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特色学校范文

2024-08-24

艺术特色学校范文(精选12篇)

艺术特色学校 第1篇

二、艺术特色教育的实践与尝试

为了体现“面向全体、发掘个人、凸显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 利用我们民族中学的资源优势, 我们在艺术特色建设方面做了如下实践:

1.领导重视, 狠抓落实。学校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在我们这样一个地处乡镇, 生源较差, 学生基础知识和水平较低的学校, 走特色办学之路必有其独特意义。因此, 我们及时转变办学观念, 大力推进以音、体、美教学工作规范化来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尝试, 并以特色教育来推动和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校领导多次强调, 特色教育是学校的生命线, 一定要抓紧抓好。校领导亲自拟定工作方案, 深入课堂听课, 到运动场、排练室、美术室观看和指导工作, 给师生们以关心和鼓励。

2.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的艺术专业教师队伍。走艺术特色教育之路, 必须有一支爱岗敬业的艺术教师队伍。除了充分发挥现有艺术老师的作用外, 还通过各种渠道招聘了一批德艺双馨的艺术教师, 充实了艺术教师队伍, 整体提升了教师艺术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同时, 不断加强对艺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使他们爱岗敬业, 吃苦耐劳, 乐于奉献。

3.严格选拔艺术特长生。根据学校实际, 从2011年起, 我校就开始从高一新生中招收艺术特长生, 为我校艺术教育的大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加大艺术教育设施的投入, 加强艺术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安排了专项经费用来加强艺术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设, 配置了专门的美术、音乐教室、舞蹈练功室, 新的运动场即将建成投入使用。

我校结合艺术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 以音乐、美术为艺术教育的切入点, 使艺术教育向教育教学的纵深发展, 努力创造一个“大艺术”教育氛围,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 开好开足音乐、美术课, 开办艺术类特长班, 使我校的艺术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同时, 为了适应音乐教学的需要, 购置了钢琴、管弦乐器、演出服装, 组建了学校合唱团、管弦乐队。在教学方法方式上创新课堂教学, 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教歌、学生学歌”、“教师板画、学生学画”的单调教法, 创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我校采用“听、唱、奏、赏、动”相结合的愉快教学法,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教学方面, 我校针对美术教学的“师傅带徒弟”的特殊性, 在教学和培训时采用熏陶式教学法, 要求专业老师多给学生示范, 用自身的艺术气质去影响学生, 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艺术潜质, 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又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美的教育。同时, 在艺术教学过程中, 我校还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

5.积极开展艺术课外活动。艺术课外活动是艺术教学活动的延伸, 也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在搞活艺术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艺术课外活动: (1) 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平台。学校定期开展各种类型的艺术活动, 比如新年举办“迎新春文艺晚会”, 书法美术作品展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 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比如组织采风、慰问演出等,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 增强自信心, 激发学习兴趣。 (2)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每天下午课外活动, 同学们都到运动场上打球、跑步锻炼, 进行田径和球类运动, 每学期举行一次校内学生体育运动会, 让学生置身于具有浓厚运动气息的大环境之中。 (3) 为学生参加高考上大学创造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艺术特长生平时的学习培训, 既是按要求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 又是为学生参加高考打下良好基础, 可谓一举两得, 因此, 得到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和配合, 使得艺术教育深受学生的喜爱, 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 (4) 借助省民宗委实施的“民歌民舞民服”三进校园活动, 积极开展艺术特色教育。利用校文艺队的带动作用, 每周一第2节课间操的时间齐跳《打柴舞》, 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民歌、民舞等教学活动来营造学习民族文化的浓厚氛围;利用学校每年招特长生的有利条件, 多招音乐、美术、体育特长生, 为打造特色学校奠定基础。办好黎锦班, 我校的黎锦班开设较早, 有一定的基础, 得到市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 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 并在适当的时候展示, 扩大影响。抓好学校的管弦乐队, 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我校成立不久的一支学生管弦乐队已经组建完毕, 现在每天正加强训练, 准备参加三亚市第十二届校园艺术节比赛。

通过狠抓艺术教育, 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1年4月荣获三亚市第十届中小学幼儿园校园艺术节比赛乡镇中学组合唱一等奖;2012年10月荣获三亚市中小学竹竿舞比赛第三名;2012年4月荣获三亚市中学生排球赛高中组第二名;2012年4月荣获三亚市第十九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组第四名;2013年4月荣获三亚市首届中小学生乒乓球羽毛球赛乒乓球女子高中组团体第三名、羽毛球女子高中组团体第三名、羽毛球男子高中组团体第三名;2013年11月荣获三亚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三亚市教师专业发展先进单位、三亚市特色学校;2014年3月荣获三亚市第二届中学生排球赛高中组男子第三名、高中组女子第三名、初中组男子第七名、初中组女子第四名、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2014年5月荣获三亚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舞蹈、声乐、器乐比赛舞蹈专场高中组三等奖;2014年12月荣获三亚市第二届中学生竹竿舞比赛高中组第一名。2013年高考, 我校谭皓月同学以677分的骄人成绩成为三亚市艺术类高考状元, 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艺术类高考特长生入围人数在全校本科总入围线中的比例越来越大。2015年, 我校的艺术类二本入围数16人, 比去年翻了3翻!

艺术特色学校评估细则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省《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我市学校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构建与我市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水平相适应,具有镇江特色的学校艺术教育体系,特制定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的评价细则。

二、评价内容

㈠ 领导重视(15分)

⒈ 学校成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制订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学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把艺术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制订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确定近期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目标及实施措施;努力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整体水平,确保艺术教育工作正常有序进行。(5分)⒉ 学校分管领导加强对艺术教育教学的管理和指导,每学期每学科(音、美、艺术)至少听课四节,定期检查、指导并作好记录;教务部门定期检查艺术教研组的备课情况,有评价反馈和整改措施;有艺术科研课题,并做到有方案、有过程、有材料、有成果。(5分)

⒊ 开展课外、校外学校艺术教育活动能够经常化、多

样化,面向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2分)

⒋ 学校要加强师德教育,关心艺术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充分调动艺术教师的积极性。(3分)

㈡ 课程管理(25分)

⒈ 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制订学期艺术(音、美、艺术)学科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2分)

⒉ 认真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备课,有创新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环节紧凑,重点难点突出,教学中注重过程性、自主性、实践性和创新性。(7分)

⒊ 课堂教学模式和结构合理,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学生有兴趣学习艺术,教学效果良好。(7分)

⒋ 艺术课程列入期末考查和毕业考核科目,有成绩记录。(2分)

⒌重视理论学习和研究,有个人业务学习笔记;领导、教师按上级要求按时参加艺术(音、美、艺术)学科教研活动,业务会议和基本功培训,按时上报各类材料;校教研组有计划、记录,能定期开展活动,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和课外艺术活动开展。(7分)㈢ 课外活动(20分)

⒈ 学校面向全体学生组织艺术社团和艺术活动(兴趣)小组,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一项艺术(兴趣)活动。(5分)

⒉ 学校结合自身情况,每年举办综合性、多样性的艺术活动,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在艺术教育中结合重大节日和庆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艺术展演活动。(7分)

⒊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校园的广播、展览、演出、展示和整体设计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有利于营造健康、高雅的学校文化艺术氛围。(3分)

⒋ 学校组织艺术活动全年无安全事故。(5分)㈣ 保障有力(20分)

⒈ 学校有一位校级领导主管艺术教育工作,有明确的艺术教育管理机构;注意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学校教育经费预算内确保艺术教育经费。(5分)

⒉ 尊重艺术教师的劳动,确认他们在社会和学校中应有的地位。对艺术教育工作中取得突出贡献或成绩的能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5分)

⒊ 艺术教师组织、指导学校课外艺术活动,计入教师工作量。(2分)

⒋ 学校的艺术教室和艺术活动室,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器材配备目录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并有较高的使用率。(5分)

⒌ 妥善安排艺术教师的进修、观摩、科研和创作的时间和经费,支持教师参加教师艺术团。(3分)

㈤ 办学特色(20分)

⒈ 学校艺术氛围浓厚,音乐、美术教育在全市有较大

影响,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较高评价。(3分)

⒉ 艺术教育成果显著,有一定数量学生在省、市以上艺术活动或比赛中获奖。学校里课外艺术活动活跃。学生有较高的审美素养。(7分)

⒊ 学校或教师在音乐、美术教育教学和科研中有成效,有教科研论文在省市相关评比中获奖,或者有其他艺术形式的成果展示,有较大的社会影响。(5分)

⒋ 有艺术学科的校本课程,在师资、教材、设施、教学效果和社会影响等各方面都能体现学校的艺术特色。(5分)

附件3:

艺术特色学校 第3篇

未雨绸缪,规划实现多元战略目标

学校坚持“一个”理念:让传统艺术和高雅艺术与学生成长相伴。实现“三个”创新:一是以艺术课堂为中心,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二是创新课外艺术教育实践活动方式,拓宽艺术教育渠道;三是创新活动时间,采取课堂时间固定,指导时间灵活的模式。坚持“五个”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家校结合;校社结合;家社结合;普及艺术素养与培养专业特长相结合。打造“七个”活动节品牌:雀之魂舞蹈节;乐之声合唱节;小奥运体育节;彩绘笔美术节;朗朗读书节;奇奇科技节;哈哈英语节。

独具匠心,打造多元校园艺术化工程

打造主题鲜明的厅廊文化 学校一楼大厅主题是爱与责任,悬挂“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挂件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等。二楼走廊把古典名著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打造风格独特的楼道文化 楼道文化以成语为主,教学楼每个楼道和楼层都悬挂了不同的励志成语、名人名言和国学经典著作,学生在诗句中感受爱国情怀,在美感的艺术氛围中,接受教育。

