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特色产品范文

2024-07-17

区域特色产品范文(精选11篇)

区域特色产品 第1篇

1 区域特色农产品饥饿营销的概念

1.1 饥饿营销

现有关饥饿营销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只有少数几个学者给出了饥饿营销的定义。

(1)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1]

(2)饥饿营销就是有意激发消费者的强烈购买欲望而同时不给予满足或者将满足的时机拖延滞后,从而引发消费者更为强烈的购买动机,形成供不应求的抢购现象,从而达到稳定商品价格、获取较高收益、维护品牌形象等目的的营销手段。[2]

(3)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3]

可见,饥饿营销是指企业通过控制产品的供给量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通过高于同类产品的售价获得较高利润的营销方式。它的目的是通过供求关系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此获得稳定的收益以及提升品牌的影响力。饥饿营销的特征主要包括引起共鸣、限量供应、延时销售、售价较高等。

1.2 区域特色农产品饥饿营销

区域特色农产品是指一个地区以其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生物资源条件以及技术条件生产具有典型特色的农产品。[4]区域特色农产品具有自己明显的特征,首先,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这种地域性特征使得其他地方无法模仿和复制;其次,具有明显的竞争性特征,这种具有竞争性优势的农产品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最后,具有明显的认知性特征,这种认知性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欲望。

区域特色农产品的饥饿营销是指通过控制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范围、种植数量、供给时间、供给范围等来调控农产品的供给量,并通过对农产品区域性、特色性的宣传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终实现以较高价格销售区域特色农产品的营销方式。

2 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饥饿营销的可行性分析

本文以消费者的心理诉求为基础,以饥饿营销成功实施的条件为依据,对区域特色农产品是否适合实施饥饿营销策略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2.1 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优质性分析

饥饿营销成功实施的核心条件是所售产品必须具有优质性。只有质量品质较高的产品才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也才能通过供给量的控制引起消费者的“饥饿”。区域特色农产品一般都属于“三品一标”范围内的农产品,它在区域范围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而且消费者的各种心理诉求促使其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特色农产品。所以,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优良品质以及消费者对其需求的扩大,促使其可以运用饥饿营销策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成消费者快速购买。

2.2 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稀缺性分析

饥饿营销成功实施的关键条件是所售产品必须具有稀缺性,而且产品类型具有大众性,能够被大部分消费者所接受。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稀缺性主要表现在数量上的稀缺性、时间上的稀缺性以及区域上的稀缺性。数量上的稀缺性是指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供给数量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时间上的稀缺性是指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供给时间段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长期需求;区域上的稀缺性是指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供给范围不能满足区域外消费者的需求。虽然,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价格要比同类农产品的价格稍高,但是也能够被大部分消费者所接受。区域特色农产品所具有的稀缺性以及大众性使其也能够运用饥饿营销策略进行销售。

2.3 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宣传促销分析

饥饿营销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是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尤其是对产品“限时”“限量”的供应情况进行宣传,以此吸引消费者注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区域特色农产品在区域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美誉度和忠诚度,而在区域范围外则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这种口碑式的宣传使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区域特色农产品。除此之外,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追求,对特色农产品的好奇,也是对区域特色农产品进行宣传的主要诉求点。

2.4 区域特色农产品的服务支撑分析

饥饿营销成功实施的补充条件是需要相关的服务支撑。饥饿营销的服务支撑主要包括品牌支撑、培训支撑、人才支撑、物流配送服务支撑、广告宣传支撑、信息服务支撑、区域保护支撑等。为了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各区域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支撑体系,完全能够达到实施饥饿营销所需的服务支撑标准。

3 区域特色农产品的饥饿营销策略

3.1 产品策略

在对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饥饿营销产品策略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区域特色农产品的质量,使消费者能够从所购的区域特色农产品中获得满足感,实现区域特色农产品的效用;其次,要设计适合区域特色农产品特征的包装,包括颜色、大小、容量、方便取放、包装结实等;再次,要使区域特色农产品具有统一且容易识别的标识,主要包括产品识别、品牌识别、地理标识识别、防伪识别、渠道识别、包装识别、认证识别等;最后,要控制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供给量,控制供给量的主要目的一是以量少保证农产品的品质,二是以量少保证农产品的供不应求。

3.2 价格策略

在对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饥饿营销价格策略时,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定价要高于同类农产品的价格。区域特色农产品的高价是饥饿营销的一部分,价高不仅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还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满足其心理诉求。另一方面,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价格组合策略要灵活。不同的消费者虽然对区域特色农产品的购买欲望很大,但是因其购买力的不同导致最后可能只有一部分目标消费者会选择购买。区域特色农产品可以根据重量或者数量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包装组合和产品组合,然后根据组合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价格。灵活的价格策略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价格的要求,这样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又不失价格优势。

3.3 促销策略

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促销策略主要包括农产品品质宣传、农产品品牌宣传、农产品销售宣传等。农产品品质宣传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功能、用途、特色之处等;农产品品牌宣传主要包括品牌文化、品牌理念、品牌价值、品牌地位以及品牌归属感等;农产品销售宣传主要包括农产品的上市时间、销售渠道、销售控制等。此外,还可以通过附加值引导,使消费者在购买区域特色农产品时能够得到某种额外利益。可以根据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特点设置具有收藏价值、实用价值、文化价值等高附加值的小礼品,以提高区域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消费者满意度的提高。最后,区域特色农产品还应该做好线上的宣传造势,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移动网络以及各种微平台进行宣传和互动。

3.4 渠道策略

饥饿营销的销售策略主要是订单式销售、预订式销售等,其渠道长度相对较短,可以实现“企业一订单一消费者”的销售方式。区域特色农产品在实施饥饿营销策略时,除了传统渠道建设外,应该更加注重网络渠道的建设,并采用与网络销售渠道相结合的订单式销售、预订式销售以及预付式销售等销售方式。网络销售渠道不仅是解决区域性限制的主要途径,而且是减少销售中间环节的主要途径。

4 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饥饿营销应该注意的问题

4.1 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饥饿营销的质量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区域特色农产品要严格质量把控,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施肥、施药,最后保证农产品上市时能够符合“三品一标”所要求的安全标准;在销售过程中,特色农产品必须是优质的一级品,残次品不能出现在饥饿营销的销售过程中。在运输过程中,特色农产品必须进行保鲜、防压、防撞、防碰等保护性处理,以免损害农产品。

4.2 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饥饿营销的供给量控制

特色农产品,不管是“真饥饿”,还是“假饥饿”,在实施饥饿营销时都应该注意:一是供给量的控制。不管供给量能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都应该将最优质的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而且不管供给量能不能满足消费者,都必须留有一定数量的优质农产品。二是订单管理。宁可少订单,也不能出现无货可配的情况。

4.3 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饥饿营销的保护控制

区域特色农产品饥饿营销的主要诉求点是区域和特色,而特色往往又依托品牌来体现,因此,实施饥饿营销必须从区域和品牌两个方面进行保护。区域保护是指区域特色农产品在实施饥饿营销的过程中,要注意预防非本区域内的同类农产品进入本区域,并冒充本区域特色农产品现象的出现。品牌保护是指区域特色农产品在实施饥饿营销的过程中,要注意农产品品牌的保护,防止其他非本区域内的同类农产品使用自己的品牌。

4.4 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饥饿营销的服务控制

区域特色农产品饥饿营销的成功实施必须要有相关的服务进行支持,主要包括:实施饥饿销售的销售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支持,相应的宣传资金和储运资金的支持,需求信息的调研和网络技术的支持,运输中的仓储和物流支持等。饥饿营销的成功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所以区域特色农产品在实施饥饿营销时,要根据自身农产品的产品品质、人力资源、销售渠道、促销能力等量力而行,而不应该盲目进行。

总之,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成功的饥饿营销,不仅能够获得消费者认同,引起消费者共鸣,而且还能促进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区域特色农产品都适合运用饥饿营销进行销售,这就要求企业或者农户在运用饥饿营销之前,必须对自身条件有清楚的认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不会促进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反而会给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摘要: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饥饿营销,主要是以农产品的区域性和特色性为诉求点,并通过控制特色农产品的供给量来吸引消费者注意,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从而实现以高于同类农产品的价格进行销售。以区域特色农产品饥饿营销的概念为基础,对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饥饿营销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从产品、价格、促销以及渠道四个方面研究了区域特色农产品实施饥饿营销的策略,最后阐述了实施区域特色农产品饥饿营销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饥饿营销,特色农产品,区域

参考文献

[1]张燕.饥饿式营销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12(下):70-71.

