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旅游业

2024-09-19

森林生态旅游业(精选12篇)

森林生态旅游业 第1篇

1 生态旅游的含义

1.1 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旅游开发具有2个优点:一是维持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质量, 提高其经济收入;二是为旅游区筹集资金, 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 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1.2 保护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

生态旅游必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让游人在游览、度假、休息、健康疗养的同时, 认识和了解自然,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 以便在维护良好环境质量的前提下, 更自觉地关爱自然、贴近自然、保护自然, 维护生态平衡, 从而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处。

1.3 提供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生态旅游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对象, 以回归大自然为基调, 有特定的旅游观赏内容, 如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野生动植物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特征, 使旅游者享受自然、认识自然、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2 生态旅游的主要特点

2.1 保护性

生态旅游也会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但其保护性将其与传统旅游区别开来。管理者应在资源环境容量范围内进行开发利用, 要从长远角度谋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游客提高自身素质和环境保护意识, 自觉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

2.2 自然性

自然性指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自然性, 包括3个方面内容:一是旅游项目和线路要体现特定的旅游生态环境特征相对集中、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条件和谐相存的要求, 使旅游者获得前所未有的心理感受。二是要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现实文化, 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保留纯自然原始状态, 从心理文化上吸引旅游者。三是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 人口相对稀少, 生态环境相对原始, 受工业化影响程度较低。

2.3 专业性

生态旅游活动的专业性, 首先源于游客的旅游需求, 游客到大自然是整个身心的回归, 开发出的旅游产品应使游客在短暂的旅游活动中融入大自然, 能够享受大自然、感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 从而自觉保护大自然, 这样的旅游产品的开发没有专业性知识的人是难以完成的。生态旅游活动管理也需要有专业性的人才来从事专业性的行为, 否则生态旅游特有的旅游对象的保护, 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1]。

2.4 普及性

生态旅游建立在传统旅游基础上, 因此, 生态旅游不应是高消费和高素质的特权, 只要以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为旅游目的, 并能够自觉保护和珍视旅游资源和环境, 任何人都可成为生态旅游者。

2.5 参与性

一是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到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之中, 以便让旅游者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 获得独特的经历和旅游体验;二是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社团组织及研究人员广泛参与其中。

3 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主要障碍

3.1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概念和含义

关于可持续旅游概念和内涵的剖析, 国内外研究十分活跃, 观点众多。但其核心内容可表述为:旅游业既要满足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又要保证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 保持生态体系、民族文化、生活质量的完整性、多样性和有序性。

可持续旅游发展主要有以下3层含义:一是满足需要。发展旅游业首先要通过环境资源利用, 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改善其生活水平, 然后再满足旅游者对更高生活质量的渴望。二是环境限制。旅游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是判断旅游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将旅游开发控制在承载力的最优值范围内, 才能保证环境系统自我调节功能的正常发挥, 进而实现可持续旅游。三是公平性。强调有限的旅游资源在当前和未来的公平分配, 要求当代人在满足自己旅游需求的前提下, 保证后代公平利用旅游资源的权利。

3.2 森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森林旅游是指在林区内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发生, 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 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 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 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 欣赏自然风光, 享受自然乐趣, 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们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其具有较强的自然性、真实性、科普性和参与性。森林旅游属于生态旅游的范畴, 亦称之为森林生态旅游, 具有生态旅游的一般性特征。

森林旅游是一个新兴行业, 诞生于旅游与林业的交叉地带, 发展时间短, 涉及领域多, 理论研究少, 根本没有科学、系统的理论来指导。纵观目前山西省森林旅游业发展现状, 仍以数量扩张为主, 森林旅游开发规划缺乏战略性眼光, 只注重经济性而忽视生态性的现象极为普遍。森林旅游目标、受益者、管理方式、效果与传统旅游都不一样, 强调以保护生态为主, 并非追求最大利润。因此, 不能生搬硬套传统旅游的发展经验。目前, 大多数森林旅游区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缺乏, 无法充分认识周边生态环境的变化, 无法科学地测算森林旅游区域的旅游承载量, 致使无法对环境变化进行必要的控制。调查发现, 目前44%的自然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 12%出现水污染, 7%有空气污染。

4 建立生态经济管理机制是森林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4.1 森林生态经济管理机制

一是森林旅游经济管理。主要包括森林旅游经济发展预测和目标确定, 建立健全森林旅游信息反馈系统等诸多活动。具体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调控等活动, 对森林旅游经济系统运行进行干预和调整, 以促进森林旅游经济健康、有序和快速发展。二是森林生态环境管理。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 森林生态环境和森林旅游资源保护目标的确定, 建立健全森林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监测体系, 旅游承载量的评估, 对游客数量及行为的控制等。具体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调控等活动, 对森林生态系统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和调整, 以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 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2]。

4.2 森林旅游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看, 森林旅游业实质上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 由森林生态系统和旅游经济系统耦合而成, 二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制约。其中, 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旅游经济系统的基础, 森林旅游经济系统对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主导作用。

5 建立森林生态旅游业生态经济管理机制的基本途径

5.1 构建科学的森林旅游业生态经济评价体系

(1) 结构评价。为了对森林旅游内部结构进行调整, 协调生态与经济之间的矛盾, 对森林旅游生态经济系统内部的生态结构、经济结构和技术结构之间的协调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分析, 揭示森林旅游活动所形成的生态经济关系。

(2) 效益评价。为了准确地判断森林旅游发展状况, 为森林旅游业生态经济管理机制的良性运作提供客观依据, 从整个系统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入手, 对森林旅游生态经济系统功能所产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以有效监控森林旅游生态经济系统运行过程[3]。

(3) 环境评价。为了正确调整森林旅游业生态经济结构, 需要通过环境评价判断森林旅游活动对不合理利用森林旅游资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确定森林旅游资源最佳的利用方式和方向。

(4) 功能评价。为了判断森林旅游业发展态势及水平, 通过结构评价和功能评价对森林旅游生态经济系统的状态和效率进行计量和分析, 最终体现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以及三者所共同形成的综合功能。

5.2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1) 让旅游者学习一定的生态知识, 了解旅游地的相关背景知识和注意事项, 禁止其伤害和破坏野生动植物;教育其不购买各类被保护生物及其相关产品, 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不受污染, 尊重当地文化和风俗习惯, 不破坏当地环境氛围。

(2)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营管理者不要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 要树立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全新经营理念。对旅游组织者进行旅游规划、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生态教育。旅游产品策划时, 将保护放在首位, 进行严格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环境容量测算, 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推出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旅游产品。

(3) 改变当地居民“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的传统观念, 鼓励其参与旅游开发和经营, 依靠旅游提到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以此激发其维护生态环境的热情, 从而主动承担起“守护者”的义务。鼓励当地居民多用电和天然气、沼气, 尽量少用或不用木柴、木炭、煤[4]。

5.3 强化政府主导功能

为了解决森林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主导功能, 从而有效克服市场的负面影响, 强化生态环境管理, 建立有效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为森林旅游业健康、有序和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4 建立森林旅游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和考核制度

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加强监督, 并及时对森林旅游业发展过程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及时地反馈、调节和控制, 以确保生态环境责任目标执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同时,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经济责任目标体系, 把森林旅游业生态环境责任目标和经济责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二者相统一的责任目标体系, 以保证森林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 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桂华.生态旅游景区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2]张炜.山西省森林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西林业科技, 2004, (3) :45-46.

[3]刘峰民.论生态旅游中的环境保护[J].山西林业科技, 2005 (1) :44-46.

浅析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 第2篇

姓名: 张盈学号 :2010307020110专业:10级森林生态旅游班

1、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长期处于喧闹环境和忙碌的人们,不仅要求在吃穿用等方面达到小康水平,而且追求有一个美好的休闲度假、健身康复的环境和去处.因此,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回归自然、回归森林去强身健体。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森林公园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开端,从此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大大小小的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旅游项目,人们对森林生态旅游的 需求不断加强。本文就我国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初步探讨。

2、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1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承栽力超载

我国一些生态景区经不住短期经济利益的诱惑,使生态旅游环境超载,以致生态系统失衡,造成巨大损失。尤其是在以往的两大旺和两小旺期间,森林生态旅游景区为了获得更多的门票收入无限制的让游客进入,造成人看人的景象,大量人流的涌入致使水土流失,土壤板结,加之游客超量,影响了当地生物活动的自然规律使得野生动物活动受到束缚,甚至造成一些生物繁殖率的降低和一些珍惜 植物的灭绝。

2.2 开发建设不合理

一些景区为建索道、公路、宾馆而毁坏大片森林,一些旅游主管部门未经过市场调研和专业人事的规划设计就动工建设,也不管资金是否充足,将来投资能否按期收回,有时就造成了一些景区还未开门就关门的现象。

2.3不具备地方特色

由于森林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中的主打,同时也将是最受欢迎的四大旅游中的一种,凡是一些有森林资源的地方,一些投资商和地方政府就想尽心思开发成森林生态旅游类型在他们急切的心情下就照搬其他地方的旅游项目设计和形式,甚至不管植物是否能适应当地气候,就大篇幅地把其他地方的植物迁移回来,导致了全国大部分森林生态旅游雷同,失去了本地独有的气息,并且所谓的森 林生态旅游片地开花的情形。

2.4缺乏专业人士管理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方面只有极少几个高校设置了本科级生态旅游专业,更多的是在研究生阶段设置生态旅游研究方向。所以更别提接受过本科或者是大专中专教育这些处于中国旅游产业一线工作人员是森林生态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了。这就直接导致了中国的森林生态旅游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效果不好.作为一个从业人员都不是很清楚应该怎样保护当地的旅游资源,又如何 能在旅游的过程中给客人讲解出专业的森林生态知识呢?

