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英雄范文

2024-08-26

企业英雄范文(精选12篇)

企业英雄 第1篇

提炼价值观并不是漫无目的的随便总结出几条就可以了, 而是要有严格的规划, 即从什么角度去提炼, 最终得出关于企业的哪些核心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什么样的指导作用。价值观是人们判断人、事、物真善美的标准, 企业价值观就是企业作为一个行为主体对人、事、物真善美的判断标准。因此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提炼企业的价值观, 即真、善、美三个角度来提炼。

一、企业英雄人物的概念及其划分

美国哈佛大学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在《西方企业文化》一书中系统地、详尽地介绍了什么是美国的企业文化, 认为:美国企业应该回到历史上曾造就出许多伟大的美国公司的独创性观念和设想中去, 塑造出强烈的企业文化。他们认为“公司文化由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凝聚而成, 这些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对公司的员工有重大的意义”。这些要素中的企业英雄人物, 是把公司的价值观人格化并为职工提供了效法的有血有肉的角色样板, 通过英雄人物向每个职工表明“这就是你在这儿要成功所必须做的”。通过肯尼迪的定义, 我们可以看到以下这些人将成为企业英雄人物:企业的带头人, 企业评选出来的各类标兵、工作模范、榜样等, 在社会上是轰动一时的、为社会所表扬的企业员工。这些人在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根据他们的在企业价值观形成中的所起作用的不同, 可以把这些英雄人物分为三个层次, 他们分别为企业家、生产模范和公众人物。

1. 企业家。

这里的企业家是指在企业中有经营决策能力和权力, 能影响企业发展的人物, 这是企业英雄人物的第一层次, 也是核心层。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创建的主体力量。企业家应包括这样的一些人, 企业的缔造者, 在关键时刻挽救企业的领导人, 对企业生产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的领导人。企业家价值观是企业价值观的基础, 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更有人称企业家是经济现象与文化现象的综合体, 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因此研究和提炼企业家的价值观对研究和提炼企业价值观具有核心作用。

2. 企业劳动模范。

是指身体力行地实践企业价值观, 并为同事所推崇和仿效的一线员工。企业劳模之所以重要, 不是因为他创造了价值观, 而是因为他们实践了企业的价值观。他们都是企业的一线员工, 没有权力和特殊的地位, 之所以为员工推崇和仿效, 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业绩和高贵品质。提炼出企业劳模身上让人景仰的高贵品质, 也就找到了企业的价值观所在。

3. 公众人物。

是指受社会关注并为社会所推崇的人物, 公众人物当然包括企业里出现的全国性的英模人物。公众人物之所以能成为公众人物, 就是因为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符合时代精神要求的特质。公众人物是企业价值观的化身, 他向公众展示企业的价值追求和文化积淀。公众人物的行为也往往被人仿效, 具有良好的社会示范效用。同时公众人物由于他的知名度和他的品行操守, 往往能为企业带来品牌效应。因此研究企业所出现的公众人物, 对于揭示企业的价值观, 具有重要的作用。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英雄人物, 他们具有本企业文化所包含的那些最典型的思想、观念、品质、作风和性格风貌, 他们是企业群体中出类拔萃的榜样, 是代表本企业文化的典型人物。因此, 英雄人物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人格化。英雄人物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三点作用, 一是创造了企业价值观, 并实践和宣传了企业价值观;二是英雄人物的示范作用, 有助于形成企业的行为和业绩标准;三英雄人物是企业的象征。在外界, 人们一提到某个英雄人物的名字, 便想到这个企业和这个企业的产品, 因此从某种角度说, 英雄人物是企业的象征。

二、企业英雄人物的价值观提炼

英雄人物是企业价值观的化身, 是企业文化的浓缩。在这里, 我认为可从三个维度来提炼英雄人物的价值观, 即真善美。

真, 是指真理。真理是指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真理有很多种, 每一种事物都有其真理的一面, 我们在总结英雄人物价值观的时候, 不是泛指一切的真理, 而是仅指英雄人物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真理。

善, 指品德。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品德则是道德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市场经济下, 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契约经济, 契约经济需要人们以良好的道德品质作支撑。因此厉以宁认为, 道德对经济的调整是继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后的第三种调节。英雄人物个人的道德素养和个人品质会对企业的道德自律产生重要影响, 是企业道德观的重要构成部分, 提炼企业价值观, 不可避免地涉及企业对道德问题的评价和认识, 提炼英雄人物的道德品质, 就是提炼企业的道德观。

美, 指审美的标准和行为。审美观是企业价值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实生活中, 人们对美丑的判断取决于人们的审美标准, 而人的审美标准又各式各样, 我们这里的美是指英雄人物对社会美的审美标准, 主要是什么样的行为是美的。对社会美的判断标准, 主要是对人的行为美的判断, 是企业价值观的重要构成部分, 而这种对美的判断就生成在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提炼英雄人物的审美观就能构成企业的审美观。

1. 提炼英雄人物的“真”

“真”就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这些规律又称为经营管理思想, 这些经营管理思想有些是有共性的, 各个企业都必须遵循, 如管理原则等。有些则是为本企业所独有的, 这些思想是企业在经营中总结出来并为企业带来稳定、长久收益的信条, 这些信条就是企业的经营理念。

提炼英雄人物的经营理念, 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提炼, 一是提炼英雄人物对经营环境的基本认识, 二是提炼英雄人物对组织使命的认识, 三是提炼英雄人物对组织核心竞争力的认识。

企业的经营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宏观环境主要包括经济、技术、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和自然资源等。微观环境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投资和金融机构、工会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等。企业环境最大的特点在于其不确定性, 而环境的不确定性取决于环境的复杂性和环境的变动性。对不同的企业, 这些影响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有些对企业至关重要, 有些对企业不太重要, 如自然资源对钢厂等企业至关重要, 而对超市却并不重要。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 设计出自己的经营理念。这里, 我选择一些具有共性的环境, 分析如何提炼英雄人物的经营理念。

(1) 顾客。顾客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具有共性。但顾客对不同的企业来说, 重要性是不同的, 如自然资源类企业, 顾客对企业的重要性并不比自然资源重要。因此, 我们要提炼英雄人物对企业顾客的认识, 询问他们这样的问题:顾客对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吗?

(2) 市场。很多企业的成功往往是捕捉到市场的机会。竞争性企业, 市场很重要, 但市场对垄断企业来说并不重要。垄断企业最为重要的是降低成本和防止竞争者的出现。因此, 我们要提炼英雄人物对企业市场的认识, 询问他们这样的问题:市场机会是影响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吗?

(3) 技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是显著的。但技术并不能给所有的企业带来成功, 因为追求先进的技术会花去企业巨额的资金, 采用跟随战略的企业就没有必要自己去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因此, 我们提炼英雄人物对企业技术的认识, 询问他们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投资巨额资金来研制自己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吗?为何不能采用现有的技术和产品呢?

(4) 员工。员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但并不是说员工对企业就至关重要。在一些替代性很强的工作中, 员工对企业并不重要, 因为企业可以随时替换员工。因此, 我们只能关心这样的问题,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因此, 我们在提炼英雄人物对员工问题的认识时, 不能提问“员工对企业重要吗?”之类的问题, 而应提问:我们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

(5) 管理制度。任何企业都有制度, 制度是企业效率和效益的保障。但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制度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企业也要求有不同的制度。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时, 不是研究企业需不需要制度的问题, 而是研究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是需要以奖惩为主的硬性制度, 还是以文化引导的柔性制度。因此, 我们在提炼企业英雄人物对企业制度认识时, 询问这样的问题:我们的企业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管理制度?柔性的还是硬性的?

(6) 组织使命。企业使命就是企业任务, 阐明企业组织的根本性质与存在的理由, 说明企业组织业务的宗旨、哲学信念原则。每一组织客观上都应该有一个特别的, 不同于其他组织的存在理由。企业精心制定企业使命, 对于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来说至关重要。对企业使命的认识和制定, 一般都是企业领导人的事。企业中的英雄人物, 尤其是企业核心领导人物, 对企业使命认识和制定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这些核心人物的价值观提炼, 必须要提及他们对企业使命的认识:我们的企业为什么而存在?

(7) 愿景。愿景与使命是递进的关系, 或者说愿景是组织肩负使命而趋向的未来图景, 是组织个性倾向性的表现维度。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对企业未来的希冀的景象, 它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 并使这种感觉遍布到整个组织的活动中, 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愿景基本有三个要素:大家愿意看到的 (期望的) 、大家愿意为之努力的 (主动的) 、通过努力可以一步步接近的 (可接近的) 。英雄人物尤其是企业家的愿景, 能极大地激励企业员工努力工作。因此, 在提炼英雄人物经营理念时, 要明确英雄人物, 尤其是企业领导人对企业的发展有无明确的愿景。

(8) 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相对于别的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能力。一个企业, 有很多因素可以促成其成功, 有些因素带有偶然、幸运或者冒险的色彩。但有些因素却是企业持续成功的关键, 这些因素我们称这为关键性因素, 在这些关键性因素中, 那些不被竞争对手所拥有、所模仿的优势因素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非企业的里的所有人都能认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不仅要被识别出来, 还要积极地加以培养和壮大, 才能使企业长盛不衰。因此在提炼英雄人物经营理念时, 必须提炼出英雄人物对企业竞争力的认知:我们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2. 提炼英雄人物的“善”

“善”就是指英雄人物的品德。英雄人物, 之所以成为英雄, 不是因为他创造了业绩, 而是因为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贵品质, 这种品质感染人, 带动人, 促人向善。英雄人物, 由于他身份的特殊性, 因此必须对英雄人物身上的所体现的道德品质进行必要的划分, 一般认为, 英雄人物身上的道德品质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英雄人物作为普通人所具备的一般道德品质;第二层次是英雄人物作为企业领导所具备的较一般人更突出的道德品质, 这些道德品质往往是我们要重点发掘和寻找的;第三个层次是英雄人物所具备的远大抱负, 企业家的远大抱负往往是企业的最终目标。英雄人物的个人品质, 经过提炼后, 往往成为企业价值观中关于个人行为标准的价值尺度, 是企业对员工道德水平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人的道德素质要求很多, 这些不能一一提取, 提取出来对企业不一定有积极意义。在这里, 我选择一些与企业日常经营生产有关的职业素质的道德要求, 作为提炼的角度和标准, 供研究之用。

(1) 诚实守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也是企业成功的基石。被选为企业英雄人物的员工, 都有诚信的品德。在这里, 我们把企业诚信作为企业价值观提炼的一个角度, 强调的不仅仅是作为个人道德层面的个人品质, 更强调的是作为企业层面的全体员工都遵守的道德评价标准。所以, 我们在提炼英雄人物诚信品质时, 询问他这样的问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 对所有的企业利益相关者, 是不是始终保持诚信的品质?

