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的审美特征

2024-05-13

水彩画的审美特征(精选7篇)

水彩画的审美特征 第1篇

关键词:水彩画,多元取向,造型语言,独具风格,审美特征

欧洲文艺复兴的开始造就了水彩画的诞生。早期的水彩画艺术没有很明确的定位, 创造只是用简单的铅笔、钢笔勾勒出素描, 再添加淡淡的色彩进行衬托。除此之外, 还有的创造使用黑色或毛笔画出素描, 再使用其他色彩层层渲染, 最终形成远景、近景、浓景和淡景。因此, 水彩画创造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准确描绘和透视法以及构图。这种创造过程往往会形成色彩单一、线条呆板, 作品缺乏活力, 不能称得上是一门独立的绘画艺术。我们知道, 水彩画是一种依靠素描、版画的画种, 经过一些水彩大师的努力, 使得水彩画在创作、技法、材料、教学、艺术、审美方面有了创新和改进。他们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 丰富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提高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以及自身的审美观念。水彩画创作上, 他们的灵感来源多数来源于大自然, 作品的内容也是自然界的事物, 蕴藏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打破了传统水彩画的内容和形式。

欧洲水彩画的繁荣发展时期是在19世纪中期, 这一时期水彩画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日趋完善, 且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水彩大师。几百年来, 在水彩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 无数优秀的水彩家们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 使水彩画逐渐走向独立的发展道路, 成为了欧洲三大画种中的一种。在我国, 水彩画作为一种西方画种, 在我国也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 并逐渐走上成熟发展道路。中国水彩画由于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熏陶, 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以及浓厚东方情调的水彩画。然而,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美术界对水彩画的审美特征上产生一种误区, 认为水彩画是绘画中的小插曲, 不能登上大雅之堂, 是衬托油画的, 没有独立的审美特征, 油画才是名符其实的大画种, 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特征。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误解, 是由于对水彩画缺少绘画语言和内涵的认识, 缺少对水彩画独立审美特征的研究。在此, 本文主要根据自身的学习经历和实践经验, 深入分析了水彩画的独立审美特征。

一、审美特征多元化

水彩画的艺术语言和内涵都是水色交融的, 形成的水彩特征具有清新、欢快、透明、炫丽等艺术效果。水彩画发展早期, 艺术创作题材比较单一, 仅限于素描与版画。直至德国绘画大师丢勒将水彩与人体结合, 为水彩画的独立审美特征打开了出路。而英国水彩大师们又大胆运用色彩, 为水彩画创作开辟了新的艺术效果。他们创作的水彩作品大多色彩水润、风格自由奔放, 将水彩划分为透明和不透明两种。20世纪以后, 随着科技的进步, 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水彩画的审美也出现了多样性。许多传统的艺术家也开始运用新的材料、新的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水彩画发展到现在, 其表现技法、内容上都体现出独立的审美特征, 多元化为水彩画的审美特征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二、绘画语言多样性

水彩画的创作语言是非常广泛的, 人们常常会将水彩画比喻轻音乐, 风格柔美、格调轻快, 这也是许多年来水彩画固定的绘画语言形式。时至今天, 也还有一部分艺术家对这种艺术风格津津乐道。随着水彩画作品中出现一些民乐式、交响乐式的风格, 水彩画相应的创作规律和技法也随之发生变化。近些年, 水彩画艺术家们也开始努力尝试、探索绘画表现形式以及多样性的造型语言。他们大胆地将水彩画的艺术语言提高到绘画全部的内涵中去, 打破传统思维束缚的框架, 在传统技艺基础之上, 发展新的绘画语言, 使得水彩画具有了多样性的绘画语言。

三、绘画风格独特

水彩画是用水的酣畅、彩的洗练以及笔的洒脱保持彼此之间的和谐。水彩画拥有炫丽的色彩, 清新的格调, 便捷的绘画材料和绘画工具, 利用各个工具和材料之间的相互配合, 构成自然、奇妙的艺术作品, 这也是水彩画独具风格审美特征的一种重要表现。我们知道水是具有灵性的, 善于用水的人, 水的艺术格调也会为作品增添诗情画意的艺术效果。而水彩画中, 彩又是万物之貌, 是构成视觉形象的基本元素。在水彩作品语言中, 色彩能够使人具有最直接、最敏感、最具有活力的元素。水彩画正是依靠水和彩的透明度、色度和色彩的变化, 拨动人们内心情感。对色彩的不断创新和研究, 可以使水彩绘画艺术更加丰富、更加多姿多彩。水彩画也依靠水和彩形成一种绚丽、清新、欢快、流畅的艺术风格, 这也是水彩画所独特的绘画风格。

任何一种艺术创造, 关键就在于创新。艺术作品如果千篇一律就会使人厌倦。追求新颖、追求奇异是人们审美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水彩画是一门技艺性很强的画种, 作为一名水彩艺术家不仅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色彩视觉, 还需要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必要的绘画工具和绘画材料。此外, 具有一定的美学修养和扎实的基本功也是十分必要的, 这是创新和构思的前提基础。

综上所述, 水彩画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 水彩画不仅要注重内涵也要外延, 是在内外结合中生存发展的。因此, 多元化的趋势将赋予水彩画新的审美特征。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艺术文化的日益繁荣, 多元化的艺术结构和多层次的心理结构必将会促进水彩画的蓬勃发展。水彩画只有不断丰富其绘画语言和创作内涵, 才能更好地拓展其外延, 水彩画的审美特征才能更好地展现出来, 水彩画的审美观念才能不断更新, 水彩画的艺术表现力才会更丰富。水彩画的独特审美特征是一个长期、永无止境的研究课题, 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实践摸索, 推动水彩画艺术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朝阳.《当代水彩画的审美特征散论》.艺术教育.2011-05-01

[2]周明扬.《论当代水彩画审美特征的多元性》.艺术百家.2007

水彩画的艺术特征 第2篇

关键词:水彩画 特殊性 水色结合透明 随机与肌理

吴冠中曾论水彩“水彩,水彩,其特点就是在‘水’和‘彩’。不发挥水的长处,它就比不上油画和粉画的表现力度,不发挥彩的特点,比之水墨画的神韵又见逊色。但它妙在水色结合……”