2.5管理机制落后

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属于边缘性的旅游产品,其涉及的范围较广,不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归属权也不一样。相关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都交叉牵涉到林业部门、旅游部门、农业部门、地矿部 门、环保部门等,并非单一由一个部门管辖,一直没有形成协调统一的管理体制。各部门由于在快速增长的森林生态旅游需求中受益不同,导致在管理过程中不时出现种种纠纷和矛盾。

3、加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

3.1找准目标市场

 要想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必须发挥农村自然景观和乡土文化结合的优势,迎合游客的心理,在乡味上做好文章。即便是为了提升旅游品味,提高服务质量,也不能偏离了“生态性”。森林旅游的发展是以保护森林资源和原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并通过森林旅游的发展改善林区和周边农村的生态环境。林区内的住户可以采取农家乐的方法,提供林区餐饮住宿条件。防止一哄而上,无序建设,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事件发生。

3.2规划森林旅游景区

明确制定长远发展的规划措施。防止破坏环境造成资源、财力的浪费。一是要把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纳入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议事日程,列入林业产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项目。林业主管部门,与旅游、环保、国土、卫生、规划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在规划中要正确实行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要将森林旅游规划与邻近的村镇建设规划结合起来,要注意森林旅游建设的规模和区域布局。二是森林旅游主管部门要编制中长期森林旅游发展规划,加强森林旅游管理,为森林旅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采取结合林区自然生态地形地貌自主创新,探索形成具有钟祥特色森林旅游文化品牌、有利于在林区推广的森林旅游发展模式。三是加强对国内外发展森林旅游的信息和经验的研究和借鉴。

3.3合理制定扶持政策

将森林旅游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范围,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结合林区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推进,重点进行示范引导。比如可在目前交通便利又有一定基础条件的林场开展试点,切忌不顾实际情况,盲目上马。遵循市场需求是森林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森林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要结合实际,确立重点:一是结合现有条件以延伸现有游览观光景点发展森林旅游;二是结合区域环境美化,增加森林旅游内容;三是结合林业自身发展情况,拓展林区功能布局,发展成为观光休闲景点;四是结合名山名景名水名人名艺名产和地方民俗文化,加大宣传力度;五是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六是增加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大对林区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加大林区道路交通、饮水、信息网络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林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项目、改造项目、生态林业发展项目等要向森林旅游发展区域倾斜,综合运用多种形式支持森林旅游发展。

4、结语

森林生态旅游业 第3篇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因林而生的资源型城市,随着可采资源的锐减,经济也滑入了低谷。因此,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加速推进经济转型是实现伊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旨在研究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战略定位和目标,以寻求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伊春;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战略定位;发展目标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因林而生的资源型城市,随着可采资源的锐减,经济也滑入了低谷。因此,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加速推进经济转型是实现伊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森林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林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伊春市旅游发展的重心所在,发挥着主导作用。

1 发展战略定位

伊春市未来旅游发展可分成三个阶段:产业提升发展阶段、产业优化突破阶段以及产业成熟持续发展阶段。制定合理有效的发展战略,指导全市旅游业发展是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根本问题。

1.1政府主导战略

政府主导战略,是从旅游业自身特点出发,在以市场为主导配置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业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大众参与”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争取旅游业的更大发展。

首先,伊春市要树立并强化大旅游意识。旅游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它关系到食、住、行、游、购、娱、康、教等各个方面,是全社会的事,需要依靠社会大环境来支撑旅游业。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尽快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观念,主要是市场观念,需求观念,创新观念和效益观念。

其次,要明确21世纪旅游业在伊春市国民经济中的大产业地位。从伊春市产业结构调整战略高度来认识旅游作为一个先导产业的重要性。旅游业能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充分利用旅游业所具有的关联辐射功能,调整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等,形成合理的发展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全面认识旅游业在促进伊春市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方面的独特作用。把森林生态旅游业作为伊春市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让世界了解伊春市, 使伊春市走向世界。

再次,营造伊春市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旅游新形象。从全国人民心目中提升为中国北方一个充满神奇、多姿多彩、个性鲜明的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国林都,使“中国林都——21世纪的森林生态度假旅游胜地”、“小兴安岭伊春——中国最大森林公园”名扬海内外。

1.2经济新增长点战略

国务院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提出和政策化,为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旅游业的发展完全符合选择和确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原则,因此,新的经济增长点战略是伊春市旅游发展战略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将伊春市旅游业从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成为伊春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1.3精品战略

在上规模的同时上水平。伊春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要通过上水平实现上规模,大幅度提高市场竞争力。旅游发展质量和旅游服务质量构成精品战略的总体框架,价格战略、品牌战略与人才战略是精品的自然延伸,是竞争深化的需要。伊春市应积极参与创建“旅游强县(市)”工程,争取大部分县(市)、区尽快进入其行列。

1.4森林生态旅游大发展战略

伊春市旅游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吃、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还需要“营销”、“大环境”两大要素的同步发展。旅游业是一个“环境产业”,它能够全面优化一个地区的人居环境、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但同时对自然环境、交通环境、治安环境、卫生环境和经济环境也存在很大的依赖性,伊春市政府在推动伊春旅游业的发展中重要的不仅要抓项目建设,而且更要抓好大环境营造,特别是旅游者的消费环境、外来企业的投资环境、旅游企业的经营环境和旅游管理的行政环境。政府创造了好的大环境,企业就会在“吃、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方面担负起主角,以资金开发项目,以管理盘活项目,以设施提供服务。

简言之,伊春市要把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全面加快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培育森林生态旅游支柱产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快发展速度,在短时间内,确立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

2 发展目标

2.1发展总体目标

力争在规划中后期将伊春市建设成为以森林生态为依托、以观光道为骨架、以四大旅游集合区为支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服务一流、环境优美的旅游热点地区,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2阶段性发展目标与产业定位

近、中期(2006年——2015年)重点建设全面开发阶段。发展目标与产业定位:编制旅游产业的科学发展规划;改善市域内外公路交通;完善旅游的政策法规;培训旅游骨干人才;一级目标市场产品定位;加强生态保护;创新产品,打造拳头产品;开发重点旅游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加大投资力度。预计在2015年,全市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600万人次,年均增长7.4%;实现旅游直接收入80亿元,年均增长26%。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40亿元,年均增长26%。

远期(2016年——2020年)完善提高阶段。发展目标与产业定位:完成全部可开发项目的产品企划;推出旅游新产品,延长原有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丰富产品功能,增强和保持旅游产品吸引力;拓宽拳头产品的产品线的宽度和深度;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市内重点旅游景区和线路在全国形成一定的知名度。预计在2020年实现年接待旅游者1000万人,旅游收入100亿元。

3 综述

本文主要概括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战略定位和目标。伊春市未来旅游发展可分成三个阶段:产业提升发展阶段、产业优化突破阶段以及产业成熟持续发展阶段。制定合理有效的发展战略,指导全市旅游业发展是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根本问题。首先,从四个方面,对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战略进行定位:政府主导战略、经济新增长点战略、精品战略、森林生态旅游大发展战略。伊春市要突出森林生态旅游业的战略地位,全面加快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确立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其次,从两个方面,确立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力争在规划中后期将伊春市建设成为以森林生态为依托、以观光道为骨架、以四大旅游集合区为支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服务一流、环境优美的旅游热点地区,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伊春政府网.http://www.yc.gov.cn/.

[2]胡贺娇.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度假产品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

浅析森林生态旅游的规划 第4篇

森林旅游是指以森林旅游资源为主体, 以森林、湿地、荒漠等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为依托, 在特定的森林等自然生态地域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狩猎探险等产品与服务的特色旅游活动, 是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愿望的一种特殊旅游方式。积极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对促进森林资源合理利用, 加快森林建设步伐, 提升森林服务质量, 推动森林旅游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森林生态旅游的规划方案。

1 森林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

1.1 保护为先

保护是前提, 发展是目标。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首先必须注重环境保护, 切实保护好本底资源的原汁原味, 使森林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不受任何破坏, 确保森林环境、自然景观和地方特色的统一。同时, 加强对森林旅游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利用, 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荒漠化治理等紧密结合, 确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和开发序位, 坚持先保护, 后开发, 建立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保护开发机制, 以旅游开发促进环境保护, 确定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以保障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发展。

1.2 统筹发展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 调动社会广泛参与, 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 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森林旅游发展规划与相关区域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交通建设、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和文物保护等专项规划的衔接。整合旅游资源, 形成复合型的旅游产品, 增强森林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森林旅游是自然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林业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森林生态旅游业与大众旅游业、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森林生态旅游业与其他林业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有机的整体, 彼此紧密相连, 互相促进, 密不可分。应通盘考虑, 合理布局, 有效整合, 以利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联动协调发展。森林旅游发展规划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精神, 同时与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及林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紧密衔接, 协调发展。

1.3 因地制宜

根据自然条件、旅游发展需求和经济发展战略, 同时考虑到各地域空间森林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特点, 因地制宜地、实事求是地确定森林旅游的空间区域板块, 并规划重点区域和重点旅游线路, 满足森林旅游的多种功能需要, 搞好形象策划, 明确各区域板块的旅游主题形象和特色旅游文化, 合理组织各区域板块的旅游资源, 既要特色显明, 又要总体协调, 构成一个和谐统一又各具特色的有机整体。

1.4 低碳理念

从发展理念、发展方式、规划手段等方面积极发挥低碳理念对森林旅游产业的指导作用, 大力传播生态文明,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生态文化, 积极谋划低碳生态旅游, 在旅游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减少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在森林旅游的开发建设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条件, 把握好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 适度开发, 减少重复建设, 避免过度开发对野生动植物及其环境造成破坏, 做到分区、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森林旅游建设和开发活动。

1.5 效益共赢

以市场为导向, 坚持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并举, 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与国内外旅游市场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潜能, 努力提高市场综合竟争能力, 尽快发挥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效应。在森林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坚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相结合、森林文化传播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森林旅游产业体系提升与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建设多元化、多精品、多功能的森林旅游产业体系, 努力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最大化。

1.6 明确重点

在森林旅游资源分布中, 选择资源价值高, 区位经济条件好, 景观丰富特色佳, 靠近中心城市, 可进入性强, 并且已有一定开发基础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或林场作为森林旅游的重点, 通过重点, 带动一般, 使森林旅游呈现稳步上升发展的趋势。对于森林旅游重点发展区域, 应集中优势政策, 加大投入, 优先开发, 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 之后逐步扩展到次重点区域, 带动森林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在重点区域规划建设中, 要根据旅游产品开发的难易程度, 分步实施, 梯度推进, 滚动发展。以期在获得较高的生态效益的同时, 兼顾快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 森林生态旅游规划的形式

2.1 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 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 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 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人们进入森林生态环境, 以观赏游览森林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及人文景观等为主要目的, 开展登山、野营, 深入森林农家开展参与性活动。

2.2 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围绕湿地生态系统打造湿地旅游, 开展湿地野生动植物尤其是湿地鸟类的认知活动, 开展漂流、摄影以及湿地岸边的亲水活动。

