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影视赏析课程

2024-06-07

英语影视赏析课程(精选12篇)

英语影视赏析课程 第1篇

1 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的理论探讨

形成性评估的方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课堂展示、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师生座谈、作业反馈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估;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建立课程学习日志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虽然形成性评估的方式多种多样,各具功能和特色,但是教师依然要根据课程特点、学生基础、教材特色和教学目标来选择、组合、创造适合自己课堂的形成性评估方式。然而形成性的评估活动操作较复杂,因此评估活动不宜搞得太频繁,以免造成对正常的教学活动过程的影响与冲击。另外,形成性评估过程中的主观因素较多,因此要规范对主观因素的客观评价,平衡评估过程中的主客观因素。

2 ICCS学生评价体系中IC模块在“英语影视赏析”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这两种评估模式各有利弊,“英语影视赏析”课程的评估方式取两者之所长,并进行最优化处理,形成基于效率的形成性评估程序和基于教学反馈的终结性评估程序,并将其科学合理地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ICCS学生评估体系框架将会对英语专业培养方案课程群中的每门课程都产生深远影响,即从课堂评估拓展到对互联网课堂(Inter⁃net)、校园课堂(Campus)和社会(Society)大课堂的综合评估。四大评估模块深入、全面、立体化地将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渗透于学生的网络自学自评、课堂评价、校园竞赛和项目评价以及社会实践实习评价中,四大模块的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框架,成为中华女子学院倡导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1 基于IC模块的教学评估设计与实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者说是四大属性。“英语影视赏析”课程充分考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要素,旨在运用英美影片创设真实语言发生的“情景”,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言学习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有效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对真实语境的听力能力和对影视片段的翻译能力,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影视片段进行演绎,在小组“协作”和成员相互“会话”练习中强化提高语言输出表达能力及跨文化意识,最终实现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意义建构”。根据“英语影视赏析”课程的教学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估主要是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评估以及基于课堂的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以下简称“I模块”和“C模块”。以“英语影视赏析”的教学影片1995年BBC版《傲慢与偏见》(共六集)第一集中的“舞会”片段为例,阐释IC评估模块在该门课程中的设计、实践及效果。

2.1.1“I模块”教学评估的应用

“英语影视赏析”课程的课前准备阶段即网络自学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首先,根据教师给定的影视片段和提供的听力技巧提示,各自在网络上听写该片段的台词,完成网络自学。其后与小组成员汇总,在小组讨论后整理英文稿,学习小组记录员将讨论内容记录到作业中,用不同颜色区别听力过程中听错或写错的字词,并将听错的内容整理归类,将疑问写到批注中,由教师解答。学习小组在完成听力文稿讨论后,根据影片语境与人物性格特点将该稿翻译成中文,记录员将小组讨论的翻译重点、难点及疑问记录到作业中,疑问由教师解答。最后各小组在上课后两个小时内将上述作业整理,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教师信箱。小组上交电子版作业应包括听力文稿及翻译,重点、难点总结,疑问汇总,附加作业(如给出),文化背景。小组作业须反映小组学习的学习和探索过程。教师在收到小组作业两天内更正学生作业错误,解答小组疑问,给出作业等级(按照ABC划分),并将作业评价反馈给学生,将优秀作业发送到网络共享平台,供学生参考。根据教师对作业的更正和反馈以及与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每组同学应完成该阶段的自评及小组成员互评,并将成绩记录到学习记录表中,课前上交教师。

2.1.2“C模块”教学评估的应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并对其中典型小组作业进行点评,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之后,学习小组自行分配角色给该片段配音,要求发音准确无误,语调符合语境与人物性格特点,重读、弱度、连读等听力和会话技巧能够辨别和灵活运用。20分钟的小组合作演练后,各小组进行课堂展示。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每名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判,学生在小组表演结束后进行该阶段的自评和小组互评。教师在下次上课前将学生的学习成绩记录表,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告知学生,并督促学生整理每次课的作业及反馈,自己制作“英语影视赏析”课程的portfolio。

课堂教学的另一项内容是课程论文,学生在学习完六个片段后,上交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课程论文,可根据个人兴趣,结合影片内容,自拟题目,或参考教师给出的选题。论文选题在写作前通过邮件与教师交流,经过选题审核后开始撰写。论文完成后,及时将论文上交教师,收到教师反馈后,学生就论文的主要内容准备五分钟的课堂演讲,在学期即将结束时,就论文的研究内容集中进行课堂交流。而后完成论文环节的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至此,“英语影视赏析”课程的过程性评价结束。该课程的终结性评估是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任选前六个片段中的一个,背诵台词,并将该片段进行课堂展示。小组得分由其他学习小组给出,取平均值。教师在终结性评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详细的评估细则,指导学生根据评估细则客观公正地给出评判。在对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过程中,过程性评估占80%,终结性评估占20%。

2.2“IC”教学评估模块设计与实践的讨论

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已经在“英语影视赏析”课程中推行了三个学期,实践证明,教学设计和实践能够充分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师在不断的理论探索中,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内容和有效的行为。教师的有效行动产生的结果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增加了师生有效互动,学生明确了学习英语的动机,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转变了学习方式,提高了效率,语言的交际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特别是在“英语影视赏析”的课堂上,协作学习小组的成立和师生之间的频繁互动,营造了紧张而又愉快的英语学习语境,帮助学生克服了害怕说错的恐惧心理,缓解了学生羞于张口的紧张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测试型评估,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英语学习的众多方面置于教师的监控之下,给教学带来明显的效果;同时也使得学生可以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学习热情;也能培养学生团队学习能力,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效率。评估方式的变化带给教师的改变是从过去注重教材语言知识点的准备转变到注重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活动,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学生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及时与学生互动沟通,引导和监控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最终帮助学生掌握和内化语言学习的规律,完成语言学习的意义构建。

3 结束语

ICCS学生评估体系模块的构建丰富了针对应用型英语语言教学的评估体系,改变了“英语影视赏析”课程的教学模式,强调了一个观点,即“为学好外语,内容要创新,语言要模仿,创造与模仿要紧密结合。这‘三要’是提高外语教学和学习效率的基本思路。”ICCS学生评估体系注重对学生自我评估能力的培养,从而激发了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和潜力,在完成听、说、读、写、译的课程教学目标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以创新活跃的思维,构建英语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访谈的结果证明,70%以上的学生认可目前实施的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且认为ICCS评估体系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华.立体教学模式中的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问题研究[J].中国外语,2010,5(9).

英语影视赏析选修论文 第2篇

专业:英语

姓名:李明

学号:12345678

2014年6月

《空军一号》与《安德的游戏》比较分析

摘要

1、《空军一号》(Air Force One)

《空军一号》是上世纪90年代由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执导的一部惊悚动作片。这是一部比较老的电影,由美国著名影星哈里森·福特主演,美国“空军一号”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一架飞机。这架蓝白两色的巨型飞机除了运送美国总统出行外,还是美国力量最明显的标志。“空中一号”上的服务与设施,是其他民航班机无法比拟的。

2、《安德的游戏》(Ender’s Game)

《安德的游戏》是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的作品,该作品发表于1985年,曾获得星云奖及雨果奖,其续集《死者的代言人》(Speaker for the Dead)发表于次年,也获得星云奖和雨果奖,这使卡德成为唯一一个曾连续两年获得星云奖最佳长篇的作家。

关键词

《空军一号》:毅力 奋战 不弃 坚持

《安德的游戏》:天赋 才能 精神 团队

电影简介

1、《空军一号》内容简介

这部电影是一部惊悚动作片。主要讲述了一项由美俄双方共同执行的秘密行动逮捕了哈萨克共和国社会主义领袖芮狄。此时,越战美军英雄出身的美国总统吉姆·马歇尔(Harrison Ford饰)在参加俄罗斯总统的国宴时,于莫斯科发表了一个“绝不宽容”的强硬演说,向全球的“恐怖主义者”宣战。在美国总统演说的同时,一群俄罗斯苏联复国主义者(Gary Oldman饰)佯装的电视新闻小组,则趁机潜入美国总统的座机“空军一号”。

在内部人员的接应下,“恐怖分子”在确定第一家庭全部登机起飞后,挟持了空军一号。混乱之中,第一夫人及其女儿包括国家安全顾问等重要官员被捉为人质,只有美国总统在安全人员的安排下,搭乘空军一号的安全设备逃生舱离开。为了保护自己家人与国家荣誉,这个曾经获得荣誉勋章的美国总统,选择了留在专机上,与恐怖分子斗智斗勇,孤立无援的他凭著对“空军一号”各种精密设计的熟悉,独自搏斗疯狂的恐怖份子并最终获得胜利,实现了“绝不宽容”的诺言。

2、《安德的游戏》内容简介

这部电影是一部科幻动作片。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未来,当时地球已经两次遭遇过虫族的进攻,国际舰队认为必须在世界各地寻找天资聪颖的孩童,并在孩童身上装上监视器,在达到他们所认为合格的条件下将他们送往国际舰队训练儿童的空间站(“战斗学校”)进行训练,为把他们塑造成舰队指挥官,使人类在与虫族的战斗中占领先机,并得到存活的希望。希伦•格拉夫上校(Harrison Ford饰)看中了安德·维京(Asa Butterfield饰),所以选他去 龙”战队,在后来的训练中安德发挥出色,并带领战队战胜了虫族。

在虫族的威胁消失后,地球上的列强马上爆发了内战。虽然战争只持续了5天,但是人类回归列强争霸的形势已成定局。安德此时不但具有非凡的战争天才,而且他也成为全人类的英雄,极易被政治力量利用。因此,他被禁止返回地球,而和他的姐姐瓦伦蒂·维京(Abigail Breslin饰)等送上了人类的第一个殖民舰队,去开发虫族灭亡后所遗留的星球。他之后成为人类第一个外星殖民地的政府长官。

