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2024-05-31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精选9篇)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消化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性61例, 女性19例;年龄19~71a, 平均年龄 (38.5±5.5) a;所有参与研究患者均符合罗马ⅢEPS标准中的一项或四项。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观察组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症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20mg/片) , 每日餐前30min服用, 每日3片;观察组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 (500mg/片) , 每日1片;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受试者随机分组后, 上腹部发生疼痛或灼烧感时, 对照组于症状发生当日或次日早餐前30min开始服用;观察组于症状发生当日开始服用。两组患者均服用2周, 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的起效时间。

1.3 疗效判定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 (上腹痛、灼热感、餐后饱胀或早饱, 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及呕吐等) 消失, 随访6个月未复发;显效: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 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减轻, 尚有轻度不适感;有效: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症状较前有所减轻;无效: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症状未减轻甚至加重[1]。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改善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70.0%, 观察组总有效率75.0%;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改善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92.5%,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组间同一疗程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具体见表1。

2.2 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起效时间及费用分析

患者首次功能性消化不良伴上腹疼痛综合症发生后, 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 起效时间估计为0.417h, 95%可信区为0.338~0.598h。对照组治疗1例患者平均费用为289元, 观察组治疗1例患者平均费用为137元, 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P<0.05) 。本组试验表明, 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40min后, 48.85%患者上腹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不及时最终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检查未发现器官器质性病变, 因此, 缓解症状是治疗主要目的之一[2]。临床治疗主要依据病理学原理, 对异常生化指标进行整体调节, 为患者制定综合性治疗方案。医学界普遍认为, EPS发病机制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性或酸相关, 因此, PPI治疗EPS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是, PPI长期治疗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且费用较高。本研究针对EPS病理学原理, 探索胃黏膜保护类药物铝碳酸镁治疗EPS可行性, 观察其能否高效缓解EPS症状。铝碳酸镁咀嚼片不仅能够保护胃黏膜且兼有抗胆汁、抗酸作用。主要机理是通过减少EPS患者胃酸, 减少对胆汁的刺激, 从而缓解EPS症状。本组患者, 多数胃镜下表现轻度或中度慢性炎症, 部分患者存在胃肠道动力障碍伴胃酸分泌减少, 胃部对各种有害因子清除能力减弱, 导致炎性细胞浸润, 损害胃黏膜, 临床表现多称FD[3]。胃部慢性炎症病理上的变化, 最终可能导致患者胃肠道神经功能紊乱、胃动力障碍。因此, 采用胃黏膜保护剂、抗酸类药物, 能够使FD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综上所述, 铝碳酸镁咀嚼片可快速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疼痛症状, 高效安全且费用显著低于奥美拉唑, 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德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 39 (6) :195-196.

[2]陆卫.铝碳酸镁咀嚼片与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的疗效与药物经济学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24 (5) :1751.

高三物理教案:功能关系综合应用 第2篇

【摘要】步入高中,相比初中更为紧张的学习随之而来。在此高三物理栏目的小编为您编辑了此文:高三物理教案:功能关系综合应用希望能给您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帮助。

本文题目:高三物理教案:功能关系综合应用

考纲要求

1.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知道力学中常见的功能关系

2.学会应用功能关系及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梳理与重难点分析】

一.功能关系

1.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功的数值就是能量转化的数值.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又与不同形式的功相联系.2.力学领域中功能关系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⑴合外力的功等于动能的增量,即:W合=

⑵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G=

⑶弹簧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F=

(4)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做的总功于.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

到另一个物体.正确理解:

⑴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它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⑵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它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三.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摩擦力可以做正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2.一对静摩擦力的功的代数和总是等于.静摩擦力做功只实现系统内不同物体间机械能的转移,而不存在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化.3.一对滑动摩擦力的功的代数和总为负值-f s相对(s相对为物体间的相对位移),其绝对值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典型例题】

类型一:功能关系的灵活应用

1、一滑块放在如图所示的凹形斜面上,斜面固定于水平地面,用拉力F沿斜面向下拉小滑块,小滑块沿斜面运动了一段距离.若已知在这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为A,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所做的功为B,重力所做的功为C,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D,则小滑块的动能的增量为,重力势能的增量为,机械能的增量为.针对训练1:如图,卷扬机的绳索通过定滑轮用力F拉位于粗糙面上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加速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B.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