[2]王然燃.“饥饿营销”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13-14.

[3]李晓莹.饥饿营销策略对顾客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8-9.

区域特色产品 第2篇

【摘要】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塑造决定着产品的传播质量,关系到区域特色产品在人们心中印象的好坏。当前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构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探讨了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构建要点。

【关键词】区域特色产品 品牌设计 形象构建 研究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大。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塑造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1]。由于区域特色产品无法移动,因此,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构造具有重要意义。形象良好的品牌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推动该地区经济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就对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构建进行研究。

1.品牌设计和形象构建概述

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品牌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品牌塑造能够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区域特色的品牌设计和形象构建能有效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品牌设计看似简单,实则十分复杂。在品牌的构建过程中需要根据该地区的人文、风俗展开设计,需要注重设计的创新化,个性化,以及渗透区域文化,才能增强品牌的竞争力,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分析

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代表着该地区的“名片”,发挥着“外交家”的作用,主要展开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构造,以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喜爱[2]。优秀的品牌设计具有独一无二的图形、色彩以及字体,并且集独创、清晰、美观于一体,包含着该地区的文化、特征与精神。以精炼的形象传达明确、特定的信息。因此,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方法也是多样化的。

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不仅具有标识的提示功能,而且还能体现地区特有的文化以及精神内涵。有助于推动该地区的知名度,从而唤起当地居民的荣誉感,为该地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构建的要点

3.1区域特色产品的整体创新

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关系到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品牌的设计与形象构建有着重要作用[3]。标志是品牌设计的重要方面,其体现了区域特色产品所蕴藏着信息,消费者能够通过标志识别产品。因此,在设计方面需要注重创新意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强化品牌的独特性,要符合受众群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图形体现特有的文化,以获得广大群众的青睐。二是地域特色产品品牌,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历史背景、 产品文化、市场方面,标志可以用当地显著的语言去表达,品牌的形象塑造应融入独特的地域文化。三是融入现代化、国际化的设计手法。在当前时代发展阶段,国际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独特的差异性文化和地域属性能够增强品牌的竞争力。因此,在品牌设计与形象构建方面应渗透国际流行的设计手法,体现出区域区域特色产品的独特性,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3.2区域特色产品的个性化

地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构建对区域的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品牌体现了背后深厚的内涵。知名度越高的品牌,给企业带来的资产越高,对区域的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大。比如,贵州的茅台酒、西湖的龙井茶等,这些都是享誉中华的品牌,其不仅代表着良好的产品品质,而且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带动地区旅游业的进步。

创造个性化的品牌有助于吸引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区域特色产品的个性化主要是改变传统的思维,将个性化作为重点,选择一条独特的新思路,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在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构建过程中,需要将地域的人文、历史及风俗为基础,将地域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与形象塑造中,将这些精髓以现代的设计风格传播出去。

3.3区域文化的渗透

要想打造良好的区域特色产品品牌,区域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产品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将区域文化渗透到区域特色产品的设计和形象塑造中,能够将产品的独特性发挥更大的价值,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文化与形象是紧密相连的,区域特色产品的形象蕴含着区域文化。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该地区的文化,才能创建品牌的良好品牌形象。

从本质上来讲,区域文化是文字形成的,散布在街景市集之中的古旧风气,其实,区域文化也是一个完整的血肉之躯。将区域文化融入品牌设计中,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文化的精髓,对消费者来说,购买的不仅是产品,而且能感受到其中的人文价值、精神关怀。

4.结语

总而言之,区域特色产品的品牌设计与形象构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4]。不同地域的品牌形象能够体现出该地区的人文、风俗等。因此,在对品牌设计过程中,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设计品牌的内容,将地域环境、文化及地理情况渗入品牌设计与形象塑造中,在视觉上传达地域独特的特征及内涵,以此满足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构建地域品牌更为人所接受。

【参考文献】

[1]朱涛. 特色产品整体形象设计的区域文化个性理解[J]. 商场现代化,2008,02:218-219.

[2]朱涛. 从设计审美的文化视角构建鄂西三峡区域特色品牌影响力[J]. 艺术百家,2013,S1:29-31.

[3]王建文,谢冬兴. 基于品牌要素的绿道体育旅游品牌打造——以广东省绿道为例[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08:43-47.

打造区域特色促进全面发展 第3篇

一、统一认识, 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领导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早些年对体育工作认识不够, 学校体育讲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十分严重。为改变这一现状, 长沙县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 切实加强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从1996年开始就将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列入绩效目标管理, 每年对学校进行考评, 建立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保证了学校体育工作的落实。随后又制订了《长沙县教育局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将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抓落实。各学校深刻理解学校体育的重大战略意义, 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培养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的重要作用, 认识学校体育工作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青少年全面素质和展示民族精神风貌的重要意义, 坚持把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口和突破口来抓, 把体育工作纳入教育教学整体工作计划, 全县学校体育工作形成了学校一把手带头抓、分管领导亲自抓、体育教师为主抓、班主任配合抓, 上下畅通的良好体育工作网, 保证了各项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 高度重视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各校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课时大幅度增加, 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广泛开展的需要, 配足、配齐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基本工作量为:高中10~12课时/周, 初中12~14课时/周, 小学14~16课时/周。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 (早操) 、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都应计算工作量。

2. 认真执行《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和《中小学卫生设施器材配备:目录》。体育器材配备:县属中学、乡镇中学、中心小学按一类标准配备, 其余按二类标准配备。卫生器材配备:县一中、县实验中学医务室按一类标准配备, 有专职校医的医务室按二类标准配备。没有校医的学校要配备兼职校医, 卫生室按三类标准配备。

3. 各校在保证体育经费的专款专用基础上, 自身要投入资金并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建设好体育场地设施, 添置好器材, 确保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

二、抓好体育师资培训, 加强体育教学科研

近几年来, 长沙县加强了课程计划的落实, 加大了教师培训工作力度, 加强了教育科研工作。按照省颁课程计划开足体育与健康教育课, 并在全县开展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验改革工作, 组织了两次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课标培训工作。近几年来, 全县面向全省引进了100多位骨干体育教师, 有近100名体育教师通过本科、专科学历培训。通过引进教师, 培训师资, 提高了长沙县体育教师整体水平, 为落实体育常规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别组织了全县中、小学新课程体育与健康教学赛课活动, 对荣获一、二、三等奖的32位教师进行了表彰奖励。有力地推动了该县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 提高了教学质量。连续几年, 长沙县教师参加市体育教学赛课活动和省、市论文评比有40多人次获一等奖、二等奖;有4所学校参加了由省教科院组织、中央教科所立项的新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追踪实验课题, 取得了较好成果。福临中心小学袁浩老师2008年参加全国14城市体育教学比武, 获一等奖。

三、认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落实每天一小时

1. 每年组织了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学生篮球赛、小学生乒乓球赛, 要求各乡镇以乡镇为单位, 开展田径、篮球、乒乓球、跳绳、拔河、广播操等单项体育竞赛活动。

2. 认真组织了中小学大课间活动, 课间操活动时间延长到30分钟, 净做操时间达到12分钟, 课间操由自编操、广播体操、放松操组成。县里连续4年组织了中小学大课间活动评比。

3. 要求各个学校各个班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 安排活动, 保证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

