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信息系统范文

2024-08-01

城建信息系统范文(精选11篇)

城建信息系统 第1篇

1 城建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以往的城市地理信息、河流、桥梁、道路、建筑、地下管网等数据都是经过测绘后绘制成地图和工程图纸保存, 并将这种纸质的文件、图纸存放于档案馆。一旦涉及规划、建设事宜要去档案馆调取、查阅现有资料, 作为规划、设计、建设的原始依据, 存在如下问题:

1.1 纸质资料管理、查阅、保存不便, 更新困难。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城建档案逐年增加, 纸质新旧档案分类、归档、更新、查阅、管理会越来越困难, 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差错, 给规划、建设造成纰漏, 甚至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

1.2 新增档案和测绘数据要由专业人士补充、整理, 纸质档案更新、变更处理起来极其复杂和繁琐;纸质档案的保存条件苛刻, 查阅麻烦。

1.3 纸质材料不但调阅、复印不方便, 也存在使用方面的不足, 如不便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化管理和使用, 很难形成单独或交互的统计数据, 不利于各管理部门、建设单位的统一、协调, 无法快速实现资源共享。

1.4 由于没有采用基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现代化办公管理系统, 导致上下级之间, 以及业务重合、交叉部门间工作沟通不顺畅, 办公效率低下。

2 城建信息系统建设的几个侧重点

2.1 利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建设开放、友好的可视化、信息化数据平台, 要求数据库结构合理, 调用方便。应委托专业机构选用合适计算机软件开发系统搭载平台和数据库, 使其有足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2.2 测量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本系统应是相对开放的动态系统平台, 便于相关部门及时填充相关信息和数据。要有详实的城市原有道路、桥梁、楼宇、地下管网等基础信息, 以利于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2.3 数据的系统性和详细性。城建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覆盖面要广, 内容要全, 数据检索调用要方便, 既要有可视化的三维效果, 更要有具体细节和数据。如学校、医院、居民楼等人员密集区域的建筑结构、消防通道、配电线路、上下水管路、煤气管路应标注详细、准确, 这不但是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 也是城市运行和安全的需要。要考虑到抗震救灾、救火抢险等工作的开展, 以及其它重大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

2.4 城建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从事城建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负责数据的录入、检索、调用和系统的维护, 涉及现代城市的信息化运行和管理工作, 这些人员必须熟悉该系统的软件设计结构、内部逻辑关系、系统操作方法。所以这些人员必须专业化、职业化, 并相对稳定。

2.5 城建信息系统的建设要由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委托有资质的专业软件公司设计、维护和人员培训。应该由负责城市规划、建设的政府职能部门牵头, 组织相关部门、行业的专业人士进行充分论证, 并充分考虑到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所产生的可能新需求以及原有需求的变更, 有一定的前瞻性。

3 城建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和综合利用

城建信息系统的主要使用单位包括规划局、建设局、交通局、公安局等政府管理部门和规划院、设计院、建筑公司等建设单位以及供热、供电、供气、供水等城市基础服务单位。在城建信息系统建设之初就应该邀请这些单位参与项目论证工作, 明确各单位、部门、行业对系统的具体使用要求。在系统维护、管理和综合利用方面要注意以下问题。

3.1 多模块分级管理。根据各部门业务及其流程的不同, 在一个城建信息系统平台上可搭载多个管理模块, 每个模块对应一个使用部门, 该部门在上级系统的指导下负责本部门模块的维护、运行和管理。

3.2 保密性和安全性。由于城建信息系统是依托互联网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应充分考虑保密性和安全性问题, 必须有可靠的技术手段保证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防止由于黑客攻击造成的系统瘫痪和数据泄密。

3.3 不同城市、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区分。有的城市处于建设时期, 城建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可能侧重于城市规划和建设。而对于已经完成建设任务的城市则应该侧重于城市的管理和设施维护

3.4 注重数据更新和数据挖掘、分析。各职能部门的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应注重数据更新和数据分析。首先要保证数据准确、全面, 为本单位和相关部门数据调用提供准确数据。

在现代社会, 以城市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 奠定了城市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是衔接有序、紧密联系的系统工程,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和阻碍, 都会使整个系统运行不畅, 效率低下甚至劳民伤财。依托互联网、大数据、计算机技术的城建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使用, 无疑为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是建设现代城市、智慧城市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黄伟明.杭州城建信息系统开发的几点思考.浙江档案, 1994.7

[2]崔羽等.大数据环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统升级与改造.规划师, 2015.11

浅谈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第2篇

浅谈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摘要: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加强城建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向网络化发展。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已开放城建档案资源,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在城建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了采集、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的工作。具体的可以理解为档案信息实现“三化”:一是档案信息数字化;二是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一体化;三是档案信息网络化。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1、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二是可为科学研究和知识普及提供智能化服务。档案信息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远程服务,资源共享;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

三是可避免出现“时空黑洞”。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将日趋普及。档案人员要管好档案,就是提前介入电子文件和管理工作中,以管理档案的形式管理电子文件等有用信息,使信息发挥最大的效益。

2、档案信息化建设现实意义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可以给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带来更多资料详见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电话:400-617-0860

显而意见的效果和收益。

一是档案管理不再费时费力。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收集、整编、管理、提供单位利用,工作量大,效率很低,费时费力。实行信息化后,档案管理达到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数据只需一次录入可以多次利用,即可在档案管理内部进行数据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数据录入后,可以方便地打印出相关的收发文单据、汇总表,打印出档案的背脊、封面、案卷目录、文件目录、备考表等。档案库中的信息需要统计,并形成报表,由计算机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人员的效率。

二是检索查询方便。传统的检索方式,档案管理人员从一本一本的目录中找出所需的档案来,然后根据记录到库房中查找,费时、费力。档案管理信息化后,可以实现即时查询,管理人员从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中选取最佳的查询方式,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三是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实施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后,部门管理员工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

四是有效的提供服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科技人员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查阅档案资料,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包括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存储器,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其核心是计算机网络。只有建设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效益。计算机网络按照网络连接的距离可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三种类型。

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现有馆藏档案(包括纸质档案、缩微胶片的景像、录音档案和录像档案等)的数字化;二是收集和接收各种形式的电子文件,然后集成到统一的档案数据库中。

3、标准规范建设。

这是档案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的保障。管理规范包括数字档案相关要领定义、移交、整理、存储、安全性保证、原始性保证、检索途径、利用方式等;业务规范包括数字档案的术语标准、资源描述、数字档案的文件格式、元数据、对象数据格式标准等;技术规范包括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软件系统工作平台技术标准、存储压缩格式等。

4、应用系统建设。

这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的技术保障。我们将依靠有关的技术力量,选用先进、适用和可靠的编码、数据库来加强档案管理系统。

