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环境条件范文

2024-05-24

复杂环境条件范文(精选11篇)

复杂环境条件 第1篇

一、复杂电磁环境的定义

目前, 世界各国对电磁环境的定义较多, 基本是针对自己军队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的一些认识。

为较多数认同的定义是指电子战双方在特定的感兴趣的区域内, 由使用各自电磁能的电子战系统构成的信号特性和信号密度的总和 (其中信号特性包括频率特性、脉冲串特性、大线扫描特性、极化特性和功率电平特性;信号密度主要指辐射源的数目或在接收动态范围之内电子对抗系统可以接收到的每秒脉冲数) 。另外也有其他的定义, 如1976年美国陆军部《美军野战条令———战斗通信》中对电磁环境定义为“电子发射体工作的地方。无线电、雷达、激光, 不管是敌方的还是我方的, 都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后在1988年, 美军又将电磁环境重新定义为“军队、系统或平台在特定工作环境中执行任务时可能遇到的在各种频率范围内电磁辐射或传导辐射的功率和时间的分布状况”, 而且认为“它是电磁干扰、电磁脉冲、电磁辐射对人体、兵器和材料的危害, 以及闪电和天气干扰等自然现象效应的总和”;在前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 对电磁环境的定义是:“影响无线电装置或其部件工作的电磁辐射环境”, “规定区域内或目标以上的电磁环境, 主要决定于无线电装置 (及其部件) 的数量、工作状态、功率和辐射频率”。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理解, 电磁环境就是自然环境、电子设备或系统工作时形成的电磁场环境, 不仅仅是无线电收发设备工作的电磁场环境, 而且也是对电子设备工作效果产生积极与消极影响的环境。

复杂电磁环境, 是指在一定的战场空间内, 由空域、时域、频域、能量上分布的数量繁多、样式复杂、密集重叠、动态交叠的电磁信号构成的电磁环境。从它的定义可以看出, 复杂电磁环境是战场电磁环境复杂化在空域、时域、频域和能量上的表现形式。

二、复杂电磁环境的复杂性表现

类型众多, 影响各异。复杂电磁环境主要由电子对抗环境、雷达环境、通信环境、光电环境、敌我识别电磁环境、导航电磁环境、民用电磁环境、自然电磁环境等构成。每一类型的电磁环境又由不同类型的电磁辐射源生成, 并对不同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整体作战。如在电子对抗环境构成上, 利用电子干扰装备进行有针对性地电子干扰, 影响和破坏敌方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正常工作, 以达到有利于我方而不利于敌方完成作战任务的目的。

无形无影, 无处不在。战场空间中的电磁波, 看不见, 摸不着, 但它存在于战场空间的每一个位置, 作用于有形的电子设备上。战场上的电磁辐射源来自太空、空中、海上、地面、海中, 来自我方和敌方, 来自军用和民用, 来自不同平台和电子设备。由于大功率电子设备的大量使用, 电磁辐射更为强烈, 传播距离更远, 在战场空间的一点上, 电磁信号密集程度更高, 更复杂。据统计, 冷战时期, 东西德边境地区上空, 一架飞机同时受到几十部雷达和数百部通信电台的照射。由此可见, 电磁环境中不可能简单至易于分辨。

变幻莫测, 密集交叠。战场上大量的电磁信号是在人为控制下产生的, 或者说是交战双方有目的地控制电子设备实施有意辐射所产生的。因此, 在不同的作战时间, 交战双方因作战目的不同, 所产生的电磁信号数量、种类、密集程度将随时间而变化, 其变化的方式难以预测。从时间上看, 有时表现为相对静默, 有时表现为非常密集。时间密集的电磁信号环境是现代战场电磁环境的显著特征。

无限宽广, 拥挤重叠。频谱是电磁信号在频域的表现形态。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子信息装备的大量使用, 战场上电磁信号所占频谱越来越宽, 几乎覆盖了全部电磁信号频段。另一方面, 由于大气衰减、电离层反射和吸收等传播因素影响,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能够使用的电磁频谱只有有限范围, 军用频段更少, 在某一局部频率区间, 电磁信号呈现密集重叠的现象。如雷达频段通常在3MHz~300GHz, 但实际装备只在有限的不连续的频率区间内工作, 并非覆盖整个雷达频段。

密度不均, 跌宕起伏。能量密度是电磁辐射强度的一种表现形态。因电磁波传播因素的影响, 战场空间的电磁信号能量不会均匀, 在有些地方能量集中, 可能很强, 有些地方能量分散, 可能很弱。电磁能量密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对电子设备的影响程度。如强烈电子干扰可以使雷达迷茫, 通信中断, 连续强激光照射可以使光电探测器烧毁。据悉, 目前美军正积极利用电磁能发展高功率微波武器、电磁脉冲弹、高能激光武器等, 据最新的报道, 部分武器已初步试验成功, 显示出较大的打击力, 所有相关装备已进入待装状态。

数量繁多, 波形复杂。战场上, 交战双方从反侦察、反干扰、抗摧毁角度出发, 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种新体制雷达、通信、光电等设备, 并且在新体制电子设备上越来越多地采用更为复杂的信号样式。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世界上的通信信号种类多达100种以上。雷达多采用新体制和特殊体制, 如相控阵雷达、脉冲多普勒雷达、频率捷变雷达、合成孔径雷达、低截获概率雷达等, 使得雷达信号种类繁多且波形复杂。

参考文献

[1]黄伟庆, 孙德刚.信息核电磁辐射的原理、测试与消除[J].数据通信, 2001, (3)

[2]刘顺华, 刘军民, 董星龙.电磁波屏蔽及吸波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复杂环境条件 第2篇

当前,国家扩大内需,保民生,促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铁路营业线长大线路建设改造项目越来越多。但这些项目的安全风险、施工管理跨度、工期压力、技术难度都很大,作为一支有着铁路既有线路改造施工传统的大型国有施工企业,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中铁七局)要把握这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赢得企业科学发展的主动权,就要敢于面对这样的项目,敢于挑战这个市场。中铁七局的营业线长大线路项目已经具有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如:京九电化改造项目、汉宜铁路、武汉货运外绕线、朔宁线取直等,这些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全局的安全控制能力和合同履约能力。因此,研究、做好类似这些复杂条件下的项目管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这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体现管理水平和向社会展示施工能力、企业形象的需要,也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基础。笔者仅结合京九电化改造项目,就复杂条件下项目管理问题谈几点看法。

京九电化改造项目的复杂性

京九电化改造项目正线长369.7km,麻武联络线长80.798km,施工范围全长约为450km.中铁七局负责京九电化工程除麻城站和麻武疏解线外的所有站前工程,轨道工程主要包括6处双线,正线长改线共计14.85km,改半径或改缓长共计72处56.4km.区间抬落道14处27km,最大抬道量58cm,最大落道量25cm.新建改建桥梁共计48座,涵洞310座,共计站改施工26个。铺道岔205组,其中铺新岔91组,利用旧岔114组。此项目具有典型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线长点散,管理跨度特别大。

京九项目施工范围横跨河南、湖北共计12个县,全长450公里,共计185个工点,行政区域跨越大,牵涉配合的路内路外单位多。涉及专业有路基、桥涵、轨道、隧道、站场。虽然技术难度不大,但都在运营线上施工,线长点散,管理跨度特别大。

工期压缩,应急性特点十分明显。

原合同工期要求2010年6月底完工,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要求2009年年底全部完工,站前工程要求2009年6月底基本完成,9月底完工退场,整个合同工期仅为一年。

要点施工频次高,营业线上施工安全形势严峻。

要点施工卸料共计2000余次,仅4月份安排要点施工计划400多次,平均每天13次,安全压力巨大。

施工组织困难,项目成本控制面临压力。

工期短,要点施工重叠,造成劳动力、设备集中在短期投入,高峰时劳动力需要达到7500人左右,劳力组织困难,窝工浪费无法克服,各类机具设备和材料费用等成本支出大幅增加。

复杂条件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京九项目的复杂性和难度,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这样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一般来说会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前期对困难的预想不充分,在项目部组建时容易产生“先天不足”现象。