电影分析

1、《空军一号》电影结构分析

The hook:一项由美俄双方共同执行的秘密行动,成功地逮捕了哈萨克共和国社会主义领袖芮狄。此时,越战美军英雄出身的美国总统吉姆·马歇尔在参加俄罗斯总统的国宴时,于莫斯科发表了一个“绝不宽容”的强硬演说,向全球的“恐怖主义者”宣战。在美国总统演说的同时,一群俄罗斯苏联复国主义者(加里·奥德曼饰)佯装的电视新闻小组,则趁机潜入美国总统的座机“空军一号。”为之后的剧情做了伏笔。

The hero:由哈里森·福特饰演的美国总统马歇尔无疑是本片的英雄角色,他临危不乱,英勇善战,整个影片围绕他乘坐的“空军一号”专机被挟持而展开。

The antagonist:本部影片中的反派角色明显就是劫持总统专机的俄罗斯苏联复国主义者们,它们劫持了空军一号并且威胁总统,杀死人质,企图让总统下令释放芮狄。

The key line:影片围绕总统专机被劫持这条线索进行,重点描述了总统在空军一号飞机上为了顾全家人和国家荣誉,不顾自身安危,勇于跟恐怖分子做斗争的故事。

Inciting incident:引发事件就是马歇尔领导的美国政府逮捕了哈萨克共和国社会主义领袖芮狄,从而引起了反动组组织的严重不满,于是有了后来劫机的故事。

Turning point:美国政府陷入两难的局面,因为释放芮狄无疑是向“恐怖分子”低头,同时也违背马歇尔总统所发表的“绝不宽容”演说,并造成更多人的牺牲,但若不释放,机上人质性命难保,将对美国政府造成极大的伤害。于是政府高层某人员向副总统施加压力,美国绝不向任何恐怖组织低头,让她下令只要牺牲这飞机上的几十名人质,就可保证国家的平安,正在发出击落空军一号命令的千均一发之际,竟接到未搭乘救生舱逃生而藏身在空军一号行李底舱的总统命令,绝不向“恐怖分子“妥协低头。于是美国政府再次燃起希望,尽最将时间拖延,让仍在飞机内的越战出身的总统能够短时间内争取更大的机会,将局势扭转。

Point of no return::严格来说我认为本片当中没有不可挽回点。但是从别的角度说,马歇尔既然成为了总统,就一定要在紧急关头放弃自我保全大局,这算是一个不可挽回点。

Climax:马歇尔总统独自一人战胜恐怖分子,夺回空军一号专机,展现了美国电影中完美的总统角色。

Denouement:空军一号被夺回,总统马歇尔在于恐怖分子的搏斗中获胜。

2、《安德的游戏》电影结构分析 The hook:影片中当时地球已经两次遭遇过虫族的进攻,国际舰队认为必须在世界各地寻找天资聪颖的孩童,并在孩童身上装上监视器,在达到他们所认为合格的条件下将他们送往国际舰队训练儿童的空间站(“战斗学校”)进行训练,为把他们塑造成舰队指挥官,使人类在与虫族的战斗中占领先机,并得到存活的希望。上校希伦•格拉夫选中安德•维京并让他参加空间站训练,为后来影片的发展进行铺垫。

The hero:由Asa Butterfield饰演的安德•维京无疑是该影片中的主角。从上校看重他开始,电影的情节以及发展过程都围绕他进行,包括之后他在战队中的出色表现。

The antagonist:电影中安德第一次进入的战队叫“火蜥蜴”,战队队长邦佐·马利德是一

个性格十分暴躁的人,他不想让安德阻碍他们战队,后来却不得不被安德的作战才能所折服。但是最后却因为挑衅被安德误推倒致死。

Inciting incident:安德被提前6年提升到高级指挥学校,跳过了战术学校和初级指挥学校的学习,开始在电脑上进行和虫族的模拟战争游戏,同时安德在 学校的一些好友(如比恩、阿莱、佩查、丁·米克以及飞龙战队的五名分队长)也派来作安德的属下。国际舰队更事先将前一次战争的英雄马泽·雷汉送上近光速旅行,延长生命,使他可以成为安德的教官。

Turning point:校方提前结束了安德的新生训练,让他参加了名为火蜥蜴的战队,队长是心胸狭隘,颇有暴力倾向的邦佐·马利德,不断地欺负安德年幼,对他进行排挤,不让他参加训练或者战斗。在一次战斗中,安德违反了队长邦佐·马利德的不得开火的指令,使火蜥蜴反败为胜,结果邦佐不但向安德大打出手,还主动挑衅导致安德误将其致死。因为这件事,安德想要放弃训练,又在他姐姐的劝告后坚持下去。这成为本部影片的转折点。

Point of no return:安德在刚进入空间站训练的时候,就展现了他的非凡的战争才能和天赋。跟邦佐打架将其打死之后。虽然想过要放弃,但他也意识到了自己无法退却。

Climax:安德的快速学习速度,校方将他提前提升为新组建的飞龙战队的指挥官。飞龙战队本来是由一群新手所组成,但在安德的带领,五名分队长(韩楚、疯子汤姆、弗拉德、莫洛、达坡)的辅佐,和队中奇异天才比恩的协助下,飞龙战队迅速成为百战无一败的超级战队,让所有学生刮目相看,但同时也招来了怨恨和妒嫉。

Denouement:安德带领战队打败了虫族,赢得了胜利。

电影评述

1、《空军一号》观后感

《空军一号》是一部不错的电影,虽然影片比较老,当中的效果不是很炫,但是整体感觉还是很不错。在我看来,这部影片也有很大一股美国味儿在里头,比如影片中马歇尔总统只身一人就能战胜恐怖分子获得胜利。我觉得这是一种明显的美国霸权主义的象征,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没有人能够战胜它。

人物选取方面,这部影片主演是著名影星哈里森·福特,其演技与给人的感觉都堪称完美。电影情节跌宕起伏,有高潮也有低潮,对观者来说是一种很享受。

2、《安德的游戏》观后感

《安德的游戏》是一部比较新的片子,这部电影是一部科幻类的动作片。很多年轻人都超喜欢这种类型,影片当中安德超凡的战斗和领导才能让人称奇。整部电影不论是从效果或者是从感官方面都很不错。剧情设置也比较合理,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

同样,本片中主角安德的表现十分出色,并且巧合的是上校希伦•格拉夫正好是《空军一号》中的主演哈里森·福特,两部影片中表现都十分出色。

电影综述

两部影片对比起来看,《空军一号》更显示出强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社会本质,但是某种角度来说过于美国化,不过整体给我的感觉也是一种激励人的向上与坚持的比较多一点。《安德的游戏》表现出的是主角安德与战队一起共奋斗共进退的比较励志的精神,也是积极的方面多一点。

参考文献

1、豆瓣影评《Ender’s Game》

2、豆瓣影评《Air Force One》

附录

《安德的游戏》剧情

并不遥远的未来,来自外星系的异星蜓入侵地球,造成超过一千万人死亡。危难时刻,勇敢的队长瑞克汉姆阻挡了侵略者扩张的步伐。利用这有限宝贵的时间,地球人致力寻找具有极高天赋的少年加以训练培养,以期他们能够成为挫败外星入侵者的领袖人物。身形瘦小、神色忧郁但目光无比坚定的安德·维京(阿沙·巴特菲尔德 Asa Butterfield 饰)正是这群少年中的一员,他也是国际舰队寄予厚望并重点培养的对象。经过数轮严苛的考评,安德的潜质得到战斗学校的指挥官格拉夫上校(哈里森·福特 Harrison Ford 饰)的肯定,他被上校带到了位于轨道空间站上的战斗学校,在全封闭的环境下,未来的英雄迎来新一轮的磨练„„

IMDB评分:7.2

浅谈英文影视赏析课程的教学策略 第3篇

英语影视赏析课 教学策略 原则

一、引言

为了符合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需求以及和国际接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结构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逐渐摆脱英语语法占主导地位,而是逐步侧重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因此,很多高校都设立了英语影视赏析课程,目的是通过这种有趣味性的和较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来提高学生们的听说能力。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了误解,很多学生抱着看电影娱乐的心态来选择这门课,这样,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就失去了初衷的意义。所以,在英语影视赏析课的教学策略上,需要注意优化我们现有的教学策略,对教学环节有目的地进行改进,已达到英语影视作品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教师在课程前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掌握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才能达到最终效果。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

1.影片的选择

为了上好一堂英语影视赏析课程,影片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并非所有的英文电影都适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欣赏的,因此,教师在课前选取电影时必须要充分考虑电影的题材、语言以及背景文化等各方面的要素,确保所选择的影片适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欣赏。

(1)影片思想内容积极向上。由于本门课程所针对的是高校的学生,英语电影欣赏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学生正处于人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认知和形成时期,那些倡导积极向上、内容健康、风趣幽默的影片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益处。

(2)影片语言要清晰易懂。学生学习英语影视赏析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英文电影来学习英语语言知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有限,语言能力及中西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英文电影的选材要语言难度适中、人物对话发音纯正、标准规范、简单易懂。

(3)影片情节不要过于复杂。对于情节复杂的电影,学生单纯从语言方面要听懂看懂就很有难度,更何况去了解影片背后的意义。因此,为了避免学生对于看不懂的电影而失去了兴趣,对本门课程产生枯燥乏味的问题,教师在选择影片的时候一定不要选择过于复杂的影片。

