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认定范文

2024-08-16

资质认定范文(精选10篇)

资质认定 第1篇

所谓实验室资质, 是指实验室应当具有的基本条件和能力。由于这些实验室要面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 因此是否具备资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认定, 是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监部门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资质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 所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资质认定的形式包括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

由于本人单位属于综合机构, 包括质量工作和计量工作两大块, 涉及专业比较多, 因此, 在参与和配合本单位及地、市级单位实验室资质认定考核、复查评审以及法定机构考核中, 积累了一些经验, 下面就在考核和复查评审之前应做的工作和需要准备的资料, 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2 认证前的准备工作

1) 成立专门负责认证工作的领导小组。首先建议成立领导小组, 负责制定认证工作计划及软、硬件的准备情况, 并组织人员培训学习, 只有掌握认证前工作的进度及运行情况, 并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衔接, 才能保证认证前工作的顺利实施。

2) 确定申请项目及检测能力。编制《申请资质认定检测能力表》及《仪器设备 (标准物质) 配置一览表》, 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仪器设备配备情况和技术能力, 拟定出申请项目。为了规范填写, 要求先将项目按类别分类, 大类名称下再填写具体项目 (或参数) 名称, 并列出每个项目 (参数) 所依据的检测方法或标准。

3) 内审及管理评审。

1) 内部审核。即实验室定期对自身质量活动进行审核的过程, 以保证自身运作符合管理体系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每年度的内部审核活动应覆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活动。认证前实验室需按照准则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中的19个要素, 在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过程中逐一排查, 发现问题, 分析原因, 自查自纠, 跟踪检查, 改进建议, 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内部审核中所产生的记录 (包括电子版) 均应存档, 以备核查。

2) 管理评审。即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 定期对管理体系和检测/校准活动进行评审, 并进行必要改进, 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在管理评审过程中, 管理者应注意如下因素:a) 否符合政策和程序;b) 管理者和监督人员的报告;c) 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d)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e) 外部机构评审的结果;f)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g) 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情况;h) 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i) 改进的建议;j) 质量控制活动。

3 仪器设备 (标准物质) 管理

1) 编制仪器设备 (标准物质) 一览表。要配备设备专管员, 并建立仪器设备 (标准物质) 一览表, 每台设备应确保信息清晰、准确、完整, 以便搜索查阅。内容除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精确度、用途、金额、购置日期等基本信息外, 还应体现检定/校准日期和检定周期以及存放状态。

2) 编制检定/校准计划表。仪器设备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检测/校准结果的准确性。每年年初要编制设备检定/校准计划表和期间核查计划, 针对使用频次高、稳定性差、易损坏或发生过损坏事故的设备, 在两次正式检定/校准期间要进行期间核查, 强检设备要按照检定周期检定, 自校设备应参考同类设备进行检定。

3) 设备标识管理。仪器设备的标识管理是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处于受控管理状态的措施之一。共分为三种标识:管理标识、状态标识和检定校准标识。其中, 管理标识主要包括:仪器唯一性编号、规格型号、生产厂家、使用人等;状态标识包括:“合格”、“准用”和“停用”三种, 分别用“绿”、“黄”和“红”三种颜色来表示。

4 档案管理

1) 建立设备档案。做好设备档案管理有助于实验室更好地掌握仪器设备的技术分析和检测事故, 做到一设备一档案。实验室应分类建立仪器设备总台账, 实施动态管理。总台账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量程、精度、购入价格、购入日期、制造厂商名称、出厂编号、本单位仪器管理编号 (唯一性识别号) , 还应包括设备使用说明书、设备保修单、设备验收记录、设备使用记录、使用期间的核查或维修保养记录、操作规程、设备环境监测记录、检定/校准证书等, 以保证它的连续性。

2) 建立人员业绩档案。人是体系运行的关键因素, 应当做到一人一档, 动态管理。人员业绩档案应包括:简历、获奖情况、培训情况、科技成果, 还应附有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已出版的书籍等的复印件。比如:继续再教育情况、上岗证书、学历证明、学习经历等相关信息资料等[1]。

3) 建立技术资料归档。实验室应安排专人对技术资料更新及技术标准进行不定期检查;对已作废的标准, 应在封面右上角加盖“作废”章。实验室应将申报的检测项目/参数的检验产品的检验依据、技术标准、方法标准等相关的技术资料经过确认后编号归档并受控。

4) 记录归档。实验室的检验报告、技术记录和管理记录应该按照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进行分类、编号、造册建档保管, 根据体系文件要求做好保管措施, 以防止丢失、损毁或霉变。

5 现场评审工作

1) 评审工作条件。应根据实际情况, 尽可能给予评审组独立办公房间以及办公设备, 包括电脑和打印机, 并配备熟练的打字员和硬、软件联络员, 以提高双方工作进程和办事效率。

2) 评审工作配合。按照评审组的日程安排, 在评审的各个环节积极配合评审工作, 随时提供质量记录、技术记录及档案等相关资料, 积极回答评审组提出的问题, 认真对待理论考试和相关考核, 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现场试验, 确保申报参数的检测结果准确, 便于评审组最终确定检测能力。

3) 不符合项与整改。现场评审结束后, 应召开整改专题会议, 将审核结果进行汇总和讨论, 再通过整改要素确认评审组提出的不符合报告并逐条分析原因, 确定最有效的整改措施, 落实整改责任人和整改完成期限。

4) 整改材料上报。按照既定的整改措施, 及时完成整改, 整改完成后经质量负责人确认整改到位后, 形成整改报告, 并将整改报告及证明材料尽快上报。

6 结语

做好质量体系规划, 进一步规范检测工作, 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 这是总目标。只要领导重视, 认真组织评审和考核工作, 发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 形成一个持续改进机制, 使其适应市场各种变化的要求, 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应变力, 资质认定工作定会顺利实施[2]。

参考文献

[1]国家认监委, 国认实函[2006]141号.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S].2006-07-27.

资质认定复审汇报 第2篇

各位领导、专家:

首先,我谨代表新汶矿业集团卫生防疫站全体员工,对资质认定评审组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我们隶属于国家特大型煤炭企业——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主要担负着新矿集团所辖范围内疾病预防控制、职业卫生、卫生监督管理业务,以及食品检验、公共场所检测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等相关产品的检验检测任务。此次申报是我站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保持和持续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开展的资质认定复审换证申请。下面,我就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及总体工作情况。

我们始终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和理念,注重质量意识和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通过不断更新完善和有效实施《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逐步形成了一套运行良好、较为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和保障了各项检验检测工作质量的提高。一是将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程序贯穿于检验检测的全过程中,坚持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程序以及相关制度和规定执行,切实做到制度化管理、程序化运作;二是注重形成良好的持续改进机制,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工作,充分运用QC手段、PDCA管理模式等,及时发现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加以纠正和采取积极有效预防改进措施,有效地促进和保证了体系的良好运行和持续改进机制的实现;三是积极参加省质监局和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检验能力验证与比对活动,2008年1月获证以来累计参加各类检验检测项目20余项次,总合格率90%以上,2次荣获上级部门颁发“满意实验室”荣誉证书;四是根据《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食品检验实验室的新要求,制定完善了检验责任追究制度、检验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和安全事故应急检验预案,适时开展了演练活动,提高了工作机动性,杜绝了安全和质量事故的发生;

二、精心组织,注重实效,努力做好资质认定复审各项准备工作。1

(一)加强了学习培训。

一是针对食品检验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重点做好《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方法原理的学习培训,提高了全员整体素质;二是组织对全员进行质量手册等体系文件宣贯培训,加强对体系文件的学习和掌握,提高了全员质量意识以及对体系文件的理解和执行,从本质上确保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四是鼓励和组织业务技术人员立足岗位学习检验检测业务知识,注重做好了检验检测人员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选派相关人员报名参加省质监局组织的《评审准则》《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和行业动态;年内累计外派各种学习培训50余人次,专家来站指导10余人次,自我学历教育和自学6人次,多种形式增强了学习效果,促进了全员业务技术素质的提高。