京九项目部前期组建时,是指挥部、项目部两套机构一块牌子,指挥部对项目成本负责。下设4个作业队,负责现场施工生产组织。一个作业队负责100公里范围的运营线施工作业,责、权、利界定不清晰,资源配备不足,权力过分集中在指挥部。这样的管理模式,是不能适应450公里特长线路施工的。一方面不能充分调动作业队积极性,另一方面依靠指挥部也不可能顾及每个工点。因此,一开始,整个项目就呈现被动局面。这是对长大线路施工困难和特点没有充分预想的结果,尽管后来采取了一些措施,对管理模式和架构进行了调整,但是“先天不足”给项目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惯性很难消除。

当矛盾和问题不断积累和暴露后,在项目管理层和生产骨干中会滋生厌战应付情绪。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工期压力大,安全难以控制,成本控制困难重重,部分管理干部和生产骨干就会有信心不足,厌战应付的心理。运营线施工,大家都能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但也确实没有想到长大线路施工复杂程度到底多严重、安全风险到底有多大,一旦发生了事故,就会越想越害怕,信心大打折扣。特别是当自己努力了,但还是不能改变被动局面,感觉总是在受批评,怎么努力也抬不起头的时候,就会对工作被动应付。

不能正确处理安全、工期和效益的关系,往往顾此失彼,施工生产组织始终较为被动。

一是对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能从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和要求,对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严格、全面执行。二是谨小慎微,在抓安全的过程中,对项目进展没有安排好,没有研究在保证安全可控状态下的施工推进的措施方案,对能干的工作也不敢干,造成工期滞后、业主不满意。三是顾此失彼,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把握不好“小账”和“大帐”的关系,在安全方面投入少,有的时候少上劳力,少上机具设备,管理费和成本支出少了,可是工期拖延,材料价上涨了,付出的代价更大;有的时候在征地拆迁上节约了费用,可是制梁滞后了,各方面的投入成倍增加,看似节约,实际是浪费,出力不讨好,既没有效益,也没有形象。

项目总体成本控制的判定和实际操作难度大,成本控制很难达到“先算后干”的理想状态。

京九项目中标后,武汉公司组织针对投标单价的分析,给项目部下定了指标,但是施工图纸到后,由于工期十分紧张,项目实际控制的成本还没有进行单项盈亏分析和数量对比控制,以及项目管理费用的分析,这使项目总体成本控制的判定实际操作没有标准,客观上容易形成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到哪的成本控制局面。

复杂条件下项目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个项目无论是多么复杂,无论面临着多少不利因素,但都是通过充分论证和勘探设计的,从理论和实践上说,应该是可行的。因此,参战干部员工,首先是要从战略上藐视他,要坚定信心,没有干不好的工程。其次,是要在战术上重视它,对于复杂条件下的项目管理,局、公司领导要给予高度关注,要认真分析研究,认真对待每一步、每一个环节,认真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设备和劳力投入,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些,把预案想得更周全些,那么,工作就会主动。

规划设计好项目管理的布局和构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项目部的管理模式、工点布局、考核激励机制一开始一定要规划设计好,这一点对复杂条件下的项目管理非常重要,不然,一招失误,步步被动。市场竞争,瞬息万变,没有超前预想,没有预警措施,市场风险将很难规避。一项工程开始运作投标,不仅要考虑是否赚钱,还要调查市场的规则和特点,业主状况、地方特色、施工环境和季节特点,为后续施工组织提供资料。同时还要考虑中标后如何配备人员、选择队伍、组织施工;工程开工后,不仅要思考当前工作,更要考虑下一步工作,充分考虑生产安全、工期进度、季节气候、变更索赔等因素,只有提前掌握情况,才能较好地组织投标和施工。不能因为眼前任务忙,而无暇顾及下一步的工作,不要等到事情发生或将要发生了才采取应对措施,那样只会使工作更加被动。

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充分发挥项目分部(作业队)的作用。

责、权、利是互相关联的,权力过于集中,不利于基层积极性的发挥。特大长线路施工,不能把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失败寄托在一个人或几个人身上,那样,愿望是好的,是信任和重用他们,可结果或许是害了他们,是不科学的。京九线项目分部管理跨度过长,类似的项目,要化整为零,分散难点,分担责任,那么项目实施起来就会变难为易、化危为机,不仅有利于安全的控制,同样也有利于项目的二次经营。

建立实现项目目标成本的保障体系。

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是一个整体的、全员的、多层次的、全过程的动态管理,贯穿在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有一套实现项目目标成本的保障体系。

要落实经济责任制。

必须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有责有权,才能保证完成所分担的责任;有责有利,才有推动履行职责的动力。

抓好制度建设。

制定科学、合理和可操作的制度是开展目标成本管理的基础。这些制度包括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工程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奖惩制度等。除此之外,还必须建立一整套与制度相匹配的可操作的模拟程序文件。

要健全核算价格体系。

要认真研究合同,熟悉合同条款。推行目标成本管理,一定要以市场价格为导向,即其价格必须以市场动态的即时价格进行测算。只有这样,目标成本的编制才能够准确。加强对工程成本的准确测算,大到单项工程,小到每道工序,都必须树立责任成本意识,将各方面的费用进行细化、认真统计、整理和系统分析,逐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核算价格体系,科学地编制合理的内部成本价格。

要加大二次经营力度,一开始要树立二次经营的思想。

首先要做好数量对比,确保实际数量不能出现负数;其次,做好单价对比,打开二次经营的思路,在单价方面做足文章;再次,加强对协作队伍的结算管理,特别是控制好结算“量”的问题,不出现企业效益的流失。

严格落实制度,坚持以“铁”的手腕抓安全。

坚持落实安全制度。在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方面坚决不能含糊,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要加强检查督促。局、公司要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公司在检查落实督导时要硬起手腕,发现问题,要把事故苗头和隐患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讲透,盯着基层迅速整改。同时,项目部也要组织日常性的检查,防止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现象发生。要严肃处理,要像铁路局系统那样有一种安全高于一切的意识,那样一种抓安全工作的机制,处理有力度,大家才会感觉到“怕”。增强安全知识技能培训的针对性。项目部的培训,往往只局限于部分管理人员和协作队伍负责人,没有覆盖一线员工。有的时候安全知识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工作都是讲面上的事情多些,有政治化、口号化的倾向。项目部一定要在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上下功夫,要针对具体的项目、具体的施工作业特点、具体的操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安全技能、知识、应知应会等,真正为一线员工所掌握,从而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推行项目架子队管理模式。

运用架子队的模式组织项目施工生产,是对现有项目劳务组织模式的创新,目的是为了规避依靠协作队伍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在特大长线路项目情况下,组建架子队模式显得更加重要和急迫。京九项目部在架子队的设计与管理上动了一定的脑筋,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抓紧实施架子队试点,先搭起2、3个架子队的构架;抓紧对架子队队长、书记、总工等管理骨干进行教育培训;编制架子队职责范围;明确架子队结算支付细则、工资支付细则、安全质量管理办法,仔细做好责任成本的核算。

总之,复杂条件下项目管理相对于一般项目难度更大,风险更大,对企业的影响更大。真正做好复杂条件下项目经营管理工作,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局、公司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过问,指导帮助项目部的初期组建工作。

项目管理层次要清晰,责权利要明确,特别是各层次的责任目标要明确。

要组织专班人员攻克工程前期征地拆迁难题,关键是要站在业主角度,主动出击,主动配合,克服困难,为施工生产打开局面创造条件。

由于工程难度大,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要加大宣传教育的投入,营造好和谐共事、安全施工的氛围。

要尽量做到先算后干,不好操作时,也要做到边干边算,要定期开展经营活动的分析,始终做到对成本控制心中有数。

复杂环境条件 第3篇

关键字:物理勘探;构造;断裂

0引言

研究各工程方案场地的区域性工程地质条件,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之上,以物探工作为主,为工程方案提供地质依据。并达到彼此验证的效果。

1地球物理勘探

地震映象法:地震映象法地震仪器选用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ST-24 多功能数字地震仪。接收器采用双通道主频为100.0Hz 的水听器(拖鱼)进行地震信号的接收。水上地震震源采用福建建筑设计研究院研制的ZY-3型水域全自动大能量连续冲击震源船。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采用等偏移距排列观测系统和3次覆盖水平叠加观测的工作方法,偏移距选择28米和36米,道间距选择2米。用大锤作为震源激发人工地震波。

高密度电法:采用施伦贝尔剖面装置,每次布设60根电极,电极间距选用5和10米,供电采用2个90V的电池箱,总电压为180 V直流电。

2自然地理概况

场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韦源口河段,河道深切于古生代和中生代基岩组成的山地之中。左岸为一级阶地、现代冲湖积平原地貌,右岸为三级阶地、岗地地貌。