C.木箱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

D.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针对训练2:在离地面高为 h 处竖直上抛一质量为 m 的物块,抛出时的速度为v0,当它落到地面时速度为 v,用 g 表示重力加速度,则在此过程中物块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等于()类型二:滑动摩擦力的功与内能的关系

2、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安装有水平传送带,用水平传送带传送工件,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率v=2 m/s,运送质量为m=0.5 kg的工件,工件都是以v0=1 m/s的初速度从A位置滑上传送带.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

擦因数为 =0.2,每当前一个工件在传送带上停止相对滑动后,后一个工件立即滑上传送带.取g=10 m/s2.求:

(1)传送带摩擦力对每个工件做的功.(2)每个工件与传送带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3)传送每个工件电动机做的功.针对训练3: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运动,现将质量为M 2.0kg 的小物块抛上传送带,如图a所示.地面观察者记录了小物块抛上传送带后0~6 s内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取向右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g 取10m/s2.(1)指出传送带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计算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3)计算0-6s内传送带对小物块做的功.(4)计算0-6s内由于物块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类型三:能的转化与守恒

3、、如图甲所示,质量mB=1 kg的平板小车B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1=1 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当t=0时,质量mA=2kg的小铁块A以v2=2 m/s的速度水平向右滑上小车,A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若A最终没有滑出小车,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g=10m/s2,求:

(1)A在小车上停止运动时,小车的速度为多大?

(2)小车的长度至少为多少?

(3)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中画出1.5 s内小车B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针对训练4:如图是为了检验某种防护罩承受冲击力的装置,M是半径为R=1.0m的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 光滑圆弧轨道,轨道上端切线水平。N为待检验的固定曲面,该曲面在竖直面内的截面为半径 的 圆弧,圆弧下端切线水平且圆心恰好位于M轨道的上端点。M的下端相切处放置竖直向上的弹簧枪,可发射速度不同的质量m=0.01kg的小钢珠,假设某次发射的钢珠沿轨道恰好能经过M的上端点,水平飞出后落到曲面N的某一点上,取g=10m/s2。求:

(1)发射该钢球前,弹簧的弹性势能EP多大?

(2)钢珠从M圆弧轨道最高点飞出至落到圆弧N上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位有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功能性经行腹痛患者60例, 年龄17~36岁, 主要临床体征为行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 常伴有腰酸、面色苍白, 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腹泻、乏力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

60例患者给予自拟中药化瘀止痛汤, 方药组成:延胡索10 g、香附10 g、木香10 g、三棱10 g、五灵脂10 g、泽兰10 g、当归15 g、白芍药15 g、川芎15 g、炙甘草6g。其中12例气滞血瘀证患者加郁金10 g、乌药10 g、小茴香10 g;8例寒凝血瘀证患者加吴茱萸、艾叶各10 g、桂枝15 g。水煎服, 每次月经前1~2 d服用, 2 d/剂 (100 ml) , 连续服药4 d, 连服5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患者体征完全消失, 3个月未复发;有效:患者症状、体征改善, 偶有痛经表现, 但程度明显减轻;无效:患者治疗无改变或加重[2]。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2 结果

经过5个月的治疗, 60例患者中治愈51例, 占85.0%;有效8例, 占13.3%;无效1例, 占1.7%, 总有效率为98.3%, 症状、体征均改善, 偶有痛经, 经治疗表现程度大大减轻。

3 讨论

功能性经行腹痛指妇女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 或伴腰骶部疼痛以及其他一系列症状, 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原发性痛经者盆腔不伴有器质性病变, 多见于青春期, 月经初潮后不久, 当月经周期规则时开始发作, 每次于月经前数小时开始, 下腹痉挛性疼痛, 伴恶心呕吐、晕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缓而弱、低血压, 多数患者持续半天即自行缓解, 少数需2~3 d才能消失。痛经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 凡月经来时腹痛, 经后痛, 则为气血虚弱;经前痛, 则为气血凝滞, 若因气滞血者, 则多胀满。因血滞气者, 则多疼痛。更当审其凝滞作胀痛之故, 或因虚、因实、因寒、因热而分治之也。