打造色彩斑斓的艺术墙 学校每班教室外都开设自己班级学生的艺术涂鸦墙。每班的学生艺术涂鸦墙是学生自由创作、展示个性的平台,不仅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求,还实现了对艺术的实践和追求。

高瞻远瞩,整合多元师资队伍

借力社会资源,融入校园教学 学校有众多学生,仅依靠现有教师教授和指导艺术特长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从社会中精选艺术老师以及老艺人来校任教,成为学校办艺术特色学校的重要举措。

发挥家长才能,选聘业余教师 学校采取召开家长会和发放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号召家长指导孩子的特长。同时采取培训和个别谈话的方式,让家长参与其中,有的家长还被学校聘为艺术指导教师。

培养教师队伍,提高专业水平 定期对分管教师、指导教师和任课教师进行校内外培训和学习,提高其自身的教学、指导水平,关注课改样本,极大限度提升了学校的艺术水准和品位。

提升班主任艺术专长,指导班级艺术组队 班主任是学校艺术工作的有力后盾。学校通过调查研究,让班主任自己申报班级艺术项目,指导本班艺术特长。

挖掘教研组资源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重视教研组的制度建设,重视人际的和谐、良好作风的传承、敬业精业精神的培养,保持和发扬教研组的优良传统,使之成为全组教师的行为规范和追求目标。

不遗余力,开发多元校

学校设置多元课程,形成了“学科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三级课程体系。把控自身特点,将艺术教育融入各科课程之中:一是调整教学顺序和某些模块内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二是根据师生特点,开设学生感兴趣的学科;三是将组队活动课程化;四是将学生活动自由化。

千方百计,拓展多元艺术教育方法

课堂强化,培根固本 学校对艺术教师提出严格要求: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音美教研组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并在实践中总结反思,积累资料,进行个案研究,撰写论文。

课外拓展,温故知新 在加强音美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在课内外活动中,将艺术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学校的文化节等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社区延伸,淬火实践 学校多次组织学生观看艺术团、杂技团表演,聘请省著名诗人王树泉作为校外艺育讲师。学校艺术团、民乐队还积极参加县市省的合唱比赛会、文艺会演、老小两代人同乐会等。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未来学校将以更加高昂的激情、更创新的精神打造校园品牌文化,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增光添彩!

浅谈艺术特色学校音乐资源库管理 第4篇

一、音乐资源库建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音乐资源库与一般图书信息库相比, 既具有其一般性, 也有其特殊性。音乐资源库是一般通用资源库的一个子集, 所以音乐资源库的建设, 也具备了通用资源库的一般属性。从馆藏信息资源的构成方面来看, 主要有以下五类信息资源构成:

1. 印刷型文献。

这是以纸张为存储介质, 以手写、印刷为记录手段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文献形式, 是传统图书馆的主要信息载体, 目前仍是馆藏文献的主要存在形式。

2. 缩微型文献。

这是以感光材料为存在介质, 以缩微照相为手段而产生的一种文献形式, 主要用于保存过期文献, 如报纸、档案、银行票据等。

3. 声像型文献。

这是以磁性材料和感光材料为存储介质, 借助特殊的机械装置, 直接记录声音信息或图像信息而产生的一种文献形式。又称为视听资料。

4. 电子出版物 (电子文献) 。

这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 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读取的一种文献形式。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光盘数据库等。

5. 网络信息资源 (网上文献) 。

这是以数据库和网络为基础, 以计算机主机硬盘、光盘为介质, 以联机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

与通用资源库相比, 音乐资源库有具备以下的特殊性:

(1) 声像型文献、电子文献、网上文献所占比例较高。音乐资料多以音响、视频形式存在, 因此, 磁带、录像带、CD、DVD及电子出版物在音乐资源库的资源结构所占比较自然更高。此外,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多数传统纸介媒体的文献、模拟技术制作的音像资料也可以数字化, 成为数字资源, 成为电子文献或网上文献。

(2) 印刷型文献所占比例较少, 且文本性文献所占比例远低于图像性文献 (乐谱) 。音乐类图书具体分类包括:音乐基础理论、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音乐演奏理论、及音乐作品 (乐谱) 。音乐理论类图书, 可以参照一般纸质媒体的处理方式进行数字化, 从而有利于全文检索, 但是乐谱类文献即便通过扫描形成数字文件, 以目前的技术也很难做到旋律检索。这就给资料检索造成了更大的困难。

二、音乐资源库的建设

1. 建库的原则

笔者认为, 作为艺术特色中学, 其音乐资源库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结构化、模块化:合理的结构可以确保音乐资源的易用性和扩展性。

(2) 数字化、网络化:纸质媒体的数字化 (或至少是其检索信息的数字化) 可以大大提高检索效率, 音像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则利于资料的保存、检索。

(3) 动态化:长期稳定的不断更新与维护是音乐教学资源具有技术生命力的保障。

2. 音乐资源库的构成

音乐资源库应以服务教学为己任, 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提供资源。因此, 资源库一般由以下4个模块构成:

(1) 音乐理论书库:包括音乐基础理论及音乐演奏理论书库, 以及各版本的中学音乐教材

(2) 乐谱库:包括纸质乐谱及电子乐谱

(3) 音像资料库:包括各种模拟、数字化资料

(4) 音乐教学课件素材库:包括教师备课工具软件、课件库、教学录像等。

3. 音乐资源的遴选原则

作为中学音乐教育, 其音乐资源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识类音乐资料, 即非音乐特长生的音乐同时课程所需资料, 及音乐特长生音乐欣赏类课程所需资料;另一类为专业类音乐资料, 即音乐特长生专业学习所需的资料。

对于通识类音乐资料的选择, 我们一般要以教育部中学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基础, 选定其核心资料内容, 再以此为中心, 向相关资料辐射。目前, 许多非音乐特长生对音乐素养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因此, 这部分音乐资料的选择可以适当放宽, 尤其是在音像资料方面扩充馆藏, 以利于学生多接触各类音乐作品, 扩大知识面, 并有利于教师备课时选取材料。

对于专业类音乐资料的选择, 我们首先要以中学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及学习能力为准绳, 选取难度适当的音乐理论类书籍, 以夯实学生的乐理、音乐史等方面的知识;根据适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演奏曲目采买乐谱资源。其次, 考虑到学生升学的需要, 在音乐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 还要照顾到相关高考院校的考试曲目和范围来选择适当的教材、乐谱等资源。

4. 音乐资料的数字化及检索

为方便资料检索及远程应用, 应提高音乐资料的数字化程度。具体来说:

对于纸质馆藏, 如理论书籍及乐谱类馆藏, 可以首先进行图书编目信息的数字化, 即将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中图法分类信息、前言等内容数字化。此后如果条件允许, 再将全书扫描做成电子版共网上阅读。

对于采用模拟技术录制的音像资料, 如黑胶唱片、录音磁带、录像带等, 建议直接进行模拟-数字转换、压缩, 做成计算机文件保存, 并建立检索信息数据库。压缩过程中要注意在文件尺寸与压缩质量、压缩格式的普适性等方面着重考量。

对于数字音像资料, 如CD盘、MD、DAT、DV格式的教学录像, DVD-Video光盘、蓝光光盘等资料, 建议以实体媒介与计算机文件双重媒介保存, 这样既便于借阅, 又便于教师备课时下载。

结论

对于艺术特色中学的音乐资料库建设来说, 其建设要体现全面性和完整性, 不仅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 还要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将它建好, 其开放性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扩充、不断改进的过程, 实现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其次, 应加快数字化进程, 方便资料检索及教师备课, 同时方便师生远程访问。三是要处理好知识产权的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够使得音乐资源库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摘要:本文探讨了艺术特色学校音乐资源库本身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并在此基础上, 具体论述了其音乐资源库建设的原则、构成、资源遴选及数字化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艺术特色学校,音乐资源库,数字化

参考文献

[1]李琪.关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年04期

重视艺术教育 构建特色学校 第5篇

福建省永定县湖坑中心小学

江剑锷

【摘要】

我校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艺术教学资源,按照省颁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重视艺术教育,明确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转变教师的观念,注重艺术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抓好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展工作,营造艺术教育课程的研究氛围。积极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提升学生艺术水平,成立具有土楼特色的兴趣小组,发挥土楼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作用,进一步为教学服务,促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构建龙岩市特色学校。以此为契机,有序的推进艺术教育的实施,以活动为抓手,充分展示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进一步扩大影响,增进家庭、社会对学校艺术教育的认可,从而达到对学校实施特色的艺术教育的支持,只有这样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才能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开创我校艺术教育的新局面。【关键词】

艺术教育 课程开展 活动 土楼文化 特色学校

【正文】

重视艺术教育构建特色学校 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小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也已开始成为学校争创特色的一种追求、一种潮流。因此,近几年来我校在构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艺术教育,使学校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上好艺术教育课程

音乐、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我校巩固“双高”“普九”成果,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

1、转变观念——前提

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被语、数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同时,由于中小学艺术教育不受重视,把艺术课看作“杂课”,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面对如此现状,我校首先转变观念,确定创建客家特色学校总体目标,从客家文化入手,推动学校的艺术教育,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结构体系为依托,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环境创设为手段实施艺术教育,奠定学生初步的艺术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推动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逐步形成具有农村艺术教育办学特色。