3区域地质构造体系特征及构造形迹归属

桥梁横跨两大构造单元的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即秦岭褶皱系的南秦岭褶皱带及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缘褶带。两大构造单元之间有一宽约2~2.5公里的过渡带,为襄樊—广济断裂通过部位。南秦岭褶皱带为一套变质岩系,下扬子台缘褶带为一套沉积岩盖层沉积。区域内存在七种方位的构造线。其中以近东西向构造线最为醒目,构成一幅复杂的构造图案。其中对桥位区有影响的断裂为北西向断裂---沿江断裂(F1)。

沿江断裂,规模较大。属于传统所称的襄樊—广济大断裂的东南延伸部分,途径场地区域浠水西河至蕲春蕲州一线。长江大桥横跨该断裂。该断裂由一系列近乎平行的断层和破碎带组成一向北西伸展,宽约3公里、长达80公里的断裂带。该断裂具多期活动性,该断裂在大别—晋宁变动期业已发生,自燕山运动以来,曾多次强烈活动。

4物探工作成果及推断解释

6结论

1)通过该工程物探研究的结果与区域地质构造吻合,证实物探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具有说服力。

2)物探工作可以摸清构造的特征,如长度、宽度、埋深,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复杂环境条件 第4篇

1 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企业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主要有三种结论:第一, 环境占主导地位, 企业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代表学派有权变理论学派 (Lawrence&Lorsch, 1976) 、种群生态学派 (Hannan&Freeman, 1977) 、新制度理论学派 (Meyer&Rowen, 1977) 。第二, 企业和环境相互作用, 它们之间存在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代表学派有:资源依赖学派 (Preffer&Salancik, 1978) 、战略选择理论学派 (Child, 1972) 。第三, 企业与环境共同演化。代表学派为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学派 (Moore, 1993;Chiles et al, 2004) 。我国学者在国外学者研究基础上, 结合中国国情, 对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及它们的互动机理进行了探索。例如陈国权 (2001) 等认为企业与环境存在竞争、合作、合作竞争和共同进化四种关系。赵锡斌和鄢勇 (2004) 分析了企业的三个子环境系统之间的互动和作用机制。刘洪 (2009) 提出当企业复杂性高于环境复杂性时, 企业得以发展。马小援 (2010) 认为企业与环境的互动调适可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了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及互动机理, 但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 将企业抽象成一个黑箱, 很少从微观的视角进行分析。因此, 本文将从内部利益相关者角度, 以复杂性思想分析企业组织与环境的互动。

2 企业与环境的互动分析框架

企业的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其中, 物质资本分为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 人力资本分为一般人力资本和特殊人力资本 (张仁德, 2000) , 其所有者分别是股东、债权人、一般员工和经理。他们为企业贡献了主要的专用性资本, 拥有企业的所有权, 是企业的内部利益相关者。企业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其中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资源、企业文化、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技术, 外部环境分为一般环境和特定环境, 一般环境主要指政治、经济、法律、技术、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 特定环境主要是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和社区。因此, 基于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企业与环境的互动框架如下图所示 (见图1) :

在图1中, 大方框是指企业复杂系统, 里面的小方框是内部利益相关者, 椭圆是企业的内部环境。大的椭圆是指外部环境, 椭圆内上面的方框是外部一般环境, 下面的方框是外部特定环境。由于企业是一个复杂系统, 其边界是模糊的, 因此, 外部环境也是该复杂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内外部存在熵流交换, 是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所致, 该互动包括内部利益相关者与外部环境的直接互动和内部利益相关者通过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间接互动两种。熵流交换主要是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传递, 其变化公式为时, 系统会向相对稳定的有序状态演变。在动态的演化过程中, 系统内外部的熵流持续变化, 阶段性地演化成新的有序状态。

3 内部利益相关者与环境的互动分析

在复杂条件下, 企业与环境的互动具有复杂性, 特别是内部利益相关者与内外部环境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传递, 使系统出现熵流交换, 其互动过程如下:

3.1 股东与环境的互动

股东为企业提供资本, 增加企业资源;而企业资源对股东具有反作用, 影响股东的席位和权力。股东通过董事会和经理, 间接影响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而企业文化与组织结构能够影响股东的目标。股东对企业的经营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 为经营者提供管理建议, 提高企业的管理技术;企业的管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股东利益的实现。

企业外部一般环境对股东具有重要影响, 决定股东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目的。例如环保政策决定股东选择投资行业, 技术发展决定其投资时机。股东的投资行为会影响行业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 对外部一般环境具有能动作用。在股东与企业特定环境的互动中内部环境起中介作用, 例如股东增加资本投入丰富企业资源, 增强企业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提高企业竞争力, 增加顾客满意度, 为政府和社区做出贡献。反之,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竞争者的力量, 顾客、政府和社区的监督等对企业的经营能力有重要影响, 决定股东的投资决策。

3.2 债权人与环境的互动

债权人为企业提供资金, 增加企业资源;而企业资源决定债权人的地位, 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破产清算或由债权人接管企业。债权人通过与企业进行债权与债务的交换, 影响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对企业的负债比例和偿债意识等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债权人的决策。债权人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并为经营者提供建议, 提高企业的管理技术;管理技术水平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

企业外部一般环境会直接影响债权人的投资水平和投资决策, 例如经济水平影响债权人的投资能力, 政策与法律等影响债权人的投资方;债权人的决策对企业外部一般环境有改善作用。债权人通过内部环境与外部特定环境互动, 债权人通过债权资本的投资影响企业资源状况, 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讨价还价能力, 对外部利益相关者产生重要影响;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进行监督与约束, 刺激企业改善内部环境, 为债权人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3.3 经理与环境的互动

经理拥有企业的决策经营权, 它与内外部环境有较多互动。经理协调和配置企业资源, 发挥资源的优势作用;而企业资源条件制约着经理的调控能力。经理是企业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 其领导力和权威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而企业文化影响经理的管理风格。经理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设计与安排, 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而组织结构会影响信息的传递效率, 阻碍企业决策的实施, 影响经理的绩效。经理的能力和管理经验影响企业的管理技术, 而企业的管理技术则影响经理的管理水平。

经理与外部特定环境直接互动, 与外部一般环境间接互动。经理的谈判能力影响企业对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其战略决策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 其经营理念决定顾客价值让渡程度和对政府与社区的贡献;企业外部特定环境则影响经理的管理决策和经营理念。经理的战略决策会影响行业的发展, 对外部一般环境产生影响;而外部一般环境会约束经理的行为与决策。

3.4 一般员工与环境的互动

员工为企业创造资源, 而企业资源状况影响员工生产水平。员工的行为方式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来源, 特别是非正式群体的产生让企业文化的形成更加迅速;而企业文化同样制约着员工的行为, 特别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员工会影响组织结构间的信息传递, 而组织结构则影响员工的分工与合作。员工参与监督经理的行为, 并为企业提供管理建议, 提高企业的管理技术;而管理技术对员工具有指导作用, 能够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员工与外部特定环境直接互动, 与外部一般环境间接互动。员工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决定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影响着顾客和竞争者环境, 并且决定了企业对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外部特定环境的变化要求员工不断改变工作方式和提高工作效率。员工的工作水平影响产业水平, 而产业水平影响外部一般环境;外部一般环境也会间接地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

4 结语

股东、债权人、经理和员工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相互作用, 进行熵流交换, 当系统的负熵增加时, 企业与内外部环境会形成一个正反馈系统, 使系统延续。由此, 可以提出改善管理和治理的具体措施。第一, 提高股东对企业资源状况的认知水平, 加强股东与董事会的沟通。第二, 完善企业的债务偿还机制和反馈机制, 为债权人监督企业提供渠道, 丰富治理主体并提高治理质量。第三, 经理是企业管理与治理的交集层, 使经理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目标相匹配, 实现管理与治理目标的协调一致。第四, 引导企业非正式群体的发展, 使之与企业的整体目标相协调, 完善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Chiles T H, Meyer A D, Hench T J.OrganizationalEmergence:The Origin and Transformation of Branson, Missouri’s musical theaters[J].Organization Science, 2004 (5) .

[2]Lawrence P, Lorsch J.Org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Managing Differentiation and Integration[J].Division ofResearch, 1967.

[3]Moore J F.Predators and Pery:A New Ecology of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3 (5~6) .