1、水色结合

水彩除了在一些基本的绘画规律和油画有共同之处外,它应该归属于水彩自身的表现手法和欣赏趣味,有着水彩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独立画种的独特特征。17~18世纪的英国风景画,它的源头是16世纪的英国地形图。尽管地形图形成简单,色彩单一,但因为它是用水做媒介来绘制成的图画,所以成了今后水彩画的发展的基础。水彩画也是正是在特殊的媒介物——水的伴随下,开始了它漫长的历程。

古典时期的水彩画一直是按照油画的模式来绘制的。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看,水彩的独特性并不十分明显。水作为水彩画中的特殊媒介,它的特性还没充分的得到发挥,反而只是单纯地作为调和剂来调和颜色,采用层层叠加颜色的技法,像油画那样来描绘对象。但就其充分发挥水的特质,突出水彩画的鲜明个性来说,它还是处于萌芽时期。在现代水彩画中,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单纯地用来调和颜色或渲染内心的感受,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充分发挥出水的特質。水融色的干湿浓淡变化以及在画纸上的渗透效果使水彩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水可使笔和色间枯、焦、润、湿产生变化,直到泼、积、破的应用。这也是画家处心积虑,不知疲倦探索的问题。

水这一物质心态作为水彩的调和剂,它依赖颜色,依赖形象保持着自身的特质。水色形成那种难以名状、自然天成、亦幻亦真、神奇美妙的艺术效果。水的灵性、水的品格为水彩画带来了俏丽明快、清新的深情画意之美。善用水者,水随人意。在特定的创意精神驱动下,让情感的律动借助水色流淌、扩散、在聚集和分解过程中,纵情挥洒,畅叙请回,自如家奴,随机调控,因势利导,浑然天成;其色或浓或淡,虚实相间,朦胧飘渺。由于水性的“透明”和“流动”的特点,才产生了水色的渗融、湿润、朦胧、迷离、柔和、飘逸、洗练、洒脱以及沉淀肌理等艺术效果,这种独特的特性,可称之为“水性特性”。水彩画独特魅力就在于水色结合,水色的变幻产生无限与勃勃的生机。水和水的交接,色和色的渗透,产生了奇妙的变奏。它使绘画过程更加奇异多变,相应的技巧也更加复杂。画家要充分利用水色的优越性,既利用水色的透明,以渲染浸润等技巧充分表现气韵、气势、意境这样的典型东方审美内容;有利用水色的流畅创造无以相匹的运笔艺术和造型工夫。水的特殊性、多样性为水彩艺术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水彩的发展、成熟,依赖于对水质特性认识的程度,对水性调和剂和有幸调和剂本质的区别。从不自觉到自觉到能动地利用水质的种种特性,构成水彩画历史的发展轨迹。

2、透明

透明的特质的水彩艺术产生依赖的标志性的特征之一。透明之感其实是利用光的透射作用发挥光色作用。

水性调和剂具有易溶、易渍、易流的特性,透明的调和剂使色粒光波清晰,色粒在水中流动与渗透更使这些光波交相辉映,从而在洁白的纸面上呈现出明净淡雅之美。经验证明:覆盖性绘画往往重视全部铺垫后的最后一笔,非覆盖性绘画往往重视代表饱和亮部的最先一笔;前者用浓稠坚挺的颜色绘制受光物体,当然富有质感和力度,后者用渐次变深的透明重叠“让”出物体的亮部,更加璀璨而令人神往。

透明也是把握水彩艺术的极限的“度”。如果在求新求变中超越这一限定的“度”,可能失去水彩画存在的价值,成为其他画种的辅助手段,或者成为一个新画种。水彩画的诸多传统技法,作画方式乃至观察方式,以及它们所显示出的独特表现力及其美学特征,均由此透明特质而生。透明这种特质的表现不仅可以表达抒情、轻快、流畅、明丽、淋漓等优美的情愫,而且亦可表现雄浑、遒劲、苍茫、厚重等壮阔的情怀。

3、随机性与肌理

由水色及透明的特质产生的诸如画面的随机性、偶然性和肌理等的特性都是水彩艺术的丰富性的表现。水色的流动往往产生某些意料之外的效果,最难控制却能产生天成的画意。譬如漫流法就是利用水色的流动随机产生的痕迹,因势利导,完成作者的意图。这似乎是自然幻化的美妙画面,令人怦然心动。

水彩画肌理的产生是画家在作画过程中,随着各自不同的气质、风格和心境的发挥,以及各种媒介物的自然规律的作用而形成的炒作痕迹。水的流动,水的浸润,水的沉淀与冲刷,是画面孕育出新的视觉生命形态,这种人意与天气相结合的形态就是水彩画的肌理美。肌理之美是水彩画的独特风格的重要部分。种种肌理现象无不关系着人们的心里效应。如果将各种肌理纹样作为一种视觉信息转化成绘画语言,兼而传情达意,无疑将会丰富和提高绘画艺术的表现力,那么水彩画恰恰在绘画语言与心里效应之间达到了高度的吻合。肌理本身本身形成的形式美感,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这种特性使得市场在某种成都上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人们“能够从这个概念中发生出一种意象,这种意象应比概念自身提供的意象更加完美”。画家通过多种手段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创造出特异的、幻觉的、力量的、冲动的、材质感的各种各样的水彩画技法肌理。美国著名的水彩画家、美术评论家乔雷思金说过,水彩画在画家的处理下,水滴和它明快性质所形成的幻想与造化,溅泼的痕迹,凝结的色快以及斑驳的粒状,虽然对于话的表现没有什么意义,但由于偶然产生的的梦境似的造化,清新的趣味,明丽的色调与轻柔的感觉,是其他材料所没有的。这也许不敬意地起到了使观察者“从透明的记忆仓库中唤出的知识和情感的导火线的作用”。随着艺术视野的更加开阔,水彩艺术其自身应该与其他艺术形式保持距离,使之走向水彩艺术特征的丰富性和独立性。特征的探索与把握是建构和完善,提高水彩艺术品质的关键。水彩画家就可以把握这一特征的底线上,在其之上艺术的表现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中国水彩期刊丛书——中国水彩(11).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9。

论当代水彩画中审美意象的缺失 第3篇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审美意象具有哲理性。尼采曾呼吁, 诗人应当成为伟大的“艺术哲学家”, 用他们的作品, 给人们以“形而上学的慰藉”。“有最好的最有创意的理念的才是真正的最伟大的诗人;诗人的最终地位一定是由他诗中所表现的哲学理念以及表现的程度来评定”, 艾略特的著作《荒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曾坦言:“我总是企图传播某种不能言传的东西, 解释某种难以解释的事情”。在他的小说《变形记》中, 以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变成个大甲虫为审美意象, 深刻地表达了关于人性异化的哲理思考。“布氏”表演体系的创始人布莱希特在戏剧中同样追求哲理性。他认为现代戏剧被哲理化了, 科学时代的戏剧能使辩证法成为享受, 而戏剧也就成了哲学家的事情了。

