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影响范文

2024-06-02

人为影响范文(精选12篇)

人为影响 第1篇

1 放牧对天然草地的影响

放牧是草地资源利用的传统方式, 随着现代草地经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完善, 传统自由放牧经营方式逐渐被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所代替。牲畜在采食牧草的过程中, 采食的是优良牧草的茎、叶等地上部分, 并遗弃部分优良牧草和可食性差或不可食的牧草;另外, 牲畜在行走的过程中, 还通过畜蹄践踏、粪便排泄等, 对天然草地植物和土壤进行影响[2]。放牧从牧草生长、种群、群落、土壤和生态系统5个方面, 对牧草的物质与能量分配格局进行影响, 决定因素在于合理放牧制度的制定[3]。适宜的放牧制度, 能够促进天然草地的新陈代谢, 维持生态系统持续健康的发展。

2 开垦对天然草地的影响

单位面积土地用于农业生产的经济价值, 一般高于其用于放牧畜牧业生产[1]。目前, 部分青海省半农半牧区牧民一味追求经济价值的提高, 而开垦天然草地种植了油菜等经济作物;但开垦天然草地, 影响了天然草地正常的生态循环。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 降雨量约低于400mm, 生态系统极为脆弱, 农耕作业破坏了天然草地植被, 致使天然草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 造成天然草地土壤沙化、盐碱化, 加剧了天然草地的退化程度。另外, 开垦的草地往往水热条件较好、植物多样性较高, 过度的毁草开垦, 致使被垦草地自然植被消失, 整个草地植被结构和功能发生本质改变, 草地植物多样性急剧下降[4,5]。

3 开发经济植物对天然草地的影响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 天然草地牧草种类繁多、资源丰富, 随着经济植物的药用价值、保健功能不断被发现并市场化, 近年来青海省天然草地生态系统不断被采挖经济植物的活动所破坏。加之青海省天然草地经济植物以冬虫夏草为主, 主要分布于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的高寒草甸;而高寒草甸草土层比较薄, 农牧民掠夺式采挖冬虫夏草的过程中, 忽略了对草土层的保护, 造成天然草地水土流失、牧草生长受到影响。另外, 对草地经济植物进行过度利用、盲目开发, 一味地追求经济价值而忽视了天然草地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将导致生态系统受到损害。

4 矿产开发对天然草地的影响

开发地下矿产资源的过程中, 大型机械和交通工具的碾压以及矿产资源原材料的存放等, 使草土层变得板结, 牧草生长受到影响, 草地生态系统逐渐恶化, 容易造成外来物种入侵。青海省地处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地区, 降水较少, 废弃矿场的植被在恢复过程中, 一年生短命和类短命植物比例较高, 多年生植物种类较少;在春季干旱季节, 牧草植被覆盖度低, 不能有效地防风固土、固沙。青海省煤矿、油田等矿产资源多分布于柴达木盆地, 该地区天然草地主要为温性荒漠类、温性草原类草地, 在地下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 地上天然草地植被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致使该区域内天然草地生境恶化。

5 旅游对天然草地的影响

草地景观欣赏和草地文化旅游, 已经成为人类干扰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方式。青海省天然草地已经形成了以青海湖流域、海北州金银滩、三江源头等为代表的草地文化、景观旅游项目。旅游过程中, 游客对观赏性牧草的采摘、作为旅游工具的马匹对草地的践踏、遗留的生活垃圾等, 都对天然草地植被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着不同程度地干扰;距离景点较近的植被受到的影响较大, 远离景点的植被受到的影响较小[6]。近年来, 环青海湖旅游项目建设和开发发展较快, 使得该地区天然草地受旅游影响较大, 出现了不同程度地退化。

6 其他人为因素对天然草地的影响

修路、割草、狩猎等人类活动, 对天然草地的影响也不小。天然草地作为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下不断发展。合理利用天然草地, 必须重视人为因素对天然草地的重要影响, 在不断从天然草地中取得生活和生产的必要物质资料的同时, 也要适当的予以反哺, 确保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畜牧兽医司,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中国草地资源[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2]孙吉雄.草地培育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3]侯扶江, 杨中艺.放牧对草地的作用[J].生态学报, 2006, 26 (1) :244-264.

[4]樊江文, 钟华平, 员旭疆.50年来我国草地开垦状况及其生态影响[J].中国草地, 2002, 24 (5) :69-72.

[5]辛有俊, 严振英, 尚永成.青海省天然草地开垦与草地退化[J].四川草原, 2005 (4) :38-40.

人为影响 第2篇

1 人为差错的概念

人为差错是飞行安全中常见的一个专用名词。所谓人为差错并不是指人明知道事情是错误的还故意去犯错,而是指人在无意识到错误的前提条件下犯下的错误。人为差错在飞行安全中是有一定的运用范围的,对于不同的包容量的系统,有不同的评价指标。一件事在包容量小的系统内犯了错误,就会演变为人为差错,但是,把这件事放到大的包容系统中去,那么这件事不会对这个系统产生多大的影响,那也就不存在人为差错了。因此,人为差错是具有时空上的限制范围的。飞行一旦出现飞行事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及旅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飞行系统一般都比较严谨复杂,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操作指令过于繁琐,有些不严谨的操作指令会导致飞行员作出相应的错误动作,或者是飞行员没有规范地按照操作原则来进行系统操作,造成人为差错,引发飞行事故。对于飞行事故中的安全因素进行研究,就要依靠墨菲定力以及事故链理论基础来对影响飞行安全的人为差错进行惯性分析,找出人为差错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而提高飞行安全,避免飞行事故的再一次发生。

2 影响对飞行安全的人为差错因素

2.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飞行安全的一个主要的人为差错因素之一,主要包括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飞行员的工作环境是不稳定的,飞行室内的温度、湿度、照明情况、恶劣的天气以及嘈杂等环境因素都会对飞行员的操作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飞行室内过于嘈杂,导致飞行员不能够准确地听到飞行系统发出的指令,无法及时地与其他机组的飞行员正常沟通,或者造成听错指令,作出错误的操作,引发飞行安全事故。恶劣的天气也会造成飞行员的前方视线受阻,给飞行员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影响飞行的操作行为,造成安全事故。飞行员所处的生活环境也是造成人为差错的主要因素之一,飞行员与上下级的关系不团结,家庭矛盾纠纷都会影响飞行员的工作心情,给飞行安全带来安全隐患。

2.2 个人和团队因素

飞行员自身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也会造成人为差错,给飞行安全造成影响。不同的人都有其自身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性格、人品以及能力等。飞行员之间存在不同的个性特征,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同,有些飞行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就容易导致该飞行员不能够很好地处理好飞行过程中遇到的突发事件,操作环节出现错误,引发安全事故。飞行工作的顺利进行,除了需要飞行员对系统的准确操作外,还需要地勤人员以及维修人员等相关人员的积极配合。飞行工作人员之间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以及协助能力直接影响到飞行工作的安全性。一个凝聚力强且责任感强的飞行工作团队中极少会出现散漫的飞行员,同样,一个散漫的注重飞行安全的飞行工作团队也不会出现责任心强的飞行人员。

2.3 操作系统的科学性以及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因素

人为影响 第3篇

关键词:人为因素;数理课程考核;人为不公平

某教育学者认为: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重要工具,它具有促进社会平等的功能,教育制度和教育执行者的公平为教育公平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公正、公平的教学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1.数理课教学考核中数理教师人为不公平现象的分析论述

在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本应以公平、公正的行事作风对每个受教育者进行合理的评价、公平的对待,但很多教师会在主观意识的影响下无法以客观、公正的处理或评价对待某人、某事。在高校数理课程的教学、考核过程中,数理教师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厚此薄彼、平均主义、人际关系参与和利用不公平的结果追求所谓的绝大多数公平等多种现象。在数理课程考核中,很多数理教师还会因学生与同事或领导存在某种关联,而对这些学生特殊照顾,厚此薄彼;学生平时对数理教师的尊敬程度也会影响教师,数理教师对学生考试标准和考试要求会受其影响,在考试的结果上数理教师会给予相应的加分或者特殊照顾;数理教师会对那些和自己关系较为紧张的学生一定的打击或报复,和教师关系较好的学生所得分数就会很高;在数理课程考核的成绩评定上,大部分学校都坚持平均给分的评定思想,多数学生的数理课程成绩分差不大,数理教师常常会因学生理论考试的试卷印象和尊师重道体现程度等外在因素给两个数理水平相当的学生不同的分数。

