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实验范文

2024-05-19

普通化学实验范文(精选12篇)

普通化学实验 第1篇

一、演示实验的涵义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以教师 (或教师与少数学生) 为主要操作者进行表演和操作示范的实验。作为一种广泛、常见的物理实验教学形式, 由于演示实验的引入使得课堂又多了一个信息源, 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同时, 课堂的空间结构也因演示实验的引入而发生转变, 它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教师的肢体语言, 活跃了课堂气氛, 从而使得教学进程能够更顺利的进行。

二、演示实验的功能、特点

演示实验是教学更直观地体现, 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体现。它的功能包括以下几点:

1. 它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 化难为简,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2. 有助于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 学会由现象看本质, 由表及里地全面认识问题。

3.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 运用演

示实验导入课题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注意力, 同时可以从教师规范的实验操作中学到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技巧, 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4. 演示实验还可以强化学习效果, 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5. 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整理课堂

教学内容, 进行阶段性总结, 利用演示实验提出问题, 并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做出正确解答, 可纠正同学们的某些错误概念, 加深对物理知识学习印象。

6. 教师通过自主研究简易实验教

学仪器, 提高实验教学中动手能力, 丰富了教学实践活动, 节约了教育经费, 有利于培养教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三、物理演示实验的设计原则

做好演示实验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增强课堂演示实验的效果和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教学整个过程中的作用, 根据教学原则和演示实验的特点, 物理演示实验设计应具备以下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物理演示实验首先是科学性实验, 实验原理和操作都应符合客观事实, 实验要真实、客观地反映物理现象和揭示物理概念、规律以及实验原理, 因此实验的设计应该具有科学性。

(2) 目的性原则

物理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有机整体中的一部分, 因此要紧扣教学内容, 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3) 简便性原则

简便, 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材料越简单, 方法越简便, 越能集中、突出实验现象, 由观察导出结论时, 推理和归纳分析才更容易。

(4) 直观性原则

演示实验越直观, 越能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对认识的理解, 也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启发性原则

演示实验的教学目的不仅是给学生展示鲜明、生动的实验现象, 还要启发诱导学生分析、推理、判断、概括, 把感性认识上升为概念和理论的认识, 让学生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6) 趣味性原则

只有奇特、新鲜的物理现象可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刺激, 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

(7) 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任何工作的前提.实验中的安全包括两个意思, 一是仪器设备的安全, 二是人身安全。

四、物理演示实验方法

物理实验方法是依据一定的物理学原理和物理规律, 设置特定的条件, 对相关物理现象或物理量的变化进行显示及测量的方法、手段。利用实验方法能将复杂的理论进行简化, 借助仪器设备, 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 排除次要的非本质因素, 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使需要认识的某种性质或关系以比较简单的形态表现出来, 以便学生们能容易精确地发现规律。顾名思义, 物理演示实验方法是在物理演示实验现象中用到的实验方法, 隶属于物理实验方法, 物理实验中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 如模拟法、比较法演示法等, 在进行物理量测量的学生分组实验以及课堂演示实验中都会用到。但由于不同类型的物理实验关注的侧重点不同, 其对应的实验方法会有不同, 对于用来显示物理现象、理解物理概念、反映规律的物理演示实验, 更注重实验效果的直观表现, 用来提高实验直观性、现象可见度的方法, 如示踪法、投影法等, 就成了演示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

根据演示实验设计的简便性原则和直观性原则, 对某个物理现象或规律所进行的实验演示最好能直接简单的进行, 通过简单的分析推理, 就能得出实验结论。对于直接演示不太方便或效果不太理想的物理演示实验, 我们再考虑用其它的实验方法来展现出来。

五、结论

物理演示实验往往要在短时间内时内给学生介绍比较多的物理以及实验知识, 它着重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原理的介绍, 不要求物理量的精密测量和实验数据的精确处理。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知识材料, 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现象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 发展自主创新能力, 培养学习兴趣。在演示实验过程中, 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最佳结合, 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郭景。物理实验中的模拟法。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2004, 4:94-95。

[2]王中元.演示实验的重要方法——对比比较法.湖北师范学院学报[J].1998, 18 (3) :141-142.

[3]王家红, 张培平.。谈物理多媒体模拟实验。技术物理教学[J]。2005, 1:57-58。

[4]须雪忠.课堂演示实验要注意“十性”.现代物理知识[J].2004, 6:48-50.

普通水准测量实验总结 第2篇

一、关于水准测量原理

二、关于每一测站前后视距相等

1、方法:

(1)可采用步测法,保证前后视距大致相等(注意步测法不能精确获取前后视距)

(2)使用上下丝读数,获取前后视距法。

视距=(上丝读数-下丝读数)*100 m

注意此种方法获得的视距精度较低。

三、关于读数1、2、读数前,精确调焦,消除视差

读数一定要注意:或者以米为单位,或者以毫米为单位

四、测站检核(省略了)

可以采用双面尺法,或者两次仪器高法。

五、计算检核

后视读数之和-前视读数之和=高差之和

六、闭合差计算

注意限差的计算,本次实验使用测站数来计算限差。

七、内业计算

高差闭合差调整

计算改正后的高差

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性的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实验;有效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9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37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形成化学理论的思维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最有效的一种教学形式。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点亮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在普通高中的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没有得到落实,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体现,化学实验教学离有效教学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目前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课程设置

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高一化学每周只有2课时,而必修1、必修2的教学内容又加强了实验教学的力度,设置了较多的实验。所以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尤为突出,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无奈地弱化甚至牺牲了实验教学。

2. 教师方面

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多数教师都能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受课时少、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急功近利,再加上准备一个学生实验要化费大量的精力,所以在目前的高中化学课堂上黑板讲实验,视频放实验仍是主流,而且这种现象在年轻教师身上更为普遍。

