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数学教育

2024-05-07

谈谈小学数学教育(精选12篇)

谈谈小学数学教育 第1篇

一、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兴趣, 是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 从事学习和思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有了学习兴趣, 学习就能自觉、主动地进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在教学中, 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如课前引趣, 课中激趣, 练习生趣等。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使“趣”字贯穿整个教学, 例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 我设计了一个活动的长方形教具。问:谁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生积极回答, 我趁势一拉, 把它变为平行四边形。问:这个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学生们感到非常好奇,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关系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学生疑趣顿生, 我利用数方格使学生明白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然后问:“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再一次的以疑激趣, 学生思维活跃, 纷纷发言。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想的创新精神, 练习设计也力求突出一个“趣”字, 通过不同形式, 梯度各异的练习, 学生始终思维活跃, 学习气氛浓厚, 课堂效果明显。可见, 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 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乐此不疲, 长此以往, 学生的整体素质自然会得到提高。

二、教学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应试教育着眼于增加少数尖子生, 而素质教育则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 在教学中为了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我注意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程度的不同, 因材施教。对优等生, 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中等生被称为“灰色生”, 常易被老师遗忘, 针对这个特点, 我们教师要时常激励与鞭策中等生, 促其向优秀生转化;对后进生不厌不弃, 时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及时表扬,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并且做到课堂提问分层次, 课堂检测分层次, 课下辅导分层次, 家庭作业分层次,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点拨, 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长此以往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自然接近, 达到了“亲其师, 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成绩大幅度提高, 实践证明, 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证明, 由学生自己经过大脑思考并得出结论, 他们的理解深刻, 记忆牢固, 并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普遍得以增强。

小学生天生好动, 通过动手操作, 可使学生的手、眼、脑等协同发展,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尤其数学学科, 一个概念的形成, 一个法则的推导, 一个难题的解决都可通过动手操作去解决, 因此, 在教学中我坚持做到能让学生操作的教师绝不代替。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 让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问:“你能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吗?”爱动、好玩、好奇心强烈是小学生的天性, 学生兴致很高, 很快拼出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我在肯定学生操作结果的同时又问:“你能根据学过的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操作的过程实际是思维的全过程, 因此, 学生很顺利地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再由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验证, 从而确认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可见, 让学生动手操作, 既可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又可使学生增智慧、长才干。

四、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数学能力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性强, 逻辑思维能力强。因此通过数学学科的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等能力, 而学习方法是打开数学大门的金钥匙。因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而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如教学应用题时, 教给学生分析, 综合的方法、画线段图的方法;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 教给学生找等量关系的方法:1.可利用日常生活熟悉的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2.可利用几何图形的公式找等量关系。3.可利用熟悉的数量关系式做等量关系。4.可找关键句做等量关系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不仅解题能力增强了, 而且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五、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良好的学习品质, 不仅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端正, 学习效果的提高, 而且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 通过说解题依据, 讲算理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认真审题找条件问题及其由内在联系的分析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通过速算巧算等,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通过经常的复习、整理培养学生温故而知新的习惯, 通过评比表扬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另外还注意培养全神贯注的听讲习惯, 记数学笔记习惯, 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等。久而久之, 使学生逐步形成自觉、自愿、主动探求新知的良好自学习惯, 而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谈谈数学教育中的美育功能 第2篇

谈谈数学教育中的美育功能

数学中是否包含有美的因素?对此,大部分学者的回答是肯定的.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通过数学美的教学与启发,能够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克服学生感到数学难懂而且单调乏味的心理障碍.

作 者:王建军 作者单位:太原财政金融职业中专学校,山西,太原,030002刊 名: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年,卷(期):“”(4)分类号:G718.2关键词:数学教育 美育功能

谈谈小学数学课堂 第3篇

对于生活的大课堂,我只是一个小学生,甚至更幼稚,没有什么资历品评、论道、感慨,对于小学校园里的数学课堂,我已徜徉在其中十几个春秋,对于课堂的理解和追求,一直都在积淀,一直都在思考,在更新,在完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育在不断地优化,在教育理论的荡涤和影响下,我在不断地更新理念,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优化自身的教育艺术。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我有很多话想说。

