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思考论文范文

2024-07-06

有机思考论文范文(精选12篇)

有机思考论文 第1篇

1 有机肥料的重要性

有机肥主要是指人畜粪尿、堆沤肥、作物秸秆、绿肥、杂肥、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等, 其实质是有机物、无机物、有生命的微生物和无生命物质的混合体。有机肥中含有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多种营养元素及各种糖类、脂肪、氨基酸, 此外还含有大量的活性酶等。增施有机肥, 既能为作物提供养分, 又能培肥地力,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因此, 加大有机肥料的施用量, 可提高土壤肥力, 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有机肥料是一种长效肥, 增施有机肥, 不但能改良土壤并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还能改善农作物的品质。

有机肥与化学肥料相比, 有效养分含量低, 肥效慢, 体积大, 用工多, 而且不能满足农作物迅速生长对养分的需要。因此, 在施肥时要把将有机肥和化肥结合, 统筹施用。同时结合全国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加大有机肥源的积造管理、利用开发, 逐步把有限的耕地建设成具有较高生产力的高产稳产田, 以能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

2 合理搭配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的优点

充分将有机肥廉价、全效、长效、有利培肥土壤的优点, 与化肥省工、速效、高效、可针对性配方的长处合理搭配, 以更加有效地发挥肥料效应, 真正做到提高产量, 增加效益, 保持生态平衡, 防止环境污染以及培肥土壤。

随着种植业产出的增长, 对农田养分的投入也须相应增加, 合理施用化肥仍是增产增效的主要措施。但增施化肥的同时还应增施有机肥料, 以保证土壤养分全面供应。在施用过程中, 还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轮作周期、土壤理化特点、作物的营养特性等进行合理安排, 特别是在化肥用量过大、肥效未充分发挥的地块, 应增施有机肥, 适当减少化肥用量, 以降低成本, 提高施肥效益。在产量偏低、有机肥资源不足的地方, 可以增施化肥, 随农作物增产而扩大有机肥源, 采取无机促有机的施肥方式, 把合理施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 广开肥源, 多途径开发利用有机肥料

3.1 管理好人畜粪尿, 做到人有厕、畜有圈

厕所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目前, 在农村还存在相当一部分厕所与畜圈混用, 以及用草木灰垫栏、出圈、垫圈不勤等现象, 既流失了养分、浪费了肥源, 又污染了环境, 严重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因此, 应积极采取科学方法, 加强厕所畜圈的改造管理, 大力推广无害化处理, 如粪尿混合密封贮存“三合一”沤制, 腐熟后使用;用沼气发酵解决燃料、积肥和无害化处理, 一举数得。结合山东省农村推广的“一池三改”, 即改厨、改厕、改圈, 建设强回流沼气池, 可有效解决农村污染问题, 值得在广大农村推广。

畜禽垫圈材料以细土、碎秸秆配比1∶1为宜, 垫料量约为粪尿的4倍, 要做到勤垫圈、勤出圈。新出圈肥养分以有机态为主, 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 一般需要堆沤腐熟后才能施用, 堆积时采用疏松和紧密相结合的办法, 即开始时圈肥疏松堆积, 以利于堆内微生物的旺盛活动, 便于发酵。气温高时, 几天后堆内温度可达60~70℃, 以便杀死病菌、虫卵、草籽, 随后压紧, 再堆上新出圈肥, 当堆高1.0~1.5m时停止堆积, 用泥土封好, 防止有效养分损失。如果在圈肥内加入12%过磷酸钙堆积, 效果更佳。另外草木灰要单积单施, 特别在目前钾肥资源不足的情况下, 其对缓解农作物需钾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3.2 高效利用作物秸秆

传统利用秸秆方式有燃用、肥用、饲用3种。燃用秸秆为一次转化, 利用率低;饲用是二次转化, 利用率较高, 如果能延长转化链, 进行三次或多次转化, 就能使作物秸秆物质和能量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三次利用最通常的方式是在饲用与肥用之间增加一个制取沼气, 即释放能量的环节。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发展草食牲畜, 以畜促农, 以农保畜, 形成良性循环, 建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同时开发多次转化。由于各地秸秆利用不平衡, 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 采用高留茬、盖田、垫圈、堆沤肥、青贮饲料、简易堆腐、机械直接还田等方式, 多层次利用, 特别是生物菌的推广及使用, 可清除常年堆积的废秸秆、路旁村头的草垛。要坚决禁止焚烧秸秆。

3.3 搞好城肥下乡

城市粪肥、垃圾是一项很大的肥源, 目前大部分直接埋填在城郊或随下水道排走, 利用率较低, 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城肥下乡, 通过管理和利用这一肥源, 不仅增加了有机肥, 而且还能净化环境卫生, 减少环境污染, 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好措施。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 把利用城市肥源纳入商品经济的轨道上来, 组织专门机构, 扩大城市肥源处理加工厂, 送肥下乡, 以提高城肥利用率。

3.4 发挥资源优势, 提高工业废渣的利用率

发电厂煤灰、酒厂的酒糠、柠檬酸废渣都是很好的有机肥源, 它们不仅养分含量高, 还能有效改良土壤, 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应大力提倡酒糠积肥和煤灰垫圈, 尽力挖掘使用塘泥, 增加有机肥数量, 提高肥源利用率。

4 有机肥应用的对策

4.1 加强积施有机肥的宣传工作

近几年, 各级领导比较重视有机肥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缺乏相应的政策和经济措施, 加上化肥供应充足, 土地承包变更较大, 致使有机肥的施用量减少, 甚至有的农民不向地里投入有机肥料以形成“卫生田”。因此, 要积极做好开发积施有机肥和培肥地力的宣传工作, 让广大农民群众认识积施有机肥的重要性, 真正把重视和加强有机肥施用工作作为全社会自觉行动的目标。

4.2 加强法制建设, 建立土壤培肥制度

制定好县乡耕地保养细则, 把培肥地力纳入法制规范, 强化地力建设, 使土地承包与地力建设相结合, 确保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通过签定合同, 在承包期内达到地力升级标准, 反之受罚或取消承包资格。

4.3 加强组织建设, 成立有机肥料管理机构

我国有机食品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第2篇

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现代商贸工业》 2007年第10期

□ 湖北经济学院课题组

摘要: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国内外市场。湖北恩施地区发展有机食品具有良好的条件,但在有机品牌、配送方案、龙头企业、科技带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提出应树立现代营销观点,扩大宣传,调整有机食品价格与配送方案,吸引人才,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农业经济“升级式”发展。

关键词:有机食品;农业调整;湖北;恩施

中图分类号:F32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0-0056-02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食品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食品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1国内外有机食品的市场前景

国内外经验表明,有机食品类产品的市场需求规模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专家在南京普朗克有机蔬菜专卖店调查显示,购买有机蔬菜的消费者家庭月收入在3000-6000元之间,而且他们当中,每天购买有机蔬菜的占1/5,经常购买的占1/3,感到合适就买的占1/4,只有19%的消费者回答偶尔买。可以预见,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有机认证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人们对有机、绿色食品的消费将会快速增长,发展有机产品的前景十分美好。

国际上对我国有机产品的需求很大,不少外商愿意进口我国的有机大豆、稻米、花生、蔬菜、茶叶、果品、蜂蜜、药材、有机纺织品如丝绸和棉花等。目前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如果我们能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存在的问题,加快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符合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方向。

2湖北恩施地区有机食品现状分析

2.1发展有机农业的条件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我国中部,气候温暖湿润,冬少严寒,夏少酷暑,无霜期长,雨水充足;矿产资源丰富,土壤中硒矿物质的含量达世界之最(世界硒都);地势较高,光照好,河流众多,地下水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植被覆盖率高达67%,有林面积1224万余亩(鄂西林海);中草药材种多,有“华中药库”的美誉。该州山脉众多,地广人稀,耕地、林地垂直分布明显,区位特征突出,农业历史悠久,农产品丰富,是个典型的农业州。交通闭塞、工业欠

发达、机动车辆少、污染也少,经济相对落后,这也使得恩施州生态的破坏程度相对较低,在新的时期生态优势愈来愈明显。

2.2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

恩施州主要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支柱产业主要有粮食、烟叶、蔬菜、畜牧、茶叶等。从2000年以来,恩施州的特色农业发展较快。在恩施州政府的大力引导下,当地人民立足本地的生态优势,发展了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业,有机食品,走向了一条特色农业脱贫致富的道路。由于有机食品在技术、通过标准认证上要求很高,所以能称得上是有机的恩施农产品很少。我们实地考察时,有机茶、有机魔芋、黄金梨、凤头姜以及部分蔬菜是比较有规模的有机产品。这些有机产品经过加工后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部分产品出口韩国、日本或欧盟。

