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图像范文

2024-07-16

基本图像范文(精选7篇)

基本图像 第1篇

关键词:图像增强,空间域图像增强技术,频域图像增强技术

1 图像增强的研究意义

图像增强是数字图像处理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它是为了改善视觉效果或便于人或机器对图像的分析理解,根据图像的特点或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目的所采取的改善图像质量的方法或加强图像的某些特征的措施。

2 图像增强的研究现状

由于图像增强技术现在还没有通用的算法,因此图像增强技术根据各种不同目的而产生了多种算法,最常用的即“空间域”方法和“频率域”方法[1]。随着数学各分支在理论和应用上的逐步深入,使得数学形态学、模糊数学、遗传算法、小波理论等在图像增强技术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产生了不少新的算法。如数学形态滤波器,基于模糊数学的滤波方法,基于遗传算法的滤波方法,小波滤波器等。

3 图像增强的基本理论

图像增强技术主要包括:灰度变换,直方图修正,图像平滑,图像锐化及彩色增强等。从图像增强的作用域出发可分为两类:(1)空域处理法;(2)频域处理法。

3.1 空间域图像增强技术空间域指的是平面本身,空间域图像增强方法是对图像的像素进行处理。可以定义为:

其中,f(x,y)是输入图像,g(x,y)是处理后的图像,T是对f的一种操作。空间域图像增强技术又可分为点处理和邻域处理。

3.1.1 点处理技术

3.1.1. 1 灰度变换

灰度变换可使图像动态范围增大,图像对比度扩展,图像变清晰,特征明显,是图像增强的重要手段之一。(1)线性变换。如果原图像f(x,y)的灰度范围是[m,M],我们希望变换后的图像g(x,y)灰度范围是[n,N],那么可以用式(2)来完成这一变换:g

(2)分段线性变换。为了突出感兴趣的目标或灰度区间,相对抑制那些不感兴趣的灰度区间,可采用分段线性变换。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3)非线性灰度变换。当使用某些非线性转换函数(例如对数函数、幂指数函数等)作为式(1)的变换函数时,可以实现图像灰度的非线性变换。

3.1.1. 2 直方图修整法(1)直方图均衡化。(2)直方图规定化。

3.1.2 邻域处理技术

空域滤波是在图像空间借助模板进行邻域操作完成的,它根据功能分成平滑和锐化两类。

3.1.2. 1 图像平滑

一幅原始图像在其获取和传输等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使图像质量下降。为了抑制噪声改善图像质量所进行的处理称图像平滑或去噪。常用的有局部平滑法和中值滤波法。

3.1.2. 2 图像锐化

在图像的识别中常需要突出边缘和轮廓信息。图像锐化就是增强图像的边缘或轮廓。(1)梯度锐化法。图像锐化法最常用的是梯度法。对于图像f(x,y),在(x,y)处的梯度定义为:

对于离散图像处理而言,常用到梯度的大小,因此把梯度的大小习惯称为“梯度”。并且一阶偏导数采用一阶差分近似表示,即:

为简化梯度的计算,经常使用:

除梯度算子以外,还可采用Roberts、Prewitt和Sobel算子计算梯度,来增强边缘。

3.2 频域图像增强技术

频域(变换域)图像增强操作的基本原理都是让图像在变换域某个范围内的分量受到抑制而让其他分量不受影响,从而改变输出图像的频率分布,达到增强的目的。在频率域中进行增强的主要步骤有[2]:(1)计算需增强图像的傅里叶变换;(2)将其与一个(根据需要设计的)传递函数进行卷积;(3)将结果进行傅立叶反变换以得到增强的图像。

3.2.1 低通滤波器

对图像作傅氏变换得到它的频谱,零频率分量等于图像的平均灰度,平滑的图像信号在频域中贡献低频分量,图像中的细节和边界贡献较高频域的分量,噪声的频谱具有丰富的高频分量。