一、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

如果我们用心爱我们的课堂,用心享受课堂带给我们的快乐,那么我们一定会凝聚课堂的力量,让学生凝神聚力的、充满激情的学习。北京著名教育家柏继明,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老教师。她在讲授《鸡兔同笼》的问题时,让我们看到一位老教师的激情。“鸡和兔子被关在一个笼子里,数头有7个,数腿有18条,笼中的鸡和兔各多少只?”先不谈这道题的现实意义,单看柏继明老师课堂的激情,就会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在初知题目内容的基础上,柏老师开始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于是充满激情的一幕幕就开始上演了:她叫上几个学生,与学生一起扮演小鸡和小兔。当她说:“假如7只都是小鸡,小鸡是两条腿的,可以直接站立,可是,小兔是四条腿的,应该怎么站立呢?”扮演兔子的学生就主动地抬起“小兔”的前爪,老师立即让学生根据这种站立方式,算一算应该有多少条腿。学生回答得激情四溢,准确无误。柏老师,立即仿照小鸡的步伐跑过去,拥抱那些值得肯定的孩子。然后启发学生列出算式,求得答案……柏继明教授,用她对小学数学教育的热爱,点燃了课堂的激情,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快乐地参与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探究新知,使“历史遗留的难题”轻松地迎刃而解,教师的激情功不可没。

二、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思考的

爱因斯坦曾说:“需知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这句话证明了思考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数学这种充满了思维活动的学科,更应该重视思考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共同看重的是学生的分数,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出现只重结果不重其他的极端错误。应该说,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在解题思维培养中有可取之处,却忽略人性化思维的塑造。很多学生的优异成绩都是在书山题海里、摸爬滚打中锻造出来的,缺少思维的灵活性,也缺少思维的能动性。因为“填鸭式”的灌输,是教师的喋喋不休,是苦口婆心的讲解,是“你听懂了吗”的培养。而中国著名小学数学教育专家俞正强教授的一节数学课,让课堂充满思维的跳动,充满碰撞的火花,充满数学的智慧,充满人文的关怀。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口算除法和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没有余数)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俞老师的例题是38÷2=?,这对于学生来讲是既一个全新的知识,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课始,俞老师没有急于帮助学生讲解算法,而是和学生玩起了拆数字的游戏。俞老师说:“三十八除以二大家肯定没有接触过,如果把三十八拆成几个数,而且是你会除以二的数,你会拆吗?你打算怎么拆?”这时,班级里热闹起来了,有的把38拆成20和18,有的拆成3个10和1个8,有的拆成2个10和1个18,还有的把38拆成更多数字的组合…这样的课堂,彰显了教师课前的思考、课上的思考,也彰显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学习方法的思考。通过这样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而且学到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成的

在《教师实用语言艺术》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家魏书生在学生面前,从不以教师和长者的身份自居,凡事采用与学生商量的口气,哪怕是最差的学生,在他的眼里也是一个需要尊重、理解、认识的人。”这段话告诉我们,无论怎样的学生,都要帮助他们形成宽松愉悦的学习心态。正是帮助学生建立了这样的心态,才能为学生畅所欲言的质疑和发现提供展示的舞台。如果一个学生的心理被尊重、被理解,那么,他一定是一个没有畏惧、敢于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人。课堂就需要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反应,就要及时反馈他们的学情,离开了学生自主的表达,很多来自学生内心的呼唤根本无法聆听。很多教师喜欢牵着学生走,一直引领学生发现自己精心的预设。作为普通教师,我们虽然没有魏书生高超的教学艺术,也不能用一节课完成一个月甚至是一周的教学内容,但是我们可以让每节课都充满生成,让每个学生的学情都得到反馈,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四、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习惯培养,不是品德课的专利,也不是语文课的专属,数学课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促进学科整合的大背景下,人文教育将渗透在每个学科、每个教学环节中;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激励评价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评价,也许会激发学生的斗志,也许会打击学生的兴致,也许会改变学生的一生……在赏识教育高歌猛进的今天,我们的适度激励评价会促进学生向更高更远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还应该充满时代气息,充满生活气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我们的课堂,难道不需要适应时代发展、与生活密切相关吗?与时俱进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否则就面临被淘汰。

谈谈数学的应用与中学数学教育 第4篇

一、中学数学的应用

1.中学数学在国民经济重大问题中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是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天气情况、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国家颁布的政策都会对粮食的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粮食又分为很多种,即使综合在一起计算,也没有办法得到确切的结果.因此,为了彻底解决粮食问题,我国科研小组决定利用数学方面的知识来对将来的情况进行一定的估计.数学中的概率计算以及各种差值计算,能够综合多种情况,在理论上得到一个符合社会发展的结果.根据权威的预报,我国三十年粮食产量平均误差为2%,而国际上预报的粮食误差为5%.三个百分点的差值,充分说明了数学在国民经济重大问题方面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2.中学数学在国家安全重大问题中的应用

在国家安全重大问题方面,其实从根本上说就是国防力量的建设,现阶段导弹技术成为各个国家竞争的焦点.如何让导弹的威力更大,如何让导弹能够准确无误地落在设计好的地点,如何让导弹在规定时间内爆炸,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与数学密切相关.我们在实际的计算中,可以利用计算数学、概率论、控制论、基础数学等知识来解决.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在任何一个科研项目中,数学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中学数学教育

1.基础性较强

对于教育而言,国家一直都在提倡减负,因此中学数学教材在一次又一次的改编之后,整体的难度有所下降,在基础方面有所增强.例如在人教版的中学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判断“若x≥1,则x2≥1”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解答:这个命题为真命题.

