个空会议室让群众坐,人数较多的话,倒点水给群众,首先在行动上告诉群众,我们是很愿意为群众解决问题的。第二,稳定群众情绪,自己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能慌乱,用理性来引导群众的激动。要告诉群众冲动与激愤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要冷静下来,双方开诚布公的把问题说清楚,才能更好的解决。第三,要让群众或者群众代表反映想上访的问题,我要耐心的倾听,并作好详细的记录。第四,对于在我能力和权利范围内的问题,我会马上给群众解决,对于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我要事后汇报领导或转到相关部门。而且要向群众解释政府的政策,避免群众的误解造成更大的误会。第五,如问题没能及时解决,让上访群众代表留下联系方式,也把我的联系方式留给上访群众代表,告诉他们对于问题的解决,有消息我会马上通知他们。第六,做好工作记录,向领导和群众及时沟通情况。

3.经过考核,我们认为你不适合此项工作。今后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首先,从我的考试成绩及El常领导、同事对我的评价来看,我相信我是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但我也知道,可能我在其他行业是优秀,而这个行业并不适合我,如果真是这样,我会在自身上找原固,改正自身的不足。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有机会能向各

位考官请教。我真的喜欢这个职业,如果有可能,我还会再次参与,如果下次还没有机会,我会立足本职岗位,做出一番事业。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4.当被别人包括主要负责人误解时,应当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1)作为一名成熟的公务员,对矛盾和误解一定要冷静处理,正确对待;

(2)要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虚心听取批评和意见;(3)要及时沟通,消除误解;

(4)要举一反三,找出误解的原因,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同类误解的发生。

6.如果你的工作出现失误,给本单位造成经济损失,你认为该怎么办?

(1)我本意是为单位努力工作,如果由于失误造成经济损失,我认为首要的问题是想方设法去弥补或挽回经济损失。如果我无能力为此负责,希望单位帮助解决。

(2)其次才是责任问题。分清责任,各负其责。如果是我的责任,我甘愿受罚;如果是由于我负责的团队中别人的失误,我会安慰同事,并且在可能的时候帮助同事查找原因,总结经验。

非典危机凸显中国财政应变能力 第3篇

中国财政能力为何能明显增强

据财政部部长金人庆介绍:截止5月20日,各级财政已安排资金近100亿元用于防治非典。同时,国家规定对农民非典患者实行免费医疗救治。包括从留验、隔离到治疗全过程的伙食、住院等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这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

一位财政部资深人士感慨地说:有钱没钱语气都不一样,10年前全国财政收入仅3000多亿,那时,每年中央财政增量只有20多亿元。今天,比分税制改革前增量多了16000多亿,财政能力明显增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财政专家高培勇教授指出,这要归功于分税制改革的功劳,如果没有1994年分税制的改革,现在就不可能有如此之强的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9年前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国财政体系发生的一场深刻变革。分税制改革增加了两个比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同时,5年前提出的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促进了财政从原来的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传统计划经济财政,向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公共财政转变,这从财政支出的角度确立了财政用于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和公共投资的支出。尽管这项改革还远远没有完成,但如果没有这两项改革,出现非典这样大的疫情是难以应付的。

加大支出会否伤筋动骨

预算内外有多少钱可以处理应急事件?通常有两个数字十分重要:财政总收入和税收增长。由于非典事件,预备费开始被人们关注。中国的《预算法》规定,每年预算安排当中要有1%~3%的后备金,就是为了应付像非典这样的突发事件。从支出看,去年全国财政支出22012亿元,按照3%计算,后备金在660亿元左右。如果非典支出不超过200亿元的话,只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0.9%。另外,发大水等灾害,还有预算内的专项救灾资金。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财政专家李俊生教授认为:抗击非典造成的中央和地方增加支出,不会对年度预算有太大影响。

高培勇则称,财政部的手中还有一张超预算增收大牌未出。高介绍:去年税收增长12%左右,而原定增长是8.0%。也就是说,在所通过的预算之外,还有4个百分点的超预算增长。

非典对税收影响有多大

自抗击非典以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对疫情地区、部分困难行业、在限定时段内出台了四项财税优惠政策,概括起来,一是减免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二是减免收取15项政府性基金,三是减免部分税收,四是对中央民航和旅游企业短期贷款实行财政贴息。加上以前出台的对一线医务和防疫工作者按规定取得的临时补助免征个人所得税等三项优惠政策,税费减免意味着财政减收,而抗击非典使财政增支。这是否影响到今年预算的完成?

有关专家认为,从收入与支出角度看,受非典的冲击对税收减收的影响,至多是300亿~400亿元,也可能在300亿元以下。如果考虑受益行业的增收,可能会更好一点。

财政赤字会否被突破

疫情对财政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并将反映到财政收支。那么,今年财政赤字会有3198亿元的规模?高培勇认为,今年一定会突破赤字规模。理由有二:其一,政府总是有扩张支出的冲动,非典是最好的理由;第二,财政收入减收,财政支出增加,两项相加有500亿左右。

苏明认为,财政收入无法调控,支出是可以调控的,赤字规模也是可以调控的。由于非典的影响,收入减少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可以压缩支出,可以采取非常措施。他强调,既要开绿灯把当前的事情安排好,又要考虑长远,突破赤字会进一步加大风险。

当然,不能否认,压缩支出是有难度的。以往的调整均是基于增量的调整,存量难以做文章。人们难以力求使存量的结构朝着向弱势群体的支出转化,只是期盼在增量的安排上加大支出力度。高培勇也承认:增加此支出势必消减彼支出,财政支出的背后是既有的利益格局,这是非常难以调整的。

暴露公共财政体系的问题

高培勇说:幸亏中国初步打下了公共财政框架的基础,才能够在非典肆虐的时期有比较令人满意的反应。只有进一步加快公共财政制度的建设步伐,才能在未来的各种突发性事件中有更加令人满意的表现。

李俊生认为:非典疫情对中国的冲击,暴露了公共财政体制和公共管理体制建设上的问题。人们已经认识到政府是足球场的裁判员,但这只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个职能,足球场看台上有观众,政府必须要考虑给予他们一个安全的环境。从这个角度看,这是我们建立公共财政非常好的契机。

从求异思维到应变能力 第4篇

求异思维就是发散思维、辐射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只有进行求异思维,才能使学生获得灵活的知识、创造性的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也就是要求学生在变中求不变,在不变中求变,特别是对于一些条件不确定、答案不确定、问题不确定、解法不唯一的数学问题,可以变换条件、变换答案、变换解法,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开放式练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变式教学.对于概念教学、计算题教学、应用题教学等,都可以采用一题多变的方法,改编出各种各样的开放题.

