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复合型图书馆

2024-07-25

高校复合型图书馆(精选10篇)

高校复合型图书馆 第1篇

一、复合型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

1、复合型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最大的不同在于不仅以纸质型资源作为为馆藏对象, 同时把电子文献资源也作为馆藏的对象, 而且电子文献资源在复合型图书馆的馆藏比例会越来越大。

2、服务方式发生变化,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受文献收藏场地的限制, 读者必须到图书馆来才能接受服务;网络环境下复合型图书馆则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向读者提供远程服务。

3、工作重点发生变化, 传统图书馆主要是收集和保存文献, 以文献为工作重点;网络环境下的复合型图书馆以信息服务为工作重点, 强调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复合型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传统图书馆实行的是文献管理, 即围绕着文献的搜集、组织、存储、利用而进行的一系列过程, 它是以纸质为对象, 以手工整理和检索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 主要是对实物的管理;数字图书馆实行的是每一阶段的知识管理, 像管理有形资产一样对其资产进行管理, 获取知识资产并将其“存放”在很容易被获取的“知识库”。具体而言, 是指通过对数字图书馆所拥有的包括信息、知识各种要素在内的所有智力资本进行组织、开发和运营, 实现知识创新、知识扩散和知识增值的过程。传统图书馆具有局限性, 它的服务对象一般局限于本地区、本系统或本单位, 辐射到一定的读者, 用户群体相对稳定。而复合型图书馆具有广域性的特点, 复合型图书馆包括的不仅是纸质型资源, 而且拥有不断扩充的电子文献资源。复合型图书馆开展服务的信息资源来自世界各地, 用户也来自四面八方, 毫不夸张地说, 复合型图书馆的辐射面在理论上可以到达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完全没有地域的限制。企业信息管理的知识管理适应了以企业方式运作的数字图书馆管理的要求, 复合图书馆实行的是第二阶段的知识管理, 即当图书馆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库里的“知识资产”太拥挤时, 就要考虑知识工作本身的改进与提高, 注重知识的生命周期、促进健康的组织学习, 善于把不断提高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提高组织的创新效率。因此, 传统的图书馆业务机构设置已经不能适应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对业务部门进行重组已成为复合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为适应复合图书馆的发展需要, 需要引入“复合图书馆”的新理念。加强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 不仅需要建立从事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的专门业务机构, 作为图书馆建设的技术支撑。更需要对采访、编目、流通、期刊、阅览、咨询等传统部门进行必要的调整与重组, 将传统的文献采编部门和网上信息开发、数字化信息加工部门整合为信息采集与开发中心, 将传统的流通服务部门和电子图书馆服务部门整合为信息服务中心, 实行职能集约化, 从而形成一种符合数字化时代发展、满足不同读者需求的新型图书馆管理机制。

三、传统图书馆不会消亡

随着数字资源的快速发展, 以信息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图书馆在许多发达国家相继问世, 这一度导致了“无纸化社会、图书馆消亡论”的流行。目前国内外图书馆界对图书馆的发展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图书馆发展的过程是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 也就是说数字化图书馆逐步代替传统图书馆, 认为复合型图书馆也只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之间的过渡。但笔者认为, 传统的以纸质型资源为主体的图书馆有继续生存的理由, 而且仍将是未来复合型图书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传统的纸质型资源有数字化图书馆无法完全取代的优势, 首先, 图书馆的首要任务是保存知识, 先有保存, 才有利用。纸类印刷文献平均保存时间在100年左右, 有的寿命长达千年以上;而当前的电子文献的存储媒体容易损坏, 耐久性差, 光盘寿命最多为70年, 磁带和软盘的寿命更短, 而且随着计算机系统的不断升级换代, 要维持相应的应用软件, 必须不断地转换、复制。其实, 人类阅读的首要动机是求知, 而要想求得真知, 在阅读过程中就需要思考, 阅读书本便于思考, 而阅读电子文献不利于思考, 这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基与上述原因, 数字化图书馆不能从复合型图书馆的模式中抽身而出奔向单纯的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图书馆模式, 传统图书馆也不能从复合图书馆模式中置身度外, 脱离计算机网络服务、通讯、多媒体等先进技术, 成为集收藏、转换、整序、传递文献为主的全面开放的现代化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发展根本性变化的原因之一, 是对整个图书馆事业的持续性发展路径的理性回归, 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的最佳选择。复合型图书馆作为传统图书馆的一次伟大的技术升级和意识更新, 它可以把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以数字化技术的形式“光纤化”, 实现全世界的共享。21世纪本身就是世界各种文化相互交织渗透、共同进步的大融合时代, 而只有复合型图书馆才能更好地适应和促进这种大融合。

参考文献

[1]冯庆芳.复合图书馆——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02)

[2]王苗苗.高校复合型图书馆的分析探讨[J].现代交际.2011 (03)

高校复合型图书馆 第2篇

关键词:复合型图书馆 馆员素质 存在问题

知识爆炸、信息爆炸是当今时代的特点,知识经济伴随着这股滚滚的春潮,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正迎面向我们走来。高校图书馆何去何从?是紧紧地抓住机遇快速的发展,还是失之交臂痛失发展的良机,这是摆在高校图书馆发展道路上不可回避的抉择。目前,我国中、西部高校图书馆大都存在以下诸多方面的问题。建设资金短缺,图书馆资料老化陈旧;设施设备落后服务手段老化;馆员业务能力单一,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的步子太慢,无法满足高校飞速发展的教、研工作形势的要求,这些突出的问题有碍于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基于这些现状,我国中、西部图书馆必须坚持走复合型图书馆的道路,这是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唯一方向。

一、什么是复合型图书馆

复合型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与实体图书馆、网络图书馆与物理图书馆的复合体。它集印刷型与电子型资源于一体,既有现实馆藏,又有虚拟馆藏,既能直接存取,又能中介服务。集中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优长,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在印刷型资源和数字型资源并存的复合环境中,拓展和延伸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功能。必须为高校的教、研、师、生读者提供广泛而快捷的服务。这是一个历史的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传统图书馆是基本的、主要的、不可缺的,数字图书馆在传统图书的基础上生长、发展、延伸,两种形态共存互补,构建出一种当今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形态。所以,复合图书馆必然是中、西部高校图书馆相当长一段时间首选的模式和发展的方向。

二、复合型图书馆对馆员素质有哪些要求

环境和服务对象在变化,无疑对馆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妥善解决馆员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服务意识、信息技术、外语水平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使之不断适应复合型图书馆发展建设的需要。

1.知识结构合理。新型的复合图书馆,要求馆员不但要掌握传统的服务技巧,热爱本职,热心为高校的教、研、师、生读者服务。还要适之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熟练掌握相应的外语知识和网络计算机知识。

2.思想素质健康。要求教育馆员,找准角色的定位。首先定位在服务员。适应信息化时代读者更广泛、更快捷服务的要求,通过自动对知识的现代化管理去满足读者的需求。其次定位在导航员。通过自动主动推介、引导实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使馆员的工作和服务产品,其成为高校课堂讲授和科研成果鲜活起来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3.爱岗敬业,操守职业道德。要有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烈的“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意识和敏锐捕捉信息的欲望。

三、当务之急是快速发展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

学科馆员是指既具有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又了解特定学科专业知识,能为特定学科和教、研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知识信息服务的馆员。培育一批基本覆盖本校学科发展要求和教、研工作需要的学科馆员,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急、难、重、大问题,也是高校图书馆为教、研服务,拓宽思路向纵深发展的正确方向。

学科馆员的优长在于自身知识结构的扩展,服务领域的拓展,服务质量与深度的加强。学科馆员的服务即要体现“全面性”,为广大师生提供有效的馆藏资源服务,培育师生的信息素质,使他们具有信息意识、信息检索能力、信息评价与分析能力;还要体现“学科性”,即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服务学科的知识及其发展,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中有关的内容,进行过滤、加工、整合,甚至开发出创新性的信息产品,为学科的师生(特别是少数教、研人员)服务。