2.3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以及其他为了科研、监测、教育、文化娱乐目的而划分出的保护地域的总称。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繁多, 受人类活动干扰小。在保护区内可以开展野外探险、珍稀动植物认知等科普教研活动。

2.4 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生态景观优美, 人文景物集中, 观赏、科学、文化价值高, 地理位置特殊, 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 服务设施齐全, 有较高的知名度;或者具有较强的生态警示作用;或者拥有比较丰富的生态教育资源。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可以是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在推行科普教育的同时, 可以对参观者进行道德教育。

2.5 国有林场

国有林场极少数尝试开展森林旅游活动, 类似于森林公园, 但是基础设施和景观功能不如森林公园, 在行政管理上也不如森林公园规范。

2.6 狩猎场

狩猎场活动是以狩猎为主, 集垂钓、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农家体验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休闲场所。

3 总结语

总而言之, 森林旅游大多是在已开发建设的林区或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开展的, 但其建设内容由于目的不同, 与旅游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因此, 我们必须通过合理规划, 把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好, 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舒适、清新的旅游与生活条件, 为旅游者提供一个较好的旅游环境。S

参考文献

伊春宝宇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简介 第5篇

伊春市宝宇西岭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乌马河区西岭林场(乌带路38公里处)。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是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的示范区。2008年5月,黑龙江宝宇集团董事长龚保民同志怀着致富不忘家乡的夙愿,带领宝宇集团进驻西岭,拉开了西岭中心林场一期工程建设的帷幕。他多年来的愿望就是把自己的家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型风情小镇示范区,把伊春建成国际世界级旅游大都市。

作为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重点工程,龚保民同志以他独特的战略思维和广阔的视野,利用宝宇集团的创新团队,依据西岭自然环境特点,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了建设思路,在理念上追求天人合一,注重缔造品位生活;在空间上追求合理分区,注重科学布局;在风格上追求差异化设计,注重打造精品;在功能上追求时尚和实用兼容,注重以人为本。工程开工伊始,龚保民同志就把改善林场百姓居住条件作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宝宇集团新建设居民住宅110栋480户,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西岭百姓不用自己花一分钱,便实现了拆小房、旧房,住大房、新房的梦想。这110栋居民住宅采用一栋两户和一栋四户型,基础配套设施齐全,风格均为田园式乡村住宅。房屋在施工过程中全部高质量建设。房屋建成后宝宇集团免费对民宅室内进行了统一装修,居民直接入住,新居的外观采用法式建筑模式,体现“欧风林色”,在大森林的掩映下别有情趣;每户居民家都建有标准化前后庭院和一处24平方米的仓房;地下电缆、外管网和排水设施也完全是按照城市标准设计。全场还新建了两处锅炉房,为居民住宅统一安装了暖气。新打了两眼深水井,每户居民都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而新建的一座600平方米的生物质供气站,一举结束了林场居民做饭烧柴的历史,室内设施则是把东北人生活习惯与现代化生活标准结合起来,有火炕、卫生间,供热、供水、供气设备、有线电视和宽带一应俱全,与此同时宝宇集团还对西岭林场巷道进行了硬化、绿化和亮化,并为西岭百姓建设了姊妹松广场、惠民广场和健身广场,供居民休闲、娱乐。

森林生态旅游业 第6篇

森林小火车向着莽莽原始森林进发,清冽的河水如玉带舒展,托起红色的橡皮舟。沿途植被葱笼,山花馨香四溢,西川古栈道偶尔在悬崖处闪过,一派古朴而自然的和谐画卷。

漂流时间:

漂流从鸡心包至百鸟山庄,全场约3公里,漂流时间约45分钟。

刺激程度:

水流总体较为平稳,但也不乏险滩激流,小船狂奔而下,撞击岩石,激起朵朵水花,男女老少都能在这里感受到漂流的乐趣。

刺激指数评定:★★★★

坐着森林小火车去漂流

在城市住久了,便向往青山绿水间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计划要去三江旅游,前一天的下午就收拾好了。第二天早上7点起来,从成都出发,经成灌高速至都江堰后,沿着西南方向的岷江支流上行。途中在风景好的地方,拍了一些照片,中午时分抵达三江乡。在农家吃午餐后,进入三江景区。

森林小火车带领我们向着原始森林进发,那清澈的河水吸引力十足,一看见就想靠近。有人骑着马,在森林草地里漫步,让人很是羡慕。

从地理行政上的划分而言,三江生态旅游区位于阿坝汶川南部的三江乡境内,由西河风景区、中河风景区及盘龙山风景区三部分组成。娱乐项目有森林小火车、溜索、骑马、丛林野战、射箭、水上跑步球、野外露营、徒步穿越、溯溪等,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这里的梦幻漂流了。

三江漂流的最大特色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男女老少都可以体验这里漂流的乐趣。蔚蓝色的河流托起红色的橡皮舟,在起伏的波浪中,舒缓轻盈地把青翠的山峦甩在身后,尽情让浪花亲吻脸颊,漂走烦恼和忧愁,只留下欢笑回荡山谷间。

当艇过急流险滩时,小船信马由缰狂奔而下,直到撞击崖石,激起朵朵水花。漂到深潭,又进入一个反冲地带,这些地方水流减慢,可以轻漂慢游。

尽管先前就知道三江峡谷间的风光很美,但在漂流的时候,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于眼前的河道里,根本没有心思来欣赏沿途的风光。只有在第二次、第三次漂流的时候,才有可能腾出心情来欣赏沿途美景。

漂流途中除了水如玉带外,还有那馨香四溢的山花,嬉戏的猴群,出没的黄羊獐鹿,时而在视野中闪过的西川古栈道。可惜的是,漂流的时候没法拍照,要在岸上拍下沿途这些风景,路太难走了,我们也只好作罢,这样的美景留在脑海里也许更好。

在世外仙境里吃烤全羊

三江因寿江上游的西河、中河、黑石河在此汇合而得名。除了漂流沿途的美景外,这里五彩的海子流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珍稀的奇花异兽,梦幻的流云霞光,斑斓的野花草原,构成了三江景区生机盎然的原生画卷。这里不仅有动物活化石——大熊猫、植物活化石——珙桐,在悠悠岁月中三江景区还保留下了藏宝洞、盘龙寺遗址、羌式木屋、古碉、浪桥、转经塔等人文景观。

三江景区的8月平均气温22摄氏度左右:大气环境质量为国家一类一级,地表水环境质量为国家一级;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150万个,比成都市区高1万倍……这里被誉为一座离都市最近的“森林医院”!

TIPS

门票费用:

景区门票50元/张

漂流费用:全程130元/人,半程80元/人

溜索:30元/人

观景小火车,全程三站,每站15元/人,也可以租马前行,全程三站,每站20元/人。丛林野战:每次活动时间约1小时,每人每场70元。

交通:

自驾:从成灌高速至都江堰,沿岷江上行直达三江。全程柏油路,但沿途弯道多,驾驶时要注意限速慢行。

公交:成都新南门汽车站有班车直达三江,票价26.5元/人,发车时间:上午9:00和下午14:00各一班。

美食:这里有远近闻名的三江腊肉、浓郁民族风情的烤全羊、台湾风味的虹鳟鱼、原汁原味的野菜、绿色健康的猕猴桃和红白茶等。

住宿:景区周边有不少藏式风格的农家乐,配有停车场、篝火广场、会议室、棋牌等娱乐设施,还能组织跳锅庄、烤全羊、喝咂酒等民族娱乐项目。

其实,三江最美的时候是在秋天。秋意阑珊的林子里,花草树木惬意地随波逐流,小小的红豆用生命的亮色与绿叶相映。秋雨绵绵的日子,有时会看到撑一把花伞的藏服女子拾级而上的光景。雨中的红叶,有一种湿漉漉的娇艳欲滴;晴朗的日子里,则显出透明的光泽,依然是深深浅浅尽收眼底的娇艳。红叶与溪水交相辉映,把深秋的绚丽、凝重表现得恰如其分。但那个时候,已经不大适合漂流了,所以要欣赏到三江的美,至少夏秋两季都要来看看。

我们这里来这里,只安排了两天时间,但也足够了。第一天行至鸡心包后,除了可以漂流到百鸟山庄外,还可以骑马经过豆豆坪、一号营地、鹿池沟到达杜鹃海子,欣赏沿途的美景,晚上可自费参加烤羊篝火晚会。第二天早餐后,可以从安家坪到鸳鸯池、浪桥、珙桐林、雪花塘,然后返回百鸟山庄,步行游览九龙峡谷风光,午餐后回成都。

森林生态旅游业 第7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森林生态旅游慢慢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森林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是以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理念, 它主要是以森林生态资源为主体, 通过因地制宜的规划与开发来突出本地的特色。本文采用了SWOT分析法, 更进一步的讲述了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与环境。

1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的优势

1)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丰富, 森林生态游中吸引物多而且特色鲜明。这里已开发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24处、省级森林公园16处、国家地质公园2处, 以及亚布力、中国雪乡、凤凰山、珍宝岛等32处森林生态旅游风景区。近几年来, 在黑龙江省政府的支持下, 确立起依托林业资源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这里有近原始的林海, 天然林业资源是这里的主体, 区内有野生动物400余种, 植物资源970多种。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其中, 大兴安岭是仅存的一块净土, 覆盖着广袤无垠的森林, 素有“绿色宝库”之美誉。

2) 黑龙江省冬季绵长, 这里冰雪资源丰富且雪质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是黑龙江森工林区冬季的景象, 林区内具有享誉中外的亚布力滑雪场、闻名遐迩的中国雪乡、凤凰山雪谷, 拥有亚布力、日月峡、中国雪乡等11处滑雪场, 优良的雪质和长达5个月的滑雪期, 是旅游者的冬季旅游胜地。冬季的黑龙江森工林区的冰雪游活动多姿多彩, 客源市场辐射全国以及俄罗斯、日本、韩国、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3) 黑龙江省有丰富的水资源。其中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三大主要水系, 水系十分发达。还有镜泊湖、五大连池、连环湖等较大湖泊。除此之外还有面积巨大的三江平原湿地沼泽和扎龙湿地。这些大江大湖资源都是森林生态旅游的有力开发条件, 使旅游市场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创造力。

4) 在黑龙江大多森林旅游区都有少数民族的居住, 黑龙江现有53个少数民族, 其中有满、朝鲜、蒙达翰尔、回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通过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建设, 可使游客更加注重森林生态资源环境的保护, 既使林业资源得到可持续的规划利用, 也使其与民族文化相融得到深入的诠释。

