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

2024-08-26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精选12篇)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 第1篇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21世纪以来,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与人才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许多国家都纷纷站在全局和未来层面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将教育战略规划作为实行战略管理与决策的自觉行为和有效工具。同时,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与学校教育功能的专业性,受到各国广泛关注。怎样发挥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的必然性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年长者对年幼者进行的教育与影响,主要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指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专门的教育者在专门的机构中所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系统化和规划化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但其固有的兼职性和非专业性使得家庭教育不得不依赖于处于文化强势和教育强势地位的学校教育的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决定了教育成就,如果这种一致性缺失,那么学校教育就是纸做的房子,会坍塌。新时期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庞杂化,导致社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巨大变化,并且变化迅速,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都随之变化,年轻孩子在应对这种变化时往往不知所措,出现种种问题,造成心理压力,家长在面临这些问题时经常束手无策。信息化社会与网络世界的缤纷多彩和鱼目混珠,对家庭教育也提出了挑战,如何更好地培养诱惑抵抗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学校教育的指导作用显得格外重要。

二、家庭教育面临的困境

1. 被动教育

对于家庭教育,同样是预防比治疗重要,家长不能等到孩子已经出现了问题时才去寻找专家请求帮助,而应该在平时的预警和防范上下功夫。例如现在的公司、企业家不会是等到违法了才去寻找律师请求支持,而是早已聘请了法律顾问。再如,现在很多聪明人士不是等到出现了疾病才去寻求医生帮助,而是早已聘请了营养师、保健师。家庭教育也如此。而且现在的中小学生的问题有很多规律,例如早恋、青春期心理健康、叛逆、厌学、网瘾、离家出走等,甚至导致某些家庭亲子反目、亲子矛盾、自杀事件。家庭教育顾问,在我国还属于新鲜事物,很多教育人士已经在研究如何把教育顾问与家庭教育融合。为了孩子的茁壮成长,家长可以通过专业机构,聘请擅长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懂得教育的专家来担任家庭教育顾问,为自己指点迷津、出谋划策,防微杜渐,扭转家庭教育亚健康状况。

2. 家庭教育僭越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各自的职责与任务,两者应该分工进行。家庭教育本来应该以育德为主,但是现实上,很多家庭越俎代庖地作为学校的延续,进行知识传授的工作,这是家庭本不应该承担也不擅长承担的教育职能。家庭学校化,无疑增加孩子的负担,不但没有发挥缓冲、润色的作用,反而让孩子去补课、参加各类培训班,加重学业负担,往往导致孩子厌恶情绪产生。家庭教育应该把孩子的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强调心理健康,强调个性发展。

三、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的策略

1. 个别联系与集体联系相结合

家长不应被动等待教师走访、等待教师来了解家庭情况,而应主动联系老师,及时探询小孩在校的学习、思想和交往等情况,自愿配合学校教育的工作,把握小孩的动态,从合作的立场,与教师探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将教育举措落到实处,产生应有效果。可通过家校联系本、书信、电话、QQ、微信等方式与教师建立定期联络。

在个别联系的同时,也要注重集体联系,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要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接待日等活动,及时与教师交流,提出建议,学习方法。

同时要建立教师参与家庭教育管理的制度。在美国兴起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家庭学校教育,原理就如此,家庭学校教育经过五六十年的发展,目前在教育学术舞台占据重要地位,目前仍然方兴未艾。

2. 注意非干预性教育

干预性教育是指对影响孩子的环境、言行等有意识地加以规范、制止,而没有进行有意识地规范、干预的教育就是非干预性教育。例如父母是否说脏话、家庭墙壁张贴的是科学技术方面内容还是色情、美女裸图方面的内容,这些都属于非干预性教育。非干预性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布迪厄曾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行为遵循的原则是意图之外的东西,人们不必知道他(或她)是为了什么而去做事情。布迪厄认为,实践是由惯习生成,他认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是一种惯习。所以,发挥非干预性教育作用需要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强调家庭文化生态系统的构建。

3. 重视情境教育

情境教育是指通过适当情境的创设来进行的教育与影响过程。根据所创设的情境的不同,情境教育可以划分为物质条件情境教育、目标愿景情境教育和名人模仿情境教育。对于家庭教育,家长同样可以从三方面来展开:

(1)物质条件情境。有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能够磨练人的意志,通过挫败感的真切体验,会让孩子未来走得更远;贫穷能够增强孩子的责任感,促使他们懂得珍惜,通过努力奋斗实现梦想;贫穷能够使孩子感受人间疾苦,富于同情心、爱心,善于体会他人情绪,拥有更强交际能力;贫穷能够让孩子更早独立生活,养成良好习惯,更早适应残酷竞争的社会。家长要善于建立贫穷的物质环境,例如父亲患重病,母亲没有劳动能力,哥哥因为家庭贫困辍学,依靠废品收购来支撑家庭,为了弟弟上学学习,拿出几百元来买书……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经常与家庭困难同学联系,感受贫困,帮助他们。

(2)目标愿景情境。爱默生说过:一个人如果一心朝向目标前进,世界都会给他让路。目标可以让人收获成功;目标可以让人集中精力,不断发挥潜能,完善自我;目标可以让人处变不惊,拥有信心、胆量与勇气;目标可以让人热情高涨,提高激情,做事心中有数;目标可以让人分清重点、把握轻重缓急;目标让人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意义;目标让人热心于自己的目标,产生动力,认清使命;目标会让人看到彼岸,产生积极主动的心态。家长可以依据部属大学、211、985大学,创设徜徉在美丽的校园中、享受着顶级的知识资源、经常聆听学术讲座等一幅清晰的图画。

(3)名人模仿情境。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于有名望的人十分崇拜。古时候有个卖马的人,连续卖了几天,一直无人过问,但是相马专家伯乐围着马看了几圈,走后又回头看了一看,结果伯乐刚离开,马的价钱立即暴涨十倍。南唐李煜有一个宠爱的嫔妃,用绫子把脚缠住,脚小可人,从那时起便世代流行缠足风,一直到民国时期。在当今的商品销售中,也经常看到商家利用名人的作用来吸引消费者。名人有着重要效应,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如能引入名人效应,选取适当的名人促进孩子模仿,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家长希望孩子以后成为科学家,可以在家中张贴科学家的画像,从小就讲科学家的故事等。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3]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0.

[3]缪建东.家庭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2.

加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 第2篇

各位论坛朋友:

我乃乡村小学教师,首次在此论坛发表我这一劣作,也是我首次做课题后所撰写的结题论文,敬请评论,在此先行谢过!

地址:浙江省建德市乾潭中心小学

邵聚良 chinas4@tom.com

04年建德市立项课题结题论文

加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努力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对一个新型农村集镇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 要】家庭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三大支柱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是日益突显其特殊地位、功能和价值。为了深入了解乾潭镇家庭教育现状,我们从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家庭学习环境、家长的期望和关心程度和家庭教育方式四个方面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试图从调查分析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力求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关键词】家庭教育、分析、思考、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1、概念的界定

新型农村集镇: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小型农村集镇,以工业化为其近期发展目标,是以农民为主的联合体。

在新课标背景下,作为一个教育概念的“家庭教育”要从深层次理解,本课题所要研究的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基础上,如何更好的开发教育的潜能,增强教育的实效,也就是说,将它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来研究它的本质、特征、功能等。

2、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涌现了大量的新型农村集镇。我镇地处浙西山区,是全国投资的300佳单位,浙江省的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乡镇,建德市的经济发达乡镇,尤以铺天盖地的中小型私营企业而闻名。然社会文化氛围不浓,教育观念不强。集镇人口2万左右,其中,外来务工经商人数近5000人,占25%,镇中心小学学生数1578人,其中外省、县市户籍人数435人,占27.57%,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曾有着不同的地方文化,或曾受不同的教育,且其家长是务工或经商人员,根据他们的工作特点、文化水平、教育意识,极其缺乏对孩子的有效指导和监控,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往往受到各种社会不良因素的冲击,导致学校教育效益不高。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缺乏,所以我觉得研究这个课题非常有意义且具有紧迫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父母是第一老师。”家长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和人生态度通过日常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进行着最早的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如何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更新教子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新的教育形式赋予我们学校教育新的任务。为了本课题能够有的放矢地顺利进行,我们分别在学生和家长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还就某些细节问题进行了补充调查(主要通过个别访谈的形式),主要包括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家庭学习环境、家长的期望和关心程度和家庭教育方式四个方面,了解乾潭镇当前家庭教育现状,以便进行对策研究。本文就乾潭镇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进行论述。

二、主要调查结果

问卷设计力求做到科学性,调查结果力求确保可靠性。本次问卷调查分学生组和家长组两部分进行。采用的是结构型问卷形式,涉及到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家庭学习环境、家长的期望和关心程度和家庭教育方式四个方面。为学生组设计了10道题目,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5份,回收率97.5%;为家长组设计了十个大题16个小题,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36份,回收率68%。涉及本校和村小二、四、六年级学生家长。可以确认为研究结果的依据。