一、拆项求和题的变式训练

原题:计算

解:设n为自然数,则

拆项计算题的变式题

变式题一:计算

解:利用原题的结果,不难得到

变式题二:计算

解:此题与原题形式不同,每项都是的形式.

可提示于是让学生主动做如下计算.

原式=

变式题三:计算

解:此题形式更为复杂,但每项都是的形式,可提示再由学生做如下计算.

这些变式题把学生逐步带入更高的境界,使学生视野更开阔,理解更深刻,计算更敏捷,知识更完整.

二、概念题的变式训练

设圆的半径为r,直径为d,圆周长为C,面积为S,则

概念延拓:圆心角为1°的扇形弧长为扇形面积为

圆心角为n°的扇形弧长为l扇=n·;扇形面积为S扇=

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两个圆周长的比为圆面积的比为

复习完圆的这些概念之后,可以先做有关的同步练习,然后进行圆的弧长及面积的变式练习.

变式题一: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这个正方形的内切圆与外接圆的面积的比为(1∶2)。

解:内切圆半径为1(正方形边长的一半),外接圆半径为(正方形对角线的一半),于是,这个正方形的内切圆与外接圆的面积的比为

变式题二:一个小圆的半径为1厘米,它在平面上以每秒2周做匀速直线无滑动的滚动,求小圆开始滚动时的着面点A经过1小时后所走过的路程.

解:滚动速度v=2×2πr=4π厘米

滚动时间t=1小时=3600秒

所求路程S=vt=4π×3600=14400厘米

变式题三:(第九届全国华罗庚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决赛试题)一个半径为1厘米的圆盘沿着一个半径为4厘米的圆盘外侧做无滑动的滚动,当小圆盘的中心围绕大圆盘中心转动90度后,小圆盘在运动过程中扫过的面积是多少?(π=3.14)

解:先让学生猜想,小圆盘运动过程中扫过的图形是什么图形?提示它是一个扇环加一个小圆,扇环的大圆半径R=4+2=6,扇环的小圆半径r=4,

∴小圆盘运动过程中扫过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

三、应用题的变式训练

以工程问题为例,浅谈应用问题的变式训练,首先,复习工程问题的基本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同步训练基础题之后,可适当加深,引出一些变式练习题.

变式题一:一批货物,用甲车运,恰好24次运完,用乙车运,恰好15次运完,已知乙车比甲车每次多运3吨,问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解:甲车的工作效率是,乙车的工作效率是

而乙车比甲车每次多运3吨

∴货物总量w=3÷()=120(吨)

变式题二:一项工程,甲、乙两人合作36天完成,乙、丙两人合作45天完成,甲、丙两人合作60天完成,问甲、乙、丙单独做各需要多少天完成?

解:甲与乙的效率和为……(1);乙与丙的效率和为……(2);甲与丙的效率和为……(3).

(2)-(3)得:乙比甲的效率差为

∴乙的效率为()÷2=故乙单独做需60天.

∴甲的效率为(故甲单独做需90天.

(1)-(3)得:乙比丙的效率差为

∴乙的效率为故乙单独做需60天.

丙的效率为故丙单独做需180天.

答:甲单独做需90天,乙单独做需60天,丙单独做需180天.

四、变式训练的基本原则

变式训练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习惯,形成变异思想,逐步提高应变能力,其效果是相当显著的,但是变异教学要有个“度”,这就是说,我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变式训练的坡度要恰当,变式题不要超“纲”,这个“纲”,就是“教学大纲”或者“考试大纲”,在“纲”的范围内,所有变式题也要逐步攀高,坡度设计要合情合理,不宜太陡,也不宜太平.太陡了会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太平了必然引起学生误会,认为数学太平淡,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把握好分寸,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数学基础与很强的解题能力.

2.变式训练对学生要求要因人而异,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较大的变式题,对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中等的变式题,对能力稍差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不大的变式题,或者只布置课本的同步练习题;也可以统一布置,但不作统一要求,让学生按劳取酬,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实际上,这也是“分群饲养”或“因群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教师对变式训练要有平和心态,当学生有所进步时,切不可冒进;当学生停滞不前时,切不可心灰意冷。耐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努力培养学生从求异思维发展到应变能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摘要: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应变能力,这不但是解题的需要,而且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可是怎样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呢?作者认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通过不断变异,加工、创造,逐步培养随机应变的品质,进一步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求异思维,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六年级)数学课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7.

应变能力面试技巧 第5篇

第一步,镇定自若。

在考察应变能力的情境性题目中,由于是以突发情况为背景,题干中通常伴随着某些涉事人物在遭遇突发状况下情绪较为激动的情况,因此,答题第一步,找出题中情绪激动的人物,安抚情绪。当然,措辞方面可以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细化,比如在上述真题的作答中,具体作答可以说到,先平复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清醒应对。

第二步,带入情境。

作答情境类题目要想出色,那么就要有代入感。即联系题干中给自己设定的身份,带入题中情境,来进一步区分自己的职责权限,并判断处理事情的轻重缓急,先后顺序。同样,上述例题的第二步骤,就是先向工作人员进行道歉,承认自己的失误,同时,再次以诚恳的态度向工作人员作出解释,希望他们能够网开一面,跟考官沟通,给予一次面试的机会。

第三步,妥善解决。

应变能力考查的题目中,为了突出考查目的,一般会出现人物交叉,矛盾复杂的情况。应变能力的考察往往还结合人际交往的意识和技巧的考察。因此,考生作答时,一定要理清矛盾,一一解决,紧急重要的首先处理,紧急不重要的次之,接下来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最后再考虑不重要也不紧急的。在上述举例中,重要的事情是争取一次向考官展示自己的机会,所以,可以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多方寻求解决办法,如果是面试还没有结束,只是耽误了自己的面试时间,其他考生还在面试的情况下,则请求工作人员帮助想考官说明情况,在最后对自己进行面试;如果是当天所有考生的面试已经结束,那么,要意识到,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的确是自己的失误造成错失此次面试的机会,只能遗憾收场。

