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比例范文

2024-08-14

使用比例范文(精选4篇)

使用比例 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从我院医院管理信息查询系统中调取2010年4月在院患者1424例药品清单。

1.2 方法

用笔者自行设计的在院患者药品使用情况调查表, 对1424例在院患者药品使用情况逐一记录, 内容包括药品种类及金额、国家基本药物种类及金额、抗菌药物种类及金额、中药注射剂种类及金额。各科按记录内容合计汇总后, 统计出临床各科药品总金额, 国家基本药物、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使用率和金额比。

2结果

各科使用国家基本药物趋向合理;普外、骨外、神经外科和妇科、产科、烧伤科、腰腿痛科、五官科、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均高, 骨外科抗菌药物金额比最高, 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腰腿痛科、中医科、神经内科中药注射剂使用率高, 神经内科、心内科、中医科使用中药注射剂金额比高, 而且集中使用某一品种注射剂, 未按照辨证施药, 未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见表1。

3讨论

针对此次调查, 笔者认为医院应采取有力措施, 进一步严格控制药占比。一是加强教育, 要求各科室坚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的原则, 特别是要注意控制抗菌药物金额占药品总收入的比例;二是给各科室下达药占比指标, 并将科室药占比考核与效益工资挂钩。

摘要:目的 了解该院临床各科在院患者药品使用情况及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方法 利用医院管理信息查询系统, 查询该院2010年4月临床各科在院患者药品清单, 重点统计、分析国家基本药物、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使用品种及金额。结果 各科使用国家基本药物趋向合理;普外、骨外、神经外科和妇科、产科、烧伤科、腰腿痛科、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均高, 骨外科抗菌药物金额比最高, 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腰腿痛科、中医科、神经内科中药注射剂使用率高, 神经内科、心内科、中医科使用中药注射剂金额比高。结论 该院临床各科在院患者药品使用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应加强药品管理。

使用比例 第2篇

报告显示,中国超过四分之三的未成年人拥有自己的手机,其中近九成使用过手机上网,六成以上每天用手机上网一次以上。

10岁前触网未成年人比例继续上升。调查显示,总体上,56.4%的未成年人在10岁之前就接触网络,城市未成年人10岁前接触网络的比例达62.7%,农村为48.4%。

超九成未成年人在上网时遇到过种类多样的“不良信息”,其中,一半左右的未成年人表示网络广告是不良信息的主要来源。

超八成留守儿童使用过互联网,相比于城市未成年人,他们在家上网的比例更低,而在网吧或者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却更高,玩游戏和QQ聊天是他们上网的主要行为,且比例均高于城市未成年人。

判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3篇

我是这样判断的:首先要分清楚两个相关联的量本身存在的是乘法关系还是除法关系,再依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算出比值(商)或乘积,算出的比值一定,这两个量成正比例;乘积一定,这两个量成反比例。

例如,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路程时间]=速度,只要速度不变,也就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路程速度]=时间,只要时间不变,也就是路程与速度的比值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

速度×时间=路程,只要路程不变,也就是速度与时间的乘积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原来是这样啊!那我们以前学过的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也可以成正比例或者成反比例啦!

[总价数量]=单价,只要单价不变,总价和数量就成正比例;

[总价单价]=数量,只要数量不变,总价和单价就成正比例;

单价×数量=总价,只要总价不变,单价和数量就成反比例。

成正比例的两个量在变化时,其中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会随着变大;其中一个量变小,另一个量就会随着变小,它们的变化方向是一样的。例如: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所走的路程也就越长。

成反比例的两个量在变化时,其中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会随着变小;其中一个量变小,另一个量就会随着变大,它们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例如:路程一定时,速度越快,所需的时间就越短。

但必须注意:如果这两个量本身不存在乘法关系或除法关系,就不能成比例;或是两个量乘或除的结果不一定(会变化),也不能成比例。

例如:妈妈带100元去买东西,花去的钱+剩下的钱=100元,花去的钱和剩下的钱之间不是乘法也不是除法关系,就不能成比例;

再如: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的关系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由于比值(边长)会变化,也就是比值不一定,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能成比例。

请你试一试,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订阅《英语报》的份数与总钱数。 ( )

2.平行四边形的底一定,它的面积与高。 ( )

3.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它的底面周长与高。 ( )

4.修一条路,已经修好的与没有修的。 ( )

5.铺地的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与砖的块数。 ( )

6.圆的半径和圆面积。 ( )

(答案在本期找)

使用比例 第4篇

我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时, 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两种方式解决了这一难点。第一, 利用Excel的数据填充功能、填充柄的函数复制功能和“几何画板 (老版本) ”的描点功能, 很快地描出所需要的点, 使函数图像一目了然;第二, 利用“几何画板4.07”的构造功能、追踪点功能及度量功能等直观的构造平滑曲线。

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教学, 收到了良好效果。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我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本课难点的 (教材第48页例题2) 。

方式一:联合使用Excel和“几何画板 (老版本) ”

1.打开电脑中的Excel软件, 在A1单元格中输入x, 在B1单元格中输入y, 表示在A列输入的值是x值, 在B列输入的值是y值;