(二)认真修改完善体系文件,构建协调合理的管理体系。

我们认真按照国家《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及卫生部《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针对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特殊要求相关方面进行了完善。一是召开了专门工作会议,成立编写工作小组,结合自身实际在6月初形成《质量手册》初稿后进行讨论、修改,于7月30日定稿发布和实施了本站《质量手册》第4版,同期修订完成了程序文件26个、作业指导书120个进行发布实施;二是就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调整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内审员、质量监督员等重要岗位的人员组成,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协调运行。

(三)有效开展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工作。

每年对质量体系进行1到2次全面的内部审核,2008年以来累计内部审核发现实施性不符合项20余个,均及时进行了纠正,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举一反三,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适时开展体系管理评审活动,有针对性的对重大问题和决策进行讨论,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适宜性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建议并形成决议。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持续改进机制的逐步形成和良好实现,为保证体系良好运行起到积极作用。

(四)扎实做好体系运行各项工作的计划和实施,力求注重实效。

一是规范整理各类档案资料,将档案分为计量认证体系文件、质量记录、仪

器设备资料、标准与技术规范、检测报告书资料和其它文件等六种类型进行分类受控,便于资源利用和严格管理;二是重点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和量值溯源工作,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受控及状态的标识,并落实专人保管,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制定并按期实施仪器设备和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期间核查计划,确保了在用仪器设备正常运转;三是开展了质量监督工作,针对新上岗人员、新仪器设备的应用、检验方法的变更、检验任务集中时段等重点环节进行质量监督,确保检验检测工作质量;四是强化样品的接收、流转管理工作,根据样品种类、状态、存放条件与处理要求等进行分类标识和管理,确保样品在检验检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规范性。

(五)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提升检测设备设施水平。

为积极适应新时期检验检测服务市场的新形势,大力气抓好实验室硬件建设,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80余万元,对实验室装修改造,添置新型检验检测仪器装备等,改善了实验室设备设施与环境条件,提升了仪器装备水平,进一步优化检验工作布局和工艺流程,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和符合环保的要求,较好地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和本站发展需要。截止目前实验室总使用面积1900余平米,设备总值266万余元,总固定资产逾600万元。

各位领导、专家,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对提高实验室检验检测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社会证明的公信力提供保证,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在评审中严格要求批评指正,我们将以此为工作动力,全面检查工作不足,进一步规范行为,不断提高各项工作的整体水平。

在此让我们再次以最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光临指导表示诚挚感谢和欢迎!

资质认定实验室检测仪器管理探讨 第3篇

设备管理具有如下特点:仪器管理工作要贯穿全部工作的始终,落实在每个环节上,应作到细致具体。管理工作内容广泛,包括仪器的使用、维护、控温、防潮、防震、防尘、防腐蚀、稳压等。仪器管理工作应规范化、标准化不能仅凭个人经验、感觉以及记忆和主观思考。现代管理的本质是事前管理、预防性管理。实验室的仪器管理就是要将一切故障隐患消除在试验进行之前。全员管理是现代仪器管理的重要特征,也是实验室仪器管理的特点。

仪器的计量管理,要首先制定设备检定周期一览表,表中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量程范围、准确度、生产厂家、仪器出厂编号、管理编号、检定周期、管理者等。实验室应有计量管理员,在每次检定/校准前做好检定计划,列出需检定/校准仪器的名称、台数、下次检定/校准时间、所需检定费用,并上报领导批准。

仪器检定/校准后,应核发检定/校准证书。根据证书进行仪器设备的标识管理。仪器设备的标识管理是检查仪器设备处于受控管理的措施之一。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均应实施标识管理。

第一类:合格标识——绿色。仪器设备经计量检定/校准、验证合格,确认其符合检测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的。

第二类准用标识——黄色。仪器设备存在部分缺陷,但在限定范围内可以使用的 (即受限使用的)。包括多功能检测设备,某些功能丧失,但检测所用功能正常,且检定校准合格者;测试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合格,但检验(检测)所用量程合格者;降等级后使用的仪器设备,当仪器设备的计量精度下降,但仍具有主要使用功能时,经计量部门批准后可以降级使用,降级后的仪器设备应注明降级程度。

第三类停用标识——红色。仪器设备目前状态不能使用,但经检定校准或修复后可以使用的,不是实验室不需要的废品杂物。包括仪器设备损坏,仪器设备经检定/校准不合格,仪器设备性能无法确定,仪器设备超过周期未检定/校准,不符合检测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长期不使用的检验仪器设备,由仪器设备管理员提出,由技术负责人批准,贴上停用标识。需再次使用时,必须经校准、计量检定合格,贴上合格标识。在使用过程中或期间核查时,发现仪器设备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使用,由计量管理人员贴上停用标识,并在仪器使用记录中登记。不合格的仪器设备,由仪器设备管理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检修。在排除故障并重新确认合格,且由计量管理员贴上合格标识后,才能投入使用。

状态标识的信息应包括检定/校准日期、有效期、检定/校准单位、仪器管理编号、检定人等。标识必须粘贴在不影响仪器设备正常使用的正面明显处。经确认的仪器设备,其标识由计量管理员负责填写并粘贴。

实验室使用未经定型的专用检测仪器(计量测试所不能检定的)需提供技术机构,对该设备的验证证明,以增强该设备出具数据的可信度。方法有通过检测标准物质来验证仪器的可信度,以及通过3 台以上同类仪器设备对同一样品进行比对。此外,用于综合性检验的仪器设备,可通过对该设备基本参数的校验来进行。

期间核查是在两次正式检定/校准的间隔期间,防止试验使用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设备,对象主要是针对性能不够稳定、漂移率大、使用率频繁、经常携带运输到现场检测,以及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在用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由各实验室自己进行。方法包括仪器间的比对、方法比对、标准物质验证、加标回收等。实验室进行期间核查后,应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若经分析发现仪器设备已经出现较大偏离、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可靠时,应按相关规定处理,直至经证实的结果符合规定,仪器设备方可投入使用。

制定实验室仪器设备一览表,应包括仪器名称、型号、量程范围、准确度、生产厂家、仪器出厂编号、管理编号、购进日期、管理者等。

对检测有重要影响的仪器设备和主要仪器设备,应以一台一档的方式建立档案。档案应包含该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并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补充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内容。仪器档案应包括仪器及附件名称,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对仪器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当前的位置或指明其地点,说明书,所有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仪器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各种记录应保存3 年以上),仪器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仪器设备和附件购买发票,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已受控)及维护规程,仪器期间核查操作规程(已受控),仪器自校规程及自校记录(自校的仪器)。

应建立随机档案,包括仪器使用记录 (放置于仪器旁)、维护记录、操作规程(已受控)、维护操作规程、有效周期内计量检定证书(复印件)、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复印件或翻译稿(有关仪器操作、故障排除方法等)。

仪器设备应指定专人管理和操作,管理和操作人员应按要求负责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洁、防潮等工作,并不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尽快解决。重要关键的仪器设备、操作技术复杂的大型仪器设备,应由专门指定的操作人员操作,操作者应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如何开展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工作 第4篇

实验室资质认定是国家对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实施的一项重要的强制性管理工作, 凡是出具公证数据的检验机构和实验室均应取得资质认定评审。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工作是评审方与被评审方双方协作配合的全过程, 该工作技术性强、工作量大。提升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工作的质量离不开严密的准备, 科学的安排和密切的配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的依据是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国家认监委印发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评审准则共19个要素, 104个要点, 包含:1) 管理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完善;2) 技术要求:人员、检测和校准方法等。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如何做好评审前期准备、现场的配合和评审后整改工作。