3. 学生方面

普通中学中高二选修化学的同学非常少,对于化学学科,大多数学生只需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而学测对实验的要求又比较低,实验考察又很基础,所以大多数高一同学积极性不高,认为实验用处不大。对于高二选修化学的同学来说,现在高考中越来越侧重能力考查,对教材上的基本实验的器材步骤,实验现象等的考察比例越来越小,所以对于选修化学的同学也同样缺乏吸引力。

正因为受到上述原因的制约,现在高中的实验教学状况让人担忧,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只有在保证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在有限的时间里,从课堂上到生活中,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循序渐近、持之以恒,通过实验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逐渐有效,迈向高效。

二、提高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

1. 精心设计,以实验贯穿课堂,使实验成为亮点

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化学课堂具有良好的先决条件,如果我们能够精心设计,充分挖掘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实验,以实验贯穿课堂,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必然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苯的结构的教学中,可以首先引入苯的分子式的测定的实验素材:经实验测定已知在苯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碳 92.31%,氢 7.69%,经质谱分析测得,苯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后的分子离子的质荷比为78。由此让学生求出苯的化学式并设计苯的可能的结构。再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苯的具体结构,如通过苯能否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探究苯的结构中是否有双键,通过苯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只有一个峰来探究苯中氢原子的种类等。在确定方案的可行性之后,立刻让学生根据实验台上的药品动手探究。这样整个苯的结构的教学始终与实验紧密相联,不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增加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 精心准备,确保课堂实验成功,有效教学

每一个课堂实验,无论是学生实验,还是演示实验,教师在上课前都应亲历亲为,操作一边,充分考虑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有些药品因存放时间过长会变质。从而导致实验失败,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银镜反应中所用的氨水,由于长时间存放在滴瓶中,因氨气的逸出而使其浓度大大降低,如果课前不预先做一下,上课时的演示实验就会失败,这样就打乱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计划,失去了实验的权威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于相信课本教材,一味地按照教材提供的步骤照方抓药。如苏教版《化学1》第88页的观察与思考中的[实验3]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二氧化硫水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 0.5mL3%的过氧化氢溶液,振荡,放置片刻后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按照此步骤,在实际实验中会发现,滴入BaCl2溶液后,SO2溶液就变浑浊。由于这是新授课,学生会误认为生成了BaSO3沉淀,虽然教师可以解释这是由氧气引起的,但对于学生往往是先入为主,这就给以后学生的犯错埋下的伏笔,这显然不是理想中的实验效果。

3. 精心指导,避免实验探究中的盲目性

在演示实验中,学生往往有“看戏”的心态,看的是实验现象精彩不精彩,而并不关注实验的目的,不去思考应该要观察什么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实验结果等,所以在演示实验之前,教师应强调本实验中实验现象的关键点,教给学生“看什么,怎么看”。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教师在实验之前就提醒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钠所处的位置,状态的变化,所作的运动,溶液颜色的变化等,这样就避免了学生观察实验时的盲目性。变看热闹为看门道,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在分组实验中,探究小组一般较多,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也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性问题,课堂时间也有限,上课教师肯定是指导不过来,所以应请实验老师到实验室帮忙指导探究小组,及时解决在探究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纠正探究过程中的错误,避免盲目探究,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4. 精心整合开发,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

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实验教学时不但要让学生看清实验现象,更要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创新探究。

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显然有很多优点,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其现象往往很难让全部的学生都看清楚、听清楚。例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因为在烧杯中进行,所用钠块很小,所以对于后排的学生连钠块都看不到更谈不上观察变化过程中的一系列现象了。所以在可能的条件下,我们应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实验,这样不但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地观察到了实验的现象,也让每一位学生探究了钠的物理性质,体验了钠与水的反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实验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根基,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不但可以巩固课堂教学理论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对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我们教师能放下包袱,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找到更多的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实现化学教学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丁荣兵. 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J]. 中学教学参考,2013,(10)

[2] 杨军.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中),2013,(5)

普通化学实验 第4篇

1 注重理论知识、实验前预习提高教学质量

分析化学实验是构成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正式的实验课堂, 是一个教与学的严肃场合, 在整个分析化学实验课上, 学生要做到合理的统筹安排与计划。在做实验前, 大多数学生不预习, 习惯于教师把实验过程讲得清清楚楚, 按照实验过程做实验, 不思考原因。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改变以往方法, 首先给学生提出思考题, 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和辩论督促学生进行实验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和分析化学理论学习, 掌握实验原理, 清楚实验步骤, 了解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运用相关知识对实验异常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如何处理数据。通过撰写预习实验报告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反过来也促进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好循环。由于个体差异客观存在, 可能有个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暴露出较多的问题, 这种情况的发生时正常的。只有为这些学生提供多次试验训练机会, 个别训练, 安排其在实验室开放时间重做, 才能熟练操作。

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 有利于学生深刻体会分析化学理论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增强学生对分析化学理论的理解[1]。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如可将“分析天平及称量方法基本操作”的录像, “指示剂变色”的动画课件用于教学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采用实验技能的示范, 并加以讲解和说明, 示范可以是正面典型, 这样便于学生学习好的实验操作经验;也可以是反面例子, 学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 避免走弯路。

2 开设交叉学科性的综合实验

开设综合实验, 是为了掌握各项实践技能, 同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既有大胆动手、勇于创新的精神, 实验内容又系统全面, 同时便于教师的控制和掌握, 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课整合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环境分析实验、药物分析实验等课程内容, 打破传统课程实验的教学模式与组织方式, 突出专业的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2]。如我院开设的循环伏安法测定亚铁氰化钾;阳极溶出伏安测定废水中铜和镉等。通过这些综合实验项目的开展, 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突出应用性。要求教师提前告知学生课题名称,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引导鼓励学生通过文献查阅、课程相关理论回顾等方式设计实验方案, 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设计、开展综合实验,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 撰写研究性论文和总结报告等工作。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方向性指导,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合理解释, 分析实验结果, 处理实验数据。对于实验数据教师应及时点评, 突出重点, 找准实验问题。同时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教师的点评决不能代替学生的自评, 以此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对实验效果的观察鉴别能力, 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验水平和能力。

