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力资本

2024-08-19

马克思人力资本(精选5篇)

马克思人力资本 第1篇

马克思认为, 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 是生息资本的派生形式。我们从马克思有关的论述中对虚拟资本的内涵作如下理解:狭义的虚拟资本, 是指能够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资本。在这里, 虚拟资本由两个要素构成——虚拟资本是“生息”的, 即能给持有人带来收益;虚拟资本是“证券”, 即以债券和股票等形式存在。广义的虚拟资本, 除了包含有价证券外, 它还包括没有黄金作保证的银行券和不动产抵押单等。马克思指出, 银行资本的大部分属于虚拟资本, 包括国债、股票、银行存款等。

二、虚拟资本发展与资本市场

(一) 虚拟资本与资本市场的形成

虚拟资本的运动必须有一个相应的平台或载体, 这个平台或载体就是资本市场。它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的金融市场, 包括股票市场、证券市场、基金市场和银行的中长期信贷市场等, 其交易对象主要是中长期信用工具, 如股票、证券等。

股份制和股票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 便出现了股票集中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交易所出现以前, 资本市场只是以局部的、临时的、分散的的形式出现, 并且它的功能仅限制在资本筹措上。交易所的产生使得现代资本市场的功能得以全面发挥, 包括产权流动、价格发现、资源配置、信息传播和经济调控等。交易所服务于不同货币种类和票据的交易, 它成为虚拟资本的市场。

(二) 资本虚拟化与资本市场发展

1、资本市场创新需求。

资本市场上对创新的虚拟资本需求的主体主要有实体产业部门、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资本市场创新需求具有如下特点:其一, 金融创新需求多样化。其二, 金融创新需求具有与经济、金融发展总水平的同步性。

2、资本市场创新供给。

资本市场的供给是虚拟资本的创新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给市场的新的虚拟资本产品, 它是金融创新供求双方意愿统一的产物。资本市场创新供给受创新的预期收益与成本、创新的人才和技术条件以及法律制度、政策、市场条件等的制约。

3、资本市场创新均衡。

金融创新的供求达到均衡是资本市场正常、稳定地发展的基本条件。金融创新的均衡是在影响创新供给和创新需求的因素一定时, 供给和需求相互适应、彼此协调平衡的一种状态。这种均衡是一种动态均衡, 即在“均衡——不均衡——新的均衡”这样一种循环往复中, 使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都上了一个新层次、新台阶, 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同时改善了社会的资源配置。

三、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一)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首先, 金融市场结构以及资本市场结构都不甚合理。在金融市场融资方式中, 仍以间接金融为主, 直接融资为辅, 换言之就是银行太大而资本市场太小。在这种不合理的融资结构下, 由于企业发展所需资本几乎都靠银行贷款获得, 不仅增大金融机构的压力和风险, 而且降低融资效率, 不利于整个社会资金的有序流动, 也不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和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

其次, 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够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有待健全, 企业公布的信息质量不高;我国尚未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对金融机构进行信用评级的机构缺乏, 对企业的信用记录分散, 对居民个人的资信状况更是缺乏记录和查询, 致使金融市场存在大量缺乏诚信现象, 如造假账、虚假重组、联手操纵、恶意挪用资金、随意更改资金投向等;同时, 许多上市公司的结构不合理, 实体经济质量较差, 很多公司为了上市“圈钱”而虚报公司信息;资本市场的创新活动也不够活跃, 金融产品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种类有限, 市场竞争力有待加强。

最后, 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机制也存在缺陷, 政策和法规滞后, 行政管制色彩浓重。我国资本市场正加速向市场化发展模式转变, 目前证券市场已进入后股权分置时期, 各种变化对法律法规的前瞻性和及时性, 以及相应监管措施的创新和变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建议

第一, 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完善金融市场结构。大力发展票据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以及投资基金市场、金融期货市场, 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使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在资本市场内, 也不能仅注重股票市场, 还要积极拓展债券市场;不能仅有中央政府债券市场, 还要有公司债券市场、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和其他债券市场, 使资本市场结构保持平衡。