四、建设复合型图书馆目前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从体制上加强对各院系资料室的业务管理。努力克服各自为政、文献私有、重复购书、相互封闭的弊端。长此以往,中、西部高校图书馆管理,已经形成了一种分散型的管理体制。图书馆与资料室自成体系,在文献组织管理中没有统一的制度,由此而产生校内文献经费难以统筹安排和合理使用,重复订购图书期刊现象严重,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科学技术不断分化,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越来越多,各学科前沿的快速发展,院系资料室的文献资料已远远满足不了教学与科研的需要,教、研人员越来越多地需要其他专业的文献信息服务。由于资料室只为本院系服务,而不能为其他院系服务,尤其是不能为相近学科和专业提供教学、科研服务,结果使得大量的期刊或文献长期滞架,无人问津。大多数文献资源的利用仍处于专业化、级别化或条块化的封闭状态,既无文献资源的交流,更没有文献资源开发与互动的整合,导致文献资源利用率极低。因此,把图书馆与资料室联合起来统一协调管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当前,首先要实行文献统一订购。院系领导亲自把关,批准划拨经费并确定所订期刊。图书馆采访部将各院系资料室所订图书期刊进行汇总、协调,最终消除重复购置的现象。其次要开展校内互借业务。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馆与院系资料室之间的各种资料进行流通借阅,逐步实现校内通用借阅,充分利用图书资料资源。三是高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文献资源共享。一定范围内的文献情报机构共同纳入一个网络中,能使读者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源。

2.发展网络建设,共建一体化学科文献资料中心。以图书馆为中心,以校园网为依托,建立馆院系网络一体化,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还各具特色相互补充。把分散在各院系的资料室连接成一个互相协助、互相开放、密切联系、联机检索、资源共享的多功能、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的有机文献情报网络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各系购买的文献资料经图书馆业务人员分编加工,编制联合目录,建立一个完善的馆室图书资料网络。不仅能全面反映整个学校的文献收藏情况,而且读者也可在网上检索到本系、其他系和图书馆购买的文献资料。实现校图书馆“中心”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一方面读者可随时、便捷地利用校园网查阅“中心”文献。另一方面“中心”开辟了电子信息服务通道,除通过图书馆主页提供信息服务外,还可根据教师的需要,通过E-mail将信息资料直接发送到教师个人的电子信箱内。

总之,复合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拓展、补充、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成为新型智者型人才,才能适应各项研究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蔡丽萍.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学术研究状况分析.情报资料工作,2004,(1).

2.赵秀婷.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员.现代情报,2002,(8).

3.郭卫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高校复合图书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第3篇

(1) 复合图书馆 (Hybrid Library) 是英国图书馆学家S.Sutton提出的旨在将纸质文献与数字化信息资源结合成一体的图书馆。我国与国际上的资源共享程度不高, 其根本的原因除了传统的编目技术和电子信息资源组织技术整合标准缺乏是主要原因外。国际上缺乏统一的共用的语义概念标准体系也是重要原因。

随着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多态化和语义网技术的发展, IFLA制订了全球性信息资源描述规则 (RDF) , 并提出了新形势下书目数据的功能FRBR, FRSAR。FRBR采用对象关系模型 (实体-关系模式) 便于帮助用户采用一种或多种属性执行检索请求, 查到一种实体或多种实体及相关的各种复杂关系, 从面达到实现书目数据的用户任务。我国高校图书馆书目数据与电子信息资源分立, 书目数据库记录数量庞大检数据交叉重复, 语义汇聚知识的功能不强, 造成用户检索上的困难。从应用上看, calis开发FRBRizec OPAC试验和CDLIS计划;OCLC和RLG在OPAC显示方面实现了FRBRized;OCLC还研究开发出了基于FRBR的软件FictionFinder;美国国会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通过MARC XML书目数据达成数据串流, 实现共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实现基于语义网FRBR模式的整合信息组织工作模式。我国目前FRBR的应用是在联合目录层次, 具体图书馆还难以操作, 这些问题需要编目技术的变革和制订一系列FRBR化的规则 (如xml schema对应于CNMARC的映射) 。

(2) 电子信息资源组织主要依靠元数据方式。FRBR建构元数据DC的操作模型是用XML或HTML为其15个元素置标而实现的。但是FRBR对于电子资源的处理是有局限的, 如数据结构语义识别的有限性:描述不充分 (如不同的概念的主题表达, 上下文的理解, 不同专业领域的专业术语的理解, 跨系统的不同词汇概念差别) ;时间识别的有限性 (FRBR不是事件触发性型模型, 对于网络信息更新和对事物的动态描述明显不足) 。RDF虽能表达语义但缺乏足够的词汇表达完整意义上知识 (Onology) , 需要DAML+OIL (代理标记语言和本体推论语言) , 用来对web中的术语含义进行形式化描述。需要主题图 (Topic Map) 来进行深层次的语义识别。主题图标准与RDF?标准的本质区别是数据模型对信息资源的描述抽取数据模型时的侧重点不同。主题图标准的核心概念是主题 (Topic) 。RDF标准是直接面向信息资源进行的操作。单纯FRBR, FRSAR, FRAR来构建基于DC的电子信息资源的加工组织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更深层次的XML的支持再加上其它语义工具的配合 (RDF, DAML+OIL, 主题图 (topic map) 。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信息组织国际上还存有许多争议。因为许多网络信息资源是可以从搜索引擎中直接搜索获取并实现智能存取的, 再花费人力去编目是多余的。

2、图书馆数字化研究趋势中的关键问题

(1) MARC与FRBR的映射关系研究:以MARC21为例, 美国国会图书馆使用FRBR模式和AACR2的逻辑结构, 比较FRBR和MARC发现有一定的适应性, 从MARC映射到FRBR, 2300个要素中1200个要素附合FRBR, 从FRBR映射到MARC及AACR2有十分之一的要素附合要求。从FRBRC映射到MARC的四个实体层次各种属性呈现非常复杂的分布, 有30%的MARC字段在FRBR模型之外, F R B R有必要定义新的实体和关系。C A L I S已经发表了CNMARC与FRBR模型的对照表, 只有确定了映射关系, 其FRBR的模式才会在自动化系统中做相应的改变 (增减字段, 重新定义新字段, 必备和可选字段的选择) 。

(2) XML和RDF定义的DC局限性:XML DTD/Schema描述的是XML文档中标签的顺序和组合, 是XML语言的语法。它所表达的语义是隐含的 (如DC的元素和属性的名称置标和排列顺序) , 而不是像RDF Schema是采用XML的格式文件解释RDF中词汇的语义。XML用XML DTD/Schema与RDF Schema定义了DC的各种元素和属性及其数据结构, 但DC存在元素定义上的模糊性 (考虑到D C著录上的弹性空间, 元素定义相对简练) , 对使用者来说, 容易造成对元素定义的不同理解。限定词的制定是使DC变得复杂化。元数据著录标引上的弹性空间, 容易增加检索电子信息资源的难度。为了能更为精确地检索资料, DC着力发展XML方面限定词与著录控制表的制定。这虽然能解决前面所述的问题, 但也相对增加了著录者的负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 DC会比传统的MARC还复杂难懂。DC与ISO 2709格式不在一个数据结构的层面。XML格式与ISO2709格式才是一个数据层面的两种数据结构, 两者的转换才具备真正完整意义上的数据转换。

(3) MARC XML模式的探索:支持多种MARC的ISO2709格式是产生于磁带信息交换时代, 其格式可以用语义网的底层语言XML语言进行转换:其头标区, 目次区和可变数据区可以在XML schema中分别用X ML的元素和类来定义声明, 构造词表 (多个MARC制订多个MARC各字段与XML元素对照表) 作为为元素的限定词并可选, 将各字段的子字段定义为类的属性和属性值 (不能定义为XML的元素) 。按FRBR的要求利用ISO 2709的记录分隔符可以把书目记录和规范记录甚至馆藏记录都定义到一个XML记录中去。

