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作用范文

2024-08-21

补偿作用范文(精选8篇)

补偿作用 第1篇

一、超越补偿的本质

超越补偿产生的本质是植物的生长冗余。作物生长过程中冗余的产生, 一方面要消耗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资源, 因为作物要维持这些冗余的生物量, 需要消耗额外的生物能, 表现为群体的暗呼吸上升, 净同化率下降, 导致经济产量降低。另一方面, 已产生的冗余可以激化植株个体或不同部分间的竞争, 往往导致产生新的冗余。如棉花叶面积冗余, 引起株间郁蔽, 造成弱光环境, 刺激植株进一步上窜, 造成更大的株高冗余, 浪费更多的生物能。

二、超越补偿的意义

1. 栽培学意义

植物产生超越补偿的本质是植物体的生长冗余, 减少生长冗余可使植物的同化产物朝着我们所期望的组织器官运转, 这无疑将会提高作物的产量。在作物栽培中, 采用人工有目的地除去冗余部分, 以代替伤害的盲目性 (如昆虫盲目取食) , 将能更充分地发挥植物超越补偿的优势。林业栽培中, 人们常采用模拟伤害的方法去除叶、顶芽, 使树木产生超越补偿。

2. 生态学意义

超越补偿是植物在繁殖水平上对环境波动的一种适应能力。伤害为植物造成自然选择的压力, 超越补偿正是植物对伤害所产生的一种生态适应对策, 这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于补偿能力大的植物, 在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中, 可以得到生存与发展;补偿能力不足的植物, 则在与环境的斗争中被淘汰。因此, 自然伤害保存并发展了植物的超越补偿能力。例如:昆虫伤害植物, 为植物造成自然选择的压力;植物为了生存会产生多种化学和物理的防卫机制, 一般通过降低植物的营养成分、分泌产生某些有毒物质 (如酚类化合物) 、释放引诱天敌的挥发性化合物等手段, 以抵御昆虫的取食, 这也会对昆虫造成自然选择的压力, 使适者生存。所以超越补偿是自然界中昆虫与植物之间协同进化的一种必然结果。

3. 生理学意义

补偿作用 第2篇

浅析丰宁县公益林补偿机制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文就丰宁县公益林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补偿渠道、补偿标准和补偿机制进行阐述,以唤起全社会对丰宁公益林的保护.

作 者:丛兴武 张雪峰 陈伟民  作者单位:丰宁满族自治县林业局,068350 刊 名:河北林业科技 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HEBE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1 “”(1) 分类号:F3 关键词:公益林   补偿   渠道   机制  

补偿作用 第3篇

【关键词】低压电网;无功补偿;经济效益

在低压配电网络中,运行着大量的感性无功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等需要进行补偿,否则,将使配电网络损耗增加,电压质量恶化。

1、低压无功补偿的必要性

无论是工业负荷还是民用负荷,大多数均为感性负荷。所有感性负载均需要补偿大量的无功功率,提供这些无功功率有两条途径:一是输电系统提供;二是补偿电容器提供。如果由输电系统提供,则设计输电系统时,既要考虑有功功率,也要考虑无功功率。由输电系统传输无功功率,将造成输电线路及变压器损耗的增加,降低系统的经济效益。而由补偿电容器就地提供无功功率,就可以避免由输电系统传输无功功率,从而降低无功损耗,提高输电系统的传输功率。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在高压侧或低压侧均可进行补偿。但是,如果在低压侧进行补偿,既可减少变压器、输电线路等的损耗,又可提高变压器、输电线路的利用率及提高负载端的端电压,所以补偿电容器的安装越靠近负载端,对用户而言越可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因为在低压侧装设了电容器补偿无功电流,即无功电流由电容器提供,所以在进行电网设计时,只考虑有功电流即可,大大节省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的投资。对于已有的电网,也能够提高电网的输电能力。

2、低压无功补偿的作用

无功补偿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功率因数以减少设备容量和功率损耗、稳定电压和提高供电质量,在长距离输电中提高输电稳定性和输电能力。安装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可限制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传输,相应减少了线路的电压损耗,提高了配电网络的电压质量。

2.1提高电压质量

低压配电网络中无功补偿设装置的合理配置,与电网的供电电压质量关系十分密切。合理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可以改善电压质量。

负荷(P+JQ)电压损失ΔU简化计算如下:

ΔU=(PR+QX)/U (1)

式中 U-线路额定电压,kV

P-输送的有功功率,kW

Q-输送的无功功率,kvar

R-线路电阻,Ω

X-线路电抗,Ω

安装补偿设备容量Qc后,线路电压降为ΔU1,计算如下:

