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门诊范文

2024-09-14

呼吸内科门诊范文(精选11篇)

呼吸内科门诊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根据WHO建议, 用规定日剂量DDD (Defined Daily Dose) 和药物利用指数DUI (Drug Uvilization Index) 作为医生是否合理用药的指标, 对应用的药物作统计分析, 分析用药的合理性。D D D的定义为:药物达到主要目的所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D D D值参照《药品的解剖学治疗学化学分类索引及规定日剂量》[1]、2 0 0 5年版《中国药典 (二部) 》[2]、《新编药物学》 (16版) [3]收载的临床常用剂量, 个别品种参照药品说明书确定。用药频度 (DDDs) =总用药量/DDD, DDDs是不同药品间消耗比较的指标, DDDs越大, 药物使用频度越大, 反映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DUI=DDDs/总用药天数, DUI>1为用药不合理, 规定DUI≤1为用药合理。

随机抽取2008年1月门诊呼吸内科600张处方, 调查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药名、用法用量、总用药天数。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联合用药、合理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4]。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应用品种情况 (表1)

本次调查的600张处方中, 有4 7 4张使用了抗菌药物, 使用率为79%, 使用品种达7大类共17种。474张处方中患者男284例, 女190例, 年龄18~85岁, 平均57.8岁。使用最多的前10种抗菌药物有476张, 占95.97%。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是使用最多的3类抗菌药物, 其中使用前1 0位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4种;大环内酯类占4种;喹诺酮类占2种。

2.2 使用前10位的抗菌药物DDDs排序及DUI值

经过计算得出使用前10位的抗菌药物DDDs排序及DUI值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抗菌药物DDDs排序前3位的分别是头孢泊肟酯、盐酸莫西沙星和克拉霉素。除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的DUI值>1外, 其余均≤1。

2.3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

474张处方中, 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如表3-1、3-2所示, 可以看出在抗菌药物临床中, 单用所占比例很大, 二联用药所作占比例仅为4.6 4%, 没有使用三联以上用药。其中二联用药均为大环内酯类与其他类联用, 用于治疗肺炎。

2.4 抗菌药使用的病种分布情况

头孢菌素三代主要用于肺炎 (52%) 和支气管炎 (36%) , 大环内酯类也主要用于肺炎 (43.33%) 和支气管炎 (34.17%) ;喹诺酮类病种分布较广, 分别用于肺炎 (23.53%) 、支气管炎 (21.32%) 、肺炎病变并感染 (19.12%) 、支扩并感染 (11.76%) 、哮喘发作 (8.82%) 、胸膜炎 (7.35%) 等。数据见表4。

3 讨论

我院呼吸科门诊处方中, DDDs排名前3位的是头孢泊肟酯、盐酸莫西沙星、克拉霉素, 反映出门诊呼吸内科对这3种药物的选择倾向性大。从病种分布来看, 肺炎及支气管炎患者分别占36.9%及31.25%, 肺炎患者中老年偏多或伴有基础疾病 (糖尿病、肿瘤患者等) , 因此氟喹诺酮类因其抗菌谱广、组织渗透性高而得到较多应用。

调查中抗菌药物的应用多为单用占95.36%, 二联使用的占4.64%, 未见三联以上用药。联用出现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治疗病例中。由于门诊肺炎病人就诊时多病情较重, 来不及做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为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有时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属等;另外, 有肺部基础疾病患者有时感染革兰阴性杆菌或金葡菌等, 故使用头孢菌素类与大环内酯类联用。此类联用符合《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上感) 患者应针对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G、V或阿莫西林, 过敏者选用大环内酯类;其他可选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三代和喹诺酮类因抗菌谱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而不适用于该类病种。

氟喹诺酮类使用比例较高, 且左氧氟沙星的DUI值大于1。在处方调查中发现, 多数使用左氧氟沙星的处方中每日用药剂量达到0.4g (0.2g, 2次/d。氟喹诺酮类近年来在呼吸科的使用比例增高, 与其抗菌谱广、输液剂型方便、不需做皮试等因素有关 (药品促销也是其中因素之一) 。但过频使用导致细菌耐药增加, 提高用量又导致恶性循环, 同时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 建议医生合理安排患者做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如经验治疗时应根据病种常见感染菌种特点并参照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医师和药师要不断更新药物知识,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为患者提供正确、合理、经济的给药方案;同时保护现有的抗菌药物品种不会由于滥用导致耐药而失效。

摘要:目的了解门诊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呼吸内科600张处方, 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药品用药频度 (DDDs) 和药物利用指数 (DUI) 、联合用药、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有474张处方使用了抗菌药物, 使用率为79%, 抗菌药物品种达17种, 主要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等;用药过程中, 单用占95.36%, 二联占4.64%, 无三联以上使用;DDDs排序前3位的是头孢泊肟酯、盐酸莫西沙星、克拉霉素, 除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外其他抗菌药物药品的DUI值均≤1。结论我院门诊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但仍需进一步提高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抗菌药物,应用分析,呼吸内科门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王强, 金岩, 李婉.药品的解剖学, 治疗学, 化学分类索引及规定日剂量[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3:52~74.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S].2005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396~2430.

[3]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篇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4~109.