3、未来语义网环境下复合型图书馆数字化技术的三种模式及评价

(1) 语义网模式:以XML技术为基础, 结合RDF, DAML+OIL, 主题图 (topic map) 等语义工具和保存于语义网中的新的信息组织工作模式。由于XML存储数据的特点, 用XML+MARC, 构建语义网的数据的无缝集成, 把重点放在Onology的逻辑研究上 (机器理解方面的研究) , 研究怎样在MARC XM L上构建更高层次的Onology。这种情况, 为期尚早。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和成熟, 基于语义的分布式数字资源需要用户端的知识管理系统集成已成气候, 其商业应用已经较多。应用于语义数字图书馆方面的不多。

(2) ISO2709模式:支持各种MARC的ISO2709格式的文件如果能转换成XML文件则在根本上改变了纸质文献和电子信息资源的编目手段和方法, 从技术上解决了两者整合的难题。用M ARC XML处理电子资源比用DC处理多了更多的空间并兼容了纸质文献的数字化处理。统一了资源描述的标准。图书馆编目技术可以直接应用新型的基于语义信息交换的MARC XML数据库。电子资源还是用DC组织和管理。只是在数据发布时抽取MARC XML中的字段与DC实现统一平台检索。这样MARC与MARC XML的转换对于改造传统书目数据库FRBR化有重要现实意义。但目前只有我国国家图书馆才实现了部份古籍的处理, 普及有待时日。

(3) 元数据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DC元数据资源, 利用其在元素细分的限定扩展方式, 用XML基本编码方式表现DC元素限定词, 用XML元素定义每个限定词属性, 通过属性值表达限定词的语义, 这样做可以用DC统一图书馆编目技术的记录单元。目前这种方法实现的难度相当大, 因为DC毕竟太过简略对于反映FRBR复杂的书目关系恐难胜任。

4、结语

在全球化的FRBR影响下, 高校复合型图书馆的数字化工作当前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以信息资源的整合为先导, 发生了知识聚集和目录用户任务的变化。模式上出现了基于语义网的FRBR整合、MARX XML整合、元数据整合等模式。变化的核心是XML应用于图书馆数字化领域。

参考文献

[1]FRBR[DB/OL][2009.12.2]http://www.ifla.org/VII/s13/frbr/frbr.htm.

[2]谢琴芳.FRBR用户任务对CALIS联合目录编目实践的影响[DB/OL][2008.12.10]www.calis.edu.cn/calis/1html.

[3]Semanticweb[DB/OL][2012.12.05]http://boole.cs.iastate.edu/semanticweb/.

[4]陈和琴.FRBR初探[DB/OL][2008.12.15]http://resarch.dils.tku.edu.tw/conference/read paper/C2.pdf.

[5]RDF Model Theory[DB/OL][2011.9.2]http://www.w3.org/TR/rdf-mt/.

论当代高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第4篇

高校人才培养 专业型 复合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社会发展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变革的今天,高校承载着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的重任,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逐步聚焦于高等教育公平、质量和多样化发展,将满足个人的发展和学习需要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学生的需要实施多样化教育。

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人才。当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合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时,社会便会“持币观望”,高校的作用和影响就会逐步下降,无法彰显其足够的张力。高校应与社会发展相衔接,否则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导致数量的增长无助于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例如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足,人才培养存在同质化倾向,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因此,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历史任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去适应服务社会,是高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亟需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高等院校专业型人才培养发展背景及问题

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最大特征是拥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所以大学教育的核心特征可表述为“专业教育”,高学历毕业生就更是专业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化到大众化过度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大量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岗位,而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大量人才无法得到满足,结构性过剩问题突出。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高校的人才培养要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质量,也就是进行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在社会经济体系中进行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教育培养。

随着各高校专业调整、针对适应社会需求的热点专业人才培养重视力度不断加大,专业型人才培养的一些问题也随之引发,同一专业设置数量过多,专业培养规模急剧膨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趋同”,专业复制严重,专业设置模式雷同现象愈演愈烈,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实现市场化,学校的招生计划、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基本上仍然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运作,教育人才培养脱离市场现象十分严重,盲目招生、盲目设置专业,学生毕业后知识面狭窄,能力较差、适应性较弱等问题层出不穷。

二、专业型人才培养向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型

根据专业型人才培养逐步产生的问题,各高校逐渐意识到想培养适应社会、企业需求的人才,需要增进和企业用人单位的沟通了解,在与用人单位的交谈过程中,用人单位提到现在高校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是多元化的,而各个高校对人才培养却是单一甚至盲目的,这种单一化人才培养方向与多元化人才需求之间矛盾导致了人才培养方向混乱不清的问题。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高校毕业生仅仅掌握自身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综合能力,企业非常重视应聘者的学习能力和面临新问题有效解决办法,希望毕业生能够经常应对变化的客观情况。

专业复合型人才应该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要能出类拔萃的人。专家指出,专业复合型人才应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专业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

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任何高科学技术成果无一不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晶。这一特征决定每个人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个人既要拓展知识面又要不断调整心态,变革自己的思维。因此,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已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十分突出的问题,这就引发了高等教育的深层次的变革。许多国家的教育界早已纷纷摒弃了专业化教育模式,把高等教育转移到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复合型培养的轨道上来。

三、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

之前已经提过,专业复合型人才应该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要能出类拔萃的人,因此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概念的提出并没有摒弃之前的专业化要求,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在专业化人才培养基础之上的适合当代经济发展、多学科交叉社会需求的产物。90%以上企业反映社会需要专业复合型人才,而这种复合型不是简单开设几门课程就能实现的;68%的用人单位管理者表示,应聘者所学的专业并不是他们选拔人员的关键指标;53%的用人单位不在乎应聘者的专业。而当今的现实却是,企业要求的毕业生知识能力方面素质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能力素质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总结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国家教育体制的局限、高校自身定位不明、专业设置与实际社会发展需要脱节、创新能力的缺乏以及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目标不明都是差距产生的重要原因,那么,这个差距该如何縮小?

第一,政府适当干预与高校灵活自主相结合。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科学规划高等学校区域布局和层次结构,明确不同层次高校办学宗旨和目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加强高校专业调整指导,同时给予高校自主权,督促各高校及时做好社会需求的专业和人才培养调研,加强教育发展分析和预测,并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坚实后盾给予高校经费和师资保障。

第二,高校构建与经济社会对接的有效机制。

社会需求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高校的人才培养要与时俱进,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于市场经济需求一致的课程体系;同时建立有效机制,吸引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或实习基地,让学生尽早融入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另外,在师资引进和培养方面,高校也要根据情况建立一支了解社会需要、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定期为教师提供机会交流进修,完善师资队伍培训和管理;最后,就是要加强国际化合作进程,与国外高水平高校联合办学访问沟通,取长补短积累经验。

第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从人才市场的需求走势分析,企业对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日益走高,而这里我们所说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一定是要建议在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基础上的,因此作为高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让学生尽快找到自己的兴趣和长处所在,并为大学毕业后的未来确立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拓宽自己知识结构和层次,并拥有一技之长。

总之,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趋势日益增强的今天,具有一项专业技能,并在另外领域有特长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才是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令社会企业求之若渴的人才类型。希望国家、社会、高校能携起手来,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产生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丁思红.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之我见.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10).

[2]杨晓萍.高等教育学.重庆出版社,2006.