[4]刘洪.论组织内外部复杂性的变化特点与管理挑战[J].管理学报, 2009 (5) .

[5]马小援.论企业环境与企业可持续发展[J].管理世界, 2010 (4) .

复杂井眼条件下录井影响因素分析 第5篇

关键词:岩屑录井;气测;泥浆性能;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TE142 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0)10-0156-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PDC钻头钻进、大斜度大位移井、水平井、阶梯井钻井等复杂钻井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之中,以钻水平井为代表的复杂钻井技术在钻具使用、钻井参数、井身结构、井眼轨迹及钻井液性能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导致岩屑代表性差,描述及分层困难,从而导致地质导向、地层对比、油气层解释等众多方面存在偏差。因此要对复杂钻井技术条件下进行随钻跟踪对比分析后,才能准确的判断地层变化情况。

1岩屑录井

复杂井眼由于其特殊的钻具结构、井眼轨迹及钻井液性能等因素,导致岩屑代表性差。

①岩屑细小的影响。地层因素是造成钻井岩屑细小的客观因素,加上PDC钻头对地层的切削研磨作用。钻井岩屑细小,加大了岩屑采集、描述和油性判定的难度。②泥浆性能的影响。泥浆性能对岩屑录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添加剂。③采集取样的影响。岩样采集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分析描述等工作,目前岩样采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漏取砂样是岩样采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迟到时间决定岩屑采样时间和对应的深度;假岩屑的存在会干扰对岩屑的识别和判断,采集岩屑时应注意剔除假岩屑,去伪存真。假岩屑主要来自以下四方面:泥浆性能不好;工程影响;泥浆清砂不净;对于大斜度井,在滑动钻进阶段,由于钻速较慢,而泥浆材料过多造成震动筛前没有足够的砂量,对我们录井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2气测录井

气测录井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储层物性、原油性质、泥浆性能、钻井因素、气测仪器等等。以下我将分别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储层物性和原油性质的影响。当油气储集层的厚度越大,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越大,地层压力越大,则在钻穿油气储集层时进入泥浆的油气越多。对于储集层的渗透性,有两种情况:当泥浆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时,进入泥浆的油气减少;当泥浆柱压力小于地层压力时,进入泥浆的油气越多,泥浆中的气体浓度也就越大。气测异常也就明显异常。反之,气测异常不够明显。

泥浆性能的影响。泥浆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类型、密度、粘度和添加材料这三方面。泥浆类型会影响到气体组分的检测。在钻井过程中,泥浆的密度直接表现为泥浆柱压力,对油气层气测值的影响如下。粘度大的泥浆,气测值变低。钻井过程中,在泥浆中加入璜化沥青和润滑油等添加材料,这将影响气测基值或是产生假异常。

钻井因素的影响。影响气测录井的钻井因素有:钻井液排量、钻压、钻头直径、起下钻、接立柱、钻头类型、钻速等等。但钻井液的排量和钻速是影响气测的主要因素。

气测仪器的影响。目前我们使用的都是RESERVAL定量脱气器GZG,由于其增加了引流装置和恒流泵,所以泥浆液面的波动对它影响不是很大,但脱气器的放置位置会给气测录井带来较大的影响。同时气管线的封闭性、干燥程度以及搅拌棒的磨损程度都将影响脱气器的脱气效率。其次,鉴定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此外,仪器标定和色谱峰的取值会给气测录井带来影响。

3结语

在开发井的钻井过程中,由于优快钻井和PDC钻头的使用,导致岩屑细小,对我们岩屑录井工作带来较大影响,同时鉴于RESERVAL定量脱气器的使用,在进行现场油气层评价时,应尽量以气测为基础,同时结合其他录井资料,岩屑录井作为直观反映地下情况和地层变化规律的录井手段,可以修正一些干扰因素对气测的影响。

在钻井过程中,对比是不可忽视的手段,尤其在用综合录井资料解释评价油气层时更需要进行对比,用“层内-层间-井间”三层次对比综合分析法辅助解释工作的进行。关注泥浆性能和钻井措施对气体值的影响,不能误认为高气测值代表好的油层,一切都要综合分析。

当泥浆中存在有荧光的泥浆添加材料的情况下,取来所添加的材料,在荧光灯下与岩屑的荧光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岩屑荧光的真实性。当大斜度大位移定向井存在连续多报都有荧光现象时,可采用多包同照荧光来解决。在相邻2~3包岩屑中各取近似等量的一份,洗净,同时放在荧光灯下观察,比较各自的荧光含量、颜色等,先远观,再细分,以此辨别其细微差别。

参考文献:

复杂环境条件 第6篇

1 复杂地质条件下钻复杂结构井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复杂的地质条件相比于一般的复杂结构的钻井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复杂的结构井指除了常规的直井外的所有较为复杂的井, 例如水平井、定向井、大位移井以及分支井。

1.1 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复杂的地质条件一般体现在对于以下几方面的参数测定存在很大的难度:地层的厚度、油气水层的顶、底界面深度位置、地层的缺失或存在、地层的分层深度位置等。这些问题的不确定性致使对于某层是否要下技术套管及下潜的深度不能确定, 只好依赖液体的套管维持待定井段的施工。

更严重的还可能因为对于目的层、标志层的深度位置不明确, 从而为预先设定钻井的目标以及深度、靶位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甚至由于地址值因素引起的井壁失稳以及井眼失控。

1.2 井下工具及测试与控制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导向钻井工程控制与优化目标在实际的操作中会由于存在的复杂性及不确定而难以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钻头运动学与钻柱动力学还不成熟, 在实际的运用还不普遍, 尤其是旋转导向工具和BHA存在的不确定性。在实际的运行中很难兼顾井眼的轨迹与钻速、效率、安全等问题。

1.3 井身剖面和井身轨迹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实际中经常要在易发生漂移与不方便改变井眼方位的复杂地段改变斜率, 但是由于不能预先的定向造斜点的位置及主井眼的位置而增添了操作的困难。有时不得不一次次的调整井身的轨迹, 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与安全隐患。

1.4 井下复杂情况诊断与预测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

传统的诊断与预测是通过地面综合录井或者泥浆录井的手段, 但是由于地面采集的信息不能及时的反映井下的实况, 在实际的使用中经常的发生判断滞后甚至漏判、误诊的情况。这种情况的频繁出现极大的增加了安全隐患, 否则面对复杂的地质情况很难满足现实的需求。

2 随钻实时“导向、优化、诊断”闭环信息传输系统

2.1 导向钻井需要的信息参数

近年来应用导向钻井系统控制井身轨迹的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逐渐朝着综合地质导向、几何导向、旋转导向的方向发展。地址导向常用三联或者四联的随钻测井仪, 可以使用的测量参数有时多达十个;几何导向最多可以测量的参数为6-8个, 包括方位角、井斜角、井斜变化率、工具面角、方位变化率以及近钻头的姿态参数;旋转的导向钻进技术的导向工具内置有陀螺仪、温度传感器、三轴加速度计等原件, 可以实现实时的掌握井身轨迹、全角变化率等。

2.2 SOD系统对信息传输速率的要求

在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传感器的位数为8-16, 使用的探测频率为1000Hz。这样得到的最大信息应用传输速率可达6.7×105b i t/s, 即使按照最小比例的考虑, 使用的信息传输速率也要达到8×104bit/s。而现实情况是地质导向的随钻测井还是随钻测量, 由于其传输方式为泥浆脉冲方式, 最大的信息传输速率仅为12 bit/s, 这远远不能满足SOD系统对信息传输速率的要求。

由表1可见, 在泥浆脉冲传送速率为6 bit/s时, 仅测出的九个独立参数的参数更新时间分别的为5.4-43.3s。同时补充传输速率为12bit/s的计算也表明, 更新时间在2.7-21.7s。当然多个参数同时测量会导致更长的更新时间, 根本不能满足复杂结构条件下对于法咋结构井的多参数信息采集的实时性需求。

2.3 优化钻井和随钻诊断需要的信息参数

优化钻井和随钻诊断需要的信息参数一般有以下几种:井底转速、井底钻压、泥浆排量、井底扭矩、环空压力、钻柱内压力;使用三轴加速计测得的扭振、纵振的震动参数;导向工具与BHA的弯矩, 井温以及钻井液性能参数。总的来说为了实现动态的诊断, 防止问题的恶化, 测量量要求在12-18个。

