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簧管教学方法

2024-07-13

单簧管教学方法(精选12篇)

单簧管教学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单簧管演奏技能,教学方法

“在音的发生、增强、减弱和消失方面, 单簧管 (黑管) 是最理想的乐器, 因此它有造成缥缈、深远、空谷回响、余音绕梁、薄暮昏暝等效果的可贵性”——海克托尔·柏辽兹。[1]

现代的单簧管由五个部分组成:管嘴 (笛头) ;小筒 (二节管) ;五节;下节;喇叭口。单簧管具有三个八度半的广大音域、丰富多彩的音色以及各个音区不同的特点。高音清脆嘹亮高亢;中音幽优圆润柔和;低音低沉忧郁缠绵。在这里我从两个方面阐述。

一、单簧管的演奏技能技巧和基本要素

单簧管的演奏技能技巧基本上由五个方面构成:姿势、口型、呼吸、吐舌、运指。概括为:姿、唇、气、舌、指, 将五个方面协调自如地结合在一起, 称为演奏单簧管的基本方法。初学者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才能为提高单簧管的演奏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演奏姿势

从学习吹单簧管的第一课开始, 就要向学生强调头部、身躯、胳膊、和腿的正确姿势。全身应处于自然轻松而不紧张的状态, 头部和身躯保持平衡, 身体任何部位的姿势不正确, 都可能发出不良的声音, 引起呼吸的困难和手指的不流畅。如果头部靠前过于低垂, 就会发出分散而尖锐的音。如果头部靠后, 颚骨就不能平衡地对准管嘴, 引起簧片的震动不好, 就会发出低而弱的声音。另外持乐器的角度也不易过大, 也就是说乐器应与身体保持45度角。手指应在没有压力地状态下, 轻轻地缩成环形放在乐器孔和键子上面。坐着吹奏时, 不可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 不然会妨碍腹部的收缩和横膈膜的运动, 使呼吸不畅。

(二) 口型

口型是指面部肌肉和唇肌协调控制乐器发音时的形状, 口型与含笛头的位置是否正确, 对于发出的音质起着重要作用。口型的构成有以下几点:

1. 上下嘴唇与牙齿自然闭合, 上牙接触管嘴的位置。大约是距离管嘴的顶端1.25公分的地方。然后让下颚自然下垂, 如发“唤”音的形状。

2. 在上述形状的基础上, 下唇再向里自然收拢靠在牙齿上, 如发“欧”音, 同时下颚自然舒展, 宛如微笑状态。

3. 保持上述姿势, 然后将双唇自然收拢, 如发“乌”音, 以上三点连接起来即构成吹奏时的口型, 练习时可以对照镜子按上述方法体会口型的要求。

(三) 呼吸方法

单簧管的发音是通过呼出的气流使簧片振动, 同时产生音波, 因此, 呼吸是单簧管发音的动力。在掌握吹奏方法的各个要素中, 应把呼吸放在首要地位。

1. 吹奏时的呼吸与正常的呼吸的差别在于正常的呼吸是有节律的, 是人们下意识的呼吸活动;而吹奏时的呼吸则是根据作品的乐句结构进行的, 这种呼吸是有意识的, 在吸气时, 胸内迅速扩大, 时间较短, 而呼吸时, 要求动作放慢, 时间延长, 吸气与呼气不存在均等性了。

2. 吹奏时吸气要加深和扩大, 呼气时要延长与放慢。演奏单簧管有三种呼吸方法:胸式、腹式、胸腹式。目前普遍使用胸腹式方法, 这种方法集中了胸式和腹式的各自优点, 把胸腔和腹部横膈膜充分利用起来, 吸气量大, 不易疲劳。

(1) 正确的吸气方法:用两边的嘴角轻松自如的迅速吸气, 胸腹同时自然扩张, 伸吸下沉, 使吸入的气息控制在横膈膜处, 以次作为吹奏时的支撑点。

(2) 正确的呼气方法:呼出的气流应持续、平稳、均匀, 同时, 胸腹自然收缩, 在感觉上形成一条线, 从气息的支撑点开始, 经过胸、喉、口腔流入乐器管内。

(3) 吸气时注意两肩不要抬起, 呼气时喉咙不要用力, 以免气流受阻, 声音发紧, 吸气与呼气都要留有余地, 即不要吸得太满, 又不能把气全部呼出, 总之, 要做到轻松自如。

如何才能增加肺活量并掌握呼吸技巧, 除了经常练习长音外, 尽可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中坚持以下四种不同力度的练习:

(1) forte-强 (2) piano-弱 (3) pp (4) f>p

还有人提出一种提高肺活量的方法, 我认为很好, 就是最好撇开乐器, 以稳定的速度散步, 每七、八步吸气一次, 以同样的时间呼出, 坚持练习并逐步增加收入和呼出的时间, 可以有效地增强肺活量。

(四) 吐舌方法

要使单簧管发出音, 必须先将舌头接触簧片的上沿, 并在气息呼出的同时, 将舌头向后缩回, 只有在舌头离开乐器并使气流能够进入乐器时, 才会发出音来。这时, 舌头起着活塞的作用。

在吹奏过程中舌头的变化多样, 根据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内容的需要, 有两种演奏技巧是演奏者必须掌握的。

一种是连音L e g o t o, 另一种是断音Staccto (吐音) , 凡是音乐作品的起音 (即每个乐句的第一个音) 和需要断音效果的乐句都是通过舌头的运动来表现的。

吹奏连音 (Legato) 时, 舌头的动作必须特别平稳, 反之, 会使连音的圆滑性受到影响。吹奏特强音 (Sforzanto) 时, 舌头必须果断尽快地离开簧片。

吹奏断音 (Statoato) 时, 应注意一下三点:

(1) 舌头应接触簧片顶端, 做发“嘀”音时的动作。

(2) 舌根后缩, 喉咙自然打开, 舌尖自然抬起, 与簧片顶端的距离要近, 接触面积要小, 舌的动作与呼出的气流要协调均衡, 轻松自如。

(3) 呼出的气流要持续、平稳、均匀, 舌和手指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注意气流不要冲, 舌头不要重, 口型要松弛, 使吐音达到干净、利落、轻巧和富有弹性。

(五) 运指练习

正确的运指是完善演奏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关系到演奏是否准确, 发音是否干净, 运指是否均匀流畅。所以在掌握了正确的手形后, 运指时虎口处要保持椭圆状, 手腕在运指当中要始终保持松弛, 手指要保持自然弯曲放松自如。因此, 在选择练习内容时应由下面三方面组成:

(1) 在各种不同奏法的音阶走向中, 锻炼每个手指移动的准确、及时。

(2) 在三度音程的连续进行时中, 锻炼向上方跳进时两个手指抬起, 一个手指落下;向下方跳进是时, 一个手指抬起, 两个手指落下。

(3) 在各种不同琶音走句中, 锻炼一个, 两个和三个手指的同时准确动作。

二、单簧管教学方法的几点认识

教学方法取决于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 要使学生掌握单簧管的演奏技巧, 成为合格的演奏人才, 作为教师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及方法。

1.教师在教学时, 选用教材应尽可能全面, 需要将不同作家的练习曲、民歌、外国古曲乐曲尽可能纳入, 以便巩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技巧, 教师亦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练习。

2.特别注意哨片的挑选, 哨片以适度柔软较为适宜。过硬的哨片使声音发闷, 过软的不能保证音准。

3.一般8-9岁的孩子, 就可以开始学习单簧管了, 在这时期内, 必须适当的从小单簧管 (bE调) 学起。

4.学习单簧管基本功非常重要,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基本功的重要性, 同时要设法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教材,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音乐思维力和音乐表现力, 对将来能否培养出高质量学生有直接关系。

6.示范与语言相结合, 是最好的教学方法。示范教学能从听觉感觉上启发学生, 特别是对一些模仿能力强的学生更为有效。但是, 只有示范教学不可能将经验上升到理论, 学生也只是一时的模仿, 只有通过示范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 才能使学生逐渐由模仿到独立。

7.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吹奏能力, 要求教师为学生安排好家庭作业, 作业应当包含一些能够引起兴趣的内容, 要求学生按规定的计划进行练习。

8.只有全面发展的学生, 才能获得专业更大的发展, 从事器乐教学的教师要注意并帮助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 作为教师我认为对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既要有严师之爱, 又要有良友之亲。如此才能达到《学记》中所说的目标和要求,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经验, 弥补不足, 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管乐人才。

参考文献

[1][俄]谢·罗杰诺夫编著.赵恕译, 单簧管演奏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

[2]尤德义.单簧管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

单簧管初级教学难点与对策分析 第2篇

摘 要:单簧管是当下我国音乐领域中倍受重视的管乐器,相关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其教育质量,进而培养出优秀的双簧管演奏人才。在节奏感的教学中要结合歌唱知识,通常情况下,每部音乐作品都要经过“起承转合”,有前奏也有高潮,如果演奏者能够熟练的演唱曲目,自然对其高潮部分非常熟悉,从而在演奏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气息的调节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单簧管初级教学中的主要难点,然后细致讨论了攻克这些教学难点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单簧管;单簧管触及教学;教学难点