考点:“若p,则q”有时是真命题,有时是假命题,重点要看p能否推出q,如果能够推理出来,证明为真命题,如果不能就是假命题.

虽然真假命题的判断是较为基础的部分,但在很多时候,都结合了一些其他数学领域的知识,上述的题型较为简单,考点明确,可以让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是,很多的数学教材过于偏向基础教学,类似上述的例题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拓展.因此,今后的教材编写还需要在基础性和拓展性方面把握好尺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一个较好的发展.

2.几何平面缺失

在现阶段的中学数学教育中,几何平面的缺失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虽然生活和工作中,很少应用到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相似三角形的证明等一系列几何平面知识点.但这部分的教学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其他知识点的学习能够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而且几何平面的学习对日后立体几何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中学数学的教育措施

1.在教学中注意应用数学知识

对于中学数学的教育而言,绝对不能马虎对待.现阶段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因此在教育措施上并不能单纯地应用传统方式进行教育.本文认为,可以对书本中出现的应用问题,改变题设条件,互换条件结论,拓展类比成为新的数学问题,可以编制些有实际背景或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建模应用问题.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得到一个较好的理解.另一方面,会让学生在主观上激发学习兴趣,在日后的学习中增添较大的助力.

2.使学生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联合应用

谈谈小学劳动教育 第5篇

ny学校y z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智、体诸多方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教育学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学会一些浅显的劳动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于以上的要求,我在劳动教育中进行了尝试:

一、通过儿歌、游戏、猜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生所学内容的兴趣。教师一上课就要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心理基础。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利用歌曲导入容易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教学小学劳动第一册第3课时,我先让学生唱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样样事情都会做------”同学们唱得很起劲。我趁势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一双勤劳的手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有!”“那么你们能做些什么事情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会刷牙,有的说会洗脸。“小朋友们会做很多事情,那么你们会系鞋带吗?今天老师来教你们系鞋带。”我就把系鞋带的步骤告诉同学们,然后大家一起动手系鞋带。小朋友们做得十分认真投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学

《认识家畜》这课时,我用谜语“头顶两把刀,身穿黄皮袄,走路慢悠悠,耕地是能手”导入新课,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劳动教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劳动教育中除了传授劳动技术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以外,还要根据教材中的不同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如第九册第12课《“动”画—虎门销烟》一课,通过观看录像《虎门销烟》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林则徐其人其事,鸦片给中国旧中国带来什么样的灾难以及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接着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今天我们为了纪念这一令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史实,让我们一起动手制作“动”画—虎门销烟,把人民群众搬烟到投池,销毁鸦片的情景组合进一个画框,牢记历史,振兴中华!同学们受到了感染,怀着崇敬的心情,认认真真地完成了他们的作品。我认为在劳动教育中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从小爱祖国,长大为国争光的信心。

三、对劳动作品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创新思维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核心。这种思维方式具有主动性和独创性,是创造者在强烈创新意识支配下将大脑中有的感情和知识信息,借助于想象和直觉,以突发性飞跃的形式进行的重建、组合、脱颖、升华所完成的思维,其观点问题需有新的创意。因此,在劳动教育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完第九册第十课《金鱼挂饰》后,我让学生们开动脑筋,充分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自己动手创造成一份美。结果有的同学拿来了纸编的风铃,有的制作了竹编的蜻蜓。其中有一个同学的作品很特别,他用的材料是空的塑料牛奶瓶,他把宽的部分做成小猪的身体,窄的部分做了小猪的头。剪下来的零碎分成了小猪的耳朵和尾巴。而小猪的嘴巴呢,是用瓶盖做成的。他还在小猪的身上粘贴了美丽的花纹。他把几只憨态可掬的小猪放在一张贴着花草的纸上,就象几只小猪在花园里嬉戏,真是可爱了。后来,这件作品还获得了太仓市、苏州市手工劳动制作一等奖。由此可见,我们教师不能受教材的约束而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 创意,独立完成,充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走向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社会是一所大学校,我们学生除了在学校里学习知识外,还应该尽量参加一些社会劳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为烈军属做好事》一课,正好学校大队部有个倡议,为烈军属做好事事,为了响应大队部的号召,我带领学生利用节假日来到了军属陈大妈的家里,陈大妈的儿子在部队当兵,同学们刚到大妈家,就各自忙开了,有的提水,有的擦窗,有的扫地拖地,有的学生满头大汗,但没有一个人喊声累。打扫完房间后,孩子们又缠着陈大妈讲故事,陈大妈呢,也乐呵呵地给孩子们讲起了她儿子在部队立功的事,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最 后,同学们给陈大妈敬了个队礼,齐声说:“陈大妈,再见,我们会再来的。”大家觉得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不仅为烈军属做了好事,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