2、开齐开足——根本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和美术课时量。杜绝把艺术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杂课”,也不能走走形式每周上一节不专业的“游戏课”,不能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获得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更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为了落实学校开齐开足并且扎实上好所有省颁课程,学校还专门制定了领导巡课制度,每天当值的领导要负责检查落实当天的艺术课程,做到天天有歌声、有琴声,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艺术教育,主要通过“问学生”、“看教案”、“查作业”有效地落实艺术课程的实施,使学校艺术课程教学真正得以开齐开足上好。

3、师资培训——关键 以前我校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他们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因此,学校重视音、美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去年,通过上级选拔调入了专职音乐、美术教师,充实音、美教学力量。除此外,学校还就地取材,在老师中挖掘具有艺术素质的,选派参加“福建省小学音乐、美术能力提升工程省级培训”方式,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另外学校还成立了专门的体艺卫教研组,定期召开教研活动,商讨学校的体艺卫课程的落实以及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学校指定一个分管领导专门抓体艺卫工作的落实,有效地促进了体艺卫教学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促进老师艺术的提高。

4、教研活动——手段

老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互动起来。教师艺术教学形式更灵活了,在艺术课中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艺术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创设机会,让音、美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对完小“开放周”活动,为了对所属完小的艺术教学的辐射和示范,中心校都有指定专职老师上号艺术课程的示范公开课,且要求下面完小一定要派人前来观摩学习,参与“开放周”的评课活动,共同体验一下,自己该如何来上好艺术课。从而达到以活动促进教师的有效发展,提高教师的艺术教学水平。

二、成立多个兴趣小组,丰富艺术教育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校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兴趣爱好,成立了硬笔书法、十番音乐、客家山歌、舞蹈、鼓号、腰鼓等兴趣小组,学生全员参加。为展示学生才艺,学校定期举行美术、书法等艺术作品展览,举办歌咏、书画、舞蹈、器乐演奏比赛,并开展评奖活动。

1、唱山歌,脱口秀

“学唱客家山歌”是学校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具体表现,为更好地传承客家文化,制定好学唱方案,确立了“学——唱——编——赛”四个阶段。学校专门聘请“客家山歌大王”李天生为客家山歌的指导老师,发给了聘书。首先让他到学校为同学们开讲座,讲述“客家山歌大王”的成长历程,促进学生对客家山歌的兴趣,更好地为传承客家文化做贡献。挑选好老师及学生做好客家山歌的学唱前期工作,从学习打竹板开始,别小看这打竹板。这可是一门大学问呢。老师先苦练打竹板本领,而后教学生,那段时间学校简直就是竹板声声,好一个热闹场面啊!学唱客家山歌从简单的入手,挑选一些有积极向上的山歌作为主要练习曲目,发动学生自己改一改客家山歌,变为适合自己唱的山歌,经过一学年的勤学苦练,我们的学生唱客家山歌有了初步的成效。为了检验这一传唱效果,我们进行了”客家山歌传唱比赛”活动,先在每班中遴选出班级的“山歌大王”;然后组织各班的优秀学生比赛,竞争学校的“山歌大王”的称号,活动后及时给予发奖、总结,形成有效经验向完小推广,使全镇小学艺术教育上一新台阶。在传唱客家山歌的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室”的宣传功能,每天的晨读前、午放时、晚放后都要播放客家山歌,营造一个学唱氛围,推动艺术教育特色校园的建设。

2、吹拉弹,才艺秀

我校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抓好“客家十番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艺术组余愉辉老师是永定土楼“客家十番音乐”的组成人员,学校以他为主成立了“客家十番音乐”兴趣小组,以学拉二胡、弹扬琴开始,从简单易懂的着手。学校对于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求其家长自己买一把二胡,余愉辉老师一边利用音乐课传授,一边发现二胡学习苗子,组建一个以二胡、扬琴为主的“客家十番音乐”兴趣小组,每周四下午进行活动。通过学习,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客家十番音乐”艺术。而让“客家十番音乐”得以代代相传,最重要的是在青少年中普及“客家十番音乐”,这才是最根本的传承。

余愉辉老师还经常上网搜集“客家十番音乐”歌曲,打印给学生,教给兴趣小组的同学“客家十番音乐”科学方法,从节奏明快的曲目入手。为了加强学生对“客家十番音乐”喜爱,他还特地邀请人称“土楼绝艺王”的李福渊师傅来学校表演,“土楼绝艺王”李福渊一个人同时表演了十几种乐器,独创一个人的舞台,给学生心灵予以震撼,感慨万千,看得出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同时还聘请一些退休老教师业余指导,充实我校艺术教学师资力量。“客家十番音乐”兴趣小组在余愉辉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有声有色的活动。在他的精心辅导下,学生苏小燕、李炜同学弹扬琴、拉二胡水平尤为突出,在学校的文艺表演中,得到全体师生的肯定与好评。余老师还指导这两位同学,参加了考级,顺利通过该项国家三级。

3、练书法,模仿秀

美术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在美术教学中尤为突出。我校成立了以艺术组苏九生老师为主的美术兴趣小组,结合土楼楹联书法进行美术教学的补充,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书法兴趣小组是书法特长生学习书法的主阵地,是广大优秀书法苗子孕育的摇篮。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在于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因此,学校每年组织几次各级各类的比赛和投稿,将比赛情况及时通报。特别重视省、市、县教育系统组织的书法比赛,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获得较好名次。如苏颂同学获得了市级古诗书写硬笔书法比赛二等奖……

学校还定期指定专职老师开美术书法公开课,把土楼楹联书法欣赏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掌握扎实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爱乡情怀;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内外的教学内容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孩子们在各种兴趣小组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增强了本领,而且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艺术审美能力,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深入开展,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兴趣、特长都有明显提高。

三、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升华艺术教育成果

我校艺术教育工作正在蓬蓬勃勃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正在深入推进。为再创我校艺术教育的新局面,只有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我校既得成效。

1、举办学校文艺汇演

利用“六一”儿童节展示我校艺术教育的成果。你看,一个个风格各异、独特别致、精彩纷呈的节目将文艺汇演推向一次又一次的高潮,赢得了家长及观众们的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六一”文艺汇演很好地展示了我校的风采。文艺演出一直沉浸在喜气洋洋的热闹氛围中,盛装登台的孩子们、家长和老师们期盼的眼神,共同奏响一首爱的奏鸣曲;欢乐的孩子们、忙碌的老师们、激动的家长们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快乐“六一”图……文艺汇演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活泼个性,也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孩子一个平等的机会,去参与,去体验,去感受,使“六一”庆祝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大舞台。“六一”节还是兴趣小组成果展的最佳时节。我校在已开设的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有目的的选择了最具客家文化特色的“客家山歌”“客家十番音乐”,让兴趣小组部分成员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个性特长,展示了各自的独特才能。

通过学校文艺汇演,不但检验了艺术教育的实施情况,而且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同学们渡过了一个快乐、健康、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

2、参加县级文艺调演

上级十分重视各校的艺术教育实施,为进一步落实艺术教育,每隔两年进行一次大型的全县中小学文艺调演。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文艺调演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专职老师具体落实,还划拨专项资金提供保障,购置统一的服装,力求校文艺队能选调上。我校曾在县级文艺调演中获得农村小学组三等奖。

此外,我校还曾承担由教育局、关工委组织的全县争做“牢记总书记教导、争做„六小员‟好少年”的活动现场会。目的是为进一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掀起学习活动热潮。活动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胡总书记“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的讲话主题和永定县委提出的“海西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县”目标,大力开展争做“土楼保护的小守护员”、“土楼的小劝导员”、“土楼文化的小宣传员”、“土楼旅游的小导游员”、“土楼环境保护的小环保员”、“土楼传承的小普法员”活动。

3、加强闽台学校交流

福建具有丰厚的文化资源,闽台文化源远流长的渊源关系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对台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开展闽台文化双向交流还是沟通两岸情谊的重要手段。湖坑是著名的“土楼之乡”,占有着洪坑土楼群、振福楼、衍香楼三个“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校承担着闽台文化交流的主要任务,曾与台湾多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还曾接待过台湾新竹竹东国民小学师生计62人,在振成楼与我校学生进行客家文化交流演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吸引了当地许多村民观看,一首首台湾客家歌谣在土楼之乡唱响,交流取得了圆满成功。

艺术特色学校 第6篇

【关键词】《围城》;比喻;幽默;讽刺

中国分类号:I106

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人亚理士多德曾经说过:“比喻是天才的标识。”在《礼记·学记》中,也有“不学博依,不能安诗”的说法。《围城》作为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惯用比喻,是作品的一大特色。有人统计,在《围城》这部23万余字的小说中,文中的比喻旁征博引、机智俏皮、随手拈来。纵观整部作品中的巧妙比喻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

一、不落窠臼,形象巧妙

在夜空繁星般的比喻中,一个最大的特色便是不落前人窠臼,形象而又巧妙,就是说本体与喻体的联系是新鲜的。如“想这是撒一个玻璃质的谎,又脆薄,又明亮,汽车夫定在暗笑。”把撒谎比作玻璃,让人觉得新鲜别致。

再如当赵辛楣初遇方鸿渐时:“赵辛楣和鸿渐拉拉手,傲兀地把他从头到脚看一下,好像鸿渐是页一览而尽的大字幼稚园的读本。”这个比喻中本体和喻体不能分开,因此才产生了让人吃惊不已的修辞效果,从而把赵辛楣既轻蔑又嫉妒的复杂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又如,“方老先生因为拒绝了本县汉奸的引诱,有家难归,而政府并没给他什么名义,觉得他爱国而国不爱他,大有青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宠于翁姑的怨抑。”一位有名士风度的老先生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与青年孀妇的“守节”等同起来,这种比喻突兀、怪异、有很大的“落差感”,使人啼笑而非,有着强烈的艺术效果。

