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种类范文

2024-09-21

病原种类范文(精选7篇)

病原种类 第1篇

1 线辣椒病毒病病原种类

辣椒病毒病的病原在我国有10多种, 有黄瓜花叶病毒 (CMV) 、烟草花叶病毒 (TMV) 、马铃薯Y病毒 (PVY) 、烟草蚀纹病毒 (TET) 、马铃薯X病毒 (PVX) 、苜蓿花叶病毒 (AMV) 、蚕豆萎蔫病毒 (BBWV) 、辣椒轻斑驳病毒 (PMMV) 、辣椒叶脉斑驳病毒 (CVMV) 、番茄花叶病毒 (TOMV) 。其中黄瓜花叶病毒 (CMV) 又分为重型花叶株系、坏死株系、轻花叶株系及蒂状株系。在辣椒生产上, 黄瓜花叶病毒 (CMV) 是最主要的毒原, 可导致辣椒出现花叶、畸形、蕨叶、矮化、叶片枯斑或茎部条斑等症状;其次是烟草花叶病毒 (TMV) , 主要是前期危害, 常引起急性坏死枯斑、落叶、顶梢坏死等症状。发生在陕西线辣椒上病毒病的病原主要有7种, 包括蚕豆萎蔫病毒 (BBWV) 、辣椒轻斑驳病毒 (PMMV) 、黄瓜花叶病毒 (CMV) 、番茄花叶病毒 (TOMV) 、烟草花叶病毒 (TMV) 、马铃薯Y病毒 (PVY) 和辣椒叶脉斑驳病毒 (CVMV) 。而以蚕豆萎蔫病毒 (BBWV) 最为普遍, 其次是黄瓜花叶病毒 (CMV) 、辣椒轻斑驳病毒 (PMMV) 、辣椒叶脉斑驳病毒 (CVMV) 。关中西部地区线辣椒6月前病毒病的主要病原为蚕豆萎蔫病毒 (BBWV) 和黄瓜花叶病毒 (CMV) , 成株期以后主要病原为辣椒轻斑驳病毒 (PMMV) 、蚕豆萎蔫病毒 (BBWV) 、黄瓜花叶病毒 (CMV) 、番茄花叶病毒 (TOMV) 等, 由于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各年份间主要病原的侵染频率和表现症状都有所不同。

2 侵染传播途径

种子带毒、昆虫传播、接触传染是线辣椒病毒病再侵染的主要方式[2]。但是各种病毒传播途径又有差异, 辣椒轻斑驳病毒主要以种子传毒, 高达29%;黄瓜花叶病毒种子带毒率极低, 以杂草、农作物等多种植物为寄主, 通过昆虫传播, 也可通过土壤传播;烟草花叶病毒可以在干燥的病残枝上存活数10年, 也可以种子、土壤带毒传播, 起初从辣椒根部的微创伤口侵入植株体内, 在叶片和幼嫩组织中进行繁殖, 再通过叶片和其他幼嫩组织表面的磨擦由感病植物的汁液传播, 重复多次再侵染, 形成发病中心向四周蔓延, 最后是寄主产生褐色条纹坏死;番茄花叶病毒、蚕豆凋萎病毒则由种子带毒, 经过蚜虫多次传播和健株、病株间的接触摩擦传播, 造成病毒不同程度的流行。线辣椒病毒一般多为2种或2种以上的病毒复合侵染, 6—8月为发病高峰期。

3 发病因素

大多数病毒与寄主共生, 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有些病毒稀释数倍以后仍可造成侵染, 有些病毒可以在寄主上或土壤中存活几十年, 多数病毒能侵染十几种作物和蔬菜, 因此导致线辣椒病毒病发生较为普遍。一般高温干旱、蚜虫和蓟马等越冬基数大的年份, 有利于病毒病的传播和蔓延;另外, 与生态环境中初侵染源群体的大小和数量有直接关系, 如果侵染源多, 遇上高温干旱等不良气候, 病毒就易于流行;辣椒田块周围树木、杂草及残枝落叶等病毒寄主都是诱发病毒的根源。据笔者2007年在岐山县马江村调查, 有一块线辣椒田前茬是苹果园, 周围也是苹果园, 这块辣椒田100%发病, 辣椒成熟期返青, 顶部丛生, 结角极少。线辣椒苗龄大小和生长健壮程度与发病也有关, 大龄苗和生长健壮的苗发病轻或不发病, 小苗、弱苗、高脚苗就易发病或发病重;品种间的差异也很大。

4 发生症状

线辣椒病毒病在陕西线辣椒主产区的每个田块均有发生, 只是由于年份和地域不同, 感染的程度有差异, 使其具有普遍性、严重性和易流行的特点。线辣椒病毒一般多为2种或2种以上的病毒复合侵染, 辣椒感病后症状复杂, 类型多样。同一病毒在辣椒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或不同的环境下, 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不同的病毒有时会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症状, 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一是小叶型变细小。心叶皱缩变形, 凹凸不平, 严重时出现蕨叶, 有时与出现药害时的症状相似。二是花叶型。叶面出现深绿和浅绿的条状纹。三是蚀纹型。沿叶脉出现界限有不明显、大小形状不规则的密集小斑点。四是黄化型。叶色变淡, 呈淡黄绿色。五是明脉型。叶片的主脉或部分侧脉色变淡, 呈半透明状。六是斑驳型。叶片上绿色和浅绿色相间, 无规则界限不明显的泡斑。七是卷叶型。叶片沿主脉向上卷, 严重时成筒状, 和蚜虫危害所产生的叶片卷曲是相反的, 蚜虫危害叶片是向下卷曲。八是丛生型。辣椒后期顶部出现返青丛生, 茎杆比健株粗, 不结角或结角极少, 且辣角缩短弯曲, 颜色淡, 肉质薄, 品质降低。