ΔU1=[PR+(Q-Qc)X]/U (2)

很明显,ΔU1<ΔU,即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后电压损失减小了。由式(1)、(2)可得出接入无功补偿容量Qc后电压升高计算如下:

ΔU-ΔU1=QcX/U (3)

由于越靠近线路末端,线路的电抗X越大,因此从(3)式可以看出,越靠近线路末端装设无功补偿装置效果越好。

2.2提高变压器的利用率,挖掘设备供电潜力

功率因数由cosφ1提高到cosφ2时变压器利用率提高为:

(4)

由此可见,对于原有供电设备来说,在同样有功功率下,因功率因数的提高,负荷电流减少,因此向负荷传送功率所经过的变压器、开关和导线等供配电设备都增加了功率储备,从而满足了负荷增长的需要;如果原供电网络已趋于过载,由于功率因数的提高,输送无功电流的减少,使系统不至于过载运行,从而发挥原有设备的供电潜力。

2.3减少用户电费支出

关于功率因数与电费调整有以下对应关系:

以0.9为标准值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增设低压无功补偿装置以后,降低了供电线路和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因数,取消了供电公司增加的利率电费,甚至还有一定的奖励,因此可以减少用户电费的支出。

2.4 降低线路电能損耗

增设无功补偿装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损节能,假设输送的有功功率P为定值,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后功率因数由cosφ提高到cosφ1,因为P=UIcosφ,负荷电流I与cosφ成反比,又由于P=I2R,线路的有功损失与电流I的平方成正比。当cosφ升高,负荷电流I降低,即电流I降低,线路有功损耗就成倍降低。

3、增设无功补偿装置后的经济效益

线损是电流在输变电设备和线路中流动产生的,因而它由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两部分组成。按损耗的变化情况可划分为可变损耗和固定损耗。前者指当电流通过导体和变压器所产生的损耗,包括变压器的铜损和电力线路上的铜损,它与负荷率、电网电压等因素有关,约占电网总损耗的80%~85%。后者指只要接通电源电力网就存在的损耗,包括变压器的铁损,电缆线路、电容器及其他电器上的介质损耗及各种计量仪表、互感器线圈上的铁损,它与电网运行电压和频率有关,占总损耗15%~20% 。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线损较大。发达国家的线损约为2%~3%,而我国在2006年的线损统计为7.1%,所以线损的解决显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以江苏常熟某钢厂120t转炉工程中循环水泵房变电所增设低压无功补偿装置为例说明:

循环水泵房变电所:

无功补偿前:P=1650kW;cosφ=0.80;S=2063kVA。

无功补偿后(720kvar):P=1605kW;cosφ′=0.95;S′=1736kVA。

实际设计时选用两台变压器,其容量S1=2000kVA;10kV/0.4kV;Z=6%。为方便计算,暂定投入一台变压器带全部负荷工作。

无功补偿前,其系统计算电流为:

I1=P/1.732xUxcosφ=1650/1.732x0.38x0.8=3134(A);

无功补偿后,其系统计算电流为:

I1′=P/1.732xUxcosφ′=1650/1.732x0.38x0.95=2639(A);

线路实际运行电流减少I= I1- I1′=3134-2639=495(A)

根据《钢铁企业电力设计手册》中“功率损耗计算”章节中介绍:三相交流电路中,系统线路损耗及变压器损耗的计算公式为:

PN=3xI2x(RL+R1)

式中:PN为功率损耗W;I为系统计算电流A;RL为导线阻抗 。

R1为变压器阻抗Ω。

线路导线的阻抗因实际使用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文中为了方便计算,假设其线路导线阻抗RL=0.01Ω。

变压器阻抗:R1=ZxU2/S1=6%x380x380/2000x103=0.004Ω

变压器及线路总阻抗:RT=R1+RL=0.01+0.004=0.014Ω

无功补偿后,可降低损耗为

PN=3xI2x(RL+R1)=3x495x495x0.014=10291W

假设企业用电费用为1.0元/kWh,该设备一年平均工作360天,每天24小时计算,增设无功补偿装置后每年可节省电费:

Y=10.291kWx(360x24)hx1.0元/kWh=88914元

目前该工程已于2010年初投入使用,循环水泵房变电所无功补偿装置总投入费用约13万元。以每年能够减少电费支出约8.89万元计算,一年半后即可收回该项系统无功补偿装置投资的全部费用。

4、结束语

增设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可以提高供电功率因数,减少供电设备及输电线路有功电能损耗;其设备投资费用可以在节约的电费中很快的回收。同时,由于功率因数的提高,变压器等供电设备的供电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因此增设低压无功补偿装置不仅可以有效的节能降耗,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兆安等编著.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 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0).