再加:

(陆子潇)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有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迭,向两旁横溢。

(高松年)把表情整理一下,脸上堆的尊严厚得可以刀刮。

可以看出,第一例里夹杂着拟人的方法,第二例里则融进了夸张的方法,效果更强烈。除此之外,小说中还大量采用了对仗、反衬等其他修辞手法的比喻技巧,使得其显出戛戛独创的特点,远远超出了那些平庸的比喻。

二、手法多种多样

《围城》中的比喻手法多种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曲喻、博喻等。各种手法运用得得心应手、活灵活现。比如:“他们俩虽然十分亲密,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为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运用的是明喻。“鸿渐想上海不愧是文明先进之区,中学女孩子已经把门面油漆粉刷,招徕男人了,这是外国也少有的”运用的是隐喻。“她(胖女人)手上生的五根香肠,灵敏得很”运用的是借喻。“有人叫她‘熟食铺子’(Charcuterie),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运用的是曲喻。

钱钟书在他的《宋诗选注》中曾对苏轼诗歌善用“宋代讲究散文的人的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士比亚式的比喻”表示赞赏。他本人也在《围城》中作了成功的尝试。试举一例:“鸿渐没法推避,回脸吻她。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一口气连用了三个比喻。类似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它们构成了《围城》博喻的一大特色。

三、与讽刺幽默的结合

讽刺是以蔑视与嘲弄的态度表现生活,揭破人性的丑态和恶行的,是最尖锐的社会批评,笑中带刺,是鞭挞与指责的升华。事实上,小说令人吃惊的讽刺与幽默的效果正是通过如落英缤纷般的妙喻才表达出来的。

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围城》里它的目的便是为整部作品的幽默讽刺艺术服务。这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比喻手法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如把方鸿渐与爱尔兰人尔虞我诈的交易当成一次“外交”,黑色讽喻了外交的欺骗性,同时鸿渐的“唯一胜利”揭露了当时中国在外交上的失败,喻示只有通過欺骗的手段才可能取得外交上的胜利。用黑色的幽默使外交上以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阴险狡猾毒辣跃然纸上。

又如:“物价像吹断了线的风筝,又像得道成仙,平地飞升。公用事业的工人一再罢工,电车和汽车只恨不能像戏院子和旅馆挂牌客满。……贫民区逐渐蔓延,像市容上生的一块癣。政治性的恐怖事件,几乎天天发生,有志之士被压迫得慢慢像西洋大都市的交通路线,向地下发展。”正是这一连串形象的比喻,使得讽刺的对象即抗战初期那个病态社会的腐朽状况历历在目,触目惊心。

《围城》中的比喻常具有瓦解超越被比喻事物的表面意思的功能,更渗入那深深的内核。如:“方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文凭还是学术权威机构发给学人的一种学历和学位证明,一张博士文凭当然包含着某种权威性和严肃性,可是一旦被说成是遮羞树叶,其权威性和严肃性则大打折扣,原来是因为学问的充实、学术水平的提高,才被赋予文凭,被说成是遮羞树叶则恰恰是因为学问的空疏、寡陋、愚笨,研究能力的缺乏,精神上的赤裸裸而要用文凭来“遮丑”,这恰恰是将文凭的功能来个彻底的“颠覆”,却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代文明的产物——文凭的“误用”和“滥用”。

总之,钱钟书首先是一个学者,其次才是一个作家。夏志清教授说他是“(中国)当代第一博学鸿儒”,在《围城》里钱先生的博学多才的确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惊奇的是这种浓烈的气息非但没有给人掉书袋的嫌疑,反倒形成了他个人特有的、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使这部小说放射出耀眼的智慧之光。小说中大量涉及了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及掌故,提到的哲学家、历史学家、科学家以及文学家有好几十个,如柏拉图、孔子、爱因斯坦、苏东坡、苏曼殊以及徐志摩等。钱先生渊博的中西文化素养也是他精致的比喻修辞实践成功的重要原因,渊博的中西文化素养给他的比喻艺术带来无穷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围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5月

艺术特色学校 第7篇

从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 最终发展成为特色学校, 这是特色学校发展的一般规律。我校正是循着这条脉络, 拾阶而上。在发展中, 我校认识到课程才是特色的核心和载体。特色课程的创建促进了特色发展的再提升。

我校特色课程建设的目标是:以国家课程为基础, 以拓展课程为延伸, 以丰富的社团活动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为补充, 全面构建艺术学科课程体系, 全方位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对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方向:人文美育课程、音乐选修课程、学科整合课程、学生社团课程、实践活动课程。

一、马踏青苔, 绿荫深驻, 环境人文, 美育沁园

学校的人文美育课程由来已久, 习修学生人数多, 涉及面广, 影响大, 持续时间长, 是我校特色发展课程建设的一个代表。我校特色人文美育课程的教室不局限于室内, 而是拓展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上课时间也不单纯停留在40 分钟内, 而是延伸至一点一滴之中。人文美育课程内容从自然景致到设计装饰, 无处不用心。校园里栽种了各种树木及藤类植物, 春天桃花盛开, 夏天绿草如茵, 秋天菊花争艳, 冬天铁树常青。钢琴角, 琴声悠扬惹人流连;楼梯间, 枝繁叶茂姹紫嫣红;厅廊内, 作品纷繁百花齐放。学校艺术实践基地有古琴悠扬、棋类博弈, 有假山瀑布、水车庭廊。学校在人文美育课程的建设上充分实现“满足学生理智、情感、审美、道德生活的需要, 以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健康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的养成”。

学校对于人文美育课程的投入细致、用心, 这项特色课程隐含着极大的约束力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学校积极开发利用校园文化建设, 优化育人环境, 彰显学生个性、班级特色。在人文环境打造中, 注重营造舒适的艺术教育环境, 创设一流的艺术教育条件, 为美育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二、大珠小珠, 玉盘声声, 音乐选修, 雅韵同赏

学校在音乐选修课程的设置上, 着重建立完整的音乐课程体系。音乐学科的必修一个模块、选修一有五个模块全部开齐。选修二自主开发模块初期达到七个模块, 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展。选课以学生为主,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潜能, 向学生提供参考建议, 并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做出决定。“任何课程要发挥其实效, 都必须经过教师的运作和学生经验的重新构建。”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主体, 将不同的课程观、教学观渗透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国家课程 (音乐学科必修和选修一系列课程) 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如下: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 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六个模块构成: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 使人人会鉴赏交响乐, 人人懂音乐艺术礼仪规范, 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歌唱、演奏:学生通过对音乐表演活动的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 享受音乐表现的乐趣, 陶冶情操, 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创作:是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园地, 也是学生进一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的模块。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亲密关系, 拓展艺术视野, 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各模块的教育功能和作用, 虽有不同的侧重, “音乐鉴赏”作为增进学生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应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 (具体安排见附表一)

学校课程 (音乐学科选修二系列课程) 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如下:七个拓展模块构成有电子琴演奏、室内乐与行进管乐演奏、合唱与校园剧表演、舞蹈创编、视唱练耳教学、民族管弦乐合奏、西洋管弦乐合奏。课程开设的目标是让学生都能初步掌握一门乐器, 演奏一首简单乐曲, 让学生都有登台表演的机会。这对培养孩子的艺术水平, 陶冶情操, 增强自信, 提高艺术表演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万籁百泉, 皆相与秋, 学科整合, 共促美育

学校拓展 (选修二) 课程的设计实施中, 以全学科课程和美育相结合为突破点开设相关课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淀学校艺术底蕴。学校在挖掘全部学科与艺术的整合点过程中, 注重了对学生的美育教育, 使各学科都从培养孩子的内在修为为出发点, 进行设计和教学, 研发出各学科与艺术整合校本课程, 形成了学科与艺术教育整合的课程、教材、讲义、素材及教案等。

学校对于学科整合课程的设置, 着眼点不仅在于对学生艺术与美育的熏陶, 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培养。以语文学科的整合课程“诗歌与美”为例, 在课上, 学生能够更多地探索古诗词这个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珍奇, 可以感受到祖国的壮美山河、田园风光, 体会到自然、宇宙与人生的真谛, 细品祖国和民族的命运, 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瑰丽无比的情感天地。步入这个天地, 仰视俯察, 用心聆听, 感受一颗颗鲜活的心, 就会享受不尽那悠悠情味———这里有“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 有“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满腔赤诚, 有“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贯长虹。课程的传授不再是知识与技能, 而是更多的品质提升, 学生会明白做人要有浩然正气, 要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要爱我们的民族, 要爱我们的祖国。这里的“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告诉了他们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让他们明白友情的可贵;“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激励了学生锲而不舍地追求理想;“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给了他们走向胜利的信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价值取向的个性化教学, 既是对因材施教思想的弘扬与发展, 又是对班级授课制单一的集体教学弊端的超越与创新。学科整合课程是对学生情感的显性培养, 是对个性化教育的提升与锻造。

学校坚持以艺术教育渗透各科, 形成美育的管理体系, 营造以美育人的工作氛围, 使我校教师形成较强的美育意识, 提升校本课程开发水平, 使人人都参与到学校课程改革建设中来;使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各学科的美, 从美育中发展对学科的兴趣, 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四、少年芳华, 挥斥方遒, 社团新语, 乐乐同享