5、人才队伍建设。

这是档案信息化的成功之本。要始终把提高人的素质放在第一位,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档案人员要边学边实践,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正确处理好“路、车、货、交通规则和驾驶员”的关系。“路”,是计算机网络,“车”是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货”是档案数据库,“交通规则”是标准规范,“驾驶员”是现代信息技术人员。有路无车不行;有了路和车,没有货不行;路修得再好,车再先进,没有优秀的驾驶员,仍是行不通的。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并坚持把档案数据库作为核心要素来抓。

企业如何有效开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 第3篇

一、企业城建档案管理的特点

企业城建档案管理即为所有与城市建筑相关的资料和文件,作为一种纸质的证明,在企业、在生活中被广泛利用,并有保障城市人们正常生活秩序,使执法人员顺利工作的作用。其主要特点就是:1、城建工作繁琐复杂,产生大量的资料和文件,所以城建档案数量大,档案信息载体单一,为了将当前建设圆满完成,也为了建成后的复查,城建档案要妥善保存;2、城市的建设过程由多个不同单位合作完成,每个单位都会产生自己的资料和文件,因此要将这些档案完整不遗漏的收集起来并且有序的分类保管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来源广、内容多、范围大;3、企业城建档案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若是不及时分类并保管,就会越集越多,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整理;4、城市建设是一个多专业方向相结合的工程项目,因此产生的资料和文件也会涉及到各个专业方面以及各行各业,例如地质、气象、设计、施工等等,专业跨度很大并且覆盖范围面广,需要不同行业的人相互合作才能完成,这也是造成城建档案数量大的原因之一。基于以上特点,城建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的困难性不言而喻,因此,企业内部在管理城建档案时,要以其自身特点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科学的管理制。

二、企业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问题

1.编研质量不高,成果利用率低

对一个工程的初步数据进行了统计后,分类再加工,选择重点部分,进行再次的统计,这个过程称为档案的编研工作,使城建档案变得更加的深入,突出重点,也使城建档案的信息能够更容易的被利用。但对于目前的情况,大多数的编研都是为了应付检查,编研质量无法达标,无法满足对信息利用的要求,也不能有效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完整凭证。除此而外,由于档案存放时间过长,也会造成档案丢失的情况,从而影响档案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让本来就低的编研成果利用率变得更低。

2.收藏结构不稳妥,管理制度不健全

就企业城建档案的管理工作来说,有不均衡的现象发生,也就是工程积攒的糊涂档案居多,地下的隐蔽工程档案几乎没有。这样的收藏是不全面的,对城建档案的利用和开发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使其利用价值局限在一个半封闭的环境之中,而达不到城建档案应发挥出的作用。而企业不重视城建档案管理收藏效果,不注重平时细节信息的收藏,就不能稳妥地进入对城建档案的鉴定与保管、开发和利用,由其在对城建档案管理的实际操作中,由于管理人员或者对城建档案有资格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的差异的制约,主观思想的不同,造成城建档案管理的差异和不规范。而这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城建档案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的库房建设不标准、管理的业务建设和保护措施不规范,另外在城建档案的服务对象上也是狭隘的。而这些因素的综合就造成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转型工作缓慢。企业应积极转变档案管理人员观念,建立健全各项城建档案制度,促进城建档案建设的现代化进程,有效开发城建档案信息。

3.资料内容不规范,管理意识不强

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由多个单位合作,造成城建档案数量大且难以保证完整正确的问题。另外,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经验的缺乏也会导致档案收集不全面、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而建设单位一味的重视施工过程、进度、质量的现象,就更加剧了上述情况,造成了人们对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档案工作无法与同期的建设工程同步,即使同步也无法完整收集档案,无法妥善管理,甚至会出现为了应付建设完成后的验收,而临时的赶制造假档案的情况。城建档案的管理意识稍逊于普通档案的意识,是缘于城建档案的信息价值更加广泛,不对其进行高效的利用与深度的挖掘,只能被动管理,工作方式是麻目地接受移交的档案资料后再进行整理,最后归档。不具有一种主动去探寻档案完整的意识,单纯的接受传输过来的档案,只在有人需要查阅时才能对档案进行利用就会浪费档案的信息价值,不能使其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三、企业开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途径

1.加强设施建设,提高编研质量

想要使城建档案中的信息最大限度的利用,就必须有一套先进的技术设备来做保障,即计算机和网络。同时,要保证编研工作的质量,就要投入更多的专项人员来研究编研工作,对编研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每个编研人员都具有合理的编研能力,在编研时能够快速进入状态,不犯低级错误同时保证编研内容的深度和质量。企业对这种编研工作中人力和资金方面的投入,确保了编研工作在进行中不会受到来自任何方面的约束,使编研人员在选择编研课题时,根据社会需求等实时情况,合理的选择最具针对性也最能体现编研目的的课题,促使城建档案的信息资源在企业中的利用率变得更高。

2.优化信息资源,确保信息安全

在档案建立后,档案信息的保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保证档案信息不外泄,就要有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要同时在管理人员和管理系统两方面下功夫。对于管理人员,要培养他们对信息保密的职业道德;对于管理系统,需建设档案数字化、数据库管理等制度来保障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3.转变管理观念,提高社会认识

企业只有转变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观念,加强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从而拥有一批具有现代先进技术以及精湛业务技能的城建档案管理人员,才能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为企业服务。就城建档案的管理方面,企业应该做的就是不断找出与其他地方在城建档案管理方面的差距,寻求城建档案管理的纰漏,也只有这样才能走上完善城建档案管理的的途径。不仅如此,为了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就应该坚持城建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而承担起我们自己的责任,和社会一起,把我国的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和更高水平的城建档案管理接轨,让城建档案发挥作用。在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同时,使企业能顺利快速地发展,提高企业的社会认识。

四、城建档案信息为企业带来哪些便利

企业注重对城建档案收藏和管理,就会看到这些城建档案为企业带来的档案便利服务:1、城建档案的信息资源属于一种档案自身具有的一种属性,是未经加工的、原生态的,这种属性需要被人们开发并利用才能显示出其超凡的价值,不然就会一直被埋没。比如利用档案记录下建设过程中的创新以及出现的问题,为企业做参考,在查阅过程中,对某些问题进行思考,也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城建档案的社会效益。2、城建档案是工程建设的一路见证,在建设过程中,从规划到实施再到考察过程的直接记录,是一种原始信息资源。而原始信息资源的意义在于,作为一种建设历史,方便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后期建设中参考,也让相应的工作人员对当前的城市建设有一个详细的了解,看到一个工程、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以及后期建设规划。3、了解一个城市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后期建设规划,可以知道在建立和管理城建档案时,要将其中的信息资源高度利用,才能发挥了城建档案的实际价值,才能让城建档案的信息资源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探讨 第4篇

1. 传统开发与现代化开发的结合

长期以来, 由于工作人员数量、素质、知识结构及专业技能的局限性, 大多数城建档案馆在档案资源开发上, 基本上沿用了档案汇编、大事记、专题摘要、档案展览等传统的档案开发方式。诚然, 这些开发成果迄今仍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良好的传播效果, 但档案信息化和信息传播网络化的趋势, 要求我们必须在开发方法上有所创新, 在继承传统方法的同时, 努力探索现代化的开发方法, 比如, 网上展览、特色数据库、个性化查询服务等城建档案数字资源、网络资源产品。传统方法与现代化方法相结合, 更能符合档案信息受众面广、需求多样的实际, 也更能扩大城建档案馆的社会影响。