第四步,总结预防。

应变类题目中,核心考点就是考生的处事能力以及预见性。因此,在假设的题目情境中,适当体现今后对该类事件的处理态度,则能够突显考生处理问题的全面性。通常,可以说一下,通过此件事情中吸取的经验教训以及今后如何预防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在所给例题中,最后,对于迟到的事情要反思原因,吸取教训。下次面试提早出行,并且选择最为稳妥的出行方式,或者选择离面试地点较近的地点进行准备和休息,保证面试不受影响。

1.面试技巧总结

2.最佳面试技巧

3.Java面试技巧

4.记者面试技巧

5.压力面试技巧

6.工行面试技巧

7.“小升初”面试技巧

8.必备的面试技巧

9.自我面试技巧

如何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应变能力 第6篇

一、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信心

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 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让学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 明白只要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就会成功。作为旅游专业的教师, 应当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爱好来培养其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灵活性, 创造融洽的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鼓励学生采用新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 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从而让学生树立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

二、多开展活动, 让学生参加到实践活动中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实际问题, 让他们去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 就是增强人的应变能力的过程。因此, 在校期间, 可以让学生多参加各种活动, 从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让学生在班上独立组织班会活动、辩论大赛或导游词比赛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旅游专业的学生, 将从事的是服务工作, 会应对各种各样的人和环境, 这就需较强的交际能力, 学生每天面对的无论家庭、学校还是小团体, 都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在这些相对较小的范围内, 他们可能会和不同性格的人交往, 因此, 只有提高自己在较小范围内的交际应变能力, 才能推而广之, 应对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作为旅游专业的教师, 就要鼓励学生跟不同的人进行交流, 提高交际能力。

四、加强学生语言艺术培养

应变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沉着应战, 找到应对之策。要想让学生沉着处理问题, 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和应变的思维方式。因此, 作为旅游专业的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通过开展辩论会、演讲比赛、情景教学等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冷静、沉着的性格, 同时应重视语言艺术和肢体语言的训练,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他人的情绪, 通过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得到他人的认可。

摘要:旅游专业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可通过增强信心, 开展实践活动, 提高交际能力, 理论素质建设等方法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应变能力。

浅谈主持人的临场应变能力 第7篇

主持人的应变能力,指主持人在主持的过程中对周围突发因素的一种迅速而能动的反应,这种反应应该是机敏的、冷静的,既表现在思维过程中也表现在言语和行为中。它是主持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之一。良好的应变能力是事业成功、人际交往的保证。不是所有的职业都要求具备这种能力,但在有的职业中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商界人士、公关人员等,面对风云变幻的政治、外交、商界、社交场合,在谈判桌边、会议场上、宴会席前就必须要有非常机敏的应变力,泰然处之,以不变应万变,巧妙地游移其中,化险为夷,稳操胜券。节目主持人虽然不像以上所列的表现出如临战场,背负责任之重,但在话筒和摄像机镜头前,亦都时时准备着承受现场预料不到的种种“状况”。面对尴尬的场面,意外的事件,要及时作出相应的对策,以巧妙的辞令“圆场”,遮掩“纰漏”。

1991年9月,杨澜主持第九届大众电视金鹰奖颁奖晚会,在报幕退场时,被台阶绊倒在地,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杨澜一跃而起,笑容可掬地说:“真是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呀,我刚才的狮子滚绣球的节目滚得还不够熟练吗?看来这次演出的台阶不那么好下哩,但台上的节目很精彩,不信,你瞧他们。”话音刚落,全场观众为她机敏的反应爆出热烈掌声,有的观众还大声喊:“广州欢迎你!”显然,这一意外不仅没有损坏杨澜的形象,反而让观众领略到她的出色才智。试想,如果此时她一声不响地退场,整个节目和她本人的形象无疑会逊色不少。

因此,主持人应变力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因而有些电视台在招聘主持人时,宁可普通话稍逊色点的,但必须有敏捷的应变力。这当然只能说是一种观点,可能有些偏颇,可是毕竟说明了应变力对于一个主持人的重要性。

二、节目主持人应变能力的主要表现

1. 对突发事件及时采访报道的能力表现

即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时根据其新闻价值的大小迅速作出反应。

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1981年3月30日下午,美国总统里根步出华盛顿饭店时,正当他微笑着向站在门口的群众和新闻记者挥手致意时,突然遭到枪击(此时为2点28分)。面对这一猝不及防的事件,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和各报社、通讯社立即忙成一团,展开了激烈竞争。仅仅相隔二分钟,2点30分美国广播公司电台就播出了驻白宫记者萨姆·唐纳森的首篇报道。2点31分合众国际社记者迪安·雷诺兹抢先冲到了希尔顿饭店的电话机前,接通电话就大叫:“总统遇刺”。2点32分哥伦比亚公司电台记者莱姆·塔克作了进一步现场报道。2点34分,由美国广播公司的电视摄像记者汉克·布郎几乎与事件同步的现场图像己出现在荧屏上了。

因此,在分秒必争的新闻大战中,对于突发重大事件的反应、处理容不得半点迟疑、胆怯、慌乱。

2. 对采访对象突然说出的意想不到的答话或提出难题的应对

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能够反应机敏,巧语应答,很可能就会使节目出彩,令接收者心服口服,从而增加节目的吸引力,和对主持人的信任感,反之,也会如同文章的败笔一样,显露出自身素养的薄弱之处,令人遗憾。

笔者在主持本地举行的首届登山文化艺术节晚会期间,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参加了当晚的演出。在他演唱完后,主持人马上对他进行了采访。

主持人:戴玉强老师,今天你首次来到谢岗,您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戴玉强:很好啊,你觉得呢?