社团活动课程起于学生社团建设, 确保全员参与, 并保证社团活动的连续稳定进行。我校突出音乐艺术特色教育发展, 社团活动课程着力渗透音乐艺术教育, 本着全纳持续的原则激活学生社团建设。社团课程按学年计算, 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 一学年2 学分。学生社团活动课程的参与率达到100%。从2013 年3 月起, 每个学生都必须至少参加一个社团活动课程。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适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社团课程。“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多途径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为学生社团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可能。”社团课程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要模式, 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学校社团发展迅速, 从2012 年之前的13 个社团发展为2015 年的文化艺术类、科学课程类、体育竞技类和社会生活类四大类共41 个社团, 在原有的书画社、快乐歌唱社、玖艺剧社、影视社、创意社、小作家记者社、篮球社、羽毛球社、舞蹈社、成功心理学社、魔术社、手工艺社、影视社的基础上, 又新增设了9IV社、化学与生活社、电竞社、9 视界社等20 余个社团。在社团里, 喜爱书画的学生可以自由描绘梦想, 爱音乐的孩子可以用歌声唱出心中的希望, 有思想的学生可以设计活动的方案, 有天赋的孩子有舞台可以展示与释放。

社团活动课程的开设, 让学生有了自己的舞台自己的家, 有了自己的天地尽展才华。在沈阳市首届戏剧节中, 在学校的24 个剧目中, 影视社和表演社的多个剧目均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与喜爱。摄影社是我校的明星社团, 学生都是摄影的爱好者, 在这里学生感到了世界的多彩与瑰丽, 捕捉生活中的点滴成为了他们启动快乐的方程式。学校还制定了社团课程运行的六段体系, 形成了学校特色的社团活动课程运行风格。

五、东风着意, 四景皆春, 实践活动, 全面培养

学生实践活动课程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 全时驱动, 保证学生实践活动的连续性、稳定性。课程规划种类繁多, 形式多样, 主题突出, 包含了春之艺、夏之声、秋之颂、冬之韵四部分。

“春之艺”主题活动:3 月上旬进行书法 (包括硬笔和软笔) 和“学雷锋”黑板报比赛作品展, 下旬举行“学雷锋”美术制作 (包括手工制作、文化衫设计、绘画、十字绣等) 和摄影作品展。“夏之声”主题活动:每年的五月是学校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段, 到2015 年“艺术节”已经开展到了第25 届。艺术节包含文艺会演、校园卡拉OK比赛、主持人大赛、个人才艺大赛、校园剧大赛等, 给所有学生创设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 参与率达100%。“秋之颂”主题活动:秋天是感恩的季节, 学校为庆祝“教师节”“母亲节”和纪念“九·一八”、国庆节等活动, 都会举行诗文朗诵比赛。“冬之韵”主题活动:“冬之韵”主题活动是学校学年艺术教育工作的总结性的活动, 它的高潮是学校一年一度的“迎新元旦文艺会演”。这项活动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的联欢活动, 时间在12 月末, 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娱乐性强。

学校实践课程的开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培养创新意识, 激发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奋发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

学校近二十年的历程就是特色和发展良性互动的过程, 课程建设脉络的建立与课程改革的探索就是“灵魂”发展与“内涵”充实的不断融合。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整体设计者对全科特色课程建立的整体把握, 更需要教师智慧地设计课堂教学, 合理地利用课程资源, 营造充满艺术特色的课堂文化。同时, 学生从课堂的受众变成了部分课程的主要实施者, 这也是课程改革的突破与创新。关注课程建设, 形成特色的课程脉络需要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一起积极思考。在特色化课程建设取得丰富经验并获得广泛社会认同的情况下, 学校整体课程体系的建设将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柳袁照.我对诗性教育的理解与追求[J].人民教育, 2011 (21) :17-22.

[2]史丽晶.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6.

[3]熊梅, 卜庆刚.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 2014 (7) :42-47.

艺术特色学校 第8篇

一、理念先行

学校领导首先要认识素质教育的本质, 告别以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劣根, 确立让学生享受幸福童年, 为人生奠定坚实起步的理念, 并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上、学校工作方法和管理策略上贯彻理念。江西省石城县实验学校 (以下简称“我校”) 坚定践行“让学生享受幸福童年, 为人生奠定坚实起步”的理念, 德育为主, 智育为辅, 突出才艺, 真正推行素质教育。

二、加大投入

推行素质教育、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小学阶段选择并学好最少一门过硬的才艺, 这是我校对每一位学生和家长的郑重承诺, 履行这项承诺, 除了要有坚定的信念, 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准的才艺教师和更优质、更完整的硬件配套设施。为此, 我校在建校时一次性投资三千多万, 把钢琴、古筝、琵琶、二胡、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跆拳道、美术等30多个高标准专用功能室或室内外活动场馆建造完毕, 乐器、体育器材等配套齐全。并向社会高薪聘请了一批专业才艺专任教师, 每周二、周三、周四下午一个小时全校师生学习自己喜欢的才艺。

三、加强管理

全员学习才艺, 这是一项庞大的管理工作, 必须有可行的管理机制。课程设置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课程设置要尽量考虑全体学生的个性特长, 以便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才艺课程可以按文艺类、体育类、美术类、文学类等类别进行开设, 如我校文艺类才艺包括舞蹈班、声乐班、器乐班、鼓号班等共9个班级;体育类包括球类班、体操班、武术班、跆拳道班等7个班级;美术类包括书法班、简笔画班、水墨画班、色彩与素描等共8个班级;文学类包括播音主持班、演讲与口才、经典朗诵、阅读与写作等8个班。我校现有32个才艺班, 都是开学前经学生、家长、班主任、才艺教师共同权衡, 由学生选择并经考核确实适合学生而录取到相应班级的。

过程管理更不容忽视。就拿学生选报才艺来说, 小学生一开始选学才艺, 只是把这当做一种乐趣, 他们只愿选择好玩、轻松的才艺班, 或者选择好才艺班后, 发现不好玩、有压力、要求严、学习苦而想要退缩, 申请改学另一种才艺。众所周知, 学习一项才艺, 不吃苦、不坚持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要明确规定, 学生选择才艺要填写《报选才艺申请书》, 根据学校课程设置在申请书上填写好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 由家长和班主任签字同意后, 再根据志愿填写情况到相应才艺教师处进行入选测试, 根据测试情况进行录取, 未被录取则到下一志愿, 录取后由才艺教师在申请书上签名, 并登记学生入班级名册。一经入册, 5年内不可随意改选才艺。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要保证学生学有所成, 还要加强教师和教学过程的管理。各功能室要有师生共同遵守的管理制度, 保证财产安全和使用规范。另外, 对教师, 专门制定《才艺教师考核评估细则》, 明确才艺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对学生, 制定《学生才艺学习情况报告单》, 填写每节才艺课的课堂表现、学习成果并师生签名, 每周向家长汇报。每学年末根据考核结果评选优秀才艺教师及才艺之星进行表彰。

四、成果验收

经过这样的管理, 才艺学习的成果如何呢?这就要安排才艺学习成果展示验收活动, 检测每学期每个才艺班的学习情况。展示、验收的方式要因才艺性质而定, 比如器乐类安排即兴演奏和自选歌曲演奏, 绘画、书法类安排现场书画作品表演, 播音主持班安排即兴主持和书面主持词拟写等, 统一安排好展示项目及要求后, 由评委组带着评审表到各才艺班进行集体展示和个人随机抽测, 两者相结合的成绩为该才艺班的综合成绩。我校每年下学期安排到班验收, 上学期的“六一”儿童节以才艺班为单位出节目, 通过节目评选参加“六一”文艺晚会进行全县公演, 由专业评委和观众评委对节目进行打分评比, 评选出优秀节目进行颁奖, 以此展示学生才艺学习的成果, 激发学生才艺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同时把评选结果作为评价才艺教师的重要指标。

《凡卡》艺术特色解读 第9篇

一、独特三维立体叙事

《凡卡》的叙事方法与众不同,不是单纯地运用小说常用的作者叙述,而是书信体、作者叙述、插叙有机结合叙事,三者之间彼此关联。书信体是把有意意识和无意意识体现出来,因而体现出揭示心灵深度的心灵现实主义特色,这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特色。且书信体,插叙则体现了淡化情节的趋势,这是契科夫小说情节的特色。也是20世纪文学的特色。目的是从外部现实主义转向心灵现实主义,揭露现实更深刻,而且更富于艺术表现的张力。

契诃夫尽量采用节制而客观的笔调,用第三人称叙述凡卡所在的物理时空的情境。第一、二、七、九、十六、十八、二十、二十一自然段共八个自然段是作者的非聚焦的全知全能视角客观叙述。以局外人的身份站在故事情节外部描述,用较大限度的表达自由掌控故事展开的场景和情节,自如地塑造人物的形象。

另一方面,凡卡内心情感驱动下,心理时空内对自己在莫斯科的悲惨学徒遭遇和对在乡下爷爷身边时相对幸福的生活的追忆用小说主人公第一人称内视角的书信体的倾诉和心理活动记叙。有利于表现人物和事件,也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内涵。一个年幼孩子用第一人称饱含血泪的书信类似面对读者直接倾诉,更容易激起读者内心的震撼,同情,愤怒,更能够让读者认识到底层人群生存环境的恶劣,更能够表达对道德缺失和社会制度的控诉。批判意义更加深刻。