单簧管又名黑管,源于古希腊,数据木管乐器。单簧管的音色特点是华丽而音域宽阔,丰满而圆润;其演奏技法的特点是指法灵活且力度强弱的变化非常自由。由于单簧管在演奏过程中气息消耗量比较小,所以在管弦乐队中的定位是独奏部分。单簧管作为一种高雅的西洋乐器,因其独特的音色和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一直倍受重视。当下我国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小康社会既包括人民物质生活质量提高,也包括人民精神文明生活的丰富。音乐是人类的灵魂,加强对单簧管触及教学难点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专业学员进行学习,也有利于为大众学习乐器以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奠定良好的教育技术基础。单簧管初级教学难点解析

单簧管作为一种管乐器,其发声原理在于气流的振动,所以在演奏中学生的气息运用能够反映出演奏的基本功,通过对历届学员的学习档案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呼吸问题是在初级教学中的主要困难之一。没有平稳而绵长的气流,就无法对演奏效果提供保障,尽管单簧管的气息相对来说比较弱,但是单簧管在管弦乐的协奏中主要是担任独奏部分,所以对演奏者的呼吸法还是有较高的要求。初级教学的困难之二在于口型的练习,口型练习中涉及学生的唇齿牙的位置变化,由于表达比较抽象,老师也无法对学生口腔内的状况进行直接观察,所以也很难对学生的口型进行矫正。困难之三是指法练习,键位的熟悉可以通过重复训练来实现,但是击键的强度和击键的频率比较难控制,用数量进行衡量学生容易出现练习中的僵化状况,而本体感受练习又很难进行量化,所以成为初级教学的困难。困难之四是练习难度的选择,练习曲目简单学生会大意不认真练习,练习曲目过难又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攻克单簧管初级教学难点的具体方法

2.1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对于管乐器而言,呼吸方法是其演奏的基本功。良好的气息能够让单簧管的音色更加圆润而丰富,能够提升演奏的表现力,更好地对演奏作品进行诠释。

与正常呼吸的下意识呼吸不同,单簧管的呼吸的特别之处在于其是有意识进行的,教师要予以正确的指导。从生理学层面来看,一般可以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单簧管呼吸一般选择胸腹式呼吸方法。这是由无论是从吸气量还是从气息呼吸时的平衡控制、呼吸肌肉的抗疲劳程度来说,胸腹式呼吸方法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实践证明,单簧管演奏名家之中,大部分采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方法。胸腹式呼吸方法,可以采用平躺呼吸、站立呼吸、发音呼吸等方式来进行训练。这对于单簧管演奏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2.2 加强学生的口型训练

在单簧管演奏学习之中,对于口型的训练也具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在演奏过程之中,认为单簧管演奏之中,应当将嘴唇包住笛头,上嘴唇紧闭并贴近上牙齿,上牙齿成斜面放在笛头一公分处。同时,下嘴唇轻轻垫住下牙,嘴角成微笑状,包在哨片与笛头面板分开的位置,并利用呼吸的气息,在舌头离开哨片的一刻吹出声音。

2.3 提高指法练习的教学技能

灵活的指法是管弦乐器演奏的基本技能,对于单簧管来说其对于指法练习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其对于键位和击键力度以及击键频率都有严格的要求。此外,其对于手指的抬起和落下的弹性也有细致的规定。单簧管对于指法练习的近乎苛刻的要求主要是出于对演奏效果负责的角度出发的,管乐器与气流有紧密联系,这些影响气流强弱的因素必须高标准高要求,才能够呈现出高质量的演奏。

关于该教学法的实施,建议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关于键位的联系,主要采用重复训练法,让学生通过重复击键的过程来熟悉各个键位,有利于其他演奏技能的学习。第二,要对演奏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情感表达有深入的认识,在情感驱使下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帮助加强键位的记忆。第三,指法的练习要选择综合练习指法效果好的曲目进行训练,有利于指法技能的灵活和熟悉,进而达到初级教学目标。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发现,有助于指法练习的曲目有《32首练习曲》和《46首日常练习曲》。此外,为了提高学生指法练习的质量,教师要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法示范与指法练习相结合;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指法的纠正要实时性,即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对其指法进行有效的矫正。

2.4 求上而得中,达成初级教学目的

由于人的畏难情绪和人的无限潜能,为了攻克单簧管初级教学中的训练质量不达标的状况,建议利用求上而得中的原理来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即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所选择的练习曲目要略高于实际教学目标,让学员在练习不达标的情况下实际上达到了初级学员应有的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终有利于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利于教学的进行。

关于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练习曲目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并不能简单地根据学生的单簧管学龄来机械性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乐理知识和实际演奏技能来为其量身定做。第二,难度的梯度确定要科学合理,即难度不能太高,以至远远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无能为力,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分析,最佳的难度是“跳一跳正好能够摘到桃子”,即学生稍稍努力就能够达到教学要求,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进而在不断的自我挑战中增长自己的演奏技能。第三,教师要将阶段性的教学计划呈现给学生,能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有利于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精力。教师还要为每位学生制定一个学习档案袋,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有利于学生进行查缺补漏。结语

由于单簧管这种乐器是舶来品,并且该乐器本身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所以在教学中难免出现困难。又由于单簧管受到音乐领域中的高度重视,所以其演奏流派多种多样,演奏技法也非常多。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开始学习单簧管之前,作为门外汉的学员们对单簧管的演奏技法的认识比较浅显,与初级教学内容会形成一定反差,这也为后续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设置了障碍。因此,相关的单簧管的教学工作者要加强对初级教学的研究活动,从而有利于教学的进行。此外,音乐领域中的相关人员要普及单簧管的演奏的音乐常识,从而有利于丰富大众的认知,进而有利于提升大众的音乐素养,最终有利于乐器演奏教学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单簧管教学方法 第3篇

首先在练专业时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正确的演奏方法上。这需要足够的耐心去提醒学生要注意口型、手型、以及气息的控制,不断提醒学生“要学会相对放松”,同时,常把双手搭在学生两肩上让他体会持管的姿势。

“气息是管乐的生命”。气息的应用对单簧管的演奏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通过正确的口型,加之气息的正确应用,才可以使学生吹奏出优美的声音。同时,手指的灵敏度,舌头的松弛度,都要很好的协调起来,这样才能在演奏中“游刃有余”。所以学生们应该学会这些方法的协调配合,最终使自己在单簧管声音和技术的演奏中达到自如的状态。

如何培养乐句感? 首先注意音乐听觉的培养。

音乐是听觉艺术。单簧管音乐演奏效果的优劣首先取决于演奏者是否用听觉去感知乐曲的旋律特点、节奏变化、调性的色彩等。如果演奏者离开了用“音乐的耳朵”去监控自己的演奏,则他也无法在音乐的理解、布局、设计等方面与双手、舌头在乐器上的操作达到协调吻合。如演奏者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便能敏感而又生动地感知音乐乐句结构生动具体的形态特征。

其次注意音乐的歌唱性。通过学生有声或无声(内心)的歌唱与演奏相结合来培养与发展“听觉表象能力及调式感”。这种培养与歌唱活动的联系最直接、最紧密,所以许多教育家及演奏大师常在教育中极力提倡演奏要有歌唱意识。

音乐的旋律总是在流动着的,乐句经过起句——推动——走向高点(高潮)——收束结尾,这是音乐语汇的基本方式。把这些乐句的结构表达清楚,像平时讲话一样有语调、语气、呼吸,就能赋予音乐自然的生动性,使之“像说话一样”。

有的学生练专业经常不动脑筋,纯粹是机械般的演奏——至少在练习一个艰难乐段是这样。在学习新曲目时,首先要看乐谱的调式调性,拍号,形成一个总的概念——要用脑,然后找出最困难的段落,标出指法——要用脑。指法和气息非常重要,可能决定一个乐句是否能连贯,指法是把握性的基础。有时,需要很慢的演奏一首乐曲,以便巩固对某一部分的记忆。慢奏同样帮助检查音符的准确性及句法,因为慢速演奏时,如同看到慢放的电影一样,你看到每一个细节,并同时加强了记忆,也能更清楚的用心去感受到手指的运行。

说到呼吸,我深有感触。在任何一种生命体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永远都是呼吸。当一个人刚出生时,用什么来证明他是活着的,那只有呼吸。如果一个人停止呼吸,他的生命便随即终止。当音乐艺术出现的时候,人类首先是用嗓音,声音和语言将音乐唱出来和表现出来,任何音乐都是被呼吸所分解的,任何一个从事吹奏乐的演奏家,任何一个弦乐演奏家,都懂得这一点。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歌唱家一口气唱完两三分钟的歌曲,听这种歌唱要有多么受罪。巧妙的呼吸是任何一种演奏活动的神经,每当学生演奏他自己不知是什么旋律的乐句时,我便会让他唱出来,慢慢体会音乐的呼吸。

