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技术范文

2024-07-26

养鸡技术范文(精选12篇)

养鸡技术 第1篇

1 生态养鸡的优点

1.1 饲养成本低

优质牧草、草籽和昆虫等都可以作为鸡的饲料, 减少了人工饲料的用量;饲养环境好, 鸡的疾病少、成活率高, 减少了防治各种疾病所需的费用;所需的设施简单, 减少了购置设备的费用。

1.2 改善生态环境

果园及农林闲地种草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 可形成粪肥草、林木、农作物、鸡、果木以及农作物增产的良性生态循环, 从而减少环境污染。鸡粪作为果树的有机肥料, 既解决了粪便污染, 又减少了化肥用量;鸡粪中含有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 可作为林园中蚯蚓、昆虫等动物的食物, 而鸡又可以捕食蚯蚓、昆虫等, 从而为鸡只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饲料;鸡在林园中能捕虫食草, 替代了化学除草、除虫, 减少了农药用量。

1.3 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

果园及农林闲地种草养鸡, 环境好, 无污染, 符合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的要求。养殖出来的肉鸡, 品质和风味好, 经济价值高。

总之, 林园生态养鸡更大程度地挖掘了养殖生产潜能, 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饲料资源和肥源, 减少了污染, 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是生态养殖的最佳模式之一。

2 育雏期的管理

2.1 养殖品种的选择

鸡的品种选择应根据鸡在野外的适应性和市场需求来确定。一般选择适应性、抗病力、觅食能力强, 耐粗饲、肉质细嫩的地方良种鸡或地方土鸡血统占75%以上的、适合放养且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品种。鸡苗要选择健康活泼、叫声清脆响亮、卵黄完全吸收的雏鸡且应来源于无特定疾病的种鸡场。

2.2 温度与湿度

1~2日龄雏鸡, 室温应保持在35℃, 以后每周降低3℃, 最后育雏室温度应保持在18~24℃。根据鸡的分散和打堆情况可判断舍内温度的高低。温度适宜时, 雏鸡表现出活泼好动, 呼吸平和, 睡眠安静, 食欲旺盛, 并均匀分布在育雏室内。

育雏室内55~60%的湿度为最佳湿度。当湿度过高时, 可采用生石灰吸潮, 并随时更换垫草。

2.3 光照与通风

光照对雏鸡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合理的光照可提高雏鸡的免疫能力, 加强血液循环, 加速新陈代谢。光照过强会影响雏鸡休息, 还易导致雏鸡啄肛、啄羽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通风换气可排出鸡舍内的污浊空气, 换进新鲜空气, 但是换气时间需控制好。第一周每天1~2小时, 第二周3~4小时。以后可适当延长通风换气时间。

3 生态养鸡技术

下面主要以林地养鸡技术为例进行介绍:

3.1 林地的选择

应选择地势高燥、平坦开阔、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无污染的地方, 要求三千米内无化工厂, 距交通主干道一千米以上。并应根据当地特点, 选择适合本地区栽种的树苗, 并根据树种的特征, 合理确定行、株距。

3.2 饲喂技术

鸡群除了自由采食林内的杂草和昆虫等天然饲料外, 还应加强营养补充, 不能只喂给单一的饲料, 以免造成营养缺乏。一般在小鸡阶段使用无公害饲料厂家生产的小鸡配合饲料;在中大鸡阶段则按一定比例拌入无污染的稻谷、统糠、青菜叶等青粗饲料。人工饲喂生态鸡的动物性饲料, 必须按生产有机食品的标准执行。人工饲料的生产过程中严禁添加各种化学药品, 以保证生态鸡的品质。

3.3 放养密度

林园养鸡应掌握合适的放养密度, 并且养殖规模要与配套利用的资源条件相适应。放养密度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则, 一般林地放养密度15O~200羽/亩, 一般以1500~2000只为一群。密度过大, 往往会造成饲料不足, 鸡吃不饱, 需增加精料饲喂量, 而且人工喂料过多, 既增加养殖成本, 又影响肉质风味;密度过小, 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生态效益低。林园养鸡往往采用“全进全出”制, 一批鸡上市后, 要对林园进行全面清理消毒, 最好将园内土壤新翻一次, 这样有利于防疫和肥土, 对果树和下一批鸡养殖都有益。

3.4 养殖管理

林园养鸡管理至关重要。为了防止鸡只外跑, 可用绳网或篱笆栏做成围栏。围栏要注意网孔的密度和篱笆栏的厚度, 既不能让鸡逃跑, 又要防止老鼠、黄鼠狼等野兽的侵袭。另外, 根据鸡的多少、园林地形和面积, 应在靠近园林的地方搭建避雨棚, 不仅可以防止鸡群被雨淋、烈日暴晒、意外惊动, 而且也有利于鸡群防疫时注射操作。

雏鸡3周龄后开始逐渐进入室外饲养。放养的初期可用吹哨子等方法进行归牧调教, 使之形成条件反射。放养时应实行轮牧制, 这样有利于牧草恢复生长。

3.5 疾病防治

制定并严格遵守卫生防疫制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定期对育雏场及散养场地进行消毒。养鸡过程中, 要随时注意观察鸡群的健康状况, 搞好鸡新城疫、禽流感和鸡白痢等疾病的防控工作。发生疫情时, 要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或捕杀措施, 同时做好消毒工作。

4 前景展望

山地养鸡技术 第2篇

(2006-6-26)

地放牧养鸡的具体操作方法可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即由种禽公司负责向农户提供优质脱温鸡(三黄鸡、青脚鸡、乌鸡等,在公司饲养15-25天脱苗、兽药、技术资料等,养鸡协会负责落实周边地区养鸡户(要求了解养鸡户各方面环境条件),落实生产计划(提前1个月报需求数量、品种)具体养待农户,跟踪管理到位,及时解决生产技术难点,以及联系毛鸡回收销售等工作。

地放牧养鸡的技术要点 山地放牧养鸡可广泛利用自然饲料资源、节省饲料、降低成本,成品鸡风味独特、品质好、味道鲜美,是真正的绿色食品,颇格高、效益好,其技术既是舍内养鸡的延伸,又有别于舍内饲养。

及场地的选择

选择品种有广东的三黄鸡、浙江的青脚麻鸡、临安的天目本鸡、河南及广西的乌鸡等。雏鸡需在公司饲养15-20天后,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强、抗病力。

场地选择向阳避风、地域宽广、水源充足的坡地,以每亩饲养500只为宜,根据鸡只多少在场地四周围上简易围栏,盖上防雨遮阳棚,场地上设固定料时间及季节的选择。

环境对鸡只影响大,故根据当地季节宜选择在每年4月底开始育雏,5月中旬向农户发送脱温鸡,此时该季节有大量的嫩草、树叶、昆虫等有益食物,速生长,通常饲养100-120天均重在1.5-1.8公斤,且此时正是草鸡销售旺季,上市价高,效益好。

期间疾病的防治。

活动范围广,疾病防治难度大,为此必须按免疫程序和预防性投药来预防,平时多注意观察,必要做好马立克氏病、鸡痘、新城疫、法氏囊病、球虫病定期消毒(草木灰、生石灰等)。

饲喂方法。放牧养鸡实行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饲养方式,刚接到的脱温鸡要饲用全价料过渡1周,以后每周早晚各供1次料,到第4周时由全价料该季节放牧养鸡,鸡只能够充分采食到野生青草、树叶、昆虫等,每日早上喂七成饱,便于鸡在放牧中采食,增加活动量,提高鸡的肉质。

放牧养鸡应注意事项

须在放牧养鸡场上搭建简易的防风遮雨棚。

平时多加观察和调教,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和预防性投药(特别是球虫病)。

须供给充足的饮水,并固定位置。

牧规模视场地大小而定,通常以800-1500只为宜。

止野兽侵害鸡群,避免在喷洒农药和刚施化学肥料后进行放牧。

种草养鸡技术 第3篇

一、牧草与鸡种选择

林草立体群落结合,可以达到地上光能高效利用、地下土壤养分充分吸收的目的,幼林期种植牧草,既可避免土地浪费,防止水土流失,又可收获牧草。牧草以多年生品种为好,避免每年播种,同时要求分枝分蘖多、再生性强、适应性强和适口性好。适用草种有豆科的白三叶、苜蓿,禾本科的鸭茅、无芒雀麦、黑麦草和早熟禾等。 所选择的鸡苗应考虑下列因素:一是生产性能。可考虑选择肉鸡、蛋鸡和杂交鸡。二是羽毛与市场要求。市场销售要求毛色好,工厂化集中屠宰不要求毛色。 三是风味与嫩度。 四是适应性。 五是鸡苗价格。 六是鸡苗运输的远近。 目前所选择的鸡种,多为地方优质杂交鸡。