2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劣势

1) 目前黑龙江省很多地方还是对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认识不足。首先是政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优惠政策, 导致很多地方开发力度不够, 旅游点开发缓慢。其次是大多城市都是以重工业为主, 大部分的招商引资都是在工业上, 对森林生态旅游的长远利益没有深刻的认识。

2) 旅游产品单一, 没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虽然有很多国家级旅游景区, 但是旅游商品的包装与宣传太过单调, 不能调动游客的旅游欲望, 同时, 也缺少参与性的旅游商品, 无法快速开拓旅游市场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项目包装效果差, 没有吸收外资, 资金运作不够多元化没有活力。

3) 旅游城市建设后劲不足, 周边客源少。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人均收入低, 加上与周边城市旅游互动太少, 所以其影响力有限。黑龙江省整体接待设施不够完善, 这样就与南方许多发展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形成鲜明对比。黑龙江省在国内客源上远离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临近的省份, 如吉林省, 内蒙古都不是经济发达地区, 因此, 使得国内旅游客源以省内游客为主, 不利于黑龙江省生态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

4)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开发方式上还存在粗放式开发。政府加大了力度在资源开发上, 使得自然资源开发投入大, 再加上正处于森林旅游的转型时期, 就掀起了林业开发的热潮。很多政策对林业生态旅游开发都没有针对性, 对森林旅游内涵的理解又不准确、不完整, 使得利用与保护措施在政府、企业及旅游者三个层面上明显脱节, 景区周围盲目建设很多宾馆、饭店等娱乐设施。这样既破坏了森林资源也不利于森林生态游的可持续发展。

3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机遇

1) 当今森林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 旅游业成为GDP至关重的一环。黑龙江省具有良好林区环境, 其独特的生态环境正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在2009年黑龙江省提出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优势, 打造“黑龙江———生态旅游大省”的整体形象, 使森林生态旅游业成为黑龙江省建设的重要产业, 可以说顺应了国内外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趋势。

2) 政府政策和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潮流的带动。例如大冬会和生态旅游节都是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契机和平台。每一个生态旅游年都是一个重要的机遇, 第十三届中国黑龙江 (伊春) 国际森林生态旅游节于2013年6月28日隆重开幕。以“相约林都伊春, 拥抱绿色海洋”为主题, 大冬会的举办也使旅游业成为受益最大的一个产业, 在大冬会进行中提供有特色的产品和活动, 同时还可以进行森林生态游宣传, 大家在参加大冬会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森林生态游。

3) 我国加大了对森林旅游资源的关注, 发展森林旅游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林业支持保护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 特别是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 林业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逐步建立健全, 林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为森林旅游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4) 黑龙江地处我国边境地区, 这里独具异域风情, 所以沿边旅游一直是其重要的旅游产品。这里可深入挖掘黑龙江中俄边境自然生态、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的新优势、新特色、新亮点, 丰富中俄边境旅游的内涵, 拓展富有黑龙江地域特色的旅游元素, 推出中俄边境旅游精品线路。刚刚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办好对俄中国旅游年活动为契机, 加大旅游促销, 做强旅游产业, 提升综合效益, 推动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转变。”黑龙江省是中国最主要、最受欢迎的中俄边境旅游大省。

4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威胁

1)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最重要的就是林业资源, 建设旅游景区必然会造成破坏。但是森林生态游的重点在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的开发也就是对原生态的开发, 如果开发力度或者开发方向错误会造成资源浪费、森林环境系统破坏、风景区环境污染等现象十分严重, 从而对森林资源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说, 虽然林业开发前景广阔但其旅游资源本身保护的难度较大。

2) 现在旅游业市场竞争激烈, 虽然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最先由本省发展, 省内很多旅游企业存在着资金不够雄厚管理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都会使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一旦该旅游产品发展成功并逐渐对外发展, 国内的这些旅游企业就会受到国外旅游企业的竞争, 当两股势力竞争的时候本土企业有时候并不占优势, 所以森林生态旅游最后可能并不会按照原来的理念发展。

5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 政府要起带头作用。首先政府要重新认识森林生态旅游业, 旅游业早已成为城市经济水平增长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一味发展重工业而忽视旅游业不是明智之举。所以, 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积极做好宣传导向工作, 政策上实施鼓励和引导的方法。在森林生态旅游建设过程中, 政府应安排组建专家小组和领导监督小组,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念一步一步建设森林生态旅游景区, 同时领导们也应时刻监督景区建设和运营的情况, 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注重产品开发多元化, 积极引进外来资金。不能单一开发一种产品也不能只看到产品的一种优势, 在开发一种旅游产品时要做好市场调查和分析, 要充分的了解游客的需求导向, 然后根据不同的需求开发不同的产品, 不能只单一开发最主要的产品, 有些少数旅游者的需求也许会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在开发产品的时候, 要全面开发产品的优势和功能, 使旅游者得到多方面的满足和认识。资金的来源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要积极吸纳外来的资金。外来的资金就好比新鲜的血液, 在外资引进的同时也可能会有先进的设备和理念的引入。这些外来的理念和建议会让一个企业对自身的现状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 这对森林生态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与改革创新有着重大的作用。

3) 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作为依靠, 只有规范好游客和经营者的行为这个旅游项目才能得到保证。特别是森林旅游业, 主要是以森林资源为主的, 大多数都是短时间内不可再生的资源, 所以对其立法规范是最有效的方法。主要立法内容有:旅游景区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的界定、森林旅游项目审批条件、对破坏资源具体的处理方案、景区后期维护权限等。

4) 坚守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理念, 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森林生态旅游业是以自然为主题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产业, 所以在开发和运营时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将其盲目的商品化, 要遵循自然资源适度开发的原则, 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企业在运营模式和开发方式上要不断创新, 在调查需求市场的基础上改进企业内部的运营机制, 不断接收新的管理理念。同时借鉴同产业的成功经验, 一边开发一边改进完善。

5) 提升城市接待能力, 加大城市辐射作用。很多旅游景点的发展都不能离开城市强大影响力的作用。人们到一个景点旅游有时候不单纯的为了某个景点, 也有很多是因为这个城市对旅游者的吸引作用。, 所以旅游城市要加大基础建设的投入, 对景区各项服务项目配备相应的服务设施, 设施的建设要以绿色环保为主题同时提高科技含量。要利用科学技术进行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活动, 不断产生科学成果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同时, 要加大城市经济文化的宣传力度, 使人们加深对城市的了解和认同。加大周边城市的联系与科技互助, 共同带动森林生态游的发展。

6) 要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合理定位产品, 全面建设合理完善的旅游景区。首先对资源的开发要适度合理, 不能超过自然规律承受的范围之外, 坚持开发与保护同等重要。同时要制定好后期维护的策略, 坚持景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冰雪资源、森林资源、民族文化是黑龙江森林生态游最鲜明的特点, 所以在产品定位上要努力开发这些本土的资源优势。

6 结语

在深入解析黑龙江森林生态游的基础上, 发现虽然有很多的制约因素需要改善, 但同时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很多的优势与机遇, 相信黑龙江省凭借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再加上不断进取的方式一定会不断取得突破。在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同时也会带动黑龙江省旅游业的新发展。

摘要:黑龙江神林区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荟萃了大森林、大湿地、大冰雪、等自然生态优势。运用SWOT的模式, 分析了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利于黑龙江省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

关键词:森林生态游,可持续发展,SWOT,对策

参考文献

[1]马建章.森林旅游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8.

[2]井方, 吴瑶.关于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研析与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1

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研究 第8篇

自1992年国内首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到现在,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行业已经走过了22个春秋。其间,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业为生态环保与地方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但与此同时, 也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问题展开, 提出可行性发展建议, 力求健全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保护体系, 支持国家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2 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2.1 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监管方面的问题

2.1.1 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行业立法工作停滞不前

至今为止, 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行业还在延用1994年出台的《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而该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行业的情况。法律依据的缺失导致对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行业的监管出现诸多问题, 也致使森林公园主管部门的各项执法工作不能顺利实施。

2.1.2 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部门归属不明

依据旅游资源的类别, 国家森林公园的管理权归属多个部门, 而不是统一部门, 例如:建设部门负责管理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设施工程建设;林业部门负责管理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的林业资源;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管理国家森林公园的地质地貌, 等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干预直接导致了国家森林公园的景区监管出现了严重的漏洞。各个部门对利益的虎视眈眈和对责任的相互推卸造成了一系列不可调和的矛盾, 给景区带来大量的经济损失, 并严重阻碍其平稳、持续发展。

2.2 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运营方面的问题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生态旅游从曾经的高层次消费活动, 渐渐转变为多数居民能够接受并十分喜爱的休闲方式。游客对以养生与健康为主题的旅游项目的追捧, 促使各地区政府部门热衷于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政府部门纷纷将森林生态旅游作为本地经济的新增长点, 但由于以经济利益为导向, 很多运营方面的问题也因此产生。

2.2.1 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项目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国家森林公园旅游项目的开发多强调原始体验与开放式体验, 这就导致了许多旅游项目存在着安全风险。基于对游客安全的考虑, 旅游项目的配套安全措施与应急救援措施应该保证万无一失。但就目前来看, 我国森林公园旅游项目还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 旅游事故也偶有发生。例如:1991年2月15日, 位于陕西省周至县的楼观台森林公园发生了一起索桥翻倾事故, 中午12时40分, 园内闻仙沟景点的一条长52.5m、宽2m的钢索桥突然倾翻, 桥上正在游览的300余名游客全部翻入沟内, 致使22人死亡, 250余人摔伤。无独有偶, 2010年6月8日, 郑州市国家森林公园发生了一起吊桥断裂事故, 下午3时许, 园内“绿色水上健身乐园”的吊桥突然发生断裂, 致使一名游客骨折, 一名游客大面积擦伤。虽然这类事故发生的频率并不是很高, 但足以说明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项目普遍存在着安全风险。

2.2.2深入调研与科学论证未应用到旅游资源项目的开发上

森林旅游资源项目的开发需要前期的深入调研, 其可行性更需要加以科学论证, 否则极有可能致使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当前, 很多地区在开发森林旅游资源时, 将经济利益摆在首位, 将生态平衡置之度外。这种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的行为违背了国家自然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初衷。

2.3 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游客方面的问题

2.3.1 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导致景区的自然景观 (包括植被、土壤、水源等) 与人文景观遭到污染与破坏。例如, 乱扔垃圾、乱刻乱画、随意攀爬, 等等。