审美意象具有象征性。作为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 意思是审美意象总是用简单明了的感性事物去暗示更为广泛和普遍的含义。在艺术作品中, 艺术家常以象征手段进行创作。比如达利创作的《沉默的玫瑰》, 蓝天黄沙之间盛开一朵巨大的玫瑰, 象征无法言说的美丽绽放。美国当代著名学者杰姆逊表示:“象征性是现代主义最突出的特征”。拉康以“镜像”来象征反射自身、认识自己的建构物。由此我们也可以说意象艺术是现代主义艺术的主流形态, 因为象征往往是构建审美意象最基本的手段。

审美意象具有荒诞性。荒诞性指的是审美意象在外形上的奇特怪异和生活逻辑上的出人意料。外形上的奇特怪异, 比如埃及的狮身人面兽;《西游记》、《聊斋志异》中对妖魔鬼怪的描写;戏剧《犀牛》中人变成了犀牛的故事都具有外形上的荒诞性。生活逻辑上的出人意料是指违背了生活情理而令人觉得不可思议。在作家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中, 两个流浪汉在荒无人烟的野地里无望地等待着一个不知是谁的人——戈多, 借由此表达人生荒诞这一抽象思想。

在鉴赏者看来审美意象的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当我们站在毕加索的巨幅油画《格尔尼卡》面前, 你的灵魂便立刻被震惊, 而且会产生无数的疑问:画家画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这样画?惊马代表什么?牛头代表什么?奔跑的脚、手捏段剑的臂、电灯、手拿煤油灯的人等等, 都分别代表什么?无数的问题接踵而至。当你从倒地的士兵、怀抱婴儿号哭的母亲、仰天呼叫的失魂者上猜到这可能是表现一场非正义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时, 便可以产生一种了悟的兴奋, 伴随这种审美象征情感, 你便会想到牛头可能代表法西斯, 惊马也许代表人民, 有这样的理解你还不满足, 还将继续求解下去。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问, 几乎充满了意象审美鉴赏的过程, 读者通过思索和求解, 往往能领悟到意象所载负的某些观念和哲理。但是绝佳的审美意象, 又往往能使人难以得出最终认为最确切的结论, 好像所有的事物都能被影射。

2、意象叠加

意象叠加是意象派诗人庞德在借鉴中国古诗技巧时提出的一个术语。用以比喻性意象不用连接词直接与所修饰的意象连接在一起。按照其在《漩涡主义》中的说法是:“一个思维叠加在另一个思维上”。在《沉思》中另一个意象派诗人休姆解释道:“诗人被一个事物所感动, 他从这事物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意象, 写在另一个诗句里, 用以暗示或唤起他所体验到的状态。”其方法是:把两个不同的审美意象并置成一个称之为视觉和弦的东西, 它们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同于两者的新的审美意象。”

二、基于审美意象当代水彩画的现状

水彩画是一种以水为媒介的作画方式。与古老的油画相比, 水彩画可谓是一个“年轻”的画种。或许是因为“年轻”, 在展现审美意象上显得不足。

矿物质颜料在水的调和下变得灵动, 这种透明的质感或许是吸引艺术家尝试水彩画创作的初衷。当代水彩画的发展十分迅速, 艺术家们的作品也都风格各异。但是我认为这种风格的各异仅仅是创作形式上的变化, 值得推敲的审美意象却寥寥无几, 甚至只是单纯的划分为画人物和画风景。而对于观赏者来说, 更多的是在讨论绘画技巧和用笔着色。具有哲理性、象征性以及荒诞性的审美意象少之又少, 没有韵味和兴趣的作品就显得格外空洞。

晚唐诗人兼诗论家司空图在其所著的《二十四诗品》中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说法, 被后世称之为“韵味”说。司空图在谈到“含蓄”风格时要求“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简单说就是不明明白白地告诉观赏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而是在表层的形象之外, 让观赏者自己联想到所要表达的内容。在当代水彩画的意境表达上, 就是缺乏这种声韵覆盖下的无尽情致、启人深思的理趣以及朦胧模糊的多重境象。

三、水彩画在审美意象上的提升

水彩画要在创作上更进一步, 就需要填补审美意象上的缺失。艺术创作者们要着意选取具有抽象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 这样的作品在鉴赏者看来才会有思考的余地, 从而产生共鸣, 成为有意义的画作。促成此种现象的方式有以下两点:

其一是艺术家有意隐藏自己的立意, 以求神秘含蓄。正如黑格尔所说, 象征性的审美意象到了极致就变成了谜语。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也认为:“诗应当永远是个谜”, “诗写出来原本就是叫人一点一点去意会的”。

其二是艺术家所选择的象征物, 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他为自己的思想创造了一个“对应物”, 但是观赏者并不了解艺术家的表达思想, 只能凭借自身的学识修养和经验智慧去“猜想”, 因而, 不同的观赏者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来, 有的甚至南辕北辙。“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便是审美意象歧义丛生的原因。我国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成了千古诗谜, 正是审美意象的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表现。

除此之外还有意象叠加的方式, 我认为这是审美意象的最高层次。“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照影西梅, 怅绝代佳人独立”。诗句中的意象叠加总会使人感悟良多, 传诵千年仍然意犹未尽。在当代水彩画领域, 也应多一些有此意境, 发人深省的传世画作出现。

摘要:审美意象是艺术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存在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之中。古义中, 用来表达某种抽象观念或哲理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作为中国首创的审美范畴, 意象在文学、绘画等中尤为常见。当代水彩画较之油画等其他画种算是个“年轻人”, 在这个年轻的画种中, 无论是画家赋予画面的意象还是观赏者领悟到的意象都很浅显, 而要真正达到审美意象还有很大的距离。基于当代水彩画审美意象缺失的现状, 作为当代水彩画研究者, 需要着意填补这个缺失。