内科门诊实习心得1 第2篇

内科门诊两周的实习一下子就过去了,这两周,在老师的教导下,我收获了不少知识,现汇报如下:

1.熟悉门诊系统的操作与转运

对门诊电子系统的较好程序,患者的就诊顺序有了一个清晰具体的了解。在老师的演示下,能够熟练掌握运用门诊电子系统,能够协助老师开药,开检验单等。对检验项目具体事项有了认识。并对市医保,省医保,门慢,门特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能够协助老师帮助病人撰写申请门慢,门特的表格。

2.对检验项目有了一定的认识

对一些检查前所需的状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如需在空腹下进行的项目有:血脂类,血糖,血液流变学,肝功,血沉试验、血清铁、转铁蛋白等,免疫球蛋白三项,风湿三项,肝胆B超等。甲功抽血检查无限制规定,吹气试验需在饭后4小时后进行等等。

对疾病的确诊需要的辅助检测也有了认识,如一个右侧下腹疼痛的病人,除了排除妇科疾病外,还可进行抽血,B超,尿常规检查,排除肾结石,阑尾炎。一个下肢水肿,无其他明显诱因导致的,可检测肾损害四项以查肾功能。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糖尿病的辅助诊断为空腹血糖>7.0mmol/L 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3.门诊问诊的技巧

不像在住院部,问诊的时间很充足,可以充分的与病人接触,详细的了解病人的家族史,生活史,现病史等等。而在门诊,病人量多,时间有限,往往是要在几分钟之内就要对病人的病情有一个认识,并作出诊断。因此门诊问诊是相当重要的。一般来说,在就诊前要求病人填写好病历首页的各种信息,在接诊时就可以了解到病人的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住址,有无药物过敏史与及既往病史。问诊时要抓住病人的主诉,有些病人絮絮叨叨,有些沉默不语,这时作为医生就应该站主导地位,通过询问,让病人说出这次就诊最不舒服最想解决的问题,同时了解起病的时间,治疗情况等等。通过问诊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有时候有些问题是涉及个人隐私的,作为医生我们一定要让病人感受到我们是会保密,不会泄露任何相关信息。周围人多时,我们应该散开不相关人员,让患者有一个安全环境。同时,询问时不能硬邦邦,如一个处于婚育年龄的女性前来就诊,应友好的询问有无结婚,有无男朋友,有无怀孕的可能。

4.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中医时,似乎有一个误解,辨证论治,理解为通过症候治疗,而忽略了疾病的诊断。我想仲景的在《伤寒论》中提出的辨证论治是在一个病的前提下,如太阳病,少阳病,太阴病。这就是已经对这个病作出了确诊,而不是单纯的凭症状开方药。对于疾病,一个明确的诊断是相当重要的,有了一个明确的诊断,对这个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情况有一定的把握,同时也能预知这个病对生命的危险性,能够提前告诉患者,让患者预防,谨慎。

对于一个疾病的诊断,除了一般症状,体征之外,我们也要借助实验室辅助检查,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很多辅助检查能对疾病的诊断做出一个判断,这其实也就是望诊的一个延伸,所以作为中医生,我们没必要去排斥它,而应该熟练的掌握它,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候不需要,心里面有个度,用起来就得心应手。对疾病也就能够更好更早的给出诊断。

两周的实习,老师不仅让我收获了作为一个门诊医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同时在空闲时,也给我讲了这个行业所会出现的一些情况,和所应采取的策施。感谢老师,感谢患者让我在这两个星期里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学生:刘嘉梦

编号:B01

神经内科门诊抑郁症患者护理 第3篇

【关键词】 神经内科门诊;抑郁症;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89-01

抑郁症又被称之为心灵的感冒,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抑郁症甚至成为了最为流行的精神文明病,世界卫生组织更是将抑郁症与癌症放在一起,成为下个世纪最需要预防的疾病之一。抑郁症伴随的身体疾病,以至于自我毁灭的病例更是举不胜数。抑郁症是一种关联人身心和思想情感的疾病。不仅对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人对待感情、事物的具体看法。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心情暂时沮丧,假如没有及时治疗,病症会持续很长时间,给社会和家庭都会产生很大的精神经济压力。因此,对射精内科门诊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作为神经内科门诊的护士应全面思考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的具体方案,协助医师利用身体和心理诊断找出治疗的最佳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神经内科门诊抑郁症患者81例。其中男32例,女49例,最大年龄是69岁,最小年龄是17岁。职业:公务员13例(16.05%)、教师22例(27.16%)、工人8例(9.87%)、农民9例(11.11%)、学生39例(48.14%),其他职业4例(4.93%)。患者受教育程度,详细结果,见表1。

1.2 研究方法 对神经内科门诊81例抑郁症患者情况进行调查,并且实施随访追踪心理及药物治疗,治疗1个月前后分别利用自评抑郁量表进行评定、评价。诊断总分标准>40分,标準分>50分。其中81例患者共同使用自评焦虑抑郁量表>9分以及调查流行病学自评抑郁量表>20分,在治疗之前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抑郁症病因 遗传:抑郁症患病与家族病史存在着重要的联系。经过研究发现,抑郁症家族遗传病史的患者,其中染色体第11对产生异常。[1]环境:带给人压力或是失落情绪的生活有可能造成抑郁症,例如失去配偶、离婚、失业等。药物:对某些来说,长时间使用某些要去会出现抑郁症。性格:一些特质个性,例如过分自卑、过度依赖别人、悲观等,都容易患上抑郁症。

