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的价值范文

2024-07-14

智能的价值范文(精选9篇)

智能的价值 第1篇

酒店客房智能控制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控制、通讯、管理等技术,基于客房内的客房智能控制器RCU (Room Control Unit)构成的专用网络,对酒店客房的安防系统、门禁系统、空调系统、灯光系统、服务系统、背景音乐系统等进行智能化管理与控制,实时反映客房状态、宾客需求、服务状况以及设备情况等,协助酒店对客房设备及内部资源进行实时控制分析。其功能丰富,兼容性强,并提供与酒店管理系统的接口,已成为智慧酒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 系统组成

一个完整的酒店客房智能控制系统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单客房智能控制系统(以RCU为核心构成,可独立运行,室内RCU系统组成图见图1)。

(2)通讯系统(有TCP/IP以太网和RS-485&TCP/IP两种网络供选,其中TCP/IP联网模式是主流,客房控制网络拓扑图见图2)。

(3)系统软件

基于TCP/IP以太网通讯系统构成的网络结构特点:有较强的通用性和普遍性,全面兼容TCP/IP协议和以太网技术,通讯快速、数据量大,可共享酒店内现有局域网资源,维护简便,无需专业人员进行维护。

2 系统特点和优势

采用酒店客房智能控制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1)网络通讯:采用国际标准的TCP/IP协议,控制主机RCU嵌装1 0/1 00M自适应快速以太网接口,兼容性强,传输速率快,对于客房数量多的酒店特别适用,且稳定可靠。应用较为普遍,其通用性组网的特性无需专门培训,便于日后维护。

(2)控制面板:采用墙装弱电复位开关的方式,智能化的控制面板更安全、更人性化、美观大方。

(3)空调控制:通过网络可对酒店的每间客房的空调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根据酒店事先预置的空调控制时间表,在保证不影响为客人提供舒适环境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冷热源的消耗和三速风机的能耗。在单客房系统中配备带通讯接口的液晶显示的空调温控器,该温控器本身带有对风机和电动阀控制的端口,它与RCU之间通过内部通讯总线进行通讯,这种配置设计对于有多个温控器的套间和总统套房特别适用,不需每个温控器必须配置一个RCU,可节省投资和工程预算。并且这种方式布线简单,结构清晰,稳定可靠。由于空调温控器模块本身带有对风机和电动阀控制的端口,即使RCU出现故障,空调温控器模块仍可正常工作,不影响客人的使用。通过系统软件可对每间客房的空调进行远程集中控制,以达到有效节能。

(4)智能身份识别插卡取电模块:有别于传统的条码识别取电开关,其内置M1(或TEMIC)读卡器,可读取开锁卡的预置信息,以判断持卡人的身份是客人、服务员还是管理人员。它与RCU通过内部通讯总线进行通讯,不同身份赋予不同的权限。RCU通过通讯系统将插卡人身份信息传送至系统服务器,客房管理部门可实时了解进入房间人的情况。

(5)成熟的系统软件:客房智能控制系统软件包括系统服务器端软件和客户端软件。服务器端软件可适应多种操作系统(Windows NT4.0,Windows 2000 Server),使用功能强大的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客户端软件有四个模块,它们分别是客房状态的管理控制模块、服务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模块、空调控制模块和工程管理模块。接口丰富,全面参与酒店网络化管理,采用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的数据库连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编程接口或OPC方式与酒店管理系统进行相关的数据交换,实现房态真正的动态管理。

(6)兼容性强:可与多种类型的门锁系统兼容,读取门锁卡的预置信息。

(7)性能稳定、可靠:本系统独立于其他网络,可防止其他网络数据信号传输故障(如数据流量不稳定、互联网病毒等)而造成的误动作或失效;采用工业自动控制级标准生产的系统设备确保系统的长期频繁可靠使用。

3 系统价值

客房智能控制系统围绕着“节能、绿色、舒适、高效”几大要素进行了精心设计,赋予了诸多崭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节能效益明显

1)通过对空调末端智能控制节能

能源支出是酒店正常运营中的一项较大费用,电费成本又通常是酒店除场地费用和人工成本以外的最大支出。在酒店的电能消耗中,空调是耗能大户,热水供应次之,而照明用电量居第三位。通过对客房及公共区域空调末端进行智能网络远程控制,可以取得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权威机构做过评测,夏/冬季每升/降温一度,可取得5~8%的节能效果。

网络型温控器和智能取电开关的应用可为酒店节省相当可观的电能费用,以一个200套客房规模的中型酒店为例,如果对客房空调及灯光进行智能控制,节能效果为:200 (客房数)×365 (每年天数)×3 (每日省电三度)×80%(年平均入住率)×1.19 (电价/度)=208488元(酒店客房每年节省的电费)。

2)通过对灯光智能控制、电器智能控制节能

感应式智能取电开关进行身份识别,可以对持卡人身份做出判断,对不同身份人员的控制权限分别进行设置,杜绝非法取电。当客人拔卡离开房间时,可以延时切断热水器、电视机、灯光等电源,有效节能。

此外,系统还可对光线照度、红外探测等进行检测,并通过软件精心设计,对灯光、电器等进行智能控制,节电节水。

(2)提高了管理水平

1)服务人员管理及效率的提升

系统软件可以全面监测客房服务状态,当客人有“清理”、“退房”等请求时,可以及时显示,系统同时声音报警。系统软件可以对服务人员的响应时间进行客观记录,便于酒店考核管理。

此外,由于可以对客人身份进行智能识别,酒店可据此发挥创意,为相关客人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2)工程维护人员管理及效率的提升

系统软件可以进行远程网络巡检,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对设备的故障运行及时做出提示响应,避免设备“带病”工作,节省人力资源,方便工程管理,同时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酒店增效增收。

(3)营造了更加舒适的服务环境

1)给客人提供更加安全、健康、舒适的环境

●弱电操作面板,无辐射,使用及维护更加安全;

●智能卡电子门锁,方便查询开门记录,提供安全保护;

●SOS紧急呼叫按钮,第一时间应对突发事件;

