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与培训

2024-08-04

就业指导与培训(精选12篇)

就业指导与培训 第1篇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问题一个一个得到解决。现把培训中积累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一、研究硬件,找准起点

电机及其他设备能够准确重装是比赛训练内容的起点,重装有两步。

(一)第一步:机械装配

没有成套设备,找其他相近的设备来训练。按机械装配工艺要求做:

1)电机与电机支架的安装要安全可靠,安装后的电机不能有晃动、安装螺丝不应有松动等现象。

2)轴承、轴承座、齿轮副安装方法应符合工艺步骤和规范,安装后的轴承座、轴承端盖螺丝不应有松动现象。

3)轴承、轴承座、齿轮副、电机与电机支架应在所设定的装配区进行安装,轴键、线槽的制作应远离电气安装区。

4)电机与传动轴中间应选择合适的相应的弹性联轴器,安装后的联轴器轴深应能使2个被连接体均能可靠的安装相应的安装位置,调整好轴深后,联轴器应与所连接的轴体固定锁紧、弹性垫松紧合适。

5)所安装的传动系统(电机、传动轴、扭矩传感器等)同轴度合适,系统运行平稳、灵活、无明显的阻滞和机械振动。

6)所安装的传动机构各零部件,不应有明显轴向串动和纵向跳动。

(二)第二步:电气安装

YL-163设备采用西门子PLC、西门子触摸屏、安川变频器。在实训室把这些单个的设备找来,在木板上训练学生电气安装。网上查找训练资料,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从看图开始,一步步把开关电源、PLC、接触器、变频器、触摸屏、电机等设备按要求用导线进行连接。

电气线路安装工艺的要求:

1)所接线路导线均需压接插针或冷压插,不得露铜。

2)所接线路导线均需安装号码管,号码管长度适宜、均匀一致(长度不小于10mm),并按图纸编号进行编写。

3)所接线路导线合理进入线槽。

4)所接电机主回路线、中性线应通过接线端子过渡。接地线应通过底板接地点连接。控制线缆不需接线端子过渡。

5)主回路导线使用红色导线,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图纸标注规格)。控制回路导线使用黑色线,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图纸标注规格)。

6)中性线使用蓝色,接地线使用黄绿双色线,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图纸标注规格)。

7)PLC、驱动器控制回路导线颜色按要求使用(图纸标注规格),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图纸标注规格)。

8)每个接线端子接线不得超过2根。

二、分散培训,抓住要点

亚龙YL-163电机装配与运行检测实训考核装置中,有交流异步电机、它励直流电机、伺服电机、直流无刷电机、步进电机,驱动控制电机、变频调速电机是训练的重点、难点。学生一看,有这么多电机,学习困难大,信心受打击。所以培训时把内容分散,有目的的、针对性的进行技能训练。

(一)PLC的编程训练

首先明确设备指定的I/O端口;其次,认真、仔细阅读工作任务书,明确具体工作要求。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加大难度,限时完成,最后还要巩固,练习和总结本套任务的相关知识,逐步积累知识。

(二)变频器参数的设置

对变频器的参数设置是训练主攻的项目之一,要求学生每次进行设备装配训练时均要进行重新设置。对变频器的使用操作训练作具体的要求。比如变频器的高、中、低三个基本频率,另外还要增加组合频率四个,一共就是六个频率。要求选手会调节这六个频率,还要配合程序熟练应用六个频率进行三相电动机的控制应用。

(三)触摸屏训练

触摸屏使用是比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制作简单的按钮、图形,还包括人机互动、触摸屏与PLC的数据交换和通讯等。

三、看懂任务,综合训练

每一个单元操作熟练了,进行综合训练。

(一)设置不同命题,训练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比赛是以“工作任务书”的形式发下来,训练学生对任务书所描述的要求进行理解,并能发掘其中隐藏的细节。通过边安装边学习,重复强化训练,学生专业知识面不断扩大,阅读理解水平不断提高。