二、评审前期准备工作

资质认定工作包括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审核、实验室改造、仪器设备调试、现场评审材料的准备等等, 工作量大, 涉及单位的每个部门, 有必要成立工作小组, 使任务落实到人, 责任落实到人。领导小组组长最好由既熟悉资质认定工作又对本单位运行体制比较了解的单位主要领导担任, 同时还要将实验室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吸纳到工作组中来, 明确分工, 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工作方案是该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方案可以将该项工作分成几个阶段, 明确每个阶段要完成哪些事、责任人是谁、时间进度等, 这样整个工作就会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

资质认定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实验室建立符合评审准则要求的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 这是该项工作的关键点, 也是难点。管理体系一般是通过文件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具体来说就是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等文件, 编写这些文件的过程也就是质量体系建立的过程。这项工作要在实验室确定了组织机构, 合理分配了职责, 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基础上进行。最好是成立由各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编写班子, 将评审准则要素落实到各责任部门, 由责任部门按其所负责的要素进行文件编写。评审准则中的条款是实验室建立管理体系时要达到的约束性规定, 它并没有明确实验室具体如何做, 所以管理体系文件编写人员要在充分理解评审准则基础上, 结合本单位工作性质及实际编写出既符合准则要求又适合本单位的管理体系文件, 经验表明借鉴同行业、同系统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文件并结合本单位运行模式进行编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在体系文件初稿形成后, 要组织单位的主要管理者对文件进行反复的研讨、协调、修改和完善。

四、做好管理体系的试运行工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管理体系的试运行是考验管理体系有效性和适应性的关键。通过试运行可以发现问题, 以便完善管理体系。在管理体系试运行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重点。一是要做好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 要让全体职工了解管理体系文件。二是在试运行阶段要把管理体系运行真正落到实处。试运行中最关键的是记录表格的使用, 要让所有的记录表格在工作的相关环节用上, 同时做好记录的收集、分析、传递、反馈、处理和归档 工作 , 这不仅是试运行本身的需要, 也是试运行成功的关键。三是认真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 促进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在现场评审前实验室都要进行内审和管理评审, 这也是现场评审组重点审查的内容, 因此实验室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内审是对实验室是否按体系文件运行的评价, 以确定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 是管理体系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重要手段。内审可以按要素审, 也可以按部 门审 , 按要素审可以 做到逐条审 , 不漏审, 但内审员要各部门跑;而按部门审则要求内审员在审核前认真做好审核计划, 否则会出现审核不全面的情况, 因此最好还是按要素逐条审。实验室要对内审不合格项进行认真整改并跟踪审核验证, 最后编写内审报告。内审完成后实验室要整理出一份包含内审计划、首末次会议记录、现场审核表 、纠正措施、内 审报告等等所 有记录在内的完整的内审材料以备现场评审组审查。 管理评审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组织, 管理评审之前要做好10个方面的自我评定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这10个方面是: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 ;管理和监督 人员的报告 ;内审结果 ;纠正和预防措施;客户满意率调查;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客户的反馈;投诉 ;其他相关因素等 , 以上述内容 为基础 , 召开管理评 审会, 评定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是否具有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最后形成管理评审报告。同样的实验室也要对管理评审所有材料加以汇总。

五、加强实验室改造和仪器设备调试

实验室改造和仪器设备调试是现场评审顺利通过的重要保障。评审准则要求实验室的检测和校准设备及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 因此对实验室设施及环境的改造也是资质认定前期准备中的重要工作, 实验室要认真对待。另外, 在资质认定现场评审过程中要进行考核样品的检测, 这是检验实验室检测的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对实验室而言, 也是必须要考试合格的硬性指标, 那么在考核之前把仪器设备调试到最佳状态就显得非常重要, 它是现场考核的重要保障。在设施与环境部分的准备工作中容易忽视的是安全环保程序以及实验室“三废”的合理处置。

六、认真准备好现场评审资料

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是评审专家通过看、听、考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来审核实验室是否达到准则要求, 资质认定要求的是写了就要做, 做了就要有记录, 查阅相关记录在现场评审中占很大的比重, 因此实验室在现场评审前一定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汇总, 实验室最好是把所有的文件材料按准则中19个要素的顺序, 分门别类清楚存放, 以便现场专家查阅。现场评审用的材料如《计量认证申请书》、《计量认证评审报告》、《计量认证附表》以及现场评审用表等等也要提前准备好, 这样现场评审才能顺利进行。评审资料的准备包括材料的编写、校对、打印、装订等等, 工作量很大, 实验室要专门安排人员做这方面的工作。

七、现场评审应对

作为被评审方应积极主动地为评审活动提供支持, 首先, 最好能提供一个专门的小型会议室, 备有相应的办公条件作为评审组的临时办公场所。各指定一名专业对口人员作为软件联络员和硬件联络员, 要求熟悉质量体系文件和技术方法和较强的协调能力, 能及时准备地回答评审专家的提问或提供帮助。除盲样考核、现场试验外, 还通过操作演示、技术提问以及查阅记录 / 报告、仪器配置与核查等方法展开技术能力的确认, 要求实验室人员做好充分准备, 调整好心态, 展现出实验室能力建设的技术水平。对评审员提出的不符合项, 如果有不同意见, 应及时沟通, 看出该问题的依据与相关说明, 以求达成共识。

八、整改阶段

针对评审组提出的不符合项分析原因, 制订整改计划。计划内容包括:针对每个不符合项确定最有效的整改措施, 落实整改责任人和明确整改完成期限。整改责任部门应按照实验室内部的《纠正措施程序》的规定实施整改并做好纠正记录;当整改措施涉及受控文件的更改, 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当整改措施与实验室的客户服务工作有关时, 应执行《客户服务工作控制程序》。注重整改过程中相关文件的修订和资料收集, 对每一个不符合项做到整改件件有落实、项项有凭证, 包含整改前后对比。由质量管理部门指定相关人员对整改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时效性进行跟踪, 对责任部门提交的整改结果进行验证和有效性评价, 并根据汇总的纠正记录和所附证明材料编写整改报告。

总之, 实验室资质认定是一项较复杂而且工作量大的工作, 实验室只有在有序的组织下, 调动全员力量, 抓住关键和重点, 全面落实准则要求, 才能使该项工作圆满完成,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工作经验和看法, 希望对将要进行计量认证的单位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编.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年第二版.

[2]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S].总局令第86号, 2006年.

资质认定试题的答案 第5篇

1、实验室怎样才能做到对检测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

人员资质要求;有监督计划、过程和方法、监督记录;监督员足够;不同专业领域均有;定期形成监督报告,做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2、监督员的职责是什么?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职责是对检测校准的现场和操作过程、关键环节、主要的步骤、重要的检测校准任务以及新上岗的检测校准人员进行重点监督。当发现检测校准工作发生偏离,影响检测数据和结果时,监督人员应当令其中止检测校准工作。

条件是。

3、实验室就通过哪些主要活动来持续改进其管理体系?

内审和外审;管理评审;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不符合的确认和纠正;内部质量控制与数据分析;比对和能力验证。

4、实验室一般应制定哪几个方面的技术类作业指导书?

方法方面的检测过程的细则、核查方法;设备方面的使用操作规范、自校方法;样品方面的准备、处置、制备规则;数据方面的数据处理规则、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5、实验室对外来文件的控制应考虑哪些内容?

识别外来文件;控制外来文件在实验室内的使用、分发、追踪并及时更新;保密;对文件适用性的批准。

6、实验室资质认定对分包有什么样的限制?

分包不影响结果报告的完整性;分包仅用于三种情况;主要项目不能分包;分包方经资质认定;以书面形式征得客户同意。

7、如何选择和确定分包的实验室?

通过资质认定且分包项目在批准范围之内;对分包方进行评价;有评价记录;参加评审人员在技术上有能力保障。

8、采购服务和采购供应品涉及哪些内容?

采购服务包括:人员培训、技术咨询服务、采购计量检定机构、委托采购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的设计、安装维修保养服务等。

采购供应品包括:仪器设备、设施、标准方法和消耗性材料。

9、如何做好合同评审工作?

建立程序文件并有效实施;充分分析客户的要求、标书、合同的需求;检测范围要在计量认证范围内;常规的、一般的合同可简化评审。

10、什么是申诉?