4. 冬季全县统一安排冬季长跑。

四、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04年4月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行政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进行了培训, 通过学习与培训, 提高了对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认识, 同时, 要求各学校添置“达标”测试器材, 并确定在县六中、黄花中学先进行试点, 然后全县铺开。2004年10月又对县属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体卫艺主管领导、计算机教师进行了软件培训, 并购买了统计软件, 为我县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好了充分准备。近3年长沙县达标基本情况如下:2007年度:达标率97.86%、优秀率10.98%、良好率54.23%、及格率32.65%;2008年度:达标率98.82%、优秀率12.23%、良好率54.73%、及格率31.86.%;2009年度:达标率98.86%、优秀率13.84%、良好率55.82%、及格率29.20%。连续几年组织全县“达标”验收检查, 验收合格率为99%以上。每年的达标率均在98%以上。从2006年开始, 数据直接上报教育部, 2008年、2009年我县上报教育部学校数达90%以上, 居长沙地区乃至湖南省前茅。

五、抓好业余训练, 提高竞技水平

全县中、小学都加强了常年运动队业余训练工作, 做到有时间、有经费、有场地器材、有专人指导。全县涌现出了一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如县一中、黄花中学、黄垅小学、黄兴小学、星沙盼盼小学田径, 县实验中学、江背中学篮球, 星沙中学、江背印山小学跆拳道, 黄花回龙文武学校武术等。全县2007年、2008年、2009年参加省、市比赛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县一中黄景能同学参加2007、2008年、2009年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金牌, 并在2009年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比赛中破中运会田径跳远纪录, 达运动健将标准, 被北大提前录取。盼盼小学参加阳光伙伴比赛获湖南省第一名、广州赛区第一名、武汉全国总决赛第六名。回龙文武学校武术队2000年参加香港武术节获三金三银二铜。全县每年向国家输送本科以上体育专业人才近30人。

六、建立卫生保健站, 完善体检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改变以往学生健康体检留于形式, 且没有完整的数据统计和档案的状况。2005年, 县教育局为了成立学校卫生保健站, 由局领导亲自带领十余人去石门县、汩罗市等县市参观学习, 通过学习, 反复酝酿, 根据长沙县的实际情况, 成立县学校卫生保健站, 抽调一名中心学校校长任学校卫生保健站站长, 业务工作归属教育科一起辅助协作, 在教育局财务系统内建立独立的卫生保健站账户, 独立核算。同时与县卫生局合作, 从湘江、华夏医院抽调40名具有体检资质的医生分成两个体检组, 在卫生保健站的领导下负责全县学生体检工作。中小学生健康检查工作是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重要措施, 体检工作能及时监测学生健康状况, 且根据学生健康状况和发育水平提出干预措施, 建立健全完善的学生健康档案, 为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根据体检情况对学生发病率较高的近视、龋齿、沙眼、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的预防和矫治有很重要的作用,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卫生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和疾病防控能力。体检工作只是一种形式, 更重要的是根据体检结果预防保健治疗,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心理素质, 这才是目的。

为了精心组织学生体检工作, 县属学校以校为单位成立体检领导小组, 各乡镇中小学校以中心学校牵头组织本乡镇各中、小学校成立一个体检领导机构, 层层设立机构, 有组织地开展体检工作, 这样, 从上至下体检工作有专人负责, 分工明确, 有力地促进了体检工作正常运转, 从2005年到现在, 体检工作正常进行, 每年的数据统计都得到了规范。

七、落实健康教育课, 加强近视防控

1. 要求全县中小学坚持每两周开设一节健康教育课, 做到认真备课并充分利用电教工具教学, 让学生从中学到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 同时提高防病、识病的能力。高中要求每学期两至三次健康教育讲座。要求各校利用广播、黑板报出好卫生专栏、并针对防治艾滋病、防治血吸虫病进行专题宣传教育。

2. 要求各校每年坚持三次视力检查, 并认真做好分析。县组织了新眼保健操和用眼健康培训, 并每年举行一次全县眼保健操比赛。要求各校在减轻学生负担, 改善办学条件上做文章, 认真做好近视防控工作。

八、不断优化体育教育教学环境, 加强体育场地器材建设

根据各学校地理位置, 办学规模, 经费来源等因素, 对全县中、小学体育场馆的改善, 体育器材的配备进行了整体规划, 分类提出要求, 并每年与市、县示范性学校督导评估和年终对学校目标验收结合进行评比, 纳入评价总分。全县绝大多数学校按规划配备了体育器材;全县2007~2009年新建成塑胶跑道田径场17个, 塑胶跑道田径棚2个。现全县有塑胶田径场20个, 有400米田径场6个, 250米田径场56个, 200米田径场4个, 体育馆2个, 室内篮球场15个, 篮球场426个, 排球场86个, 乒乓球台916副, 购置、自制体育器材近6万件, 从2007年至2010年, 平均每年投入音、体、美、卫器材专项资金达250余万元。

产品区域代理合同 第4篇

乙方:遵义万栎建材有限公司

甲方为了拓展“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品牌产品销售市场,推出“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特许区域代理计划。乙方自愿申请成为“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品区域代理商。

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及共同拓展市场的原则,经协商,就双方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根据区域代理计划,指定乙方为遵义市红花岗区片区的独家代理经营商,并授予独家代理经营权。

二、乙方代理经营范围:“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销售与市场拓展业务。

三、代理期限:20xx年4月1日至20xx年3月31日。

四、甲方向乙方提供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合格产品及相关资料文件。“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价格280元/立方米。

五、甲方提供产品的技术指导、培训、咨询等服务。

六、甲方不得在乙方未违反本合同约定的情况下,在遵义市红花岗区区域内另设代理商。

七、甲方根据市场情况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产品推广会、培训、宣传等活动,乙方应配合并开拓和维护销售市场。

八、甲方有权对乙方的市场经营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范围包括产品推广,甲方形象维护、销售区域限制、价格体系维护等,乙方无条件接受甲方的监督、检查管理。

九、乙方获得合同约定的遵义市红花岗区区域独家代理权,需向甲方交纳区域独家代理费叁佰万元(¥3000000.00元)及相应的合同保证金壹佰万元(¥1000000.00元)。其代理费不予返还,合同保证金待代理期限届满一次性返还。

十、乙方必须在遵义市红花岗区域内销售,不得跨出此区域销售,否则,不予返还合同保证金。

十一、乙方必须遵守甲方的价格体系,不得高于市场零售价销售,否则,甲方有权取消代理权。

十二、乙方可获得甲方提供的销售、技术支持和帮助,甲方应对乙方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在有关的技术交往中,由乙方支付派出人员的工资和往返的交通费及提供食宿。

十三、甲乙双方共同开拓区域内市场,如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或遇不可抗力时,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十四、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也可另订补充协议予以规定。

十五、在合同期满30日内,乙方向甲方提出续约书面申请,经甲方审查合格扣,方予续签。

十六、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和乙方将区域独家代理费及相应合同保证金汇到甲方指定帐户之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执壹份。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区域乳企如何产品突围? 第5篇

中国乳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市场大的格局基本已经形成,寡头时代即将到来。当前企业间的竞争,除了资金实力外,还有产品策略、渠道策略等,只有在综合实力强的前提下,企业才能够胜出。

而对于区域型企业来说,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其在很多方面无法与一线企业相比。

那么,区域企业如何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形成差异化,并且在局部市场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产品升级

区域型企业的产品大部分都同质化严重,并且产品附加值较低,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梳理。通过梳理产品结构,重新规划产品线,从而形成产品的竞争力。

产品升级的方式主要两种:一是在现有产品基础上,进行包装、产品诉求、品质、内容物等方面的升级。此类产品升级主要是通过改善现有产品的形象,从而让消费者感受到企业的活力,形成新的消费;二是在产品梳理的基础上,选择某个品类或者某个系列产品进行升级。

西南某乳品企业,其酸奶产品虽然销量较高,但毛利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进行了酸奶品类的升级,通过升级,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同时销量并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升。由于产品形象更新,价格也有所提升,毛利也进一步的提高。

其具体措施为:首先对包装设计进行更新,突出产品特点;其次对酸奶产品的内容物进行创新,大部分企业都添加草莓等普通的果酱,而该企业却添加的是黑莓、黑葡萄等有特点的果酱;第三是产品的诉求,不仅仅是有黑水果,还有益生菌,比其它的产品有更多的优势;第四是产品的包装材料是采用爱克包,市场上比较少,具有差异化。通过这些措施,其酸奶系列产品短期内就有了较明显的提升。