关于乾潭镇家庭教育现状调查

(一)学生卷

(注明: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5份,回收率97.5%。涉及本校和村小二、四、六年级学生。)

问卷题目 选 项 选择人数 所占%

1、现在,你的家住在()A、街上 72 37

B、农村 123 63

2、你在这所学校上学的原因是()A、本来就应该在这里上学。121 62

B、因爸爸妈妈来这里工作,我是跟着来的。25 13

C、认为这所学校教学质量好,特意转学来的。49 25

3、家里有电脑吗?父母允许你怎么玩?()A、没有 145 74

B、有电脑,但是不允许我玩,怕耽误我学习。24 12

C、有电脑,我可以随便玩。12 6

D、有电脑,父母坚决不允许我玩游戏和长时间网上聊天,但是非常支持我看新闻,查找学习资料等。16 8

4、放学后回到家里,多数时间是由()照顾你生活的? A、爸爸妈妈 141 72

B、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29 15

C、亲戚、邻居或者其他人 3 2

D、没人照顾,自己照顾自己 16 8

5、家里人最关心你()A、听不听话 24 12

B、学习认不认真 150 77

C、身体好不好 59 30

6、在学习方面,父母会提要求吗?会有奖励吗?()A、奖励很多,但要求也很高,非常难实现。29 15

B、有奖励,但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难实现。49 25

C、只提要求,不奖励。48 24

D、只要我认真就行了,没什么要求,也没什么奖励。70 36

7、你参加周六下午的活动了吗?父母支持吗? A、非常支持 141 72

B、看人家支持,也只好让我参加。4 2

C、父母反对,只是我强烈要求,才同意的。10 5

D、是我没兴趣参加 40 20

8、当你在学校受到委屈时,你回到家里,你会()A、会告诉家里人 30 15

B、不会告诉家里人 75 38

C、特别委屈时,才告诉家里人 90 46

9、当家里人知道你犯了错误时,家里人通常会()A、经常动手打人 13 6

B、会严肃批评,偶尔也会打人 50 26

C、讲几句就算了 16 8

D、会耐心跟我讲道理,或者会讲有教育意义的故事。116 59

10、家里人会在你面前赌博或吵架吗?()A、从来不会 59 30

B、很少,但有过几次 122 62

C、我在不在场都一样 14 7

关于乾潭镇家庭教育现状调查

(二)家长卷

(注明: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36份,回收率68%。涉及本校和村小二、四、六年级学生家长。)

问卷题目 选 项 选择人数 所占%

父亲职业

1、行政事业机关 8 6

2、工厂企业 22 16

3、个体老板 27 20

4、务农 12 9

5、打工 42 30

6、家庭主男 1 0.7

7、其他 19 14

母亲职业

1、行政事业机关 3 2

2、工厂企业 15 11

3、个体老板 15 11

4、务农 7 5

5、打工 40 30

6、家庭主妇 40 30

7、其他 13 10

父亲学历

1、大专及以上 10 7

2、中专或高中 28 20

3、初中 80 59

4、小学 11 8

5、基本不识字 2 1

母亲学历

1、大专及以上 6 4

2、中专或高中 32 23

3、初中 77 57

4、小学 18 13

5、基本不识字 3 2

家庭关系

1、和睦、温馨 106 78

2、多少有些矛盾 23 14

3、夫妻关系较为紧张 5 4

家庭结构

1、四世同堂 19 14

2、三代同堂 73 53

3、两代同堂 32 24

4、单亲家庭 14 10

家庭总月收入 1、1000元及以下 27 20 2、1000—2000元 48 35 3、2000——3000元 37 27 4、3000元以上 23 17

二、孩子有单独房间、专用桌椅、台灯等学习用品

1、完全具备 42 30

2、大部分具备 49 36

3、小部分具备 29 21

4、不具备 8 6

三、您为孩子准备了足够书籍了吗?

1、多种报刊、有较为丰富的藏书 20 15 2、1、2种报刊、少量藏书 77 57

3、家里几乎没有报刊和藏书 38 28

四、您认为孩子有必要读课外书吗?

1、非常有必要,一直很支持 45 33

2、赞成适当读点课外书 77 57

3、学校发的书读好就行了 8 6

五、您会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吗?

1、经常讨论 56 41

2、偶尔想起会讨论 50 37

3、孩子出现问题时会讨论 21 15

4、亲戚、朋友聚会时会谈起 9 7

六、家中最主要的娱乐活动是什么?

1、家里人一起看电视 104 76

2、家里人一起开展体育活动 12 9

3、陪孩子下棋、画画等 12 1

4、既有、观赏书画等 3 2

七、您对孩子的期望吗?

1、上大学 117 86

2、至少高中毕业 21 13

3、至少初中毕业 1 0.7

4、只要长大会赚钱,其他的都无所谓 0 0

八、关心孩子学习情况吗?

1、平时经常辅导 62 45

2、考试前会辅导 16 12

3、主动联系老师,了解学习情况 24 18

4、没有能力辅导 29 21

九、有空时,您通常会和孩子干什么?

1、翻翻书刊,共同学习20 15

2、经常带孩子去参观、旅游 11 9

3、鼓励孩子发展特长,注重培养 38 28

4、引导孩子动脑筋,共同参与 5 4

5、工作忙,很少和孩子在一起 55 40

十、平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怎样对待的?

1、尊重信任孩子,给孩子一定的权利,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正确对待孩子犯错误。89 65

2、思想上要求严格,行动中,考虑更多的是仅仅一两个孩子,很多事情还是迁就着他(她)15 11

3、较为放纵孩子,只要不出什么事情就可以了,在孩子心目中,没什么威信。5 4

4、严格要求孩子,孩子在家长面前较为规矩,但是,家长不在时,情况就有些两样了。27 20

三、基本分析

分析一 从学生家庭基本情况来看

首先谈谈有利的方面:

1、从家庭结构上来说,77%的家庭为两代或三代同堂,符合现代家庭特征,这对实施现代家庭教育是非常有利的。

2、从家庭精神基础上说,92%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基本融洽和谐的,这保证了学生在家庭中有一个身心发展的重要精神基础。

3、从家庭的经济状况上看,80%的家庭月总收入在1000元以上,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占44%,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

1、由于乾潭镇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从农业经济逐渐向工业经济过渡发展的新型集镇,家长所从事的职业层次低,工作不够稳定,工作时间不太有规律性,其中40%的家庭从事务农或打工。

2、家长所接受教育的水平低,接受过中专或高中教育的仅占27%,六成左右的家长只完成初中教育,甚至有2%的家长基本不识字。

3、居住密集程度不高,不能充分有效利用集镇政治、文化、教育等资源,常驻集镇家庭仅占37%。

分析二 从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条件来说

总体来看,有一定的家庭物质基础,但家庭学习环境条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全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约为32.2平米,但仅有30%的家庭为孩子设有单独的房间和专用的桌椅、台灯等学习生活用品,27%的家庭基本不具备条件或根本不具备条件,缺乏宁静、自主的学习空间,受外界的干扰大。

2、文化、教育设施贫乏,28%的家庭根本没有过报刊和藏书,家庭中有多种报刊或藏书的家庭仅15%,74%的家庭没有添置电脑,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十分匮乏。

3、从家庭文娱活动来看,76%的家庭共同参与的文娱活动是看电视,能和孩子一起开展体育运动的仅占有9%,至于更高雅的琴棋书画、集邮仅占3%。

4、家长与孩子共同翻翻书刊、共同读书的仅占15%,因为工作忙,很少和孩子在一起的竟占40%,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据。

分析三 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关心情况来谈

1、经常性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并正面交流的只有41%;44%的家长教育孩子没有计划,随心所欲;15%的家长平时并不注重教育,只有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时,才会教育。仅有18%的学生家长能主动联系老师,家校互动程度低

2、平时对孩子学习辅导少,平时经常辅导孩子学业的仅占45%,只有在考试前辅导的占18%,认为自己不具辅导能力的占21%。平时,支持孩子读点课外书,并能适当参与学习的仅占33%,6%的家庭认为只要学校发的书读好就行了。

3、对孩子成绩关注度高,而且功利性强。期望孩子将来上大学的占86%,认为孩子只要完成小学或初中教育的仅占0.7%。

分析四 从家庭教育方式、亲子关系上讲

1、总体上说,多数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还是比较民主的,占了65%,但溺爱型也占到11%,放纵型也占到4%,权威型也占到20%,教育方式上仍显不科学,这与现代素质教育是极不相称的。

2、父母对孩子所提的要求过高,事实上孩子很难实现目标的占40%,只是要求不懂鼓励的占24%,而且鼓励多以奖金或物质奖励为主,缺乏科学性。

3、当孩子犯错误时,会耐心与孩子交流,会讲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的占59%,但也仍有的家长采用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

4、孩子在外受了委屈,能完全信任家长,主动向家长倾诉的仅占15%,46%的学生只有在特别委屈的时候才会告诉家长,拒绝告诉家长的竟占到38%,这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四、基本判断

根据调查结果,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后,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教育观念落后