复合型图书馆设计 第5篇

高校图书馆由单一的传统图书馆功能走向综合性的多功能,满足多方面的要求,以提高高校图书馆综合社会效益。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不仅有传统的静态的阅览空间、藏书空间,而且设置多种供校园活动的动态空间如影视厅、各种会议室和文化活动的报告厅、展厅、陈列厅、教室等,为开展学术和社交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还有包括各种为读者生活服务的设施和书店等,形成了以图书馆为主兼容其它学术活动的新型高校图书馆综合体。

图书馆积极介入到校园的职能范畴,越来越多地纳入原本属于校园功能结构。复合型图书馆建筑逐渐构成了各级职能中心。

1 图书馆和展览中心

传统图书馆中也常常设置展览厅,但大部分是结合门厅走廊设计,内容也多为新书推荐,图片展览等,且为临时展位。而现在的图文信息中心设计中为突出本校的办学特色常借助图书馆的核心位置,整合整个校园的展览空间,把展览空间升级为博物馆和展览馆等,长期设置展厅,展品等级较高,展示空间可承担中大型展览,此类空间一般设置在图书馆的底层或高层的上部。

2 图书馆和会议中心

作为大学这样一个科研和教学的专门机构,学术交流活动必然是大学机构中的主要文化活动,传统大学设计中常单独设立会议中心,但常面临会议中心单体建筑体量较小,处于校园的边缘地带,形象不突出的问题。而图书馆常处于校园中心位置,并且大学图书馆作为大学中最重要的知识中心和文化建筑,如果能承担起这些学术交流活动,为文化活动提供空间和服务,那么就可以使这些文化交流活动更加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会议中心一般均有有独立的对外出入口,对内部设施的也有相应的联系结点;对外出入口宜避开主要道路和主要学生人流。其常设置于图书馆一至四层内,同时还需考虑汽车停车场地以及车库有便捷的流线到达会议中心。

3 图书馆和现代教育中心

随着终生教育时代的到来,高校读者群类型也不再是由学生、教师的简单构成。它可能由来自社会各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群组成。在校园中,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内涵是不会改变的,它将为终生教育服务。

同时现代开放式校园使大学图书馆成为一个地域的信息中心,它将成为该地域的学术交流与社会活动中心。它可能需要设置多种供社会活动的动态空间,如多功能可以兼作放映厅的报告厅、进行社会性培训的教室等,形成以图书馆为主,兼容其它社会活动的新型复合图书馆。

现代图书馆综合体中常常设置现代教育中心也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可以共用图书馆的许多电子设备,现代教育中心设计中常常独立设置,并且常有一些特殊要求。

4 图书馆和服务及休闲设施

传统功能分区的校园设计,教学区、生活区是截然分开,图书馆内只安排纯图书阅览空间,还有很小的小卖部。师生们课间休息、交流所需要的快餐店、咖啡厅、小商店、书店等生活服务设施则大部分远离教学区,尤其在规模较大的校园内,教学区与生活区间往返距离长,造成了对服务设施使用不便,也使图书馆缺少生活气息而单调、乏味。

大学图书馆是一个“交流场”,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思想、文化、学术、艺术直接交流的场所,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构成了大学文化生活的主体,在大学课室中,知识交流基本是单向式的,在大学宿舍中,有效的文化性的交流是有限的,可在大学图书馆中设置一定的交流和休闲场所,可以将单向式,单调的知识摄入变成交互式的知识交流,使得知识信息的获取更具成效,而且休闲场所的设置也能提高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档次,能让读者在更加舒适的环境中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

符合校园生活随意性和多样性的复合化空间组织,应将二者空间有机的穿插和融合,如南京工程学院江宁校区图书馆将咖啡厅设于首层,二层报告厅的下面,既保证了咖啡厅有充足的客源,又可以为图书馆的会议中心服务。图书馆与生活领域空间的复合使教学与生活并重,寓教于乐,寓学习于生活之中,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诠释了校园学习与生活的新概念。

生活服务设施一般设于图书馆首层或二层,对内对外均有独立的出入口,对于咖啡厅一般设在景观较好的一面,也可结合场地设计室外茶座,设置餐饮功能时应注意气味对图书馆主体的影响。

5 与学科组织单元的复合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我国大部分高校吸收国外成功经验进行了学院制的结构改革,学院下设系,系下设专业,以期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多学科的综合和共建。学科间的联合和共同发展,使图书馆成为多功能的综合体,如美国哈佛大学科学中心,面积27000m2,包括数、理、化、天文、地质、生物、统计学等学科的实验研究用房,大阶梯教室、图书馆、行政服务用房等功能。

并非每个图书馆综合体中都包含以上全部功能,它可能是其中几种功能的组合,应在设计中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设计。

综上所述复合型图书馆不是将各功能块的面积指标简单地相加,而是在资源共享和集中效应的前提下,以图书阅览为主体,以增强图书馆活力为目的。为此,将报告厅、展厅、会议室和多功能厅等功能集中成为学科群内的交流中心,在这里既有反映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展示,也有代表学术前沿的专家大师们的精彩的讲演;既可以在课堂上共同聆听学科的发展状况,也可以在休憩的闲暇互相探讨和交流,在这里将各学科的师生吸引到一起,在不经意的接触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2003海峡两岸图书馆建筑设计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息时代大学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

参考文献

[1]戴利华著.2003海峡两岸图书馆建筑设计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2]牛丽文.信息时代大学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3.

复合型图书馆有关问题探讨 第6篇

一、复合型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比较

复合型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并将与之长期共存, 互相补充, 互相促进。复合型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较, 具有明显的优势, 具体表现为:一是技术先进, 科技含量高, 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复合型图书馆是以计算机的发明、推广和广泛使用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代表了当今社会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发展方向。县区图书馆事业如果脱离了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大趋势, 就难以满足服务对象的多种信息需求, 必然造成读者流失的严重后果;二是信息量大, 体积小, 占用空间少。复合型图书馆以电脑、光盘等硬件为载体,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较, 对馆舍、;库房等建筑面积上的要求将大大降低;三是信息传递快, 一些最新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获得。而复合型图书馆是以提供网络服务为主要形式, 服务对象广泛, 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便于服务形象更加广泛、便捷地利用信息资源;五是通常情况下, 复合型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小, 服务成本相对比较低。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复合型图书馆是对传统图书馆的补充和发展, 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图书馆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但是对处于困境中的县区图书馆而言, 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众所周知, 县区公共图书馆在我国图书馆构架体系中处于最基层, 直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是人民群众接受终身教育的学校、获得信息的中心、文化活动的场所。但是, 长期以来, 由于种种原因, 县区图书馆发展面临严重困难, 主要表现为:第一, 基础差, 底子薄, 起点低, 图书藏量少, 购书经费不足。以穆棱市图书馆为例, 目前藏书不足2万册, 而且多为10多年前购进和近几年社会捐赠图书, 内容老化, 缺乏收藏价值。第二, 馆址较偏远, 馆舍面积不足。根据文化部对县区级图书馆验收标准, 等级图书馆馆舍面积应达到2 000平方米, 但验收结果表明, 目前相当一部分图书馆没有达标。第三, 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 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 而且多数人员满足于传统工作模式, 工作积极性不高, 由此造成图书馆死气沉沉, 缺乏活力。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 县区图书馆如何摆脱困境, 寻找新的出路。笔者认为, 建设复合型图书馆, 走数字化、网络化的道路, 不失为当前县区图书馆繁荣发展的一种基本形式。