5 防控技术

5.1 选用抗病品种, 培育无病适龄壮苗

线辣椒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早熟、高产、抗病性好的品种[2]。一般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抗病。根据生产实践, 线辣椒新品种陕椒2001和陕研168及981等新品种抗逆性强。线辣椒种子能带多种病原菌, 播前把种子在太阳光下曝晒1~2 d, 再放在15~20℃的清水中浸15~20 min, 除去瘪籽后, 用1%的硫酸铜溶液或0.1%的过氧乙酸水溶液浸种15 min, 清洗后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10 min, 捞出后用清水反复冲洗5~6次进行播种[3,4]。可根据情况进行催芽, 一般适期播种的种子不催芽, 因为春季气温变化比较大, 催芽的种子若遇冷空气, 会受冻而影响发芽, 若错过了适宜播种期, 可以进行催芽。可用25%的甲霜灵和70%的代森锰锌 (8∶2) 混合6~8 g/m2, 与500 g细土拌成药土, 1/3撒在苗床中, 2/3撒种子上面。再用90%的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喷洒苗床, 用地膜覆盖1~2 d, 可有效杀死地下害虫。落水划格等距点播, 苗床铺好营养土和药土后, 及时灌2次水, 灌饱灌透, 以满足苗期生长所需的水分。第1次灌满苗床, 待1~2 d后再灌1次, 水落后把苗床划分成6.5~7.0 cm的方格, 每方格分开点2~3粒种子, 最好是晴天的上午播种。点好后撒药土, 再覆1层1cm厚的营养土, 不可太厚, 也不可太薄, 太厚则辣椒种在出苗过程中幼茎生长快, 养分消耗大, 苗势弱;太薄, 易使子叶带帽, 烧籽烧苗。适期点播, 双膜覆盖。一般3月5—15日播种, 即在0~10 cm土壤温度7 d稳定在12℃左右时播种, 以苗龄60~65 d为宜。播种后, 在苗床上面覆1层薄膜, 以加快出苗, 再搭建拱棚覆膜。控制温度, 适当追肥。当幼苗露芽50%左右时, 从一端扯去地膜, 并开始通风, 白天床温控制在25~28℃, 夜间20℃, 苗出齐后进一步加大通风, 白天维持在20~25℃, 夜间15~17℃, 通风口一定要错开, 切忌对开, 还要不断变换通风口的位置, 先小后大。定植前7~10 d, 逐步加大通风量, 直至全部揭膜, 进行炼苗。在辣苗十字期进行间苗, 即第1~2片真叶出现时除去多余的苗。间苗工作应在晴天的中午、叶片上的露水蒸发后进行, 以减少病害传播。对长势弱的苗床要进行追肥, 用尿素或三元复合肥10~30 g/m2, 于晴天中午露水干后撒施, 施完后用竹棍扫动叶片, 使粘在叶片上的肥料落地, 以免烧伤叶片, 也可以用0.5%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施肥后要根据墒情洒水或灌水。移栽前2 d, 给苗床轻灌1次起嫁水。线辣椒壮苗的形态特征是:植株生长健壮, 苗高20 cm左右, 茎粗节短, 12~13片真叶, 叶色浓绿, 根系发达、色白、须根多、无病虫害。

5.2 合理轮作套种, 尽早定植, 加强管理

种植辣椒的地块不宜连作, 也不宜与瓜类、茄果类蔬菜换茬, 可与十字花科或豆类蔬菜轮作, 以减少土壤菌源交叉感染;采用小麦、辣椒、玉米间作套种栽培, 共生期以不超过30 d为宜。要早移栽, 早定植, 早结果, 在病毒盛发期使辣椒进入旺盛生长期, 从而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辣椒属浅根系植物, 呼吸强度大, 种植田块宜选择土壤肥沃, 通透性好, 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的田块, 利用深沟高畦栽培。定植前施充分腐熟的饼肥750 kg/hm2、优质畜禽粪30 t/hm2、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45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硫酸铜45 kg/hm2、硫酸锌15 kg/hm2、硼砂15 kg/hm2, 结合放入多菌灵7.5 kg/hm2进行土壤消毒, 施入后翻匀整平。开花期适量追肥, 氮、磷、钾配合, 追肥要求是轻施苗肥, 重施角果肥。并要进行田间检查, 清洁田园杂草, 减少病源。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可以增温、保墒、促早发, 减少灌溉次数和机械损伤, 改善田间小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 防止病毒再侵染。开花期适量追肥, 氮、磷、钾配合, 追肥要求是轻施苗肥, 重施果肥。并要进行田间检查, 清除杂草, 减少病源;发现病株及时清除, 集中烧毁或深埋, 然后在病株周围撒上石灰粉消毒[5,6]。分苗定植前喷0.1%~0.3%硫酸锌溶液预防病毒病;田间农事活动应尽量减少植株的碰撞摩擦;及时喷药防治蚜虫和蓟马等刺吸性害虫传播病毒。发病前或发病初期, 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新植霉素2 000倍液, 或病毒净或病毒灵500倍液, 或0.5%抗毒丰水剂300倍液, 或抗毒剂1号400倍液, 或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喷雾, 交替使用, 每隔7~10 d喷1次, 连续防治3~4次。蚜虫可用10%蚜虱净4 000倍液, 或2.5%的高渗吡虫啉乳油1 500倍液, 或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防治, 7~10 d喷1次。