●门磁、窗磁、保险箱、红外微波探测器信号检测,实时信息传送;

●非常状态网络报警,即时处理;

●电力系统合理配置,有效扩容,避免设备及线路超负荷工作,消除事故隐患。

2)给客人提供更加细致的人性化服务

●远程网络空调控制,在客人入住时客房内温度已变得舒适;

●客房“有/无人”、“请稍候”显示,体现细微服务;

●多语种遥控器,方便舒适,让各国客人宾至如归;

●系统有“开房”、“欢迎”、“睡眠”、“外出”、“退房”等多种控制模式,方便客人使用。

(4)实现了客房各子系统的集成,降低了综合成本

1)客房智能控制与酒店管理软件的联系

客房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同酒店管理软件进行无缝对接,可以相互开放接口进行数据共享和关联。将客控智能系统与酒店管理形成一体,酒店管理更高效、更智能。

2)客房智能控制系统与电子门锁的联系

客房智能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智能取电开关读取感应门锁卡信息,并上传系统服务器做出身份识别,不但方便了酒店管理,还可以对进入客房人员的不同身份进行相应的智能控制,以达到节能和个性化服务的目的。

3)客房智能控制系统与安防系统的联系

客房智能控制系统包含对门磁、窗磁、SOS紧急呼叫等信号的实时采集,并进行相应服务提示,无需再对酒店客房重复组建单一的安全报警系统。

4)客房智能控制系统与集中空调系统的联系

客房智能控制系统可通过对客房和公共区域的空调温控器进行远程网络控制,快速、精确智能控制空调末端的电磁阀、三速风机的运行状态,降低了噪音,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并提高客房舒适度。

5)客房智能控制系统与酒店网络的联系

客房智能控制系统通讯网络全面兼容TCP/IP协议和以太网技术,可共享酒店内现有局域网资源,无需单独构建网络,便于设计、施工与维护。

4 结论

智能手表六大价值被低估 第2篇

正文:当2010年苹果拉开帷幕推出iPad时,许多批评家犯下的错误是,他们认为iPad不够大。几乎立刻,这款平板电脑就被降级为笨重、不太有用的iPhone的替身。尽管这在现在很难想象,但在当时,iPad几乎成为互联网上的笑料。可是4年后的结果证明,iPad的潜力显然被低估了。iPad现在几乎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设备,成为美国“平板电脑之王”。

如果说有一种即将到来的产品能与iPad产生类似的巨大影响,那无疑就是智能手表。尽管Android Wear、Pebble以及Apple Watch都没有受到iPad刚面试时遭遇的那种严格审视,但我认为智能手表的潜力依然被广泛低估。这里是我的六个理由:

1.一种革命性的互动方式

最近接受商业杂志《Fast Company》采访时,全球产品策略公司Frog Design的马克·罗尔斯顿(Mark Rolston)概述了智能手表的一系列微妙互动功能,并将它们称为“交际线索”。它们可以帮助用户与手表之间实行迅速而简单的交流。比如即将下雨时,智能手表会发出震动,然后在界面上显示雨云标志。你只要低头看看,就可以了解信息。这是一种吸收信息的全新方式,也是将来智能手表将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

2.实际应用更广泛

Google Wallet、Apple Pay以及其他移动钱包应用正开始展现近场通信技术(NFC)技术的优势,随着智能手表日益成为主流,其实际应用也必将更加广泛。比如,你可以在杂货店的读卡器前滑动智能手表付账,然后轻松带着货物离开。随着智能手表的日益进步,其带来的便利将越来越多。

3.方便好用不失时尚

对于可穿戴科技设备来说,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其看起来必须很酷。不幸的是,即使有皮链甚至黄金腕带陪衬,也不足以确保智能手表成为时尚产品。此外,表盘看起来必须也同样酷。当为智能手表设计应用时,开发者应该遵守严格标准。“清爽设计”已经不够,除了方便使用外,它还需要积极而时尚。

4.改变职场环境

Android Wear以及Apple Watch正在转向,即将成为一种消费科技,可穿戴设备似乎正欲进入企业空间。比如通过即时的腕带震动通知召开简会,增强现实应用等,就像日本东芝公司工程师用于修复机器的应用。可穿戴科技正展现出巨大潜力,它将帮助打造更加智能和安全的职场环境。

5.促使健身带被淘汰

像健身带一样,智能手表也可以监测使用者的健康状况。睡眠周期、步伐速度等,都可以使用智能手表进行追踪。智能手表需要一些时间获得公众认可,最终它可能成为我们最重要的健身设备。随着iPhone和流媒体音乐慢慢将iPod推出主流空间,智能手表可能成为最好的健身产品。

6.进入“物联网”的门票

智能产品的美学价值与情感体验 第3篇

关键词:智能产品,美学价值,情感需求,情感体验

0前言

科技的进步使我们飞快的步入了生活智能化时代, 现代社会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工业产品向智能化产品转变的革命。在这一背景下, 智能产品的美学价值与情感体验将如何体现?

1 智能产品概述

智能产品常指能够自动进行一定人类逻辑能力判断的电子产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 将产品与技术有机的结合到一起, 让产品使用更舒适、安全、有效。

2 智能产品的美学价值

美学价值是从哲学价值论的角度研究美与审美的关系, 它是审美客体对人的作用与人的结构和需求相一致的功效显现, 把美看作人与审美客体之间具有价值特性的审美关系。[冒亚龙.高层建筑美学价值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6]产品的美学价值在于人的使用, 表现在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技术美学是以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基础的, 以功能为先导, 具有鲜明的实用功利性。艺术美则是基于人们的精神需求, 给予人们对产品形式上的满足, 是来源与产品的形态、色彩、材质等所组合而成的和谐的美。

与传统的产品设计相比, 智能产品的美学价值来源于它的科技与功能。智能产品的美学特征展现在三个方面:

(1) 造型与结构的统一。产品的结构可以反映出产品的技术特征, 技术因素也会影响产品的外观变化。现代社会伴随科技的发展, 电子、微电子等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在产品中, 使智能产品的外观逐渐向“轻、薄”靠拢。