(4)影片要与时俱进。这一点很重要。由于现在科技的发达等因素,电影界也在日益更新,同时,学生们的口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毫无疑问的说,很多经典的影片都拍摄于多年以前,例如,阿甘正传、音乐之声,等等。这些影片不仅演员演得好,而且影片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对于学生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很多学生对这类影片并不感兴趣,觉得这类影片内容枯燥,色彩暗淡。反而,他们更专注于现在市场上所流行的科幻大片或者穿越影片。因此,教师在选择影片的时候也要相应的穿插一下影片的题材,尽量选择一些贴近近年来生活元素又充满教育意义的影片。

遵循以上几点,相信在影片内容的方面就可以避免学生对于本门课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反而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背景知识

当教师选片结束后,教师应根据本堂课所选择的影片进行背景知识的收集,并在课前对学生进行讲解。经典的影片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对一个时期或者一个国家的某段特定历史的反映。因此,要想让学生深刻感受不同地区的背景文化的差异,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尽可能的做好影片背景知识收集的工作,包括与影片相关的文字或者图片,最好以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图文并茂,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影片的内容以及背后的意义。

3.小组讨论

在影片播放结束后,教师要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讨论。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于本部影片的观后感想各抒己见,之后,请部分学生用英文来谈谈自己的想法,以此来锻炼学生用英语表达个人想法的能力,必要时,可以以书面形式呈现。当然,这种讨论一定要在影片观看结束之后,趁着学生仍旧沉浸在英语语言环境之中,要鼓励学生用英文思考,趁热打铁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教师应注意的是,在学生表达想法的时候不论学生出现了什么错误,都不要打断她的陈述。当然,学生在用英语进行表达的时候肯定会受语言限制的影响,犯错误时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打断了学生而去纠错,肯定会打击学生的信心,会使学生丧失表达语言的愿望,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应在学生表达结束后,先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再针对细节进行纠正,使学生及实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以达到自我完善。

当然,每一部英文影视作品都是把西方文化生活所展示在我们眼前,所以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培养,使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便学生在影片中所遇到中西方文化冲突的时候能够冷静对待。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差异都需要学生去完全接受的,因为中国是一个传统的文化大国,礼仪之邦,这是我们身为中国人所要掌握的底线,如若在影片中出现了一些西方文化的糟粕,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不可予以学生放任接受。

4.角色扮演

在讨论结束后,这堂课依旧没有结束。教师应要求学生对于所欣赏的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进行分角色扮演。比如,音乐之声这部电影,玛利亚在阿尔卑斯山教孩子们唱Do—Re—Mi歌曲的片段,就被很多人所模仿。通过这类表演,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获得明显的进步,不仅词汇量会有所积累,而且学生可以长时间的记住对白,提高记忆力。这样长此以往的练习下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定会有显著的提高。另外,背诵是学习语言的有效手段,不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欣赏影片后,可以让学生将影片中的经典对白、黄金句型摘录后反复听、重复背。模仿、背诵片中的经典对白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发音和表达能力。如果学生能准确流畅地背诵一些英文电影中的经典对白,他们在英语交流中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结语

总而言之,英文影视赏析课对于学生来说是提高口语和听力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但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设计详细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促使语言学习与应用的有机结合。然而,教师也需意识到,英文影视赏析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定要承担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自己语言能力、文化积累的特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下的语言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以期达到本门课程的教学初衷,推动学生各项技能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坚林.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刘悦.英语电影欣赏课的学习策略和基本教学方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

英文影视赏析课程中的文化渗透 第4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文影视,赏析,文化渗透

在专业英语教学中, 英文影视赏析课程一般被安排在专业教学的后两年, 此时, 学生的听力水平、对话能力、词汇量、文化背景知识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 并且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判断力, 对于电影的理解会更为深刻。但是很多高校英语教师对此课程的认识不够, 只做到了“赏”, 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析”;在授课过程中只充当了一名放映员的角色, 至于学生是否看懂, 了解多少却很少顾及。这样, 使很多学生对影视赏析课产生了误解, 认为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笔者旨在指出怎样回避这些问题, 并从文化渗透方面提出解决的方法。

一、影片及教材选取

一般影视赏析课程都附带影片和教学参考书, 但是其中大部分影片并不受学生欢迎。常见影片主要包括两大类:所谓的“大片”和“老片”。大片, 顾名思义主要指大投入大制作的影片, 以动作片、科幻片和电脑特效动画片为主, 如《亡命天涯》、《骇客帝国》、《怪物史莱克》等;而老片主要是那些曾获得奥斯卡奖的经典影片, 如《简爱》、《呼啸山庄》、《蝴蝶梦》等。对于第一类影片, 因为目前互联网的普及, 大部分学生在第一时间已经看过, 而且此类影片大多注重视觉刺激大于影片内涵, 教师很难深入讲解, 所以学生不感兴趣或看后即忘;对于第二类影片, 虽然内涵丰富, 但其经典只相对于影片产生时代的影响, 而对缺乏外国历史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生来说, 其吸引力甚至不如第一类影片。

对此, 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合本校学生观看的影片, 题材不要太老旧, 也不能只注重噱头, 同时保证内容丰富、背景知识全面, 学生喜欢;最主要的是一定要避免在播放过程中使用中文字幕。

有专家指出, 一部思想深厚、内容经典的影片常人至少观看三遍才可以真正看懂。这里所谓的“看懂”, 并不是指流于表面的听清一段对话、记住一部分情节或是明白影片的大概内容, 而是需要体会到影片的深层含义和背景知识。对于学生, 教师也应带其观看三遍:第一遍, 从头至尾放英文字幕, 使学生大概了解影片内容 (学生基本可以看明白60-70%) , 遇到对话较快或复杂句时可根据学生需要适当停顿或反复播放;第二遍, 教师重点讲解, 涉及词汇、翻译、日常用语等, 但最主要的是背景知识的渗透, 这样使学生对影片有全面的掌握;第三遍, 取消字幕, 学生自主欣赏, 练习听力并巩固其他知识 (最好有相关练习) 。通过一部或几部影片的讲解和练习, 使学生明白本门课程的程序, 并鼓励他们自主寻找优秀影片观看和查询资料, 进而达到影视赏析课程的教学目的。

以下, 将着重以《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情归巴黎》 (Sabrina) 、《我最好朋友的婚礼》 (My Best Friend’s Wedding) 、《冷山》 (Cold Mountain) 和《老友记》 (Friends) 等影片阐述影视赏析课中的文化渗透。

二、影片中背景知识的挑选和讲解

影片背景知识也是授课过程中的重点, 需要教师对影片有深层次的理解, 同时对西方文化有较好的掌握。

1. 介绍影片主要演员

以《阿甘正传》为例, 影片放映之初, 介绍主角Forrest的演员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 奥斯卡历史上唯一连续两次获得男主角奖的演员。同时介绍他主演和导演的其他影片, 如《费城故事》、《拯救大兵瑞恩》、《西雅图夜未眠》、《电子情缘》、《绿里》等, 可以说他是一个全能型的演员, 可以胜任各种角色 (智商低下者、硬汉、情场失意的小人物、爱滋病患者等) 。在《我最好朋友的婚礼》 (My Best Friend’s Wedding) 中, 教师应重点介绍女主角朱丽娅·罗伯茨 (Julia Roberts) 以及她主演的影片《风月俏佳人》 (Pretty Woman) 、《诺丁山》 (Notting Hill) 等;而在影片《情归巴黎》 (Sabrina) 中, 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则是需重点介绍的女演员。

介绍完毕,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与这些著名演员相关的优秀影视作品, 由学生课下选取观看。

2. 介绍影片获奖情况

授课时, 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奥斯卡、金棕榈、艾美等英美影视的著名奖项及评奖过程。如《阿甘正传》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 (best picture) 、最佳导演 (best achievement in directing) 、最佳男主角 (best actor) 、最佳视觉效果 (best visual effect) 等6项奥斯卡奖, 而97年的重头戏《泰坦尼克号》 (Titanic) 共获14项奥斯卡殊荣。对于评奖制度的了解可以使学生对影片有更浓厚的兴趣和更深刻的理解。

3. 介绍影片背景知识

以《阿甘正传》为例, 这部影片内容非常丰富, 时间跨度长久, 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风云人物, 以及很多著名企业的发展历程等。但是由于背景知识缺乏, 相当多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看懂, 对于他们来说, 这只是一个讲述某个运气好的傻瓜最后发财的喜剧故事。他们没有注意影片中片头片尾出现的羽毛的象征意义;他们把影片的时代单纯地定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们认为影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都是虚构的等等。所以, 对于知识含量如此丰富的影片, 教师要重点讲解, 否则会使学生对于某些重要的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产生曲解, 这与开设课程的目的背道而驰。

讲课之前, 教师要简单介绍影片发生的时代背景 (1950s—1980s) , 这段时间在美国历史上是风云变幻的时期:越战、学生运动、黑人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嬉皮士、性解放、登月成功、计算机科技高速发展等, 很多事件对世界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影片中出现的著名历史事件和人物;同理, 在影片《冷山》中, 教师就应着重讲解美国南北内战的时代背景;而在电影《撞车》中, 美国社会中的种族冲突和矛盾则是需要重点强调。

《阿甘正传》整部影片中共出现了几位著名的美国总统和政治家: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里根、华莱士等, 此时可以介绍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 同时向学生介绍这几位总统的主要政绩和比较有影响的事件 (如肯尼迪的任职演讲和遇刺经过、尼克松访华建交和水门事件、里根的演员生平等) ;而且影片导演应该很喜欢音乐, 他使Forrest有意无意地与世界顶级音乐家联系起来 (猫王、约翰·列农等) ;同时,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并播放美国乡村音乐, 反战歌曲, 及嬉皮士雅皮士的颓废音乐等。在讲解《情归巴黎》时, 如条件允许, 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贯穿整部影片的歌曲《玫瑰人生》 (la vie en rose) , 以调节课堂氛围。另外影片还涉及了美国建国后的绝大部分有影响力的战争 (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一战、二战、越战) , 教师可以把其它未提及的朝鲜战争、海湾战争等归类讲解, 方便学生记忆。