申诉是客户对实验室出具的数据和结果提出正式的书面异议,并认为服务过程严重缺陷或实验室出具的数据和结果有严重的结论性错误。是客户对实验室出具的数据和结果不服,一般提出进一步确认,并更改出具的数据和结果的要求。

11、什么是投诉?

投诉是客户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表达对实验室提供的检测校准服务不满意或抱怨,甚至表达客户对实验室提供的检测校准服务数据和结果正确性的怀疑。

12、简述纠正和纠正措施的区别?

纠正措施是针对不合格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目的是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这种措施包括诸如程序和体系等的更改,以实现质量环中任一阶段的质量改进。

纠正是针对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目的是对现有不合格进行处置,包括返修、返工、调整等。

13、预防措施程序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发现潜在的不合格;对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预防措施的实施;对实施的效果进行验证。

14、检验原始记录在设计及使用上有哪些要求?

设计成一定格式的记录表格;记录表包括准则中所要求的信息及其它必要的信息;原始记录不得用铅笔填写;原始记录修改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定。

15、记录有哪些作用

为所取得的结果或所完成的活动提供客观证据;这完成活动的过程提供追溯性;为复现活动过程所要求的复现性;为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16、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用文字叙述)

联系:都是对管理体系的评价,内审结果做为管理评审的输入材料之一。区别:目的不同;依据不同;范围不同;层次不同;组织者不同;结果不同。

17、简述质量监督员与内审员职责的主要区别? 职责;时间;重点为;范围;要求;能力。

18、内部审核的原则是什么?

客观性;独立性;系统性。

19、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实验室的检测和校准设施以及环境条件有哪些要求?

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仪器设备说明书或标准的要求,如果设施和环境条件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实验室应监测、皑皑和记录环境条件。20、实验室建立的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情况处理措施包括哪些内容?

实验室要针对可能 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包括:现场指挥和参与的人员、主管和相关部门的通信联络、处置所需的物资材料、报警的设施及管理、自救方法及实施、相关人员熟悉处置方案以及必要的演练等。

21、实验室的作业指导书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检测校准方法方面的操作细则;设备使用方面的操作规程;禁止处置方面的样品制备、处置等指导书;数据处理方面的规则、不确定度评定等;其它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现场取样作业指导书等。

22、实验室自制非标准方法确认的方法有哪些?

从理论到实践的理解;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进行验证;与不同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实验室间的比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性评价;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23、计量认证要求对所有仪器设备实行标识管理,请叙述“合格”、“准用”、“停用”3种标识的应用范围。

合格绿色

准用黄色

停用红色。

24、如果仪器设备有过载、错误操作、显示的结果可疑、其它方式表明有缺陷时如何处理?

停用,加标识;可能时撤离现场;修复后检定合格使用;对过去造成的影响进行追溯。

25、什么是期间核查?期间核查的对象是什么?

两次检定之间的检查。

不稳定、使用频繁、使用恶劣环境、现场工作、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等。

26、使用技术手段对测量设备进行期间核查的方法有哪几种?

实验室间的比对;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设备比对;重复测量;检定或校准

27、实验室如何建立被检测样品的标识系统?

惟一性标识;状态标识;群组标识;传递标识。

28、检验报告和检测报告的区别是什么?

检验是对产品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合格的活动。因些,检验报告一般应当做符合性评价。

检测是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给定产品的一种或多种特性的技术操作,这种技术操作的结果主要以数据形式体现。因此,检测报告一般不给出结论或评价意见。

29、资质认定现场评审的考核形式有些?

盲样考核、人员比对、设备比对、样品复测、报告验证、见证试验。30、资质认定评审类型有哪几种?

首次评审、复查评审、扩项评审、监督评审。

31、《评审准则》中规定实验室应当控制的技术要有哪些?

8要素

四、分析题(每题6分,共18分)

请说明是否符合《评审准则》的要求?简单描述不符合事实,不符合《评审准则》的哪一条款及内容?

1、评审组在现场参观实验室时发现其中一间办公室装修很好。室主任讲,那是从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的工作室,我们从事房间装饰装修、室内空气污染治理,直到空气质量检测的一条龙服务,为业主创造方便条件。

不符合

实验室即从事房屋装饰装修,又从事室内空气污染治理。

不符合《评审准则》4.1.5中的实验室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活动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

2、评审员在检查实验室的用户申诉和投诉记录时发现有一条意见,“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经常不在家,检测报告中的问题总是得不到及时解决。”技术负责如是说:“这是没法解决的问题,因为我确实需要经常出差。” 不符合

技术负责人是关键岗位管理人员之一,没有指定代理人,不能及时解决报告中的问题。

不符合《评审准则》中的4.1.9中必要时,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3、在某实验室计量认证现场评审召开座谈会时,评审组长询问某检测室的年轻的检测员是否了解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是什么?你们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什么?回答:“不太清楚,那是领导的事,跟我们关系不大,我的工作就是做好检测工作,把结果报出去。”

不符合

检测员不了解实验室的管理体系。

不符合《评审准则》4.2管理体系中使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

4、评审级在现场样品检测考核时,见实验室人员正在查阅专业方法标准合订本,实验室主任讲,合订本便宜,用起来方便,方法标准不保密,不受控,我们只盖实验室公章放心使用,评审员翻了几本,果然干干净净,但发现有已被代替的标准。

不符合

合订本标准中有作废的标准,没有对其受控。

不符合《评审准则》中4.3中实验室应制定文件控制程序,确保文件现行有效。

5、评审员发现某实验室的人事部仪器设备均选择当地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进行溯源,当询问一台大型专业检测仪器当地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是否有能力检测时,该机构的管理人员解释说:“是否有能力检测我们不清楚,但我们选择的是法定行量检定机构,所以它们出具的证书和报告肯定符合要求”。

不符合

未对服务方进行有效评价。

不符合《评审准则》第4.5条中实验室就建立程序,以确保服务的质量。

6、评审员在某实验室评审时,询问有关实验室合同评审的情况。该机构的管理人员解释说:“我们实验室制定了相关合同评审的程序文件,但实验室没与客户签订过检测合同,所以也没有进行过合同评审”。未对合同真正理解,对常规的一般的合同明确客户的要求,采用简化的评审。不符合《评审准则》第4.6中明确客户的要求。

7、评审员在某实验室评审时,询问有关实验室申诉和投诉处理和主动征求客户意见的情况;该机构的管理人员解释说“我们实验室制定了申诉和投诉处理的程序文件,并且向客户发函主动征求客户意见;客户反馈意见不多,而且反馈的意见不尽合理,所以也没有进行处理。

不符合

对客户反馈的意见没有处理。

不符合《评审准则》4.7申诉和投诉中的处理相关方对其检测结论提出的异议。

8、一客户对某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数据和检测结论直接向实验室检测人员提出口头异议,该检测人员立即进行了复检,经过复检确认。原检测数据和检测结论正确。于是,该检测人员向客户进行了口头解释,客户表示接受,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不符合

未对投诉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正式的处理,且没有记录。

不符合《评审准则》4.7申诉和投诉中的应保存所有申诉和投诉及处理结果的记录。

9、评审员在某实验室复查评审时发现,实验室的部分仪器设备量值溯源有问题。上次现场考核时就提出该问题,这次复查仍然没有改观。该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说“上次现场考核时我们进行了整改,但不彻底。这次我们一这认真进行整改“。

不符合

对发现的不合格只是进行了纠正,并没有采取纠正措施,没有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所以不合格再次出现。

不符合《评审准则》4.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中的实验室在确认了不符合工作时,应采取纠正措施。

10、评审时发现实验室的检验人员为了保证原始记录的清洁整齐,将现场检测数据和信息记录在临时记录本上,整理资料时再抄写到正式记录表格上,记录的更改也是在临时记录本上进行的,资料存档时只保存正式记录表格。不符合

实验室存档的资料不是原始记录,是事后抄录,修改不符合程序的要求。不符合《评审准则》4.9记录中所有工作应当时予以记录。

11、管理评审输入的内容有哪些?