2.人为不公平因素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2.1大学生在评优评选过程中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高校大学生学习的综合评价结果会受数理教师人为不公平因素的影响,数理成绩的评定成绩与学生的评优、奖学金评定、入党申请等方面有着密切关联。如果学生的数理成绩不及格或是达不到一定的分数线就没有资格参加以上竞选。如果数理教师因某些个人原因故意为难学生,给学生较低的分数或是直接判为不及格将会使学生处于不公平的评价起点上,进而使高校大学生在评优评选过程中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2.2人为不公平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2.2.1降低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受教师不正当行为的严重影响,进而降低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甚至可能导致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丧失。在数理课程考核过程中,数理教师的的不正当行为会使学生产生“学的好不如研究烟酒好”、“专心学习数理课程知识,不如和数理教师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等错误认识,形成教学不正之风。

2.2.2学生很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价值观

高校大学生仍未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念,各种价值观念仍在完善建立当中。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人生觀、社会价值观等观念很容易因数理教师的的不正当行为而扭曲,形成畸形、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数理教学和数理考核过程中,数理教师不能做到公平公正、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不公正的行事作风对待学生,对学生价值观的构建造成了巨大影响,让高校学生看到了社会虚伪、不公、道德滑坡、信任缺失的黑暗面,违背了高校教学的最初目的,对学生的真善美信念造成了严重冲击,在该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2.3高校学生很容易因教师的不公对待产生消极心境

很多高校学生很容易因数理教师的不公对待产生消极心理,有部分学生甚至认为前途是灰暗的,他们看不到光明,长期以往做任何事情都是以消极的心态面对,在消极心态的驱使下很多事情都无法成功。学生常常会因数理教师的不公对待导致奖励性活动中的失利或数理课程不及格而产生挫折心理,学生在数理教师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意志消沉、心灰意冷甚至一蹶不振,滋生嫉妒、自卑、失望等心理疾病,有的甚至出现焦虑、冷漠、退行、攻击、固着等非正常行为。

3.规避数理教师人为因素对高校数理课程考核影响的措施

3.1将“统考”考试方式引入到数理考核中

在对学生进行数理实践课考核过程中,高校应该将学生和全校数理教师统一集中在一起,并将其进行随机分配,奖若干名学生分配给某个数理教师由其进行数理考核;对于学生的数理理论考核,则采用流水作业的全新方式进行阅卷工作,数理教师还要在成绩统计出来后实名签阅。

3.2加强对教师的考核监督工作,建立健全的课程考核监督部门

高校要加强对数理教师的考核监督工作,建立健全的课程考核监督部门,有效杜绝数理教师人为因素对学生和数理教学造成不良影响。考核监督部门负责的主要工作包括接收学生对数理教师在考核中人为不公现象的投诉、随机抽查理论考核试卷,一旦发现数理教师有不公行为,就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惩治。考核监督部门公开通告相关调查结果,对那些有不公行为的教师根据其犯错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罚,或是推迟职称评定、职称不予评定或是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以此来杜绝数理教师人为不公现象的发生。

3.3进一步加强数理教师的道德修养

高校在加强数理教师专业知识修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加强数理教师的道德修养,数理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语言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答疑解惑,还应该做到以身作则、严于律已,注重言传身教。数理教师不要单单以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影响、感染学生,还应该注重自身的言行,以较高的品质和道德力量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数理教师以良好的形象开展数理教学工作,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数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数理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数理教学考核的不良影响,数理教师要强内外身心的修养,见贤思齐,言传身教。

3.4构建合理科学的数理课程考核内容

高校数理课程考核体系被划分成了素质考核、专项考核、理论考核、学生出勤与参与程度考核几部分。传统的出勤与参与程度考核环节是由数理教师自主操控的,得分高低由数理教师决定,为改善这一状况,可以由班级学生对某名学生的出勤参与程度进行评价评分,由其充当评价者的角色。此外,高校应该采用“统考”的全新考核方式,确保学生素质、理论、专项考核的公正公开。高校要构建合理科学的数理课程考核内容,弥补课程考核制度上的某些缺陷,效杜绝数理教师人为不公现象的发生,减少并消除人为因素对数理考核的不良影响。

4.结论

学生希望教师可以以公平、公正的教学态度对待每一名同学生,不希望出现性别歧视或优劣之分的非正常现象,学生出现错误时也可以耐心指导,给那些学生提供改过的机会,所以在数理教学与数理考核过程中要有效杜绝数理教师人为不公现象的发生,减少并消除人为因素对数理考核的不良影响,促进学生数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九江学院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爱莉.中国高校现行课程评价标准中学生评价的分析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1):98-99.

人为因素对航行情报的影响 第4篇

关键词:人为因素,航行情报,综合素质,飞行安全

在高科技的推动下, 国内航空事业迅速发展, 为人类提供了最快捷的交通渠道。然而, 航空安全事件却频频发生, 究其原因, 人为、天气、环境等各方面因素都有, 其中, 人为因素占有较大的比例。航行情报是安全飞行的重要保障, 其必须要满足准确、及时、全面等基本要求。如今, 航空情报实现了信息化, 效率也有所提升, 但是, 由于人为操作不当或存在管理缺陷, 所以, 很容易导致情报失误、残缺, 从而为飞行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 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1 航行情报与安全飞行

航行情报是保证航空器安全飞行和正常飞行所需的各种资料, 它涉及航空、气象、环境、电子、计算机和管理等诸多领域。一旦航行情报出现信息失真、处理速度太慢、未能及时更新、资料残缺不齐等问题时, 极易导致飞机迷航或迫降, 严重的甚至会酿成重大的安全事故。据专业人士分析, 在引发航空事故的众多因素中, 人为因素占80%~90%, 航空情报失误引发的事故也占较大的比例。当前航空情报传输主要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 但是, 其中也存在很多漏洞, 需要及时解决, 以保证航空情报安全、完整。

2 人为因素对航行情报的影响

2.1 思想意识和工作态度的影响

航空情报人员必须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 要正确认识航空情报对安全飞行所起到的重要意义, 意识到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工作上要严谨、细心、求实, 端正态度, 有强烈的责任心, 做好情报搜集、整理、发布工作。某机场新增了2个停机位, 但是, 此消息未通知航行情报室, 以至于民航局在航线手册中提供的机场图上未显示相关信息, 导致其在实际飞行过程中出现了这2个停机位因维修而关闭的信息, 给飞行人员带来了较多的麻烦。在河南郑州新郑机场颁布的机场细则中, 将2.5 km错印为25 km, 距离增加了数倍;在河南南阳颁布的机场细则中, 错将“沁阳”写成了“泌阳”, 因为两地坐标截然不同, 导致在飞行中出现了错降事故。从这些例子中不难看出, 国内航空业的航行情报服务现状并不理想, 不能彻底落实相关规章制度中的规定, 各部门之间也不能及时、有效地沟通。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相关部门和航行情报人员要端正态度、认真细致, 培养工作责任心, 各方面要及时沟通, 努力落实国家的相关制度, 便能有效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

2.2 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影响

因为航行情报直接影响飞行安全, 所以, 从业人员必须有极高的专业水平, 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完美结合起来。情报资料涉及范围较广, 从业人员要掌握多种获取渠道, 熟悉整个流程, 才能确保资料的及时性和准确率。而在实际的飞行过程中, 天气和环境因素复杂多变, 常常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 所以, 从业人员不得拘泥于理论知识, 而应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另外, 航行情报逐渐实现了信息化, 为了紧跟时代的变化, 情报人员应优化知识结构, 熟练运用网络技术, 更好地融入新环境中。此外, 在分析整理、言语交流等方面, 对情报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 必须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2.3 身心承受能力的影响