在影片《我最好朋友的婚礼》 (My Best Friend’s Wedding) 中, 教师应着重讲解西方的婚礼习俗和饮食习惯, 而在介绍《情归巴黎》 (Sabrina) 时, 可以简介西方上流社会与平民阶层的价值观差异和隐藏矛盾。至于另一部与《阿甘正传》同年代的优秀影片《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 涉及了大量的西方法律体系的知识, 方便学生对这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著名的室内喜剧《六人行》 (Friends, 又名《老友记》) 也是不错的选择, 它与另一部颇受争议的动画片《南方公园》

音乐课中“导入”的魅力

龙英 (贵州安顺学院艺术系561000)

摘要:“导入”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 使其产生学习欲望的重要一步。在教学过程当中, “导入”的方法很多, 每个教师的设计也不一样, 但是万变不离其中, “导入”的自身魅力影响着每个设计它的教师, 只有在这些规律下设计的“导入”, 才能够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 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导入;艺术性;科学性;自然;相关联

一堂生动的音乐课, 在教学过程中, 有效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我们都知道, “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 是不可缺少的教学重要环节, 它起着诱导, 铺垫和衔接的作用。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 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 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的课堂作用很大, 魅力还不止这些, 下面我们一同来探讨。

音乐课导入的方式很多, 积累自己和其它教师的教学实践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类:音像图画类、谜语故事类、儿歌游戏类、设问谈话类、诗歌牵引类、预留置悬类等等, 选用哪一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认真研究, 精心构思、设计后再加以选择。但是无论用哪种方式进行导入, 都离不开“导入”自身的几条规律, 也许这就是“导入”的魅力所在吧。

一堂活泼、生动的音乐课, “导入”是有艺术性的。音乐是一门艺术, 传授知识的音乐课教学也应该更有艺术性。只有每个教学环节, 都具有艺术性, 才能保证学生学习兴趣具有持续性, 整堂课都乐于学习。但要使音乐课的导入具有艺术性, 必须做到“新”、“奇”、“巧”。“新”就是导入的内容新颖, 有新鲜感。例如:谜语、故事之类的作为导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奇”就是导入方式奇特、别致, 让人意想不到。例如:预留置悬类的导入方法就能给学生一个出其不意, 捉摸不透的效果。“巧”就是导入的方法灵活、巧妙。设计巧妙的导入则可以根据教师自己的想法合并几类导入方法同时使用。

科学性的“导入”也是一堂活泼、生动的音乐课的关键。导入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 设计的内容是否科学, 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 设计导入时一定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这个原

(South Park) 被称为英语学习者必看节目, 学生可以在笑声中领会现代英语口语的魅力, 寓教于乐, 何乐不为?

三、讲解时的注意事项

1. 首先要选取合适的影片。避免播放存在暴力、色情和反动的情节。

2. 提醒学生注意影片中的一些矛盾和错误。

如《阿甘正传》中美军士兵在越南战场上所穿的军服其实在当时并未出现;1975年阿甘收到的信件里有苹果公司的logo, 而事实上这家公司是在1977年才注册并使用这个图标的, 究其原因, 编剧是为了把30多年的历史压缩到2个小时的影片中不得已而做出的改动, 但这种历史错误仍要向学生指出, 以免形成不正确的认识。

3. 正确疏导学生面对影片中揭露的阴暗面。

在《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这部影片里, 出现了很多黑社会、暴力、执法不公等情节, 但同《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一样, 这正是此类写实影片获奖的原因之一。此时, 教师应讲明故事发生的背景, 与现今相比当时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并鼓励学生找出影片中催人奋进的部分——也是影片的主旨和精髓——希望。主角在数十年的冤狱生活中积极向上、不断抗争, 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终击败强敌并重获自由。通过欣赏影片, 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思想也会得到一定的升华。

4. 在授课时, 教师只是一名讲解者, 而不是灌输者。

对于影片中的背景知识, 学生有自由理解的权利, 对于一些有争议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如嬉皮士雅皮士运动、同性恋、颓废音乐、名人则有两方面内容, 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的方式、方法。二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设计导入的内容。只有这种溶入了科学性原则的导入, 才能吸引学生们的兴趣, 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堂活泼、生动的音乐课, “导入”的内容必定是和教学内容有关联性的。导入的目的是教师有意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 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进新的教学内容中去, 所以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设计的内容一定要与主题内容联系紧密, 具有关联性, 绝不能找一些风马牛不相关的内容导入。因此, 在备课时首先必须认真分析课题内容, 然后再去酝酿合适的导入内容。这样才能把新内容结合起来, 以便整堂课的教学。

“导入”它还在一堂课中起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为了使一节课结构完整, 具有整体感, 导入必须承担起复习与新授环节自然过渡的任务, 这就要求导入从形式到内容都要显得既生动又自然。因此, 完美的一堂音乐课在设计导入时还应考虑它与本课主体内容是否能相得益彰, 浑然一体。只有过渡自然才能使教学更加生动, 有趣。

当然, 设计“导入”时, 还应根据新课题的内容、题材、情绪、风格等诸多因素来构思导入的方式、方法和内容, 以达到合理性。

总之, “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 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 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效果。一堂课想要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就应该创设好课堂导入这一首要环节。所以, 音乐课的“导入”设计其实是有章可循的, 这也正是“导入”的魅力所在, 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不断探索、积累、归纳, 就一定会总结出更加完善的设计规律, 为每一节音乐课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导入”。

参考文献

1、孙菊如.《课堂教学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1日.2、吴松年.《有效教学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年5月1日.

评价等) , 教师不能把个人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而是应尊重学生自由理解的权利, 如学生感兴趣, 教师可以指引学生进行探讨或辩论。

5. 布置作业任务。

很多教师讲授影视赏析课程却不注重给学生布置作业, 这实际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至于作业的方式应尽量发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如写影片介绍、观后感、演员评价、或对影片中某一部分情节进行改写, 或口述其课下观看的其他影片等。至少一部影片应布置一次作业任务, 这对学生的口语、写作、思维等各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 影视赏析课程知识丰富, 涉及广泛,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查阅相关资料, 授课时注意“赏”与“析”结合, 注重学生听力、口语、翻译、速记等方面的训练, 尤其是背景文化知识的渗透, 这样就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阔其视野, 陶冶其情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畅立.英文影视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 (1) .

冰河世纪1 英语影视课程欣赏 第5篇

——《冰河世纪1赏析》 一:影片的基本信息

英文名:Ice Age

1导演:卡洛斯·沙丹哈

编剧:强·维迪

配音:

雷·罗曼诺————曼尼

约翰·莱格扎莫————席德

丹尼斯·劳瑞————迭戈

奎因·拉蒂法————爱莉

克里斯·韦奇————斯克莱特

发行: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时间:2002年

荣誉:入围2003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二:电影风格

冰河世纪是一部大型喜剧动画片,采用电脑3D特效,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感。但是在当今社会这个特效泛滥的影视界,他又是独树一帜的。在我们观看电影的同时,我们同时能感到其中的内涵。这是我们国产动画片所没有的,譬如前段时间一阵火的《秦时明月》,我们大都感慨其3D特效,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中国动漫其本质并没有多大改变,就如小孩即使穿上大人的衣服,画上了妆,也不会是大人的。其原因大概是福斯公司特别聘请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导演克里斯·韦奇掌舵,让其电影在落入不落俗套下,依然能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并能展现独特的美国文化。

三:剧情简介

冰河世纪1中主要诉述了三只看似不可能在一起的动物:一个说话很快、邋遢、幽默的树懒希德,一头喜怒无常的长毛象曼尼,和另一只凶暴的剑齿虎迭戈。却因各种偶然的原因,而护送一名人类的婴儿回到他父母身边。他们共同面对沸腾的熔岩坑、暗藏的冰穴、严寒的天气以及来自其他剑齿虎们的攻击。最终他们之间结下不可斩断的羁绊。

四:主题思想

我觉得冰河世纪的主题一是围绕一路上的冒险经历中体现的亲情,友情。即使是一开始怀着不可告人目的而来的迭戈,最终也败在小婴儿那清澈透明的眼睛。最终,3只为了动物临时充当着小婴儿奶爸,一路历尽艰辛。它们与小婴儿之间建立了跨越物种的亲情。友情则主要表现在曼尼在为救迭哥差点失去生命,最终迭哥在感动下,与曼尼们坦诚相见,最终共同抵抗迪哥亚。主题二则是有关人与动物的关系。曼尼的同族都被人类所屠杀,致使曼尼成了这世上最后一只长毛象(虽然在第二部又出现了一只)。人类肆意的屠杀其他动物,才导致后面一连串事件的发生,迪哥亚袭击了人类的部落,并打算捉走小婴儿。

五:人物形象

希德,虽然话又多人又笨手笨脚,但却心地善良。他是最早提议送小婴儿回家的,即使在游说曼尼无果后,仍然毅然决然的独自一个人启程。它是片中的喜剧人物,常常搞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令人啼笑皆非。曼尼,嘴硬心软,开始时不愿送小婴儿回家,但看到小婴儿那纯洁无瑕的眼睛后,也上路了。极富集体

感,正是因为有了它的存在,才使得这个三人组能存在。迭戈最先给人的是其残暴的一面,但在随后的旅程中,逐渐变得善解人意,但极其好面子,经常与希德争执。小婴儿,我觉得应该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正是因为他,才有了这个三人组,他,用他纯净逐渐改变着他周围的人。