功能性痛经是青春期女性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 发病常在女性初潮的1~2年内, 多以腰部疼痛为主诉。发病时患者一般头面冷汗淋漓、色苍白、手足厥冷等, 伴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中医学认为, 该疾病多因“血运行不畅、经期感受外邪”所致“客于冲任, 不通则痛”。血运行不畅治则“理气行滞, 化瘀止痛”;经期感受外邪治则“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本文自拟化瘀止痛汤方中当归、炙甘草、白芍药、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延胡索、五灵脂、川芎、三棱、泽兰活血祛瘀;木香、香附疏肝理气, 调经止痛;郁金、乌药、小茴香行气止痛、兼温寒化瘀作用;诸药共奏温经止痛兼暖宫化瘀之功效[3]。另外, 患者要注意加强青春期的营养, 不要因为保持身材而节食, 这对发育是非常有害的;其次, 注意经期卫生, 注意保暖, 避免涉水、淋雨、受凉, 注意预防感冒;并保持精神愉快, 心情舒畅, 避免学习或工作而过度劳累。

总之, 中药化瘀止痛汤治疗功能性经行腹痛, 可起到补血活血、疏肝理气、温寒化瘀、调经止痛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化瘀止痛汤治疗功能性经行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功能性经行腹痛患者60例, 给予其自拟中药化瘀止痛汤, 每次月经前12 d服用, 服药5个月。结果 60例患者中治愈51例, 有效8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8.3%。结论 自拟中药化瘀止痛汤治疗功能性经行腹痛, 起到补血活血、疏肝理气、温寒化瘀、调经止痛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功能性,经行腹痛,中药化瘀止痛汤,疗效

参考文献

[1]李树奎, 张永才, 肖秋霞, 等.化瘀止痛汤治疗功能性经行腹痛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 2008 (14) :21-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51-152.

跑步小腹痛原因 第4篇

跑步小腹痛原因:

1、跑步运动时可产生内脏震荡,牵拉脏器,引起疼痛,有内脏下垂时,更易发生。

2、平时缺乏锻炼,运动前缺乏准备活动,机体各内脏器官不能能适应运动量突然增加的需要,从而引起腹痛。

3、运动量较大时,因出汗多,导致电解质紊乱,引起腹部肌肉疼痛。

预防方法1、应在运动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注意循序渐进加大运动量,量力而行。

2、剧烈运动前,既不要吃得过饱,又不要空腹运动,一般在饭后1小时后再进行剧烈运动。

3、运动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大运动量,运动中注意呼吸节律与动作配合;运动量过大时,要适当补充水与盐分。

4、有肝胆或胃肠疾病的患者,运动后容易诱腹痛。

5、如经常出现跑步后下腹疼痛,应进行检查,除外病理与器质性病变可以能。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第5篇

关键词:隔蒜灸,四磨汤,小儿功能性腹痛

小儿功能性腹痛是儿科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 目前临床医学对小儿功能性腹痛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 往往是采用镇静药、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等治疗。该治疗方法副作用较大, 常常引起小儿的精神不集中等, 影响小儿的生活学习, 停药后复发率高。我院采用灸足三里结合四磨汤治疗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小儿功能性腹痛65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且无副作用。并与单纯西药疗法58例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23例均为本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门诊患者, 病程均2个月以上。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 男28例, 女37例;年龄4±11岁;伴有消化道症状的:厌食23例, 恶心、呕吐17例, 便秘8例;伴有心理症状的:有明显焦虑不安、情绪压抑、精神紧张等26例。对照组58例, 男24例, 女34例;年龄4±11岁;伴有消化道症状的:厌食21例, 恶心、呕吐14例, 便秘9例;伴有心理症状的:有明显焦虑不安、情绪压抑、精神紧张等24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小儿功能性肠胃病罗马III诊断标准[1]拟定: (1) 腹痛症状至少1次/w, 持续2个月以上; (2) 疼痛为非特异性间断发作, 很少表现为绞痛; (3) 疼痛部位多位丁脐周, 上腹部或无规定范围, 腹部检查可有脐周压痛或无异常发现; (4) 发作间歇期表现正常。排除各种器质性因素引起的腹痛。

1.3 方法

1.3.1 治疗组

采用足三里穴隔蒜灸结合口服四磨汤口服液。具体方法为:患者平卧, 取穴足三里, 将独头蒜切成3~5mm厚蒜片, 中间以针刺数孔, 放在穴位上, 艾绒制作成豌豆大小艾灶放在蒜片上施灸, 每穴灸3壮, 隔日1次。结合口服四磨汤口服液 (中国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220025044, 批号: (021205、O5120) , ≤7岁每次10ml, 3次/d口服;≥8岁每次15ml, 3次/d口服。