摘要:研究分析了陕西线辣椒病毒病的病原种类、侵染传播途径、发病因素、发生症状, 总结了线辣椒病毒病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 对实现线辣椒栽培优质、高产、安全具有一定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线辣椒,病原种类,侵染传播途径,发病因素,发生症状,防控技术

参考文献

[1]常绍东, 黄贞编.辣椒无公害生产彩色图说明[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4.

[2]蒋健箴.王志源.辣椒无公害高效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3.

[3]程永安.辣椒无公害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4]赵尊练.辣椒高效实用生产技术[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61-68.

[5]庄灿然.中国干制辣椒[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5.

病原种类 第2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以无菌操作采取病人静脉血液5 ml注入血培养瓶中, 立即送检。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门诊及住院病人血液细菌培养标本共688份, 年龄10天~90岁, 其中男125例, 女90例。

1.2 仪器及试剂 BD BACTECTM9120/924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及配套的血培养瓶, HX-21细菌鉴定仪及配套试剂, 药敏试验采用K-B法 (药敏纸片购自英国Oxoid) , 结果依据2006年和2007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 (CLSI) 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判读结果。

1.3 ESBLs检测 按2004年NCLLS推荐的K-B法, 用头孢噻肟 (30 μg) 、头孢噻肟/克拉维酸 (30 μg/10 μg) 、头孢他啶 (30 μg) 、头孢他啶/克拉维酸 (30 μg/10 μg) , 药敏抑菌环直径相差≥5 mm时, 判定ESBLs阳性。

1.4 质控菌株 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5 数据分析 应用WHONET-5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见表1。

2.2 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见表2。

注:MSSA: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C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3 革兰阴性菌的药物药敏结果 61.29%的大肠埃希菌和41.67%的肺炎克雷白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白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结果见表3。

3 讨论

我院血培养4年阳性标本数215份, 阳性率为12.7%, 与国内其他文献报道相似[1,2]。我院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 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较高, 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较高, 这与李凡金等[3]报道的相一致。肺炎克雷白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为100%, 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也较高。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 此外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的敏感性为>70%。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高, 对阿米卡星和氨曲南的敏感性为>70%, 其他的耐药率均较高。铜绿假单胞不仅是血培养中重要的致病菌, 也是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 由该菌引起的院内感染较为普遍, 且治疗困难, 常形成多种耐药, 特别是对于介入治疗、ICU及老年免疫力低下者的多重型耐药性较高, 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耐药机制为: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或修饰酶、改变抗菌药物作用靶位、膜屏障与外排泵高表达[4], 高突变株的产生等。本研究中共检出产ESBLs菌株24株, 其中大肠埃希菌19株, 肺炎克雷白菌5株, 产ESBLs的菌株耐药性高于非产ESBLs的菌株, 耐药机制为:药物诱导的靶位点基因突变、qnr基因通过质粒介导而耐药。产ESBLs菌和非产ESBLs的菌引起的感染治疗不同, 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 以减轻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

本研究中,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分离菌的首位,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以前认为是共栖于皮肤、黏膜的非致病菌, 但近来研究表明其具有细

胞黏质等致病因子, 有一定的致病能力, 近年来报道由此菌引起的感染逐年增多[5]。因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产生黏质, 它不但有抗吞噬作用, 还有助于粘附定植, 并阻止抗菌药物向细菌内渗透, 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高, 但此菌同时也是血培养中最常见的污染菌, 是否被污染, 要根据病人血管内移植物、血管内导管和其他人工装置等危险因素, 患者是否具有血液感染典型的临床症状、血培养的报警时间、血培养阳性≥2次、分离菌的耐药谱等判断, 本组分离中也可能存在污染, 临床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污染, 在参考试验结果时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从表2可见,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70%, 对利福平的敏感性较高,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无耐药株, 但国外已有耐万古霉素的报道[6], 临床应注意监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 这与抗生素的使用负荷和它们的多重耐药机制有很大关系。肠球菌除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无耐药株, 对高浓度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的敏感性也较高。由于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血培养真菌感染亦呈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 我院血培养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 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白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在以后工作中, 应作好血液感染病原菌的监测, 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更有效控制感染, 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郝金中, 张红升.血培养仪VersaTREK-240检测血样本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6) :695-697.

[2]王炜, 许淑珍.2004~2007年医院血培养病原病的种类及耐药性变迁[J].陕西医学杂志, 2011, 40 (2) :188-191.

[3]李凡金, 汪平都.550份血培养阳性标本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5) :530-532.