现代重彩画的审美与表达 第4篇

关键词:现代重彩画,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发展脉络,变革

中国传统工笔重彩在现代文化的冲击及审美观念的改变下, 变革和发展产生出了一个新画种——即中国现代重彩画。

中国现代重彩画始于70年代初, 从出现延续至今, 已有近四十年的历程。它以色彩特有的表现力, 推行汉唐时代的富丽色彩, 并重新高举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中国民间重彩的旗帜。

虽然经时间流转和时代的变迁, 但我们至今仍能从仰韶彩陶、秦兵马俑彩绘、汉马王堆帛画、唐宋卷轴画、敦煌壁画等这些传统文化名作中追寻到中古时期达到鼎盛时期传统重彩画的刻画手法痕迹, 从中追寻到中国传统绘画中, 从丹青到重彩画, 均存在着可供我们考究的重彩画的发展脉络。尤其是三世纪起开凿、历经了北魏、隋、唐、宋、元等数个朝建造绘制的敦煌壁画被世人所发掘, 长安盛世, 丝绸古道这些历史痕迹也逐一地呈现于世人眼前。

上世纪初敦煌壁画的重新面世, 使重彩画作为中国绘画传统被重新发现和认识, 重彩画从远古绵延至今, 脉络并未中断。

一、现代重彩画从传统重彩画中吸取营养

中国现代重彩画是对传统工笔重彩和中国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发展。而中国传统工笔重彩曾在汉唐时期盛极一时, 它以绚丽而明亮的色彩及极致的刻画的艺术水平, 令世人瞠目结舌为之惊叹。

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的特色在敦煌壁画中尤为突显。敦煌壁画其绘制全部采用纯天然颜料, 晚唐时期敦煌壁画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如图1-1) , 作者用明亮的色彩表现了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此图绘于敦煌156窟的南壁和与南壁相接的部分东壁之上, 其性质是供养画出行图。在中国美术史中是一幅为极为著名的“出行”作品, 尽管历经年代画面色彩已经斑驳可见, 但自然剥落的着色更使其充斥着不经造作的年代感。更加难能可贵的是, 它不仅只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人们对于历史的探究而言它更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是一幅十分珍贵的历史画卷。

相较于古代官宦画院画家采用的富丽堂皇的绘画技法古代杰出的民间画家采用了朴素的表现技法, 也同样以单纯的色彩力度震撼了人们的灵魂。同时体现出了与西方文明截然不同的东方文明, 以及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情趣。特别是在唐代此特点尤为突显, 由于唐高宗推行佛教, 并大力实行开放政策, 期间大量的绘制绚斓多彩的壁画, 这一举动, 使我国在对纯天然颜料的开发以及以工笔重彩为重要表现的绘画形式在整个封建社会达到了最高峰。如胡伟教授所说:“古典美术研究是为当代艺术表现服务的。”“传统工笔重彩是中国现代重彩画研究和发展的重要依据, 并为中国现代重彩画提供了艺术思维和创新养料。” (1)

人们在对传统工笔重彩画的发现与探讨中, 根据其发展的脉络与新时代新事物和新的美学观念相结合产生更具有时代意义和创新意识的现代重彩画这一新的绘画理念。而中国现代重彩画的研究改创成果又直接引导的启发着中国专员们对中国古典美术的研究与探讨, 并且更加深入、更大宽度的拓展传统。使新时代的人们更加的了解传统重彩, 更能用客观而公平的视野去看待重彩画这一绘画品种。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不可割裂的关系。所以在对中国现代重彩画和对传统工笔重彩的研究上都不应该是采用单一探究或孤立的, 如果孤立的研究传统工笔重彩, 那么将会重复古人的办法与技法, 无法得到时代所需要的进步与创新。

而就绘画创新而言, 中国现代重彩画在借鉴传统时, 理应首先明白自身要从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中借鉴哪些东西和传承哪些东西, 对自身的艺术创造发展又将产生什麽样作用, 现代重彩画在对传统的继承与挖掘应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中国现代重彩画恢复并发展了传统工笔重彩、民间美术的特有色彩表现力, 中国传统工笔画派在绘画史里经历过辉煌盛世也遭受过抨击和抵制, 在几乎奄奄一息之际, 现代重彩画以传承与纳新的兼容并蓄的形式将传统工笔重彩画重新以绚丽多彩的艺术形式感染众人, 使传统工笔重彩重新以最夺目的方式回到众人的视野。传统工笔重彩的色彩魅力在中国现代重彩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现代重彩画正因为传统工笔重彩本身所具有的色彩魅力使之在新时代横空出世时成为最受众人瞩目的新画种之一。

二、现代重彩画在新的时代以新的审美理想, 融合了西方绘画的语言, 传承了传统重彩画, 形成自己的表达

水墨画以单纯的色彩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清新素雅的艺术世界, 这其中既有黑白对比产生的视觉因素, 也有着历史文化所积淀的心理因素。但我们生活在色彩斑斓的世界里, 然而我们的绘画艺术仅仅只是黑白对比的水墨世界, 这样的绘画表现显然是无法使我们得到满足的。所以我们开始探索和追求新的变化, 人们开始意识到墨色作为中国画的代表色, 同样可以在工笔重彩画中施用并呈现它在水墨画中的色彩意义而不仅仅是勾勒形态。假如我们无法割舍水墨意趣, 又无法忽视色彩世界带来的绚丽多姿, 那么唯有探讨水墨意趣与斑斓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如何巧妙结合运用, 通过画笔的精心描绘也可以使之赋予灵魂和生命, 更可以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触动。

中国人讲究“功夫”二字, 既是要求做事需要有扎实的功力又要有娴熟的技巧, 这一说法我们可以在中国的传统绘画里得到答案。中国传统的工笔画对于线条的勾勒是极为讲究的, 其要求勾勒的线条如同太极一样追求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的微妙, 这一微妙并非所谓绘画“天才”一上手便能掌握, 中国绘画的“功夫”讲究的更是日积月累的磨练。但相对于勾勒轮廓时有限度的用笔之外, 传统工笔画在色彩表达的方法上多以平涂罩染的方法居多, 有时以分染体现深浅, 追求润泽透亮。因此色块呈平面, 笔迹的可读性较弱, 技术上亦难以引人入胜。所以在改创中国绘画艺术的新时代唯有增加色彩的变化, 大胆尝试多种敷色的手段, 才能变平板为生动, 摆脱平板这一尴尬。