[2]卿启云.《钢铁企业电力设计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1).

[3]汪金全等编著.供电系统的无功功率与谐波抑制[J]解放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

实施生态补偿的作用与意义 第4篇

1 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 (Eco-compensation) 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 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更详细地说,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 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 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 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对生态补偿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补偿既包括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保护所获得效益的奖励或破坏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所造成损失的赔偿, 也包括对造成环境污染者的收费。狭义的生态补偿则主要是指前者。

生态补偿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主要内容:一是对生态系统本身保护 (恢复) 或破坏的成本进行补偿;二是通过经济手段将经济效益的外部性内部化;三是对个人或区域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的投入或放弃发展机会的损失的经济补偿;四是对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或对象进行保护性投入。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以内化外部成本为原则, 对保护行为的外部经济性的补偿依据是保护者为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所付出的额外的保护与相关建设成本和为此而牺牲的发展机会成本;对破坏行为的外部不经济性的补偿依据是恢复生态服务功能的成本和因破坏行为造成的被补偿者发展机会成本的损失。

2 生态补偿包括的主要内容

生态补偿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主要内容:一是对生态系统本身保护 (恢复) 或破坏的成本进行补偿;二是通过经济手段将经济效益的外部性内部化;三是对个人或区域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的投入或放弃发展机会的损失的经济补偿;四是对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或对象进行保护性投入。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以内化外部成本为原则, 对保护行为的外部经济性的补偿依据是保护者为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所付出的额外的保护与相关建设成本和为此而牺牲的发展机会成本;对破坏行为的外部不经济性的补偿依据是恢复生态服务功能的成本和因破坏行为造成的被补偿者发展机会成本的损失。

3 生态补偿的意义

生态环境补偿包括生态功能的补偿和污染环境的补偿, 即通过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或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 以提高该行为的成本或收益, 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根据“谁破坏, 谁补偿”、“谁受益, 谁补偿”的原则, 要求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改变生态环境是公共产品而无需付费的观念, 使整个社会认同生态环境的价值, 形成“污染者付费、使用者补偿、保护者获得补偿”的局面。

3.1 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 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 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 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当前, 我们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推进, 我国发展又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同时生产力水平还不高, 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 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粗放型增长付出了过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还不平衡等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 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更加注重资源环境的保护, 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2 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三者内涵不同而又联系密切。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是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所必须坚持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保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有助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提升, 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3 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是党中央作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从资源环境角度讲,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突破资源环境制约、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迫切要求。我面对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和日益紧张的能源供应, 我国只有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才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 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和有利位置。

3.4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经济范畴,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终极物质基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基础, 离开了生态环境系统创造的物质流与能量流, 经济社会系统就无法运行, 其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3.5 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只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现社会经济再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再生产的有机结合, 才能建立生态环境系统、经济发展系统、社会发展系统都具有可持续性和新型文明特征的和谐社会。

4 结束语

补偿作用 第5篇

关键词:变电站,无功补偿,作用,无功优化

最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人们对电力的质量和需求量也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电力供给与消耗间的平衡, 使用户和电力企业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 我们要结合国家的基本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 制定积极的措施和方案, 以缓解电力缺乏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所造成的压力。按照我国目前的电力消耗情况, 提高电网使用功率、降低输电线路的能耗损失,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在实际工作中, 无功补偿能够对三相不平衡的电流进行有效地调整, 通过在不同相之间或零线与相之间添加不同类型的电容器, 能够显著改善各个相的功率因素, 从而实现有功功率的平衡, 提高电力企业的供电质量, 保证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一、无功补偿技术介绍

(一) 无功功率

无功功率是电力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是电力和负荷间能力交换的反映, 其大小也反映出电力和负荷间的能量交换幅度。无功功率不是没有功率, 它是指能量进行转换、输送和转换的前提。阻感负载在电力工业系统与用电负荷中占了非常大的比例, 它的电流相位要比电压相位滞后, 现在比较常见的应用包括异步电动机、变压器和荧光灯等。到现在为止, 我国已经建立的风电机组也都是使用恒速风机——异步发电系统, 其中, 异步风机不仅能够发出有功的功率, 还能同时从系统中吸收部分无功功率, 而且, 在电力系统产生的无功功率中, 异步电机和变压器消耗占据很高的比例。另外, 还有一部分无功功率被电力系统中的电抗器与架空线吸收。由于电器元件的自身性质, 为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阻感负荷会消耗部分无功功率。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 相控装置等各类非线性设备被大量使用, 使得这些装置中的电流基波分量要晚于网侧电压, 因此浪费大量的无功功率, 并使系统电流出现严重的非线性畸变, 显著增加了电网的额外负担, 对电网的正常运行和电能质量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 此类装置的谐波也会消耗部分无功功率。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 无功功率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一个是由电流非正弦畸变造成的各次谐波无功功率, 包括同频率谐波电流电压之间产生的无功功率与不同频率谐波电流电压间产生的无功功率;另一个是基波电压与电流相位差造成的基波无功功率, 这是由阻感负载等原因引起的, 相对稳定且容量较大。