(2) 求真务实。指英雄人物以实事求是的态度, 脚踏实地的精神, 艰苦奋斗, 努力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求真务实, 从某种角度讲, 就是追求创新, 即以实际可行的方法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而不是遵循已有的规章制度或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企业需要求真务实的员工, 就是因为这些员工能解决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 从而使企业健康成长。在提炼企业英雄人物的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时, 询问他们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始终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3) 爱岗敬业。爱岗敬业, 实质就是忠诚, 对企业的忠诚, 对自己工作的忠诚, 对自己所在岗位的忠诚。企业希望员工的忠诚, 因为忠诚可以导致无私的奉献, 忠诚可导致员工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忠诚可导致员工对工作的责任感, 忠诚可降低员工的缺勤率和离职率, 忠诚更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所以员工的忠诚对企业很重要, 英雄人物的忠诚, 可以成为员工的表率, 引导员工模仿, 进而培养对组织的忠诚。因此, 在提炼英雄人物的爱岗敬业精神时, 询问他们这样的问题:对自己的企业、岗位是不是始终保持着忠诚之心?

(4) 责任心。什么是责任?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 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 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责任心来自对责任的认识, 也就是说员工有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责任来自于分工的明确性和制度的规范性。没有明确的分工和制度, 责任就不明确, 没有明确的责任, 员工没有办法去拥有责任心。因此要发掘责任心, 就应明确员工的责任。所以在提炼英雄人物的责任感时, 首先要询问的是:你明确自己承担的责任吗?你勇于承担这份责任吗?

(5) 公平公正。正, 是指遵守客观的标准, 不偏私, 不倾斜。公平来自于公正。只有公正才能有公平。对于公平, 我们常强调程序公平的重要性, 因为只有保证程序上的公平才能保证形式和结果上的公平。公平公正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要持有客观的、公平的态度。公平公正, 对普通的员工来说, 就是正直的品质, 即在人际交往中要有正直的品质。但对企业英雄人物来说, 正直的品质就要上升到企业经营的高度上来理解, 这就是公平公正。因此在提炼企业英雄人物的价值观时, 公平公正作为一条企业处理事件的准则, 我们要询问英雄人物:在处理企业发生的事件中, 能始终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吗?

3. 提炼英雄人物的“美”

从美学的角度来讲, 美有各种不同的分类与标准。作为价值观的美, 其强调的是人的行为善恶与美丑。因此从美的角度提炼价值观, 主要是提炼作为价值判断的善恶与美丑的标准。作为价值判断的审美标准, 具有更加鲜明的超功利的精神性, 即审美主体关心的是对象的精神意义, 是对象令人愉快的精神特性。[14]作为价值判断的审美标准, 对人来说更具有强烈的情感性, 人们总是乐于按照美的标准去行事, 去美化自己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 对美的标准的宣传和强化, 形成员工一致的美的标准, 对于强化员工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提炼英雄人物的美的行为标准, 将其上升为企业全体的员工的行为美标准, 并列为企业的价值判断准则。

(1) 遵纪守法。英雄人物大都是遵纪守法的楷模,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维护企业的法规制度。法规制度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国家的法规制度, 二是企业制度, 三是行为规范。在这里的遵纪守法主要是指企业的行为规范, 在提炼企业英雄人物的价值观时, 我们要提炼出企业英雄人物是不是带头执行和模范遵守企业的生产技术规程和行为规范。

(2) 艰苦奋斗。古人云:成由勤俭败由奢。这说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时代在变化,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变化, 现在再要求人们去追求那种吃糠咽菜、粗衣破布的生活, 那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而会对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我认为, 艰苦奋斗, 在现代意义上讲, 更强调永不停息的奋斗, 这种奋斗的环境, 已不再是艰苦的环境, 而是充满激烈竞争的环境。因此, 在提炼英雄人物行为美德时, 我们要提炼这些英雄人物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 是不是奋斗不止, 勇当先进。

(3) 辛勤劳动。人的劳动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也是美的本质。劳动美的要求首先是要爱劳动, 以劳动为美。其次是参加劳动, 亲身加入到劳动中来, 自己创造财富。最后要求的是辛勤劳动。勤劳勇敢一直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但人的惰性告诉我们, 有些人是好逸恶劳的, 辛勤劳动可能是迫于生活压力而不得以为之。因此, 我们在提炼英雄人物的价值判断尺度时, 要询问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 以勤劳为美吗?厌恶那些好逸恶劳之人吗?认为改变自己命运的是自己的劳动吗?

(4) 崇尚变革。大多数英雄人物都具有以上三个品质: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和辛勤劳动, 但崇尚变革却并不是每个英雄人物都具备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因为变革可能打破自己现有的生活节奏, 失去自己现有的既得利益, 变革更需要勇气和魄力。但企业发展到一定的时候需要变革, 制度需要变革, 生产技术需要革新, 人员也要重新调配和组合。在企业英雄人物中, 一些人因遵纪守法而成为英模, 一些人因在竞争中奋斗而成为楷模, 一些人因勤劳而为人所仿效, 更有一些人因为推动变革而为人所景仰。因此, 在提炼英雄人物的行为美的标准时, 我们提炼英雄人物是不是崇尚变革, 把推动企业变革作为自己的重任。

三、英雄人物价值观提炼要素表

根据以上的论述, 在提炼英雄人物价值观时, 要从三个维度多个因素进行提炼。下表说明了提炼英雄人物价值观的各种相关因素, 及对应的关系。

四、员工认可调查

我们从英雄人物身上提炼的这些价值观, 要得到员工的认可, 得到员工认可的价值观才能上升到企业价值观高度, 如果没有得到员工的认可, 则还是处于英雄人物个人的价值观阶段。如何测量员工是否认可英雄人物的这些价值观, 可从两种方法入手, 一种是访谈法, 一种是调查表的方法。访谈法, 就是一个一个与员工面谈, 询问他们是否认可企业英雄人物这些优点和价值观, 这种方法耗时耗人力, 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但在访谈中, 我们往往能得到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 这些可能是我们没有提炼出来的思想和品质, 但对企业很有价值的思想观念。调查表法, 就是将我们提炼出来的英雄人物价值观, 设计成调查问卷的形式供员工选择。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能在短时期内收集到大量关于英雄人物价值观方面的信息, 但缺点也很明显, 就是形式固定统一, 所设问卷内容范围既定, 没有让员工发挥的余地。最好的方法是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一方面对全体员工进行大范围的问卷调查, 另一方面, 从各种群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人物进行访谈, 以便得到一些更详细的思想观点。

摘要:本文论述了如何从企业英雄人物身上提炼企业价值观的方法。文章对企业英雄人物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类, 将英雄人物分为企业家、企业劳动模范和企业内的公众人物。在划分的基础上, 文章论述了应从英雄人物真、善、美三个角度去提炼企业英雄人物的价值观, 并根据真、善、美的内容将企业价值观提炼归纳为几种核心要素, 最后提炼出来的英雄人物价值观还要经过企业员工的认可, 方可上升为企业价值观。

企业英雄 第2篇

在xx县工商局注册大厅,总能看到一位身着工商制服,英姿潇洒,忙碌又不失热情的巾帼英雄---工商局现任注册登记科副科长xx。多年来,不论是普通科员,还是副科长,她都以甘于奉献的精神,勇于创新的魄力,高效务实的作风,诚挚饱满的热情,忠诚地实践着自己诺言,谱写了一曲曲服务企业群众,促进经济发展的赞歌。

情注事业 虚心学习

注册登记科作为工商部门的业务科室,平时的日常工作涉及部门的主体法律、法规就有百十余部,再加上相关部门的部门规章,共涉及到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下几百部,国家调整产业政策,对高能耗、低产出的行业的禁止,对股权投资基金、新能源开发的鼓励,以及对公墓、保安、网吧的等行业的限制,给注册登记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不断学习便成为她一个永恒的主题。她除了学习《公司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主体法律外,还专研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以及中国政务网的法律速递。她曾代表县局先后参加了市局信息化知识竞赛两次,取得了全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参加了市局组织的岗位大练兵业务技能考试,以满分的成绩摘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代表县局分别参加市局和县委建党知识竞赛,分获团体第一和第三的好成绩。

甘当公仆 高效服务

她坚持以自身职能为“基”、以为民服务为“魂”,充分发扬甘当苦力、甘当主力的工商两甘精神,内提素质,外树形象,用行动谱写一首敬业之歌,奉献之歌。作为科里的副科长及业务骨干,她从窗口接待、提供咨询服务,到审核报批文件、材料,每天接待的人员数量不下几十人。但无怨无悔,总是力争做到诚心、热心、耐心、专心、细心,把最真诚的话语、最热情的服务、最甜美的微笑送给大家,让大家倍感温暖。去年3月份,广西客商来申请办理矿产品开采、购销的营业执照,看到南方客商因人生地不熟、语言沟通出现的焦燥面孔,她二话没说,主动担负起沟通各部门的任务,通过电话咨询到的相关部门审批需要提交的材料主动给了客商。在她的帮助下,客商以最快的速度办完了审批手续,以最短的时间拿到了执照,客商“xx自然环境恶劣、xx人文环境舒适”的赞语暖在了xx的心坎儿。去年8月份,康泰北京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来康投资新建河北康泰新农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xx深知北京的大公司能来xx投资的重大意义,为让北京公司感受到xx软环境的优越,她通过内网远程核名系统为企业申请名称预先核准,几天来,累计与省局主管人员交涉十余次,在最短的时间内帮企业完成名称预先核准。当企业的委托代理人何希旻问:手续完结了,何时出照?她肯定的说:“当场出照。”她是这样说的,也是如此做的。今年,xx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办理股份制改制企业的核名工作,信用联社的股份制改制,涉及到的股东136名,每位股东的出资数额从几十万到几万,每位股东的出资额都精确到小数点的后四位,怎样才能保证录入工作不出现一丝纰漏,又能及时的完成申请人的申请要求呢?她主动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用最短的时间帮助企业拿到的核名通知书。多年来她为企业办实事好事上千起,收到锦旗数十面、表扬信上百份。“企业的难关就是我们的难关,企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这是她的人生信条。

创先争优 任劳任怨

首办责任大厅是工商部门的窗口单位,代表着工商部门的形象。在工作中,xx始终注重自己的一言一形,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无论遇到怎样的人都始终坚持做到以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请坐、一杯开水请喝、一次能办成的事不让跑两次、一次办不成的事要解释清楚。首办责任大厅也是工商部门最忙的科室,对早去晚回和加班加点她早已习以为常,虽然放弃了休息时间,但每当注册成立一家企业后,她都会感受到一个新生婴儿诞生的喜悦和幸福感。面对手中的“权力”和各种压力,她时常告诫自己,要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和服务对象的信任。曾经有一位申请人给了她这样的评价,“小喇,你不像一位执法者,更似一位营销者,你对申请人有着营销人员对客户的热情与执著。”听着企业对她如此的肯定,她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作为一个女人、妻子、母亲、女儿,承受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但在家庭和事业的天平上,她把砝码总是放在事业上,用忘我的工作精神赢得领导信任和同志们的敬重。

见义勇为送温暖

xx,男,1977年8月15日出生于xx县大罗卜村,自幼家境贫寒,父母都是农民,即使这样,他面对生活上的诸多困难,也从不低头,因为他相信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及拼搏才能改变命运。2005年他外出打工学技术,2007年4月返乡创建了老嘎保温材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新公司的成立为县城下岗职工带来了福音,公司吸纳了下岗职工30名,返乡农民工20名,返乡大学生8名,为家乡脱贫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

传统“企业英雄”观批判 第3篇

成为一厢情愿的“乌托邦”?“英雄”注定要是极少数吗?