(主持人骤然卡壳,停顿了数秒)

显然在这个开场采访中,戴玉强的回答出乎主持人的意料。主持人没有料想到采访对象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又抛回给了自己,一下子陷入窘境。不过卡壳之后,主持人马上又冷静下来。

主持人:戴玉强老师,你演唱的第一首歌是由深圳市委宣传部策划创作的新歌《又见西柏坡》,所宣扬的是一种昂扬向上的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今晚你站在革命老区东莞市谢岗镇——银瓶山脚下的舞台上再演绎这首歌,你的心情如何?”戴玉强马上高兴地谈了自己感受。

笔者是一名基层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平时主持大型节目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但平时还是比较注重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因为当晚晚会有著名主持人戴玉强参加,于是在采访戴玉强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了解到戴玉强老师当晚演唱的第一道歌曲是由深圳市委宣传部策划创作的新歌《又见西柏坡》,而这首歌又十分切合当晚弘扬“红色文化”的主题。于是记者事先准备好了采访提纲。但对开场的采访,却给主持人一个猝不及防的回答。但当主持人提出所准备好的这个问题后,戴玉强欣然接受了访问,并且较好地回答了问题。从而使当晚的采访不至于以失败收场。

3. 对采访的背景状况,反应敏锐,信手拈来,随机应变地糅合到采访中,使访谈生花

《东方之子》的主持人在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家中对他进行采访时,随着摄像师镜头的移动将周南家中极其先进高档的音响设备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这时,主持人敏捷地及时转换视角,将观众想的问题提出了:您的这些音响设备很昂贵吧?周南答:我一生唯一的爱好,便是听音乐,对丁吃穿用一无所求,所以我倾其所有买了音响,这是我全部的财产。

镜头继续移动,房间里除了音响确实几乎没有其他了。主持人机敏的提问,把观众从图像上对这个具有特殊地位、权力的官员的资产问题可能产生的疑问消除了,又丰满了采访对象的形象。

4. 对采访中出现的疏漏进行弥补

主持人、记者一般情况下进行采访是不会打无准备之仗的,但是谁都难以保证百分之百不出差错。有时一不留神可能会在提问和应答中出现不当,这时也需要及时应变,进行弥补。

某电台曾为配合城市春季卫生运动,去采访了某卫生环境极差的私人豆腐作坊。现场采访报道中有这样几句话:

女主持人问作坊主:这么多苍蝇你怕不怕?

作坊主答:怕什么!

(一句就顶了回去,主持人无言以对,静音几秒)

主持人再问:你们觉得脏不脏?

作坊主:脏什么!

年轻的女主持人轻声细气的问话与作坊主的气足声壮形成了反差,不知她真是被苍蝇吓着了,还是其他原因,反正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一败再败。两个提问句式一样,内涵上没有递进。本来一次被堵,应立即发现问得不好,主观情绪太重,马上调整弥补一下。比如用调侃的语气说:“呦,当然,我想你也不会怕的,否则怎么会让它们如此自由自在地飞舞,并繁衍后代呢!可是,我想购买豆腐的顾客可不会喜欢这样的生产环境的。”这样既遮掩了自己提问的不当,又拉回了主题,把破绽补得天衣无缝,主持人的水平也表现出来了。当然,也许有的主持人连自己的破绽都没感觉,或是有了感觉,也分析不出个子丑寅卯,也就无从谈补漏,谈应变力了。这样的主持人自然是不合格的了。

三、主持人要练就临场应变能力

1. 必须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

主持人的职业特点就是通过滔滔不绝的“说”来沟通你、我、他,进行大众传播活动,成为广播电视媒介与接收者之间的纽带、桥梁。主持人面对无数受众,全凭一张嘴说!说什么,就是主持人的内涵修养问题了。腹中空空何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知识贫乏如何谈吐自如、旁征博引?由此可见,扎实的知识功底、敏锐的观察判断力、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既是一个合格主持人的基本条件,也是主持人应追求的目标。而这一切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自我充实才能做到。也许有的主持人暗暗庆幸,自己不是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他不用动笔写稿,不用讨论这样究竟算不算一个合格的主持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没有扎实的知识积累做后盾,那么,在他主持的节目中绝不可能出现随机的连珠妙语,机警幽默的谈吐,不可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显然,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严密的思辨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便拥有了做一名成功的主持人的优势。

2. 培养广泛兴趣,不断丰富阅历

主持人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主持人的爱好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主持人虽然还不能称为艺术家,但其中却有许多与艺术息息相通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持人的工作是颇边缘性的。从其承担的大众传播角色来说,他是个新闻工作者;从其所需要掌握的语言艺术、镜头感觉、现场气氛调动等看,他又应当是一个艺术家。因此,他又必须热爱艺术,对艺术有所了解,甚至精通一门或更多。至于有关艺术专题的节目主持人更不必说了。赵忠祥如是说:“‘功夫在诗外’,指的是博大精深的修养,如果主持人的修养只是唱一支小曲,变个小戏法,当然是远远不够的。我想艺不压身,多会点没什么不好,可千万不能给人造成主持人的群体无非是有点小花活儿,这无益于塑造庄重深沉与有高度修养的形象,当然,装是装不出来的,路就在脚下。”赵忠祥的成功之路正是从自己的脚下一步一步地踏踏实实地走出来。对于艺术他涉猎很广,上世纪60年代初,为学美声唱法,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风雨无阻,每天赶到北海求师练声。他还是有名的京剧票友,书画功底也非同一般,真是艺多不压身。有这样浓厚丰富的艺术功底做底蕴,他的主持艺术也难怪越来越显得炉火纯青。

3. 须具备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

节目主持人是节目从策划到编导、组织等一系列活动中,最终出场演播节目的人,他在节目中的地位、作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心理状态如何直接影响着他的行为表现,也就是说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在演播现场,如果心理处于紧张状态,大脑思维必定是僵化的,很难积极地进入到节目中去,非但不能即兴发挥,可能还会表达不出已准备好的内容。尤其是一些现场直播节目,由于亲身处在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完全处于一种现在进行时态,这是动态的、可变的,随时可能有意外、突发事件出现,这无疑给主持人心理蒙上了紧张情绪。若是现场直播,完全是“一次成像”,没有修改、弥补的余地,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也难免会使人神经抽紧。所以,节目主持人的工作状态,要求其具备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演播现场充满自信,遇事不慌,临场不乱。

结束语:主持人无论是新闻现场主持,还是节目现场主持,是媒介和节目的代表,直接和听众、观众进行交流、沟通。主持人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节目乃至一家电台电视台的声誉。因此,节目主持人除了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以外,必须具有较强的现场思维应变能力,它集中体现了主持人的现场主持水平,也是一个主持人能现场驾驭节目的前提和保证。

参考文献

[1]俞虹著.节目主持人通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79至90页.

[2]黄匡宇主编.广播电视学概论.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380至381页.