1、家庭教育观念并未真正形成。认为“教育责任在学校、在老师”,提供“吃穿”才是家长本份,“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情况严重。

2、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分数代表一切”思想仍然十分严重。这与当前课程改革要求是非常不相称的,也为学校新课改继续深入推进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3、家庭成员之间曾接受不同的教育,造成在教育观念上的差异,让孩子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孩子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自我意识不断被不断磨灭。

4、不尊重不真正了解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错误地将对孩子的态度理解为“上对下”的权威与服从关系,不断把家长认为正确的东西强塞给孩子,其实家长并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加强沟通,求同存异”观念淡薄。

(二)教育方式上的不科学

1、平等、民主和对话的家庭氛围并未大面积形成。孩子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与孩子沟通意识不强,沟通能力不够,互信程度低。有相当数量家长仍沿袭“棍棒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以伤其自尊作为惩诫手段,缺乏正面教育。

3、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全面系统性,没什么计划,惯于孩子出现问题时才来解决问题。一旦出了问题,教育孩子的难度就明显增大,而且不容易彻底解决。

4、在奖励与惩罚方面,占一定数量的家长缺乏理智。奖励与惩罚是父母必要的教育手段,运用正确,非常凑效,否则适得其反。爱的方式,是一种艺术,应是“爱之有度,爱得理智”,应以深远的眼光来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拒之不合理的要求,并能晓之以理。

(三)教育水平低下

1、家长文化素质不高,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完全的能力,也缺乏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规律知识,致使教育水平不高,也造成孩子不信任。调查发现:家庭物质条件好的家庭教育水平并不一定比差的高,但是家长文化素质高的家庭教育水平总比文化素质低的家庭高。

2、家庭文化环境氛围的营造力度不够,投资少,可利用的家庭教育资源十分匮乏。“如果说孩子是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心理氛围就是空气和水分。”多数家长重视对孩子特长、兴趣的培养,却缺乏有效的引导,也没有意识和孩子共同参与活动,学习型家庭组织程度低。

3、家庭教育缺乏有效的指导,教育能力差。隔代教育、单亲家庭教育、贫困家庭的教育问题突出,家长基本束手无策。

(四)成才观上的误区

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固然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算对孩子的教育成功了,孩子成才了。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化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在目前现实条件下,个个上大学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一旦没实现,将会是孩子“一生的痛”。

五、思考与建议

基于以上判断,如何有效促进家庭教育发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

首先,要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严密组织:

建立以学校牵头,党委政府领导,广大家长参与,学校和各委员会共同努力的家庭教育网络。目的是加强政府领导,扩大与家长、社会沟通,从学校和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共同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发挥家长的主体性作用,彻底改变学校唱独角戏的局面。关键是共同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增强责任感,积极参加家庭教育活动。重点是帮助家长掌握现代家庭教育方法。目标是提高家庭教育实效性。

一、建立以党委、政府领导,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互动的家庭教育网络,便于统一认识,协调立场,各司其职,打破了学校在家庭教育中唱独角戏的局面,强化了家长的主体意识。

二、学校和家长联合,组建家庭教育中心,架起了学校与家长的桥梁,增强了双方关系的紧密程度,良好的沟通中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增强了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从学校、政府、家庭三个层面共同努力,共同配合。

学校层面:

一、学校要不断提高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思想认识,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议事日程上来。陶行知曾说:“学校教育的功效,一部分要靠着学校和家长的联络。”这既是学校教育的必然需要,也是家庭教育的必然需要,密不可分,并且互相促进。

二、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小组,具体由政教处、教务处、班主任负责实施。任务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形成理性的、关爱的、民主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理智的教育消费,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环境。关键是共同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增强责任感,积极参加家庭教育活动。重点是帮助家长掌握现代家庭教育方法。

三、通过家长学校民主推荐产生的有代表性的家长组成各委员会,并推选出各委员会负责人,和学校一起组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这一中心将更好地协调开展工作,更关键的是架起了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实现快速信息互递,将会大大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要制定家庭教育实施方案,并努力做到精心组织。

1、必须加强指导者队伍的培训,提高指导者的理论素养、指导能力和水平,尤其是提高教育心理知识水平。学校要努力创设必要的要件,争取政府的支持,努力克服师资紧缺、设备陈旧、资金短缺的障碍。这是做好家庭教育指导的前提和基础。

2、必须坚持家长主体原则、平等原则、互动原则、分类指导原则和发展规律性原则。能吸引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做到“坐得住,听得牢,有所获”,这是顺利实施家庭教育的根本保证。(1)内容上,要切实针对农村实际,精心选择,不可泛泛而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实际,以人为本,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指导,才会有吸引力。(2)指导方式要创新,从单一到多元;指导方法上从单向转向互动。少说教,多以真实的例子来说明问题。(3)形式要多样。家长学校是家庭教育的主阵地,但是,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家长工作不稳定,上班时间规律性不强,且家长文化素质差异大,不但不应该减弱家访、家长会的工作力度,相反还要更重视。

3、加强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的课题研究,虽然我们的科研水平还不高,但可以力所能及的围绕实际困难作些现实的研究。拟定分阶段的明确的研究规划,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以适合农村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指导农村的家庭教育,争取在教育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的研究上有新的突破。

4、要真诚地为家长做细致的工作。虽然农村条件差,不可能实现网上家校信息互递,也不可能开办家庭教育电台、电视专题片、家庭教育专栏等,但学校图书馆可以增添一些家庭教育的书刊供家长借阅;可以帮助家长选择征订适合自己家庭实际的教育书刊;可以开通“教子”热线,创办“教子报”,也可以组织家长参加各种有关家庭教育的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总之,要真诚为家长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政府、居民区层面: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81年党中央就提出了“要帮助家长加强和改善对子女的教育,建立有效的工作管理机制。” 政府的重视和领导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保障。政府的正确引导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

1、加强政府领导,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社会动员是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群众基础,家庭教育涉及到千家万户,没有广大家长参与的家庭教育是无本之木。

2、政府适当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投入。成立家庭教育基金,应付必要的家庭教育支出,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

3、政府要采取适当的鼓励政策,予以政策上的扶持。能否加上一条有关家庭教育的内容,将“五好家庭”扩展为“六好家庭”;能否将“文明家庭”的评选条件附上一条有关家庭教育的等等。

尽最大可能挖掘居民区的教育资源,尽最大努力发挥居民区教育功能。虽然乾潭镇的居民区工作还不够规范,但是可以争取最大限度的支持、配合,发挥教育功能。

家长层面:

一、家长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真正重视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家庭教育活动中,努力提高教子水平。

二、家长要努力营造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多与孩子沟通,既做孩子的导师,更希望家长成为孩子心目中可信任的朋友。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只要父母之间没有亲热的感情,只要一个人的聚合不再使人感到生活的甜蜜,不良的道德就势必来填补这些空缺。”这说明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学习、情操、性格等都将非常之重要。

三、倡导积极理智的教育投资,努力改善家庭学习环境条件,构建学习型家庭组织。要力所能及的为孩子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努力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对孩子兴趣特长的发展作必要的引导,并能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陪陪孩子,共同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构建学习型家庭组织。

四、处于急剧变革的今天,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孩子总是显得无所适从,要帮助孩子学会筛选信息,提高负面信息的防御能力,这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且真正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努力促使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五、家长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特别是在孩子面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能言传身教,体现身教重于言教。虽然生活中总会有很多的压力和无奈,但要努力克服生活、工作上的种种困难,切实担负起家长的责任。

本次问卷调查,笔者从一所乡镇家庭教育的角度在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现状的前提下,实事求是、认真严肃地进行了分析、判断,并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对策思考,今后将努力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并积极投入到下一个家庭教育规划课题的研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教科研ABC》青海人民出版社 郑鸿根等著

2、《学校教育科研过程与方法》新华出版社 施光明、俞晓东主编

3、《卡尔·威特的教育》京华出版社 刘恒新编译

4、《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 黄全愈著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 第3篇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与其生活的家庭环境和接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和谐、温馨、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基本保证。父母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教育工作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营造家庭心理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这无疑为学校与家庭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因此,通过学校指导家庭对子女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方法探索学校如何有效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1. 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塑造子女的健全人格,培养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子女的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子女心理健康水平。

2. 家庭开展心理健康的主要任务

(1)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指导子女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珍爱生命,善待自己,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积极健康的情感、情绪教育。引导子女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学会理智处事,避免感情用事。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宣泄压力和不良情绪,培养子女积极健康的情感,并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3)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子女正确认识自我、尊重自我、肯定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充满自信,执著追求,活泼开朗,兴趣广泛,意志顽强,吃苦耐劳和勇于探究。

(4)培养子女人际交往的能力。教导子女掌握人际交往的法则,训练子女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帮助子女学会与人相处和合作。教育子女尊敬老师、孝敬长辈,学会关心、感激和回报他人。

(5)促进子女的智力开发。主要包括培养子女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对子女进行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的培养和训练。