增加业务板块

产品结构的调整不仅仅要关注当前的利益,最好的产品调整是企业的产品战略调整,通过转变企业的产品方向,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当前乳品行业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我们认为以下板块存在新的增长点:

一是奶酪品类。西餐在国内的发展带来奶酪的被动型消费的增长,奶酪品类正由导入期过度到增长期;

二是益生菌乳饮品类。蒙牛的冠益乳已经成长为集团的酸奶主力产品之一,其核心概念就是益生菌,而养乐多益生菌饮料,年销售也数十亿,并且这个类别中的竞争并不充分,比如在二线城市,此类产品并不多,这意味着市场机会。华北某企业所生产的益生菌类乳饮料,其上市一个月即能达到30吨的销售量;

三是儿童低温奶。儿童类产品目前主要以蒙牛“未来星”和伊利的“QQ星”为主,并已经成长为儿童奶中的双雄。但伊利和蒙牛的产品主要以常温为主,对于区域型企业来说,如果能在低温儿童奶方面进行产品创新,市场机会依然存在。

突出品类优势

在区域市场,若企业的自身优势不足,在产品品类上更缺乏优势,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做出自己的特色?突出品类优势是最好的方法。

酸奶品类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板块之一,特别是一些特色酸奶的出现,为企业带来了快速的增长和高额的利润。

河北君乐宝就是突出品类优势的区域型企业。自2008年三聚氰氨后,君乐宝能快速发展,与其品类战略密不可分。君乐宝的一支红枣酸奶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公司的支柱产品;有此基础,君乐宝又开发出系列养生类酸奶,并成长为国内乳业中酸奶品类中的佼佼者。

满足细分人群

以功能化为基础的市场细分,将是液态奶新的发展趋势。针对儿童、白领、中老年等细分目标人群的产品,必将成为乳品行业新的发展方向。

方向1:有机奶,满足追求高品质生活需要的高端消费者。

方向2:儿童奶。添加益生菌、益生元的儿童奶正在快速发展。本身儿童类产品并不多,专业针对儿童开发产品的企业又很少,这就是机会。

方向3:特定人群。比如高血压、高血脂人群,这些人群消费者能力并不低,但市场上适合他们的产品并不太多,因此,低脂、高钙、无糖等乳制品必将是特定人群的首选。

(空一行)

对于区域型企业来说,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就是企业获得新生的机会。如何调整,需要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市场是变化的,如果企业不去适应这种变化,就意味着逐渐的远离市场,最后被淘汰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如此,但企业的成功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产品是营销的主体,有没有一个好的产品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是企业发展快慢的关键。

编辑:张铃 185996006@qq.com

区域特色产品 第6篇

一、宜昌市茶叶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茶叶品牌多,地理标志性不强

宜昌市茶叶小众品牌多,难以突破名茶的品牌围攻。农产品很难在同一区域推出两大品牌,其原因在于其消费者本身是大量“小众化”的集合体,他们选择农产品时更多注重产品的地域特色,一旦特色过多,就显得没有特色,比如鹿苑茶、昭君以及“采花毛尖”“萧氏茶叶”等名茶下面的小众品牌。

(二)茶叶生产标准化程度抑制了区域品牌建设

茶叶生产与建设过程较为分散,茶叶加工能力薄弱、精细化程度不高、研发能力滞后,抑制了区域品牌建设。第一,农户长期自行种植,即使形成专业合作社,因地理条件限制使得生产管理粗放,效益差,降低了茶叶的溢价性能。第二,分散化的种植和采摘,无法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茶叶生产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第三,茶资源利用率低,精深加工产品少。导致全区过于重视春季名优绿茶生产,忽视夏秋茶的加工利用。

(三)区域品牌建设中人才匮乏

许多企业中的中层管理干部是从熟练工人中提拔的,他们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激励机制的缺失,高层次的区域经济学、金融学、法律、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宜昌市茶叶产业区域品牌建设的障碍。

(四)区域品牌建设没有很好地融入区域文化

宜昌市茶叶产业区域品牌建设还没有充分挖掘三峡地区的地理人文特征,没有很好地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影响到区域品牌的延伸与传播。

二、宜昌市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对策探讨

(一)重塑茶叶区域品牌建设理念

目前宜昌有茶叶产业协会、宜昌茶叶网等平台,应联合茶叶企业,重塑茶叶区域品牌建设理念。首先,价值导向,共同关注茶叶的健康作用和食品安全问题。重视产品和服务质量,控制好产品的成本,培育企业可持续的竞争力。建立起质量规范体系,建立食品安全通报、监督、追溯体系,茶叶加工企业要通过ISO9000认证、HACCP认证等,出口的茶叶企业要获取欧盟、美国、日本等的有机茶体系认证。加强行业自律,企业要减少过度包装、杜绝虚假宣传,真正提高茶叶的品质。其次,重视从“名茶”到“名牌”的建设。这需要茶叶企业、行业协会、政府主管单位在突破区域品牌的建设过程中,共同突出地域概念,这也是当前宜昌区域茶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

(二)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名牌产品,优化产业结构

政府必须下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搞好技术升级、新产品开发,尽快进入新一轮成长期;对开始进入成长期、自身有一定融资能力但规模偏小的企业,重点引导其做强做大,扩大市场份额;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极具成长潜力的企业,协助其解决资金困难、提高融资能力。同时,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力争创造更多的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政府对评选为国家级及省级名牌产品企业,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奖励。在公共资源的投放上,加大地域品牌的保护力度,加强商标管理,加强对非法盗用知名品牌商标的稽查力度,在这一过程中重点突出茶叶的宜昌品牌效应。

(三)全面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

规范茶叶园区建设和茶叶加工厂建设。推进现代高效茶园建设,鼓励支持茶叶企业在核心基地建立茶叶质量全程追溯体系,培育一批规模型、带动型、现代型、科技型茶叶企业。对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建设给予补助,对茶叶加工企业实行能源补贴,落实茶叶机采补贴政策,鼓励支持合作社、龙头企业、服务公司等企业设立茶树病虫统防统治试点,增设病虫害统防统治创建奖,促进茶业产业提档升级,从而促进区域品牌健康发展。

(四)建立“政、产、学、研”互动机制,促进区域品牌的健康发展

产业集群中以农业活动为中心的企业和相关机构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相关产业的高度集中,从而为“政、产、学、研”互动机制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宜昌市五峰县围绕“采花毛尖”品牌,夷陵区围绕“萧氏茶”品牌等,与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引入智力资源,解决了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推进科技创新,联合打造品牌,推动产业发展。

(五)深度挖掘区域文化内涵,利用新媒体扩大品牌宣传

宜昌市可通过弘扬茶文化,对历史资源、民族特色、地方民俗等进一步挖掘,将区域文化更深地融入到茶叶品牌中去,提升茶品牌的竞争力。如夷陵区可发挥千年茶文化历史和三峡地区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开展人文兴茶、节庆兴茶活动,进一步提升茶市场的文化附加值;整合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品牌传播。近几年,宜昌通过举办名优茶品鉴会、茶叶博览会、展销会、斗茶大赛、茶艺表演以及邀请著名影星为产品代言等方式,注重全方位宣传品牌,塑造了鲜明的区域品牌个性形象,扩大了区域品牌影响力,进而提高公众舆论对区域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认同度与美誉度。

(六)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进区域品牌发展

区域品牌的产权主体可以是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家联盟、龙头企业。其中,行业协会在充当区域品牌主体上具有更多的优势。随着区域产业规模的日趋壮大以及区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区域品牌影响范围将越来越广泛,这时便需要一个机构组织如茶叶行业协会,集群企业力量适时推动茶叶区域品牌扩张,从区域品牌到全国品牌,这是一个关键的转折。

茶叶产品区域品牌的建立与维护需要以企业为主体、科技为先导、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推动,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实施名牌战略,从而实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区域品牌价值全面提升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亚林.区域品牌的形成创建机理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11).

[2]张月莉.农业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资产形成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22).