书信形式的运用是作者的独具匠心。如果用第三人称叙述,就很难达到真实展现小凡卡受尽折磨的悲惨遭遇,表达效果会逊色不少。而书信形式的运用则有效弥补了这一点。可以自如流畅而真实地刻画凡卡的内心,传递凡卡内心的苦、乐与哀求。这种情真意切的、不含杂质的第一人称儿童话语,自然而然引起读者深切的情感共鸣。书信体的运用,可以把有意意识和无意意识体现出来,因而是很能体现揭示心灵深度的心灵现实主义特色,这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特色。学者王黎君也曾表示:“儿童视角下的第一人称叙述和成人视角下的第三人称叙述相交织,“使叙事文本在充满内在叙事张力的机理中生成了超越现有文本的他种意义,从而拓宽了叙事的空间”。

你会发现三种叙述来回的转换非常之流畅自然。巧妙地处理和衔接自己的叙述语言,是契诃夫这一小说大家又一高明之处。

在记叙完凡卡第一次看窗外和叹气之后,文章由作者的外围叙述转向了故事情节内部的主人公书信内容的记叙。凡卡由蜡烛的影子,想到了爷爷的身影,陷入对爷爷的思念,想象此时爷爷守夜时的样子和情形。作者呈现出主人公思维和情感的自然流动造成记叙内容转换的真实感。由想象到爷爷因而瑟缩的样子,想到乡下干冷而美丽的天气。

作者再由“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的记叙衔接,转向了凡卡对之前的悲惨遭遇的倾诉。倾诉开始于昨天的近期记忆……由请爷爷帮他从圣诞树上摘一个金核桃引起了凡卡对和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欢乐记忆的追忆……追忆愈是甜蜜,凡卡愈是渴望回到乡下,回到爷爷身边。所以书信最后一段凡卡再次强烈地恳求爷爷带他回去。信伴随着回忆终于写完了,作者出场记叙凡卡带着希望和愉快心情的寄信过程和美好梦境。契诃夫在文意的顺承上,构思和处理严谨巧妙。

二、儿童视角的悲怆艺术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晓东在论文中指出儿童视角是“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

《凡卡》的创作背景是在十九世纪的俄国,黑暗的沙皇统治下,破产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维持生计。契诃夫选择一个九岁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儿童奴隶作为自己小说的主人公,以孩子的视角作为主要叙述视角,有其深刻作用。“透过这样的儿童眼光,自然就清除了覆盖在现实生活表层的谎言和虚伪,一种儿童式的鲜明和不经意间的深刻,从对这复杂现实的稚气把握中透示出来。”批判力度和意义都更加深刻。

乡下好天气、砍圣诞树这些是凡卡最为珍藏的记忆。凡卡对天气的想象性回忆中的句式和语言也是充满童真童趣儿童特征:

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一连用了三个“啦”儿童欢快童真的语气便显现出来。列举完白房顶、烟、树木后,加一个小短句“全看得见”这是儿童的话语句式特点。星星很快活,天河像被人用雪擦亮了似的,这些想象和比拟都带着儿童的天真烂漫……

对和爷爷砍圣诞树的回忆也充满了儿童的欢乐和愉悦。凡卡学爷爷咳嗽,想象小枞树看热闹等着看那棵树被砍,和爷爷追跳出来的野兔……这在小小的凡卡眼中,是极为珍贵的童真记忆。叮嘱爷爷帮忙从圣诞树上帮他摘一个金胡桃,童真的小愿望。正是这种儿童的简单甚至卑微的愿望,愈加显得小凡卡的处境令人生怜。

凡卡对莫斯科这座大城市的认识和观察也不同于成人,第十一自然段中“讲到莫斯科”凡卡从房子、马、狗谈到小孩子、唱诗台,吊钩、枪……一颗朴素纯真的心灵对于这座城市的繁华和欲望毫不感冒。对肉店的山鹬啊,鹧鸪啊,野兔啊等等那些东西哪儿打来的却很有小孩子的好奇,去问肉店里的伙计。“房子都是老爷们的”又流露出儿童视角不经意间的深刻。

在小凡卡写给爷爷的信中,“亲爱的爷爷”出现了五次,“带我离开这儿”出现了三次: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

“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凡卡作为儿童的祈求语气既显得真诚和真实,又带点夸张以表达自己亟待拯救,甚至能体会到他作为小孙子的对唯一的亲人的撒娇与依赖,是为了引起爷爷的重视来解救他。这一方面令人同情凡卡的处境,心疼凡卡,另一方面也呈现了儿童凡卡内心的丰富性。如果不注意这一儿童的叙述语气,将它们简单视为“控诉”,那就是将凡卡当成人来看待了。

另一处儿童视角的独具匠心的运用是书信的最后。凡卡作为一个孩子,不完全懂得书信格式,对于收信人地址也没有概念,只是简单地写上“乡下爷爷收”其实,此处“乡下”二字看似作者无心之笔墨,实则意味深长,借凡卡的对收信人地址方面的无知,道出了莫斯科城市的冷漠与丑恶,尊重,人权,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从贫穷落后的乡下寻求才有机会实现。

孩子的美好梦想和对乡下美好的诗意的回忆,带着一种脱离现实的幻想。他真的不知道,爷爷是不得已才送他走,也许年迈的爷爷都已经不在人间,他觉得的乡下美好,是因为爷爷一切都替他顶着呢。孩子的天真,孩子的诗意想象,是孩子天生把苦难的现实诗意化,但并不代替现实不苦难。乡下因为爷爷而温暖。

作者巧妙运用了儿童纯真,幼稚的心理,以及特有的天真,与现实的残酷形成巨大冲突,于无声处听惊雷,更令人震撼。一位孩子天真美好的愿望和冷漠残酷的实的鲜明对照,这是一种“含泪的笑”的讽刺艺术。这种艺术特色在鲁迅评论果戈理艺术时曾说过,契科夫这篇小说亦是如此。读者在笑中感觉到一种心寒的苍凉。

三、情节开放结尾的悲剧意义

开放式结尾,是指结尾要读者调动思维力和想象力自己挖掘文本的宗旨和意旨,以达到把一种可能性变为多种可能性,把确定变为不确定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开放性的结局,一是体现这篇小说的奇妙效果,和欧亨利的结尾相比,虽然也是出乎读者意料之外,但是更加令人震撼,以人深思。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表示,在契诃夫的小说里,他都能听见一颗真正的仁爱之心不畅快的长叹。同时,这样的情节处理和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身份,妙就妙在儿童的幼稚心理和认知使得结尾一点也不造作,同时也让局外者的读者为之更震撼,更心痛,更清晰地认清现实的冷酷。在《凡卡》中,小凡卡怀着愉悦的希望把没有贴上邮票、也没有写明地址的信投入邮筒,回来后进入甜蜜梦乡的结尾部分,读来时就仿佛听到作者那深长的叹息。

这封写给爷爷的信是凡卡的希望。结尾部分凡卡怀着激动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写下“乡下爷爷收”,爷爷将要看到他的请求,将会接他离开这个苦难的地方。凡卡想要足够保险才好,再加上爷爷的名字,他庆幸还好没有忘记。凡卡跑去投信时,“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同时,另一处细节描写是凡卡“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把他那宝贵的信塞了进去”凡卡觉得投在“第一个邮筒”,邮差取信件时也会是“第一个”的多么童真的小机智呀,然而,我们知道,这封信是无法寄出的,爷爷是收不到的。怀着美好的希望,凡卡睡熟了,因为他太困也太高兴了。梦里,爷爷收到了来信,坐在温暖的炕上仔细地读,也许爷爷明天就会动身到莫斯科来接他,小伙伴也会等着他回去一起玩耍……凡卡在甜蜜的睡梦里享受着快乐,怎会知道他的信根本寄不出去,爷爷也没办法接他回来———连狗都不如的日子,一直会继续下去的真相!明天,明天的明天,明天的明天的明天……凡卡一天天忍受着蹂躏盼着,盼着……

凡卡对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多么得热切希望,多么地努力与用心,而对无法寄出的真相,作为读者的我们多么地了然于心!却不能也不忍心告诉他真相。热切的希望与残酷的事实,对此小主人公的浑然不知与读者的心中早已明了构成的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戏剧冲突。信件被寄送还是被扔掉,凡卡的悲剧命运走向何方,都没有言明,课文结尾是凡卡在梦里看到了爷爷在读那封不会被送达的信……使得凡卡这一悲剧形象愈加血肉真实,丰满深刻,令人动容。这也是这篇小说又一胜人之处。

摘要:<正>《凡卡》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一篇优秀短篇小说。因其风格独特,构思巧妙,语言精妙,意义深刻被人教版、北师大版、语文S版、鲁教版、长春版等众多版本小学语文教材收录。因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在课文增删多次的情况下,长期被保留。本文对该课文进行艺术特色方面的解读,并进行教学设计,为实际教学提供些许启发。

参考文献

[1]闫学.苦难的多维度展现——契诃夫《凡卡》教学解读.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契诃夫著.左少兴译.契诃夫作品集[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3][5]王黎君.儿童视角的叙事学意义[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4月

[4]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1).

海州五大宫调的艺术形态及艺术特色 第10篇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民间音乐形式, 何以成为“国宝”?本文试就海州五大宫调的流传渊源、曲牌结构和艺术特色, 作一些粗浅的探索和分析。

一、海州五大宫调源于明代两淮一带流传的“时尚小会”, 是江苏明清俗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明代沈德符著《万厉野获编》“时尚小会”条载:“元人小令, 行於燕赵, 后浸淫日盛……嘉隆间, 乃兴[闹五更]、[寄生草]、[罗江怨]、[哭皇天]、[干荷叶]、[粉红莲]、[桐城歌]、[银组丝]之属, 自两淮以至江南……则不问南北, 不问男女, 不问老幼良贱, 人人习之, 亦人人喜听之, 以至刊布成帙, 举世传诵, 沁人心腑。其谱不知从何来, 真可骇叹!”