(6)注意对子女进行青春期性知识和性心理教育。伴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发展,对异性的渴望与好奇往往容易引发心理焦虑与恐慌,所以父母要坦然帮助子女掌握青春期的性知识,认识并适应自己的生理变化;开展科学的性心理辅导,进行青春期异性交往的指导;加强对子女的性道德观念教育,并注意控制家庭的不良性刺激;引导子女以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指导子女正确处理男女同学的之间的友谊与交往,对子女进行自尊和互相尊重的教育,预防早恋现象的发生。

(7)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引导子女正确使用各种媒介。指导家长掌握必要的信息知识与技能;树立民主意识,做子女的朋友,了解子女使用各种媒介的情况;培养子女对信息的是非辨别能力和加工能力;鼓励子女在使用网络等媒介过程中学会自我尊重、自我发展;多关心鼓励对网络等媒介使用上瘾的子女,并根据情况适时寻求专业咨询和心理援助。

(8)增强社会适应性,培养子女的抗挫折能力。指导家长鼓励子女以开放的心态充分展示自己,同时树立面对挫折的良好榜样;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引导子女学习面对挫折的方法;适时、适宜地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创设面对变化与应对挫折的生活情境与锻炼机会;在子女遇到困难时以鼓励、疏导的方式给子女以必要的帮助与支持。

总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家长应根据子女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进行教育,对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积极关注并正确引导。

二、学校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学校与家庭是平等协作的社会关系,而非从属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学校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命令家长做什么和怎么做。我们面对的学生家长职业各异,文化层次、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参差不齐,对待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一,这些客观情况要求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的时候,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恰当的途径,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指导,方能获得成功。

1. 平等性原则

学校和家庭、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是平等的、互相配合的协作关系,学校和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应以尊重家长为前提,平等对待家长,协调对孩子的教育。

2. 全面性原则

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要全面,既要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又要传授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既要注意对错误行为的纠正,又要教给家长具体的教育方法,使家长的教育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3. 积极性原则

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要采用正面积极的方法,主动帮助家长弄清事实,分析原因,提供方法。要以经验介绍、交流思想、事例启发、表彰宣传为主,切不可对家长责备挖苦,否则只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和抵触,无法收到指导效果。

4. 针对性原则

由于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同,文化修养、教育能力各异,因此,在进行教育指导时,就应有的放矢,做到准确到位,使家长有所收获,学而有用。

5. 激励性原则

每个人从内心深处都有被赏识、尊重的心理需要,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比较成功和得意的做法,学校要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展示平台,引导、鼓励家长互相交流,并推而广之,激发家长运用科学教育方法的积极性。

6. 发展性原则

学生是不断成长的个体,因此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也应具有前瞻性。不但要看到家长当前的需要,还要根据孩子成长的阶段性规律,对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具有预见性的指导。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要对家庭教育的方向作出明确指导,使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意识具有超前性,对孩子的培养目标要与时代相适应。

三、学校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家长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社会群体,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下列指导途径:

1. 良好的家校联系制度

通过“家校联系卡”“校讯通”“学校网站”“班级博客”“班级QQ群”等多种途径,构建家校联系桥梁,搭建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全体家长间的交流平台,构建和谐的老师和家长关系。

2. 家长学校

改进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关键在于家长素质的提高,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教育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成立了“汉光中学家长学校”,组建机构,健全制度,配备专兼职教师队伍,或邀请专家学者,定期安排教学活动,给家长以系统性、专业性的指导。提出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困惑共同探讨,调动家长学习和研究家庭教育的积极性,让家长了解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培养子女健康心理的方法和技巧。

3. 父母课堂

父母课堂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导,以班级任课教师和全体学生父母为主体,针对本班学生当前的实际,开展科学、具体、实用的家庭教育培训和研讨,每月定期开展一期父母课堂。

4. 家长俱乐部

根据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和个别问题,以学生或家长存在的问题分类,由学校心理室组织开办“家长俱乐部”,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案。家长俱乐部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使家长掌握系统的、科学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并为孩子提供具体的行为矫正训练计划,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是家长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5. 家长助教活动

成立“班级家长合作教育委员会”和“家长志愿者协会”,调动家长积极性,为家长提供参与平台,实施家长进课堂,了解孩子的课堂学习情况,直接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协助教师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共同实现教育目标。

6. 家庭教育百家论坛

举办“家庭教育百家论坛”,开展家庭教育征文评比,组织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表彰“优秀家长”“健康家庭”“健康班级”等,推动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7. 家庭教育指导和心理辅导

学校设有 “知心屋”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有两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通过面谈、知心信箱、知心电话和网络等渠道,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和家长,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8. 家庭教育读本

为了让那些无法参加学校学习活动的家长也能得到指导,同时弥补讲座和其它指导形式的不足,学校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热点问题,编印家庭教育系列读本,分期发给家长,这些资料累积起来可以持续发挥指导作用。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渠道,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重要的补充,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同时也优化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增强了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提高了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汉光中学,邯郸,056004)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 第4篇

一、家庭教育指导的内涵

家庭教育指导主要是指对家长开展的教育。对家长开展的教育在境外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美国称之为父母教育或家长教育, 德国称之为双亲教育, 俄罗斯称为家长教育, 港台将之译为亲职教育。台湾学者张斯宁认为:“亲职教育一词, 英文称为父母教育。顾名思义, ‘亲’是父母亲, ‘职’意味着职责本分, 亲职教育则是指对为人父母者所施予的一种专业教育, 以培养他们教育孩子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并因此有助于他们扮演称职、有效的现代父母角色。”我国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起步较晚。最初, “家庭教育指导”的概念并未单独提出, 而是隐含在“家庭教育”的概念中。但是, 在长期的家庭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发现, 家庭教育的对象是孩子, 而家长自身的素质有限, 如果家长不与孩子共同成长, 孩子的发展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 需要有以家长为对象, 旨在帮助家长素质提高的家长教育。于是, 对家长的指导和教育逐渐为社会所关注。20世纪90年代, 我国学术界开始将“家庭教育指导”与“家庭教育”区分开, “家庭教育指导”的概念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家庭教育指导是终生教育的一部分, 是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的一种成人教育。有学者指出“家庭教育指导一般是指:由家庭外的社会组织及机构组织的, 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 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其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 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也有学者认为:“家庭教育指导是指以作为成年人的家长为教育与培养对象, 对已是成年人的家长实施的, 以家庭教育和家长素质的不断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无论哪种概念的界定, 其实都存在着一定的共识。即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是家长, 而不是未成年人, 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任务应是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帮助家长更新教子观念, 指导家长掌握科学教子的方法, 增强家庭、学校、社会育人合力。

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学校本来就有为家长服务的职责, 现在为了自身的良性发展, 更需要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学校理应成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的专业学习和服务机构, 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 丰富家庭教育的经验, 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

二、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中的优势

20世纪90年代初, 我国陆续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全国家庭教育“八五”规划等重要家庭教育指导文件, 明确了教育、妇联部门有家庭教育指导的职责, 规定由各级妇联牵头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在实施规划过程中, 存在妇联与教育部门“两张皮”的现象, 各级妇联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力不从心。为解决这一问题, 全国家庭教育“九五”规划及“十五”规划均将各级妇联牵头实施家庭教育指导改为由学校牵头妇联配合, 以学校指导为主来落实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在此背景下, 我国各级中小学、学校都挂牌建立了家长学校, 教育管理部门还对家长学校的建设进行了督导验收。以学校为主阵地,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实现了“三有”, 即有计划、有教材、有经费, 家庭教育指导不断朝着正规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于2010年开展了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6.5%的家长期望通过教育机构获取早期教育知识, 其次是“朋友/同事”和“新闻媒体”。这表明与其他社会机构相比, 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具有无可比拟和不能替代的优势。其一, 具有权威性。学校是儿童教育的专业机构, 具有丰富的养育和教育的经验, 易于赢得家长的信任和认同, 成为家长心目中教育“我孩子”的专家。其二, 具有专业性。与其他社会部门相比, 学校在活动场地、师资队伍、信息资源、家长群体等方面均具有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 因而成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主力军。其三, 具有便利性。学校广泛分布于各城市社区与乡村, 便于家长集中就近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在校儿童的家长也高度关注孩子的教育, 愿意配合学校的工作, 家长群体比较稳定也易于组织。

三、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才能保证其科学性、针对性和适用性。

1. 科学导向

现代社会急速发展, 社会变迁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变革, 引发了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的种种问题, 如家庭内部价值观冲突、亲子沟通障碍、代沟的形成等。有学者强调, 在核心化家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 家长获得经验支持的资源在减少;特别是在新时期, 网络走进家庭, 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 单靠传统经验无法应对新的挑战。家长也需要通过学习或者重塑活动以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针对当前家长普遍存在的非理性家庭教育行为, 家庭教育指导一定要注意正确方向的引导, 要明确导什么, 怎么导。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 学校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必须符合国家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帮助家长纠正错误认识,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普及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绝不能一味迎合家长的非理性需求, 对家庭教育的不良现象推波助澜。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时要特别强调导科学的教育观。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包括:家庭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树立为国教子的观念;必须树立家庭教育也要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观念, 变封闭型的家庭教育为开放型, 树立全面性, 适应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的质量观;必须树立尊重子女人格, 培养其独立性、自主性的儿童观念。全国妇联的调查发现, 除了儿童的年轻父母外, 祖辈家长也是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对象, 其育儿的教育观也亟待更新。