(二)电机运行检测

电机运行检测项目多,训练学生要根据要求检测、填写数据、绘图。内容有各类电机绕组电阻测试、电机频率--转速关系、电机机械特性测试等。

摘要:“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在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大赛检阅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果,同时展示了职教学生的精湛技能、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体现了学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素养。本人针对中职学生参加电子信息与工业控制“电机装配与运行检测”竞赛项目的指导。竞赛项目涉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所学习的诸如电机驱动、机械传动、触摸屏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频调速等多项技术,为学生学习电机装配与控制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综合实训环境。

关键词:电机装配,变频调速,运行检测

参考文献

[1]葛志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及实训[M].科学出版社,2010.

[2]梁兴建.中职电器及PLC控制实训教学探讨[J].中国职教,2010.

培训与就业 第2篇

1.职业培训的概念: 是一种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收培训的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进行9.工人技术等级标准: 是衡量工人技术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尺度,是对工人进行培训,鉴定的基本依据。10.岗位:

是按照社会劳动分工、秀技能人才,在全社会

给予表彰的制度。17.就业:

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取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

失业保险并轨。转轨: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的国有企业富足人员问题基本解决。双轨: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中心,失业人员进入劳职业指导的职业教育活动。

2.就业训练中心: 是伴随着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诞生的,以实用技术和适应性培训为主,是为新生劳动力和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技能培训的职业培训基地。

3.SYB培训模式: 培训采取小班教学注重教师和学员间互动交流,采取知识培训,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自由讨论等多种形式,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气息活跃培训效果明显。4.三段式培训模式:

①理论学习阶段②咨询辅导阶段③后续扶持阶段

5.创业培训:

是具有创业愿望和相应条件的人员进行的开办小企业或自谋职业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6.再就业培训的概念: 是指对有一次工作经历的职工失业或下岗后对其进行的从事职业所必需的职业指导,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训。7.高技能人才:

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方为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8.国家职业标准: 是指在职业分类基础啊上,对某一职业所需的能力水平所做的规定,是从业资格的主要依据。标准除包括只是要求和技能要求,还包括职业环境与条件,教育水平与职业道德等内容。协作和组织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具有确定职责,任务和内容的工作位置,是社会劳动组合的基础单位。

11.职业技能鉴定: 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考型考试。它是由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作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12.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的管理体制:

就是在国家法律政策指导下,由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领导,由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领导,由职业鉴定所实施的评价和认定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的工作体制。13.职业资格证书: 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资格认证制度。14.就业准入制度: 是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15.职业技能竞赛: 是指根据《劳动法》,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结合生产实际以及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开展的有组织的群众性技术,技能比赛活动。16.人才评选表彰: 是指以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高超技艺的优秀技术工人为评选对象,按照严格的评选条件和评选程序,选拔优营收入的经济活动。18.失业:

失业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劳动者失去了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获得劳动报酬的机会。

19.劳动力市场概念: 是指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下,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和购买活动。

20就业服务:

是劳动力市场的载体,连姐姐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满足双方的需求,直接为促进就业服务。21:职业介绍: 是指一定的主题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中介服务的活动。

22:就业指导: 是指职业介绍机构对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咨询和服务,帮助其进行职业悬着,帮助用人单位招聘用人的活动。

23职业介绍机构: 是就业服务机构的重要组织形式。国家对职业介绍实行行政许可制度。职业介绍可分为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和其他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三类。

24再就业服务中心: 是指依托企业建立的保障下岗职工基本型生活,对下岗职工进行有效管理并促进其就业的一种组织管理形式或机构。

25并轨,转轨,双轨: 并轨:是国有企业下岗动力市场。

26劳动预备制度: 是对青年劳动者就业前应经过培训的制度规定。组织城镇未能开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农村未能继续开学并准备从事非农业工作或进城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在就业前接受一段时间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27.经济活动人口与非经济人口:

是指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是指16岁以上人口中,没有就业能力或没有就业愿望的人品。