在器乐演奏和教学的诸多因素中,人们往往过分地强调技术和技能技巧的意义,而对于演奏的歌唱性、思想情感的表现等重要因素则往往重视不够。曾经有位老师说过,我们应当是在“唱单簧管”。那怎样唱?简单的说就是要把内心的感受、感情通过手指以及正确的气息在乐器上唱出来,实际上是心在歌唱。声音只是传达感情的媒介,嗓子、乐器都是发声的器官,它们只有发自内心才能唱或奏出优美如歌的声音来。所以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声音是由内心发出的,是由于对客观事物有感而发的,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声音。没有感情,声音再纯净再华丽也是无生命的,苍白无力的。犹如人们说话:心情好,说起话来就和缓、悦耳动听;烦躁、愤怒就急速、粗厉。前者是悦耳好听的关键,后者是动听感人的关键。其实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一种国际语言,直接表达感情的语言。

李斯特也认为音乐有一种最高的性能——“它能够不求助任何推理的形式,而复制出任何内心运动来;它是具体化的、可以感觉得到的我们心灵的实质”。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认为:音乐是最崇高的艺术,它对情感最敏感,它可以表达人们各种情感的波动与转换,是“感情的速记”。 单簧管被誉为是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它的音域十分宽广,差不多4个八度,各个音区都有独特的音色,低音区深沉,中音区浑厚,高音区明亮,适合表现各种不同的音乐性格,是乐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它的技术的复杂,往往需要长期的艰辛练习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久而久之,教者与学者就把技术看得头等重要,夸大技术在教与学、表演中的意义,甚至把思想感情的表达剥离开而专攻技术,进而陷入重技轻艺的误区。

在单簧管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掌握演奏技术、技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法,充分认识其演奏技术、技巧形成的规律性和阶段性,才能提高演奏能力,把教学搞得更好,进而完成教育培养目标和任务。

[1]刘庆刚.钢琴演奏与教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7.

单簧管运指难点及训练方法 第4篇

关键词:单簧管,运指难点,训练方法

单簧管最早出现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其音域宽广,音色圆润、富丽,是木管组最富有表情性的乐器,被称为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想要演奏好单簧管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需要气息的运用、嘴型的控制、舌头的配合等技巧。运指技巧,对于全面掌握好单簧管演奏技巧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手指按键的速度,双手配合的协调性,直接影响到对音乐表现和技巧的发挥。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类型的运指难点。

1. 围绕a1音展开的较困难运指

说到关于a1音展开的较困难指法,就要说说如何去正确地按a1音。首先要在g1的指法基础上(注意g1虽然什么都不按,但是要求手型、手指正确,与音孔要对齐),左手手腕向内翻转,动作不必过大,只需将左手食指的第一关节右侧轻轻按起a1音键即可。在吹奏长音时也要保持这个手型状态。手指与按键接触的部位要固定。

(1) a1与b1的连接。这两个音衔接的关键是在左手食指按完a1音键后,能否快速准确地和其他手指落下的同时“滚回”到原孔,并将它盖严。在练习时,手腕一定要放松,动作不能大,慢练中体会动作感觉。手指动作要同时、迅速。参考上述训练方法中的第一、三方法来加以练习。

(2)升f1、升g1、a1的连接。中音区的这三个音的连接是靠左手单手动作来完成的。首先,左手食指按住升f1,然后用食指第二关节内侧按下升g1, 第三个动作就是按下a1。要做到这三个音反复连续地演奏是比较困难的。大家在练习时应该将这三个音进行分解练习。早升f1与升g1的连接中有个手腕向内下压的动作。升g1与a1的连接则与之相反,向内提手腕。这两个动作不宜过大。尽量使手腕动作变小,这样才能提高两个音之间的连接速度。同时在升g1与a1的连接时,升g1键根据连动装置也会抬起,所以在按下a1键时,不用将升g1键先放开。在按下a1键后,再迅速抬起升g1键来准备后面的按键动作。这样的好处是使演奏出来的声音更干净、清楚。在练习时可以参考上面的训练方法中的方法来进行。

2. 其他运指难点

(1) c3与d3的连接。难点在于指法动作需要从乐器正面的所有手指抬起状态下同时按下左手三、四指与右手二、五指。指法较难掌握,要求所需手指能否同时、迅速、准确地按下音孔,容易出现按错与按不住音孔的现象。在练习时就要求有正确的手型,平时就要养成对准音孔音键的习惯。手指不能抬起过高。牢牢记住c3、d3的指法在两音连接中需要用到的指法。结合上述训练方法来加以练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e1与降b1的连接。这两个音的连接主要靠左手拇指与食指。在按e1的指法是同时迅速离开音孔去按上方降b1的两个音键。如不能同时迅速去按降b1就容易出现杂音。在这两个音的连音连接时,由于两指放开,形成g1的指法,容易夹杂有g1的出现,使两音连接不干净。在练习时,多练习e1到a1的连接练习,使左手食指“滚动”按键更灵活轻巧。同时注意左手拇指的位置,拇指指尖的部位要虚放在泛音键上,需要时便能马上按下。在吹奏降b1音时,两个手指要有默契地同时按键,做到没有杂音。e1向b1连接时,手指尽量贴着音孔去按上方两键,两个手指像是“碾”过音孔,尽量防止中间有杂音出现。

(3)升f2与升g2的连接。在单簧管连音连接时,会有一些音因为没有连锁键子,所以演奏连音就会感到困难。现在普遍使用的十七键单簧管,从结构上讲存在着这个比较明显的弱点。初学者由于手指交替按键不够迅速、抬指过高,容易在两音连接中夹杂有杂音。如升f2到升g2遇到这些运指连接,我们应该具体分析对待,找到问题所在,根据训练方法练习,便会很快解决这些问题。以升f2到升g2为例,我们在练习时可以由低到高进行连接。让升g2音去按音键,这样更能找到连接时的感觉。还可以运用改变节奏型练习,利用附点节奏练习等方法。

(4)颤音。在演奏颤音时,如果是自然音还比较容易,如果演奏带升降号的颤音就比较困难。例如在升g2上做颤音,演奏起来需要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同时起落按动键子和音孔(有些指法则会需要三个手指),两个手指的起落必须一致,否则声音就会不纯净。在练习时重点要找到两个手指同时按键的感觉,由高到低从a2到升g2做练习。a2是抬起手指, 升g2是按下两指,从a2到升g2右手指是从上往下按键,相反则是从下往上抬起手指。从上往下按会更好地掌握手指的颗粒性。我们也可以单独对无名指做练习(一般无名指不如小指灵活)。左手小指按键子上不动,无名指做起落练习,使无名指灵活,从而使无名指和小指配合更默契。

上述几种类型的运指难点是我在学习单簧管过程中遇到的,虽然不是每个难点都逐个说明,但大家可以根据我所说的训练方法结合所遇到的运指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归类,找出问题所在。根据本文的训练方法来加以练习,定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陶纯孝.跟我学单簧管[M].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0:7.

[2]卿烈军.怎样提高单簧管演奏水平[M].华乐出版社, 2005:52-60, 166-167.

单簧管教学方法 第5篇

单簧管演奏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目前在交响乐和室内演奏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音乐教学逐渐趋于多元化。在单簧演奏教学实践中,音准训练已经成为了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学生音乐素养以及演奏技能的提升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但是对于单簧管演奏教学中的音准训练而言,这是一个需要反复进行的长期活动,因此很多学生会觉得音准训练十分枯燥乏味。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调动学生们的训练兴趣,使学生们正确认识到音准训练的实际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敏感程度,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单簧管演奏教学中音准训练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音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单簧管是乐曲演奏的中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演奏效果的呈现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目前,单簧管音准修正的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演奏前通过序列改变对音准进行修正和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自主修正。论及演奏前通过序列改变对音准进行修正的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对单簧管二节接口的拔插来改变乐器的长短,从而达到修正音准的根本目的,但是这种方法的音准调整范围十分有限,因此并没有得到广泛运用;而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自主修正则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它主要是指演奏者通过演奏指法以及姿势等的改变,对演奏过程中的音准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从而达到更加良好的演奏效果。[1]但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自主修正音准的方式对演奏者的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老师在单簧管演奏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不断加强学生的音准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近年来,各大音乐院校都在相继开展单簧管演奏教学活动,并对其音准训练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单簧管演奏音准训练,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对音高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能使得学生在演奏中能够进一步接近纯律或者五度相生律,从而为受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演奏效果。与此同时,扎实的音准训练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有效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敏感程度,切实优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技能。除此之外,单簧管演奏一般适用于交响乐以及室内音乐,这种音乐环境对演奏者的音准有着更高的要求,其演奏过程中的音准一旦出现问题,整个现场的演奏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对演奏所呈现的听觉效果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以及演奏技能教学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单簧管音准的日常训练,并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曲目风格、节拍、旋律以及情感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对该曲目的音准有一个正确的把握,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单簧管演奏的整体效果。