2.3.2 游客客流的季节性波动

旅游客流季节性波动加重对自然生态资源的压力。国家森林公园客流具有季节性波动的特征, 旅客会在特定节假日或季节集中出行。伴随着不文明的旅游行为, 短时间内旅客数量的激增, 会导致自然生态资源遭到突发性的破坏。这些破坏所带来的伤害, 往往在短时间之内无法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育具有在多样性基础上的相对群落稳定性, 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内部的自我调节来确保和谐、健康运行, 而过度的人类活动会打破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人类活动应当遵循着自然规律, 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必定会给自己招致祸患。

3 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

3.1 加大对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行业的监管力度

首先, 应该加快国家森林公园立法工作的进度, 出台新的《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并在《办法》中明确国家森林公园的法律地位, 规范国家森林公园的管理权限与管理职能。其次, 扭转当前国家森林公园监管责任主体不明的局面。建立管理职能统一完整的国家森林公园管理机构, 防止多部门之间的责任推诿与利益纷争, 减少资金与自然生态资源的流失, 促进我国自然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明确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的市场定位, 创新市场开拓

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是以别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作为依托, 因此运营者应该根据森林公园资源和环境的特点, 深度挖掘生态文化的内涵, 从而创新市场开发, 明确市场定位。首先, 将自然景观与当地历史文化背景相结合, 增强旅游景点的观赏性、独特性。其次, 挖掘森林文化的内涵, 将森林生态旅游的特色发挥到极致, 突出“生态、原始、绿色、养生”的主题。再者, 运营者可以利用森林公园中丰富的自然资源去开发旅游产品, 将“绿色、环保、天然”作为产品的特色, 除了组织游客观光外, 可以吸引游客品尝森林美食、体验森林探险、学习森林科普知识、进行森林养生度假, 等等。这些项目能够很好地开发出森林生态旅游的娱乐性、趣味性和科普性, 体现了森林生态旅游的特色, 满足了都市人回归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符合社会提倡的低碳乐活的生活方式。

明确国家森林公园的目标游客群体也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将游客的需求作为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出发点, 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到游客的审美水平、感知能力。而根据游客的空间分布情况, 可以将游客分为本地游客与异地游客两类, 针对不同种类游客开发出不同的旅游产品。

3.3 加强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环保教育功能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各项污染防治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据最新调查显示, 我国的植被覆盖率仅仅达到70%, 其中草地覆盖率为45%, 而森林覆盖率仅占到了25%。森林是极为珍贵的可再生资源, 一旦遭到破坏, 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自行恢复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应当加大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而运营者也可以利用这一点, 加强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环保教育功能。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活动本身就是很好的生态环保教育活动。运营者可以将景区优化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 以强化游客的环保意识。可以将太阳能光伏技术应用到景区的设施上, 如太阳能灯具和太阳能电池车;也可以向游客出售太阳能的小纪念品, 如太阳能手电筒等, 旨在对游客进行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运营者也可以在景区路标、门票、地图、生活设施上添加环保指示标志, 为游客持续地提供环保暗示。

4 结语

随着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与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 保护生态环境成为我国迫在眉睫的任务。“走进大自然, 拥抱绿色生态”是当代人的共同愿望, 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是实现这个愿望的唯一途径, 也是拯救自然生态资源的有效方法。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行业发展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 在为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有效贡献的同时, 也明显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对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行业的监管、创新生态旅游市场开发、强化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保教育功能等途径得到有效解决。

摘要:指出了生态旅游是以有特色的、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景观的旅游, 它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 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了支持生态旅游更好、更快地发展, 国家森林公园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事实证明, 国家森林公园对景观资源的保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处处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它以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作为依托, 向游客提供前所未有的生态体验与生态教育, 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 并向其渗透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从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监管方、运营方及游客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个行业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问题研究,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春新.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 2012 (3) .

[2]胡春姿, 俞晖.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探讨[J].林业经济, 2007 (10) .

[3]罗金华.基于绿色营销理论的森林旅游产品开发方法[J].林业经济问题, 2008 (4) .

[4]付存军, 耿玉德.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管理问题研究[J].林业经济, 2012 (4) .

[5]王永安.森林生态旅游新趋势[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3 (3) .

[6]樊雅琴, 孙根年.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者特征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 2012 (3) .

森林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第9篇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者,环境,影响,对策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要求远离都市融入自然, 使森林生态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 森林生态旅游区这一自然旅游资源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 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森林生态旅游景区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据有关调查, 在已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保护区中, 有40%的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 2%出现水污染, 3%有空气污染。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景区经营者的短视行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就是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意或是无意的污染。

一、森林生态旅游者的定义

森林生态旅游者是生态旅游者的细分, 总结国内外相关生态旅游者的论述, 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定义。由于广义的论述只是对旅游者行为现象的部分概括, 所以本文采用的是狭义的生态旅游者概念, 即指来到生态旅游区的对环保与经济发展负有一定责任的那部分游客。可以把这部分游客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生态旅游者概念系统中的理想类型,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取向上, 他们信仰生物中心论, 即以自然为中心, 对大自然充满了尊重、敬畏与关爱, 认为人与自然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 他们一般不会对森林生态景区造成破坏或污染。第二种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取向上, 具有明显的人类中心论倾向, 认为人类优于自然界, 或是独立于自然界。因此, 他们只是把大自然当作一种旅游消费对象。还有一种是介乎于在这两种类型之间的另一种生态旅游者——他们拥有学习和了解自然环境的旅游动机, 他们也具有较强的环境责任感。因此, 他们是通过传统的正规旅游业来参与生态旅游的自然爱好者, 也就是森林生态旅游者的主要构成。

二、森林生态旅游者对森林生态旅游区所产生的影响

森林生态旅游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特点的自然旅游, 它强调在体验自然的同时要对保护自然做出贡献, 这就要求参加旅游的人必须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和觉悟, 并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付诸行动。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 只喜欢自然风光而缺乏较高环境保护意识的旅游者却大有人在, 短期内还是难形成高素质的森林生态旅游队伍, 而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的旅游者对生态旅游区的破坏是十分严重的,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 森林生态旅游者对森林生态旅游区带来的环境冲击

在某种意义上说, 一个旅游者就是一个污染源, 旅游设施密度过大,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可能性也越大。旅游者的增多, 旅游活动的频繁和分布的过于集中必然引起一些物质和生态资源的变化。目前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 但旅游者生态意识较差, 可以说人们旅游到哪里,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跟到哪里, 生态旅游区内生活污水增多, 垃圾废渣、废物剧增, 造成景观生态的严重污染。旅游者遗弃在生态旅游区内的食物改善了动物的生存环境, 使其取食无虑, 繁殖加快, 而到了旅游淡季, 因游人减少, 靠游人遗弃食物难以为继的动物只好啃食树皮度日, 对植物产生危害。并且由于游览道宽度难以满足超载时游人的需要, 大批游人践踏人行道两侧地面, 这不仅影响土壤结构和土壤发育, 降低土壤水分渗透力, 也加剧了土壤的侵蚀速度。

根据对森林生态旅游者调查汇总, 有90%的旅游者会选择将垃圾丢到垃圾筒里, 说明在维持森林旅游景区基本卫生条件的问题上, 绝大多数人还是能够自我约束的, 但是还有1%的随意丢弃率, 这说明还是有一部分人不能爱惜生态环境, 将这小小的1%放到宏观角度去看, 就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而这个数字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将会是极其严重的。

(二) 森林生态旅游者对森林生态旅游区带来的经济和文化冲击

1. 生态旅游对地方经济的潜在威胁

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展将给保护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潜在的威胁。森林生态旅游区旅游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森林生态区旅游经济发展并可以带动相关产业、解决就业等问题, 但是同时也有可能使地方形成单一的旅游经济, 对旅游的依赖性增加, 由于旅游业的季节性和受外界的影响性, 如果地方经济过分地依赖于旅游, 一旦遇到旅游淡季或是旅游市场萎缩时, 将导致旅游目的地经济存在较大程度的不稳定性甚至衰退。另外国内外经济的波动均会影响森林生态旅游的市场, 像目前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致使世界的旅游业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因此, 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将影响国际旅游市场的布局和发展, 进而也影响到森林生态旅游区旅游活动的开展。

2. 生态旅游对地方文化的潜在威胁

许多森林生态旅游区地处边远的山区, 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容。民俗文化是森林生态旅游区文化多样性的一个代表, 包括有形的森林、村落、小径、建筑、传统的手工活动 (如编织、雕刻等) 以及与民族文化相联系的历史文献等;无形的有森林生态旅游区居民世代相承的家庭生活、神话、民间歌舞、口头传说、宗教信仰等。这些森林生态旅游区文化资源是独一无二的, 具有不可再生性, 一旦遭到破坏, 就不可能恢复, 而且更是容易受到外来文化影响。随着森林生态旅游区生态旅游的开展, 外部旅游者的进入, 外来文化对生态旅游目的地原有的文化将产生重大影响。比如来自发达地区和国家的游客的生活方式和意识, 会对森林生态旅游区地本土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 它会使作为森林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很多文化迅速丧失, 产生如语言、音乐、舞蹈美术、建筑、服饰、饮食、风俗习惯等的变化。

三、减少森林生态旅游者对生态旅游区负面影响的对策

(一) 加强管理, 制定和实施森林生态旅游行为规范

要使每个游客都能尽到保护环境的职责, 制定和实施森林生态旅游行为规范是关键。在现有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的立法基础之上, 各森林生态旅游区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自己的旅游者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应有明确的惩罚措施, 如“游客须知”、“公园管理办法”等。但是作为一种生态伦理和文明, 它将成为一个公众评判道德的标准, 必将涉及到环境态度、具体行为诸多方面。同时, 旅游区的管理部门要制定严格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以适当的惩罚约束旅游者本身文明道德规范下的自主行为, 另一方面来自管理者的失误及诱导下产生的行为。因此, 首先要规范管理者的行为, 加强生态旅游景区的科学管理, 利用良好的管理方法来诱导旅游者产生对环境负责任的旅游行为。

(二) 在生态旅游区开展全程的生态环境教育, 加强环境保护

国家有国家的文化, 企业有企业的文化。作为森林生态旅游从业者和森林生态旅游者也要有自己的文化即森林生态环境文化。文化本身在非正式组织和“小群体”中传递迅速并且波及面大, 对公众的影响深度远比直面宣传效果要好。因此创造森林生态环境文化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利法宝。森林生态环境文化要求生态从业者和森林旅游者置身其中, 自我遵守并以此行动准则。这种文化的创立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思维导向, 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 有生态旅游从业者和森林旅游者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舆论监督和必要的管理措施将是实行生态环境文化的保障措施。对森林旅游者进行生态环境文化的宣传的教育, 能够提高人们的森林生态保护意识, 促使人们提倡生态文明和履行生态义务。目前, 可以采取的对游客进行生态旅游教育的措施主要包括:积极向游客提供生态旅游宣传资料, 借助景区的宣传栏、宣传画、演播厅、书籍、手册指南以及导游解说系统对旅游者进行环境教育。特别是应该在出游前向游客详细介绍目的地的自然和文化历史, 使旅游者了解当地的宗教信仰、传统习俗。在旅游过程中, 要尊重当地的文化, 通过与当地社区的接触, 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了解和欣赏, 不对目的地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积极参与各种保护活动, 通过自身的行为保持并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崔凤军.风景旅游区的保护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2]刘欣.议森林生态旅游中生态环境管理[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4 (3) .