(2) 多种功能整合。现代智能产品多为多种技术的整合, 如整合物联网技术、传感技术、信息化技术等。这些功能的整合满足人们对在使用和审美、舒适等方面的需求。

(3) “以人为本”的适应性。智能产品的交互性、人机性、创新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增添产品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关怀。

以电视机为例, 众多企业在电视机的功能配置上做创新, 为电视机导入智能操作系统, 使其具备语音支持, WI-FI联网, 游戏等新功能。硬件和软件的整合, 是现在电视机的发展方向。LG曾在2013年美国CES展会上推出55英寸最大, 最纤薄的OLED电视。机身最薄处仅为4毫米, 而同时采用的Paper Slim技术使电视机的重量小于10公斤。

3 智能产品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用感性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情感是人类最普遍、最重要的心理体验之一,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应, 同时它反过来也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判断和行为。[关艳.产品体验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6]产品作为物质与意义的载体, 并非只针对使用者的需求, 它还可以通过设计来表达思想, 表达设计者与用户在情感上的互动。传统的产品设计注重产品的功能强大和外型美观, 智能产品的设计则是从使用者本身出发, 尊重人的习惯与个性, 为使用者塑造良好的感官体验。人对情感体验的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3.1 使用的自由感

智能产品设计普遍是多功能集成, 用户可以通过一件产品做很多事情, 体验到随心所欲使用产品的感觉。

3.2 操作的安全感

好的设计应具有强大的容错功能, 即使用户操作错误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使用户在操作时没有顾虑, 拥有安全感。

3.3 操作的成就感与归属感

在智能产品设计中, 产品的操作方式应能够使用户轻松使用, 并且增加更加人性化的体验, 创造新的操作方式, 使每个用户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式。

在强大的技术支撑下, 设计已从过去的让人适应产品转变到让产品适应人。合理的运用智能技术, 使产品本身具有“思想”, 是激发用户体验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能够更好的促进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沟通。如苹果公司出品的i Phone, 从2007年初第一代i Phone上市起, 就引发了购买热潮。i Phone将手机、娱乐与互联网连结到了一起, 超越了传统的手机形式, 带给用户全新的体验。i Phone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 用户可以通过苹果公司的网络虚拟应用商店 (Apple App Store) 来自行安装、扩充或卸载程序。以i Phone 6plus为例, 从外形来看, 整个机身只有一个home键作为手动控制, 其他皆为触屏操作, 给人一种时尚、简洁的现代感。而i Phone的体检的核心就在于屏幕。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手势对屏幕进行操作, 如:轻按手势, 滑动手势等。灵活的运用手势支持, 使多种动作随时变换, 不仅可以让用户可以直接感知设备, 拥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还能极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的控制欲望。除此之外, i Phone 6plus所配备光学防抖技术具有800万像素的后置摄像头可以即时的记录生活并通过社交平台与人分享, 使大家参与其中。参与性也是情感需求的重要方向, 分享即意味着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在分享的过程中, 人与人, 人与机器的交互都会带来新的情感体验。

4 结语

智能产品的设计不仅仅是注重外观的设计, 更重要的是为用户塑造难忘的使用体验。人机的交互不仅局限于传递具体内容, 还表现在机器可以获取用户的心理活动, 更加了解用户, 使整个交互过程更加情感化。

参考文献

[1]Donald A.Norman.情感化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2]李钶.交互性IT产品设计中的审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8.

[3]曾庆予.产品的情感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 2005.

智能的价值 第4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 自动化控制 智能化技术

1 概述

电气工程主要是研究与自身有关的电子与计算机的应用、系统运行、电子电气技术、信息处理以及自动控制等领域。而智能化技术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其是对和人类智能有关的应用系统、方法、技术以及理论等进行扩展、延伸、模拟的一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便是对智能化技术的专家系统、语言识别与处理能力、图像识别能力等自动控制能力进行有效的应用,以达到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目的。迄今为止,智能化技术已经逐渐形成了一门应用于电气实验分析、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以及系统运行的科学体系。

2 智能化技术的优势

2.1 具有很强的控制一致性

传统的控制算法在进行设计时是有具体针对的控制对象的,因此一般只是对其所针对的控制对象的控制效果是较为良好的,而对于其他的控制对象则为较差的控制一致性。智能化控制技术所使用的算法无论是对于未指定的输入数据或者是指定的分析对象,通过这种控制技术都可以进行有效的一致性控制。

2.2 系统的适应性得以提高

智能化控制设备与传统控制技术相比,其在采纳新的信息以及新的数据时会更加方便,从而对控制系统的适应性进行有效的提高。而且在智能控制系统中,就算对相关专业知识不熟悉,也可以通过相关语言与响应信息对设备进行控制设计。

2.3 强化性能

应用智能控制技术时,若想快速提高控制设备的控制性能或者系统的相关参数,只需要适当调整相关参数即可达到目的。例如,应用模糊逻辑控制器来提高控制反应的响应时间要显著短于传统的PID控制器。

2.4 较为简单的设计思路

在应用传统控制设备时,往往在其设计分析时要参考其针对的控制对象的模型特点来进行,可是模型在构建的过程中又会出现如模型数值的类型、模型对象的参数变化等多种多样的不确定因素,这便会加大对象模型设计的困难程度。而现在使用智能技术后,只需要通过函数近似器便可以非常简单地控制需要控制的对象。

3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故障诊断

在电气工作系统的运行中,电气设备都会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故障问题,但是在故障发生前,电气设备一定会出现和故障本身有关联的现象出现,依靠智能化技术,可以对发生的故障进行准确、全面的判断。变压器在电气设备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电气设备监测人员不定期地对其进行维修、检测,但是仍无法完全避免故障的发生,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地对故障进行判断,降低因故障所造成的损失。

使用智能化技术对变压器进行故障判断,主要是对变压器中的渗漏油进行气体分解,可以确定故障的大致发生范围,再逐步地缩小范围,找到故障的发生部位,并进行及时的维修,可以降低故障对电气设备的损害程度,使电气设备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3.2 优化设计