28.劳动力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占16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失业率: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之和的毕,就业率:就业人数占劳动适龄人口比例。29.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是检查而形成。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事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季节性失业:由于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的季节性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生产对劳动的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总是处于周期性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的波动而形成的失业。隐性失业:经济部门存在着边际劳动生产力等于或小于零的人员现象。自愿失业:虽然

农民工培训就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第3篇

一、加强农民工培训就业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将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据统计,2008年靖西县农村人口为53.20万人,劳动力30.01万人,其中男劳动力15.52万人,女劳动力14.49万人。人口资源丰富但负担也很沉重,要把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本,就要以培训促就业,才能实现劳务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提升企业竞争力。着力抓好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才能使就业技能与岗位实现对接。对于求职者来说,就业能力提高了,就会缩短找工作的时间;对于具有潜在创业素质的人员来说,可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靖西县实施“特色工业经济富县”战略,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主力军,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有利于实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标。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需要重视转移就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工作,这对于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及社会稳定发展,实现靖西县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标都有重要意义。

二、靖西县农民工培训就业的现状

﹙一﹚平均受教育以及受培训的比例偏低。2009年1-9月外出务工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9.5525万人,占务工人员总数的75.46%;高中、中专、技校学历2.9253万人,占务工人员总数的22.96%;大专及以上学历0.2625万人,占务工人员总数的2.06%。转移就业人员低素质、体力型已难以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情况不容乐观。2006-2009年,靖西县充分利用国家培训扶持政策,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2.30万人,只占年转移就业14万人的16.45%,而且多限于初级技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农民工技能培训只是点上的突破。从近几年看,全县农民工接受职业培训人数增长迅速,培训工作中也积累了不少好经验,但与广大农民工的需求相比,还只是点上的突破,远远不能适应县域经济和社会形势发展的需求。

﹙四﹚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一是农民工职业培训缺乏催动力。农民工由于视野较窄,自身培训意向不明。二是企业对职业培训缺乏真知灼见。不少民营企业认为,工人“能干”、“够用”就行,对农民工技能升级和有关职业道德、安全生产、维权等方面的培训却没有热情。三是培训机制不完善。短期性的农民工培训,很难使农民工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农民工再培训机会很少,知识与技能难以获得持续性提高。

三、加强农民工培训就业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农民工就业培训长效机制。

按照2009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要求,切实把农民工培训就业作为今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政府扶植,吸引社会资金,逐步健全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切实加强各项管理工作。一是建立相对固定的农民工职业培训基地,建立健全农民工培训就业网络。二是建立农民工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对农民职业培训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三是做好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学业管理。针对转移就业人员居住分散、流动性大和工作时间长的特点,逐步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探索建立跨培训点选修、学分互认的制度,方便转移就业人员实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四是做好农民工职业培训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学习需求档案、职业培训档案和跟踪服务档案。五是促进“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工作格局的形成,健全农民工职业培训责任制。六是注重抓好培训对象和培训质量管理、培训工种及基地管理和转移就业等各个环节的落实,要有监督、考核管理措施,促使培训就业工作有章可循。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问题研究 第4篇

拓宽办学思路, 展示职教功能

职业学校应进一步拓展学校职业教育和培训功能, 面向农业、农村、农民, 面向市场, 更好地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 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服务。

职业学校需打破以往的办学模式, 积极与社区、企业合作, 学历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举, 实现生源多结构、办学多层次、学制多规格的办学模式, 主动面向市场, 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以需求定培养, 形成培训、就业、管理、教育为一体的教育体系。

巧定培训项目, 拓宽就业渠道

为了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就业, 学校在为他们设立“促就业、助致富”培训项目时, 要务求实效、巧定项目。