二、单簧管演奏教学中音准训练的策略探讨

(一)加强固定音高的训练。单簧管演奏教学中固定音高的训练主要是指在指法表展示范围内进行的音高训练,这种训练模式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因而在单簧管演奏教学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单簧管音准训练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老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反复性地练习指法表中的音高,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每一个音高的吹奏技巧和吹奏力度,从而使得学生获得对指法表中音高的惯性思维和肌肉记忆。与此同时,加强单簧管演奏教学中的固定音高训练,还可以切实优化学生对各个音节的正确把握,使得单簧管演奏的整个过程更加流畅稳定,从而营造出更加优质的舞台演奏效果。

(二)加强指法的训练。指法练习是单簧管演奏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演奏过程中各个音节的清晰度,为演奏过程的流畅和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单簧管演奏教学的指法训练过程中,大多数老师都会指导学生根据指法表中的示意图进行日常演奏训练,这种传统的训练方式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还会使得学生的演奏思维被进一步固化,对指法表以外的新指法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探讨。在音乐演奏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这种传统的指法训练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切实需求,其演奏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很多老师在进行单簧管指法训练的教学实践中,会根据单簧管的演奏特征对指法表进行科学合理的扩充,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单簧管演奏的多种指法,并对指法表以外的特殊音准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从而切实提高指法训练的全面性和实用性,为学生的单簧管演奏技能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比如某老师在单簧管演奏的教学实践中,发现a1这个音节采用传统的演奏指法会出现音准偏高的现象,并且其呈现出来的音色也很容易散开,因此老师就对该音色指法进行了改良,引导学生们用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分别按住第二个和第三个音孔,同时用右手的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拇指分别盖住第五个和第六个音孔以及低音区的f音键,有效提高学生气息与演奏的统一性,使其音色降到合适的范围内,进一步优化演奏过程中音色,从而使学生的演奏呈现出更加优质的听觉效果。[2]

(三)肢体协调训练。对于单簧管演奏而言,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技能,同时也对演奏者的肢体协调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老师在开展单簧管演奏教学音准训练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肢体协调训练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在进行单簧管的演奏过程中,要在保证指法正确的前提下,使其肩部、手肘、手腕以及手指保持一个相对协调的状态。因此老师要在单簧管演奏教学实践中,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获得全身心的放松,从而达到肢体协调的目的。

(四)指法表的认知训练。在现阶段单簧管演奏教学实践中,指法表的认知训练仍然是学生日常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音乐素养以及演奏技能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指法表是人们在单簧管演奏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而得出的一种指法图示表,该图示表凝结了人们演奏经验和音乐智慧,因而在单簧管演奏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有利于加强学生的音准训练。在指法表认知训练的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指法表的内容有一个正确全面的了解,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指法表与音准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学生在单簧管的演奏过程中,可能会运用到指法表上没有的指法形式,这就需要学生对指法表以外的演奏形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在日常训练中进行必要的指法练习,切实掌握同一音准的不同演奏指法,然后根据曲目的实际情况选出更加适宜的演奏指法。除此之外,指法表的认知训练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对学生的耐心和韧性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老师在开展单簧管演奏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让指法表的认知训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指法表认知训练的实际意义,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音准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艺术素养的音准训练。视听练耳是培养艺术素养、训练音准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使学生通过长期的听觉训练形成特殊的身体记忆,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音准水平。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单簧管演奏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不断加强学生的视听练耳教学,使学生能够主动理解不同演奏形式带来的听觉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变化的敏锐度,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显著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在单簧管演奏的教学实践中,艺术素养的音准练习主要可以分为标准音练习、音程练习以及音阶练习等多种方式。由于艺术素养下的音准训练具有一定的抽象感,因而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训练效果。

(六)重视长音的训练。单簧管演奏教学中的长音训练在学生音准训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长音的节奏感以及提升长音演奏力度。在单簧管演奏教学中加强长音训练,不仅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肺活量,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这有利于保证演奏效果的稳定流畅。在单簧管演奏教学的长音训练过程中,老师可以将某一个音节作为学生的重要训练目标,并以此为载体组织学生进行长音形式的十拍吹奏,从而实现长音训练的根本目的。在进行单簧管长音训练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在演奏一拍和二拍时,其演奏力度以及对音准的掌握往往不是特别理想,当学生吹到第五拍或者第六拍的时候,其演奏就会越来越稳定顺利,因此在单簧管演奏教学中开展长音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4]在此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们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让学生对长音的口型以及指法进行重点记忆,从而借助自然音节进行反复训练,使学生能够在这种长期的训练环境下,对按键、音阶口型以及音程气息等形成良好的反应,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发音效果。[5]

三、结语

浅谈怎样认识单簧管的音质 第6篇

关键词:浅谈 认识 单簧管 音质

单簧管,自17世纪问世以来,以它那宽广的音域,甜美、通透且富有表现力的音色,备受人们喜爱。无论在管弦乐队、室内乐队、爵士乐队以及独奏音乐会上,它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正如每个演唱家的歌声都各有其特色一样,优秀的单簧管演奏所具有的美妙音色也不尽相同,有的明亮,有的浑厚。无论何种风格,大凡优美的单簧管音色都给人一种充实、有共鸣的感觉。如何获得高质量的单簧管音色,我想就有关的几个方面谈一点认识。

一、气息运用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乐曲演奏,气息的运用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从为数不多的中外管乐教材中可以发现,早期的管乐演奏家关于气息方面的论述很可能借用了声乐有关呼吸论著的主要原理,并且其发展过程也完全一致,即由早期的胸式呼吸——腹式呼吸——现在的胸腹式呼吸。究其缘由,大概是演唱风格的变化,十九世纪中一种轻松的花腔风格被有力度的、抒情的、戏剧的演唱风格所替代。由此与演唱风格相适应的胸腹式呼吸被推为最合理的呼吸形式。

优美的单簧管音色来源于演奏者正确的气息控制。要证明这一点,只要听听一位初学者和一位训练有素的演奏家吹奏同一支乐器所发出的截然不同的音响便可得知。胸腹式呼吸是在胸廓肋骨及横膈膜的积极参与下进行的,很明显它的气息容量大、有力度,易于控制。这就为乐器管内空气柱的充分振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乐器得以发出饱满的音响。如果进入管身的气流软弱无力,空气柱振动不充分,乐器就会发出稀薄的声音,甚至连音准都难以保证。可以说,优美的单簧管音色是来自横膈膜有控制的气息冲击管嘴和簧片共同组成的“声带”而获得的,而气息控制的训练程度愈高,音色也就愈具魅力。

如何使演奏者的呼吸器官得到良好的训练,正确的联系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实践证明,初学者在一个较长时期里进行长音练习,这是被管乐演奏家们公认为行之有效的措施。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在长音练习中较容易保持全身的自然放松状态,尤其是在吹奏长音时需注意手形的正确,但不存在运指负担,练习者可以集中精力去感知呼吸器官各部分的工作情况,即空气由口鼻吸入肺部,向各方面自由扩张,延及横膈膜(产生压迫感),这时胸腔的容积迅速达到最大限度。从外观上看,整个胸廓及腰腹四周呈挺起状态。在“呼气”——也就是吹奏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持住这种挺起状态,以便保证气流均匀及延长,这就是正确的胸腹式呼吸的本质。长音吹奏的音质依赖于吹奏者的音乐听觉概念来进行校正,因此神情专注地进行长音练习是训练呼吸器官及提高音乐听觉的有效手段。正是在长音练习过程中,呼吸器官以及參与工作的所有肌肉组织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坚持较长时期的长音练习,直到来自横膈的气息成为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时,我们可以说演奏者的呼吸器官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训练。

二、乐器、嘴子的音质与维护

另一项与单簧管音质有直接关系的就是乐器本身了,高档单簧管身是用产于非洲的乌木制作的,我国乐器厂六、七十年代用红木制作单簧管(逊于乌木),世界上许多乐器厂家采用硬质橡胶制作单簧管,我国北京管乐器厂制作的星海牌胶单簧管质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从使用的情况来看,一个优秀的演奏员用胶质单簧管照样可以吹出符合单簧管音质的优美悦耳的音色;从教学与普及的目的来看,胶质单簧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使用何种类型的乐器,一定要保证各部分音键的高度可靠和灵敏。音孔垫子的质量也影响单簧管音质,垫子表膜老化或破损需及时更换,安装时需十分注意。许多优秀的单簧管演奏者同时又是一个精于维修保养乐器的行家。在学习单簧管演奏技术的同时,掌握一手维修乐器的本领,这就像歌唱家应该懂得爱护自己嗓子一样,是十分重要的。单簧管的嘴子和簧片一起构成了乐器的发音器,嘴子对音质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为了探求获取美妙的音质,单簧管演奏和制作家们在嘴子的选料和磨制方面作过多种尝试,先后用过木质、硬橡胶、有机玻璃、金属甚至水晶来制作。嘴子的磨制需精工细做,尤其是“风口”部分甚为关键,“风口”的大小还是以适中为好,其两条边缘的弯曲度要绝对一致,所构成的斜面过渡要均匀。