2.2 抑郁症状 抑郁症患者表现的主要症状:头痛、头晕患者35例;睡眠出现障碍患者12例,其中容易早醒患者4例、醒后困乏患者5例、入睡比较困难患者3例;疲劳乏力患者13例;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患者19例;没有食欲患者2例。

2.3 统计分析 女性在心理障碍、情绪、疲乏。自责等方面与男性存在着的明显的差异(P<0.01);文化程度比较低的性格障碍存在差异(P<0.05);老年患者在自杀、障碍、疑病等方面存在差异(P<0.05)。

3 讨论

在情感障碍中抑郁症属于一种能够治愈的常见疾病,可是多年以来,我国抑郁症患者中仅有个别人在专业精神医院进行就医与治疗,大部分患者在各类综合医院诊断为神经衰弱等疾病,并且给与了不正确的治疗,进而造成了患者因为病情的蔓延,加重了病情,产生自杀的后果。抑郁症伴随的身体疾病,以至于自我毁灭的病例更是举不胜数。抑郁症是一种关联人身心和思想情感的疾病。不仅对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人对待感情、事物的具体看法。[2]女性在社会中遭遇的问题要明显多于男性,再加上女性情感细腻,没有男性心理承受能力顽强,因此女性在抑郁症状因子上与男性相比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文化程度比较高的患者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帮助自己认识疾病,能够在疾病中获得主动权进而有效控制疾病的蔓延,因此文化程度比较低的患者比较焦虑等因子存在差异。老年人一般看待病情过于悲观,在心理上强烈表现出孤独感、自杀因子存在差异。

4 护理

4.1 早期预防和治疗 抑郁症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疾病,要避免患上抑郁症,应尽量减少生活中的压力;对于长时间服用容易造成抑郁症的药物要观察期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干预;培养自强、资信的个性;戒烟酒,不要滥用药物;适当的添加维生素避免因为其缺乏造成的抑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同时还要对抑郁症状了解,能够及时治疗。

4.2 心理治疗 精神治疗,促使自我具备成熟的性格;将精神分析作为基本原理,探析病人深层次心理变化情况,了解患者潜意识的动机与精神欲望,帮助病人对自己加强了解,进而改变应对困难的情感机制。认知治疗,纠正思维产生的错误;认知治疗重点针对患者产生的错误认知问题,通过转变病人对外界人和事物的看法及态度来改变患者表现出的心理问题,纠正思维过程中习惯性的错误,当抑郁症患者深刻认知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并以比较现实的态度进行理解时,他们的病情就会开始好转。行为治疗,改善非适应性功能的行为与心理;行为治疗重点是对抑郁症患者行为外在和心理情况的观察,尽可能应用研究数据,根据一定的计划作出行为上的变更。心理支持治疗帮助抑郁症患者渡过危险时机;提供支持,善于运用抑郁症患者潜在的能力资源,与抑郁症患者共同应对困境,以更加有效的方法处理将要面对的挫折。

4.3 适量运动能够预防对抗抑郁症 一些抑郁症患者经过每星期3天慢跑之后,抑郁症情况比运动之前减轻很多。而美国洛杉矶一项20年之久的研究也表明,具有运动习惯的人比较不容易得抑郁症。[3]但是,并不是所有抑郁症患者利用运动都能减轻病情,医生给抑郁症患者的建议是吃药的同时保持适量运动。

参考文献

[1] 王丽霞,赵卓玫.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8(20).

[2] 曹红,雷征霖,洪晓军.神经科门诊抑郁症伴躯体症状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

呼吸内科门诊 第4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 通过计算机信息中心对这些患者的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共收集呼吸内科门诊就诊患者8900例, 均符合王红阳主编的《呼吸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相关标准[3], 其中男4501例, 年龄14~91岁, 平均 (47.2±12.1) 岁;女4399例, 年龄17~94岁, 平均 (47.5±11.9) 岁。

1.2 调查方法

将8900例患者资料进行整理, 按照呼吸内科疾病进行分类。统计的疾病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胸痛、慢性支气管炎及COPD、亚急性咳嗽、慢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各种胸闷气紧、支气管哮喘、咯血等, 个别疾病如其他内科系统疾病归入其他疾病范畴[4]。统计上述资料的男女、年龄及疾病分类所占比例。

1.3 数据分析

使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呼吸内科门诊患者性别分布

从一般资料显示, 8900例患者中, 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基本持平,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34, P>0.05) 。见表1。

2.2 呼吸内科门诊患者年龄分布

就统计结果来看, 患者年龄在46~65岁阶段比较集中, 分别占所有男女就诊患者比例的71.0% (3244/4501) 和72.3% (3179/4399) , 这说明此年龄段是呼吸内科疾病的易发年龄段。见表1。

2.3 呼吸内科门诊患者病因分布

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 排在前十位的呼吸内科主要疾病分别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 1 8 6例 (2 4.6%) 、胸痛7 9 5例 (8.9%) 、慢性支气管炎及COPD 699例 (7.9%) 、亚急性咳嗽620例 (7.0%) 、慢性咳嗽603例 (6.8%) 、上呼吸道感染592例 (6.7%) 、肺炎583例 (6.6%) 、各种胸闷气紧491例 (5.5%) 、支气管哮喘391例 (4.4%) 、咯血347例 (3.9%) , 其余1593例 (17.9%) 。

