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分析范文

2024-05-24

效益分析范文(精选11篇)

效益分析 第1篇

关键词: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辽宁盘锦

湿地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环境,是极其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也是人类最重要、最适宜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类型也多种多样。各类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湿地效益是湿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功能、用途和属性的总称。人们可以直接开发利用湿地资源,也可以间接地从湿地所具有的功能中获益。

辽河三角洲湿地主要分布于辽东湾北岸,集中于大凌河、辽河之间,即盘锦市境内。盘锦市位于辽河三角洲的最南端,是辽河三角洲的核心,代表着整个三角洲的特征,地处东经121°30′~122°30′,北纬40°40′~41°30′。东西宽87 km,南北长85 km,总面积4 071 km2,由水域带、滩涂带、芦苇带和农田、草地带组成[1],辽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湿地芦苇沼泽和潮间滩涂,境内的大凌河河口、辽河与大辽河河口之间又分布着虾蟹池、河口水域等湿地类型,湿地分布比较零散,景观结构复杂多样;沟渠纵横交错,呈网状结构。辽河三角洲湿地总湿地面积为31.5万hm2,占全市总面积的77.4%。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16.0万hm2,占总湿地面积的50.8%,人工湿地面积为15.5万hm2,占总湿地面积的49.2%。这就为此地区带来了天然的生态效益、丰厚的经济效益。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及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盘锦市的湿地现状方面着手,初步研究了盘锦市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1 生态效益

1.1 调节区域水文

湿地在调节流量方面功能十分显著,在蓄水、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据试验,沼泽对洪水的调节系数与湖泊相近[2]。沼泽土壤具有巨大的持水能力,因此被称为“水物蓄水库”。据在盘锦湿地的试验,泥炭层的饱和持水量在500%~800%,高者可达900%;草根层持水量一般在300%~800%[3],沼泽径流模数小于耕地,一次降水产流量沼泽明显小于耕地[2],沼泽地开垦后饱和持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草甸沼泽土0~16 cm层年下降速率为6.22%[4]。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沿着主水道的800 hm2湿地缓冲滞纳洪水。每年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可达1 700万美元[5]。

据肖笃宁[6]研究,盘锦湿地在减轻洪灾中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一是存储功能。湿地有水库7座,调洪能力1.55亿m3,大小渠系可储水1.25亿m3,地表调洪能力达2.8亿m3;地下存储区每年腾出的地下库容空间为1.2亿m3,总计可储水4.0亿m3。如果能发挥出全部效益,在洪峰期可分洪约10%(20年一遇洪水量为38.6亿m3)的流量。二是输水功能。湿地内的灌溉渠系总提水能力877.73 m3/s。可解决25年一遇洪水约30%的泄流(Qp=25%=3 011 m3/s)。三是分洪功能。在一般的超标准洪水发生时,分洪区至少可分流10亿m3(未考虑到海水高潮2.38~2.81 m时潮水位的顶托作用),若有突发性超标准洪水发生时,紧急分洪区可分洪2亿m3,这样可以保证盘锦市及主要工矿企业在大汛期间的安全。四是沿海湿地的作用。盘锦市湿地抵御波浪和海潮的冲击,防止了风浪对海岸的侵蚀。

1.2 滞留沉积物,净化水质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进入水体生态系统的许多污染物质吸附在沉积物的表面。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污染物。湿地中许多植物包括挺水、浮水、沉水植物,能够在组织中富集重金属的浓度比周围水体高出10万倍以上。水浮莲、香蒲和芦苇都已被成功地用来处理污水。根据在黑龙江省七星河流域芦苇田的试验,芦苇田对砷净化能力为96.06%,对铁的净化能力为92.78%,对锰的净化能力为94.54%,对铅的净化能力为80.18%,对铍和镉的净化能力为100%[7]。

盘锦市湿地可以有效防止近渤海海水污染。含有高污染物浓度的污水排入海洋,为一些藻类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据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环境质量报告书》,近年中国海洋环境环境质量一直在降低,渤海氮浓度从1996年超标16%恶化到1997年的68%,1998年在渤海发生了大规模的赤潮,给地方渔业和海产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如果让河水先流过三角洲湿地,经过沟渠和芦苇湿地的沉淀、稀释、氧化、溶解、蒸发和吸收,排入海洋的水质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

发达的根系和海绵状泥炭土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使得芦苇湿地对造纸污水有较强的净化能力,尤其对COD、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效果最为明显,垂向COD的滞留率达到26%,总氮达到59.9%,有机氮达到69.7%,总磷滞留率为46.7%,可溶性磷滞留率为35.4%。沟渠对造纸污水也有较强的净化作用,当污水流过6 000 m长的沟渠进入苇田时,由于生物化学分解和沉积作用,可以去掉1/2的污染物。

芦苇湿地对采油污染物也有较强的净化作用,对钻井污水的净化能力最强,每年载水量为5.64 cm厚的漫流系统1 km2可以滞留COD 15 t和油1 t。

2 经济效益

2.1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

2.1.1 水稻产品。

水稻生产在盘锦市农村生产中占主要地位,在大辽河、辽河下游地区基本上是种植水稻,仅在盘锦市东北部和西北部的少部分地区实行旱作,部分地区在河套实行小麦和蔬菜的间套种。因此,盘锦农业生产基本属于一年一熟的水稻种植业,是辽宁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生产的优质稻米一直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2010年水稻种植面积109 001 hm2,产量967 377 t。

2.1.2 芦苇生产。

盘锦苇田是集中分布的世界第二大苇田,也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部苇田由东郭、羊圈子、赵圈河、辽滨及盘锦监狱5个较大的苇场管理,总面积约为7万hm2[8]。解放后不断强化管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力兴修排灌渠系等田间工程,芦苇的收割面积和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芦苇收割面积达到6万hm2,产量达到50万t。

2.1.3 水产养殖。

盘锦市海、淡水渔业资源丰富,海、淡水养殖业发达。从1956年大洼县荣兴农场在有雁沟建立占地100 hm2的海水养殖场开始,海水的对虾养殖、滩涂养殖兴旺发展。特别是1984年盘锦市成立后,由于调整了产业结构,加快了渔业的发展,淡水养鱼业也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到2010年,全市海、淡水养殖规模17.6万hm2。海水养殖面积为1.27万hm2,滩涂管养面积为3.87万hm2,淡水养殖面积落实2.6万hm2,河蟹养殖面积落实9.87万hm2。

2.2 提供矿物资源

2.2.1 石油天然气资源。

盘锦市湿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至2000年累计探明含油面积达到1 007.5 hm2,总地质储量为211 162万t;天然气总含气面积约为153.1 hm2,总地质储量约为1 784.01亿m3。从地质构造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西部、东部和滩海辽河盆地三大凹陷。近年来,油田公司本着坚持“平稳、均衡、效率、受控、协调”的原则,优化生产组织运行,推行效益生产,提高油田开发管理水平。2010年,在受特大洪水影响的情况下,实现原油地质产量950.01万t,生产天然气8.01亿m3。

2.2.2 井盐资源。

盘锦市西北部的胡家、甜水农场及羊圈子苇场一带,地下赋存着大量的第四系孔隙咸水,面积达4 863 hm2。特别是马杖房—道口—大台子—立新岗子一线的周围地区,该区盐卤水成份特征是氯、钠离子占绝对优势,分别占阴、阳离子毫克当量百分比的80%~90%和60%~80%,在中心部位矿化度高达50~60 g/L,为卤水,水化学类型为氯化钠型;在马杖房—小板桥—南锅屯—坨子以南地区,矿化度减至30~50 mg/L,为盐水,以北地区矿化度小于30 g/L;甜水河子—拉拉屯—红旗部以北地区,地下水矿化度更低,小于10 g/L,水化学类型变为氯钠钙型。在垂直方向上,地下水矿化度具有由上至下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目前,全市共有盐滩面积650 hm2左右,年开采盐卤水37.5万~50.0万m3,产盐1.5万~2.0万t。