10个方面的内容。

12、评审员在审查检测报告时发现,报告的签发人不是实验室的授权签字人。实验室主任解释说:“所有权签字人在外地出差,新招聘来的人在原单位是多年的授权签字人,所以就让也签发了。”

不符合

新招聘来的授权签字人在原来单位是,到新单位后必须经确认合格后才能签字。

不符合《评审准则》5.1.6中授权签字人经考核合格。

13、某试验室既检测农药产品,又检测蔬菜农药残留量,但样品管理和检测工作都使用同一场所。试验室负责人认为都是检测农药含量没有必要分区。

不符合

蔬菜农残和农药检测存在相关交叉影响,应在不同的场所进行或对场所进行有效的分区。

不符合《评审准则》5.2.5区域间的工作想到之间有不昝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14、评审员在检测有毒物质含量的实验室问检测员:“你们实验室检验工作产生的有毒液体是如何处置的?”检测员说将有毒废液收集在一起,由实验室统一处理。评审员又问随行的技术负责人:“是如何统一处理的?”技术负责人员回答说:“我们把它拉到郊区的垃圾厂倒掉了。”

不符合

对有毒废液要按程序规定的经过化学处理,不能倒掉。

不符合《评审准则》5.2.4中确保检测产生的废液的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

15、现场评审发现,检测人员正在检测实验室内用含苯的清洗剂清洗待测样品,室内的气味很浓。当问及对检测 有无影响时,回答说:“待室内气味散发后再做实验。“

不符合

含苯的清洗剂影响人的健康,没有防护措施。

不符合《评审准则》第5.2.4中检测产生的废液和废气的处理符合健康的要求。

16、实验室每天要进行很多样品的测试,在审核中发现,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实施这些测试的技术人员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在程序、方式和习惯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虽然这些操作技术人员都是经过操作培训合格的,但是他们的检测工作质量却存在较大差距。

不符合

检测工作质量存在较大差距,是因个人的习惯、方法不一致引起的,没有制定相关的作业指导书。

不符合《评审准则》第5.3.1条中如果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17、评审组在评审时发现,某实验室所开展的某个检测项目所采用的仅是国际标准,而没有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也未限定特定委托方。技术负责人解释说“这个检测项目国际标准比相应的国家标准技术指标高,我们实验室有能力采用这个项目的国际标准。”

不符合

国际标准属非标准方法,在使用时仅限特定委托方。而不应成为能用的标准方法。

不符合《评审准则》第5.3.4条中实验室可以采用国际标准,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委托检测。

不符合《评审准则》第5.3.1条中实验室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

18、评审组在评审时发现,实验室所使用的检测设备与检测标准所规定的检测设备不同,该实验室的主管解释说:“由于科技进步,更高精度的设备已经出现,于是我们就直接换用了新型仪器设备。”

不符合

所使用的检测设备偏离了检测标准的规定,并未对该检测设备进行技术验证。

不符合5.3.6。

19、在某建材实验室,评审员观看材料检测项目的人员比对试验,发现检验员的加荷速度有较大的差异,于是评审员提出要核对作业指导书,检验员说,作业指导书由资料室保管,我们使用时必须去借阅。

不符合5.3.3。

20、在某实验室评审中,当硬件组审核到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管理时,实验室该项工作的负责人说:我们每一台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都有档案,都有专人保管、维修,而且有使用和维修记录。评审员查看了记录后发现:该实验室建立了仪器设备档案,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修都做了记录,但未发现设备有缺陷对过去检验所造成影响的检查记录及评估资料。

不符合5.4.2

21、对某检测公司进行评审时发现,该公司与一工程公司签订了工程检测合同。由于检测公司距离施工地点比较远,样品的取送很不方便。工程公司有一个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的工地试验室,设备的配置基本满足检测合同规定项目的需要。经双方协商,检测公司租用工程公司的全套试验设备,由检测公司派人进行操作,并以检测公司的名义出具检测报告。

不符合5.4.3

22、评审员在目击现场实验时发现声级计的显示值为95dB,工位机显示屏也显示95dB,但主控机打印的检测报告却显示7.5dB。评审员要看工位机和主控机的联网说明书,检测员说:这条检测线是技术力量很强的公司设计安装的,如果检测线出现不正常的情况,公司承诺在24小时内到现场调修。因此,公司未给我们联网说明书。评审员问:为什么工位机上的声级计上显示值和主控机上的声级计显示值不一样?检测员说:这个问题前天就发现了,发现后就不再使用了。我们解决不了,只有请公司来人解决。评审员在查阅仪器设备档案时发现,有声级计的有效期内的检定证书。

不符合5.4.2和5.4.4.23、在评审某实验室中,评审员发现有一台新购进的上海某仪器厂生产的721分光光度计已投入使用,挂有合格(绿色)标牌。但再查检定合格证书时,发现该仪器只有上海某仪器厂的合格证。

不符合5.5.3 和5.4.6

24、查某实验室用于产品检测的标准物质,即无有效的检定校准证书,也无比对报告。询问实验室负责人,称:该标准物质从美国购置,厂商称稳定性很好,国内也无手段溯源。

不符合5.5.2

25、评审员发现某实验室的几份检验记录使用同一编号,该机构的管理人员解释说:这是样品编号,由于样品是一组,所以几份检验记录中使用了同一样品编号。

不符合5.6.6

26、评审员在评审时发现,实验室采用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取得了两组数据,数据处理分析结论为:“两组数据比较接近,未发生异常变异。”

无判定依据,不符合5.7.2

27、评审员发现某实验室的两份检验报告使用同一编号,该机构的管理人员解释说“第一次出具的检测报告有错误,因为是一个单位的同一委托样,所以就不再另编号,于是另发了一份检测报告。”

不符合5.8.7

五、填空题(参考)

请将下列各题的正确答案写在考题的横线上方。

1、强制性标准 和 推荐性标准。

2、客观公正、科学准确、统一规范、3、计量认证 和 审查认可。

4、独立调配

固定 和 可移动。

资质认定 第6篇

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 对实验室的建设条件与工作能力进行严格的资质认定和评审, 能够保证各大实验室提供的数据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当实验室具有基本的建设条件以后, 其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具备稳定性、可靠性和准确性的程度是实验室的工作能力, 需要对实验室的工作能力予以认定和评审。

1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原则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工作需要坚持以公正为前提的原则、坚持以标准为依据的原则、坚持以核心为关键的原则, 下面将对每个原则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1 坚持以公正为前提的原则

通常情况下, 来自社会不同行业单位的行业内专家骨干组成了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评审小组。在对实验资质进行认定评审的过程中, 所有的评审员要避免先入为主的倾向, 切勿保有个人偏见, 而是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来完成对实验室的评分和评价的工作。但是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评审员不能把个人意见强加于其他评审员, 也不能以专家的身份自居。 (2) 评审员在评审中要避免个人猜测推断亦或是随意添加个人感情色彩, 防止在评审工作中持主观武断的态度。

1.2 坚持以标准为依据的原则

在对实验室资质进行认定评审的工作中, 评审员必须始终坚持把《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作为评审依据, 把《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作为认定评审工作的指导。既不能把评审要求放宽, 也不能对其过于苛求, 更不能偏离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要严格的遵守, 做到依法行事, 照章办事。

1.3 坚持以核心为关键的原则

确保实验室具有四个特性和三个能力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的核心。四个特性就是指实验室要具备检测方法的科学性、检测技术的公正性、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检测报告的快捷性。三个能力就是指实验室要具有检测技术服务的能力、质量管理的能力和承担国家法律责任的能力。

2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中的相关问题

2.1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不到位

下面是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中存在的问题:

1) 实验室不提供上述11个方面输入的原始材料, 只是在评审报告中对其做泛泛的描述, 没有全面的内容。

2) 管理评审没有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进行评审。管理评审需要对实验室质量方针的贯彻程度、预定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 并对客户满意率、检测报告及时率、检测报告一次交验合格率进行测算, 最后提交所有的评审见证资料。