2.4 呼吸内科门诊患者疾病季节分布

从患者的就诊季节来看, 春季患者最多, 共有3250例 (36.5%) , 夏季1864例 (2 0.9%) , 秋季1 9 2 0例 (2 1.6%) , 冬季1 8 6 6例 (21.0%) , 说明春季属于呼吸系统疾病多发季节, 应注意加强空气卫生, 而另外三个季节发病情况则基本持平。值得注意的是春季上呼吸道感染361例, 占全年的61.0%。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呼吸内科门诊就诊患者男女分布基本持平, 患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阶段 (46~65岁) , 本阶段患者生活、工作压力等虽然已经较小, 但是处于免疫调整期, 本身的免疫系统正在减弱, 而且多年以来的工作、生活压力过大, 加之患者缺乏有效积极的锻炼方式和手段, 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也正在逐渐体现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在发病种类方面, 由于本研究所获取对象全部来自本医院, 患者具有典型的地方分布性, 所以本结果并不具有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性。但是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胸痛、慢性支气管炎及COPD、亚急性咳嗽、慢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各种胸闷气紧、支气管哮喘及咯血的分布情况来看, 与传统的“呼吸内科患者多为老慢支”的观念完全不同[5], 这也说明了当前时代下疾病的多发性, 以及致病原因正在变得多元化。本结果所示,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占呼吸内科门诊量的四分之一, 实属较高, 除其发病率本身可能较高外, 还可能因该疾病极易与其他几种呼吸系统疾病如不典型肺炎、扁桃体炎、过敏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内膜结核等的早期或尚未进一步检查相混淆有关。

通过对本文在疾病的分布季节上的统计推断, 部分疾病与季节的关系正在变得更为紧密, 说明春季的易感人群正在变得多发, 处于季节交替阶段的人群呼吸系统较为敏感脆弱, 也与患者缺乏冬季锻炼、暖气供应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首先, 门诊尤其是初次就诊, 部分患者不配合检查, 某些相关检查可能尚未进行, 初步诊断很难准确无误或很可能扩大诊断范围;其次, 由于样本量大, 计算就诊次数时未排除多次复诊, 可能对疾病谱的生成有一定影响。总之, 本研究基于本医院呼吸内科的就诊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对患者男女比例、发病高峰期、发病季节分布情况以及发病种类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较为客观, 结论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对今后的工作起到提示和警示作用。

摘要:目的 对呼吸内科疾病种类以及就诊情况等作详细分析, 以更好地对该类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方法 本文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 通过计算机信息中心对这些患者的材料进行搜集整理, 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 患者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在年龄分布上4565岁是发病的高峰期。在季节上春季相较另外三季发病率要高一些。在发病种类上从多到少依次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胸痛、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亚急性咳嗽、慢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各种胸闷气紧、支气管哮喘及咯血。结论 本地区需在春季有针对性的预防呼吸内科疾病, 重点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关键词:呼吸内科,春季,呼吸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1]颜莉蓉, 黄正东, 吴一波, 等.某医院2001/2007年住院患儿疾病谱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9, 23 (2) :17-20.

[2]庞国华.县级综合医院门诊患者就诊意向及其影响因素[J].卫生软科学, 2010, 24 (3) :226-229.

[3]王红阳.呼吸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9:304-305.

[4]龙怀聪, 解郑良, 陈庆, 等.2011年成都某综合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疾病谱调查[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 7 (3) :485-488.

呼吸内科门诊 第5篇

一、目的: 考核门诊医务人员对于突发心脏骤停患者组织及处理应变能力。

考核门诊医务人员对各种抢救设备、药品使用,心肺复苏技能熟练掌握程度。

二、实施时间:

1、2015年X月X日16:00

三、参加人员:业务院长:刘 援

医务科长:张秀芳 总护士长:韩海燕 门诊部主任:于芳 门诊医师:XXX 门诊医师:XXX 门诊护士:XXXXXX、XXX

四:组织演练者:张秀芳

六、(一)门诊病人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抢救应急演练

1、场景:门诊1楼大厅内,患者繁忙有序的正在就诊,药房窗口处突然有一位病人应声倒地。

2、抢救过程:

值班医师(XXX):迅速赶到患者身旁,轻拍(患者肩膀)重呼患者,确定患者无意识,记录复苏时间,呼叫医生及另外一名导医XXX,值班医师(XXX):迅速推抢救车并携带氧气瓶,另外护士XXX携建议呼气囊随即可赶到,随后(值班医师)XXX赶到;松开病人衣领、腰带。护士(XX:迅速疏散病人,留出急诊通道。