1.3.2 对照组

采用维生素B、吗丁琳、谷维素等胃动力药和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进行一般治疗。

1.3.3 饮食指导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进行饮食指导, 要求患儿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避免进食刺激性、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品, 尽量克服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

1.4 疗程及其他

两组均7d为1个疗程, 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半年后随访统计疗效。两组腹痛剧烈时均给予癫茄合剂对症处理。

1.5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儿腹痛症状消失, 半年内无复发;有效:患儿腹痛等症状有所减轻, 半年内发作次数有限, 伴随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治疗2个疗程后腹痛及伴随症状无明显变化[2]。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77.59%, 治疗组中显效为64.6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03%。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小儿功能性腹痛是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胃肠病, 影响小儿的生活质量[3]。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脐周或脐上部痛, 多为隐痛或钝痛, 偶然也出现较为剧烈的绞痛, 很少有夜间痛醒的情况出现, 小部分患儿可以伴随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极小部分可能出现而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冷的情况, 有部分小儿, 发病时常伴有焦虑不安、情绪压抑、精神紧张等。每次腹痛持续时间由十几分钟到1h左右为多见, 频率一般为1w或1月数次, 大多数病例腹痛不经特殊处理即可自行缓解。腹痛间歇时生活如常。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最新研究认为发病机制上存在着生物-社会-心理模式, 其症状与许多因素相关, 如动力改变、内脏神经敏感性增加、茹膜免疫和炎性反应功能改变及中枢神经系统 (GNS) 和肠神经系统 (ENS) 调节功能改变。由于发病小儿大多处于学龄期, 较为严重的影响小儿的学业及生活习惯的养成, 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素问·举痛论》中提出, 腹痛的发生是由于“寒气客于肠胃之问, 膜原之卜, 血不得散, 小络急引故痛”[4]。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 具有健脾和胃、调理大肠、补益气血、行气活血、疏通经络、镇痛退热、醒神开窍之功。既能补虚, 又能泻实;既能清热, 又能温寒;还为重要保健要穴之一[5]。大蒜性味辛温, 归脾、胃、肺经, 具有行滞气, 暖脾胃, 杀虫, 解毒的功能。隔蒜灸能将蒜的药效与艾灸的温通作用结合在一起, 极大的发挥了两者的协同作用, 起到温通经络、通行气血、调理脾胃的作用。四磨汤口服液为纯中药制剂, 由木香、积壳、乌药、槟榔4味中药组成, 具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调节胃肠功能之功效。

本方法通过隔蒜灸足阳明胃经下合穴足三里, 通过艾灸的热效应, 将大蒜辛温之功加强, 并将药效渗透至足三里, 通过足三里健脾和胃、调理大肠的作用, 祛除肠胃间的寒气, 结合四磨汤顺气降逆、调节胃肠功能的功效, 使脾胃功能恢复, 腹痛缓解, 具有标本同治作用。对小儿的功能性腹痛, 有较为可靠的疗效, 具有操作简单, 纯中医药治疗优势, 家长小儿都容易接受, 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洁.小儿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III诊断标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7, 22 (1) .13.

[2]张德全, 潘晓栗, 吴芳沙棘干乳剂与心理治疗结合对小儿功能性腹痛治疗[J].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 24 (6) :2617.

[3]王宝西.小儿功能性腹痛[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23 (7) :484-486.

[4]于乐, 李蔷华.疏肝健脾汤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69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 2013, 45 (11) :70-71.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儿童功能性腹痛患儿78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43例。所有患儿均符合以下要求:(1)腹痛症状一周出现一次,持续至少两个月;(2)疼痛无特异性,且间断发作;(3)大多是脐周疼痛,或者发生在胸骨以下、耻骨以上的部位;(4)患儿腹痛发作间歇期会表现正常[3]。试验组患儿男16例,女19例,年龄为3~12岁,平均年龄(6.2±1.2)岁;病程0.51~3.41年,平均病程(1.41±0.40)年。对照组患儿男17例,女26例,年龄为3~13岁,平均年龄(6.4±1.3)岁;病程0.52~3.40年,平均病程(1.39±0.41)年。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试验组患儿采用口服谷维素片10~20 mg/kg,3次/d,硝苯地平0.3~0.5 mg/kg,3次/d。对照组患儿采用口服谷维素片10~20mg/kg,3次/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腹痛发生率及程度等临床症状,治疗2周后比较有效率。