[4]刘永芳, 吕晓菊, 宗志勇, 等.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表型与外排泵表达水平的关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8, 31 (9) :979-983.

[5]吴均竹, 侯伶俐, 周作华, 等.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 21 (3) :178-180.

病原种类 第3篇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病原菌,污染,控制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 将离体的植物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组织 (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 、细胞 (体细胞和生殖细胞) 以及原生质体, 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 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 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所涵盖的植物材料的接种、培养物的转移以及试管苗的继代等, 均需在无菌环境中进行。无菌条件的好坏、持续时间的长短对减轻培养物的污染、提高工作效率影响很大, 是研究或生产的关键。因此, 保证培养材料和培养基的无菌状态及培养室的良好清洁环境条件, 是组织培养成功的最基本前提。该文从组织培养中病原菌的种类入手, 揭示相关的污染途径, 并提出控制污染的方法。

1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污染源

1.1 自身污染源

植物组织培养用的材料大部分取自田间, 有的是地上部, 有的是地下部, 他们都带有大量的病菌, 在取材料过程中大气及材料表面所带的病菌可经由植物的伤口、载体和本身特有的入侵机制进入植物内部而引起污染。

1.2 外在污染源

由于接种间内空气污染, 接种人员呼吸时排出的细菌, 或所携带的细菌及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所引起的污染。

2 病原菌种类

2.1 细菌类

细菌这个群类的特点是结构简单, 种类繁多, 以二分裂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为主。在人体内、外部和生活环境的四周, 到处都有大量的细菌集聚着。在接种过程中, 若使用了未消好毒的工具, 操作者呼吸或接种人员用手接触了材料或器皿边缘, 都可引起细菌性污染。细菌性污染的主要症状为在培养材料附近出现黏液或混浊的水迹, 并有发酵状泡沫塑料, 同时有臭味。细菌类污染的鉴定常用细菌特殊的生化反应, 或利用细菌选择性的培养基。目前也可采用fatty acid profiling技术和商业的test kits加以鉴定。

2.2 真菌类

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 其在黑暗、潮湿及有机物质存在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在组织培养中, 真菌所引起的污染较多且严重, 因为真菌会产生孢子, 孢子会随空气飘散, 一旦落于适当的环境下, 一粒小小的孢子便会扩大成一个菌落, 污染整个培养基。其中, 酵母菌菌落为粉红色或黑色, 菌落正反面颜色相同且多带有酒味, 霉菌颜色多样, 其特征为带有可见的粗丝状细胞 (菌落边缘) , 且往往有霉味, 组织培养中若出现真菌类污染, 其来源主要是接种室内的空气污染。真菌类污染的鉴定常利用显微镜, 观察其孢子形态、产孢结构、菌丝隔膜及细胞壁的形成等。也可使用DNA探针分析。

2.3 病毒类

病毒是一类只含DNA的遗传因子, 它可在细胞内营养寄生, 也可在细胞外以大分子颗粒状态存在, 病毒类污染主要来源于接种材料本身所携带的病毒把自身核酸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所诱发的潜伏性感染。病毒类污染的鉴定常利用DAN有同源性而做探针侦测。

3 污染的控制措施

3.1 对操作人员的要求

接种人员在接种前应用肥皂洗手, 再用75%酒精擦洗双手, 同时要及时剪除指甲, 在接种中应严禁谈话, 且必须穿戴经过定期高压灭菌的口罩、工作服等。

3.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接种室应保持清洁卫生, 按时打扫, 定期用75%酒精喷雾消毒。每次使用前, 应当用紫外灯灭菌 (照射20 min) , 超净工作台要用酒精擦洗。

3.3 对器具的要求

接种过程中使用的解剖剪、解剖刀、镊子等应浸泡于酒精中, 使用前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灭菌, 每使用1次必须加热灭菌1次。

3.4 对培养基的要求

未经灭菌处理的培养基往往带有各种杂菌, 且其环境也适合杂菌生长繁殖, 故分装后的培养基要马上进行灭菌, 通常采用121℃、1.41 Pa下持续20 min左右。

3.5 对接种材料的要求

接种材料是培养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其来源主要是田间的栽培植物, 因此常附有病原微生物, 接种材料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一旦污染培养基, 就会导致培养失败。因此, 要做好接种材料的灭菌工作。一般来说材料污染的特点是:组织越大越容易污染, 夏季要比冬季容易污染, 同株不同位置污染程度各不相同。因此, 取材最好在中午, 避开阴雨天。

3.5.1 果实、种子的消毒。

部分果实种子表皮上有茸毛或蜡质, 应先用70%酒精浸泡几秒或2~10 min, 再浸入饱和漂白粉上清液中10~30 min, 也可用2%次氯酸钠溶液浸10~20min。最后去除果皮, 取出内部组织或种子接种。对于直接消毒的果实或种子, 均须用无菌水多次冲洗后接种。

3.5.2 茎尖、茎、叶片的消毒。

首先用毛刷刷除尘土, 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若茸毛较多, 则用皂液清洗, 再用清水冲洗皂液。清洗后用吸水纸吸去表面水分。然后将材料浸入70%酒精数秒, 取出后用10%次氯酸钙饱和上清液浸泡10~20 min。或用2%~1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6~15 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 再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纸吸干水分。