二、育雏

1~28日龄(夏天25日龄,冬天30日龄)为育雏阶段。此阶段采取集中育雏,使用全价饲料,采用平养或网上平养方式。

1.育雏舍及器具的准备与消毒

育雏舍要求保温、干燥、通风、光照适宜,无漏风、漏雨,无鼠洞。保温设备、食槽、饮水器要准备齐全。 然后将育雏舍和器具冲洗干净,干燥后用10%~20%的石灰乳刷拭育雏舍的墙壁和地面,再用碱水、来苏儿或百毒杀等消毒药物喷洒,最后紧闭门窗,用高锰酸钾每平方米10克、福尔马林每平方米20毫升对育雏舍和保温设备及垫料等进行熏蒸消毒24小时,第2天打开门窗排出污浊空气,即可升温待用。

2.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雏鸡对温度很敏感, 不同日龄的雏鸡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不同, 因此育雏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供温方式有烟道、煤炉、远红外线灯(管、板)和电热板等。育雏室的温度以比育雏器温度低8~10℃为宜, 温湿度的测量可用干湿球温度计。 育雏室温度应以温度计在距地面高1.2米处测量值为准, 第 1 周要求在24℃以上, 以后逐日下降。育雏器的温度则以鸡背平行或距地面5厘米高处测量值为准,第1周要求为33~35℃,以后每周下降3℃,直至与室温相同。 看鸡适温,鸡在休息或活动时呈分散状态(即“满天星”状)为温度合适。 在保温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换气, 以防因保温而导致鸡舍内空气污浊而诱发疾病。

3.适时饮水和开食

雏鸡出壳后12~24小时,有啄食现象时即可开食,开食前 2~3小时先供雏鸡饮用 3%~5%葡萄糖水,2~8 日龄在水中加入防白痢药物。 开食料可用雏鸡全价料和玉米粉等,少喂勤添。

4.饲料和饲养方式选择

应根据雏鸡日龄选择和配制优质全价料,以满足雏鸡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在育雏过程中要注意饲料供应的均衡和稳定,更换饲料时要逐渐更换,至少用3天时间过渡。 前期料与后期料的更换比例为:第1天3∶1和3∶2, 第2天各1∶1, 第3天1∶3和2∶3,第4天可全部喂后期料 ,避免因换料而产生应激,影响采食和生长。饲养方式可采取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等。地面平养要求为水泥防潮地面,垫料要求干燥、清洁、不发霉,可用木屑、玉米秆、稻草等,长度以3~5厘米为宜。 育雏中后期要常换垫料,以减少鸡白痢、球虫病等的危害。

5.免疫程序与疾病防治

免疫及疾病防治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 在使用疫苗时,应特别注意疫苗种类、批号、生产日期、使用说明及储运方法,同时要注意疫苗质量和使用剂量。 育雏期免疫参考程序:1日龄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疫苗,5~7日龄用新支二联(ND+H120+J9)点眼、 滴鼻首免,12~14日龄用法氏囊(IBD)点眼、滴鼻,20~22日龄用新支二联(ND+H52+J9)点眼、滴鼻二免。 对于鸡白痢、球虫病等常见多发病,则应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净化环境,同时注意交叉和联合用药。

三、育成鸡的饲养

育成鸡通常指30~100日龄的鸡,饲养方式为林下规模化人工种草放牧散养, 以每群300~500只为宜。育成阶段为散养,是林下种草养鸡(也叫林下生态鸡)的特点。以优质牧草、草籽和昆虫等作为部分饲料来源,加之饲养环境好,鸡的活动多、疾病少,生产出的鸡肉品质安全无公害、鲜嫩、风味好而深受消费者欢迎。

1.场地选择

宜选择环境好、无污染源、隔离条件好、饲料和鸡产品进出运输方便的果园、经济林和疏林地。 放牧鸡舍仅供鸡群夜晚休息和恶劣天气使用,因此修建应简易,易于随时搬迁。 放牧草地的建植应考虑鸡的食性、耐践踏和持久性,可采用豆科牧草60%、禾本科牧草40%的混播方式。适宜的豆科牧草有三叶草、紫花苜蓿和百脉根,禾本科牧草有黑麦草等。播种量豆科牧草每万平方米8公斤、禾本科牧草每万平方米5公斤。

2.放牧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

为了保证鸡群既有充足的牧草采食和宽敞的牧地活动,降低养殖成本,又避免过度放牧造成草地损坏和土壤板结,合理适宜的饲养密度为每万平方米300~400只。 鸡舍密度为每平方米15只。每群鸡以300~500只为宜。

3.草地管理与利用

当牧草覆盖率达到90%时划分小区轮牧 ,5~7天换一个小区,20~30天轮牧一次。轮牧时不能驱赶鸡群,应采取诱导方式将鸡引诱到放牧地点。每出栏一批鸡要搬迁一次, 避免草地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导致鸡群发病增加;同时也利于草地对鸡粪的吸收,增强草地保养和恢复,及时补种牧草,以利再次使用。

4. 补饲方法及饲料

补饲的精料以无公害的浓缩料配合当地所产玉米、细糠、农副产品等。放牧时每天分早、中、晚共补饲3次,30~70日龄每天按日粮50%~60%补饲精料。早、中补饲精料的40%,让鸡产生饥饿感,到牧地觅食活动,以利于鸡肉品质风味的提高;晚上补饲精料的60%,以利于鸡的生长发育。在出栏前30天左右应补足精料,以保证出栏重量。牧地周围环境应禁止喷洒农药,防止鸡中毒。防止野兽及其他动物的侵害。补饲时定时、定量、定声音,让鸡形成条件反射,到预定地点补饲。

(江苏省金湖县农业局 姜炳晨 邮编:211600)

林地种草养鸡技术 第4篇

1 林地种草养鸡的优点

1.1 节约精饲料, 降低饲养成本

相比集约化商品肉鸡生产而言, 土鸡耐粗饲, 能消化日粮中一定比例的粗纤维, 因此在林地中种植牧草供鸡采食, 可降低饲养成本。吴启进等[1]研究表明:林下种草放牧养鸡平均每只日采食鲜草0.192 kg, 获得干物质0.029 kg, 按放牧饲养70天计算, 每只鸡采食鲜草13.44 kg, 获得干物质2.32 kg, 林下种草放养土鸡可减少精饲料消耗40.94%, 较大幅度降低了养鸡的精饲料投入。在牧草种类中, 放牧土鸡尤为喜欢采食豆科及较为细嫩的牧草, 以及牧草籽实, 对禾本科及纤维含量高的牧草以及篙草类采食较差[2]。

1.2提高土壤肥力

土鸡在林中觅食, 排放的鸡粪增加了林地有机质, 可促进林木生长。陈俊华等[3]研究表明:与不养鸡的林地比较, 林下放养600、900、1 200、1 500只/hm2的林地, 0~20 cm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全K量比养殖前分别增加5.95%、14.88%、10.75%和5.34%, 土壤容重比养殖前增加11.38%~17.99%, >20~40 cm土层增加8.40%~15.75%, 土壤总孔隙度平均减少3.2个百分点。李秀珍等[4]试验也得到相似结果:林下散养鸡林地的土壤容重降低, 孔隙度、水分增加, 氮磷钾等有机质营养成分增加。康伟静等[5]研究结果:在郁闭后的杨树林下套养本地鸡种2年后, 不同土层土壤的各主要养分含量均有所提高, 其中以速效N的含量提高最大, 上土层提高186.3%, 中土层提高296.5%;上土层的速效P含量提高了50.5%;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K含量均提高11.5%~26.3%。

1.3 促进林木及牧草的生长

林地养鸡不仅能改善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 使土壤肥力提高, 而且防虫防害, 从而促进林木和牧草生长。李秀珍等[4]研究结果表明:林下养鸡林地的杨树高度和胸径比对照地的显著增加。康伟静等[5]研究结果:郁闭后的杨树林下套养本地鸡种2年后, 杨树胸径、树高和蓄积分别比对照提高6.8%、7.1%和20.6%, 6年生杨树蓄积增加14.2 m3/hm2。陈俊华等[3]研究结果表明:4种养殖密度样地柏木胸径和高度年增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80%和33.73%。邰胜萍等[2]研究结果:养鸡林地的花椒树生长快, 比未放养鸡的增高31 cm (3年苗) , 树径增加0.22 cm。同时未放养鸡的花椒树因虫害和黄蚁等死亡15.38%, 放养鸡的花椒树无1株因虫害死亡。发生粘虫的草地放牧养鸡10天后, 粘虫减少到7条/m2, 未放牧养鸡的草地粘虫为402条/m2。合理轮牧的草地, 牧草层次分明, 生长明显好于未放养鸡的草地。