二、县区图书馆走复合型发展道路的可行性分析

县区图书馆走复合型图书馆的发展道路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首先, 从馆舍面积看, 可以降低对馆舍面积的要求。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所带来的革命性变革, 使电子信息资源成为馆藏的基本内容, 而电子信息的基本特点是体积小、容量大、流通快、传播覆盖面广、对馆舍面积的要求低。就目前数字化技术而言, 一个电子光盘可以容纳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文字的资料。结合新型媒体文献入藏, 以光盘的形式把各种文献、数据库、音像制品、教学软件、游戏软件、古本图书等纳入馆藏, 既可以极大地丰富馆藏内容, 又可以节省纸质信息资源在体积上所占有的物理空间, 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舍面积的作用。第二, 从资金使用上看, 可以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以目前市场图书价格看, 增加10万册的图书, 大约需要经费100万元左右, 这对于任何一个县区图书馆来说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以同样的经费投入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情况将大不一样。第三, 从受众覆盖面看, 可以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便利条件和通道, 不断增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存取能力, 扩大存取范围。通过建立网站、网页和网址, 向社会介绍图书馆的馆藏情况, 发布实时信息, 提供借阅书目和各种数据库。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立文献资料的征询系统和参考咨询平台, 有效地实行远程服务, 使图书馆实现便捷、高效、快速服务的目标。

三、做好复合型图书馆建设的措施

当前, 图书馆业正处在一个资源载体急剧变化的时代, 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电子信息资源社会化对传统图书馆的冲击和由此而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必须面对挑战, 迎接挑战, 并将这种挑战转变为县区图书馆发展的新机遇, 变消极为积极, 更好地推进复合型图书馆的建设。第一, 认真研究数字化、网络化的特点和优势, 使电子信息资源与纸质信息资源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优势互补, 在县区图书馆的技术与设施、人员与管理、信息资源的利用与服务等诸多方面进行重新整合。第二, 更新界定图书馆的评估体系, 不能简单地以藏书量作为评定图书馆等级的唯一标准, 应该在考核纸质信息资源入藏量的同时, 重点考核电子信息资源的入藏量, 包括网站、网页、网址和光盘、软件乃至于光盘等, 把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馆藏化。第三, 加强图书馆网络化建设, 实现信息化、系统化管理。当前, 要重点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通过网络化建设, 把县区图书馆纳入全地区、全国甚至全球网络信息库之中, 加强协调与合作, 扩大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 .黄东翔.复合型大学图书馆读者空间研究[J].清华大学, 2012

数字化时代复合型图书馆的建设 第7篇

一、建设复合型图书馆的基本思路

复合图书馆的构成要素,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的综合。传统图书馆由藏书、读者、人员、建筑设备、技术方法及管理等要素构成。一般来说,数字图书馆不是一个孤立的实体,而是一个信息系统,由数字化信息载体、数字化信息资源、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网络用户等要素构成。复合图书馆的构成要素是以上二者的综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等信息资源。

第二,普通读者及网络读者。

第三,能适应传统与数字化、网络化复合环境的工作人员。

第四,传统建筑设备及计算机系统。

第五,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技术。

第六,通信网络或信息通道。

第七,管理系统,包括传统图书馆及数字化信息、网络管理等。

复合图书馆的构成要索,从性质与功能上分析,基本上是传统图书馆构成要素的延伸与扩展,不同的是将数字图书馆的构成要素与传统图书馆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根据复合型图书馆的构成要素和发展方向,建设复合型图书馆的基本思路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以各种方式整合大规模的数字化资源,建立包括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虚拟文献的多元化的文献体系。

第二,以读者服务为中心,坚持公益性的服务宗旨,整合传统借阅服务、数字图书馆服务、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和电予阅览服务,建立新型的读者综合服务体系。

第三,利用数字图书馆整合门户平台,建立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实现数字化资源的异构平台跨库检索,并且与网上参考咨询有机地组成远程文献传递系统,方便读者检索和索取原文。

第四,建立文献联机编目中心和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中心。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为抓手,建立覆盖面广泛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体系,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全社会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第五,建立基于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面向广大基层的流动图书馆。

第六,建立报刊信息中心,利用符合型图书馆丰富的纸质文献、电予文献和虚拟文献进行二次开发,编辑出版《决策内参》《经济内参》《文化内参》等信息刊物,积极为党政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服务。

二、建设复合型图书馆的方法步骤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复合型图书馆是一项宏大的文化创新工程,必须紧紧依靠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依靠广大图书馆人的不懈努力,依靠观念和技术的创新。

第一,在公益性办馆理念指导下,以图书馆理念识别 (LMI) 、图书馆行为识别 (LBI) 、图书馆视觉识别 (LVI) 为核心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人文关怀理念强化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形成品牌效应,增值无形资产,营造有利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二,大力建设数字图书馆。采用适合中国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在大规模数字资源整合、远程数据访问、版权保护、网上参考咨询等关键问题上实现创新,特别是省级图书馆要尽快实现数字化。

第三,以网络为基础,以知识导航为动力,以资源共享为目标,建设“流动图书馆”。以省级图书馆为龙头,以县级图书馆为依托,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中心辐射的图书物流、信息虚拟物流的动态服务网络。

第四,利用TRS数字图书馆整合门户平台,建立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实现超海量数字化资源的异构平台跨库检索,并且与网上参考咨询有机地组成远程文献传递系统,方便读者检索和免费索取原文。

第五,创建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新模式,为来自全球的读者提供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联机服务。读者只要拥有读书卡,不论在任何时问、地点,均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借阅和下载书刊资料。

第六,建立网上参考咨询服务中心,大力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通过网上参考咨询系统的分布管理功能,与各类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合作,为全球的读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即读者在网上免费获得咨询答案的同时,还可以得到原文提供服务。

第七,建立缩微文献数字化系统,开展大规模缩微文献的数字化转换和建库工作,实现馆藏缩微文献转换。

三、复合型图书馆服务的社会效益

复合型图书馆的建成,将带来图书馆事业的飞跃,也将大力推动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第一,可以实现多馆联合,资源共享。多个复合型图书馆进行联机编目,可以实现采编、借阅、典藏等各业务部门的自动化管理和书目数据的资源共享。

第二,建立合作图书馆。地区与地区之间,省与省之间可以建立互联的合作图书馆,共同提供网上参考咨询服务,扩大受众面。

第三,建立共享信息服务点,使每个信息服务点都具有了与复合图书馆基本相同的信息服务能力。

第四,利用纸质资源编辑《决策内参》《经济内参》《文化内参》等文献,服务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

第五,发展远程终端用户。利用读书卡,可以远程借阅和下载经过作者授权的数字图书;非读书卡用户通过网上参考咨询得到期刊、学位论文等原文提供服务。

第六,服务普通读者。传统图书馆的文化环境,可以吸引众多的读者,以人为本的服务可为复合图书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摘要:复合型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有机结合的产物。建设复合型图书馆要将传统图书馆的构成要素与数字图书馆的构成要素有机结合起来, 采取多种方法步骤和开展多元化服务, 以发挥其重要作用, 取得重大社会效益。

关键词:复合型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建设,创新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建亮.谈谈新世纪联想思维在图书馆广泛应用的前景[J].图书馆论坛, 2004, (2) .

[2]韩红.论复合图书馆建设[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5, (1) .

[3]凌美秀, 彭一中.复合图书馆研究综述[J].图书馆, 2005, (6) .

[4]董颖.论复合图书馆环境下服务范式的转变[J].图书情报, 2004, (5) .