1.3 疗效标准

治愈:腹痛症状消失,1个月内没有再发作。显效:腹痛程度明显减轻,持续的时间明显缩短,1个月内没有再发作。有效:腹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3个月内没有再发作。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基本无改善[4],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儿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功能性腹痛是由于情感、感觉、认知等因素综合引起的,常与心理因素、内脏感觉高敏感、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胃肠动力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5]。发作时疼痛常为痉挛性和绞痛性疼痛,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3 h,疼痛可以自行缓解,部分的患者在发作时会伴有其他自主神经或功能性症状如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常规治疗疗效并不显著,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正常生活质量,探讨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谷维素片是抗焦虑药,具有缓解或纠正内分泌紊乱,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改善精神神经症状等功效[6]。硝苯地平是一种钙离子通道的阻滞药剂,可以选择性阻滞钙离子的慢通道,从而减少细胞外的钙离子发生内流,使得胃肠道的平滑肌细胞发生兴奋收缩偶联而受抑制,于是使胃肠道的平滑肌舒张。同时,交感神经产生交感冲动时,钙离子进入交感神经末梢是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必要条件。所以硝苯地平也具有减少交感神经产生交感冲动而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有抗交感神经的作用,从而抑制胃肠道的平滑肌细胞产生收缩,使其发生舒张,从而解除胃肠平滑肌的痉挛,减轻腹痛程度、时间及发生率。本研究中,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硝苯地平联合谷维素片有协同加强的作用,在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时比单独使用谷维素片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可以有效地调节并改善胃肠道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从而解除胃肠平滑肌的痉挛情况,减轻小儿功能性腹痛的程度及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综上所述,硝苯地平联合谷维素片的方案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具有协同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硝苯地平、谷维素联合方案在临床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中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78例儿童功能性腹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43例,试验组患儿采用硝苯地平联合谷维素片治疗,对照组给予谷维素片治疗,观察并记录腹痛发生率及程度等临床症状,比较治疗有效率。结果 试验组患儿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患儿有效率为53.4%。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谷维素片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疗效更为显著,具有协同加强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硝苯地平,谷维素片,儿童功能性腹痛

参考文献

[1]同建霞,余景建,叶晓霓.儿童功能性腹痛相关因素探讨[J].河北医学,2013,19(3):396-398.

[2]谢胜,周晓玲,韦金秀,等.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9):20-21.

[3]海洋,张炜.乌梅汤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32例[J].中医中药,2012,10(22):293-294.

[4]徐海霞,邵红喜.理气建中汤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临床研究[J].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2012,4(8):78-80.

[5]王志敏.补脾安中汤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6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4):332-333.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资料中, 抽样选取80例并将其均分为两组进行研究 (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其中对照组40例患儿中:男孩15例, 女孩25例;年龄1~11岁, 平均年龄 (3.38±2.02) 岁;病期2~8个月, 平均病程 (5.63±2.15) 个月。而观察组40例患儿中:男孩14例, 女孩26例;年龄1~10岁, 平均年龄 (3.41±2.52) 岁;病期2~7个月, 平均病程 (5.78±2.27) 个月。两组患儿的其它基本资料相比, 如腹痛程度、父母疾病史、饮食状况、大小便情况及临床表现等, 均无显著性区别, 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40例患儿予以常规阿托品肌注治疗, 而观察组40例患儿在此基础上, 再结合温里散寒中药乌梅调中颗粒治疗[1,2], 主要成分包括乌梅、黄连、白芍、元胡、木香、川椒、小茴香、藿香、法半夏、槟榔等, 5岁以下患儿每次用温水冲服半袋, 5岁以上患儿每次冲服1袋, 早晚两次。

1.3 判定指标

临床疗效分为三个等级:良好 (腹痛消失, 且无复发) ;有效 (腹痛明显减轻, 且偶有复发) ;无效 (治疗前后腹痛症状无改善) 。显效率= (良好+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腹痛缓解时间对比

数据显示, 经过相关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腹痛缓解时间与对照组相比, 其效果更为显著, 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

数据显示, 经过相关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显效率为97.50% (39/40) , 与对照组70.00% (28/40) 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3 讨论