3) 管理评审报告是实验室管理评审的输出材料, 但是这上面提出的有关改进措施并没有填写预防措施、纠正措施、改进措施实施记录, 也没有对其改进结果进行验证。

4) 在实验室所提供的审核记录表看不到针对检测部门单独进行和各个管理部门进行的审核记录, 对于审核是否覆盖到实验室的所有工作场所、岗位、部门无法证实, 并且内部审核的材料中经常缺少对最高管理者的审核记录。

2.2 审核人员素质不符合要求

一些质检机构, 尤其是依法注册的中介机构, 工作人员只有十多个人, 并且这些人员中几乎没有中级职称人员, 导致有时连技术负责人都找不出来。质量负责人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内容没有真正的理解和领会, 没有组织指导机构内部体系运作和独立编制体系文件的能力。没有足够的内部审核人员, 并且人员缺乏培训, 对资质认定所涉及的因素知之不多, 经常是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走过场, 请人编写体系文件, 这样就导致其质量记录不能对质量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真实的反映, 体系的运行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2.3 对某些概念理解有误区

1) 混淆记录和文件。实验室在记录档案管理的程序中把记录和文件的关系弄混, 把标准、文件也写入了存档范畴。记录包括技术记录 (包括检验报告、原始记录、抽样单等) 和质量记录 (包括纠正措施实施记录、管理评审报告、内部审核评审报告等) , 是体现开展质量活动的书面载体, 形成之后就该存档, 可供查阅;文件包括所有内部制定的文件 (包括体系文件、图纸、标准、规章、软件、检测方法等) 和外来文件, 是用来指导工作开展的工具。

2) 混淆环境保护和设施环境条件。环境保护指的是实验室需要配备相应的设施, 使检测产生的固废物、粉尘、废液、废气等经过处理符合健康和环保的要求。而实验室设施环境条件指的是检测场所的大气压、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要满足有关法律法规与标准的要求。实验室经常把环境保护当作是实验室检测环境已经达到标准, 而对环境保护的真正含义没有真正的理解。

3) 弄混内部校准和自校。以前, 实验室特殊情况下最值得溯源的一种方式就是自校, 那时对某台仪器设备进行自校, 只需起草自校规程即可。近些年, 实验室资质认可和认定发展迅速, 使得内部校准逐渐取代了自校。开展内部校准工作时需要满足以下限定条件:制定内部校准作业指导书、有经过法定计量部门培训并合格的内部校准人员持证上岗、必须建立标准等等。可以看出, 原来的自校与现在的内部校准存在很大的不同。

3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的技巧与对策

3.1 始终坚持评审目标

现场评审从开始策划到整体确认、提出评审报告的全过程都要坚持不偏离评审目标的原则。在评审进行的过程中, 评审员对于实验室有意或无意产生的各种干扰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于自己正在评审的问题有清楚的了解, 保证评审的每一个步骤都不偏离目的, 不能由于某些干扰而轻易的偏离评审目标和转移评审视线。评审组长要对评审动态有准确的把握, 要及时调整和协调出现的偏离。

3.2 做到“三会、二控、一沟通”

“三会”指的是评审工作现场对评审组的工作质量有关键作用的三个会议, 包括评审组预备会、首次会、末次会。“二控”就是对评审人员的行为和评审工作进行控制。“一沟通”就是指评审组组内人员之间要有相应的沟通, 保持良好的沟通氛围, 对评审发现的情况进行讨论, 统一评审尺度。

3.3 保证评审依据的准确性

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必须是正在实施和正式发布的;涉及评审的有关法规、法律、规章、技术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 必须是有效的版本;必须保证所提供的文件处于受控状态;必须保证各种资料、工作见证是有效和正在实施的。评审过程中, 评审员需要对评审的每项依据都有清楚的了解, 对《准则》中条款的评审要点都有正确的把握, 以防把其他实验室或者是自己所在实验室的做法直接套用到被要求评审的实验室, 使得评审结果不可靠。

4 结语

政府部门行政审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活动就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活动, 而评审员是这项活动的直接执行者与技术力量支撑, 因此, 评审员在对实验的评审过程中, 应当严格依照不同实验室的特点, 对评审过程中的不同情况, 灵活地采取最为恰当的评审技巧和方法, 以便于大幅度提高实验室评审工作的质量及效率。

参考文献

[1]薛峰, 李伟.关于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 2012 (11) :223-223.

[2]艾合买提江·买买提, 韩青, 李宏宇, 等.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J].新疆农业科技, 2013 (2) :12-13.

资质认定 第7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测机构, 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 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由此可见, 实验室资质认定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经过资质认定的实验室能够提供相对具有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的实验研究结论及相应的数据。实验室资质认定从这个意义而言, 还有公共信用建设及提升方面的功用。

现场审查在实验室资质审查过程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实验室资质的认定不能仅仅根据一些纸面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更多或者说更为重要的应该通过现场审查的方式对实验室进行“实质”审查。更加深入、系统、全面、客观、准确地对实验室资质进行审查。

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会议形式、参观形式及文件审查形式。其中文件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是《评审准则》要求编制的程序文件是否齐全, 内容是否符合要求。会议形式为通过会议的方式让评审组对实验室的相关问题进行集中了解和分析。参观形式也是实验室资质审查现场评审的一种重要方式。评审组按照软、硬件小组分工实施评审。一般采用的评审方法主要有:“横向法”和“纵向法”, 也可以采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 更加全面的了解实验室的软硬件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 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本身是对于实验室相关软硬件及其管理信息的, 这一现场审查机制本身也需要不断优化, 才能够不断改良和完善机制本身, 尤其是在系统论和政策网络理论的影响下, 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机制被当成一个网络体系, 对机制的评价与评估问题本身就是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个主体因为相互作用, 形成了紧密联系的网络, 这些主体范围涵盖广泛。对机制本身的不断发展与优化, 也是提高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工作效率的重要路径之一。

2 当前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实验室资质认定的现场审查形式主义严重。在一些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过程中, 评审组对于现场审查缺乏重视, 相关审查流于形式。甚至在一些审查过程中存在腐败寻租的情形, 存在碍于人情因素未认真审查的因素。这种形式主义的走过场, 看似审查很快, 实则是对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的原则性破坏。后期容易出现问题, 导致继续审查, 严重浪费相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是对实验室资质审查缺乏合理计划及执行。在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随意性较大的行为, 这是因为在现场审查之前缺乏合理的计划。更有甚者, 也有在审查前有计划, 但是没有真正落地执行。再好的计划也只是计划, 执行到位了才可能变成现实。尤其是对于一些标准的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动作的执行要确保不打折。目前在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过程中对于一些标准动作, 容易存在时间打折、执行的宽度和深度打折, 导致效果不是很理想, 严重影响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的工作效率。

三是对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缺乏应急预案。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从根本上说还是“事”的层面, 最终落地执行推进仍然需要“人”, 用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团队这“一群人”去解决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的“一堆事”。因此找到“合适的人”很重要。看起来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的生命在于建立在基本素质基础之上的“经验”和“创新”。有经验的人上手快, 学习成本相对较低, 驾轻就熟。但是不能仅有经验, 经验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能够熟悉套路, 但另一方面也往往容易思维僵化。对于在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处理, 如现场试验、盲样试验结果处理, 对除标准方法以外的其他方法的资质认定要求, 对量值溯源有效性的要求, 以及一些对不符合项和观察项要求的处理问题等等。

3 提高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工作效率的对策措施

一是被审查实验室需要密切配合现场审查。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活动是整个资质认定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现场评审组的结论直接关系到被评审方申报的检测能力是否得到认可。现场评审工作时间紧, 工作量大, 技术性强。被评审方应密切配合评审组, 圆满完成现场评审工作。被审查实验室的密切配合能够大大增加审查的全面性, 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和人财物成本, 提高现场审查的工作效率, 事项审查方与被审查方的双赢。