3.2.2 高通滤波器

图像的区域边界和细节提供较高频率的能量,因此在频域中让图像信号经过一高通滤波器可以实现图像的锐化,增强图像的边缘细节。

4 结束语

随着图像增强技术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应用,出现了多种图像增强的算法。这些算法各有其优缺点,目前涉及到的大部分非线性滤波算法都是针对特定图像或特定噪声提出的,也就是说,是基于它们的统计特性提出的滤波方案。但是,在实际处理中,自然图像的多样性和噪声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些滤波算法不可能对所有图像滤波效果均为最佳,所以,那些事先不需要知道图像和噪声统计特性的非线性滤波机制将会得到很广泛的应用:比如自适应滤波器和各种基于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具有自组织、自学习等能力的滤波器的应用和研究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这些滤波图像增强技术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孙即祥.图像处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图像算法工程师的基本职责 第2篇

1、负责图像智能识别算法研究与实现;

2、算法验证、优化与测试;

3、负责公司图像识别产品的开发;

岗位要求:

1、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信号处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或2年以上在校相关研究经验,在校期间从事图像模式识别算法研究、熟悉深度学习算法优先考虑;

3、具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项目开发经验、熟悉OpenCV等图像处理库的优先 ;

4、熟悉常用的图像处理算法和机器学习算法,且有字符、文本处理相关经验,;

5、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基本图像 第3篇

本课选自人教2013新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了解了我国自然环境的概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完善学生对我国自然概况的了解,同时也为后两节“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学习打下基础,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利用不尽合理等基本特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现状,树立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的环保理念。《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节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并且还特别说明:“标准”没有面面俱到地列出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教学中应以水、土地资源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进一步认清我国国情,并进行保护与节约资源的教育。可见本节重点有两点:一是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二是在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教育。

图(表)文并茂、活动丰富是新版教材的一大特色,其中文字部分是教科书的核心内容,图表则是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本节涉及示意图5组、阅读材料2篇、活动设计2个。每组图文都有其自身地位和功能,既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又突出重难点,并且在知识运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要对地理教材图像进行全局把握和分类,可对教材图像进行深入挖掘,进行适当的补充或弱化,使教材图像功能实现最大化,以期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之目的。

二、知识结构

本节教材包括“自然资源用得完吗”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两部分内容。教材内容突出两种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区别以及中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和使用现状。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三、图像解读

1.图2、图3——过程演化,突出特征,强化对比

自然资源具有自然和社会两大属性,社会性说明自然资源对人类的价值,可以为人类生产生活所用;自然属性则强调自然资源来源于大自然的特性。在其形成过程中,可再生资源在短期内可更新、再生或再循环使用,如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则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相对于人类历史进程,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如煤炭、石油和铁矿等。此两类资源的主要差别在于一定时间过程的可逆与不可逆,形成、恢复与循环过程的差异。

图2“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通过呈现“收割水稻→种植绿肥作物→绿肥犁入农田”这一过程,达到对土地资源循环使用的目的,说明土地资源的恢复再生能力,继而可为人类发展农业生产提供肥力保障,以维系人类生存发展。图3“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通过呈现漫长时期生物能在特定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复杂演化形成煤炭这一过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在人类历史时期的不可逆性,虽然为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巨大财富,但却是用一点少一点。

教学中,建议除了逐图提取信息明确特征外,还可将两组图中关键信息进行对比,如关键词“来年春天”和“几百万年乃至上千万年”、“可循环使用”和“用一点少一点”。通过比较学习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之间区别的理解。

2.图4——圆桌会议,突出研讨,强化实效

图4“保障资源供给的讨论”对应本节第二个框题“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可通过“地大物博”说明中国自然资源丰富,通过“人口大国的国情”说明人均占有量低。教材还设置了一小段文字材料,列出中国部分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排名,教学中可转文字为数字表格更为直观地呈现出这一特征,同时还可以拓展相关的其它资源类型(如表1)。

由此,进一步明确“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相对短缺”的资源背景。结合我国经济和人口发展导致资源需求不断上升的现状,不难得出我国面临比较严重的资源供给问题。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的阅读材料“石油进口大国”,辅以拓展图5“1993—2015年中国石油产量和消费量变化走势图(单位:百万吨)”,说明保障资源供给问题的严峻形势。

通过一系列图(表)文引出保障资源供给这一主要问题,但教学重点还在于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措施。图4“保障资源供给的讨论”形式是圆桌会议,图中主要展示讨论成果,如一些具体措施“开发新能源、新材料”、“培养节约能源意识”、“改进和提高利用率”等。在细节处理上,图中还有未表达出的一些具体意见和措施,这就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圆桌会议这种讨论形式议事不议人,不分上下尊卑,与会者一律平等,共同协商,教师可参考此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各抒己见,形成共识,以完善资源保障的措施。