李艳平(值班医师):判断颈动脉无搏动,行胸外心脏按压(第一轮30次),检查口鼻腔无异物。

护士(XXX):行简易复苏气囊辅助呼吸(CE手法)。

护士(XXX):开通静脉通道。

值班医师(XXX):打开急救药品箱,对症给与急救药品 护士(XXX):遵医嘱给予急救药品。

护士(XXX):记录抢救用药及相应抢救护理记录

待病人病情许可后。

护士(XXX):给予患者氧气袋氧气吸入保持氧气通畅,并负责转运过程中病情观察,心理安慰。

护士(XXX):准备平车将患者送至急诊室进一步治疗。

呼吸内科门诊 第6篇

对象:2005 年1 月~2006 年6 月在我院老年内科门诊随机抽取300 例使用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 男191 例, 女109 例; 年龄60~88 岁, 平均72.3 岁。其中, 202 例为未曾住院的门诊随访患者, 98 例为曾入院治疗的随访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22 例, 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入院18 例, 因稳定性心绞痛曾入院治疗的10 例, 缺血性脑卒中38 例, 周围血管病10例, 合并糖尿病47 例)。所有入选的患者, 均为对阿司匹林不过敏或能耐受的需接受治疗的患者。

方法:询问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 分析用量不当(以剂量不足为主) 的原因。本研究所参照的阿司匹林正确剂量为国内外各项指南所推荐的≥75 mg。

统计学处理:采用10.0 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间比较用X2检验。

结 果

门诊患者使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情况:在300 例患者中, 57.0% (171/300) 的患者阿司匹林使用剂量不正确; 曾入院治疗的98例患者中,26 例阿司匹林使用剂量过低 (26.53%);未曾入院治疗的202 例患者中,145例阿司匹林使用量过低(71.78% )(X2= 55.128, P﹤0.001)。

院后门诊随访的患者阿司匹林剂量过低原因:98 例曾入院治疗的患者中有26 例阿司匹林使用剂量过低, 其中11.22% (11/98) 系患者担心不良反应而自行减量;9.18% (9/98) 为基层单位医生指导错误; 4.08% (4/98) 为患者曾服用100 mg/片或50 mg/片的肠溶阿司匹林(1片/日), 而在改服25 mg/片肠溶阿司匹林时, 也仅服用1片/日; 2.04% (2/98) 者因不良反应而减量。

未曾住院的门诊随访患者阿司匹林剂量过低原因:202例未曾入院治疗的患者中有145例阿司匹林使用剂量过低, 其中25.74% (52/202) 为非心内专科医生指导错误;20.30% (41/202) 为门诊医生随访中忽略询问药物使用情况,特别是一些取药的患者, 由于病例记录上显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医生仅给予处方; 17.82% (36/202) 为患者担心不良反应; 2.97% ( 6/202) 因出现不良反应而减量; 4.95%(10/202) 是由于患者曾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剂型的阿司匹林, 如: 拜阿司匹林、益洛平、25mg肠溶阿司匹林、50mg肠溶阿司匹林等, 而医生在给予处方时没有详细说明,或者有的药品说明不正确。

讨 论

新近的抗栓试验协作组汇总分析显示, 阿司匹林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高危患者的血栓性血管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分别减少四分之一, 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三分之一,血管性死亡减少六分之一。对阿司匹林剂量疗效比的分析表明, 大剂量(500~1 500 mg/日) 和中等剂量(160~325 mg/日)阿司匹林并不比小剂量(75~150 mg/日) 更为有效, 而且胃肠道不良反应更多见, 75 mg/日 以下剂量的疗效不甚确定。因此, 现有的证据支持剂量阿司匹林(75~150 mg/日) 用于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等高危患者严重血管事件的长期预防。

本文门诊随访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不恰当的原因: ①社区医生、基层医生及非专科医生对阿司匹林的使用重视不够或认识不清, 导致其不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制剂, 或是使用剂量不足。结果中曾入院治疗的患者较未曾入院治疗的患者出现剂量过低的情况少。提示: 如果由心脑血管病专科医生治疗, 患者更容易接受阿司匹林。因此, 应加强对社区、基层及全科医生对各种指南以及大型临床医学试验的了解, 使之真正地理解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② 医生和/或患者担心出现不良反应。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过敏; 药物的胃肠刺激作用所致的上腹部不适、恶心、纳差; 消化道出血; 皮肤出血点等。但在目前的推荐剂量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研究发现, 每5000 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者中会出现1 例上消化道出血; 而阿司匹林每治疗1000 例患者, 每年就会预防19 例严重血管事件的发生。由于不能耐受, 或有不良反应而停药或减少剂量的仅占很小一部分。我们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点。将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与带来的效益相比较, 绝对获益远超过出血等主要并发症。在实际工作中, 除了必须减少剂量或停药者外, 在临床上可以采用泡腾片以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 也可以与食物、胃黏膜保护剂同时服用以减轻症状。③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种类的阿司匹林, 容易混淆服药量。例如:有的患者先服用过拜阿司匹林(100 mg/片) 1 片/日后, 改为25 mg 的小剂量的肠溶阿司匹林时仍服用1 片, 导致剂量不足。而有的药物说明书上使用说明不正确, 也为患者提供了错误信息。此外, 有些医生对长期随诊取药的患者, 看到患者病历上记载了已服用了阿司匹林就不再仔细询问, 而是简单地开药。所以,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 应详细地、不厌其烦地具体询问随访患者是否服药以及服药的剂量、次数。④患者之间交流获得的错误信息影响了阿司匹林的使用。对此, 应对患者进行广泛的健康教育讲课, 强化健康教育, 医师应该对每一位患者详细说明服用阿司匹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这将有助于更好的控制病情的发展,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呼吸道发热门诊4510例治疗分析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510例发热患者, 其中学生2467例, 非学生人群中14~18岁429例;19~26岁664例;27~30岁191例;31~40岁253例;41~50岁176例;51~60岁170例;61~83岁160例。5月份147例;6月份408例;7月份687例;8月份360例;9月份404例;10月份425例;11月份2079例。临床症状:体温38~40℃;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咽喉痛、咳嗽、咯痰、流清涕、全身无力、全身酸痛、食欲减退、畏寒、欲吐, 少数患者表现为解水样大便、胸闷。实验室检查:大多数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明显增高, 少数患者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增高。影像学检查:咳嗽、咯痰、肺部有啰音的患者均常规行胸部透视或X线正位胸片检查;其中有4例为双下肺炎症, 其余未见异常。