全州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的企业不多,企业规模偏小(出口额达千万美元的企业只有一家——湖北长友现代农业有限公司,2006年出口1025万美元)。龙头企业与农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龙头企业对农业的带动力不强。企业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公司和农户签订合同,由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农民在自己的田地里种植,公司按保护价回收。农民对这种模式的认识还不足,有机农产品原料供应规模比较小,很多时候还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和销售的需求。

2.3有机食品的发展潜力

首先,恩施具有天然的自然优势以及比较完好的生态环境。其次,恩施政府正在努力改善有机食品的发展环境。2009年,高速公路将在恩施通车,2010年,火车也将驶入恩施。交通的改善,一方面直接推动恩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改善了招商引资的环境,这也会促进农业尤其是有机食品的发展。恩施政府还着手打造“生态恩施”,发展生态沼气池,更加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再次,恩施的有机食品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恩施州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7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0个,年产值已达十多亿元,这为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发展为有机食品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以外,最为关键的是国内外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而产品供应稀少,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3湖北恩施地区有机食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有机品牌不响影响消费与招商引资

恩施地区虽然拥有优越的农作物自然生产资源,但是很多有机食品尚未开发出来。由于恩施州地形以山地为主,经济主要依靠农副产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因此经济比较落后。很多企业因为资金问题,难以运营,需要招商引资。目前,恩施地区的有机名牌缺乏影响力,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有机食品的销售,同时也为招商引资带来不便。此外,品牌保护意识的缺乏使他们失去了很多无形资产,丧失了很多品牌优势。

3.2配送方案不合理影响企业的发展

恩施地区有机食品的配送。大部分企业采用公路运输,不但增加了生产有机食品的总成本,在时间上也造成了巨大的耗费,使交货期不能保证,企业的信誉也因此失去保障。仅依靠公路运输还有很多弊端,公路运输的时间较长,运输途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因此会多方面影响企业运

输质量。配送方案不合理还包括没有对有机食品进行分级、分割、保鲜。简陋的包装,售后配送体系的不健全都使企业的有机食品流失了很多顾客,使企业负担增加。

3.3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农业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基地,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的经营方式。但是恩施龙头企业经济实力还不强,没有完全发挥带动作用。首先,他们与农户签订的合同面还不宽,并且农产品受市场导向性强,价格也会随之波动,因此农民的收入也很不稳定;其次,龙头企业支配的先进技术普及区域狭小,农户的农产品生产效率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再次,有些企业的营销渠道狭窄,难以形成规模。

3.4人才匮乏与科技落后影响有机食品发展

恩施地区农民的劳动技能较差。有机食品的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小。人们大多采用传统型种植方法,使生产效率无法大幅提高,仅靠人力的投入而不是科技的发展,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少农民没有认识到“基地+农户+公司”模式的优势,没有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自然资源。恩施地区企业的止步不前很大原因是人才的匮乏,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大多依靠经验来对企业进行管理,无法做出长远的规划。

4加快恩施地区有机食品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增强现代营销意识,树立有机恩施形象

积极探索有机食品市场开拓方式和方法,引导企业进行绿色营销,培育有机食品市场:一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有机(绿色)食品博览会;二是重点做好中国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举办的中国有机食品博览会的筹展工作;三是培植绿色文化,倡导绿色消费。企业内部可以培植绿色文化,用绿色文化对企业进行CI设计,营造绿色行为和视角,树立企业绿色形象。积极加强上下沟通,了解认证进程,协调各项活动,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

4.2扩大宣传,提高有机食品的知名度

加大对有机食品的广告宣传。政府应大力推广恩施有机产品,打造恩施品牌。富硒是该地区农产品的一大特色,而硒元素对人体有防癌的功效,这是其他地区无法复制的特色,所以在宣传中,应该突出强调这一特色,打造恩施独有的品牌产品。政府可以投资拍摄有关环境的公益广告、纪录片等节目,围绕世界环境开展全国范围内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等。

企业要立足自身,扩大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电视、网络、路牌等各种有效宣传工具来做广告,以提高知名度,虽然广告是提高品牌知名度最便捷的手段,但是还可以采用各种派送、馈赠、竞赛等方式来提高知名度,同时还要通过公益事业来树立企业的良好的社会形象。

4.3调整有机食品价格与配送方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在定价时可以采取认知定价策略。采用认知定价法给有机食品定价时要注意非价格竞争手段的使用,利用各种认证或标识的申请来增强价格的可信度,致力于提高有机食品性能价格比,从而弱化消费者对有机食品价格高的敏感度。在具体运用价格策略时,可根据不同的商品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对于市场潜力很大的名优品牌有机食品。可采用渗透定价策略;对于不同质量的有机食品,可采用分档定价策略;对于优点明显,生产规模不大,新推出的有机食品,可采用按质定价策略,这样以不同的有机食品的价格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产品可以选择合适的配送方式,在恩施地区的有机食品可以选择空运的方式将其配送到目的地。有机食品的市场价格很高,属于高端消费。对待高端的消费市场就应该注重产品的及时送达和营销服务质量。有机食品的空运价格,在高端市场消费者有能力承担运输带来的成本增加。公司选择合理的配送方式可以及时交货,产品的质量受到保障,可以防止库存积压。

4.4拓宽营销渠道,广织营销网络

一是可以在各地招聘代理商,寻找合作伙伴,利用代理商在当地的人脉关系、资金实力来建立销售网络;二是可以联系恩施的有机食品企业,建立恩施州有机食品专营店;三是可以建立网络交易平台,实行网络化交易。依靠有机食品连锁店和配送队伍,实现“网上购物”;四是可以组织零层营销网络,对有机食品销售采取直销方式。采取直销方式,可以减少产品的流通环节,对于易腐烂变质的产品,不失为一个好的销售方式,既保证了质量,又保证了企业效益,还可以扩大市场销售量和占有量。

4.5吸引人才,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恩施地区的人才瓶颈,可以从两方面来解决:一方面在恩施当地积极兴办教育,加大对湖北民族学院等高校的投入。对恩施当地考上高等学校的学生进行定向培养的活动,赞助其上学并要求学成之后回到恩施服务若干年;另一方面,企业要走出恩施,积极与其他高校签订人才定向输出合同,要改善毕业生就业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

我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思考 第3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 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207-01

有机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與化工类专业的基础课,它对于学生巩固所学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熟悉有机物的性质,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与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在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缺陷,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正在从内容、授课方式、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改革[1]。我校现在设有化学、化工、应化等本专科专业,多年尝试实验改革,取得一些进展,拟我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谈些看法。

1 优化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1.1 传统有机化学实验内容的不足

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一般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技术、有机物合成实验及性质验证实验等四大块[2],各块内容相对独立;实验内容主要是基本操作、简单制备及有机物性质验证,较少涉及到学科前言领域的现代合成方法如微波合成、光化学合成等学科领域;实验内容中药品用量往往较大,好多为易燃、易爆、剧毒,大多性质实验是以掌握基本操作技术、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为主模式来组织安排实验课教学。可见,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存在实验内容板块设置欠妥、实验内容陈旧、实验内容缺乏绿色性等缺陷,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研究能力、绿色化学意识和创新精神。

1.2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优化措施

针对传统有机实验教学内容的缺陷,我们采取以下优化措施[3]:首先,将实验内容划分为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介绍、基本操作、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天然产物的提取、综合应用实验、特殊技术与合成、设计与研究性实验七部分,对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体系进行整合;其次,性质实验不再单独开设,而是有机物合成实验完成,顺势将产品的性质进行验证,将性质实验进行优化;第三,增加综合型实验、新技术实验和设计实验;第四,设计实施绿色实验。通过优化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更能突出有机化学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可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高,培养学生实践、研究、创新等综合能力。

2 改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2.1 传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

传统的实验课程的常规教学一般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实验,到了实验室,由教师先讲,再由学生做。教师为了安全的需要,往往每次实验课都要花费40min左右的时间,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尽可能多的讲出来,唯恐有讲不到之处,以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和发生事故。这无形中使得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时间减少了,长期以往也就淡化了预习过程,而形成了只被动地接受知识,按照教师讲的方式照方抓药的习惯。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缺少了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意识,更缺少了创新思想。

2.2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改进探索

2.2.1 注重理论课与实验课的相互渗透

在有机化学理论课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除传授给学生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外,还要注重一些有机化学实验成果的介绍,特别是涉及到有机化学实验的有关内容。理论与实验并重,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强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求知欲。