3 结语

核桃种植效益分析 第2篇

518鲁品1号核桃投资效益分析

核桃+红薯模式和核桃+牧草+养鸡模式。

核桃种植投资产出分析 第一年:1700元

1、土地投资:每亩300元(假设)

2、种苗投资:每亩56株,每株12元,合计672元

3、挖树穴:每个0、5元,每亩56个,合计28元

4、栽树:每个0、5元,每亩56株,合计28元

5、化肥农药:底肥每个树穴2斤,每斤1元,每亩56个树穴,合计112元;化肥农药60元.总计:172元

6、管理用工:每亩每年10个,每个工值50元,合计500元 第二年:972元

1、土地投资:300元

2、化肥农药:172元

3、管理用工:每亩每年10个,每个工值50元,合计500元 第三年:972元

1、土地投资:300元

2、化肥农药:172元

3、管理用工:每亩每年10个,每个工值50元,合计500元 种植核桃前三年总投资1700+972+972=3644(元)。前三年核桃树虽然可以结果,但是树冠较小,产量较低,同时为了让树冠长大,也不让核桃树结果。那么怎样提高核桃种植前三年的效益呢,我们提倡两种模式:一是核桃+红薯模式,二是核桃+牧草+养鸡模式。核桃+红薯模式:

核桃树下间作红薯,红薯选用鲜食型品种,如北京553,黄香蕉,亩栽3000株,红薯亩产可达2500千克,每千克0、8元,产值2000元。三年合计6000元。与三年核桃种植投入3644元相抵,盈利2356元。第四年停止间作,这时核桃产量在亩产400斤左右,每斤10元计,核桃亩产值4000元。以后逐年提高。核桃+牧草+养鸡模式:

孔雀养殖的效益分析 第3篇

孔雀是人们普遍喜爱的观赏动物,十年前,经济发达地区的精明人士,采用人工规模养殖孔雀,销往宾馆、饭店,推出“孔雀宴”,深受广大食客的欢迎、赞赏。一只商品孔雀卖到600元左右,由于孔雀养殖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饲料来源广泛,养殖成本较低,孔雀生长速度快,易养易管,食性较杂,抗病率较强,养殖效益明显。加上孔雀是人们普遍喜欢的吉祥鸟,食用及观赏市场广阔。

孔雀养殖投资少,成本低,效益高,而且省时、省力,不需强壮劳力和占用良田耕地,无污染,即干净又卫生,城市、农村均可养殖。孔雀开发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一次投资,多种受益,是一项最具发展前景的特种养殖业,孔雀养殖可利用现有的空闲房舍及农村大量的青绿植物资源,因此,养殖孔雀成本较低。一般饲养10个月左右,就可达到60斤左右。即使按商品价每斤40元,除去成本每只可盈利200元左右。成熟的孔雀在8-10斤以上,当年早繁殖的第二年就可少量开产,一般情况下要等到第三年开始产蛋。产蛋量逐年增加,一般在20-50枚,有的可达70枚以上,孵化期27天,种孔雀一般按1公3母配比,大量饲养以1公5母配比较好。孔雀寿命一般在20年以上,产蛋期在10年以上,饲养孔雀的房屋要用网造筑,地面铺些细沙土,空中架些栖架,孔雀房舍要坐北朝南,地势要高,光线要充足,做到冬暖夏凉,这样利于孔雀的繁殖,孔雀食料较少,比一般家养柴鸡的饲料要少得多,饲料以玉米、麦鼓、豆饼、鱼粉等混合饲料和每天充足的青绿植物饲料。

孔雀养殖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养殖致富项目,孔雀养殖它能以最小的投资得到最大的产出,孔雀是一次投资,多年受益,比如一次引种4只,3母1公约12000元,当然也可以引1母2公。精心饲养第2年就可以产蛋,假如第1次产蛋60枚,按80%的孵化率,最低可孵出50只小孔雀。饲养到5斤左右就可以当商品孔雀出售。第2年就可基本回收投资,以后每年都有万元以上收入,甚至更多,子子孙孙无穷尽,如果作种孔雀出售价值更高。而且还可以吃 “凤凰蛋”和“凤凰肉”,所以饲养孔雀比种地、种果树以及饮养其它禽类收入要高几倍,甚至几十倍。不信你就试试看,事实能证明一切,而且我们的数据都是按一般的理论数据来计算。精心饲养,科学管理,效益将更好。

孔雀全身都是宝,全身旨可人药,孔雀肉除可直接食用外,还可加工成软硬罐头食品、保健食品以及孔雀肉酱、孔雀肉香辣酱、孔雀滋补酒等,孔雀的粪便还可提取高级美容化妆品及药品,孔雀鲜艳的头颈、尾羽都是高档的工艺品,孔雀还可制成标本及装饰品,在国际市场上久享盛名,非常抢手,所以人工养殖孔雀是前景广阔的好项目。

效益分析 第4篇

2005-2009年数据显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运用外部资金能力不强,存在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技术和管理问题,病床利用效益有待提高,有待加强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特别是专科医院更应加强资源利用、工作效率[1]。本文拟研究2010年全国专科医院的情况,选取若干数据指标,分析专科医疗行业效益,以期找出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为全国专科医院新一轮医改提供思路。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采用各数据采用SPSS数据预处理[3],运用比率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析[4]。

2 结果

多项指标数据处理结果见图1-4和表1。

3 讨论与分析

3.1 卫生规模情况分析

从图1看,(1)卫生机构数比。从专科医院机构数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比即纵向比看,2010年专科医院仅占全国卫生机构数的0.42%,城市占2.1%,农村占0.15%;非公立专科医院比重较公立高0.13个百分点为0.49%,非公立专科医院以私营医院为主达0.44%,公立专科医院以国有医院为主达1.33%;政府办医为主占1.05%,其次是个人办医占0.51%,社会办医仅占0.18%。横向比,70%专科医院分布在城市,55%是非公立医院,其中私营和国有专科医院分别占40%和37%;个人办医和政府办医分别占42%和36%。从图2看,(2)床位数比。纵向比,与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比中,总体专科医院床体数占全国床位数的18.91%,其中0-49张床医院可达24.2%,50-99张床医院可达19.36%,除800张床医院占8.77%外,其余100-799张病床医院均占10%以上。横向比,专科医院以0-49张床为主占52.88%,50-99张床和100-199张床的医院分别占18.35%和12.16%,而800张及以上床位医院仅占1.6%。2010年专科医院以小型专科医院为主。从图3看,(3)卫生人员数。纵向比,专科医院卫生人员数占全国卫生人员的5.64%,卫技人员比例略高占5.94%;横向比,专科医院卫技人员占卫生人员数的75.4%,其中执业医师达卫技人员的23.1%,工勤技能人员占卫生人员的11.1%,较管理人员高3.3个百分点,总体配置较合理。从图4看,(4)设备。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万元),专科医院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8.31%,100万元及以上设备(台数)占全国总设备台数的8.54%,提示专科医院同样具备综合性医院先进的仪器设备。(5)房屋建筑面积。纵向比,专科医院房屋建筑面积占全国的5.64%,其中业务用房面积占6.63%,但租房面积占全国租房面积的20.82%,提示有相当一部分专科医院需要租房解决用房困难。

从表1看,人力资源发挥情况分析。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为5.6,较全国平均值7.5人次低,而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则比全国平均值高一倍为3.2日。职工平均年业务收入、医生平均年业务收入分别为21.73和84.77万元,较全国均值高,分别高7.3和35.68万元,而人员经费支出比较全国平均值低1.33个百分点为26.42%。2010年职工平均诊疗人数363人次,较全国均值少348人次;职工平均住院床日数为296日,较全国均值多135日。治愈好转率达97%,仅较全国均值低0.3个百分点,专科医院病种有其特殊性,如麻风病等。总之,2010年全国专科医院较好地发挥着人力资源的利用,但在诊疗人次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人员经费支出比可有所提高。