1.2 治疗

尼美舒利片0.1g, 每天2次口服, 体温>39℃者加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2ml肌内注射;连花清瘟胶囊4粒, 每天3次口服;双黄连粉针1.8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每天1次;利巴韦林注射液6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每天1次。有咳嗽、咯痰者给予消咳喘胶囊2粒和甘草合剂10ml, 每天3次口服;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增高者加用抗生素抗炎治疗。

2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3~5d内体温正常, 症状消失, 无1例因病情加重住院治疗。

3讨论

4510例发热患者中在校学生2467例, 占多数。流感多为群体性发病, 从2009年5~11月患者逐月增多, 11月份最多 (2079例) , 是因气候逐渐变冷、有利于流感病毒的生存, 符合流感病毒怕热不怕冷的特点。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咽痛、咳嗽、流清涕、全身无力、全身酸痛、畏寒、食欲减退、欲吐等流感样症状, 绝大数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明显增高, 有一部分患者淋巴细胞增高, 少数患者白细胞增高说明患者在感染流感病毒的同时合并有细菌感染。虽然因条件有限不能行咽拭子标本采集检测甲型H1N1流感 (甲流) 病毒, 但根据南宁市疾控中心2009年11月26日到广西大学对出现流感样症状学生进行咽拭子标本采集、抽检该校5名流感样症状学生中部分检出为甲流病毒抗体阳性, 结合自治区疾控中心监测结果因此可以断定4510例患者其中有一部分很可能感染甲流病毒。所有患者都能在门诊治愈, 证明无论是流感或是甲流, 只要及时采取有效抗病毒和对症治疗都能治愈, 进一步印证了流感和甲流可防可治, 甲流按普通流感治疗是可行的。

连花清瘟胶囊 (河北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由连翘、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兰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组成。其中连翘、金银花、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作用;炙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炒苦杏仁止咳定喘润肠通便;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板蓝根凉血解毒清利咽喉, 广藿香化湿和中解暑发表;大黄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瘀通经;薄荷脑疏散风热、清利咽喉。多家研究单位实验证实, 连花清瘟胶囊对流感病毒、甲流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3型、腺病毒7型、单纯疱诊病毒1型、单纯疱诊病毒2型、SARS病毒[1]、禽流感病毒、EV71 (手足口病) 病毒有显著抑制作用。经临床观察服用连花清瘟胶囊的患者在退热, 改善咳嗽、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等流感症状方面疗效显著;同时有效抑制多种细菌、有利于治疗流感混合感染;明显改善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炎和肺部炎症, 迅速缓解发热、咳嗽、咯痰、周身疼痛等流感样症状。在提高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康复能力方面, 显示出中成药连花清瘟在应对呼吸道病毒传染性治疗的特色优势。由于连花清瘟胶囊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对普通感冒病毒也具有良好疗效。

目前, 我国流感监测网络显示境内流感样疾病治疗水平近期虽然有所下降, 但考虑人群免疫保护水平有限, 有效免疫保护屏障尚未形成, 随着疫情向社区和农村扩散,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 病毒传播将依然活跃, 局部地区出现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 每周新增重症和死亡病例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因此搞好防控工作, 对发热患者采取有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发热门诊,连花清瘟,分析

参考文献

48例内科门诊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4月~2012年2月48例内科门诊患者, 其中男26例, 女22例, 年龄20~50岁, 平均年龄 (38.6±6.6) 岁, 病程0.5~8年, 平均病程 (3.5±0.5) 年;其中农村患者21例, 城市患者27例;高中以下文化23例, 高中以上文化25例。

1.2 内科病人的心理特点

1.2.1 焦虑、恐惧

不少患者对突如其来的疾患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再加上医院特殊的环境以及对自己所患疾病缺乏了解与认识, 还有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以及看病的经济压力, 导致病人精神紧张和烦躁不安[1]。

1.2.2 沮丧、怀疑、猜测

不少患者在反复治疗过程中, 钱没少花, 药没少吃, 医院没少进, 但病情却没有彻底好转或者病情恢复较慢而感到心灰意冷, 他们怀疑自己的病还能否治好, 对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很茫然, 沮丧、怀疑、猜测等不良的情绪笼罩他们的心头。

1.3 护理方法

1.3.1 沟通内科门诊患者和家属来门诊就诊时, 面对的首先是护

士[2]。由于医院特殊的环境以及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以及看病的经济压力, 导致病人精神紧张和烦躁不安, 护士接待病人时应面带笑容, 在语言、表情、动作上表现出对病人及家属的友善与同情, 让患者及家属感到热情和温暖;护士要以热情的态度, 亲切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的环境, 医院的特色, 专家的姓名、专长, 以及各种注意事项, 使患者尽快消除孤独和陌生感, 让患者感到门诊护士可亲、可敬、可信、可靠, 尽快适应就医环境。