伴随着全球发展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价值的凸显,企业中“人”的重要性得以空前呈现。与之相伴,经济大潮中涌现出了众多的“精英”分子,他们或白手起家创立伟业,或千辛万苦开拓市场,或殚精竭虑研发产品,或任劳任怨服务客户……今天,“企业英雄”已经进入了公众景仰崇拜的视线。

作为组成元素,“企业英雄”与“企业价值观”、“企业礼仪”、“文化网络”等共同形成了企业文化的整体框架结构,并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中的某些“英雄”观已日显陈旧甚至彻底落伍,这些现象在中国企业中又尤为突出,如不及时调整,恐怕不仅无助于企业发展,甚至还会成为企业前进的障碍,甚至是陷阱。

“激励一个打击一片”

——传统“企业英雄”观的最大弊端是只注意从个体角度进行激励,而对大多数企业成员来说,这实际是一种“零激励”。也有人说得更极端:激励一个,打击一片。

很多企业的现行制度非常注重让“明星员工”、“精英干部”、“技术功臣”等类人物脱颖而出,从个体激励看,这样的奖励政策和晋升制度无懈可击,但是若从群体动力学角度分析,这种制度实施的结果可能是使企业的总体绩效没有改变,甚至下降。

传统“企业英雄”观非常强调集体中的少数人,实际除了创业型或力挽狂澜型的企业家能够得到人们内在与持久的认可外,那些通过人为定出的某些指标或成果而划分出的“英雄”,与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人往往会形成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二者的比例一般是10∶90,少数情况下达到20∶80,而占到90或80比率的后者对前者的态度,更多的是“敬而畏之”,即名义上是奉为“楷模”、“榜样”,真正效而仿之的却并不多见。

从群体动力学角度看,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是一个巨大的“场”,其中个体的运动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中大多数人所持的立场,也就是说,个体感到最安全、最放松的做法往往就是观念或行为朝着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心理学上叫做“从众”。这样的“从众”行为往往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惰性”磁场,它掩杀了某些“创新”或“出格”的想法与行为,并使得在此“磁场”内的众多成员彼此之间相互安慰,毕竟他们是多数派;而那些极少数的“精英”分子,则冲出了此磁场的氛围,形成另外一个带“光环”的“磁场”,但他们显然不能够对“大磁场”产生实质性影响。两个不同的世界就此产生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企业树立“英雄”的初衷就无法达到。

事实上,各种单位每年评先进、评劳模、定指标、定比例,忙得不亦乐乎,可实际结果呢?“雷锋”仍然高高在上,“徐虎”依然没有成群出现,“李素丽”也仍旧是个案,最终,企业里的“英雄”们反倒更多像“孤家寡人”,没有积聚成足够的“势”,自然也就无法产生巨大的能量。

多年来,我们的“企业英雄”与企业里的大多数人之间是一种“油”与“水”的关系,他们非常醒目地飘浮在水面上,却没有办法融入到水体中。由此决定了他们的实际影响不大,实际作用非常有限。

追根究底,是企业的机制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而机制又是来源于企业的“理念”。我们究竟该如何让“从众”的多数派向正效应转变,而不是英雄“孤胆”呢?

要让80%的人受到奖励

——从企业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最大化角度来反省传统的“企业英雄”观,必然要求我们把“英雄”定义为“多数”而非“少数”。

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说,现在理论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一般企业员工的潜能只发挥了20%~30%左右,如果开发策略与方法得当的话,大多数人可以提高到60%~70%,甚至更高,基本是原来的2~3倍。从这两个数字的比较,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实现企业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大多数”人身上!假设占企业人数90%的员工每个人的潜能平均提高10%的话,其结果也要远远大于只占10%的“精英”们每人平均提高30%的潜能总量。

事实上,IBM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这样做了,它非常著名的“百分俱乐部”表彰的就是企业中80%的销售人员。IBM处心积虑地制定业绩标准,以使得80%的员工能成为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在隆重的表彰大会上,那个正好达线的销售人员会第一个出场,全场灯光熄灭,唯留一束舞台灯随着领奖人向前移动,大屏幕上是他的名字和销售业绩以及巨幅头像,随着他(她)的出场,全场掌声雷动,不时还夹杂着主持人的调侃与幽默;名次越向前,下面的欢呼声越响亮。整个颁奖会表彰的不仅仅是个体,更是一种群体的光芒。这与我们众多企业颁奖时下面多数人的“漫不经心”是何等鲜明的对照!

别让“英雄”面对“非暴力不合作”

——当我们认识到企业员工真正的内驱力是来自于“自下而上”的压力而非“自上而下”的压力时,我们就能通过相应的机制使员工的进取心更为持久,使企业“英雄辈出”,使企业英雄“动态”地而非“静态”地变化。

我们一直有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员工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上司、“老板”,也就是“自上而下”传递的。但实际中我们会发现情况完全不是这样,员工根本的“压力源”其实是来自于下面,如:别人的技术可能更精湛,服务方式更人性化,创新思维更现实等。“自上而下”的压力感往往有时间段特征,而“自下而上”的压力则是持续存在的,并且是动态变化的。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企业也是如此。要营造良性的压力与竞争氛围,就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大多数人身上,让大多数人都有可能积极参与竞争,这对优化个体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是非常简明和有效的。

我们在做咨询中遇到这样一家制造型企业,由于其产品必须持续不断地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升级换代,其研发部门的几个主要骨干就非常吃香(当然,企业里的销售“大户”们也是“红人”),他们是典型的“企业英雄”,得到了很好的物质待遇,并有各种各样的培训机会;与之相对应的是,研发部门中的多数一般技术人员,他们做的是一些按图“打样”的“下手活儿”,薪酬待遇较低,也没有什么机会进行深造。由此就形成研发部门里的“一大落差”与“一大对立”:“一大落差”,是那些技术精英们往往把一些刚刚学来的新鲜名词一古脑儿地用在指导一般技术人员的工作上,搞得这些人经常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心理落差极大;“一大对立”则是这些一般技术人员常常对骨干们的方案实施“非暴力不合作”,使其不能“生根、发芽、结果”。最终发现,此企业的产品虽然升级换代较快,但少有革命性的技术变化,更多的是由一般技术人员掌握的工艺方面的简化或优化。实际对众多的一般技术人员来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技术壁垒,完全可以把他们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办法就是改变机制。

于是我们首先为他们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并开始实施;其次是企业对各种技术难题实行“分等分级制”、“竞标制”等一系列组织措施来加以保障,任何人解决了某一难题都能得到相应的分数并获得相应报酬,分数累积到某一数值时还可以晋升职级;另外,还鼓励技术人员之间甚至技术人员与操作工人之间联合组成“解题”小组。此方案推出后,尽管有一个痛苦的“磨合期”,但结果是多数人的“英雄意识”被强烈唤起,而那些技术人员有的英雄本色不变,有的变成“狗熊”,有的则升华成“圣雄”了。

别让“英雄”成为孤独的“神话”

——传统的“企业英雄”观对那些“英雄”们更多的是“工作任务导向”,而非兼顾他们的“人际关系导向”。事实上“英雄”们也有七情六欲,并不希望由于工作的原因导致与普通人群的“隔离”。

我们曾经询问过几位企业里的“英雄式”人物,他们有一个相似的感觉,就是时常感到内心的“孤独”,“高处不胜寒”。而在一个“社会人”的社会里,对于一个人的最大惩罚可能不是饥饿,不是鞭打,而是对他的“彻底孤立”!这是一种残酷的“精神折磨”,是“梅奥实验”早就揭示出来的真理,不是什么新发现。只可惜我们的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明白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还在不断地犯类似的“低级错误”。

无论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还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及麦克米兰的成就需要理论,都揭示出人既有挑战外在的成就欲望,更有回归群体的交际需求。传统的“企业英雄”观表面上对那些英雄施以各种褒奖、给与巨大“尊重”,但由于这样的“尊重”往往是以“神化”或“虚化”的方式进行,无形中拉大了“英雄”与周围多数人之间的距离,使英雄们感到人们对自己的“尊重”其实是“尊敬而不重视”,使他们无法像正常人那样排解情绪、倾吐烦恼、分享快乐。渐渐地,“英雄”就会有“两脚悬空”、脱离大地的感觉。从此角度来分析,传统“企业英雄”观对于那些英雄们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即使有,也是以牺牲他们本来应该享有的常人快乐为代价而换来骄人业绩的!

企业英雄 第4篇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企业英雄培育的作用与原则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产品、规模、技能,最重要的竞争在于企业文化方面。很多企业苦于无法将企业文化落实到经营实践中,企业英雄作为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人格化,可行之有效的运用到经营管理中,对企业英雄的塑造对企业文化的塑造和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进而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企业英雄培育的作用

1.凝聚作用。企业英雄个体可以把空洞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通过自身反映出来,而企业英雄群体就可以把这种分散的个体力量凝聚成一股力量,这种凝聚力是企业发展需要的,它能带动公司员工一起为公司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现在企业部分员工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没有把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联系到一起,通过企业英雄对企业精神的弘扬和以身作则,激励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合力。企业领导者作为企业英雄的最直接体现者,所展现的首创性、精明与敏锐、强烈的事业心等企业家精神,对企业中层和广大员工有着巨大的凝聚作用。王石作为万科的董事长,也是企业的一张名片,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代表。他眼中的企业家精神是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这种推动变革和创新的精神可以从万科的发展中窥见一斑。

2.示范作用。弗洛伊德把“认同看作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个人向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规范与面貌去模仿、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认同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企业英雄的示范作用起点是企业其他员工认同企业英雄在企业的行为表现,而只有人们产生认同感后才会向其学习。

企业英雄具有“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的特点。企业英雄变抽象的企业文化手册为活生生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在情感上激起企业员工认同,引导员工们去效仿和学习。企业英雄以其自身的行为做法、思想品质去影响其他人,使其身边的人能够发自内心去效仿,从而努力提高自身的优秀职业品格,见贤思齐,实现公司其他成员摆正工作态度、调整工作行为,从而达到企业整体提高的目的。

3.精神激励作用。马克思将人的需要分为生存、享受、发展等需要;马斯洛提出了层次需求理论;贺茨格伯则把人的需要按作用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以此各种理论可以看出,人的发展是需要激励的。正所谓“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而企业英雄通过自身所蕴含的先进性和崇高性在公司发展中正起着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间接指导了其他员工的行为, 调动员工积极性,使企业英雄成为其追求的目标,表现出企业发展所需的主动自觉、认真负责、勇敢拼搏的企业进取精神,员工能产生归属感、自尊感、成就感、责任感及使命感,能对企业的目标产生坚定的信心和执着的追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塑造企业英雄对象的原则

1.英雄人物有层次性和代表性。大企业普遍采用按照职能划分部分的纵向一体化的职能结构,企业一般设有生产、销售、开发等多部门,而部门内部也根据岗位特点分层管理, 由于企业各自的行业特点,根据本公司特点设立的部门。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企业英雄标准不能搞高、大、全而可望不可及的榜样,同时也要深入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和选择几种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从各个部门,各个团体中选择,更好激励不同层次的人们奋发学习精神。

2.英雄人物要接地气。英雄人物要实事求是,也要很多企业树立起来的英雄人物,一定是牺牲和家人团聚时间,牺牲自己身体健康,甚至要牺牲个人生命,这样的榜样,让更多员工只能是仰视和无法真正去学习。我们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给家人带来幸福,也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不能让学习英雄的行动变成一种负担。