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定项目。职业学校的培训工作需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素质,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我校根据外派劳务工人良莠不齐、需要强化培训的现状, 主动向市外经贸局申请建设南京市外派劳务培训基地, 开设外派劳务合格证培训与考核。我国及东南亚国家建筑业方兴未艾, 需要大批建筑工人, 我校就开设从事建筑劳务的工人培训班, 培训抹灰工、瓷砖工、砌筑工、木模工、钢筋工等15个工种。国内学本领, 国外去就业, 已成为我校职业教育的一个亮点。国内市场需要大量建筑技术工人, 我们就向市劳动局申请, 成立国家技能鉴定所第38所, 开设技能培训与技能等级鉴定, 对电焊工、电工、管工等工种进行培训与考核, 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二是根据办学优势定项目。职业学校应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办学经验, 具有较好的实验、实训设备和教学设施, 具有各自的特色专业, 各校应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优势定培训项目。我校目前设有土木工程类、设备安装类、建筑装饰类、电子信息工程类、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科学类、机械加工类等7大类20多个专业;教师队伍中, 中、高级教师和工程师占90%以上, “双师型”教师占一线教师的60%以上, 有100多人次曾出国培训;有38个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实验室和28个配套齐全的实训车间等。根据学校专业设施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 学校确定培训项目以建筑类外派劳务培训为龙头, 带动其他行业的培训, 逐步形成规模效应。

三是根据学员水平定项目。接受培训的学员大多是来自农村的青年和城市下岗职工, 文化和技术水平较低。根据受训学员实际水平, 培训项目要从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考虑开设文化和技术学习要求较低的专业, 做到因人而异, 使学员学有所得, 训有所获, 确保培训质量。

加强培训管理, 增强培训效果

在劳动力转移培训中, 要加强培训管理, 制定规章制度, 精心挑选师资。我校为了认真做好赴新加坡劳务的培训考试工作, 成立了赴新劳务培训考试领导小组, 制定了关于培训考试工作的岗位职责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考核通过合格率。如选派业务理论水平高、操作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富有培训教学经验的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参加培训考试工作, 并实行“主培教师负责制和奖惩制”, 定编定岗定质量;开展培训方式、方法的改革与研究;采用小班化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考题变化进行适应性训练;合理安排课程, 确保培训时间等等。由于培训规范, 考试严格, 即使个别学员由于种种原因考试没过关, 也心服口服、毫无怨言。他们说, 培训就要规范, 考试必须严格, 这是对我们、对企业、对国家负责。这次虽然没过关, 但也学到了许多技能知识, 下次还可以再来学习。学校对学员无微不至地关心, 热情周到地服务, 急学员所急, 想学员所想。夏天的南京是有名的“火炉”, 学校为学员准备绿豆汤、清凉茶, 免费开放浴室, 开放空调休息室, 提供下午餐。当学员生活发生困难时, 学校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确保学员能完成培训任务。

对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应采取系统的培训, 让所输送的农民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工作能力都有所提高。通过有效转移, 增加农民工的收入, 扩大民工的视野, 增长民工的见识。自1995年以来, 在国家商务部对外承包商会的领导下, 我校与中国建筑总公司南洋公司、新加坡人力资源部合作, 对来自全国各地赴新加坡从事建筑劳务的工人进行培训, 大批农村贫困人员和城市下岗职工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学校培训的人员90%以上能及时上岗, 达到了促就业、助致富的工作目标。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一个农村青年, 中学毕业后就跟叔叔学做瓦工, 为附近的农民盖房, 全年收入只够糊口。前年, 他参加了我校开设的出国务工课程培训, 通过规范化的“国标”实训, 顺利地赴新加坡从事建筑工作, 两年净赚12万元人民币。现在, 程林经常自豪地向大家说:“通过两年的辛苦工作, 我盖起了2层300平方米的楼房, 而且不欠一分钱债。学校的劳务输出培训, 使我们这些农民也能出国赚老外的钱了。”其实, 他仅是千万个接受我校培训的进城务工人员中的一个, 他们每个人背后, 都有一个“梦想成真”的动人故事。十多年来, 在我校接受培训后赴新加坡从事瓦工、木工、钢筋工的建筑劳务人员达6万多人, 为国家创汇50多亿元。