第二,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完善资本市场结构。根据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 虚拟资本能够脱离现实资本, 有自己独立的价格决定和运动方式, 这就要求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满足不同的市场主体对资本的需求与供给。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通过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求, 吸引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扩大直接融资额度, 从而降低金融风险。

第三, 完善资本市场基本制度。一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增强透明度。二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马克思指出, 信用是虚拟资本的基础, 信用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信用制度。可以构建适应市场经济机制的社会信用体系, 建立专门对金融机构、企业以及个人信用进行评级的机构。三是继续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和市场约束机制,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促进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四是鼓励创新, 推动以政府为主导的创新机制向以市场为主导的创新机制转变。

第四, 适应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 及时对各种政策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 提高监管力度与行业自律度。应围绕发行、交易、结算活动, 从各类经营主体和中介服务主体的市场准入、治理结构、行为规范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严格制度规范, 完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并完善风险控制、并购重组等法律制度,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马克思 读书笔记资本论。 第2篇

院系: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

《资本论》读书笔记

虽然以前早就听过《资本论》这部伟大的著作的名字,但是始终没有看过这本书。接触这本书,还是在本学期开设了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老师上课提过之后。看了一些也查了不少资料去了解和思考。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的著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著作。《资本论》里面使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段话是恩格斯说的:“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像我们面前这本那样,对于劳动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全部领域一览无遗。”

《资本论》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马克思使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辩证分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并没有简单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归结为它们的共同基础——物质生产过程,而是从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引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和形式,这样这本巨著也紧密结合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让它的内容更加严

谨、科学。

《资本论》的基础是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根据这一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必然要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指出,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干活付钱”是错误的认识,实际上“干活付钱”并不是“等价交换”,工人为资本家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远远大于自己所得的报酬。例如,一个工人一天劳动所得为10元钱,而他在一天之内为资本家所创造的利润远远不止10元,可能是16元,也可能是26元,还可能更高。

通过阅读《资本论》,我们可以了解到:解放初的中国恰恰缺乏上述前提,资本主义生产处于极度微弱的境地,但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又是鸦片战争后百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取向。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与劳动者形成了历史的统一,这就为极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较快地实现生产资本的大量积累以及劳动者之间以信用货币为媒介交换彼此的劳动成果创造了条件。于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成了中国的必然取向。

从现在西方资本主义所面临的种种危机也不难发现,马克思的预知是多么准确,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我们前进不停的动力源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去了解和学习有关知识。

马克思人力资本 第3篇

这本书,就是普鲁士(今日德国)出生的哲学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最重要的思想和学术成果——《资本论》。

《资本论》是马克思对资本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进行了20多年的观察剖析,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里苦思冥想、据说双脚把书桌下的地板都搓出了一个坑的潜心研究后的思想结晶。

在被巴黎市政当局驱逐出境后,马克思携妻小在1849年搬到伦敦定居下来,直到他在1883年去世。

挚友恩格斯的经济资助,使得马克思可以专心写作,在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里写下了大量的笔记、手稿,并终于在1867年出版了《资本论》的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Capital)。

实际上,这是马克思在世时亲眼看到的《资本论》的唯一部分。

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汇总他留下的草稿和大量笔记、论文,整理编撰出《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The Process of Circulation of Capital),在1885年仍以作者马克思的名义出版。

1894年,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手稿、笔记编纂出版了《资本论》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The Process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 as a Whole)。

三卷合在一起,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资本论》(Das Kapital)。

马克思的笔记本

马克思为写作《资本论》而准备的大量笔记、草稿,是同样珍贵的历史文献,也是收藏者追寻的“墨宝”。

无独有偶,在《资本论》诞生周年之际,一本原以为失踪多年的马克思的一本笔记重新浮出水面。

奥地利的古书店Inlibris从一位美国人手上买下了马克思在19世纪40~50年代写下的一本笔记。这期间,也正是马克思为写作《资本论》潜心准备的时期。

在这本49页的线装笔记本里,马克思用法文和德文记下了大量的政治和经济理论的思考笔记。书店老板Wetscherek介绍说,笔记全部是马克思手写的,包括马克思对当时一些欧洲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的理论的摘抄和他对摘抄内容的批注评论。