3 完善实验考核制度

分析化学实验考核如何做到公正、公平, 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考核只是建立在预习报告, 实验报告的书写程度上, 忽略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操作。这样做使学生忽略了规范操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重要性, 以及规范操作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的严重后果[3]。因此, 我们改进了评定成绩的方法, 实验成绩由平时成绩 (50%) 和期末综合考核 (50%) 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结果和卫生, 这五部分各占10%。出勤率要求学生做到全勤、不迟到、不早退。预习报告要求书写规范、实验步骤简洁;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实验报告中实验数据计算是否正确, 实验现象分析是否客观完整等评定, 实验报告需要补充一些主观方面的报告成果, 比如思考题、实验总结等;实验结束后, 要求学生按要求关闭仪器, 清理现场, 做好环境清洁工作。实验教师检查每位学生仪器设备整理情况, 电源是否关闭, 水阀门是否关闭, 桌面是否整理, 并作相应记录。期末综合考核由笔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组成。由学生随机抽取一个本学期已做过实验书面回答一些与本实验有关的问题作为笔试成绩;再完成本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的准确度、精密度及基本操作给出成绩。

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能够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 真实的反映出学生实验技能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动手能力强、操作熟练、规范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4,5]。

4 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应体现出该学科的特点, 要注重理论与应用结合。实践证明,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 不少学生反映他们的知识面扩展了, 激发了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实验技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对大多数院校而言, 分析化学实验是一门比较成熟的课程, 如何更好的开展该课程尚需不断的对教学方法、模式进行探索。

摘要: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合理地设置实验内容,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确立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 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化学人才提供理论依据。实践表明这项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1]王红宁, 陈若愚, 陈洁.化学实验竞赛对《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启发[J].广州化工, 2012, 40 (22) :169-170.

[2]郭海明, 王晓兵, 渠桂荣, 等.基于市场需求和个性培养构建高师本科化学专业分类别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2) :22-24.

[3]苏文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 2012, 40 (10) :184-185.

[4]杨小凤, 叶发青.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5 (10) :905-910.

普通车床结构剖析实验 第5篇

一、实验目的1、了解机床的用途以及机床的主要技术性能。

2、对照机床传动系统图,分析机床的传动路线。

3、了解和分析机床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二、实验仪器:

普通车床

普通车床是能对轴、盘、环等多种类型工件进行多种工序加工的卧式车床,常用于加工工件的内外回转表面、端面和各种内外螺纹,采用相应的刀具和附件,还可进行钻孔、扩孔、攻丝和滚花等。普通车床是车床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约占车床类总数的65%,因其主轴以水平方式放置故称为卧式车床。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结合C6140车床介绍机床的用途、各操纵手柄的作用及操作方法。

2、揭开主轴箱盖,根据机床传动系统图和主轴箱展开图,看清各档传动路线及传动件的构造。

(1)看懂标牌的意义,明确主轴箱各操纵手柄的作用。

(2)了解主传动的传动路线,主轴正转、反转、高速是如何调整

实现的。

(3)操纵Ⅱ—Ⅲ轴上两个滑移齿轮移动,操纵Ⅳ轴上的两个滑移齿轮及Ⅵ轴上的一个滑移齿轮(M2)注意他们的啮合位置。

3、挂轮架

了解挂轮架的构造、用途和调整方法。

4、进给箱

结合进给箱展开图及传动系统图,观察基本组、增倍组操纵机构,螺纹种类转换机构以及光杆、丝杆传动的操纵机构。

5、溜板箱

纵向、横向的机动进给及快速移动的操纵机构,丝杆、光杆进给的互锁机构,对开螺母机构和超越离合器及过载保险装置。

6、刀架

刀架总体是由床鞍、横刀架、转盘、小刀架及方刀架五部分组成,结合这些部件的结构分析其工作原理。

7、尾架

观察尾架的构造、尾架套筒的确夹紧方法,尾架套筒与机床主轴中心线同轴度的调整方法。

8、床身

了解床身的结构,床身等导轨分几组。

四、实验报告要求:

1、绘出你所拆装的普通车床主轴箱工作原理传动路线图。

浅谈普通高中化学微课改 第6篇

关键词:课题教学;教学改革;问题解决;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14-1

一、当前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学生初中基础太薄弱,好多学生连简单的化学方程式都不会写,更不要说对概念的理解以及复杂的计算了。

2.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化学作为选修学科本来就不被重视,而且还不是必选学科,学生看到高二高三就几个化学班,好多学生高一就放弃了,所以化学教学可以说是如履薄冰。

3.化学课时太少,学生很少有练习的时间。习题课上的也不多,化学是需要多做多练多讲的。

4.教师还处处不放心,补充许多与课题相关的知识,其实大部分学生到了高二也不选化学,做了好多无用功。

5.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师有时也无暇顾及学生的心声。

6.老师选题不够精,有时不考虑这些习题是否精当,学生完成时是否合理,是否重复。

7.检测时的试卷有时也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这些都会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距离越来越远。因此我们必须对化学教学进行改革。

二、谈谈对化学教学的改革

1.精讲精练,注重实效。

在教学中学生一看就懂的内容坚决不讲,讲了也不懂的也坚决不讲。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中有所收获,得到满足。

2.激发兴趣,诱发学习动机。

(1)利用实验及增设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和当前科学技术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兴趣。

(3)利用化学史料激发兴趣

3.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再现化学场景,并辅之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置身于化学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

(2)根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悬念,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选取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社会经验来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4.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多找学生交流,其实多沟通多交流不仅拉近师生的距离,而且可能还会有意外收获。尤其班主任会了解到很多情况,会让一些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5.有效开发资源。

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自己要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筛选,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从而优化预设,收获生成。①利用新闻报道。②利用课本资料。③利用电教资料。④利用网络资料。课堂实践表明,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地操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使动态的课堂精彩纷呈,令师生耳目一新。