2 林地种草养鸡的相关技术

2.1 放牧林地的选择

林地所处位置、林地类型及林地郁闭度等对鸡的成活率、生长速度等指标有一定影响。言天久等[6]研究结果显示:从育成到出栏的鸡群平均成活率, 松树林最高 (97.9%) , 其次是茶树林 (97.5%) 、灌丛散乔木林地 (97.4%) 、芒果林 (97.1%) 、桉树林 (96.7%) 、橘林 (96.3%) 、板粟林 (95.7%) 、混合林 (95.4%) 、八角林 (92.6%) 。成活率最低的是竹林 (89.2%) 。料肉比最低的是松树林 (3.85∶1) , 平均日增重最高 (15.91 g) 。料肉比最高的是竹林 (4.1∶1) , 平均日增重最低 (14.75 g) 。其它料肉比从低到高的依次是混合林 (3.86) 、茶树林 (3.87) 、桉树林 (3.88) 、芒果林 (3.9) 、板粟林 (3.92) 、柑橘林 (3.96) 、混合林 (4.0) 、八角林 (4.05) 。对林地郁闭度而言, 最适宜的是40%~80%, 鸡群的成活率和日增重都优于过高或过低的郁闭度 (40%以下或80%以上) 。不同坡度的林地也影响鸡群平均成活率、日增重及料肉比。坡度在5~35°林地的鸡群平均成活率较高 (96.%~97.95) , 坡度在35°以上的林地的鸡群平均成活率较低 (89.25~95.75) 。坡度在5~35°的料肉比平均在3.88∶1, 坡度在35°以上的料肉比在3.92∶1以上。

2.2 人工草地的建植

林地人工放养草地一般应选择营养价值高, 适口性好 (如豆科的白三叶、紫花苜蓿等) ;再生力强, 产草量高, 耐践踏 (如禾本科的黑麦草、鸭茅等) 草种。播种季节以秋播最佳, 主要体现在优质草地能较快地形成群落覆盖优势, 更好地抑制杂草生长, 经过越冬降温过程, 可减少牧草病虫害的发生;播种时将豆科与禾本科牧草种子按6∶4的比例混合后进行撒播[7]。

2.3 放养的适宜密度

以植被环境良好为前提, 根据人、财、物和环境条件决定放养鸡数量, 同时在放养时根据草场和鸡的日龄及时调整, 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不同的环境、资源以及饲养管理条件下, 适宜密度差距较大。魏忠华[8]研究表明:根据鸡日龄不同来调整鸡的密度, 50~80日龄宜放养600~1 200只/hm2, 80日龄以上宜放养450~600只/hm2。周政华[9]根据实践得出600~750只/hm2。陈代荣[10]养鸡规模大小要根据林地大小和养殖户自身经济条件而定, 如林地一般养殖密度在2 250~3 750只/hm2为宜, 每批放养2 000~3 000只为佳, 分片放养时, 每片放养500~700只最适。陈俊华等[3]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密度以900只/hm2为最适宜, 既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又能控制水土流失量。

2.4 饲养管理

在林地牧鸡要投入28日龄以上的脱温鸡苗, 并且在林中鸡舍内再饲养10天, 此时鸡的体重达到0.6 kg以上方可放牧 (视季节情况定, 温暖季节可提前, 寒冷季节则推迟) , 才能提高养殖成功率。开始放牧时, 鸡的饲喂时间、次数、料量与在鸡舍内一致, 过后逐步减少, 1个月后过渡到每天上午放牧前和傍晚放牧结束后各补饲1次, 饲料量根据鸡的日龄和在林中能采食到的食物多少适当调整。补饲时, 可以采取吹口哨、呼喊或敲打物体等方式让鸡群形成条件反射, 以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将鸡收拢入舍。放牧地应进行划块分区, 进行轮牧, 一般7天换1个放牧地点, 夏秋季节牧草生长旺盛时15天左右轮牧1次。同时加强放牧地巡查, 防止鼠、黄鼠狼、鹰等天敌的侵袭。

2.5 疫病综合防治

在育雏期按免疫程序注射疫苗 (马立克氏病疫苗、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球虫联苗、新支二联苗等) , 在放牧期间要重点做好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2.5.1 搞好环境卫生:

定期清除鸡舍内外粪便, 并堆放、发酵以杀灭虫卵;保持鸡舍和放牧地干净卫生, 定期使用1∶200的农乐溶液消毒补饲场地。换轮牧区时, 彻底清除上一牧区的鸡粪, 每批鸡销售结束后要对鸡棚及周边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毒。

2.5.2 预防和治疗药物:

(1) 氯苯胍:按30~33 mg/kg浓度混饲。 (2) 氯羟吡啶 (可球粉、可爱丹) :混饲预防浓度为125~150 mg/kg。 (3) 磺胺喹恶啉 (SQ) :预防按150~250 mg/kg浓度混饲或按50~100 mg/kg浓度饮水, 连用3天, 停药2天, 再用3天。一旦发生寄生虫病, 要及时治疗。根据寄生虫病的特点和生活史规律, 使用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治疗性驱虫药, 如丙硫咪唑等, 选用2~3种驱虫药轮换使用, 防止产生耐药性。同时, 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禽用电解多维, 提高机体抵抗力。驱虫后的鸡粪应及时收集, 作堆积发酵等无害化处理, 并对鸡舍及活动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参考文献

[1]吴启进, 陶宇航, 左俊曦.林下种草放牧养鸡的牧草采食量[J].贵州农业科学, 2006, 34 (3) :76.

[2]邰胜萍, 陶宇航.林下草地放牧养鸡的生态观察[J].贵州畜牧兽医, 2004, 28 (3) :37.

[3]陈俊华, 龚固堂, 朱志芳等.川中丘陵区柏木林下养鸡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 29 (2) :214~219.

[4]李秀珍, 刘新华, 杜建云, 等.冀南地区林下养鸡生态模式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 2013, 28 (3) :277~283.

[5]康伟静, 肖兴翠, 宋杰郁.闭后杨树林下养鸡效益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 2013, 40 (4) :22~24.

[6]言天久, 黄尧先, 黄种足, 等.林地类型对林下养鸡成活率和增重效果影响的初步研究[J].广西畜牧兽医, 2012, 28 (5) :262~264.

[7]周泽英, 班镁光.黔南州放牧鸡人工草地建植技术初探[J].草业科学, 2003, 20 (10) :50~51.

[8]魏忠华, 李英, 郑长山.棉田和果园放养鸡适宜密度研究[J].中国禽业导刊, 2005, 22 (18) :35~36.

[9]周政华.果园种草——养鸡农牧结合模式研究[J].广西园艺, 2006, 17 (1) :3~4.

陕北林下养鸡技术 第5篇

****家禽散养专业合作社

2015年4月12日

一、企业简介:

**县**家禽散养专业合作社始建于2003年,地处呼家川村西沟,基地面积达800余亩。2004年注册了“**”牌商标。2005年6月注册成立了“**县散养禽养殖协会”和“**县**农特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展经营活动。2007年10月,注册成立了“**县**家禽散养专业合作社”(**县首家合作社)。合作社以“**牌”有机鸡蛋产销为主,为社员提供散养鸡养殖产前、产中和产后全方位的服务。

合作社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为目标,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有机”产品为宗旨,采用传统散养、科学防疫的管理模式进行饲养。散养鸡在山坡上生,在阳光下长,食五谷、昆虫,辅以苜蓿草粉,饮山泉清水,蛋、肉产品属纯天然有机产品。所产鸡蛋经检疫监督部门检测认定为“检疫合格放心禽蛋”;2006年在第十三届中国杨凌农高博览会上获的“后稷奖”;2007年被评为中小企业名优产品;同年被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华夏有

万。县域总面积2368.7平方公里。海拔470.6-1383米,相对高差912米,县城海拔800米。年均气温10.4℃,日温差大,年日照时间2504小时,无霜期170天,年均降水量560毫米。**县自然环境适合散养鸡养殖。

2009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陕北地区发上来巨大变化,大片经济林、生态林逐步扩大,人类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逐步壮大。**县**家禽散养专业合作社在原庭院养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养殖模式,2013年先后实验成功并实施荒山放养和林下养殖。

(二)模式概念:

林下养鸡就是利用人为或自然形成的经济林(如苹果林、枣树林、核桃林等)或用材林间隙地,利用围栏圈地模式进行养殖,既节省养鸡饲料成本,又为林地除害去杂,实现林牧和谐发展。

(三)基本条件:

1、场地条件。林地要选择排水良好,通风向阳,树、藤木龄2年以上为宜,要有搭建棚舍地形条件。

2、喂养方式。经济林(如苹果林、枣树林、核桃林等)要适量投放五谷杂粮,用材林适当轮作草本类作物,供鸡食用。

3、饲养员要求。饲养员必须具备独自料理能力和生活能力,并经合作社短期简单技术培训。

(四)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应选择粉壳蛋鸡为宜。

单从单只蛋鸡喂养1个周期分析,每只鸡产蛋2年,每年产蛋180枚,每枚1元,共360元;每只淘汰鸡40元。单只鸡年产值为200元。每只鸡年需饲料(农作物下脚料)73元,其他杂费最高27元,成本共计100元;每只鸡每年最低利润100元。