五、从多方面评估学生的劳动成绩

评估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科学及时地进行评估对促进劳动教育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我认为应该对学生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进行经常性评估,促进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欢乐,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进而潜移默化促使学生养成了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行为习惯。这种评估方式使大多数同学在校在家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得到很大改变,他们变勤快了,自理能力明显提高。评估中部分差生在劳动上的特长得到肯定评价。他们增强了自信心,有些学生还能把在劳动中敢于克服困难的勇气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促进了文化学习进步。

谈谈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取向 第6篇

[关键词] 数学教育 文化教育 文化价值取向

数学教育不可忽视数学的人文价值

首先,虽然数学课程不等同于人文课程,但它具有人文课程的特点,能起到一定的人文教育作用。一方面,数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不断地向人文社会科学辐射渗透并产生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数学的思想方法、思维品质、意识和精神,包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对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独特的作用。

数学的思维是一个无穷的宝库,可以提供各种思维的艺术而不是一个个模式,它对人文素质的影响力乃至更普遍的方法论意义,是任何一个具体学科包括人文学科所无法比拟的。而数学的观点、意识和信念,同样会改变人的能力与品质,使人受益终身,它们本身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个组成因素,其作用是其他文化难以替代的。

其次,数学直接讨论真理性问题,其中的一次次肯定、否定,代表着人类认识的一次次重大飞跃。以非欧几何为例,在非欧几何诞生之前,每个时代都坚信存在着绝对真理,数学就是一个典范,因为数学殿堂中汇集了所有真理,欧几里得是殿堂中最高的神父。非欧几何的创立扫荡了整个真理王国,数学的绝对真理性被动摇,人类获得精神的解放。非欧几何在思想史上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提供了一个理性的智慧摒弃感觉经验的范例,使人们的认识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第三,数学不仅可以使人聪明起来,而且可以使人变得更为虔诚和纯正。当直面数学时,最理性地感悟到了“求真”、“求实”、“崇尚真理”,这种经历体验的教育效果远远胜过一些空洞的说教。众多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工作者确信,数学教育能树立一系列具有道德色彩的品质,包括正直诚实、不轻率盲从、尊重真理、遵纪守法、严谨认真、顽强自信等。在数学活动中,人们在错误中认识真理,人越接近自然,人们越发现自己的无知,所以,宽容和谦卑的美德是数学精神的产物。

数学教育应该通过科学与文化的融合体现真善美

数学活动就是对真善美的崇高追求,数学文化是求真、求善、求美的结果,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体现着真善美的高度统一,从而数学教育就是真善美的教育,在解读真善美、体验真善美中形成真善美。

数学于真是显而易见的,数学与善、美同样有密切的联系。长期接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态度,便可迁延到人性的内在倾向性即人格,形成善的道德观。求真本身就反衬着善意。早在古希腊时柏拉图就讲过,学了几何就更易于认识善这个观念,几何会把灵魂引向真理。毕达哥拉斯学派也认为“数学和音乐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数学美不仅具有科学美的一切特性,而且它还具有艺术美的某些特性;不仅具有逻辑美,更具有奇异美;不仅内容美,而且形式美;不仅思想美,而且方法美、技巧美。数学史一再证明,数学美一直是指引数学家前进和奋斗不息的一盏明灯。当然,获得数学美感还需要更深入的感受与体验,这便是教学教育的职责。数学美育的作用可以从更广阔的领域里去观察,其功能可以更全面地去把握。教育不总是让学生认知,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让学生欣赏。

数学的真善美是构成人的精神与外部世界相融合的基本中介,因而对数学真善美的认识是对数学文化认识的关键部分,体现真善美的统一是数学教育的真谛。存在于数学中的真善美,不仅要依赖文化整体才能发挥现实的作用,而且其本身的存在也要依赖其他文化要素才能得到表达,如语言、符号等文化形式。这就是数学的教育价值对于文化整体的依赖性以及文化整体所赋予数学教育价值的生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育人文价值取向的基础

数学思想就是用數学知识处理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反映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中的一般性观点。数学方法则为数学活动提供思路、逻辑手段和操作原则。数学思想方法是联系各类数学知识的纽带,是数学的灵魂。与知识相比,思想方法是活的,它与大脑思维的联系更加密切,是问题解决的理念性成果,其中既有规范化成分,又具有价值意义,能授予人以能力、增进人的信念。

数学知识中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固定之后,便可形成数学意识,而数学精神则是数学意识内化的结果。数学教学如果只是简单地陈述数学概念、数学定理,似乎没有文化意味。但若要问“为什么要研究这些概念、这些定理?”马上就会涉及文化价值。例如,函数是数集之间的一种对应,表面好像没有文化意义。但是,当你看到牛顿创立微积分的社会需要,哲学上对应物质运动的学说,宏观的变量说、微观的对应说、形式的关系说等等。函数的文化底蕴就在其中了。

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认为,“成功的数学教育,应当是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深深地永远地铭刻在学生的头脑里,长久地活跃于他们日常的业务中,虽然那时,数学知识可能已经淡忘了”。事实上,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用到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很有限的,但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却是广阔无限的, 并且使人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张楚廷.数学文化与人的发展[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3):3-4.