“传统的工笔重彩画在观察方法上的客观理性、表现方法上的精微细致、画面效果上的雍容华贵, 都体现出了传统工笔重彩画这一样式更注重于视觉需求的写实特性。” (2) 这使得相较于水墨画, 传统的工笔重彩画在形与色的表现上更接近于写实。但这种写实与西方绘画中的客观分析表现对象的写实观念有所不同。西方的写实绘画的特点要素即是着眼于景物形、质、色乃至光影、环境、空间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而传统工笔重彩画的写实是在对景物本身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 同时, 更是注重其所呈现的精神内涵, 如山水自然情境的展现、花鸟生命意蕴的传达等等, 即所谓的“以形写神”。从这一点上看传统工笔重彩画的写实特性与水墨精神是相一致的。

我们生活在夕阳西下、春江月夜等美景, 事物本身就具有它特定的色彩, 所以在早前就有谢赫所提出的“随类赋彩”, 即是通过事物的特定色彩赋予画面色彩。谢赫“六法”中“随类赋彩”的提出对于中国古代绘画无疑是一大进步的, 这也使之成为画家们曾纷纷追逐和效仿的绘画方式, 但时代变迁, 对于绘画我们更是注重追求着绘画精神的向往, 更加在意的是通过绘画方式抒发内在心灵和内心情感的表达。显然, 遵循“随类赋彩”的绘画方式已经无法令我们感到满足, 我们需要抛开客观事物色彩对于我们的束缚, 我们希望能做到主宰画面色彩的表达。我们开始感受到每一种色彩自己都存在找自己独具一格的表情与特色, 以一种“随心赋彩”的方式, 实现色彩从视觉到精神的转换。这就使得我们在今天已经很难对某一种绘画样式设定一个审美价值的标准和规范的操练方式, 因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对传统的认识、对艺术的认识都越来越多元化、个人化, 但这也正是我们对待艺术更加客观和尊重的体现。我们应当选择真诚、平和地面对自然和人生, 真切、坦然地呈现自己的心性和灵性, 这是水墨精神给我们的启示, 也是重彩画传达给我们的讯息, 更是我们在现代生活中通过绘画超越世俗陶养自身实现生命意义的要求。

现代重彩画在探索如何使传统工笔重彩画更具时代进步性、更具现代创造性, 将西方美术技法融人表现中国民族精髓的道路。这是近代国内不同画种优秀画家思索、研究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尽管侧重点不同, 形式风格和审美情趣也不完全一致, 但两者都是在实践中把东方传统艺术的特殊魅力和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力, 把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艺术感受和面向世界的开放审美境界, 巧妙而和谐地结合起来。从现代重彩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画家们努力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绘画和民族民间艺术的许多努力, 如吸纳了古代崖画的稚拙, 汉画象砖的浑厚朴实, 敦煌壁画的多彩流韵。同时也借鉴和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大师的技巧和手法, 如凡高的象征手法, 马蒂斯的强烈色彩对比, 毕加索的立体分解, 这些绘画元素我们均可以在现代重彩画里找到。这些元素的结合是画家们历经多少个日夜不断尝试与探索而来的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绘画作品里感同身受。

三、现代重彩“云南画派”的发展

而就现代重彩画这一画种而论, 最具有代表和最值得探究的应属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云南重彩画派。

严格来说, “云南画派”这一称号在中国是不存在的, 而“云南画派”也不是南方画派。中国著名重彩画画家胡永凯先生曾说:“云南画派其实是美国人起的, 该画派被称为具有中国情愫的现代艺术, 也可以说是中国绘画在世界艺术之林被承认的新画派。在中国应该称其为:中国现代重彩画。

“艺术家所接受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都与艺术家的潜在独立人格有着密切的联系, 艺术家所受到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都影响着艺术家潜在的独立的人格。” (3)

“七十年代末的中国被一场关于思想解放的热潮席卷着, 中国的艺术家们渴望能够挣脱长期禁锢住自己的精神枷锁, 抛开僵化呆板的思维方式和封闭得一尘不变的艺术模式, 艺术家们开始追求独立的心灵、独立的思想, 在探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 创造新的艺术语言, 中国画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流派纷呈的新气象。” (5) 八十年代初, 带着追求对中国绘画改创与革新的满腔抱负, 云南艺术学院的丁绍光、云南画院的蒋铁峰和相继赴美的好几位旅美云南画家, 开始了在美国这一与中国文化背景相差甚远的土地寻求自我的风格定位以及对自身艺术修养的突破与革新, 凭着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 他们在世界艺术领域傲然树起了“云南画派”的旗帜。他们将历经“苦修行”的云南重彩画的艺术成就带进了世界画坛, 以天资和努力不懈的精神探索着融合东西方绘画艺术的道路, 为中国绘画艺术向世界艺术的推进迈出了一个大脚步, 同时也为世界艺术多元化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并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万众瞩目, 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们的作品进入西方主流的文化市场, 在巴黎、日本均引起了轰动。

赴美探究先驱的丁绍光凭借一系列传统工笔重彩画和版画以及富有浓郁的云南民族特色与完美融合的极富个人风格的中国现代重彩画 (如图3-1) 被称为中国现代重彩画之神韵领世界画坛之风骚的艺术家。法国的当代权威评论家安德鲁·帕利诺曾这样评述过云南画派的精神领袖丁绍光, 他说:“丁绍光的艺术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 他用一支神似的笔揭开了中国三千年文化的秘密, 他对爱与美的升华使他成为‘二十世纪的乔托’。”

而云南画派能站立于世界画坛, 得到世人肯定与赞赏, 除去画家们的天资与不懈探讨, 云南这块独具特色的民族地域更是其中不可或少的重要因素。云南独特韵味的民俗风情、独具一格的民族服饰、风姿妖娆的边寨山水, 都给予画家们源源不断的灵感和题材。更有难能可贵的民俗文化如天真质朴的民间艺术, 蛮荒旷野的原始艺术, 神幽深邃的宗教艺术;面具、瓦当、刺绣、蜡染、岙口、古寺、奇塔, 这些民族特色尤为突显的元素都给予画家们创作时强烈的美感, 种种的宝贵的自然风景及特色的民族风情使他们寻找到了突出既富于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重彩”的依据, 寻找到了表现民族生活美、人的精神美的依据。

四、现代重彩画的表达

“现代重彩画的表现特点是:在高丽纸上以传统笔墨和水粉颜料、丙烯颜料, 采用平面构图, 以勾线、工笔画、水彩画、油画技法创造出的一种具有极佳装饰感的绘画。” (5) 高丽纸易于晕染、皱擦, 可以在纸上恣意抒写, 泼洒刮擦;反面的用色, 正面的溅泼、罩色, 使画面产生特殊的肌理趣味;笔迹的横竖走向、凝结的色块, 这种以西洋画的色彩和现代构成方式使画面满目生机。我们可以从现代重彩画家蒋采萍的绘画里看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新火花。