3.图6、图7——案例设计,突出应用,强化认知

教学活动是新版教材的一大特色,利用活动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地理教材中设计了众多活动,每一活动都有其设计意图和教学实际作用,能达到使教学目标不断完善之目的。本节内容设置两个活动,都与前文教材主题相呼应,突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强化对已有知识的认知,同时也能通过活动拓展学生思维,掌握学习方法。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关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供给保障也日益成为关注的热点。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保障供给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和调动公众参与意识,有利于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类的长远发展。

(1)图6——生活案例中的资源利用问题。对于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需珍惜和节约。而对于可再生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图6“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举例”涉及“空荡荡的饮用水货架”、“渔民渔获中见大鱼”等生活案例,直接点明主旨:合理则使其循环可再生,反之导致枯竭。图片运用中,可采用一连串递进式提问法:“图中反映的是哪两种自然资源?”→“属于可再生还是非可再生资源?”→“既然是可再生,为何还会出现图示情况?”→“图中反映了哪些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通过图文资料和教材文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最后总结:合理则持续,反之则枯竭。

图像的基本概念与类型 第4篇

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的画面通常有两种描述方法:一种为图形, 另一种为图像。图形是矢量结构的画面存储形式, 是由指令集组成的描述, 这些指令描述构成一幅图的所有直线、圆、矩形、圆弧、曲线等的位置。图形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坐标值或坐标值序列, 对一般画面内容的颜色或亮度隐含且统一描述;图像是以栅格结构存储画面内容, 栅格结构将一幅图划分为均匀分布的栅格, 每个栅格称为象素, 且记录每一象素的光度值, 所有象素位置按规则方式排列, 象素位置的坐标值却是有规则的隐含值。图像占用了存储空间较大, 一般需要进行数据压缩。色度学理论认为, 任何颜色都可由红, 绿, 蓝三种基本颜色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红、绿、蓝被称为三原色, 简称RGB三原色。在PC的显示系统中, 显示的图像是由一个个象素组成的, 每一个象素都有自己的颜色属性, 象素的颜色是基于RGB模型的, 每一个象素的颜色可由红绿蓝三原色组合而成。三种颜色值的组合确定了在图像上看到的颜色。人眼看到的图像都是连续的模拟图像, 其形状和形态表现由图像各位置的颜色所决定。因此, 自然界中的图像可用基于位置坐标的三维函数来表示, 即[1]:

其中f表示空间坐标为 (x, y, z) 位置的颜色, fr, fg, fb分别表示该位置点的红绿蓝三种原色的颜色分量值。他们都是空间的连续函数, 即连续空间的每一点都有一个精确的值与之相对应。为了研究的方便, 本文主要考虑平面图像。由于平面上每一点仅包括两个坐标值, 因此, 平面图像数是连续的二维函数, 即:

数字图像是连续图像的一种近似表示, 通常用由采样点的值所组成的矩阵来表示[2]:

每一个采样点叫做一个象素, 上式中, X, Y分别为数字图像行, 列方向上的采样数。通常, 用二维数组描述一幅图像, 不同的图像文件归根到底是图像像素不同的组织或存储方式。用量化程度和采样数来表示图像的精度, 其中, 采样数指图像数字化的空间精细程度, 量化程度表示每一个象素能够取的颜色数。

2. 在计算机中常使用的图像文件类型

2.1 单色图像

单色图像中每个象素点仅占一位, 其值只有0或1, 通常0代表黑, 1代表白。

2.2 灰度图像

灰度图像具有如下特征:

(1) 灰度图像文件的存储带有256项的图像颜色表, 表项由红绿蓝颜色分量组成, 并且红绿蓝颜色分量值都相等。

(2) 每个象素需8位空间, 其值范围为0—255, 表示256种不同的灰度级。图像颜色表的表项入口地址为每个像素的像素值。

2.3 伪彩色图像

伪彩色图像文件存储的也有图像颜色表, 其特征为:

(1) 图像颜色表中的红, 绿, 蓝颜色分量不全相等。

(2) 只能表示256中彩色, 需要8位空间, 图像颜色表的表项入口地址为每个像素的像素值。也称为8位彩色图像。

2.4 24位真彩色图像

能够表示全彩的图像称为24位真彩图像。其特征:图像像素由红、绿、蓝三分量组成, 每个分量取值0-255, 共需24位。

3. 位图

BMP (Bitmap-File) 图形文件是Windows采用的图形文件格式, 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所有图像处理软件都支持BMP图像文件格式。Windows系统内部各图像绘制操作都是以BMP为基础的。Windows 3.0以前的BMP图文件格式与显示设备有关, 因此把这种BMP图像文件格式称为设备相关位图DDB (device-dependentbitmap) 文件格式。Windows 3.0以后的BMP图像文件与显示设备无关, 因此把这种BMP图像文件格式称为设备无关位图DIB (device-independentbitmap) 格式, 目的是为了让Windows能够在任何类型的显示设备上显示所存储的图像。BMP位图文件默认的文件扩展名是BMP或者bmp (有时它也会以.DIB或.RLE作扩展名) 。

3.1 与设备相关位图 (DDB)

与设备相关位图不存储文件, 而是依靠计算机显示系统的位置不同而不同。BITMAP结构定义了DDB位图的类型、宽度、高度、颜色格式和象素位置。

3.2 与设备无关位图 (DIB)

与设备无关位图具有固有的颜色, 不依靠计算机系统, 是一种外部位图格式, , 以BMP为后缀的位图文件DIB位图还支持图像数据的压缩。

3.3 文件结构

位图文件由4个部分组成:位图文件头、位图信息头、彩色表和定义位图的字节阵列。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图像处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介绍图像的基本概念、类型, 以及Windows位图的格式、显示。

关键词:图像处理,图像的基本概念,图像的基本类型,位图

参考文献

[1]YANG SHI-REN, GEOMETRIC TRANSFORMATIONAND DATA ORGANIZATION I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 1980.01

图像算法工程师岗位的基本职责范围 第5篇

1、负责产品应用中涉及的图像识别、聚类、分类、特征抽取、检测分割、OCR识别等技术;

2、配合开发将算法移植到不同的平台,并基于不同的平台进行优化从而满足平台的性能需求;

3、模式识别、深度学习算法研发,配合开发人员完成相关机器视觉算法的改进和优化。

任职要求:

1、本科或以上学历,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2、精通计算机视觉、统计学习、深度学习等相关技术,至少精通一种开源框架Tensorflow、Caffe、Caffe2、MxNet、Theano、Torch

3、实际参与过深度学习、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技术的开发项目并实现过相关算法;

4、至少精通一种语言Python/C/C++,并进行算法及系统开发;

5、熟悉机器学习理论并有相关项目经验者优先,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者优先;

基本图像 第6篇

在工控自动化的界面程序设计和游戏程序设计中,图像的运动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功能。图像的运动不但可以给人呈现出一种清晰、直观、有趣的视觉效果,重要的是在工控中能够实时地显示采集的数据。图像的运动所表现出来的效果虽然种类繁多,复杂多变,但究其原理却是基于一些基本的实现图像运动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之上,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扩展和改变就可以实现复杂的动画和动态曲线。

选择用VC来实现图像的运动是因为C语言是一种有着优良传统的程序开发语言,VC在程序开发上有着相对较强的优势,尤其对于讲求速度与性能的程序。因为VC的运行速度快,C++编译后的文件是可直接运行的机器代码,不需要中间代码而且C语言可以用指针直接存取系统上的内存,C语言也提供了许多有关内存处理的函数。但是其他语言如VB或Java,编译后产生的是中间码,运行时,系统必须存在解释这种中间码的解释码,用作同步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本身会加载到内存中,且同步翻译中间码的过程中也会浪费时间,因此,运行这类程序要比可直接执行的程序慢得多。其次,VC里拥有一套完整而且庞大的MFC类库函数,使得程序员可以很轻易地构建出应用程序框架,简化了程序的开发难度。在VC里使用API也比较容易,只要在程序中加入要使用的函数的库就可以使用了。除了这些外,VC还可以结合DirectX、OpenGL来开发2D、3D效果。