企业英雄一方面在思想道德水平和个人工作能力上优秀于普通员工,另一方面他们也是现实生活的普通人,也会有自己的烦恼与快乐,不能拉开他们和普通员工的距离,尽可能让企业英雄从基层来,他们的故事就是员工身边实实在在发生过的,“黄金无足色,玉璧有微瑕”,切忌不接地气,神话英雄人物。

3.英雄要实事求是。成为榜样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特征就是真实性。榜样是通过自身的专研奋斗出来的,而且是得到身边的同事和组织认可的,不可以是组织为了宣传而“量身定制”或者吹捧出来的。企业英雄的事迹和报告内容要真实、 贴近员工,不能弄虚作假,要经得起考验。在宣传企业英雄的时候,要富有人情味,不夸大事实,让企业英雄事迹树得起, 立得住。随着社会的包容度的增强,我们对待英雄榜样的态度也越来越客观公正,对他们的合理诉求我们也越来越能正确看待,这也是社会的进步。

二、塑造企业英雄的思想政治教育介入路径

英雄人物是企业价值观的示范者,和谐价值观的核心传承者,企业价值观的重要的创造者。面对现在新常态下的市场环境,我们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修炼内功,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更好发挥企业英雄积极作用。

(一)营造企业英雄榜样示范氛围

个体和组织的成长和壮大,是不断积累的发展过程,行为规范的养成、人生价值的确立、组织目标的实现等等,总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企业氛围与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也与企业的领导者的个性有直接的关系。

企业英雄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人格化,对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不断宣传,就会利于企业英雄环境的形成。 企业英雄如同企业树立起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要能刻在旗帜上,挂到标杆上,员工可以看到旗帜,注意到标杆的力量。公司及领导要有对榜样的宣传, 把哪些能体现组织价值观的个人或者集体给予充分的肯定及宣传。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对组织的氛围有直接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企业领导对企业英雄人物的认可,也就是对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实践的认可,员工就会相信企业里的确有这样的人按照企业所提倡的在行动,并且他们的行动已经证明了公司领导是认可的,企业这个组织是认可的, 他们的行动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企业的价值观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事例,企业的价值观得到了具体验证。

(二)组织企业英雄宣传模范活动

榜样英雄具有无穷的力量,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不断地对这样的英雄人物进行标榜、表扬、奖励、 提拔、重用等,那么,就会对企业员工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公司应设有专门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宣传的一支队伍,他们能够严格按照公司理念和精神来宣传企业英雄人物的优秀行为。可以开展多层次的座谈会和调查问卷,从员工中推举出优秀成员,同时也能征求到基层员工的意见也建议。抓好公司宣传栏、员工活动中心、公司内刊、报栏、阅览室等文化载体和阵地的建设,形成浓厚的学习企业英雄的氛围。可以是公司食堂、阅览室、休息室等员工比较集中的地方,各种形式来播放公司英雄人物的宣传资料。但不能拉远企业英雄和普通员工的距离,这样达不到让大家学习的目的。可以通过公司学习培训,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比如:羽毛球赛,知识学习竞赛集体活动,让英雄文物走到台前,让他们自己把自己的工作心得和优秀的工作方法分享给大家。总之在宣传企业英雄方面,要结合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灵活多变的宣传,形成大家积极上进,争做企业模范。

(三)提升企业员工自我教育法

企业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只有公司有企业英雄群体才能有持久的动力,企业整体能力的提高,才会使得企业综合实力增强,而这需要企业员工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与英雄人物看齐。首先,企业员工要对企业英雄从心里认可企业英雄的行为,尊敬企业英雄,积极主动的思想态度才能促使其求进步。其次,所谓勤能补拙,工作中一方面要勤学苦练,通过自我管理,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比拼精神,保持对社会技术更新的敏锐和同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要自制,有不倦怠的精神,工作不可能一直是一帆风顺的, 总会遇到这样那样问题,要学习企业英雄孜孜不倦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员工学习企业英雄的过程中,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自我个人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企业通过建立相应鼓励学习英雄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充分利用企业英雄人物的榜样作用,真正做到“人企合一”。

(四)践行企业英雄模范典型作为

实践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企业需积极组织开展学习企业英雄的活动,引导大家在实践中真正把英雄的先进思想、高尚品德、职业操守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企业通过组织引导员工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员工在实践过程中,是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践行了企业文化,象企业英雄学校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首先员工可以切身感受自己和企业英雄人物之间的距离,更能正确解读和深刻理解企业英雄所蕴含的企业文化精神和底蕴。只有普通员工认识到自身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身可以通过努力可以实现企业英雄梦想,才能有效发挥企业英雄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其次在普通员工践行企业英雄模范典型行为过程中, 企业要善于提炼英雄人物的故事,加以正确引导,要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除人们固定思维中只有那些不顾个人利益,牺牲自己身体健康,不顾个人安危的人才可以成为企业劳模、英雄人物的想法。总之企业文化思想的形成、发展、检验,都离不开员工的实践,只有不断践行和提升的企业英雄行为才能更好的体现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

三、塑造企业英雄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几点思考

(一)创新企业英雄塑造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和网络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和途径变的越来越多样化,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也要是发展变化的,对企业英雄塑造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要不断创新。创新不是随意、没有根据的,要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特点和企业发展需要,讲究时效性、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地进行,已形成有传承、科学、系统的具有公司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领导干部首先要思维创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比如公司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渠道来加强和员工的沟通,对企业英雄的宣传,同时宣传工作者也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技巧,避免直接灌输式英雄主义教育,要融合企业文化,能够做到润物细无声。

(二)兼顾英雄塑造过程中的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

部分企业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做工作时候喜欢走极端,要么过分强调精神激励的重要,忽视物质激励的重要性, 要么只谈物质激励,对精神激励不屑一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手硬,一手软”。正如列宁说的:“我们应该记住,除了我们决心进行的生产宣传以为,还要采取另外一种诱导方式, 即实物奖励。”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使得人们可以从思想感情和实际利益两个方面都可以得到满足。

例如在年终岁末,公司对企业里面的销售精英、先进人物等为公司做出卓越成就的员工给予一定奖励,除了给予企业劳模,企业优秀员工等称号外,也会给予丰厚的年终奖,这些对企业英雄及其他公司员工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形成以企业英雄为指标的企业评估制度

企业英雄 第5篇

追“星”,追求他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难面前,84岁的钟老义无反顾奔赴武汉,84岁,耄耋之年,本该在家颐养天年,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华儿女,以白衣为战甲,勇赴战“疫”一线,这一去,不论生死,不问归途!身为党员干部,不求像前辈一样建立丰功伟业,但求传承他们的坚守使命、为国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干出不平凡的成绩。

追“星”,追求他们“千磨万击还坚硬,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志。作为渐冻症患者,他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我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在疫情面前,张定宇克服自身身体上的困难,与时间赛跑,保卫新冠患者生命安全。身为党员干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把人民安全放在首位,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做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

追“星”,追求他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韧。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面对传染性极强的新冠,陈薇闻令而动,紧急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张伯礼主持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重大贡献。面对未知风险,他们毫不退缩,不断进行实验改良,研制疫苗。他们不分日夜的付出为我们战胜新冠赢得了希望。身为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要勇于宣战,迎难而上,只要肯攀登,没有过不去的高山。

工会,做企业的幕后英雄 第6篇

2009年10月12日至14日,第十二届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部长郭稳才、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马彦民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做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的专题报告。

海淀园工会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高新区工会工作会常务副会长黄继晔介绍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会工作会议每年召开一次,重点是交流工会工作经验,研讨高新区工会建设需把握的重点内容等。会议始于1997年,当时整个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劳动关系越来越复杂。从国有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很多配套的政策,包括员工的思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矛盾的出现导致传统的东西,如传统工会的做法和工作内容等已经不能适应当时发展。传统的东西不适用了,国外的东西也不能直接拿过来,没有现成的路子和经验。所以,把全国高新区的工会聚集在一起,针对面临的问题进行交流是很有必要的。首届工会工作会议由北京、西安、武汉、青岛、杭州共同发起。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全国高新区工会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各地相继探索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办法。如今有更多的城市参与到这个会议中来了。”

此次工作会由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工会承办。会議期间,与会代表通过大会发言、专题报告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就怎样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的特点探索工会组建新模式、怎样应对在非公企业中推行厂务公开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如何完善工会组织建设和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新形势下的新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来自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工会、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总工会、杭州高新区(滨江)总工会等11家高新区工会的代表先后在大会上发言。

海淀园工会工作委员会成立于1995年。园区内聚集着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他们高学历、高技术、高素质的特点,给工会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自成立以来,海淀园区工会创造了许多第一。1996年建立全国第一个职工住宅合作社——在当时园区职工住房很紧的情况下,给职工提供一套房就相当于为企业留住一个人才;1997年第一个提出工会新的组建模式——在上地作为试验田,成立上地工会联合会;2001年通过维护一个日资企业工会主席的合法权益,在全国开“上级维护基层工会干部”的先河,同时也推动了《工会法》的修改。全总有关领导在对该事件的批示中说:“此事的处理,维护了工会法的尊严,开创了上级工会维护下级工会主席的先河,体现了工会依法治会,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今后处理类似事件,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建议基层部认真总结经验,并研究如何在内部向全国通报,以便起到应有的示范效应。”

多年来,海淀园区工会和广大基层工会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不断研究、探索符合新技术企业和职工特点的新的工会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园区工会把国家的精神和园区的实际结合,以新机制、新方法应对新情况,摸索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工作模式,努力为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工会工作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创建和谐。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就是要寻找企业和职工利益的共同点;首先各级工会组织发动职工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提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贡献力量。近几年,各级工会发动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9643条,创造(节约)价值 19496万元;实施技术革新项目1354项,创造价值 20371万元;实施技术发明 1561项,创造价值127433万元;职工参加劳动竞赛16885人,参加技术培训30446人;其次开展“企业爱职工、职工爱企业”评选爱职工的优秀经理和爱企业的优秀职工“双爱双评“活动,在企业中建立起和谐的工作氛围。第二部分是化解矛盾。抓住劳动双方矛盾的平衡点——中国的工会的定位是桥梁纽带,通过平等协商、劳资谈判来处理矛盾。一方面从源头上指导,即劳动用工的指导,劳动合同的签订;另一方面是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及时的反馈,防止矛盾激化。通过建立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机制,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机制和劳动关系预防预警、妥善处理机制等,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第三,园区工会在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善于挖掘职工中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同时通过开展职工思想动态、职工收入状况等调查。及时发现职工中的矛盾,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争议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提高调解矛盾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应对金融危机问题上,海淀园区工会的工作也卓有成效。2008年11月,工会提前做了职工思想状况调查,并与2009年2月建立了20监控点,进行企业的职工稳定情况调研,及时掌握了金融危机对海淀园影响的相关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在园区企业中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作出贡献。第三部分是夯实基础。海淀园工会也很重视抓基础。首先从完善基层组织机构入手,建立健全企业工会委员会,加强对企业工会的指导与服务,在基层组织管理网格化、信息分析智能化的基础上,确立清晰的工作、清晰的流程和清晰的机制,逐步实现上级工会为基层工会精益化服务,体现在: 基层组织管理规范化(基层组织健全,建立工作制度,填写工会工作台帐)、基层组织指导格式化(各种工作指南、流程)、基层组织信息电子化(网上年报、工会组织、主席建立电子档案)、基层组织联系网络化(短信、邮箱、MSN群等)基层组织关爱具体化(组织优秀工会干部休养、看望病困工会干部);其次加强工会干部的培训力度,把基本理论、法律法规、劳动争议、社会保障风方面内容的教育作为工会干部培训的重点,通过研讨、交流,提高基层工会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从根本上提升园区工会自身平台管理指导水平。