3.5.3 花药、花粉的消毒。

一般由于花药外被花瓣、花萼包裹, 常无菌状态, 用表面消毒即可接种。先用70%酒精棉球擦拭花蕾或叶鞘, 再剥出花蕾, 在饱和漂白粉上清液中浸泡10~15 min, 用无菌水冲洗2~3次, 吸干后即可。

3.5.4 根、块茎、鳞茎的消毒。

这些材料大多埋在土中, 挖取时易受损伤。清洗材料时, 用毛刷将凹凸不平处及鳞片缝隙处清洗干净。再用吸水纸吸干表面。然后用70%酒精里浸湿材料, 再用6%~10%二氯化汞浸泡材料5~10 min, 最后用无菌水清洗3~4次, 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纸吸干。

3.6 加入适当的抗生素类药品

如氧氟沙星、青霉素钠可抑制枣树试管苗的细菌污染。加入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菌类污染, 减少培养中材料的损失, 因为抗生素各有其抑菌谱, 要注意合理选择使用。

4 结语

(1) 目前, 植物组织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是组织苗的污染, 而污染的途径多种多样, 对于各种途径的研究又由于微生物的多样性而较困难, 根据微生物菌落特征只能大体区分其污染种类, 无法确定其菌种类别。由于微生物多样性, 借助电子显微镜仅能观察其结构, 而无法鉴别菌种。因此, 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 加强员工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

(2) 特别对于接种材料的处理, 应选用合适的消毒剂, 严格掌握消毒时间, 要做到消毒彻底而不损伤材料需要多次试验, 在试验中不断积累经验。

总之, 由于不同的接种材料所带菌类的多样性, 如何更有效地控制污染, 是组培研究人员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潭文澄.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2]张高翔.春甘蓝叶片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3]覃拥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J].河池师专学报, 2003 (4) :98-100.

[4]韩磊, 汪旭东, 吴先军, 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种子, 2005 (1) :38-43.

[5]王利民, 周毅, 陈龙友, 等.植物组织培养中消毒剂的运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1) :15-17.

病原种类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皮肤科2012年1月~2014年

1月感染患者150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龄22~50岁,平均38.6±2.4岁。

1.2 方法

1.2.1 细菌培养

采集所有患者脓性分泌物或伤口引流液作为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培养鉴定操作符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指定的头孢西丁纸片法进行MSR鉴定。

1.2.2 药敏试验[2]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指定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行结果判断。用M-H琼脂等营养培养基及抗菌药物纸片(均购自英国Oxoid);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

1.3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感染病原菌

病原菌检查发现,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83例,占55.33%;革兰氏阴性球菌感染55例,占36.67%;真菌感染12例,占8.00%。见表1。

2.2 革兰阳性菌耐药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其他菌种。见表2。

2.3 革兰阴性菌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最高。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皮肤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部分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普遍较高,其中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革兰阴性菌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最高。

目前,皮肤科常规抗菌药物已难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临床医师应结合流行菌株耐药性规律选择合适抗菌药物,以提高皮肤科感染治疗效果[3]。

参考文献

[1]陈纯洲,舒新华,赵甲,等.皮肤科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1(6):1267-1269.

[2]姚岚,张才仕.皮肤科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230-2232.

病原种类 第5篇

1 材料与方法

1. 1 病原菌来源选取2010 年1 月1 日~2012 年12 月31日本院从6720 份血培养标本分离出的菌株, 多次培养且菌种相同的患者, 仅采用第1 次结果。

1. 2 方法

1. 2. 1 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血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 Vitek-2 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药物敏感纸片和各种培养基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根据2013 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 (CLSI) 制定的标准判定药敏试验结果。

1. 2. 2 试验材料血培养瓶、细菌鉴定卡、药敏试验卡均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

1. 2. 3 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 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

2 结果

2.1送检量及首次分离阳性率2010~2012年送检标本阳性率为6.4% (432/6720) , 其中2012年阳性率为7.1% (107/1516) 、2011年阳性率为4.4% (102/2341) , 2012年阳性率为7.8% (223/2863) 。

2.2血培养阳性标本主要菌群的分布检出的432株病原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8株 (38.9%) , 大肠埃希菌61株 (14.1%) , 肺炎克雷伯菌39株 (9.0%) , 金黄色葡萄球菌33株 (7.6%) , 鲍曼不动杆菌16株 (3.7%) , 屎肠球菌11株 (2.5%) , 铜绿假单胞菌9株 (2.1%) , 肺炎链球菌8株 (1.9%) , 沙门菌属6株 (1.4%) , 其他肠杆菌科12株 (2.8%) , 真菌16株 (3.7%) 以及其他致病菌53株 (12.3%) 。

2. 3 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的几种药物有哌拉西林 (82.0%) 、复方新诺明 (80.3%) 、头孢唑啉 (72.1%) 、头孢呋辛 (62.3%) 、头孢曲松 (62.3%) 。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的几种药物有复方新诺明 (82.1%) 、头孢唑啉 (79.5%) 、哌拉西林 (74.4%) 、头孢呋辛 (74.4%) 、氨曲南 (56.4%) 。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的几种药物有:头孢曲松 (81.3%) 、帕拉西林 (68.8%) 、头孢他啶 (68.8%) 、头孢吡肟 (68.8%) 、庆大霉素 (68.8%)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的几种药物有青霉素 (90.9%) 、复方新诺明 (87.9%) 、红霉素 (72.7%) 、克林霉素 (57.6%) 、庆大霉素 (42.4%)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的几种药物有青霉素 (91.7%) 、红霉素 (85.7%) 、苯唑西林 (76.2%) 、复方新诺明 (70.8%) 、克林霉素 (51.8%) 。屎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的几种药物有青霉素 (72.7%) 、红霉素 (72.7%) 、氨苄西林 (72.7%) 、左氧氟沙星 (36.4%) 、庆大霉素 (36.4%) 。