2.2.2 强化预习环节

我们要求学生做实验前不仅要认真预习实验原理、目的、步骤、方法,而且要求他们对实验所用药品的物理常数、毒性等有所了解,通过预习要达到对实验过程就像过电影一样的效果。实验时教师除安全性问题及尚未使用过的仪器、装置需要介绍外,一般就不要过细地讲解实验原理、步骤了,这样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2.2.3 优化实验过程管理

学生实验开始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对有机合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现象进行预测。实验中,实验指导教师要不断的巡回指导,注意观察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实验现象和问题,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对每一次实验都有深刻的认识,既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很好的效果。

2.2.4 增加学生参与实验锻炼的机会

除学生正常的实验课时外,我们有机化学实验室每周一次对学生开放,并且教师在做准备实验、课题研究实验时也尽可能多的邀请同学参加。实验锻炼机会的增加,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锻炼,科研能力也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增强。

3 改革有机化学实验考核

3.1 改革有机实验考核的意义

实验课的考核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4l。改革实验考核方法,准确、公正和客观评定每个学生的实验成绩,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实验效果,及时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有机化学实验考核办法

我们拟定的考核办法如下:实验总成绩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60%,期末占40%。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报告20%,考勤、纪律10%,操作过程及结果20%,实验报告10%;期末成绩包括理论(回答问题)10%,实验操作30%。这种考核办法能较为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促使他们在平时的实验中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4 结语

以上是我校多年来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做法与思考,我们对近些年的毕业生做过抽样调查,从反馈结果来看,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科研创新能力、设计实验能力等综合能力基本满足其各自发展的要求。然而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程超.论现代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发展趋势.中国西部科技,2010.03.88-89.

[2] 曾昭琼.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3] 田春良.优化有机实验内容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科技创新导报,2011.31.164.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概况与思考 第4篇

1 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进程

1.1 有机农业的初期引进阶段

这一阶段, 国外认证机构开始进入中国, 开启了中国有机食品的认证和贸易。中国农业大学在1984年在全国最先开始进行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研究和开发。1988年, 国家环保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也加入了有机食品的科研工作并于1989年加入IFOAM, 成为我国第一个IFOAM成员, 该所于1994年成立了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Organic Food Development Center of SE-PA, OFDC) , 标志着我国有机食品和认证管工作的开展。1990年, 我国浙江省临安县的裴后茶园和临安茶厂获得荷兰SKAL的有机颁证, 这是我国大陆的农场和加工厂第一次获得有机认证, 这也是我国有机食品首次出口到国外销售。1992年, 我国农业部批准组建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CGFDC) ”, 该中心主要负责开展中国国内的绿色食品认证和开发管理工作。

1.2 有机农业的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 我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认证机构, 并依据国外标准制定了行业或部门的推荐性标准, 开始了相应的认证工作。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OFDC) 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开发。1995年, 我国提出了绿色食品的分级理论, 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别, AA级等同于有机食品。同年, 美国的有机认证机构“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 (OCIA) 与OFDC合作在南京成立了OCIA中国分会。此后, 法国的ECOCERT、德国的BCS、瑞士的IMO和日本的JONA和OMIC都在中国境内开展了数量可观的有机认证检查和认证工作;同时, 也在北京、长沙、南京和上海建立了各自的办事处, 国外认证机构认证企业数超过了500家。1999年OFDC顺利通过欧盟和美国有机食品认证专家对其有机认证的评估, 促进了我国有机食品质量与国际标准接轨, 推动了我国有机农业国际化发展的进程。1999年3月,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成立了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 (OTRDC) , 专门从事有机茶园、有机茶叶加工以及有机茶专用肥的检查和认证。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组织的有机生产加工的基本标准, 参照许多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协会或组织的标准和规定, 并结合中国农业生产和食品行业的有关标准, OFDC于1999年制定了OFDC《有机产品认证标准》 (试行) , 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1年5月发布成为行业标准。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于2002年10月组建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 (COFCC) ”, 并成为在国家认监委登记的第一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2003年该中心改名为“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并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进行了登记。2002年农业部组建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 (COFCC) ”并成为在国家认监委登记的第一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COFCC根据IFOAM基本标准以及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标准制定了《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准则》, 随后和欧洲的SGS、日本的JONA以及OMIC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 120多家企业通过了COFCC的认证。

1.3 有机农业的规范阶段

前期取得的良好效益促使我国的有机农业逐渐走向了规范发展的道路。2002年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国家环保总局将有机认证机构的认可工作转交给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国家认监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的制定”以及“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 并于2005年4月1日实施, 国家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是我国有机产品事业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标志着我国有机产品事业又走上了一个规范化的新台阶。2003年11月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开始实施, 标志着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 统一管理。国际有机产品需求持续增长推动着我国有机农产品市场的迅速发展, 有机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品种结构趋向多元化, 生产、出口和国内市场增长迅速。现在的有机农业在经历了探索、初步奠基和继续发展的阶段之后终于成为了我国具有潜力的“朝阳产业”[1]。国家认监委在2011年12月2日发布了国家认监委公告[2011]第34号, 从2012年3月1日开始实施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规定认证机构对新申请的有机产品认证企业及已获认证企业的认证活动均需依据新版认证实施规则执行。规定在2012年7月1日后 (含7月1日) 出厂销售的有机产品必须符合新的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使用要求。

2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机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市场体系和相关制度都在不断地完善, 总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也要看到, 跟西方一些有机农业发展较早的国家相比, 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FIBL和IFOAM关于全球有机农业的近期调查显示, 截至2010年, 世界上约有160个国家在进行有机农业生产, 全球有机农业土地约为3 700万km2 (其中, 有机生产面积最大的有大洋洲、欧洲、拉丁美洲) , 有机生产者共有160万人。有机认证的土地面积占全球所有农业用地面积的0.9%[2]。亚洲有机农业面积接近280万hm2, 按面积来说, 中国排名亚洲第一, 共有140万hm2, 印度次之。2010年我国共有有机产品生产企业1202家, 生产有机产品5598种, 有机食品国内认证面积达到2 449 040 hm2。2010年有机产品国内销售额为145.39亿元, 出口总额达到0.95亿美元。而美国2010年有机食品销售额达267亿美元, 我国有机农业生产面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 (IFOAM) 亚洲首席代表周泽江在2012年金典有机国际联合行动中国推广季开幕式IFOAM在开幕式上称:“作为有机农业用地占亚洲第一的中国, 实际销售占全球份额还较低。”我国有机农业生产比例较大的国家与我国的分布比较可见图1[3]。

导致我国有机农业与国外差距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缺乏统一的有机农业标准及国家权威认证机构

近年来, 我国出口的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绝大部分是由国外的认证组织认证。有机农产品主要国内外颁证机构是:中国的OFDC, 美国的OCIA, 德国的ECOCERT、BCS、GFRS, 荷兰的SKAL, 法国的IFOAM等[4]。目前, 全国范围内只有一家有机认证机构 (OFDC) 获得IFOAM的国际认可, 其他的有机认证机构并未获得相应的国际认可,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外有机认证机构的互认和互信。由于我国的有机法规和标准基本都是根据IFOAM的标准和要求制定的, 因此制定标准的起点较高, 严格程度几乎完全和国际接轨, 但都是由部委制定和颁布, 没有提升到国家级的层面, 进而出现不能被他国认可的不公现象。因此, 在认证时既要参照国际标准, 又要结合我国国情, 制定适合我国有机农产品生产的环境和质量标准, 促进我国有机农产品的规范发展。

2.2 技术研究滞后, 缺乏实用的生产技术

有机农业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是完全不同的, 有机农业更需要一整套相对科学、先进的生产技术作为保障, 而目前中国有机农业生产研究和科研开发经常处于缺少项目与经费的状态, 国内缺乏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和教学的机构, 尤其缺乏一些对有机农业有极大推动意义的机构, 如提供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的研究、开发和咨询。我国的有机农业是在国际市场的刺激和政府的引导下才慢慢发展起来的, 与国外的发达国家自发产生相比,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尚属于起步阶段, 较为完善和系统的生产技术和咨询体系远未形成, 有机生产上的品种选育, 化肥、化学农药的替代技术, 病虫草鼠害的自然控制, 土壤培肥、作物轮作、灌溉、农田生态环境建设、有机产品加工包装贮运等技术依然缺乏, 远不能实现技术的配套和集成,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有机生产的产量、产值和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

2.3 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财政投入不足

在国际市场的刺激下, 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有机农业的发展持积极的态度, 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 但是却没有针对有机农业的专门补贴, 财政支持主要是由各省自行解决。在有机农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 其资助额度也很难评定, 地方政府往往只是进行前期的投资, 缺乏长期稳定的支持。但是多数的发达国家为了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 都会针对有机农业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 对获得认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等给与补贴, 对于有机农业的科研和咨询机构, 每年都提供相当数量的资金支持, 其依据是有机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显然, 目前, 我国政府对有机农业的财政支持只是为了经济效益, 而极少从环保的长远眼光考虑, 因此对有机农业的持续性投入也就会出现不足的问题。