2. 儿童为本

儿童是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核心, 也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的焦点。“一切为了儿童”理应成为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根本出发点。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要真正地关注儿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中明确指出, 家庭教育指导要坚持“儿童为本”的原则, 应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尊重儿童合理需要与个性, 创设适合儿童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情景, 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特别关注女孩的合法权益, 促进儿童自然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因此, 家长和学校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和追问:我们是否真正了解了儿童?是否真正做到了对儿童权利的尊重?以儿童为本, 要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一定要做到:以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需求为起点。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曾多次强调, 应该让孩子在成人之前就象个儿童的样子, 而不应当使他们成为老态龙钟的小老头。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要坚决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捍卫儿童的童年, 帮助家长了解并在家庭教育中实践科学的教育方法, 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 鼓励、支持和引导儿童主动探究和学习, 让儿童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和幸福。

3. 家长主体

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等人的研究表明, 母亲对子女的支配性态度, 会使子女变得消极、依赖和服从;干涉性态度会导致子女幼稚、神经质和被动;娇宠性态度会导致子女任性、幼稚、神经质和温和;否定性态度会导致子女反抗、冷淡、高傲自大;不关心态度会导致子女的攻击;不安定情绪和冷酷、专制性态度会导致子女的反抗、不安定情绪、依赖和服从;民主性态度会导致子女合作、独立和直爽。由此可见, 家长对儿童的影响是任何教育都难以比拟的, 若要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必须提高家长的素质, 因此, 家长才是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 应强调家长的视角, 侧重在家长素质的提高, 包括做好父母和教好子女。家庭教育必须要依靠家长自己, 因为只有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家长才是解决自己孩子问题的“专家”。能否解决教育孩子中的问题, 关键还得靠家长自己, 靠自己的学习和思考, 靠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悟出其中的真谛。因此,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应从家长的角度出发, 以家长为主体, 将重点放在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上, 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也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帮助家长进行角色定位, 提高认识自身角色的能力;二是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掌握教育规律:三是培养家长的教育兴趣。

4. 多向互动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 第5篇

摘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家庭教育缺位,不利于孩子成人成才。学校要推进素质教育,就要依法承担起家庭教育的指导责任,对家长进行系统的教育法规、育子知识培训,最大限度地整合育人资源,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素质教育,教育法规,教师 ,学校教育

一、家庭教育缺位不利于孩子成人成才。

本校地处山区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学生家庭多为三代同堂,家长外出务工普遍,独生子女比例较大,祖辈家长代育居多。多数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但因对教育法规疏于学习,对素质教育理解不深,对学校工作了解不够,对孩子身心特征缺乏研究,对科学育子方法知之甚少,家庭教育效果常常不如人意。

二、学校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责无旁贷。

陕西省《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指出:“强化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责任和保障机制,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有益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配合学校共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家长密切配合。

教师经常抱怨:学生学习习惯差,品行也欠佳,教师若严管,家长还找茬,校长逼质量,实在没办法。要走出这种困境,除校长要处处保护教师权益,为教师排忧解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育方法外,笔者认为,在政府主导或者社会力量创办的家庭教育机构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学校主动承担起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对家长进行系统的教育法规和家庭教育知识指导、培训,最大限度地整合家校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日制寄宿学校学生除外)在家生活的时间大于在校学习时间,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都会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同理,有好的家长,才有好的孩子。帮助家长更新教子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新的教育形式赋予学校教育新的任务,对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形成和谐、文明的人际关系,建立学习型的家庭,起着积极的`作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本校依据教育法规、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根据“传承优秀文化,全面打好基础,培养良好习惯,培育合格公民”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开展了“好书伴我行,智慧满人生”读书活动。要使《评价》指标全面达标,读书活动取得长效,逐步成为我校内涵发展的亮点,必须进一步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四、学校内涵发展必须整合育人资源

1、校长要把家庭教育指导与实践纳入议事日程,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创办“家长学校”,由主管校长、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实施。各年级要成立家庭教育教研组,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了解教育法规,了解学校工作,更新教育理念,形成理性的、关爱的、民主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2、家庭教育教研组要围绕落实《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各项指标这条主线,依据现实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目的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时代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研究任教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家庭状况,研究、归纳本年级本学期家庭教育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及方法等。

3、要坚持循序渐进、分层施教,逐步提高的指导思想,从一年级(最好从幼儿园)开始,每学期至少对家长进行一次家庭教育知识专题培训。小学阶段不少于12次的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其效果不言而喻。如果初中、高中也能坚持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其成效就更加理想。

4、通过家长学校民主推荐产生的有代表性的家长组成各年级家长委员会,并推选出负责人。家长委员会负责人和学校一起收集家庭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负责某年级家庭教育工作的教师要定期征询家长委员会负责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学校与家庭之间这座信息快速互递的桥梁,将会大大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除定期为家长作家庭教育辅导报告外,还应开展一系列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

(1)家长听课活动,邀请家长定期不定期到校听课,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了解孩子的课堂表现。

(2)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咨询活动。

(3)开展家访活动――教师到学生家中家访,请家长到学校交谈,电话家访和家校联系卡,邀请家长参加主题班会等。

(4)建立“家长接待日”制度,设立“家长意见箱”等。

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学校教育实践 第6篇

编者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精华和核心,其理论体系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部分。它是指导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进行课程改革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把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我们特别邀请了广西陶行知研究会秘书长黎君及部分实验学校的校长、老师撰写了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文章,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经验借鉴。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是陶行知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并在批判吸收中外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基本原理共同构成其理论体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套新型的、进步的、科学的教育理论,而且也符合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和世界教育潮流的发展趋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给我们许多启示,对搞好课程改革、建设教师队伍、创新教育体系、推进素质教育都有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 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教改

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和基本途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原则,只有付诸实践,加以落实,才能体现出其先进性。为此,实验学校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实践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始终把教育教学同人类的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需要分别开设“陶行知诗歌”“小小木工”“手工编织”等校本课程,很好地践行了陶行知“教育的根本变化是生活之变化”“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的生活,受面包的教育” 的主张。实验学校把课堂教学内容与人类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内容的变革,自然地引起了教学场所和时间的变化,课堂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续,由学校向社会、家庭延伸,促使小课堂与大社会沟通,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老师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上,亦确立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的全新的课堂教学目标意识。陶行知在《教学合一》中提出三项主张:“一是先生的责任是教学生学;二是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三是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为了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各实验学校努力构建师生、生生互动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继承和发扬了陶行知教学相长的传统理念,落实了“师生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交往,师与生、生与生都是活动的主体,平等互动可以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当然“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差异性教学。在学习方式上,各实验学校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方式,以此形成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教学做合一”。“做”是实践,是探究,是“在劳力上劳心”,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过程。陶行知在杜威“五步思维法”上再加一步“行动”形成的“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的“六步思维法”,正是我们所提倡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实验学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从事探究性学习,以“做”为中心进行实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评价上,各实验学校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时时处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和学习的过程。

二、 以“生活教育”理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陶行知说:“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教师只有不断探求新知识来丰富自己,才能把教学提高到一个较高层次,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新的信息。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同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他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追求的教育理念,无疑会给我们当前的课程改革以启示、借鉴。陶行知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从社会需要出发,对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在生活教育运动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都体现了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基本精神。各实验学校为不断提升校长、教师素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听专家报告、参观考察先进学校,申报课题立项、撰写科研论文,以多种形式促进教师成长,并逐步学会把感性的体验提升为理性的认识。

三、 以陶行知奉献教育的精神带动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学习陶行知“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能够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爱生情感,才会任劳任怨地培育学生,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陶行知还提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 他诚挚启导教师:“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热爱学生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有了爱便不得不去找路线、寻方法、造工具,使这种爱流露出去并完成它的使命。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昂起头来走路,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悲观失望、失去信心。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狭隘的、庸俗的爱,而是一种广博的、高尚的、无私的爱。它既有慈祥的一面,也有严格的一面:在赞赏成绩的同时,要告知不骄不躁;在容忍错误的同时,更要帮助其改正。

学习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精神。求真求实是陶行知先生为人师表的风范,也是他向全体教师提出的要求。追求真理,培育真人。教人求真,培育真人,是教育的永恒目标。

学习陶行知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先生的名言,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陶行知在一首诗中写道:“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心中的大事就是服务教育事业。他认为教育事业是关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作为新时期的教育者更应该以此勉励自己献身教育,热爱教育事业。同时也要乐于服务教育事业。陶行知也说过:“教育者应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这里的“服务”与“贡献”精确地阐明了教师的职责,阐明了教师应有的道德准则,也是教师的人生写照。