6.积极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学生愿意学,肯钻,学起来有劲,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好。在课堂上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老师要尽可能多去引导而不是包办一些事项。这个环节至关重要。课堂上采用教学案的做法是成功的,这个可以成为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课前老师必须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最佳条件。但是不能一味地叫学生做然后交上来改,有些老师还要求全部做好,其实根本就不可能,尤其对于我们的学生本来基础很薄弱,学习能力就差,主动学习的意识几乎没有,你的教学案他根本无法完成,所以我们必须把部分预习放在课内,习题在知识讲授结束再做。真正适合学生好的教学案需要老师花大量时间去琢磨,去研究,去准备,教学案的习题部分,必须做到精选精练。

7.引导评价,体验学习的成功。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过去每学习完一定的知识我们老师都要出卷子进行考查或考试,学生最不喜欢考试,但是考试又是很好的检测方式。怎么办呢?我想能不能让学生自己出试卷进行考试。但是老师要提出一些要求:自己必须会做;出题必须提供正确规范的答案;不能超出所学的范围;所出的题目数量、题型有规定(选择题几个,填空题几个,计算题几个等等)。

三、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1.关于教学进度的问题。

课堂上把更多时间交给了学生,可能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但是,教学进度虽然有固定的要求,但其内容也并不是死板的,它并没有规定老师必须要在课堂上讲授哪些内容、讲授到什么程度。我相信,随着课改的实施深入,时间的延长和教学环节的更合理化,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2.关于课堂容量的问题。

课堂上老师讲的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被强调了,这样一来一节课下来好象解决的问题很有限。比如一节习题课,原来老师不停讲的话,可能完成近二十道习题,而现在让学生参与讨论、自己解决,表面上看可能只是完成了八九道,有时一节课只完成三四道。那么这样的一节课值不值?我个人认为这是值的。教学效果不应该是课堂上量的多少,重要的应该是学生真正学会了多少。如果学生都在努力的参与,虽然并不多的内容但其实都真的掌握了。我想关于课堂容量的问题至少暂时应该不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随着我们改革的深入和学生水平的逐步提高,这个问题也会逐渐淡化的。

3.关于少数学生不能积极参与的问题。

对于有些基础太薄弱的学生来说,自学能力差,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差,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我想,这种情况是任何学习模式下都会存在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应做到多鼓励,使其逐渐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的心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慢慢提高自己。

普通化学实验 第7篇

一、《普通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 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普通化学课程是为刑事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其他自然科学和公安专业课程, 如“微量物证分析”、“毒物毒品分析”、“痕迹检验学”、“文件检验学”等课程而开设的一门基础课, 长期以来只重视理论教学, 轻视实验训练。一方面总是认为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课, 属于辅助教学内容, 从观念上束缚了学生参与实验课的积极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总是认为化学与公安工作不相关, 认为化学实验在将来的工作中根本用不到, 从而在心里产生对化学实验的抵触情绪, 实验课上应付了事。

2.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普通化学实验是在参考其它高等院校普通化学实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 因此在实验教学内容上与刑事技术的内容、特点结合较差, 使学生感到基础课与专业课毫无关系, 学不学用处不大, 从而使学生产生厌烦感, 失去对化学实验课程学习的兴趣。

3. 教学方式单调, 实验效果不理想。

多年来形成的教学习惯是实验技术人员事先准备好试剂、仪器, 学生预习实验内容, 教师具体讲解实验内容、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学生则按部就班做实验。完全是灌入式的培养模式, 虽然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学生在遇到新的问题时, 思想僵硬, 显得束手无策, 缺乏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考核方式单一, 缺乏公正性。

由于普通化学实验课附属于理论课程, 一般不单独进行考试, 而是由实验教师根据实验报告书写的内容给出成绩, 因此在实验评分中还常常因为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而出现随意性大、主观性强的缺点, 给出的成绩缺乏公正性, 也使学生产生实验课不愿意动手, 课后抄袭他人实验报告, 同样可得高分的错误思想, 从而影响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普通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

普通化学实验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刑事技术专业的学生, 他们都来自于全国不同地区的中学。在中学阶段, 有的学生做过一些较简单的实验, 有的只是看老师做的演示实验, 有的学生既没做过实验, 也没看过演示实验。为了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加深、巩固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等多方面的能力, 进行了一些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1.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与专业知识相联系。

根据刑事技术的特点, 以法庭鉴识为基础, 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 一方面减少基本操作训练, 如称量、溶解、加热、常压和减压过滤等内容, 增加验证性实验内容, 每个实验都是一个专题, 每个专题都针对刑事技术中遇到的问题为对象, 如鉴别无机离子, 我们将实验内容与无机类炸药离子 (NH4+、NO3-) 等内容相联系, 使学生即掌握无机化学的内容, 又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增加设计性实验, 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安排设计性实验的内容, 如痕迹专业学生安排物质的性质鉴别、文件检验专业学生安排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比较实验、照相专业学生安排与成像、显影等化学反应或配位化学反应相关的实验内容。

2. 改进实验教学形式, 引入多媒体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初期安排学生做基本的实验训练, 掌握各种玻璃仪器和小型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实验室的基础常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使学生不但有感官认识, 同时也使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学效果非常理想。验证性实验是普通化学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 要求每个学生独立进行操作, 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 如验证硝酸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高锰酸钾在不同酸碱性介质条件下的氧化能力等, 实验讲授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演示, 先使学生有感性认识, 然后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边思考边验证实验结果是否正确, 出现错误结果, 能够自己分析原因, 从而改进实验过程, 达到掌握物质基本性质的目的。设计性实验是检验学生对普通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最好方法。设计性实验由教师命题, 拟定实验目标及基本要求,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 制订实验方案, 自选实验药品、仪器设备, 独立完成实验, 撰写实验报告。模拟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 但难度较低。如配置缓冲溶液20m L, p H=9, 验证其缓冲性, 并与纯水作比较。设计性实验效果显著, 无论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能力培养, 还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是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