2 实现方法

VC中实现图像运动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位图的不断更替显示而出现动态;另一种是通过不断地重新绘制而出现动态。不论哪一种方法都需要一个定时器,甚至多个,用于定时启动位图的更替或画面的重新绘制。定时器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发出时间消息,当接收到这个消息程序就可以决定接下来做什么。

2.1 定时器

2.1.1 SetTimer定时器

VC中最常用的定时器就是SetTimer函数,它每隔一段时间就向WM_TIMER发出消息,然后在WM_TIMER的消息处理函数OnTimer中进行下一步处理。SetTimer函数原型为:UINT SetTimer(UINT nIDEvent,UINT nElapse,void(CALL-BACK EXPORT*lpfnTimer)(HWND,UINT,UINT,DWORD))。其中:第一个参数是计数器编号,这个号码是唯一的,在同一个窗口中可以设置多个不同编号的定时器;第二个参数是定时器发出消息的时间间隔,单位为毫秒;第三个参数是设定定时器发出消息时所要执行的回调函数。如果不使用回调函数,设置为NULL。一旦设定了定时器,就不停地按设置的时间间隔发送消息。若要停止某个定时器,必须使用停止函数:BOOL KillTimer(int nIDEvent)。nIDEvent就是要停止的定时器编号。但是由于Windows的定时器是建立在DOS的1CH的中断基础上的,而此中断的响应频率是每秒18.2次,所以Timer组件对小于55ms的计时器就无能为力了。此外,WM_TIMER消息没被处理时,定时器又触发了新的WM_TIMER消息就会被舍弃。因此只能适用于那些对时间要求不是很严格的场合。这时就可以使用多媒体定时器,它可以提供最小1ms的周期。

2.1.2 多媒体定时器

与多媒体定时器的相关函数有:TimeSetEvent()创建一个定时器事件;TimeKillEvent()取消一个定时器事件;TimeBeginPeriod()建立最小的定时器精度;TimeEndPeriod()消除所设置的定时器精度;TimeGetDevCaps()返回有关定时器性能信息。timeSetEvent的函数原型为:MMRESULT timeSetEvent(UINT uDelay,UINT uResolution,LPTIMECALLBACK lpTimeProc,WORD dwUser,UINT fuEvent)。uDelay:以毫秒指定事件的周期;Uresolution:以毫秒指定延时的精度数值越小定时器事件分辨率越高,缺省值为1ms;LpTimeProc:指向一个回调函数;DwUser:存放用户提供的回调数据;FuEvent:指定定时器事件类型;TIME_ONESHOT:uDelay毫秒后只产生一次事件;TIME_PERIODIC:每隔uDelay毫秒周期性地产生事件。但是,多媒体定时器也并不是完美的。因为它的精度是建立在对系统资源的消耗之上的。因此,在利用多媒体定时器完成工作的同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多媒体定时器的设置分辨率不能超出系统许可范围。(2)在使用完定时器以后,一定要及时删除定时器及其分辨率,否则系统会越来越慢。(3)多媒体定时器在启动时,将自动开辟一个独立的线程。在定时器线程结束之前,注意一定不能再次启动该定时器,不然将迅速造成死机。

2.2 位图

有了定时器之后,就可以在消息处理函数中添加代码,进行贴图或者绘图。如果是贴图就需要用到LoadImage()和BitBlt()函数。LoadImage用于加载位图,函数原型为:HANDLE LoadImage(HINSTANCE hinst,LPCTSTR lpszName,UINT u Type,int x Desired,int cyDesired,UINT fuLoad)。其中:hinst为包含位图所在的实体;lpszName为要加载位图所在的路径与文件名或资源名称;uType为加载位图的类型;x Desired为加载位图的宽度;cy Desired为加载位图的高度;fuLoad为设定位图的加载方式。BitBlt()用于将内存DC中的内容贴到要显示的DC,这样就可以显示位图了,函数原型为:BOOL BitBlt(HDC hdcDest,int nXDest,int nYDest,int nWidth,int n Height,HDC hdcSrc,int nXSrc,int nYSrc,DWORD dwRop)。其中:hdcDest为目标设备上下文句柄;nXDest、nYDest为目标矩形左上角的x、y坐标;nWidth、nHeigh为位图的宽度和高度;hdcSrc为原来的设备上下文句柄;int nXSrc、nYS-rc为源位图的x、y坐标;dwRop为贴图方式。如果将BitBlt()放在定时器处理函数中,就可以实现图像的运动了。