如果说唐诗、宋词、元曲独领一个时代文坛风骚的话, 在明代一些文人学者的眼中, 明代的民歌时调, 无异是当代民间艺术的佼佼者。凌濛初在《谭曲杂扎》中写道:“今之时行曲, 求一语如唱本[山坡羊]、[刮地风]、[打枣杆]、[吴歌]等中一妙句, 所必无也。”卓珂月更确切地指出:“我明诗让唐, 词让宋, 曲让元, 庶几[吴歌]、[挂技儿]、[罗江怨]、[打枣杆]、[银纹丝]之类, 为我明一绝耳!”海州五大宫调的诞生, 便来源于这样一个大的社会氛围和艺术环境。

二、海州五大宫调按其曲牌内容来区分, 可分为大调和小调两类。

大调除前文所举的[软平]、[叠落]、[鹂调]、[南调]和[波扬]五个主要曲牌外, 还有[满江红]和[码头调]。大调的特点是曲调委婉细腻, 节奏抒缓, 类似昆曲的赠板, 演唱时字少腔多, 有一唱三叹之感。唱词典雅华丽, 明显出自文人之手。

[软平]。有专家认为是明代曲牌[劈破玉]的变体。全曲只有六句唱词, 音乐旋律流畅、细腻, 呈上、下交替级进。目前流传的“天台有路人难到”反映了封建社会文人感叹知音难遇的失落情绪, 是海州五大宫调中唯一遗存的一首[软平]。

[叠落]。明代流传曲牌之一。“叠”者有两层意思, 一是指乐曲首句和二句为五度变调的重叠递进, 二是唱词中多用叠字或叠句。[叠落]在海州五大宫调中唱词词格最为严谨, 全曲八句分两段, 每段的唱词为八字、七字、二字和十字。

[鹂调]。为明代流传的曲牌[黄鹂调]。“鹂”者, 指其曲调旋律优美, 宛转如黄鹂歌唱。[鹂调]只遗存一首“青山隐隐”, 全曲唱词共十句。

[南调]。即明代流传的曲牌[寄生草], 旋律高亢流畅, 是海州五大宫调中流传最多的一个, 目前收集整理有三十多首。[南调]全曲七句唱词, 演唱者往往在第五句唱词后穿插演唱[跌断桥]等小曲曲牌, 最后仍以两句[南调]结束。

[波扬]。是明代流传曲牌[山坡羊]的讹者, 全曲共十句唱词。旋律呈上、下交替进行, 乐句在反复中不断扬起上升, 如大海波浪起伏状。[波扬]只遗传了一首“一轮明月当空照”, 唱词十分冼练, 把少妇盼望外出亲人早日归家的心情描写得惟妙惟俏。

[满江红]。是海州五大宫调中的另一首大调, 也是唱词最多的一首大调。[满江红]共二十二句, 分前后两个部分。前十二句共三段, 亦称三番, 每四句为一番, 分别称[满江红]头板、二板和腰板。后十句为两番, 前四句称之为小过板 (或叠板) , 后六句称之为大过桥 (或落板) 。[满江红]流传的曲目较多, 民间“玩友”称有九十九首, 目前收集整理有三十余首。

[马头调]。明代流传的曲牌, 是海州五大宫调中的另一首大调。有些知名学者在上世纪50年代未为《白雪遗音》出版时写的序言中称道“[马头调]早已失传”。但连云港市的文艺工作者们在上世纪80年代的田野调查中, 却发现该市赣榆县的徐希来老人能唱完整的[马头调], 其唱词和两百年前刊印的《白雪遗音》中的唱词几乎相同。

除了大调之外, 海州五大宫调中还有近一百首小调。小调和大调的风格截然相反, 它节奏明快, 字多腔少, 长于叙事。经常使用的小调有[剪靛花]、[银纽丝]、[罗江怨]、[跌断桥]、[小京调]、[刮地风]、[玉娥郎]、[鲜花调]、[太平年]、[凤阳歌]、[玉兰花]、[哭小郎]、[京垛子]及[数落]等60余首。小调和大调一样, 即可单独演唱, 也可和大调连缀, 组成套曲, 演唱各种故事。套曲中还有一种集曲, 用曲牌的一段、一句或半句联缀而成, 腔调转换自如, 唱词连贯如一。集曲堪称中国民间音乐的绝唱, 因演唱难度较高, “玩友”中能完整演唱者已无几人。

三、自明代嘉隆年间流行以来, 海州五大宫调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 形成其鲜明的艺术特征。

自娱自乐性。海州五大宫调以自娱为主, 传唱者自称“玩友”而不称艺人, 它代表了古代我国人民用艺术形态来进行怡情养性、寄情抒怀的生活追求, 蕴含着人际往来、完善自我人格修养的中国人文精神。海州五大宫调至今仍是连云港市许多社区和民间群众自发地娱乐活动的一种方式。

南北交汇性。连云港市地处江苏、山东两者接壤处, 历史上一些北南双方的音乐形态均在此流传生根, 呈现出既融会贯通又诸调杂陈的局面。据有关专家考证, 海州五大宫调中的大调, 多数源于北方;而小调中的绝大多数来自江淮一带的民歌小曲, 两种曲牌长期融合并流传, 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海州五大宫调。

雅俗和谐性。海州五大宫调中的大调曲调委婉细腻, 节奏抒缓, 唱词雕琢典雅, 一唱三叹。而绝大部分小调则节奏明快, 唱词通俗, 起承转合, 长于抒事。海州五大宫调的套曲, 把这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曲牌连缀在一起, 达到了大曲与小曲的完美结合, 典雅和通俗的和谐统一。

集曲高难性。海州五大宫调中的集曲, 演唱技巧十分高难。它用若干曲牌的部分乐句连缀组成一完整曲目, 分段转韵, 连贯如一。集曲的艺术特征前文已述, 在此不赘。

曲牌完整性。历史上的连云港市属东夷地区, 交通闭塞, 来往不便, 因此构成了海州五大宫调生长和传承的特殊地理环境。它传唱了数百年之久, 少受外来文化形式的冲击, 使许多稀有的曲牌得到完整的保存。

曲堂相传性。因海州五大宫调演唱以自娱为主, 演唱多在民间的“小曲堂”进行, 因此它以曲堂的形式代代相传。据民间调查的资料, 有的小曲堂衍传七八代以上。

海州五大宫调是江苏明清俗曲的重要一支, 是连云港市民间音乐艺术瑰宝。但随着全球代、现代化的日益发展, 广大青年人对传统民间文化形式的冷漠, 使其得以展示的平台日渐减少。随着一些颇有造诣的老艺人相继谢世, 一些演唱难度较高的优秀曲目已近失传。海州五大宫调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 文化部门制定了可行的保护计划, 除了对民间流传的曲牌和曲目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外, 还在社区、学校和市属专业戏曲团体建立一批传承单位, 面向社会举办了多次推荐演唱会。这对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 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摘要:海州五大宫调的流传渊源、曲牌结构和艺术特色。

张庆艺术特色 第11篇

一九六五年生于北京。一九九一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现为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

展览:

二○一三年,『学院工笔(第八回展)—赢传媒中国工笔画名家提名展』;『微观与精致—首届中国工笔重彩、水墨作品学术研究展』;『复兴之路—北京工笔重彩画会成立34周年特展』。

二○一二年,『From Paper and Silk—当代工笔画澳洲展』;『金沙、吕鹏、商京奎、张庆、朱伟—当代工笔画五人展』;『三矾九染—2012中国当代工笔画提名展』。

二○一一年,『格物致知—中国工笔画的当代表述』;『学院工笔(第六回展)—首届中国工笔画学术联盟名家邀请展』;『象外象—当代水墨提名展』;『意境与品格—中国当代工笔画艺术成就展』;『Live in Between:云水之间—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展』;『中间:Midway—当代艺术巡回展澳洲展』。

二○一○年,『中间:Midway—当代艺术巡回展澳洲展』;『学院工笔—深圳特展』。

二○○九年,『微观与精致—第二届全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艺术展』;『中间:Midway—当代艺术巡回展中国展』;『学院工笔(第五回展)—中国工笔画学术邀请展(北京)』。

二○○八年,『精品二○○八—中国工笔画名家新作展(北京)』。

二○○七年,『学院工笔(第三回展)—第二届全国青年工笔名家艺术展』;『南北·工笔画对话学术展』;『移花接木—金沙、张庆、陈子、张见作品展』。

张庆的从艺道路就如同他的艺术作品一样的与众不同。他自幼喜爱绘画,并从高中时期开始接受较正式的美术教育。在此期间,他从事过中国景泰蓝的制作以及卡通片创作的工作。他是在进入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后才开始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理论进行正规的学习和研究。

张庆十分陶醉于中国唐宋时期的花鸟画作品,以及清代著名绘画大师任伯年等诸多画家的作品。这些古代的经典之作,对张庆的绘画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他认为自我的风格牢牢地植根于中国传统的绘画之中,但他同时也受到了西方绘画理论和技法的影响,例如加入了光影的运用以及对事物结构性的描绘,使其作品在中国传统平面化的氛围中产生了立体的视觉效果。的确,对于他的绘画作品来讲,结构性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而他的丰富的想象力是通过他所运用的传统的工笔画法来表现的。