3. 加强实验过程监督, 改进考核办法。

全体实验课授课教师坚持集体预实验制度, 即在每次实验前, 实验课授课教师都必须先做预实验, 并集中讨论预实验中发现的一些异常现象或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必须准备专门的实验预习报告本, 每次实验之前都必须做好预习报告, 经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 成绩为10分。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 及时指出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一些错误, 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 观察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学习态度, 给出评价10分。实验结束时, 教师逐一检查实验现象、记录情况, 并针对其中的错误加以点评。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成绩为40分。设计性实验成绩为40分。综合上述成绩分数作为实验成绩的总分数。对于有缺勤、早退、违反课堂纪律等行为的学生, 在实验总成绩中适当扣减分数。

4. 倡导绿色化学, 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素质。

绿色化学是未来化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成为化学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很多的化学试剂、反应产物都是有毒有害的物质。为了减少和避免使用对人体和环境有毒有害的物质, 在实验室中增加了通风设备, 删除了毒性较大的试剂硫化氢等, 取而代之是毒性较小挥发性小的硫化钠。部分实验减小试剂的浓度, 如KMn O4原始浓度为0.10mol·L-1改为0.05mol·L-1、Ag NO3原始浓度为0.1mol·L-1改为0.05mol·L-1而不会影响实验效果。推行微量实验, 减少试剂用量, 毫升用量, 降为几滴。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渣不随意乱倒乱扔, 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绿色化学思想得到充分体现。

三、普通化学实验改革的效果

普通化学实验课程改革方案自2008年在我校刑事技术专业本科生中实施以来, 教学效果显著, 学生克服了以前实验课应付了事的态度, 取而代之的是认真做好预习, 实验课中动手能力明显增强, 观望偷懒的现象没有了, 提出问题的学生多了, 课堂气氛明显好转。学生的化学思想意识明显增强, 消除了对学习化学的错误认识, 激发了学生的积极能动性,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总体素质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军锋, 李子荣, 张雪梅, 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通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州化工, 2010, 38 (12) :254-255.

[2]姜红.对普通化学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55 (1) :96-99.

[3]徐军, 刘瑞斌, 王春燕.普通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探索[J].实验室科学, 2008, (3) :30-31.

普通化学实验 第8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乡村中学,改善措施

一、化学实验于乡村中学的现状

化学是一门密切相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自然科学, 其基本的研究方法是以实验为根本点, 通过对实验所呈现的现象的进行观察分析, 总结提炼出结果规律, 或以实验对现有的理论进行验证分析。在化学发展的历史中, 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是贯穿始终的, 尤其是化学进入了现代时期, 实验更是成为了化学研究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实验对化学的起到的关键作用是无可否定的, 而处于我国农村区域大部分的普通中学, 由于种种的原因, 导致化学实验的地位与其重要性却不甚匹配。有研究表明, 教师对于实验的重要性的认可几乎是百分之百的, 但是实验课的开设率却极低, 在对普通50所乡村中学的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 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是采用“理论”方式来学习实验, 只有29%的课堂实验能正常的开设, 而探究性实验更是几乎没有。

二、现状成因分析

(一) 我国现存的公共教育方式和理念是导致此种情况的决定性的因素。虽国家提倡素质教育, 但应试教育及其前身 (科举制度) 在中国有着超过一千年的历史, 历史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加之中国教育规模太过庞大, 难以改革, 所以在大部分农村中学仍是应试教育的实质。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 学生需要分数来提高竞争能力以获得名校、高校的机会, 学校需要升学率来证明教学质量, 化学实验无关于考试的分数, 无关于升学, 所以也就造成了思想上认同实验的重要性, 却难以在行动上予以重视的奇怪现象。

(二) 农村中学的设施和师资的不足是最重要的原因。首先,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较差, 学校建设资金不足, 财务的压力较大, 导致实验设施不完善, 有的没有专门的实验室, 有的甚至实验仪器或者药品也存在缺失的现象。其次, 教资力量薄弱, 实验通常由化学老师承担, 并没有专业的实验员。一次班级的分组实验, 需要大量的准备以及相对繁琐的收尾和记录工作。化学老师在完成讲授教科书任务后, 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准备, 所以大部分实验采用“讲”而不是“做”的方法, 只有少数简单易行的实验会实际操作。

三、改善措施

随着学校教学设施的逐步完善和素质教育的推广深化, 虽然化学实验在有些农村中学中的状况有所改善, 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甚至有些方面是急需改进的。经过上文分析, 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科思维营造积极有利的条件, 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一) 完善实验设施建设, 保障持续性投入。实验环境、仪器、药品是进行实验教学的基本必须条件, 完善的硬件设施是安全有效的进行实验的保障。学校领导要深刻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 积极取得上级的支持, 以加大对实验的资金投入。学校有关部门应对现有设施进行普查, 补全课程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 并尽可能建立专门的实验室, 创造安全适当的实验环境。完备仪器药品管理系统, 损坏的仪器要及时报修或更新, 缺失的药品随时补充。规范化实验室使用守则, 进行实验设施使用监督, 确保资源的投入能做转化为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 提高实验教学的专业性, 甄选典型实验, 利用各种途径补充教学。由化学任课老师全面承担实验课, 时间上是不允许的, 因此学校应设置实验专员, 对实验课单独开设, 实验课可由化学教师辅助实验老师进行, 以提高信息的流通性, 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动态。其次要对化学实验进行筛选, 除去不便操作、危险性较大的实验, 选取可以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实验进行。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作用, 对不能现场进行的实验, 进行补充教学。例如对试验周期长或者危险系数大的实验进行视频展示等。