航行情报工作量大, 也比较烦琐, 从业人员必须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能够扛住繁忙工作中的压力,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否则, 一旦身体受挫, 工作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在此过程中, 更重要的就是心理素质, 航行情报关乎飞行安全, 而且该职位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这无形中会增加其心理压力, 所以, 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抗压能力, 而且要学会自己释放压力。常见的异常心理包括以下几种: (1) 自我安慰。当情报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后, 会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 (2) 推卸责任。部分情报人员在没有完成任务时, 不但不分析自身的不足, 反而抱怨是因为其他原因所致, 或直接将责任推给他人, 最终引发矛盾。 (3) 自我整饰。部分情报人员喜欢隐藏烦恼和焦虑, 但是, 表面上并没有任何表现, 他们不懂得宣泄和释放压力, 只是一味地依靠时间来减轻痛苦。 (4) 逆反心理。这是指对其他人或言论持有明显盲目排斥的态度, 而且过于相信自己, 但是, 这种心理很少见。

3 消除人为因素产生的不利影响

3.1 强化安全意识

与航空飞行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较高的安全意识, 明白自身所处职位的重要性, 深入理解工作职位和航行情报的意义。同时, 要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端正工作态度, 保持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2 多多沟通交流

航空情报从搜集资料到最后发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会涉及诸多部门, 并且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也比较多。为了保证情报无误, 每一环节都要有专业部门负责。此时, 要明确分工, 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比如材料搜集部门在获取完整的信息后, 要及时交给分析整理部门, 用科学的方法验证信息的精确性后才能交给信息发布部门。同时, 在交流的过程中还能互相监督。

3.3 提高综合素质

要想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制订完善的岗前培训体系, 在上岗前提升情报人员对工作的认识度, 并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为航空情报工作选拔高素质的人才; (2) 对于情报从业人员, 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 进行相应的航空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等, 并做科学的业务评定; (3) 要制订完善的奖罚制度, 奖励工作积极认真、表现良好的从业人员, 并以报告的形式让广大的情报从业人员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取长补短, 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

3.4 改善工作环境

当处于噪声较大的环境中, 工作人员会出现情绪不稳、烦躁、听力减退和注意力分散等情况;而工作间的光线太暗或太亮, 也会让人情绪低落, 进而降低其判断能力。这些都会增加航行情报员出错的概率, 所以, 应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安静、科学、有利于控制情绪的工作环境。

4 结束语

航行情报直接关系着飞行安全。现阶段, 情报获取的方法、发布技术都在不断改进, 安全飞行也有了保障, 但是, 许多人为因素依旧给航行情报的获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所以, 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马伟.人为因素对航行情报的影响分析[J].电子制作, 2014, 22 (01) :144.

[2]周涛.航空情报中人为因素的分析[J].科技视界, 2014, 25 (17) :341.

人为影响 第5篇

浅谈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对海底管线寿命的影响

从多年来海底管线常见的事故着手,重点分析了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对海底管线寿命的.影响.以期通过交流,加强海管设计施工人为控制的水平,削弱环境因素对海底管线损坏的影响,提高管线的安全使用寿命.

作 者:王希华 WANG Xi-hua  作者单位:胜利石油化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东营,257000 刊 名:中国海洋平台  ISTIC英文刊名:CHINA OFFSHORE PLATFORM 年,卷(期): 23(3) 分类号:P756 关键词:环境因素   人为因素   海底管线   寿命  

人为“高烧”治癌症 第6篇

其实,医学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样的现象:一些癌症患者经历了一场高烧后,癌肿竟奇迹般地消失了。这使他们想到,能不能用人为制造高烧的办法治疗癌症呢?这就是高热治癌产生的由来。

前些年,美国医生莱维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用微波透热的方法,治疗了肺癌、结肠癌,结果病人的癌块缩小,症状改善,存活率大幅度提高。同时,圣·约瑟夫医院的斯特林医生把经过加热的血液和抗癌药物一起注射到患有黑色素瘤的患者体内,结果患者的5年存活率从常规方法的22%,提高到77%,其中不少人甚至活了10年以上!

为什么热疗能够治癌呢?原来,人体细胞最合适的生长温度是36摄氏度,无论高于还是低于这一温度,都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对热的耐受力是不同的,前者可达45摄氏度,后者只有41摄氏度。这是因为,正常细胞受热后,可以通过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等手段,迅速发散热量,避免危害。癌细胞则不同,它没有自己固定的供血血管,受热后,难以及时散热,致使内部温度持续提高,最终导致破坏。

医学家正是利用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在温度上的这一差异,创造了热疗治癌法。一般人为高烧的温度严格控制在41~43摄氏度之间。热疗治癌法的原理是:首先,处在这一温度下的癌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度大大放慢,生长速度也就相应放慢;其次,癌细胞的分裂必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进行,加热会增加细胞的酸性,直接阻碍其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分裂;第三,高热还会使癌细胞合成DNA所需要的一种蛋白质——B23大大减少,抑制或阻断DNA的合成,使癌细胞死亡。

而对正常细胞来说,这一温度不但处于安全范围,而且机体的免疫功能还会因受热而加强,这为消灭和控制癌细胞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高热疗法多采取局部加热的方法,具体有超声、微波、药液或血液加热灌注等。如果是深层癌肿,还可以采取在体内埋入微型天线,以接受微波加热的方法。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研制成功的高能超声体外聚焦热疗机,就是利用超声波的声能能转化成热能的原理,用超声波使癌肿的温度达到70~100摄氏度,仅用01~025秒的时间,即可把癌细胞杀死,至今已有数十例病人由此法获得了新生。

作文评价,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多大 第7篇

这里隐藏着一个大家都看得见, 但没有弄明白的问题: 作文评改, 人为因素有多少?有人为因素是不需争辩的, 期待公正客观地评改是大众的愿望, 也是决定写作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正是出于对评改公平的思考与追求, 近年来华语界率先从台湾地区传来了“作文评价指针”, 试图杜绝人为因素对评价的干扰。 这套“作文评价指针”由 “国立师范大学”教授领衔, 组织骨干教师精心预设好标尺, 只需将习作放入其间衡量, 便可得到相应的等级。中国大陆也在开发类似的评价指标。 我参与研制, 但最后无果而终。文章如果都能按照固定的标准得出评价结果, 那标准就是催生新一代“八股文”的尺规。只需一两次的参评, 孩童就会趁机发现:只要写得像“标准”中所拟定的那个样子, 就能评为“优秀”。 标准让写作丧失个性, 缺乏灵动, 依赖标准的同时抛弃的是最能带来写作快感的思维, 所以, 拟定标准给予死板的评定方式是不可取的。

但是, 由人来评, 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力求弄清楚这个问题。因为它是有效控制人为误差, 还儿童以公平, 让评价促进步的启门之钥。 查阅许多资料后, 我们找到发表在1985年 《心理学报》第一期的一篇重要学术报告———《作文评分中主观性问题的研究》, 作者是扬州师范学院心理教研室的黄煜烽、吴承红、启扬三位教师。文章是三位教师围绕“教师的主观意志对作文评分的影响”这一问题, 根据心理研究实验结果写成的, 科学、客观地陈述了对这一问题深入、全面实验以及对结果的思考。实验过程研究采用典型的“自然实验法”, 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实验、采样、分析, 最终得出结论:作文评改的结果受教师的“第一印象”“晕光效应”“期望效应”“指导语动机暗示” 等因素影响程度不同, 但普遍存在。 报告还提供了经过科学测量得出的准确的“作文评改中人为因素影响”数据, 为我们的经验型研究和操作法推广提供了可贵的参考。

关于实验的过程不再描述, 相关数据也不再重复陈列, 仅截取实验中的结果分析和大家共享。

其一, 人为评价的结果存在普遍的差异性

同一篇文章, 不同教师的评价结果截然不同。 即便是同一个教师,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环境下分别评分, 居然也会出现分值和评价语言的较大差异。 例如, 同一个教师在时隔一年之后, 针对同一篇文章做出好坏两种评价;又如, 同一篇文章, 在日常练习中评改以及在阅卷中评改, 分值也有较大的差异。此二例充分说明作文评改要完全避免差异, 实现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的。只要是“人”来评价, 都带有主观色彩。

