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应急管理

2024-07-25

高校校园应急管理(精选10篇)

高校校园应急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应急机制,宣传工作,和谐高校

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高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这一过程中, 宣传工作在舆论导向、人心凝聚、氛围营造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高校自身的办学实践来看, 宣传工作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 一定要紧密结合并服务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 不论偏废哪一方面, 学校的事业都不可能健康持续地发展。宣传工作的水平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 也是学校素质的综合体现。同时, 进入21世纪, 中国进入“矛盾凸显期”, 高校中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日渐增大, 影响面也越来越广。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尤其是突发事件处置中高校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充分发挥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应有的作用, 越来越成为建设和谐校园中的新课题。

一、突发事件及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建立

突发事件是指一定范围内突然发生并危及公共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甚至影响到国家利益和全球稳定, 需要各级组织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加以处理的公共事件。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严重社会危害事件”。根据社会危害程序、影响范围等因素, 突发事件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一旦在高校中发生突发事件, 事发高校即成为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 事发高校的主要负责人即成为信息公开的第一责任人。事发高校在处置突发事件的同时必须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要将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与信息公开工作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督办、一起落实, 而这就需要在高校宣传工作中建立应急机制。这样才能首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树立正确理念, 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 通过应急机制大胆公开信息, 及时妥善地进行舆论引导, 化危机为转机, 在危机中展示驾驭危机的能力, 在困难中尽显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本领。

二、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对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从突发事件爆发前的预警, 到突发事件的发生直至结束, 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有助于高校突发事件本身的尽快解决。

突发事件发生后, 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如果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帮助社会各阶层统一认识, 明确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迅速集结力量, 有效开展救助工作, 形成有利于高校妥善、高效处理突发事件, 化突发事件的危机为转机的舆论氛围。

2. 有助于防范高校新的事故连锁发生。

突发事件是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个突发事件经常导致另一个突发事件或一连串的突发事件的发生。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如果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将会有助于防范高校新的事故连锁发生。

3. 有助于高校今后防范此类危机再现。

在突发事件结束后, 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在对突发事件全程信息发布报道中, 对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 以及应对中的经验、教训等及时进行总结, 告知全校师生和公众, 在整个高校中形成广泛的危机规避和防范意识, 可降低今后再次发生类似危机的风险。

三、健全完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

健全完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 加强正面的舆论引导, 是高校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维护高校稳定、树立高校良好形象、取信于广大师生、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1. 突发事件现场的高校宣传工作者管理机制。

(1) 高校宣传工作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新闻记者的敏感性决定了他们往往会闻风而动, 有可能先于高校宣传工作者已经到达现场进行采访。记者们的无组织的采访, 有时难免给突发事件的解决带来麻烦和干扰。因此突发事件发生后, 高校宣传工作者应该同其他现场处置人员一道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

(2) 做好现场记者管理。摸清来现场报道媒体及记者情况, 包括多少家媒体、共有多少记者采访;确认记者身份, 只有资格和身份确认的记者方可进入接待区采访;规范记者采访活动, 比如划定记者可以进入的场地, 设定禁区, 不允许进入和拍照等, 以便相关部门尽快、集中精力处理危机;提出相关采访报道要求等, 确保报道的准确、稳妥。

(3) 高校宣传工作者必须掌握好信息源。重点是保持信息进出管道的双向畅通、准确无误。第一, 畅通准确无误信息的来源渠道。要同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核心部门和人员保持联络畅通, 确保核心信息的及时获取, 经过梳理和确认后供新闻发布之用。第二, 保证对外发布的所有信息都是经过精心准备、严格审核, 不信口开河、即兴发挥。如可以指定接受记者采访的相关人员名单, 以确保信息输出的正确性和可控性。

2. 高校突发事件新闻的第一时间发布机制。

(1) 尽快召开新闻发布会。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的24小时最为关键, 在资讯传播如此迅速的今天, 拖延时间无疑会让更多师生和广大公众对高校失去信任。因此,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 高校宣传工作者及相关部门要在第一时间作原则性的表态, 告诉媒体现在情况如何, 不要等到一切搞清楚后再说。况且“尚无可靠结论”或者“据初步了解”等表态, 本身也就是一条重要新闻。它能够有效防止错误、虚假信息的出现和蔓延。初步表态不要怕出错, 只要公开透明, 媒体不会揪住个别错误信息不放;不应该因害怕出错而错失第一时间表态的良机, 造成负面影响的进一步扩散。

(2) 迅速组织高校宣传工作者撰写新闻通稿。新闻通稿是突发事件处置中高校与媒体进行接触的最有效的渠道之一。高校宣传工作者可以以一篇或多篇文章的方式对外正式发布各种资讯;可供发布的范围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宏观的;可以对突发性事件的说明, 也可以是对不良舆论的回应;可以针对任何媒体。

3. 高校突发事件处理信息的滚动发布机制。

突发事件的处理有一个过程, 信息的发布也不是一次了结, 因此, 在事故处理中要不停地发布新闻, 步步深入, 满足更多师生和广大公众和媒体的信息需求。

(1) 最初的信息发布。要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核心信息, 如什么人, 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发生了什么事, 原因是什么, 以及怎样发生的, 已经采取了什么措施, 高校对此态度如何, 这些都是记者和公众最关心的。我们不必一次披露所有的信息, 事实上也做不到。只要最简明扼要地把几个核心问题讲清楚即可。

(2) 不间断的信息发布。初步发布的基本信息, 不一定是全面的。有了进一步的信息继续发布, 对过去由于情况不清晰而发布的不准确、不全面的信息给予纠正和补充, 把突发事件处理的最新情况及时广而告之。

(3) 突发事件解决后的最终发布。在突发事件解决后, 可以采取小型通报会的形式, 请高校相关职能负责人接受采访, 发布突发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处理情况, 总结经验教训。

4. 突发事件中的高校网络管理机制。

互联网是信息全球流通的最为恰当的工具和象征。近年来, 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据相关数据显示, 截至2009年12月, 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 较2008年底增长8600万人, 年增长率为28.9%,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 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极具自身发展特点的第四媒体。同时, 互联网因其超过传统媒体的时效性、超时空和互动性等特点, 使得无论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大小事, 还是发生在地球每个角落的重大事件, 都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最快地向全球传播。这给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宣传处置提出了新的挑战。

(1) 建立高校快速反应机制, 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高校突发事件一旦发生, 学校各学院、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迅速行动, 实行24小时网上监控, 及时进行网上发布, 开展网上评论, 确保网上舆论引导高效迅捷、准确到位。

(2) 建立健全高校网上舆情分析处置机制。加强分析和研判, 及时捕捉倾向性问题。对涉及的重大舆情, 要及早提请高校相关部门和领导注意,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5. 妥善处理高校突发事件负面报道机制。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 一些媒体为了迎合部分读者的求新、求异的心理, 对事件进行拓展和延伸报道, 进行负面炒作, 尤其是经过网络传播后, 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如不及时有效地应对, 负面影响将会快速放大。因此, 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媒体沟通, 冷静地对待媒体的负面炒作, 引导舆论向着有利于自己的一方流动, 赢得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的理解, 为妥善处理危机营造良好的舆论空间。

(1) 高校宣传工作者应主动与媒体就突发事件本身进行沟通。媒体有关突发事件负面炒作出现后, 高校首先不是回避, 而是应该由高校宣传工作者积极与媒体沟通, 诚实地说真话, 讲清事件真相, 指出媒体报道的错误, 要求媒体停止下一步的炒作行为。

(2) 适当进行冷处理。媒体有关突发事件负面炒作出现后, 高校有时采取冷处理较为妥当, 避免激发媒体进一步炒作。

校园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第2篇

(一)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

1、立即做好师生疏散和撤离工作;召开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全校教师会议,通报事件,稳定人心。

2、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2小时以内),请求上级帮助指导。

3、与驻地公安部门说明情况,请求配合学校做好校园秩序的稳定工作。

4、确定专人组织调查,保留第一手资料(原始记录),保护现场或保留物样,不擅自为事故定性,并写出事故报告,分别报送有关领导和部门。

5、召开学生会议,通报事件经过,并进行安全再教育,做好事故后校园稳定和秩序维护工作。

6、专人负责接待家长,召开家长会,通报事件经过,稳定家长情绪,必要时做好与家长单位领导工作。

7、冷静面对媒体采访,有专人负责接待,未经同意,师生不得接受采访,加强门岗管理。

8、总务处要保证安全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的畅通;根据要求,对发生危险的地段进行封闭。

9、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严禁大声喧哗,保持良好秩序。

10、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总务处对水、电等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各项物资的供应;同时,抢修受损设施。

11、通知有关人员返校接受任务,迅速投入到抢险、救护和善后

工作的处理等各项工作之中。

12、由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及时向上级汇报突发事件的进展情况,接待媒体和师生家属,处理善后工作。

(二)发生运动损伤、突发疾病时:

1、值班或任课老师要迅速组织学生自救互救,能到医务室治疗的,迅速送达,请校医诊治。

2、伤病学生不能移动或情况不明的,要立即通知校医迅速到达现场实施救治。根据病情及时拔打“120”请求医疗救助。

3、迅速向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4、筹措资金,安排车辆由校医护送到医院救治。

5、立即通知学生家长。

(三)发生交通事故时:

1、迅速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

2、拔打“120”、“122”请求交通事故救援中心救助。

3、值日领导及老师迅速到达现场,掌握有关情况,协助有关部门救援。

4、通知学生家长及有关人员协助处理相关事宜。

(四)发生人身伤害、物品被盗等治安刑事案件时:

1、第一目击者迅速拔打“110”或“120”报警寻求救助,在制止不法侵害,监管滋事者和盗窃人,等待公安机关处理的同时,迅速向值日领导及有关部门报告。

2、执勤人员和值班老师接到通知后要迅速到达并保护好现场。

3、校医迅速到达现场开展医疗救助工作。

4、保卫人员迅速到达现场,维护秩序,协助公安机关搜集有关人证、物证,侦察破案。

5、办公室做好接待和协调工作。

6、总务处负责维修受损设施。

(五)发生食物中毒时:

1、值日领导、老师及安全保卫人员迅速到达现场,立即封锁事故现场,控制现场人员流动,防止饭菜及食品转移。迅速拔打“110”、“120”救助电话。

2、校医迅速到达现场,组织师生自救互救,协助“120”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3、办公室安排车辆将中毒人员快速送往医院救治。

4、门卫值班员严格控制人员出入校园。保卫人员维护好校内秩序,保证道路畅通,引导有关人员和车辆进入事发现场。

5、做好媒体和家属的接待及善后工作的处理。

6、总务处做好有关物资的供应保障工作。

(六)发生传染性疾病时:

1、师生身体不适,要及时到校医务室或医院诊治。

2、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人,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要立即请校医实施隔离。同时,立即向办公室及学校领导报告。

3、校医迅速拔打“120”寻求医疗救助,并协助“120”转移被隔离人员,指导做好消毒工作。

4、安全保卫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封锁相关区域,维护校内秩序,保证道路畅通,引导求援车辆到达现场。

5、政教处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

6、总务处负责对有关区域进行消毒。

2012年2月

涟源三小安全应急措施和策略

安全,是学校进行正常教育教学的保证,是每个家庭幸福的保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根据上级针对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全工作措施和应急预案如下:

一、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如食堂卫生安全制度、值班制度等),安排24小时值班,确定安全工作职责,明确各部门分工,做好指挥调度及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体制。落实逐层承包制,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到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形成层层有人抓,人人有责任的承包机制。学校与各班主任签定安全工作责任书。

2、大力学习宣传安全知识,克服师生存在的麻痹大意的思想。利用校会、班会、主题班会以及校园广播、板报、演讲等形式宣传安全知识,使师生认识到什么事有危险,什么事不该做,做了会有哪些后果,应该怎样做,怎样避免危险;如果发生危险,应当怎样自救,怎样互救,怎样求救。

3、做好排查,防患于未然。对教学楼、厕所、食堂、商店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4、纪律是对孩子行为的约束,而这种约束正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保障。必须加强常规管理,不能出现管理漏洞。尤其是在中午、下课后加强监控力度,坚决制止下河洗澡的事情发生。

二、学校安全工作具体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用电安全

1、放学后值日生要切断教室电源。

2、雷雨天要切断楼内电源。

3、遇到电路故障,发生断电情况,学生要报告电工修理,不要自己进行线路维修。

4、打扫卫生要注意保护电器,切忌用湿布去抹电线和灯泡灯管、插座等电器。

5、不许爬电杆掏鸟,不在电线下进行放风筝、玩球等活动。

6、如果发生触电,马上就地实施科学救治并联系医院,然后上报。

(二)、用火安全

1、增强防火意识,学习防火知识。

2、学生不得玩火,以防火灾的发生。

3、学生做好防火宣传。如劝说、阻止父母不在野外用火,家中用火注意安全,安全使用煤气罐等。

4、如果发生火灾,应根据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是上课期间,应马上疏散学生,并逐级上报。在救火过程中,不允许学生参与救火,只可以做一些辅助性工作,教师经过培训的可以参与救火。

(三)、体育、游戏安全

1、经常检查体育器械,保证器械的安全性。

2、体育课,教师严格要求,杜绝大撒鹰。

3、教给学生防护知识,以及正确的使用体育器材的知识。

4、在课间做正当游戏,不得在教室内追逐打闹,不得在楼栏处拥挤,更不得做危险性游戏。

5、运动或游戏时发生伤害,及时报告老师,进行正确处理,伤害严重马上联系医院,并逐级上报。

(四)、劳动安全

1、劳动时,严密组织,责任到人,要求学生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分配听指挥。

2、使用工具时,严禁嬉戏、追逐打闹。

3、注意劳动保护。

(五)、集体活动中的安全

1、除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中的重要教育活动之外,原则上不再组织其他群体活动。如春游、秋游等。

2、如有群体活动,必须建立严密组织,责任到人,层层落实。

(六)、食品安全

1、严格控制进货渠道,购买安全合格的食品,并作好记录。

2、对校内小卖店严格监控,定期检查,发现过期或不合格食品马上责令其食品下架,令其改正。

3、如发生食品中毒,值班教师、负责同志马上联系医院或拨打120电话,并立即上报。

(七)交通安全

1、每位师生必须牢记交通安全常识,遵守交通规则。

2、学生骑车(不满12周岁的不允许在道路上骑车),要求不许脱手骑车,不骑快车,不与机动车抢道等;教师不得酒后驾车。

3、出入校门必须下车,并本着一慢、二看、三通过的规则。

4、坚决不允许学生骑自行车上下学。

(八)、恶劣气候、环境下的安全问题

1、遇雷雨时,防止雷击,要求孩子不到高树、电杆、墙下等处躲避,也不要站在山脊等高处,也不要接打电话。

2、如果在放学时发生雷雨,必须推迟放学,雨后没有洪水,可自行结伴回家,天晚时可联系家长,或由老师护送回家。如果发生山洪,必须由家长来接,或由老师护送方可离校,如遇特殊情况,应留校住宿或请老师想别的办法。

3、如发生地震,班主任或上课教师马上组织学生有秩序的撤离到宽

阔的操场。楼上西边两个教室的学生从西边的楼道撤离,东边两个教室的学生从东边楼道撤退。

(九)、防洪措施和应急预案

1、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将防汛工作抓深抓实抓到位。

2、建立防洪抢险指挥组织,遇到紧急情况指挥有序。校长为总指挥,政教处和总务处,到老师的三级级指挥负责体制。值班教师24小时到岗,住校教师积极配合,如有情况立即上报、下传。

3、关注天气形式,收看天气预报,如出现异常,早做安排。

4、建立上游预警机制。如出现局部大雨,发生山洪,马上通知中心学校,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实施紧急预案

(十)治安工作

1、加强内部管理,加强与司法部门的联系,专职与群体防范结合,对校园重点部位重点防范、巡逻,防盗,防止师生受到外来的各种侵害。

2、加强师生思想品质教育,及时处理协调各种矛盾纠纷,杜绝校园内违法犯罪的恶性事件发生。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第3篇

近年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较多,包括非典、甲型H1N1流感等,而高校属于科研与较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基地,在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广西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不仅会严重危害在校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而且容易引起群体慌乱,导致教学秩序难以管理,甚至影响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状况。我国广西省有关部门对此相当重视,因此,建立一套完善、全面的广西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刻不容缓。

广西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现状

(一)应急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广西高校的应急管理质量较低,主要是由于高校的应急管理机制不完善,制度不规范。当突发事故时,高校缺乏有针对性的应急管理方案及时进行处理,仅仅采取临时解决措施,效果不大,导致灾害扩大,局面难以控制。

(二) 应急管理机构不齐全

广西高校当前的应急管理机构不齐全,并未设置应急管理部门,缺乏固定的突发事故处理部门及相关负责人。在突发事故时,情况紧急,高校难以及时安排好相关事故处理部门及负责人,不能迅速监测、管理事故的发展情况,使得事故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效果不佳。

广西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

(一)应急预测机制

广西高校应当通过建立高效的应急预测管理机制,及时监控,通过有效、适当的监控与预防措施,尽量避免突发公共事件,在事故发生之前做好防范措施,将伤害降到最低,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与心理健康。

(二)建立高效的预警制度

通过建立高效的预警制度,可以有效的防范与解决由于突发性事件所产生消极影响,并及时处理该突发公共事件,将伤害与影响最小化。各大高校应该通过开展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逐一排查,通过分析,并结合突发事件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落实具体处理方案。广西高校应当加强学校的日常预警管理,尤其应当加强收集网络信息资源,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控力度,全面、有效的提高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能力与应急能力。

(三)建立应急管理方案

广西各大高校应当制定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方案,未雨绸缪,在发生公共事故时,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优越的方案进行应急处理。

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对突发事件的战略规划,编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方案,可以在公共事件突发时,以最快速、最适宜的方案进行应急管理,预防灾害扩大。

其次,高校应当有针对性的进行应急管理方案的编制工作,可以由各个部门编制相关应急方案,通过高校的最高决策机构进行审核、确定,由校领导最终将已确定的应急管理方案发布。应急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有学校决策部门、组织部门、应急信息发布、预防措施、救治措施、安全策略、评估恢复等,确保在高校突发公共事故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应急管理,保证学生的身心安全、健康,避免伤害扩大化。

(四)建立应急管理监测体系

由于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性较大,后果较为严重,高校应当建立应急管理监测系统,采用有效的应急预测技术与体系对有可能发生的公共事故进行预测,评估伤害的严重程度,采取预防措施。应急管理监测系统指的是通过建立完善、健全的可以有效感应突发公共事件的信号监测与报告体系,由系统所发出的的信号与公共事件间的关系进行判断,可以有效帮助高校采取高效、全面的措施,尽快处理事故。

其中,应急管理监测体系必须通过收集相关重要情报信息,以统计方式与影响评估体系进行整理,并定期监控高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及时监控、管理,结合相对应的应急管理措施与方案,进行应急处理。

另外,应急管理监测体系主要分为:事故信息发布部门、组织部门、保障恢复组,对高校的公共事件做好监测与预防,由事故信息发布部门收集、整理情报信息,充分调配教师及学生力量,切实做到快速、全面、有效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避免引起学生与教师的恐慌情绪。。