(三) 更新教学理念, 强化师生对实验的重要性的认识。教育绝不是仅仅是“你讲我听, 讲完下课”这种粗糙的模式, 而是一个学习中发现疑问、并不断求索的过程。化学课程中实验便是学生探索的道路, 通过实验, 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感性的认识。学校方面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打破只重视理论教育, 而忽视动手实践能力的误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实验的正确认识, 让学生从潜意识中认可实验是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四) 建立实验考核制度, 使实验教学系统化, 规范化。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及其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化学实验的考核评价也应该建立健全的制度。实验课程的特殊性, 决定了其考核并不能仅依靠试卷成绩, 需要进行一个综合的测评。考核成绩应是平时的实验成绩、最终的实验考试成绩以及较为简易具有实验课特色的笔试成绩的有机结合。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学生需要的是一种全面的评价体制, 杜绝“背的好就是成绩好”这一片面观念。

四、总结

在化学科目中, 理论与实际的相互验证之处便是实验, 实验是化学的基本。乡村中学受限各种因素, 并不能有效的开展化学实验课程。找到问题原因, 分析并解决是十分必要的。改善乡村中学里化学实验课程开设所遭到的困难, 需要学校在各个方面努力协同合作。同时,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乡村学生的求索性思维和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 真正的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性和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清理.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情况调查报告[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2 (4) :39-40.

[2]夏文兰.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 (12) :170.

[3]刘知新.对“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化学教育, 1991 (3) .

浅析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第9篇

近年来, 随着各校专业的增加, 学生人数的增多, 在普通物理实验的设备及内容上有了相当的改进, 实验室的建设也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学生的实验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来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需要, 以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仍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也成为了当前实验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目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主观上不够重视, 不能真正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基地, 但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思想上并没有把实验作为一门课程来对待, 导致学习不认真, 虽然通过了考核, 但最终没有学到多少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动地重复实验步骤的教学, 忽略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也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想, 而且使教师和学生同时都觉得枯燥, 导致两方面的积极性也都很难调动起来了。在这种情境下也就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说起。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 教学模式封闭。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基本是经典性、测量性、验证性的, 选题单一, 内容陈旧落后, 过于理想化, 而且由于实验器材的紧张和课时数的限制, 学生只能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几个实验, 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而所开设的设计性实验项目, 真正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的比例也很小, 学生的实验报告雷同, 很难体现实际能力的差异。教学方法死板、单一, 大多采用“预习一实验操作一实验报告”三步曲。教学手段相对滞后, 仍大多采用单层次教学方式, 忽略或不重视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现代教学媒体在实验中的应用, 使得物理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和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没能落在实处。

3.实验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单一、落后。简单化的实验成绩评定, 标准单一, 没能充分体现该学科的特点和规律, 导致的“高分低能”的现象也比较突出。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主, 强调的主要是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 不但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而且还造成了学生对实验没兴趣, 不认真作实验, 甚至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

三、教学改革的途径及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内容。随着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加强, 有些传统的“普通物理”教育理念, 已不适合教学改革的需要, 因此“更新教育观念就成了普通物理”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和知识面,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同时还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启发式的实验教学。 (2) 注重现代化手段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改善师资队伍。古语云:“名师出高徒”, 现代化的教育发展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师不能像过去那样, 仅从基础物理实验的角度要求自己, 而应从社会现代化的层次来看待。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 其一是实验教师要从物理学前沿领域和实验技术的发展来重新认识基础物理实验, 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素质。其二是学校管理部门要统筹安排, 保证实验教师队伍的动态发展。鼓励教师既搞科研又搞教学, 使基础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 不断地将新思想、新方法、新成果引入到教学中来。

4.改革实验考评方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考核指标体系和平时成绩考核办法, 把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和实验态度等指标进行量化, 这样的考核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考察学生的实验技能, 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注重计算机在实验中的应用。 (1) 建立物理实验网上预习系统, 借助计算机辅助物理实验。 (2) 建立计算机仿真开放实验室。

四、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仍存在的困难

一方面是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当前教师对现有的教学已经非常熟悉, 传统的思想已植根于教学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的再学习和继续教育也就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经费保证问题。要引入更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和更完善、更先进的实验设备, 这些都不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能获得的。因此, 实验教学改革必须有必要的经费支持, 否则, 改革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五、结语

总之, 物理实验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普物实验教学改革也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长期性工作, 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 与时俱进的从多方面认真切实的进行改革, 不断赋予这门课程以新的生命力, 从而使物理实验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以利于人才的培养。而且我们还需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拓宽改革思路, 使其能够在改革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建立出一个新的教学体系, 使学生通过物理实验的学习, 不仅可以获得物理知识, 培养实验技能和素质, 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作风和习惯等, 特别是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秀英.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物理实验, 2006, 19 (3) :92-94.

[2]王小云.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 2005:76-77.

[3]温建平.论高校普通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7, 23 (6) :68-70.

[4]李永忠.浅谈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 2007, (70) :67.

《普通物理实验》网络教学浅析 第10篇

一、课程教学网站发展现状

目前, 国外对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的研究比较多, 取得了一系列较好的成果, 如British Columbia大学开发的Web CT、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学开发的Virtual-U和美国Pennsylvania州立大学开发的WISH等。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仍属于起步阶段, 但发展势头迅猛, 也取得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 如Vclass系统、天空网络教学平台、“金海航新数字学校”等。我国教育部从2000年开始, 通过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 大规模地组织高校建设网络课程, 掀起了建设现代化教学资源的高潮, 促进了教学改革和新教学模式的探索。然而, 目前高校中的网络课程平台及课程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网络课堂平台的体系结构设计不尽合理, 也不够灵活, 提供的教学支撑功能不完善, 对于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的表示及呈现能力不足。面对高等学校中实验类课程教学的多样性和特殊性需求, 现有的商业化网络教学平台仍然显得力不从心, 从而限制了实验类课程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普通物理实验》网络教学的需求