当然, 除了专门的劳务输出培训外, 还应加强对城镇下岗职工、本市及周边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 同时, 要注重与企业、社区等的合作。如我校为城镇下岗职工、本市及周边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开设了墙体粉刷、水电维修、油漆等项目培训, 深受社会欢迎;接受南京地铁新街口项目部的委托, 对施工队伍进行培训和选拔;和雨润集团、苏宁集团等企业共同组织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对德国吉伯利公司中国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为上海适达集团举办为期一年的工长岗前培训班等等。

通过我们正在进行和准备进行的“促就业、助致富”的各种培训, 可以充分利用职教资源, 发挥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 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 通过这些工作, 促进了职业教育同地方经济的融合, 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使职业学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海燕.改革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职教通讯, 2008 (10) :31-34.

[2]邓彬.品牌劳务, 农村剩余劳务力转移的新路径[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8 (12) :60-61.

就业指导与培训 第5篇

一、采购项目名称:2016年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定点培训机构

二、采购项目编号:LYDTJ2016008

三、招标公告发布日期:2016年5月18日

四、开标日期:2016年5月29日 9:30

五、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

六、入围定点机构名单:

第一标段“就业技能培训机构”

市直入围单位名单:临沂大学;临沂市技师学院;鲁南技师学院;山东煤炭技师学院;山东交通技师学院;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沂职业学院;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山东省临沂卫生学校;临沂市沂蒙大姐职业培训学;临沂市天汇职业技术学校;临沂市齐鲁长城技术学校;临沂市远大职业技术学校;临沂市电子职业技术学校;临沂市鲁豪职业技术学校;临沂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临沂市万发汽车维修技术学校;临沂市今日美食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华星科技职业技术学校;临沂鲁南职业技术学校;临沂市鲁兴职业技术学校;临沂市真情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沂蒙电力职业技术学校;临沂金太阳家政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朝阳信息技术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荟园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沂蒙红嫂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东方按摩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阳光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康乐园按摩培训学校;临沂市新沂蒙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能源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科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临沂市粤港澳美容美发学校;临沂市广通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雅丽发型美容美甲学校;临沂市中信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悦纳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天成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华元职业培训学校。

兰山入围单位名单:临沂市兰山区华天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兰山区卫生学校;临沂市兰山区南翔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临沂长城计算机培训学校;临沂市兰山区银河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兰山区电力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兰山区长成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兰山区文信职业培训学校;兰山区四联同方计算机学校;兰山区银桥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兰山区沂蒙大姐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兰山区新华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兰山区沂蒙大姐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罗庄入围单位名单:临沂市罗庄区金剑桥职业学校;临沂市罗庄区高新职业技术学校;罗庄区沂州府面点培训学校;临沂市罗庄区华盛江泉集团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临沂市罗庄区冠华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临沂市罗庄区华强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罗庄区华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临沂市罗庄区润雅堂茶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临沂市罗庄区明烁一品茶艺培训学校。