2.4 有机农产品可信度缺乏, 消费市场狭小

我国有机农产品的销售一般是先国外, 后国内。目前, 我国有机产品市场已初具规模, 但相对于我国产品生产的总量来说, 是微不足道的。国内有机食品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市场并没有形成规范的准则, 市场体系也显得比较混乱。市场上的有机食品品种多样, 难免出现鱼目混珠的产品, 而消费者又难以对有机食品真伪的判断, 某些假冒伪劣品的出现, 更使消费者失去对有机食品的信心, 有机农业的发展由此受限。同时, 由于国内相关的体制、机构还不够完善, 一些进口的有机产品没有相关的备案审批和检查的过程就流入了国内市场, 混乱的标志使我国原本对有机食品就还存在困惑的消费者无法判断真假, 进一步恶化了有机食品的市场发展。

3 促进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统一认证标准, 加强技术和制度创新

有机农产品的基地标准、生产标准、产品标准、加工包装标准等需要全国统一的与国际标准一致的有机农产品基本标准。针对我国标准不一的情况, 需要通过国际合作不断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有机认证机构, 不断提高现有认证机构的规模和数量, 在达到我国设定的标准前提下, 尽早实现与国际接轨, 打造出一批权威的国际化有机认证机构和体系。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优于传统农业, 它引入了农业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学理论, 运用了现代育种学、新型生物科学的学科内容和土壤培肥等高新技术, 有机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具备更苛刻的条件。因此, 政府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理论和高新生物技术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 开展新型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攻关。

3.2 完善政策法规, 加大扶持力度

有机农业要得到良好发展, 离不开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财政支持。有机农业是公共性和开放性极强的产业, 在其初期发展的困难时期, 必须依靠政府第二次资本分配的财政来维持其后续发展。农业部门必须特别关注有机生产企业, 加强有机农业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提供某些优惠政策, 如对个体经营有机农场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等。各级政府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准确把握我国有机农业的特点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 不断完善市场监管和有机农业行业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 促进我国有机农业的规范发展。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农业部颁布的《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意见》, 要坚决执行有机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全过程质量控制, 将有机农业的生产引向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发展的道路。政府还需要考虑到有机农业在城乡发展的协调, 要极力促使城乡合作, 协同发展, 保证有机农产品的城乡贸易公平, 并加强技术普及和财政投入, 以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3 重视监管, 保证质量

我国的有机农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发展潜力较大, 政府需要结合各种认证技术, 对有机农业的生产、质量和流通环节加强监管, 保证有机农产品的质量。目前, 在有机农业的发展过程中, 部分有机产品存在着质量隐患, 部分认证机构不顾实际求发展, 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诚信”危机的现象。为了保障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 要把加强监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做到规范运作, 严格管理, 进一步调整规范和完善认证管理制度, 保障认证工作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保证出现在市场上的有机农产品都是达标的合格产品。

3.4 加强宣传, 维持市场秩序

政府可以通过对环境、健康等方面的媒体宣传, 将有机农业的发展意义、生产原理、基本理念渐渐普及到群众中去, 让人们认识到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所在, 为有机农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 更容易为公众接受。通过宣传有机农业, 消费者可以了解到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真正内涵, 使有机食品市场健康地发展。同时, 由于有机食品市场还较为混乱, 而且因其价格普遍高于常规食品, 这让一些商人更敢于冒风险去制假贩假, 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对这些部门的监管, 规范管理部门的执法行为, 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 保障相关部门的规范管理。因此, 政府要加强对有机农业管理部门的法律法规监管和惩治力度, 保障有机农产品市场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鸥, 张灿强.国际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发展政策与启[J].世界农业, 2013 (1) .

[2]蒋术, 张可等.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 (11) :5016-5017.

[3]高照全.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 (3) :943-944.

有机茶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第5篇

关于有机茶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国家环保局南京环保所是我国最早加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成员单位,随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亦加入了该组织,并成立了首家“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1990年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一次出口有机茶到西欧荷兰.1994年后,江西、安徽、江苏等产茶省已建立多处有机茶生产基地,有机茶的.发展给具有悠久历史的茶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 者:李华龙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农业局,334000 刊 名:蚕桑茶叶通讯 英文刊名:NEWSLETTER OF SERICULTURE AND TEA 年,卷(期):2001 “”(1) 分类号:F3 关键词: 

有机思考论文 第6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 教学质量 一体化教学 创新教学

有机化学是高校化学、化工、环境、材料、医药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1]。有机化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及实用性,并且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发展速度快,已渗透到各个专业[2]。有机化学也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重视实验教学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有机化学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式。现行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不仅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重知识而轻方法的现象,而且存在将有机化学与其他化学类基础课割裂开来的倾向。如何提升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为基础扎实并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值得思考和探索。

一、有机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

在有机化学课程中,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与理论的综合一体化,需要改变有机化学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也需要重视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以期做到系统性强,内容丰富,具有理论深度和广度,同时又能够反映本学科最新的水平和发展趋势[3]。要充分开发与使用教学资源,增加综合设计技能训练实验,将理论与实验高度结合,对应设计相应的验证性实验和贯穿知识点的综合一体化实验。在理论与实验教学中相互印证巩固相关知识点,既充分发挥了理论的指导作用,而实验教学也能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得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学生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有利于提升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和质量,同时也符合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二、实验教学与科研协同创新教学

在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体系中,学生往往依赖现成的有机化学实验课本和实验内容。课堂上教师讲解实验方法、步骤,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验技能比较薄弱,学生自己动手做有机化学实验时往往无所适从。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可采用实验教学与案例型科研创新协同的新型教学模式,寓教于研。

一方面,在有机化学课程中开设有机化学前沿讲座。讲座结合“以问题为中心”和“探究式”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方法灵活进行。讲座课件内容简洁,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要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如采用动画或视频直接演示实验,因为学生很难从抽象的描述中理解化學反应的本质。讲座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真实模拟化学反应的微观反应过程,使得学生本来肉眼看不到的化学反应的本质过程可视化,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采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活跃讲座气氛,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和实验的乐趣。

另一方面,从现实的生产、生活中寻找实验对象,从而拉近学校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通过大家常用的某种药物,设计其合成的步骤,让学生知道该门学科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理论到实践并不是那么难。

再者,增加设计性的综合一体化实验,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方案, 独立完成全部过程。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三、结束语

本文基于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以培养理论和应用创新兼具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的有机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方式,以及实验教学与科研协同创新教学方式的思路和途径,以期提升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来新.构建制药专业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时刊,2014,28(02):53-55.

[2]于海峰,姜建辉,丁从文,等.基于特色有机化学教材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广州化工,2014,42(11): 219-220.

方城县发展有机农业的现状与思考 第7篇

1 方城县有机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传统农业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给生态环境等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 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社会焦点、热点。全县传统农业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情况也严峻, 增产不增收、增量不增质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 传统农业必须要向有机农业转型升级。2014年4月29日, “迎通水·南阳绿色有机农产品进京培训推介会”召开。同年, 8月19日, 县政府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了有机农产品认证及有机农产品进京培训。同年, 9月初全县博望坡黄金梨、金木瓜原浆酒、草庐蜂蜜等有机农产品进入北京批发市场、超市、专卖店。至此, 全县凭借“六界一口”得天独厚的环境、地理、气候优势, 迎来了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的大好时机。

全县自2006年开始, 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调查、重金属普查。2008年成立了方城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并出台了扶持政策, 设立专项资金, 扶持农业标准化生产, 推广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 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一系列活动宣传。方城县博望黄金梨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黄金梨种植、加工销售、技术推广与服务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致力于高端有机黄金梨的生产与加工, 2007年5月被省农业厅评为“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合作社生产的黄金梨, 2007年11月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权威认证, 同年12月获得“奥运推荐果品”荣誉证书, 2008年7月通过有机产品权威认证。2008年8月加入中国有机农业产业发展联盟, 成为联盟正式会员, 并与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合作, 成立有机业研究分中心, 依托其雄厚的技术优势, 深入研究黄金梨等产品的有机生产技术, 建设高标准、高等级的有机产品生产基地, 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顶级的有机产品和服务。目前, 全县已获有机认证农产品有博望黄金梨、裕华黄金梨、同公祥金木瓜公司木瓜、木瓜酒等。金航蔬菜、水产合作社的紫薯、柴鸡、柴鸡蛋、甲鱼等17个产品已申报有机农产品认证, 目前持转换证。金航林果合作社的核桃有机认证正在办理。目前, 全县农业特色产业效益普遍较好。投入产出比显示, 特色经济作物的投入产出比一般在1∶3~1∶4, 而方城县的“博望坡”、“裕华”有机黄金梨等有机农产品可高达1∶7~1∶8。同时, 有机黄金梨的发展带动周边农民人均增加收入近1 000元, 实现了合作社和群众共同增收的目标。