2.在A2单元格中输入6后, 拖拽鼠标, 选中A2至A13单元格;

3.依次点击“编辑”、“填充”、“序列”,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 让序列产生在“列”, 类型为“等差序列”, 并将步长值设置为“-0.5”后单击“确定”按纽, 在此时, 从A2到A13各个单元格分别显示6、5.5、5……0.5;

4.在B2单元格中输入“=6/A2”, 表示B2单元格中的值是6除以A2单元格的值, 输入完成后按回车键, 此时B2单元格中显示的数据为1;

5.选中B2单元格后, 将鼠标移到此单元格的右下角的小黑方块处, 当鼠标变为黑十字形后, 按住鼠标左键, 一直向下拖动到B13单元格后, 再释放鼠标左键, 此时, 从B2到B13各个单元格分别显示1、1.090909、1.2……12;

6.选中从A2到B13之间的所有单元格 (共12×2个) , 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复制按钮, 将数据复制到剪贴板中, 见图1;

7.打开几何画板软件, 单击菜单中“图表”、“建立坐标轴”, 这时在窗口中会出现直角坐标系;

8.单击菜单中“显示”、“参数选择”,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 将“自动显示标签”一栏中“P点”前面的对勾去掉后单击“确定” (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以后描出的点旁边出现表示该点的字母) ;

9.单击菜单中的“图表”、“绘制点……”, 会出现一个对话框, 选择对话框中的“固定点”后, 单击“粘贴数据”, 此时会把刚才在“Excel”中复制的数据粘贴到该对话框中 (这时我让学生注意该对话框中数据的意义) , 单击“确定”, 坐标系中出现了相对应的点, 学生很容易从图上看出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平滑的曲线。击活图像上所有的点后, 单击菜单中的“度量”、“坐标”, 窗口就出现了这一系列点对应的坐标, 可以让学生通过运算检验一下相应的点的坐标是否满足函数关系式, 见图2。

完成以上操作后, 还可以拖动横轴上的单位长度控制点 (其横坐标为1, 这个点“几何画板”在坐标系中已经给出, 教师不必再描) , 这样改变了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从而改变所描的点的“密集程度”, 让学生对“所有这些点的集合就是一条平滑的曲线”这一事实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样的方法能作出的图像, 可由学生来完成。

方式二:使用“几何画板4.07”

1.打开几何画板4.07软件, 单击菜单中“图表”、“定义坐标系”, 这时在窗口中会出现直角坐标系;

3.击活解析式, 单击窗口菜单中的“显示”、“函数的标签”,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标签栏内的“f”改为“y”, 单击“确定”, 这时窗口中的解析式更改为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解析式与教材贴近) ;

4.击活窗口中的函数图像, 单击菜单中的“构造”、“函数图像上的点”, 这时图像上会出现一个点, 单独击活这个点, 单击菜单中的“显示”、“显示标签”, 这时点的一旁会出现一个大写字母“A” (这个字母可以修改) , 单击菜单中“度量”、“坐标”, 这时A点的坐标会出现在窗口中;再单独击活双曲线, 单击菜单中的“显示”、“隐藏函数图像”, 此时窗口中的双曲线消失, 坐标系中只有点A及其坐标和函数关系式;

提示:以上四步操作应该在课前完成, 避免影响课上演示效果。上课时需要引导学生明确窗口中的点A是函数上任意一点, 通过其坐标可以验证, 但是在验证时, 可能有微小误差, 原因是窗口显示的坐标值是近似数。单击点A并拖动鼠标, 变换一下点A的位置, 能进一步验证它是函数上的任意一点。

5.单击菜单中“显示”、“追踪点”, 再单击“显示”、“生成点的动画”, 会出现如图3那样的窗口。同时, 在窗口菜单下面会出现一个“运动控制台”, 控制台台面上有“运动”、“停止”、“方向”、“暂停”等按钮, 速度栏内的数据可以改写, 促使点A的运动速度改变。根据需要来调整点A的运动速度 (速度为50.0为宜) , 可以重新演示给学生看, 在演示前要单击“显示”、“擦除追踪踪迹”。就这样通过切换“暂停键”和“擦除追踪踪迹”可以重复演示“点的集合成平滑曲线”的事实。

本节课联合使用“几何画板”与Excel软件通过两种方式教学, 充分显示出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把传统教学几乎不能的问题变得轻而易举, 不需要教师大费口舌。过程简洁明了, 结果形象、直观、生动, 突破了本课难点。

需要说明的是:1.两种版本的“几何画板”软件安装在同一台计算机里不存在替换现象, 可以独立使用, 互不干涉;2.利用信息技术探究本课函数图像的形状,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并承认“反比例函数图像是平滑的曲线”这一事实, 它不能取代手动作图像的过程, 所以还是应该要求学生掌握手工画函数图像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 并能画出简单的函数图像, 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图像就是符合某些条件的点的集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使用比例】相关文章:

比例正反比例教案07-03

正比例反比例教学设计06-01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题07-13

人员比例05-22

报销比例05-25

持股比例05-26

投资比例06-08

股权比例06-23

建筑比例07-21

比例原则07-05

上一篇:微课程社区教育下一篇:高阶非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