河东入围单位名单:临沂育杰职业技术学校;临沂电力工程技术教育学校;临沂市河东区恒信职业技术学校;临沂市河东区沂蒙铁路职业技术学校;临沂市河东区铖源职业技术学校;河东区汇才职业培训学校;河东区博园职业培训学校。兰陵入围单位名单:兰陵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苍山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兰陵县安达职业学校;苍山县华联职业技术学校;苍山县荣庆职业培训学校;苍山县国医按摩职业培训学校;苍山县焊能职业培训学校;兰陵县博大职业培训学校;苍山县鑫亚电脑职业培训学校;苍山县广通职业培训学校;苍山县鲁南正途焊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沂南入围单位名单:临沂市信息工程学校;沂南县剑桥职业学校;沂南县大成职业培训学校;临沂沂蒙职业技术学校;沂南县信大职业培训学校;沂南县鹏程职业培训学校;沂南县士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沂南县沂蒙山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沂水入围单位名单:沂水县职业学校;沂水县三元电子学校;沂水县创新职业技术学校;沂水县九州职业技术学校;沂水县状元人才职业技术学校;沂水县沂蒙大姐职业技术学校;沂水县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沂水县阳光家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沂水县东方电工职业技术学校;沂水蓝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费县入围单位名单:费县职业中专学校;费县杏坛职业培训学校;费县启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费县学田家政培训中心;费县锦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费县劳动职业技术学校;费县东蒙职业技术学校;费县科虹职业技术学校;费县华中职业培训学校;费县新世纪职业学校;费县顺和职业技术学校。郯城入围单位名单:山东省郯城县技工学校;郯城英才职业技术学校;郯城县华星职业技术学校;郯城县新科技职业培训学校;郯城县新华职业培训学校;郯城县源森职业培训学校;郯城县金桥职业培训学校;郯城县丰华职业培训学校。平邑入围单位名单:平邑县德才职业技术学校;平邑县成才职业技术学校;平邑县沂蒙职业技术学校;平邑县阳光职业技术学校;平邑县沂蒙大姐职业技术学校;平邑县天姿蒙山艺术职业技术学校;平邑县阳光大姐职业技术学校;平邑县大众电脑职业技术学校;平邑县广大远程职业技术学校。

经济技术开发区入围单位名单: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恒信技术学校;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恒大培训学校;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培训学校;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鑫华职业培训学校;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沂蒙大姐职业培训学校;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职业培训学校;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宏大职业培训学校;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同诚家政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高新区入围单位名单:临沂高新区高升焊接工程职业学校;临沂高新区蒙阳创业职业技术学校;临沂高新区现代职业培训学校。

临港经济开发区入围单位名单: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锦艺培训学校;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科达职业学校;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齐鲁职业学校;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恒大职业培训学校。

临沭入围单位名单:临沭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临沭县康源营养健康职业培训学校;金沂蒙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临沭县佛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临沭县裕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临沭县方正职业技术学校;临沭县一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临沭县金凤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临沭县慧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临沭县国鉴天成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临沭县富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临沭县圣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临沭县金阳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蒙阴入围单位名单:蒙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蒙阴县银桥职业技术学校;蒙阴县东方职业培训学校;蒙阴县高新职业技术学校;蒙阴县玉健职业培训学校;蒙阴县沂蒙职业培训学校;蒙阴县孟良崮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蒙阴县阳光职业培训学校。

莒南入围单位名单:莒南县技工学校;临沂市农业学校;莒南县富民职业培训学校。

第二标段 “创业培训机构”

市直入围单位:山东煤炭技师学院;临沂市技师学院;山东交通技师学院;鲁南技师学院;临沂大学;山东省临沂卫生学校;临沂职业学院;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沂市天汇职业技术学校;临沂市万发汽车维修技术学校;临沂市电子职业技术学校;临沂市远大职业技术学校;临沂鲁南职业技术学校;临沂市今日美食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沂蒙大姐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临沂市沂蒙电力职业技术学校;临沂市沂蒙红嫂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鲁豪职业技术学校;临沂市朝阳信息技术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华星科技职业技术学校;临沂市真情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康乐园按摩培训学校;临沂创业大学;临沂市中信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能源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科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临沂市东方按摩职业培训学校;临沂金太阳家政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新沂蒙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悦纳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雅丽发型美容美甲学校。

兰山入围单位:临沂市兰山区银河职业培训学校;兰山区四联同方计算机学校;临沂市兰山区沂蒙大姐职业培训学校。

罗庄入围单位:临沂市罗庄区高新职业技术学校;临沂市罗庄区华强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罗庄区金剑桥职业学校;临沂市罗庄区华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河东入围单位:临沂电力工程技术教育学校;临沂市河东区恒信职业技术学校;河东区汇才职业培训学校。

沂南入围单位:沂南县剑桥职业学校;沂南县大成职业培训学校;沂南县信大职业培训学校;临沂市信息工程学校。

兰陵入围单位:兰陵县安达职业学校;苍山县华联职业技术学校。

郯城入围单位:郯城县新科技职业培训学校;郯城县华星职业技术学校;山东省郯城县技工学校;郯城县新华职业培训学校;郯城英才职业技术学校。临沭入围单位:临沭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临沭县方正职业技术学校。