3 讨论

3 年全院送检血培养总阳性率为6.4%, 低于宋娟等[2]报道的9.3%, 本院的血培养阳性率偏低, 可能与本院的血培养采样的质量有关, 另外本院只进行需氧血培养, 且通常临床上血培养仅单侧送检1 次, 这也是本院血培养阳性率偏低的原因。

本院阳性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分布广泛, 分布状况与其他文献报道不完全一致, 可能是由于临床用药、时间段及地区差异所致。革兰阴性菌中检出率在前2 位的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与国内大多医院一致。16 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有7 例为ICU患者, 6 例为儿科ICU患儿, 3 例为其他科室, 这与孙迎军[3]报道的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科室的分布基本一致, 其报道92.3% 的菌株分离自呼吸道, 52.9%的菌株分布于ICU , 提示鲍曼不动杆菌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入血后导致血流感染, 应引起医院感染监测部门及医护人员的重视。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处于第2 位,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首位, 由于该菌是皮肤定植菌群, 所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既是最常见的污染菌, 也是血流感染病原菌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本院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比其他医院报道的高, 8 例肺炎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均为5 岁以下, 且1 例患儿死亡。导致该菌检出率较高可能与本地区肺炎链球菌疫苗接种率较低及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 (PNSP) 比例增高有关。

本院尚未检出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含酶抑制剂的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哌酮/ 舒巴坦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2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0.8%和38.5%, 但肺炎克雷伯菌对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 这可能是肺炎克雷伯菌携带了多种耐药基因所致。16 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1 株为广泛耐药细菌, 9 株为多重耐药菌株。

本院尚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耐药的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喹奴普汀- 达福普汀的耐药率低,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喹奴普汀- 达福普汀全部敏感。11 株屎肠球菌中5 株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 1 株对氯霉素耐药。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达到76.2%。

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常见菌株耐药性分析可为院感监测提供有效的信息, 让临床医护人员了解本院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常见菌株的耐药性, 给予患者正确的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改善患者预后, 降低血流感染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周庭银, 倪语星, 王明贵.血流感染实验诊断与临床治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184.

[2]宋娟, 华川, 于颖, 等.血培养标本8223例中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3, 25 (1) :60-62.

病原种类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本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门诊或住院患者的血培养标本2180份。

1.2 仪器与试剂

美国BD BACTEC 9120全自动血液培养仪及配套的培养瓶,包括成人含树脂需氧瓶、成人含树脂厌氧瓶、儿童专用瓶。美国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及各种配套鉴定/药敏试剂。

1.3 方法

将血培养标本按照操作说明放入仪器中,仪器每隔10 min自动监测一次,检出阳性则报警并屏幕显示该标本位置。

1.3.1阳性培养瓶的处理

仪器显示培养瓶阳性时,自动报警,立即转种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和沙保氏琼脂,前两种平板置5%~8%CO2培养,沙保氏琼脂置30℃孵箱培养,24 h后观察结果。每一阳性培养瓶必须做涂片和革兰氏染色镜检。如果仪器显示培养瓶阳性,而普通细菌培养、5%~8%CO2培养、真菌培养及厌氧菌培养均无菌生长,并且涂片和革兰氏染色镜检未查见病原微生物,则判为假阳性。1.3.2阴性培养瓶的处理培养瓶经仪器培养监测5 d显示阴性者,进行盲目转种培养,转种方法同阳性培养瓶的处理一样;如果培养结果为无菌生长,同时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为未找到细菌时,发出无菌生长报告,但如果盲种和涂片均发现细菌生长,鉴定后发出阳性报告,此为仪器漏检的阳性标本,即假阴性。

1.4 细菌鉴定

分离好的病原菌经微生物细菌鉴定仪BD PhoenixTM100鉴定。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2 结果

2.1 病原菌的分布

2180份血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69株,阳性率为12.1%。所分离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08株,占40.1%,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61.1%;革兰氏阴性杆菌154株,占57.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50.6%;真菌7株,占2.6%,见表1。

2.2 血培养瓶的阳性检出率

2180份血液标本中仪器报警阳性282例,其中真阳性263例,总阳性率为12.1%,假阳性19例(0.87%),假阴性2例(0.09%);仅需氧瓶报阳的阳性率为6.3%,厌氧瓶报阳的阳性率为2.8%,需氧瓶及厌氧瓶均报阳的阳性率为2.9%,见表2。