六:制作技术

对于电影的特效音乐方面,我相信是完美的。轻松愉悦的的配乐,加上逼真夸张的动作,令人不禁捧腹而笑。电影中的灯光效果由Ray Tracing软件制作完成的,使电影逼真动人。还需三维动画绑定师(rigger)创造出像x光的那种图像,这是一个繁杂的过程,需要去了解动物真实的身体构造。眼睛的颜色、皮毛的长度,皮肤与肌肉的连接都需考虑。七: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一流的电影。电影首映三周内,该片成为当年里程碑式的一部电影,票房收入超过1亿美元。《纽约日报新闻》是这样评价的,电影的故事、角色、对话、幽默和配音都是一流的。获得了第75届奥斯卡金奖提名,第3节北京国际电影节提名和第30届安妮奖提名。总之,是值得必看的影史经典,大师级水准的杰作,值得永久回味珍藏。

福建农林大学

英语影视欣赏课程期末影评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冰川时代之寻亲之旅

——《冰河世纪1赏析》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__________ 专业年级: 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评分:_______________

英语影视赏析课程 第6篇

关键词 社会文化理论 教师 课堂教学

0 引言

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深入系统地研究,英语课堂上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逐渐受到重视并给予了广泛的关注。课堂中作为学习的主体者学生,他们的二语能力是否提升主要体现在其语言技能方面。Widdwson将语言技能分为听、说、读、写。其中,读和听是语言输入的途径,说和写是语言输出的途径。根据二语习得的理论,有效的语言输入是能否有效地进行语言输出的关键性因素(Swain)。因此,对如何提高听力教学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如何让视听说课堂生动有趣,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不能只“照本宣科”,而应适当地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材料,比如在视听说课上适当地插入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英文影视资料。

1 社会文化理论与视听说教学

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存在。单独的个体的人在交际过程中形成了人类社会。因此,人类的语言具有社会性。Vygotsky认为,人们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要将外界传输的刺激经过自己的大脑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而这种内化是由社会变化引起的。个人的主观知识需要经发表而转化为使他人有可能接受的客观知识。这一转化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过程。作为社会文化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中介理论,Vygotsky认为无论是物理中介还是符号中介,都是在连接人类和外部世界及精神世界的行为中引入的辅助工具。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中介作用的教师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构建。二语教学理论认为作为中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了“搭手架”的作用。教师们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即找到他们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进而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将新知识与学生们已掌握的旧知识联系到一起,内化成其自身的语言能力。这就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选取课外的影视资料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习得水平,课堂上在观看影视资料时要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自身的语言学习动力,教师只是做辅助性的指导。

2 英文影视资料在视听说课程上的教学必要性

视听说课是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课上由于授课人数的限制(多数为大班语音室授课)并且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也是不尽相同,有高有低。教材中的听说材料往往是针对中等水平的学习者制定的,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教材的内容可能有点简单;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教材的内容又难于理解。如果教师仅就教材授课,无法顾忌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久而久之,基础差的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觉得在课堂上的学习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而对于基础较差和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这样的课堂若是满堂课灌输会让学生有负担、有压力,久而久之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堂教学安排的设计十分必要。其中,英文影视资料是最直观,学生感兴趣的方面。通过可视性的听力练习,除了训练基本的听说技能之外,还能帮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

另一方面,在教学中,由于男女的性别差异,对于接受不同材料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男同学一般对军事、政治、战争等题材的听力材料十分感兴趣,当接触到这些内容的影视材料时,他们会兴奋,同时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听和说的热情,这就为积极听力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而女同学一般对感性的材料较敏感。这就造成在不同的兴趣背景之下,学生们对同一材料的兴趣及认知程度会有所不同,从而造成不同的听力效果。因此,最大程度地激发更多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对于英语教师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提出了较大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所选取的影视材料要题材全面,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3 视听说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

大多数的视听说课堂所应用的教材都是以每单元一个话题为单位,但是我国的高等院校存在多层次的差异,因此较好的高等学校和较低的高等院校对于同样的一套教材的教学侧重点应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进行适当的调整,不应该完全照本宣科地进行生搬硬套式的讲授。

首先,对于每一单元的主题听力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的词汇量基础,自己设计导入内容的问题。这些问题可通过影视短片的方式导入,在直观的感官刺激下,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激发他们的参与讨论的热情。同时在引入新课文的时候,注意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们熟悉的现象进行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这样在听完材料提供的内容后,学生们就会储备了一定的信息,并且听到的这些新信息会激发他们头脑中固有的旧信息,新旧结合会进一步激发他们说的欲望和兴趣。因此教师在此阶段应根据教材中听力材料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能力的问题。例如,听力文中提到Titanic这个话题,对于学习公共外语的学生而言,有理科背景和文科背景的学生,他们的理解方向和侧重点可能就不同。理工科的学生可能倾向于技术性方面的问题,因此这样的视听说课堂上往往男生多,女生少。因此教师可在设计问题上针对沉船的原因,沉船后救生的方式,逃生的途径等展开提问。而对于文科类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会对沉船时人们的心理变化感兴趣。在此过程中,运用播放影视短片的方式,通过视听分析影片中不同人物对于沉船时的语言和行为的特点,总结概括人们的心理特征,从而将影片和学生的讨论有机结合。

其次,听力形式应多样性。不能单以选择、判断这样的形式。应该适当地增加填空、听写、回答问题等这样的命题方式。这可以最大程度地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的提高。该部分的题型设计教师可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进行适当的扩展和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主动地搜集课外材料,比如电影片段、广告、新闻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对该主题的深入并广泛地进行听说训练。教材中有些简单的,学生自己练习可听懂并掌握的部分,教师可以留作业的方式布置下去,教师可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抽查,从而监督学生的听力练习情况。教师应该培养和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4 结语

影视赏析与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第7篇

一、将原版英文影视作品引入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优势

将原版英文影视作品引入课堂,能够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原版英文影视作品能够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语言环境,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缺乏真实的使用英语的环境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学生的一大难题。通过将原版英文影视作品引入英语教学,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最大程度地解决这一难题。这是因为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取材于生活,其中的语言内容丰富、地道、通俗,是最接近生活的会话语言,它弥补了一些课本、语言教学片刻意为教学编排的语言材料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生动、逼真的视觉直观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了学生视听说的积极性,进而达到了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

其次,原版英文影视作品有助于学生掌握丰富、自然、纯正的英语表达。目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使用的大都是服务于教学的教材,目的性强,对象意识浓,往往会为了照顾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特意放慢语速、刻意清楚发音,或为了配合教材而特意去选择一些特定的句型、表达方式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语言的自然性,因此不利于学生掌握原汁原味的英语,当然也不利于学生说一口地道的英语。与教材中的语言相比,影视作品中的语言是日常生活语言的浓缩,是最接近现实生活的语言。这种真实、生动、形象、简练的语言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真实美感,也更有利于学生模仿和使用。同时,丰富多彩的影视语言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语音纯正、语速自然、多种多样的口音和语体,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和表达能力。

再次,原版英文影视作品是沟通文化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都取材于生活,其中的场景、道具及其他方面都充分展示了生活的真实。通过对电影情节故事的了解、经典台词的学习,可以加强学生对异国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艺术传统等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将原版英文影视作品引入大学英语听说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将原版英文影视作品引入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有它积极的一面,自然还有它不良的影响,比如说,有些影视作品,情节过于复杂,光要学生听懂对白、看懂含义就有很大的难度,就更不要说能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了。此时,如果只是将这些影视作品从头到尾放一遍,提几个理解的问题,往往带来的结果是课前学生热情高涨,课后却因为看得似懂非懂而心灰意冷。然而,过多地中断影视作品的放映、过分重复某些细节,又会打断影视作品的自然节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必须在影视作品的选择、学习方法指导和教学活动设计上多下功夫,以尽量减少其副作用。

(一)原版英文影视作品的选择

影视作品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吸收情况,因此,教师在选择英语听说课上使用的原版英文影视作品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标准:

在主题选择上,应选择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主题相关的影视作品,这样既可以巩固并强化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电影的理解。以我校选用的听说教材《新编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为例,该教材每单元都有一个固定的话题,比如讲到第二册第二单元“Communication Problems”时,我们不妨选取影片《辣妈辣妹》。这部温馨搞笑的迪士尼经典之作定能让学生在欢笑之余学会如何跟父母沟通。

在内容方面,既要考虑影视作品的趣味性,还要注重其难易程度及思想性。教师应选择内容健康、语言规范、没有粗野污秽言语和词汇的影视作品,不要选择人物对话中使用了太多的俚语,或是背景特别复杂,或以打斗为主的影视作品。题材上应该选择历史传记片、校园生活片、爱情片、社会伦理片,而不应该是战斗片、动作片、恐怖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像《罗马假日》、《功夫熊猫》、《童话情真》等语速较慢、语音清晰、简单易懂的影片。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应相应地增加难度,特别要注意选取一些语速较快、难度较高、情节更为复杂的影视作品,以促进学生进步。

在语言方面,所选取的影视作品的语言应尽可能规范,语速要适中,发音要纯正,对话要清楚。另外,还要考虑到作品应能尽量包括教学大纲和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例如经典的美国影片《阿甘正传》,语言清晰、规范,非常适合初级基础的学生使用。

(二)学习方法指导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为了避免学生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过分关注作品的娱乐性而忽视了有效的语言学习,在观赏影视作品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影视欣赏方法。首先,教师一定要告诉学生:看懂原版影视作品并不是一词一句、一点一滴都要完全看懂。只要理解了故事情节,领悟了其中的寓意,感受到作品所反映的文化氛围,能完成教师安排的大部分学习活动,就已经算很成功了。其次,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影视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如何使用语言,以及他们如何运用语言体现他们的个性特征。最后,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多动脑、勤动手,准备好纸和笔,随时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有的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单词、短语、句子记录下来,以备课后复习使用。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可以分放映前、放映中和放映后三个阶段进行教学设计,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1. 放映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影视文化背景和相关信息的导入。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由教师准备参考资料,包括与影视作品有关的文字、图片等,在观赏作品之前介绍给学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课外自己从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搜集整理相关影视作品信息,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作presentation。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另外,在正式播放前,教师还可以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以避免学生观赏的盲目性。