3.2 管理指标分析

2010年,专科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5.7%,病床周转次数为16.5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17.3日,由于专科医院的特殊病种,如麻风病、精神病、结核病等,治疗周期长,从而导致此部分的管理指标值不理想。因此,专科医院在病床使用、医疗技术、管理、社会效益上极具挖掘潜力。

3.3 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2010年,由于经费自给率小于1,须政府补助,但由于专科私营医院较国有医院多,故经费自给率达98.98%,较全国值高0.92个百分点。收支结余率为6.19%,表明尽管专科医院需要政府补助,总体能获利。业务收入结余率为负值,百元收入支出超过100,提示专科医院需要加强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

3.4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67,总资产周转率为0.63%,表明2010年专科医院利用流动资金能力较低,营运能力有待提高。

3.5 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总体,专科医院发展前景良好,特别是业务收入增长率指标表明专科医院具有良好的市场占有能力;总资产增长率指标表明专科医院资产规模扩张良好;净资产增长率指标表明专科医院总体呈健康发展趋势。另外,资产负债率专科医院为26.68%,较全国均值低5.43个百分点,应加强利用外部资金的能力,特别是私营专科医院更应充分利用好外部资金发展,提升竞争力。

4 小结

2010年,全国专科医院主要分布在城市,非公立医院多于公立医院,私营医院略多于国有医院。相当一部分专科医院需要租房。总体,专科医院有良好的市场占有能力,呈健康发展趋势,并发挥着社会效益和人力资源效益,但在病床使用、医疗技术、管理、社会效益上有挖掘潜力,需加强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加强利用外部资金的能力,特别是私营专科医院更应充分利用好外部资金发展,提升竞争力。

摘要:分析2010年全国专科医院的发展,总体专科医院健康发展,市场占有力强,在病床使用、医疗技术、管理、社会效益上有潜力,需加强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加强利用外部资金的能力,提升竞争力。

关键词:专科医院,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周平.加强医院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J].卫生经济研究,1997,(04).

[2]赵东星.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J].现代商业,2008,(17).

[3]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218-219.

[4]王会,吴青松.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加强医院成本管理[J].卫生经济研究,2004,(10).

效益分析报告 第5篇

1)本项目的完成有助于管理人员及时、直观、有效地了解规划空间信息特征,明确

规划专题、规划执法、规划管理问题,并及时作出科学决策,提高了辅助决策水平。

2)本项目的建设有效地实现了空间数据的集成,业务人员可以迅速取得相关数据并

进行必要的分析,对于提高科研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本项目实现了在平板电脑和手机端对空间数据数据的管理、应用和分析,降低了

环境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大减轻了业务工作量,促进了规划空间数据的共享。

4)本系统将移动GIS应用与“天地图”成果实现无缝集成,方便了对各类数据系统的应用,使得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进行脱离时间和空间约束的业务处理和信息浏览。

5)该系统建设,是南京规划局信息化建设的初步尝试,为移动应用,“天地图”的扩

展应用积累了经验也为其他单位的类此应用提供的参考依据。

2、效益分析

1.1 应用效益

1.1.1 地理信息应用效益

项目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地理信息服务方式。由以往用户要用地理信息,需到地理信息管理部门购置地图或拷贝数据,回去后再进行加工处理,以满足专业部门自身业务系统建设的需要,到现在通过网络直接调用所需的地理信息,无须再加工处理;由以往用户如用到不同详细程度的地理信息,需要跑多个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到现在通过一站式的地理信息服务就可以使用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详细程度的地理信息;由过去用户配置软硬件环境、开发系统,到不用考虑存储空间、运行和开发环境,利用平台提供的功能服务接口或公共模版,就能搭建一般的系统;从专业系统建设后,用户要长期考虑数据更新,到直接使用平台更新的数据。服务方式的转变,地理信息使用门槛的降低、成本的降低、应用的便捷、效率的提高,极大地推进了地理信息的广泛和深入应用,资源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同时推动了政府部门信息化进程,提高了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1.1.2 部门应用效益

1、加快信息化建设

项目的建成和应用,使原来一些需要利用地理信息开展业务系统建设、但由于资金或技术原因暂无能力开展建设的部门,得以开展应用(例如三思三创办);同时也促进了一些部门信息化向纵深发展(例如智慧城管正在开展二期建设)。平台的应用有效地推进了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

2、增强政府执政能力

地理信息是当前经济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在公共管理、经济发展、服务民生、国防建设等方面已经在发挥作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了权威的、丰富的、精细化的地理信息,随着应用的深入,集成的部门信息会越来越丰富,基于平台开发利用,能够使政府部门对市情了解的更全面,分析的更透彻、把握的更准确、管理的更到位。在高效管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宏观指导等方面体现政府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3、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当前地理信息应用中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决策科学化、信息网络化;还可以统一标准规范,为各专业部门信息集成共享提供了基础,消除各自建设、标准不统一形成的“信息孤岛”,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1.1.3 区县推广效益

项目建设的成果按照统筹组织规划将无偿提供给各个区县,最大限度降低区县开展数字城市框架项目的建设成本,减少了重复投资,单就软件平台建设费用10各区县累计减少重复投资近2000万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成果利用可以最大可能的形成市、县(市、区)两级信息资源深度共享,加快市、县(市、区)两级联动协同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在技术、标准、人才队方面形成一体化的格局,大大推动了区域的空间信息共享服务的能力提升和推进进度。

1.2 经济效益

1.2.1 直接经济效益

1、促进共享利用,避免重复建设

由于基础地理信息应用非常广泛,是多种信息集成、空间化的载体,许多部门信息化都

离不开它。项目的建成,为各部门提供了统一的基础平台,避免了重复投资建设,促进了地理信息共享利用。以三思三创断头路系统建设为例,如果自己建立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系统,按照我市共享部门使用地理信息数据,不收取资料费、只支付工本费(资料费的5%)计算,全市各种数据仅数据工本费一项就100多万元;获取数据后还要进行加工处理约20万元;配置必须的数据库和GIS软件,以及存储等设备约180万;基础开发费用20万元;合计320多万。目前已有16个应用系统接入平台服务,按150万成本计算,节约资金16*320=5120万元。如果再考虑后续数据更新的投入,节约的资金远不仅此。

目前我市各行业信息化建设对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智慧物流、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医疗、智慧国土、智慧城管、智慧财税等一系列智慧城市重大建设项目都需要地理信息服务支撑,随着平台应用的广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使用平台,平台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会越来越显著。

2、降低使用门槛,减少运维成本

本项目实施后,将显著降低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门槛以及管理和运行维护成本。用户通过平台来访问基础地理信息,不需要单独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也就不需要对基础数据的维护和更新进行投入。根据行业经验,一般地理信息系统的维护费用为100万元,系统开发约50万,平台支持的系统越多,则边界效益会更加明显。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应用,重新调整安排了与数据重复生产、系统开发、运行维护相关的资源,各专业部门更专注于自身业务领域数据的建设,能用有限的资源做更多的工作,成本降低,质量反而提高。

1.2.2 间接经济效益

带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不仅为政府和公众提供了网络化的地理信息在线服务,还会带动地理信息实时获取、自动处理、网络服务和社会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为企业进行地理信息增值服务。以移动位置服务业为例,在地理信息服务获得收益的同时,还将为移动公司带来增值服务收益,带动GPS终端设备等行业的发展。