(二) 无功功率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 很多负载任务和网络组件都需要无功功率, 而且无功功率必须通过其他设备提供。在这种情况下, 由较远位置的发电机经过长距离的传输是无法完成的。因为, 任何不平衡的无功功率现象都会造成电压发生一定的波动, 甚至损坏用电设备。无功功率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了变压器和线路的电压降:对于经常性的冲击性无功负载用电, 如电弧炉用电、轧钢机用电等设备, 在使用过程中会频繁产生无功冲击现象, 造成电压的剧烈波动, 最终导致电能使用质量的急剧下降;

2. 使设备容量显著增加:提高了无功功率会增大电网的电流, 并进而提高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的容量;

3. 减少功率因数:提高了无功功率会显著降低功率因数, 并进而降低设备容量的有效利用率;

4. 提高了线路和设备的综合损耗:提高无功功率会造成电网电流的增大, 使得电力线路和设备损耗急剧增加。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对维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供电负荷和系统运行十分重要。最近几年来, 无功补偿得到了各国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远距离发送无功功率是无法完成的, 因此, 我们通常是通过就地补偿的方式弥补无功功率缺额的情况。下面, 我们针对实际案例对无功补偿的作用进行详细地描述。

二、无功补偿重要作用分析

这里我们以220k V的变电站无功补偿系统为例对无功补偿的重要作用进行信息的分析:

(一) 对110k V变电站电压进行调控

如果按照10k V情况下的无功补偿进行容量投切, 那么此时的电压变化量等于无功变化量与电压器电抗乘积再除以变压器变化值。这样就能够得出结论:110k V电压与变压器的变比成正比。

(二) 对220k V变电站电压进行调控

因为220k V电力系统的阻抗相对较小, 因此单一变电站的无功补偿容量不能满足母线电压的控制需求。所以, 系统能够进行调节的最大能力就是阻抗和无功补偿容量的乘积。所以, 调控母线电压需要通过对整个电网进行调控。

(三) 对110/220k V电压进行调控

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 两级相邻的220/110k V之间, 母线上如果是110k V电压, 则220k V变电站上需要将标准电压设置为110k V, 这样才能保证电网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从而实现无功优化。对于上级为220k V的电网调度, 则要求变压器的高压侧必须和无功优化值相同。

通过上面的分析, 我们能够得出:无功补偿技术对提高电网稳定性, 降低电能损耗具有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一) 无功补偿能够显著改善系统的功率等因素

对于三相不平衡的负载情况, 合理进行无功补偿能够平衡三相有功功率, 并有效平衡系统的无功负荷。

(二) 无功补偿能够对电压的调节进行改善

无功补偿能够提高用电侧电压的稳定性, 显著改善电能的质量。远距离传输过程中在适当位置安装无功补偿设备不仅能够改善供电设备的装置还可以提高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供电的能力。

(三) 无功补偿能够对负载平衡性进行有效调节

无功补偿能够显著降低系统的设备容量, 进而提高负载和系统的功率系数, 降低线路和变压器的功率损耗。

因为无功功率补偿的作用十分突出, 因此对无功功率补偿的研究就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三、无功优化分析

无功优化通常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是相关设备如何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 另一个是如何对电压的无功优化过程进行控制。下面我们从高压和低压配电网进行介绍:

(一) 高压网

针对高压网进行的无功优化, 必须按照分层设计、平衡处理的基本补偿原则。也就是说, 要以电网负荷的实际水平和相关数据为前提, 并通过有效的规划和分析, 合理配置变电站电容器与电抗器的安装容量、安装地点和分组方式。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在高压网中使用无功补偿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对降低电网安全隐患, 提高系统合格率, 增加电网稳定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中低压网

在对中低压电网进行无功优化的过程中, 需要综合对各个负荷类型下的补偿需求进行分析考虑, 并制定一套满足低压配电网配置的无功补偿优化方案, 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电网的实施成本, 提高无功优化的效益。无功补偿的设置主要是指针对相关设备位置的设置、设备容量的设置和分组方式的设置, 另外, 还要深入分析优化前后电网的损耗对比情况、工程预算情况和预期收益情况, 并进而有效解决中低压电网中进行无功补偿时容量过大、管理规划不足等问题。