电气设备的设计经常会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过程中出现,设计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不仅需要设计人员对电路、电气、磁力等学科知识的熟练掌握和正确的应用,还需要设计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传统的设计方法是使用经验和试验合理结合的手工设计完成的,所以这种方法所设计出的方案在修改上有较大的难度,达标率较低。现在的设计方案是使用CAD技术和计算机的辅助软件来完成的,既减少了设计时所需要的时间,又可以保证设计方案的质量,使设计方案的使用性能较为理想。遗传算法是设计中智能化技术的一种体现,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设计进行优化处理。

3.3 智能控制

电气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电气工程自动化,而在电气系统智能控制中未来的关键节点便是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后,即可将电气工程控制的自主化、高效化、远程化以及无人操作化变为现实。其应用范围主要有:进行处理、在线诊断以及记录电气系统故障;对电气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实时监督各种主要的电气系统、电气设备等运行状态;实时处理与采集电气系统撒气量、开关量等数据。智能化控制由于其智能化技术的优越性,使得其能够广泛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中,除此之外,還为其能够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智能化技术包含了思维能力、行为能力以及感知能力,而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应用智能化控制技术,不但对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能力有效地加强,并且还为电气工程的安全、高效、快速的运行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冲.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7).

[2]张桂青,冯涛,王建华,耿英三,等.可重构智能化电器硬件设计平台及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3(9).

[3]刘娟,王峰,刘有为,等.基于B/S的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支撑系统设计[J].电力信息化,2009(11).

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价值 第5篇

关键词:电力通信,智能电网,应用价值,研究

所谓智能电网, 实际上就是电网智能化, 从本质上来讲, 它是现代高科技智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智能电网主要是基于集成网络、高速双向运行的现代通信网络, 同时智能电网还有效地结合了现代先进控制技术和方式方法, 通过传感技术、决策支持系统以及测量设备技术的应用, 智能电网可确保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在当前的形势下, 加强对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 智能电网概述

据调查显示, 未来能源联盟曾经就智能电网问题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和概念阐述, 它汇集了信息、通信、传感与监视以及现代电力工程等方面的技术, 并将其作为一体化的现代输配电系统, 即所谓的智能化电网。从实践中来看, 该智能化电网可以其自身完善的功能, 为电力用户提供新型、增值控制服务。智能电网也应用了当前最先进的技术, 实现了内部元件运行的互联、监控以及保护和优化, 其中主要有集中、分布式发电机, 在输配电系统的作用下, 连接至工业用户、楼宇等自动化系统之中, 同时还可以与终端用户、温控装置、电动汽车以及储能设备等相连接。实践中可以看到, 智能电网是综合性非常强的电能供应网络, 可广泛分布在系统双向通信设备、高级传感器、电子设备以及自动化设备之中, 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资源优化与配置。

智能电网, 将信息技术、高级传感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与电网设施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这样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得电网全信息, 并且可以实时发现和处理电网系统运行中的各种故障问题;同时, 智能电网还可在较大程度上实现实时与非实时信息的有效共享, 以此为电网运行管理展示一个全面、完整而且精细的运营状态图。从实践中来看, 智能电网具有如下优点:第一, 在满足用户客观需求的基础上, 可以有效激励用户应用之, 以提供更为优质的电能和服务;第二, 自身具有一定的抵御攻击能力, 它可以兼容不同发电形式的任意接入;第三, 在运行过程中, 智能电网还可以有效打开电力市场竞争局面, 从而使电力市场高效运行;第四, 具有较高的利用效率。从实践来看, 智能电网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能源应用效率, 而且还有效地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实践中还可以看到, 智能电网对监控实施非常有利, 对于其中的相关设施、设备和节点, 还可以实施监控, 这对于稳定发电厂传输节点的电流, 确保信息发送的准确性, 非常重要。

2 电力通信在当前智能电网中的应用问题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知, 智能电网在自身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和优点, 电力通信在其中的应用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但实践中依然有一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总结之, 注意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电网不稳定。从电力通信在当前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现状可以看到, 电网不稳定是其中最常见的问题。电力通信应用过程中, 之所以会出现电网不稳定等现象, 主要是因为物理系统中可能存在着功率平衡问题所致, 电力通信系统若想正常运行, 其基本条件就是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点。对于电力通信系统中的稳定问题而言, 它实际上就是负荷母线上节点功率平衡问题, 节点无功功率、负荷耗能无功功率, 可实现该种平衡, 而且平衡点还可以有效抑制扰动, 这些问题的存在, 必然会造成电网不稳定。

(2) 安全管理问题。电力通信在现代智能电网系统中的应用, 还表现出另一个问题, 安全管理问题。从实践来看, 安全管理问题一直都是现代电力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若不及时处理, 则可能会导致电力通信中的一系列不安全隐患问题出现。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安全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电力通信企业而言, 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工程技术方面, 想通过这一方法来解决电力通信中的各种安全问题, 显然是不现实的。同时, 电力系统中的通信设备腐蚀、陈旧以及未能及时的更新, 也会造成电力通信应用的安全隐患。

(3) 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电力通信应用中的工作人员素质底下, 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质量和效率,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工作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 实践中因受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之影响, 造成电力通信系统的运行水平参差不齐。

3 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实际应用和作用

(1) 电力通信在现代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分析

电力通信是现代智能电网中的一项重要通信工具, 后者能否有效发挥其作用, 关键在于能否与电力通信之间做好有效配合。只有通过对智能电网的布局进行统一规划, 才能确保智能电网的安全可靠性。从实践来看, 电力通信是一个相对比较开放的网络体系, 其相关的设备之间应当保持通信的连续性。电力通信技术可以有效地延伸至电网系统的末端位置, 比如发电、送变装置和终端电力设备应用等, 电力通信非常的安全、可靠, 可以抵御环境的不利攻击、确保通信电网的稳定性与安全运行。电力通信应用与发展, 应当在加大通讯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基础进行, 同时还要有效协调电力设施建设与环保之间的关系, 大力推进现代电力网络系统建设, 加强电网综合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从而促使电力通信智能电网系统成为一个综合性信息网络系统。