二是要对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进行合理规划及执行。要坚决避免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的形式主义, 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对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进行实质层面的审查。为了确保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的高效进行, 必须对现场审查的执行力建设进行提高。加强执行力应该从几个方面努力, 一方面要有合理的清晰的可执行的权责及考核体系, 权利分解到每个人的同时责任也分解到每个人,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工作务必有敬畏感;另一方面对于考核务必要做到奖优罚劣, 奖罚及时。奖励一定要及时, 惩罚一定要适度, 但都必须要“言必行、行必果、果必执”。以此来促进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是加强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的应急体系建设。实验室资质认定在现场审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之前没有考虑到或者说考虑透彻的问题, 这就需要加强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的灵活性, 做好充分的应急预案, 否则是对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工作效率的极大损害。评审人员应该对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保持灵敏度, 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以合适的形式进行处理, 避免问题积压, 进而提高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审查的工作效率。此外, 为了提高现场审查的工作效率, 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合并审核事项。合并评审时, 对相同的检测能力, 可以接受认可评审的项目确认结果以及体系评价情况 (含不符合项) 。以不重复考核、减轻实验室现场评审负担为原则, 资质认定评审组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安排与国家实验室认可相同项目的考核。

参考文献

[1]刘丽葵, 贺丽苹.以实验室资质认定理念推动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3) :188-190.

[2]贲毅, 赵凯歌, 欧燕飞等.公共检测平台的构建及参加实验室资质认定有关问题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27 (6) :186-189.

[3]程德英.浅谈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方法和技巧[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4 (10) :569.

[4]李滢琼.浅谈在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中的几点体会[J].建材发展导向 (上) , 2014 (6) :328-329.

资质认定 第8篇

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人们对饮食质量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绿色饮食、绿色生活,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 国家对从事食品检验活动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食品检验的认定逐步规范化。在《食品安全法》中也有明确规定, 只有通过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后, 才允许相关机构从事食品检验活动。

做好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工作的措施

学习培训

一个机构要想做好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工作, 首先必须进行相关的学习培训, 把好资质认定评审工作的第一关。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以及评审工作关乎着国家食品安全的命脉。2010年, 国家颁布了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的新准则, 增加了许多以前旧版本没有的准则, 所以在进行学习时, 应特别注意对于新准则的学习, 做好管理体系的转版已成为评审工作的首要任务。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做好学习工作, 相关评审部门要严格按照评审准则执行评审认定工作。相关评审工作人员必须牢牢把握评审准则, 使认定评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违法必追。

体系文件的转版

在我国,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有三个阶段。第一,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第二, 实验室资质认定;第三, 实验室资质认定 (计量认证)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证。三个阶段的认证工作都非常重要, 其中, 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工作是整个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证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 国家有很多准则, 做好相应准则文件的体系文件转版工作, 在整个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系文件指导着整个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思想, 体现了机构对于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工作的重视程度。而且体系文件转版的形式, 应尽量简单明了, 涉及的特殊制度要求应引起工作人员的广泛关注。

体系文件的运行、改进

所有规则都必须经过实践检验, 对于实验室体系文件也不例外。在对体系文件做好转版后, 机构就可以进行试运行。体系文件进行试运行后, 可以发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 对于不可避免出现的问题, 应积极改进, 从而完善和健全体系文件系统。

在整个体系文件运行过程中, 第一步应做好内审工作。内审就是需要评定的实验室进行自我审核, 待评定的实验室在运行体系文件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检测、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内审工作是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评审工作中重要的一步, 先做好实验室内审工作, 才能确保在最终评审工作时做到心中有数。内审工作包含规划策划、准备、实施、编写相应内审报告、跟踪审核验证以及内审总结等几个阶段, 每一阶段的工作对于实验室内审活动都必不可少。同时, 涉及各个内审阶段的工作待审核的实验室都应严格执行, 确保万无一失。

第二步是做好相关管理评审工作。建立的管理体系的职责是否明确并得以落实, 在评审过程中, 要注意与实验室重要岗位人员进行沟通。做好内审工作后, 接下来就是相关的管理审核工作。管理是任何一个机构都需要面临的问题, 大到国家, 小到家庭。好的管理对一个优秀组织必不可少, 建立好的管理体系至关重要。针对待审核的实验室, 必须了解它运行的管理体系, 管理体制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实验室是否可以运行下去。在进行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评审认定工作时, 应特别关注实验室管理体系。实验室认定工作比较繁琐复杂, 好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实验室的运营。

最后, 应做好关于评审的评审报告, 包含所有的评审结果。

材料申报

将待评审实验室的材料申报到相关评审机构, 注意申报材料应全面完整, 申报中需要的重要材料都应准备齐全。同时, 对于实验室人员管理方面, 确保实验室人员数量和能力满足所从事工作的需求, 所有人员应持证上岗, 实验室制定人员培训程序和计划, 对培训中的人员做好监督, 检查实验室人员档案是否符合要求。

现场评审

现场评审是实验室资质评审的最后一步, 在进行现场评审时, 应做好现场检查工作, 对实验室的每一方面都应充分考虑和全面检查, 同时做好现场汇报工作。

总结

资质认定 第9篇

在落实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要求中应当始终坚持两个大的方向想结合,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才能够环环相扣, 把握好整体的食品安全和食品检验的顺利进行就是对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想要是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在基础上应当从以下两方面侧重。

1 人员的要求

对人员的要求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严格筛选, 检验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应当熟悉《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方法原理掌握检验操作技能、标准操作程序、质量控制要求、实验室安全与防护知识、计量和数据处理知识等。对专业人员的控制如同控制市场准入原则一样, 要求只有符合条件的检验人员才能够有资格为人民群众服务, 才能够用最专业的态度和最专业的素质以及最专业的技术为人民群众把握好视频检验安全的这一关。同时对检验人员的要求应当注重全方位的发展, 在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态度政治信仰上都应给与全方位的考核, 不仅是在有关专业技术培训、考核, 并持有培训考核合格证明。还要重视整体的素质和能力。只有最专业的、最忠贞的机构检验人员才能够担负得起人民百姓的整体的食品安全的检验工作, 才有资格和能力胜任这职责。

管理人员应当主要包括的是运行人员和监督人员, 监督人员应当对数据的完善和精细的准确度给与正确的监督和有效的管理, 保证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 不接受任何不符合检验标准的药物或者药品流入市场, 成为食品检验中的纰漏而危害到人民的使用安全卫生和健康, 技术检验人员是一个关口, 管理监督人员又是流入市场的切入点的又一个把关人, 只有经过层层的专业性的把关, 才能够保证把最合适的、最安全的符合国家管理条例的食品投放市场, 才能够保证人民群众放心的安全食用。在这一点上, 管理人员的素养又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的了解, 同时要具备管理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素质和高尚的情操, 这也是我们国家我们党在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中针对管理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 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切实打击贪污腐败的作风,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廉政的建设, 对管理人员来说都是必须坚持和做到的素质。

2 在基本环境和设备仪器上的要求

如何实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设施环境是一项重要的条件, 我们知道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具备固定的检验工作场所, 还有在食品检验过程中专门用于食品检验轰动所需的相关的仪器设施, 比如冷藏柜、冷冻室、数据处理和分析设备、信息传输设备仪器、检验的药剂和设备、相关的食品检验指标要求等等, 这些设备和工作环境的条件, 应当给与基本设施条件的满足, 对于检验方法和检验指标等要求, 应当充分结合实际的经验, 吸收精华来不断完善自我的检验体系, 可以向有经验的国家或单位学习, 对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给与相当的奖励, 政府应当在食品检验资质认定的环节加大经济投入, 并保证经济投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同时不断的完善技术和监督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检验方法、仪器设备正常运转、技术档案贮存、样品制备和贮存等相关要求。