因此, 我们认为有必要探索解决实验教学网络课程平台的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推动实验课程网络辅助教学的发展。《普通物理实验》网络教学网站是网络化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学资源与教学活动的载体, 其设计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物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高度结合的科学, 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发展, 都是在严格的科学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并通过以后的科学实验不断证实。普通物理实验课是理工科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础训练的一门重要课程, 是各专业实验课程的前期基础, 在理工科专业学生培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科学规律的兴趣, 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是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专业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在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式教学成为实验教学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的要求下, 为了提高我校普通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培养适应于21世纪发展的高素质科学人才, 普通物理实验课程亟待进行除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外, 还需要一套网络化的、开放性的物理实验教学计算机辅助系统, 方便学生随时对实验进行预习, 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为实验室全面开放创造条件。通过深入研究网络课程平台的基础体系结构, 提炼出适合物理实验网络教学活动规律的基础支撑平台及其技术实现的途径;结合信息网络发展的新技术, 针对实验教学的特点, 构建内容丰富的媒体资源库及模板, 方便网络课程的开发及教学内容的表示;基于网络虚拟现实技术, 开展网上虚拟实验教学, 结合实验预习系统, 学生可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 自主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和虚拟实验操作;探索符合普通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的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的有效途径及管理机制, 构建一个功能完善的支持个性化的物理实验网络教学环境, 促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科学化。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对提高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的作用。

三、总结

在《普通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网络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探索解决实验教学网络课程平台的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推动实验课程网络辅助教学的发展。学生通过《普通物理实验》网络教学能突破由于实验教学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等缺点, 在课堂外就能接触到教学资源, 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有效的减轻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负担, 同时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而实现《普通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唐妍梅,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开展数值计算的探索,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闫寒冰, 祝智庭, 李艺.CAI的概念及技术在信息化教育中的新发展[J].外语电化教学, 2001, (79) :58-61.

[3]周翼翔.CAI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4 (4) :89-91.

[4]贾瑞凤, 王艳, 邹劲松.中国计算机辅助教学20年[J].中国电化教育, 2000, (163) :5-7.

普通化学实验 第11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 ; 教学改革 ;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O6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44-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培养模式必然面临创新的问题。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已成为当今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作为地方普通院校化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学生学习其它课程以及今后的工作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就如何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以更新观念为切入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进行了以下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实验预习能力的培养

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当次实验课内容的理解,归纳画出实验操作简图,在讲授中随机提问学生,以此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提问成绩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有效地促使学生重视课前预习。同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住讲课的“中心”,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设定,这是做好实验教学的关键。

2.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按严格的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操作习惯。实验过程中,教师来回巡视,随时指出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改正,实验中的“难点”要进行具体指导。

3.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实验中可能出现一些与设想不一致的现象和结果,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不应是简单的验证,还应学习探索未知世界,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师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备课,课前还应重视做预备实验,通过预备实验可以对学生实验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了如指掌,由此准备好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和辅导;此外,做预备实验得出的准确结果,又给批改实验报告提供了依据。

4.综合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实验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通过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行查找文献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在老师检查认可前题下,按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如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使学生得到了综合系统的训练,形成了初步的科研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终身受益。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最大程度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最大程度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5.改革实验考核方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实验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我们改革了传统的实验课考核办法,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考核办法,即学生的实验考试成绩由平时实验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组成,平时实验成绩[平时提问成绩(占20%)+实验报告成绩(占20%)+实验基本操作成绩(占40%)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40%)二者相结合来评定实验成绩。新的考核办法对学习过程的考核比较具体、客观、全面、科学,这就使得自觉主动做实验的人多了,敷衍应付的人少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规范操作技能,违章操作、损坏仪器的事故少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6.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新体系。原有的实验教学大纲中安排的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我们优化和重组实验教学内容与结构,从基础、综合、设计多层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新大纲整合了实验项目,更新了实验教学内容,确保实验教学内容科学、前沿,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教学与应用的结合;融入科技创新成果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使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总数达到总实验项目数60%以上。

7.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根据实验内容来确定教学方法,或者是几种教学法同时交替使用。力求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使他们对实验产生极大的兴趣。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式、讲演式、演示式、启发式以及比喻、对比等等。实践证明,根据教材内容和对象水平有针对性選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加强了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的责任感和与学生的交流,大大加强了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明显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8.结束语

普通化学实验 第12篇

关键词:AP课程,化学,课程设置,普通高中

教育的国际化即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鉴于中外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差异,国内的高中毕业生到国外就读大学,学习作为弥补教育差异的大学预修课程即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就成了不可或缺的环节。AP项目由福特基金会于1951年启动,并于1955年由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CEEB)开发并大力推行的一种课程项目,主要目的是为具备学习力即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平台,使他们能在高中研修大学一年级的课程。美国一半以上的高中生选择AP课程,若通过AP考试则可以抵大学学分。因此,我国想去美国留学的学生均选择参加国内的AP课程。近几年,AP课程在我国东部发达城市高中的发展进一步加快,而且AP课程已经不再是资优生的特权,每个有志向的高中生,在规划职业未来和追求优质的高等教育时都可以自主选择恰当的AP课程。

AP化学课程也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成为进入美国乃至世界上知名理工科专业高等教育机构深造的重要基础。[1]AP化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与普通高中化学教学相比,在推荐和支持先进的教学方式时,两者均是先逐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统筹整合能力,逐步深化学生的化学实际应用意识,使“化学知识”的价值在应用实践中得以亲身感悟。[2]但AP化学与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在课程内容、课堂环境、评估内容、课程实施四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一、AP化学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内容对比

AP化学教材有系统而详细的章节编排,国内普通高中化学教材中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从AP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章节。相比之下,AP化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庞大复杂而又系统完整,但课程内容还可以在专业知识方面适当深化。国内普通高中化学教材,特别是新课程教材的知识体系缺乏完整性仍然是教学的一大难题。

再者,AP化学教材对国际前沿的化学理论以及新型物质的应用也有详尽的描述。对于科学的发生过程以及理论的推导方式介绍得较为具体,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而国内普通高中化学教材往往不介绍知识的来龙去脉,仅告知结论性的知识点,省略其推导过程。所以,国内普通高中化学教材面向高中生,而AP化学教材教授的则是大学的课程,是高中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如表1)。