结合区域特色打造数字校园 第7篇

一、区域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现状

我们本着三个原则选取试点学校:学校教育教学与行政管理工作到位;师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应用素养;学校对数字校园有正确的认识, 并且有一定的应用需求与设想。

目前, 朝阳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共涉及5所学校: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北京市朝阳区星河实验小学、北京市第1 7中学、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其中, 2 0 0 7年实施的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数字校园项目、2 0 0 8年4月开始的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数字校园建设项目、2 0 0 8年9月开始的北京市朝阳区星河实验小学项目目前已经建设完成;2 0 0 8年底启动的陈经纶中学二期、北京市第1 7中学、望京实验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及朝阳实验小学数字校园完善工作, 正在紧张有序地实施过程中。

陈经纶中学一期数字校园项目是朝阳区第一所数字校园试点项目, 总投资5 6 0万元。其中, 硬件基础环境建设约占总投资的6 0%, 软件研发与各项应用建设约占总投资的4 0%。一期项目中除了在学校原有校园网基础上完善了基础环境建设外, 还主要实现了网络教学观摩, 包括考勤、图书借阅、门禁、计算机房管理、食堂售餐等在内的一卡通全面应用, 实现了基于门户网站的成绩统计分析、课程管理、排监考、公告与通知发布、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应用, 同时建成了具备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应用门户和统一数据中心的数字校园系统软件基础平台, 实现了以C M I S为人员基础数据库、以中小学生I C卡为应用介质的数字校园应用环境。陈经纶中学数字校园项目一期工程建设目标是建设全面完善的数字校园, 建设内容包括从完善的软硬件系统基础环境, 到全面一卡通应用, 再到各类教育教学应用, 涉及面较广, 资金投入也较大。项目总体效果较好, 基本完成了项目预期目标。在项目一期工程的基础上, 二期方案设计主要是研究利用学生卡开展在新课程背景下原有行政班级被打破后的教学管理与学生评价, 将学生卡应用从原有的一般生活应用延伸至课堂, 增强学校对于“走班制”教学模式下学生管理与评价的掌握程度, 确保和提升教学质量。

朝阳实验小学数字校园建设项目, 总投资3 4 8.5万元。建设方向以软件研发为主, 其中软硬件基础环境投入占总投资的3 1.5%, 软件应用研发投资占总量的6 8.5%。项目建设旨在建设一套完善的学生在校情况记录与分析系统, 结合网络题库所具有的教学效果检查与分析功能, 为教师和管理者提供全面的数字学校运转情况实时分析, 并将学生在校的学习与品德表现情况, 利用学校门户站反馈给家长。目前已经完成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学生考勤、课程与课下德育表现记录、校本题库与在线测试、学生作业情况记录与错题本、考试成绩统计分析系统、与手机联动的学校自动化办公O A系统、招生考试与学生电子档案自我维护系统。目前, 学校将数字校园使用情况与教师的工资待遇挂钩, 督促并激励教师利用数字校园系统完成对在校学生情况的全方位记录, 进一步完善数字校园使用激励机制。

北京市朝阳区星河实验小学数字校园项目总投资1 8 9.2万元, 其中硬件基础环境投资占总量的6 6%, 软件与应用研发部分约占总量的3 4%。项目主要任务是在建设一套完善的基础架构平台上, 紧密围绕“保护学生在校安全、让学生感受数字校园应用氛围”为核心, 以马芯兰校长教学思想的宣传为对外辐射通道, 构建具有良好发展潜能的数字校园。项目主要应用包括校园门户网站、校园文化应用系统建设、专家工作室和住宿学生管理四个主要部分。

二、数字校园与区域教育应用建设的关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我们发现数字校园的建设应当避免一次性过大投入, 同时投入方向应当贴近学校教育教学等核心工作, 从而让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服务于学校工作。否则, 一次性过大的投入将在较大程度上改变教师原有的工作习惯, 使得各项建设应用的实际效率偏低, 从而最终导致资金投入的效益不高。

数字校园作为信息化应用在学校的集成整合, 与区域教育应用系统之间相互支撑, 统一不可分割。数字校园应在区域教育应用平台的技术框架内, 相对独立地进行建设。从应用及其数据性质上基本上可分为学校共性数据、学校个性数据和区级公共数据三类。

学校共性数据是全区层面按照学校类型分析完成的公共数据, 包括学校的组织结构、学生的学业成绩、操行评定、基本信息等内容。这类数据由学校负责提供, 并在区校两级进行存储、分析与使用。应用项目将按照区级应用整合后的标准, 在数字校园的体系架构内, 由区级层面进行统一建设与改进。

学校个性数据是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特色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在数字校园的体系框架内进行建设, 并面向区级整合平台提供结果类公共数据交换的接口, 其内容可包括干部教师考评方式与结果、学校管理体制信息化等。

区级公共数据设计是教委各主管 (职能) 科室所需要的全区公共数据及其分析结果。这些数据原则上来自于学校, 但其应用部分的建设工作由职能科室在区级整合平台框架标准下进行, 包括试题库和人事、财务、资产等管理信息库以及公共卫生与安全信息库等内容。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对于信息化应用的认识程度普遍不高, 对于数字校园含义的理解还停留在简单的硬件采购和基础建设上, 缺乏对信息化应用建设的切实需求。因此, 需要对数字校园试点学校的有关经验进行推广, 同时辅助进行必要的专项培训, 让更多的学校了解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目的与作用, 深化落实各类信息化应用需求, 使得教育信息化工作能够同学校教育教学核心工作紧密结合。

区域特色产品 第8篇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发展,新疆

新疆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特色农产品品种多、品质好而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和赞誉。然而消费者更多地关注特色农产品本身,对其品牌了解甚少。创建和发展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在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和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规模效应、提高新疆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农产品区域品牌内涵

(一)区域品牌的内涵

区域品牌是指某个区域内的某一优势产业形成或创建的被该产业内所有企业共同拥有的具有较高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的品牌,是区域内产业、企业、产品或服务及其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表现[1]。具备地域性、品牌效应、产业特色三层内涵。如新疆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哈密瓜、精河枸杞等等均为区域品牌。

(二)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内涵

农产品区域品牌是指在某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强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农业企业(或家庭)所属品牌的商誉总和[2]。它是某种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及其合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该区域内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共享。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理解为:有独特资源和品质,经过较长时间积累形成;以产业聚集为基础,只有相对集中的产业群才易形成规模化生产加工,才利于区域品牌的形成。

二、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与发展的意义

(一)满足市场及消费者需求

特色农产品在丰富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品质、包装和价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色农产品的品质随着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而差异明显,其比普通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更大,这就增加了特色农产品生产的“蛛网效应”,使其面临的市场风险更高。创建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为消费者更好地识别产品、保证农产品市场能够有相对稳定的生产和销售、降低生产风险等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二)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地处新疆边远的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2012年,新疆14个地州市(不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的南疆三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仍然是新疆最贫困的地州:喀什地区农民人均收入为5 100元,和田地区3 896元,克州3 236元[3]。南疆三地州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家庭经营收入的增加,家庭经营收入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是首位[4]。近年来,南疆地区通过大力发展区域内特色农产品,加大以区域品牌为基础的产、供、销一体化运作,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如和田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县大枣种植面积已达到28万亩,新疆和田大枣科技示范园区10个,正常年产量3 000万公斤,加工企业400多户, 规模以上加工企业50个,加工量达1.2亿公斤,实现年产值5 亿元以上,红枣产业成为带动和田地区乃至新疆农业发展 新的经济增长点[5]。

(三)有助于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规模效应和农业经 济的持续发展

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以合作组织或行业协会的形式将分散的种植户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对产品进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质量标准的有序管理。农户负责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合作组织或行业协会在农产品产、供、运、销各环节发挥作用,将千家万户的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市场连接起来,实现规模经营,使农产品在对外的价格谈判上不再处于劣势地位。同时,政府还会在政策、资金、服务体系、培育主体、挖掘旅游文化资源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区域内的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上和政策上保障。