蒙阴入围单位:蒙阴县高新职业技术学校;蒙阴县沂蒙职业培训学校;蒙阴县东方职业培训学校;蒙阴县玉健职业培训学校;蒙阴县银桥职业技术学校;蒙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蒙阴县阳光职业培训学校。平邑入围单位:平邑县广大远程职业技术学校;平邑县阳光职业技术学校;平邑县沂蒙职业技术学校;平邑县德才职业技术学校。莒南入围单位:莒南县技工学校;临沂市农业学校。费县入围单位:费县劳动职业技术学校。沂水入围单位:沂水县创新职业技术学校。

临港经济开发区入围单位: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科达职业学校;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齐鲁职业学校。

经济技术开发区入围单位: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沂蒙大姐职业培训学校;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恒信技术学校;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恒大培训学校;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培训学校;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宏大职业培训学校;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鑫华职业培训学校;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同诚家政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职业培训学校。

高新区入围单位:临沂高新区现代职业培训学校;临沂高新区高升焊接工程职业学校。

七、采购小组成员名单:于咏梅、刘宝席、高源、解万萍、张军

八、联系方式

1、采购人:临沂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管理办公室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北京路33号。

联系人:任建华 葛现斌

联系方式:8103162 8056681

2.代理机构:临沂鼎泰招标有限公司

地址:临沂市北城新区沂蒙路1号环球国际中心A座11楼。

联系人:李工

就业指导与培训 第6篇

摘 要: 本文在分析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总结国际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培训与就业政策建议:加强宏观规划和立法;强化集中管理,整合社会资源;培训、就业政策与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培训、就业政策与其他政策同步配套;培训政策与就业政策良性互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终身学习与就业平台。

关键词: 河北省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 培训与就业政策

一、培训与就业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

国际上培训与就业政策的制定虽然都比较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但理论层面的研究无疑会使政策的制定建立在更加科学稳妥的基础之上。培训与就业政策的制定主要有两个理论基础,分别是人力资源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

1.人力资源理论。

人力资源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制度学派经济学家伊莱·金兹伯格。他生活的年代,由于科技革命影响了产业结构,进而影响了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劳动力资源浪费严重。为应对以上挑战,伊莱·金兹伯格于1958年出版了《人力资源:国家财富》一书,集中表达了其学术观点。在书中,他强调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两个主张:一是每个人都有开发自己潜能和自由就业的权利;二是为劳动力提供技术、智慧和正义是国家财富来源的关键。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足,给美国经济造成的后果是:经济萧条时期工作岗位短缺;部分劳动力长期找不到满意的、有价值的工作;政府的教育和培训投入不能满足充分开发人的潜能的需要;就业市场自身无法保证所有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因此,他认为政府应该刻不容缓地进行“人力革命”,认为关注“国民教育和培训、能力和技术”既是美国政府应该承担的核心责任,又是在冷战中美国继续保持其经济和军事领先地位的需要。他主张政府政策既要为失业劳工提供技术培训,又要着力进行机构改革、劳动力市场规划和大规模投资。这样不仅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还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金兹伯格对美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高度关注和对政府制定政策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的论证,顺应了战后美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客观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2.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他通过对美国农业的研究提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不仅和物质资本一样,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且通过就业和培训计划对人力开发所投入的费用,具有比物质资本投资更高的收益率。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基本原因是其人力资本未受到同等程度的破坏。贫困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在于人力投资落后于物质资本的投资,劳动力因失业而闲置时,人力资本就会退化。因此,面对美国经济对劳工知识和技术日益增长的客观现实,政府应该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公共教育的投资,达到极大促进经济繁荣和增加穷人福利的目的。