高校复合型图书馆 第8篇

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是读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用户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图书馆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近年来信息科技尤其是网络的发展推动着图书馆事业飞速前进,信息载体多样化为图书馆的信息存储、处理、传递和服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数字化与书本化收藏相结合,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并存共举、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复合型图书馆成为了当今图书馆的发展方向。电子出版物的增多和数据库的广泛使用,也为医院的临床、科研提供了更多、更新、更直接的情报信息支持和读者服务,因此,复合型图书馆也成为了医院图书馆今后发展的新模式。

由于复合图书馆具有与传统图书馆不同的特征,因此参考咨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复合图书馆具有资源丰富、系统复杂、信息检索和获取途径多样等特点,而且其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所以在传统咨询服务的基础上,一种新的咨询——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应运而生。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D i g i t a Reference Service)突破了传统参考咨询服务的时空限制,是一种更为灵活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和信息获取方式。随着复合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增多,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将成为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主要形式,并且随着对新技术的应用而迅速发展,逐步实现了实时咨询。

实时参考咨询服务(Real-time Reference Service)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和咨询馆员共同在互联网上进行在线交流、实时浏览的参考咨询服务。实时参考咨询服务是一种效率非常高的交互式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方式,有着方便、快捷、实时互动的独特优势。它通过文字聊天、音频和视频会议、远程协助、同步浏览、网页推送等方式,由咨询馆员在网上直接“面对”用户,即时回答用户的咨询,用户也可以就自己的问题和参考馆员讨论直至获得满意答案为止。

(1)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图书馆,272111济宁牌坊街5号

2 IM软件在图书馆实时参考咨询服务中的优势

在线聊天是实时虚拟咨询服务最基础的形式,图书馆通过使用简单的聊天软件,以网上聊天的方式接待读者咨询。实时咨询服务的更高级形式是实现共同浏览,通过软件的远程协助功能,构建远程协助平台,咨询馆员可以“面对面”看到读者及其机器工作时的界面,并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在读者的电脑上进行检索操作,或者直接向读者推出其他网页。使用远程协助的共同浏览方式,对于指导检索网络数据库、电子期刊或其他资源非常有用。因此,对于开展实时参考咨询服务来说,咨询软件的选择使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近几年来,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类软件发展速度突飞猛进,不仅可以用文字交谈来传递信息,还集成了文件共享、语音聊天、视频会议和远程协助等功能,为实时咨询服务提供了很多选择,如何利用IM工具开展实时咨询服务成为图书馆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3 医院复合型图书馆利用IM软件进行实时参考咨询服务的思路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文献信息的中心、继续教育的基地,承担着临床科研教学、提供书刊资料与信息服务、为医院决策提供参考服务的重任,在医院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IM软件在医院复合型图书馆实时参考咨询服务中的应用是实现信息资源的网络化、自由化、迅捷化和共享化以及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进入医院复合型图书馆的重要服务方式与手段。

3.1 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衡量参考咨询服务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信息需求。也就是说,满足那些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单个复杂而多变的用户信息需求。

个性化咨询是建立在主动性和知识性服务的基础上的,要彻底改变医院图书馆以往“我提供什么,用户就接受什么”的运作方式,开创“用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发展道路。医院图书馆在搜集文献时确保对所在医院重点课题、重点科研的收藏,对研究级、权威性文献要尽量收藏完备,并注意文献的新颖性、前瞻性和预见性。同时,利用IM软件,还可以实现图书馆员和用户之间附加的、同步的交流模式。咨询馆员和用户可以进行文字形式咨询交谈和传递咨询结果,如果用户进入系统时没有咨询馆员值班,用户也可以用电子邮件形式传送问题。这样就能使用户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评价数据、信息或知识的价值上,而不是查找数据的位置上。

3.2 进一步完善医院图书馆进行实时参考咨询服务的技术设备及技术人员配置

技术设备是图书馆进行实时参考咨询服务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设备,没有掌握高技术设备的人员,一切都难以实现。技术设备是指图书馆开展网络参考咨询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高质量计算机、网络服务器、高速传输线路和数据输入设备等。技术人员是指熟练掌握和使用以上技术设备的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

进一步完善医院图书馆进行实时参考咨询服务的技术设备及人员的配置,需要所在医院的经费保障,需要图书馆广开思路,开展有偿信息咨询服务,需要图书馆领导高瞻远瞩的韬略眼光,需要图书馆参考咨询人员不畏艰难的工作魄力,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和高度协作等。要从财政上加大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从技术上加强信息咨询馆员的引入和培训。

3.3 提高参考咨询馆员的素质

参考咨询人员应具备较高素质。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兴学科交叉渗透,新知识、新技术、新问题每天都会出现在读者咨询中。如何提高参考咨询的服务水平,如何活化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料,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服务,成为目前医院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馆员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复合型参考咨询人员。一位优秀的咨询馆员不仅应掌握图书馆专业理论、图书情报知识、信息技术与管理知识,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全面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网上的各种信息传递技术和智能化工具,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信息观念,主动服务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所以,咨询馆员只有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4 加大医院图书馆网上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力度

信息资源对于发展图书馆进行实时参考咨询至关重要,没有信息资源,实时参考咨询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医学职业需要接受较长期的良好的教育,医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不能仅仅通过正规教育来完成,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注重不断地学习,随时掌握和了解最新的医学动态,以及先进的治疗方法。因此,医院图书馆要满足医护人员的需求,有效地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就要逐步加大网上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力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大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步伐,聚全馆之人力、物力、才力集中优先开发以医院重点学科、重点课题和特色专业为主的特色信息资源;组织馆内外力量,联合开发特色数据库;调整信息资源采购策略,增加数字化信息资源采购的比例;加强对网上信息资源分类组织方法研究,以便咨询人员和用户利用;合法有效地组织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开展咨询解答;利用网上信息资源组织完善的图书馆网络咨询信息源体系。

综上所述,医院复合型图书馆只有在保持传统咨询服务的同时,大力进行实时参考咨询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用多层次、多方式、主动化、个性化、高质量、全程式的咨询服务,满足网络时代用户的信息和知识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发挥医院图书馆的作用和职能。

摘要:通过回顾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复合型图书馆在参考咨询服务中的新特点,并结合利用IM软件提供实时参考咨询服务的优势,提出了医院复合型图书馆利用IM软件进行实时参考咨询服务的思路。

关键词:实时参考咨询服务,医院,复合型图书馆,IM软件

参考文献

[1]肖新华,詹德优.论复合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J].新世纪图书馆,2003,(5):3-8.

[2]徐红燕.论基于网络化合作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J].图书馆学研究,2004,(6):55-58.

[3]秦金,袁静.复合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5,(11):79-82.

[4]黄莲芝.我国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现状透视及未来[J].图书馆建设,2005,(2):45-48.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0.1.15.

高校复合型图书馆 第9篇

【关键词】课外培育 复合型 应用型本科

一、外语人才课外培育模式研究的理论支持

戴维·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条件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与同伴)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在宏观上对外语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由于教学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去实现这样的教育理念有着不可回避的困难,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将课堂延伸,建设与课堂相辅相成的课外实践模式。正如胡壮麟教授所说,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学好外语,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上下工夫,谁就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部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将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熏在启发、引导,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课外活动要精心设计,要注意引导,使其成为学生自学、思考、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养成。约翰·杜威也提出了“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国外高校的创新管理和教学育人中都渗透了加强实践教育的理念。国外很多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不仅仅贯穿实践教育的思想,而且还通过课堂内外各个环节,构建全面系统而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学校通常大多数以俱乐部、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课外活动。许多高校有关课外活动己形成一系列的管理配套制度和措施。很多高校还成立了专门的指导机构帮助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信息,高校学生课外活动会有专业的指导老师,实行课外活动“导师制”。

二、复合型外语人才课外培育模式的建设和实践

1.课外培育模式建设和实践的流程。应用型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把外语专业与其他专业相互融合,为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课外模式的建设过程中,首先按照英语教学课外活动的总体原则和特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本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和第二课堂英语学习的需求;同时也向企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从改善大学生外语学习的现状和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目的出发,从外语听说读写译五个基本技能概要规划外语第二课堂建设的主要因素,设计出一套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综合培养方案,即复合型外语创新人才课外拓展模式,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测试反馈,从而形成一套全面、系统和实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个实践流程如图:

2.课外培育模式的规划和设计。教师在规划和设计外语人才课外培育模式过程中,要针对大学生外语学习现状中学习目的、方式、资料、手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外语第二课堂的特点,含括听、说、读、写、译等五种技能,从满足大学生外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目的和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和出发,规划和设计大学外语课外建设培育的模式。具体操作方式可以从如下三方面进行:

第一,由于英语第二课堂的实践会很好的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和有力的推动人才培养的建设,因而建构一个校园英语环境具有很大的必要性。通过营造一个学生随时随地可看、可听、可说的立体化校园英语环境,进一步增加学生课堂外学习外语知识的开放性、复合性和创新性。校园英语环境的创设可以基于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和设施,为学生在课外与教师英语学习的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个的便利和机会;设计内容丰富、参与面广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外语文化节、英语歌舞类等比赛;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办学特点和资源,鼓励各专业人才相互学习合作,例如开展训练营,通过召集一部分外语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起参加一些以外语为交流语言的任务型训练营,通过不断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合作地完成任务,让学生外语+专业得到了很好的提高第二,在课堂教学课时中增加学生的课外实践课时,创立“模拟翻译公司”、“模拟外贸公司”、和“模拟外语培训机构”等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把所学主干课课程能在课下在校内得到实习,并及时、有效地得到教师的指导;第三,选派骨干教师深入企业,与企业相关人士一起探索合作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去相关合作企业面试或实习,对派出的学生,做到有计划,让学生有感悟、有思考、有记录。培养学生包括了运用外语专业知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等多种复合型人才所需要的能力。

3.课外培育模式的测试和评价。外语课外培育模式要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占其一席之地,就必须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进行测试和有效的评价。例如在校园英语环境创建中引进的各专业学生以外语为交流语言的任务型训练营的课外活动后,让训练营成员以问卷和量表进行互评,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公式进行显著性检验。该问卷结果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成员认为自己和组员的学科复合性得到了提高,但该评估无法明确成员外语复合能力提高的程度和具体表现,所以需要对成员的外语能力做长期全面的追踪调查。

课外培育模式具体的活动对的学生外语技能的提高可以通过问卷以及测试的方式来评判,但是其复合能力的提高程度和具体表示则需要进行长期综合的论证。因此,复合型外语人才课外培育模式的课外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不断的监管和一些保障机制,这要求教师和管理者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灵活的组织机构,依托学校的学工处及学生社团等部门和组织,对课外教学活动进行项目管理,实现目标责任制。学院应该积极支持外语课外教学实践,制定一些激励机制,根据第二课堂教学要求,给予项目一定经费支持和场地支持。同时,建设教师队伍,鼓励外语教师走进企业、用人单位去提高自身的其他专业知识,为开展学生的课外培育活动服务。外语教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可以掌握和追踪在校生的实习动态和毕业生就业后的发展状态,为课外模式的有效性评价提供参考,并不断对外语课外活动做出调整和改善。

三、结语

应用型高校的实用性的专业设置和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为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课外培育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要利用自身的优势,规划和设计出符合本校学生外语+专业等复合能力的模式,并通过不断的实践,不仅可以真正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也使本校外语人才的课外培育活动成为一种品牌和特色。

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是2l世纪外语教学的主旋律,各高校有必要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之努力外,应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的课外时间,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校资源,探索和建立一套有效的补充机制,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并达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David H.Jonassen.Toward a Constructivistic Conception of Instructional Design.Educaitonal Technology,1990.30(9),32-34.

[2]John Dewey.Essays in Experimental Logic.1916.

[3]陈凡,段成.复合型外语创新人才的课外培育模式[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6-118.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何其莘.培养21世纪的外语专业人才一新《大纲》的修订过程及主要特点[J].外语界,200l,y:4-s.

[6]胡壮麟.谈中国外语教育30年[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4).

[7]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面向 21 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8]宋红生.陕西省高等院校第二课堂教育探析[J].价值工程,2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英语专业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创新思维的课外培育模式研究》的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njg2014-65。

高职院校复合图书馆建设研究 第10篇

1. 高职复合图书馆研究意义

“复合图书馆”一词最早由美国图书馆学专家苏顿 (S.Stton) 于1996年提出。同年11月, 英国电子图书馆计划主任路斯布里奇把这一概念介绍给广大图书馆界, 在国内, 1996年, 武汉大学黄宗忠教授也提出了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要共存互补的观点。

目前, 复合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才刚起步, 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处于传统收藏借阅和简单的电子资源购买使用阶段, 很多方面都不成熟, 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很多未能并正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复合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读者服务工作、用户教育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信息资源整合以及复合型图书馆管理创新等很多方面不断出现新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探索。

2. 高职院校复合图书馆建设研究

通过对高职院校复合图书馆建设方面的调查分析,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2.1 复合图书馆空间建设研究

通过调查分析, 目前各高职院校图书馆到馆读者人数都在减少, 原因是教师和研究人员和学生越来越地依赖网络资源, 这似乎看起来图书馆的物理空间作用越来越小, 但通过课题小组的调查和研究分析, 用户仍对图书馆的使用充满了期待, 只是图书馆的传统功能在降低, 而转变为多功能的学习中心, 读者需要的是一个舒适的适合学习和工作的地方。图书馆未来的使命就是“对终身学习、独立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支持”。因此,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空间建设上, 主要体现:

2.1.1 重视图书馆环境建设的舒适性

图书馆在空间及环境建设上, 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完全以用户需求的角度创造舒适放松的人文学习环境。

在国外的许多大学图书馆, 为了营造图书馆温馨的气氛, 设有咖啡厅。目前国内的几所大学图书馆也陆续为读者设立了咖啡厅、食品部等休闲设施, 课题小组成员曾前往南京师范大学调研, 咖啡厅里设有无线网络、报纸、期刊摆放在便利可及的地方, 浓郁的咖啡香弥漫着整个房间温馨静谧, 每个角落都坐满了安静学习的读者。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不是让用户远离图书馆, 而是对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提出来新的要求, 我们应该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 建设清新雅致、舒适安全、便捷高效的图书馆。

2.1.2 由传统的馆藏空间向多功能信息中心转变

从2004年开始, 国内外图书馆界逐渐尝试把图书馆变成空间、资源和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共享空间 ( (Information Commons, IC) 。

信息共享空间是基于开放获取和图书馆服务的理念, 以培育读者信息素养和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及研究为目标的全新服务模式。

信息共享空间三要素:

具有功能完善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 畅通便捷互联网服务的物理空间。

内容丰富的知识库, 包括印刷型、数字化和多媒体等各种信息资源。

技能熟练的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计算机专家、多媒体工作者和指导教师。

信息共享空间整合了互联网络、计算机硬件设施及各种类型文献资源优美的场地环境、先进的技术设施、高水平的学科专业人员为师生提供一个方便、舒适、优雅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场所, 必将吸引广大师生把图书馆作为学习研究的温馨家园。

2.2 复合图书馆资源建设研究

用户需求是文献资源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图书馆要采取多种措施保证用户对印本资源和电子资源的需求。

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年龄的人对电子资源和印本资源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高职院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中, 要根据本院校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印刷型文献与数字型文献资源的采购计划, 保障馆藏资源满足师生教科研需求。

2.2.1 印刷型文献资源

印刷型文献资源是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印刷型资源建设中, 要充分考虑工具书文献信息资源、教材教学参考类文献信息资源、学术研究文献信息资源, 以及时事、文学与通俗读物类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购置比例。

2.2.2 数字化文献资源

数字化文献资源是有组织、系统化、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库, 存储信息量大、不受时间、地域限制, 使用方便灵活, 可轻松实现信息的查询、共享。因此, 数字资源文献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师生欢迎。

目前, 主流的电子资源服务, 主要分为四大类:电子图书、论文期刊、多媒体资源和学术搜索平台。

电子图书:主要包括超星电子图书、书生电子图书、圣典电子图书、方正电子图书、维库电子图书等。

论文期刊:主要包括CNKI知识资源库、万方数据库等。

多媒体资源:主要包括知识视界、网上报告厅、超星名师讲坛、高等教育视频数据库、网乐国际教育视频数据库、新东方多媒体数据库等。

学术搜索平台:读秀是目前全世界最完整的文献搜索及获取服务平台, 其后台建构在以10亿页中文资料为基础的海量全文数据及元数据组成的超大型数据库, 为读者提供深入内容和章节全文检索、在线阅读和原文传递服务。