2. 公益开发与商业开发的结合

一方面, 随着依法行政进程的加快, 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不断加大, 作为政务信息载体之一的城建档案信息也必然要被纳入公开的范围。城建档案信息是城市建设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 蕴藏着丰富的政务信息, 具有很强的公共需求。因而, 对城建档案进行公益性开发, 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这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 也是实行政务公开的需要, 同时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另一方面, 城建档案除了知识价值和文化价值外, 还具有比较高的科技含量, 在对其进行开发过程中还可形成一定的附加价值, 其开发产品中就会有一部分具有可欣赏、可研究、可收藏、可增值的特性, 从而形成一定的市场需求和商业价值。因此, 把商业开发作为公益性开发的补充形式, 既可增加开发主体, 扩展资金筹措渠道和方式, 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形成多元化、有活力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体系, 又可通过商业运作来发现市场, 培育市场, 把握市场需求, 提高开发效率和效益, 避免资源浪费。

3. 独立开发与联合开发相结合

由于人员、资源、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各自为战的独立开发是我国档案界过去进行档案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在资源共建共享已经成为时代话题的今天, 我们必须要走联合开发之路。首先, 档案编研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合理合法地实现档案信息共享, 为各项工作、为广大民众提供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 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其次, 随着档案工作日益社会化, 档案资源开发也从封闭到开放, 从编辑到开发, 从资料观念到信息观念, 从主要为历史研究或为本单位服务到为全社会各方面服务, 发生了“革命性转变”。其三, 现代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系统性、全面性和便捷性的特点。在此前提下, 笔者认为城建档案馆突破一馆一地的边界, 在开发主体和开发对象两个方面都实现联合, 走联合开发之路, 既可以克服人员、资金、技术上的不足, 又有利于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利用者的多元化需求, 在城市建设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述三种开展模式中, 笔者认为后两者更值得我们采用。国内外城建档案馆和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开发方面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商业性开发中有代表性的如美国著名的Pro QUest公司, 该公司开发了一系列档案信息资源库 (美国档案、国家数字化防卫档案、在线遗产探寻等) , 部分数据库被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所购买。联合开发具有代表性的有英国的AZA数据库, 它提供了从公元900年至今保存在除英国国家档案馆之外的英国各地的文件室、图书馆、大学、博物馆、国家或者专家研究机构的共计340个档案库房的目录, 这个数据库由大英图书馆、英国国家档案馆以及其它两个基金共同合作完成。商业性开发、联合开发在国外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

开发利用好城建档案可充分发挥城建档案的作用, 服务于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应立足于为城市建设发展强有力的支持服务, 在体制上优化、理论上突破、技术上推陈出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上不断深化, 切实增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体系的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安莲.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内涵[J].浙江档案, 2005.9

[2].章燕华.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关键性障碍分析及对策思考[J].浙江档案, 2006.6

城建信息系统 第5篇

[日期:2006-07-06] 来源:作者:admin [字体:大 中 小]《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经过各方面一年多的工作编制完成,为更好地在全国贯彻实施,对“纲要”的编制与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连云港市城建档案信息网.cn

一、“纲要”的编制过程

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要求和《全国建设事业信息化规划纲要》的精神,建设部城建档案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部城档办”)在部信息化办公室的指示下,于2003年3月成立“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课题组”,负责“对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进行调研,并制定《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和《城建档案管理软件及信息格式等相关技术指导性意见》”。2003年4月至2003年9月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开展调研,调研对象为东、中、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城建档案馆,以及已完成城市建设档案信息化研究课题的江苏省。在部信息化办公室的指导下,在支撑机构的配合下,课题组先后完成了《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城建档案管理软件功能要求的意见》等“纲要”的专项课题。2004年初完成了“纲要”草案,并于3月提交城建档案工作座谈会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又广泛争求和充分吸纳各方意见,于2004年4月在杭州召开的专题讨论会上,完成《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成果稿。经建设部办公厅审定、颁发,在全国贯彻实施。

二、关于“纲要”的编制思想

1、贯彻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要求加快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城建档案部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措施,是落实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要求。在“纲要”编制过程中,我们深入学习,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充分体现在“纲要”之中。

2、进一步落实《全国城建档案工作“十五”计划建议》的要求“十五”期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本着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在部分中心城市建设示范性数字档案馆,开展公众网上查询档案信息服务,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纲要”的制定承接并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全国城建档案工作“十五”计划建议》,细化了城建档案信息化的目标任务,便于操作和执行,体现了具体指导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职能要求。

3、从城建档案工作实际出发,推动城建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纲要”编制体现全国城建档案行业对于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愿望,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把发展作为主题,把信息化作为主线和动力,把卓有成效地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作为根本出发点的职能要求。它既要站在政府的“高度”,从全国城建档案事业的“广度”和“高度”考虑问题、研究课题、同时也要考虑重点领域的“深度”,以及目标实施的“可行度”,同时还要坚持从城建档案工作实际出发,认真组织调查研究和预测,以保障各项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的科学性、合理性,使得“纲要”更具有科学性、预见性、指导性和可执行性。

三、关于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

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方针,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服务社会需求。以信息化提高创新能力,促进我国城建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1、把城市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国建设事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各地城市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的总格局中。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化与本省市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步、协调发展。

2、城建档案信息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要与本省、市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本省、市的信息化环境和总体水平相适应,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避免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3、以为城市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有效的城建档案信息服务为宗旨,以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为方向,以城建档案网络化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信息化人才队伍为保障。

4、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库的建设为重点,逐步实现档案存储数字化、检索自动化、利用网络化。充分重视应用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5、坚持发展城建档案专业特色,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突破和解决制约城建档案信息发展的“瓶颈”;突出专业化服务,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综合开发城建档案专业信息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6、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处理好信息化建设中宏观与微观、速度与效益、市场导向与政府管制、开放与安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

四、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发展目标

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的制定,结合了城建档案的具体情况,提出全国城建档案事业信息化建设的3年近期发展目标和2010年中长期发展目标。

(一)关于近期发展目标的说明

近期目标是城建档案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中长期发展目标实现起飞的平台。鉴于目前全国各地城建档案工作信息化水平处于手工管理、单机目录管理,以及办公自动化、数字资源建设和网络传播等不同水平,加之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现阶段的基本目标是:各地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应该在现有基础上确定一个新的工作目标,再上一个新台阶。各省、市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和城建档案馆应解放思想,根据本地区、本馆当前的信息化工作实际,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这项工作。

1、“三网一库”建设

“三网一库”建设是指城建档案馆内部局域网、城建档案信息上因特网、参与当地政务网建设和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这应该是绝大多数馆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城建档案信息化的阶段性里程碑。