三、簧片是发音的关键

不少单簧管教材把簧片制作列为单簧管演奏专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这是合乎实际情况的。簧片是单簧管的发音体,作用似歌唱家的声带。没有好的簧片就不可能获得好的音质。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质量较为可靠的簧片,但任何一个演奏者恐怕都不可能避免要自己动手制作或修整簧片这项工作。

在簧片的选材与制作上,选用生长在我国安徽地区的芦竹(洋大苇)完全可以制作出质量上乘的簧片来。发音好的簧片需选生长成熟、纤维细密均匀的芦苇作原料,这在实际上并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因为芦苇的品种、生长状况、采集后的天然干燥以及保存条件等情况差异很大,制作者想得到优质的原材料并不容易。国外进口的簧片材料质量较好,笔者设想如果将自然生长状态的芦苇进行人工培植,在品种的选优以及干燥处理、保存条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化管理,肯定能获得品质优良的材料。

簧片的制作技术多种多样,各有绝招。其振动部分从厚到薄呈现一个舌型过渡,这是一个总的原则,和嘴子“风口”相一致,这个过渡也要求极为均匀。有经验的制作者并不用砂纸(那样有碍观察簧片的薄厚均匀情况,对纤维也有伤害),而是凭一把利刀很有把握很有分寸的削制,凭眼睛观察、手指触摸断定软硬程度合适与否,这是就制作经验丰富者而言,到第一次试吹时已经接近完全成功,只需稍加修理而已。簧片制作技术需长期实践,积累经验,其关键技术在于“刀功”的掌握。高质量的簧片吹奏时振动充分,反应敏捷,高中低音区音响统一通畅。经过短时期的吹奏使音色由浑厚变为明亮,这便成为演奏者珍视的“演出簧片”而稍逊色的退役为“练习簧片”。这大体上成为演奏者使用簧片的规律。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乐器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簧片制作也出现了“喷塑”、“药物浸泡”等技术,音质也有了更完美的提高。

单簧管教学方法 第7篇

首先从表演上来说, 二胡的演奏重于“情”, 单簧管演奏重在“意”。在二胡的演奏中, 教师主要强调学生在演奏乐曲的时候应注重把握乐曲内在的表现与情感。二胡作品的画面感很强, 听者可以通过表演者演奏的作品很容易地感受到作品所表述的气氛和情景。单簧管的演奏则重在表现乐曲的意境。在演奏中要加强对乐曲抽象的理解, 演奏中联想到很多不同的画面, 表现的乐曲内容主要是内心的一些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二胡善于演奏伸缩自如, 随意性较强的作品。而单簧管则善于演奏较为严谨, 节奏旋律比较规整的作品。

通过两者演奏方式和方法的不同, 在教学中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思路:二胡教学中大多运用启发的原则。提倡以启发取代灌输。启发式和灌输式不同就在于前者是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后者则局限于将结论和知识简单地灌输、传授给学生。教学的奥秘不在于老师把一切都说完, 而在于教师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想象、发挥和进一步的创造。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性很有好处。二胡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便是学生过多地依赖老师的指导, 而自己则缺少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要改变这种现状, 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尽量快而牢靠地教好学生, 使自己成为学生所不依赖的对象, 并及时从学生的活动范围中引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使他有独立的学习方法和自我认识, 并能独立地达到成熟的程度。

在单簧管的教学中可以说是期待性教学原则:让学生多听、多看、多分析, 以综合效应等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认识能力, 使其在单簧管的学习中取得更有效的成果。听是指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另外单簧管教学有着一套成熟的教学体系, 有为了提高某种技术有针对性练习的配套练习曲与乐曲。虽然二胡也有一些技巧型的练习曲, 但还是从西洋乐器中小提琴借鉴而来的, 所以, 单簧管的技巧型练习曲是值得二胡来学习的。

单簧管教学与演奏最早起源于欧洲, 派系之分十分明显。许多权威人士认为, 单簧管教学与演奏方面只有德法两大派, 其他仅是支流。然而, 在意、英、美等许多国家, 因文化传统不同, 仍可见各自的特色, 应该认为是存在其他学派的。这就不像我国的二胡教学与演奏, 相对于思想和传授方法还是比较集中的。要细说演奏风格也只是北方演奏的豪迈大气, 注重乐曲的整体风格的把握;南方演奏的细腻婉约, 注重与细节的处理。因此, 在单簧管教学发展过程中, 由于文化艺术、审美观点和师承等传统的不同, 逐步形成了德、法两大派的教学体系。两个学派之间所使用两种不同体系的乐器和具有两个民族特色的不同演奏风格的学派, 但是各学派间从来都是相互交流、吸收融合, 有着共同的基础和要求, 而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

无论是中国的民族乐器也好, 还是西洋乐器也罢, 不同的演奏学派对音准、节奏、演奏技术等基本功的要求是共同的。基本功不好就不成其为什么学派, 也无法作为同一种演奏艺术来讨论。我们对各学派的态度应该是学习和汲取其所长而不是予以排斥。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发现尽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大, 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追求都有着一定的独到之处。但是在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中是可以相互借鉴, 取长补短的。教师应在教学中深入浅出, 由简到繁, 无论什么样的乐器, 都需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 因才施教, 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体系。随着世纪的发展和进步, 注重人的发展为主要目的, 这就更需要新世纪的教师创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来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

摘要:二胡教学与单簧管教学在教学模式和思路上有着很多的不同, 又都有着各自的优势, 在教学中可以相互借鉴。

单簧管教学方法 第8篇

一、单簧管连音演奏的技术要点

1. 气息控制

稳定的气息是单簧管演奏的根本。尤其是在演奏连音时, 气息控制的优劣更直接影响到实际演奏效果。做到对气息的良好控制绝非易事, 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呼吸方法.几乎所有管乐器演奏时都要求“气息下沉”, 即使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 单簧管也不例外。在呼吸时需要保持一个支撑点, 使气息稳定地吹出。演奏者往往容易走进这样的误区, 即为了支撑气息, 使腹部压力过大, 如石头一样坚硬, 这样声音会僵硬而缺乏活力。正确的用气方法应当使身体放松, 气息下沉时腹部需要弹性的支撑, 类似气球吹到八成满时的感觉。同时气息要集中, 保持一定的气压, 使气流按照一定的流速向前送出, 并注意保持喉部放松, 不可有阻塞感。

口型.吹奏单簧管时的口型是较难定义的问题。由于演奏者生理结构的差别, 加之师承关系与演奏习惯的差异, 尚无法给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口型”。所谓“正确口型”, 是指符合单簧管演奏规律, 适应演奏者自身特点, 并能发出良好音色的口型。一般来说, “正确口型”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⑴面部肌群特别是嘴角处变化自然, 不能过于僵硬;⑵气息在口腔中无多余的阻滞;⑶在控制簧片的振动幅度时不阻碍气息的流畅通过;⑷漏气声不影响演奏效果。

笛头位置.演奏时笛头在口中的位置也是影响实际演奏效果的重要因素。含笛头过浅, 致使唇部和簧片的接触点过少, 往往造成没有足够的气流量灌入笛头风口, 阻碍了簧片振动, 导致发音不正常。对此可以将笛头在口中略为含深一些, 使得咬合面积增加, 同时增大上下唇肌力度控制的幅度, 以增大气流量, 得到较为厚实的音色。

其他因素.在实际演奏中, 笛头风口大小、簧片厚度和尺寸、哨卡的类型等因素也都影响着气息的控制, 演奏者需要灵活并结合自身经验来做出适当的调整。

2. 指法选择1

与长笛、双簧管、巴松管等使用八度超吹的木管乐器不同, 单簧管使用的是十二度超吹, 因此单簧管的音孔、按键结构也较其他几种木管乐器复杂, 指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演奏连音时, 选择合适的指法是取得良好的演奏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

单簧管指法的特性.单簧管在演奏记谱音g 1到b 1时需要左手腕部自然转动加上右手手指的配合才能完成, 此问题在演奏连音时需要特别注意。此外, 在演奏记谱音e、f、#f、#g以及b 1、c 1、#c 1、#d 1时双手的小指均有对应的按键, 这也造成了相对较多的指法组合。

单簧管指法的选择.单簧管上的许多音指法并不唯一, 尤其是变化音级的指法。在演奏连音时, 需要根据乐句所涉及的具体音来选择使用“常规指法”或是“替代指法”。特别是在c 2音以上的超吹时, 除了通常“指法表”上所列指法外, 可在练习中尝试寻找合适的替代指法。

二、单簧管连音演奏在具体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演奏连音时, 对于气息的控制已在上文作出说明, 本章节重点是介绍几处单簧管作品中常见的有代表性的连音, 并着重从指法的选择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910年创作的《第一单簧管狂想曲》2, 是印象派音乐的标志性曲目之一。在这部作品中, 单簧管的特色被充分发挥, 特别是大量弱奏的连音, 表现出丰富的音乐色彩。