二、加强突发事件的情报信息工作

高校必须通过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情报网络资源,包括院系到专业、具体班级的情报信息。高校还可以通过设置站哨点对事故进行检测,收集事故信息,对搜集到的具体资源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完善,将具体信息上传到高校情报信息网络资源,确保高校的突发事件情报信息可以为检测公共事故的发生概率与发生情况提供作用,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及伤害率。

(一)应急沟通机制

1、应急沟通的主体

(1)高校教职工及学生、学生家长。

由高校的应急预警体系可以预测可能会发生公共事件,预测管理与监控小组应当及时通知学校内的教职工及学生、学生家长有关事故的具体情况,预防措施等,避免导致学校混乱。预测管理与监测小组在进行信息发布时,应当尤其加强注意学生与教职工的心情,引导教职工与学生全力配合学校的工作,降低事故的上海率。

(2)高校的上级部门。

由于公共事故不仅危害性大,而且危害蔓延速度较快,高校必须与相关上级部门进行报告,请求适当的支援。高校应当确保事故的发展得到控制,避免出现大量伤亡的情况。

(3)新闻媒体。

当公共事故发生之后,高校必须成立专门的沟通小组与新闻媒体联系。沟通小组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尤其要注意回答媒体的措辞及解决措施,从容不迫的应对新闻媒体,高校应当为外界树立运筹帷幄的形象,避免产生恐慌,引起不必要的扰乱。

(二)应急沟通方式

在面对突发的公共事故时,高校必须保持信息渠道畅通,选择适宜的方案进行应急处理。在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之前,学校应当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控制、管理现场,经过详细的调查与了解,将事故的具体起因及发展现状,引发的问题及防治对策等内容,向高校内部的教职工、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沟通的渠道方式主要包括:以校园网通知的发布形式、以高校论坛、BBS平台、以网络博客、学生及教师的邮件通知方式等,及时发布最新信息与事故情况。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与教职工在网站上互动讨论的方式,由学校学生会等社团管理委员会人员进行管理,尽量发布正面消息,及时辟谣,防止图谋不轨的人散播谣言,引起高校校园内恐慌,降低事故发生后的伤害率及影响率。

另外,除了发布事故的具体实际情况发展状态之外,高校还应当抚慰学生与教职工的心理,避免引发恐慌,产生不必要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及时公开事故的进展情况及处理、解决方式,避免教职工与学生的大量猜疑,使得后果更为严重。

(三)应急决策与处理机制

1、建立健全的应急决策体系

由于高校的突发事件情况紧急,除了提前制定较为完善、系统化的应急管理、处置方案之外,广西省高校还应当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成立应急决策管理、处理部门,及时进行决策管理探讨。

高校发生事故之后,如何处理事故成为整个事态发展的关键之处。高校必须确保所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防治、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在突发事故之后,高校应当通过商讨,及时作出决策,以最合理、最适当的措施、方案进行处理,控制突发事故的局势及发展状态,降低事故的灾害性及发生范围,保护学校的教职工及学生健康。

2、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理体系

高校定了主要的决策思路之后,应当着手进行事故处理,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理体系,在事故发生后全面、有效、快速的抑制住事故的发展态势及发展速度。根据事先准备的应急方案,及时向教职工、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工作,并将事先准备的应急方案稍微调整,及时落实到预防工作之中。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对学校进行卫生管理、控制工作,确保学校内的卫生环境,尤其是食堂、教学楼等场地的卫生达标。高校还应当加强对后勤的管理,健全医疗保障措施,包括医疗药物、医护人员的配备,确保各个环节都准备充分,责权分明,稳定校园局面,及时对学生及教职工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及教职工的心理素质,从而加强身体锻炼。尤其是当发生流行病毒时,通过提高学生与教职工的身心免疫能力,提高学生抵抗病菌侵入的能力。

(四)应急保障与恢复机制

1、建立应急保障机制

高校必须事先做好有关人力、物力、财力的应急保障,确保突发公共事故时可以有充足的应急资源供给,保障高校的应急物资、设备的可使用性,确保突发公共事件时,可以从容应对各类情况。

2、高校在事故发生之后,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组建应急部门,包括主要负责人员、医护人员、执行人员及义务学生,确保在事故发生之后,采取适宜的方针措施,或将事先准备的应急方案投入实施,防止事故灾害继续扩大化。

(五)建立应急恢复机制

1、广西高校应当及时组织事故过后的恢复、重整工作。

当事故过后,高校应当适时对事故所产生的的灾害进行评估,并制定后期恢复、重整的工作计划,结合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及管理中发生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日后的应急管理工作。另外,高校还应当尽快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采取高校的措施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2、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心理辅导工作。

由于突发事故极有可能带来较大的伤亡或财产损失,学生及教职工的心理承受巨大压力及失落感、落寞感,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心理辅导工作。高校可以通过团体或针对单独个体的方式,对学生及教职工进行辅导,与其沟通,帮助学生与教职工早日恢复心理状况,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秩序。

结语

由于高校突发事故的紧急性与难以避免性,广西高校应当加强对事故的预防及事故发生的应急方案制定,确保在事故发生时可以有效、及时进行应对与处理,使得突发事故发生率及发生后的灾害率最小化。通过建立完善、可行的高校突发事故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学校处理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保障学校内教职工与学生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秩序。

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1年度广西高校安全稳定研究专项课题(桂教安稳[2011] 26号) 阶段性成果 。

高校校园应急管理 第4篇

一、要加强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设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应急预案具有规划性、纲领性和指导性, 是应急理念的载体。但目前许多中小学校无应急预案, 即使有也是存在着较多问题:一是一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小学校领导对突发事件管理认识不清楚, 存在侥幸心理, 编写应急预案敷衍塞责, 走形式的较多;二是编写的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 模拟国家突发事件总体预案的基本框架, 制作太宏观、太笼统, 凸显“粗”和“大”;三是预案体系不健全, 相关协调性不强等。因此中小学校应急预案编制应从以下方面加强:

(1) 应急预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制。编制小组应详查校园的每个细节, 进行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找出校园安全短板, 明确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 分类要细致, 只写能做得到的, 要让青少年看得懂、记得住。

(2) 要具有可操作性。应明确各类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 每一步, 每一个环节, 做什么、如何做、谁去做。要具体, 特别是具体操作步骤要适应青少年的身心特点。

(3)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要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家的作用, 利用公共安全科学研究成果和现代科技设施, 提高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等。

(4) 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应急预案的最终目的是要贯彻和实施, 因此要大力宣传和培训, 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预演、预练。并在管理和实践中不断修正, 不断完善。尤其是在每一次演练和应急响应后, 应认真进行评审和总结, 针对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中所暴露的缺陷, 进行更新升级。

二、要加强中小学校教师的应急能力建设

(1) 要掌握有关安全知识和预防常识。如在自然灾害方面要掌握关于洪水灾害、泥石流、塌方、滑坡灾害、地震灾害的预防知识;在事故灾难方面, 要掌握关于楼堂馆所的火灾、拥挤踩踏事件、溺水事故等方面的预防知识;在卫生事件中, 要掌握关于食堂食物中毒、传染病预防方面的预防知识;在社会安全方面, 要掌握关于校园暴力, 劫持人质等事件的安全常识。

(2) 要提高教师的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危机决策表现出时间紧迫、信息不足、情况复杂等特点, 教师应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 抓住问题主要矛盾, 收集信息, 迅速决定, 切忌犹豫, 贻误战机。应变能力提高要通过加强自身修养, 扩大平时交往范围, 参加富有挑战性的实践锻炼。在校园中, 突发事件到来时, 教师要敢于承担责任, 及时决策, 随机应变, 指挥学生规避灾难, 化解突发事件。

(3) 中小学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突发公共危机面前, 老师要表现得沉着、冷静、坚强, 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 具有高度责任心。这种健康的心态, 往往能规避突发事件带来的灾害。否则, 可能导致更大的突发事件。

三、要加强中小学校园应急日常管理,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 健全突发事件应急运行机制

中小学校要加强风险隐患普查和监控, 开展教育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 普及公共安全应急防护知识, 建立值班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学校的应急管理机构、应急救援队伍要职责分明, 确定第一责任人, 充分发挥专业人员、专家学者、学生家长和社会动员体系的作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建立由学校负责人和本校教职工组成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并定期培训、演练, 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上好开学第一课及期末最后一课安全教育, 要居安思危, 防患于未然。将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 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多媒体、挂图、团队活动等校园宣传阵地, 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 通过开展各种应急演练活动,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校应急管理的重视与资金投入

加强学校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及法制建设, 并给予相应的资金保障, 逐步配足、配齐校园应急物质与设备, 并时常进行检查督导。健全应急管理组织系统, 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等。

高校校园应急管理 第5篇

在学校抑或是社会中,有时会突发一些难以预料的事件,为了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往往需要预先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写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校园疫情防控封闭管理应急预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校园疫情防控封闭管理应急预案1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的通知》要求,为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校园传播流行,确保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校园稳定和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请务必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上来,采取坚决有力举措,切实做好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

加强疫情防控,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采取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严防疫情在学校的传播和蔓延。

(二)联防联控。

疫情防控实行属地管理、条块结合、联防联控、分工负责,共同落实防控措施。

(三)及时处置。

确保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对防控对象及密切接触者按规定进行医学观察。对疑似病例及时送指定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组织领导

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党政群各部门、校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x担任。