2 方城县发展有机农业存在的问题

方城县发展有机农业虽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取得了初步成绩, 但受历史、自然、经费、观念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目前, 有机农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2.1 农民对发展有机农业的意识还不强

近几年农民增收了, 但由于部分农民未认识到自己在发展农业产业中的主体地位, 不积极掌握现代种植技术, 对发展有机农业增产增收的意识不强, 过分依赖于政府的产业扶持。同时, 全县农业专业人才普遍年龄偏大、知识老化,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弱等也阻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2.2 土地流转不规范与规模经营的矛盾凸现, 租地成本高

目前, 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土地流转还没有好的机制引导。务工农户通常是将土地无偿送给或廉租给亲戚、好友或邻居耕种, 也有撂荒的, 很多农户不注重对土地进行长远的规划种植, 使土地出现非规模化的分散经营, 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难度大, 产出率低。如果涉农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种植, 需要连片种植, 租地成本高, 岗丘区一般每亩500~700元, 平原灌区1 000元以上, 券桥、赵河等乡镇一些村2014年地租达到1 200元。

2.3 农产品精深加工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方城县农产品品种多、批量差异大, 农业工业化水平低, 产业链条短, 如方城县小辣椒、特色林果每年种植面积都在10万亩以上, 县域内没有一家对应加工企业, 农民收获只有靠卖原产品, 市场份额极低, 农业、农产品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2.4 农业基础设施滞后

近年来, 通过农业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等, 全县农村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都有了较大改善, 但直接投入农业生产的资金总量相对不足, 基础设施仍很滞后, 农村各地还不同程度存在水利设施失修老化问题, 农业基础条件差等不利因素。2014年伏旱, 秋作物严重减收有力地证明了农业基础设施滞后问题。

3 对方城县发展有机农业的几点建议

要充分发挥全县的环境、地理、气候优势, 坚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核心, 以提高有机农业效益为中心的按照市场带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民的产业化模式, 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 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同时, 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特, 人特我稀”的原则, 全面提高有机农业的特色优势、比较优势、生态优势, 参与市场竞争, 实现有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3.1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农民对有机农业的认识, 走发展有机农业之路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大力宣传传统农业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势必引起日益严重的环保、生态和食品安全问题, 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是今后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方城县是省级林业生态县, 农业生态资源丰富, 发展有机农业经济, 就是发展生态经济, 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大好事。按照有机农业发展目标, 抢抓机遇, 在全县上下达成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的共识, 全力推进全县农村经济转型发展。

3.2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制度, 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制度, 切实搞好农村土地流转的日常监管。注重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土地经营权的流转, 必须经农户自愿提出申请并签订流转合同, 村委会审核同意, 乡镇登记备案并依法鉴定三个环节。二是规范土地流转合同, 制定规范统一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 确保条款清晰, 手续完备, 内容齐全, 权责明确。三是规范土地流转行为。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由农民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及流转方式,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阻碍农民流转土地。

3.3 加强科技培训, 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水平

依托基层农技推广补助、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 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力度。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南阳市农业科研院等科研院校对接, 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 高标准建设一批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积极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科研机构和农技人员参与农技创新, 建立“科研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龙头企业) +基地”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模式。将畜禽粪便及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堆积腐熟制成有机肥利用, 研制生物农药和中草农药防治病虫害, 加速应用生物技术, 提高抗病虫育种能力。

3.4 树立“大开放、大招商”理念, 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的意识, 树立“大开放、大招商”理念, 提升发展开放型经济。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 以新能源集聚区为招商主阵地, 通过电视、网络对外发布招商信息, 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后劲。

3.5 立足高起点, 搞好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

有机建筑保温材料发展前景的思考 第8篇

2010年11月17日,国务院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调查组召开全体会议,调查组组长、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指出,事故现场违规使用大量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是导致大火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朱力平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大楼外立面上大量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燃烧产生的剧毒氰化氢气体,是导致多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他建议,尽快禁止上述材料使用,选出耐火替代品。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又一次把有机保温材料推到了舆论的前沿。

其实,从2007年开始,随着各种外墙保温材料的广泛应用,由此引发的火灾此起彼伏。中央电视台新址在建的附属文化中心大楼火灾、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场馆火灾、济南奥体中心体育馆2次失火、哈尔滨“经纬360度”双子星大厦火灾及南京中环国际广场50层高楼外墙保温火灾等。通过对这些火灾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都与外墙保温材料密切相关。据悉最近国家有关部门试图作出规定,公共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一律不准使用有机保温材料,提倡采用无机保温材料。有机保温材料真的已经走到了绝境?其发展方向又在哪里?无机保温材料真的可以完全取代有机保温材料?如何有效避免频发的建筑保温材料引起的火灾?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1 我国建筑保温材料现状

目前,我国外墙保温材料主要分为无机和有机2大类。在20世纪80年代前,建筑上使用的保温材料几乎全部是无机保温材料。在1996年7月1日发布执行JGJ 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后,由于节能标准的提高,原有的无机保温材料满足不了保温要求,这就给有机保温材料发展带来了机遇。EPS、XPS、PU等有机保温材料与无机保温材料相比,具有质量轻、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等优点,发展速度迅猛,目前在建筑保温市场占有率已达到90%左右。但有机保温材料不耐高温、易燃等缺陷阻碍其发展。随着我国节能标准不断完善,安全防火性能要求更加严格,有机保温材料的使用将会受到很大限制。2009年9月,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制定《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根据防火性能将保温材料分为:A级不燃,B1级难燃,B2级可燃,B3易燃4个等级。规范要求,非幕墙类建筑使用于外墙保温的材料燃烧等级至少要达到B2级。2011年3月,公安部发布公消[2011]65号《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对保温材料应用提出更高要求。要求从严执行《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第二条规定,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

1.1 有机保温材料

国内有机保温材料普遍采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XPS)、聚氨酯材料(PU)等泡沫板。PU、EPS、XPS都是高分子有机材料,均属于B2级可燃材料,极易被引燃。

(1)EPS保温系统适合低层建筑外墙外保温。该系统施工效率较低、对工人技术要求不高,工程造价也最低。

(2)XPS板材具有优越的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抗湿防潮性能,同时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具有很高的抗压性能。该类板材广泛应用于节能标准较高的多层及高层建筑,其综合性价比最好、施工效率高、施工方法简便、对工人技术要求不高。

(3)PU系统保温效果最好,适合节能标准较高、结构较为复杂的多层和高层建筑,其综合造价较高,投入较大。由于具有对工人技术要求较高且外墙强度较差、不可受撞击等特点,目前使用率仅占我国外墙外保温市场的5%[1]。

XPS、EPS这些材料具有很强的易燃性,存在很多火灾隐患,一旦燃烧,不仅过火速度极快,而且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但由于价格低廉,施工简单,目前施工工地80%都采用该类保温材料。

1.2 无机保温材料

无机保温材料如无机纤维、玻璃棉及硫铝硅酸盐无机保温板等,大都属于A级不燃。虽然不易起火,但其吸水率大,造价也较高,多应用于国家重点项目,应用范围较小,较难大面积推广。

目前的建筑保温材料处于两难境地。有机保温材料保温性能好,但防火性能差。无机保温材料防火性能好,但保温性能差。如何解决保温和防火的矛盾,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有机保温材料的前景

鉴于使用外墙有机保温系统引发的火灾人员伤亡严重,经济损失惨重,最近国家有关部门试图修改有关规范,规定禁止公共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使用有机保温材料,提倡采用无机保温材料或其它耐火替代品,这在国外已有先例。美国有20多个州禁止使用聚苯乙烯泡沫用于建筑保温;在英国,18m以上建筑不允许使用EPS板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在德国,22 m以上建筑不允许使用EPS板薄抹灰外墙保温体系。在欧洲许多夹心板材厂不再生产防火性能差的EPS板,许多保险公司也禁止给EPS板做保温建筑保险。同样在韩国和澳洲等地的建筑保温市场EPS和XPS泡沫也被禁止使用。我国能否借鉴国外经验,也禁止使用有机保温材料?笔者认为,我国目前时机还不够成熟。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1)建筑节能是我国既定国策,不能动摇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既有建筑面积400亿m2,每年新增建筑量20亿m2,而目前我国新建筑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已经达到全社会能耗的27%。因此,建筑节能的潜能很大。根据建设部建筑节能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实现节能50%,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城市完成25%,中等城市完成15%,小城市完成10%。到2020年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新建筑实现节能65%[1]。建筑节能已成为影响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关键因素,也是我国持久的不可动摇的国策。目前,市场份额占比最多的是有机物保温材料(含EPS、XPS、PU),约为90%,其它新型材料约为10%[2]。如果贸然禁止使用有机保温材料,而又没有更好的材料替代,这对我国建筑节能将是一场灾难,势必严重影响我国建筑节能的既定国策,其损失将无法估量。