(四)有助于提高新疆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新疆“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把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新疆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国家外向型农产品出口基地。近年来,新疆加大向外宣传推介新疆特色农产品力度,扩大特色农产品及品牌的影响力,农产品出口量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据海关统计,2014年1月新疆口岸出口农产品4.18万吨,价值5 183.6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3.3%和53.9%;出口农产品的平均价格为1 239.1美元 / 吨,同比上涨24.9%[6]。

三、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与发展的现 状及问题

(一)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与发展的现状

一是农民合作组织不断涌现,发展势头好,为区域品牌建设奠定基础。笔者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新疆精河县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205家[7]。其中种植合作社为74家,种植合作社中枸杞专业合作社为26家,超过了三分之一。 合作社为成员统一提供枸杞苗木的引进、选育、种植、枸杞产品的加工、销售、运输、贮藏及相关技术、信息等服务。精河县托里乡利农枸杞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实行公司 + 合作社 + 社员的运营模式,将永集湖片区农户手中分散有限的土地和人力组织调动起来,目前已拥有社员270户,枸杞种植基地达6 000余亩,年产干果1 000余吨。通过合作社每亩地为杞农增加经济效益350多元,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品牌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二是区域品牌知名度得到提高。新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加大新疆特色农产品宣传推广力度,如连续多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举办新疆优质农产品展销会; 自1992年开始举办乌洽会,至今已举办23届(2011年乌洽会升格为“中国—亚欧博览会”),有效地提高了区域品牌知名度。全疆已有涉农产品注册商标9 70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13个,地理标志32个,中国名牌产品75个, 新疆著名商标138个,新疆名牌49个,新疆农业名牌116个[8]。 这些优质品牌农产品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新疆名片。

三是区域品牌带动当地经济多元化发展。创建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不仅发展了当地农业经济,还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如新疆特色农产品节、石河子蟠桃节、吐鲁番葡萄节, 增加当地农产品出口交易量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给农户带来了短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经济的持久发展。

(二)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政府推动作用不到位

一是政策不到位。到目前为止新疆尚未出台农产品区域品牌规划政策,各地州更加缺乏对本区域重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战略,政策支持及资金配套缺乏力度,无法发挥行业协会、合作社和企业的积极性。

二是缺乏品牌建设意识。部分地县政府对农产品区域品牌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何对区域品牌进行有效管理投入的精力不够。

三是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服务职能不到位。有些地方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过多地行使行政手段,行业协会应有的独立性和民间性得不到发挥;对使用区域品牌的农产品质量缺乏监督;产品销售网络体系建设上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及引导上都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2.品牌建设缺乏明确的主体

区域品牌的公共物品性特征极易造成区域品牌建设上主体缺失。由于区域品牌能给众多使用者带来较高利润,受利益的驱动,就会出现制假贩假、冒用区域品牌的现象,以低成本生产非区域品牌产品来冒充正品,又在市场上以低于区域品牌产品的价格销售,从中赚取高差额利润,使真正的区域品牌产品失去市场,企业也会受到品牌株连危机,当缺乏明确的主体进行维权和保护时,区域品牌的建设和维护就比一般品牌更加困难。

3.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层次低,产业链短,缺乏产业优势, 难以发挥区域品牌效应

目前新疆特色农产品在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还缺乏良好的产业链支持。如大多数特色瓜果加工企业主要是以干果形式进行加工及销售,原料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传统产品多,高科技产品少,附加值低。形成这种局面一是因为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作用小,参与程度低。而小企业由于资金、人才、技术力量上的不足,只能进行初级加工,产品品质无法保证,对产业链的形成和区域品牌的推广带来了局限; 二是因为部分地区的行业协会组织作用发挥有限,在新品种的培育、技术指导、产品宣传、市场开拓、营销网络等的建设上都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品牌在创建发展过程中缺乏统一有序管理,导致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举步维艰,品牌效应难以发挥。

4.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体系和质量体系不健全,区 域品牌形象受损

近年来,自治区虽然加大了特色农产品质量监督力度, 加大了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建设。但还缺乏严格而完整的产品生产标准和市场准入监管体系。一方面是因为农户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 现代化生产设备少、技术人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低,许多农户的生产仍然停留在家庭手工作坊式低水平生产阶段,必然导致无标准化和低质量。另一方面是各级组织监管不到位。 政府、行业协会、合作社、企业等组织分工不明确,都管都不管,甚至出现因为既得利益而相互争抢或相互推诿情况,导致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既降低了新疆特色农产品参与竞争的水平和能力,也成为区域品牌建设的瓶颈。

5.区域品牌的营销理念和手段落后

新疆特色农产品品牌运营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和宣传力度,基本都是对特色农产品本身的推介,对产品的区域品牌的宣传还缺乏力度,导致消费者只知产品不知品牌,影响到区域品牌的声誉和形象。二是品牌宣传推广手段单一。营销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新疆各地民俗风情、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等内涵文化营销点的挖掘。三是缺乏品牌整体营销理念。新疆特色农产品营销在市场需求调查、 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督、区域品牌科学准确的定位、品牌商标设计和注册等方面还都不够到位,专业营销组织和人才缺乏, 品牌设计、包装单一,加之受物流交通影响,新疆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无法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四、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与发展的对 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职能,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提供保障

1.提高认识,科学制定相关政策

工信部于2014年3月发出通知:到2015年,要在全国建设50个左右区域品牌培育示范区。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发挥政府、行业、专业机构和广大企业主体的合力作用, 统筹策划组织、协调政策资源、部署品牌建设,加快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区域品牌,树立一批取得经验和成果的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发挥示范带动效应[9]。新疆各级各地政府应充分把握机会,依据国家政策, 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建立相关政策,加快建设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

2.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政府应积极履行服务职能,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改变政府代行业协会行使职能的现状,努力创造条件,从人才、 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格局[10],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特色农产品示范园区、加工园区,做好区域布局规划,配套硬件设施,为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条件。

(二)明确品牌建设主体,强化行业协会作用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区域品牌的经营主体主要有:(1) 地方政府。有的地方政府设有专门机构管理区域品牌,投入资金进行媒体宣传和公关活动。(2)准政府机构。即政府授权建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包括企业和其他事业单位,进行区域品牌的建设与管理。(3)行业协会或合作经济组织。(4)企业联合组织。(5)龙头企业[11]。通常,因发展时期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建设主体。笔者认为,新疆目前情况下,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作用,由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充当区域品牌建设的主体。一是因为行业协会比分散的农户更具组织性,可将散户组织起来共同进行市场营销活动。二是行业协会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功能,能够代表产业主体向各级政府提出针对性建议,既突出品牌的区域特色,提高区域品牌的价值。

(三)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提升产业优势,形成经营 规模化

区域品牌建设需要借助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的力量。龙头企业可凭借其较强的生产加工能力、资金力量、现代生产设备等优势,统一进行生产资料的购买、新产品研发、品牌市场推广,从而达到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新疆可凭借各地特色鲜明的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一批在本地区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聚集效应,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推动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形成产业集群,最终建立高美誉度的区域品牌。

(四)完善生产标准化和质量认证体系,提升区域品牌价值

对比发现,我区各地生产加工的特色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标准各异。除了各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外,缺乏统一的生产加工行业标准和质量认证标准是主要原因。因此,制订包括生产材料、制作工艺、产品包装等一整套标准迫在眉睫。通过严格执行质量认证、质量追溯制度,为生产者提供产品质量控制的参照体系,使农产品的生产有标准可依,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业发展秩序,真正从源头上控制产品品质,提升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

(五)提升营销理念,采用多元化品牌营销模式,扩大品 牌影响范围

挖掘农家资源开展特色区域活动 第9篇

一、区域活动中农家资源材料的挖掘

利用农家资源开展特色区域活动的主要方式即使用农家资源中的农产品、工具等材料为依托促进区域活动的实现。目前,我园立足于当地实际,发挥当地优势,创造生动、个性的区域活动,根据家乡发展特色,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材料收集活动。