其二, 不同的外部因素都对评价结果造成影响

实验中, 将选取的文章分为6组。分别是:1.原始组, 不加任何暗示;2.印象组, 在开头就放入5个错别字, 其余不动;3.印象对照组, 在结尾放入5个错别字, 其余不动;4.动机暗示组, 在作文前加入“组织评改此文意在检测教师对学生作文鉴定的水平, 衡量教师评改作文的能力” 的暗示语;5.晕光效应组, 在作文前加上“该生成绩优秀” 等关于作者优秀表现的描述;6.期望组, 在作文前加上“此文是当代著名作家张抗抗中学时代作品”。分析结果显示, 外部环境对评分结果的影响是不同的。 印象组、动机暗示组的主观影响非常显著;期望组和晕光效应组的影响不显著。可以想象, 当一篇习作的开头错误百出时, 一定影响着教师对这篇习作的整体印象, 也影响着最终的评价结果。 当通篇阅读感觉不错, 而在结尾发现几个错别字时, 教师会给予相当的宽容。 当评价和教师自身水平相关联时, “纠出错误”就成了评价的主要目的, 也影响了对习作品质中肯的鉴定。 而面对一篇儿童习作, 不管是谁早期的作品, 不管作者如何优秀, 教师在评价时, 都自然地当作“学生习作”看待, 这充分显示教师在评价中自上而下的心理常态。 同时, 也因为评价时教师和儿童未曾见面, 不能形成直观印象, 所以这样的晕光效应对评价的影响效果不大。

其三, 评价者的文化差异也会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同

实验结果显示, 文化程度越高, 受到的干扰, 接收的暗示越小。可见, 教师本人知识储备的深度和广度, 足以影响其对习作的评价。教师个人对儿童写作的本质认识, 对作文教学所持有的态度与主张, 也构成其对习作评价的影响源。 越是懂儿童写作的, 越能给出相对客观的评价。还有不少民间观点认为: 老年教师比较古板, 评价分值相对较低;青年教师比较开放, 评价分值较高。 女教师相对男教师评价也严格一些。 在这次实验中, 特别对教师不同的年龄、性别进行检测, 发现最终的数据都不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所以, 教师的年龄与性别, 并不构成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了解这些信息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与帮助呢?我们依此提出了教师在评价儿童写作时, 克服人为因素干扰, 避免主观草率臆断的几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 加强自身修养, 不断完善儿童写作的知识储备

教师自己不善于写, 不爱写, 甚至从来不写, 又如何能够有资格评价儿童作文呢? 现实中, 这样的现象却比比皆是。因此首先要从提高自身修养入手, 学习语言学、写作学、儿童心理学、写作心理学、写作思维学等相关知识, 对儿童写作有全面的认识, 科学的观照, 构建完善的写作教学知识系统。 同时, 日常还要注重练笔, 不断演绎从思维到文章的转变过程, 明晰这一转变过程中各种微妙的变化。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只有这样, 评价他人作品时, 才能接近客观与公正。其实, 作为语文教师, 原本就应该在学习中成长, 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

第二条建议: 迎合心理需求, 注重规范指导

我们不得不承认, 任何形式的评价都受到评价者的心理因素的左右, 或多或少存在误差。如:印象的好坏, 动机的正负取向、暗示的强弱、晕光效应的作用等, 都会造成难以避免的人为评价误差。了解误差产生的心理根源, 我们可以从心理上尽量避免, 注重对儿童写作规范性的指导, 让评改者在第一时间面对儿童习作时, 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规范的缺失是当下儿童写作中比较严重的问题。不少持 “自由表达、放胆放手”观念的教师, 缺乏对儿童写作规范的必要指导, 这实属教学失职。 例如:端正书写, 段落格式规范, 标点符号规范, 写作程序规范等。特别提示在写作程序指导中, 要让儿童明确:文章, 永远没有写完的时候。 要不断改, 即便是评分后也能再修改。要留意修正文章中的错别字, 宁可用自己知道的, 能正确书写的词语来表达, 也不要因追求冷僻词、 新奇词而大量出现错别字。有经验的教师会指导儿童用心设计文题, 古人言“题好一半文”, 不无道理。 还会指导儿童写好开篇, 如高尔基所说“开篇是最难的, 写好开篇也是最有利的”。 此外, 在过渡、结尾、细节描写等重点段落, 也会提示儿童用心写作, 放胆不放任, 自由不自流。 有指导和缺乏指导, 文章品质差别是明显的。

第三条建议:认清儿童写作的本质, 明确评价的真正意义在于欣赏

儿童写作, 具有“练习表达”的本质属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将第二、三学段的儿童写作界定为“习作”, 就是明确指示其练习的特征, 以期通过练习, 逐渐向第四学段的“写作”迈进。面对“练习”状态中呈现的, 原本就是生涩而粗浅的文字表达, 我们还有什么勇气横挑鼻子竖挑眼, 还有什么权利吹毛求疵地寻找差错?“批”与“改”, 都是针对成年人的写作, 而不是施与尚处于“练习”阶段的儿童。他们最需要的就是鼓励。评价习作,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欣赏, 评价的真正意义也正是通过欣赏与鼓励, 促进儿童不断进步。因此, 我们主张变“批改”为“评赏”, 冲淡评价中甄别、批判、指责的功能, 让鼓励帮助我们尽量克服人为评价中的失当行为。针对评赏, 有以下四点值得说明:首先, 评赏, 直面儿童, 给予儿童写作最为真切的心理需要。儿童的心是敏感的, 也是需要呵护的, 他们容易和外界的积极因素互动, 需要从评价中汲取写作进步的动力。儿童的需要, 就是评价工作的着力点。鼓励, 就是儿童进步的动力, 就是评价本身最核心的价值。其次, 评赏, 超越功利, 指向儿童写作的内驱力。批改的功利性源于对儿童写作性质缺乏真实、全面、正确的了解。评赏则将“评”的重点落实在“赏”字上, 赏识儿童写作过程以及文字中的灵光一现, 赏识童言稚语中曼妙的缪斯天性, 赏识儿童在评改过程中言说的勇气, 赏识同伴间交往互动的真情相助, 赏识自我修改的意识形成于习惯的养成。第三, 评赏, 多元视角, 提升儿童写作的审美情趣。评赏观给教师的最大启发是开启了阅读儿童习作的多元视角, 这样角度的开放与变化也将为其今后适应于更高层次的文学欣赏与评价奠定基础。面对儿童习作, 除了增、删、换、改之外, 我们更需要从不同角度欣赏儿童用真性情写下的文字。而欣赏也必将带来儿童更为真情的写作, 两者在“赏”与“评”的同步中实现共赢互惠。最后, 评赏, 激荡情感, 营造儿童写作至纯至美的境界。习作评价如果能通过欣赏、鼓励, 达到情绪正迁移, 用良好的情绪体验来激活儿童思维, 活跃课堂氛围, 活化写作思路, 儿童写作不就走上一条活路了么?让孩子在良性情绪正迁移下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厌烦作文的顽疾也将迎刃而解。话是“开心锁”, 鼓励的话语更是“万能锁”, 它具有巨大的力量, 能促成同伴的各种成功、成长、收获, 能带来发自内心的喜悦情感, 有助于儿童体察、琢磨、咀嚼出快意的童年滋味, 能帮助儿童发现问题、深入反思、积极投入再写作的历程。

浅析人为因素对农机检测结果的影响 第8篇

检测过程一定会产生误差, 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量具因素、力量因素、测量因素、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近年来, 在国家扶持农机化发展及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 全国各地农机试验鉴定机构的建设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农机检测手段和水平显著提高。为了加快仪器设备的更新, 加强检测手段, 财政投入资金购置大量先进的农机产品检测仪器设备, 不断提高了农机检测的能力水平。先进高精度的检测仪器设备虽然能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但对检测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讲, 人为因素对农机检测结果的影响更为特出。本文主要论述了农机检测过程中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通过全面分析, 提出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机检测的质量水平。

1 影响农机检测结果的人为因素

由于检测人员水平和经验的不同, 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检测结果的人为因素总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1 对所用检测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不熟悉