(2) 电力通信在现代智能电网中的作用

从实践来看, 电力通信在当前的智能电网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内智能电网系统的建设是一件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 与国家新能源建设与发展战略的落实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性。电力通信网络在不久的将来, 必然会全面覆盖整个电力系统, 如此便可实现与电力用户间的良性互动。电力通信系统建设, 是现代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基础设施工程项目, 电力通信作为现代智能电网体系下的电力生产经营与管理工作之核心, 它也是实现现代电网调度、变电站建设自动化, 加强网络市场化、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对于确保电网运行安全稳定性、经济性,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中可以看到, 智能电网构建过程中, 电力通信平台是智能电网构建的重要基础和方式。电力通信专网主要构成部分有发电系统、输电系统以及变电和配电系统, 同时还包括用电、调度系统, 这些都是电力通信网络的有机构成部分。加强电力通信在现代智能电网中的有效应用, 应当明确相关配套通信基础设施、电力网络构建的价值, 清楚地认识到配套通信基础设施、电力网络系统构建的重点和工序。对智能电网中的电力通信建设加强重视, 成为现代电力系统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在此过程中也有效地实现了电力通信在现代智能电网中的有效应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国际协作, 适当地引入当前国外比较前言的电力通信技术, 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力网络体系, 为电力通信自身在现代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提供基础和保障。

4 电力通信在未来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发展研究

电力通信技术在现代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与发展,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1) 新能源领域。对于新能源领域而言, 其属于非常规能源, 与传统的煤、石油等化石能源有所区别, 它主要是指水、风以及生物和太阳能等。智能电网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广泛容纳和调节各种新能源, 在对新能源进行调解时, 应当制定有效的接口标准, 对接入后的电能质量、电压和功率等, 进行全面的自动调节, 以此来满足网接要求。

(2) 输电领域。实践中可以看到, 通过智能电网可实现对电力资源的远程、大容量和低能耗输送, 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电网的消纳能力, 从而实现电力资源的跨区域优化配置和电力工业的优化调整。智能电网对输电线路也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 尤其是输送能力挖掘、状态监控两个方面。对于状态监控而言, 其主要包括基础信息、运行管理信息以及灾害预警信息和环境信息的检测, 并且利用合理的现代通信模式, 实现对不同单位、机构以及设备接入系统的实时监测。

(3) 变电领域。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变电站是现代智能电网在变电领域中的以项目重点内容, 具有为智能电网提高控制对象、数据之功能, 同时对智能电网建设还具有先驱作用。作为智能电网系统的物理基础, 变电站贯穿于整个电网建设全过程, 它主要是利用现代先进信息、传感、通信以及控制技术, 将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以及信息平台作为基础前提, 对变电站进行有效的全景监测和自动控制, 同时还具有智能调节以及与站外系统有机协同之功能, 以此来保证变电的安全可靠性。

(4) 配电领域。作为智能电网的一项重要内容, 智能配网以其可靠、灵活以及高效的现代网架结构和通信网络作为发展基础, 同时还支持自适应故障问题的处理与自愈, 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满足分布式电源及相关储能元件的实际接入要求, 同时还可以满足电力用户电能高质量之要求。

结语

总而言之, 电力通信对现代智能电网系统的构建和发展,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针对当前智能电网行业的特殊性和大规模性特点, 实践中若想建设优质、高效的现代智能电网体系, 一定要认真做好电力通信工作, 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电力通信技术在现代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刘四聪.电力通信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 2013 (04) .

[2]齐淑清, 张辉.电力线宽带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采集系统中的应用探论[J].智能电网, 2012 (02) .

智能的价值 第6篇

1 继电保护技术的相关概念

1.1 继电保护技术的原理

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的运行中以传感器对配电、输电和发电等进行监控, 利用网络系统对监控数据进行收集和整合, 可及时对保护功能和保护定值进行远程监控和修正, 还可对收集到的监控数据进行分析, 使监测效果得以保障。继电保护装置不仅能保障保护对象信息的安全, 还能与其他电气设备的运行信息相互关联, 实现资源共享。继电保护装置在此前提下, 不仅能精确地检测到故障发生点, 还可自行对故障进行修复, 从而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连续性。

1.2 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

继电保护在智能电网中的根本任务是避免元件发生短路或异常, 从而实现电气量变化保护。在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继电保护装置需对各种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视。如果出现异常或故障, 则立即切断发生故障的部分, 并发出警报, 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为人工操作提供了可靠的运行依据。

1.3 继电保护技术的特点

1.3.1 数字化

智能电网中互感器的传输性与传统电力网络模式相比, 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对运行过程中的故障起到了良好的消除作用。基于此特性, 智能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对电流互感器饱和、二次回路接地和二次回路短路等故障可忽略。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会随着电气量信息传输真实性的提高而提升, 且在发展过程中, 数字化传感器将广泛应用于继电保护装置中, 使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性能得到整体提升。

1.3.2 网络化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 变电站已逐渐由传统变电站运行模式转换为数字化变电站运行模式, 继电保护信号的发送媒介、信息获取途径也随之出现了一定的变化。此外, 智能电网已实现了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 用户能在网络上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并通过其他电器元件信息使继电保护的功能得到提升, 以实现机电保护装置的简化。对于机电保护装置而言, 其运行实质是将相关数据和被保护元件的信息向其他终端传送, 在此过程中, 同样可利用网络获得电力系统中的诸多相关信息和数据。

1.3.3 自动整定

在智能电网中采用的继电保护装置通常为自适应继电保护, 其特点在于可根据电力网络的实际运行方式、存在的故障对保护性能、保护定值和保护特性作出相应改变, 可很好地配合与适应电力系统的变化, 有利于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性能的转变。智能电网在运行中的频率会受到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影响, 进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应用自动整定技术后, 电力系统中单相接地短路时的过渡电阻、故障发展方向的判定都将随之受到一定的良性影响, 其在保护性能的提高上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 继电保护在智能电网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2.1 保护系统的重构技术