3 基于智能钻柱的“随钻导向、优化、诊断”集成技术

3.1 智能钻柱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智能钻柱是以电子钻柱为代表的, 这是一种通过在钻杆及整个钻探的管壁都包覆绝缘导线的新一代随钻测控传输技术, 其传输速率为104-106bit/s。智能钻柱可以科学全面的解决复杂条件下遇到的复杂问题, 达到钻探的智能化与信息化。

3.2 智能“随钻导向、优化、诊断”集成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根据钻头随钻获得的实时参数而建立动态的模型。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 使得复杂的地质条件透明化, 将原本不确定的地质因素动态的反映出来。

(2) 确定井身剖面与轨迹, 精确的控制导向, 实现可视化作业。

(3) 随钻负责及时的调整优化与导向的矛盾, 确定所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

(4) SOD系统可以实现智能化处理, 使得钻探过程简单, 提高效率。

(5) 综合使用SOD系统与智能钻柱可以降低钻井成本。

总之, 作为新一代的钻井支持系统, SOD可以有效的实现信息的采集处理决策与反馈。

4 结束语

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如何利用智能化的手段实现对于不确定信息的掌控, 实现可视化作业, 同时使得钻进的过程最优化是一个很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提出的基于智能钻柱的“随钻导向、优化、诊断”的SOD系统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张绍槐, 张洁.21世纪中国钻井技术发展与创新[J].石油学报, 2006, 22 (6) :63-68.[1]张绍槐, 张洁.21世纪中国钻井技术发展与创新[J].石油学报, 2006, 22 (6) :63-68.

[2]张绍槐.现代导向钻进技术的新进展及发展方向[J].石油学报, 2005, 24 (3) :82-89.[2]张绍槐.现代导向钻进技术的新进展及发展方向[J].石油学报, 2005, 24 (3) :82-89.

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综采技术 第7篇

该工作面位于东一下山采区, 东起东三九煤下山, 西至东一皮带下山, 南邻9109采空区, 北为九煤未采区, 该面总体处于东一宽缓向斜部位, 上覆七煤7109、7111采空区。切眼向西450m范围内倾角较缓, 其间运输机道掘进时揭露一走向100m变薄带, 西部借运输上山附近有一走向NE, 宽25~40m的伪顶泥岩发育区, 厚2.8m, 斜交借运输上山, 工作面中西部有一平行于运输机巷走向400m长顶板老峒。

2 采煤工艺

工作面安装支架95台, 支架中心距1.5m, 推移步距600mm, 工作阻力3118KN, 采用国产无链牵引MG250/575-W型采煤机, 工作面设计采高3.3m, 架前铺设一部SGZ-764/400型铸造刮板运输机, 倾角较缓地段双向割煤, 倾角较大的地方采用上端头斜切进刀, 下行割煤, 上行返刀, 扫底煤。

3 综采技术

3.1 过变薄带

(1) 在距变薄带两端向内5m处沿顶板分别掘两条探巷, 探巷从工作面运输机道开窝, 平行于工作面的推进方向, 高2.2m, 宽3.0m, 探明变薄带情况后, 掘一平行于运输机道的联络巷与探巷贯通高2.2m, 宽4.0m, 作为抬高运输机道, 距外面探巷20m处, 掘一联络巷与抬高运输机道贯通。

(2) 工作面推进至距里面探巷10m时, 自抬高运输机道上方5架向下开始铺网上绳, 5.0m×1.2m金属网, 600mm一根直径21.5mm钢丝绳, 同时对外面探巷进行扩刷, 锚梁网加锚索联合支护, 作为切眼安装支架, 并在抬高运输机道上帮掘一绞车窝, 安装两台40T回柱机, 用做拉支架。

(3) 当工作面揭露里面探巷后, 巷道内铺网、上绳、补打锚索, 锚索按2.0m×2.0m布置, 缩工作面运输机机头至抬高运输机道, 抬高运输机道铺设两部40T刮板运输机, 联络巷铺设一部40T刮板运输机继续回采, 下行拆除下部运输机、支架, 安装至外面探巷。

(4) 在抬高运输机道顶板划中线, 控制支架、运输机头与中线的相对位置, 工作面推至外探巷时, 工作面对接。

3.2 带小面回采

(1) 工作面倾角大, 两巷变化不同步, 导致工作面不等长, 相差12m, 此处影响生产能力的发挥, 因此将运输机延至上端头, 煤机割煤, 采高2.3m。

(2) 2.5m单体液压支柱配采用“Л”型3.6m长钢梁、HDJB-1200型金属铰接顶梁支护, 一棚6根枇子, 长钢梁与金属铰接顶梁配对使用, 间距300mm, 对与对间距700mm, 第一对与95#架间距不大于300mm。

(3) 每割煤一刀窜一次长钢梁, 迈步600mmm, 当长钢梁与铰接顶梁错距达1.2m时, 铰接顶梁前挂铰接顶梁, 最大控顶距4.8m, 最小控顶距3.6m, 放顶步距1.2m, 切顶线内侧扶一排首尾相接的倾斜架棚增加支护强度及稳定性。

3.3 过伪顶区、过借运输上山

(1) 借运输上山斜交工作面, 与两道贯通, 是掘材料道时的出煤系统, 掘进时, 巷道中部伪顶破碎、冒落。后期回采时, 工作面下部先揭露伪顶, 后揭露借运输上山, 伪顶区逐步上移, 工作面上山回采, 角度达13度。

(2) 过伪顶时逮顶煤, 厚度为0.5m~1.0m, 铺1.2m×5.0m菱形金属网, 每2.0m上绳一根, , 根据伪顶斜交方向, 每割煤一刀逮顶煤范围向上移一架, 下部上挑顶煤上爬跟顶一架。

(3) 借运输上山破伪顶处, 打木垛加强支护, 木垛下铺金属网, 当工作面推进到此处时, 与工作面铺的网连接, 该处作为顶板老峒进行管理, 把握该处上爬角度, 保证支架支撑老峒内木垛, 下方在伪顶结束时迅速上爬, 过老峒时跟顶回采。

(4) 斜交借运输上山的三角处及工作面伪顶逮顶煤处三角处, 提前用长3.0m的园木为梁, DZ系列单体液压支柱作腿做超前, 一架两棚, 防止此处冒顶。由于工作面仰采, 正常回采时, 每循环必须抬刀, 控制采高。

(5) 加强防灭火工作, 定期查火, 防止老塘漏风。

3.4 缩面

后期工作面斜长为138m, 工作面切眼内安装支架95台, 而材料道沿空掘巷, 上帮无法带小面回采, 必须拆除支架, 材料道压力大, 巷道变形严重, 拆除支架无法运输, 因此采取下端头缩面技术, 一次拆除一台支架。调工作面机尾呈伪下山, 从上向下推移运输机, 让运输机机头、下端头支架下滑至运输机道, 拆除运输机溜槽, 缩机头, 清理巷道, 保证巷道高度, 顶板补打起吊锚索, 然后拆除支架。解体、装车。由于伪下山回采, 导致机头、支架继续下滑, 继续拆除支架, 直至支架符合工作面斜长要求, 调运输机头, 保持正常推进方向回采。

3.5 过顶板老峒

该老峒是上工作面的放水巷, 由于老峒是走向方向, 如果采用木垛对老峒加强支护, 将消耗大量木料, 因此采用人工制造假顶技术过该走向顶板老峒。

(1) 调节好工作面推进方向, 班班移架时调整支架, 确保工作面固定两台支架正对顶板老峒。

(2) 加工两个“井”字型木垛, 木垛料规格为:200mm×140mm×1000mm和200mm×140mm×2000mm, 木垛料距两端头250mm处钻Φ20孔, 长为2000mm和1000mm的料分别沿走向和倾斜方向布置, 用四条Φ20mm×1400mm螺栓, 使木垛成为整体。

(3) 将两个木垛置于老峒口两台支架顶梁上, 每台支架用两套拉钩、Φ21.5mm钢丝绳、Φ22mm圆宝卡, 形成人工假顶, 随着支架移动而移动。

4 结论

复杂条件下综采面支架拆除工艺 第8篇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复杂条件,支架回撤

综采工作面设备的拆除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设备多、运输环节复杂及其他条件影响等, 综采工作面的拆除工作难度加大, 如何安全、快速地完成综采工作面的拆除[1,2,3,4,5,6,7,8]成为煤矿科技工作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陈四楼煤矿通过采取拉底、扩帮、堵水等一系列措施, 完成了受复杂条件影响的21501综采工作面设备的拆除工作。