在检测过程中, 对设备的操作不熟悉较为普遍:一是对操作方法的理解不够, 二是对仪器设备的性能特征掌握不够。特别是对新引进的设备, 人员没有接受系统的培训, 使用前又不认真去研究学习, 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边看说明书边操作。更有甚者, 仅凭老经验, 对新仪器按老仪器一样操作, 不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 在操作设备时操作顺序颠倒错乱, 操作方法不对, 从而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 甚至得出错误的结果。

1.2 未严格执行仪器设备使用前的检查和自校准规定

习惯成自然, 好的习惯应该是坚持仪器设备使用前的检查和自校准检验, 确保所用仪器的性状良好。但是, 某些人员却不能坚持做到, 主要是由于对先进的仪器设备过于依赖, 警惕性不高, 认为仪器先进, 能保证检测质量。事实上, 仪器设备检定期一般为一年, 期间会遇到各种各样引起仪器设备性能不稳或变异的事情, 又由于检测业务较多, 检定合格周期内会多次重复使用, 因此仪器设备性能的稳定不能只靠仪器设备自身的保证。例如, 运输过程的碰撞、震动、环境的温湿度等会导致仪器的损坏、磨损、变形、传感器失灵等, 直接影响到仪器设备的使用, 进而影响检测结果, 所以, 即使是刚刚由计量部门检测合格的仪器也很难保证仪器的性状一定会正常。因此, 有必要在借出仪器及使用仪器前多花一点时间来检查检定有效期、仪器的归零状况、测量范围、相关接触件的接头是否良好等, 全面检查仪器设备的状况, 以确认仪器设备的性状良好, 满足检测要求。

1.3 仪器设备的不当保养维护

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对其性能的稳定非常重要, 其中用后保养更为关键。特别是当大量购置仪器设备时, 而配备的管理人员却没有相应增加, 仪器管理员的日常维护工作量非常大, 难以应对上千台 (套) 仪器的保养维护与期间核查等日常工作。另外, 检测人员使用仪器后没有及时进行保养, 很多检测人员在使用仪器后, 只做简单的清理, 没有进行保养维护处理, 就直接收归仪器箱, 这样处理对仪器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精确度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一是农机检测在野外, 仪器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使用, 使用后会在仪器设备上残留带有腐蚀性的水土, 直接给仪器带来损伤;二是长时间遗留的沙尘会导致仪器表面变形, 对越精密的仪器损伤度越大。所以, 仪器使用后立即进行维护和日常维护的好坏, 对仪器的准确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1.4 仪器设备选用不当

仪器设备选用不当会直接造成检测结果的误差, 如量程的选择、精度的选择。这看似简单的问题, 但在日常检测活动中却常有发生, 比如, 称50 g的物品, 却选用了量程范围为0.5~10 kg的电子称。选用设备在工作上的失误, 属于可以避免的范围, 关键是选用人员在选用仪器设备时多花点时间核实。

1.5 人员的思想意识

在此之所以将人员思想意识作为影响检测的人为因素, 主要基于当前我国农机化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 国产农机产品质量、性能仍相对较为落后, 农机产品仍被认为性能不高、技术含量较低, 从而在思想意识上不重视, 对待农机检测的态度不够认真等, 严重影响到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2 措施方法

针对以上可能影响到检测结果的人为因素, 提出以下解决方法与措施。

2.1 加强培训

培训是解决操作不当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一是外派培训, 在单位内部选派经验丰富技术能力较强的业务技术骨干及设备操作员参与专业培训机构的培训和学习, 培养高水平的设备操作人才;二是内部培训, 由专业和有经验的人员不定期组织其他内部人员培训, 做到全员参与培训。通过培训, 达到全部人员均能正确熟练掌握各类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规程。

2.2 严格考核制度

培训后应及时进行考核, 避免培训流于形式, 确保培训效果。单位内部应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 做到全员培训全员过关。对于未能通过考核的人员应参与多次培训, 直至培训合格方可操作。要求业务人员要全部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和规程。

2.3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监督管理

提高检测人员的质量意识, 要求全体检测人员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仪器设备, 特别注意加强仪器设备使用前、中、后管理, 培养良好的仪器设备操作和保养意识, 严格仪器设备的出入库制度管理, 做好日常维护和期间核查。同时, 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发现不正确的操作和保养现象及时提出纠正, 确保仪器设备保持良好的性状。

2.4 加强质量意识的宣贯和执行

但凡农机检测机构, 都会在质量体系的制修订方面下了大量功夫, 形成完整有效的质量体系文件, 但质量体系运作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宣传贯彻力度不足, 执行力度不够, 宣贯学习流于形式, 开开会宣读, 缺少监督管理, 导致制定的质量体统文件精神落实不到实际的检测工作当中。作为检测机构有必要加强质量体系的建设, 确保质量体系的贯彻实施, 要通过体制上、制度上的保障来加强质量体系的实施。如加强宣贯后的考核, 抽查测试, 内部评审、管理评审重点针对质量体系运作情况的评审等, 以期提高检测人员的质量意识。

3 结束语

探讨人为因素对航空气象要素的影响 第9篇

关键词:航空,气象因素,人为因素,影响

前言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开始, 我国民用航空领域考试对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开始注意到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的重要性。随着飞机技术安全性能的提高和飞行员素质的提高, 使得因技术原因造成的事故不断下降, 反而因气象原因造成的迫降、坠毁事故不断增加。因此, 航空气象服务开始成为航空安全管理的重要支撑点, 对航空气象服务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如何降低人为因素对航空气象预报的影响, 提高航空气象预报准确度, 确保航空安全, 是当前航空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航空气象要素分析

飞机的航行路线以高空为主, 而高空的气候比之近地面区域更为多变和恶劣, 因此对飞行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准确的航空气象预报有助于制定更为安全的飞行计划, 提高航空安全。我国20世纪在航空领域发生的事故中, 因气象因素导致的事故统计见表1。

20世纪90年代全球因气象因素导致的航空事故统计见表2。

下面依次介绍各主要气象因素对安全的影响方式和影响范围:

1.1 雷雨

雷雨的产生并不是单独的, 往往在低云或积雨云中产生, 并且雷雨产生的同时往往还会在雷区附近存在强对流, 因此对飞行安全影响极大。

1.2 低能见度

能见度值得是正常情况下视力正常人所能看到的最远距离, 能够降低能见度的气象因素主要有沙尘、降雨、烟雾等,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降水和大雾, 当前国内虽然有盲降装置, 但是效果不够理想。

1.3 气温

气温主要通过影响飞机各部件的性能威胁飞行安全, 尤其是当前飞行载重不断增加时, 气温变化对飞机的影响更为严重。

1.4 低云

低云最大的影响在于飞机即将着陆时会影响飞行人员的视线, 同时积云中强电流和强气流变化也会对飞行安全产生威胁, 因此飞行时应尽可能避开此类云体。

1.5 气压

气压主要通过气压表来确定, 气压值是控制飞机高度的关键指标, 因此, 气压异常或错误会带来严重的飞机起飞、降落事故。

1.6 风

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必须在逆风状态下进行, 但是当风级过大或产生风切时, 就会扰乱飞行路线, 威胁飞行安全。

此外, 还有积冰、颠簸、雪等气象因素也会为飞行安全带来隐患和威胁。

2 人为因素产生原因

人的行为由个人的情感、情绪控制能力、动机和思想决定, 因此人的行为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错误。影响人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以下3点:

2.1 思想价值观

个人思想价值观的不同, 其生活方式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 因此会对其个人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工作有高度追求的人工作自然认真, 热衷于享受的人工作时也自然会稍显惰性。

2.2 个人兴趣、爱好

如果同时有好几种不同的目标, 同样可以满足个人的某种需求, 则个人在生活过程中养成的嗜好, 影响他选择哪一个目标。

2.3 个人的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是指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对自身所要达到高度产生的预期心理, 会影响其对工作的认真程度和生活的态度, 工作预期目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作士气, 也会影响工作的严谨度和技术水平。“晕轮效应”指出, 个人直觉会严重影响其对事物的判断准确性, 以点概面的情况在任何个体都会存在, 因此需要在工作中控制个人主观判断对工作安全性的影响。