(六)发展前景:

发酵床养鸡实用技术研究 第6篇

【摘要】 利用有机生态菌进行发酵床养鸡无臭味、无污染、提高鸡的免疫力,省工省饲料,提高肉鸡的品质,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关键词】 有机生态菌 发酵床 养鸡 提高免疫力 无臭味 无污染

有效微生物(EM)制剂自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比嘉照夫研究成功以来,在养殖业方面有良好作用,因而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在我国以往大多数是在微生态发酵床上养猪应用,其在除臭、防病、提高免疫力以及改善猪肉品质等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1.发酵床养鸡鸡舍建造技术要点

⑴发酵床鸡舍地址的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平坦、运输方便、远离村庄的地方。

⑵发酵床鸡舍的建设要求:

①鸡舍的坐向最好为坐北朝南,或偏向东南。②棚体: 长60米,宽12.5米,棚高3.5米。其中围墙高1.8米,顶棚坡度1:4。③窗门: 南北两墙上每隔0.5米,开一个宽为1.3米、高1.0米的窗。④天棚顶最高处每隔10-12米开一个长8. 5米,宽3.5米,高1.0米的天棚,利于有毒气体逸出和扩散,新鲜空气的进入。

2.发酵床的制作

发酵床的主要原料是木屑、稻壳,一般我们经常铺40-45公分厚,即3-4麻袋木屑或稻壳。每平方米再撒上30斤黄土和半斤的兽用粗盐,粗盐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利于有机生态菌微生物的繁殖。再按每平方米1.0斤把配好(加100倍水)的有机生态菌洒上去。注意锯木屑和稻壳的含水量在60%以内,这里要特别注意,当发酵床做好以后,不要立即把鸡放上去。先进行前期发酵,一周以后可以放雏。

3.管理方法

大棚调温方法: 冬天,温度降低时,选用透明度较好,保温性强的塑料膜或大棚膜覆盖窗、门、天棚,当室外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时,窗、门内加盖一层塑料膜,发酵床内的有益微生物繁殖会产生大量的热或棚内加设热源。但应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疾病发生。春、秋天,随着温度升高或降低,及时适度揭开或覆盖塑料膜。夏天,主要做好降温工作。偏热时,要打开所有的窗和通风口,有条件时开电风扇降温,被阳光照射到的地方外挂遮阳网。禁止烟火、鞭炮在鸡棚旁施放,避免鸡惊而死亡。

4.发酵床养鸡降低氨气措施

改善饲养环境条件,最大限度的降低舍内氨味:肉鸡养殖突出的问题是温度与通风、除湿的矛盾不好解决,导致小气候环境恶化,特别是舍内氨气,是诱发大肠杆菌病的祸根。常常在管理不正确情况下产生氨气,为防止氨气对鸡的危害,其具体做法是:

(1)在加强保温的同时,加强通风。充分利用鸡舍的长轴通风、对流通风,有条件的进行机械通风。

(2)加强垫料管理,防止饮水器漏溢水,及时更换或添入新垫料,最好每隔3—5天更换一次干燥卫生垫料。

(3)于饲养前期(净化鸡群后),用0.3%(3两有机生态菌加100斤水)有机生态菌饮水,能有效地降低肉鸡粪便中氮、磷的排出量,抑制发酵,减少氨等有害气体的产生,降低氨味。

(4)于饲养中期,在饮水中添加0.2%的食醋,每周1~2次,能在降低氨味的同时促进消化。

(5)于饲养的中后期(30日龄后)。一是应用蒜醋液(每只肉鸡每次用蒜0.1-0.2克,按蒜:醋=1:4的比例,将蒜碾成蒜泥用醋浸泡)兑水饮服,每日两次,连用4-5天为一疗程。能有效降低氨味,提高饲料利用率。二是在应用抗大肠杆菌病的药物后,应用微生态制剂效果较好。

(6)平时多注意表面层的水份。注意观察表层垫料的含水量情况,不能扬尘,可以用手抓一把料,对着阳光吹口气,如果有扬尘,则需要喷洒一点水或50-100倍稀释的有机生态菌到垫料表面。如果太干,则需要洒上点水,最好是用1%的有机生态菌液水(99公斤清水+1公斤有机生态菌),如果阴雨天气发现表层垫料过湿,则要用耙铲插入料中约15厘米松料,以便空气进入,加速发酵产热,蒸发更多水分。太湿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掺新鲜垫料进行中和水分的方法。总之要使表面层垫料的含水量在30%左右。

(7)有机生态菌微生态垫料微生态平衡的维护,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①需要增加垫料厚度,即补充垫料,特别是进入冬天,或气温转冷的天气情况下,靠别的措施无法根本解决问题的情况。

②添加有活力的菌种,如添加有机生态菌,在15厘米以内层中每平方米洒入1%的1—2公斤高活力有机生态菌。

③减少饲养密度,这种做法主要是雏鸡进入中大鸡阶段,需要在进行密度调整的情况下进行。

(8)定期通风

虽然采用发酵床养鸡鸡舍空气得到大大改善,基本没有不良气味,但建议在每天中午温度较高时开窗通风,以降低舍内湿度也有助于排出多余的氨气、尘埃、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使得空气更加新鲜,从而减少呼吸道及肠道疾病的发生。

上述措施要综合起来应用,不是一项技术就能解决氨气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瑞生.EM在肉鸡养殖上的研究概况[J].中国动物保健2006(01):43-45.

[2]吴亨进等.EM 微生态制剂在肉鸡养殖中的研究应用概况[J].养殖与饲料,2007(10):61-62.

[3]吴亨进等.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及空气质量的影响[J].养殖与饲料2008(05):18、28、38.

[4]魏利平.生态营养饲料的研究概况[J].养殖与饲料,2006(11):32-34.

[5]张民.益生菌的营养和免疫特性及其应用[J].营养研究,2003(2):9—11.

[6]张晓梅.饲喂不同类型微生态制剂对雏鸡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饲料研究,1999(7):46.

桔园养鸡关键技术 第7篇

丹江口市玉皇顶果园场自2005年开始尝试桔园养鸡, 但因养殖技术及当年的“禽流感”等原因没能取得成功。2008年丹江口市开始大规模桔园“密改稀”工程 (对过密桔园进行隔行间伐) , 桔园空地增多, 部分桔农便在间伐的桔园中种植牧草开始生态养殖的探索, 其中包括桔园养鸡。经过近几年的摸索, 基本探索出了一条桔园养鸡的成功之路。本文对丹江口市玉皇顶果园场近几年来在桔园养鸡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桔园养鸡生态种养模式的关键技术, 为发展桔园养鸡提供生产指导。

1 桔园栽植密度

桔园养鸡应选择15年生以上的投产园, 桔园栽植密度一般为50~60株/667m2, 既可以为蛋鸡提供足够的饲料、光照, 又可以为蛋鸡提供适当的阴凉环境, 避免夏季高温。密植园要因地制宜适当进行隔行 (或隔株) 间伐后再进行放养。

2 蛋鸡品种选择

桔园养鸡蛋鸡品种选择至关重要, 要选择抗病力强、成活率高、采食量低、料蛋比高的蛋鸡品种, 尤其要选择性格温顺、不善飞翔鸡品种。2005年第1次尝试在桔园养鸡, 因为没有经验, 养殖的是南阳土鸡品种蛋鸡, 该品种虽然适应性强, 但其上树、啄食柑桔果实、喜相互啄斗等特点, 均不适合在桔园养殖。2009年, 我们选择了北京北农大种禽有限责任公司的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 该品种鸡是中国农业大学 (原北京农业大学) 育种专家经过多年培育成功的优良蛋鸡品种, 是世界上第一个“矮小型蛋鸡”商业品种, 外貌体型小, 比普通蛋鸡矮10cm左右, 饲养密度可提高33%, 饲料转化率高, 产蛋高峰期日采量平均85~90g/只, 比普通蛋鸡节粮20%~25% (每只鸡年可节约9~10kg饲料) , “农大3 号”节粮小型蛋鸡全程料蛋比为2.0~2.2:1。此外, 该品种具备抗病力强、适应性好、成活率高、性格温顺、不善飞翔等众多适合桔园养殖的优点。

3 鸡舍建造要相对分散

为了便于管理和防丢失, 应在桔园四周围一圈1.8~2m高的尼龙网围栏。鸡舍的建造要选择地势干燥、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无兽害、排水良好的地方, 鸡舍不能太大, 如果养殖面积较大、鸡较多, 可适当分散建造, 一般用石膏保温板建造60m2/个, 也可根据果园地势建造简易石棉瓦式鸡舍, 每个鸡舍投放鸡苗500只左右, 围网面积不少于1.3hm2。