2. 在放映过程中,教师应采取观看、讲解与口语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吸收影视作品中的语言文化信息,并最终转化成有效的语言输出。

首先,在观看原版英文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要采用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表明,时间较短的电影或电视片段更能够对听说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如果时间偏长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更专注于故事情节。因此,教师可以提前将影视作品进行剪辑,在放映过程中选取那些情节相对独立、难度得当、易于理解并且符合教学目标的片断给学生观看。第一遍播放影视作品片段时应采用泛听的方式,尽量完整播放、不予打断,让学生随着剧情的发展,运用自己平时所学到的语言、文化等知识,把自己融入剧情当中,努力搞清大体意思。这种做法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再次欣赏时,教师可以选择经典的片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要调动学生积极运用有效的听力策略,可以截取电影中一段精彩对白,制作成音频文件,让学生反复听,然后根据听到的内容猜测图像内容。如果要训练学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可以把电影对白内容设计成“复合式听写”的形式,空出关键字让学生填空。通过这样的专题训练,可以更好地运用和掌握影视作品中的语言材料。

其次,在放映过程中,教师还应对某些难点或重点的内容加以讲解,以辅助学生吸收语言养分、扩大词汇量、了解异国风土人情及文化传统。影视作品中的语言大都简洁实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典型疑难词句及语法现象,结合影视作品的台词,为学生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达方式。另外,教师还可以选择影视作品中出现的一些典型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及传说典故加以简要讲解,以使学生体会异域文化传统的内涵并感受语言的情感色彩。

再次,观看和讲解涉及的主要是语言输入,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在影视欣赏过程中看到、听到和学到语言和文化知识,还必须要有一个语言输出的过程。因此,在放映过程中,教师还要选择一些经典的片段,反复播放,并给学生更多机会进行模仿、复述、配音等练习,以帮助学生牢牢地掌握英语口语发音规则、矫正发音、完善语音语调,真正实现让学生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

3. 在放映完成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根据影视作品的内容进行形式多样的口语练习,例如影视评论、分角色表演等。针对具体作品,教师可以对影视作品的内容、情节、主要人物性格、作品的语言特色、演员的表演得失、观后感等设置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和评述,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把一些经典的片断制作成音频文件,拷给学生或供学生下载,并嘱咐学生反复去听、去模仿、去背诵,从而激活学生脑海中通过课堂上视听教学获得的语境,直至他们能够将影视作品中的经典对白脱口而出。

简言之,将原版英文影视作品引入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它在传统听说课堂模式的基础上,拓展了更大的教学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英语听说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身临其境的语言学习环境,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当然,要想充分发挥原版英文影视作品的优越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英语教师必须要做好作品选择、方法指导和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以听带说,以说促听,听说结合,相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学生的听说水平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简华灵.原声电影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及方法探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4, (3) :456-457.

[2]张丽.原声电影视听说教学在多媒体技术下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4) :217-219.

浅论影视赏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第8篇

一、英文电影欣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

我们从一开始学英语学的就是书面英语, 我们的教材、录音带都是为了适应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而编写的, 大多数学生几乎从来没有接触过真实的英语口语。英文电影中的英语大多数带着角色专有的气质、情感、口音等特征, 是真正的英语口语。因此, 从一开始就使听与说成为学习开始阶段的主要方式进行教学, 看英文电影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电影中的精彩对白、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 给我们提供一个练习听力和口语的好机会。如美国电影:《憨豆先生》、《浪漫的老鼠》等, 人物语速较慢, 句子完整, 语音清晰, 诙谐幽默, 让人百听不厌。实践证明, 借助电影剧本的注释, 能够较快地适应现代英语口语的正常语流、语速及不同语音、语调。因此, 其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

二、英文电影欣赏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加口语词汇量

看英文电影可为学生的口语词汇充电。如何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这是很多人一直在寻求答案的问题。在口语表达时, 用上地道的词汇, 不仅可使语言形象、生动, 还可以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学生碰到“你有点斗鸡眼。”这个句子时, 会想破脑袋, 硬生生地找它的说法。其实在电影中, 他们会说“Your eyes are much more closer.”再比如:“再见。”学生通常会说“Good bye.”, “See you.”等。在电影中, 他们有时会说“Catch you later.”所以, 通过欣赏一些英文电影, 学生可以不断为自己的词汇库添加东西, 经常使用, 最终被自己掌握并灵活运用。

三、 英文电影欣赏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方语言 文化

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词汇和语法, 更应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观看英文电影是一种有效提高文化差异敏感性的手段。 无论是故事情节的叙述、发展, 还是人物关系的变迁, 都有很多和中式思维方式不太相同的地方, 从多方面展示西方英语国家人们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阶级观念、文化教育、生活方式, 以及民俗风情等。这些通过电影所表达出来的文化差异, 学生既学到英语语言知识, 又领略英语民族的传统文化, 克服母语的干扰, 进而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 提高他们的文化感悟力和交际能力, 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英文电影欣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位著名教育家说:“没有任何兴趣, 而被迫进行的学习, 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单一的课本学习往往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而集图像和声音为一体的英语电影可以给学生在传达图像和声音的同时把形象和语言结合以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使学生在看和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英语, 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变被动接受知识引导为主动学习知识。与此同时, 学生在观看电影时, 身心放松,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多媒体看电影, 学生可以听到地道的外国人的语音和语调, 从而为学生讲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 他们会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不自觉当中就会学会一些词或句。这样大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也让他们的听说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英文电影欣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英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水平, 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是英语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想学好英语必须让纯正的英语经常刺激我们的听觉神经,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生活在本民族的生活环境中, 他们平常很少有机会接触纯正的英语, 也缺少必需的语言环境, 所以, 建立自然的交际场景是必要的。看英语电影是学习地道英语和提高英语听力的好机会。 电影展现的是生活中的真实情景, 演员说的英语也是生活中本族语者说的英语, 有一定的“权威性”。经常欣赏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尽快掌握和使用英语已成为当务之急。现代教学手段在学校中的普遍应用为原声英文影片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提供可能。 教师必须做好必要的备课和巩固工作, 课前对英文电影反复观看、剖析, 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给予指导。相信学生必会兴趣盎然地在轻松的气氛中陶冶情操, 兼容文化, 提高英语水平。同时, 这样的教学对教师本身是一种促进和提高。我坚信, 随着人们对英语学习的不断重视和教学媒体的日益完善, 影片赏析课定会为英语教学和学习注入新血液。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此外, 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 积极融入课堂, 真正发挥主体作用。作为其中的一种教学手段, 英文影视赏析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欣赏外文电影的同时, 学生可以了解一些西方文化, 掌握英语语言风格, 丰富个人的语言知识, 从而有利于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手段,英文电影欣赏

参考文献

[1]Andrew Lynn. (英) 英语电影赏析.2010.10.

英语影视赏析课程 第9篇

一、高中英语影视欣赏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 英语影视欣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符合语法规则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提供一些参阅一般书本而学习到的灵活的表现方式, 而且它还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化和风土人情, 以及人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这些鲜活的语言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英语。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 影视欣赏可以优化学生语感, 提高其语言技能;可以丰富和拓展学生文化和知识的背景;可以夯实学生的人文素养, 铸造精神底子;可以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激发其创作欲望。

二、校本课程影视材料的选择

目前来说, 英语影视材料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比较繁多, 这给影视欣赏教学中影视材料的选择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我认为, 影视材料的选择可以遵循“一个范围, 两个原则”的基本路径:一个范围主要指的就是获得奥斯卡奖的影视作品, 或者是由英文名著改编的以及高中学生比较喜欢的电影题材;两个原则, 一个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另一个原则是教材话题的延伸。高中阶段的学生一般只是对他们认为重要的事物感兴趣, 进而才会对其表现出“专心”, 然而他们的英语水平又不是很高, 如果选择用于教学的影片超出其现有的语言认知水平, 那么学生的“专心”也就无从谈起, 因而我认为在开始阶段, 影视作品的选择应该以简单易懂的为主, 例如可以选择《老友记》、《走遍美国》等动画片。此外, 就目前的高中教材中有许多单元和课文主题与影视有一定的关联, 在影视选择上可以紧扣这些教材内容进行影片选择, 例如针对高一下册中的十三至十四单元, 就可以针对性地选择影片《走遍美国》中的“Thanks-giving Day”;而二十一单元中有关肢体语言的单元主题, 则可以选择新潮电影《加勒比海盗》。

三、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一) 导看

在进行影片播放前, 要先就影片的时代背景、主题内容以及获奖情况等进行介绍。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提前几天让学生知道将要观看的教学影片, 并要求学生提前查找与影片相关的各种资料, 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或者单个发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师最后进行补充说明, 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表扬。在教师介绍影片的同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影片的主要片段, 让学生能够对影片的故事情节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二) 观看和讨论

一般来说, 电影的播放时间较长, 中途需要中断, 为了能够更好地衔接, 下一段开始前一般都要学生对上一段进行回顾。在每节课前的几分钟,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组用英语进行讨论, 在讨论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让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发挥作用, 让他们中表现最优秀的一个作总结发言。之后教师要利用总结发言这一平台给优秀的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和舞台, 通过这种师生互动, 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总结影片经典对白, 学习语言表达技巧

在影视作品中往往有许多经典对白, 这些对白被人们广为接受以后成为一些约定俗成的语言表达形式, 极大丰富了英语的语言表达。以影片《泰坦尼克号》为例, 其中的许多经典对白就值得学习, 比较著名的有如下几句:

All life is a game of luck. (生活其实全靠运气)

To make each day counts. (让每一天都值得)

这些影视作品中的经典对白随着影片的走红, 成为人们广泛应用的表达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师生互动加强对这些影视作品对白的学习, 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结语

高中英语影视欣赏课程是对传统课程设置的一种突破和创新, 不仅为高中英语教学开辟了新的领域, 同时也给学校和英语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研究课题。在目前英语影视欣赏尚未形成一个固定的、统一的实施模式之前, 学校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影视欣赏课程的普遍做法, 开设校本课程, 是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要求和实现高中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摘要:影视作品作为语言运用的典范,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利于英语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利。因此, 开发高中英语“影视欣赏”校本课程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高中英语,影视欣赏,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刘凌燕.普通高中英语影视欣赏选修课的开发和实施[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11-34.