3 人为因素影响航空气象要素分析

人为因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航空气象要素产生影响, 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3.1 操作人员使用预报软件水平低下

当前的航空气象信息获取主要途径为气象卫星, 一方面操作人员对软件不够熟悉, 操作能力低下, 不能够完全的发挥软件效应;另一方面软件本身成熟度不够, 需要对通道进行实时监测, 难免发生信息遗漏。

3.2 预报环境恶劣

预报员长期办公的场所靠近停机坪, 由机器和飞机起降产生的噪声, 会在一定程度上持续干扰预报员的工作情绪, 进而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度, 导致预报员的工作注意力不够集中甚至产生烦躁情绪。

3.3 预报员之间的配合

预报员之间难免存在矛盾, 预报员与现场管制人员之间也因工作摩擦难免存在矛盾, 这些都在影响着预报工作的效率和预报结果的传达。因此, 工作人员间的矛盾使得当前的航空气象预报水平提高出现瓶颈。

3.4 预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预报人员的个人素质包括责任心、技术水平、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身体素质等, 这些都会影响到其工作的综合能力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最终都会反映到其对航空气象因素分析的精度上。因此, 全面提高预报人员的素质, 才能够保证其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满足当前航空安全的需要。

4 降低人为因素对航空气象要素干扰的措施

通过引进先进的航空气象要素分析软件, 提高航空气象预报人员素质, 改善预报人员工作环境, 合理调配工作人员并梳理搭配人员的关系等措施, 消除航空气象预报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隐患, 确保航空气象要素的分析过程衔接合理, 信息传递和处理符合要求, 从而全方位的提升航空气象分析和预报精度, 降低人为因素对航空气象预报带来的干扰。

5 结语

航空安全领域针对人为因素对航空气象要素影响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各项技术手段和研究方向都处于探索阶段, 因此当前人为因素干扰的消除效果依然不够理想, 为了提高航空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精度, 提升航空飞行的安全度, 作为民航技术人员, 需要继续的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 不断减少人为因素对航空气象预报的影响, 为促进航空气象预报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民航总局航空安全办公室.航空安全中人的因素[J].中国民航学院民航安全科学研究所, 2001.

人为因素对作业成本法运用的影响 第10篇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人为因素,作业,控制

一、作业成本法中所涉及的人为因素

(一) 作业分析

首先是作业范围的界定问题。作业是指在一个组织内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耗费资源的工作, 作业是连接资源与产品的桥梁。各项作业是作业成本控制的直接对象, 然而在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 我们如何对成百上千种甚至上万种的作业进行识别, 并且对于识别出来的作业我们又如何对其加以进行定义? (1) 识别作业。作业识别是构建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第一步。作业的识别是一个专业判断的过程, 它需要具有一定判断能力的专业人士来完成。 (2) 定义识别的作业, 就是对已经识别出来的作业进行再鉴别的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 单元化的产品已不再适应市场的需求, 呈现多元化现象, 而作业也趋于多元化。以前人工作业是企业惟一重要的作业, 随着作业的多元化发展, 使得原来一些不重要的作业逐渐变得重要起来, 如设备作业、设施作业、管理和服务部门作业等。然而人工作业始终贯穿于其他作业之间, 很难精确其定义。同时在定义作业的过程中, 一方面不能把作业定义的过于详尽, 这样虽然结果比较精确, 但是成本花费高, 甚至会由于信息量大而导致分析的紊乱。另一方面不能把作业定义过于笼统、空泛, 这样就达不到我们分析作业的目的。因此我们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定义识别出来的作业。

其次是作业属性区分。识别作业之后对作业进行区分, 区分作业属性这是作业分析的中心。一般我们将作业划分为主要作业与次要作业、高效作业与低效作业以及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三种不同的作业形式。对于主要作业、高效作业或增值作业我们可以细分, 而对于剩下的作业我们可以进行归集。然而在现实中我们怎样区分这些作业到底属于哪一类作业形式, 这就需要一些具有一定判断能力的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分析。

第三是作业价值链分析。作业分析不仅包括对作业自身进行分析, 而且包括对作业链进行分析。在价值链分析中, 我们要了解以下三个方面: (1) 了解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地位, 目的是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作业价值链分析是否具有真正的价值。 (2) 了解企业内部的价值链, 目的是提高增值作业 (主要作业或高效作业) 的效率, 努力减少非增值作业, 减少浪费。 (3) 了解竞争对手的价值链, 确定企业自身的强项和弱项, 从价值链分析中, 在面对机遇与挑战时确定应采取的策略。以上三个方面都需要有相关知识的人才能更好的完成。

第四是作业改进。通过作业价值链分析, 就应该知道哪些作业有待改进,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及企业安排来改进作业。

(二) 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是解释发生成本的作业的特性的计量指标, 反映作业所耗用的成本或其他作业所耗用的作业量。成本动因是分配的标准, 对于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有重要影响, 是进行成本分析的基础。传统的成本系统对期间费用不做分配而做一次性扣除, 而在作业成本法下, 对生产成本各组成项目各得其所的使用不同的动因, 从而能够更准确的计算产品成本。同时通过成本动因分析我们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出哪些产品的利润高, 而哪些产品处于微利和保本甚至亏损状态。因此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就变得很重要了, 然而成本动因的选择需要有严谨的判断方法和标准, 这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来完成。

(三) 信息系统

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目的是规范成本核算工作, 同时还要讲究运行质量和工作效能, 使成本核算工作简洁、明晰、可操作。在实践中,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基础性数据信息, 这就需要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同时信息系统的一些相关安全控制也可以实现有效的职责分离;有了信息系统的支持, 信息的处理变得更加及时、准确、更容易获取;还可以提高管理层对业务活动的监督水平。然而, 信息技术也会产生特定风险, 如在未得到授权情况下私自访问数据, 可能导致数据的毁损或对数据进行不恰当的修改;信息技术人员可能获得超越其履行职责以外的数据访问权限, 破坏系统已有的职责分工;在需要对系统或程序进行修改时, 而技术人员未履行职责等等。

二、对策研究

(一) 授权批准制度

授权批准制度就是相关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得以办理, 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经办人员只能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不得越权。授权批准体系要明确规定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责任、程序四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要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的具体审批程序, 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企业应当对作业成本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 明确审批人对作业成本的授权方式、权限、责任、程序以及相关控制措施, 规定经办人办理作业成本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二) 职责分离控制, 也称不相容职务控制

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五种表现形式, 这五种不相容职务间应进行分离, 执行业务职务分别与授权批准职务、监督审核职务、会计记录职务、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企业应当建立作业成本业务的岗位责任制, 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与权限。确保办理作业成本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及监督。

(三) 员工培训及胜任能力重视

由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所提供成本信息的扭曲, 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一些先进企业对成本核算和作业管理开展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作业成本法开辟了成本核算的新境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运用作业成本法, 由于现实中员工已经习惯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的方法, 对作业成本法的了解和掌握不足, 缺乏对成本控制的意识, 并且作业成本法的运用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 因此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是必要的。做好全体员工的培训, 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 避免和消除无效作业, 消除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人为因素的阻力, 以促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这是作业成本法的精髓。

同时我们要考虑员工是否有能力胜任所分配的职务。即胜任能力是指具备完成某一职位的工作所应有的知识和能力。在作业成本法下, 成本动因的确定, 作业的分解, 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分析以及账务处理都需要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员的参与。企业应该考虑这些主要管理人员和其他的相关人员是否能够胜任承担的工作和职责。作业成本系统它既是一个成本控制系统, 同时也是一个成本计算系统, 它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好相关的会计方面的知识, 又能够懂得一些相应的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 而且还要熟悉生产工艺流程、产品设计及性能。因此企业应重点培养或招聘一些既懂会计专业知识, 又懂相应的管理知识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会计复合型人才。