2、信息(目录)中心、备份中心建设

全国城建档案信息(目录)中心和地区中心、城建档案信息容灾备份中心以及城建档案馆成为各地城建(档案)信息的备份中心,是城建档案馆应积极探索的发展新思路,值得研究和开拓。

3、城建档案网站建设

目前城建档案网站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数量不多,总体水平不高,具有特色的门户网站为数甚少等问题。完成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城建档案门户网站建设,建成一些向社会公布城建档案信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体现城建档案专业特色的网站也是我们近期工作的重点。

(二)关于中长期发展目标的说明

2010年发展目标是一个中长期发展目标,它的实施与实现是建立在近期发展目标的实施与实现的基础之上的,而且是一个滚动和发展的目标。所以,在“纲要”中提出的是原则性的定性指标,没有设置定量指标。这些定性指标,应该在近期目标开始实施和实现后逐步转变成一个个具体的量化指标,以便贯彻落实,并在今后的实施中不断调整、修订和完善。

五、关于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纲要”围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城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6个方面,确立了重点实施内容。概括起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

1、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设备,选择先进、成熟、适用的技术,避免片面追求最新、最高级的技术。

2、进一步提高城建档案管理软件的技术水平。管理软件除了能够完成业务管理、事务管理、档案利用服务等工作外,还应努力与资源数据库系统相互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从数据录入到数据管理再到数据加工输出全过程的应用。有条件的城建档案馆的城建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应与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相结合,作为政务系统中的子系统协调发展。

3、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是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加快城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提高档案检索质量是当务之急。考虑到全国发展的不平衡,因此要求到“十五”末,50%的市级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实现机检,意味必须完成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并在最短的时间实现全国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的计算机检索。逐步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在互联网上的查询检索。

(二)解决信息化的瓶颈

1、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

由于多方面原因,信息技术人员的缺乏和档案馆人员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缺乏,是城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之一,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多条腿走,一是补充具有计算机、信息化等学历背景的技术人员,逐步改变现有业务人员队伍专业结构,满足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二是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在按照分层次、分阶段和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培训的原则对相关人员培训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城建档案业务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以及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培训,提高业务人员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与此同时应对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人员进行城建档案工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掌握城建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更好的开展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

2、应用系统开发和推广应用

多年来,许多城建档案馆开发了档案管理软件,这些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和推广推动了城建档案信息化的进程。然而,在众多馆开发和更新管理软件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馆无力开发、一些馆低水平重复开发等现象。因此,必须大力组织推荐一些通过实际使用证明技术成熟、水平较高的管理软件在全国推广,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造成资金和时间的浪费。同时为保证城建档案信息交换、实现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3、推进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在信息社会中,标准的重要性与日剧增,如果标准统一,那么建成各信息系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信息共享,进行信息交流,如果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政,那么将来势必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甚至是“信息荒岛”,信息难以充分利用,标准问题已成为关系到电子政务乃至整个国家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城建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逐渐形成全国统一的应用软件技术规格、数据库基本规格和主要数据格式标准。

(三)加速数字化进程

1、开展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

各城建档案馆应根据实际需要和经济能力,采取全部馆藏档案数字化、重点选择某类档案数字化、珍贵档案数字化、高使用频率档案数字化等方式,把现有的实体档案资源转变成数字信息资源,积极、务实推进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

2、积极开展、探索电子档案接收与管理

一方面应积极开展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研究,制订电子城建档案管理办法。另一方面,应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加大对电子城建档案的接收力度,从源头上解决档案数字化问题,并充分利用电子城建档案的优势,变档案为信息,做好利用服务。

3、在城建档案特色数据库方面有所突破为更好地提供专业信息和专业化服务,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城建档案基本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下综合管线数据库、规划审批成果数据库、重要竣工项目档案数据库、城市规划方案数据库、声像资料数据库等各种专题数据库。这可以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专指性与效用度。是提高城建档案馆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有力措施之一。4、建设示范性数字城建档案馆

数字城建档案馆是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又一个里程碑,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要认真总结近几年城建档案馆数字建设的经验,确定1个或几个示范性试点城建档案馆,在数字城建档案馆试点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带动本地区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建设。

(四)整合资源,优化服务

1、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逐步改变传统的城建档案信息形式和提供利用方式,更应加强编研工作,整合城建档案信息资源。通过目录数据库的全面完成,城建档案特色专业数据库的建立,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信息开发和服务利用方式。围绕扩大服务内容,改进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效率,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开发深度、利用率,提高城建档案信息对社会的贡献率。

2、组织重点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与上网,围绕网上应用,催化出一批新的服务。面向消费者,提供多方位的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使城建档案网站成为宣传城建档案工作、开展城建档案信息服务的主窗口。有计划地上载开放档案目录,并向专业特色的城建档案原文信息服务发展,向社会提供网上查询和利用服务,进一步发挥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的作用。

六、贯彻落实“纲要”的几点建议

1、突出重点,发挥优势

“纲要”是覆盖全国的全面的、宏观的、近期和中长期指导性文件,各地区和城建档案馆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详细分析面临的发展环境,深入研究服务需求和自身的资源,客观地制定各自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合理地确定发展重点,扬长避短,突出优势,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实事求是。

西部地区在制定和落实“纲要”时,要适应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突出重点,选准发展领域和方向。

2、做好与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横向衔接

城建档案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局部,城建档案的信息化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城市建设状况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无论城建档案信息化规划编制或实施,都需要加强与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横向衔接。

3、重视所面临挑战信息技术革命为我国城建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良机,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挑战:

——来自传统观念的挑战,看不清自己的实力和潜力,信心十足;

——来自联合方面的困难,特别是城建档案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常常各自为政,这就需要相关政策加以引导和推动,要鼓励搞联合、搞合作。

——经济实力不够强,投入有困难。

4、成立“纲要”的实施指导机构

建议城建档案主管部门成立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机构,主要任务是提供必要的业务指导,以保证“纲要”确定的各项措施能够得以贯彻和实施。同时针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发展的优先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标准保障等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针对那些关系到信息化建设全局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协调。

作者及单位 :于耒北京市城建档案馆

周健民南京市城建档案馆

城建信息系统 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城建档案管理;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广泛普及运用,以及现阶段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对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对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助益。通过对信息化手段的有效利用,提高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效率,将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与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结合,提高了档案的管理质量与服务水平。

一、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背景与意义

(一)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背景

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档案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主要工作内容有:计算机技术与档案管理自动化、多媒体技术与档案信息服务的多样性、网络传播技术与档案信息传播技术、网络储存技术与档案信息储存技术、数据库建立技术与档案信息网络组织技术和虚拟技术与电子档案技术[1]。

(二)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首先,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对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档案管理技术现代化与智能化、信息化与网络化。其次,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有效保证城建档案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信息化环境下城建档案管理相关问题分析