在电力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 电力网络的运行质量随之日益攀升, 直接导致社会对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需求越来越高。与传统电力网络相比, 智能电网除了对继电保护装置有一定的要求外, 还需要继电系统可与电网的运行方式、电网结构相适应, 这不仅需要继电保护装置能自行诊断和重构, 还要求继电系统的在相关元件失灵时可自行找到代替元件并恢复继电保护的相关功能。因此, 必须重新对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系统进行构建和组合。

2.2 广域保护技术

将电力网络作为处理电网运行故障的单位, 在采集域的范围中, 对该子集的相关保护信息进行分析, 以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 该过程称为“广域保护”。在广域继电保护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控制是两个关键组成部分。其中, 安全自动控制的主要任务为为电网自愈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总而言之, 广域继电保护的关键作用在于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继电保护整定配合过于复杂的问题, 从而使继电保护的自适应能力得以提高。

3 智能设备在继电保护系统中的应用

在电力行业中, 应用的技术和设备都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比如, 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 电子传感器是电网运行过程中采集大量数据的关键设备, 且在电力系统中的很多相关设备上均有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大量电子传感器的作用下, 智能电网的状态分析和评估工作将可获得大量、可靠、精准的数据信息, 这对智能电网保护性能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样化的智能设备将逐渐在继电保护系统中得到应用, 继电保护性能在多种智能设备的影响下也将出现不断提升的良好局面。

4 结束语

我国现阶段的继电保护框架属于刚性框架, 其网络条件、保护对象和连接方式均是预先制定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适应能力和转换能力具有局限性。因此, 在今后智能电网继电保护运行的过程中, 需不断改进和更新, 从而实现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性能的进一步优化, 保障智能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健, 高晓军, 刘大伟.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方法及其应用探析[J].中国电业 (技术版) , 2013 (04) :40-43.

[2]张如明.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的要求及实现方法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04) :117.

[3]陈朵朵, 夏华东.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的构成与技术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01) :101.

智能的价值 第7篇

聚焦接入, 全面打造

智能管道可以让用户获得更加满意的服务, 让运营商提升收益, 重构价值链核心, 也让ISP/ICP增强服务内容的吸引力和行业竞争力, 最终形成价值链和谐、共赢的良性局面。但运营商需要具备差异化服务能力和可精细化运营的智能管道, 这样的智能管道应具备“四可一有”特征:

用户可识别:综合运用帐号+设备/终端/线路的物理标识+逻辑标识+绑定技术;

业务可区分:综合运用L2~L7 (深度报文检测DPI) 技术;

带宽可调控:综合实施带宽规划+流量和业务性能 (KPI) 监测+动态策略控制;

网络可管理:综合实现用户+业务+设备+终端+线路集成的端到端管理;

业务有保障:完善提供业务级+网络级+设备级的端到端保障。

为了使接入网智能管道建设充分结合现网实际, 循序渐进, 可以分为三步实施:

第一步, 构建高速管道, 奠定智能管道基础。可以采用10G PON技术实现带宽提速, 做大做宽通道。因为只有在足够宽阔的道路上, 才谈的上实施精细化的“交通管控”, 同时要做好基础的用户业务带宽规划。包括制定用户业务带宽模板, 合理规划网络节点和设备的用户覆盖范围规模及VLAN、IP地址、上联端口、线路等资源, 并规范现网实施。要实施基本的QoS策略。在业务接入/控制点和接入设备分别部署下行和上行业务限速, 针对语音、视频、上网、终端管理等业务, 采取优先级标记区分和策略调度。并且流量粗颗粒“可视”, 可对带宽占用进行查看和统计。为了构建高速管道, 还需打通运营流程, 完善北向接口+EMS+ITMS/ACS管理, 实现远程自动化设备开通和业务发放。并且部署端口+链路+设备的分段保护, 包括上联端口/PON端口保护, 以太网链路和PON链路保护, 设备系统保护和供备电保护等。在第一步完成后, 管道已可满足当前宽带提速和多业务运营需求。

第二步, 演进至智能管道, 打造精品网络。在极速管道基础上进一步演进至智能管道, 实现精细化运营, 提供差异化服务和高品质的用户体验。实现业务+用户+运营商三级的层次化QoS, 可针对不同运营商或不同ISP/ICP之间、不同用户之间和同用户的不同业务之间实施精细化的QoS策略。在管道中完善精细化的流量监测, 并可对重点业务 (如语音、IPTV等) 的性能指标 (丢包率、时延、抖动等) 进行监测和统计分析。并且无源的ODN和光纤线路是自动运维管理的“盲区”, 按需部署eODN和OTDR系统, 实现光纤网络的智能可管。还可以引入以太网OAM、瞬时智能检测等技术, 按需部署MPLS OAM和PW保护, 实现面向用户和业务的端到端保护。

第三步, 跃升为智慧管道, 将网络价值最大化。在这一阶段, 就可以在网络关键节点按需引入DPI, 动态精细化感知应用。同时建立立体的策略控制体系架构, 面向用户和应用, 对权限、服务路径、带宽流量和QoS进行动态和精细的调控。并实现业务层+核心层+承载层+接入层+家庭网络的资源联动。

创新商业模式, 重构价值链

得益于智慧管道提供的精细化运营和差异化服务能力, 我们可以畅想全新的商业模式, 运营商按需在ISP/ICP和用户之间提供端到端、差异化、精细化、虚拟化的管道和质量保障, 同时从下游用户和上游ISP/ICP双向获取收益, 网络价值得以延伸。

更重要的是, 依托智能管道这一基础服务平台, 运营商能真正实现从传统通讯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智能管道提升了用户对ISP/ICP的业务体验, 促进了ISP/ICP的业务吸引力、竞争力和业绩提升。智能管道帮助上下游客户创造了价值, 其自身价值才得到体现。运营商、ISP/ICP、用户构建起新的合作共赢的价值链关系, 同时运营商加强对管道的掌控, 也就可以重新确立价值链的核心地位。