除了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中做的大量工作,海淀园区工会在活跃职工业余文体生活、增强企业和职工的凝聚力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园区职工关心的问题是工会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园区工会“求真务实”,想职工所想,干职工所愿,做到亲民、为民、利民。在具体工作中注重“抓载体、抓重点、抓效果”。以“双爱双评”“技术创新”活动为载体,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职工排忧解难为重点,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为手段,以服务职工为目的,切实抓出实效。建立了女职工健康流动课堂、职工婚姻服务中心。2009年7月,园区工会结合企业员工特点,发挥网络优势,在工会网站上开通了电子职工书屋。书屋内设9大类61种期刊杂志。员工用海淀园工会为企业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网站即可阅读各种书籍,既便于管理又方便员工阅读,开通仅一个月就有近一万人次上网阅读。于8月刚刚落幕的首届海淀园工会职工网络运动会,受到员工的热烈响应,不到一周就有近3000人报名。园区工会举办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足球联赛、篮球联赛”更是成为品牌活动。通过提高工会工作质量来提高工会的吸引力,把工会各项活动搭建成基层工会参与、沟通、交流、发展的平台,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园区工会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工作力得到提升,建立基层工会组织791家,聚集了联想、新浪、宝洁、百度、同方、用友等知名企业,并建立了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工会联合会、中关村外商投资企业工会联合会、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工会联合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工会联合会和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工会联合会,覆盖职工62598人,会员数达51784人,加入工会的人数达到职工总数80%以上。工会成为职工信赖、企业认可的一支队伍。

海淀园区工会始终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条主线,在解决劳动争议、鼓励技术创新、丰富员工业余生活等各方面不懈的努力,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促进了园区劳动关系的和谐。和能生财,一个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工会这个幕后英雄。

在此次工会工作会议上,海淀园管委会党组副书记、企业工委书记王兴远强调:当今世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快发展,求和谐、促发展、谋合作正成为时代的潮流。在这个大背景下,工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国高新区工会交流与发展的空间也将更加广阔。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各高新区充分的掌握上级关于工会工作的最新精神,交流各自的新经验,探讨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新思路。为推动高新区工会工作的更大发展贡献力量。这次会议受到工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参会的高新区数量、代表人数及论文数量为历次之最,这是大家工作经验和思路的大交流,对海淀园工会自身来讲也是一次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企业英雄 第7篇

在这激情与奋斗交织的日子里, 为了给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行业民间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新的活力, 2014年8月22日, 龙头鸡场俱乐部部分成员及黑龙江省女企业家俱乐部再度聚首哈尔滨, 举行了俱乐部第一次新成员入会及理事会增选仪式, 黑龙江省畜牧协会秘书长赵文革先生应邀参加了本次活动并在会上做了精彩致词。俱乐部荣誉理事长、伟嘉集团黑龙江分公司刘宗虎总经理, 为新当选的精英佩戴象征龙头鸡场俱乐部及黑龙江省女企业家俱乐部的徽标, 并颁发俱乐部的精品摆台, 大会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中唯美的诗句, 勾起人们对草原的向往, 而八月, 正是游览草原的最佳时节。这里有海水一样的蓝天, 有棉絮一样的云朵, 有镜子一样的河流, 有点点繁星一样的蒙古包……8月23日, 黑龙江省龙头鸡场俱乐部和黑龙江省女企业家俱乐部一行40人相聚在陈巴尔虎草原, 昔日繁忙的业界同仁们此刻佩戴着洁白的哈达、品尝着美味的烤全羊、斟酌着香纯的美酒、身着美丽的民族服装, 在一望无垠的天际下、在辽阔无边的草原上策马奔腾、纵情歌唱与舞蹈, 忘却了工作上的烦恼, 抛开了生活中的芥蒂, 被蒙古人的热情豪迈所感染, 全身心投入草原张开的怀抱, 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浪漫情怀与澎湃的心绪。快乐在微风中荡漾, 幸福在夕阳中涌动, 这种美妙的氛围也正是这次草原之旅的初衷:草原论剑, 放松身心, 回归自然, 交流共赢。

企业英雄 第8篇

时势造就了英雄。我们经历了一个创造神化的英雄时代,现在又迎来了一个市场经济的法制时代,它意味着第一代企业家使命的终结,同时意味着新二代接班人的时代。在这个转型的时代,第一代企业家已完成了时代的使命,新二代接班人能接起英雄父辈的接力棒吗?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这句关乎企业基业可否持续的问题,已成为企业家绕不开的宿命论。事实上,内蒙古民营企业家换代接班早已开始。有的企业顺利完成了,有的正在过渡中,有的“垂帘听政”、“退而不休”依然掌握着权力。

伊泰集团董事长 张双旺,早在2008年把总经理的位置交给了他的儿子张东海,企业实现了平稳交接和运行。东达蒙古王集团董事长赵永亮的弟弟总裁赵永明,将总裁位置让贤于大侄儿赵智强。西蒙集团董事长连广明退而不休,扶女儿连茹上马到总裁的坐骑,准备再送一程。东方路桥集团董事长丁新民,在集团高层变动分化的危机关口, 果断地把儿子丁鼎推上了总裁空位。兴泰集团董事长高星,把集团最核心的房地产业务交给了儿子高国栋打理经营。内蒙古富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郗树森,干脆把集团法人和总经理一并交给了儿子郗虎庆。内蒙古蒙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三堂,创下了清河小香米品牌,把接力棒交给了儿子刘峻承。比起这些企业,小肥羊集团董事长张刚、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的选择,把企业分别出售给百盛集团、中粮集团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有句话说得好“看谁能笑到最后”。如果说第一代企业家是靠胆识、资源、关系、敢于“打破禁区”而成功,那么新生代就要靠标准和规则守业。商业的本质,就好像是一场持续的马拉松运动, 更多的不是轰轰烈烈,而是耐心、重复和寂寞。因为市场经济是在一个公平、监督和思维平台上进行的。

你留下了什么,子女就继承什么

今天,我们由英雄时代走向法制规则的时代,中国民营企业家遇到一个难以突破自身转型的关口。这个关口就是企业经营者的转型,从雄才大略的企业家英雄时代,过渡到职业化的平民时代, 从家族化的专制时代,过渡到现代化公司的管理时代。

在充满了变数、不确定因素的复杂环境下,在法制经济的今天,企业只有站在战略高度,敬畏规律,才能降低风险,把握自己的命运。

接班是肯定的,关键谁合适接班? 前题是这些企业家留给后代们的是什么?这让我们想起美国华人王安的兴衰史。1971年,王安公司推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2200型文字处理机,到1978年王安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信息产品商,王安个人财富一度超过20亿美元,在1985年《福布斯》“美国400名最富有的人物”名单上,王安位居第八。到1992年王安宣布破产保护,公司股票价格由全盛时期的43美元跌到75美分。有关专家分析王安破产原因究竟为什么?最后分析的结论是,出在华人公司普遍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上:权谋管理与接班人危机。在这一点上,王安并不讳言,他坦然对媒介说,“我是公司的创始人,我要保持我对公司的完全控制权,使我的子女能有机会证明他们有没有经营公司的能力。”1986年1月王安任命36岁的儿子王列为公司总裁。

“将门出虎子,老子英雄儿好汉”, 那么,接过王安权杖的儿子王列为什么失败呢?其实,王列并非一无是处,年轻气盛的他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主张, 比如他让王安试验室“三剑客”考布劳、斯加尔和考尔科统一思想,停止开发那些互相之间不能匹配的产品。他的想法受到了公司不少人的拥护,然而,王列哪里有父亲王安的个人权威与管理能力? 与其说“三剑客”受不了王列的工作方式而离开的,不如说,他们只能在王安“强人”领导下相安无事。

同样,把位置传给儿子并不必然导致公司衰亡,如IBM的沃森,摩托罗拉的高尔文,他们都把公司传给了儿子吗? 这里的问题是,在公司兴盛时你做的一切,决定了你留给儿女的是什么。而你留下了什么,子女就继承什么!

IBM的沃森留给儿子的是著名的“IBM之道”:“尊重个人;高品质的客户服务;产品精益求精。”摩托罗拉的高尔文留给儿子的是公司的价值观:“对人永远的尊重,保持高尚的操守。”而王安留给儿子的是什么?是权谋管理的文化遗产,以及对企业绝对的控制权!

“富不过三代”,始终是压在中国企业家头上的一个历史宿命。王安的失败告诉我们,如果接班人成为公司掘墓人,那么这种宿命很可能是在公司兴盛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而目前正红的那些著名企业家有多少能摆脱这种宿命?这可能取决于他们今天所做的一切!

“新生二代”接班人,凭什么让企业强大持续

比起父辈,接过权杖的中国“民企二代”视野就开阔多了。伊泰集团总经理张东海,出生于1972年,1992年毕业于北京农垦管理干部学院,2004年北京大学读工商管理专业,取得国际EMBA硕士的学历。张东海之所以在伊泰集团能够叫起班套来,能够驾驭伊泰集团这艘航母远洋,主要是他的见识和历练的经历。

东达蒙古王集团两位新二代掌门人都是80后,赵智强,2007年毕业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工商管理与经济专业、获得荣誉学士学位,2011年回国后一边经营企业,一边读MBA硕士学位。

赵永亮二儿子赵智慧,2003年毕业于加拿大劳伦特大学企业管理专业、获得学士学位,现任集团公司副总裁, 分管呼和浩特大区业务。西蒙集团新总裁连茹,也是80后,毕业于英国哥拉斯格大学国际金融与会计专业、硕土学位, 于2011年接任集团总裁之职。

内蒙古富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郗虎庆,出生80年代,澳大利亚格理菲斯大学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

内蒙古蒙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峻承,2003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国际贸易专业。

不难看出,这些企业家对子女的成长教育关爱有加,但更多的是远见卓识, 并对他们寄于厚望和期待。从商业逻辑讲,出国镀金、拿文凭其背景固然重要, 但与商业不是等式关系,仅有高学历还是不够的。

张东海早期在伊盟煤炭公司当处长,驻京办当副主任、副经理。后来下海就回到他父亲创建的伊泰集团工作,历任煤炭公司副总经理、董事长、总经理,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会执行董事。从张东海成长史中看到, 从基层、中层、到高层的领导岗位,他是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经风雨、见世面的经历积累了他的经验,也磨砺了他的意志,锻造了张东海勤奋好学敢于担当的性格,更多的是他继承父亲张双旺厚德载人的商业基因。这是内蒙古民营企业家子承父业稀少接班人的成功案例。

总裁们渴望迅速做大做强的时候, 问问自己,你凭什么做大做强?依靠外在资源做大的企业大都不强,资源约束下的强大,大多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强大,消费者在这些公司面前大都近而远之。

如果说张双旺、赵永亮、连广明、丁新民、高星等内蒙古家族化的企业家是机遇型的成功,那么,他们下一代又凭什么让企业持续?这是他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个企业强大,离不开优秀的企业家

但优秀的企业家,不一定就能造就伟大的公司

面向未来我们需要一批什么样伟大的商业公司?新生代企业家的使命是什么?