1.3.2 关心、帮助、安慰和激励

不少患者在反复治疗过程中, 钱没少花, 药没少吃, 医院没少进, 但病情却没有彻底好转或者病情恢复较慢而感到心灰意冷, 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帮助、安慰和激励患者, 尽可能多的与患者交谈, 与患者一起分析病情和预后, 做好心理护理, 讲解精神调节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振作精神, 并不间断的激励和安慰患者, 促使患者心理的转变,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3]。

2 结果

48例内科门诊患者经过医护工作者的精心治疗与护理, 治疗效果良好。治疗显效16例, 有效30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

95.8%。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已得到广大护理工作者及患者的普遍认可, 也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内科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而且还可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崔东珍, 耿军.择期手术病人的心理应激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1996, 31 (12) :692.

[2]丁小媛, 牛丁岚.简述老年人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5, 10 (3) :277.

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门诊实施的探析 第9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内科门诊

优质护理服务理论上是指以患者为核心, 加强基础护理, 重视护理责任制, 挖掘护理专业深层次意义, 从而使护理服务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内科门诊人流量较大, 病种复杂, 疑难危重患者多, 安全隐患及突发事件多, 在内科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意义重大[1]。我院2010年7月开始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后, 全面开启了内科门诊为示范科室, 总结经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内科门诊诊室20个, 安排护士4人。

1.2 方法

增加一线临床护士的数量, 使临床护士岗位的人数配比达到最大保障, 内科门诊人流量巨大, 临床岗位护士合理配比显得格外重要。以临床护理工作量需求为依据, 配置相应的护士, 根据具体岗位具备职责的工作量、多样性以及其他技术含量等的差异来进行人员的调配, 确保了护理资源应用的合理, 同时也提高了我院管理工作的效率。

1.2.1 服用态度

护士微笑迎接, 主动介绍、引导病人行各种检验、检查。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服务态度, 落实五点护理工作要求:仪表美一点、巡视勤一点、问候多一点、业务精一点、观察细一点。护士们关心的眼神, 温暖的笑容, 都能很明显帮助拉近患者的距离。尊称会让患者倍感亲切, 会架起一座与患者沟通情感的桥梁[2]。

1.2.2 规章制度建立

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 明确岗位职责。如临床护士质量的评估和评估标准;护士绩效奖励的合理分配制度。

1.2.3 绩效考核

调整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相关制度。除评估护士的护理数量、质量外, 考核标准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调查, 考核结果与护士工作的评优、晋升紧密结合, 可有效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

1.2.4 明确职责

落实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职责, 从而使护理质量得以改善。充实临床护士深度学习基础护理知识和规范的日常细则, 分析内科门诊现有的问题、安全隐患等, 履行基础护理职责, 规范护理行为。

1.2.5 优化流程

把以患者为核心的理念和护理服务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在对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工作时, 重视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 强调亲情化的服务模式。改善及优化挂号流程, 为患者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现在门诊普遍存在挂号难的现象, 大量窗口也使患者感到茫然, 护士应及时地为患者提供导诊等服务, 使门诊科室工作更有序顺利地进行。

1.2.6 安全管理

加强护理安全, 护士应提前到岗, 准备好门诊所需物品。并在接诊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分清轻重缓急, 发现病危、病重患者提前送诊。

2 结果

确实落实了卫生部的指令, 改良了原有的护理体系, 有效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 工作效率和质量有所提高, 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为将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推向全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

3 讨论

以病人为核心是指在护理行为以及思想认识上, 多方位为患者着想;切实围绕患者的需求, 使服务质量得以改进, 服务成本得以控制, 采取便捷可行的措施, 简化护理细则流程, 为患者提供“高效、低耗、优质、放心、满意”的医护服务。该服务内涵包括:患者基本生活需求要满足, 患者躯体的舒适要保持, 患者的安全要保证, 患者的心理平衡要加以协助, 取得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层次的支持和协调, 以优质的护理质量使患者和社会的满意度得以提升。

现今社会, 随着物质文化的不断提升, 人们对医疗行业的要求也愈发提高。医院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同时也要求我们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实施人文关怀, 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这是现代护理服务科学发展的主题, 也是必然趋势[2]。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 既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同时也预示着护理事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虽然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才刚起步, 但我们在现有积极健康、日趋完善的模式中感受到了优质护理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远大的前景。优质护理服务拉近了护士和病人的距离, 使病人更加信任护士, 护理工作也更好开展了。我们要深入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充实、拓展护理服务内涵, 才能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提供更贴心的护理服务, 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姚娴凤, 王秋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心内科实施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 (5) :270.