2]张顺燕. 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J].数学通报,2005,44(1):4-9.

[3]祁平.文化观下的数学教育的实践与认识[J].数学通报.2003,42(1):2-5.

[4]张雄.数学教育学概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张雄,卢锷.论技术、文化、人格三重性数学教育目的[J].数学教育学报,1995,4(4):21-25.

谈谈小学数学的教学体会 第7篇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创设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 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 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 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从以下方面进行,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三、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谈看法。

1.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

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如教20以内的加法,利用直观教具, 让学生了解某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和如何组成的,引导他们将20以内的数比较实际意义,认识大小,顺序、进行组合与分解练习。

2.让儿童逐步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

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行类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 思维过程 ,使学生认 识2—4的乘法口 诀的可信性,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 的特点 ,让他们模 仿老师的 做法试一 试 ,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生模仿获得成功后 , 就与他们一起总结几个步骤。

1摆出实物;提供思维材料;

2列出加法式子的结果;

3列出乘法式子,说明它的结果就是加法式子结果;

4用乘法式子的已知数和结果构造口诀, 让他们按步骤独立地推导7—8的乘法口诀。

3.培养掌握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各科教学都有一个结构的问题。狠抓结构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而不受题中具体的情节干扰,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重要一环。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如:补充条件和问题,不变题意而改变叙述方法,根据问题说所需条件,扩题训练,拆应用题缩题训练,审题训练,自编应用题训练,等等,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重视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谈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阅读教学 第8篇

一、小学数学阅读活动的基本特征

1. 数学阅读活动本质上是数学语言的阅读活动

和语文学习一样, 数学学习也离不开阅读, 因为数学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数学语言是由特殊的数字符号演绎的专门语言, 尽管数学学习材料 (主要是教材) 由数字的专门语言和附加的一般语言共同组成, 但是附加的一般语言是为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服务的。因此数学阅读活动本质上是数学语言的阅读活动,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学习数学时, 要学会在阅读中进行语意转换, 将抽象的数学符号转化为一般语言的形式, 经过一定的训练, 达到转换自如。

2. 数学阅读活动本质上是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

阅读是通过阅 (不出声) 和读 (出声) 而领会文本内容的活动。阅读只是形式, 领会才是根本。尽管在数学阅读中有时也需要借助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理解文本意义, 但是数学语言是抽象的, 也是严谨的, 因此, 数学阅读活动本质上是逻辑思维活动。数学学科的严谨性要求在数学阅读活动中必须充分调动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类比等逻辑思维, 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 数学阅读活动是一种自主性的阅读活动

数学阅读要求一种主动阅读, 要求学生主动地探索结论, 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结论。因为数学阅读需要通过逻辑思维主动推测数学结论, 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 这一数学理解的过程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教师的点拨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但没有学生全过程的积极投入, 甚至只要疏忽了其中一个环节, 就会造成整个思维过程的混乱。只有学生的自主阅读, 才能渐次领会, 正确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古人云:“授人以鱼, 仅供一饭之需, 授人以渔, 则终生受用无穷。”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兴趣尤为重要。任何行为都因趣而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阅读中, 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 如果缺乏兴趣, 就容易退缩、逃避。因此, 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学生只有对所提供的材料感兴趣, 才有可能主动阅读, 用心阅读, 所以无论是课内阅读指导还是课外阅读推荐, 都应该用学生的眼光作出判断和选择, 给学生喜欢的阅读内容, 给学生需要的阅读内容。

1. 指导数学阅读方法

教授学生阅读技能就是教会学生正确地阅读数学的方法。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和抽象性等特点, 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读写结合、举一反三等相结合。

2. 提高数学阅读质量

数学是一种语言, 数学阅读过程是一种完整的心理过程。根据数学阅读的特点, 数学阅读时, 要精力集中, 边读边思考分析。阅读时要根据教师的阅读提纲, 抓住关键, 仔细阅读。概念、公式、规律等是阅读的重点, 要仔细分析, 弄清概念的实质及公式和规律的条件与结论, 以及推导的思路。文中符号、图表应结合课文内容, 仔细思考、分析, 以实现数形结合。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或练习中, 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会有稀奇古怪的错误出现, 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做题时读题不够完整, 往往只读了一半, 就开始动笔做题, 以致造成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良好的阅读方法, 首先题目要读完整再思考, 其次对于读了一遍还不能明白意思的题目要多读几遍, 最后将答案填写好之后还要再将题目完整地读一遍。有许多错误往往只需最后完整地阅读一下, 就能发现, 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只有教师在平时的练习、作业中经常提醒, 注意渗透, 学生才能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 让学生养成善于阅读的习惯