优质肉牛养殖成本效益分析 第6篇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在饮食方面,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量的多少,还追求于饮食的健康与否。牛肉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食物,由于牛肉的肉感好并富含营养,牛肉产业在不断发展。由此,基于优质肉牛养殖的生产现状与收益现状,分别对不同模式的养殖产业的成本收益进行简要地分析。

关键词 肉牛;养殖;成本收益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2

古往今来,牛作为一种耕田犁地的工具为农民劳作,而今,农民把肉牛作为一种养殖产业,并且肉牛产业渐渐地得到农民的重视,逐渐成为农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农村中的肉牛产业主要以家庭作为单位,以各家各户进行养殖,该产业的经营比较分散和小型。但随着肉牛逐渐成为人们的主食,肉牛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肉牛产业渐渐地变得大型化,生产的牛肉也渐渐地优质化,随着人们对肉牛的需求量增大,肉牛产业随之扩大,商业化生产的牛肉质量随之提高,对于肉牛的品种、肉牛的喂养、养殖业的规模等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开展了对优质肉牛产业的成本收益进行了相关调查与分析。

1 肉牛养殖的发展现状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的肉牛头数量也有了大大上升,年平均增长约10.60%左右。我国牛肉产量位居世界的第3,仅次于美国和巴西。虽然,我国牛肉总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牛肉人均量却是非常低,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对于优质肉牛养殖这个新兴的产业,其成本收益的概况较为复杂。首先,由于肉牛养殖的过程中,需有一个适合肉牛生活的环境、肉牛日常饮食方面的费用及肉牛的医疗费用等,因此,肉牛养殖业中的成本问题牵涉到许多方面的费用,通过调查,每头肉牛所需花费的费用大约为6 000元。其中,肉牛的每日饲料费用和犊牛费用占了总费用的大部分。

通过调查肉牛养殖业的全年费用情况,发现全年的犊牛费用上升得最大,大约上升21.50%,其中,饲料的费用和雇佣费用的波动最大。

2 肉牛的养殖模式对产业的收益影响

根据肉牛养殖业的养殖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肉牛养殖模式分为个人户的小模式、农户与小区的中等模式、大型化的生产模式这3种类型,为对肉牛养殖产业的不同模式收益情况进行分析,由此分别对不同模式的肉牛养殖业进行了不同的实验与询问。

选择一个肉牛产量较高的县城作为调查对象,首先,对某县农民进行询问,选择其中养牛水平较高的农户10户,每户需要养育3头肥牛,最后,可知每头牛的纯利润为380.50元;再者选择该县的某一小区中的8户农户,这8户需要养育130头肥牛,最后可得出每头肉牛的纯利润为790.34元;选择在该县城中较为知名的肉牛养殖企业公司,选定该企业中的3个养殖场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养殖场需要养育15头肥牛,最后,可得出每头肉牛的纯利润为1 500.36元。

个人农户分散小型养殖,以这种养殖方式发展肉牛产业的农户,其每头肉牛的单价收入很少,比另外2种养殖方式的收入都要少,形成这样的低收入的很大原因是个人养殖肉牛规模小、经验少,农户通过自己的养殖方式养殖,对养殖肉牛的环境要求以及饲料要求等不高,因而,养育的肉牛的质量也较低。

另外,农户与小区的中等模式肉牛养殖,该种方式的收入比个人农户分散养殖方式的要高,由于该种方式养殖是由几户农户一起共同养殖肉牛,这样的养殖能够很好地运用农户们的经验,互相学习,经验较丰富,同时,也能为肉牛的生长提供一个较良好的环境,因而肉牛质量也较好。但由于这种中等模式的养殖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培育的过程还欠缺一些完善的设备,因此,该种养殖方式还有待提高。

最后,大型化的生产模式的收入是最高的。这种养殖模式运用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对培育的过程要求十分严谨,在大型肉牛场里,养育肉牛的每一环节都需要经过精心地设计,肉牛的饲料需要专业人士的精心挑选,为培育出良好优质的肉牛,对于肉牛的培育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因而大型化的生产模式收益是很可观的。

3 肉牛的不同年龄段对养殖收益的影响

为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对肉牛产业的收益影响,由此,对不同年龄段肉牛的养殖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对不同年龄段的肉牛进行试验,以利于分析养殖的收益情况。

3.1 架子牛养殖的收益分析

随机选取10~20月龄、20~60月龄的公牛、49月龄以上的母牛各10头,分成3组进行培养,这3组需要采用相同的饲料、环境、培育模式等,在相同情况下各自培育10头架子牛,最后进行养殖成本收益分析。结果发现幼龄公牛的生长情况最好,处于10~20月龄的公牛的生长速度最快、肉牛的质量最好、经济的收益最高。另外,处于49月龄以上的母牛培育的质量是最差的,包括在肉牛的质量、生长速度等方面都是最差的。

3.2 母牛养殖的收益分析

选取100头母牛进行培育,根据这100头母牛的平均每头的支出与收入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显示母牛在生产周期的期间,其母牛的养殖成本收益为负值,平均每头母牛的养殖成本收益为亏损约2 600元。对于处于生产期的母牛养殖产业出现了亏损的情况,首先,母牛的养育的生长较公牛差,肉质也较差;其次,在于对刚出生的幼牛的养育的支出。因而母牛的养殖成本收益较低,需支出的金额较多。

3.3 犊牛养殖的收益分析

随机选取30头牝分成3组进行培育,将月龄相近的犊牛10头作为一组来进行培育,并保持犊牛的生长条件一致,进行对照试验。结果发现,处于10~20月龄的犊牛获取的肉牛质量最好,生长速度最快,成本收益达到最佳。

由以上的不同年龄段进行不同的试验可得出,处于10~20月龄的犊牛的成本收益为最好,而处于高龄的能繁母牛的收益效益较差。把处于健壮的、年幼的肉牛出栏,可获取较高的成收益金额,而出栏较年长的、处于生产期的母牛等获取的成本收益较低。

4 肉牛品种对养殖收益的影响

由于肉牛的品种繁多,在一些地区为获取良好品种的肉牛,通过杂交的技术,培育出良好的肉牛,许多农户选择肉牛的品种的标准为:肉牛的重量要足够大,而且需要肉牛的生长速度快,肉质较嫩,体格庞大,体型较完好。为增加肉牛养殖成本收益,具备以上条件的肉牛的出栏价格都较高。因而在杂交培育中,尽量选择具备身体健壮、生长快等的优良基因的肉牛进行杂交,这样培育的肉牛就能获取更高的成本收益,同时,有些农户会选择比较温顺的肉牛进行养殖,这样农户养殖肉牛的过程也会轻松许多。运用良好基因的肉牛杂交方式培育肉牛,肉牛的传代也能较好地传承下去。

5 结语

为能够有效提高肉牛养殖产业的成本收益,从而提高农民培养肉牛的积极性,有利于肉牛养殖业的发展。见以对不同模式的肉牛养殖的收益分析,让农户了解到不同的模式养殖的优点与缺点,从而进行改善与提高。

森林生态效益分析 第7篇

1.1 我国森林生长现状

据第七次森林资源调查, 我国森林面积有19545.22万hm2, 森林覆盖率为20.36%。其中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49.13亿m3, 森林蓄积量为137.21亿m3。另外, 在我国大陆范围内, 仅林地面积为30378.19万hm2, 森林面积19333万hm2, 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45.54亿m3, 森林蓄积量为133.63亿m3。就天然林和人工林两个方面来说, 天然林面积为11969.25万hm2, 天然林蓄积量为114.02亿m3, 人工林方面在近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保存面积达到了6168.84万hm2, 人工林蓄积量19.61亿m3, 在全球范围内, 我国人工林面积已居世界首位[1]。