4 蛋鸡育雏

蛋鸡育雏是桔园养鸡中比较关键、技术要求较高的一项基础工作, 提高育雏阶段饲养管理水平, 对于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育雏阶段的管理关键要把好以下几点:一是要保证鸡舍通风保温, 做好鸡舍清洁卫生, 及时清扫、冲洗、消毒;二是把好初饮和开食关。进雏1周内需饮用添加有葡萄糖、维生素、电解质的温开水, 之后再饮用添加抗菌药的自来水, 饮水器早晚冲洗, 2天消毒1次;三是喂养, 饮水2h后, 饲喂玉米粉, 开食1~2天后喂全价料, 喂1次/2h, 以后逐渐减少次数, 做到定时、定量、少量多餐;四是鸡舍温度的控制, 由高到低逐步调至室温, 1~5日龄育雏舍温度34~35℃, 5~10日龄为32~34℃, 10天后为32~28℃, 18天后为28~24℃, 25天后正常室温;五是鸡舍湿度的控制, 第1周相对湿度60%~70%, 第2周为55%~60%, 第3周以后为50%~55%;六是雏鸡的光照控制, 1~5日龄全天光照, 5~8日龄每天光照20h, 9~20日龄每天光照16h, 3周后自然光照;七是育雏密度由开始的40只/m2, 逐步减少到20只/m2。4~8周后可逐步到桔园放养。

5 放养密度

桔园养鸡蛋鸡放养密度至关重要, 要因地、因时制宜, 确保最佳的规模与密度, 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密度过大, 鸡只会因采食不足而加大饲喂量, 而增加饲养成本, 降低鸡肉及鸡蛋的品质和风味, 同时, 鸡粪过多会导致土壤呈酸性, 从而影响柑桔的正常生长。密度过低, 会增加管理成本, 起不到桔园除草、增肥的目的。经过多年的摸索, 我们认为桔园养鸡的适宜密度为30~50只/667m2。

6 蛋鸡合理营养

放养鸡的食物来源除了桔园中的杂草、昆虫等动植物源饲料外, 还应在早晚喂食玉米、小麦等粮食和少量商品饲料混合的辅料, 合理的营养搭配, 可以显著增加产蛋量。每天要定时放养, 定时喂料, 在放养区域内放置饮水。同时注意观察鸡群的生长、健康情况, 鸡粪是否正常, 及时发现病弱鸡, 并隔离观察, 认真清点鸡数等。

7 交替放养

随着雏鸡的生长, 可在鸡舍周边放养让其采食植物籽实和昆虫, 雏鸡在40日龄后可在晴天中午将鸡群赶到舍外桔园放养。前10天用吹哨子训练, 每次喂料都吹, 使鸡形成条件反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鸡群逐步适应外界气候环境, 养成了放牧自归的习惯后, 可改为全天放养。将放养桔园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 交替放养或轮流放养, 使桔园中的杂草、昆虫等动植物饲料源能休养生息, 从而为放养的鸡提供充足天然有机食物。

8 柑桔病虫害防治

放养蛋鸡的桔园病虫害防治要尽量采用农业措施、物理、生物防治措施, 通过改善桔园通风透光、安装杀虫灯、挂黄板、释放捕食螨等方法来控制柑桔病虫害。化学防治要选用低毒高效生物农药, 结合交替放养分片喷药, 避开蛋鸡直接接触到农药, 确保蛋鸡养殖生态安全。

9 桔园施肥

放养蛋鸡的桔园因随时有鸡粪补充, 而鸡粪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氮素, 因此桔树的施肥应适当补施磷、钾肥, 否则会导致桔树因氮肥过量而引起的果实“贪青”, 而推迟上市。

1 0 桔园土壤管理

放养蛋鸡的桔园因长期遭受鸡群的践踏, 土壤容易板结, 因此每1~2年要对桔园进行适当翻耕, 翻耕一般在开春桔树发芽前进行, 为了不影响蛋鸡的放养可以分片交替翻耕, 平时采用免耕管理。

1 1 防疫消毒

搞好防疫消毒工作是养好优质放养鸡的重要保证。每天冲洗饮水槽、料桶等具。病死鸡、防疫用过的疫苗瓶, 严禁乱丢, 要定点深埋或焚烧 (病死鸡) 。在桔园出入口处放生石灰消毒, 每周更换1次。放养区域尽可能减少外来人员进出。在畜牧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制定鸡病防治技术方案, 及时做好鸡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禽流感、鸡痘、法氏囊病等免疫工作。坚持全进全出制度, 以免不同年龄的鸡相互感染疾病。

1 2 桔园其他管理

桔园水分管理、整形修剪及果实采收等管理不受桔园养鸡的影响, 与其他常规桔园管理一致。

1 3 桔园养鸡增加效益

林间种草养鸡技术 第8篇

关键词:林间种草养鸡,鸡种选择,育雏,育成

近年来,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由过去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 饮食结构对肉、蛋、奶的需求不断提高, 林下种草养鸡生产的鸡肉质好, 风味佳, 符合现代人要求的无公害食品标准。鸡能有效防治树林害虫, 节约了饲料费、肥料费和病虫害防治费;其产生的粪便可为树林和牧草生长提供优质有机肥料, 形成了以草养鸡、以牧促林、以林护牧的良好生态循环。金湖县林地较多, 近几年在林间种草养鸡的人越来越多, 现将该技术归纳如下。

1 牧草与鸡种选择

林草立体群落结合可以达到地上光能高效利用、地下土壤养分充分吸收的目的, 幼林期种植牧草, 既可避免土地浪费, 防止水土流失, 又可收获牧草[1]。牧草以多年生为好, 避免每年播种, 同时要求分枝分蘖多, 再生性强, 适应性强, 适口性好。适用草种有豆科的白三叶、苜蓿, 禾本科的鸭茅、无芒雀麦、黑麦草、早熟禾等。所选择的鸡苗应考虑下列因素:一是生产性能。可考虑选择肉鸡、蛋鸡、杂交鸡。二是羽毛与市场要求。市场销售要求毛色好, 工厂化集中屠宰不要求毛色。三是风味与嫩度。四是适应性。五是鸡苗价格。六是鸡苗运输的远近。目前, 所选择的鸡种多为地方优质杂交鸡。

2 育雏

1~28日龄 (夏天25日龄, 冬天30日龄) 为育雏阶段, 此阶段采取集中育雏, 使用全价饲料, 采用平养或网上平养方式[2]。一是育雏舍及器具的准备与消毒。育雏舍要求保温、干燥、通风、光照适宜, 无漏风、漏雨、鼠洞。保温设备、食槽、饮水器要准备齐全。然后将育雏舍和器具冲洗干净, 干燥后, 用10%~20%的石灰乳刷拭墙壁和地面, 再用碱水、来苏儿或百毒杀等消毒药物喷洒, 最后紧闭门窗, 用高锰酸钾10 g/m2, 福尔马林20 m L/m2对育雏舍和保温设备及垫料等进行熏蒸消毒24 h, 第2天打开门窗排出污浊空气, 即可升温待用。二是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雏鸡对温度很敏感, 不同日龄的雏鸡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不同, 因此育雏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供温方式有烟道、煤炉、远红外线灯 (管、板) 、电热板等, 育雏室的温度比育雏器温度低8~10℃为宜, 温湿度的测量可用干湿球温度计。育雏室温度应以温度计在距地面高1.2 m处测量值为准, 第1周要求24℃以上, 以后逐日下降。育雏器的温度则以鸡背平行或距地面5 cm高处测量值为准, 第1周33~35℃, 以后每周下降3℃, 直至与室温相同。看鸡施温, 鸡只在休息或活动呈分散状态即“满天星”状为合适。在保温的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 以防因保温而导致鸡舍内空气污浊而诱发疾病。三是适时饮水和开食。雏鸡出壳后12~24 h, 有啄食现象即可开食, 开食前2~3 h, 先用3%~5%葡萄糖水饮用, 2~8日龄在水中加入防白痢药物。开食料可用雏鸡全价料、玉米粉等, 少喂勤添。四是饲料和饲养方式的选择。饲料应根据日龄选择和配制优质全价料, 以满足雏鸡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在育雏过程中要注意饲料供应的均衡和稳定, 更换饲料时要逐渐更换, 至少用3 d时间过渡。前期料与后期料的更换比例为第1天3∶1和3∶2, 第2天各1∶1, 第3天1∶3和2∶3, 第4天可全部喂后期料, 避免因换料而产生应激, 影响采食和生长。饲养方式可采取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等。地面平养要求为水泥防潮地面;垫料要求干燥、清洁、不发霉, 可用木屑、玉米秆、稻草等, 长度3~5 cm为宜。育雏中后期要常换垫料, 以减少鸡白痢、球虫病等的危害。五是免疫程序与疾病防治。免疫及疾病防治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在使用疫苗时, 应特别注意疫苗种类、批号、生产日期、使用说明及储运方法, 同时要注意疫苗质量和使用剂量。雏育期免疫参考程序:1日龄皮注马立克氏疫苗;5~7日龄用新支二联 (ND+H120+J9) 点眼、滴鼻, 首免;12~14日龄用法氏囊 (IBD) 点眼、滴鼻;20~22日龄用新支二联 (ND+H52+J9) 点眼、滴鼻, 二免。对于鸡白痢、球虫病等常见多发病, 则应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卫生, 消毒净化环境, 同时注意交叉和联合用药。