一个企业强大,离不开优秀的企业家。但优秀的企业家,不一定就能造就伟大的公司。世界500强排名第一的沃尔玛公司凭什么成为全球第一?创造三万亿美元的销售额,创造一天销售额突破十五亿美元的奇迹,比蒙牛全年销售额总和还要多,这让人难以想象?

沃尔玛1962年成立,到2001年成为财富500强,不可谓不快,但沃尔玛CEO格拉斯却说:“许多人认为沃尔玛是一夜暴富,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为此我们已经整整奋斗了20年!”

这些“新生代”接班人,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就要知道企业的“原点”是什么?弄清楚到底是什么主导企业的命运?

其实,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为客户创造价值是企业的唯一使命。”德鲁克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回答了决定企业命运的一是客户,二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员工。企业生存建立在这两个原点上,企业战略的科学性就确立了。

正是这一点,沃尔玛的强大显得尤其有价值。它的核心价值观“尊重个人、服务顾客、追求卓越”,“如果让员工照顾好顾客,首先要照顾好员工”。它的经营原则“三米微笑,对客户承诺的日落原则、激发员工士气的日出欢呼”。沃尔玛的强大,是源于对使命感的信仰,源于员工的成长,源于公平交换等市场公理,更是源于尊循客户核心价值观的强大。

战略本质是一种选择,一种发展道路的选择,当企业拥有了客户与员工这两个原点,企业对发展道路就获得了选择的标准。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企业战略同时也是一种放弃,对那些背离了客户与员工价值标准的方式放弃!

时代变了。今天,在讲规则、讲标准、讲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如果企业发展还是依赖于英雄、能人,那就是一种荒诞的悲哀。老一代的企业家讲创造、讲创新、讲突破、讲艺术;新生代的职业经理人,就要讲科学、讲原则、讲程序、讲数据。

战略,也是超越能人的管理。因为战略在本质上是一套职业体系,而不是一个企业家的艺术创新体系。

所谓的职业体系,就是要建立一个不依赖于任何人的制度和机制。在这样一个体系下,伟大公司的基础就是普通的员工,有了这样一个体系,才可以把企业做到基业常青。

企业英雄 第9篇

经典在时间的行进中印下了岁月的足迹, 英雄在黄土的翻滚中刻下了战斗的名迹, 时间改变不了激情的蹦跳, 岁月也带不走英雄的痕迹, 所以英雄人物, 英雄主义就在炮火连天的空气里为国家守护着自己的尊严, 他们高歌着自我也一并放射着自我, 李英儒的经典长篇《野火春风斗古城》就是这样一部小说, 同时它也是一个以古城、古斗、古情为风景线的古老传说。

1、英雄古城

“公路上有朝城里行使的大车, 有影影绰绰的看不清面孔的行人。右侧是被铁丝网围绕的飞机场, 正前方耸立着青铜色房舍。其中峥嵘触目的是发电厂、面粉厂和兵营的烟筒, 它们像树林似的矗立起来。再远些, 可以看见古老的城墙, 横躺在隐约的山峦怀抱里。”

古家庄这座古老的城在日寇的统治下依然屹立, 虽然古城很空, 很穷, 但古城却很有志气, 在以自己本存的内力从气势上就打败了看似虎背熊腰的日本兵和汉奸狗, 所以古城也就因此而出了名。古城中的地下通道、店面门房、市面街道, 古城里的各家小院、城墙洞根, 就连古城近郊的八里庄都显示着它能保护我们的某种力量。

2、英雄古城中的野火春风

“我以野火喻作敌人的凶焰, 以春风比作党的力量, 任你敌人的凶焰再高, 烧不尽中国人民的有生力量。” (《野火春风斗古城》序李英儒) ,

日寇和日伪兵的野火永远都对抗不过党和人民的春风, 在古城中这英雄的春风已经刮起了时代的豪迈, 野火虽然强大凶猛, 虽然张牙舞爪, 虽然能片刻吹灭成片成片的野草, 但凡是春风到过的地方, 所有的新生力量又会重新长出新的枝叶, 重新站在抗战的第一线的, 这就是英雄的力量。

3、野火春风中的真诚爱情

英雄古城的英雄之旅, 旅行中的英雄们用自己的言行见证着自己的一举一动, 并用这种方式在古城中诠释着自己的一切, 可能排敌解难, 可能秘密行动, 可能分秒必争, 也可能含情脉脉。这些特殊的行动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承载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只有勇敢者, 只有智慧者才能在自己的古城领域里, 想象着自己的未来, 用英雄的眼光思考着自己的英雄之旅。

“经过这场大灾, 你显得更消瘦了”银环的这几句, 是英雄对英雄者爱的体贴和慰问。然而银环又埋怨战争的恐怖和可怕, 埋怨战争的刁蛮和任性, 认为战争已经在不经意间给了自己心爱的人以最可怕的伤疤, 她用英雄者的豪迈憎恨战争的恐怖和可恶。然而“她同时又觉得, 战争对人是最好的锻炼……他考验人的方法是简单而明确, 尖锐又严峻, 立竿见影, 一清二白, 人就是人, 鬼就是鬼, 没有丝毫的含糊”古城中这对英雄人物的英雄式的爱情正在以火热的情怀感动着古城中人民, 英雄的春风悄然的刮起了轻轻的风, 在英雄古城的感召下谈了一场不太敢谈的英雄式的古城般的恋爱, 所以古城中英雄者心中的时局就变得轻巧了些, 古城中的战争在英雄者英雄力量的震撼下也就变得没有那么可怕了。

战争中的古城在春风和野火的战斗中, 给予了英雄者们一定的战斗信念, 而古城里的征战也在炮火的见证下孕育了这个特殊时代的特殊爱情, 这种爱情在古城中则化为了一股精神力量。这有城、有战、有情的英雄之旅到了古城中战争的最高境界, 使得战争、爱情两种力量在古城中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这完整地英雄模型在英雄给予的旅途中得到了全新的展现。李英儒让我们透过古家庄这座城看到这场战斗中这些“春风英雄”们的强大, 感受到这些“春风英雄”们的精神在古家庄城中所存有的真实信念。而完整地英雄模式不仅存在于古家庄, 还存在于中国各个大城, 各个小镇, 这种力量犹如阵阵春风, 已经飘遍了祖国大地上的各个地方, 在城里城外, 这样的英雄已经成为一种抗战信念, 城、战、情已经成为了三位一体的真知和灼见, 感染着, 感动着祖国各地的各个角落。

参考文献

[1]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年。[1]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年。

[2]张泉:《抗战时期的华北文学》, 贵州教育出版社, 2005年。[2]张泉:《抗战时期的华北文学》, 贵州教育出版社, 2005年。

英雄传奇小说与英雄观的演变 第10篇

关键词:英雄传奇小说,英雄观,演变,文化机制

英雄传奇小说的发展, 有着内在的艺术规律, 在它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一直有一种内在力量驱动着它前进, 这就是小说中英雄观的不断演变。

一、英雄传奇小说中的英雄崇拜心理

中国民众普遍的文化心理中存在着对英雄的极端崇拜, 这种崇拜登峰造极, 甚至冲破了社会法则的普遍约束, 成为游离于正统社会的另一个生存空间。民众的这种英雄崇拜心理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远古时代, 民众崇拜劳动英雄、创世英雄。阶级社会, 出现社会不公, 民众生存在等级制度下, 生存权受到了威胁, 与社会斗争能力的低下, 促使民众重拾英雄崇拜心理。此时, 人们的崇拜对象转移成反抗英雄, 将夺取基本生存权的任务赋予反抗英雄。当民族危难之际, 民众又寄希望于民族英雄。总之, 英雄产生于民众之中, 没有民众的英雄崇拜心理, 在小说创作中也不会出现如此数量的英雄形象, 这也是为了适应民众的文化心理、审美需求, 可以说, 英雄形象的演变正是以这种崇拜心理为根由, 是作家创作与民众审美需求双向互动的结果。

二、英雄观的演变对英雄传奇小说创作的影响

英雄观, 是民众与作家对英雄内涵的一种主观认同, 投射到具体的小说创作中, 就外显为英雄类型的不断演变与更替。

从《水浒传》开创英雄传奇小说这一独立小说类型开始, 是草莽英雄的活跃时代。这一时期, 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初兴期, 占领英雄主阵营的是草莽英雄, 这也是草莽英雄在明清英雄传奇小说创作中最辉煌的时期。《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的扛鼎之作, 它的成功单从英雄类型上讲即得力于草莽英雄形象塑造, 而草莽英雄形象也藉此得以辉煌。因为草莽英雄是众多英雄类型中最充满活力、最具反抗性、最具英雄气质、最少精神羁绊的群体, 最符合英雄崇拜的心理。《水浒传》后, 草莽英雄形象就再也没有成为英雄小说的主流描写对象, 而逐渐沦为其他类型的陪衬, 但草莽英雄却贯穿英雄传奇小说创作的全过程。各个时期都存在这一形象类型, 足见它的艺术吸引力, 只不过其地位有所下降而已。

从杨家将故事开始, 出现将门英雄形象系列, 到说唐系列, 将门英雄成为主要的英雄类型。这一英雄类型渐渐失去草莽英雄阶段的朝气, 但它却是正统社会的一部分, 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组成部分;缺少草莽英雄的反抗性, 却拥有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 拥有部分官方话语权, 在一定程度上, 较草莽英雄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中国民众的传统文化心理对忠臣良将有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普遍认同, 因而这类英雄形象也获得了民众与官方的双重认同, 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出现了一大批以他们为主角的英雄传奇小说。

自《飞龙全传》始, 出现天子英雄的形象, 如《飞龙全传》中的赵匡胤、《英烈传》中的明太祖朱元璋。他们前期较将相英雄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 后期掌握着绝对的官方话语权。民众对这类形象也有心理认同, 希望自上而下成为英雄的世界, 让帝王英雄成为他们利益的代言人, 只不过这种愿望随着他们登龙成功而彻底破灭。它的出现体现出一种进步创作倾向:从草莽下层到将相上层的潜移后又开始向下层回归, 英雄不再为清一色的贵族所垄断, 出现平民英雄, 英雄多元化发展到后来, 开始了英雄平民化, 或者说是英雄的泛化, 尽管这一趋向因作品数量不多、影响较小而不那么明显, 但这种回归趋向却是客观存在的。

三、英雄观演变的文化机制

英雄观的演变, 有力地推动了英雄传奇小说的发展与创新, 这种演变是诸多历史、文化动因的结果。

(一) 文人主体创作意识的惯性转移

创作主体 (作家) 与文本 (作品) 及接受主体 (读者) , 三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其中作品是创作主体意识与情思的载体。英雄观的演变即由于创作主体创作意识的惯性转移, 当作家们认为草莽英雄形象从题材内容到艺术表现已挖掘殆尽, 很难有所突破时, 艺术创作自觉性规律促使他们另辟天地, 正如宋人在唐诗面前另开宋词一般;将门英雄走入程式化, 又引入帝王英雄, 使创作空间进一步扩大。