(2)无机保温材料并非理想的替代产品

鉴于几次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禁止使用有机保温材料呼声愈加强烈。国家有关部门也正试图修改有关规范,在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禁止使用有机保温材料,提倡采用无机保温材料。笔者认为,这值得商榷。首先,由于无机保温材料的节能效果不高,我国将无法完成50%和65%的节能目标。其次,无机保温材料也绝非理想选择。无机保温材料除防火性能占有一定优势外,本身也存在保温性能差、密度大、吸湿性大、占地面积大、自重大等缺点。根据建筑体系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要求,要实现节能65%,从综合性能和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无机保温材料并非建筑保温材料的理想选择。虽然目前科研人员已开发出多种能够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无机保温材料,但因售价是普通保温材料的数倍,施工技术复杂,操作人员要求高,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3)我国规范并未明令禁止使用有机保温材料

目前,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并未明确禁止EPS、XPS、PU等有机材料的使用。GB 8624—2006《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等级标准》,虽然提高了外墙保温材料的阻燃性指标,仅指出有机保温材料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需要防护措施。2009年的央视大火,促使《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发布执行。该规定提高了建筑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要求,对非幕墙类中的居住建筑:高度大于等于100 m,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高度大于等于60 m小于100 m,保温材料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如果使用B2级材料,每层必须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对非幕墙类中的其它民用建筑,高度大于等于50 m的,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高度大于等于24 m小于50 m的,保温材料燃烧性能应为A级或B1级,如果使用B1级材料,每2层应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公安部发布的公消[2011]65号文虽对保温材料性能提出更高要求,规定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但并未禁止使用有机保温材料。

上海“11-15”火灾大楼所用外墙保温材料是聚氨酯(PU),有机保温材料包括EPS、XPS在内的材料都属于不推荐、不限制范围,但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材料替代,市场上大范围使用上述材料,如果禁止使用,势必造成行业混乱,损失无法估量。

目前,我国建筑节能系统还在大量使用有机保温材料,但随着我国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的完善,材料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有机保温材料的易燃性缺陷已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和应用。因此,我们必须对有机保温材料的前景及发展方向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也是有机保温材料生产企业和有关科研单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3 建筑有机保温材料发展建议

从北京央视大楼火灾到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人们已经对有机建筑保温材料防火失去了信心。但我们也不能机械地套用国外一些方法,因为易燃就禁止使用有机保温材料,我们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到安全与节能,防火与保温并重,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建筑保温防火节能体系。针对中国新时期防火、消防工作规律,突破制约外墙层面防火的关键技术,形成具有强制力的、科学性的技术标准和工程规范,加强管理,落实法规、规范。

3.1 加强有机保温材料防火性能和阻燃性能的技术研发

公消[2011]65号文规定,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鉴于外墙保温系统引发的火灾,关键在于保温材料的易燃性,因此,当前保温材料生产企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应在保证保温、防龟裂等基本功能之外,重点对保温材料的阻燃技术进行研发和改进。目前我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内有多家企业已研制出阻燃性达A级不燃的有机保温材料,部分科技成果已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同时,我国的阻燃剂、抑烟剂已有空前发展;中国科大、北京理工大、四川大学等科研单位在高分子阻燃和火灾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2]。这些都为我国节能防火中有机保温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基定了坚实基础。

3.2 研究开发新型无机材料,完善现有无机材料保温性能

无机保温材料的防火优于有机保温材料,一般达到A级不燃。但无机保温材料也有它自身的缺陷。因此,我们要加大投资力度,研究开发新型节能保温的无机保温材料,同时完善现有无机保温材料。建议国家在这方面大力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目前,可满足节能要求、技术比较成熟的有无机纤维喷涂保温系统、硫铝酸盐多孔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等多个新型无机保温系统,并已在部分地区推广应用[3]。

3.3 完善建筑节能技术、节能规范,重点落实管理

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表明,施工现场存在以下5个问题:(1)电焊工无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严重违反操作规程;(2)装修工程违法违规,层层多次分包,导致安全责任不落实;(3)施工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落实;(4)事故现场违规使用大量尼龙网、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导致大火迅速蔓延;(5)有关部门安全监管不力,致使多次分包、多家作业和无证电焊工上岗,对停产后复工的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4]。我国目前有关墙体保温方面的各种技术、规程已比较齐全,如果施工单位、有关监督部门都依据法律、法规,严格管理,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火灾完全可以避免。调查表明,与保温材料有关的火灾大多发生于在建项目,而少见建成项目,这也证明是否严格执行施工规定、工程管理是预防火灾的关键所在。

在技术层面,我国对室内装修和建筑防火已经有明确的标准规范要求。必须保证材料满足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在此基础上加强施工阶段和日常使用过程中的消防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施工技能培训,杜绝违章违法行为。针对相关管理规范和制度,要严格落实执行。

4 结语

建筑节能是我国的既定国策,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建筑节能保温材料也应该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而推陈出新,不断研究开发出新型的防火保温材料,把我国的建筑节能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上海“11-15”火灾给了我们惨痛教训,同时也为科研工作者研究新型保温防火材料提供了前进的动力。

摘要:在我国,频发的建筑保温材料火灾使有机保温材料应用前景产生质疑,特别是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禁止有机保温材料在墙体保温中的应用呼声日趋高涨。通过分析指出,在目前我国墙体保温系统禁止使有机保温时机尚不成熟,并阐述了其原因。同时,针对有机保温材料的发展方向及预防保温材料火灾,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建筑节能,有机保温材料,多孔保温板,无机纤维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S].2002,6.

[2]黄茂松.聚氨酯在建筑节能保温材料中应用和防火安全性能的解析[J].聚氨酯,2009(9):26-27.

[3]郭中朝.F-16无机纤维喷涂工艺及关键控制点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0(1):61-63.

医学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思考 第9篇

有机化学实验以有机合成为主线, 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包括了有机化合物的测定、定性分析和分离方法。内容涉及实验的基本技能、经典有机实验、综合与应用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 每个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思考题等部分, 以有机化学教学大纲中对有机化学实验的要求为标准, 结合医学专业特点, 选取特定实验项目进行教学。

医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有机化学理论知识教学的再延伸, 实验教学环节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 能够使学生有效加深对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又能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 去解决实际遇到的化学问题。

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理解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理论,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学会有机物物理常数测定、化学性质鉴别、基本制备方法和分离技术。

医学专业的有机实验教学主要分为有机化学实验常识、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有机化合物反应及制备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实验综合练习5 个部分。 首先从基本操作技术开始, 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的一些重要操作原理和技术, 以便学生能熟练掌握各项基本操作, 从而为后面的实验操作打好基础。 有机化合物反应及制备实验是对理论课学习的重要补充, 是理解理论课内容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实验包括官能团化合物的鉴别、混合物的提取和分离及设计性实验, 是综合各项操作技术的实验内容, 其中设计性实验通过文献调研、方案设计及实施等科研过程, 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过程中, 将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结合在有机化合物反应及制备中, 不单独安排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在药品的选择上尽量使用对环境污染小、便宜易得的药品。

根据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自身特点, 结合医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 做了如下尝试:

第一, 根据有机化学实验大纲的要求, 结合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有机化学理论教学的重点知识及章节, 对实验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 精选出实验项目, 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学时, 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比如对于临床专业, 挑选了阿司匹林的制备, 阿司匹林是经常接触到的药品, 对于如何制备阿司匹林, 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热情, 实验结束后, 学生对于有机化学有了更直接的认识, 使很多学生改变了理论和实验基本没有联系的认识, 切实的意识到自己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在具体的生活、生产及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第二, 针对具体专业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 注重加强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及实验规范操作习惯的培养。俗语说欲盖大厦, 必先牢固基础。在实验教学中, 有意识的加强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可以为学生以后从事药物相关工作提供很好的基础。 同时, 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 规范的操作可以有效地降低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及人身安全非常重要, 规范的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比如, 实验咖啡因的提取与分离, 茶叶中含有5%~10%的咖啡因, 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 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掌握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方法、索氏提取器的原理和操作, 通过该实验使学生掌握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有机物的操作方法, 为以后从中草药中分离有效成分提供基础。