四、分工及职责

(一)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执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负责汇总各单位(部门)每日报告情况,对接上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与贵阳市、花溪区等地方政府卫生健康部门保持紧密对接,及时协调处理疫情突发情况;与学校各单位(部门)保持紧密沟通,负责防控工作的综合协调工作。统筹加强春节和寒假期间各单位(部门)值班值守工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二)党委宣传部。

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变化,通过新闻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发布学校相关防控要求和信息,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引导师生科学理性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做好舆情监控工作。

(三)党委学生工作部。

及时发布学校相关防控要求和信息,牵头制定本科生返校工作预案。对留校学生,指派专人开展宣传教育,做好防控工作。对离校学生,要通过微信工作群、QQ工作群、家长群、学生群等渠道及时发布假期生活提示,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和家长居家、外出或返校时主动做好防控工作。精准掌握在校和返校学生的行程和相关情况。执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

(四)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及时发布学校相关防控要求和信息,牵头制定研究生返校工作预案。对留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要指派专人开展宣传教育,做好防控工作。对离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要通过微信工作群、QQ工作群、家长群、学生群等渠道及时发布假期生活提示,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和家长居家、外出或返校时主动做好防控工作。精准掌握在校和返校学生的行程和相关情况。执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

及时发布学校相关防控要求和信息,牵头制定外籍教师和留学生返校工作预案。对留学生及外教,要指派专人开展宣传教育,做好防控工作。及时发布假期生活提示,并引导其在校、外出或返校时主动做好防控工作。精准掌握其在校和返校学生的行程和相关情况。执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

(六)各学院、党政群各部门、校直各单位。

及时对教职工发布学校相关防控要求和信息。要指派专人开展宣传教育,做好防控工作。要通微信工作群、QQ工作群等网络渠道及时发布假期生活提示、开展健康教育。掌握教职工寒假外出及身体健康情况,做好新学期开学考勤工作。执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

(七)离退休工作处。

及时发布学校相关防控要求和信息。对离退休教职工要指派专人对开展宣传教育,做好防控工作。要通微信工作群、QQ工作群等网络渠道及时发布假期生活提示,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其居家、外出时主动做好防控工作。执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

(八)校医院。

要积极配合贵阳市、花溪区等卫生健康部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条件和应急药械的必要准备。要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及时有效处置疫情。要积极落实学校相关防控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帮助师生提高防范意识、掌握防治知识,引导师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九)后勤管理处。

春季学期开学前,要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传染病为重点,改善学校环境卫生条件,切实抓好教室、宿舍、食堂、体育馆、图书馆、实验室、厕所、水房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环境卫生,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为广大师生创造卫生、整洁、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

(十)保卫处。

加强联防联控,做好保卫工作,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进入应急状态,全面落实好各项管控措施;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以极端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对涉及疫情方面的信息迟报、不报、瞒报、谎报的,将坚决追究责任。

(一)发热处理流程。

对体温超过℃,并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的患者实行隔离,给病人戴好口罩,做好病人的详细信息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单位、涉及学生的要标注专业、班级、学生及家长的联系电话、体温),报告学校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办公室,采取果断措施,由相关单位协助校医院将病人及时送往指定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二)疫情报告流程。

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三)对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师生,要在校医院的指导下进行自我隔离,并进行医学观察14天,经指定医院检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方可复课或上班。

(四)对新型冠状病毒病人到过的场所及用过的物品,迅速、严密、彻底地做好全面消毒工作。

(五)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作好流行病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校园疫情防控封闭管理应急预案2

为切实做好开学前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防止疫情向校园扩散,结合学校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区、市党委、政府应对疫情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坚决阻断疫情进校园、确保师生不被感染”为目标,科学制定学校开学前后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学校顺利开学,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防控任务

(一)开学防控准备做到“四个到位”

1、摸底排查到位

一要摸清滞留区外师生情况,实行信息化远端管理。全覆盖、无遗漏精准摸排当前滞留区外的师生人数,按教职工和学生分类登记,建立电子台帐。建立“日报告”制度,每日逐级上报人员流动信息。

二要摸清全体师生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对全校师生及其家庭成员健康状况进行一次大排查、大起底。重点做到“四个摸清”:摸清是否来自或滞留疫情较重地区;摸清是否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摸清是否有不适症状;摸清假期活动行踪。建立师生健康卡管理制度,每位师生每日填报健康状况和行踪,在此基础上,逐级汇总形成全市师生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监测。(工会负责)

2、分类隔离到位

一要设置独立集中隔离点。二要严格落实分类隔离。

3、物资储备到位

要提早储备学校疫情防控所需防护物资,对紧缺的口罩,采取由属地政府供应、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购买、学生家长自筹、向社会募捐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要为所属学校提供必需测温仪、消毒液,学校要统筹安排好学校安保、保洁等人员。

4、重点场所消毒到位

开学前对校园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环境卫生大整治、大扫除,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做好校舍室内空气、地面和物体表面等的.消毒工作。

(二)开学后防疫做到“四个周密”

1、周密安排师生上课作息,实行“三错时”

一、进校错时,分年级按间隔10-15分进校。

二、要实行错时上下学(课),分年级按间隔10-15分钟依次错时上下学(课)。

三、要实行错峰就餐。

2、周密守护师生健康,落实“五项制度”

一要落实校园封闭管理制度。学校要严格出入管理制度,在封闭管理期间,师生不得随意出入校门,上学、放学统一刷卡进出校门。如有学生患病等突发情况的,履行相关手续后,方可出校门。

二要落实晨午检制度。对全体师生员工每日最少进行两次体温检测(进校门进宿舍、时必须测体温)。

三要落实疫情报告及应急处置制度。各学校要随时掌握师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疑似新冠肺炎早期症状(如发热、咳嗽等)的,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第一时间向所在地疾控中心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进行健康检查,并视情况及时安排到指定医院就诊。

四要落实因病缺勤(课)登记和追踪报告制度。学校每日要统计师生的出勤(到校)情况,并做好记录。对因病缺勤(课)师生要及时登记报告,指定专人负责,实行病因追踪。病愈后由学校领导和医生根据医院返校证明共同研究认可后方可返校。不允许师生带病上班(课)。

五要落实健康教育制度。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开好健康教育课。同时,要通过新媒介宣传手段,向广大师生和家长宣传疫情防控健康知识,确保师生知晓率达100%。要做好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为师生提供心理干预和咨询。

3、周密管控集体活动,做到“四个严禁”

一要严禁聚集性活动。学校不得召开学生晨会、家长会,不得举办活动、讲座等聚集性活动,取消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

二要严禁师生串岗串班。教师上班期间实行签到坐班制,不得相互串岗串门;学生以班为单位管理,严禁串宿串班,不得扎堆聊天,不得成群结队、追逐打闹,出入教室、餐厅、宿舍门口时,不得拥挤推搡、聚集就餐。

三要严禁校门口人员聚集。学生上下学出入校门口时,保持1米距离,有序出入。保安人员要维持上下学时校门口秩序。不允许任何人员在校门口逗留聚集。

四严禁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确因工作需要来访人员须进行严格登记、测量体温,禁止未佩戴口罩或体温异常人员进入校园。疫情防控期间,校园场地一律暂停对外开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聚集性活动一律暂停。

4、周密管控重点场所,做到“三个严格”

一要严格食堂管理。各学校要规范食堂管理,实行“明厨亮灶”,严把材料进口关、食品加工操作关、从业人员体检关,落实食堂操作人员、采购人员、配送人员、检验人员佩戴口罩、每日两次体温检测制度。

二要严格住宿管理。实行宿舍封闭管理,建立出入人员体温监测登记制度,住宿生一旦入住,不得接受外来食品。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学生就寝后“零报告”制度,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每日消毒两次。

三要严格教学场所管理。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对教室、办公场所、图书馆计算机室等重点区域和场所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每日消毒两次。对学生经常触摸的门把手、桌面、计算机(鼠标、键盘)等重点物品、部位要定期用酒精擦拭消毒,并建好消毒擦拭记录。

三、保障服务

1、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学校开学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主动担当尽责,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走在前,干在先,做表率。要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学校书记、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学校各部门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要切实扛起政治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建立教育部门、学校、年级、班级、家长五级联动、协同高效的防控工作网络。

2、建立医教协同体系。切实加强学校与属地医疗机构结对、校医与医务人员结对,医疗机构定期到学校指导防疫工作,协同开展疫情期间学生健康防护和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救治工作,共同落实防疫责任。

3、建立家校联动体系。学校要通过家委会、班级微信群、学校微信公众号、空中课堂等方式,协调家长做好学生健康卡填写、自我防护、心理干预疏导、在校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网信部门要加强涉校涉生疫情舆情监测,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核查处置和回应引导。

4、建立经费物资保障体系。开学前为学校储备疫情防护物资,并保障开学后所需物资供应到位。

校园疫情防控封闭管理应急预案3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部《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文件要求及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广东省教育厅相关工作精神,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度重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上来,周密部署,采取坚决有力举措,切实做好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

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采取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严防疫情在学校的传播和蔓延。

(二)联防联控。

疫情防控实行属地管理、条块结合、联防联控、分工负责,共同落实防控措施。

(三)及时处置。

对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观察病例应做到分类、有序管理,确保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对防控对象及密切接触者按规定进行医学观察。

三、组织领导

(一)学校成立新型冠状病毒防控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学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二级学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下设办公室:后勤保卫处

(二)工作内容

1.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新型冠状病毒的应对措施及应急预案,严密监测学校师生员工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情况,并适时做出预警;

2.指导相关人员紧急应对和处置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3.督促落实学校各项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具体措施;

4.学校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时,第一时间上报上级主管单位,指导和配合做好疫情的处理;

5.研究部署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通过学校公众微信号、家长群、学生群等网络渠道发放假期安全提示,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普及疫情防治知识和防控要求,引导师生做好防控工作;