在这首乐曲的第11小节中, 即c2到bb1, 常规指法使乐器的音孔从除最底端的音孔之外都由全闭合状态转为全打开状态, 这一巨大的变化往往造成气息控制的困难, 从而影响到连音的演奏效果。演奏者这时可以保持右手指法不变, 左手食指按下a1键, 拇指松开音孔, 以保持音色统一。做这种右手指法保持的音区过渡的连音练习时, 建议先放慢速度做长音练习, 使手指运动能够相互协调, 并注意气息的平稳, 再逐步加快练习速度。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不同乐器自身构造的原因, 演奏#g 1到b b 1音区 (鼻音区) 有时会存在音准的偏差, 这需要演奏者根据听觉来判断音高, 通过松开或按下音孔进行音准的微调。

此外, 连音的演奏中还存在另一种困难指法, 如弗朗塞 (Jean Fran·aix) 的《主题与变奏》3中第二变奏的第3小节中第二组三连音的第3个音be1到接下来的音b b之间, 若采用右手食指按第一边键的常规指法来演奏be1, 右手食指运动幅度过大, 将造成无法快速连贯演奏出bb的困难。这时可以采用另一种指法, 即左手保持e1指法, 右手食指按下音孔, 来演奏be1音。使用这一指法可以避免右手食指的大幅度移动, 保证演奏的速度和乐句的连贯。

在高音区的连音演奏中, 也存在着困难之处。如德彪西《第一单簧管狂想曲》的第82小节中, 装饰音#c3到b2, 使用常规指法时, 尤其在piupp的力度下几乎无法奏出流畅的连音。这时可以使用在#f1的指法作为替代指法, 以避免手指运动的不连贯, 使得#c3到b2能够流畅地奏出。因为这一指法属于超吹, 在使用该替代指法时, 须保持口型和用气方式的稳定不变, 唇肌压力不宜过松, 气息要集中, 以保持良好的音准。同样的指法在尼尔森的《单簧管协奏曲》4中也有应用, 10前第二小节这一快速连音段落中bb2到#c3到bb2, 采用这一指法演奏, 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现代单簧管作品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连音, 被称为“滑音” (gliss.) 。常见的著名滑音段落例如格什温《蓝色狂想曲》5乐队部分开头处单簧管从g到c3的滑音。在演奏滑音时从第一个音开始, 手指在音孔上向上滑动, 在第一个音孔没有完全打开时, 第二个手指就要开始重复上一个指法动作, 以此类推直到完成这一串滑音的演奏。同时气息和口型需要配合好, 气息要由弱至强, 气流要由缓至疾, 口型也随之变化趋于松弛。滑音是单簧管演奏中较难掌握的一项技巧, 需要演奏者在练习中慢慢摸索。

三、结语

本文通过阐述单簧管连音演奏的一些技术要点, 分析了连音演奏的常见难点, 从气息控制和指法两方面尝试对这些难点加以解决, 并初步总结了单簧管连音演奏的一些训练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 气息控制是演奏所有管乐器的根本技术之一, 保持稳定不断的气息也是连音演奏的基本要求。而在此基础上, 运用替代指法, 则可以解决在连音演奏中大多数常规指法无法顺畅演奏的个别音。文中所举的演奏实例只是众多单簧管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几处片段, 演奏者还会在演奏连音时遇到其它不同的难点。在稳定扎实的气息控制之下, 不必拘泥于指法表中的“常规指法”, 不妨尝试变化一下指法, 以寻求连音演奏的顺利与音色的统一, 并逐渐积累起属于自己的一套指法体系。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单簧管连音演奏的气息和指法两方面技术要点, 列举了连音演奏的几个常见难点, 总结出若干替换指法以尝试解决这些难点, 并初步总结了单簧管连音演奏的一些训练方法。

关键词:单簧管,连音,呼吸,指法

参考文献

[1]孙迪:《从单簧管演奏历史浅谈技巧与音乐的融合》,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

[2]宋方:《单簧管艺术史上的里程碑——谈德彪西第一单簧管狂想曲》, 音乐艺术 (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 1985年第1期。

[3]黄家雄:《单簧管吹奏的声音位置及气息运用》, 艺术探索, 1994年第1期。

[4]黄家雄:《单簧管教学探索》, 艺术探索, 1996年第3期。

[5]吕成栋:《单簧管及其音色》, 齐鲁艺苑, 1995年第4期。

单簧管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的培养 第9篇

单簧管又名黑管, 源自古希腊, 属木管乐器。单簧管的音色特点是华丽而音域宽阔、丰满而圆润, 其演奏技法的特点是指法灵活且力度强弱的变化非常自由。由于单簧管在演奏过程中气息消耗量较小, 所以在管弦乐队中的定位是独奏部分。单簧管作为一种高雅的西洋乐器, 因其独特的音色和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在西方音乐史上一直倍受重视。

二、单簧管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的培养方法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良好的乐感是乐器演奏者必备的素质。乐器打造出了魅力音符这一声音艺术形象, 在乐曲的演奏中能够将曲作者和演奏者的情感融入其中, 从而能够以音乐为桥梁达到以情共情的效果。作为单簧管演奏者来说, 只有具有良好的乐感, 才能在演奏中准确把握曲调, 同时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自然地融入表演中, 增强演奏表现力。所以在单簧管教学中, 教师要将学生的乐感培养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 强化学生处理韵律和节奏两者之间关系的能力。优秀单簧管音乐演奏表现力的呈现, 需演奏者具有较高的音乐综合素养, 能够将演奏技巧与作品的布局设计以及乐感有机结合起来。为了能协调好技巧与乐感和作品布局设计三者之间的关系, 演奏者需要具备优秀的乐感和敏锐的听力, 这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 因材施教, 发掘学生的潜在特质。从音乐教学角度分析, 单簧管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该乐器的基本演奏技能, 其较高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运用音乐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抒发自己的情怀。因此,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质来对其进行指导, 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气质特征很好地挖掘出来。从世界音乐分析, 东西方音乐交流融合, 管乐器的演奏也和其他乐器表演一样, 向着多元化演奏方向发展, 并且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单簧管演奏流派, 因此要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和演奏特点进行针对性学习训练。

为了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 要对单簧管演奏的流派和各个流派的特征进行系统的认识;第二, 要对学生的演奏进行细致的品鉴和分析, 捕捉到学生演奏过程中的特质, 进而找到学生具有哪个演奏流派的特征和潜能;第三, 教师要不断优化和完善自己的演奏技能, 让自己某一派的演奏技能臻于完美, 给予某一演奏流派的学生具体细致的指导, 给其他流派的演奏模仿者以丰富的理论指导。此外, 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教师在对学生潜能进行发掘的同时, 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味各种演奏流派的特色, 让学生自己来决定发展方向。

(三) 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通常情况下, 乐器演奏和歌曲演唱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前者是后者的烘托和映衬。对于单簧管乐器演奏者来说, 如果能够了解歌曲的高潮部分、对歌曲的情感表达进行更好的把握, 能够获得更好的舞台表现力。此外, 单簧管在管弦乐协奏的过程中, 通常担任独奏的角色, 欣赏者会不自觉地跟随双簧管的演奏进行哼唱。如果演奏者具有良好的歌唱技能, 一定能够以乐器代替歌喉完美表现作品, 与观众产生共鸣,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乐器演奏的感染力。

提升学生歌唱技能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把握作品的节奏和谋篇布局, 能够让学生不跑调, 并且了解高潮部分;二是让学生对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入的体味和感知, 让学生能够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四) 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建议教师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深学生的音乐乐理知识, 让学生对单簧管的音色有更细致的了解;二是拓宽学生的艺术鉴赏形式, 除了基本的音乐赏析之外, 要对学生进行美术和舞蹈等方面的艺术熏陶, 让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寻找灵感;三是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让学生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进行阅读和赏析, 能够在演奏中将作品的思想内涵进行升华, 进而融入到自己的演奏活动之中;四是为学生提供电影赏析课, 通过对不同的电影进行赏析, 可以触动学生的人文情怀, 让学生的情感更加细腻。与此同时, 也可以对电影中的背景音乐进行解析, 让学生了解到哪些乐器的哪种演奏方式能够宣泄或者抒发出哪类情感, 最终有利于学生共情能力的提升及音乐表现力的增强。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双簧管乐器在我国音乐领域占有主要地位, 关于双簧管的教学研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演奏人才。为了提高学生在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 除了上述基本方法外, 教师还要对双簧管起源地的双簧管音乐教学进行细致研究, 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解析了单簧管的音乐魅力, 然后细致讨论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单簧管,单簧管教学,音乐表现培养

参考文献

[1]曾光.探寻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J].音乐时空, 2015 (05) .