第三, 在实验教学中,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 实现学生自我能力提高为主,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过程会涉及到很多问题, 每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自己本人参与思考, 同时讨论可行的解决办法, 最终确定操作进程。 有机化学实验往往涉及到多步序列合成实验, 该类实验的特点是每一步产品的产率与纯度都关系到下一步实验的进行及最终产物的产率, 这就要求学生对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非常认真。 比如实验甲基橙的制备, 第一步是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的制备, 第二步是利用偶联反应合成甲基橙, 第一步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的生成与否及产率的多少都会影响到第二步反应, 因此在进行第一步操作时要学生自己分析影响反应的因素, 控制好反应的条件, 从而使实验更好的向预期的方向进行。

第四, 在实验教学中, 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 不但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具体做法, 掌握一些实验基本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寻求研究问题的思路, 学会解决问题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尝试实践及时发现问题, 再通过相应分析思考动手解决问题, 从而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同一个反应, 采用不同的方法, 得到的实验结果可能千差万别, 这就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查阅相关的资料, 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尝试进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灵活运用仪器进行组合安装, 积极主动地设计实验, 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及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几点, 医学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在基本实验模块和综合性实验模块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解决实验遇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应的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更加熟练, 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及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提升。 在今后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 将更加注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探寻新的教学模式及方法, 为进一步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水平继续努力。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医学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 对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曹健, 郭玲香.有机化学实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曾昭琼.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3]王果胜, 白浩.倡导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8) :30-31.

[4]常青.普通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教育科学, 2009 (1) :184.

[5]吴楠, 王玉梅, 徐新.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 2011 (18) :99.

[6]闫孝平.在化学“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化学教学, 2004 (10) :25.

[7]杜志强, 李宁, 封子先, 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 2006 (8) :15-17.

有机茶树栽培技术的几点思考 第10篇

1 有机茶树栽培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1.1 阳光因素

有机茶树生长过程中最不获取的就是阳光, 因此在栽培时也要首要考虑阳光因素, 以此保证茶树生长期间拥有足够的阳光。因为茶树最开始生长在森林中, 长时间属于漫射环境中, 所以即便光照比较弱, 茶树同样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这足以证明有机茶树耐荫性强。但光照也不能过弱, 否则光合强度不足, 茶树就难以正常生长。光照强度既对茶树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也对茶树品质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对此, 种植人员在种植有机茶树时, 定要考虑当地的光照条件, 若日照比较强烈, 茶园梯坎、道路旁边可以种植一些数目, 以此降低光照强度, 这既对茶叶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美化环境。

1.2 水分因素

有机茶树比较喜欢湿润的环境, 实践证明, 年降雨量1500mm最适合茶树生长。有机茶树生长期间, 每个月降雨量必须超过10mm, 若降水量在50mm之内, 茶树生长就处于缺水状态。茶园空气湿度应该保持在70-90%, 若没有达到50%茶树生长将会受到不良影响, 如产量降低, 品质下降。土壤中含水量保持在80-90%最为合适, 若超过了93%, 茶树很有可能就会烂根, 茶农将损失重大。如果有机茶树种植在平地或者是地下水位非常高的地方, 种植人员就需要预先做好排水工作, 修建排水沟等。

1.3 土壤因素

第一, 土壤酸碱度要适宜, 有机茶树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环境中这, PH为4-6.5都非常适合生长, 当PH为4.5-5.5时最适宜茶树生长, 若超出6.5就不应该种植茶树, 切忌在中性土壤中种植茶树, 否则轻者茶树营养不良, 严重者直接不能成活;第二, 沙质土壤最适合种植茶树, 如是砂性土壤无法存贮水源, 茶树生长期间很容易会出现缺水情况, 而土壤过粘, 通气性就会大受影响, 特别是根系生长发育不佳, 吸收技能也会大打折扣;第三, 土壤厚度, 因为茶树根系非常发达, 一般情况下, 主根超过1m, 为了保证茶树根系能够始终处于良好生长状态, 土层必须深厚, 但是要保证底土松软, 一般情况下土层要超过1m, 若是熟化层或者是半熟化土壤, 厚度要达到半米, 底土中要有母岩, 母岩必须是风化松软, 具有很多孔洞的母岩。

2 有机茶树栽培技术要点

通过有机茶树栽培技术种植出来的茶树, 其生产的茶叶要完全符合国家有机产品标准要求, 没有任何的人工合成化肥和农药, 也不存在着任何的金属, 也没有受到化学物质的污染, 这样高品质的茶叶, 才能更受欢迎。

2.1 选择适宜的种子。

依照当地的环境以及有机茶树栽培种植要求来选择茶树种子, 性能优良的茶树, 不仅生长旺盛, 而且树冠也非常优雅, 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经过大量的研究实践发现, 适于山地、丘陵坡地种植的香气浓郁, 茶味鲜爽的优质小叶茶品种扦插, 生长适应性稳定以后的一年生的枝条进行扦插。

2.2 对土壤酸碱度调整, 根据种植地的土质情况, 用石灰、硫酸铝、硫酸亚铁或带酸性、碱性的有机肥对土壤酸碱度进行调整, 使PH值为4.5至6.5;有机茶园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质量, 重金属含量必须严格控制, 要求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以及村庄与公路, 以防止城乡灰尘、废水、废气及过多人为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

2.3 在茶园的山顶种植松树, 茶园中间适量间种松树, 选择在土层厚度为25厘米以上、土质疏松、排水性与透气性良好、光照条件好的阳坡、半阳坡地段种植。

2.4 种植, 茶树扦插前茶园要施足农家肥基肥, 当土壤贫瘠时施适量的有机磷、钾肥, 基肥施下后在其上盖土3-5厘米, 避免茶根直接接触肥料, 然后用肥沃的塘泥或河沟泥浆对待种茶树浆根, 浆根时加入适量过磷酸钙肥。

2.5 茶园管理, 茶树幼苗缺株要补苗间苗, 旱季到带来之前进行浅耕培土, 夏季到来之前, 茶园用松枝进行遮荫。

2.6 使用无害物质防治茶树害虫:

小绿叶蝉、茶尺蠖、茶黄蓟马、茶毛虫、红蜘蛛、蚜虫和地老虎;使用无害杀菌剂防治茶树病害:叶枯病、茎腐病和茶膏药病;所述的无害物质防防治茶树害虫的材料成分和重量份数为:烟草20~30份, 苦参20~30份, 辣寥20~30份, 苦楝树叶10~15份, 表面活性剂1_2份, 使用方法是将上述除了表面活性剂以外的材料打碎, 加5~10倍水, 煮沸半小时, 取滤液加入表面活性剂, 稀释300-500倍喷洒。所述的防治茶树病害的无害杀菌剂的材料成分为左旋A-松油醇、石灰乳和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 石灰乳重量份数为80-90份, 左旋A-松油醇重量份数为10-20份, 表面活性剂重量份数为1-2份, 使用时加水稀释100倍。左旋A-松油醇是从松脂提取分离的物质, 用其喷于茶树, 可以杀菌也可以杀虫, 与上述所说茶园种植松树的道理一样。

2.7 其他方面。

第一, 除草, 地垄边上长出杂草时, 不连根铲草, 不使用除草剂, 仅仅将杂草割短;第二, 施肥, 幼龄茶园每年平均亩施有机肥750公斤以上, 壮林采摘茶园, 每年平均亩施有机肥1.5-2.5吨, 增施饼肥100-150公斤, 过磷酸钙25-50公斤, 茶园一年施三次追肥, 春茶前施催芽肥, 春茶后施第二次, 夏茶后施第三次;第三, 修剪, 幼年、成年或衰老茶树, 都应在一年生长结束后休眠期修剪, 茶树冬芽休眠后期, 春季茶芽萌发以前为最佳修剪时期。

3 结论

综上所述, 可知有机茶树栽培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思考, 而且不同地点考虑的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 但是大体上相同。有机茶树栽培作为未来茶叶发展的主要方向, 国家要给予一定的支持, 尤其是资金与技术人员方面的支持, 这样才更容易在有机茶树栽培技术方面获得突破。

摘要:有机茶树简单的说就是根据有机农业方法种植出来的茶树。此种类型的茶树在种植过程中不会应用人工研发的化肥, 也不会应用农药或者是化学食品添加剂等。换言之, 有机茶树就是一种没有任何污染、纯自然的茶树, 其生产的茶叶也是纯天然, 没有任何的污染。我国的有机茶已经走向了国外。本文主要对有机茶树栽培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介绍, 由此探讨了有机茶树的栽培技术, 希望能够为我国茶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有机茶树,栽培技术,要点

参考文献

[1]解星云, 袁晶晶, 陈春林, 黄玫, 包云秀, 杨兴荣.茶树新品种云茶春毫在保山和澜沧地区的生态适应性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 2014 (8) .