(一)硬件管理设施设备不够完备

目前,有的档案管理部门没有配备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档案管理设施、设备,对档案的收集、管理、查阅利用都是实行手动的管理方法,不能实行管理、查询信息化、自动化,不能提高档案管理质量与档案服务效率。

(二)档案管理软件建设工作不完善

目前,档案管理的软件种类较多,功能参差不齐,而且各有各的特点,在选择档案管理软件时,必须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利用软件进行管理,目的不仅是为了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的便捷性,更多的是需要能及时针对管理平台进行及时的维护与升级。

其次,注重高效性原则。软件管理系统必须具备较快的反映速度,满足查询以及操作的需求。软件必须规范,应当符合国家以及环保等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软件应当通过国家的认定。行业或地区间相统一原则,一个行业或一个地区应当尽可能的用同一种管理软件,便于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服务,另外,还要注意经济性原则,即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投资与回报成正比。

(三)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者利用现代化设备与信息化技术来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而一个真正优秀的城建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懂档案管理,又要懂建筑工程知识还要懂计算机操作等,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掌握新的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加强对档案管理的操作管理能力。

三、信息化环境下城建档案管理实施措施

(一)提高城建档案信息化意识

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有发展理念,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实现档案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与现代化相统一,提高城建档案管理整体水平,满足新形势下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大众对城建信息的日益增长需要,进一步发挥城建档案的作用价值,提升城建档案事业的作用地位,提高城建档案影响力。

(二)强化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首先,提高档案建设管理的数字化建设规范,将工程档案的纸质文件以及声像文件等采用扫描等技术输入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库,这些电子文件的扫描与建立,经过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系统化组织,最终形成具有一定系统性的完整的档案信息资源库。其次,加强对文件档案的网站信息建设。城建档案信息库的建设依托于公共网站的有效建设,通过网页以及连接的方式对档案的使用与管理进行规划。

(三)加强文件档案储存数据化

实现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的主要方法是在对城建档案进行整理后,通过一定的设备将所有城建档案相关的文献档案数字化。并将城建档案文件中的相关档案信息与图像资料等进行有效的结合,对文件进行分门别类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四)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在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对档案管理储存模式的安全性存在着一定的威胁,导致信息泄露的主要手段有黑客入侵、网络数据被篡改以及计算机的病毒等,针对这种现象对建筑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就成为了档案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采用一定的科技手段,提高网络安全管理安全性:

首先,有纸化和无纸化相结合。对电子文档进行及时的归档整理,以确保工程建设档案信息能够被有效、完整的保存。其次,计算机档案管理者要充分利用档案管理的科学技术管理手段,设置一定的访问权限,对档案公开性进行分类,在保证信息能够被合理安全的使用的前提下,开放资源。再次,做好数据库备份工作,保证信息安全。应对系统数据做到定期进行备份。对比较大的数据库采用双机备份,多介质多份备份、异地备份。要建立备忘记录。

四、总结

总而言之,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步是时代进步与城建档案建设的发展步调相一致的,档案管理原理对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要适应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档案管理者要充分学习档案管理原理中的科学理论指导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重视对档案资源的管理与开发,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减少档案管理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损失,以维护我国的经济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浅谈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第7篇

一、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城建档案信息技术有待提高。

同世界其他先进国家相比, 目前我国城建档案软件和技术的研发还处于初级阶段, 科技水平不高。由于计算机型号不同、系统软件各异导致各地的城建档案馆所应有的软件不能做到信息共享和互用, 城建档案的主管部门还没有建立一个系统的用于数据交换的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同时, 由于现行的档案信息整理、分类、著录等还没有统一化、科学化, 信息软件防范网络风险的功能不强, 应用软件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

(二)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有待规范。

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是, 在现实工作中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 在声像档案的保管方面, 许多档案馆对已经处理过的数字化电子文件不重视, 使得电子文件因空气、温度等影响而受损。同时, 由于城建档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化。但是这种信息化的档案恰恰是被束之高阁, 而并没有真正实现与网络对接, 转变为“一种全新的传播、交流城建档案信息的方式与高质量的城建档案信息产品”。这些管理方面的漏洞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压力。

(三) 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有待投入。

城建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需要相应的计算机、存储、输入输出等设备, 因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这往往超出通常城建档案部门所能承担的范围, 再加上有的地方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 导致档案主管部门的拨款不足或是不能及时到位, 使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或是不能有效开展信息化建设。

(四) 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人。因此要推动信息化建设, 工作人员首先要具备现代化网络知识和专业知识, 而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但从目前看, 许多地方的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 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 尤其是城建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因此, 尽管有的档案馆引进了现代化设备, 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同时,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 每年城建档案馆接收入馆的档案数量激增, 由于目前的相应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 在档案业务指导、查询、利用等工作量已经饱和, 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档案的信息化工作。

二、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 积极开发城建档案信息化软件。

在工作中, 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积极开发适用于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软件技术, 建立安全稳定的信息软件系统。在进行信息化处理过程中, 要把安全、稳定和保密放在第一位, 确保归档的数据和信息不被破坏和损毁。对于涉密档案, 要采取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 一律不得与网络连接;对于非涉密文件, 即使在网上查询, 也要采取身份确认、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 既防止别人盗用信息又可以有效地防范计算机病毒侵入造成数据破坏, 确保软件系统和和数据的安全。

(二) 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管理规范化。

在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实践中, 首先要不断完善城建档案信息化规范体系, 建立管理、业务、技术三个层面的操作标准与规范, 尽快制定《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操作规范》、《城建档案信息化技术保障细则》等规章制度, 为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其次, 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保护知识产权与保障用户公平使用的办法。再次, 要建立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评估体系,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通过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评估来推动城建档案信息管理规范化的落实。

(三) 加大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

各地城建档案馆和主管部门要在设备投入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积极改善城建档案工作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 在工作人员待遇、经费使用等方面, 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和解决工作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以便于为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 提高城建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

实现管理的高效化、规范化要靠人才, 实现技术的创新也要靠人才。推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根本在于提高城建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 提高档案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使他们在能力、意识上都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其次, 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尤其要对在职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 使他们不仅要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 把他们塑造成为复合型应用人才, 要在工作过程中锻炼人、发现人、培养人、提拔人。再次, 改善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 引进一些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与维护等计算机学方面的专业人才, 改善目前城建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 建立一支由档案分析、市场调研、档案采编等不同人才组合起来的城建档案信息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张志.高宏山.王淑珍.再论数字城建档案馆及其建设[J].城建档案, 2003.5

“数字市政”与城建档案信息化 第8篇

打开尘封的案卷,一幅南通城市发育、成长的历史呈现在眼前:古代通州城建于958年,具有典型的州城格局;近代历史上南通城市基础建设曾书写过华彩的一页,清末状元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建设。张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独巨匠心,将工业区选在城市西郊唐闸,港口区定在长江边的天生港,城市南郊狼山作为花园私宅及风景区,三者与老城相距各约6 km,构成了以老城为中心的“一城三镇”的空间格局。张謇秉承“道路交通为文明发达之母”的思想,积极发展城镇交通,以老城为中心开辟10条行道使相对独立的城与镇紧密相连。为了加强唐闸与港区之间的联系,张謇还修建了港闸公路等。时至今日,这些最早期的市政道路网络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交通纽带作用。