英语影视赏析课程 第10篇

通常, 英语原生电影成为视听说课程教学材料的首选。但是, 在视听说课程设置上不可能专门开设影视欣赏课作为必修课, 其后果只能是耗时、费力, 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只能选取英语片段作为教学材料, 在有限的时间内, 达到听得懂, 会说的预期效果。本文就这一问题做粗浅探讨。

1 影视片段在文化背景、听力、口语教学中的作用

看英语电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 包括英语民族人们的思维方式, 生活习俗等。众所周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习语言也就是学习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 电影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 英语电影从多方面, 多角度展示英语民族的文化。比如:演员的台词、电影故事本身及电影画面等都向观众传达各种文化信息。因此, 经常观看电影对更好地了解英语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影视这种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和最直接的文化输入渠道,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西方文化的差异, 自然就减少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由于涉及文化差异或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全面而导致的理解偏差或错误。

传统的听力教学, 主要借助录音机, 教师放, 学生听。教学设备单一, 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在听磁带录音的时候, 只是听觉上的感官, 没法身临其境。而电影完全不同, 它展现了交际场景的真实性。其故事情节取材于生活, 其中的场景, 道具及其他方面都充分展示生活的真实。因此, 看电影时, 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这等于把语言学习放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无疑使语言学习十分真实自然。经常看英语电影, 学生就会逐渐地学会在不同情景中得体地使用语言。此外, 电影作为动感的可视媒体, 使学生在观看影片过程中不仅能听到人物的对白, 而且能看到背景画面、演员的动作、表情、着装等超语言线索, 可以更容易, 更准确地理解语言和阐释影片。其次, 演员说的英语也是生活中本族语者说的英语, 具有权威性”。经常看电影可以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电影丰富的内容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很好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言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享受, 进而成倍地提高学习效率。在看播放英语电影时, 教师可通过不同的放映方式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如分段放映, 无音放映, 无象放映, 来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根据Swain (1985) 的“可理解输出假设”理论认为语言输入是必要的, 但并不是实现语言习得的充分条件;要使学习者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 仅靠可理解输入是不够的, 还需要可理解输出。影视作品是现实社会以及生活的真实再现, 其中所包含的各类交际情景模式给学生创造了很好的语言模仿和模拟空间。通过模仿作品中人物的对话, 学生能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自然而然地领会到:在特定的交际场景和语言环境下, 应使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情感表达中, 语音语调应如何相应变化。经过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归纳和指导并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影视对话模仿练习、句式重点词汇转换习、套句的使用练习, 学生便能掌握相当数量的会话模式和常用词汇。进而, 当现实生活中出现类似的情景时, 学生便能条件反射地套用某种会话模式, 并融入实际的对话当中。此外, 电影片段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影视作品以丰富的题材和文化为背景, 运用现代影视技术将艺术、语言、文化、故事相融合, 从视觉、听觉、情感等方面感染观众, 使之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不再是枯燥的文字, 而是生动形象的画面。

2 影视片段的教学设计

由于影视片段欣赏, 所以在观看前教师应做一些准备工作。一方面, 教师课前要备电影, 不仅要看得懂, 更重要的是通过简短的片段提炼出其中的文化因素和学习的重点;另一方面,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前预习, 对影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这样有利于课堂上更快更好地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从学习了解电影文化背景入手, 为进一步理解电影中的文化内涵做好铺垫;重点学习影片中的精彩对白;鼓励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谈观后感;阅读影评;表演这五个基本步骤来把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能训练融入文化的教学当中。这样既培养了兴趣, 又扩大了视野。

经过了前面的准备工作之后, 学生便进入影视片段观看的阶段。观看的同时, 鼓励学生可以跟着模仿影片的对白, 这样做更能加深学生对刚刚角色对白朗读的印象, 对语音语调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某些时候, 根据电影的情节与课程内容强调重点的不同, 适时暂停影片并进行必要的讲解,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影片对白及语气的理解。

课程结束后, 教师可以对影视片段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让学生在课下思考。如果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相关的影片介绍, 背景知识介绍等。也可以做一些经典剧目的表演。或者让学生记录、介绍影片当中或经典或自己喜好的电影对白, 从中可以扩大词汇量, 特别是一些口语化的词汇;与此同时, 通过多次的观看与研究, 更能促进学生的英语语感, 对说话时应持有的语气及重音的掌握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影视片段是一个窗口,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去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 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有积极的影响。

3 结语

综上所述, 影视片段在语言文化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也要求教师在选材上要谨慎, 同样一部题材的电影, 截取不同的片段或情节, 其教学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通过一节课, 几分钟, 让学生从文化背景、听力、口语等多方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润清.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9.

[2]邓言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3]何广镪.英语教学研究[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崔晓东影视舞台服装作品赏析 第11篇

【关键词】赏析;服装设计;崔晓东;《涟涟有鱼》;《对着月亮说》;《诺玛阿美》;《君生我未生》;《永远的秧歌》;《蝴蝶公主》;《马可波罗》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6.05.016

【Abstract】Many film, television and stage productions of the costume designer Cui Xiaodong were appreciated.

【Key Words】appreciation; costume design; Cui Xiaodong; Fish tears; To the moon; Norma may; I was not when you were born; Forever Yangko dance; Butterfly Princess; Marco Polo

编者按:

崔晓东,戏剧影视舞台服装设计师,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舞蹈学院硕士。

服装设计创作包括影视、舞台、旅游等多类作品。影视作品:美剧《马可波罗》,电影《名将学院》、《大闹东海》;舞剧作品:《红高粱》、《太极传奇》、《风筝》、《东厢记》、《守望》、《烟花易冷》、《傩·情》、《浮生》以及香港芭蕾舞剧《红楼梦》、田露作品晚会《缘从民间来》等;旅游作品:深圳东部华侨城《天禅第二部》、敦煌大型沙漠实景旅游秀《敦煌盛典》、新疆旅游秀《梦蝶天山》、贵州旅游秀《遵义传奇》、合肥万达旅游秀《谍影虫虫》等。

多部作品获奖。其中,舞剧《太极传奇》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单项奖·服装设计奖;《红高粱》获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守望》获文华单项奖·服装设计奖。杂技《敦煌焕》获第12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银狮奖。

本期赏析其作品:舞蹈《涟涟有鱼》、《对着月亮说》;舞剧《诺玛阿美》、《君生我未生》、《永远的秧歌》;万达西双版纳旅游秀《蝴蝶公主》,以及电影《马可波罗》。

创作过程中,灵感就好像是一枚铺满泥沙的蚌,忽然被撬开了沙色外壳,发现里面暗藏明珠,有淳厚的光泽与质感,温润夺目。顿时,欣喜若狂。能体会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的人不少,但能体会到工作带来的幸福感的人却不多,我有幸就是这少数人之一。

我始终坚持沿用传统的手绘,认为它能直观地反映出设计师本身的绘画功底与美学造诣。为了便于把控整体造型,每幅手稿都包含了妆面设计与道具设计。图纸上每一笔的初衷力图是作品想象力的完美呈现,每一笔线条与服装最终呈现的主体结构息息相关,画面色彩体现了设计师对剧中人物人格色彩的解读。丢掉冰冷的机器,坚持手绘,令实物更贴近设计,手稿直接作为面料印染加工时的色标使用,这一点是电脑设计所不能比拟的。

喜欢有创作挑战的工作,从不觉得累。其实很简单,如果做的是一份不喜欢的工作,多简单你都觉得累;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我觉得很幸福,虽然其间也经过多次转型选择和重头再来。其实从讨论设计风格开始,把一个概念的东西变成一个实体的服装,再到演员穿在身上进行表演,经历这个过程的成就感相信只有设计师自己才能体会。也许为了一种面料要到三个市场、在上百种色彩里挑到合适的那一抹,但我并不觉得这个过程很累,因为恰恰是最适合的那一抹色彩成就了一件完美的服装,一切的疲惫就此抵消,很享受这个过程。

舞蹈小作品《涟涟有鱼》

导演:田露

服装设计:崔晓东

崔晓东:锦带飘舞,妙舞绮罗,浓烈放姿,人鱼传奇。

创作初期,导演希望在旧有的舞蹈造型框架下做些突破性设计,于是有了这条活灵活现的鱼尾裙,这套服装的表现语汇追求国画般的浓墨渲染,用轻柔的面料配合浸染工艺幻化出真实的流动感,再结合舞者身形的韵味,使造型与舞者宛若天成。

舞蹈小作品《对着月亮说》

导演:何颖

服装设计:崔晓东

崔晓东:这款服装从黑白灰色调中提炼,可以更好地凸显出舞者本人清寂超然的心境,传达出作品隐含的深意,通过舞者动作间的裙角翻转,观众能隐约感受到虚无空灵中蕴含的内心冲突和情感色调,体现了“化繁为简”的设计理念。