神经内科门诊抑郁症患病情况分析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 同时对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症患者予以排除。其中男15例, 女45例, 平均年龄 (39.0±10.6) 岁。60例门诊抑郁患者中以情感症状为主者32例, 躯体症状者28例。

1.2 研究方法

采取设计神经内科门诊抑郁症调查表的形式进行调查分析, 其内

注:患者一般项目除性别外, 其他均存在明显差异 (P<0.05)

2 评价标准

抑郁评价标准参考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17项版本[2]。

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

4 结果

4.1 患者一般项目统计结果 (表1)

4.2 患者抑郁程度统计结果

以情感症状为主的32例患者汉密顿评分为 (23.2±1.8) 分, 而以躯体症状为主的28例患者其评分结果为 (22.8±1.7) 分。

4.3 患者症状统计结果 (表2)

5 分析

从本次对神经内科门诊抑郁症患者的调查分析可知, 门诊患者主要以轻中度抑郁为主, 并且躯体不适感较为明显。

我们还可以从表1中发现, 以情感症状为主的患者和以躯体症状不适为主的患者在性别上无差异, 但是在其他一般项目上 (如文化程度) 存在一定差异, 如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则以情感症状为主 (常表现为睡眠障碍等) , 并且性格也较为外向;而文化程度低者则以躯体症状为主、性格内向。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此类患者由于文化程度高、那么对疾病知识获取途径以及对知识掌握与了解程度也高于他人, 加上此类人群由于社会地位较高, 所以常担心疾病会干扰其正常工作和生活, 因此情感症状就较为明显。其次从表2中可看出, 本次研究中以情感症状为主的抑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失眠和食欲下降 (分别占到68.75%、71.88%) 。而以躯体不适为主的患者可表现为消化、呼吸等不同症状, 但是门诊检查无阳性结果, 因此对于此类以躯体不适为主的患者则应考虑抑郁症。

总而言之, 加强对门诊抑郁症患病情况的分析, 尤其以躯体不适就诊的更应综合分析患者病情, 这样才能大大降低抑郁症漏诊率和误诊情况的发生。

摘要:目的 减少抑郁症误诊情况和漏诊现象的发生。方法 对60例抑郁症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 并进行归类整理, 最后对其结果统计与分析。结果 神经内科门诊以轻中度抑郁为主, 并且以情感症状为主者与以躯体症状为主者临床表现各有所侧重。结论 加强对抑郁症的研究可降低误诊的发生。

关键词:神经内科,门诊,抑郁,分析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门诊小儿呼吸道疾病护理措施及效果 第11篇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01月-2014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80例小儿呼吸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的具体情况如下:在研究组患儿中, 男性占28例, 女性占12例, 年龄在1岁到11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6.25±4.35) 岁;在对照组患儿中, 男性占25例, 女性占15例, 年龄在2岁到1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7.45.5±4.55) 岁。所有呼吸道疾病患儿经过全面的身体检查, 均无其他的疾病, 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两组患者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大于0.05) 。

1.2 方法:

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 把所有的呼吸道疾病患儿分为研究组 (40例) 和对比组 (40例) ,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儿给予以下的优质护理方法。

1.2.1 帮助患儿改善呼吸功能:

门诊的护理人员要清除患儿的口鼻分泌物, 如果患儿的分泌物比较粘稠, 则需要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如果有必要则需要采用吸引器对其进行吸痰, 同时还需要帮助患儿扣背排痰[1]。

1.2.2 保持患儿的体温正常:

嘱咐患儿家属给患儿食用清淡的食物, 每天多喝水, 并且要根据患儿的情况松解衣被, 不能使其过热或者过冷, 同时还要保持室内的温湿度在正常的范围内。

1.2.3 仔细观察患儿的病情:

护理人员应当经常检查患儿的口腔黏膜, 并且还要检查其皮肤, 确定是否出现皮疹,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咳嗽情况以及其他的症状, 如果发现患儿有异常情况, 应当及时告知医生[2]。

1.3 疗效评定标准: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 从综合结果来判定优质护理是否能够对小儿呼吸道疾病患者产生积极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

在对此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时候, 主要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代表计量资料的是 (±s) , 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的是单因素方差分析法, 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的是χ2检验方法, 如果P值小于0.05, 就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护理后, 研究组患儿的总满意率比对照组的高, 研究组的总满意率显示为 (95%) , 对比组的总满意率显示为 (65%) 。研究组患儿满意例数显示为30例, 占 (75%) , 觉得一般的例数为8例, 占 (20%) , 不满意患者例数显示为2例, 占 (5%) , 而对比组患儿满意例数显示为20例, 占 (50%) , 觉得一般的例数为6例, 占 (15%) , 不满意患儿例数显示为14例, 占 (35%) , 两组间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显著性 (P值小于0.05) , 由此可看出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小儿呼吸道疾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 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儿病情的恢复, 为了能够使患儿更快的康复出院, 护理人员应当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在本次的研究中, 研究组患儿满意例数显示为30例 (75%) , 不满意患者例数显示为2例 (5%) , 而对比组患儿满意例数显示为20例 (50%) , 不满意患者例数显示为14例 (35%) , 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数据对比显示,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较优, 数据对比间差异明显 (P值小于0.05) 。所以, 在治疗中对呼吸道疾病患儿采用优质的护理方法, 可以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促使患者更快的康复, 可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应用广。

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展开探讨, 分析门诊小儿呼吸道疾病的最佳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01月-2014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80例小儿呼吸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把所有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 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 而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 (95%) 的满意率比对照组 (65%) 高, 研究组满意患者为30例 (75%) , 对照组满意患者为20例 (50%) 。结论:采用优质护理不仅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还能帮助患儿更快的康复, 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门诊,小儿,呼吸道疾病,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燕梅.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中雾化吸入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 20 (11) :120-125.

上一篇:乳头小切开下一篇:运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