蒋采萍, 现代工笔重彩的人物画家。自大学时代的 (母子图) 入选1957年的全国青年美术工作者作品展览会 (即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 开始涉入画坛, 至1970年代末进入收获期, 1990年代臻于高峰。她以新的绘画语言方式描绘了新时代历史的人物如黄遵宪、秋瑾、孙中山、宋庆龄 (如图4-1) 、叶浅予, 除去这些新时代的人物, 蒋采萍笔下的人物大部分为女性尤其少数民族女性形象, 而《戴银冠的苗女》 (如图4-2) 则突现着那银冠的文化象征意味。

艺术的一个最大长处不是“进化”而是变化。现代重彩画就是在或中或西、或传统或现代等方面的综合中找到了微妙的融合点:无论是画面的形体结构、色彩规则方面, 还是中国画以书法入画、讲究传统笔墨方面, 皆兼容并蓄。在画种上, 国画、油画、工笔、装饰均勇敢的加以尝试。而最值得一提的是, 对于笔、墨、纸等这些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并没有受到遗弃而是加以巧妙运用。

现代重彩画近二十多年的发展, 从云南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北京、上海等不少地方都活跃着一批现代重彩画作者, 他们将现代重彩画表现的手法, 结合本地区的特点, 取材于北国风光、江南水乡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对于这个新兴画种的深入研究, 必将对我们的创作带来积极意义。各种信息、意识的联想, 通过积极的思维模式的组合, 都能成为蕴含艺术家不同感受、理解和象征的表达。这肯定是对单一的、主题性、情节性的传统绘画的一种冲击。

“如果说中国画来源于诗词, 讲究笔墨功夫;西画来源于写实和科学, 讲究空间;那么现代重彩画则吸收了中西绘画的基本语言, 在色彩、线条、黑白节奏等方面, 给人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印象, 这就是现代重彩画具有生命力的地方。” (6) 而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国现代重彩画的出现不仅对中国画坛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 它更是轰动了西方世界, 使各国人民为之震撼, 并广受到各国人民的称赞, 显示了其强劲的生命力。

如果说传统的中国水墨文人画是最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 我们可以说, 中国现代重彩画则是最能将中国绘画走向世界的中国特色画种, 而事实也是如此, 中国现代重彩画充分利用了现代色彩、材质运用方面的特长, 大胆把西方抽象、及构成与装饰美感引进绘画中来, 以特有的造型、色彩、肌理交织而成的视觉美感, 极大的强化了绘画的本质特征, 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力。中国现代重彩画有着传统水墨文人画所无法替代的功能作用, 它将色彩充分发挥, 将其绘画的生命倾注于色彩之中, 大肆将情感付诸于色彩, 产生艳丽富饶的视觉效果。

中国现代重彩画是兼容了中国古代绘画与中国现代绘画、东方绘画艺术特点与西方绘画艺术特点, 是极具包容性的新型画种。它以其独特的装饰风格与情趣和明快华丽的色彩, 为中国绘画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新的空间。现代重彩画在新的时代吸纳传统重彩画与民间绘画艺术, 结合西方绘画元素以新的姿态展示在世人眼前, 以以它博大包容的艺术特质和最绚烂的色彩受到众人瞩目。

参考文献

[1]何颖.现代重彩画的发展格局与成因[J].北京:艺术教育杂志社, 2007. (4)

[2]郭巍.中国重彩画材质与表现[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 2002.08

[3]康定斯基.艺术与艺术家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08

[4]蒋采苹.现代重彩画技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4.04

[5]周菱.周菱现代重彩画——现代重彩画系列丛书[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 2000.10

谈水彩画的艺术特征 第5篇

一、水彩画的水色结合

众所周知, 水彩画以水为媒介, 用水来调和颜料, 水的流动性和渗透性, 水的运用是水彩画艺术特征的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曾就水彩画的艺术特征发表过这样的看法“水彩, 水彩, 其特点就是在‘水’和‘彩’。不发挥水的长处, 它就比不上油画和粉画的表现力度, 不发挥彩的特点, 比之水墨画的神韵又见逊色, 但它妙在水色结合”。在水彩画中, 水与颜料相结合, 它即依赖与颜色, 又保持着其独特的流动性、渗透性, 因而能使作画过程中发生各种各样的水色变幻, 达到浸润、渲染等目的, 使作品具备独一无二的视觉效果, 进而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 水色结合的多样性又使水彩画的创作拥有着无限的可能, 作者通过灵活运用作画技巧, 对水色变化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利用, 使作品具备变幻莫测、光波流动般的特殊美感, 并传达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情感。

例如, 笔者在本次作画中, 通过调整水、色比例来区分画面层次, 一方面在描画背景的过程中加大水的比例来达到侵润的效果, 使背景中人和物的色彩相互交融, 营造朦胧、炫目的视觉效果, 一方面表现节日的喜庆氛围, 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作品主体形象陶醉、忘我的状态。

二、水彩画的透明感

由于水彩画的媒介—水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透明性, 因而水彩画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透明感, 这也是水彩画最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 在水彩画创作中, 物质材料的选择、绘画技法的运用、表现形式的选择都应紧紧结合水彩画透明感这一特征。通过合理运用透明, 谋求绘画创作的变化与突破, 同时, 也应合理控制透明度, 既不能过低, 也不能过高, 而是应结合绘画构图、艺术形象特色、情感内涵等各个因素合理运用透明, 确保水彩画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由于构图不同、题材不同、色彩运用存在一定的差异, 透明性在每一幅水彩画中所蕴含的意境有所差别, 作者既可以通过透明的运用营造出轻松、舒畅、欢快、静谧、和谐的氛围, 又可以通过透明的运用体现出苍茫、浑厚、雄壮、辽阔的意境。

本次作画中, 通过透明的运用, 营造出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 一方面通过强化透明的运用来使画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其他人物形象原本艳丽的服饰色彩变得清淡, 使画面更为和谐, 展现出人们在舞蹈中的欢乐情愫;另一方面, 在画面主要人物头面目描绘中弱化透明的运用, 强调其作为主要艺术形象的重要性, 同时更淋漓尽致展现该人物的表情。