1 工作面概况

陈四楼煤矿21501工作面位于十五采区, 北为FS1正断层;南为南十五胶带下山、-560 m水平轨道巷及其保护煤柱;西为实体煤, 东为21304工作面采空区。工作面走向长774 m, 倾斜长81~169 m。2013年8月底, 工作面推进到停采位置, 具备回撤条件, 工作面待回撤ZY3800-16/35型液压支架共116架。

2 液压支架回撤主要影响因素

(1) 轨道巷原设计断面为矩形 (4.0 m×2.6m) , 受机尾断层以及相邻采空区的影响, 机尾压力较大, 巷道变形严重, 断面收缩为2.2 m×1.8 m, 致使支架无法从轨道巷回撤。而胶带巷两侧为实体煤, 巷道变形量小, 满足运输要求, 故将支架改为从胶带巷回撤, 需要在胶带巷重新铺设轨道, 改变通风路线, 增加了回撤的工作量。

(2) 受机尾断层影响, 机尾90#—116#支架 (工作面支架从机头至机尾编号依次为1#—116#) 采空区有出水现象, 工作面整体为俯采, 且机尾高机头低, 涌出的水冲刷回撤通道, 给回撤带来一定影响。

(3) 工作面收尾时所扩通道规格为:自支架顶梁头距煤帮柱内侧净宽1.8 m, 顶梁下侧距底板净高2.0 m, 受机尾断层和相邻采空区影响, 工作面压力较大, 回撤通道机尾段出现底鼓、帮鼓现象, 变形严重, 致使机尾段84#—116#架处回撤通道高度、宽度均不够, 机尾84#—116#支架全部“压死” (支架明柱伸缩量不足400 mm) , 回撤通道变形前支护如图1所示。

3 回撤前的准备工作

(1) 在机尾84#—116#支架下方打设2根合适高度的木支柱, 一端打在支架底座上, 另一端打在支架大立柱柱窝前, 并在支架的前梁下打2根合适高度的单体支柱, 以支撑支架, 防止支架再被下压。

(2) 拆除胶带巷胶带输送机与转载机, 铺设胶带巷轨道 (型号为22 kg/m) 150 m;安装回撤所需的7部绞车;安装XRB2B-80/20乳化泵, 回撤时给工作面供液;安装2BKJ-No.4.5局部通风机2部, 回撤时给工作面供风;安装起吊棚, 用于装车时起吊液压支架、槽子等各种设备。回撤期间绞车布置如图2所示。

(3) 改变工作面的通风路线, 在胶带巷胶带头处打1道木板墙 (带调节风窗) , 打开胶带巷车场的2道风门, 在轨道巷车场处打设2道风门, 让新鲜风流改为从胶带巷进入。

4 液压支架的回撤

(1) 回撤前机尾段通道的二次拉底、扩帮。回撤通道机尾段出现底鼓、帮鼓, 通道变形严重, 高度、宽度均不够, 回撤支架前首先要进行二次拉底、扩帮工作。拉底步骤:工作面通排铺设1部SGW-40T输送机, 用于外运拉底、扩帮清出的渣块和煤, 且将机头处铺设的轨道下落, 并将铺设的SGW-40T输送机的机头抬高, 以使输送机拉过来的渣可以直接装车, 减少人工清渣量。拉底高度要保证从支架顶梁下侧到回撤通道的底板大于2.0 m, 拉底方法为人工用风镐开挖, 实际拉底深度为:100#—116#架平均1.2m, 为煤底;84#—99#架平均0.7 m, 为砂岩底板。拉底工作完成后, 进行扩帮, 扩帮宽度保证从支架的顶梁头到煤帮柱内侧的距离大于1.8 m, 扩帮方法为人工用风镐扩帮, 扩帮工作完成后拆除铺设的SGW-40T输送机。

(2) 液压支架的回撤。 (1) 100#—116#支架的回撤。以116#支架的回撤为例, 受机尾断层影响, 100#—116#支架底座下为煤底, 在回撤支架前, 采用人工用风镐开挖的办法掏支架底座下的底煤, 掏底高约0.5 m、深约0.7 m;掏底工作完成后, 给支架供液, 升高支架, 由于支架底座下的煤底被掏空了, 升架时, 支架底座会下栽, 这样支架大立柱会有一段行程, 支架就不再“死架”, 接着降架, 收平衡千斤顶, 支架前梁就可以降低, 落过115#支架的侧护板, 然后将1根合适高度的单体支柱的柱根放在115#架底座立柱前, 柱头放在116#架顶梁所带的孔上, 并供液升紧, 停止向液枪供液, 将液枪手把用绳绑住, 防止液枪脱落。拉回撤通道内SDJ-14绞车钩头, 把钩头拴在116#架顶梁上。单独接通116#架的供液管路将操作手把打至降架位置, 对单体柱进行远距离控制供液, 同时点动SDJ-14绞车, 在降架的过程中, 支架脱离受压状态, 依靠单体柱的推力和绞车的拉力将支架向前抽出, 并调向。在调向过程中, 为避免116#架靠向115#架, 可在两支架间适当位置打设1根单体支柱, 边调向边向单体支柱供液, 使116#架顺利完成调向工作。然后调节平衡千斤顶和立柱, 将116#支架调至最低高度, 用机头SDJ-28绞车和起吊棚外SDJ-14绞车将支架拖到起吊棚下装车, 升井。 (2) 84#—99#支架的回撤。以99#支架的回撤为例, 受机尾断层影响, 84#—99#支架底座下为砂岩底板, 人工用风镐挖不动, 故需采用放炮的方式清除支架底座下的渣底。具体方法:在99#架底座前下方打2个深1 800 mm的炮眼, 两炮眼间距为750 mm, 炮眼与底板夹角约20°顺向支架方向, 向采空区侧延伸。支架底座下炮眼布置如图3所示。

每眼装药量0.25 kg (1卷水胶炸药, 实际装药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 , 采用反向装药, 放炮后, 人工再用风镐清理渣块;掏底工作完成后, 回撤99#支架的方法与回撤116#支架的方法相同。装药结构如图4所示。

(3) 回撤支架期间采空区涌水的处理方法。90#—116#支架采空区有出水现象, 工作面整体为俯采, 且机尾标高大于机头标高, 涌出的水流入回撤通道, 冲刷回撤通道底板, 尤其是煤底段, 向外拖拉支架时, 支架底座下会堆积大量的煤, 给支架的拖运带来一定的困难, 也增加了清煤工作量。为解决这一问题, 采取以下方法: (1) 采空区涌水的治理。在回撤通道机尾采空区出水段, 沿煤墙开挖一个水沟, 把水引到90#架煤墙处, 在此处用废旧的水泥袋装碎煤, 垛成一个矩形水坑, 然后把1根152 mm的塑料水管透过所垛的、装有碎煤的水泥袋插入水坑。由于工作面整体标高为机尾高于机头, 故可以将水引到机头去, 在机头掘一个泵坑, 用水泵将水排出。在支架回撤过程中, 每隔20架, 垂直于通道方向用废旧水泥袋装碎煤打隔水墙, 用于阻止未被完全引出的采空区涌水。 (2) 为了不让涌出的水冲刷84#—116#架底板, 尤其是对底板为煤底段通道的冲刷, 以防止拖拉支架时支架底座下堆积大量的煤和渣。首先在底板上铺上一层废旧的风筒布用来隔水, 然后在风筒布上再铺上一层4m的半圆木, 并用铁丝把相邻的2根半圆木两两固定, 当支架在木料上拖运时就不会拖拉煤底了。便于支架往外拖运, 也减少了工人清煤的工作量。

5 结语

陈四楼煤矿21501工作面支架的回撤受到断层、采空区水以及巷道变形严重等因素的影响, 但通过拉底、扩帮、放炮、水治理等方法, 成功回撤了工作面的支架, 尤其是机尾段32台“死架子”的安全回撤, 为今后类似条件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回撤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郭胜利.复杂地质条件下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回撤技术[J].煤炭工程, 2006 (7) :35-36.

[2]冉星仕.综采工作收尾回撤安全贯通技术研究[J].煤炭工程, 2009 (4) :57-59.

[3]王继宇, 张寅, 闫旭恒.综采工作面特殊条件下收尾技术研究[J].煤炭技术, 2007 (3) :42-44.