3 举例说明

3.1 方式一

例如用方式一实现小球运动的步骤和代码如下:

(1)载入小球位图

(2)启动定时器

(3)贴图并控制小球移动的位置

(4)运行效果如图1。

小球将在屏幕中间左右来回移动。

3.2 方式二

如果是在定时器中重新绘制,就必须在消息处理函数中添加绘图代码。例如也要实现上面的效果,步骤和代码如下:

(1)创建一个与显示DC的兼容内存DC和位图。

(2)利用OnDraw将内存DC的内容拷到显示DC。

(3)在内存DC中绘制小球。

其效果同上。

4 总结

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方法之后,就可以做出更为复杂的运动效果。在工控中,最常用到的就是动态曲线,以实现对采集数据的实时显示和监控,如图2。

在某些数据的处理中,也可以以曲线的形式显示出计算结果。在单文档中多用第二种方法实现,所有的工作都在内存DC中完成,最后再贴到显示DC。如果是在基本对话框中,就须将代码加在OnPaint()函数中。有了这些绘图基础,实现动态就很简单了。

摘要:在可视化程序设计中,经常需要实现操作界面图像运动的效果。本文就实现图像运动的基本方法进行了一个简要的介绍并以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VC,图像运动,定时器,位图

参考文献

[1](美)汤普生(Thompson,R.D).MFC开发人员参考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8月.

基本图像 第7篇

关于原始图像的产生, 历史上的理论有很多, 但不可否定原始的图像是有“记载”作用的, 尤其是文字没有产生之前, 用“图”来记志人类对事物的认识, 绘画从一开始就受到特别的重视。文字产生之后, 文字承担了图像的记载功能, 但图像的直观性与自由度的确无法替代。

人是理性动物, 但是也有非理性的一面, 图像可以让人非理性一面表现的十分明显, 表现为一种直观的认知特点。这种很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意义的达成就成为今天这个商业化世界有力地武器。图像在当今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像为人们看见和希望看见的事物提供了许多方便, 但图像不只是信息传递和意义的达成的工具, 更是人们视觉审美的主要对象。

当我们学习、工作、闲暇时, 无意去进行审美活动, 却突然被一张图片所吸引, 被一片景色所迷住, 一刹那间忘记了一切的尘世纷杂。就在这一瞬间我们进行了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瞬间的心醉神迷的经验。人的这种美感经验不同于一般的知觉, 知觉只是视觉器官外部刺激和感官反映的生理过程。而美感经验则是视觉对象给予的感受。

一、图像的形式——视觉审美重要组成部分

1、图像形式的相关理论

从克莱夫·贝尔和罗杰·福莱提出“形式主义”的美学理论, 形式的研究便逐渐纷繁复杂起来。贝尔的假说“有意味的形式”, 强调了形式的第一重要性。福莱在《视觉与图像》中多次论述绘画的色彩与线条构成形式高于他的叙事性内容。康定斯基说:“一个三角形的尖角与一个圆接触产生的效果, 不亚于米开朗基罗画上上帝的手指接触亚当的手。”沃尔夫林也认为拉斐尔的特色并不单只是他说了些什么?更在于他如何去说。

2、形式的差异性

(1) 个体、个体情绪产生的形式差异

在贡布里希“墨迹实验”实验中, 工作人员会提供一些标准的墨迹图给被试者解释。面对相同的墨迹图, 不同的被试者往往会给出完全不同的解释, 甚至对同一个被试者, 在不同的时间面对同一幅墨迹图, 也常常会给出极为不同的答案。

“墨迹实验”体现了不同个体对形式阐释的差异性, 也体现同一个体不同情绪的影响。我们都有类似的经历:当我们心情愉悦时, 所看到的图像也变得美好起来;当我们心情糟糕时, 也许斑驳墙面上出现的是一头恐怖的狮子。

(2) 民族、文化、地域的形式差异

如果说阿拉伯传统文化中流行的图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流行的图案之间的差异体现了两种不同民族的气质和精神的话, 那么西方古典建筑呈现出来的和谐、稳定、理性的特征与巴洛克建筑强调运动、变化的形式之间的差异则体现了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对不同精神的追求。同样对形式法则的运用,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不仅在审美情趣和精神内涵方面, 而且在自然观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方面显出东西方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