6.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提前对春季开学有关情况做出科学研判,必要时对学校教学安排及相关工作做出调整。

7.做好疫情监测、筛查、登记、报告、安全保卫、消毒隔离、后勤保障等工作。

四、工作要求及职责

(一)工作职责

1.学校教职工:由人事处负责掌控情况;

2.物业该公司员工:由后勤保卫处负责掌控情况;

3.食堂、商户:由后勤保卫处负责掌控情况;

4.假期留校人员:由学校办公室负责掌控情况;

5.学生:由学生处牵头各二级学院负责掌控情况;

6.应用科技学院及航空培训项目:由继续教育学院负责掌控情况;

(二)工作要求

1.各涉及单位要第一时间成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单位于2020年1月26日前将涉及湖北尤其是武汉及近期去过武汉的人员信息进行统计,并第一时间报送后勤保卫处。同时要密切关注人员状况,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不得漏报、瞒报、误报。

2.负责掌握所涉及单位人员寒假期间身体健康情况和出行情况,尤其是涉及的重点省份区域,要指定具体负责人掌控相关信息。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所负责人员及家属发生疫情或有出行计划时,第一时间报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3.要做好师生员工春季返校后的每日日常体温监查工作,尤其是涉及疫情省份区域的师生,做到实时检查、实时关注、实时了解,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报告。对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情况及时报送学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保留记录送校医务室备案。

4.针对出现疫情较重的省份,根据当地政府政策确有必要推迟返校的,各单位务必做好信息统计工作,并及时将师生返校情况报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工作分工

1.学校办公室:针对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情况,第一时间以书面的形式报送上级主管单位,负责上级单位领导到校的接待工作。加强宣传力度,有效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深入进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普及新型冠状病毒防治知识,引导师生遵守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师生防病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消除恐慌心理。做好校园网涉及此次事件的舆情、舆论的监控和管理工作;需要时做好媒体应对和网络辟谣的相关处置工作。

2.学生工作处:负责监督检查二级学院学生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开展和落实情况。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第一时间督促整改落实。

3.教务处:根据疫情发生情况,对春季开学有关情况做出科学研判,研究确定是否对开学时间和教学安排做出相应调整。

4.后勤保卫处:负责学校整体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负责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负责落实防疫物资的储备;加大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校内外隔离点;对春季开学师生员工开展分类指导,对自疫情较重区域返回的师生给出隔离和观察建议;加强对出入校门人员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坚持出入校门人员体温检测制度;校医务室负责转诊、消毒和隔离病人,按照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要求,储备一定数量的防护用品;与上级卫生防疫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在业务上获得更多的指导。

5.各二级学院:负责落实新型防治冠状病毒各项工作的开展。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多种形式,协助做好学生和家长疫情防治的宣传教育,帮助师生提高防范意识、了解防范知识,引导师生科学做好防护,保持充足睡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做好学生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工作;严格控制学生外出,做好学生外出返校后的跟踪检测,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

五、预防措施

(一)坚持师生员工每日体温晨午检制度。

各二级学院辅导员负责安排专人负责对学生体温进行晨午检。

(二)坚持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各二级学院辅导员要对因病请假的学生问清病情,做好学生因病缺课详细记录,追踪学生病情体温变化情况,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

(三)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对有新型冠状病毒发生或疑似病例的教室和宿舍,学校医务室工作人员要对房间进行空气消毒。

(四)学校人事处、学生工作处和各二级学院要分别全面掌握和控制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人事处请假,学生必须向所在二级学院请假。

外出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疗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五)疫情防控期间,各部门及二级学院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集体活动暂缓进行。

六、工作流程

(一)发热处理流程。

对体温超过℃,并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的患者实行隔离,给病人戴好口罩,做好病人的详细信息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单位、涉及学生的要标注专业、班级、学生及家长的联系电话、体温),通知学校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办公室,采取果断措施,由相关单位协助校医务室将病人及时送往指定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二)疫情报告流程。

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学校办公室向上级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三)对与新型冠状病毒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师生回家进行自我隔离,并进行医学观察14天,经指定医院检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方可复课或上班。

(四)对新型冠状病毒病人到过的场所及用过的物品,迅速、严密、彻底地做好全面消毒工作。

(五)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作好流行病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校园疫情防控封闭管理应急预案4

为了保证师生的健康,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思想,在预防全校师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的发生,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稳定方面,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得力措施。为了打好这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我校领导亲自挂帅,积极部署疫情防控方案。在广大师生们齐心协力,万众一心的努力下,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目前没有没感染人员,使我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性疾病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一、提高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吉林省已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通过办公群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按照高度重视、全员参与、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总体要求,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充分准备,严阵以待,认真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对师生健康和学校安全稳定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

二、精心组织,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按照XX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和教育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把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工作来抓,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落实到学校具体部门、落实到每个班级,认真开展学校防病防疫工作的筛查活动。

三、合理安排,采取有效的防控工作措施

1、制定方案,精心准备。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工作方案并认真落实。

2、加强宣传,及时预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倡导环境卫生、科学洗手等卫生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疫情防控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学校定期对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卫生进行消毒,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建立制度,完善措施。

开学后,每日对在校学生和教职工开展晨检,仔细询问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症状的学生或教职工,要立即按有关规定,上报、隔离。要求其进行进一步诊治,其间不得返校参加正常教学等活动。指定专人每日负责学生和教职员工因病缺勤登记和随访工作。一旦出现学生、教职工因病缺勤,应及时了解缺勤原因,发现异常现象要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4、畅通渠道,上报及时。

一是建立“零报告”制度。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零报告”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二是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校内值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与教育部门、卫生部门信息联动机制,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并收集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生信息,及时准确地进行预警。

四、开学后,搞好消毒、卫生工作,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1、各班除召开“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题班会外,还经常利用晨会、午会等时间,发动学生从了解病状、预防措施到宣传。

2、学校教职工一旦有感冒发热立即报告学校,并由校长了解状况,根据病情决定是否上报上级部门。

3、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发烧,第一时间通知学校,先送医院(不要任其返校或要求学校送医院而造成不必要的学生间互动)

4、每日对学生个人卫生进行检查。

5、每周进行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6、进行清扫或消毒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结束后要立即洗手。

7、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8、告戒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9、每天进行零报告制度。学校有专人负责每天向教育局体卫办报告学校的情况,做到信息畅通。

10、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保证一天的一小时锻炼时间,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11、全校班级分别举行了以“防止肺炎”的主题班会,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形式多样,收效显著。

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将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做好防控工作,为全面防控疫情作出贡献!

五、存在问题

口罩和消毒液等必备物资目前采购困难。

六、下阶段工作

1、继续做好师生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引起全体学生及家长的高度重视。

2、上级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社会进行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防控意识。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蔓延的严峻形势,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防控,是学校应尽的义务,确保全校师生平安度过流行疾病蔓延的严峻时期,是学校的责任。我校认识到位,部署及时,措施得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有条不紊。

下一步,我校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放控工作逐步引向深入,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校园疫情防控封闭管理应急预案5

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有效预防、及时防控和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危害,保障学校开学后教育教学秩序稳定和师生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二、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区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关于全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各项决策部署,压实责任、联防联控、突出重点、精准预防,做到责任到位、保障到位、措施到位,坚持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确保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疫情防控领导组、信息联络组、安全后勤保障组、医疗保障组、消毒组、宣传和心理疏导组,明确职责分工,健全工作机制。

四、应急措施

如发现新冠肺炎病例(含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学校应立即启动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应急响应。

(一)发现不明原因发热、干咳、气促等症状的疑似病例时,立即引导病例到隔离室进行留观,同时上报体卫艺站和区疾控中心。

如果疑似病例是学生,马上通知家长来校跟进处置,及时安排就诊。

(二)配合区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对所有接触过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人员进行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根据属地管理原则,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或有关最新文件要求落实密切接触者集中(居家)医学观 察工作。

除密切接触者外,与病例曾接触过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判定为一般接触者。对一般接触者要做好登记,并进行健康风险告知,嘱其一旦出现发热、干咳、气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近期活动史, 做好体温检测,佩戴口罩。

配合区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着一次性医用手套。

(三)各应急小组各司其职,采取相关防控措施。

启动半封闭式校园管理,中午学生不得离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按照区疾控中心和体卫艺站的建议,必要时采取班级或全校停课等措施。

1.疫情防控领导组:(总负责)及时跟体卫艺站、区疾控中心联系,根据区疾控中心指示做好防控工作;快速协调各组成员、物资等。启动涉疫区域封锁措施,在保障正常的生活物资供应下,严格限制人员进出,督导疫情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2.信息联络组:(总负责)掌握病例的活动史、人员接触史,掌握重点人群名单、医学观察人员每日健康情况等信息。负责信息的收集、上报、处理和传递等工作,确保信息上报渠道畅通。负责实时记录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提供真实材料,按规定拟稿上报。

3.安全后勤保障组:(总负责)提供所需要应急处置的设施、设备和物资, 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负责保障校内餐饮、生活饮用水。在前期处置过程中,负责现场警戒、秩序维护、人员疏散等,启动半封闭式校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进入校园,做好在校师生生活保障。根据区疾控中心建议,在校内设置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加强校园巡查管控,及时停止校园群体性聚集活动,及时处置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及时处置涉校舆情事件。

4.医疗保障组:(总负责)组织配合专业救护人员救护工作,协助区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密切接触者筛查等工作。做好师生的健康监测工作,做好每天的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并及时追踪,查明缺勤原因;配合卫健部门做好集中医学观察人员的健康监测工作。指导师生做好正确防护。每天保持与区疾控中心和体卫艺站进行信息沟通,上报学校最新情况。