建国后,随着人民路、城山路、城闸路等一批主干道的相继建成,现代意义上的南通市政建设才正式起步。从现存的档案材料中,可以看到在一些老的集中居住区,早期建成的砖砌地下管线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部分老街、小巷、石桥、涵驳等将明清民居一道,成为城市文化的象征被保存下来。在对这些市政设施“修旧如旧”的维护过程中,现有的档案资料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南通市政设施建设和城建档案工作开始迈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城市大交通、大市政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城市整体发展规划中,并被形象地称为市政建设“五横五纵”计划。以红线宽度达100 m的工农路(中轴线)拓宽改造工程建设为标志,市区主干道改造项目实现了“三年大变样”;同时,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的相继竣工,由市区16座泵站、近200 km地下管道构成的污水收集与排放系统。经过多年努力,“濠河周边排污纳管工程”彻底改变了濠河周边污水无序排放的乱象,“泛舟濠河”已成为南通旅游节目,倍受好评。

与此相适应的“数字市政”建设,也就随之展现在我们面前。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条例》的贯彻实施,把燃气、电信、自来水、地下管道等资料逐步纳入城建档案的“笼子”,使档案资源成为社会公共财富而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媒体上经常报道的所谓“野蛮施工”导致的自来水管、煤气管道被挖断事件,有许多是由于未查清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造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字市政”与城建档案信息化是城市走向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2“数字市政”与城建档案信息化是“数字化市政”的基础

“数字化城市”是指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对城市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序有效的整合。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城市信息体系,建设具有统一信息平台和完善的各类数据库,对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建立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网络化管理、服务与决策功能于一体的信息体系。典型应用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智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公共信息服务、教育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社区管理等几乎所有城市生活管理方面和经济层面。

为什么要建设“数字化城市”?因为“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只要数字化水平达到‘基本应用’的程度时GDP就可以增加2.5~3倍,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也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是专家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城市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载体,而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机体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动脉和血管。城市信息化离不开市政基础设施及其档案资料等的信息化。这就像再先进的汽车引擎离不开最基本的燃油来驱动。

在用数字化手段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各种信息、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应用,这就对基础的城建档案信息源、数据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技术层面上,要求城建档案信息源、数据源要与整个“数字化城市”系统相匹配,使城建档案信息网络在自成体系的前提下,又能成为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组成部分;而“数字市政”在此又成为城建档案信息网络的并列系统或子系统,为整个城市大系统提供市政基础设施运行和管理的同步信息支持。在质量层面上,各类基础信息源的质量水平对城市信息体系运行、分析、决策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城建档案信息网络有责任、有义务提供涵盖城市规划、城市勘测、城市建筑、城市园林、城市环保、城市人防、市政公用、地下管线等30多个专业的高质量数字化信息。在深度上,包含时间深度和技术深度两个方面。城建档案信息网的建设不能贪大求全,而应当遵循“可能与实用”的原则,要有一个取舍与筛选的过程,并不是年代越久就越好,也不是子目越细质量就越高,而是针对不同的使用层次和不同的使用对象,对档案资料深度的要求是根本不同的。

有效的信息其实都是“精心设计的结果”,任何好的数据库或信息源必须要不断进行改进和维护,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信息优化更新机制。这也是“数字市政”和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须遵循的原则。

3“数字市政”与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协调发展

“数字市政”与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问题。

系统与软件的协调。任何形式的数据库都必须通过信息软件所设置的O/A端口接入网络系统(局域网或城市建设服务网站等),建设中从一开始就应避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闭门造车”式发展,而要在精心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数字化城市”的发展要求自觉纳入地区发展的“总盘子”中分段实施,使“数字市政”与城建档案信息系统能够兼容并蓄、“强强发展”。分阶段实施中的相互协调。“数字市政”与城建档案信息系统都存在一个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现实问题:一方面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决定了系统不断完善的阶段性和持续性;另一方面是任何一个信息系统的建立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一蹴而就”,而只能是按照“必须和可能”的原则逐步实施和推进。对数据采集精度与深度方面的要求。“数字市政”与城建档案信息系统在此有着不同的侧重偏向:“数字市政”系统对生产、管理、维护工作中经常性、反复性使用的信息,偏重于实用性的要求来建立。比如,运用数字化手段对某桥梁进行监测维护时,着重于关注桥梁各部位的标高变化、水平位移、构件变形、混凝土和钢筋的腐蚀状况等与桥梁全寿命期间有关的工程数据,至于具体的检测方法、计算过程、论证情况等可能仅以纸质资料的形态存在而不进入数据库。因此,城建档案信息系统应当适时适宜地对“数字市政”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出要求,做到对数据的采集“筛而不弃、舍而不漏”,两者兼顾。

4“数字市政”与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据、软件、人才和管理是“数字市政”与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四大关键要素,而标准化和数字化是信息系统建立和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

1)数据库的建立要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对各类信息进行数据聚集,主要包含将现存的大量纸质数据、图片等进行采集和摄录,使之成为有效的电子数据。

2)软件系统在设计和建立时,应当创造条件主动与现有的城建档案信息系统相接轨。管理软件应采用符合国家档案管理及市政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对档案信息、市政工程实体进行辅助管理、运行控制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

3)人才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才的培养有多种途径。直接引进人才最为快捷,但往往受制于单位体制或编制的限制。即使引进成功,新来的大学生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磨合期”。因此,应当提倡在岗人员的培训和“升级”,通过技能培训、岗位练兵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的相互交流等方式,同时结合经济激励等措施挖掘现有的人力资源。

4)管理上要坚持硬件管理、软件管理和人才管理三管齐下,综合治理。在系统管理上,专业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与工作责任心至关重要,高质量的数据库或信息源必须要不断进行改进和更新。

analysis,etc.The situation of Nanjing safety board investigation was presented briefly.Finally,the countermeasurestobuildstrictbridgesafety accountability,to strenthen the quality safety monitoring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to complete scientific removing danger and to maintai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re suggested.

design criteria;

maintenance&management;measures to remove danger

A Pilot-scale Study of Membrane Fouling Control for

HUANG Jin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Shanghai 200125,China)

Abstract:Apilot-scalehollow-fibermicrofiltration membrane bioreactor with a treatment capacity of 30 m3/d was built for studying the deep treatment of municipal wastewater.The effect of membrane uni construction,membrane aeration,back washing,and chemical cleaning on membrane fouling was investigated The optimal design and operation parameters were summarized.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membrane unit was optimized to achieve membrane fouling alleviation,membrane cleaning frequency reduction,membrane service life extension,and operation cost reduction.