2.3 血培养中常见细菌仪器阳性报警时间

263例阳性报警中,24 h内检出186株(69.1%),48 h检出249株(92.5%),72 h检出261株(97.0%),见表3、4。

3 讨论

本试验中,2180份血标本中阳性标本为263份,阳性率为12.1%,高于以前笔者所在医院常规法培养的阳性率(8.8%),与国内其他文献报道的12.4%一致[1]。分析结果显示,同一患者同时进行需氧瓶及厌氧瓶培养既能充分体现自动血培养仪的快速性,又能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本研究中,对使用过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采用加有吸附剂的血培养瓶,这也是阳性血培养率较高的又一因素。

血培养中检测到的需氧病原菌有: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真菌等;常见兼性厌氧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等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其中又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它们多数在需氧瓶及厌氧瓶中均生长良好。

仪器报警阳性282例,其中假阳性19例(0.87%),产生假阳性的原因有:(1)血培养瓶存放温度超过28℃。(2)血培养仪外界温度过高。(3)电压不稳。(4)苛养菌(如嗜血菌)普通血平板无法生长,造成“假阳性”,故阳性瓶接种后不宜立刻丢弃,放回培养箱中,如普通平板无细菌生长,宜再接种巧克力平板。(5)厌氧菌的存在亦可出现。(6)L型细菌在普通血平板亦无法生长。(7)血液病患者血细胞数量超常,血细胞本身的新陈代谢也会产生大量的CO2,如采血量过多也可能产生假阳性。(8)有些炎性疾病白细胞增高,也会出现。

将经仪器培养5 d后未报警的阴性瓶转种血平板及巧克力平板后8例细菌生长,假阴性率0.37%,结果以非发酵菌为主,其次为真菌和苛氧菌;有报道称延长真菌的培养时间,仪器报阳[2]。产生假阴性的原因有:(1)血培养瓶存放于冰箱,取出后立刻采血进行培养,过低的温度抑制细菌生长。(2)血液标本采集后,放于机外时间过长,细菌生长已达衰老期。(3)标本采集量偏少,儿童少于1 ml,成人少于3 ml,产生的CO2量不足以激发荧光系统,而造成假阴性。(4)标本采集时机不合适,未抓住菌血症时期。(5)在刚使用抗生素后不久。(6)标本采集时消毒酒精未完全挥发。(7)非发酵菌以及真菌产生假阴性是由于此菌不利用葡萄糖或利用率低只产生极微的CO2,不能激发荧光系统而导致假阴性。(8)链球菌可能由于对营养要求高,在此培养基中代谢缓慢。(9)肺炎链球可产生自溶酶,当仪器阳性报警而未能及时转种,其产生的自溶酶会溶解肺炎链球,造成假阴性的产生。为了避免假阴性的产生,采集标本时应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同时血培养瓶经仪器培养5 d后未报警时,应转种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和沙保氏琼脂,以确认是否为真阴性。

培养的周期大为缩短,最快阳性检出时间为5.02 h,其他杂志报道为5.5 h[3];24 h内检出的阳性数占69.1%,48 h检出的阳性数占92.5%,72 h检出的阳性数占97.0%。

各种类型微生物阳性报警所需培养时间,主要取决于细菌代谢中产生CO2的量和变化的速度。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分解糖类时会产生CO2,尤其对葡萄糖的分解产酸产气(CO2)者,其产生CO2的量较多,变化的速度快,故阳性报警所需培养时间短。而产碱型细菌不分解葡萄糖[4],其产生CO2的量少,变化的速度慢,故阳性报警所需培养时间较长。

肠杆菌科细菌一般为兼性厌氧,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生长期明显迅速,细菌增殖快,数量多,CO2的产生快且量多,其阳性报警所需培养时间比其他菌属快,最早出现阳性报警的是大肠埃希菌,时间为5.02 h。

葡萄球菌属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虽然葡萄球菌对营养要求不高,但对碳水化合物的发酵反应不规则,分解葡萄糖后产酸[5],所以CO2的产生量和增加速度都不如肠杆菌科细菌,平均阳性报警时间,明显比肠杆菌科细菌长。

非发酵菌不发酵糖类,虽能氧化分解葡萄糖,但产酸不产气,所以产生CO2的量不多且变化的速度慢,故其培养需要时间较长。部分真菌在酵解糖类时虽能产生CO2,但毕竟酵母样真菌对营养条件也有其特殊要求,所以其生长较慢,平均阳性报警时间最长,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以提高其检出率。当然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受多因素的影响,阳性报警时间的早晚也同样会受到如抗菌药物的使用、标本含菌量、取材时间、取材量等因素影响,因此仍有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种类及仪器报警时间。方法:用BD 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共计2180份血标本,分析血标本在需氧瓶和厌氧瓶中生长细菌的种类及仪器报警时间。结果:2180例血培养标本中报警阳性282例,其中真阳性263例,阳性率为12.1%。分离出细菌26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40.1%,革兰阴性杆菌占57.2%,真菌占2.6%。其中仅需氧瓶报阳的阳性率为6.3%,仅厌氧瓶报阳的阳性率为2.8%,需氧瓶及厌氧瓶均报阳的阳性率为2.9%;最快阳性检出时间为5.02h,24h内检出的阳性数占69.1%,48h检出的阳性数占92.5%,72h检出的阳性数占97.0%;假阳性率为0.87%,假阴性率为0.09%。结论:应用BD 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同时进行需氧瓶及厌氧瓶培养能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缩短了阳性检出时间。

关键词:血培养,微生物,细菌,报警时间

参考文献

[1]范艳萍,李秀文.6984份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599-1601.