[3]主持人技艺训练与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74页.

如何提高和培养主持人应变能力 第8篇

关键词:播音主持人,应变能力,培养

目前, 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 促进传统电视节目制作过程时需要加入现场或场外连线互动环节, 通常在这些环节中容易出现很多无法预料的事情, 这就需要播音主持人具备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 因此如何提高和培养播音主持人的应变能力, 是新媒体背景下电视节目主持人需要重视并妥善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播音主持人, 要加强学习、积极总结工作中的经验, 不断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节目的水准, 实现收视率的提升, 并获得较好的媒体效果。

1 新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人应变能力的重要意义

1.1 对节目本身的意义

对于一档节目而言, 播音主持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能够对受众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这样既可以为节目添加更多良好氛围, 还可以将节目鲜明的节奏特色呈现出来, 让节目预期目标得以完成。因此, 为提高播音主持人的应变能力, 需要加强语言控制能力的培养, 简单来讲就是对话题的控制能力、在现场的调动能力、对受邀嘉宾和现场受众的沟通能力等。现阶段不同节目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只有提高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尤其是提高应变能力, 才能确保节目立足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1.2 对自身发展的意义

播音主持人应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具体包括现场把握能力、业务精通能力、语言运用等。较强的应变能力, 除了可以活跃现场气氛以外, 还能够将播音主持人的风格彰显出来。目前, 杨澜、何炅、朱军、李响等都是大众喜欢的主持人, 他们都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 同时其人格修养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是播音主持人需要学习的[1]。只有播音主持人尽心尽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 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 才能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 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2 培养播音主持人应变能力的途径

2.1 增强应变意识

现如今我们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 会出现的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 但是它们都有着一定的关联性, 只有用心去发现, 善于总结, 必定能找到其内在联系, 今后才能更好的处理类似的突发事件。因此, 播音主持人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 还要虚心学习同行的经验, 要具备敏锐的眼光, 认真观察同行在节目主持中采用的方法, 要积极借鉴, 用心体会, 多进行换位思考, 如果自己在现场, 应该怎样面对、怎样说才得体。

例如:在杨澜主持的第九届大众电视金鹰奖颁奖晚会上, 报幕退场过程中, 杨澜被台阶绊倒, 在出现这一突发情况后, 杨澜没有慌张, 反而一跃而起, 笑容可掬地说:“真是人有失足, 马有失蹄呀, 我刚才的狮子滚绣球的节目滚得还不够熟练吗?看来这次演出的台阶不那么好下哩, 但台上的节目很精彩, 不信, 你瞧他们。”杨澜话音一落, 观众席上的观众就立即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这一以来, 杨澜的形象不仅没有因为刚才的绊倒而有所损坏, 反而让台下观众领略到了她的出色才智。我们可以想一想, 如果杨澜在绊倒之后就默默退场, 那么无疑会让她本人形象甚至整个节目逊色不少。

2.2 扩充知识含量

在新媒体背景下, 播音主持人不仅要具备本专业知识, 还要主动学习社交礼仪、风俗人情、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法律宗教等方面的知识。这是由于这些知识都是统一的整体, 相互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很多知识都可以应用于临场突发事件中[2]。播音主持人只有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那么就能提高自身的融会贯通能力, 并能够更好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目前, 我国处于知识与信息爆炸的时代, 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可以从自身兴趣爱好出发, 选择所需要的知识, 既可以是大众化的, 也可以是精英化的, 而播音主持人都要掌握这些知识, 不能偏废其中一个。一般情况下, 播音主持人经常要面对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 不能只重视少部分精英分子的欣赏水平, 而忽略了广大的普通群众, 这样是不利于节目的推广;同样, 如果仅仅只重视普通群众的文化需求, 则不利于节目质量与自身水准的提升。因此, 播音主持人应尽量学习并积累各方面知识, 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

2.3 把握节目内涵

播音主持人要想提高应变能力, 必须准确掌握节目内涵。播音主持人应先认真了解节目制作的意义与目的、各项环节、受邀嘉宾情况、现场观众特点等内容, 只有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 并不会偏离节目的主题, 这些对应对现场突发事件都很有帮助。

例如:新闻节目有着极高的时效性与严谨性, 作为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人, 需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 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罗京是中央电视台著名的新闻联播主持人, 在他工作的期间, 没有读错过一个字、一个词, 他那种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固然让人敬佩, 但是他在实际播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突发问题后, 沉着冷静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也值得所有播音主持人学习。

2.4 讲究策略应用

播音主持人在节目制作过程中, 在遇到突发事件后不能慌张, 要沉着冷静应对, 对出现的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并根据以往经验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保证妥善解决问题[3]。常见的策略有因势利导、借景移情、借题发挥, 播音主持人通过对这些策略的合理应用, 能够有效地处理好播音主持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

例如:在一期《综艺大观》中, 其中有个节目主题是围绕残疾儿童舞蹈进行的。在舞蹈节目表演完毕后, 因为孩子们未能看到教师示意结束的信号, 所以仍然停留在舞台上。这个时候, 主持人立即上前对台下观众说:“虽然这些孩子们无法听见大家的掌声, 但是它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所以请大家将手举起来, 让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喜欢他们所表演的节目的”。主持人的话刚一说话, 台下就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一情景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后, 他们也知道表演结束了, 该下台了。主持人通过这一番话, 既能够防止出现更加尴尬的局面, 同时也有效的激发起了观众的热情, 调动了现场的氛围, 可谓一举两得。

3 结论

总之, 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电视节目制作时, 播音主持人是否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除了会对自身带来影响以外, 还关系到整个节目的发展。因此, 作为播音主持人, 要主动培养自身的应变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 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应变能力, 妥善处理好节目制作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提高节目收视率, 增强整个媒体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子涵.论高水平播音主持人的培养和打造[J].新闻传播, 2014 (8) :57.

[2]高玥.浅析有效提高播音主持水平的措施[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8) :126-127.