二、AP化学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课堂环境对比

促使学生发展高级的思维技能,就要参与真实的探究过程,包括使用分类和鉴别的方法综合和分析信息,将原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使用评价策略,得出正确结论等。

AP化学课程着力强调“使学生们体会到化学科学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即不断收集数据和解释数据的过程”。相反,普通高中化学课堂在反复对知识点深化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被弱化,间接导致了课堂缺少学科思想。

AP化学课程所提倡的以探究为中心的课堂环境具有以下特征:学生中心———关注学生而非教师的兴趣和观点;鼓励独立性———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开放———允许不同的资源、观点、其他事物进入课堂,甚至是非学术性的;接纳———鼓励教师和学生先接纳他人的观点再评价;复杂———包含大量的资源、视频媒体、观点、方法、任务;高度的流动性———鼓励学生离开座位,甚至出入教室和学校。[3]而普通高中化学课堂更强调规范性、传统性。

三、AP化学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评估内容对比

AP课程的知识面宽,考点密集,试题难度较大,学生需要经过有AP教学经验的教师授课和系统连贯地学习,才能达到考试的要求。AP化学与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评估内容对比见表2。AP考试想要取得好的成绩,考前还要根据AP教师的指导针对性地备考。

AP考试采取5分制。一般3分以上的成绩即可被多数大学接受,并且在今后上大学时折抵多至一学年的大学学分。少数顶尖大学如哈佛大学等,要求5分才能折抵大学学分。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多项选择题,第二部分为自由答卷。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向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申请,6月底之前考生就可以收到成绩单。

四、AP班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

1. AP化学课程的设置

依据大学预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自身特点,AP课程要求建立科学的教材体系,这是大学预修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我校AP课程设置四部分,包括中国基础课程、美国大学预修课程(AP)、美国大学入学必需的考试(TOEFL和SAT)补充课程、大学升学指导课程。高一主要修中国课程,高二选修AP课程,高三主要是复习并报考和申请高校。课程包含了大量与理论知识结合的实验内容,在教学中要体现大学预修教育特有的教学法。[4]

2. AP化学课程的实施形式

AP课程的实施模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同步模式,即学生在学习普通高中课程的同时学习AP课程。学生高中毕业时不仅可以参加中国高考,还可以申请AP考试。另一种是集中模式,即全日制集中学习AP课程,学制为2~3年。[5]课程的组织围绕化学学科中的“大概念”展开,强调概念形成的脉络,使内容更具系统性和整体性。

AP课程的施教形式(见表3)灵活多样,富有个性化。除了常规的教授、讨论和练习外,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的方式,即教师预先给出一个专题,以卤素为例,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围绕此专题各自确定小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后确定的,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然后组间就各自的主题以中英文双语的形式进行交流、质疑和讨论。通过双语的主题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英文应用能力(包括查阅英文资料、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且对化学课堂学习的内容起到总结、补充、延伸和深化的作用。

AP化学课程的实验内容基本源于大学教材,是化学学习的良好载体。例如,课堂中的蓝瓶子实验,学生从起初查阅资料,到设计实验方案,熟悉采用仪器、药品的英文名称,直至实验演示,用英文表述实验过程和完成实验报告,始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取得化学和英语学习的双赢。

3. AP班任课教师对学生化学学习的期望值

在理论和实验课堂中英语的使用量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决定,但遵循的准则是以学生学习化学为本,以不影响化学知识学习的科学性为首要前提。学生通过AP化学课程学习后应具备如下技能(见表4)。

4. 学生学习AP课程的效果

制订相应的调查问卷,以某校为样本,在三个年级的AP班共投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42份,有效问卷138份。其中48份是高一AP班,46份是高二AP班,44份是高三AP班。

高中生通过AP课程提前了解大学学习的内容,有利于选择自己真正擅长的专业。调查结果(如图1)表明,AP课程知识虽然广、深、难,但AP课程的学习使14%的学生视野开阔;13%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12%的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9%的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增强;11%的学生自我管理和生活能力提高;10%的学生获得国际竞争力与迎接挑战的自信;18%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向国外大学平缓过渡;13%的学生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和清晰表达的能力深化。

可见,AP课程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间断性与连续性,可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丰富多样且适当专业化的AP高中课程体系,为将来进入高等院校学习专业知识做好充分储备。AP课程还能为引导学生适应大学里探究高等学问的新学习方式奠定坚实的基础。[6]

5. AP化学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的对比

AP教材的内容广泛而繁杂,其课程的具体实施难免会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相似。只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策略,学生容易丧失兴趣而中途退出。只将学生是否会做AP试题作为评价教学的标准,评价标准也过于单一和应试化。AP化学课程的推行模式与实施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7]对普通高中化学而言,教学目标达成的最佳控制必须利用反馈策略。但在普通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教学的针对性比较差,造成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比较低。

上述可见,两种课程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都需要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并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向做好引导工作。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

当然,教学方式的选择除了与课程本身有关以外,在一定程度上受课程实施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教学艺术的约束。课程实施者努力由“知识的拥有者和灌输者”变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才会对两种课程的化学教学起到促进与发展作用,才会为更多学生走向国际和国内一流大学提供更扎实的平台。[2]

参考文献

[1]熊言林,徐青.美国AP化学考试与中国化学高考的比较与思考[J].化学教育,2015(5):56-59.

[2]杨永珍.IBDP化学与AP化学对比分析[J].化学教育,2009(12):10-12.

[3]BOND W B.AP chemistry Teachers Guide[M].Washington:Snohomish High School,2000.

[4]边飞燕.高中化学双语教学的目标与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4):19-21.

[5]张美华.全球大学预修GAC课程解读及其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J].中国考试,2011(4):55-59.

[6]李伟,李润洲.对高中教育“大学预修化”的辨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3(3):12-15.

上一篇:太阳能蓄电池下一篇:重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