这家奥地利古书店,准备把马克思的笔记本上市拍卖,特别瞄准中国买家。拍卖最低估价200万英镑。

柴米油盐流水账

最有意思的是,除了政治经济理论笔记,笔记本中还记录了1850年以后在伦敦的生活开支流水账。

马克思详细记下了去当铺典当获得的金额,并一再抱怨各种账单,包括肉铺、鞋匠和书匠的收费,以及牛奶、煤球、面包、药品甚至防蛀卫生球的价钱。

字里行间,活生生地勾画出马克思一家人生活的困苦窘迫。

马克思一家的窘困,在已经发表的他写给恩格斯的信中一览无余。其中一封信中,马克思向恩格斯抱怨说:“一个星期前我到了无法出门的地步,因为我的外套押在当铺里。我已经吃不起肉了,因为欠债太多。”

在另一封给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说:“我夫人在生病,小珍妮(马克思的女儿之一)在生病。我不能请医生,因为付不起药钱。过去8~10天里,全家人只能靠面包和土豆充饥。”

显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痛恨是有切身体会的。马克思传记作者之一Francis Wheen说:“马克思此时已经完全破产,他若不是在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里,就是在当铺里。”

《资本论》多年后

又热销

《资本论》的第一个外文版是俄文版,1872年在沙皇俄国发行。当时的沙皇被共产主义吓得杯弓蛇影,但沙俄的新闻检察官认定《资本论》是“纯粹的科学著作”,而且“在俄国不会有几个人有兴趣读,能读懂的就更少”。

历史证明这个判断是多么的错误。

1887年《资本论》英文版问世。此后它被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50多种语言出版。《资本论》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它的销售量。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剖析批判被证明很多都是正确的和有预见性的。

2008年爆发新一轮全球经济危机以来,《资本论》在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和第二故乡英国又出现热销。

至于他在《资本论》中预言,资本主义因无法克服自身造成的循环往复的经济危机而最终要灭亡,还需要时间的验证。(立行)

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 第4篇

梁浪波

重拾书本,让心灵回归

读完这本书已有半月多了,确切的说是在去新疆出差途中读完了这本书,始终萦绕在脑海里忘不了的是:饥荒瘟疫战争与永生幸福神圣,科学与宗教,人文主义与数据主义,智人与智神,算法与意识,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这些词汇。总的说来,读罢全书总有种脑洞大开的感觉,未来进入“数据主义”时代,人类会充分享受人工智能及数据科技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我当信不疑;但书中一些观点难免自圆其说,譬如“资本主义没有消亡,是因为资本家看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后自我进行了修正后,才避免了危机”;“只有一小部分智人进化后变成智神,未来99%的芸芸众生将沦为无用阶层”等。

然而,读完这本烧脑的大作后,我心里突然多了一丝恐惧,这恐惧不是对到2050年手机被植入我身体的那种恐惧,也不是对未来人和人之间就是冰冷的数据的那种恐惧,而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恐惧,一个是读,另一个是写。

曾几何时,我已然忘了书本才是最好的老师,已经彻彻底底的把阅读给扔了出去。我突然感觉自己与书的距离是那么的遥远,就像那茫茫戈壁和广袤沙漠一样一眼望不到头。读过的书除了专业还是专业,头脑里留下的除了会计那点东西,好像没有沉淀下来多少精神财富,显得苍白极了。每天忙的不亦乐乎,不是预算就是决算,不是审计就是会计……看上去还蛮有成就感,自认为实现了自我价值,如今细细想来,其实多半是会计人的自娱自乐;自打手机更新为智能手机后,每天俨然已被手机所绑架,成了它的奴隶,沉浸在碎片中不可自拔。曾经也下过决心,重拾书本,坚持阅读,坚持写体会,可就是因自己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多虚构的借口越来越占了上风,始终没有坚持到今天。看来,读书还真是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