1.2 我国森林分布简述

我国幅员辽阔, 但是森林资源少, 森林覆盖率低, 地区差异很大。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湾山地及东南丘陵, 我国广大的西北地区则森林资源贫乏。据统计, 现今全国平均森林覆盖率为12.0%, 其中以台湾省为最高, 达70%。森林覆盖率超过30%的有福建 (62.9%) 、江西 (60.5%) 、浙江 (60.5%) 、黑龙江、湖南、吉林等6省, 超过20%的有广东、辽宁、云南、广西、陕西、湖北等6省区, 超过10%的有贵州、安徽、四川、内蒙古等4省区, 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多在10%以下, 而新疆、青海不足1%。

针对我国森林资源缺乏的现状, 我们要准确掌握森林资源所能实现的各种生态效益, 以便充分地加以利用。

2 森林生态的特征

2.1 森林地理和气候特征

我国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东北所处寒温带和温带, 主要的树种为针叶林和阔叶林;西南地区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的高山峡谷地区, 该地区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影响, 呈现出海洋湿润气团, 森林类型和树种繁多且复杂;南方地区森林资源分布比较均匀, 主要集中在武夷山和南陵山地区, 南方为亚热带和热带气候, 树种主要为常绿落叶林和雨林;东部和西北、华北地区为我国的少林地带, 这些地区大部分处于温带, 天然林资源非常少, 主要是人工绿化带和人工种植林, 树种多为落叶林和针叶林。

2.2 森林生物学特征

森林类型不同所涵养的生物种类也不尽相同, 包括各类植物、野生动物、地下和地上微生物、菌类等等。但总体来说, 森林中所包含的生物量非常巨大, 品种和种类繁多, 值得人类世代研究。

3 森林生态效益多种功能分析

3.1 森林净化环境效益

森林在净化环境功能方面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由于树叶、树枝的特有结构, 表面粗糙不平, 多绒毛、能分泌黏性油脂和汁液等, 这些特性能帮助树体吸附、粘着一部分空气中的粉尘, 可降低大气中的含尘量;二是森林还可以依靠自身整个生态系统具有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吸收、过滤、阻隔、分解空气的废弃物, 使之得到降解和净化, 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从而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三是许多树木和植物都能分泌杀菌素, 能够很好地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有害生物;四是森林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减轻噪声污染和磁波辐射[2]。

3.2 森林涵养水源效益

森林还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 主要体现在截留降水、涵蓄土壤水分、补充地下水、调节河川流量、抑制蒸发、改善水质、缓和地表径流和调节水温变化等方面。在陆地生态系统中,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最大涵养水源的能力, 洪水季节森林可以蓄水防涝, 干旱季节可以供水抗旱, 所以被誉为“绿色水库”。据有关资料显示, 森林土壤根系空间达1m深时, 1hm2森林可贮存水量为200~2000m3, 平均比无林地多蓄水达300m3。据日本相关研究, 3333 hm2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100万m3的水库。美国环保署统计资料显示, 森林拦截了国2/3的降水。据有关调查, 25年的天然林, 每小时可吸收降雨量150mm, 草地及裸露地每小时仅为10mm及5mm。据不完全统计, 林地涵养水源能力为裸露地的7倍[3]。

3.3 森林保持水土效益

森林保持水土的效能主要表现为减少土壤侵蚀、防沙治沙、保持土壤肥力、防灾减灾 (例如山崩、山体滑坡或泥石流) 等。在森林中, 茂密的树体凭借着自身庞大的树冠, 其产生的深厚枯枝落叶层不但可以截留天然降水, 还可有效地减弱雨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同时, 林地下强壮庞大的根系在土壤中形成网络, 与土壤牢固地盘结在一起, 从而降低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及各种养分损失的固土保肥作用。在研究者张嘉宾的测定分析中, 树木的根系包括微小的次生根, 具有很强的固持土壤能力, 平均直径只有0.8mm的细根, 具有固持1.3kg土壤的能力[4]。森林一般可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的70%~80%, 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矿物水土流失、肥力下降、水利工程淤积等。

3.4 森林改善气候效益

森林改善气候方面主要表现在防风和固沙。森林是风的强大障碍, 可以有效地减低风速和改变方向。当风经过森林时, 由于树体自身的阻挡及加上气流本身的冲撞、摩擦, 将一部分气流分成许多小涡流, 小涡流彼此摩擦、消耗, 使风力逐渐降弱, 风速降低;另一部分被迫沿林缘上升, 超过森林, 消耗部分能量, 使风速降低。据测算, 一条疏透结构的防风林带, 其防风范围在迎风面可达林带高度的3~5倍, 背风面可达林带高度的25倍。在这段范围内, 风速可降低约40%~45%[5]。

4 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各项措施

4.1 加强政府监督和立法

针对我国目前森林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 政府应在监督和立法方面加大力度, 可实行以下措施: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 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 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 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对毁林或以各种方式破坏森林的个人或组织要加大惩处力度;对从事森林资源保护的个人或组织要加大奖励力度。

4.2 依托民间组织大力宣传

针对森林保护工作, 还需要依托民间组织进行大力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纸媒, 甚至是网络等多方面宣传, 使森林保护的意义和方式深入每个人的心里, 从而引起全民的重视, 将森林保护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个细微之处。

4.3 加大对森林保护的人力和资金投入

我国的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森林保护资金的专项投入, 并通过种种措施保证专款专用。这些资金除了应用在政府的一些大项目中, 还应该用在大力提倡全面植树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不仅能够保证自然林保护的顺利进行, 也能够促进人工林的大面积建成。

参考文献

[1]邓成, 梁志斌.国内外森林资源调查对比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 2012 (5) :12-17

[2]方何斌, 蒋文伟.城市森林绿地空气负离子生态效益评价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 2010 (3) :37-38

[3]左贵文.简述森林的生态效益[J].林业勘查设计, 2011 (1) :52-53

[4]曲红城, 刘向东.浅议清原县森林生态效益[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0 (2) :13-15

效益分析 第8篇

高速公路不仅是扩大内需的必要手段, 还是拉动经济的必要手段。当高速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 能够不断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有效促进该地区对外的发展。特别是, 高速公路的运转能力在近几年里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提升, 其运输效率不仅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而且各种耗能也得到了大大的减少, 从而使高速公路成为了物流、人流以及信息流的大通道, 尤其是,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运转能力的改善提升, 不仅大大提升了运输效率, 减少了各种耗能, 从而使高速公路成为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通道,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加快了周围城镇的发展。

2 高速公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判定

2.1 高速公路带来的经济效益

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 不仅促进了绿通产品运输、高客运输的快速发展, 还拉动了集装箱运输、货物运输的快速发展, 使公路运输结构也越来越完善, 运输速度和效益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其运输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除此之外, 与混合行驶相比, 高速公路设立了快慢车道, 这样以来汽车的油耗量损耗以及行驶的时间不仅得到了有效的减少, 而且汽车行驶的舒适度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2.2 高速公路带来的社会效益

目前, 高速公路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不仅能够将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连接起来, 而且可以促进城市与城市之间经济的发展, 通过城市之间商品相互的流通, 商品销量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消费得到激励, 以此能够带动经济差地区的发展。同时, 便利的交通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并且对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高速公路的建成不仅会给周围沿线带来很大的方便, 而且方便货物的运输, 对招商引资、投资建厂也起着良好的作用, 这样以来城市之间的间距会得到大大的缩短,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就业及亲戚走访会得到有效的促进, 人们的幸福感也会得到大大的增加。

3 提高高速公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作用

3.1 提高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作用

对于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提高, 首先可以提高运输的效率, 缓解交通运输状况的紧张, 可以有效转变运输的结构和方式。其次, 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 能够带动其建设原料行业的发展, 促进机械行业、建筑行业等发展, 从而使就业需求得到一定的增加。然后, 可以大大促进高速公路网的形成, 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可以进行有效的解除, 我国市场分布的格局和投资环境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这样以来我国市场会越来越完善, 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者, 使对外开放及改革的进程得到进一步的推动。最后, 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 能够有效促进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形成, 拉动周边经济和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 以此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3.2 提高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作用