《水浒传》是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 对主体创作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开辟的草莽英雄乍一出现就登上顶峰, 留给后世的创作空间狭小, 迫使他们转而塑造新的英雄形象, 而草莽英雄形象的巨大艺术魅力又使他们难以割舍, 从而使草莽英雄形象贯穿各个时期, 成为其他英雄形象的陪衬, 从杨家将的孟良、焦赞, 说岳的牛皋, 到《飞龙全传》的郑恩, 草莽英雄形象以它固有的艺术魅力为其他英雄形象增彩添色。

(二) 民众接受心理的客观需要驱动

作品的形式不仅受到作家的主体创作意识影响, 而且受到接受主体审美需求的驱动。作品创作必须考虑接受主体的审美意识, 甚至迎合其审美需求。作家迎合受众的英雄崇拜心理塑造出草莽英雄、将门英雄、平民天子英雄等类型。

中国民众对皇权有认同感, “只反贪官, 不反皇帝”, 继而忠臣良将获得普遍认同, 对草莽英雄, 也希望他们最终成为朝廷的忠臣。在招安之前, 民众实际已把他们默认为“在野”的忠臣。而杨家将、岳飞这样的世代忠臣家族的事迹, 则在民间广泛流传, 影响深远。民间对其崇拜与敬仰达到神化地步, 如岳飞被神化为武曲星。对梁山后代的认同是对英雄血统的敬仰, 是将门家族英雄期待的表现, 期待英雄代代相传, 与奸臣的斗争有连贯性。因而, 民间传说往往给英雄杜撰出诸多后代, 而这些后代在正史记载中均不见或不详, 这种奇怪现象可能与中国人传统的血亲意识有关。民众接受心理促使作家适时推出将门英雄形象系列, 打破后《水浒》时代草莽英雄形象塑造笔力不足带来的尴尬局面, 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在默契的和谐中达到双赢, 成果则是一大批将门英雄小说的问世。

(三) 大变迁时代背景下的民族性抒怀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中央王朝的对立, 南北对峙和战争所产生的民族危机和国土分割的沉重压力, 其间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王朝带给汉族民众的心理迫压和民族之痛, 都促使民众产生了不可回避的民族性抒怀, 明清英雄传奇小说则体现了这种民族性抒怀。从《水浒传》的梁山抗辽到《后水浒传》的李俊抗金, 已昭显这种英雄传奇小说的民族情结。到后来, 民众已不满足于草莽英雄的民间抗击, 从杨家将的抗辽击夏、南讨南蛮、东平闽越, 到岳飞的抗金, 说唐系列薛仁贵的东征西讨等故事, 在捍卫汉族政权的过程中, 大长了中原汉族的意气, 给数百年来压抑沉闷的民族感情中注入兴奋剂, 振奋了民族精神, 某种意义上也抚慰了受伤的民族心理, 当然这在今天看来有民族狭隘主义的倾向。

(四) 政府高压毁禁下的夺路求生

英雄观的演变还受官方对《水浒》为代表的草莽英雄小说不断禁刊的影响, 政府的高压禁毁迫使作家另辟新径。《水浒》问世后, 草莽英雄的反抗精神深深影响中国民众, 引起封建统治者的极度心理恐慌, 明清两代均毁禁《水浒》, 史料可证:

清, 王杰等《钦定学政全书》卷九书坊禁例:

乾隆十九年汉淮, 《水浒传》一书, 应伤直省督抚学政, 行令地方官, 一体严禁。 (据清乾隆五十八年刊本)

由于政府的高压毁禁, 小说作者和书坊主为了让自己的小说能够获得官方的认可, 不得不将“英雄”转移到开国将相、一朝开国君主上来, 对其歌功颂德。小说获得了生存权, 作者拥有了话语权, 而书坊主的牟利目的才有了实现的可能。这似乎可以解释《水浒传》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出现长时间的空白, 而英雄观演变后, 却出现了一大批英雄传奇小说之作。《水浒传》在明清两代遭禁, 可以说是统治者在时时调整着文人创作队伍, 迫使他们改变创作思路, 走上统治者为之设定的轨迹, 英雄传奇小说初兴时的蓬勃生气和英雄的反抗精神渐渐销蚀, 而走上功利忠义的套路。

基于以上几点, 我们可以发现多种因素促成英雄传奇小说中英雄观的不断演变, 这一内在驱动力在作品中外显为英雄类型前后更替, 同时, 也推动了英雄传奇小说的不断前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12.

[2]杨义.中国叙事学.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7.12.

企业英雄 第11篇

2004年2月14日,情人节,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102位声名显赫的企业家成为这一组织的发起者,以集体亮相的方式站在“社会责任”这个尚显落寞的舞台上。而评论则认为,阿拉善行动其实是企业家对其形象的自我挽救,是一次企业家自我救赎的集体行动。在镁光灯下做善事的滋味显然并不好受,无论情愿与否,中国企业和企业家都要面对“公益做秀”的公众质疑。

有名的“烈士”

2003年年初,湖南太子奶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的捐赠仪式,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承诺捐赠100万元,用于购买10辆“母亲健康快车”。然而不久之后,媒体就曝光太子奶集团以“基金会未履行对太子奶的回报”为由拒绝支付捐款,从而被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告上法庭。太子奶集团也因言而无信成为过街老鼠,冠冕堂皇的“赞助者” 弄巧成拙变成颜面扫地的赖账者。而中国企业在公益事业方面面临的诚信危机绝非太子奶集团一例。

2005年,波司登为吉林贫困大学生捐献羽绒服以彰显其爱心,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波司登却采用了每人发放100元购物券的方式,由此引发网上狂批怒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久前,波司登又因620万元公益捐赠不兑现,被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起诉追索赞助金。而此前波司登在公益赞助方面的高调宣传,不仅被斥责为伪善,也让更多公众怀疑其动机。一时间,波司登在千夫所指之下成为不光彩的“烈士”。

事实上,没有真诚善意动机和细致缜密的策划运作,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以公益之名在舆论油锅里煎炸的方式进行炒作,其亵渎的不仅仅是信誉和名声,还有社会业已脆弱的同情心。

内地某杂志以关爱女性乳房为主题的“粉红丝带”公益活动同样惹火烧身。2005年凭借李冰冰、钟丽缇、邬君梅全裸代言引发媒体口水战之后,该杂志在2006年又推出了同样题材的一组裸体照片,蒋勤勤、伊能静、吴君如全裸上阵,电视、平面以及户外媒体宣传攻势凌厉。舆论普遍认为,以公益的名义“献身”是在挑战人们的视觉极限,全裸上阵的明星想脱还要以慈善的名义触及道德和伦理底线。此时的情色是娱乐还是慈善?到底是炒作裸露还是拯救乳房?是赞美曲线优美的胴体还是赞美热爱公益事业之心?人们不得而知。

在狂躁和浮华的背后,当公益遭遇营销,人们总是怀疑在爱心的背后,企业家一定会拿走些什么。而某些企业天使面孔下露出的狐狸尾巴也总是不合时宜地败坏着爱心的圣洁。公益营销的本质是一种平衡的能力,平衡和可持续是企业公民进行公益营销的基本前提之一。它有两个含义,一是在空间概念上要平衡相关各方的利益,另外在时间上企业的公益行为要做到可持续。事实上,在公益营销这口越来越沸腾的大锅里,能吃到“唐僧肉”的企业仍然是少数,而太多的企业和个人不是做了“有名的烈士”就是做了“无名的英雄”。

无名的“英雄”

毕马威的研究报告称,在美国,针对企业社会责任发布报告的企业越来越多,不是“为了脸面好看而做好事”,越来越多的企业渴望“既要做得好,又要做好事”。在新的竞争环境中,企业策划和实施的公益活动要看起来是“尽全力去做更多的好事,而不仅仅是做些好事”。公众评价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仅仅做了好事是不够的,公众反馈的信息应该被看成企业战略构架的一部分。毕马威的研究报告指出,在设定活动目标、测量企业取得的活动成果以及评价活动影响等方面,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软件业的慷慨馈赠在中国早已屡见不鲜。2006年6月15日,世界最大的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软件和服务提供商──UGS公司宣布向中国87所工科大学捐赠价值11亿美元的软件,而这仅仅是UGS公司在中国总价值高达44亿美元庞大捐赠计划的一角。UGS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总裁Tony Affuso坚信,中国每年占全球1/3的工科院校毕业生如果在大学里全都能使用UGS公司的软件,那么自己的公司将在未来潜力无限的设计软件市场上赚的盆满钵溢。

一切就像菲利普•科特勒先生在《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从意图上说,一项公益事业关联营销活动带来的大多数企业利益都是与营销相关的,成功的活动能够支持企业吸引新客户,影响利基市场,增加产品销售额,强化积极的品牌认同。”

软件公司公益捐赠这一招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在公益捐赠的背后,软件设计人才的极度短缺和需求的不断增长才是软件厂商捐赠的最根本原因。借助捐赠,不断推进教育捐赠计划,逐步进行市场培育和渗透,软件公司在赢得人心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狙击对手,进而操控和赢得市场。

在卖方主导的高成本、高附加值的设计软件市场上,随着竞争的加剧,软件公司对市场渠道的拓展和潜在人群的渗透对市场培育至关重要。初期使用者在掌握了某一软件的使用方法形成能“路径依赖”后,操作者转换使用其他软件的成本非常高。因此,此类捐助活动自然而然成了软件厂商抢夺渠道及潜在用户的“固定招式”,捐献者乐此不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战而胜

的确,很长时间以来,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代表着截然不同的方向,甚至往往是存在竞争冲突的。但是在迈克尔•波特看来,一切并行不悖。“在一个充满开放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世界里,经济和社会目标相悖的价值观代表着越来越落伍的价值观,企业并不是在与社会隔绝的真空里运行,事实上,它们的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周围的社会环境和公众反应。”

“公益战略其实就是一个资源配置问题,公益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将主要的资源用于利用最优决定性的机会。而受危机所迫做出的选择大多为最糟糕的选择。”战略学家鲁丁评价说。

“太阳能教父”黄鸣的公益行为更富远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不战而胜的市场开拓手段。早在1997年,太阳能市场在中国几乎是一片空白的时候,黄鸣身单力薄单凭一己之力启动了声势浩大的太阳能公益科普行动,广为散发科普资料,为民众讲解以太阳能为主题的知识,提供咨询服务。如今皇明太阳能科普车队的行程已超过8000多万公里,每期印量300万份的太阳能科普刊物《皇明太阳能科普报》至今累计达近亿份,如果按照体积计算足可装满一列火车。

企业英雄 第12篇

青年时代的鲁迅有感于中华之振兴,不在于强国民之体质,而在于唤醒中国民族麻木的灵魂,鞭笞沉淀在其灵魂深处的劣根性。他毫不犹豫地弃医从文,海纳百川般地吸收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如饥似渴地阅读,寻找着救赎祖国的良方。在日本,他接触到了以拜伦和雪莱为代表浪漫派,十分喜欢浪漫派诗文中昂扬的斗志和勇于反抗现实的浪漫主义英雄形象,他的《摩罗诗力说》大加赞扬浪漫派的创作理论,在实践方面也是积极学习拜伦,创作出一系列孤独又坚定的英雄形象。但他并没有局限于其中,他还接受了俄国现实主义的影响,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融合,使得其中的英雄形象更加接近现实,更加具有感染力。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他忧心民族前途,忧心青年的沉沦,用文字作为“投枪”、“匕首”,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他自己就是一个坚定不移的斗士和英雄。在勇敢反抗的日子里,他也有过迟疑,有过彷徨和抑郁,但是他无时无刻不是在反省和超越自己,在绝望中坚持昂扬的斗志,而不是最后走向绝望。同样是孤胆英雄,他所创造的形象一直以来都是在反抗绝望而不是被绝望淹没。这个是鲁迅式英雄与拜伦式英雄的最大区别。下面详细地对鲁迅《野草》中的英雄形象和拜伦《东方叙事诗》中的孤胆英雄形象进行比较。