3 实验室的特殊条件要求

食品检验机构对实验室应当具有高要求, 因为有一系列的特殊的药品需要特殊的设备条件和特殊的要求才能够用特殊的效益贡献特殊的力量。实验区与非实验区分离, 防止交叉污染、保证人身健康和环境保护, 对微生物实验室, 应当配备生物安全柜, 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应当依据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开展动物实验的食品检验机构, 应当保证动物来源的有效和健康性, 防止类似于非典型性肺炎发病时所造成的社会舆论, 很多舆论是因为动物自身的病原体, 因此大量宰杀家禽等, 造成社会的不安定, 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性, 所以要避免这点从基础下手落实, 要保证检验机构动物来源的可靠性以及实验动物自身的健康性;在温度、湿度、通风及照明控制等环境都要配备一定的监控设施, 保证检验过程的科学合理性;开展动物实验项目配备相适应的消毒灭菌设施, 做到定时消毒, 定期审核的安全性;开展挥发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或微生物等特殊动物实验的食品检验机构应当配备特殊动物, 在药物制剂的要求上保证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 才能够充分发挥检验机构的有效运行和不断研发改进, 才能够通过实验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安全保证和利益, 这是科学造福人类的真理, 也是实践的经验。

保证食品安全, 保证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需要政府和人民共同的努力, 需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一定的政府支持下, 付出特别的努力, 同时人民群众是最好的、最广泛的监督者, 也需要全民的配合监督、打击食品安全检验中的危害人民群众自身安全的行为, 这样才能够保证, 我们都能拥有一个将健康安全的食品食用环境, 有高质量的生活。

摘要: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证管理体系在近几年的不断完善和审批, 对其申请细则的不断要求, 表明了国家政府在食品安全控制上的力度, 也表明了我们党在百姓食品食用安全上的重视,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以人为本的基础, 对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以维护, 在食品安全环节的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体系的制定出台以及后续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都是对党和相关管理部门以及所有的人民群众的考验。

关键词:食品检验,食品安全,资质认定,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朱后林, 顾树芳.如何提高基层疾控机构食品检验资质认定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2, 19 (1) :58~60.

资质认定 第10篇

我国改革开放后, 原国家计量局成立各级产品质检机构, 对产品进行质量监督, 1987年“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 对质检机构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为计量认证 (CMA) 。80年代中期, 原国家标准局设立各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 对产品实施质量抽查, 1990年, 原国家技监局发布“标准法实施条律”, 明确对此类机构的规划和审查为审查认可 (验收) (CAL) 。[1]2006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局长令规定实施“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将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统称为“资质认定”。[2]

1. 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

1.1 实验室资质认定

实验室资质认定是指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第三方产品合格认证机构或其他技术机构的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的一种认可。相关法律规定, 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或其他技术机构, 必须经省级以上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取得资质认定证书。实验室资质认定是对检测机构的法制性强制考核, 是政府权威部门对检测机构进行规定类型检测所给予的正式承认。[2]实验室资质认定按国家和省两级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省技术监督主管部门分别监督管理。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工作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为申请资质认定的实验室分配用户, 根据实验室的能力, 对实验室进行项目授权, 确认其能对外出具检测报告的范围。二, 质量技术监督机构需要对获得认可的实验室对外出具的检测报告进行监督管理和统计分析, 对管理较差的实验室进行实时监控, 定期督察, 并设立预警机制, 进行有效审查管理, 形成机动灵活的监督机制, 对存在高危行为的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

1.2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实验室资质认定的管理工作。然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由于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对实验室的监督管理往往不能做到尽善尽美, 监督管理手段比较单一, 监督管理工作不能达到及时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同时, 实验室内部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检验报告未实现规范化管理, 造成虚假检验报告、篡改检验数据、超认证范围或认证期限出具检验报告等违法行为的存在。此外, 实验室的检测报告格式未实现统一, 未严格执行有关部门规定的检测报告格式, 致使报告格式混乱, 不便于统一规范的管理。

2. 实验室管理中的计算机技术

2.1 软件开发技术

通过计算机技术软件的开发, 使实验室的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一个以实验流程为主导的, 利用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等为依托, 进行实验室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 支持组织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3]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必须遵守需求分析、系统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程序编制、程序测试、系统维护等一系列全套软件开发工程理论。

2.2 WEB应用技术

计算机WEB技术是由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高科技新兴信息化产物。WEB技术不但可以满足不断扩大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客观需求, 而且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过程。因而计算机WEB技术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4]

通过在实验室管理系统中使用WEB技术可以使实验室的工作处于可控的、有效监管的状态, 使实验室的管理层能随时查看到实验室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和质量记录, 随时了解到每一个检测任务的完成进度和检测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而对实验室实施全面有效的管理, 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管理层的工作效率。同时, 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对实验室进行监督检查的时候, 也能方便的查看实验室的质量记录, 提高质监部门的监督效率。

3. 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

3.1 实验室的数据管理问题

在《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 管理要求4.9的“记录”条款中“实验室应有适合自身具体情况并符合现行质量体系的记录制度。实验室质量记录的编制、填写、更改、识别、收集、索引、存档、维护和清理等应当按照适当程序规范进行。”[5]这就在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涉及到一个数据管理记录系统的问题。因此, 我们希望能设计一套能符合实验室现行质量体系的记录制度的数据管理系统, 来解决这个问题。

3.2 数据管理系统

数据管理系统使用软件开发技术和WEB应用技术, 建立一个可以符合现行质量体系的记录制度的信息管理数据库。图1.1为此结构流程图, 此数据库的各个子系统包括:

(1) 接受客户委托子系统:从接受客户委托开始实现系统流转。

(2) 委托信息录入子系统:当客户前来实验室提交委托检测申请时, 实验室收样员首先要看客户委托检测的项目是否在实验室资质认定通过的项目范围内, 如在范围内, 就接受客户委托, 录入客户委托信息, 选择相应的项目模板, 并生成相应的任务信息;如不在范围内, 就拒绝客户委托。

(3) 任务单子系统:接受客户委托后, 系统自动生成相应任务单, 检测人员依据本实验室授权自己开展的检测项目, 领取相应任务单, 从而执行相应检测任务。

(4) 检测原始数据录入子系统:检测人员领取检测任务后, 对样品按照相应的检测标准进行检测, 并将检测的原始数据结果录入系统。在录入数据时, 依据检测项目的不同, 选择相应的项目模板、委托编号进行数据录入, 在保存检测原始数据时, 系统将依照该项目对应标准的规定, 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 判定出检测结果, 并生成检测报告。并将该报告流转到相应的校核人员的任务表中。转到报告审批人的任务单中。

(5) 检测报告校核子系统:校核人员在选择相应的委托单编号, 依据标准, 对最终生成的报告进行校核, 若确认报告有问题, 将报告退回检测人员或收样人员, 若确认报告无误, 则将流转到报告审批人的任务单中。

(6) 检测报告审批子系统:授权签字人在选择相应的委托单编号, 依据标准, 对最终生成的报告进行审批, 若确认报告有问题, 将报告退回检测人员或收样人员, 若确认报告无误, 则签发报告。

(7) 检测报告打印子系统:检测报告打印员选择相应的委托单编号, 打印出已审核的报告, 并将报告交付委托检测单位。

4. 结论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 计算机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工作和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计算机技术帮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和进步, 有能力对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竞争环境灵敏地做出有效地反应, 同时也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管理工作能够有的放矢。

摘要:分布在我国各行各业的检验、检测、校准实验室, 通过提供准确数据, 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公正、科学的技术服务。提供准确数据的实验室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推进实验室技术进步, 提升其管理水平并有效监督是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本文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角度对计算机技术在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质量技术监督,实验室资质认定

参考文献

[1]国家质监局认评司, 计量认证/审查认可 (验收) 评审准则宣贯指南,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1

[2]国家认监委, 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

[3]潘锦平, 软件开发技术,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5

[4]张浩、冯以之, 基于Web的适应软件开发技术, 微型电脑应用, 1999, (8) :1-3

上一篇:艺术诠释下一篇:抓好英语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