3 育成

育成饲养, 时间一般为30~100日龄, 方式为林下规模化人工种草放牧散养, 每群300~500只为宜[3]。育成阶段为散养, 是林下种草养鸡 (也叫林下生态鸡) 的特点。以优质牧草、草籽和昆虫等作为部分饲料来源;加之饲养环境好, 鸡的活动多, 疾病少, 生产出的鸡肉品质安全无公害、鲜嫩、风味好而深受欢迎[4]。一是场地的选择。宜选择环境好、无污染源、隔离条件好、饲料和鸡产品进出运输方便的果园、经济林和疏林地。放牧鸡舍仅供鸡群夜晚休息和恶劣天气使用, 因此修建应简易, 易于随时搬迁。放牧草地的建植应考虑鸡的食性、耐践踏和持久性, 可采用豆科牧草60%, 禾本科牧草40%的混播方式, 适宜的豆科牧草有三叶草、紫花苜蓿、百脉根, 禾本科牧草有黑麦草等。播种量豆科牧草8 kg/hm2, 禾本科5 kg/hm2。二是放牧饲养密度和群体规模。为保证鸡既有充足的牧草采食和宽敞的牧地活动, 降低养殖成本, 又避免过度放牧造成草地损坏和土壤板结, 适宜的密度为300~400只/hm2。鸡舍密度为15只/m2, 以每群300~500只为宜。三是草地的管理与利用。当牧草覆盖率达到90%, 牧草生长到15~20 cm时方可放牧。放牧草地应划分为4~5个小区, 5~7 d换1个小区, 20~30 d轮牧1次, 轮牧时不能驱赶鸡群, 应采取诱导方式将鸡引诱到放牧地点。每出栏1批鸡要搬迁1次, 避免草地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导致鸡群发病增加;同时利于草地对鸡粪的吸收, 增强草地保养和恢复, 及时补种牧草, 以利再次使用。四是补饲方法及饲料。补饲的精料以无公害的浓缩料配合当地所产玉米、细糠、农副产品等。放牧时每天早、中、晚补饲3次, 30~70日龄每天按日粮50%~60%补饲精料。早、晚补饲精料的40%, 让鸡产生饥饿感, 到牧地觅食活动, 以利鸡肉品质风味的提高;晚上补饲精料的60%, 以利鸡的生长发育;出栏前30 d左右补足精料, 以保证出栏重量。牧地周围环境应禁止喷洒农药, 防止鸡中毒。防止野兽及其他动物的侵害。补饲时定时、定量、定声音, 让鸡形成条件反射, 到预定地点补饲。

参考文献

[1]吴运秀.林下种草养鸡技术探索[J].贵州农业科学, 2006, 34 (6) :106-107, 128.

[2]庄进福, 肖春霞, 隋清远.林下种草鸡的两段饲养管理技术[J].吉林畜牧兽医, 2004 (11) :29-30.

[3]陈兴华.林下种草养鸡的两段饲养管理技术[J].贵州畜牧兽医, 2004, 28 (4) :33-34.

林地养鸡的技术要点 第9篇

1 品种选择

林地养鸡的特点是放牧, 在品种选择上以选择适宜放牧、抗病力强的土鸡或土杂鸡为宜, 如崇仁麻鸡、宁都黄鸡、万载黄鸡、泰和乌鸡等地方优良品种及其杂交鸡。这些品种耐粗饲, 抗病力强, 虽然生长速度较慢, 饲料报酬较低, 但肉质鲜美, 价格高, 利润大, 应作为山地饲养的首选品种。

2 棚舍搭建

(1) 场址选择

场地选择应遵循如下几项原则:场地宜选在高燥、干爽、排水良好的地方, 最好是避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草坡, 其中要有树木, 以便鸡到树荫下乘凉。场地内要有遮阳设备, 以防鸡只暴晒中暑或淋雨感冒。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 并且圈得住, 以防走失和带进病菌。场址选择既要有利于防疫, 又要交通方便。

(2) 搭棚方法

棚舍设计的要求是通风、干爽、冬暖、夏凉, 坐北朝南。一般情况下棚宽4-5m, 长7-9m, 中间高1.7-1.8m, 两侧高0.8-0.9m。通常由内向外用油毡、稻草、薄膜三层盖顶, 以防水保温。在棚顶的两侧及一头用沙土砖石把薄膜油毡压住, 另一头开一个出入口, 以利饲养人员及鸡群出入。棚的主要支架用铁丝分四个方向拉牢, 以防暴风雨把大棚掀翻。

3 饲料选择

优质土鸡的生长速度较慢, 对饲料营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 但也不能只靠单一天然青饲料和昆虫等动物性饲料, 以免造成营养缺乏, 影响生长发育, 降低成活率。应当选择优质土鸡系列全价颗粒料或混合饲料。另外, 可以用山地种植的南瓜、蕃薯、木薯等杂粮代替部分混合料。

4 雏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的生长发育特点是体温调节能力差、生长速度快、消化机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强、喜群居、胆小, 因此在饲养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几点:

4.1 饮水与开食

雏鸡进入育雏室后, 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后才可喂水, 一般喂水先于喂料。水温以32℃左右为宜, 不可饮冷水。雏鸡饮水后能迅速排出胎粪刺激食欲, 一般开饮后即可开食。把开食饲料撒于铺在垫料上的浅色塑料布上, 让雏鸡自由采食。雏鸡的消化力差, 必须喂给容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饲料。雏鸡出壳2天后食欲旺盛, 喂料时少吃多餐, 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钟吃完为宜。

4.2 环境温度与湿度

育雏的关键是给予雏鸡适宜的温度。以育雏器下的温度为例:1-2日龄时是34-35℃, 3-7日龄是32-34℃, 第2周为30-28℃, 第3周为28-26℃。育雏期在冬春季每周下降2℃, 夏秋季每周下降3℃, 降至21℃为止。雏鸡对湿度的要求, 第1周相对湿度在70%-75%, 第2周下降到60%, 第3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上。湿度过大, 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容易诱发球虫病;湿度过小、环境干燥会使雏鸡呼吸加快, 体内的水分随呼吸而大量散发, 腹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 影响雏鸡的发育。

5 鸡生长期的饲养管理

生长期的鸡生长速度快, 食欲旺盛, 采食量不断增加。饲养目的是使鸡得到充分的发育, 为后期的育肥打下基础。饲养方式是放牧结合补饲。生长期采用定时补饲, 把饲料放在料槽内或直接撒在地上, 早晚各1次, 吃净吃饱为止。

6 育肥鸡饲养管理

林下养鸡技术要点初探 第10篇

在阔叶林或针叶林郁闭度65%~85%的植被中从事养鸡生产的称为林下养鸡。

2 林下养鸡的林木类别

2.1 经济林

2.1.1 水果林:葡萄林、梨子林、李子林、甘橘林、鲜桃林、梅子林等。

2.1.2 干果林:板栗林、核桃林等。

2.2 用材林

2.3 薪炭林

乔木林、荆棘林、灌木林。

3 林下养鸡环境选择

动物生产环境分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林下养鸡的环境以自然环境为主。

3.1 放养林地选择

远离厂区、矿区、城区、村寨、道路主干, 选择环境幽静的山地。最好是果园林, 其次是阔叶林或灌木林的山地。以丘陵山地、地势平缓, 沙质土壤为最佳场地。附近有清洁水源, 远离农作物种植的地方。

4 消毒

4.1 消毒池设置

林下养鸡的鸡场大门口和鸡舍门口都要设置消毒池, 并保证消毒药液有效浓度, 出入场区的行人及车辆一律从含有消毒药液的絮物上通过。

4.2 鸡棚舍、饲养用具清洗与消毒

用清洁水把棚舍地面、四壁、屋顶、门窗、鸡笼和各种饲养用具冲洗干净, 再用抗菌广、药效高、杀菌强、稳定性好的消毒溶液喷雾洒淋。常用的消毒药有0.1%新洁尔灭、0.3%~0.5%过氧乙酸或0.2%次氯酸。用0.1%新洁尔灭将饮水器、装料桶浸泡进行消毒。