根据对变电站无功补偿作用进行有效的分析, 可以发现, 不仅变电站、发电厂和用户都实现了无功平衡, 输电线路在两端也实现了等量补偿, 从而实现了电网的分层平衡效果。对电力系统进行相邻级电网优化配置时, 统一协调无功电压,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系统电网的无功优化, 有效提高电网系统的功率、降低线路的输电损耗, 这对提升我国电网的供电质量, 促进我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论

本文通过实际案例的计算和分析, 对变电站的无功补偿作用和相关优化技术进行了研究。变电站中的无功补偿设备是电力系统的重要节能装置, 同时也对维持配电网的电压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 无功补偿设备的前期投资较大, 但是在生产和实际运行中, 该设备能够显著降低电力损耗, 降低电力企业的综合运行成本, 因此具有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我国无功补偿的快速发展, 无功补偿设备以其完善的性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对电力企业的成本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廖文彪.新型无功补偿方式在变电站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 2013.

[2]张勇军, 刘瀚林, 朱心铭.地区电网感性无功补偿优化配置方法[J].电网技术, 2011 (11) :141-145.

[3]郭金刚.低压配电网的无功优化问题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2 (7) :55-57, 60.

补偿作用 第6篇

1 试验方案

1.1 示范地选择

在东风湖农场一分场、二分场、三分场分别选择2户职工承包地进行试验示范,承包地面积一般为1.33 hm2左右,并在同一块地上设1~2个对照点,对照点面积为333.33 m2。

1.2 喷施方法

在苗期和分蘖期喷施新美洲星液肥。第1次在小麦苗期4~5叶时,用14式16型喷雾器喷30桶水/hm2,每桶水配新美洲星50 m L加尿素250 g。第2次在返青期喷施,喷30桶水/hm2,每桶水配新美洲星45 mL加尿素150 g。此后在小麦扬花期用新美洲星900 mL/hm2加磷酸二氢钾3 kg/hm2,配合其他防治病虫害的药物一起喷施。

2 田间调查及结果

小麦4~5叶时喷施新美洲星,越冬期田间调查发现小麦叶色深绿,抗冻害较好,比对照群体增加,长势良好,越冬茎蘖数增加73.5万个/hm2;在冬后调查最高茎蘖数发现,比对照增加108万个/hm2;在返青期喷施新美洲星的,田间调查发现小麦返青快,叶色比对照浓绿,田间苗情较壮,具有一定的抗病作用;在扬花期喷施新美洲星的田间调查发现,比对照较抗倒伏,后期小麦早衰比对照也较迟。测产情况见表1、表2、表3。

3 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分析,在小麦生产全生育期,3次喷施新美洲星后,与对照相比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突出表现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明显增加;经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表明,6个试验示范点平均有效穗数增加30万穗/hm2左右,平均穗粒数增加1.5粒左右,千粒重平均提高2 g左右,小麦籽粒包满,色泽光亮;平均产量提高1 200 kg/hm2左右,增幅达16%左右,增产作用明显。

注:供试小麦品种为泛麦5号。

注:供试小麦品种为泛麦5号。

补偿作用 第7篇

1 复合固定循环

复合固定循环指令只要编出最终走刀路线,给出每次切除的余量深度或循环次数,机床即可自动地重复切削,能够完成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的全部过程。

粗车复合固定循环G71的指令格式:

G71 U(Δd)R(e)

G71 P(ns)Q(nf)U(Δu)W(Δw)F(f)

ns为精加工程序第一个程序段号;

nf为精加工程序最后一个程序段号;

Δd为粗加工每次切深(半径值编程);

e为退刀量;

Δu为X向的精加工余量;

Δw为Z向的精加工余量。

精车复合固定循环G70的指令格式:

G70 P(ns)Q(nf)

ns,nf含义同上。

2 零件图样的加工实例分析(见图1)

材料:铝,毛坯尺寸φ40×78。

我们在数控车床上加工时与上海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上的刀具一致为DCMT11T308刀片,其刀尖半径为R0.8mm。在图样的右端倒角的加工过程中出现了几种编程。

2.1 未使用刀具半径补偿的程序

O0001;

T0101;

M03 S800;

G00 X40.0 Z3.0;

G71 U2.0 R1.0;

G71 P10 Q100 U1.W0.5 F0.4;

N10 G00 X18.;

N20 G01 ZO.;

N30 X20.Z-1.;

......