[2]李华荣, 普学正, 郭琼, 李旺梅, 普学成, 施家和.双柏县低产茶园成因及改造措施[J].中国农技推广, 2012 (12) .

[3]陈正武, 赖飞, 刘红梅, 曹雨, 陈娟, 段学艺, 高秀兵, 王家伦.茶树无性系良种山地适应性栽培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2 (4) .

有机物醇氧化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第11篇

关键词: 醇氧化;醇催化氧化;实验教学;探索与思考

【分类号】G633.8

下面是《醇氧化实验教学》的教学记录,以期与广大化学教育者进行商榷。

一.教材上的基本内容、原理。根据醇类化合物的官能团羟基(—OH)所连碳原子的不同,教材把醇分为伯醇(一级醇)、仲醇(二级醇)和叔醇(三级醇),它们羟基碳的氧化数分别为-1(或-2)、0和+1,均小于+4,故都可以被氧化。

(一)醇的彻底氧化:燃烧所有的醇类化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生成CO2和H2O,同时提供能量,在这种反应中醇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断裂。

(二)醇的催化氧化:

通过醇的催化氧化可以实现由醇到醛、酮的转化,教材上仅出现以上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必修课中乙醇催化氧化的知识,【1】总结如下表:

反应现象铜丝交替出现红-黑-红现象,由刺激性气味液体生成。

反应实质醇失-OH氢原子和与羟基直接相连碳上的氢原子(α-H)。

断键部位断裂O—H键和与羟基直接相连碳上的C—H键。

以上是我们教材上以及学习过的醇催化的相关内容,同学们只有熟练掌握后才能对知识进行迁移、联想、质疑。

二.以醇催化氧化的基本原理为依据,进行知识的联想、质疑,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

(一)问题一:根据1-丙醇催化氧化生成丙醛,而2-丙醇被氧化成丙酮,可见,醇类化合物中羟基的位置不同,则催化氧化的产物也不同,从而引出问题:是否所有的醇都能被O2催化氧化呢?如果可以,那么氧化产物分别是什么呢?

问题解决:由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实质可知,如果羟基直接所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即醇结构中没有α—H),该醇就不能被催化氧化。结论:不是所有的醇都能被O2催化氧化,只有醇结构中有α—H才能被氧化,醇能被催化氧化的结构条件及氧化产物如下:

伯醇(含有2个α—H):催化氧化先生成醛,再生成羧酸;

仲醇(含有1個α—H):催化氧化生成酮;

叔醇(不含α—H):不能发生催化氧化。

(二)问题二: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酸性KMnO4溶液或酸性K2Cr2O7溶液都是很强的氧化剂,那么,醇类物质能否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呢?

问题解决: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验来验证。查阅资料,【2】如果是伯醇(连羟基的碳上还有两个H)就氧化成酸,因为初步氧化伯醇会生成醛,醛的还原性很强,会被继续氧化成羧酸 ;仲醇(连羟基的碳上有一个H)会被氧化成酮,酮稳定,不会再被氧化; 叔醇(连羟基的碳上无H)直接混合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但是在剧烈条件下与KMnO4和硫酸溶液一起回流加热,氧化生成碳原子数较少的产物。

三.设计实验验证结论或得到结论。

(一)醇催化氧化的结构条件和对应产物的验证实验,【3】师生共同探究讨论设计出下表,学生实验后填写如下:

在实验设计和动手实验中让学生明确知道:①根据铜丝表面是否出现红→黑→红现象来判断醇能否被氧化;②根据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来判断醇是否被氧化成醛;③氧化产物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检验醛基)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否则看不到砖红色沉淀。

(二)醇能否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的实验。

取2ml无水乙醇于洁净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酸性KMnO4溶液,充分振荡后,溶液紫红色褪去(同时还可能看到黑色沉淀生成,这与溶液的酸性强弱有关),说明乙醇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结论:伯醇(2个α—H)氧化成酸;仲醇(1个α—H)会被氧化成酮; 叔醇(无α—H)不加热回流,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在剧烈条件下与KMnO4和硫酸溶液一起回流加热,氧化生成碳原子数较少的产物。

四.实验教学的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相关的理念为指导,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实验探究,重视过程的教学,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这些理论,细化在教学中变为可操作可控制,可实践的师生互动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到主导作用,所有的教学过程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不要为学生做出任何结论,所有结论都由学生自己获得,在互动的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实验验证的综合能力。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控制引导学生的思考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毕竟学生的知识有限。教师的引导要适时、适量,不要试图牵着学生走,还要使学生有探索的兴趣和信心。

当然,这种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就是费时、费力,需要教师充分的准备,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化学基础,本来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甚至两节课都不能完成,但是我们要长远的看待问题:适时适量的开展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有机结合的思考 第12篇

1 园林工程现状分析

1.1 设计方案缺乏合理性

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设计是园林工程质量的基本保障, 没有优秀的设计, 就无法保证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工作的质量。但是, 我国园林方案设计同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 存在不少不足, 影响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没有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作为施工依据, 园林施工、养护管理无从下手。比如, 在花木的搭配与品种选择上, 如果没有明确的设计方案, 无法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空间的合理布局、准备的合理搭配, 严重降低园林的观赏性。

1.2 后期养护不到位

后期养护, 主要包括施肥、灌溉、排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都会对花木的成活率和景观的观赏性产生不利影响。可见, 园林养护工作的重要性。然而现实是我国园林工程不够重视后期养护, 养护人员缺少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手段, 不够重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造成园林养护工作质量普遍偏低, 影响了园林景观的观赏性。

2 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有机结合

鉴于目前园林工程存在以上问题, 对园林景观效果造成了不利影响, 无法充分发挥园林的功能和作用。为改善现状, 优化园林景观效果, 提出把园林施工与养护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全过程的园林管理体系, 统筹考虑园林的施工与养护管理, 从整体上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性与人文气息, 构建一个能满足人们多样需求的城市园林。为做到这一点,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1 采用全过程的管理方法

基于植被生长的全生命周期, 树立全过程的管理理念, 把园林施工与养护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统筹考虑乔木、灌木等物种选择, 园林景观布局等问题, 严格执行园林施工设计图, 以实现设计要求的园林景观效果。在此基础上, 针对植被的习性、生长环境需求等编制养护方案, 确保苗木成活率, 为苗木成长提供所需要的条件。

2.2 加强园林施工监理的同时, 注重养护培训工作

园林养护工作很多时候都由非专业人员承担, 缺少植被培育的技巧和绿化施工的知识, 难以满足准备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木修剪等工作需求, 影响后期园林养护效果。对此, 应当把园林养护视作与园林施工同等重要的工作, 加强园林施工监理的同时, 注重养护工人的教育培训工作, 增强养护工人的实际养护水平, 确保苗木成活率。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 详细勘察施工现场, 全面了解现场的地貌、地下管线等施工条件, 根据这些条件设计施工图。同时, 把现场情况介绍给养护工人, 让养护工人了解园林概貌、植被习性等, 做到心中有数, 使养护工作有的放矢。此外, 施工人员和养护工人应加强工作上的信息交流, 形成互联互动的工作机制。施工人员可以将园林施工的每一道工序都告知养护工人, 有意识地培养养护工人的专业知识, 强化对园林的感情, 熟悉园林中的一草一木, 以便认真、细心地完成园林养护工作。

2.3 养护工作应当贯穿于园林施工的全过程

园林施工管理的对象是活体的植被, 这要求在园林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养护工作, 把养护工作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 保证植被的成活率。比如, 在树木移植中, 要保护树木的根系不受损坏, 就需要采用相应的养护措施, 如用湿绳缠绕树干, 避免树木水分流失过快。同时, 还要修剪树冠, 保持树木水分平衡, 美化景观效果。所以, 养护工作不仅仅存在于园林施工完成后阶段, 可以把养护工作延伸到园林施工的全过程, 同时进行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 既能保证植被的成活率, 也能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 园林施工与园林养护是园林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两项重要工作, 对于园林植被的成活率和园林景观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为此, 可以把园林施工与园林养护有机的结合起来, 通过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严控园林工程的质量、成本支出, 将植被养护贯穿于园林施工的整个过程, 不仅可以提高园林施工质量, 更可以提高植被的成活率, 降低成本。

摘要:城市园林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当下, 园林工程备受关注。本文以优化园林质量、充分发挥园林作用为目的, 先是分析了我国园林工程现状, 针对其中表现出来的不足, 提出把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 并对施工管理和养护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改善园林工程管理现状。

关键词:园林施工,园林养护,有机结合,工程现状,园林管理

参考文献

上一篇:循环反应下一篇: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