高职院校复合图书馆建设中, 要适当加大数字资源建设比例, 提供便捷的学术期刊、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工具书、重要会议论文、年鉴、专著、报纸、专利、标准一站式检索资源服务平台。

2.2.3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文献资源共享的最佳途径, 就是建立图书馆联盟。图书馆联盟合力打造一个布局合理、服务高效、运行良好、整体和谐的信息服务平台, 可以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优势互补, 节约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2011年, 由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牵头, 筹备成立的首都高职图书馆联盟平台, 也是首都高职图书馆文献资源互通有无、互帮互助的优质资源共享体系。

2.3 复合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复合图书馆由传统借阅服务, 逐渐向深层次信息服务乃至知识服务发展。以“读者为本”、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是复合图书馆的全新管理理念。复合图书馆读者服务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用户可以利用网上专家咨询系统进行咨询服务, 利用数据库检索馆藏信息以及网上其他信息资源, 还可以利用各种国内数据库实行课题咨询、科研立项等信息服务, 同时, 读者也可以进行网上预约、续借、传真、电子邮件、高速打印、联机订购等多种信息处理服务。

高职院校复合图书馆建设发展中, 要充分考虑为用户提供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2.3.1 电子资源模式

电子文献资源存储信息量大、不受时间、地域限制, 使用方便灵活, 可轻松实现信息的查询、共享, 相对传统印刷文献有着一定无可比拟的优势。另外, 除了购置光盘、磁盘资源、数据库商电子资源平台等模式外, 随着网络及通讯技术的发展, 云图书馆技术的出现, 移动图书馆也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喜爱。

2.3.2 参考咨询模式

图书馆员对读者在利用文献和寻求知识、情报方面提供帮助的活动。它以协助检索、解答咨询和专题文献报道等方式向读者提供事实、数据和文献线索。

随着网络环境的优化,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得到快速发展, 图书馆可以通过FAQ数据库 (常见问题解答系统) 、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即时视像咨询、学科导航等形式随时随地回答用户咨询, 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参考咨询的重要特点是由图书馆员对读者提供个别帮助。目前, 不少大学图书馆设有专门的参考咨询部门, 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熟悉检索工具的专职参考馆员开展此项工作。参考咨询服务在高职院校还处于初级阶段, 高职院校复合图书馆的建设应尽快为读者提供便利的参考咨询服务。

参考咨询的服务内容:

导向性咨询:馆藏布局、推荐书目、信息查询渠道、信息获取方式等。

专题性咨询:根据读者提供专题需要, 提供某个课题的发展现状、动态乃至课题解决方案。例如:科技查新、查收查引、成果评价等服务。

事实与数据检索:通过查找参考工具书等方式回答一些事实型或数据型问题, 比如:公式、数据、图表等。

2.3.3 定题服务模式

定题服务是图书馆员跟踪读者感兴趣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根据用户需求, 通过对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并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给用户, 直至协助课题完成的一种连续性的服务。

定题服务可以及时跟踪国内外研究动态、节省用户收集、分析资料的时间, 对师生科研工作有着极大的帮助。

2.3.4 馆际共享模式

馆际共享包括资源共享和服务共享。

单个图书馆的发展, 无论是经济制约还是服务能力限制, 都越来越不能适应知识服务的快速发展要求, 图书馆间本着节约资源、互通有无、共建共享的原则, 在参加馆际协作的成员馆间相互提供便捷的文献服务, 是目前高校图书馆馆际共享的新模式。

目前, 较为成功的馆际共享联盟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 (CALIS) 、江苏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JALIS) 、北京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BALIS) 等。

北京地区高职院校馆际服务起步较晚, 2011年12月, 由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牵头成立的首都高职图书馆联盟就是北京高职院校图书馆馆际共享体系, 该联盟目前有23所院校加入, 主要以原文传递的方式共享数字资源服务。

2.3.5 云图书馆

云图书馆的特点:以“云计算”服务模式, 一站式检索方式, 利用全球互联网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云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利用图书馆的服务形式, 使广大读者通过网络便可以检索、查找和获取海量信息资源;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享受现代图书馆多元服务的梦想。

云图书馆提供的服务:

统一检索服务:通过统一检索, 检索各种文献资源类型的中、外文资源信息。

电子文献全文获取服务:可获得资源的电子全文, 有权限的通过资源调度直接获取阅读全文, 无权限的通过云图书馆文献传递系统进行文献传递。

高职院校复合图书馆建设应紧跟技术进步, 站在技术和知识服务的最前沿, 把最好的文献服务带给读者。

2.4 复合图书馆信息整合研究

复合图书馆的建设目标是, 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 满足用户全方位、多渠道地获取信息的要求。

2.4.1 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进行信息整合

复合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之大成、信息资源经过有效整合形成有机整体, 实现对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和服务, 使用户通过统一界面, 无缝地检索各种信息资源。

2.4.2 建立图书馆联盟进行信息整合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信息资源磅礴如海, 单靠本馆藏资源已经难以满足读者多种类型的信息需求、通过数十年资源共享的实践, 人们发现图书馆联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实际、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图书馆联盟成为各图书馆避免重复劳动、节省经费、快速实现信息整合的有效途径。

2.4.3 引进信息提供商的资源开发成果进行信息整合

引进信息提供商的资源开发成果, 利用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尽快实现资源整合。目前, 中国知网、读秀、超星等大型数据库公司, 都有着强大的整合技术和完善的信息资源, 借助信息服务商的力量, 是迅速完成大量信息资源的有效方式。

高职院校复合图书馆建设过程中, 信息整合应充分考虑学院及专业特色, 突出本馆的发展重点, 创建符合用户信息需求的特色资源平台。

2.5 复合图书馆用户教育研究

用户教育是图书馆服务重要组成部分, 是图书馆有效开展其他服务的基础。

信息素养教育指的是培养用户在学习中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诸如信息的获取、检索、表达、交流等纯粹的技能教育, 也是将己获得的信息用于信息问题解决、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信息能力, 更是培养人们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继续学习的能力、研究能力。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应从以下方面做好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基础教育培养:加强对读者的信息素质基础能力方面的培养, 包括信息意识、基本信息技能和信息安全方面的培养。

专业信息素养培养:加强读者对专业信息的审核与筛选、分析、组织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培养读者对收集到的信息, 按照特定目的, 进行筛选、分类排序、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 并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有序化整理, 重新构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集合。

特色信息素质培养:加强对读者的科研、论文写作等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参与图书馆的查新、定题服务等。

用户教育可以采用专业文献检索课、特色数据库培训、网络多媒体教学、专业馆员面授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

3. 结语

复合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并存形式, 也是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一个过渡阶段。传统的图书馆是以图书馆为中心, 用户必须到图书馆才能利用馆藏并接受图书馆服务, 而复合图书馆是以用户为中心, 全方位为用户服务。传统图书馆是被动服务, 而复合图书馆是主动服务。复合图书馆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利用一切先进的通讯技术手段和信息服务方式, 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文献服务。

高职院校复合图书馆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 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探索。

摘要:文章指出了目前高职院校复合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对复合图书馆空间建设、资源建设、服务模式、信息整合、用户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高职院校复合图书馆建设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复合图书馆,建设研究

参考文献

[1]苏洁, 张利国, 金敏.复合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刊, 2010, (09)

[2]王姝.复合图书馆与读者服务的创新[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6)

[3]李凌杰.论复合图书馆形态下的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9, (08)

[4]杨春芳.复合图书馆环境下的读者服务需求特点浅析[J].邢台学院学报, 2009, (01)

[5]李迎春.复合图书馆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的协调发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 (11)

[6]张为华.论复合图书馆时代的信息服务整合[J].新世纪图书馆, 2009, (05)

上一篇:水处理现状下一篇:桥面铺装与防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