5.消毒组:(总负责)在区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做好病例所在教室等疫点、公共场所的清洁、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做好校园其他区域的保洁和消毒防疫工作;加强校园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具的消毒,每日对教室、食堂、宿舍、实验室、图书馆、会议室、厕所等公共场所及垃圾桶站消毒一次;各教室和食堂入口要配备含酒精成分的手消毒液, 厕所配备洗手液,指导和督促师生做好手卫生(流动水七步法洗手和手消毒)。

6.宣传和心理疏导组:(总负责)负责舆情监测、心理健康引导、健康教育工作。疫情期间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告知师生一定要正确佩戴口罩,勤用流动水洗手,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并妥当处理废弃纸巾;促进全体师生严格规范个人卫生行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根据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人员等不同群体的实际情 况,密切家校沟通合作,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支持和危机干预工作;稳定家长和师生的情绪,避免过度恐慌。

五、预案终止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研究 第6篇

关键词:高校,应急突发事件,管理能力,熵权法

随着工业进程加快, 经济发展和社会水平得到提高, 高等院校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 学校不安全的因素逐渐增多, 各类事故层出不穷。且突发事件具有广泛、不确定性, 一旦发生, 造成的后果影响比较严重, 因此, 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研究评价, 是维持高校安全, 促进稳定发展的必然过程。

笔者借鉴相关法律条例, 将高校分为四大应急管理体系[1]:应急预警能力、基础保障能力、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和事后恢复、研究管理能力, 进而对每一项能力进行深入研究, 最终确定评价指标。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加权平均法计算指标分值, 最后确定评价等级。

1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指标的建立

基于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其管理制度, 将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分为四大体系:应急预警能力, 基础保障能力, 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和事后恢复、研究管理能力。通过对安全管理体系四大能力进行分析,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2]、《消防法》[3]相关条例, 拟采用4个一级指标, 20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具体如表1所示。

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熵权法的原理是根据评价指标变异性的大小来确定客观权重的, 指标的信息熵越小, 指标的变异程度越大, 在综合评价中起到的作用越大。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 可以有效地减少人为误差, 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指标权重确定步骤具体如下:

(1) 邀请5位专家, 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打分, 取平均值记为Xij, 形成原始数据矩阵。

(2) 对数据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

(3)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和差异系数dj。

(4) 确定各指标的熵权Wj

3 评价等级的确定

3.1 指标分值的计算

在计算总评价分数时, 可以采用加法、加乘和加权评分法。本次笔者使用加权平分法[4], 这种评价方法, 可以客观地确定各评价项目的重要性程度, 突出主要评价项目的作用, 使评价工作重点突出, 因而结果也比较准确。可靠。

加权评分法是按照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对其分配权数。计算总评价分数时, 将各项目的得分值乘以该项目的权数, 然后再相加, 即:

Qi—评价项目i的权数

Fi—评价项目i的分数

F—总评价分数

3.2 评价等级的确定

根据高校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实际, 现确定模糊评价等级如表2所示。

3总结

(1) 笔者翻阅《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消防法》有关条例, 基于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 构建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可以有效地减少人为误差, 客观性较强, 精确度较高。

(2) 高校人口比较密集, 一旦发生事故, 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 且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比较恶劣, 因此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进行评价研究, 有利于减少高校事故的发生, 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维持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陈伟珂, 张力英.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7 (11) :92-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S].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S].2009.

高校校园应急管理 第7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危害大、影响广的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校园所处环境复杂,学生人数众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校对应急管理不够重视,组织不得力、措施不到位,缺乏规范的应急管理模式[2]及有效的应急管理手段,导致不能有效地控制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或在事件发生时应急管理能力不强。应急管理能力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开展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发现学校应急管理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高学校的应急管理能力水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学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反映学校应急管理能力各要素的组合,其指标之间应该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总体来反映应急管理系统的一般发展趋势,所以其建立过程也应该有一个全过程的、系统的程序。

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杨斌[1],郭太生[3]等基于全过程理念,构建了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余志红[4]等建立了包括安全制度、物质校园等方面,顾闻钟[5]等根据人、机、环境系统理论,对校园安全管理水平进行评价。虽然不同学者对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做了有益的探索,但对于指标体系构建的逻辑过程,并没有提出一种统一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鉴于此,文章希望通过引进系统工程方法——霍尔三维结构以整合各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建立一套全面有序的、适用于高校的评价指标体系。

2.1 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建立

霍尔三维结构是美国通信工程师和系统工程专家A.D.霍尔于1969年提出的[6]。应用霍尔三维结构构建指标体系的逻辑图如图1所示。其中,时间维表示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及事后恢复。逻辑维指构建指标体系的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辩证逻辑思维过程[7],其建立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环节:理论准备、指标体系初选、指标体系优化和指标体系的确定。知识维是构建指标体系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理论、工具和方法。

2.2 指标体系的确定

按照霍尔三维结构的理论框架,根据指标建立的一般程序,综合运用指标构建的方法,借鉴整合专家的研究成果[1,3]选取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恢复3个没有重复内容的指标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

3 基于G1法的学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目前,对于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价多用AHP法[7,8]。层次分析法建立的指标体系层次分明,能对评价指标难以定量化描述的综合评价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但应用层次分析法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其计算过程复杂,现实应用常受到限制。鉴于AHP方法的不足,东北大学的郭亚军教授对其进行了改进,提出了G1法,该方法避开了一致性检验,使计算量比AHP法明显减少,方法可操作性变强[9]。基于此,可以将G1法应用于学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以方便学校对自身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评价整改,从而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有效地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3.1 G1法原理及步骤

G1法是一种序关系分析法[9],包括以下三步。

(1)确定序关系

对于评价指标集{x1,x2,…,xm},可按下列步骤建立序关系:

1)专家(或决策者)在指标集{x1,x2,…,xm}中,选出认为是最重要(关于某评价准则)的一个(只选一个)指标记为x*1;

2)专家(或决策者)在余下的m-1个指标中,选出认为是最重要(关于某评价准则)的一个(只选一个)指标记为x*2;

……

k)专家(或决策者)在余下的m-(k-1)个指标中,选出认为最重要(关于某评价准则)的一个(只选一个)指标记为x*k;

……

m)经过m-1次挑选剩下的评价指标记为x*m。

这样,就唯一确定了一个序关系x*1>x*2>…>x*m,为了书写方便且不失一般性,仍将其记为x1>x2>…>xm。

(2)xk-1与xk间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判断

设专家关于评价指标xk-1与xk的重要性程度之比undefined的理性判断分别为undefined。当m较大时,由序关系可取rm=1。rk的赋值见表1。

(3)权重系数ωk的计算

当确定序关系后,显然有undefined。

undefined

由权重ωm可得第m-1,m-2,…,3,2个指标的权重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其中,ωk为第k个评价指标的G1法权重;ωk-1为第k-1个评价指标的G1法权重;rk为专家(或决策者)给出的理性赋值。

3.2 G1法分层赋权的实现过程

根据指标体系,用G1法对指标层和准则层分层赋权。

(1)准则层对目标层权重的计算

①确定序关系。根据专家打分表整理专家意见后,得到事前预防x1、事中控制x2和事后恢复x3三个准则层的主观优先顺序排序为:x1>x2>x3。

②排序后对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比较判断。根据专家意见,相邻准则层指标xk-1与xk的重要性程度之比rk的理性赋值是r2=x1/x2=1.6,r3=x2/x3=1.4。

③把相邻准则层指标的重要程度之比的理性赋值代入公式(1),可得第3个准则层指标的权重ω3。

ω3=(1+undefinedri)-1=(1+r2r3+r3)-1=(1+1.6×1.4+1.4)-1=0.21552。

将ω3=0.21552和r3=1.4代入公式(2),则指标层的权重为:

ω2=ω3r3=0.21552×1.4=0.30172ω1=ω2r2=0.30172×1.4=0.48276

(2)指标层对准则层权重的计算

同理,可得指标层对准则层的权重,其结果如表2所示。

由以上分析及计算过程可以发现,相对于AHP方法,G1法能从根源上消除一致性检验,便于专家分析判断,大大降低了工作量,尤其是在指标数量较多的时候,计算量减少的更加明显,易于推广应用。

4 实例分析

应用G1法对天津某高校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评价。对于每个指标,取其加权平均值作为其最终得分,即指标分值=各分值×统计比例。其中,1-5分分别代表{很差,较差,一般,良好,优秀}。各指标层指标得分与其权重的乘积之和即为对应准则层指标的得分。同理,准则层指标得分与权重的乘积之和即为学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最终得分。问卷调查打分统计及综合评价见表3。

通过评价可以得出,该学校的应急管理能力介于(2,3]之间,仅属于合格状态。但因为其值已经接近于3,说明该学校的应急管理能力仅需做较少的努力就可以使学校的应急管理能力提高到良好的状态。该学校应积极预防,将对突发事件的管理从反射性的反应模式转化为注重预防、充分准备、反应迅速、应对协调的综合系统模式[10]。投入相应的成本和力量,通过开展课堂教育、专家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室等活动完善高校的心理辅导和干预机制。

5 结论

本文应用霍尔三维结构构建了学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此构建的指标体系更加科学而全面,一方面能为高校应急管理的实施和评价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也为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一种方法和范式。运用G1法并结合实例对学校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评价,该定量评价结果准确可靠,与实际情况相符,并且计算简便,对于其它各类评价工作也具有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斌,熊万玲,杜芳芳.高校应急管理全过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4):39-44YANG Bin,XIONG Wan-ling,DU Fang-fang.Study onEstablishment Abou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am-pus Emergency Management Capacity through the OverallProces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4):39-44