G70 P10 Q100 F0.1;

G00 X100.Z100.;

M05;

M30;

由外观看倒角尺寸减小,出现少切现象。我们使用上海宇龙数控仿真软件测试程序,得到的工件测量得出倒角的值,见图2所示,刀具路径见图3,图中M1,M2,M3M4为刀具中心的运动轨迹。AB为图样要求轮廓。由于加工过程中没有刀具补偿,由数学分析可以知道此时倒角的轮廓应该为CD,因此,上海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加工得到的零件模型测量倒角时各尺寸为0.531mm,即为DF的长度。由于倒角各角度都为45度,同样DF长度可以推理得出:

由此可以看出倒角尺寸变小,是由于程序中没有考虑刀具半径补偿的因素。因此在复合固定循环过程中必须使用刀具半径补偿G42。由于带锥度台阶与倒角情况类似,所以遇此情况必须考虑刀具半径补偿。

2.2 刀具补偿使用的第一种程序

刀具补偿G42加在N10的一行

O0002;

T0101;

M03S800;

G00 X40.0 Z3.0;

G71 U2.0 R1.0;

G71 P10 Q100 U1.W0.5 F0.4;

N10 G00 G42 X18.;

N20 G01 ZO.;

N30 X20.Z-1.;

......

G70 P10 Q100 F0.1;

G00 G40 X100.Z100.;

M05;

M30;

由外观看倒角减小,出现少切现象,倒角处带有一个小圆弧。仿真软件得到的模型尺寸见图4。

我们使用上海宇龙仿真软件测试程序,得到的工件测量得出倒角的数值。从数学角度对数值的得出进行了推理计算。将ACD区域放大后可以清楚看出少切区域见图6。

加工过程中出现了ACD的少切区域。我们可以计算出AC在X方向和Z方向的尺寸大小。

AC在Z方向投影:

AC在X方向投影:

对于AD长度的求解。A点为坐标原点建立一个临时坐标系XOY,然后可以列出刀尖所在圆的方程来求解。

X=0时可以计算出Y=0.072

2.3 刀具补偿使用的第二种程序

刀具半径补偿G42加在N20的一行

O0003;

T0101;

M03 S800;

G00 X40.0 Z3.0;

G71 U2.0 R1.0;

G71 P10 Q100 U1.W0.5 F0.4;

N10 G00 X18.;

N20 G01 G42 ZO.;

N30 X20.Z-1.;

......

G70 P10 Q100 F0.1

G00 G40 X100.Z100.;

M05;

M30;

上述程序O0003能够加工出倒角AB的轮廓。M1到M2是刀具补偿的建立过程。在A点不会出现少切现象。其零件模型尺寸见图7,程序的刀具路径见图8。

2.4 粗加工过程中刀具半径补偿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验证刀具半径补偿指令G42,我们简化程序把程序O0003去掉加工过程中的精加工G70,使用G42和不使用G42对进行对比。两种程序分别在车床上加工的两个零件在倒角处看不处明显的误差;两种程序在上海宇龙数控仿真软件得到的两个零件模型,通过测量各尺寸发现完全一致。由此可以得出,刀具半径补偿在G71粗加工循环过程中是不起作用的。

3 结论

对带有倒角和带锥度台阶的精密工件加工时,粗车复合固定循环G71和精加工循环G70中合理的使用刀具半径补偿指令就能够完成对直径递增递减的工件的粗加工和精加工。

摘要:为了掌握复合固定循环中刀具半径补偿的应用,在FANUC 0I MATE-TC数控系统车床上对工件的倒角加工实例进行了比较,并使用上海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对误差进行了分析,得出刀具半径补偿在G71、G70复合固定循环中合理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数控,复合固定循环,半径补偿,仿真

参考文献

[1]顾京.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胡如祥.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于春生,韩F.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袁锋,数控车床培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娄锐,数控机床[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2006.

补偿作用 第8篇

1 国际主流药物定价和费用补偿方式

1.1 自由定价体系

在自由定价体系下,政府部门对药物价格的制定不做直接管理与干涉,药企可以对药物进行自由定价。不过,政府部门一般通过间接管理的方式对药物价格进行控制,最主要的管理方式有药物报销目录的遴选和药物价格控制计划。

药物费用补偿方通过药物报销目录对药物价格进行间接管理,药物报销目录既有英国国家药物报销目录的形式,也有美国不同保险公司药物报销目录的形式。在药物报销目录的遴选中,政府通过设立一定的纳入标准对药物进行选择,若药企制定的药物价格不合理,费用偿付方可以拒绝将其纳入目录。