三、水彩画的随机性

著名水彩画家乔雷思金曾提到“水彩画在画家的处理下, 水滴和它明快性质所形成的幻想与造化, 溅泼的痕迹, 凝结的色块以及斑驳的粒状, 虽然对于画的表现没有什么意义, 但由于偶然产生的的梦境似的造化, 清新的趣味, 明丽的色调与轻柔的感觉, 是其他材料所没有的。这也许不经意地起到了使观察者‘从透明的记忆仓库中唤出的知识和情感’的导火线的作用”。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水彩画的随机性及其所带来的艺术魅力。

水的流动是难以控制的, 因而水色的结合、幻化是多样性的, 这赋予水彩画以随机性和偶然性, 而在作画过程中, 水的流动和水色的变化神秘莫测, 这些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变化, 能够带来各种意外的艺术效果。将水色的随机流动、渗透、晕染进行合理运用, 则能在达成作者绘画意图的同时, 获得美轮美奂的画面效果。本次作画中, 利用水与蓝色的结合与随机变化, 完成了天空的绘画, 水的流动痕迹与色彩的随机渲染, 与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相像, 这样不加多余修饰“画”出来的蓝天白云显得更为自然生动。

此外, 水色的变幻赋予水彩画以独特的肌理, 一方面, 这种肌理本身具有生动的形式美感, 体现出刻意描绘所无法达到的流畅的韵味, 另一方面, 水色随机变幻所造就的肌理通常是抽象的, 在画面中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意味, 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 使艺术作品具有更广阔的审美内涵。

综上所述, 水彩画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 彰显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研究和体会其艺术特征对于提升水彩画作者的艺术表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水彩画最显著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通过作画实践体会到:只有深刻把握水彩画的艺术特征, 并通过作画技巧体现其艺术特征, 才能使水彩画作品具备水彩画独特的美感和韵律。

摘要:水彩画是以水为媒介进行颜料调和的作画方式, 由于颜料与媒介的独特性, 水彩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主要表现在水色结合、透明感、随意性这是三个方面, 本文将结合创作经验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水彩画,艺术特征

参考文献

[1]梁永学.从水分的作画手法谈水彩画的艺术特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16) .

[2]苏万循.浅论水彩画创作中技法的运用[J].美与时代:下.2012 (8) .

[3]陈海洪.水彩画透明技法原理浅析[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 (15) .

东北水彩画的地域性特征 第6篇

一、东北地域文化背景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大量的迁移人口等因素, 影响着东北地域民谷文化的特征。在东北地区地形地貌多样, 冬季漫长, 天气寒冷, 特产资源丰富, 逐步形成了具有东北地域文化特色的“黑土民俗”。

在东北这个地域上, 以性情开朗大方、粗犷豪爽为民风特色的东北民俗民情, 他对外来的文化不排斥。所以在东北地域中文化的存在形式也是多元化并存的。在东北地区文化的多元化共存, 既有多民族文化, 也有一个民族文化的多种文化的共存, 所以东北地域文化是多元的。

由于原东北地区的本土居民很少, 更多时迁入的居民, 所以使东北地区的文化呈现为多民族文化的聚合。多民族文化的聚合, 它作为东北地域文化的一个历史特征, 包括了东北地域文化的基本内容。

东北的大地上, 从赫哲的鱼皮画、桦树皮画、剪纸、黑陶、挂钱、等众多的民间美术艺术形式, 我们就能看出, 东北地域文化的开放性和多样化。

二、东北水彩画地域特征

1、题材以风景为主

主要以反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特色与居民的人文风貌, 东北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 各地风俗、人情都不相同, 自然环境与人文情怀也不尽相同, 形成的东北特有的地域文化特点, 也正是东北的水彩画家想表达的。也是形成东北地区区域水彩画风格的重要因素, 画家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题材的选择与表现以及审美情趣等, 在特定区域、文化背景环境下进行的艺术创造, 特点是水彩画题材风格的选择, 有着深远的影响。

2009年在辽宁盘锦辽河美术馆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美术展展水彩画、粉画作品展, 展出水彩366件, 其中东北三省入选件, 从参展数量和质量上仍延续了东北三省全国水彩画大省的地位。以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水彩、粉画展和第二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为例, 通过对入选水彩作品进行分析, 以东北特有的风景为主要题材的作品分别占东三省入选作品的70%和77%。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以东北特有的雪景, 比如黑龙江的张玉新的《松花江的冬日》, 陈洋、吕怡然的的《煦雪》、;辽宁省周岩的作品《早市》;吉林省张然彧的作品《关东瑞潮》。通过统计反映出东北水彩画题材取画的地域倾向性, 就是以风景写生为主, 水彩风景画也一直是东北水彩画的传统特色。1996赵云龙《初雪》获“全国首届水彩画艺术展”铜奖, 1998赵云龙的水彩画作品《初春的阳光》获“全国第四届水彩粉画展”金奖。高殿才的水彩画作品《渔港》在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评选中荣获水彩优秀奖。此后以孟宪德、赵龙、肖明等一批东北水彩画家的水彩风景作品掀起在全国展上摘金夺银的高潮。

2、以写实风格为主

写实风格是以具象的方式来表现景物的方法。写实性水彩也是中国水彩画百年历程的结晶, 东北三省水彩写实风格的发展与中国水彩画的发展保持了一致性。赵云龙、高殿才、孟宪德、赵龙、张玉新等初步奠定湖北写实风格的基调, 特别是以黑龙江的赵云龙带领水彩团体, 在写实水彩画创作方面成果斐然, 现东三省已形成在写实风格上多样并存的格局。

3、表现技地上重视水彩画语言的纯粹性

东北地区水彩画有很强的水彩画画种语言特色, 色彩丰富、水份淋漓, 更加追求水、色、形和用笔的结合。色彩凝重而悦目, 简练概括, 水色交融。特点重视情感的投入、强调纯粹的水彩绘画语言的表现、强调对象性、强调形体和结构、强调色调。特别是赵云龙教授的水彩风景作品, 通过色彩对形象的把握、色与形对于情感的体现, 通过色彩的主观控制能力和主观表达能力的结合。