浅谈高中政治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 第9篇

关键词:政治教学,课堂教学,应变能力

现代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因此, 课堂教学“单一化”的模式被彻底打破, 课堂活动的情况也随之变得复杂化。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 踊跃发言, 常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提出一些“怪问题”, 出现一些偶发事件, 有时教师自己也会发生错误。因而, 教师不断提高课堂应变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说过:“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 教师可能找到避免刻板公式的方法, 才能估量此时此地情况的特点, 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并且正确地加以运用。”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不可能完全按老师预先想好的思维轨道运行, 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 课堂气氛越是活跃, 学生勤于思考, 努力钻研, 出现的“问题”就会越多。因此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情况是正常现象, 教师必须有精神准备, 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或偶尔事件, 要冷静、机智、妥善地处理。那究竟什么是教师的应变能力呢?

一、教师应变能力的内涵

教师应变能力通常是指教师能正确处理课堂中突然发生的意外情况, 使教学过程得以继续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能力, 它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 这种能力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一) 是对教学突发情境做出积极反应的能力; (二) 是对教学突发情境做出果断决策的能力; (三) 是灵活处置教学活动中突发情境的能力, 应变能力的本质是创造力, 即教师所具备的创造性的把握教材和运用教法以及应对教学突发事件的能力。

就政治科目而言, 教师的应变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因势利导, 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 利用并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举例来说:在讲到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那一节时, 整节运用了中秋节时月饼价格上涨的例子, 在讲到第三点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时, 我苦思冥想, 想积极的引导学生自己将这一点说出来, 而一改教师“填鸭式”的教学。于是我就举了“今年王老板发现:五仁月饼、凤梨月饼、枣泥月饼等销量并不是很好, 而且销售的人群也变的狭窄, 主要是一些老人、小朋友来购买, 而年轻漂亮的女性却很少购买, 这时王老板会怎样调整他的生产呢?”当我说到这的时候, 有的同学就自然而然的会想到生产一些无糖月饼, 进而我也便引导出第三点:促使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这一知识点。

2、善于随机应变, 政治是一门动态性很强的科目, 留给同学们发挥的空间较大, 教学中学生随时有可能提出教师想象不到的疑问, 于是这就要求教师能在纷繁复杂, 随时可能发生意外的教学情境中, 迅速判明情况, 采取果断措施, 及时解决矛盾, 有效的组织课堂。举例来说:在讲到商品的价值时, 有一个同学在课堂上竟然问到:“屁有价值吗?”这样的怪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 老师如果不明确答案, 千万不要给出模棱两可的答案, 这样有损教师的威信, 引起学生对你知识储备的怀疑。这时, 你可以叫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让同学们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课堂气氛会更融洽, 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更浓厚。较之前一种做法要明智的多。

3、善于掌握教育分寸, 在对待学生和处理政治理论问题时, 做到分析中肯, 判断恰当, 结论合理, 对学生要求恰当, 使学生心服口服。举例来说:针对“屁有价值吗?”可能有些调皮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想有意的考验老师, 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慌张, 一定要用政治理论来回答, 并且分析到位, 让学生真正理解问题的答案, 进而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佩服你!

二、政治教师课堂应变能力的培养途径

1、增强底蕴, 拓宽知识, 成为博识的“杂家”

苏霍姆林斯基说:“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是要自己进修, 付出个人的努力, 为提高素养, 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没有个人的努力, 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方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现代的学生思维敏捷, 多数求知欲强, 对任何问题都喜欢追根求源, 刨根问底。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有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课堂应变能力作为一种教育技巧, 要提高它, 首要的夜也是自己进修。自学时在职教师获取新知识, 了解新信息, 掌握新的教学动态, 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以求终身发展的主要途径。“政治教师要对所教的教材做深入的钻研, 理清每一课的知识结构, 明确教材的重难点, 精通教材的知识点, 弄清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前后联系, 即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编写意图。”集体备课时, 采取说课的形式, 主动就教材问题与同行一道交流经验, 探讨处理教学中典型问题和学生个别问题的方法, 共同设计具体章节或单元的教案。以此来增加自己的业务底蕴, 更好的传道授业, 解除学生的疑惑, 减少课堂意外情况的发生, 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此外, 政治教师还应经常多看报刊 (如学科刊物、《读者》、《演讲与口才》等)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 (如中央台的“对话”栏目等) , 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 并利用电脑网络和远程教育手段, 了解世界各地, 各个领域和最新发展情况, 再把所了解的知识融会贯通, 使自己成为博识的“杂家”。为灵感的迸发, 为课堂应变能力的产生奠定基础。这样,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 面对课堂意外情况, 就能够左右逢源, 游刃有余, 厚积薄发。

2、重视培养职业敏感, 养成巧妙灵敏的应变力

“职业敏感是指一个人对与自己的工作相关联的人或事具有机敏准确而深刻的反应能力。具有职业敏感的教师, 能从一般人司空见惯的事情中, 迅速发现那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苗头和因素, 并准确地把握其特征以及本质”。具有职业敏感, 在课堂上, 面对意外事件, 应变机智就会在无意识中形成。因此, 教师要重视对自己职业敏感的培养。

(1) 要经常将自己的职业与其它职业进行对比, 在职业对比中形成职业敏感。政治教师在平时应适时走出校园, 多与其他行业的人员交往, 了解不同职业岗位的特点及其素质要求, 学习他人良好的工作态度, 在对比中领悟知识的价值, 认识自己工作的神圣, 从而树立从教信心, 迸发从教激情。在从教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如果教师无精打采, 语无伦次, 甚至啰啰嗦嗦, 结结巴巴, 只能导致学生的反感。长此以往的保持这种饱满的精神状态, 职业敏感的火花就会在工作中时时闪现。

(2) 政治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 在活动中激发和培养职业敏感。“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的学习研究称为‘智力生活’, 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是停滞的, 贫乏的, 那么教师的职业敏感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因此,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 接受继续教育, 提高学历层次, 构建合理的知识机构;积极参加学校组织或政治教研组开展的教学比武活动, 不断强化自己的从业认识, 形成对教师职业的敏感。

(3) 政治教师还要训练自己长期注意特定事物。在平时要对与专业相关的事物、情境及学生的反应等进行长期的模拟实践研究, 详细记录研究情况, 进行分析、比较, 提炼新的理解与认识。通过不断的反复, 强化大脑的敏感度, 形成巧妙灵敏的应变力。这样在临场应变中就能及时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迅速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综合意见,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调整或修正自己的看法。