***说“学习需要沉下心来,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学懂弄通,读书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莎老先生也说过“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家里的长者曾对我谆谆教导“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要多读书,读杂书,会读书”;家里的小大人也对我说“爸爸,你不要总看手机,给我念念书”;领军读书会的“地主”也说“再不交体会,下个月交租子”.这么多人的鞭策背后,如今才真正理解这些话的意义,再加上那份恐惧带来的警醒,离开集训后,在一年中较忙的会计人的7月,我仍然坚持完成了读书任务。

马克思人力资本 第5篇

摘要: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这些生态思想揭示出资本积累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揭示出资本积累对劳动者生态权益的剥削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资本积累;生态思想;当代价值

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作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积累的本质、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得出“两个必然”的结论。在涉及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众多的研究方向中,对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中蕴含的生态思想的讨论相对比较少,文章从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中揭示出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中蕴含的生态思想

(一)资本积累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马克思说:“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714。资本积累作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它的本质是最大程度的追求剩余价值。资本家将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再转化为资本,追加不变资本用来购买生产资料,追加可变资本用来雇佣劳动力。资本家在进行扩大规模生产时,会不断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技术和设备,进而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的提高,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比重逐渐增多,可变资本比重逐渐减少,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当个体资本不变时,一定数量的可变资本可以加工更多的原材料,这会使原材料在不变资本比例中增加。也就是说资本积累的直接后果是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索取,有限的自然资源与无限的资本主义生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生态危机的产生。

(二)资本积累对劳动者生态权益的剥削

资本积累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使劳动者生存、生活环境日益恶劣。资本家为了获取最大的资本积累量会不断的压榨劳动者,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力的再生产成本,这对劳动者身体和精神方面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资本积累的要求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不满足于当前劳动者的剥削,而且需要大量的产业后备军,相对人口集中使得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最直接的后果是造成常备的过剩人口越多,而他们的贫困却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资本主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使得在业工人不得不拼命劳动,向资本家提出妥协的条件,从而使资本家能轻易的加强劳动强度,增加劳动时间,使得资本家进一步实现了对人的自然力的掠夺,从而加重了资本家对劳动者生态权益的剥削。

(三)资本积累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资本主义积累对劳动的剥削使得劳动呈现出异化的状态,劳动不再是人类维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手段,而是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对劳动者劳动的剥夺,使得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再生产过程被中断,社会内部的物质循环遭到破坏,物质资源被大大的浪费。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是“资本同自然的关系”[2],资本实现了对自然条件的免费占有。资本积累使人与自然正常的物质变换关系变为一种纯粹的索取与被索取的关系。资本积累的要求使自然资源遭到无休止的开发和掠夺,自然资源被大大的消耗和浪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的扩张性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无法弥补的裂缝”。

二、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所蕴含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资本的扩张性使资本主义生产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对环境的污染,这种只顾追求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必然导致人与自然的极度不和谐。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的平衡不能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遭到破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积累造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异化,这种异化状态所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不利于人类社会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因此,合理控制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十分重要。马克思说:“正像在生产的第一天一样,形成产品的原始要素,从而也就是形成资本物质成分的要素,即人和自然,是携手并进的”[1]696。人类应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正常的物质交换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消灭剥削和压迫,解放劳动者

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形式使资产阶级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本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资本家最大限度的获得剩余价值,但是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劳动者本身自然力的掠夺,而且会加剧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对立情绪。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要制约那些不劳而获和无偿占有别人劳动的人。解放生产力就要解放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充分的肯定,劳动者的权力要得到充分的维护。在社会主义联合劳动中继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扩大社会福利,实现社会的平等,使劳动者更好的发挥劳动者的价值。

(三)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

马克思在论述资本积累的过程中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思想。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资源的盲目开发,另一方面把废弃物进行再利用的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循环经济作为生态经济的主要形式能够依靠科学技术手段使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的废料回到再生产过程的循环中去,这样在没有预先支出资本的情况下,创造了新的资本材料,对于资本积累的过程来说,节省了资本积累的成本,增加了资本积累量。循环经济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盲目的开发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循环经济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资本论(第 1 卷)[M].人民出版社,2004

上一篇:资源建设与开发下一篇:校园网安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