数学书需要重读、精读、巧读。计算过程重点读, 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读算式、读法则, 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阅读中间过程, 通过阅读促使学生理解题目要求, 看清运算数字、运算符号和运算顺序, 明白运算方法。数学概念应按其结构来精读, 力求让学生学会理解概念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概念。解决问题要巧读, 关键词语重音读、省略句式补全读、意思隐含换词读。

2. 让学生养成会读的习惯

(1) 在“读”中生疑。敢于质疑, 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通过阅读让学生提出疑问, 引发学习兴趣, 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 从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2) 在“读”中理解。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划批, 正确理解数学语言, 掌握数学概念。 (3) 在“读”中比较。以“读”比较就是通过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差别, 把知识内化的一种读书方法。边读边比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点, 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能够系统地把握, 为以后灵活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读与想相结合, 注重数学阅读活动中的思考与交流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我说:“读而不思也则罔, 思而不读也则殆。”在阅读过程中, 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在阅读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数学课本上的定义、定律等语言, 虽然言简意赅, 但是不像文学语言那样生动、形象、幽默, 学生常常不易理解。因而教师在指导阅读时, 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鼓励学生主动地, 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 养成凡事问个为什么的良好习惯。

另外, 数学阅读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数学信息的汲取与交流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数学阅读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阅读活动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励性与启发性, 具有一定的目标取向。能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知, 避免使数学阅读活动流于形式。所以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围绕问题进行灵动活跃的交流对话, 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获得多角度、多层次的启发, 进而获得知识结构的改造与重组。

谈谈怎样建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第9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以后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该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 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 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就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出发,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觉到数学的亲切、自然, 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明确提出了“过程性目标”, 重视数学的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 重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目标. 因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活动过程中亲身经历某些“过程”, 而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东西要比“数学知识”本身更有价值. 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类比、归纳、实验、猜想、验证等获取知识的过程, 亲身体验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同伴互助、竞争交流的学习乐趣.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等将会检验自身的个体主观性经验, 从而正确的认识数学、了解数学, 从而学会形成数感, 知道该怎样学习数学, 才能在数学方面有所发展.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说明: 首先, 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 是一种由现实问题到数学问题、由具体问题到抽象问题的认识转化活动[1].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从自己的已有数学知识经验出发, 经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得出有关的数学结论. 其次, 数学教学活动是帮助学生建构自己数学知识结构的活动, 是学生在学习数学, 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的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并成为自己知识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 必须是学生在主动探索、学习, 在吸收、理解、掌握、内化、运用的过程中有效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 通过创设适当的符合学情的数学问题情境或者实例来引发学生必要的认知冲突, 促进学生积极反思, 从而让学生进行有效建构数学知识结构.

三、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无容置疑, 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切设计都应该是围绕着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展开的.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小学数学教师才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较多的学习空间, 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学习与交流、合作探究的机会, 从而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 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首先考虑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积极性,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比较、推理、猜想、实践、交流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灵活多变的数学学习活动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来观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同时, 小学数学教师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 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在尊重、理解、信任、宽容和平等交流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获得成功的内心体验.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使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

四、使用学具, 在高效课堂上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是突出数学本质, 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 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 变换思想, 对应、集合的思想, 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 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充分利用学具, 可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如, 教学“同样多”时, 让学生先摆5朵红花, 然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的整齐地摆, 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 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 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通过学具的操作, 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就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 等.

总之, 教师在教学当中, 设十自己的教学方法, 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 在师生互信的基础上建立教学的平台,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有必要时还可能借助一定的教学用具, 渗透数学的思想,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共同的目标. 我坚信只要勇于探索, 勇于实践, 高效课堂的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摘要: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以后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内客的设计必须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使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谈谈中学数学教学的“双主体”教育 第10篇

在数学教学中, 实施“双主体”教学的主要做法有: (1) 良好的教学设计。教师要提前写好教学方案, 并要求学生依据方案预习, 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难点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选择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由于缺乏符合探究、发现等开展思维活动的专门“发现式教材”,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现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法加工, 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数学教学内容的“初等化”艺术。只要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形成和完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数学素养的问题就是好问题。对于不同的课题, 要善于创设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探究场”。 (3) 注重活动中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的引导必须从心理和认知两个方面做好准备, 以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性的问题应新颖、有趣, 难度适中, 展现问题的形式要生动、灵活,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并进行适时的评价, 让学生有信心进行数学探究活动。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 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在数学教学中一些知识内容讲授比较枯燥无味, 学生不易接受, 也不感兴趣, 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教”的主导性, 精心设置一些教学情境, 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经验密切联系起来, 或设置一些疑问, 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增强课堂活力