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提高, 首先可以使高速公路产业得到有效的升级, 交通运输结构也会越来越完善, 这样以来会形成多样、高水平的运输方式, 我国交通运输业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次, 提高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 有利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经过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资金、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会聚集在一起, 这对其自身的纵向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然后, 提高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现在物流的效率。最后, 提高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 可以使其一体化运输的进程得到不断的加快, 以此使人们外出的动机性和选择性得到进一步增加。

4 提高高速公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措施

4.1 完善高速公路相关法制建设

对于高速公路来说, 其运转和管理必须要有法律作保障, 规制高速公路的建设与运转, 不仅可以确保高速公路的健康发展, 还可以确保高速公路运营发展的规律。因此, 只要不断地完善高速公路相关法律法规, 细化责权管理, 对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积极地制定和修订, 明确人们在其交通运输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才能够提高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 促进高速公路行业的快速发展, 避免徇私枉法、贪污受贿等不法行为的产生, 以此确保高速公路科学化、法制化的建设。

4.2 做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高速公路行业作为我国服务行业之一, 在我国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 需要对其提供的最基础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升级换代, 以此为促进我国高速公路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首先, 相关管理企业应定期做好高速公路科学养护的工作, 及时维修高速公路路面出现的损坏情况, 并做好其养护管理工作。其次, 应对桥梁通道进行必要的清梳管理, 及时清理、更换已损坏的安全设施, 对高速公路沿线带进行多功能的绿化养护等。因此, 做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 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高速公路健康服务的完整性, 还可以有效降低其养护管理的成本, 从而实现高速公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目标。

4.3 完善高速公路管理制度

高速公路管理制度的完善包括以下几点内容:一是对传统管理制度的完善;二是提高高速公路“数字化”管理;三是加强对服务人员的管理。因此, 这不仅需要健全的高速公路管理机构, 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相应规章制度以及行为规范, 以此使高速公路组织机构更加的科学严密, 确保其权威性。

4.4 缩减高速公路营运成本

高速公路营运成本的缩减, 可以通过挖潜增效、精简机构等形式来实现。对于高速公路的实际营运管理, 应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 并对其潜能进行有效的开发, 对新型人才进行良好的选择, 这样以来就可以有效降低高速公路的营运成本, 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5 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现如今, 高速公路管理应积极引进健康的竞争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 对操作程序进行规范地聘用, 做好设岗、公开招聘等工作, 实施竞争上岗方式, 对竞争激励机制进行不断的强化, 给每位员工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 对员工的潜能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另外, 应对人才管理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转变, 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 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实现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5 结语

综上所述,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高速公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 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还可以促进我国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以此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明, 齐远.高速公路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模型研究[J].公路与汽运, 2011 (02) .

[2]王玲芳.提高高速公路经济与社会效益之我见[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2 (10) .

[3]李翔云.关于提高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思考[J].商业文化 (下半月) , 2012 (05) .

[4]彭利飞;重庆高速公路营运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初探[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

效益分析 第9篇

1998-2010年全国妇女病检查率逐年上升,妇女患病总数呈下降,且2010年三大妇女病患病率较高是青海,女性三大恶性肿瘤高发地区有山西、安徽和青海[1,2]。山西、安徽、青海三地区医疗卫生情况值得关注,本文拟研究2010年三地区医疗行业情况,选取若干数据指标,分析三地区医疗的效益,以期找出三地区医疗行业发展的异同点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为三地医疗卫生行业改革提供不同视角。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采用各数据采用SPSS数据预处理[3],运用比率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析[4]。

2 结果

多项指标数据处理结果见图1-4。

3 讨论与分析

3.1 人力资源配置与利用情况分析。

从图1看人员配置。(1)总体而言,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是山西最高为5.58/千人口,分别较安徽、青海高2.48和1.05/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也是山西最高,分别是2.53和1.8/千人口;安徽均为最低值,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值分别为3.1、1.27和1.13/千人口。(2)三地区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城乡差别大,城市占主要资源,卫技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的城乡比值上,山西分别为2.6:1、2.2:1和4.2:1,安徽分别为2.4:1、2.1:1和3.6:1,青海分别为4.4:1、3.5:1和6.7:1,青海更为突出。从图2看人员利用情况。(1)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综合而言,青海最高达6.1人次,较山西高2.9人次,较安徽高1人次。三地省属医院人员利用最高,山西、安徽和青海分别为4.9、7.1和9人次;其次是山西和安徽地级市属医院分别为3.7和5人次、青海的县属医院为5.3人次。(3)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安徽达2.4床日,分别较山西、青海高0.8和0.1床日。安徽省属等四级医院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较均衡,相差0.2床日,应合理利用卫生人力资源;山西市属级医院与县属医院约相差0.5床日,青海省属医院最高为3床日,而县级市属医院仅为0.9床日,较县属医院低1.3床日,加强县级市卫生人员的利用情况。从图3看,(4)职工平均业务收入(万元)。安徽最高达11.33万元,较山西、青海分别高3.76和1.08万元。(5)医生平均年业务收入(万元),安徽达40.51万元,较山西、青海高16.76和6.31万元,安徽在人力资源上利用率最高。(6)人员经费支出比,山西、安徽和青海分别是27.73%、25.47%和28.68%,提示三地应关注医疗卫生人员的配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避免人员经费挤占公用经费支出,影响医疗卫生正常业务发展。

3.2 社会效益指标分析。

从图3看,(1)职工平均诊疗人数(人次),安徽、青海、山西分别是642、533、395人次,山西应加大医学健康宣传、加强对健康人群的普查工作,提高就诊人次,发挥社会效益。(2)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元)和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元),虽然最高值是山西,分别达148.7和5608.2元,但两者药占比却是最低的,分别为43.78%和42.73%;青海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最低为104.8元,药占比则最高为48.28%,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次为5541.4元,药占比最高达50.1%。三地区药占比均有下调空间,更好发挥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3)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安徽最低为88.34%,较青海低8.14个百分点,安徽应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质量。

3.3 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从图4看,(1)经费自给率。三地医院经费自给率均小于1,提示三地医院经常性收支不能够自给,必须政府补助。(2)收支结余率,该指标衡量每一元收入赚取净收益的数额,表明医院收入的获利水平。青海地区财政投入占总收入的26.4%,故收支结余率最高达9.07%;安徽财政投入力度仅占11.4%,收支结余率也达6.01%,山西财政投入占15.5%,收支结余率仅为2.78%,获利能力有待提高。(3)业务收入结余率。三地均为负值,应调整业务收入规模水平、控制成本费用、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4)百元收入支出。三地指标均大于1,提示应加强医院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

3.4 效率指标分析。

(1)病床使用率。三地病床使用率在73.1-87.3%间,提示应提高三地医疗资源的利用率。(2)病床周转次数,安徽最高达31.7次,较山西、青海分别高10.3和5.9次,但均可再提高病床周转次数,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率。(3)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三地均有所下降,山西和青海仍有下较大的下降空间,下降至安徽的9.7日。

3.5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1)资产收益率,三地比值均大于0.5,说明三地医疗行业的运营能力较强。(2)流动资产周转率,三地比值在2以下,应加强流动资金的利用率。

3.6 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总资产、净资产和业务收入均为环比增长率,(1)三项比值,山西均为负值,提示医疗抵御风险、保持持续发展能力,医疗规模增长水平,医疗运营状况、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技术、管理能力均应加强并引起高度关注,使医疗卫生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为山西人民特别是广大女性远离疾病,降低女性病及癌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2)相比青海,安徽医疗发展快速,净资产为24.06%,总资产为25.49%,业务收入为16.07%,提示安徽医疗行业发展健康、迅速,应注意资产规模扩张的结构、质量和发展能力,避免资产盲目扩张。(3)青海,三指标分别为10.61%、1.05%和13.82%,提示青海医疗行业发展能力强,市场占有力强,抵御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相对弱些。