单簧管基础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10篇

一、乐器及相关配件

在现实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自己不一定能学好这门乐器, 于是就先购买一支廉价的乐器, 如果以后能有所发展, 再考虑更换更好的乐器。殊不知这样的想法有可能已为学不好这门乐器埋下了伏笔。有句话叫“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还有句话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乐器市场鱼龙混杂, 一些低档甚至劣质的乐器将外表做得非常完美, 这样很容易给一些初学者造成“物美价廉”的印象。但是选用这样的乐器给初学者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因为单簧管是一种较难掌握的乐器, 好乐器可以使初学者很容易吹响, 准确地达到老师的要求, 相反, 不好的乐器就难以做到了。初学者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乐器的重要性, 所以会产生各种误解, 如:教师的水平不行, 自己不是学这门乐器的料等等。一旦产生了类似的想法, 便会逐渐打消学习者的积极性。所以好的老师在学生初学时就应积极引导和推荐学生使用正规的有质量保证的乐器及配件。

二、口型

口型是影响单簧管发音的重要因素。初学者应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避免过于松弛或紧张。正确的口型应呈“微笑”状, 嘴角上翘, 上下唇中间形成一扁平空洞, 下巴下拉, 两颊内表面紧贴牙床, 以阻止空气进入这部分形成鼓腮的毛病。

怎样才能让初学者较容易地找到正确的口型呢?笔者认为首先让学生微笑, 然后在此基础上先后发“ei”和“yu”的音节, 这样一来就比较接近正确口型了。在演奏中, 口腔内部要发“wu”的音节, 这样是为了防止上下唇过度咬哨片, 而改变音色。

含笛头的位置也经常困扰初学者。含得太多声音会变粗, 并容易失去控制;含得太少, 难以发音, 声音也会变得单薄。我们应在做好口型的前提下, 以乐器和身体的夹角约为30-45度的姿势将笛头放入口中, 此时将笛头距顶端约15毫米的位置靠在下唇, 上牙放在位于笛头顶端约10毫米的位置, 双唇自然收拢将笛头含住。这便是口型控制发音的最佳点。

三、呼吸

对于初学者来说, 呼吸不光满足气息交换的需要, 更是单簧管发音的动力所在。呼吸方法是否正确, 气息运用是否自如, 对于单簧管发音、音色、音准、力度及音乐表现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 被世人认为是最科学并加以推崇的是胸腹式呼吸法, 初学者在学习中常容易出现以下的毛病:

(一) 吸气

(1) 提胸耸肩:有人认为要想吸进更多的气, 必须使更大的劲, 这很容易造成提胸耸肩的毛病。实际上, 这样会造成横隔膜上提, 胸腔紧张憋气。

(2) 塌腰:腹腔是内脏集中之处, 塌腰会使腹腔受到挤压, 从而使气息更加难以进入。

(3) 假吸气:有些学生听到教师讲正确的吸气可以使腹部鼓起, 便一味的追求这种效果, 但往往会带来使用肌肉的力量将肚子鼓起来, 造成假象。其实气息并为真正的吸入腹腔。

(二) 呼气

(1) 分散:气息分散会使吹出的声音空洞。

(2) 波动:这样发出的声音会不平稳。

(3) 紧张:由于胸腔过度紧张, 使气息在经过这部分时变得不通畅, 从而使声音紧张。

正确的呼吸应注意:在吸气时尽可能使身体每个部分放松, 双手可以分别摸着腹部和后腰, 以体会气息的进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后腰的鼓起是鉴别气息吸入腹腔的标志。在呼气时要朝着地上假想的一点吹, 一方面可以使气息集中, 另一方面可保证一定的气压。在呼气时, 一定要注意将腹腔中的气充分排空, 因为如果总是残留一口气, 这样一部分“残气”会使下次吸气量减少, 并慢慢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 从而加速疲劳。

四、演奏姿势

初学者如果坐着演奏将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因为这样的姿势促进了腹腔的挤压和头部的下垂, 它会使气流的供应产生阻碍。此外, 有些初学者坐着演奏时习惯将喇叭口靠放在两腿间或膝盖上, 而站立演奏可以有效地避免这样的问题。对于年龄较小的初学者, 可建议他们佩戴脖带以减轻手的负担。

另外, 在演奏中手型易出现的问题是: (1) 在手指上抬时将其伸直; (2) 在按键时让指关节内陷, 手指形状如同鹰爪一样; (3) 小指在不使用时回勾至乐器的后方。

解决以上问题的需要注意: (1) 两手应保持半握拳状, 就像时刻握着一个网球。 (2) 保持每个指头的独立性, 不要相互关联。 (3) 按键时要使用指肚, 手指起落呈自然弓起状态。落指要有“点”的感觉。 (4) 暂时不用的手指要自然放在相应的音孔和键子上。 (5) 右手的拇指一定要使用关节和指甲中间的位置去托住管托, 不正确的位置会给其他手指按键造成麻烦。

五、关于演奏

(一) 初学者的发音

几乎所有的指导用书都是介绍第一次发音从什么都不按的G音开始, 但这给初学者带来了问题。因为单簧管少了任何一个手指都是不稳固的, 所以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试图抓住什么以增强安全感, 如果此时先教他们学吹E音可能会解决这样的问题。当然, 对于使用脖带或在初学时就能较好确定手指位置的学习者来说, 从最好发音的G音学起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 长音的学习

在传统的长音教学中, 教师仅仅是监督学生在长音演奏中口型是否规范, 并提醒教育学生吸气量要多, 吹奏中气息控制要均匀。笔者在使用这种传统教学法后发现, 长时间练习单音是件十分枯燥的事情。但不练又不行, 初学者往往对此积极性不高, 以致于严重影响以后的吹奏质量。而且吹单音的过程中, 初学者无法体会到音乐的进行和流动, 不利于今后的旋律处理。

怎样才能克服这种种弊端呢?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 笔者总结出下面这个方法。

首先, 选用一条调式的基本音阶。先将这条音阶最后三个音的指法教给学生, 让其尝试一口气将此三个音吹奏出来。等学生可以顺利吹出这三个音时, 老师开始要求学生用最慢的速度完整演奏。学生顺利完成后, 老师再依次在这三个音前面添至四个, 再让学生按同样的要求吹奏出来。以此类推, 音符数量越来越多而旋律速度不变。这无形中开发并锻炼学生气息的长度。当音符数量增加到学生实在无法完成的数目时, 老师可让他演奏的稍快一些。这无形中对学生的指法技术增加了要求。随着音符数量的增多, 学生无法一口气完成着若干个音时, 便允许其在演奏中间换气一次, 但不许破坏旋律的完整。

如何做好对初学者音乐情感开发的启蒙教育呢?笔者采用的方法是运用文学作品“移花接木”。

再谈初学单簧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11篇

管乐器的发音是由吹入乐器的气压产生的,呼吸是管乐器的根本。初学者在固定了口形和掌握了一定数量的音符后,必须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是最容易轻视的问题,一方面初学者气量不足,换气时间和技巧还不会掌握,而且吹的越慢越费气,他们往往越吹越快,靠提高手指技巧和速度来弥补气量不足;另一方面,虽然提高了练习速度,但抢气时间短、吸入气量少、常常来不及换气,使学生前几小节还能坚持,之后就必须“出错后停顿”或者靠随意换气来缓解呼吸问题。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习多年有一定水平的学生甚至是专业院校的大学生,呼吸技术仍然没有得到很好掌握。因此,初学者从一开始学习就要明确呼吸重要性,学会胸腹式呼吸法(胸腹式呼吸的练习方法这里不再赘述),强调逐步发展提高呼吸技术。高质量的演奏需要高水平的呼吸技术作保障。

初学者在呼吸技术中最常出现的几个问题是:1. 呼吸耸肩,只用胸部吸气,有的则是先吸到胸腔再将气鼓到腹部。2. 吸气过于频繁,没有用完气又开始换气,导致憋气后用嘴角撒气。3. 喉部紧张,用喉部控制气息。4. 误以为吸气位置对了就算是学好了,将呼吸技术搁置一边,实际上吸气位置还较浅,在力度变化中运用呼吸还不会协调地控制。5. 随时换气、换气不合理、不会按乐句换气等。对于初学者而言,呼吸技术的重点应是:要始终保持身体的放松、喉部的放松;运用横膈膜、腹部、胸部协调地控制气息;明确自身气量的多少,增长气量;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何时换气。

二、姿势问题

“身体是乐器的一部分”,姿势的好坏影响着呼吸、音色和身心的放松程度,姿势往往也容易被初学者忽视。初学者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站立时普遍持乐器比较低而且容易靠右歪,或用一只脚支撑身体重心,用脚打拍子。坐着演奏时,常出现用双腿夹住喇叭口支撑乐器的情况。由于初学者的年龄通常都比较小,右手大拇指负担乐器比较累,托不住乐器,再加上演奏时的紧张和畏惧,常常把头藏在谱台后;有的学生因为视力不好特别靠近乐谱;还有的学生个子高而谱架比较低也会造成持乐器低的情况。靠右侧持管歪斜主要是因为视力习惯和乐器容易碰到谱台杆造成的。纠正这两个错误我建议:1. 初学者佩戴挂带,减轻右手的负担。2. 教师从呼吸、音色等方面来示范持乐器高低的差异,帮助学生找到持乐器最佳的角度。3. 选择同身高相适宜的谱台。4. 背奏乐谱。5. 录像检查纠正。6. 经常上台表演。