四、 学习陶行知与时俱进的拼搏精神

陶行知说:“教育应该是新的、活的、运用的。”他要求搞教育的人要“学无止境”。他始终认为:“社会是动的,教育亦要动。吾人须使之继续不断地改,继续不断地进。”“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他反对机械的、教条的学习方法,提倡科学的、进取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要牢记陶行知先生的遗训——“仿我者死,创我者生”,孜孜不倦,学而不厌,高举教育改革的大旗,不断探索、求新求真、永远创新、拼搏前进。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 第7篇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学生的考察研究中职学生家庭主要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的不和谐性

在现实生活中,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 一些家庭的矛盾冲突也在不断加剧, 甚至导致了家庭的破裂。家庭不和所带来的紧张状态, 是引起孩子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在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 他们容易情绪紧张, 为父母关系失调而慌乱、憎恨和烦恼, 形成孤僻冷漠、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性格特征。

另外, 矛盾纠纷不断的家庭, 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和需要, 孩子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 缺乏安全感, 对家庭充满怨恨和敌意, 有的则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形成神经质的病态人格, 有的则感到自卑, 自甘堕落, 将对家庭的敌意指向社会, 形成反社会人格。

2、家长长期的不合理教育方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 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 相互配合, 全面推进。”

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太适应子女身心发展的特点, 是一个较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是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即使中考失利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对孩子要求极高, 涉及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没有了自主性, 没有了生活乐趣。

二是有的家长对子女不管不问、冷漠、厌恶、打骂, 认为孩子读了职业高中就没有发展可言, 甚至觉得自己的孩子注定没出息了, 干脆放弃对孩子教育, 对孩子放任自流。

三是还有家长存在这样的想法:与其让孩子那么小到社会工作受别人欺负或者跟着社会的混混学坏了, 还不如花点钱把孩子关在学校里三年, 起码有老师管教。一旦孩子感觉到父母已经放弃了对自己的希望, 那么很容易放弃了对自己的要求。长期下去, 使子女逐渐萌生自卑感、无助感和不安全感, 同家长的感情越来越疏远。

3、家长的素质不高

家长的素质, 包括家长的世界观、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中职生的父母多数仅有中等学历水平, 工作岗位集中于工人、小个体户和办事员, 且有些父母是下岗失业人员, 在生活上往往有很多不良的习惯。这些都直接地造成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但此处要着重提出的是, 大多家长对心里健康知识的缺乏, 不懂的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和健康教育。

4、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在和孩子沟通这方面, 家长缺乏主动性。有的家长是需要沟通时才进行沟通;有些家长对沟通并不在意;有的家长在沟通过程中心不在焉, 敷衍了事。

父母主动和孩子沟通, 但在和孩子交流时很不适应。由于文化、生活环境、信息来源的不同, 加之家长不具备相关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 往往不能用“孩子能接受的语言”去和孩子沟通, 从而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

二、中职生家庭教育价值

1、家庭教育影响中职生身心健康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教育儿童, 是我们家庭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正确的教育将是我们幸福的晚年;错误的教育则是我们将来的痛苦和辛酸, 更是我们对社会其他人们的罪过和对整个国家的罪过”。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被称为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 也就是“自理断乳期”。这一阶段的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既有来自生理和心理成熟的苦恼, 又有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他们的人生发展过程中, 需要得到家庭教育的帮助, 需要父母给予的指导。而父母时时刻刻地影响这孩子的人格、性格以及生活习惯等,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中职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2、家庭教育影响中职生学业成就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家庭教育对人具有先入为主的影响, 家庭以血缘之爱和时空的优势, 对人产生终生的影响。H.M.列文认为家庭的教育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最重要变量之一, 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

中职生一般15、16岁入学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同样是热血青年, 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渴望。但由于受传统职业观、人才观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尤其是家长的错误认识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 抵消了学校积极教育的作用。这也就造成了中职生学业技术不精, 中职质量下滑的局面。因此, 家庭教育是中职生积极投身于学习的有利保证。

3、家庭教育影响整个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受普通高中扩招的影响教育质量持续下降。长期以来, 我们形式上强调教育社会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事业, 但实质上总是将教育归之于学校和社会的事, 这进一步加重了中职学校所承受的负担。实质上在影响个体成长的三个主要因素中,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背景和基础,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进一步延续、深化, 家庭教育只有根基牢、起点正, 才能培养出好人才。因此, 家庭教育的改善与加强必将促进中职生质量的提高, 而这有利于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

1、唤醒家长的责任感

现在的中职生家长一般对自己所承担的教育孩子责任的意识薄弱, 因此学校首先要让家长认识到教育孩子不在只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了, 家庭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孩子。学校要告诉如果他们也放弃了自己正在就读中等职业教育的子女的话, 则根据马太效应的分析, 穷者越穷, 差者越差的原理, 到时候自己孩子的境况只会是越来越坏的。况且家庭的教育不会白白付出的, “家庭教育投资越积极, 则投资的边际成本递减, 边际收益递增;反之边际成本递增, 边际收益递减。”所以, 学校当务之急就是要让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积极实施家庭教育的优越性。

2、指导家长正确的实施家庭教育

中职生的父母一般文化程度不高, 在家庭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式上都有所欠缺的, 因此, 学校就需要因势利导的指导家长实施家庭教育。

第一, 学校指导不仅要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要杜绝安土宿命观、功利主义对子女教育投资产生的负面影响。还需要加强对孩子的精神投资, 要引导家能够鼓励子女, 给予子女积极的动力。家长应当从子女的实际出发, 对子女寄以真诚的期望, 为子女的不断进步创造条件。

第二, 在教育内容上, 不能仅满足于对孩子学习成绩的管教还要注意对其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和能力培养。家长应多与孩子作沟通交流, 了解孩子的愿望、想法, 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 教育孩子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感, 培养孩子的专业技能。

第三, 在教育方式上, 则要抛弃以往的那种家长式作风, 要么训诫、体罚, 要么强制孩子接受自己的意志, 非打则骂, 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的教育方式。

四、改善家庭教育, 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1、营造的和谐的家庭氛围, 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家庭气氛是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联系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环境。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健康的家庭, 对于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极为重要。家庭气氛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民主平等、愉快欢乐,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生活, 心情愉悦, 学会了尊重、关爱、自信、自律, 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2、转变教育方式, 建立民主型的家庭关系

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发扬民主作风, 建立民主型的家庭关系。民主的家庭关系, 有利于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直爽亲切、爱社交、善与人合作等特点。

3、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

家长只有懂得一些心理健康知识, 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 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作为父母要学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以便能正确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 采取有效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4、家长要以身作则, 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父母意志薄弱、缺乏耐心、固执己见、不懂得尊重他人、自私自利等, 这些不良的心境会感染并影响着子女的人格和人生, 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影响是任何其它形式的教育都无法代替的。因此, 家长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调整自己的心理, 用积极健康的心理去教育、影响孩子。另外, 家长要培养良好的休闲方式, 远离赌博、喝酒等生活方式, 提高自身素质, 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

5、改善亲子沟通的方式

(1) 在沟通方面, 家长应提高主动性。爱孩子, 首先要了解孩子, 经常和教师保持联系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 在集体环境中, 他们的行为表现往往与家中有着很大的差别。要客观及时地把握孩子的状态, 应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 利用电话、书信或者面对面和老师沟通, 比较详细地提供和询问孩子的方方面面;关心孩子的智商, 也要关心情商;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 也要重视心理健康, 为他们和谐全面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援助。

(2) 更新教育观念, 与时俱进。信息网络时代, 传统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已受到严重冲击。老师、家长正在接受挑战。要更新观念, 重新学习。“望子成龙”是家长的良好愿望, 在一定意义上, 家庭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家庭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 这不仅取决于家长的动机、态度, 更主要的是取决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方法, 信息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必须从端正认识, 利用网络来教育孩子。

总之, 随着信息时代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国家越来越重视中职教育的发展, 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家庭应和学校、社会结合起来, 根据社会对用人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确立家庭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 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职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以及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指导, 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职学生,家庭教育,价值,学校教育,指导,优化

参考文献

[1]夏金和.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及其调适[J].江西教育科研, 1999 (1) .

[2]李强.中职生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上海某职业学校为个案[D].华东师范大学, 2007:37.