地域性是东北水彩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这一特征是一种对东北地域社会文化的表达, 是与我们的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因此坚持水彩画的地域性, 就是要立足于本土特色, 在现代艺术多元化的发展中, 凸现自己的特征, 彰显属于东北地区的民族性和文化性, 只有这样, 东北地区的水彩画才能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摘要:水彩画在中国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中国的地域广泛, 地域文化特征繁多的影响, 也显现了众多的地域性。东北地区由于粗放的“黑土民俗”的影响, 使东北地区水彩画呈现出其不到于中国其他地域的特点。水彩画作品重水彩画语言的表现、风景题材多而且重写实的画风, 是东北地区水彩画的地域性特征。

关键词:水彩画,东北水彩画,地域性特征

参考文献

[1]赵云龙、高飞:《当代中国水彩绘画题材语言的地域性特点》, 《艺术研究》, 2009.04。

[2]李晓华:《水彩语言的个性化研究》, 青岛大学, 2008年。

[3]顾森毅:《中国水彩画的地域现象探析》, 《南就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1月。

[4]李桂岩:《东北文化背景下的水彩画现状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 2009.09。

水彩画的审美特征 第7篇

一、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方法

1. 乡镇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中小学美术教育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开展美术教学有些困难, 农村孩子经济条件差, 购买力低, 没有能力购买很多必备的绘画工具, 软件条件不足, 而教师短缺, 教学场所的缺乏等, 硬件条件明显不具备, 因此, 美术教育在这一地区很难得到普及。但乡镇学校的美术教学又有独特的优势, 乡村自然美丽的景色, 自然资源唾手可得, 比比皆是, 为美育培养提供很好的条件。

2. 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城市学校学习美术课最优越的资源就是可以参观美术馆、青少年宫、图书馆和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名胜古迹、文化宫、艺术家工作室、走访美术专家画廊等, 这些硬件条件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了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走向社会, 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增长美术知识, 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养成观察美、发现美的好习惯。

在具体教学中, 不论城市还是乡村, 都会因为美术新课标和当地美术教育现实的碰撞、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对美术课缺乏兴趣、教学资源缺乏、教师配备不专业等问题直接影响美术教育的发展, 导致学校开展美术教学困难, 不能发挥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表现为美术课堂大多是“以绘画性为目的”的教学, 着眼点仍是看画、临画, 无法与其他教育科目和社会生活进行密切联系, 形成综合教育,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结构设置单一, 大大约束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

3. 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及方法。

由于思想观念、教师短缺、设备不足、考核机制等因素, 一些学校把美术视为“副科”, 专业教师少, 大多是兼职代课, 致使美术教学脱离教材, 内容单调, 方法单一, 枯燥无味。有些教师让学生照着原画临摹, 使美术课演变为“图画课”。这种以绘画为目的性的单一教学方法, 禁锢学生的思想, 对于学生感受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都有很大的约束, 使学生的审美观变得迟钝, 压抑了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根据中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 充分利用水彩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有非常大的作用。

4.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

美术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美术课中体验轻松快乐, 在轻松快乐中产生学习兴趣并获得知识。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科, 要通过看一看、做一做、画一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绘画能力和表现活动的自由性等。多给他们更多时间和空间欣赏美术作品, 增强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 潜移默化地提高视觉审美能力;能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理解并感悟生活中的自然美。通过美术教学, 学生能在图像视觉方面正确地反映现实, 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 培养对造型与色彩的喜爱, 增强学生绘画才能。在欣赏作品和自己创作的过程中, 学生的美感和评价美的能力得到大大发展。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术学习重视运用多种方法, 重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美术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逐步培养学生的情趣性、想象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构建艺术环境的建设, 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绘画与创作, 促进思维、情感、创新等各方面的发展,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技术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养及独立生活能力和文化艺术素养, 把各种美术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融入绚丽多彩、有滋有味的美术活动中,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注意营造艺术学习气氛, 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 而且通过美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充分发展学生观察事物的敏锐度、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如何运用水彩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

1. 了解水彩画的特点。

通过讲解让学生知悉水彩画是用大量的水和透明颜料在水彩纸上进行绘画的, 水与色彩的透明感是它的特点。水彩画讲究用水, 调配得当可以在纸上形成透明且爽朗的艺术特色, 给人一种特别整洁纯净的美感, 同时也要注意水用多了, 画面水迹太多, 颜色游移, 得不到所需要的形体和颜色, 反之则没有润泽与透明, 使得颜色脏而干[1]。水在水彩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不懈的练习与结合驾轻就熟的笔法才能逐渐掌握与适应。

2. 运用技法与特殊技法。

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水彩画技能。比如:干画法、湿画法的不同运用与不同效果。干画法是不受时间限制的, 可以多层叠加, 这种方法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技法。不过这种画法多次的叠加会使画面变得脏污、浮色和呆板。湿画法顾名思义是在还没有完全干透的情况下着色的方法, 也就是在画第一遍色未干时再画另外一种不同的颜色, 两种颜色相互交融, 形成独特的美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重点放在干画法与湿画法的结合上, 指导学生干画法与湿画法要恰到好处, 胸有整体, 并从局部画起,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精力集中, 掌控水与时间变得容易, 两种画法并用合理, 顾此失彼的现象就能降到最低。画出的效果爽朗流畅, 运用自如, 就能于对比手法中出现丰富生动的效果。

3. 大胆实践, 张扬个性, 培养审美、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让学生尝试用一些特殊技法绘画一些肌理。如:酒精、盐、松节油、菜汤的喷溅, 塑料包装物的肌理, 有规律的印章刻印法, 用蛋清或蛋黄调色加厚处理, 利用丙烯和树胶调色, 等等[2]。开始动笔时一些学生胆小, 怕弄脏画面。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典型示范, 尽量让学生“动”起来,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绘画。例如用松节油、菜汤喷溅在纸上, 一开始在白纸上喷溅或在画过颜色的纸上喷溅, 再用水彩颜料覆盖, 画面出现排斥第二层颜色的斑点露出第一层的颜色, 自然而然地出现一些丰富的颜色对比和所需要的肌理。

通过水彩画学习, 指导学生用特殊技法作画, 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开拓题材, 生活中废旧材料的利用使得生活和学习水乳交融, 使学生更容易发现美, 强化创造美的意识。

四、结语

美术教育是中小学必须学习的课程, 作为美育的一项, 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材料性是美术教育的一个独特的特点。使用不一样的材料进行创作, 会使得作品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与美感。要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水彩画的教学, 让学生进行水彩画创作, 在水彩画创作中全面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咏红.水彩画技法入门[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 2000.

上一篇:思想政治课文明建设下一篇:数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