1. 教师主导进行农家资源材料挖掘

教师是幼儿教育中的主体,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收集具有教学意义和农家特色的资源,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类,以便利用。或者是展开教育交流会,将不同农家材料进行展示分享,拓宽材料收集的品种。例如,某教师收集到永春芦柑、永春老醋、永春佛手茶等,而另一位教师主要收集到漆篮、纸织画,还有若干牛姆林植物叶子和果实。在交流会上,这两位教师就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丰富自己材料收集的品种。将材料进行分类归纳,如分为植物类、民间工艺类等,提高教师设计区域活动的效率。

2. 教师督促下家长主导进行农家资源挖掘

家长身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于当地的农家资源具有比教师更加强大的认知和来源。教师可以通过督促、辅导家长收集当地资源材料。可以列举一些富有农耕文化气息的材料,有针对性地邀请家长帮助收集自己无法收集到的材料,如手摇“风鼓”、脚踏“踩臼”、双人“推磨”等农业用具。以家长为主导的收集方式拓宽了材料收集的渠道,使材料具有全面性。同时,家长将收集到的农业劳动用具带到学校,进行交流。利用家长交流会向家长宣传各种农家资源材料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家长合作的积极性,拉近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增进家长和幼儿之间的亲子关系,使家园共育得到尽善尽美。

3. 教师带领下幼儿自主收集材料

幼儿自主收集材料扩大了特色区域活动的影响力,幼儿不仅能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而且能在收集材料的时候学到知识。如在教学中,通过相关农作物的图片介绍,从而使幼儿认识到胡萝卜、白菜等蔬菜以及劳作工具。之后带领幼儿到特色蔬果园亲自种植各种蔬菜,让幼儿参与种子的收集、种植、管理、收成、分享劳动成果。在整个种植的过程中,幼儿充分体验并享受到农耕带来的乐趣。

二、区域活动中农家材料的应用

区域活动中教师主要承担观察者、引导者的角色,发挥主要教育作用的是收集到的农家材料。它是幼儿掌握相关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认知能力等的重要载体。幼儿通过操作,实现自我发展。

1. 植物材料的应用

教师组织种植活动,有效地利用植物材料。幼儿同教师一起种植柑橘树、蔬菜种子。定时组织幼儿去浇水、除草、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并引导幼儿做好记录,可以通过画画、符号等方式,记录这一阶段植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在蔬菜成熟期,组织幼儿进行蔬菜的采摘活动,让幼儿知道各种蔬菜的食用部位,并指导幼儿进行蔬菜的清洗,在这一阶段,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辅助材料,如牙签、塑料刀具等帮助幼儿进一步使用蔬菜材料进行创作。比如,蔬菜动物拼接、蔬菜拓印等,充分发挥蔬菜的作用。

2. 自然材料的使用

在农村中,沙石泥土是随处可见、随时可取的材料。教师将教育的目标带入到这些材料中。如美工区,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泥沙进行染色,教会幼儿如何分辨颜色。然后让幼儿事先画好一幅画,用五颜六色的沙子代替彩色笔给图画上色,增进趣味性和创造性。永春森林覆盖率达96%,具有丰富的木材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使用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木材和石头进行创作活动。如建构区,幼儿可以通过思维认知和想象能力,将木材、石头分为桌椅、厨具、电器等物品,尽可能将所有材料使用到并将其组建成一个家的样子。这样,就加强了自然材料的使用和创新。

3. 当地特色农家资源的利用

当地特色文化能够促使农村幼儿园形成独特的区域活动。福建永春被誉为“中国芦柑之乡”“中国纸织画之乡”,同时是我国最大的神香生产出口基地和全国重点地方产煤县。我园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园宗旨,深入挖掘农家资源,创设了富有本土特色的“香韵阁”“茶艺馆”“永春咯滩”等特色区域。如将神香交易场景搬到活动中,使幼儿模仿如何介绍产品,如何进行钱物交易;或是将制作永春老醋的糯米、红曲等材料搬到活动中,由专业制作人员教幼儿如何制作老醋,增强了幼儿的积极性。

三、区域活动中农家材料的投放特征

区域材料的投放具有多重意义,能够促使众多形式的区域活动顺利开展,所以要加强对区域材料的认知,重视其发展。

1. 区域材料投放应具有多样性

幼儿期正处于好奇心强烈的年龄段,相同的区域材料投放到不同的区域活动中,增强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开拓了幼儿的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例如,永春被誉为“中国芦柑之乡”,芦柑产量丰富。教师可以利用芦柑组织各种区域活动。在数学区,指导幼儿进行芦柑的买卖活动,如一个芦柑卖1毛钱,3个芦柑可以卖多少钱;在益智区,组织幼儿利用芦柑皮进行拼接各式图案;在巧手区,组织幼儿进行剥芦柑大赛。因此,对于单一材料的使用方法具有多样性,应加强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让幼儿能够在一次次的操作、思考中获得不一样的趣味。

2. 材料投放应具有阶段性

幼儿由于年龄的差距,在各方面都呈现出不一样的能力。如大班的幼儿能够自主使用剪刀,懂得自我保护,而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自我控制力还未发展,无法进行材料的接收和活动的参与。所以教师在展开特色区域活动时,应注意材料投放的阶段性特征。例如,沙土材料的投放,对小中班幼儿来说,教师主要指导他们进行沙子城堡的堆积,挖掘沙子“逃生”隧道;对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对沙子进行染色,从而给图画上色等难度较大的活动。

环境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开展区域活动时,应充分依靠当地的农家自然环境资源,深入挖掘其中具有教学作用的材料,开展形式多样,层层推进的区域活动。目前,农村幼儿园具有先天发展不足的缺陷,应该在后天依靠当地优势进行发展,有效缩小城乡幼儿教育的差距,从而奠定农村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发展。

摘要:农家资源是利用价值较高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幼儿园教学中最得天独厚的资源。利用农家资源开展区域活动,能够促进幼儿通过本地独特的自然材料得到自我发展。总之,农家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弥补农村幼儿园发展的缺陷,满足农村学前教育的独特需求。通过挖掘本县农村资源材料,探讨其中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的材料,并进行投放利用到区域特色活动中,使农村幼儿园发挥教育特色,以期为其他农村幼儿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家资源,幼儿教育,特色区域

参考文献

[1]葛红梅.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特色区域活动[J].好家长,2014.

[2]王雯.利用家乡资源创设特色区域活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0.

挖掘农家资源开展特色区域活动 第10篇

关键词:农家资源;幼儿教育;特色区域

由于多数农村幼儿教育缺少基础设施,教育经费紧张,因而挖掘本土资源,寻找有益于幼儿成长的因素加以利用,能够有效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农村幼儿教育,从而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水平,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

一、区域活动中农家资源材料的挖掘

利用农家资源开展特色区域活动的主要方式即使用农家资源中的农产品、工具等材料为依托促进区域活动的实现。目前,我园立足于当地实际,发挥当地优势,创造生动、个性的区域活动,根据家乡发展特色,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材料收集活动。

1.教师主导进行农家资源材料挖掘

教师是幼儿教育中的主体,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收集具有教学意义和农家特色的资源,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类,以便利用。或者是展开教育交流会,将不同农家材料进行展示分享,拓宽材料收集的品种。例如,某教师收集到永春芦柑、永春老醋、永春佛手茶等,而另一位教师主要收集到漆篮、纸织画,还有若干牛姆林植物叶子和果实。在交流会上,这两位教师就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丰富自己材料收集的品种。将材料进行分类归纳,如分为植物类、民间工艺类等,提高教师设计区域活动的效率。

2.教师督促下家长主导进行农家资源挖掘

家长身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于当地的农家资源具有比教师更加强大的认知和来源。教师可以通过督促、辅导家长收集当地资源材料。可以列举一些富有农耕文化气息的材料,有针对性地邀请家长帮助收集自己无法收集到的材料,如手摇“风鼓”、脚踏“踩臼”、双人“推磨”等农业用具。以家长为主导的收集方式拓宽了材料收集的渠道,使材料具有全面性。同时,家长将收集到的农业劳动用具带到学校,进行交流。利用家长交流会向家长宣传各种农家资源材料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家长合作的积极性,拉近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增进家长和幼儿之间的亲子关系,使家园共育得到尽善尽美。