4.3 放养林地消毒

定期用生石灰撒布鸡场进行消毒;也可以用2%~3%的烧碱水对鸡场喷洒消毒。

4.4 无菌观念

在鸡场从事养鸡生产的所有人员都要抱着“无菌观念”去工作。拒绝非鸡场工作人员到鸡场活动;特殊情况下, 领导进场视察指导时, 一定严格消毒, 否则严禁入场。

5 鸡的生物学特征

鸡在进化岁月中, 为适应生存环境、种的延续与繁衍, 形成了它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5.1 氧需求量大

鸡的正常体温是41~42℃, 比其他家畜体温高。心跳快, 脉搏120~180次/min, 对氧的需要是牛或猪的两倍。鸡的活动能力和消化能力都强。

5.2 生长发育快

鸡的代谢旺盛, 生长快, 成熟早, 生长周期短, 特别是早期生长迅速。

5.3 对粗纤维消化率低

因为消化器官功能限制, 如胃的内压约130 mm汞柱, 大肠很短, 所以鸡对粗纤维的利用率很低。配制鸡饲料时, 粗纤维含量一定控制在饲料干物质总量5%以下为佳。

5.4 对环境变化敏感

鸡合群性强, 胆小, 容易受惊。对温度变化很敏感。

5.5 抗病能力差

高密度饲养时最容易发病, 温度变化也容易发病。所以, 饲养密度不宜大, 并且一定加强疫病控制及预防。

5.6 特殊的生理结构

5.6.1 鸡没有汗腺。

鸡靠张口呼气来散热, 气温较高时, 鸡的呼吸频率很快。

5.6.2 特殊的消化道。

鸡舌黏膜没有味觉乳头, 靠视觉和触觉寻找食物;鸡没有牙齿, 但是鸡有暂贮食物、浸润食物、软化食物的嗉囊, 有能分泌消化液的腺胃, 还有很厚的肌胃, 靠肌胃中坚硬的鸡内金和砂砾磨碎食物进行消化。

5.6.3 特殊的胸腹腔解剖结构。

鸡的胸腹之间没有隔膜, 一旦腹腔感染, 很快侵害胸部器官。鸡的胸部器官是维持鸡生命的重要器官, 如果胸部器官被感染很快危及生命。所以, 不知道这些特殊生理结构的人都认为鸡“娇气”, 饲养比较难。

5.6.4 特殊的气囊。

禽类有9个气囊, 颈气囊、前胸气囊、后胸气囊、腹气囊各1对, 锁骨间气囊是单个, 所有的气囊前端都与气管连接, 一旦上呼吸道发生感染, 通过气囊很快感染到相应的器官。气囊的作用: (1) 提高肺内气体的交换率; (2) 气囊贮存气体, 减轻体重, 利于飞翔和凫水; (3) 气囊面积较大, 有利散热。

6 林下养鸡的技术要点

6.1 简易棚舍

在放养区背风向阳的平地搭建坐北朝南的简易棚舍。棚舍要求保温不积水。

6.2 栖架

鸡有蹴高过夜的习性, 每到天黑之前, 寻找台架栖息。要制作梯形栖架, 让鸡便于夜间栖息。

6.3 饲养期

林下鸡一定在林下放养5个月, 生长期180日龄左右。180日龄鸡的肉质中的氨基酸结构比例最平衡、含量最丰富, 饱和脂肪酸最稳定, 营养最全面。同时, 鸡开始性成熟, 鸡肉独特的谷氨酸香味积累到最高指标, 肉质鲜嫩恰到时宜。

7 饲料

7.1 饲料概念

凡是能够饲养畜禽的物质都叫饲料。

7.2 林下鸡的饲料

林下养鸡的饲料以天然饲料为主, 人工种植籽实原粮饲料为辅。天然饲料中有昆虫、节肢小动物、蛾类、螺类、软体小动物, 鲜嫩绿色植物。人工种植籽实饲料有玉米、稻谷、麦类、乔类、高粱。

8 林下鸡的饲养

8.1 放牧

8.1.1 放牧季节。

林下养鸡放牧最佳季节是仲春→夏→仲秋。本季节是万物春发、夏华、秋实之季, 天然饲料最丰富, 气候适宜。放牧时实行围栏分区轮牧, 每区放牧周期控制在30 d以下。

8.1.2 放牧密度。

放养密度以每亩果园500~700只, 根据鸡的不同日龄适当增减。鸡的群势大小根据棚舍条件和果园资源而定, 一般以300~500只为一群。

8.1.3 脱温鸡转群上山放养技术。

(1) 育雏25~30 d的雏鸡为脱温鸡。转群上山前3 d在饮水中投入电解质的多种维生素, 防止转群时鸡群发生应激反应; (2) 鸡群转上山后, 先在鸡舍进行5~7 d适应性饲养, 让鸡记住回棚舍的反射性条件; (3) 放牧时间由短到长, 第一次放牧3 h左右, 以后逐渐延长。放牧前不投饲料, 归牧后适当补料; (4) 放牧气候:冷天中午放牧, 露水天等露水干才放牧, 炎热天宜早晨或傍晚放牧, 不宜将鸡放牧在雨天; (5) 饮水设施在牧地设置多处, 保证鸡饮到清洁水。

8.1.4 中雏饲养。

雏鸡从8~20周龄称为中雏鸡。中雏鸡的活能力和适应能力愈来愈强, 食量愈来愈大, 生长愈来愈快。这个阶段的鸡仅靠天然饲料已经保证不了快速生长的需要。归牧时要补饲适量的玉米或稻谷或麦粒, 尤其是在冬天一定要补料。

8.2 保护水果的放牧技术

林下饲养的鸡觅食力强、活动范围广、喜欢蹴高栖息、经常啄水果表面、啄植物嫩叶, 影响果、树生长和水果品质, 所以在水果收获前, 实施张网保护果、树。果实采用套袋技术, 果实开始膨大就禁园。果园喷洒农药尽量使用低毒高效农药, 施农药时禁园1周不放牧, 避免鸡群农药中毒。

9 免疫

贵州雷公山林区林下养鸡技术 第11篇

【关键词】雷公山;林区;林下养鸡;饲养技术

1 基本情况

雷公山林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典型的山地环境,为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正处在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极为明显的分水岭高地。该地属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区,7月均温23~25.5℃,相对湿度85%~91%,年雨量1300~1600mm。林区内山峦起伏,地势陡峻,海拔高差大,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部分人工林,植被类型多样,为各种生物物种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总体生活水平基本实现小康,人们对生活质量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崇尚自然、返璞归真、追求无公害食品已成为时尚,贵州雷公山区利用将集体山林确权到个人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利。为了有效利用林地资源,同时也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当地政府发动群众充分利用林地、林下发展种养业,开发了种植山野菜、中药材等种植业,有的则开展林下养猪、养鸡等养殖业,取得了一定成效,还在当地出现了一批利用林地、林下养鸡的养殖户。现将所取得养殖经验如下简介,为有兴趣从事此项工作的人提供借鉴。

2 林下养鸡场址的选择

林下养鸡是在林地或灌木林地下进行的。雷公山地区山高坡陡、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大、林下较潮湿,养鸡场址应选择在林地郁闭度0.2~0.4、坡度15°以下、向阳的南坡天然林、人工林或植被覆盖度为0.3~0.5的灌木林地。鸡舍应建在坡度为10°左右且水源充足的地带,建舍宜选择地势较高处、不潮湿阴冷、光照好且保温、通风流畅、方便消毒和清扫以及有利于防鼠害和野生动物伤害的地方。育雏室按8~10只∕㎡安排,活动场按1~2只∕㎡测算,活动场周围用竹栏或尼龙网圈住。

3 进鸡前的准备工作

3.1 进鸡饲养前的防病消毒工作

林下养鸡环境的选择很重要,搞好鸡病预防工作是林下养鸡成功的基础,在饲养前就应制定好预防方案,并严格执行。

3.1.1 环境消毒

在选择好的养鸡场地建好鸡舍后,在鸡舍周围用生石灰消毒1次;对鸡场周围和场内排污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1~2个月用漂白粉消毒1 次;在大门口设消毒池,使用2%氢氧化钠溶液和煤酚皂溶液。

3.1.2 人员消毒

饲养人员要穿戴特制工作服进入饲养区,进入前要消毒。

3.1.3 鸡舍消毒

进鸡或转群前必须将鸡舍彻底清扫干净,用0.1%新洁尔灭、4%来苏水、0.2%过氧乙酸、或次氯酸盐以及碘伏等消毒液全面喷洒,然后关闭门窗,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3.1.4 用具消毒