[4]白忠盛.综采工作面快速拆除技术[J].河北煤炭, 2010 (3) :3-6.

[5]许京破.综采工作面支架拆除技术[J].中州煤炭, 2010 (12) :43-44.

[6]徐宏, 刘刚, 李国君, 等.综采工作面拆除期间的通风管理[J].煤矿安全, 2000 (7) :15-16.

[7]刘赵伟, 张京泉, 高杰.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方案分析[J].山东煤炭科技, 2007 (5) :60-62.

复杂地质条件下地基处理方法探究 第9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地基,处理方法,因素

我国地貌差别较大, 土层分布不均、岩土结合、临海等复杂的地质条件给建筑施工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往往会造成地下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产生较大的悬殊, 影响整个工程的进行。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 而且又是隐藏工程, 更直接关系着结构的安危。因此, 处理好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基问题, 避免建筑事故的发生, 是建筑行业优化发展的必行之路。

1 对膨胀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膨胀土地基是指具有一定膨胀功能的并且在土的粘粒成分中具备较多的强亲水性矿物的地基, 在中国西南各省以及黄河流域等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膨胀土一般呈现半坚硬状态, 呈现裂隙发育, 而且容易易给人造成良好地基的假象。根据这种地基情况, 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膨胀土等级以及水文地质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 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换土、改良土质、预湿膨胀等。换土经常采用灰土或者非膨胀性材料, 换土度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计算确定, 传统方法是采用砂或者碎石做垫层, 垫层宽度一般需要大于基底宽度, 基底两侧用需要材料需用与垫层相同才可以进行回填,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做好垫层的防水处理。采用改良土质的方法可在膨胀土中添加水泥或化学试剂等非膨胀材料, 消除或降低膨胀土的膨胀指数。预湿膨胀是指施工前向土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使土中维持较高的含水量, 有利于维持土的体积形态, 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

2 对不均匀特点地基采取的处理方法

不均匀地基的特点是土壤往往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上存在着明显的地质差异, 岩面起伏倾斜, 基底下土层厚薄不均, 与均匀地基相比, 其反压力现象往往表现的更加明显, 地基的承受力不均匀不一致, 会给建筑造成一定的影响。为避免其安全隐患, 需在基础设计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比如可采用桩基础的方法, 采用爆扩桩、灌注极, 打入桩穿过软弱土层, 将基础支撑在坚硬土层上, 符合建筑物沉降差的要求, 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基处理的复杂度, 有效缩短施工时间。另外, 当地基上部土层较高时, 还可以充分利用上方土层的方法进行浅处理, 这种方法对土层的要求较高, 且经济合理。还可以采用换土的方法, 以硬换软或以软换硬, 目的是保证整个建筑物的底层土壤均匀。一般来讲, 在一个施工场地内, 如果硬基地比软基地少, 应采用以软换硬的方法;如果硬基地比软基地多, 应采用以硬换软的方法, 从而使土层均与沉降。

3 对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会产生不均匀的沉降, 无法满足承载建筑物的要求, 因此, 必须采取软土地基处理措施。比如, 采用夯实水泥土桩的方法, 一般在材料的选择上选取具有相对单一特点的材料, 然后将材料和水泥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 通过充分搅拌, 搅拌均匀后制作成水泥土, 在分层向孔内回填的过程中强力夯实, 从而形成的水泥土桩均匀细腻, 最后在基础和桩顶两者之间放置具备一定的褥垫层, 从而使其一起构成复合地基, 可以实现桩身强度均匀、造价低、有效缩短工期等优点。还可以采用形成高粘结强度桩的方法进行处理, 将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合而成, 使桩、褥垫层以及桩间土三者一起形成复合地基。通过这方法形成的复合基地具有地基稳固以及承载强度大等特点。此方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等基地, 在基地处理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经济效益显著。

4 对高层建筑地基的处理方法

高层建筑物通常选用天然地基深基础或者是人工地基浅基础两种, 对于高层建筑地基的处理方法应该从工程造价、可持续发展或者环保角度出发, 首先应该选择人工地基浅基础。高层建筑地基的处理方法中其中有一种称为复合地基技术, 是通过在地基中形成水平方向或者竖直方向增强体, 从而组成复合地基来增加地基的承载力, 同时减少沉降。加固区是由两部分人工地基组成:基体 (天然地基土体) 以及增强体, 根据竖向增强体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刚性桩、柔性桩以及散体材料桩三种。复合地基是在增强体和原地基土协同工作的基础上共同承担外荷载, 由于前两者与天然地基土性质 (刚度) 差别比较大, 所以可以分为两大类, 而且两大类之间可以设置具有一定厚度的褥垫层, 从而褥垫层、桩间以及使桩三者之间共同形成复合式地基。而且形成的复合地基具备:桩身强度比较均匀、造价较低、施工速度比较快、环保无污染以及不会受场地的影响等特点。

因此,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处理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既包括地质自身的主观因素, 又要考虑外部条件下的客观因素。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可以实现万能, 每一种处理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以及局限性。因此, 应该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环境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等, 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几种处理方法, 从而达到施工目的, 保证工程建设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赵青.简述地基处理的几种实用有效的技术方法[J].中国科技投资, 2013 (Z1) :45.

[2]王军.地基处理方法与技术研究[J].民营科技, 2011 (12) :25.

复杂环境条件 第10篇

关键词:越岭隧道;煤系地层;地表水体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轨道交通建设也随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在我国已经对将近30个城市进行了轨道建设。本文以工程实际为背景,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轨道交通长大隧道设计技术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

1.工程概况

某轨道交通一号线是我国现阶段轨道交通领域中最长,同时也是地质条件最复杂的一条长大越岭隧道,隧道全长为4.50km,隧道的最大埋深大约是270m,按照奥法原理进行设计,同时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隧道沿线共穿越了侏罗系中的新田沟组、珍珠冲组以及飞仙关组等地层。隧址区岩层主体为碳酸盐岩石,在岩层中约占60%,砂岩与泥质岩其次,在隧道所遇岩层中占到了40%左右。

地层富水性受到岩性、地形地貌以及岩溶等因素的控制,须家河组与珍珠冲组地层中富含一定量的地下水,碳酸岩盐类岩石主要包括嘉陵江组、雷口坡组等,其地层岩溶发育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地下水,飞仙关组中发育着灰岩以及泥灰岩等内岩,含有非常丰富的岩溶水。

2.隧道穿越含瓦斯地层和煤层采空区应该如何应对

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极有可能会遇到一些有害气体或者有毒气体,同时也会遇到一些采空区和洞顶薄煤层失稳的现象。在隧道设计过程中,针对有关穿煤过程中最大瓦斯涌出量不能0.5m?/min以上的判断,结合隧道埋深实际情况,并经过仔细分析之后,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穿越煤层不能超过200m同时煤层应该露出地表以上,因为瓦斯露出地表时间一长变会受到溢出的作用,瓦斯溢出的可能性会比较小,但是对煤层受挤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瓦斯聚集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可能会出现高瓦斯段,这时应该充分重视对瓦斯的防治,尽量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站在节约投资以及工程安全的角度进行考虑,应对瓦斯监测体系进行提高,并严格按照高瓦斯隧道对其进行监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通过相关煤系地层。结合瓦斯监控结果可以看出,如果有高瓦斯再动态问题出现,应对工程措施进行调整,最终对工程施工安全进行保证。另外,因为充分考虑到隧道穿越煤层可能会碰到采空区,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采空区的规模大小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果采空区的规模相对较大,可以通过超前预报、采空区积水排放、采空区的加固与揭开、采空区的加固与回填、施作隧道衬砌等相关方式进行处理;如果采空区的规模比较小,可以通过超前预报、对采空区进行超前的预注浆回填、开挖通过采空区以及施作隧道衬砌等相关方式进行处理。

因为隧道穿越煤系的岩层存在比较大的倾角,岩层的走向为92° 57°,与隧道相接近的方向为正西,掌子面穿越煤层之后,拱顶砂岩将会受到煤层切割的影响,进而形成一种楔形体,在开挖的过程中很容易会使拱顶出现垮塌等现象,进而对隧道的施工安全带来严重影响,这时应该使开挖进尺得到适当的减小,同时增加超前预支护、减小爆破扰动等因素带来的损失,最终对隧道围岩整体的稳定性进行保证。