3.7 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三地资产负债率均在32.52%-37.66%间,应根据各自行业发展趋势、竞争环境、技术水平,保持负债率在合理、稳健水平。资产负债率过低,虽然以负债取得的资产较少,但从经营角度看,资产负债率过低则显示医院运用外部资金能力不强,若负债率过高则提示医院需依靠欠债维持,偿债风险大。

4 小结

山西、安徽、青海三地区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城乡差别大,城市占主要资源,省属医院人力资源利用率最高;三地均应调整业务收入规模水平、加强医院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和成本费用,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三地医疗行业运营能力较强。其中山西应加大健康宣传、加强普查、提高就诊人次,发挥社会效益,对医疗抵御风险、保持持续发展能力,医疗规模增长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技术、管理能力均应加强并引起高度关注。安徽医疗行业应注意资产规模扩张的结构、质量和发展能力,避免资产盲目扩张。青海医疗行业发展能力强,市场占有力强,抵御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相对弱些。

摘要:研究2010年山西、安徽、青海医疗卫生行业现状,三地医疗行业运营能力较强,应加强医院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山西应重视医疗抵御风险、保持持续发展能力,安徽应注意资产规模扩张的结构和质量,青海加强营运管理。

关键词:医疗行业,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M].2011年8月第一版:218-219.

[2]李晓贤.注重效益分析提升医院管理水平[J].中国医院管理,2006(09).

[3]朱星宇,陈勇强.SPSS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M].2011年8月第1版:26-37.

效益分析 第10篇

中国卫生事业分布、配置、发展不均衡,以东部地区占优势,以城市占优势,城乡差别大,以非营利性为主;虽然2009年医院数占全国卫生机构数2.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约占96.23%,但优势资源集中在医院[1,2,3]。本文拟研究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行业发展情况,分析若干相关数据,以期找出影响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发挥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效益。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采用各数据采用SPSS数据预处理,运用比率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析。

2 结果

多项指标数据处理结果见图1-3和表1。

3 分析与讨论

3.1 卫生规模

3.1.1 卫生机构数

(1)从图1看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占全国卫生机构数的纵向比,总比值占96.24%。按城乡分,城市占87.3%,农村占97.71%。按经济类型分,公立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94.27%,其中国有占76.12%,集体占到99.58%;非公立占98.39%,其中私营机构占98.58%。按主办单位分,政府办机构占82.75%,社会办占98.62%,个人办占98.32%。无论如何划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占全国卫生机构数绝大多数。(2)从图1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的横向比,按城乡分,城市占12.82%,农村占87.18%。按经济类型分,公立占51.12%,非公立占48.88%。按主办单位分,政府办占12.34%,社会办占52.22%,个人办占35.4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分布在农村,公立与社会办基层医疗机构各占一半略强。

3.1.2 床位数

(1)从图2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占全国卫生机构床位数的纵向比,约占总床位的1/4。其中,按城乡分,城市和农村分别约占6.17%和42.27;按经济类型分,公立与非公立分别占26.39%和9.17%;按主办单位分,政府办、社会办和个人办分别占28.52%、6.72%和10.47%;按管理类别分,非营利和营利分别占25.99%和3.62%。农村及公立、政府、非营利性的基层医疗机构床位数约占全国卫生机构总床位数的2/5及1/3。(2)从图2看床位数的横向比,农村、公立、政府办、非营利性的基层医疗机构床位数比分别为88.09%、96.83%、94.38%和99.3%,占据绝对值。

3.1.3 卫生人员数

(1)从图3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数占全国卫生人员数纵向比,卫生人员占全国卫生人员的39.99%,其中卫技人员数占32.57%,执业(助理)医师占39.33%,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分别占25.45%、19.38%和22.57%。(2)横向比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技人员占总基层卫生人员数的58.31%,执业(助理)医师占49.59%。应加大培养、输送基层医疗卫技人员,确保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及稳定性。

3.1.4 设备

从图3看设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占全国总价的7.32%,万元以上到50万元以下设备分别占14.36%和14.76%,其中98.29%的设备为50万元以下设备,基层医疗设备以小型医疗仪器为主。

3.1.5 房屋建筑面积

(1)从图3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筑面积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建筑总面积比约占36.99%,其中房屋建筑、业务用房和租房面积比分别为37.34%、26.34%和38.2%;从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建筑面积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租房率较高。(2)从图3看房屋建筑面积横向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筑占其总建筑面积的95.74%,租房面积比为4.26%,其中业务用房占45.6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比不高。

3.2 社会效益指标分析

(1)从表1看,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工平均诊疗人数达1100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为9.3人次,较综合医院高;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5.5日,较综合医院低。健康检查人数占全国健康检查人数的50.26%,承担全国医疗卫生行业健康人群检查一半的社会责任。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为98.1%,医疗水平发挥良好,较好地发挥着社会效益。(2)虽然职工平均住院床日数为72.59日,病床使用率为58.3%,病床周转次数为35.4次,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为0.8,但是治愈率、好转率和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分别是80.8%、17.6%和90.8%,以有限的卫技人员、有限的医疗设备发挥着良好的社会效益。

3.3 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1)总资产结余率和业务收入结余率均为负值,提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2)百元收入支出大于1001,经费自给率小于1,提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需要政府补助,更需要加强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3)职工平均业务收入和医生平均年业务收入分别是5.4和18.68万元,一方面说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控制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和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发挥社会职责;另一方面说明基层卫生人员产出不高。

3.4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5.98、2.61和0.89,总体运营情况良好。

4 小结

综上所述,基层医疗卫生的机构数占全国卫生机构数96.24%,其中公立与非公立约各占一半,社会办约占一半;87.18%的机构和88.09%的床位数分布在农村,且公立、政府办、非营利性机构床位数占94%以上。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较好地发挥社会职责和社会效益,运营情况良好,但应加大培养、输送基层医疗卫技人员,确保卫生人员队伍的稳定;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加强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管理。

摘要:研究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分布在农村,以公立、非营利为主,承担发挥良好社会职责和社会效益,确保基层卫生人员的队伍及稳定性,加强资产、成本核算、成本支出的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敏,李霞.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之系列研究——1990~2009年中国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价值工程[J].2012,(26):283-285.

[2]李敏,顾俊.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之系列研究——2007-2009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医疗卫生效益分析.价值工程.2012,(29):279-280.

效益分析 第11篇

这次会议针对目前矿产品价格下滑, 矿山企业经济效益日渐萎缩的问题召开的, 目的是引导矿山企业正确认识当前矿山企业面临的不利形势, 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 通过经济效益分析, 找出影响矿山经济效益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措施, 趋利避害尽快扭转不利局面, 使矿山经济效益再上台阶, 再创佳绩。

会议由中国会计学会冶金矿山分会秘书长关维仲同志主持, 分会副会长、五矿邯邢冶金矿业公司总会计师吴立宪作全国冶金矿山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来自有关部门领导和全国各地矿山代表出席会议并分别作了发言和矿山经济效益分析报告。对冶金矿山目前存在的热点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研讨。