[2]韦庆辛.关于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3):191-196WEI Qing-xin.Reflection of Constructing University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J].Journal of SafetyScience and Technolgoy2,0106,(3):191-196

[3]郭太生,寇丽平.重点单位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0(3):80-88GUO Tai-sheng,KOU Li-ping.Research on EvaluationIndex System for Key Units[J].Journal of Chinese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0(3):80-88

[4]余志红,任国友.基于AHP的校园安全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5):50-54YU Zhi-hong,REN Guo-you.Study on Evaluation IndexCampus Security Based on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5):50-54

[5]顾闻钟,徐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8):685-686GU Wen-zhong,XU Yong.Construction of an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School Safety Management[J].ChinaSchool Health,2009,30(8):685-686

[6]Hall,A.D.Transactions on Systems Science and Cyber-netics[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Science andCybernetics,1969,5(2):156-160

[7]孙宁宁.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SUN Ning-ning.The Study of Assessment Index Systemon Emergency Capability of Cities Public Emergency[D].Dalia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9

[8]田依林,杨青.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模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8,16(2):200-208.TIAN Yi-lin,YANG Qing.Study of the Evaluation IndexSystem Model of the Emergency Capability on Emergency[J].Journal of Bas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8,16(2):200-208

[9]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高校校园应急管理 第8篇

1.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存在的问题

1.1 应急处置理念和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 多数高校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置还是停留在轻视预防、事后动员的模式下进行管理。只是一味的重视事后的处理工作, 学校领导对应急处置的理念滞后, 造成学校的部门、分工等都会对危机意识的认识较低, 导致对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培训就会较少。因为没有对突发事件预防的重视, 就很难及时的发现它的发生并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 成为了管理工作的隐患。应急处置理念和管理方式的问题是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一个重要问题。

1.2 高校突发事件的规章制度有待细化

2007年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此项法律给我国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保障。在管理方面只是单一的依靠行政人员的力量, 这部分人当中也是多数没有受到专业、系统的培训, 并不利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都是临时成立应急小组, 应急工作不具有延续性, 对于事后不能及时的进行案例总结、学习。同时各部门的协调不够默契, 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控制好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

1.3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反馈落后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的反馈其实就是高校危机恢复和评价, 也就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反馈, 做好新一轮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 也是对高校突发事件管理提高的动力, 此过程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多数高校在应急处置中对于突发事件恢复和评价的管理并没有重视, 部分高校认为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和相关的机构会参与其中, 就会过多的依靠相关部门。

2.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应用项目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特殊性可以应用项目组织的柔性特色, 及时做出相应的决策, 采取有效的措施, 更好的控制局面, 当然随时会有不可预知的因素出现, 但不会因为不可控因素的出现而导致稳定性控制局面的恶化, 这主要是由项目成员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决定, 在此项目组织表现出明显优势。项目负责人有大局意识, 用战略的眼光和行动促进应急处置工作。突出重点, 统筹全局, 将管理责任进行了科学的划分。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和指挥下, 明确各自的职责高效的实施应急处置措施, 保障高校突发事件真正有效的控制, 利于工作的和谐进步, 对于尽快完成应急处置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项目生命周期

高校突发事件作为项目来说, 有开始和结束, 即经历项目生命周期的启动、计划、实施、收尾四个阶段。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贯穿整个项目周期,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不同的组织、个人和资源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项目生命周期的设定也决定了我们可以利用项目生命周期理论, 来将项目和执行组织的连续性操作链接起来。高校校园突发事件作为一个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项目, 可以运用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来安排相关事宜。通常, 高校校园中的突发事件是独立的, 但同类性质的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是相通的, 从事前的预防, 到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有效措施, 再到事后对应对突发事件的效果的考核与绩效评价, 都是与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相互关联的, 正确的理解项目生命周期的真正含义将会使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系统方法逐步完善。

4. 项目管理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应用

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 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 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 即从项目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 以实现项目的目标。高校发事件的管理者, 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方法, 高效的进行团队整合、计划制定、方案实施、绩效评价等, 使学校形成一套系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措施。

4.1 基于项目管理的目标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绩效评价

项目管理讲求的是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 以实现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各目标的实现与资源的有效利用。然而, 在多数情况下, 面对新的、前所未有的突发事件时, 即使是在有应急预案的情况下, 迅速的开展应急措施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在整个应急管理的过程中, 不断进行资源的配置和协调, 不断做出科学决策, 不断地对执行过程中的效果进行评价, 从而不断地进行优化协调, 使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过程不断完善, 将损失降至最小, 最大程度的保障在校师生的利益。在此基础上, 除了对突发事件应急过程中的应急措施进行实时的监控与改善外,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还应在每次突发事件应急完成之后, 对整个应急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 从全局出发, 多角度的识别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考察在应急管理中所采取的各类措施是否得当, 从中汇总应急管理过程中的优势方法, 同时吸取教训, 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以便今后再发生同类事件时可以借鉴。

项目管理在以后各行业中将被广泛应用, 它能够将每一项工作安排的更加合理, 可以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完成目标, 使工作更加的系统化。由此, 以后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可以应用到各种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中。将更加有利于学校的今后的发展, 有利于保护全体师生的安全与人身财产利益, 有利于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为整个社会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姚伟.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2]姚远.基于项目视角的高效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3]李鑫, 郑义.引入项目管理理论, 构建学生社团建设概念模型[J].职业教育经济研究, 2009.

论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其应急管理 第9篇

对突发事件的概念界定,国内外学术界一直有着不同的认识。按照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的规定,所谓公共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这一定义主要强调突发事件的影响性和危害性的特征。从这一角度出发,对高校突发事件做出如下界定: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在高校内突然发生的,对学校教学、工作、学习及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高校突发事件主要有以下特点:

1. 事件突发性。

高校突发事件往往突然爆发,会在人们的意料之外,而且演变十分迅速,管理者对于事件的处理无章可循,需要时间进行分析和应对。所以,高校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学校和学生容易陷入被动和恐慌。

2. 严重危害性。

高校突发事件破坏了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方面的正常秩序,给学校整体工作和学生学习带来损失,造成人们思想和心理上的极度恐慌。而且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很容易涉及同一城市中的其他高校,甚至全国的其他高校,极易被社会上别有用心者和闲杂人员所利用,客观上加深了危害的范围和程度。

3. 社会敏感度。

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重地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师生作为高知识、高素质群体,始终备受政府、公众和媒体的重视和关注,这使得高校突发事件更容易引起社会反响,更容易与某些外在因素产生互动,成为公众热点,引起突发事件的放大或辐射的连锁反应。

4. 主体活跃性。

作为高校主体的大学生具有活跃性、敢为性、群体性等特征,在突发事件中,如果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往往能够有效地抑制突发事件。反之,极易导致突发事件的恶化。

5. 范围广泛性。

由于高校内外公众层次多,工作头绪复杂,人力、财力、物力管理混乱,加之高校改革不断推进,后勤社会化逐渐深入,扩招广泛进行,这使得高校本来就相对脆弱的基础管理体系捉襟见肘,突发事件逐渐增多。高校突发事件多集中在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科研管理、校园治安管理、对外拓展与外部公众的沟通等领域。这些领域几乎涵盖了高校管理工作的所有方面。

二、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主要表现

1. 招生与就业类事件比较突出。

高校招生一直是广受关注的敏感问题。由于学校与考生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招考制度不够公开透明以及高校内部管理混乱等原因,招生问题在各类高校、各学历层次中都存在。在就业方面,近些年来由于实施扩招政策,每年毕业生数量都很大,造成就业难。大学毕业生求职中出现了种种危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 群体行动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

高校群体行动性事件的主要特点是:社会联动能力强,影响面较大,与国际国内形势关系密切,一般会有一定的组织程序,主要表现为学生的集体游行、网络讨论、静坐等。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已成为网络运用最为密集的地方。网络因其具有相当的言论自由度和匿名性,而成为社会或学校焦点问题的信息传播中枢。在电子化时代,网络舆论的形成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成为引发高校群体行动性事件的导火索。

3. 心理问题类事件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重。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相当严重。近几年来因心理疾病而发生的出走、自残、自杀、杀人等事件在我国高校呈上升趋势。

4. 学校安全及事故类事件发生频繁。

随着学校内外部环境的日趋复杂,发生于高校校园及周边或以高校学生为案发主体的治安或刑事犯罪案件接连不断。有调查显示,近几年发生在高校的偷盗诈骗、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案件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发生于高校及高校学生身上的实验室安全、建筑物安全、火电气灾、户外安全、公共卫生安全 (如集体食物中毒) 等事故类事件也日趋频繁。由于高校人员密度大,聚集性强,一旦发生上述事故类事件就有可能造成很大损害。

5. 师德学风类事件对高校及高等教育的形象损害大。

近年来,学风及师德类事件在我国高校不断出现,高校及高等教育的声誉及形象受到很大损害。尽管有不良行为的教师在高校教师中属于极少数,但他们对教师队伍及高校整体形象的损害是很大的。

在社会转型期间,我国高校出现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使我国高校的基础管理和应急管理经受了考验,暴露出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三、构建我国高校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议

1. 完善突发事件领导决策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统一领导机制应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凡在高校内发生的一般突发事件由高校统一管理,但当公共突发事件波及高校时,则应该由当地政府统一管理。具体来说,当地政府的最高行政领导有权处置辖区内所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在紧急状况下,无论平时这些部门和当地政府是什么关系,都要听从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步调一致、行政统一,构筑起一道严密的防控网络。为了使统一指挥的应急管理体制能够高效运转,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必须切实履行职责,负起责任,协调一致,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在高校应急管理中,适时、正确的决策至关重要,这直接决定了应急管理的成败。由于应急决策所面临的形势不同于正常状态下的决策,因此,需要遵循一些不同于常态决策的原则和程序,高校需要建立特定的应急决策机制。完善的应急决策机制应该能适应应急管理和决策的实际需要,做到迅速有效、精确科学、规范灵活、协调统一、责任明确等。