儿童再发性腹痛是指3岁或3岁以上的儿童反复发作的腹痛。多数患儿在晨起、早饭前、吃饭的时候发生, 极少夜间入睡后疼醒的。腹痛的部位主要是脐部周围, 少数也可在其他部位, 常呈痉挛性或绞痛性, 可每日、每周、每月发作, 或数月发作一次, 每次发作不超过1~3小时, 可自行缓解;发作时可伴功能性及自主神经症状, 如呕吐、心悸、头痛、出汗等, 还可伴有食欲不振、腹泻、便秘及呕吐[5]。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发作常与患儿的饮食的不节制、暴饮暴食, 或者饮过冷的饮料太多, 以及情绪和儿童胃肠道神经系统的发育尚不完善有关。此类疼痛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存在心、身两方面的因素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及压抑、家庭不和睦、惧怕上学、厌恶某种食物;躯体因素如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等。也有的小儿痛觉阈值较正常人低, 对疼痛刺激更加敏感[6,7]。

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病因多因现代生活水平的改善, 导致小儿恣食生冷、过啖甘炸、乳食不节 (洁) 、容易积滞、生虫。小儿过量食用生冷则易伤中阳、寒凝气滞、气机不畅则引发腹痛。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是一种长期存在、间断或持续的腹痛, 很多小儿屡受其苦, 西医常以阿托品等药治疗, 可缓解一时, 常不能防止复发, 而中医对此证却有特效[8,9]。根据我国中医“痛则不通, 通则不痛”这一重要的病机和治则理论而论[10], 提示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治法只要以“温里散寒”为主, 就可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 若再结合阿托品肌注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 可大大提高其临床疗效, 为缓解患儿腹痛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 在10min以内缓解腹痛的将近过半, 与对照组相比P<0.05, 可见温里散寒中药结合阿托品肌注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 见效迅速。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无效的仅1例[5], 与对照组相比P<0.05, 可见此法疗效确切。并且应用我国中医特色治疗[6,7], 如敷贴、针灸、推拿等, 均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可予以适当的重视。若医院有条件, 可建立长期随访制度, 观察患儿证候进展规律, 及时发现器质性病变, 指导患儿及家长做好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防治工作。

摘要:目的:探讨温里散寒中药结合阿托品肌注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在黄岩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资料中, 抽样选取80例并将其均分为两组进行研究, 对照组予以阿托品肌注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温里散寒中药进行治疗。结果:数据显示, 经过相关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腹痛缓解时间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相关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显效率为97.50% (39/40) , 与对照组70.00% (28/40) 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温里散寒中药结合阿托品肌注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临床效果确切, 对于缓解患儿腹部疼痛有着积极效果, 值得推广。

关键词:温里散寒,中药,阿托品,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

参考文献

[1]肖云飞, 何翠兰.资生健脾丸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6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5) :512-513.

[2]周国栋, 周红, 曾德志.低频振动电磁治疗仪对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治疗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17) :2116-2117.

[3]徐辉甫, 张玲丽, 鲁芳, 等.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96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04, 13 (12) :806.

[4]张昌华, 刘学义.小儿健脾除湿安中汤及超短波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33例[J].内蒙古中医药, 2011, 30 (4) :24-25.

[5]刘丽, 张建婷, 李宗起.疏肝柔肝法治疗小儿再发性功能性腹痛3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3, 20 (1) :91-92.

[6]周国栋.复方中药贴片腹部透入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1, 20 (7) :37.

[7]刘丽, 邢燕茹, 孙亚峰, 等.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中医证治三法[J].浙江中医杂志, 2012, 47 (7) :529.

[8]Coresh J, Longenecker JO, miller ER, et al.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J].J Am Soc Nephrol, 1998, 9 (12Suppl) :S24-30.