英国还对进入药物报销目录内的药物实施药物价格控制计划(Pharmaceutical Price Regulation Scheme,PPRS)。英国政府通过与药企谈判,对其一定时期内向国家卫生服务系统销售药物获取的最生部门将把超限的药物销售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对购药者返还(claw back)。

1.2 双层次定价体系

双层次定价体系是由医疗卫生技术评价机构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评价合格的药物才有资格进入价格谈判。双层次定价体系的第一层次是药物被准许进入市场销售,第二层次是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确定药物的价格和费用补偿的比例。药物经济性评价是价格谈判最主要的决策辅助信息,又被称为药物评价的“第四道关口”(fourth hurdle)。

法国是典型的双层次定价体系。其药品定价首先由专业评估机构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评估通过的药物才具有进入药物报销目录遴选的资格。随后,药企需要提交给法国药物目录遴选机构——透明委员会(Transparency Commission)关于药物创新性和与可替代药物或诊疗手段比较疗效的材料,若透明委员会通过对该材料的审查,药企随后还要提交对该药物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材料。不过,药企不需要进行药物经济学建模评价,只需提供相应的临床试验数据,由透明委员会的经济评价委员会(Economic Committee)组织测算。最后,以此测算为依据,经济评价委员会与药企进行价格谈判。

1.3 参考定价体系

参考定价体系是指药物价格管理部门对具有相同或类似疗效的同一类药物设定费用补偿的标准值,同一类别的药物,仅报销药物价格管理部门设定的标准值及其以下的费用,超出标准值部分由患者自付。参考定价体系可以有效控制药物总费用,还不会对医生、患者选择和使用不同药物限制太多。

参考定价体系允许药企自由定价,并不直接控制药物价格。补偿标准值可以是此类药品的平均价格(如荷兰),也可以是此类药品中的最低价格(如丹麦、意大利、西班牙),或是最低价格加成一定比例。

参考定价一般用三层次分类法将药物分成不同类别:第一层次,将所有具有同一类活性成分的商品名药物集中起来,划分为不同类别;第二层次,将在药理学上相关但适应症不同的药物集中起来,划分为不同类别,如治疗高血压的ACE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第三层次,将用于特别指征的各类药品集中起来,划分为不同类别,如抗高血压、降脂类药物。层次愈高,包含的药物愈广,分类难度就越大。因此,大部分使用参考定价体系的国家采用第一层次分类的参考定价,比较简单,争议也较少。德国是最早采用参考定价的国家,其于1992年引入第二层次分类的参考定价,1993年引入第三层次分类的参考定价。

1.4 药物经济学评价定价体系

这种定价体系依据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确定药物价格和费用补偿比例。其与双层次定价体系类似,都是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与疗效或活性成分类似的已有药物进行比较,通过费用偿付方与药企的价格谈判,确定药物价格,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对药物的经济性评价直接与药物定价以及补偿比例相关,后者对药物的经济学评价仅作为药物价格谈判的辅助信息,不能对药物的价格和补偿比例起决定作用,其还要受到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采购数量等。

澳大利亚是第一个在药物定价和费用补偿比例决策中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国家。澳大利亚药物报销目录评估委员会(Pharmaceutical Benefit Advisory Committee,PBAC)专门编写了药物经济性评估审核申报表,该表具体描述了如何对药物的实验室数据和经济性数据进行阐述。药物经济性评估申报表可以规范药企对药物进行的经济性评价。所有等待进入药物报销目录的药企必须向PBAC提交药物经济性评估申报表,只有在详尽的实验数据证明申报药物的临床有效性及与可替代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手段的比较优势后,申报药物才有可能进入药物报销目录。如果一些药物的成本明显高于可替代药物,只有临床实验数据证明其在疗效上明显优于同类药物的情况下,才可以被列入药物报销目录。

2 药物经济学评价在不同药物定价体系中的作用

在自由定价体系中,传统观点认为充分的市场竞争可以最大限度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药物价格和价值的匹配。因此,药物经济学评价仅在疗效相近或类似药物之间比较时才使用,其对药物定价和费用补偿决策的影响较小。

在双层次定价体系中,药物经济学很少在第一层次时使用,即对药物安全性、疗效性和可靠性的评价不采用药物经济学作为评价工具。在第二层次中,药物经济学常用在药物的定价决策中,尤其体现在创新药的定价决策中。创新药代表新的药物治疗类别,在价格的确定上没有现成的药物作参考,因此也就需要采用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手段对该种药物的经济性进行评价,从而确定新药的价格。在该定价体系中对药物费用补偿比例的决策一般不考虑药物经济性的问题,而由该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来决定,如慢性病的防治若为卫生工作的重点,那么慢性病防治相关的药物费用补偿比例就较高。