深谋远虑的运营商已经开始行动。2011年伊始, 中国电信高调启动“宽带中国, 光网城市”战略, 明确提出中国电信要做“智能管道的主导者”, “中国电信首先是管道, 是信息的传送运营商, 这是运营商的最大责任。我们希望将管道智能化”。

中国移动也高瞻远瞩地提出“中国移动要做智能管道, 积极向产业链资源渗透, 集中优势打造优质的、有服务的、增值的智能管道。”“中国移动的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根植于智能管道思想, 探索建立适合发展需要的新模式。”

智能手机界面设计形式与感性价值 第8篇

在3G及三网合一的发展背景下, 智能手机结合触摸屏及硬件交互上的发展更新, 在人机的操作关系上产生了很大的变革。对于界面设计的设计形式也愈发的多元化, 发展到更加重视情感性设计界面的高度上;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更新已有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方式, 转向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服务于用户。

智能手机的多功能与多用途的特性使得手机成为第五媒体, 并且是移动传媒的主力军。对于智能手机定义, 是集合了硬件网络、通讯, 搭载操作系统, 具有视频、音频、文字等多语音处理方式的软件集合与硬件终端。

二、界面设计形式与应用语境

1、视觉设计

视觉设计包含形状、尺寸、值的变量、颜色、方位、纹理、位置的要素。在体验设计中, 视觉界面设计归类于形式的范畴中, 将内容 (主要为信息) 、行为 (交互方式) 有效地、自然地表现出来。即视觉界面设计指的是在用户体验中形式设计, 将内容:信息架构、文字、功能性动画制作、声音设计与行为:任务流程与行为, 这两者进行在一个体系中进行表现与融合。

2、表现形式

随着智能手机终端的多样化、应用程序的更新迭代、更多的移动应用产品类型出现, 如游戏、数字化管理工具, 所对应的视觉表现形式也不同。

(1) 拟物化

高效式:高效性的表现形式是基于工具类型的应用, 以信息架构与逻辑功能为基准, 应用具有信息传达直接, 用户需要从中获取解决时效类诉求。对于信息流进行视觉化的元素分组, 会使用多层表单的排布方式, 从信息本身的属性进行模块化的归档。例如, 在苹果手机操作系统中邮件的应用程序, 采用1:2的构图比例, 其中“1”代表了邮箱的导航区域, 从两个信息种类来进行划分, 分别为收件箱与账户。每一个表单的设计为本身图标、文字提示与二级页面的详情展开按钮进行呈现。界面的“2”区域, 作为邮件显示区域, 在正文上部有导航栏, 分别选择通用图标代表为“星标”、“移动”、“删除”、“转发”、“写邮件”的一级导向功能。高效性的设计形式在界面设计中应用广泛, 遵循以任务为导向、以信息传达作为主导的设计思路, 使得设计作为一种形式, 更好地将内容的传递给用户, 减少用户的认知负荷。

沉浸式:沉浸式的设计形式指的基于用户操作语境的再现, 使用质感化的图标设计风格、情景化的界面设计。目的在于降低用户的操作的负担与减少枯燥的使用情感, 用户在任务架构中所呈现出的情绪是愉悦、有趣的。沉浸式的表现形式多用在游戏、数字娱乐的应用程序中;针对的人群为儿童、游戏玩家。例如, 作为以“超市购物”与“农场偷菜”为主题的代表性社交类游戏, 所采用的视觉元素基本是以超市、农场真实对象进行设计与再创作, 使得视觉本身充满吸引力, 激发用户的使用欲望;在游戏动画方面, 使用真实性或高帧数的细节表现, 使得用户在进行交互行为时, 反馈过程生动、结果多变。

沉浸式的设计形式在设计时, 表现手段多样, 视觉层次丰富, 这是由于用户对于应用程序使用目的来决定的。换言之, 沉浸式的设计形式是需要用户认知层次是创造性的, 即任务的结果是由多种因素所控制, 这种不确定性, 增加了用户对于产品的依赖, 在一定时间内形成较高的使用黏度。

(2) 扁平化

“扁平化”这一词汇来源于管理学中的形容词, 在设计领域中, 对于扁平化的设计可以看作是20世纪后半段所提出的极简主义在移动产品界面设计上的一种延展与导向。维基百科中对于扁平化设计诞生的初衷解释为:一个产品的设计元素模仿其在原始产品设计中是必要功能, 但是在新的设计中变为装饰的设计元素。扁平化设计出现的背景是基于数字产品的普及、对于用户来说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 由此对于新的应用程序的学习成本降低, 从而催生出具有特定数字产品使用语境的设计形式。

扁平化设计的界定在业界还未有定论, 通常所指的是摒弃多年盛行的渐变、阴影、高光等拟真视觉效果, 从而打造出一种看上去更“平”的界面。扁平化设计是信息呈现方式的改变, 以色彩区块进行外在表现的一种设计手段。

扁平化的设计形式与拟物化的设计形式和核心区别在于, 前者追求的是对于形式上简约化, 后者侧重的是对于表现对象的再现化。扁平化设计的具有代表性的微软所提出的移动终端系统Windows Phone, 其操作系统采用了Metro UI (地铁式的界面设计风格) , 使用动态磁贴、以左右滑动进行信息流的横向分布的交互行为, 以上下滑动作为同类型信息的深度浏览。每个在操作系统Windows上的应用程序是基于基本相同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 扁平化设计的本质是从信息本身的价值出发, 使得用户更好的接受信息, 使形式匹配信息的传递。

三、自然化的感性价值回归

界面的设计形式与前端开发想结合, 使得应用程序所提供的信息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在众多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初衷与源流中, 以用户为主导的核心理念深入人心, 因此构建自然化的感性表征, 是应用程序良好地实现用户使用诉求的关键。