[9]Malyszko J.Mechanism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J].Clin Chim Acta, 2010, 411 (19-20) :1412-1420.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09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EPS患者112例,其中,男50例,女62例;年龄19~65岁,平均(44.1±6.6)岁。剔除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者。患者存在上腹部烧灼样疼痛,但无胸骨后痛;疼痛可在餐后诱发或缓解,但空腹时亦可发生;可同时存在PDS的临床表现,但不满足PDS的诊断标准;试验开始前2周内未使用其他抗酸药;患者书面知情同意。排除下列患者: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或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有胃肠道手术史者(简单的修补术除外) ;入选前2周内服用过非甾体抗炎药者;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患者,胃泌素瘤患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依从性不好者,有本研究药物过敏史者。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组34例、B组38例、C组40例。A组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19~65岁,平均(43.7±6.3)岁,病程(21±9)个月;B组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19~65岁,平均(41.8±5.7)岁,病程(20±9)个月;C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9~65岁,平均(43.7±6.3)岁,病程(21±8)个月。三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停用药物1周后,A组口服奥美拉唑10mg;B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C组口服奥美拉唑40mg,均为早餐前服用,共4周,服药期间不应用其他抗酸药和影响胃肠道运动及分泌的药物。

1.3 症状严重程度评估标准

EPS评估上腹部疼痛和上腹部烧灼感症状。症状严重程度评估计分标准:0分:无症状;1分:患者经提醒方能回忆起有症状出现;2分:有症状主诉,但不影响日常生活;3分:症状影响日常生活。症状出现频率按1周内出现的天数计算。1周内各症状积分等于症状严重程度计分与症状出现频率之积。1周内总症状积分等于各症状积分之和。计算治疗前后各组症状积分,分析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症状积分改善百分率=(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

1.4 疗效判断

显效:治疗后总症状积分下降≥75%;有效:治疗后总症状积分下降50%~74%;改善:治疗后总症状积分下降25%~49%;无效:治疗后总症状积分下降<25%或治疗后总症状积分上升。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样本比较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各组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3组患者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3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3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B、C两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和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所有EPS患者研究期间,未观察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罗马III委员会基于不同的FD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对治疗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将FD分为PDS及EPS两类。前者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为胃排空延缓、胃底容受性舒张功能障碍及胃感知异常,其治疗应首选促动力剂。而后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较少,目前的假说包括非酸性胃食管反流、非典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十二指肠对酸的高敏感、十二指肠对脂肪的高敏感、小肠动力异常、Hp感染、胃电节律紊乱、中枢对内脏感觉的处理异常等。该类患者很多的症状与胃酸有关,因此,抑酸治疗可能更适合于该类患者[2]。

FD患者是否存在高胃酸分泌状态尚有争议,但酸抑制剂在FD的经验性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外研究多项双盲对照研究显示虽然安慰剂对FD的有效性高达20%~60%,但抑酸剂治疗FD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鉴于中国消化性溃疡及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仍明显高于西方发达国家,2007年中国消化不良诊治指南建议对未经检查的消化不良患者应常规进行内镜检查,如无异常发现可以解释患者的症状则按FD进行经验性抑酸治疗。对于无Hp感染的FD患者,美国胃肠病学会建议抑酸治疗作为一线治疗[3,4,5]。

本研究结果显示,3种剂量奥美拉唑均能缓解EPS患者的症状,与文献报道相似,进一步证明抑制胃酸分泌EPS治疗中的意义,同时还发现奥美拉唑20mg/d的疗效明显优于奥美拉唑10mg/d;奥美拉唑20mg/d和奥美拉唑40mg/d的疗效相当,奥美拉唑20mg/d是治疗ESP较恰当的剂量,EPS患者胃黏膜酸度敏感阈值与抑酸强度的关系,寻找最佳抑酸强度是仍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上腹痛综合征(EPS)的疗效。方法 连续选取2007年1月—2009年9月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EPS患者112例,剔除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停用所有药物1周后,A组口服奥美拉唑10mg;B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C组口服奥美拉唑40mg,均为早餐前服用,4周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3组患者经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B、C两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和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2例EPS患者研究期间,未观察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3种剂量的奥美拉唑均能缓解EPS患者的症状,奥美拉唑20mg/d的疗效明显优于10mg/d,奥美拉唑20mg/d是治疗ESP较恰当的剂量。

关键词:上腹痛综合征,奥美拉唑,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Drossman DA.Rome III:the new criteria[J].Chin J Dig Dis,2006,7(4):181.

[2]Lee KJ,Vos R.Effects of capsaicin on the sensorimotor function of the proximal stomach in humans[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4,19(4):415-425.

[3]Saruc M,Ozden N,Turkel N,et al.Functional dyspepsia: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subgroups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status in Western Turkey[J].Braz J Med Biol Res,2003,36(6):747-751.