南岳森林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调查研究 第10篇

森林生态旅游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 森林生态旅游环境是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提。它的出发点在保护现有自然资源和维持现有旅游环境, 促进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1]所以, 森林生态旅游环境是以开展旅游活动为载体的, 是森林生态旅游得以维持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切外因。卓有成效地测评和有力监控森林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能够提升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满意度, 对提高旅游地的环境质量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一定要将环境容量作为科学规划的前提。

森林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在生态旅游区内, 在保证该地资源与生产的连续性、文化延续性、生态完整性及发展质量的前提下, 在特定时间内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或旅游活动的强度。[2]

1 南岳森林生态旅游空间环境容量的计算

1.1 调查方法

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的变化较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空间环境容量的计算, 从而影响到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减少变数, 采用实地勘察法对游客占用合理游道进行计算, 去除明显偏离实际的过大值和最小值后取结果的平均值5m的计算标准。南岳祝融峰为游客必到之目的地, 游客数量大, 所以取4m为合理游道长度。实地调查以景点和游道为单位, 对景点间的距离和游道长度进行测量, 详细记录正常情况下游客游完游道所需时间及休息时间和逗留时间, 以游客年龄段较多的中青年旅游速度和逗留时间为标准统计。游客行走的平均速度为25m/min, 下山为27m/min, 一天有10h旅游时间, 全年有280d可游天数。

1.2 调查过程

根据实地调查, 南岳现有景区有古镇景区、忠烈祠景区、藏经殿景区、祝融峰景区、禹王城景区、方广寺景区、水帘洞景区、五岳溪景区、卧虎潭景区、止观溪景区和农业观光园等12个景区。

根据南岳游客采用的游道情况, 景区可分为6条线路。游道线路和长度如下:

①康家垄入口处→华严湖→梵音谷→忠烈祠→穿岩诗林→半山亭→五岳殿→祖师殿。游道总长为9700m, 是完全游道 (进出口不在同一位置而与其它道路相通联的游道) 。②起点→南天门牌坊→高台寺→上封寺, 从上封寺返回→禹王碑→广济寺→起点, 游道长度分别为2800m和7700m, 为不完全游道 (进出口在同一位置的游道, 游客只能沿原路返回) 。③索道口→祝融峰→索道口。游道长度各为1200m, 为不完全游道。④康家垄入口处→祖庙→玉板桥→灵芝泉。游道长度为1200m, 是完全游道。⑤灵芝泉→麻姑仙境→烟霞台→民俗文化城→藏经殿→美人池→梳妆台→无碍林→古华居→南天柱石刻→掷钵峰→祖源→蒋介石官邸→磨镜台→灵芝泉。游道长度为8900m, 为不完全游道。⑥白龙潭入口→南台寺→金刚舍利塔→三生塔→福严寺→老圣殿。游道长度为7900m, 是完全游道。

1.3 调查结果

运用计算公式:

完全游道:日容量:Ar=L÷L0×R

不完全游道:日容量:Ar=L÷L0×R÷ (L0+L0×t÷t0)

年容量:An=Ar×D

(公式中, Ar为游道日空间容量;An为游道年空间容量;L为游览线总长度 (km) ;L0为平均每人占有的游览线合理长度 (m/人) ;R=t/t0, R为周转率 (即游览区日平均周转次数) , t为游道日均开发时间, t0为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D为全年可游天数。)

得出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 除去索道, 南岳游道加起来即是南岳森林生态旅游的空间环境容量, 即20195-3900=16295人次每天, 所以16295就是南岳旅游的空间环境容量, 各游道的空间环境容量各具分布较均匀合理。另外, 南岳索道每批有50人的空间, 周转一次需5分钟, 一天运作10小时, 50× (60×10÷5) =6000人次每天, 一天满负荷工作有6000人, 但索道存在调试、游客中转等原因, 实际运送游客不到65%, 6000×65%=3900人。所以, 在排除正常干扰情况下, 南岳环境空间容量在满负荷情况下, 当有16295名游客在景点旅游时, 另外有3900人在索道上观光。综上所述, 南岳森林生态旅游 (也可以说南岳旅游) 环境空间容量最大容量为20195人次每天, 每年的森林生态旅游空间容量为538万人次。

2012年南岳区累计接待境内外游客608.48万人次, 同比增长20.95%, 其中团队游客77.32万人次, 同比增长26.08%;实现旅游总收入42.17亿元, 同比增长20.42%;实现门票收入27636万元, 同比增长23.45%。[3]

608.48-538=70.48万, 超过南岳所能承受的旅游空间容量, 并超过70.48万。

2 南岳森林生态旅游自然资源容量的计算

2.1 调查方法

自然资源环境容量指的是一些主要自然资源的限制, 最重要的就是水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 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最主要的方面。[4]所以, 在针对自然环境容量的测算中, 应该以水作为测算自然资源环境容量的尺度。

在对南岳自然资源环境容量的测算中, 以游客人数、本地居民、住宿床位等条件限制为根据, 主要以南岳的用水情况作为测算南岳自然资源环境容量的主要尺度。

2.2 调查过程

表2是南岳山上现有宾馆、床位、用水情况的统计。

表2中, 每个宾馆的用水总量就是宾馆的总接待量和每个人的用水量, 即:宾馆每天的用水总量=每天接待人数×用水标准

从表中可以看出, 宾馆每天的用水量为:

然后将餐饮用水量和其它生活用水量折算成床位接待量, 得出总用水量。

每天餐饮的用水量=每天餐饮接待人数×用水标准+每天其它生活用水×用水标准

考虑到餐饮用水量为一个床位的接待用水量为的三分之一, 其它用水量为一个床位的接待用水量的五十分之一, 餐饮折算人数=每天餐饮接待人数/30+每天其它生活用水人数/50

(3980+5980) ×9+15800×5=168640L=168.64m3就是每天餐饮的用水量。

每天总人数=接待数+餐饮折算

每天的总用水量=宾馆用水量+餐饮用水量

每天人均用水量=296.24m3/1088人=0.2722m3/人

南岳的供水水源以华严湖和大禾田水库这两个地方, 华严湖的供水量为3000m3/d, 大禾田水库的供水量为7000m3/d, 所以南岳目前的总供水量为3000+7000=10000m3/d。

每天水资源环境容量=总供水量÷人均用水量

10000m3/d÷0.2722m3/人=36737.692人/d

2.3 调查结果

结合木桶原理, 考虑到旅游发展的环境保护和旅游经济, 从空间环境容量的计算后得出南岳山景点空间环境容量为20195人/d, 从自然环境资源测算后将水资源日容量36737.692人/d确定为南岳自然资源环境容量。

2013年五一小长假南岳共接待游客78242人次, 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58.92万人次, 单日游客做多达到12.27万人次;2014年春节黄金周共接到游客47.79万人次, 大年初一接到游客11.92万人次, 2014年五一接待游客12.93万人, 远超过36737.692人/d的自然资源环境容量。

3 以调控环境容量为重点弥补劣势

从空间环境容量的计算后论文得出南岳山景点空间环境容量为20195人/d, 从自然环境资源测算后将水资源日容量36737.692人/d确定为南岳自然资源环境容量。

根据长期调查, 游客在南岳景点的分布极不均衡。一些游客必到的地方以南岳大庙、祝融峰为最为明显, 在每年的旅游高峰期人数暴增, 日容量达到5000以上, 远超过该地的游客饱和容量。而在另外一些景点, 如禹王城、方广寺、水帘洞、卧虎潭等景点平时游客较少, 在旅游旺季游客也相对较少, 其每日游客数也没达到日空间环境容量。

南岳大庙和祝融峰在一年内的不同月份也存在着不均衡, 且非常明显。调查结果显示, 1月份和12月份为每年南岳大庙的旅游淡季, 因为这两个月南岳天气寒冷, 游客较少, 而每年的2月份为高峰期, 因为2月份在农历为春节期间, 南岳为宗教文化圣地, 为祈福之地, 正月人们大都有上香祈福的习惯。每年的5月份和10月份为黄金周时间, 这两个月无疑为旅游旺季, 此时天气较好, 适合出游, 而且此时为农历八月, 八月到南岳祈福已经成为人们每年生活的一部分。祝融峰的游客淡旺季情况亦如此。

以南岳山景点空间环境容量20195人/d和南岳自然资源环境容量36737.692人/d为标准, 实现各旅游景点的游客分布数和重点景区的游客淡旺季的平衡, 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控:

3.1 对游客流量进行调控

3.1.1 调控措施

①尽量避免旅游淡旺季的情况。可通过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质量、增强旅游品牌竞争力和南岳景点工作人员带薪休假等形式, 极力推广消费较高的休闲度假和中远距离的旅游。②南岳管理部门可以试行价格浮动制度。在门票、食宿、交通等方面在淡旺季采取不同的价格, 改变一部分游客的旅游出行时间, 从而使淡季不淡。③采用网络预订系统, 有效地将旺季游客分流到淡季。南岳管理部门可以试行在网上推行网络预订卡, 游客可以在网上了解到自己选择出游时南岳的游客数量、密集程度、宾馆住宿情况、管理部门的出行建议等具体的实用的信息。为了达到有效调控游客数量, 预订卡的数量必须根据南岳实际的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来进行有效控制。如果游客数量达到空间环境容量20195人/d和自然资源环境容量36737.692人/d, 那么就应该适度减少或停止发售预订卡, 以调控游客的到来。通过预订卡的发行, 不仅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有效控制了游客的旅游动向, 有效地控制了游客数量, 而且能在旅游旺季对有意向来南岳旅游的游客进行合理引导, 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南岳的森林生态旅游环境, 同时, 更重要的通过网上预订能使游客每次出游都能在开心、欢心中度过旅游。