(四) 管理层的态度

管理层负责企业的运作以及经营策略和程序的制定、执行与监督。作业成本法的运用中每个方面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受到管理层采取的措施和做出的决策的影响。许多企业管理者只重视眼前的利益, 并且对作业成本法的认识不足。因此采取冷漠的态度, 间接的阻碍了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态度决定一切”, 只有管理层认识到:成功的实施作业成本法能够给公司带来变革性成果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是无法达到的, 并且在企业的内部大力推行作业成本法的思想, 同时为了保证成功实施作业成本法将投入足够的资源, 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以及时间投入。只有管理层对作业成本法实施的重视, 才能有助于控制的有效执行, 并减少失败的可能性。

(五) 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要求单位加强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 明确预算项目, 制定预算标准, 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 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 采取改进措施, 确保预算的执行。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制, 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制。预算控制也称全面预算控制, 而成本预算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业成本计算首先应确认作业、主要作业、作业中心, 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 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然后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要实现作业成本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有机结合, 就要编制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预算。作业成本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产品耗用作业, 作业耗用资源”。即知道未来需要产品数量, 就进一步推出大概需要多少作业, 了解了作业的多少就知道大概消耗多少资源。因此在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预算的内容主要根据各个作业消耗资源的变化和产品消耗作业的变化, 在测定目标利润的前提下, 测算目标作业量所必需的资源和产品对作业的需要量;根据计划年度各项技术经济措施的实施情况, 测算计划年度有关作业成本降低的指标;以及根据作业消耗资源, 这些资源的消耗可对产品最终提供给顾客的价值作多大的贡献。

(六) 监督和激励

为了保证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能够正常、有序、有效地运行下去, 切实防止运行中出现的差错与舞弊, 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 及时对各作业中心进行监督检查, 一方面使制度能够有效执行, 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另一方面从中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 不断的健全完善企业的作业成本控制制度。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 业绩评价的执行情况, 重点检查业绩评价标准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对各项作业中心进行合理的奖惩情况。 (2) 信息技术控制的执行情况, 重点检查信息系统相关安全控制的情况。 (3) 授权批准的执行情况, 重点检查作业成本业务的授权批准的手续是否齐全, 是否存在越权的问题。 (4) 作业成本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执行情况, 重点是检查作业成本业务是否存在混岗的情况。 (5) 预算控制的执行情况, 重点检查作业消耗资源, 产品消耗作业量是否超出了预算范围。

在监督的同时我们也要对业绩突出的各作业中心或员工进行相应的奖励, 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的各个部门应根据各种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求、质量指标及各种资源成本, 制定作业消耗资源标准定额, 产品消耗作业种类及数量定额。要努力控制必要作业, 消除不必要的作业, 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各种定额的制定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 管理水平的提高及时进行修订, 作为考核各作业中心业绩的依据。根据各作业中心的业绩情况, 结合企业的制度及其他的方面的因素对各作业中心进行相应的奖惩。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

〔2〕聂素娟.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管理观察, 2009 (10) .

人为失误及其控制 第11篇

工业生产安全是天、是效益、是生命,这无一不说明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企业事故目前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控制,通过对众多事故的剖析,究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都有一个共性;每个特定的事件(事故)都是由人、事、物和环境基本因素构成的。不难看出,诸基本因素中人是主导因素,起主导作用。故人为失误的控制,是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的关键。

一、人为失误的分类

1、极限失误——导致操作失败的一种程序上失误。

2、设计失误——设计不周引起的失误。

3、操作失误——因操作不正确引起工作失败,程序上的失败,包括使用错误的程序,使用不当的工具,也包括动机上的失误。

4、记忆与注意失误——忘记、看错、想错等。

5、过程失误——确认失误、解释失误、判断失误,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失误。

工业生产中人为失误造成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轻则造成时间浪费、任务失败,重则造成财物、资产损伤、人员伤亡。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工作(工程),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要由人直接或间接地去完成。这里所讲的人包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工程)的组织者、指挥者、策划设计者、操作者、服务者、监督者,其成为人的系列,工作完成的好坏、快慢与人的人生观、思想水平、政策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能力有紧密关系。所以说现在的生产工程是在一定环境下,人与机配合作业构成的,在这个系统中,人是起主导作用的,通过对人的工程(技术)教育、管理措施,才能达到安全而有效地工作,否则就会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

二、人为失误的原因

1、心理方面

人的行动在相当程度上受心理状态所支配、设计、规程、规定、措施的执行情况,取决

于是否被有关人员所接受,而是否被有关人员所接受又取决于对其心理的了解和掌握。

{1}个性差异。有的人反应是灵敏适应强,精力充沛,善于思考,工作细致头脑清楚,行动准确。他们不仅生产任务完成好,且在安全上极少出现问题。而另有其人则胆大有余,求成心切、工作草率,更有甚者,反应迟钝、动作呆板、头脑简单、判断力差、作事马虎、不求甚解,这部分人事故率较高,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2}动机不良。人的行为常常受动机所主导,不良的动机,对安全生产是极为不利的。

{3}情绪异常。人的行为受情绪支配,对安全生产影响较大的有:

情绪急躁。情绪急躁不仅会压抑创造性思维,而且会影响正常的判断,求成心切但欠慎重,工作起来不仔细,有章不循,心不在焉,使工作造成失误。情绪烦躁。表现沉闷,不愉快,精神不集中,严重时近于痴呆,自身器官不能协调,不能自控,对外界情况不能应付,极易发生事故。

{4}态度不正。人的态度就是一种以已知的方式对事物反映的倾向性,不难理解对待事物的态度正确与否,与安全与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加强学习,注意自身修养,对人的动机、情绪,态度和个性差异,都有重要作用,通过学习,使人们实现自主保安,是安全和生产的基础。

2、思想方面

表现为不按客观办事,不尊重科学技术,不执行政策,不按规程措施兑现,不注意安全。

{1}无所谓的思想,视安全制度、规定、措施为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对安全“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他们心里只有“米、吨、钱”,没有安全。

{2}侥幸思想,明知有危险怕麻烦,明知违章却要冒险蛮干,总认为采取安全行为付出的代价高,而采取不安全行为也不一定每次都出事故,根源是“后果平衡”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作崇。

3、行动方面

是指直接造成意外或引起事故的个人动作——不安全行动。

{1}错误指令。包括规划、设计、劳动、组织、规章制度、命令、指挥、工作安排等。

{2}错误操作。包括遗漏操作、增加操作、误是操作、失误操作。

三、人为失误的控制措施

1、人的安全化

人的安全化工作是指企业生产中党、政、工、青、妇领导的共同责任,需要社会、家庭、单位多方面的努力,通过政治思想工作和教育训练实现。

{1}安全知识教育和训练。将理性安全知识传授给人们,使之储在人的记忆中,解决“应知”问题。

{2}安全技能教育和训练。让人们掌握安全技能,在生理上形成条件反射,按程序和要求完成规定的动作,达到“应会”的目的。

{3}安全态度教育。通过讲、理解、示范、评价、奖惩环节,针对人的不同性格特点,采取相应对策,使人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4}典型事故案例教育。以血的事实、鲜明、生动地进行教育,尤其是受害者亲自讲,能够触及人们的灵魂,使人印象深刻牢记不忘。

{5}生物节律与安全对策。据人的体力、情绪、智力三曲线的周期性变化、作业规律,确定作业的安排,持续限度和适当的劳动时间、休息时间、轮班制度,并结合上述内容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可以增强人的自主保安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作业标准化

把管理、技术和作业有机地融为一体,使管理有章可循,作业有程序,动作有标准,限制约束人为失误。

制定安全工作标准程序和作业方法时,唯一的依据是生产的客观规律。制定规程时,必须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确定作业方法以减轻作业人员的疲劳,规章制度应符合生产客观规律而又切实可行。

作业标准化的功能,是对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以及与人有关的物、环境、方法、程序等生产要素,经过简化、优化,统一规定到作业标准中去,成为人们工作(操作)的准则。企业执行作业标准化,是加强三基(基层、基础、基本功)的重要手段,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是“三大规程”和质量标准化的保证。

{1}根据作业内容,全面地系统地考虑技术、设备、作业环境等条件,合理地编制作业程序,准确规定操作顺序及其应达到的标准。

{2}岗位人员素质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首要条件,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操作者是不可能保证安全生产任务完成的。