Key words:membrane fouling control;

hollow-fiber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membrane aeration;back washing;chemical cleaning

On Material,Construction and Design,the Three Key

Factors for Bridge Development

HUANG Jin-yuan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Shanghai 200125,China)

Abstract:Firstly,the materials such as concrete steel products,steel tube concrete and composite material about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s and developing trends were presented in the paper.Secondly,the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bridge super and substructures were mentioned.Then,the bridge design was emphasized including its principle,theory system improvement and design method development.As a conclusion,material,construction and design were proved to be the three key factors in the bridge developing.

Key words:bridge;material;

construction;design

Nantong 226000,China)

records informatization are the product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a certain extent,meanwhile they are the inevitable demands of civil modern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The building of digital municipa and urban construction records informatization should obey the general planning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Meanwhile,the principle of reasonable,possible and useful should be followed to reinforce the harmony of systems.During the building process,a good information platform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ould be completed and an optimized information managemen mechanisms would be established by three measures including catching four key factors,data,software,talents andmanagement,meeting therequirementsof standardization,persisting in hardware,software and talants managements.

Key words:digital municipal;

digital city;

关于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第9篇

一、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 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城建信息资源共享的现实需要。

在当今社会, 各行各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经济发展最高点、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展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进一步促进城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保存和传递, 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 进而促进城建事业的整体发展。

2. 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城建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面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新需要,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外部条件和内部需求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在新时期, 要适应档案工作的要求, 必须转变观念, 剔除影响档案事业发展的体制弊端, 调整档案工作的结构, 使其与社会整体发展相协调、相一致。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传统档案管理理念的转变, 完善档案管理体制。

3. 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城建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工作, 主要是利用人工对档案实体进行精细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操作, 是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管理模式, 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在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凸显弊端, 而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档案的储存量以及工作效率, 还可以有力地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 部分特大城市城建档案馆开始建立自己的MIS系统, 并开始了档案原件数字化工作。现在多数城建档案馆也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相关的城建档案数据库, 但总体上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一现状与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缺乏顶层设计。各基层城建档案馆采用的系统软件各异, 开发的管理软件不能互用, 著录标准不同, 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同时, 各城市城建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深度不同, 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 不能适应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软件共享的要求。二是标准化建设滞后。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标准化。但由于各地城建档案馆的业务水平发展的不均衡, 案卷质量不高, 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 系统软件移植性差, 自动化工作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工作流程, 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 制约了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三是支撑系统欠缺。城建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 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和图纸是磁盘、光盘, 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不能完全适用。城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 网络技术有待提高。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 大部分档案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偏低。

三、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策略

1. 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建立管理、业务、技术三个层面的标准规范, 并大力推行。其中, 管理性标准规范是指对数字城建档案馆及其数字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一套规则, 解决给谁用、如何用的问题。业务性标准规范主要针对数字城建档案馆的业务处理进行标准化管理, 解决业务操作不统一的问题。技术性标准规范包括数字城建档案馆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软件系统工作平台技术标准、数据信息处理标准等, 解决因无相关标准导致的质量问题。

2. 加大基础建设投入。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硬件环境、系统软件和网络环境三部分。硬件环境包括计算机系统硬件平台、办公环境、现代化库房。硬件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网络通讯设备、服务器、档案数字化处理设备等。系统管理软件除了能够完成业务管理和档案利用服务等工作外, 还能与数据库系统相互融合, 实现从数据录入到数据管理再到数据输出全过程的应用。网络建设是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网络环境分为档案馆内部局域网、与政府连接的政务网以及与互联网连接的公众网。

3. 搞好应用系统开发。

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建成一个可扩展的网络应用系统, 可以实现一站式系统办公、专用系统办公、内部网站与外部网站办公以及城建档案馆与平行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的协同办公等功能, 涵盖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加工、数字资源管理、电子档案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组织、利用等全过程。作为城市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采用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3S技术、数据的远程访问、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数据交换、超级链接技术等, 并以分布式数据库方式存储分散于各种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 通过网络将它们互相连接, 从而提供及时的数据交换与管理、信息利用等, 最终实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4. 加强信息资源库建设。

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第10篇

一、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城建档案系统的开发, 需要遵循“先进实用、安全可靠、开放灵活”的原则, 以开发利用城建档案信息、建设数字城建档案为目的, 以城建档案管理标准规范为依托, 以建设、充实、更新数据库为手段, 以阵列为存储介质,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等现代技术, 实现馆藏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的数字化及海量存储;在城建档案登记、监督、指导、验收等管理环节, 以及接收、整理、检索、保管、利用、鉴定、统计等业务工作中, 实现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同时, 电子信息系统支持城建档案馆的日常工作流程, 支持互联网的应用和远程查询, 全面提高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水平。整体上提高城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建设规范化的数字档案;完成档案的数字化、文档管理信息化、保管智能化和服务现代化、办公自动化;实现馆藏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高效的开发利用;使其具备数字化的处理能力、查询能力和传输能力, 成为“数字城市”的基础数据源。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 对城建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使之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适应改革的需要, 更好地为城建档案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已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在城建档案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 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领导干部和同志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把档案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 管理力量薄弱, 投入不足, 造成设施落后、制度不严、管理不善, 导致了档案工作处于被动应付, 难以高质量的为城建档案工作服务。

(二) 管理水平不高。

当前, 材料入档、整理档案任务繁重, 但信息化建设落后。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实用中常常遇到技术障碍, 使查询、归纳、输入、打印工作经常出现问题, 制约了城建档案作用的充分发挥, 也制约了档案管理、使用者使用软件、推广信息化的积极性。

(三) 程序空转。

相当一部分城建档案管理单位没有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实行城建档案管理工作, 造成程序空转, 同时制度不健全, 人手不充足, 有的城建档案在使用功能上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措施

(一) 从数字化着手, 着力加强信息化内容管理。

开展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 城建档案馆应根据实际需要和经济能力, 采取全部馆藏档案数字化、重点选择某类档案数字化、珍贵档案数字化、高使用频率档案数字化等方式, 把现有的实体档案资源转变成数字信息资源, 积极、务实地推进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积极开展、探索电子档案接收与管理, 一方面应积极开展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研究, 制订电子城建档案管理办法。另一方面, 应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 加大对电子城建档案的接收力度, 从源头上解决档案数字化问题, 充分利用电子城建档案的优势, 变档案为信息, 做好利用服务。在城建档案特色数据库方面有所突破, 为更好地提供专业信息和专业化服务, 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城建档案基本数据库, 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下综合数据库、规划审批成果数据库、重要竣工项目档案数据库、城市规划方案数据库、声像资料数据库等各种专题数据库。这可以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专业性与效用度, 是提高城建档案馆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有力措施之一。在建设示范性数字城建档案馆中, 数字城建档案馆是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又一个里程碑, 要认真总结近几年城建档案馆数字建设的经验, 确定一个或几个试点, 在数字城建档案馆试点实践的基础上, 进一步带动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建设, 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二) 从人员上加强城建档案管理。