3.1.2 调控成效

南岳衡山景区2013年实行淡旺季差别门票价格, 旺季略有上浮, 淡季有所下调 (具体价格由省、市物价部门批复决定) , 以此调控部分旺季的游客于淡季来南岳旅游休闲、祈福许愿。实行淡旺季差别价格、下调淡季门票价格之后, 分流30%的旺季游客到淡季, 既保护了南岳优质旅游资源, 又最大限度地让低收入群体享受到门票价格优惠, 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保障。

3.2 对旅游线路进行调控

3.2.1 调控措施

①精心设计新的旅游线路。通过设计新的旅游线路改变游客行程, 减少主要景点的生态承载力空间, 实现控制空间环境容量20195人/d的目标。比如开辟新的森林旅游景点, 从而增加游客的旅游空间和线路的长度, 将游客必到的南岳大庙、半山亭、祝融峰和一些不太出名但很具旅游价值以及新的森林旅游进行科学合理的串联, 不仅能对游客的空间布局进行调控, 而且在淡季能延长游客在南岳的逗留时间。②对现有的旅游设施在淡旺季进行一定的限制。为了更好地引导游客流向, 严禁私家车上山, 控制上山班车, 在一些重点景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在旅游旺季实行一定的按时间长度收费, 通过提高游客旅游成本从而控制游客的逗留时间。③对游客到各景点旅游实行时空错开。错开游客去大庙、祝融峰、半山亭的时间和通道, 减少这些地方的接待负荷。在旅游高峰期, 大庙、祝融峰是游客必到之处, 在时空安排上可安排一部分人从西线和东线分别进入景区, 重点为大庙;安排一部分游客先到大庙烧香, 然后进入南岳山, 在半山亭对一部分游客进行分流, 一部分到磨镜台方向, 一部分直上到祝融峰。这些措施尤其适合于组团游客。

3.2.2 调控成效

自对旅游线路进行调控后, 南岳景区2014年累计接待游客706.05万人次, 同比增长8.86%;实现旅游总收入57.33亿元, 同比增长15.19%;完成门票收入3.046亿元, 同比增长9.84%。2015年, 南岳景区春节接待游客314093人次, 清明节接待游客56990人次, 五一接待游客132712人次, 同比略有增长。

3.3 针对南岳森林生态环境再生的调控

3.3.1 调控措施

①科学合理规划, 使保护措施产生实效。发展南岳森林生态旅游的目标是为了达到旅游活动与自然资源、本土文化和居住环境和谐共存的目标。要达到和谐共存的目标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对原生态森林组织群落、年代久远的古树名木、生态自然水源、三教合一的宗教建筑、独特的宗教文化氛围、独具特色的古建筑、固定的民俗文化等, 对这些南岳独特的区域进行专项保护。二是控制南岳建筑风格, 使其永保宗教文化圣地风格。在对原建筑进行改建、维修、重建时要保持南岳的庙宇特色, 在建筑的高度、材质、色彩等方面实行严格管理。三是采取有效措施对南岳的森林、植被、水源、田地、山地进行保护。实行严格的封山育林, 保持水土, 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尽一切可能杜绝废物、废水、废气等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让南岳的空气更清新、森林更茂密。②自然净化和人工处理相结合, 使森林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对大庙、半山亭、祝融峰等重点景区要注意环境功能恢复。在旅游旺季时, 重点景区的游客数远超过其自身的环境承载力, 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旅游淡季时, 对这些重点景区进行休养生息, 让自然净化功能发挥到极致, 在自然净化不够的情况下, 有效的人工处理对受损较严重的景区就特别重要, 尤其是对受损的森林资源、旅游服务设施和生态水源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和治理。对游客最集中的南岳大庙, 因为庙内景点多, 可采取分块开放, 分区治理, 尽快恢复自然生态功能。

3.3.2 调控成效

2009年4月, 经衡阳市编委批准, 设立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为区政府派出的直属副处级事业单位。保护区管理局的成立, 对于加强自然资源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 推动经济发展, 具有积极作用。2011年12月, 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挂牌。经过有效管理和森林养护, 南岳衡山现有古树名木46科83属124种, 共计古树名木4816株, 其中树龄100年以下的名木有44株, 100~299年的古树有4595株、300~499年的古树有153株, 500年以上的古树有24株, 共计古树有4772株。经过成立新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措施的加强, 现南岳景区被誉为“天然氧吧”, 盛夏避暑胜地。

4结论

目前采用的森林生态环境容量经验值推算法受到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不太准确, 所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切合实际。考虑到仅以环境容量来衡量南岳生态承载力不能达到对资源进行有效保护,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 从游客量、旅游线路、森林环境再生的角度, 结合环境容量的数据进行调控会更科学, 且更具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城市森林建设中的文化内涵—彭镇华教授在第三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大会上的主题报告[R].中国城市林业, 2006, 4 (6) :7-11.

[2]张红洁.南岳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 (F59) , 2010.

[3]吴桂生.论南岳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J].湖南社会科学 (F59) , 2004.

加强森林培育提高森林生态效益 第11篇

【关键词】森林经营;培育;分类经营;森林更新;采伐強度

要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就必须加强森林的培育,而培育方式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就要对森林实施分类经营,确定合理的采伐强度和有效的更新方式。

1.实施分类经营

由于生存条件的限制,我们的森林经营,主观上仍然是以生产木材为主,但在木材生产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兼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的采伐方式必须贯彻因林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对森林实施分类经营。把森林划分重点公益林、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采取不同的采伐方式。同时还要根据林相情况、林地状况、立地条件,详细地调查林分的各项因子,依照分类类型确定森林培育的各种抚育采伐更新方式,使采伐方式与森林经营目的和生态效能相适应。如重点防护林的经营目的就是以发挥其各种生态效能和防护效益为主,因此绝不可以进行皆伐,只可以进行一些更新性质的采伐。对其中的成过熟木,采取卫生伐,必须以采伐成、过熟木、病腐木、枯立木及被压木为主,解放优势树种。对幼、中龄林采取抚育伐的作业方式。尤其是人工林在给以培育时,应在保留好目的树种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天然树种,以利于形成针、阔混交林,加速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效能和防护若能。而对一般公益林中的中、近熟林,特别是人工林,采伐方式应以大强度的抚育为主,伐除40%左右的非目的树种,伐后进行林冠下更新造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使其形成复层异龄林,以得充分发挥不同林分类型的综合生态效能。

而对于商品林中的成过熟林,则可采取灵活多样的采伐方式,伐后通过更新速生树种,加大培育投入,改变林分类型,进而改善林分结构,缩短经营周期,尽早地向社会提供高产出、高质量的商品材。在向社会提供大量的商品材同时,经营单位还可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有了经济的支持,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生态林建设的发展。

2.合理的确定采伐强度

采伐强度的大小不但可以调节森林的生态环境,而且对森林内的幼苗、幼树及保留木的生长发育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采伐强度的变化使林木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变化,林木的营养空间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合理的抚育伐强度,使林木的光照面积及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的面积相对增加,与之相关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也就相对加强,这样也就进一步加速了林木的生长,促进其提早成林,尽早地发挥其生态效能。反之,若采伐强度确定的不合适,则会造成林木的营养空间不足,光照条件差,光合作用低,导致营养物质缺乏,影响其生长;或者营养空间过大,光照过强,则叶绿素遭到破坏,致使林木枯死。因此,依据分类类型、林种、林分类型、树种、林龄、立地条件等因子的不同,在伐区调查设计时,要根据林分结构、立木的公顷蓄积量、生长状况、平均胸径、平均高、郁闭度等因子,本着采伐量不大于林木生长量的原则,在充分维持好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采伐强度和合理的采伐量。

3.采取正确的集材方式

在森林的抚育伐作业生产中,采取什么样的集材方式,是保护生态和环境致关重要的生产作业方式,它不仅对伐后迹地的天然更新有很大影响,而且对保留木及林冠下幼苗、幼树及林冠下的人工更新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它对森林植被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林地生产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选取皆伐作业方式的小班应尽可量采用畜力集材,通过木材在迹地上的拖拽,可以增加天然下种与地表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大天然更新频度,提高天然更新的可靠性。

4.合理的确定更新方式

4.1采伐迹地清理

采伐迹地的清理是进行更新前的准备工作,经过伐木、打枝、造材、集材的山场还有大量的采伐剩余物,其中包括:枯立木、造材截头、梢头及枝桠,它们留在山场上不仅不利于以后的作业生产,而且还会影响森林的更新及幼苗、幼树的生长,同时这也为森林病虫害繁衍提供了便利条件,还容易引起森林火灾。所有这些,都对森林的生态和防护效能形成了隐患。因此,采伐结束后,必须对采伐剩余物进行必要的清理工作,将它们按照一定的规格、方向进行堆积处理。根据我们多年的生产经验,最适合并且有利于促进森林更新和保护森林植被、提高森林生态效能的清理方法就是带状、横山岗堆积,带宽1米,高1米,带间距可根据造林树种的株行距来确定,或20米,或30米,枝桠梢头木等紧密堆积。带状堆积法不仅用工少,操作简单,作业规范,剩余物自然腐烂,还可以长期向林地输送肥力,利于森林更新,能促进森林生长。

4.2森林更新

根据天然林保护工程及生态效益补助工程的要求和各地森林立地条件,对提高森林生态功能的更新方式主要有:

天然更新,一个作业小班能否进行天然更新,主要取决于伐前的林分类型及附近是否有天然下种能力的母树或母根。具体地说,伐前林分类型若是以山杨、白桦为主,山杨、白桦在树种组成系数中应占5层以上,且母树分布均匀,并具备天然更新的条件,可以进行天然更新。同时母树的保留数量要在小班中均匀分布,这样可以提高天然更新的可靠性。可以避免因人工更新使林分类型变化,从而破坏森林生态。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如上所述,若小班中山杨、白桦在伐前株数组成系数中占3—5层,且呈团块状分布,镶嵌性比较强,宜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对出现更新不好的零星小块或林间空地,可以进行人工撒播山杨、白桦种子,以加速其天然更新,提高天然更新的可靠性。