三、声音问题

优美的音色,良好的声音取决于优质的乐器和笛头、精挑细选的哨片、正确的口形和良好呼吸的控制。教师的示范和要求也决定着学生声音的发展。从硬件上说,乐器、笛头、哨片一定要选择有良好信用和质量的品牌。劣质乐器对初学者在单簧管的音色、音准、手形等方面的误导较大,易导致日后较难改正,得不偿失。笛头的型号多种多样,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选用适合自己的型号。在哨片的选择上,初学者应选用2号或者2号半硬度偏软的哨片,不要一直使用一个哨片好几周,几个好哨片交替使用既经济又耐用,要学会从听觉和吹奏感上判断好哨片。在硬件配置都良好的情况下,其他问题都取决于演奏者。正确的口型和完美的呼吸固然重要,不会靠听来修正声音才是学习音乐最大的悲哀。从初学开始就要树立一个观念:一切练习都是音色的练习,都是听觉练习。学习音乐要把吹奏出好听的声音放在第一位,切不可吹响了事,响不等于好听,提高手指技巧不能以放弃声音为代价。

四、指法问题

指法问题也容易被初学者忽视。首先,要强调教材里必须有指法表,学会看指法表。指法表就是学习指法的“字典”,不会就要查。其次,要合理科学地安排指法,明确指法的用途,既要考虑手指按键的流畅性,又要兼顾音准及音乐的需要。例如中音区C到降E,降E要用右手食指按边键;低音区B和降B要采用交替指法;上加二线的升C不要按降E键,以免偏高;中音区降B的颤音要用到右手第3、4边键等等。再次,指法的学习要以音符为基础,先解决好认准音符问题。初学者常常是算完音符后再想指法,“二次计算”拖慢了手指的动作,易造成按错键或乱按键。有个别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指法关联的偏移,即“只记忆指法动作,视而不见音符”的情况。特别是在学习半音阶时,变音记号、等音关系和指法的选择干扰了他们的领悟力,他们找到的“窍门”是靠记忆手指按键的顺序来练习半音阶的。还有的学生,乐器在手的时候能够找准指法和音符,但不拿乐器,让他观察别人的指法询问音符时,他就含糊其辞了。因此,一定要及时纠正和强调:熟悉五线谱,等音关系不要混淆,音符要认得又准又快,看见音符就要想到指法;指法不但要记在“手上”,也要记在“心里”,脱离乐器也要能想到指法。

五、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让人勤奋,兴趣使人快乐。首先,要让初学者欣赏和喜欢单簧管的优美音色,好听的音色和华丽的技巧表现会成为孩子学习单簧管的动力。其次,老师和家长要多创造条件,提供学生表演的机会,不能“闭门造车”。既要让孩子多听别人演奏,也要让他人欣赏孩子演奏。要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乐队的排练和演出活动,让学生觉得演奏是快乐的事情。再次,聆听音乐会和欣赏相关的影音资料对学习兴趣也有促进作用。

六、教材问题

拿《考级教程》当作初级教材使用是很不合适的。各类考级教程是专门针对考级编写的,作用相当于“试卷”。目前市面上已有很多专门为初学者编写的教材,选择有乐器介绍、安装、口形、手形、呼吸、吐音、姿势、指法的详细介绍(最好图文并茂)以及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示,难度适中,选曲多以旋律优美、耳熟能详的古典名曲为主,富于音乐性和趣味性的为宜。教材的选择应“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符合实际的教学需要”。

七、练习建议

1. 要在安静的环境中练习,仔细聆听自己的声音,不要开着电视和电脑练习。

2. 初学以打好基础为主,长音、音阶的练习不可少,虽然枯燥,但不容忽视。

3. 练习要有计划和目标,切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音乐学习首先培养的就是恒心。

4. 不要只练音符和节奏了事,要尊重谱面的各项要求,还包括速度、换气、力度、表情、乐感和音乐表现力。

5. 不要一错了就从头开始,要明确哪里是困难片段,难点要慢练。

6.不要把练习当成任务,吹给别人听,要保持快乐的学习。

知识窗

室 内 乐

室内乐(Chamber Music)是指由一件或数件乐器(或小乐队)演奏的各种乐曲的总称,以区别于管弦乐曲和军乐曲。在欧洲中世纪(500~1450)至文艺复兴(1430~1660)初期,随其乐曲的产生和发展而盛行,今日广泛使用。包括不同件数乐器组成的各种重奏、三重奏鸣曲,室内交响曲、弦乐队曲和室内乐队演奏的各种乐曲,除钢琴奏鸣曲以外,常与钢琴组成二重奏鸣曲,也属于室内乐范畴。严格地说,室内乐对演奏厅堂也有一定的要求,过于宏大的音乐厅堂并不适宜演奏某些乐器编制较小的重奏作品,会给听众以声音松散、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感觉,从而大大降低演出的剧场效果。室内乐作品要求演奏者具有较高的演奏技巧、对于复杂节奏的掌控能力以及与其他演奏者快速默契合作的经验。近些年来,室内乐演奏的课程,日益受到各音乐院校的教学重视,以此培养训练学生演奏与音乐全方位能力及素养。

高校双簧管教学改革与创新方法 第12篇

一、高校双簧管教学改革途径

对于高校双簧管教学改革主要从教学理念、教材与课堂模式两个方面入手。(1)教学理念改革:首先,教师应该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打破教师权威思想,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坚持以学生为双簧管教学的中心,在双簧管教学过程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坚持以培养现代化四有人才为教学主旨,而不是仅仅侧重理论成绩的提升;最后,坚持与时俱进原则,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又要符合时代发展变化的需求。(2)教材改革:对于版本较陈旧的教材应及时给予更新,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为其挑选合适的教材。(3)课堂模式改革:应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模式,突出学生主体,避免统一化教学,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促进课堂教学的多样化。

二、高校双簧管教学创新方法

1、分层次教学

在高校双簧管教学中,教师应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积极研究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分层次教学已因材施教为教学理念,相对于传统的统一化教学,分层次教学有助于不同接受能力、双簧管演奏能力的学生得到共同的进步[3]。首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的情况将学生分为基础组(双簧管理论知识与演奏能力比较差或者为零的学生)、中等组(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演奏能力的学生)和提高组(理论知识丰富且演奏技巧较高的学生),在此基础上为各组学生量身定制合理的学习方案,例如基础组主要侧重基础理论知识和演奏技巧的学习;中等组主要侧重理论知识和演奏技巧的巩固,在训练过程中总结不足,在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提高组则在查漏补缺,巩固理论知识与熟练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尝试稍难一级的曲目、演奏技巧,并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试着自主创作乐曲。同时,还应积极地改进训练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研究不同的训练方法,同组的学生也避免长期采取单一的训练方法,注意训练方法的多样化。比如可以个人训练,即每个学生自主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反复训练;还可以双人训练,即两两分组,相互点评,这样有助于及时发现不足并调整;还可以分小组训练,每个小组可以自主讨论训练的方法,且小组训练还可以模拟小型的演奏现场,有助于增强学生当中演奏的自信心。

2、适当融入演奏心理学

在传统的双簧管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会更加侧重学生理论知识以及演奏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心态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关注,因此经常出现学生因训练强度大、心理压力大而出现厌倦、抵触等不良的心理,还有些学生平时演奏训练表现优秀,但是临场表演极易产生紧张、害怕、不安等心理,影响其临场发挥[4]。对此,教师可在双簧管教学中适当融入演奏心理学,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心态的变化,对于存在不良心理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疏导,比如某个学生因反复训练但进步很慢而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以及压力时,及时指导其调整训练方式以及有效的减压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学生压力。其次,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应变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可应用模拟演奏的课堂模式,采取抽签的方法、按学号轮流地方式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进行模拟演奏,如有条件可将教室布置成演奏现场,让学生感受到演奏现场的紧张氛围,通过训练增强学生的心理应变能力,减轻其紧张感。最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紧张、自卑等心理均会对其演奏表现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此,在日常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双簧管演奏自信心,采取口头语言(表扬、赞美)、肢体语言(大拇指、大声鼓掌等)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适当降低其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在点评环节则注重保护学生自尊,以激励性、肯定的评价为主,通过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语

对于双簧管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在其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发展、学生心理素质等各方面进行适当地改进和调整。教师应积极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既可提高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鞠兴.探索双簧管演奏中的颤音技巧及其运用[J].四川戏剧,2013(06):144-146.

[2]李环成.双簧管演奏与教学[J].文艺生活,2015(03):236.

[3]杨华玉.近十年双簧管教学之得[J].艺术教育,2013,6(06):92-94.

上一篇:人民币的汇率研究下一篇:打造魅力生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