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得课堂缺乏活力, 灵活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 能够增强课堂的活力。首先, 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的指导为辅,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课堂充满活力。其次, 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不可太单一, 要有所变化, 力求新颖, 比如, 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相结合, 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新授—练习—小结这几个环节中创设问题情境, 体现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学理念。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事例, 可以是数学故事及数学史, 在数学教学中大量而广泛地被采用的一般是创设问题情境, 以设疑、激疑、导疑、释疑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置学生于“愤悱”情境之中, 激发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过教师和学生互动, 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 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主要是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班中有几位学生, 在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时就对我说, “苏老师, 我这回肯定是不行了, 初中时我就不爱学几何, 一看见图形我就头疼, 以前从来就没及格过, 平面的我都学不好, 空间的就更别提了”, 说完还深深地叹了口气。当时我就对他们说, “别对立体几何有恐惧感, 老师会带给你们上不一样的几何课。”经过我的努力, 课上让他们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几何空间, 学生上课明显有了积极性, 还主动要求回答问题, 并且在期末考试的时候, 他们都以优异的成绩对我的话作了最好的证明。

三、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示范指导的关系

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 并不排斥教师的示范作用。如有时可以利用提问来引导学生的讨论和探索活动;有时对那些在独立探索过程中遇到困惑、惘然的学生或小组, 给予具体的建议、示范、指导和帮助, 启发学生的思维, 但不能告知问题的答案。

四、应用时要关注到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

由于此模式的开展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一般适用于初中以上的学生, 对学生普遍基础较差、行为习惯极差、自律性不强的班级也不宜采用。对一些全新内容的学习, 开始时一般不宜使用。

谈谈小学数学的趣味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积极性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不应该是直接植入到人的大脑的,假如是的话,那么人就成了一部机器一部只会记忆的机器。作为教师,更多的是去引导学生让他们去发现那些从未学过的知识,独立的掌握它们。数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数学学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学生是数学课堂的中心,所以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假如课堂是一部运作的机器,那么学生就是机器的齿轮,只有学生被带动起来了,那么自然而然课堂也就活跃起来了。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现今社会“奴”之一族越来越“兴盛”,如:房奴、车奴等等。不知是教育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学习,学生厌学的现象日趋严重,现在的学生也变成了“学奴”,很多都是被压迫着学习很多都没有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对于数学不仅是不喜欢而且还存在着恐惧,这无疑对数学教学造成了很大阻碍。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和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1).注重情感教育

对于数学学习我个人觉得“情”字尤其重要。俗话说:“有情才有爱”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感情他们才会爱上数学这门神奇的学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他的情感是分不开的,有的学生想学,有的厌学,这些都与学生的学习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老师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以达到了解学生的效果,然后在课堂上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的学习并且吸引学生的的注意力。老师可以使用一些生趣的话语、动作和故事带动课堂气氛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只有教师与学生在交流上、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将知识与情感融入在一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激起了高昂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接下的教学中就得心应手了。可以这么说当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时,你的教学就是成功的。

(2)趣味教学,激活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取向

诱惑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利用的好的话就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一种催化剂能够更好地促进我们教学的进行。经过教育改革,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穿插了“观察”与“探究”等环节。这些环节更多的是强调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动手、动脑能力,这些改革都让数学变得更加具有诱惑性,可以激发学生心中的那种学习激情和心理取向。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动手过程学生就能很快的发现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并且这种方法在考试中也有很大的实用性。老师在进行趣味教学的时候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特别是那种自主的参与而不是被动的。

(3)从心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也就是这么一句话让一个平凡的孩子变成了纽约州的州长:罗杰罗尔斯。从这里不难发现心理上的激发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甚至成就一个人的人生。心理学认为,表扬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大成功法宝,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一大有效手段。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表扬是对学生在学习上的一种肯定和激励,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大方的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而不是惜字如金做一个“吝啬”的老师。有些厌学的学生从另一方面来讲是反叛的,你严厉的进行教学或许会起到反效果。假如你在课堂上多给这些学生一些关注,多用一些“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等词,那么我相信你就可以将学生重新带回到你的课堂。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当中也有收获,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愉悦性,才能激发他们更深入的学习。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标之中的“新”就有新情境之说,创设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眼球吊并且足学生胃口,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分析、思考和探究。创设情境还可以带动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有利于学生愉快地习并且探索数学中的趣味。为了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创设的情境应该满足一下几个方面:(1)情境创设要有吸引力,吸引学生眼球。 (2)情境创设要真实,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的意识(3)情境创设要有实践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二、讲练结合,给学生学习空间

俗话说勤能补拙,天分是天生的,但成果是后天努力得来的。在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讲练结合。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假如学生不在状态的话老师讲再多也是无用功,所以,老师应该注意讲练结合,鼓励学生多做练习,重视用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只有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亲自参与问题的解決,才能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融入学生圈

谈谈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数学教育观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技术课

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 人们越来越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也对职业技术教育寄予厚望.那么, 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一分子——数学教育, 应持什么观点呢?