人工更新:对不符合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条件的小班,应采取人工更新。但是人工更新树种的选择非常关键,要做到适地适树,营造乡土树种,同时做到良种壮苗。对于林冠下更新的要选取阴性树种。更新造林的各个环节要按造林技术规程执行,植苗后要及时进行抚育,以提高其造林的成活率。

5.及时进行幼、中龄林抚育

在更新跟上采伐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对森林后备资源的培育和管理,对于已经成林的人工和天然幼龄林及过去的大龄、被压的幼中龄林应及时进行透光抚育和生长抚育,伐除林内的被压木、病腐木、枯立木、三级木及生长不良木,保留目的树种,增加其营养空间,促进其提早成林,使其更早、更快、更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

论海南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第12篇

建省办特区20多年来, 海南省旅游业虽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海南最主要的旅游活动是热带海岛的观光旅游, 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度假旅游、会议旅游等形式。对于生态旅游这一新兴的旅游活动仅处于起步阶段, 海南的生态旅游资源、特别是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未全面开发, 生态旅游活动也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 在海南旅游业全面发展的形势下, 发展生态旅游的空间仍然很大。

1 森林生态旅游的涵义

1983年,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Ce ballos-Las curain首先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1986年正式确认定义:“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常规的旅游形式, 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的同时, 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 尽情探究和享受其风光和野生动植物。”在20多年的时间里, 生态旅游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壮大, 并掀起了全球性的“生态热潮”。关于生态旅游这一概念的界定是各有各的看法, 各有各的依据。故而生态旅游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说法, 但有一个核心思想得到了强调, 即“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旅游方式”。笔者认为生态旅游是在自然环境中, 对生态和文化有着特别的感受并负有责任感的一种旅游活动。而在多种多样的生态旅游———如森林生态旅游、海洋生态旅游、草原生态旅游、高山生态旅游等活动中, 最为广大旅游者所钟情的也就是最易于接受的还是森林生态旅游 (通称森林旅游) 。

利用森林兴办旅游是提高森林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形式。森林旅游是在林区内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发生的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 这种野游无论是直接利用森林还是间接利用森林, 都属于生态旅游的范畴。森林旅游是旅游者对优美的森林生态环境的享受, 是对孕育人类文明的大自然的回归, 更是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对山林野趣的寻觅, 它具有较强的自然性、真实性、科普性和参与性。

2 海南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状况

2.1 海南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总量状况

海南是中国的旅游大省, 生态旅游资源精彩四溢:现已开放及正在建设开发的生态旅游景区就有11类300多处。其中山岳森林30处、物种资源40处、游乐探险19处, 如果再辅之以当地鲜明绮丽的少数民族和“岛民文化”, 海南生态旅游发展将具有巨大的优势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海南是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最丰富的地区, 是世界范围内小区域生物种类最复杂的地区之一。海南发育并保存了中国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 素有“森林之岛”这美誉。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1.2%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南的五指山、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和黎母山五大热带原始森林区, 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蓝洋国家森林公园、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七仙岭国家森林公园;茂密的热带森林具有独特的生态和生物多样性, 被誉为物种进化的基因库, 可发挥多种生态功能, 具有发展生态型产业的天然基础, 非常适宜开展森林生态旅游, 热带森林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2 海南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内涵丰富

海南岛不仅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 而且,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 使其常年四季郁郁葱葱, 再加上独特的热带物种资源与温泉资源, 使其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据广东昆虫研究所与中山大学对海南岛鸟类进行的考察, 共记载海南岛鸟类为344种, 种类数量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0%, 其中, 属于海南独有的亚种鸟类就有59种之多, 如海南山鹧鸪、鹰雕、孔雀雉、黄胸柳莺等———而海南山鹧鸪在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如何一个角落, 都觅不到它的踪迹;另据调查显示, 全国已知的两栖动物298种, 海南共39种, 约占全国的13%;全国已知的爬行动物399种, 海南共有114种, 约占全国的30%。因为拥有丰富的地形, 既有热带雨林、江河湖海, 又有丘陵与平原, 两栖动物种类繁多;因为与大陆板块相隔, 形成自成一体的岛屿型生态环境, 两栖动物十分独特;目前在我国, 热带雨林仅存于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岛, 也是世界雨林分布的北缘, 因而在纬度分布上有其独特的代表性。1964年出版的我国第一部地方植物志《海南植物志》记载了海南的高等植物物种3600多种, 海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钟义先生, 将海南植物物种的记录增加到4800多种。丰富而神奇热带物种是海南旅游资源中一道长盛不衰的迷人风景, 它将会吸引国内外游客满怀激情地走向大自然, 走向蓝天碧海和椰风海韵间的自由王国。海南如此丰富的有关热带森林生态旅游的“独特之处”, 是海南生态旅游概念的“独特卖点”, 也是再造海南本土文化, 形成优势品牌的一个“独特条件”。

2.3 海南森林生态旅游活动开展形式多样

如前文所述, 森林生态旅游是在林区内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发生的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 这种野游无论是直接利用森林还是间接利用森林, 都属于生态旅游的范畴。在各种开发形式中最主要的是森林公园的形式开发的旅游活动。森林公园是以大面各森林为基础, 生物资源丰富,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对集中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郊野公园。它是以保护为前提, 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为人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并可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经营管理区域。海南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以其雄、奇、险、峻、野、旷、秀、幽的自然特色和独特的热带气候将对游客产生特别的吸引力。以森林公园为基础, 人们可以开展“森林浴”, 可以在广阔的森林中漫步、歌舞、野营、游览、探险、专题考察、娱乐等活动, 再辅以热带动植物观赏、热带物产的品尝和温泉疗养保健等, 将构成海南丰富多彩的森林是生态旅游内容。

3 海南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相关部门的重视不够, 特别是一些旅游企业的认识不足, 海南的森林生态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 此类资源丰富的中线和西线高速公路带还未得到有效的开发, 但一些基本的森林生态旅游形式已经逐渐发展起来, 同时一些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现象也开始出现。随着森林生态旅游人数的增加, 经济效益也随之提高。但游客的增多, 旅游生活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必然产生矛盾, 会引起诸如土壤、植被、水质和野生动植物的环境问题。

因此, 在发展的初期, 我们就应该寻找旅游发展的新途径, 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 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旅游是以人类、生物和环境的协同发展为原则, 以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宗旨, 她所追求的目标是:既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 且自身得到发展, 又要保护生态环境, 不对后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3.1 保护森林风景资源是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精华并非仅在土壤而主要是在植物枝叶及树木所含的物质中, 因此, 森林生态旅游的建设只有在保护森林风景资源的前提下才具有持续发展的意义, 森林生态旅游的景观特色是以植物及自然环境为主体的, 靠其形态、色彩、气息和神韵创造出多层次、多功能的自情趣和艺术魅力, 使人们在进行生态旅游中接受大自然的熏陶, 获得美的享受。森林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的好坏也主要在于森林风景资源所表现内涵和形态。因此, 森林生态旅游的总体开发应以生物工程为主, 重在体现以营林为基础的建设方针。要做到景观建设、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加强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 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3.2 科学地编制森林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尽管海南多年前就已经制定了旅游总体规划, 但未颁布具体的实施方案, 全省相关的专业规划和建设性详规滞后, 大部分重点旅游区域规划都尚未编制完成, 更没有形成森林生态旅游相关的规划。因此, 必须加紧编制相关的规划, 在编制森林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时, 必须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 以便针对开展旅游活动和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如采取积极措施, 消除或减少污染原, 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等。

3.3 森林生态旅游的深层次科学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目前针对海南本地情况的森林生态旅游研究甚少。生态旅游研究是一个新的交叉学科领域。它应该以研究旅游的主体 (旅游者) 的旅游活动对客体 (生态旅游资源) 的影响为主要任务, 对生态旅游资源尤其是那些不可再生资源进行调查, 并对森林生态风景资源进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 认真研究森林生态景观的敏感度和阈值以确定合理的生态容量或最佳容量, 研究人类和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一系列生态标准、生态尺度问题, 将森林生态旅游区进行科学的区划。这将有助于建立合理的生态管理机制, 维护“生态潜力”, 保证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4 从生态角度适度地、有序地分层次开发建设是森林生态旅游高品质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为保证生态旅游的环境质量的高品位, 森林公园的有关建设必须遵循一个适度的原则。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有损自然的开发行动, 每个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图形和风格, 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 就地取材, 依景就势, 体现自然之美, 对那些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费等刺激经济增长的项目应坚决制止。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 生态旅游开发要重视当地文化风俗习惯, 并将其开发为特色生态旅游资源, 丰富其内涵和文化品位, 切不可像海南普通环岛游那样遍地开花又质量不高。

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建设必须有序地分层次合理开发, 这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在现有的生态技术、资金条件以及人们的环境意识还达不互维护生态平衡要求的情况下, 必须将宝贵的生态资源留给子孙后代, 而不是开发殆尽。

3.5 加强生态管理, 协调主客体关系是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开展生态旅游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生态旅游活动普及生态知识, 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 使游人懂得他们必须履行的生态义务, 提倡生态文明。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任重而道远, 生态旅游的管理者有着神圣的使命。同时, 他们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理论学习, 提高管理素质, 建立健全生态管理体制, 保证旅游活动安全顺利实施, 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通过科学的规划, 利用经济、行政、法律的手段合理控制生态容量和经济容量, 以避免超大型负荷接待造成的自然景观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失衡, 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将是全人类共同的呼声, 必将成为最富生命力和最有前途的旅游事业。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事业, 是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利用自身资源向社会提供高高质量的旅游环境、全面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一项系统工程, 是发展生态经济型森林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人们对森林与人类关系认识的深化。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 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迎合了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发展过程中, 关于森林生态旅游的具体操作与管理方法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生态旅游是当今社会旅游活动中的新兴一种重要形式, 森林生态旅游是其中最主要最受欢迎的具体类型。本文在森林生态旅游概念理解的基础上, 分析了海南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状况, 并根据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海南,森林生态旅游,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志成, 沈艳.海南三百景游[M].中华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2]江厥中.可持续发展的湖南风景名胜事业[J].风景名胜, 2000, (2) .

[3]何桂梅, 许峰.平原地区生态旅游规划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 2001 (1) .

[4]东方尔.自然生态, 新世纪旅游业的绿色旋律[N].中国改革报.2004.03.12.

上一篇:德育功用下一篇:钢笔风景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