[3]胡立平.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及对策[J].育人经纬, 2007 (1) .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 第8篇

一、当前中职学校职业指导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目前, 中等职业学校都把职业指导教育纳入必修课, 其职业指导教育作用越来越明显, 有学校还结合就业市场、就业政策的变化, 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但有些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还仅仅依靠德育课老师本身说教, 领导对职业指导工作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教师安排上不是选拔优秀教师, 而是选择一些文科或其他闲课的教师来上课;二是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方案, 没有纳入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总局来安排, 只是当成一个学科;三是一些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仅仅局限于“毕业前进行就业指导”, 未能建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全程职业指导服务体系, 仅局限于安排一年级的职业指导课和“毕业前进行就业指导”专题讲座, 职业指导质量不高, 效果不佳。

(2) 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学校安排的职业指导教师没有受过专门的职业指导教育的培训、也没有考取职业指导资格证书。另外, 在职业指导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应起到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 但很多中职学校不重视班主任的作用, 很少安排班主任参加职业指导方面的培训, 因而班主任队伍缺乏职业指导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因此, 降低了职业指导教育的功效。

(3) 职业指导教育内容书本化, 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以书本教育内容为主, 不能根据当前国家和各地的就业形势、典型案例进行教育。职业指导方法和手段也过于简单, 范围比较狭窄、时间比较短促、内容比较简单式。职业指导不光就是就业指导, 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在选择职业、树立职业理想及职业价值观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 让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增强自信心, 树立行行出状元的思想。因此, 职业指导教育也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4) 教育形式简单化。主要是采取德育课和专题讲座两种形式为主, 以说教式的教育为主, 教师的教育方法陈旧, 只注重理论说教, 缺乏实践教育。校企合作、社团组织、主题班会、引进来、走出去等教育方式比较少, 教育形式单打独斗, 缺乏协同作战的育人模式。

二、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对策

(1)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科学统筹、建立协同的职业指导教育体系。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工程, 需要学校领导、各部门、教师、班主任的共同参与, 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全程参与共同完成。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职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性, 重视和加强职业指导教育, 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念, 有助于学生科学地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有助于克服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 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稳定率。因此, 必须把职业指导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德育范畴来抓, 进一步规范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学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以足够的重视, 并积极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职业指导教育。

(2) 努力提高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素质。职业指导教育是学校德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职业指导教育不仅是德育教师和就业办的事, 它由一系列成员共同完成, 包括专职指导老师、班主任老师、德育课老师、任课老师和学校管理层领导。专职指导老师由经过专门培训并获得职业指导资格证书、具有职业指导工作实践经验和具有一定的理论素质的教师来担任, 学校要建立职业指导教研室, 系统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工作。学校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在职业指导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班主任在职业指导方面能力的培养, 有条件时要对班主任进行系统的培训, 并考职业指导资格证书。就业指导处也要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 请企业人事部门来校开展专题讲座, 请优秀毕业生来校做报告等。学校就业指导处负责对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专题调研, 发布人才市场就业信息, 介绍参加应聘、面试和洽谈应注意的问题。各职业指导教师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 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三、结束语

总之, 领导重视并建立协同的职业教育工作体系是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的关键, 高素质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指导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就业观。

摘要:针对中职学校职业指导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科学统筹、建立协同的职业指导教育体系, 努力提高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素质, 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职,职业指导,问题,对策,思考

参考文献

[1]沈超.以课程教学为载体, 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26) .

[2]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究, 2011 (11) .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 第9篇

一、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根源分析

第一, 学生就业期望值高, 就业观念落后。不少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就业地域、待遇等方面要求过多, 对发达地区趋之若鹜, 对落后地区则退避三舍, 缺乏艰苦创业、自主创业的精神。目前学生在就业问题上仍坚持“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思想, 希望一次性就业、理想就业, 不愿接受市场的选择, 把自己所学专业当成固定的择业目标, 择业范围过于狭小。

第二, 学生自我认知不足, 职业定位模糊。职校有部分学生不能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 过高地评估自己的能力, 或者消极悲观, 在就业过程中缺乏主动意识, 不相信自己的实力, 不敢展示自我、推销自我。学生自我认知的不足导致了他们的职业定位模糊, 在择业时缺乏明确的方向, 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

第三, 学生诚信意识淡薄, 出现就业诚信危机。在激烈竞争的就业环境中, 一些学生不是从提高自身实力出发, 而是挖空心思用一些包装自己, 部分学生不能严肃对待就业合同, 在和用人单位签约后随意毁约, 这不仅导致了学生就业市场秩序的混乱, 也使学生的整体诚信度下降。

就业对学生来说, 不仅是一种职业的选择, 也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选择。因此,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职业选择与国家、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 把个人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 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是职校就业指导工作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职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 社会对职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但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思想素质。随着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及社会人才标准的提高, 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也应由以往的就业技能指导转向对毕业生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职业道德的指导教育。

职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学生就业指引正确的方向, 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思想和理论水平,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认识到对他人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三、职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一)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将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

第一, 建立一支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首先, 辅导员、班主任处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线, 直接面对学生, 对学生的了解比较深入, 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其次, 辅导员、班主任便于把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 有利于增强就业工作的实效性。因此, 辅导员、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要负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辅导, 配合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突出辅导员、班主任在职校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对学生的理想信念、责任意识、价值取向、学习态度、职业规划、社交技能、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方面进行指导, 是职校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育人效果的重要举措。

第二, 将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职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职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要结合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计、编写、授课, 把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带入课堂, 让学生感到思想政治理论不是高挂在学生生活之上的, 而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因此, 职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结合学生就业这一热点, 围绕当前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 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 进而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心理问题, 推动职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增强中职学生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一, 加强学生择业观教育。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择业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每个学校毕业生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 希望到自己满意的单位就业,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的这种职业理想应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要把正确的职业理想与务实的就业定位结合起来, 如果总是坚持“非高薪不干、非大企不进、非省会城市不去”的择业观, 在现实中会处处碰壁。无数事例说明, 只有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社会需要统一起来, 把个人的就业选择同现实的条件结合起来, 职业发展才有现实的基点, 理想的实现才有可靠的平台。

第二, 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前, 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职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因此, 职校要加强对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学生的公德心、责任感、职业伦理等。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课, 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及法律要求, 帮助他们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自觉遵守职业行为规范,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第三, 加强学生就业诚信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做好毕业生的诚信教育, 已成为中职学校重要的工作。首先在校园内部可以通过宣传栏、广播、校园网、校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教育营造校园诚信氛围。其次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 例如诚信演讲比赛、诚信标兵评比等, 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最后要建立严格的就业资料审查制度, 降低学生签约的盲目性;要完善就业诚信考核体系, 把毕业生就业诚信信息上网, 形成舆论监督, 让毕业生切实领悟到诚信的重要性。

再谈学校“健康第一”教育指导思想 第10篇

1、现代健康观

“健康”作为一个古老而抽象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赋予它的内涵有所不同。早期的“健康”含有:厚生、体健、健全和康强等寓意,把对健康的理解滞留在生物科学的范畴,并常常将“促进健康”与“增强体质”混为一谈。亦有不少人把体育界所流行的“生命在于运动”;“铁不炼不成钢,人不锻炼不健康”;“脑子怕不用,身子怕不动”等熟语作为追求健康之道的座右铭,其主要的活动方式也就是跑步、打球、练气功。但与所有概念一样,健康之概念绝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意识形态上的某种观念,知识经济领域的革命必然会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积累,人类对自身的进化与发展有了更新的认识,同时也赋予健康更加深刻、更加广泛的内涵。现代健康观改传统的生物健康模式为多维的立体的健康模式,包容了生理、心理、社会行为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要素。世界卫生组织对现代健康观的注释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交往上完全安宁的状态”;“健康是一个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疾病和虚弱的匿迹”。近几年,该组织还提出了“五快”、“三良”八条具体的健康标准,即食得快、便得快、说得快、睡得快、走得快;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反映了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必须是个体的内环境与社会的外环境之间存有一种和谐的共存互惠的关系,健康不仅仅属于个人,而且属于全社会,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

2、“健康第一”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和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曾多次写信给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强调学生应做到“健康第一、学习第二”,他老人家认为:“德智皆寄于体,无体便无德智也”。毛主席的批示对当时学校体育工作的蓬勃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毛主席的多次畅游长江之举更是谱写了一曲曲“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的生命凯歌。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正式将增进学生健康纳入政府行为,并作为培养现代青年的重大任务之一。同年在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中明确指出:“国家特别关怀青年、少年、儿童的体力和智体的发展,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要给予特别的保障”。以后,为了进一步规范,保护和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基础上,又相继颁发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等法规,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了法制的轨道。但是,由于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少学校为了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对体育工作所采取的一贯对策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严重地制约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据国家体育总局最近的一项监测结果显示,我国7~22岁所有年龄组的男生平均身高均低于日本男生。某大学曾测试一届新生的跑、跳、投能力,及格者竟未及一半。另外,我国学生抗挫折能力和社会应对能力存有明显的弱性,意志力、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等心理品质都十分欠缺。大量的实事表明,我国的学校体育工作基础还很薄弱,从观念和转变到具体的实践操作还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高瞻远瞩的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根本目的就是让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学生的健康问题,也不再是营养不良和锻炼不够的生物性问题,而是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共同关注,并为之努力的社会性问题。

3、对“健康第一”思想的再认识

3.1“健康第一”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命意识

生命的根就是健康,没有健康就谈不上生命的绚丽和辉煌。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认定:“健康第一”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命意识。不久前,有人曾对北京地区12所高校1200名男女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在影响人生发展的健康、金钱、权力和爱情等诸多因素中,有63%的大学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健康。他们认为只有当一个人真正拥有健康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去获取其它的一切。然而对健康的认识和向往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意愿,从意愿到促进身心完善,提高机体对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的适应阈值,却是要付出始终如一的不懈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实际上,有不少人平时并不十分关心自身的健康,只是在疾病缠身时才深感健康之重要,于是开始向往健康,从内心深处真正萌发出“健康是人生第一大财富”的生命意识。意识是产生行为方式的源泉,只有当一个人有了这种“健康第一”的生命意识,才会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生命活动,才会自觉地采取有效方式去防止或减少“健康资源”的无形流失,才会有将把每一天的生命都成功的纳入健康运转轨道的决心和行为,从而创造出完美的生活质量、愉快、幸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3.2“健康第一”的思想远远宽于“增强体质”的学校体育思想