{3}作业动作标准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每个动作都达到安全生产的最佳动作,不仅会使作业轻松,同时还会加快作业速度。

做到指挥传令标准化;任务具体、语言简练、易懂易记、传令准确,注重时间概念。操作姿态标准化:站、坐、蹲、卧姿势标准。目视作业对象:推、拉、拿、担、抗、查,动作标准。

3、作业环境安全化

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对手发挥主导作用,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尤其对特殊作业岗位更具有重要性。作业环境包括作业场所的工作空间规格、有害气体、粉尘、温度、噪声、文明卫生等。

岩土工程事故中的人为因素影响 第12篇

工程建设伊始至今,虽然专业知识理论和施工技术都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工程事故的发生却从未停止过。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工程建设的高峰期,事故发生也相对频繁,专家学者对此也做了大量的调查分析,但是绝大部分的事故调查分析都只是针对某一个工程事故,调查其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很少有人会把整个工程事故作为一个过程来看,深究其隐藏在技术背后,人为决策因素方面的原因。从这些失败案例中可以发现我们的科学认识和专业经验有时候是如何被我们的态度、习惯和工序所扭曲和阻挠,本文的目的就是为了揭开人类的这些属性是如何被卷入事故里面去的,希望从中可以得出一些有益于减少工程事故的措施。

1 事故的调查与分析

事故调查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两个方面:

1)技术方面;

2)金融负债。

第一个很明显对于我们专业来说更有价值,第二个主要是涉及到法律和可能牵扯到的一些经济问题,这对我们来讲意义不大。除这两个,事故的第三个重要方面经常被忽略:专业的工程态度、习惯和程序这些涉及技术链中的项目和决策也会导致工程事故。

事故发生后,其原因的认定确实有一定的困难。

首先,一些灾难性的事故本身就是销毁证据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事故调查只能试图从事故发生前的报告、图纸、当事人的回忆和未完全毁坏部分的检查报告来分析,但如果引起事故的唯一隐蔽缺陷被事故湮没了的话,就无法得出确切的调查结论。

第二,事故原因的复杂性,许多不同的缺陷可以产生相同的后果;相反地,同一系列的错误可以产生不同的问题。

第三,相关责任方(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和业主)的推脱、隐瞒甚至欺骗都会阻碍事故的调查。

2 事故的原因分类

调查发现已发生的事故中,88%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发生的,而事故中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被分成两类: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及对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摒弃。这里知识或者技术的水平不是静态的,它随着新知识的获得和新技术发展而改变,更重要的是,它随着新知识和新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而改变。

剩下12%的事故则与人为因素无关,是由外部客观的因素导致的。如现有知识理论体系和技术相对于工程实践的滞后,使得可靠的理论去指导工程实践,还有一些从未接触过的项目无可靠经验参考,风险相对较大[1]。

2.1 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

事故的发生是因为那些没有正确的知识或认识的人作出了错误的决定,这种对知识和技术的缺乏表现在两个方面:

1)知识的深度不够,对整体决策熟练的工程师缺乏对特定专业的知识;

2)知识的深度不够,没有必需的知识广度就作出的跨领域的决策。

随着工程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缺乏都变成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如2009年青海省西宁市商业巷南市场的某工程基坑施工现场发生坍塌事故,调查发现该工程无完整的基坑支护设计图,仅有一个支护剖面图,且基坑支护是由施工单位自行设计并施工,采用土钉墙的支护方法,土钉的长度、间距、注浆棒的直径和面板的厚度均不符合规范要求[2]。施工单位在不具备设计资质,施工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情况下,不顾国家法律的规定自行设计,最终导致惨剧的发生。

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技术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如下:

1)技术人员的自身知识“瓶颈”局限。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但相当一部分工程师离开学校之后就几乎停止了学习,自身的知识得不到更新。

2)由于专业理论知识薄弱而导致盲目依赖于相关经验和计算分析软件。

现在很多设计人员从事设计工作,仅仅依靠一些计算分析软件计算完之后就出图了事,导致设计存在安全隐患。这些人中的一部分是由于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无法依靠理论知识去分析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盲目依赖于软件的分析结果或是某个工程经验;而另一部分人则是工作态度不认真,不严谨,计算之后懒得再去验证结果。

事故中大约有33%由于技术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引起的,降低由于对知识和技术的无知造成的事故要求有:

1)参加继续教育。这种教育可以通过大学和行业协会获得,并且参与教育也是我们的专业责任,比如我国现行的执业注册制度,就有要求参加继续教育。

2)提高责任心和自律能力。他们应该只去从事他们可能胜任的任务,如果自我评价和自律不足,去强行做一些能力范围之外的工程的话,可能就会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

2.2 对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摒弃

对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摒弃指的是工程师懂得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但并未将所学知识用到具体工程中而导致事故的情况。这种摒弃有时是工程师蓄意,有时只是疏忽,然而,在工程师的环境链中,管理层或社会决定、外部强大的压力也要承担大部分的责任。

对专业知识和技术摒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沟通交流的问题;2)外部各方强大压力。

一个工程项目涉及到业主、设计、施工、勘察等各个方面的人和事,恰当的沟通交流在工程中是非常必要的。如在工程初期,勘察方与设计方的沟通交流就十分的重要,设计人员对于勘察报告中有疑问的地方,应该及时的与勘察人员联系,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盲目设计的话就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或事故。广州某综合大楼,在岩土工程详勘中,由于钻探分层不够详细,把填土以下1 m多粗砂,其总厚度合计3 m左右,统一描述为填土,以下为硬塑、坚硬状态的粘土,粉质粘土互层,约10 m多便为基岩。根据这一不适当的工程地质条件描述,有关单位在勘察报告中,建议采用大口径挖孔桩桩基方案,并为设计所采纳。结果在挖孔桩过程中,发现有大量的地下水和砂粒涌出,形成流砂现象,给基础施工造成极大的困难,须采用专门的防治措施,才能继续施工。不但耽误工期,还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3]。

外部给工程师的压力都会引起工程师对知识和技术的摒弃,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和事故,而时间、资金和环境是增加压力的约束条件,通常是令工程师摒弃现今有用技术的最终作用力。工程师几乎总是被时间和资金压榨,好的工程的本质就是以高的效益成本比和恰当的安全系数及时地解决问题;然而,如果有限的时间和资金危及到工程的实施和安全,那就是糟糕的工程,最终评价一个工程的成功是看这些冲突的压力事故是否被合理解决。

现今不管是设计院还是施工单位,其时间被疯狂挤压,一个设计项目根本没有正常的时间周期去完成,做事追求目标不是最好,而是最快,其结果就是设计图纸存在众多的错误和安全隐患,到了施工阶段就是不断的改图,最终却反而增加了工程的造价。而资金造价是导致技术人员摒弃现有技术的另一个导火索,低造价的投标就使得施工单位采用造价低的技术和材料,甚至是偷工减料,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事故中大约有55%是由于摒弃现有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引起的,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相对困难些。沟通是一种技巧,这可通过工程师的基础培训和继续教育来获得,但它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发展,在实践中沟通的有效性才能得到评估;外部压力的平衡是最大的挑战,因涉及到各方力量,且工程内外很多都不是由工程师本身能控制的,故要求工程师有一种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的正确理解和欣赏的能力。

3 结语

工程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还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故对已发生事故的调查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岩土工程事故的发生从人为因素影响的角度来看,包括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摒弃两个方面的原因。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可以通过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责任心等方式来改善;将由于对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摒弃而导致的事故可以通过加强工程项目各方的沟通交流、协调各方利益和平衡外部压力来实现。

摘要:着眼于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这些工程阶段当中,探讨了工程事故的出现阶段及其原因,得出工程事故的发生绝大部分是由人为决策等因素导致的,而这些缺陷可以通过意识到自身专业的局限,继续教育,修改设计和施工体系,还有抵抗外部不平衡的压力来改正。

关键词:岩土工程,事故,人为因素

参考文献

[1]Sowers G F.Human factors in civil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failures[J].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1993,119(2):238-256.

[2]朱彦鹏,叶帅华,莫庸.青海省西宁市某深基坑事故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S1):406-409.

上一篇:感悟青春下一篇:地方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