2. 建立完善信息传递系统,确保应急措施合理高效。

突发事件信息沟通机制作为应急管理的核心,是突发事件治理参与者之间及其与突发事件利害关系人的信息传递与反馈。良好的突发事件信息沟通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及时传递真实的突发事件信息,有利于高校与公众、传媒等非高校公共组织形成应急联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突发事件管理成本,有利于建立高校和公众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和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沟通机制。畅通突发事件信息沟通渠道是提升公共突发事件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要重视公众的知情权,高校有义务革除暗箱操作的行政方式,赋予师生对相关事件的知情权。

要建立高校与媒体的信任关系,畅通突发事件沟通渠道。高校与媒体都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都具有社会公共色彩。因此,在突发事件治理中,应该通过建立突发事件发言人制度,采取记者招待会等形式,及时准确地向媒体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同时,高校要勇于接受媒体监督,及时修正应急管理机制中的各种偏差。必须以法律形式规范媒体介入公共突发事件的准入机制,并加强媒体监督力度。高校应该加紧制定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以严格规范媒体介入公共突发事件的准入时机、程序、报道原则等内容。同时倡导“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优良作风,对炒作突发事件、混淆公众视听、破坏社会稳定的部分媒体要密切监管,并依法追究其责任。

3. 强化应急心理支持系统,促进冲突处理取得综合效果。

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机制度是我国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校园潜在矛盾的现实需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时代要求,是应对网络社会的迫切需要。为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涵盖学生在校生活和校外生活的各个方面,覆盖自我认识与评价、生活适应与发展、人际关系与调适、智力发展与学业、情绪变化与调控、恋爱情感与升华、职业规划与准备、心理挫折与应对等诸多大学生面对的发展课题,应设计《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公共教育计划》。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公共教育计划》中应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认识,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公共教育所包含的调适与发展两个层面目标的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心理发展、校园适应、心理健康、职业辅导、性教育、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等六大部分的内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诸如团体心理测试、个别咨询服务、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型宣传活动、学生心理社团、网上网下互动等,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其中,应特别关注突发事件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学校可以在选修课中开设“心理干预”类课程,以团体辅导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是心灵的主体,学习透过各种关系认识自己的内在力量,超越自己的局限,学习表达自己的感受、想象,并学习在碰到自身的发展问题和帮助别人的时候消除偏见,发展自己的积极想象能力,学会有效地处理冲突的途径以及学习建设性地计划行动,引发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积极处理冲突的建设性效果。

4. 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校园干预网络与运作机制。

构建完善的横向互动、纵向到底的校园突发事件干预体系,由学生辅导员和突发事件干预兼职人员组成的一级网络,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业人员组成的二级网络,重点包括网络的组织与运作机制的完善,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与实施,形成学校的书面、正式、不断完善的自身预防、干预和后干预计划等。高校应构建“高校学生心理突发事件管理应急预案”,其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突发事件管理的必要性与意义;突发事件管理的基本特性与职能;预警系统建设,包括预警对象与范围、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数据库建设、联系人制度建设、预警防护的网络平台建设等;突发事件干预系统建设,包括基本原则与目标、建立常设的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建立全天候咨询值班制度、突发事件干预的启动、突发事件干预预案的终止等;突发事件后干预预案,包括确保安全策略、预防自杀传染、必要的后干预等。

5. 加强高校法制建设,推动管理合法化制度化。

我国应急法律体系的建设还不是非常完善,特别是应当根据什么样的法律原则来建立应急法律体系,应急法律体系应当包括哪些法律规范,应当涉及哪些内容,怎样处理有关应急的法律规范与一般非应急的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没有形成系统和科学的看法。高校突发事件管理法律制度作为公共应急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还处于起步阶段。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呈现出多头分散立法,各层次规范缺乏协调统一的面貌,立法层次相对较低的特点。具体到立法内容来说,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存在条文简单、结构不合理、可操作性差等缺陷。这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十分不利。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立法进行充实和完善的途径,首先,就是对各单行应急法中具有普遍性的原则、原理、制度等进行集中研究,对基本问题达成一致,有助于形成内在统一、体系完整、内容科学的高校应急法律体系;其次,高校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应急法律意识,明确高校在应急工作中的基本法律职责。把应急工作纳入高校日常的管理工作的范围,通过一系列关于应急管理的法律规定,强化高校在应急管理中的责任;第三,要认真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将应急预案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应急法律形式。高校要从整体把握的角度制定科学的适合各种紧急情形的应急预案,并且做好各种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之间的协调工作。必须在理论上加紧对应急法律体系的研究,构建应急法律体系结构图,按照高校实际工作的要求,明确高校各项应急工作的特点,在不同应急状态下的高校所享有的不同职权以及高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争取使高校应急工作全面走向法治化。

摘要: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 社会上的各种现象都会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冲击, 二是体制转轨、结构转型带来的不安定因素的增加。从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看, 问题突出、影响大且发生频率高的突发公共事件, 主要集中在招生与就业、群体性行动、心理疾患、校园安全与事故、师德与学风等方面。构建我国高校应急管理机制, 应完善突发事件领导决策机制, 提高管理效率, 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 确保应急措施合理高效, 强化应急心理支持系统, 促进冲突处理取得综合效果。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特点,应急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宝林.浅析高等院校校园危机的预防[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6, (4) .

[2]李余华.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规则原则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7, (6) .

[3]王郅强, 文宏.浅析高校危机管理体系中的心理干预机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6, (1) .

[4]胡钰.如何利BBS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导刊, 2002, (7) .

高校校园应急管理 第10篇

1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内涵及现状

高校突发事件是发生于高校内部不以管理者意愿为转移的超常规事件,具有涉及面广、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大等特点,会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危害校园安全稳定,因而往往会受到社会高度关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指高校在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时,为恢复校园正常生活工作秩序,保障师生人身和生活,所遵循的应急管理理念和模式,所采取的一系列应急管理方法和措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原则上应做到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快速反应、统一领导,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理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总体而言,当前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应急能力不甚乐观。在高校应急管理中,仍存在着管理意识理念淡薄、管理制度建设缺乏、管理模式落后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高校突发事件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从而威胁着校园的安全稳定发展。新时期,结果高校自身特色,构建和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2 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

建立健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研究高校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近期各类高校校园突发事件,都反映出高校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现状,新时期提高高校管理者的应急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突发事件具有其突发性,并伴随着严重的后果。事件发生突然,难以预料,只有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做好积极的准备,有充足的对策和保障措施,才能更好地防控、处置校园突发事件。

2.1 提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念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高校的应急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高校应急管理理念的落后严重的阻碍着高校应急管理水平的高速发展。当前,我国高校尚未树立“大校园”应急管理理念和“全程管理理念”,及时有效的高校应急管理,必然需要学校内外各方面力量合力完成,必然需要对突发事件进行全程管理。

高校应急管理必须重视“大校园”的应急管理理念。首先,高校应充分认识到,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属于公共危机管理的范畴,因而高校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加注重与政府各类职能部门的沟通合作,应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与政府具体职能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与沟通。再次,高校也应注重对新媒体的运用,通过受学生欢迎的各种新媒体,提高宣传和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监护人的合作交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构建覆盖个人、家庭、学校、政府、媒体的“大校园”应急管理体系。

2.2 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都先后制定了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制度。但这些高校多少都存在着缺乏相关法律依据支撑、缺乏合理完善的制度等问题。高校应在有关法律法规的支撑下,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有充足法律制度依据与强制执行能力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在国家法律方面,高校应与教育主管部门沟通,加大力度推动《校园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在相应的法律制度尚未合理健全之前,高校也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各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应对指南类文件,以使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保障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与合法性;在制度层面,高校应制定出台一系列硬性的规章制度,提升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高校应建立严格的预案与演练制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建立问责机制,在面对非常规的突发事件时,做到组织有方、反应敏捷、措施得当。

2.3 改变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近年来虽有所提升,但高校应急管理模式仍相对比较滞后,经常注重事后处置而轻视事前防控。所以,高校的应急管理模式应发生重心的改变,把应急管理的工作重心从善后处置转移到综合防控和高效处置中来,切实地保障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高校突发事件具有发生的突然性和致灾因子的不确定性。因而,高校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应注重对突发事件的日常和长期预防,将各方面事前预防做足,将各类安全隐患消除。具体而言,高校应继续加大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力度,健全建立预防机制,积极预防而非消极应对。

2.4 推进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

所谓应急管理体系,指的是国家层面处理突发事件的行政职能系统,包括相应的职能部门、相关的职能人员等。推进建设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就必须根据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和特点,设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构,从而建立健全高校应急管理体制。

目前,“一案三制”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各级人民政府也成立了专门的应急办公室负责处理各项突发事件。但高校中并没有设立统一的、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或组织,也没有固定专业的工作人员。高校应急管理组织多为事后建立的临时工作小组,高校应急管理人员也以保卫人员为主。

高校应建设专业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对象,建设院、系两级的应急管理体系,由校领导牵头,负责高校突发事件的综合防控,应急处置和后续的安置工作。同时加强对高校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并加强专职安全保卫队伍建设,组建高校应急管理志愿者队伍,共同推进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谢施莹.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

[2]孙嘉星.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5(22).

[3]杨政.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中北大学,2013.

[4]王静,叶中华.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背景、现状与趋势[J].安全,2010,31(1):48-51.

上一篇:玩具租赁下一篇:高考政治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