“健康第一”是在区别教育学科和体育学科的基础提出的,是针对整个学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指导思想。教育部杨贵仁司长曾明确指出:“新课程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里用“健康第一”来作为指导学校教育工作的大方向,大前提,将整个教育课程的改革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的增进基础之上,由“健康第一”思想所引发出的教育行为是一个多层次,宽口径的教育行为。其具体含义一是“健康第一”的思想要辐射至学校各项教学及管理工作;二是指导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均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增强体质”却是侧重于提高人体的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和从事身体练习时所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方面的身体素质,是一个以单纯的生物活动方式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并且就“健康”与“体质”而言,体质的好坏只能是健康与否的一种局部反映,而并非是健康的全部反映。体质之概念不是健康之概念,“增强体质”的局部教育行为亦不是整体的“健康第一”的教育行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也不是对过去“增强体质”的否决,而是对传统体育教育目标的继承、发扬和飞跃。

3.3 体育是增进学生健康,实施“健康第一”教育工程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体育——作为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无限生机的一大教育课程体系,从它的育人目标,育人效能到具体的育人行为方式、方法,都与“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自身认识上的欠缺,一直把体育作为健康的代名词,把体育所倡导的各种身体练习作为谋求健康长寿的重要手段。这种认识尽管有失偏颇,但也反映了健康之生命,健康之生活离不开体育,离开了体育,人类健康的促进和发展将会成为无源之水,缺乏永久的生命活力。按照《体育大辞典》的释义,体育是为了增进人体完美的发展,而寓教育于身体运动的教育历程,是供给人类全部教育历程中的一种媒介体。它是一种以大肌肉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有机体的身心成熟为依据,以场地设备为情境,使个体在身体力行中锻炼完美体格,发展理性行为,充实心智活动,繁荣文化生活,提高适应能力,弘扬生命意义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如此看来,体育的真义与“健康第一”的内涵如同一辙,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而我们可以认定,也正是由于体育教育具有强身、育心、怡情、审美、益智和促技等多方面的育人优势,可以对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施加全方位的影响,使得体育教育从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脱颖而出,成为实施“健康第一”素质教育工程的主要力量和营地。同时我们还应深刻的认识到,“健康第一”是一个长期的素质教育系统工程,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应是各门课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基本任务。体育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虽然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仅靠体育一门课程和体育教师的孤军奋战,是不可能完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历史使命的。“健康第一”是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而不仅仅是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它顺应了新世纪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其寓意深刻,且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孙霞.学校体育教育手册[M].天津出版社.2000.6

[2]周俊平.“健康第一”与学校体育[J].体育学刊.2002 (2) :86-89

[3]樊炳有.对整体健康内涵及其促进理论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1 (2) :55-59

[4]季克异.要正确的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J].体育教学.2001 (4) 卷首

[5]刘绍曾.学习理解贯彻——认真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J].体育教学.2000

[3]卷首[6]基尔斯滕等.增进健康论[J]体育科学.1998, 18 (4) :38-40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 第11篇

【关键词】就业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 意义 作用 途径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观念也还存在落后保守的一面,自主创业的意识不浓,同时也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过硬的创业素质。职业学校毕业生,只要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艰苦创业的斗志,就可以在创业道路上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因此,通过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创业意识。要充分利用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优势,加强创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业。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能够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实现人生价值,对改变职业学校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以及合理配置社会人力资源都能起到好的作用。

在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由于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以及职业学校的改革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将严重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不利因素化解于无形之中,这对于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进而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效提高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无可替代。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关乎合格人才的培养,必须引起职教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职业素质包含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等多项要素,是衡量从业者工作能力的主要依据。勤学苦练只能提高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等只能通过加强道德修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获得提高。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升职业学校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要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在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同时抓好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学生把学习和就业联系起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确立正确的择业意识。通过勤学苦练和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为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合个人特点和能力,合理规划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时的目的性,避免盲目和短视。对学生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指导,就在于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对劳动者的需求状况,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积极主动地进行职业目标的确立,树立长远的就业意识,把学习和职业理想紧密地结合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树立为实现职业理想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意识。

加强就业思想指导符合学生需求,为学生“成才目标的确立”和“成才发展道路的选择”等提供了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在就业指导中重点抓好学生就业意识和就业准备教育,在传授给学生从事不同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同时,为学生适应就业奠定思想基础。把职业技能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用人标准、择业原则和择业方法,充分认识自我,消除心理障碍,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就业观念,在毕业时能理性择业并顺利完成从职业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和就业过程中,还能延续到工作岗位,激励学生适应企业员工身份,在工作中磨砺成长。

毕业学生能顺利就业并在工作岗位上能有所作为,对在校生的激励作用将是非常巨大的,对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影响比任何宣传都有效。因此,搞好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顺利就业能将学校带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把就业指导与德育工作结合,就是以就业指导工作为基础,在德育工作中突出就业思想指导。注重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从德育的角度加强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的市场意识。二是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与日常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文明诚信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组织纪律教育等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做人做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守纪袁职、服务意识以及协调管理能力等。三是把就业理念、就业技巧、政策教育、就业信息指导和日常德育工作、普法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加强学生就业的法制意识,接受新的就业理念。

把德育贯穿就业指导工作的始终,抓好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阶段:一是就业前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通过不同形式的就业思想指导,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走出择业误区,树立正确的自我实现观、义利观和“先就业、后择业”的择业观。二是求职应聘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加强应聘态度、从业态度的教育,教育他们正确地衡量得失,帮助他们准确定位。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衣着打扮、语言谈吐、礼仪礼节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三是就业后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突出吃苦耐劳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的教育。

心理健康是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健全人格的前提。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适应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就业过程中的种种心理问题多做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意识、提高就业决策能力。教育学生注重个人职业计划,树立长远的就业意识。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培養和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升处事能力并勇于承担责任,不因暂时的挫折而失望、气馁。要教会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策略,学会控制情绪,做到遇事不慌、处事不惊,从容应对。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 第12篇

随着2l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特别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就业格局不断发生变化, 第三产业剧增, 高新产业不断涌现, 使一些人员因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而导致下岗甚至失业。大学毕业生增多使中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但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分析, 深化改革后, 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局面已经形成, 使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地位得以提升, 个体和私营企业得到发展。因此, 中等职业学校大力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一方面使学生通过积极接受正确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 优化自我的职业生涯设计, 提高今后走向社会生存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职业学校自身吸引生源, 提高办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力图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 不仅是职业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和具体化。

由此可见, 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既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需要, 也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2 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遵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要求, 笔者认为, 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在学校教育中学习, 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在职业活动中强化。职业学校要开展好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应注重抓好以下“6个结合”。

2.1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要与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

学校应将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相结合, 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 与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相结合, 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工作。要将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全面渗透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要通过人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班主任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实习教育、毕业教育等形式, 实现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序列化、系统化。

2.2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要与职业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

职业学校要进一步转变观念, 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瞄准市场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 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培养方向, 以满足市场需求;要突出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 切实改进实践教学环节, 不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3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要与课程改革相结合

这种结合能形成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第二课堂等诸方面相融合的新体系, 充分发挥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革考核办法,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如在公共课中通过开设职业准备、职业指导、创业教育、国情报告、商业心理、创业规划等课程, 把理论重点放在择业观念、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和培养上, 以“创业教育为中心”,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训练、人际关系教育、挫折教育及创业意义、创业心理障碍及克服创办小型企业的基本条件和程序等;在专业课程中, 融入经营管理、成本核算、法律基础等教学内容,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鼓励学生考取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4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要与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劳动力市场相结合

职业学校要依靠并发挥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公共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积极促进资源整合, 特别是信息资源共享, 加强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介绍机构的信息, 积极为学生提供本地、异地和境外就业服务。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发布劳动力市场信息, 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劳动力市场去参观考察, 使学生切身感受劳动力市场的氛围, 以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市场意识, 从而使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取得更好的实效。

2.5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要与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相结合

加强校企结合, 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职业学校可以与企业、行业联合建立办学指导委员会, 加强共建与合作, 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 要依靠企业大力开展“订单”培训, 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 主动接受行业的指导, 使职业指导工作得以“有的放矢”, 使创业教育工作才能有“他山之石”的借鉴;否则, 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

2.6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要与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

职业学校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招聘会、模拟创业、参观供需见面会、参加供需见面会等活动, 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成长, 使学校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能更好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毕业后走进社会的适应期大大缩短, 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择业、自主创业。

3 结论

上一篇:娱乐方式下一篇:安全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