3.隧道穿越岩溶富水区段应该如何应对

3.1岩溶富水区段的分布和主要特点

本工程隧道穿越地层之中的岩溶富水区在整个隧道中占到60%以上的比重,其总长度在2600m以上,隧道工程设计的难点与重点都集中在了本区段中,同时这也正是隧道建设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岩溶富水区的主要分布区域是背斜核部的嘉陵江组、雷口坡组等区段,尤其是不同地质分段的接触带发育的最好,经常可以遇到破碎带和岩溶等现象的出现。

本区段中的围岩主要是碳酸岩,在地下水的环境下,主要成分为岩溶裂隙水合岩溶管道水,岩溶发育具有压力高、水量大等一系列特点,最大地下水静水压力可以达到1.8MPa,在这种情况下,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十分紧密。站在工程安全的角度来看,隧道设计应该对隧道掘进的安全性以及隧道投入运营之后衬砌结构的安全性與排水的可靠性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此外,应与岩溶富水区段的具体工程特点相结合,同时应该从上述几个问题的角度对地下水进行控制与疏导。

3.2隧道穿越岩溶富水区段地下水治理

本隧道在穿越岩溶富水区段的时候需要对地下水进行综合治理,在这里应该围绕疏导和控制两个方向相结合,对隧道施工以及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破坏和工程安全等方面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对地下水进行处理,在治理的过程中应该对以下几方面因素进行分析:1)隧道的社会景象和隧道的地理位置;2)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功能以及实际运营期间的维护方式;3)使隧道建设过程中的地面建筑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需求得到满足;4)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不能出现突泥突水以及高压涌水等事故;5)隧道上作用的水压力不能超过衬砌的正常承受值。与相关工程经验相结合,主要将高水压隧道集中在铁路与公路等工程之中,现阶段我国隧道耐水压隧道衬砌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从这些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出,衬砌承受水压力不会在1.0MPa,这主要是因为受到防水材料、混凝土抗渗性能以及施工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6)处理方案一定要保证经济合理与技术先进。

从以上阐述中可以看出,在对地下水进行处理的时候应该将以下工作做好:首先,将超前地质预报作为治理地下水的基础,在以超前堵水为主进行隧道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出现瞬间大量涌水以及地下水自由排放等现象;其次,将“堵”和“排”的问题处理好,同时对“控制”与“疏导”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理顺,尽量做到防排结合,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展开综合处理;第三,一定要选择稳定性高、耐久性好的水泥浆液作为注浆材料,使用这样的工程材料对地下水进行治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中提到的隧道设计是一个十分成功的案例,由此工程施工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轨道交通越岭隧道设计过程中关键应该对以下几点进行充分的认识:首先,应该对隧道穿越的不良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与轨道交通功能、环境、工程安全等方面要求相结合,对应对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定,其次,一定要引起对超前地质预报的重视,同时与信息化施工数据的反馈相结合,及时修正与调整设计的动态。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从多个方面对复杂地质条件下轨道交通长大隧道设计技术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朱颖,蒋良文,屈科,李光辉,曹化平. 西南铁路地质灾害与勘察防治技术成就[J]. 中国工程科学,2008,(4):29-37.

[2]王梦恕. 水下交通隧道发展现状与技术难题——兼论“台湾海峡海底铁路隧道建设方案”[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11):2161-2172.

[3]曹文宏,刘千伟,杨志豪,郑晋丽,季倩倩,申伟强,陆明,陈正杰,沈蓉,蔡岳峰,戴清,贺春宁. 2012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二等奖)江海软基地区超大特长盾构法隧道设计关键技术[J]. 建设科技,2013,(1):97-99.

复杂条件下的暗立井施工 第11篇

1施工方案

根据该工程的特点, 考虑到施工地点的限制及平煤六矿提升运输的实际困难, 决定先利用反井钻机打导向孔, 扩孔成溜矸孔, 贯通上下巷道, 解决通风、排矸难题, 再进行暗立井上硐室扩挑, 然后再自上而下将溜矸孔刷大至设计断面。暗立井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 随掘随锚网喷永久支护, 劳动组织采用“四·六”作业方式。

2暗立井施工方法

2.1利用反井钻机施工溜矸孔

施工反井钻孔前, 必须先施工反井钻机基础及泥浆池, 基础厚度800 mm, 用风镐凿至实底, 浇筑基础混凝土时加强振捣, 待基础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即可在基础上安装BMC-200型反井钻机。钻机经过调试、试运转后, 在竖直方向向下钻Ø216 mm导向孔至下部巷道顶板并与其贯通, 然后将钻机导孔钻头卸掉, 换上Ø1.4 m扩孔钻头, 由下向上扩孔。扩孔施工完毕, 该孔即作为上硐室扩挑及暗立井刷扩施工时的排矸、排水和通风孔。

施工中钻孔偏斜度是反井施工的技术关键, 要求其偏斜率控制在0.7%以内。为此, 施工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 施工设备。选用经检修完好的反井钻机及泥浆泵, 确保其性能良好。

(2) 钻机安装定位。钻机安装牢固, 定位准确, 混凝土浇筑密实。

(3) 合理布置钻具。选用螺旋、直条等多种镶齿稳定钻杆和硬岩导孔钻头。

(4) 正确选择钻进参数。根据地质条件和不同的钻进位置选择不同的钻压、转速, 并根据钻进过程进行相应的调整。

2.2暗立井刷扩施工

(1) 施工设施、设备。

①龙门架。暗立井上硐室布置在丁5-6煤层中, 考虑到钢梁无法固定, 决定采用龙门架布置提升天轮平台, 龙门架由4根主支柱梁及2根斜撑梁组成, 先进行基础混凝土浇筑并预留地脚螺栓, 待混凝土基础凝固后进行龙门架安装, 按设计位置摆放钢梁及天轮。②封口盘。在井口向下3 m处预留封口盘梁窝, 用JY-75型绞车起吊封口盘钢梁进行安装, 钢梁上铺设6 mm厚钢板做封口盘, 预留风水管、喷浆管及提升口, 暗立井上口及提升井盖门周围设护栏。③提升设备。选用一套提升系统, JY-75绞车配1 m3吊桶上下人员及下放物料, 稳绳悬吊及延伸用1台JD-25调度绞车, 压风管、供水管及喷浆管各用1台JD-25调度绞车悬吊。

(2) 施工方法。

扩孔施工结束后, 即可按暗立井设计尺寸, 由上向下采用普通光爆法进行全断面短段刷扩施工。开始时为防止崩坏封口盘, 采用浅眼爆破, 正常施工时采用一掘一锚一喷作业方式, 组织4个施工班组实现“四·六”制作业。施工采用YT-28型凿岩机打眼, 眼深2.0 m, 爆破采用煤矿许用三级水胶炸药, 4.0 m长脚线毫秒延期电雷管起爆, 每循环12 h完成“一掘一锚一喷”, 成井1.7 m。在六矿-440 m回风联络巷适当位置设置料场, 料场旁安设1台喷浆机, 通过Ø50 mm×4.5 mm聚乙烯双抗管 (抗阻燃、抗静电) 向井下输送混凝土喷浆料。-440 m水平车场排一趟Ø76 mm×6.5 mm聚乙烯双抗管向井下供风, 由于供风不足, 在上井口附近安设1台20 m3移动式压风机, 同时向工作面供风。施工中矸石从溜矸孔落到-560 m水平风井回风道, 由安装在暗立井下口的0.6 m3耙斗装载机将矸石装入2 m3吊桶, 用平板车推到五矿三水平回风井井筒吊盘上, 经JK-2.5/20型绞车提至地面翻入溜矸仓, 经8 t自卸汽车运到指定排矸场。

3施工效果

(1) 利用BMC-200型钻机先施工出Ø1.4 m溜矸孔, 工作面作业环境得到了改善, 提高了工作效率, 缩短了施工工期。原计划暗立井施工工期为66 d, 实际工期仅为51 d, 工期提前了15 d。

(2) 利用反井钻机先施工溜矸孔, 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排矸、排水、通风等辅助设施, 节省了大量辅助时间和设备。同时工作面施工与其下部装岩机可平行作业, 加快了施工进度, 降低了工程成本。

(3) 反井钻机在钻进过程中严格按防偏措施要求进行准备与操作, 导向孔偏斜率0.12%/mm, 溜矸孔施工工期10 d, 比计划工期缩短了5 d。

4结语

上一篇:选择题解答下一篇:展开与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