3.教师带领下幼儿自主收集材料

幼儿自主收集材料扩大了特色区域活动的影响力,幼儿不仅能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而且能在收集材料的时候学到知识。如在教学中,通过相关农作物的图片介绍,从而使幼儿认识到胡萝卜、白菜等蔬菜以及劳作工具。之后带领幼儿到特色蔬果园亲自种植各种蔬菜,让幼儿参与种子的收集、种植、管理、收成、分享劳动成果。在整个种植的过程中,幼儿充分体验并享受到农耕带来的乐趣。

二、区域活动中农家材料的应用

区域活动中教师主要承担观察者、引导者的角色,发挥主要教育作用的是收集到的农家材料。它是幼儿掌握相关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认知能力等的重要载体。幼儿通过操作,实现自我发展。

1.植物材料的应用

教师组织种植活动,有效地利用植物材料。幼儿同教师一起种植柑橘树、蔬菜种子。定时组织幼儿去浇水、除草、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并引导幼儿做好记录,可以通过画画、符号等方式,记录这一阶段植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在蔬菜成熟期,组织幼儿进行蔬菜的采摘活动,让幼儿知道各种蔬菜的食用部位,并指导幼儿进行蔬菜的清洗,在这一阶段,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辅助材料,如牙签、塑料刀具等帮助幼儿进一步使用蔬菜材料进行创作。比如,蔬菜动物拼接、蔬菜拓印等,充分发挥蔬菜的作用。

2.自然材料的使用

在农村中,沙石泥土是随处可见、随时可取的材料。教师将教育的目标带入到这些材料中。如美工区,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泥沙进行染色,教会幼儿如何分辨颜色。然后让幼儿事先画好一幅画,用五颜六色的沙子代替彩色笔给图画上色,增进趣味性和创造性。永春森林覆盖率达96%,具有丰富的木材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使用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木材和石头进行创作活动。如建构区,幼儿可以通过思维认知和想象能力,将木材、石头分为桌椅、厨具、电器等物品,尽可能将所有材料使用到并将其组建成一个家的样子。这样,就加强了自然材料的使用和创新。

3.当地特色农家资源的利用

当地特色文化能够促使农村幼儿园形成独特的区域活动。福建永春被誉为“中国芦柑之乡”“中国纸织画之乡”,同时是我国最大的神香生产出口基地和全国重点地方产煤县。我园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园宗旨,深入挖掘农家资源,创设了富有本土特色的“香韵阁”“茶艺馆”“永春咯滩”等特色区域。如将神香交易场景搬到活动中,使幼儿模仿如何介绍产品,如何进行钱物交易;或是将制作永春老醋的糯米、红曲等材料搬到活动中,由专业制作人员教幼儿如何制作老醋,增强了幼儿的积极性。

三、区域活动中农家材料的投放特征

区域材料的投放具有多重意义,能够促使众多形式的区域活动顺利开展,所以要加强对区域材料的认知,重视其发展。

1.区域材料投放应具有多样性

幼儿期正处于好奇心强烈的年龄段,相同的区域材料投放到不同的区域活动中,增强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开拓了幼儿的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例如,永春被誉为“中国芦柑之乡”,芦柑产量丰富。教师可以利用芦柑组织各种区域活动。在数学区,指导幼儿进行芦柑的买卖活动,如一个芦柑卖1毛钱,3个芦柑可以卖多少钱;在益智区,组织幼儿利用芦柑皮进行拼接各式图案;在巧手区,组织幼儿进行剥芦柑大赛。因此,对于单一材料的使用方法具有多样性,应加强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让幼儿能够在一次次的操作、思考中获得不一样的趣味。

2.材料投放应具有阶段性

幼儿由于年龄的差距,在各方面都呈现出不一样的能力。如大班的幼儿能够自主使用剪刀,懂得自我保护,而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自我控制力还未发展,无法进行材料的接收和活动的参与。所以教师在展开特色区域活动时,应注意材料投放的阶段性特征。例如,沙土材料的投放,对小中班幼儿来说,教师主要指导他们进行沙子城堡的堆积,挖掘沙子“逃生”隧道;对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对沙子进行染色,从而给图画上色等难度较大的活动。

环境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开展区域活动时,应充分依靠当地的农家自然环境资源,深入挖掘其中具有教学作用的材料,开展形式多样,层层推进的区域活动。目前,农村幼儿园具有先天发展不足的缺陷,应该在后天依靠当地优势进行发展,有效缩小城乡幼儿教育的差距,从而奠定农村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葛红梅.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特色区域活动[J].好家长,2014.

[2]王雯.利用家乡资源创设特色区域活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0.

[3]于芳.“农家小院”的春夏秋冬:利用乡土资源打造特色主题活动[J].山东教育,2015.

立足海洋文化特色开展区域游戏活动 第11篇

一、创设海洋文化特色的活动区域

我园致力于打造海洋文化建设幼儿研究基地, 区域活动的环境和内容也凸显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 使其渗透到每一个游戏活动区域。

幼儿园利用新区新建园成立的优势, 并以此为契机, 从建筑设计、户外场地、室内装修和环境布置等方面倾力打造海洋文化主题。具体做法是:在户外创设了充满童趣、富有海洋特色的大型运动区, 有灯塔、军舰、轮船、沙滩、水池、攀越区、钻爬区等等, 幼儿可以扮演海洋小兵, 在运动区自主开展海防、海上运动、我是小海军、我是小导游等海洋主题游戏;幼儿美工室和美工区环境设计成海洋文化艺术化空间, 开展海洋保护的长卷绘画、海洋文化环保制作, 如贝壳创意制作、海螺串项链、蟹壳装饰画、沙画、沙雕等艺术创造活动;科学发现室进行海洋生物主题展, 投放水动力模型玩具, 开展我是小小海洋科学家等主题游戏活动, 让幼儿在认识丰富的海洋资源的同时, 感受浓浓的海洋文化氛围。同时透过这些外显的物质环境创设, 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爱海洋、爱家乡的情感, 也向幼儿园内部和外界社会大众传达幼儿园所追求的精神与理念以及富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挖掘海洋资源, 丰富区域游戏材料

为幼儿区域游戏提供丰富的材料, 是保证区域游戏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 也是幼儿园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实践模式的迫切需要。同时,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我园是一所滨海工业园区内幼儿园, 经济较发达, 海洋资源和周边农村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取之不尽。这为我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幼儿区域游戏准备丰富的本土化材料提供了可能。

1. 幼儿收集材料, 使其充实丰富区域游戏。

过幼儿收集材料, 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我们带幼儿去海边收集海产品、芦苇杆, 去新区酒店收集各类贝壳、螺壳、蟹壳, 去新区工业园参观并收集一些包装废品, 去周边农村收集树叶、花朵、果实、种子、稻草、麦穗、麦管等丰富活动区的材料, 让孩子亲身感受丰富的海洋资源、农村自然资源和新区工业社会资源, 在增进幼儿对周边环境认识的同时, 也引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激发了幼儿爱海洋、爱农村、爱新区的情感。

2. 教师研究材料, 使其与教育目标相结合。

幼儿发展涉及各个方面, 在工作中我们根据教育目标投放不同的材料, 组织各种区域活动以锻炼和培养孩子们的各种能力。动手能力类活动, 如:串贝壳、螺壳、夹田螺、编芦苇草、玩泥巴等, 以孩子的小肌肉锻炼为主, 目的是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增强肌肉的协调性;探索发现类活动, 如海洋世界、水动力、沙中淘宝、沉与浮等, 让孩子在动手动脑中观察、思考、比较、记录、分析, 发现新问题, 探索新过程、新成果, 对幼儿进行热爱大海、热爱家乡及环保教育, 进一步拓展进行海洋科学启蒙教育的方式, 提升孩子们对海洋文化的认知能力;表演表现区, 以满足孩子们表演表现的愿望, 如沙滩草裙舞表演、“小螺号”卡拉OK等, 让孩子们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和大胆表演的能力;在美工区开展贝壳贴画、种子贴花、沙画、拼芦苇杆、贝壳蟹壳装饰画、泥塑、沙雕等活动, 让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表现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展示海洋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

上一篇:癌症患者下一篇:中学体育理论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