定期对用具进行消毒,可先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

3.1.5 带鸡消毒

定期进行带鸡消毒,这样可减少环境中微生物和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带鸡消毒的常用消毒液有0.3%过氧乙酸、0.1%新洁尔灭和0.1%次氯酸钠等。

3.2 垫料

若采用平面育雏的管理方式,就必须用干燥无霉变的垫料,以锯末或刨花为最佳,厚度一般在8~12cm。

4 进鸡后的注意事项

(1)进鸡后应转入放养鸡棚,不宜立即放养,应在棚内进行5~7d的适应性饲养,以避免鸡只放养后不回鸡棚过夜。

(2)选择天气温和的晴天放养,开始几天每天放养2~4h,然后逐步将雏鸡放入林中,训练其自由采食青草、草籽、蛆蝴等天然食物,使其适应林地环境,以后逐月增加放养时间。放养地点最初应选择在鸡棚附近,然后逐渐由近至远,可通过移动料桶、料槽的方式训练,在训练时可通过拍打料桶、吹哨等方法使鸡只形成条件反射,以有效避免天气骤变等问题对鸡只产生的不良影响,便于定时补饲和在天气骤变、定时补饲时快速集中鸡群。

(3)在鸡舍附近放置若干料桶(槽)和饮水器,早晚让鸡自由采食、自由活动,每天早上只喂六七成飽,促使鸡只寻找食物,以增加鸡的活动量和采集更多的有机质和营养物。太阳下山时将鸡群收回鸡舍,晚餐一定要喂饱。

(4)刮风下雨、露水太大时停止放养,以防止淋湿羽毛而受寒发病。

(5)特别防止无人看守,以免发生意外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 疫病防治

雷公山林区均在项目区集中育雏,主要育雏品种为榕江小香鸡、青脚土鸡和黄麻鸡,30d左右后再成批发放运送到已建设好的具备养殖条件的林下养殖场养殖。根据其建设规模大小,1个林下养殖场的养殖数量一般在500~2000只。育雏期间的防疫工作:1日龄,用马立克氏病疫苗在颈部皮下注射;5日龄、17日龄,用新肾支28/86疫苗点眼和滴鼻;11日龄、25日龄,用法氏囊病疫苗滴鼻;30日龄,用新支52H疫苗皮下注射。放养后需要接种疫苗的,最好能饮水免疫,需要注射或刺种的也要安排在夜间鸡只归巢后,把鸡只隔离成小群再逐群免疫,以减少鸡只的应激性。目前,雷公山林区林下养鸡还没发生过因管理或疫病出现而大量死亡的案例。

6 成品出栏

林下养鸡一般在150d左右出栏。一般出栏时,榕江小香鸡重1.1~1.6kg,目前市场价为36~40元/kg;青脚土鸡重1.5~2.0kg,目前市场价为28~32元/kg;麻黄鸡重1.5~2.0kg,目前市场价为24~26元/kg。

由于雷公山林区是国家一级重点公益林区,区内无工业污染、无空气污染,空气新鲜、水源无污染,鸡只可以自由活动,因此养出来的鸡抗性好、免疫力强、少生病、肉质好、皮薄肉香、腹脂较少且营养价值高,在市场上很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参考文献

[1]周正贤.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林下生态养鸡技术要点 第12篇

1放养林地选择

(1)放养林地应选择远离畜禽交易场所、畜禽屠宰场、加工场、化工厂、垃圾处理场,相对封闭、易于隔离,环保符合无公害要求。(2)放养林地要选择交通便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风向阳,土质以沙土为好。(3)鸡场必须有不含病原体、无污染,安全可靠、充足的水源。(4)放养的林地以中成林为宜,林冠稀疏、冠层较高、树林荫蔽度在60%~70%,阳光充足、通气性较好,且林中昆虫和杂草较为丰富即可。枝叶过于茂密,遮阴度大的林地,其透光性差,不利于鸡的生长。已经挂果的桃、梨等果树会有部分果子落果后腐烂,鸡食腐烂果后易中毒,此类林地不宜养鸡。(5)果林及部分林下遵循“营养优势、产量优势、适口性优势、助消化和排泄优势、生态优势”的原则,应种植优质牧草,可选择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菊苣、串叶松香草、鲁梅克斯等。

2鸡舍的修建

(1)鸡舍应建在林地内避风向阳、能通风换气、地势高燥、能保温隔热、遮风挡雨,空气、水源无污染,排水排污条件好、便于清扫、消毒、交通便利的地方。(2)养鸡设备:料桶和饮水器应根据饲养鸡的数量而定,一般按每30只鸡配1只料桶和1个饮水器,放鸡时这些设备应摆在舍外。(3)棚舍的修建:在林地空隙中地势较为平整的地方搭建简易鸡棚,以供鸡只夜间休息和遇恶劣气候时躲避用。鸡舍两边滴水檐高1.8m左右,鸡棚中间高度2.5m左右,宽8m左右,长度可因地形而定,盖顶,搭建鸡棚面积大小依据林地面积和养鸡规模而定,鸡舍建筑面积一般按8~10只/m2计算,以每群放养500~700只鸡为宜。棚舍内必须设有料槽、饮水设备,地面垫上垫料。每栋鸡舍距离30~50m。鸡舍场地使用5~6批后应转换到新场地,有利防疫及减少疫病发生。(4)围栏的修建:是否采用围栏视林地条件决定。林下种草养鸡围栏可选择尼龙网、塑料网、钢网,或竹竿、树干等。围栏栏高2m。

3品种选择

林下养鸡品种选择应根据市场消费热点,符合消费者需求为宜。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觅食能力强、耐粗饲、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的地方良种土鸡。选择体形中等,成年体重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一般4~5月龄达到2~2.5kg为宜,成年鸡要求羽毛光亮、鸡冠红大、腿脚不宜过大。

4饲养管理及放养要点

4.1育雏关键期育雏成活率高,体质健壮,弱雏少,对以后放养特别重要,是林下养鸡的关键期。有条件的特别是上规模的林下养鸡场应有自己的育雏场所,育雏期30天左右。育雏温度:0~7日龄30~32℃,根据气温变化和鸡群状况灵活掌握,以后每周降2~3℃至脱温。定时投料,育雏期0~30日龄可饲喂优质的小肉鸡料,每天投4~6次或让其自由采食。

4.2育雏期免疫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必须按防疫免疫规程对重要传染病进行相关预防接种,以防止疫病发生。

4.3转入林地脱温后视天气情况,转入林地放养。一般鸡群在4~6周龄开始放养,放养之前将脱温鸡苗转入放养鸡棚关闭饲养5~7d,再将鸡逐步放出,让其自由进出鸡棚;也可将料槽(桶)和饮水器放到鸡棚外面四周,以诱导鸡群放出。切忌围赶鸡群,以防过大应激造成鸡只拥挤压死。

4.4林地养鸡要注意放养密度、规模、放养时期放养密度应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则,每亩林地放养150~250只。密度过大会因草虫等饲料不足而增加精料饲喂量,影响鸡肉和蛋的口味;密度过小则浪费资源,生态效益低。放养规模以每群1500~2000只左右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放养的最佳时期选择4月初至10月底,这期间林地杂草丛生,虫、蚁等昆虫繁衍旺盛,鸡群可采食到充足的生态饲料。

4.5补饲定时投料,放养开始后可投喂优质的肉鸡大鸡料,2~3次/d为宜,在放鸡后、收鸡前投料。2月龄后要补充其他饲料,首先补充谷实类饲料,在饲料中添喂30%~50%为宜;其次补充青绿饲料,林地杂草较少时,应添加50%以上青绿饲料;最后补充蛋白饲料。补饲精料参考配方:玉米58%、麦麸10%、豆粕20%、骨粉2.5%、鱼粉6.2%、食盐0.3%、预混3%。

4.6轮流放养有条件的林地要根据鸡的不同大小,划定养殖区域,进行分区轮牧放养,既使鸡得到充足的天然食物,又可有效地保护林地内种植资源不受破坏,做到科学适宜地利用林下资源,使林地得到可持续利用。轮牧放养一般30~40d/次。

4.7驱虫鸡群每隔1-1.5个月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驱虫1次。

4.8严格防疫场地、鸡舍、用具的消毒是确保鸡群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严禁非饲养人员进出,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运动场地、鸡舍进行打扫消毒。鸡舍每周清扫1次,每2周带鸡消毒1次。转换轮牧区时,彻底清除上一牧区的鸡粪,并消毒。鸡群出栏后,要对场地、鸡舍、用具进行彻底全面的清理和消毒。

4.9注意观察鸡群饲养员每天注意观察鸡群的状况,详细记录鸡群的采食、饮水、精神、粪便、睡态等状况,发现病鸡等问题应及时处理,及时隔离和治疗,对受威胁的鸡群进行预防性投服药物。定期称重,以掌握鸡群的生长速度。

5适时出栏

上一篇:城市管理模式下一篇:居民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