然而, 在一个图像产生前, 图像的内容是早于图像的形式而存在于画家头脑中的, 形式是内容的外部传播媒介。没有单独存在的“纯粹形式”, 亦不会有没有外在形式的内容, 内容与形式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任何将形式内容割裂的理论都是片面的。

二、图像的内容

1、图像内容的相关理论

“……公元2500年, 当人类对亚当与夏娃的故事已经相当陌生的时候……如果有谁把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礼拜堂天棚上所花的‘失乐园’理解成‘草地上的午餐’, 恐怕也没有人能够提出反驳!”对美术史论稍有常识人都不免发笑:我们的学者们是不是太过于杞人忧天了, 两个完全风牛马不及的绘画主题怎能混淆, 但当今图像文化“高烧”导致审美内容理解缺失例子比比皆是。图像以“尺幅大”、“对比鲜明”“怪异”胜出早已成为当今图像文化的潜规则。

图像是视觉接受的对象, 但又能超越视知觉的有限性, 直接进入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 具有打动人的情感、激发人的思考、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的力量, 这种力量来自图像的内容。

一般将沃尔夫林和帕诺夫斯基的学说对立起来, 认为沃尔夫林看重艺术作品的风格形式, 帕诺夫斯基看重艺术品的意义内容。虽说这种划分不能够反应全部事实, 但给我们的研究理解带来方便。帕诺夫斯基建议“描述-分析-解释”所构成的解释进路, 一方面提醒我们面对的事物仍是有待认识的描绘物, 是历史性的存在;另一方面, 它们又都是指示意义的事物, 以意义载体的身份存在于现今的时空中。因此, 我们不能把图像视为泛黄的过期历史文件, 也不能放弃自己的时空背景和人性本质, 像外星人研究地球事物一样冷眼的看待图像。

2、图像的符号、象征性

符号具有指涉作用, 象征则通向诠释。图像可以作为指示性的符号存在, 用来告知他人, 指涉某个语句、命令、场景或情境。但是这些作为符号的图像也可以被第二序的理解为象征, 使得观看者对其产生更深入的认识。图像制作者所制作出的各种象征, 确实可以被理解成某种识别标志或者标签, 好让观看者可以理解图像的意义, 但是这些象征却不是单纯的记号。

图像发展到今日, 已经有了众多象征意义。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脉络、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图像象征的诠释也是不一样的。而且有些图像的象征意义有多种, 出现在不同的图画中就应用不同的象征意义。因此艺术史家黑美亨在《视觉艺术的再现与意义》中指出, 图像象征的使用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一) 象征内容必须能让具有相关背景知识的观众在正常的观看条件下获得理解; (二) 艺术家自己能够辨识其所描绘的象征内容; (三) 不能直接描绘所要象征的事物本身。

三、小结

在如今这个视觉图像四处充斥的娱乐时代, 我们每天都饱着视觉的盛宴, 但从中却再也感受不到曾经的感动和震撼。渗透到人们生活各个角落的视觉图像, 比以往更深刻地塑造着人们对于现在、过去和未来的理解方式。图像本身并非是肤浅的, 它的实现有赖于我们富有厚重历史的人类感知的参与。在这样强大视觉文化的包围中, 人们应该给予视觉图像强烈关注, 不只将视觉图像的形式问题的思考纳入图像的研究中, 图像的内容意义也应有深入的理解。

摘要:图像激增时代图像作为信息传递和意义达成的工具, 给人们提供了方便。但人们对图像过于表面化的理解造成了人们对图的审美感知匮乏。图像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 形式与内容是其基本构成元素两者缺一不可, 相互渗透。

关键词:图像,内容,形式,审美

参考文献

[1]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凡, 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89.

[2]戴士和.画布上的创造[M].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6:24.

[3]王宏建, 袁宝林.美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4]陈怀恩.图像学:视觉艺术的意义与解释[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201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基本图像】相关文章:

图像的基本概念08-11

数字图像处理图像描述04-10

基于图像质量的交通标志图像优化算法09-11

射线图像05-11

乳腺图像05-14

图像应用05-20

图像解读05-24

图像存储06-02

图像像素06-08

图像分类06-10

上一篇:市场经济环境下一篇:东亚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