在参考定价体系中,药物价格的决定因素是药物的分类依据,分类后就可以大致决定药物的价格。结合德国和荷兰的药物参考定价体系,若按照第一层次对药物分类,分类依据是药理学,同一类别的药物大多具有相似的疗效和价值,对其没有必要进行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按照第二层次或第三层次对药物进行分类,药物分类的依据是疗效,显然疗效分类是需要对药物进行经济学评价的。因此,药物经济学评价在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分类的参考定价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药物经济学评价在药物经济学评价定价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澳大利亚在刚推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的两年时间里,PBAC收到了来自药物生产企业的133份药物遴选申请材料,其中采用最小成本法进行分析的占28%,成本效益分析的占44%,成本效用分析的占2%,成本收益分析的占0%,定性研究占26%,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因此也逐渐成为药物经济学评价的主流方法。药物经济学评价定价体系面临的主要难题在于药物经济学对药物经济性的评价会受到患者群体特征的影响,比如某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的疗效和经济性会因为服用该药的高血压患者自身症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果忽略掉这个因素制定药物价格则会违背患者的支付意愿,但是若针对不同症状的患者制定不同的费用补偿比例,又会给费用偿付方带来实施上的困难。

总之,药物经济学评价在不同药物定价和费用补偿政策中的作用不尽相同。在药物经济学评价定价体系中,药物经济学评价是最主要的决策工具,是法定参考因素之一。在双层次定价体系和参考定价体系中,药物经济学发挥的作用相似,不同点在于前者对药物进行经济学评价是药企同费用偿付方价格谈判的辅助工具,后者则把药物经济学评价更多地运用在对药物的分类和分组上。

3 对药物经济学评价在药物定价和费用补偿政策中作用的思考

3.1 药物经济学评价与药物定价和费用补偿比例决策密切相关。

虽然从国际经验来看,相当一部分国家的药物价格管理部门和费用补偿决策部门是分开的,但是某种药物能否获得费用补偿,以及能获得多大比例的补偿,归根到底取决于该药物的价格。而无论药物的价格是付费方同药企谈判达成还是药企自行确定,药物的经济性评价最终都会落脚到药物价格比较上。从这个角度来看,药物经济学的评价与药物定价和费用补偿体系是紧密相关的。

3.2 药物定价和费用补偿系统应

当保持一致,药物经济学评价才能贯穿始终。双层次定价体系、参考定价体系抑或药物经济学评价定价体系,无一例外地都是先要确定药物是否能够进入药物报销目录,然后药企或费用偿付方通过药物经济学评价为药物定价或是偿付比例提供依据。因此,这两个决策系统应当保持一致,药物经济学评价才能在整体中发挥最大作用。

3.3 药物经济学评价不能作为药物定价和费用补偿的唯一依据。

对药物的疗效和经济性进行比较时,药物经济学评价是最主要的评价方法。但是考虑到药物价格和费用补偿决策是医疗卫生系统最复杂的决策之一,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够仅仅依靠一种或几种技术方法,还需要考虑到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社会价值、疾病谱的变化、政治重点等等。因此,药物经济学评价只是一种手段,不能作为药物定价和费用补偿的唯一依据。

参考文献

[1]Drummond M.F,Stoddart G.L.and Torrance G.W.Methods for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Health Care Programm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1987.

[2]Commonwealth Department of Health,Housing and Community Services.Guidelines for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on preparation of submissionsto the Pharmaceutical Benefits Advisory Committee.Canberra:AustralianGovernment Printing Service,1992.

[3]Schmidt E.Development of reference prices in Germany,presentation for the Int.Conf.of Pricing and Reimbursement of Pharmaceuticals,29-30September1992,London.

[4]Drummond MF.Will there ever be a European drug pricing and reimbursement agency?Eur J Health Econ2003;4:67-9.

[5]Mather DB,Sullivan SD,Augenstein D,Fullerton DS,Atherly D.Incorporating clinical outcomes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into drugformulary decisions:a practical approach.Am J Manag Care1999;5:277-85.

[6]National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Guide to methods of technology appraisal London:NICE,2004.

[6]Hill SR,Mitchell AS,Henry DA.Problems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of pharmacoeconomic analyses.A review of submissions to the Australian Pharmaceutical Benefits Scheme.JAMA2000;283;2116-2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补偿作用】相关文章:

自动补偿05-04

并联补偿05-13

预测补偿05-28

直流补偿05-29

供电补偿05-31

补偿研究06-11

补偿范围06-13

功率补偿06-17

基金补偿06-19

损害补偿06-23

上一篇:困难因素下一篇:显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