传统档案工作以纸张为工作对象, 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模式下, 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 新系统的开发, 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存储介质的不断变化, 在同等设备的情况下, 档案工作效率的高低越来越依赖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每个环节的技术问题都会影响到工作的整体进度。档案工作对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人才匮乏成为一个严竣的问题, 加快建设适应信息化要求的档案人才队伍迫在眉睫。目前, 档案人员队伍普遍存在着知识面窄、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 要求档案专业人员既具备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熟练地掌握档案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又要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必须重视档案工作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必须配备负责档案信息化系统开发和维护的专业人才。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必须适应信息化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适应信息技术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知识更新, 引进、消化、适应信息技术的成果, 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可以肯定, 加快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变革, 多途径、多层次培养人才, 是档案工作迎接信息技术革命最根本的对策。

(三) 实施城建档案的分级管理以及保密管理。

按管理权限, 以解决好使用权和管理权为突破口, 坚持谁管理谁负责, 逐层逐级建立城建档案局域网, 通过局域网之间的相互连接, 实行城建档案的网络化管理, 从而保证项目业主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 随时设立所需要档案资料, 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加入公共信息网使档案信息的利用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建设业主单位只能阅读无法更改, 从而进一步减轻档案工作的工作量, 减少纸质案卷因磨损而造成的毁坏, 并有效减少弃档、死档和无档现象。不断完善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保密制度, 传统的城建档案纸质管理便于档案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查阅、登记、转移工作, 信息化管理之后, 保密工作重要性将突显出来, 必须在制度上加以约束, 确保电子文件和信息查询系统只能在被授权的情况下使用, 这在国际上也是通行的做法。

对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一些思考 第11篇

1.1 城建档案管理的内涵

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应归档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它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真实纪录,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收集、鉴别和整理城建档案材料;2)对已接受收进的城建档案进行分类、排列、编目、编号等系列化的整理工作;3)城建档案的统计;4)城建档案的提供利用;5)城建档案的鉴定和销毁。

1.2 城建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对城建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干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使之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适应改革的需要,更好地为干部人事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已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各级地市政府部门在城建档案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领导干部和同志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档案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管理力量薄弱,投入不足,造成设施落后、制度不严、管理不善,导致了档案工作处于被动应付,难以高质量的为干部工作服务。2)管理水平不高。当前,材料入档、整理档案任务繁重,但信息化建设落后。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实用中常常遇到技术障碍,使查询、归纳、输入、打印工作经常出现问题,制约了城建档案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制约了档案管理、使用者使用软件、推广信息化的积极性。3)程序空转。相当一部分城建档案管理单位没有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实行城建档案管理工作,造成程序空转,同时制度不健全、人手不充足,有的城建档案在使用功能上得不到充分发挥。

2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现状

2.1 档案信息化建设

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列入其中,同月国家档案局在中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上宣布: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由此,传统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步被提上议事日程。

2.2 档案电子文件

所谓电子文件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以计算机盘片、磁盘和光盘等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括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报表、电子图纸等。较之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工作,使用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传统的档案工作以纸质材料为工作对象,而应用计算机后,电子文件取代了以往的文字材料,它是由拟稿者直接写在磁盘上,并在磁盘上进行修改,一经形成后,马上存储到办公信息数据中,由档案人员、技术人员所共享。电子文件随时产生、随时更改,存储在计算机磁盘或光盘中。如果归档,必须以磁盘或光盘形式移交,归档范围也不能只是“办理完毕,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还应包括文件的读取软件甚至操作系统。

2)由于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档案实体分类也可能将被概念分类整理所取代,因为实体分类的结果只能体现一种属性联系,这种单线排列的方式是手工操作管理档案的需要,但在当今电子文件的环境中,文件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均发生了变化,电子文件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迅速、有效、多角度的整序,不再需要对它进行像纸质文件那样的分类整理。

3)由于电子文件的保存价值同时取决于其自身价值和可读性,其鉴定的方法、内容、标准均将发生变化。电子文件一方面由于制作方便,将产生比以往更多的文件;另一方面由于用户的需要,信息和数据不断地修改和补充,因此很难划定固定的保管期限,况且目前电子文件的凭证价值尚无法律保证。因此,其鉴定、管理方法亦无定论。此外,由于电子文件信息载体的特殊性,其保管方法、要求以及检索和对外利用等方面也与纸质文件有许多不同之处。

3 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3.1 建立较为完备的城建档案电子文件资料库

资料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动态、繁琐的工作,通过计算机影印技术做好电子文件的制作、保存工作具有相当大的工作量,但这是后期所有信息化工作基础。就目前的保存技术而言,光盘、磁盘、硬盘均是可取的存储介质,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3.2 做好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

通过采取技术处理,将已归档的电子文件改为“只读性”文件,即只能读不能写的不可更改的文件,从而识别和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使之与纸质文件一样发挥社会效用。

3.3 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

电子文件记录在介质层上的信息被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内,不怕外界磁场的影响,不会直接受到空气中的灰尘、水分及有害气体的侵害。但是,由于电子文件形成的时间短,缺乏实际储存的验证,所以,电子文件中原始信息的长期保存问题是有待档案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目前,对于长久保存的电子文件,需要定期进行复制,以防止信息损失。

3.4 建立城建档案信息查询系统

该系统旨在为城建档案工作者提供直接的操作平台,是操作者面向资料库的窗口。系统的建设是复杂的软件开发过程,各建设单位可以和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合作,或购买已经成熟的软件同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改应用。必须注意的是,对资源的使用和维护同等重要,如果不能保证数据的动态更新,那么软件所能提供的信息也只能是过时陈旧的信息,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将无以体现。

3.5 建立城建档案网络化管理体系,实施城建档案的分级管理

按管理权限,以解决好使用权和管理权为突破口,坚持谁管理谁负责,逐层逐级建立城建档案局域网,通过局域网之间的相互连接,实行城建档案的网络化管理,从而保证项目业主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随时调阅所需档案资料,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目前,应尽快实现三级联网,即市馆、县馆、部门档案室三级联网使档案信息在较为广泛的范围内得以交流,为档案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同时,加入公共信息网使档案信息的利用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建设业主单位只能阅读无法更改,从而进一步减轻档案工作的工作量,减少纸质案卷因磨损而造成的毁坏,并有效减少弃档、“死”档和无档现象

3.6 不断完善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保密制度

传统的城建档案纸质管理便于档案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查阅、登记、转移工作,信息化管理之后,保密工作重要性将突显出来。必须在制度上加以约束,确保电子文件和信息查询系统只能在被授权的情况下使用,这在国际上也是通行的做法。在美国,所有的城建档案只对本人或他授权的人开放,不向公众提供利用,在美国的某些州,让未经城建档案主体授权的人看他的档案是违法的对执法部门也不例外

3.7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要适应信息技术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知识更新,引进、消化、适应信息技术的成果,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可以肯定,加快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变革,多途径、多层次培养人才,是档案工作迎接信息技术革命最根本的对策。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有效政府下一篇:电力电气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