当观众们在欣赏张庆的绘画作品时,就如同被引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观众们会被画面中丰富的花鸟世界所征服,被画中的中国古典人物形象所迷恋,对于张庆来说,他就是要在作品中精心地演绎出这样一个宗旨—创造一个真正表达人类与自然世界和谐共存的相互状态。确实如此,从花鸟画出现的时刻起,其实质就已经从独立地、真实地对自然界的描绘逐渐转化为以人类的行为为主导地位的被动状态,自然世界只能是人类活动的陪衬。但是现在,正如张庆所说:“人们已经认识到人类并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主导者,而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当今的世界中,人们必须与大自然共同分享这个美好的世界。”

在张庆的作品中,禽鸟占据了主要的部分,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不仅仅是自然现象的标志,而且还是他工笔画技法巧妙运用的展示。“我采用了肌理的效果来替代鸟类真实的羽毛状态,使之同样具有存在的生命意义。”正如艺术家所言,禽鸟已成为一种象征。张庆选择这种方式的目的是引导人们去关注更深层的事物,从而减化人们对于作品表象的注意。

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穿插是以非时间概念出现的,人物没有具体的行为要求,其目的是要创造出一个平和怡人的自然状态,创造了一个具有美感的理想化的虚幻世界。

同大多数当代中国艺术家一样,张庆身处在一个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时代之中,他既要向世界传播具有中国民族精神与形式的花鸟画,同时又要将西方艺术领域中的精华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逐渐形成具有新思维的审美要求和艺术形式,从而创造出更新、更理想的艺术作品。

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12篇

“古文”的复兴,有赖于韩愈的出现。而说到韩愈,则必须看到他的多面性。一方面,韩愈具有积极维护封建专制和儒家“道统”的热情,而另一方面,韩愈又是一个个性很强、自我表现欲很强的人。在他的怪怪奇奇、汪洋恣肆的作品中,我们已经可以感觉到他的不甘凡庸、喜好张扬外露的气质,而“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芍药歌》)这一类自我描述,更不是拘谨敛束的形象。甚至,他以上追孟子、继承道统自命,也可以说是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共同表现。所以,当韩愈投入古文复兴运动时,他的态度与前人实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复兴儒学为核心宗旨的基本立场上,他确是继承了前人;但他的整个散文理论,特别在变革文风、推进创作方面,却增添了许多新的和更为合理的内容。而古文运动获成功,不仅由于他的理论,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写出了许多富于个性、才力和创造性的佳作,从实践上重新奠定了散体文的文学地位。同时,他大力提倡与呼吁文体改革,团结了一批撰写散体文的作家,使散体文创作形成了一股较大的文学潮流。学者将其散文分为议论、记叙、抒情三类,本人试就其艺术特色作些分析。

首先,议论文方面:

韩愈散文中,议论文占很大比重。其中有指陈时弊,为民请命的《论天旱人饥状》,有集中表达其社会观和人生观的《原道》,有对社会黑暗现状作辛辣嘲讽的杂文等,这些作品气势充畅,纵横捭阖,波澜起伏,时见奇峰突兀,而在转接之处又不可测识。我认为韩愈的议论文之所以能够如此,一是他善于将各种材料有机地进行组织,形成内在的严密逻辑性;二是“不平则鸣”,议论中深含强烈的感情色彩;三是说理注重于运用生动形象的事实,使文章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如《师说》,采取总分结合,正反对比、反复论证的手法,笔势纵横,间架细密,具有一种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杂说四》通篇围绕发现、爱惜和使用人才,用可以感触的形象作譬,跌宕起伏,层层递进,使全文一气贯注。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论述内容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增强论证效果,是韩愈议论文的又一特色。如《答李翊书》语气亲切、曲折跌宕而又酣畅流转;《进学解》借用自我嘲解的传统方法来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在写作中时而运用生动的比喻,时而运用对比排偶,时而正话反说,反话道正旨,婉曲中更见恣肆畅达,表现出很强的论证力量。

韩愈论文讲究“气盛言宜”,第一个把“文气”说具体化,把“气”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联系起来。他看到了文章表达的力量与句式组织和声调抑扬的关系。他在创作中,更善于利用句式的错综变化、整散杂出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送石处士序》中,“与之语道理……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以多达五十六个字的长句,又连用五个比喻,气盛言宜,极富表现力,这是韩文语言的重要特色之一。又如《送高闲上人序》中,一口气连举古代八个人,说明他们在各自所从事的事业上之所以达到极高的造诣,都是专一其心,不“外慕徙业”,不见异思迁的结果,用一个气势极盛的长句,来证实上述道理的正确性。

其次,记叙文方面:

韩愈的叙事文,有许多文学性较高的名篇。《张中丞传后叙》记述许远、张巡、南霁云等死守睢阳英勇抗敌的事迹,绘声绘色,可歌可泣。文章前半夹叙夹议,证明许远“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实不畏死,层层驳诘,笔端带有感情。后半根据自己所得民间的传闻,写张巡、南霁云事,而特别写了南霁云乞师贺兰的片段情景,突出了生动饱满的英雄形象。文章只写张巡等三人死守睢阳的遗闻轶事,叙事和运用语言极曲折变化之能事,足令三人的性格特征,跃然纸上。这是司马迁传记文的一个发展。他的碑志文向来很有名,虽不免有许多“谀墓”之作,但他往往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在定型的体例之中,作具体的描写,因而区别于六朝以来的那些“铺排郡望,藻饰官阶”的十足公式化的碑志文。著名的《柳子厚墓志铭》,有重点地选取事件,通过富于感情的语言,不仅指责了官僚士大夫社会的冷酷无情,叙述了柳宗元一生不幸的政治遭遇,而且也突出了“议论证今古,出入经史百家”的一个古文家的形象。《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既叙述了“天下奇男子王适”的生平事迹,末了还叙述另一“奇士”侯高当日嫁女王适的滑稽故事。这个故事,带有传奇性,写在墓志上,好象有伤碑志文的严肃,但它使“天下奇男子王适”的形象更为突出了。

再次,抒情文方面:

用散文抒情,韩愈也是很成功的。韩愈为友人写书、序,为亡友写墓志,往往是带着强烈感情来运用笔墨的。他常常让感情生发开来,透过一人一事,表现他对社会上某种现象的认识,以及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孟东野书》中,慨叹孟郊“言无听也,唱无和也,独行而无徒也”。这种孤独感,是孟郊的,也是韩愈的。在当时社会中不被知遇的知识分子都有相似的处境,相似的感情。又如,《与崔群书》中写道:“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贤者虽得卑位则旋而死,不贤者或至眉寿。”“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云云,用笔摇曳动宕,其意曲折含蓄,形似怨天,实则尤人,是对社会的不合理的讽刺。这里虽未提崔君,但作者既以为“足下贤者,宜在上位”,替崔君鸣不平之意,自当包含其中。作者自己因“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其自鸣不平之意,亦不难于言外得之。还有《祭十二郎文》是前人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的名篇。文章结合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悼念亡侄的悲痛,感情真实,抒写委曲,恰如长歌当哭,动人哀感。

我们一般说韩文雄直,不做掩抑收敛之态,但不意味着他构思粗率,不用曲笔,其实他的文章风格也有深婉含蓄的一面,这一点,在他的名作《进学解》、《送穷文》、《送李愿归盘谷序》中都可看得很清楚。以《送董邵南序》为例,本文之所极尽吞吐之势,原是决定于它颇为特殊的内容,邵南是韩的好友,在《嗟哉董生行》一诗中,韩愈说他:“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外惟有吏,日来征租更索钱。”后来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对这样一位怀才不遇的友,韩愈极为同情,于其欲另谋出路时,为文赠送勉其行。然而董要去的地方却是河北,而河北镇乃是分裂势力最为猖獗之地,去而为他们所用,实无异于助长分裂势力,危害国家统一,而这又是韩愈一贯反对的。如果明加劝阻,那么这篇赠序就不必写了。正是这种矛盾,才形成诗文于同情中寓劝戒,于转折处见真情,似送实留,含蓄不露的特有风格。其他如《送高闲上人序》、《毛颖传》、《送孟东野序》等多篇文章都具有这种文风。

对古典文学进行有选择、有批判的吸收,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族性的精华,这是我们学习鉴赏古典文学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所以,学习韩愈也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动态的观点,对韩愈散文进行审视,将其具有现代意识的东西融入先进的主旋律文化之中,为人民创造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学习韩愈散文,首先要学习作者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韩愈人生经历较坎坷,小时候凄凉孤苦、颠沛流离,但他刻苦自修,好学不倦,终成一代大师。学习韩愈散文,要学习作者操行坚正、直言无忌的文风。韩愈为文,注重养气,胸怀浩然之气,言行完全出科真诚,持身立朝能表现高风亮节,直言敢谏,曾上表论佛骨,出言亢直、气势磅礴,忘一己之利害,置生死于度外,表现了文人的操守。学习韩愈散文,要学习作者的卓然超群、不媚时俗、勇于创新的精神。韩愈起来倡导“古文”,解除束缚,恢复自由,改极呆板的骈文,为较活泼的散文,表面看来是“复古”,实际是一种“革命”,由于韩愈不愿迎合流俗,所以受尽嘲讽。宁愿寂寞当时,但求留名于后世。可以说,他能参与天地造化,关系天下盛衰,表现了浩然正气。

参考文献

[1]朱东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中编上册) .

[2]游国恩.中国古代文学史.

[3]古代散文选 (中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实现现代化下一篇:串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