一、在职业技术教育中, 对于数学教育以前的观点

在以前不管是中职教育, 还是高职教育,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中国教育模式的左右, 既不是学历教育, 又不是就业教育, 致使数学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成了装饰品, 课时可多可少, 可有可无;有些学校鉴于数学在人生中的作用, 象征性地开设一点, 以应付学历教育的要求.

二、在职业技术教育中, 对于数学教育现在的观点

在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今天, 民办中职、新办高职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 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社会都意识到:并不是一个单位所有员工的学历越高越好, 这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浪费, 对个人和国家都不利, 而且有些人才在不适当的岗位根本就不是人才了.技术岗位就是需要技术工人, 技术工人就在职业技术教育中产生, 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对经济发展显得特别重要, 可是大家束手无策, 想改变又无能为力, 说到最后, 还是观点没有根本转变, 没有将学历教育转化为就业教育, 唯分数论还在蔓延, 抱怨没有培养技术的条件和环境.中职、高职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有技术的劳动者.不是高层管理者, 不是发明家, 不是科技拔尖人才, 那么, 要求学生对理论的过于熟练而对技术的生疏到底有多少用?现在的电脑发展如此快速, 数学中的很多运算用电脑本来是个非常简单的事情, 可要学生学会某种运算, 就不是简单的事情, 要从前面打基础, 一步一步地学习, 只要哪一个知识点搞不懂, 就不能顺利解决这个问题, 请问:在如今知识爆炸的年代, 学生都要如此这般地学习, 一生又能搞懂几个问题呢?并且搞懂的这几个问题到底又有多大的用处呢?

三、数学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 又是一门工具课, 基础和工具到底孰重孰轻, 要分人生的层次和专业的要求.

1.在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的阶段, 如小学、初中、普高这个层次, 学生的人生方向尚不明确, 就像一棵未成材的树, 这个时候, 他们是学习的黄金时期, 正需要灌溉, 正需要积蓄知识的能量, 因此应以“基础”为重;在职高、中职、高职的氛围里, 他们是以学技术为主要目的, 数学的“基础”作用就应让位于“工具”作用, 数学应成为学习技术课的一个工具, 既然是一个工具, 我们就只要求学生能用这个工具解决问题就行.有人说, 搞懂这个工具的来历对工具的应用要好些, 这有一点道理, 但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市场上吃饭的筷子很多, 难道我们要搞懂它是什么材料、有多长、多粗、从大到小的变化率是多少、用什么工具、什么机器制造等这么多问题后才能吃饭、夹菜吗?不是这样的.

2.专业不同, 学的技术也不同, 对数学的要求就不同, 如学经济的, 去强调立体几何未免太过分.

四、在职业技术教育中, 对于数学教育未来的观点

1.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我们应大力强调数学教育的“工具”作用.数学教师的作用是教会学生识别工具和应用工具, 就像木匠师傅的一大堆工具, 刨子是什么、它有什么用、怎样用、在什么时候用, 这就行了.

2.在职业技术教育中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曾听一位同仁说, 同样多的内容, 普高要学三年, 每周六课时, 我们只用一学期、两学期、三学期, 并且每周只有四课时, 我没法讲这课了, 更何况我们的内容比普高还多呢.我当时开玩笑地说, 你应该去思考“职教”与“普教”的问题了, 不然哪天下岗了还不知道什么原因呢!大事我们不谈, 高考的指挥棒也不关职教的问题, 我国现在的普高基本上是唯分数论, 因此职教应唯技术论才行, 否则就达不到职教的培养目标.因此在职教中的数学教材不一定要全部讲解, 应根据专业技术需要, 选讲一些内容, 何况对数学的要求没有普高要求高呢!这时间不就缓过来了吗?

3.在职业技术教育中要促进教师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是学生的师傅, 师傅只知道什么是刨子, 不知道有什么用、怎样用、用在什么地方是不行的, 因此, 应倡导教师主动适应技术课的要求, 去了解哪些技术课需要哪些数学知识, 这些知识在技术课中能解决哪些问题.比如经济中的边际、弹性问题就可以用数学中的导数解决, 而导数是可以用电脑解决的, 这不仅让学生学习轻松了, 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技术课, 而且对技术的应用也提速了.

上一篇:体育学校热水系统下一篇:太阳能热水器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