舞剧《诺玛阿美》

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厅、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联合出品

2015年9月在云南红河大剧院首演

编剧:周楚栋

总导演: 王舸 许锐

舞美设计:周立新

服装设计:崔晓东

灯光设计:蒙秦

化装设计:刘雅

崔晓东:个人很喜欢面料再造后肌理的层次感,《诺玛阿美》的服装,灵感来自于哈尼族特有的梯田文化,构思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从美术的角度构想整个舞剧需要呈现的画面感,希望将油画概念大胆运用于服装,使得服装最终的呈现如同一幅民族的史诗长卷。

从在当地找到的一件老衣服里寻找到灵感,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工厂完成了作品,服装最后的呈现效果是“仿佛从历史中走来的一群古人”,每个人物形象都似像非像,恍惚中是远古的红河人走来,细看又不是简单的民族服装。制作服装的材料包括:反复浸染的麻布麻绳、当地人用的花边和面料仿制的当地盛产的棕叶,都是特别原始的材料,纯手工制作。

舞剧《君生我未生》

长沙市委宣传部,望城区委、区政府联合出品

2016年1月在长沙市群众艺术馆实验剧场首演

导演:郭贝贝

服装设计:崔晓东 高秋婉

崔晓东:很多我们现在设计的东西以前都有人做过,但怎么让人能一眼就认出这是你的设计?——必须要让它有设计师的味道在里面。其实服装设计师并不是坐在那里画几张图纸就行了,设计师要了解很多的东西,不能仅仅停留在服装设计领域,每个作品都有它的根源所在,要去了解整部作品想要表达的理念,去吸收可用元素,包括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甚至导演的想法、演出时的灯光舞美等等,不断地去吸收,这是很重要的,然后等到输出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些吸收到的东西解构演变成自己的作品。

刍议大学英语歌曲赏析课程设计 第12篇

众所周知,英语歌曲是英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学习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比较多的语言学习材料之一。英语学习,本身比较枯燥,但是由于以世界通用语言“音乐”为载体,就使之变得较生动和形象。在大学开设英语歌曲赏析课不但能让学生从侧面更多地接触外国文化,而且能给学生以活跃的课堂气氛,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英语语音、语调,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扩大词汇量;同时在复习巩固语法及句型结构,增加文化背景知识,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显著作用。

二、大学英语歌曲赏析课程准备

1.歌曲的选择

英语歌曲赏析课程中歌曲的选择至关重要。英语歌曲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中有优美动听的佳作,也有无病呻吟的靡靡之音,这就为歌曲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1)选取歌曲要符合对象人群的心理以及生理年龄。

一般来说,歌谣、儿童歌曲适合于少年儿童,传统民歌适合于各年龄段的人,但歌中常常也出现古英语;现代民歌、主题歌一般适合于中学生或成年人;流行歌曲则大家都能接受。由此可见,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英语程度、背景及兴趣来选择。

(2)选择内容健康向上、曲调优美的歌曲是关键。

由于众多乐曲中既包含优美动听的佳作,也包含一些颓废之音。作为高校教师,秉着教书育人的信念,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选取内容健康向上,旋律优美,曲调振奋的乐曲使学生们在此获益。如:“Red River Valley”(《红河谷》)、“Home Sweet Home” (《可爱的家》)。

(3)歌曲的选取不能脱离课堂教学任务的设置。

如果要练发音,就要选择一些节奏明快、重音规范的歌曲,例如:“Rhythm of The Rain”(《雨中的节奏》);若要训练听力,则要选一首歌词清晰,内容连贯、清楚的歌曲,例如:“Edelweiss”(《雪绒花》);而那些反复重复某一句型、短语、词汇的歌曲则适合用来做语法、词汇、或修辞的练习,例如:“Country Road”(《故乡的路》) 。[1]这样既学唱了歌曲,又学到了不少优美的词句和语法知识。

2.搜集歌曲的相关资料

在遵循了以上三原则的前提下,选取好曲子之后,教师要对整首歌曲的背景知识,包括歌手甚至作者的生平,以及歌词的内容和内涵都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搜集尽可能多的相关材料,从而丰富教学内容, 使学生透过一首歌的赏析对西方文化能有一定新的认识。

三、大学英语歌曲赏析课程设计

1.课程介绍

开课伊始,通过教师的介绍,使学生们了解该课主要讲授的内容、讲授方式、学习方法,以及具体要求,做到有的放矢,一定会对学生们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英语歌曲知识相关介绍

这一部分属于常识部分,学生们具体欣赏音乐作品之前,对于英语歌曲的起源、分类,以及发展做以简要介绍,并配以范例,以便使学生对英美音乐知识有个整体的理解和认识。如说,现今在青年人非常流行的嘻哈音乐,就可以在这里进行详细的介绍。由于嘻哈歌曲,以说唱为主,又叫唱独白、饶舌。顾名思义,发音含混不清,语速较快,这并不适合学生们练习听力或者学唱,所以不便在随后进行具体的赏析。不过,在对其起源、发展进行介绍的同时,却能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美国黑人文化,它是如何融入主流文化的。

3.介绍歌曲背景

对一首歌的深入理解,离不开对这首歌的创作背景,甚至歌手的经历的研究。学唱一首歌曲,不仅要听清音、词和结构,还要弄清大意。为了使学生对歌曲有深刻的了解,在播放歌曲前,教师最好预先找些与此有关的时代背景、演唱风格等资料,以此介绍歌曲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此方法多样,可以在播放歌曲前让学生讨论对此歌曲或歌手的了解;可以通过图片、歌手的照片等介绍歌曲主题;也可以通过让学生搭配歌词等方式介绍歌曲主题。让学生事先对要播放的歌曲有个大概了解。如:教唱“Clementine”前就应介绍1849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掀起的淘金热这一背景。

4.歌曲欣赏与相应练习

歌曲的欣赏不只是单纯地听听了事,只有通过重复并配以相应的练习,来逐步加深印象,才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练习题的设计是该环节最重要的一步,首先,可以采用听力题形式,如,歌曲一般都是押韵的。所以教师可将其中的几个韵角抹去,或无规律地写出来,让学生们动脑筋,先自己填,然后再通过放录音检测对错;也可以将某些歌词抹去,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填补单词。此方法有一定难度,是训练学生听力的技巧之一。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训练重音。[2]这样不仅练习了听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其次,可以进行判断正误练习,这种方法跟我们的快速阅读检测法类似。教师可以根据歌词大意给出一些相关的陈述,然后放几遍歌曲,让学生判断一下哪些陈述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这种办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该曲的了解,更锻炼了其英语阅读能力。再次,归纳大意法也不失为一种锻炼阅读能力的好办法。第四,翻译训练,英文歌曲形似诗歌,翻译起来看似简单,但要译好确实不易。把枯燥的翻译理论与歌曲翻译结合起来,翻译知识的讲解会更生动、直观、实用。最后,我们可以进行口语及写作训练,欣赏完歌曲后,可以让学生即兴评论歌曲或歌手,或要求写一篇评论作为课后作业,这样就有效地将听、说、写三方面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了训练和培养,可谓事半功倍。

四、英语歌曲赏析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1.对语感的培养

经常听英语歌曲,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们在看到或者听到一个中文句子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它的结构句型或者句子成分,而是感觉那个句子是否读得顺。事实上,这个办法是可取的。有人认为,英语语法才是最重要的。这不可否认,语法对于学习是有帮助的,它能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句子的结构,更好地理解句子。但是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大量的语法知识使得学生把学习英语的中心转移到了语法知识点而并非英语本身,使学生不再注意英语语感的培养。在日常交流中,语感更能使人大大提高交流的速度和质量,那么,经常处于英语歌曲所创造的英语环境中,可以使人潜移默化地接受语感的培养训练——语感也是一个人对语言掌握的熟练程度。在英文歌曲中,一遍又一遍地听过那些优美的英语,让人可以在很轻松的环境中掌握许多的语言表达方法。

2.对发音的帮助

经过一定量的英语歌曲赏析,并加以训练,就会发现,学生的对语音的掌握水平得到了提高。歌曲时而快时而慢的节奏对发音的要求比较高,而歌词连读、略读、重读等现象的经常出现,对英语学习者的发音会有很大帮助。这些细小的语言技巧很容易被英语学习者在日常英语学习中忽略,但是却在英语歌曲欣赏与模仿中得到无意识的强化。可见它确实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必要补充。[3]

3.对单词记忆的促进

常听英语歌曲对短期内高效地记忆单词有好处。英语学习者经常是孤立的背单词,很难奏效。实际上背单词不如背句子,欣赏英语歌曲将枯燥的单词记忆与形象生动的艺术相结合,使它产生了无穷的魅力,而英文歌曲中的句子短小精悍,合辙押韵,是很好的背诵和记忆单词的资料。

4.对文化差异的沟通

由于中国人和外国人思维上以及语言习惯上的差异,导致很多英语学习者学到的往往是中国式的英语。而流行音乐是英语学习者了解西方人的思维及语言习惯的一种有效方式。尤其是学习不同风格的曲子,这不仅带来了艺术的享受、英语的提高,更使我们了解了这种乐曲所代表的文化。

英文思维的培养和进步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任何想通过突击来应付英语的人终究是无法真正学好英文的。而英语歌曲赏析课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英文文化背景、陶冶情操、锻炼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平台。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英语音乐专集的出现,使得我们有了巨大的选择空间,这势必会给大学生英语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材料。而教师在这一教学调整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使自身的教学能力及业务水平起到锻炼和提高作用。

摘要:英语歌曲的赏析对英语学习有着特殊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被动地听转化为主动地学,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歌曲,赏析,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封一函.英语歌曲精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9.

[2]张向阳.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电化教学,1998(3).

上一篇:微博营销传播下一篇:高专班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