3、提高心理素质, 培养自控能力

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够预防和克服心理挫折, 增强教师的应变能力, 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特别要培养教师的自控能力。高度发展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应变机智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成熟与不成熟的教师主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高度发展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否形成有效的课堂应变机智, 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因此, 要想很好的处理课堂意外事件, 就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而高度发展的自我控制能力绝非一日之功, 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磨练形成的。

(1)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注重对名言警句的积累, 如“制怒”“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乃人的美德”等格言, 培养自己博大的胸襟和健康的心理。这样, 在课堂应急状态下, 就可以迅速用自己内部的语言和想法, 向自己发出劝慰, 指示, 以控制或减弱已产生的不良情绪和偏常行为, 更好的控制课堂。

(2) 政治教师在课前要形成一种预备性适应或反应的准备。在课程的预设方面, 建立多方面的超前意识。“对每一堂课做周密而细致的安排, 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 尝试自主模拟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的全过程, 以弥补自己在意外情况面前惊慌失措的个性缺陷”。

4、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思想观念认识——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如何, 不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也直接影响应变能力的形成。作为教育工作者, 只有满腔热情地对待事业、工作和学生, 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 思维才能积极活动, 在意外时才可能产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1) 政治教师首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 树立干一行, 爱一行的信念, 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方针政策, 主动关注国内国际时事, 经常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

(2) 要做教育实践的有心人。我们的教育对象, 每天都在成长、变化和发展。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就会用心观察, 认真思考, 不断积累教学实践中的“案例”, 不断探求“处方”, 使自己掌握更多的教育方式, 更好的处理课堂中的意外事件。

(3) 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 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调整教学策略, 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课后仍要进行反思, 将课堂教学中因一些意外事件而产生的瞬间灵感及时的整理并记录下来;将对意外事件不当的, 有待改进的处理记录下来, 使之成为今后应吸取的教训与改进的重点。如此把教学反思贯穿于自己的教学生涯, 在不断的反思中不断的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 久而久之, 课堂应变能力自然而然会得以提升。

有些政治教师的应变能力差, 多半是因为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讲课存在着种种误区。教师的讲课一旦进入某一误区, 就会影响整体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 有必要分析和指出这些误区。

三、思想政治课中的讲课误区

1、认为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非常严肃的课, 因此教师只能依据教材讲课, 不能发挥, 结果是教师照本宣科, 学生听起来干巴巴, 毫无兴趣可言

思想政治课的严肃性是应当肯定的。然而应当正确而不是错误地;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理解思想政治课的严肃性。这一严肃性是有其特定含义的, 即指三个主要内容: (1) 是指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正确教育学生。 (2) 是指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要坚定不移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思想教育, 必须坚持教育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但是, 坚持思想政治课的严肃性, 绝不是在教育教学中照本宣科, 不讲究教学教法。恰恰相反, 只有研究教学教法, 才能体现其严肃性。

2、认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就是思想教育, 因此就要以老师说教为主

说教在思想教育中师必要的, 但不能把说教当作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 更不能当作唯一的形式。在思想教育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只能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因此,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去活动, 在实践中去感受, 由此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思想教育绝不仅仅是通过教师雄辩式的说教来使学生接受某一个或某些观念, 而是知、情、行、的相继和相互转化的过程, 最终要使学生形成以某种情感为基础的思维习惯。因此, 思想教育绝不能以说教为主。

3、认为教师说课, 就是由教师来讲解教材中的概念、原理等抽象知识, 把讲课等同于讲解知识

讲课需要讲解, 但又不仅仅是讲解, 而是需要设问、导入、归纳, 学生参与、呼应、反馈、总结等等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艺术来构成的。讲课时各个教学环节, 教学艺术的有机结合构成的, 是教与学的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揭示的过程。因此, 讲课绝不仅仅是讲解知识。而思想政治课的讲课还有一个最重要内容就是思想教育的内容。

对于思想政治课讲课的理解和实践上的误区虽然形式各异, 但基本上有以上三种形式, 要避免进入误区, 就要对思想政治课的形式和内容要有新观念、新思想, 归纳起来应当有以下四点。

四、思想政治课讲课的形式和内容的新观念、新思想

1、讲课的过程时通过信息的传递, 使信息转化为学生的观念和能力的过程, 而这种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有效转化过程是讲课中应当使教育教学不断得到优化的过程。“所谓教学方法, 实质上就是实现这种优化的基本方法”。

2、讲课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创新和加工过程, 通过这种创新和加工, 把教材知识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知识。因此, 教学工作应当是创造性的劳动, 绝不能因循守旧,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蓬勃成长着的青少年。

3、讲课过程时一个求得教与学的矛盾不断解决的高效过程。“实质上就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老师的教学时间高效利用起来的过程, 这种高效的最基本要求是学生用最少的时间, 以最积极的思维活动获得最多的学识和能力”。

4、讲课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互动, 并沿着同一轨道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 讲课一是要求教师用自己的感受去讲课, 要知、情、意、行全部投入教师这一角色;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 让学生以极大的爱好和兴趣, 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

[3]罗树华, 李洪诊.教师能力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4]吴祖凯.顺着学生的思维走, 尴尬一次也无妨[J].数学教学研究, 2006 (4) .

[5]吴松年.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M].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 (9) .

[6]潘英慧.政治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报, 2007 (2) .

[7]程良巨.增强口头语言活力, 优化中学政治教学[J].思想政治课, 2007 (8) .

[8]高光耀.浅谈政治教学的语言艺术[J].新西部, 2007 (12) .

浅谈课堂上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 第10篇

基于这一新课程改革理念, 我和很多教师一样, 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努力营造探究性的教学氛围。我常用的方式是讨论法, 通过集体讨论、分组讨论、正反辩论等不同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是我在 《俄国、日本的重大转折》课上的一例。

按照我精心设计的程序, 课堂循序渐进, 气氛热烈。我引导学生从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 发展困境, 探究俄国1861 年改革的目的、内容、性质和影响后, 设计了 “俄国的改革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个问题的集体讨论, 很快学生们取得了一致性意见: ( 1) 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 改革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 2) 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国家才可以发展, 历史潮流是不可以逆转的。 ( 3) 野蛮落后的农奴制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这时候, 平时历史兴趣浓厚、喜欢看历史课外读物的学生张某突然补充: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只有两者处于同一水平, 国家才可以发展。”

他的话音刚落, 教室里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

我正沉湎于师生的配合默契之中, 更得意于高徒语出惊人时一贯活跃但思考不够深入的王某发难了: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什么意思呀? 你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吗?”