[4]朱良知,谢小平.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机械感觉过敏[J].胃肠病学,2006,11:30-33.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第9篇

腹痛是内、外、妇科常见临床症状之一, 而腰痛则是骨伤科常见症状, 两者常同时出现, 如后位的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结石, 妇科的盆腔炎、子宫下垂等, 在治疗原发病后腰痛则消失。有一种情况则不同, 腹痛是由于腰部软组织病变引起的, 在经过其他专科诊断治疗后, 腰痛仍不能解决。这类病人由内、外、妇科转至骨伤科会诊的已不是少数。而因腰痛来骨科就诊的病人, 也常诉有腹痛。在针对腰部软组织病变进行治疗后, 腹痛也随之消失。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 那就是L3横突周围有明显压痛, 治疗方向就是针对L3横突周围的软组织病变。

作者曾对600多例L3横突综合征进行统计, 以腹痛为主诉或伴腹痛的病例为82例, 约占7.3%, 其中男性占34%, 女性66%;年龄不等, 在18~70岁之间;病程长短不等, 3天~10年以上都有。

就临床表现来看, 这类病人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 臀部痛或大腿痛, 形体偏瘦。职业特点以久坐或弯腰劳作者居多。无腰痛症状或腰痛轻微者18例, 伴腹痛腹胀甚至腹痛欲泻, 泻后即安者8例。尿频、尿急者有2例。检查可发现腰肌紧张, 部分有腹肌紧张压痛, 多在下腹部一侧;一侧或两侧L3横突处压痛, 触之肥大、结节。腰椎X线片多见生理曲度变浅或平直, 或侧弯。部分病人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改变。全部病例均排除腰部其他疾患及内、外、妇科疾病。治疗方面, 采取针对L3横突综合征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手法、局部封闭、理疗、消炎镇痛药或祛寒活血类中成药等。疗效确切。病程长者疗程长, 部分病例有复发。

L3横突综合征, 又称腰脊神经后外侧支卡压综合征, 乃由于第三腰椎位于身体前凸的顶点, 上离肋弓、下离骨盆的保护。为五个椎体活动的中心, 是腰椎屈伸, 旋转活动的枢纽, 其两横突所受牵引力最大, 且由于第三腰椎横突最长, 受杠杆力最大, 其上所附着的韧带、肌肉、筋膜或邻近组织承受的拉力、摩擦力也大, 故损伤的机会亦多, 急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撕裂、出血、渗出, 产生无菌性炎症, 乃至粘连及瘢痕形成。横突间韧带、横突间肌等因素导致腰神经后外侧支及血管束受束缚、卡压, 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如腰痛、臀部痛及大腿痛。产生腹痛症状的原因:

一是由于腰椎前方与腹腔, 盆腔关系密切, 它构成腹腔与盆腔后壁, 许多脏器都悬挂并固定其上, 且由共同的脊神经支配。解剖证实, T12神经后外侧支皮支于骶棘肌外缘穿出腰背筋膜, 常位于第三腰椎横突旁。在软组织松解术中, 常发现该出处发生不同程度的粘连, 产生无菌性炎症。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由下6对肋间神经支配, T12神经后支受刺激本身就可以引起腹部肌肉疼痛。

二是背肌深层除横突间肌的外束受前支支配外, 其余均受脊神经后支所支配, 而脊神经后支为混合神经, 含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 在第一胸节至第三腰节还含有交感、副交感神经纤维, 包括内脏的感觉、运动纤维。此神经在分出后又分内外两支, 斜向下行1~2个椎体平面入肌肉。在腰部, 其外侧支穿过肌肉和腰肌筋膜, T12脊神经外侧支进入肌肉处恰好位于L2~3横突间, 在此受刺激后 (机械压迫和化学介质刺激) , 支配区内脏会产生内脏感觉异常和平滑肌蠕动增强, 发生腹痛及腹痛欲泻等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在膀胱则见尿频、尿急等症。

三是脊神经前后支相互波及, 邻近脊神经后支借通道亦常相互波及, L3脊神经常波及T12神经而出现下腹痛。

也就是说, 脊神经后支在L3横突周围受刺激后, 可产生腹部肌肉痛和内脏痛, L3横突综合征征候群除腰、臀、腿痛外, 也应包含有下腹痛。

参考文献

[1]江西中医学院主编.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7

上一篇:整合营销理论下一篇:怎样让数学作业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