浪漫主义推崇个人主义,赞美英雄主义,他们追求和表现那些炫美的事物,不寻常的、让人激情澎湃的奇异人事,善于发现奇幻的景物和故事。浪漫主义文学中常常有非凡的人物形象,突出的个人意识,浪漫主义追求离奇的情节,抒写鲜明的夸张的个性形象,喜好神话色彩和异国情调,喜欢用大胆幻想。这些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有明显的体现。拜伦早年曾先后游历葡萄牙、西班牙、马耳他、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等地,他将自己在这些地方体验到的异国风情倾注在《东方叙事诗》中,使其充满了东方色彩的风土人情。拜伦塑造了一系列迷人的英雄形象,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等。他们纵然身份经历不尽相同,但是有着相同的精神本质。他们一个个热情勇敢、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同现实抗争,这样一群侠骨柔肠的浪漫主义孤胆英雄,印刻着拜伦的个人色彩。拜伦心怀天下,却在现实生活中屡屡碰壁,与他笔下的人物有着相同的遗憾和人生经历。他将自己的忧郁、孤独、彷徨的苦闷和对社会的不满倾注在这些人物身上,创造出这一组被称为“拜伦式英雄”的人物形象。他们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这些反叛者才能出众,出于个人的原因,起来反抗国家的强权、社会秩序和宗教道德,他们总是积极地追求个人自由。

《海盗》中的康拉德是一个自由热情、聪明机智、有情有义的海盗,对大海和生命有着无比的热爱。“在暗蓝色的海上,海水在欢快地泼溅,我们的心是自由的,我们的思想无边。”在大海上求生存的康拉德生性热情奔放,面对变化莫测的大海,他没有畏首畏尾,而是发出了胜利来临前的呼喊:“这全是我们的帝国,它的权力到处通行———我们的旗帜就是王笏,谁碰到都得服从。我们过着粗犷的生涯,在风暴动荡里。从劳作到休息,什么样的日子都有乐趣。”他是一个独行侠式的人物,为着世间的不平没有停留过斗争。他充满了生命力和冒险精神,“在广阔的海洋上骄矜地舞蹈过,那狂喜的感觉———那脉搏畅快的欢跳。”他把斗争当做一种需求:“是这个使我们去追寻那迎头的斗争,是这个把别人看作危险的变为欢情;凡是懦夫躲避的,我们反而热烈地寻找,那使衰弱的人晕厥的,我们反而感到……感到在我们鼓胀的胸中最深的地方,它的希望在苏醒,它的精灵在翱翔。”自由的灵魂追求自由奔放的生活,不愿受到任何的羁绊和约束,尽管有时候也会碰上风浪,但是心中对于理想的坚持已然火热。有时候,面对无能为力的社会现实,康拉德也愤怒,也孤独,心爱的姑娘离他而去之后,世界的颜色变成了灰的,使他更加愠怒、静日默思,最后弃船而去。

青年鲁迅之所以热情评介以拜伦、雪莱为代表的摩罗诗派,是因为他推崇该诗派的抗争精神,并欲借此精神唤醒麻木的国民,冲破被传统诗教束缚的中国文坛,“别求新声于异邦”。这种抗争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鲁迅的思想和创作。在《野草》中他塑造了一些忧郁、孤单、彷徨的英雄形象,可以说与拜伦的拜伦式英雄有着某些相像。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一生忧国忧民,将培养有战斗力的青年一代视为己任。他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流的文学家、思想家,更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一个敢于面对淋漓鲜血的真的猛士。接触过拜伦之后,他热切地喜欢上浪漫主义勇于抗争的精神,在后来的彷徨中,创造的英雄形象即使无人理解,独自战斗,也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与糟透了的现实斗争的第一线上。“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戏,他将要起来使人类苏生,或者使人类灭尽”,即使已被“虫蛀”、已然凋零也在所不惜。为了争取和保护革命的力量,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寒冷的冰谷里,死火被冰冻冻得要死,为了不使他冻灭,“我”决意带它走出禁锢他的冰谷,即便他碾死于车轮之下,依然得意非凡,因为你们再也遇不上死火了。而死火在面临冻灭和烧尽的选择时,发出“如果冻灭,那我就不如烧完”的呼声。《野草》产生于鲁迅的彷徨、孤独期,因此里面还有一种忧郁、矛盾、自省的英雄形象,这个形象就和拜伦笔下的孤胆英雄有了更多的相像,有愤怒、惆怅和矛盾。当时的现实黑暗,革命受到打击,有志之士的斗争热情跌入谷底。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不断地自省,与虚无主义决绝,坚定对于未来和光明的信念。《墓碣文》中的“我”,穿过苔藓,见到脸上却绝不显哀乐之状,但蒙蒙如烟然。俨然说道:“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微笑。”而此时的“我”虽然心中对于虚无主义仍有一点依恋,但是依然“疾走,不敢反顾,生怕看见他的追随”。在那样的时代,英雄是孤单的,很少有人理解,有时候甚至为了自己所为之奋斗的人牺牲也得不到同情和理解,沦为所爱之人的谈笑。可是,他们依旧横眉冷对,依然对未来的黄金世界充满了梦想。

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都绝不会满足于已有的艺术形式,他就像一个辛勤的垦荒者,不知疲倦地寻求和开拓新的艺术领域,新的表现手法,为艺苑浇灌出更加令人注目的鲜花。作为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的处在中国“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鲁迅博闻广识,多方面吸收来自各个民族国家哪怕是敌方的文学信息,运用“拿来主义”使零散的知识点滴化零为整,以为己用。他并没有一味沉于窠臼,对当时的中国而言,现实主义更加适合揭露当时的黑暗现实,直击人心。对于浪漫主义,他巧妙地运用其精髓,融合现实,使作品不仅蕴育着丰厚的内涵,更加接近读者的生活现状。

鲁迅遇到拜伦,深深地为其中的英雄主义所吸引。然而,在当时那个烽火连天,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岁月里,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鲁迅并未沉醉在自己的英雄幻想中。生活在那个年代的鲁迅,面对血腥的事实,虽会“目瞪口呆”,却让他在黑暗的重压下,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他敢于直面杀人的刽子手进行无情的口诛笔伐。在这艰苦的求索中,他也曾彷徨过,失落过,但终是在斗争着的。

《野草》充满在绝望中昂扬的斗志,它产生于荒凉的沙漠,但并不是对荒凉寂寞的叹息,而是对沙漠一般社会现实的反抗。它可以说是在沙漠中跋涉的“过客”留下的内心独白和战斗足迹,其中充满了鲁迅的求索和自省,告别虚无的矛盾挣扎心理。老翁的颓唐和裹足不前,小姑娘的天真善良和对于世事的美好期许,都是对于过客的“走”的反衬。“老翁”是在革命道路上半途而废的人,尽管前面还有声音呼唤着他前行,他却麻木了,畏缩了,不理睬了———他的心和那荒漠一样死气沉沉。“姑娘”是仍蒙蔽于社会的华美外表的人,虽然阅世未深,但她情真、意善、质美。在她的稚嫩的心灵中既无老翁的颓唐和意识,又无过客饱经生活磨砺所铸就的战胜征途中艰难险阻的思想准备。她视野所及之处是鲜花,都是生活的美好。“过客”虽不明白前路将面临什么,是死亡还是“漂亮的小花”,但是“有个声音一直在呼唤”,使得他无法接受怜悯和停步不前,所谓“过客”精神,即指一种确信空虚与无望之后仍然高扬抗争与进取力量的精神———哪怕是无望地抗争、无望地进取。当“我”入睡后,便有“影”来告别,它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宁可在黑暗中沉默。它坚持“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鲁迅说:“我的作品,太黑暗了,因为我常觉得唯‘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却偏向这些做绝望的抗争。”对于“我”这样的战士,“影”属于黑暗,甘心坠入虚无,曾经与我时时相伴,而“我”却极力想要与之告别;为民众牺牲的“神之子”不肯喝下那用没药调和的酒,要分明地玩味以色列人怎样对待他们的神之子,而且较永久地悲悯他们的将来,然而仇恨他们的现在。面对他们的辱骂、戏弄、讥诮,英雄冷眼无视借自己牺牲满足无聊恶趣味的群众,即便不为这些人理解,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牺牲奉献的道路;“我”在冰谷中解救了即将冻灭“死火”,虽然被碾死于车轮下,但仍甘之如饴,至少“你们再也遇不着死火了”。这些诗中都融入了极深浓的感情和坚定的战斗精神,与现实决不妥协的铮铮铁骨。

鲁迅笔下的英雄是为人民的英雄,虽然也孤单甚至成为牺牲品,但是依然横眉冷对,在绝望中坚持自省和上下求索。这个应该说是《野草》中英雄形象与《东方叙事诗》中的英雄形象最大的不同,他们一个是反抗绝望,一个是走向绝望。

鲁迅遇到了拜伦,找到了浪漫主义骨子里的那种反抗意识,那种肆无忌惮的自由奔放和义无反顾。但是他对于“拜伦式英雄”那种冲动、愤怒、毫无自制也有清醒的认识。他们的孤独很大一部分是来在内在拒绝与群众连接,他们崇尚那种单枪匹马去冒险的刺激生活,无组织无计划,所以不免会导致失败。因此在接受浪漫主义影响的时候,鲁迅自动剔除了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鲁迅式英雄的孤单是对自我的认可,是对绝望的挑战,世界的乖谬,死亡的威胁,内心深处的无所依托,虚妄的蹑足,自我与周围环境的对立使整个人沐浴在悲剧性的壮烈中。他感觉到焦虑、恐惧、失望、不安……面对这些,英雄们不但没有陷入无边的颓唐沼泽中,反而加快自省的速度,坚定在绝望中寻求希望的力量。所以说,拜伦式英雄最终都是由绝望走向失败的深渊,而鲁迅式英雄则是清醒地面对混浊的事实,在绝望中勇敢奋起,寻找出路。

摘要:拜伦是19世纪初期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一生创作过许多享誉世界的精美诗文, 以东方为背景的《东方叙事诗》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英雄才气, 塑造了一系列孤傲的叛逆者, 反抗现实的孤胆英雄;青年鲁迅弃医从文, 十分喜欢浪漫派文字中的斗争精神, 也努力向他们学习是自己的文章再发新声。本文简要比较《东方叙事诗》中拜伦式英雄和《野草》中鲁迅式英雄的区别。

关键词:拜伦式英雄,鲁迅式英雄,比较

参考文献

[1]朱维之, 赵澧, 崔宝恒著.外国文学史 (欧美卷)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2]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 2003.

[3]鲁迅著.野草.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下一篇:工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