会议指出, 冶金矿山的经济效益分析始于1987年, 历史悠久, 成绩突出。当时, 冶金矿山经济效益低微、发展滞后。由于实行计划价格, 矿产品的价格基本上是成本价格没有利润, 矿产品的利润绝大部分转移到最终产品钢材之中, 绝大部分矿山处于微利或持平的经营状态, 缺乏发展后劲和竞争力。为了加快矿山发展, 解决矿山落后的矛盾, 提高矿山效益, 24年前矿山企业自发地开展了经济效益分析活动, 开始分析的项目和内容都比较简单, 主要从降成本、提利润等传统的几大收支项目入手, 通过企业之间互相比较找差距、定措施, 互帮互促, 提高矿山行业的经济效益。实际上是钢铁行业以后普遍开展的对标挖潜活动的雏型, 一直坚持到目前, 而且越办越好。特别是中国会计学会冶金矿山分会成立后每年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次会议, 结合钢铁企业普遍开展的对标挖潜活动, 突出矿山行业特点, 进一步深化、细化, 对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冶金矿山自2004年甩掉了连续8年的全行业亏损, 至今10年来, 冶金矿山的经济效益在钢铁产业链条中一直名列前茅。从2013年的分析结果看成效非常明显, 其中铁矿勘查工作成绩巨大, 新探明大中型铁矿资源13处, 新增资源储量41.3亿吨, 相当于当年采出矿量的2.5倍, 为铁矿山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和发展后劲;铁矿石产量14.5亿吨, 比上年增长9.9%, 实现了平稳发展;固定资产投资1666亿元, 比上年增长10.4%, 使一批新矿山陆续建成投产;规模以上矿山企业累计实际主营业收入1036.9亿元, 实现利税总额313亿元, 社会贡献率达19.4%, 其中实现利润96.7亿元。而且随着矿山的发展, 矿山企业职工收入增加, 人均年收入由上年的42085元增加到48734元, 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2%。实践证明, 矿山经济效益分析, 是深入对标挖潜, 提高矿山效益的重要手段。要转变矿山落后面貌, 促进矿山发展, 就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抓下去。

会议同时提示, 冶金矿山最近以来面临的形势, 已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于钢铁工业效益大幅度下滑, 面临的困难进一步加剧, 钢产量增幅下降, 铁矿原料供大于求的矛盾逐渐明显, 使进口矿价格连续下滑, 国内矿价格和矿山效益也开始走下坡。2013年由于矿产品价格下滑, 使矿山利润由前几年的上升转为下降, 出现拐点, 比上年下降29.89%。特别是今年前4个月钢材价格大幅度下降, 与去年同期相比每吨钢材售价平均下降200元左右。钢材价格综合指数已下降到历史最低点, 倒逼矿产品价格降幅加大, 以进口矿平均到岸价为例, 2013年全年平均为131美元/吨, 今年5月中旬已下降到100美元/吨左右, 由于受进口矿价格下降的影响, 国产矿也同比下降。而且据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 矿石价格目前仍处在下滑通道, 还有进一步下滑的空间。应该说进口矿价格下滑对钢铁工业来讲是好事, 可以缓解钢材成本居高不下的压力, 对提高钢铁行业经济效益十分有利。但是, 由于国内外铁矿资源条件相差悬殊, 国外资源条件较好资源大国, 矿价再降20美元/吨, 照样有利可赚, 应该再降。但对国内矿山来讲矿价再降20美元/吨, 大部分中小矿山可能就要因亏损而停破产。2012年三季度曾出现过进口矿价格低于100美元/吨, 国内矿售价每吨低于700元人民币的情况, 使一大批中小矿山停产。当时我国第一铁矿生产大省河北省半数铁矿山减产停产, 全国铁矿石产量大幅度下降, 使本来就发展滞后的国内矿山渴上加盐。如果矿石价格再度下滑, 我国不少矿山将面临亏损减产停产的困难局面, 形势非常严峻。2013年铁粉销售价格平均每吨为895.83元, 比上年下降6.8%, 实现利润比上年减少41亿元, 下降29.89%。而且由于钢铁企业资金紧张, 矿山应收账款余额大幅度上升, 银行借款年末余额达346.6亿元, 增长24%。今年以来进一步下滑, 前4个月实现利税只有53.5亿元, 比去年同期下降10%;其中实现利润19.2亿元, 比去年同期下降9.97%;产品销售收入239亿元, 比去年同期下降5.95%, 各项指标都在走下坡。

面对以上困难形势, 矿山企业危机感加剧, 压力加大, 这就为矿山经济效益分析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要求, 不能仅仅满足于年年坚持按传统模式开展经济活动分析, 要在坚持老办法的同时, 坚持与时俱进, 突出改革创新。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精神, 进一步深化资源类产品税费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 通过分析策划, 分享政策改革的红利, 这是对目前矿山企业经济效益分析活动提出的新课题, 突出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把资源类产品税费改革作为经济活动分析的新任务、新内容

矿山税费过重, 是造成矿山效益下降的老大难问题, 要通过分析策划, 尽快解决铁矿产品税费过多过重问题, 降低矿山税费成本。在这方面冶金矿山面临的任务很重。需要通过精细的分析, 用过硬的事实, 精确的数据摆事实、讲道理求得有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目前有些税费标准, 不仅与国际标准和惯例严重扭曲, 而且远远超过了目前矿山企业实际承受能力。以铁矿资源税为例, 国际上一般均把铁矿开发列入采掘工业即第一产业, 与农业、渔牧业、森林采伐业等一示同仁, 属于低税费行业, 只有资源条件优越的单位纳税, 低次资源一般不纳税或实行低税制。比如, 澳大利亚的铁矿资源属于全球少有的优质资源, 一般含铁矿品位均在50%左右, 但纳税标准只有7%-8%, 而目前我国正在开采的铁矿资源平均含铁品位只有30%左右, 有的不到20%, 属于劣等资源, 应该实行低税或免税, 但实际上目前的纳税率都很高, 加上资源补偿费和各种地方苛捐杂税达20多种, 综合纳税率在20%以上。劣等资源负担高税率, 如牛负重, 使不少资源条件较差矿山难以承受。长此下去, 后果不堪设想。不仅使国内矿山倒闭萎缩, 而且带来原料对外依存度上升, 使进口矿进一步垄断市场, 受制于人, 失去话语权, 钢铁原料安全受到威胁。同时还要看到由于税费过重, 使不少矿山被迫停产, 矿产品税基骤减, 虽然保持了名义上较高的税率, 因税基大幅下降, 税收总额不增反减, 也会影响国家税收稳定。所以, 无论从矿山发展还是原料安全和稳定国家财政收入来讲, 税率过高都无好处。所以会上, 有的代表提出研究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 一定要既要参考国际惯例, 又要从国情出发, 我国90%以上的铁矿资源属于贫矿, 还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多金属共生矿。要使这些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 国家一定要从节约资源, 充分利用资源出发, 对这些资源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

2.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走产融结合, 互惠共利之路

由于过去实体经济很少, 涉及金融业务形不成体系。所以, 目前在钢铁企业中绝大部分都是财 (务) 金 (融) 不分家, 由总会计师统一领导, 作为财务部门的一个分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同时提出金融行业要为实体经济服务, 走产融结合之路。允许企业开办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 所以不少钢铁企业开办和经营了如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 开展了股票、债券、期货、保险等业务。金融业在实体经济中发展很快, 占比越来越大。这样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发展关系紧密, 影响很大。所以, 在经济活动分析中一定要把金融体制改革作为缓解企业资金紧张, 优化企业投融资结构,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支撑企业加快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经济效益分析中, 不仅要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活动, 也要分析资本运作过程中的经济活动, 通过分析策划, 尽量分享金融体制改革中的红利, 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3.坚持从实际出发, 实施综合治理

一是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已经正式颁布, 并决定在2014年全面试行。我们要根据这个制度的规定和讲解说明, 对我们过去制定的《冶金矿山企业成本核算实施细则》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订。然后举办多期全员培训班, 使全系统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新的产品核算制度和核算方法, 为提高矿山效益服务。

二是与矿山企业协会等上级有关部门一起完成资源税从价计征课题, 为国家制定资源税从价计征条例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 尽快解决税费过高的问题。

上一篇:理疗系统下一篇:中职语文的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