界面设计的感情价值是依靠视觉元素自身属性的分组, 用逻辑分析与用户的感性价值为出发点, 梳理出清晰的层次结构;在同一层级上提供合理的视觉架构与信息流, 使得用户在众多的信息中, 抓去符合自己诉求的信息;图标与图像的恰当性与准确性, 从最广泛中间用户的认知心理角度出发, 模拟真实的使用情景;统一化的视觉风格, 功能架构全面;遵循装饰上依赖“少就是多”的理念, 减少对于用户干扰的装饰设计信息, 使得用户获得信息本身的价值。自然化的设计形式, 是对于用户在现实场景中的信息, 进行梳理与归纳, 提取出信息自身的特点。拟物化设计与扁平化设计, 都是从信息本身进行出发, 在信息获取上搭建一个“可视化”的桥梁。

四、结语

智能手机的界面设计形式逐步由拟物化设计过度到扁平化设计的趋势, 设计形式上的由繁变简, 由简变繁, 循环的流变, 体现出以信息作为内容来进行的设计;围绕“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理念, 使得感性价值回归寓于自然化使用语境之中, 从而使得界面设计褪去在形式对于人的认知负荷, 使得形式富于激情, 用户在获取信息的同时, 获得感性价值诉求。

摘要:分析智能手机中界面设计的拟物化、扁平化设计形式, 论证界面设计与交互行为相结合对于智能手机软件设计的意义。在此基础上, 提出解决构建自然化的感性价值的策略, 助于心智模型、视觉表现、使用体验三者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智能手机,设计形式,价值回归

参考文献

[1]Alan Cooper.交互设计精髓[M].刘松涛, 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219-212.

[2]陈丽, 刘慧琼.媒体界面交互性设计的流程和原则[J].中国远程教育, 2006 (04) :22-30, 78-79.

[3]柯善军, 魏莹.产品人机界面设计与形式美创造之关系探讨[J].包装工程, 2006 (03) :159-161.

[4]傅雅宁, 黄艳群, 郭菊芹.信息产品的人机界面研究[J].机械设计, 2007 (08) :6-8, 65.

智能的价值 第9篇

1 智能化技术的定义

上世纪中期, 智能化技术被首次提出并逐渐发展起来。目前, 智能化技术已逐渐发展出一套的成熟的技术理论, 作为一门先进的现代科技, 智能化技术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广阔, 不仅包含了计算机、生物学, 还设计自动化控制学等多门学科, 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智能化技术也趋向成熟, 开始在跨领域的多个行业中发挥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目前的日常起居中非常普及, 适应性较强。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控制效率, 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智能化技术通过其自身的特点和所涉领域的广阔性, 给电气工程自动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现技术层面上的功能性进步, 从而极大的推动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新的发展。智能化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运用, 有利于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 减少控制系统的操作错误, 避免各种故障, 同时优化资源配置, 减轻人力资源的负担, 进一步优化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运行状态。

2 智能化技术的优越性

相较于传统控制器, 智能化的控制器具有较高的优越性。例如,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如果采用的传统的普通控制器, 便不太容易精确掌握复杂的动态方程式, 以至于无法对看不见的或无法估量的因素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无法做出正确的评估没从而导致性能的低下。如果在电气化控制中采用智能化技术, 则可以较好的提高系统的性能。从主要的表现形式来看, 智能化控制器即便是在处理不同数据时, 也可以保持很强的一致性, 即使输入十分陌生的数据, 智能化技术也可以快速对其产生正确的估计, 并可以直接忽视驱动器加予的不良影响。与传统控制器相比, 体现出了明显的优点。例如, 智能化控制器可以通过自行调节, 依据相关信息进行调整控制, 这种智能化的操作使得调整和控制变得比以前方便的多, 大大的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无需专门设置操作人员进行处理。除此之外, 一些远程调控能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优势充分发挥和体现, 有效的促进了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发展。然而, 与此同时, 设计智能化控制系统时需要注意的是, 不同的控制对象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只有在设计环节充分考虑设计的原则与标准, 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变量, 才能较好的利用智能化技术。除此以外, 人为的因素也会影响自动化控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 若所设计的智能化控制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 因组织人员详细排查每一个工程环节, 仔细校对分析数据与结果。认真的依据统计数据总结, 并进行调整, 才能真正发挥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真正作用。

3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3.1 检测电气工程机器设备的故障

电气工程设备如果长时间运行, 又不能定期进行保养, 往往会导致机器故障, 且在发生故障的时候, 通常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人力精力进行故障排查, 导致效率的低下。与之相比, 智能化技术如果应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 则可以避免这样的麻烦, 有效利用计算机科技, 迅速的排查错误, 准确检测系统故障, 并能够详细地做记录, 节省时间。同时, 智能化技术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出现软件故障时, 通过系统发出的排除指令, 设计人员可通过对软件程序进行运行调试, 保护其他系统正常运作的状态。由此一来, 可不仅能够有效排除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全隐患, 还可以延长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寿命。

3.2 为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系统控制提供良好条件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可以为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系统控制提供良好的技术条件。智能化技术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监测和检测电气工程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通过合理的设定各类参数, 有效减少定位的时间, 以实现电气工程的自动和高效运行。同时,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实施可以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提供较为广泛和稳定的空间, 有效实施远程控制。除此之外, 因其较好的抗噪能力, 和较强的一致性, 智能化技术运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时候, 可以直接自行处理信息和识别电气设备的传动过程, 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产量, 降低成本, 达成经济效益的实现。

3.3 利用PLC系统有效提高生产

在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运用过程中, 其工艺流程随着电气工程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提高。其中, PLC智能化技术系统因其较好的辅助功能和叫成熟的技术体系, 现如今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技术发展的成熟, PLC系统正逐渐取代传统控制器, 全面提高生产效率, 满足电力生产的需求。根据相关技术的进步, 电气工程系统大可以实现智能化, 自动操作和切换, 很大限度上提高了电气系统的可靠性。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要想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就必须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智能化控制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过程中的应用, 不仅可以提高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的性能, 还能全面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速度, 保证电气工程自动话的安全有效的运行, 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全面提高电气工程的运作效率, 实现电气企业的经济繁荣。

参考文献

[1]陈志光.试论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J].数字化用户, 2013 (11) :28.

上一篇:急性酒精中毒昏迷下一篇:教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