张某抓耳挠腮: “……”

我能体会到张某同学可以意会而不能言表的苦恼。的确, 这个问题理论性太强, 牵涉的历史面又广, 不是三两句话可以解决的。

“老师, 我在网上看的。您给讲讲吧。”张某把难题抛给了我, 我无法回避了。

按照我的教学设计, 一节课时间完成俄国和日本的改革, 如果单纯为了这一目标, 我完全可以这样回答: 张某同学悟出的启示很深刻, 这得益于他读史面广, 又善于积累, 但这个道理理论性太强, 大家将在高中和大学阶段解决, 现在我们只需要将这一结论记住就OK了。将问题放下来继续进行有序教学, 这样既避免了张某的尴尬, 也足以应付考试了。但我考虑到: 第一, 零星的掌声表明, 有的同学已经领悟了这一规律, 甚至有个别同学跃跃欲试, 欲言又止。有一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已经被引燃, 我不能凭借教师的权威粗暴的压制学生的热情。第二, 问题与课文内容关系密切, 有较大难度, 需要经过讨论加以拓展深化。第三, 不能为了片面追求考试成绩而把答案硬塞给学生, 应该通过学习研究的过程, 探讨历史发展中规律性、普遍性的东西。第四, 虽然“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社会才能发展”并不是本课学生认识的重点, 但是这一基本原理是初中学生的课标要求, 有必要让学生领悟。

可是,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这个规律, 我以前一直没有展开讨论过, 初中学生究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 其实我心里一直没底。而且, 要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牵涉到古今中外, 纷繁庞博的历史现象, 还需要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难啊! 怎么办呢?

望着台下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 我决定无论如何, 我得试试, 集中学生智慧一起来解决, 如果课堂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发动学生课外讨论,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师: 张某同学积累的这条启示很深刻, 这得益于他读史面广, 又善于积累。但这个道理不是他一句两句就能完全说清楚的, 现在大家讨论一下, 集思广益, 或许我们就能比较清楚了。

( 学生三分钟思索、讨论, 我开始调整思维, 思考引导的层次。)

生A: 我曾思考过这个问题, 可一直没想透彻。

师: 俄国1861 年改革前,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情况怎么样呢?

生B: 农奴制从资金、市场、劳动力三个方面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 生产力方面课文没介绍。

生C: 1861 年英、法、美都完成了工业革命, 俄国肯定也在进行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变革。

生D: 俄国的工业生产要求废除农奴制, 1861 年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也是因奴隶制的存废而起。

师: 是啊, 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呼唤新的生产关系。

张某: 网上有人说, 生产力好比脚, 生产关系好比鞋。脚穿鞋的目的是为了好走路, 走更远的路。如果穿的鞋子太松或太紧走路就不好走, 或者会摔到, 或者走着走着脚就会疼痛难忍; 如鞋子合脚, 就能健步如飞啦。

生E: 鞋子太小, 脚憋着走不快, 时间长了, 会把鞋子钻破。有一次我穿的鞋子小了, 才穿20 天, 大脚趾就把鞋子钻了个洞。

( 全班大笑)

师: 这个比喻很形象, 不过我建议咱们思考: ( 1) 从组合形式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那几种情况? ( 2)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这几种情况是否有史实可以例证?

生F: 可能出现这样三种情况: ( 1) 鞋小脚大: 生产力水平高于生产关系; ( 2) 鞋大脚小: 生产关系高于生产力水平; ( 3) 鞋脚适合: 两者处于同一水平。

师: 1861 年前的俄、美国两国, 属于哪种情况呢?

生G: 鞋子太小, 脚憋着走不快, 时间长了, 把鞋子钻破了。

生H补充:两国的情况都属于生产力水平高于生产关系。

师:我国现在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情况如何呢?

生I: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国家进行农村和城市改革, 就是在调整生产关系。三十年来,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认为两者处于同一水平。改革开放前, 两者是不相称的。特别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期间, 提出了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口号, 要求建立一种远远高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关系, 结果蒙受了巨大的挫折。

学生不约而同的表示赞同: 对对对!

就这样,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从俄国到中国, 从近代到古代,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奴隶社会, 从正反两个方面例证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国家 ( 社会) 才能发展。

师: 同学们讨论得十分热烈, 发言很精彩, 很有想象力, 知识也很丰富, 集体的智慧真是无穷啊! 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同时对生产力有一定的反作用。所以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只有两者处于同一水平, 社会才会发展。现在, 我们已经对问题有了初步的结论, 下课后还可以继续去查资料, 加深理解。

课后, 我认识到以下几点:

第一, 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死板的, 而教学情境随时都会变化, 因此, 不可生搬硬套教学设计, 应当随机应变。当学生在课堂上抛出难题时, 我们不要惊慌, 更不要因为与自己预先设计的思路不一致, 而置之不理。而应积极引导学生思维的火花, 掀起教学高潮。实际历史教学中, 甲课完成乙课的某一目标, 甚至完成丙课+ 丁课的目标, 都是容易发生的。

第二,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准备思维。在教学准备方面, 我们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优化的资料、图片、课件、视频等, 而忽视了学生在这方面已经具备的能力, 以及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当大胆的鼓励学生做适当的教学准备, 让他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以及适当的资料储备。教师要做的, 就是如何将教学资源和学生资源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临场整合。这种历史课, 对学生更具有亲和力和亲历感, 更能激发学生走进历史的兴趣, 并从中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 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 依托史实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历史结论甚至凝结着人类历史上古今中外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生硬的语句, 它饱含着丰富的历史现象。因此, 要避免教师直接给出答案, 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观点, 并引导他们从当时的历史实际出发, 客观地分析问题, 让学生通过分析史实去肯定或者否定自己的观点, 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这样, 学生眼中是一句结论, 头脑中是翻腾的上下几千年, 不仅可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结论的理解, 更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求知的精神。

摘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案例:当学生在课堂上抛出难题时, 我们不可生搬硬套教学设计, 而应积极引导学生思维的火花, 掀起教学高潮。教师应善于临场整合教师和学生的资源储备,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实去肯定或者否定自己的观点, 把课堂变成学生自我展示、创新、协作、探究的舞台。

上一篇:老年围术期下一篇:真实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