[2]程彦国,张军民.全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应用及评价[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3):74.

[3]史伟峰,陈菊茂.Bactec9120血培养仪的临床应用评价[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6):539.

[4]李仲兴,郑家齐,李家宏.诊断细菌学[M].香港:黄河文化出版社,1992:278-279,375-377.

病原种类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经胸片检查提示存在肺部炎症的患儿359例,男246例,女113例,年龄1月~14岁,中位年龄为2.2岁,均实施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合并先天性心脏病71例,气管支气管软化24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5例,生长发育迟缓33例。

1.2 标本采集

1.2.1 痰标本收集:

支气管镜检查前30min清洗口腔后,拍背或刺激咳嗽,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负压吸取呼吸道痰液,痰标本装入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

1.2.2 BALF收集:

根据患儿年龄选择OLYMPUS,BF-XP60(外径2.8mm或4.0mm)纤维支气管镜,由鼻腔插入,过声门后,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吸引孔滴入1%~2%利多卡因,进行气管内黏膜表面麻醉,采取边麻醉边进镜,依次观察鼻腔、声门、气管、支气管及各叶段支气管黏膜,结合临床资料,明确病变部位,支气管镜前端插入病变部位支气管并镶嵌管腔内,以每次1ml/kg的温0.9%氯化钠注射液(37℃)灌洗,随即通过负压吸引将灌洗液回收入灭菌痰液收集器(每次回收率>40%,存活细胞>95%,涂片细胞学形态完整,无变形,分布均匀),共3次,将取出的BALF行细胞学分类及细菌培养[2~4]。

1.3 标本培养鉴定

所有痰及BALF标本进行常规培养,细菌鉴定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分析系统及抗菌药物性能标准、Twenty-second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M100-S22)标准。送检痰及BALF标本均需满足以下条件:(1)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2)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可见纤毛柱状上皮细胞[5]。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痰培养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比

359例痰细菌培养共分离出8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42.05%,革兰阴性菌占57.95%,占前3位的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1.59%)、肺炎链球菌(19.32%)、肺炎克雷伯菌(17.05%)。痰细菌培养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表示无数据

2.2 BALF培养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比

359例BALF细菌培养共分离7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4.29%,革兰阴性菌占74.29%,占前3位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25.71%)、肺炎链球菌(14.29%)、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00%)。BALF细菌培养革兰阴性菌检出率高于革兰阳性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BALF细菌培养阳性的70例患儿经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胸片检查提示病灶吸收。

2.3 痰与BALF培养病原菌检出一致性评价

359例患儿痰及BALF细菌培养同时分离出菌株阳性39例(10.86%),22例(25%)痰培养结果与BALF细菌培养一致。检出同一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8例,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4例,大肠埃希菌3例,鲍曼不动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各1例。

注:-表示无数据

3 讨论

肺部感染是各年龄段患儿最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或并发症,尤其多见于婴幼儿。一般临床医师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等不难作出临床诊断,通过经验性治疗可治愈。

呼吸道病原菌的分离为确定感染的最可靠方法。我国小儿肺炎分离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枸橼酸杆菌及肠道杆菌。亦有学者通过收集痰标本进行小儿呼吸道病原学分析,显示不同地区及患病年龄存在一定差异[6,7]。本研究结果显示,痰培养检出率居前3位的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而BALF培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以肺炎克雷伯菌多见,与国内许多报道存在差异,可能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1)病原菌分布存在地区差异;(2)入选病例病情存在差异;(3)采集标本季节差异等。本研究中检出肺炎克雷伯菌患儿中位年龄为1.05岁,且平均住院20d,大部分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气管支气管软化、生长发育迟缓等基础疾病。与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的报道相符。

本研究结果显示,22例痰培养阳性结果与BALF培养结果相一致,故严格规范的痰标本采集和培养对确定细菌性肺炎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病原菌检出是肺部感染病原诊断最可靠的方法,BALF培养检测能为肺部感染,尤其对合并基础疾病的婴幼儿肺炎诊断提供更确切的信息,对于明确诊断和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控制及掌握抗生素的数量和种类都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Bousbia S,Papazian L,Saux P,et al.Repertoire of intensive care unit pneumonia microbiota[J].PLo S One,2012,7(2):e32486.

[2]刘玺诚.努力推广支气管镜术在儿科临床的应用[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7,34(5):313-315.

[3]杨运刚,陈幼芬,吴谨准.支气管镜术在儿童哮喘持续状态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6):447-450.

[4]杨运刚,吴谨准,陈幼芬.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儿童喘息性疾病3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4):310-311.

[5]Wu C L,Yang D,Wang N Y,et al.Quantitative culture of endotracheal aspirates in the diagnosi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failure[J].Chest,2002,122(2):662-668.

[6]华春珍,俞惠民,陈志敏,等.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原学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8(5):365-36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病原种类】相关文章:

病原研究06-15

病原分离07-17

不同病原感染07-16

病原学07-20

病原学特征06-18

病原菌特点09-09

病原微生物05-16

病原菌分离鉴定05-31

病原生物教学论文06-10

病原微生物检验08-20

上一篇:人防工程电气设计下一篇:烧结节能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