人力资本理论强调通过学校和政府的培训计划对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繁荣和消减贫困人口。人力资源理论更强调人力资源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意义,倾向于从制度上考虑如何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主张制定广泛而全面的人力政策。虽然两种理论有差别,但是共同主张是“人力”和“人力资源”具有与物质资本同等重要的地位。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不同,人力资源不利用就是浪费,而且是政府和社会的一项经常性开支。不管其是否就业,公民家庭和政府都要为其生存对其教育、医疗、公共基础设施和日常社会救济等方面进行投资。只有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才能突破战后美国经济增长的瓶颈。

二、培训与就业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国际经验与教训

1.国际成功经验。

(1)加强规划和立法。

通过立法的方式加强培训与就业,能够强有力地凸显政府对人力资源战略地位的重视,并为培训和就业政策的落实提供法律依据。美国为适应二战后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及应对经济衰退和失业,从1946年颁布《就业法》到1968年先后颁布和修订了10多项法案,其中最主要的是1962年《人力开发与培训法》、1963年《职业教育法》、1964年《经济机会法》。英国为促进培训和就业,颁布了《反就业歧视法》、《教育法案》、《就业和训练法案》。日本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1961年颁布《农业基本法》,通过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以夯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农业基础。而且,日本尤其重视通过逐级升学的途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应对结构性失业问题和经济转型,欧盟实施了里斯本战略,在此战略下,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制定了一系列共同政策,包括《欧洲终身学习关键能力参考框架》、《辨识和承认无正规、非正规学习欧洲共同原则》、《欧洲终身学习资质框架》、《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系统》和《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参考框架》。其他国家,比如法国、德国、俄罗斯、西班牙、秘鲁、韩国都对就业与培训制定相关的法规。

(2)有机构集中统一负责政策的实施。

“有法可依”之后是“执法必严”。要落实法律条款,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实施,并对各个项目进行监督、调研和评估。美国在1962年《人力开发与培训法》规定成立“总统人力政策顾问委员会”,1963年《职业教育法》规定成立“全国职业教育顾问委员会”,这些机构的职责是依法确定调研对象和标准,检测项目施工过程,提出改进建议。英国成立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就业,为扶持小企业发展,稳定就业岗位,组建统一的政府小企业管理与服务机构。

(3)培训、就业政策与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繁荣相结合。

首先,通过培训和就业政策夯实农业基础。日本《农业基本法》规定要使农业从业者及其家庭得到适当的职业,维持与农业经营相关的生活的稳定,必须改进教育、职业训练和职业介绍事业,振兴农村地方工业。另外,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地区政策、中小企业政策、就业政策、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调整,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他国家,比如丹麦、荷兰、瑞士、英国都非常重视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培训夯实劳动力转移的农业基础。

其次,培训与就业政策与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培训与就业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劳动者素质,适应了产业结构升级、经济转型的需要,而且能够比较有效地应对当时的经济衰退、失业和贫困问题。美、英、日、欧盟等国家都有这方面成功的经验。

再次,通过培训、就业政策,让劳工从事公共服务事业。政府把高素质劳工吸纳到公共服务领域,成为公共服务的最大雇主,不仅能促进劳工市民化,而且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整体和谐发展。

(4)就业、培训政策与其他政策紧密结合。

就业和培训政策,必须与其他政策配合,才能真正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培训和就业政策突出了劳工内在素质和充分就业在转移过程中的重要性,还需要在住房、医疗、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方面的配套政策。

(5)培训政策与就业政策紧密结合。

培训政策的目的是提高劳工素质,但是只是素质提高,并不能保证就业,政府还要通过就业政策,积极创造适合劳工就业岗位。比如公共服务领域、新兴产业、振兴中小企业、发展第三产业等。

2.失败的教训。

(1)政策落实过程中缺乏统一领导和集中管理。

通过立法,促进劳工培训和就业,彰显了政府对人力资源的重视,但是政策的落实依然是一个难题。在美国,由于政策体系过于庞杂,目标不明确,管理混乱,造成政策实施的效益低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美国政治体制的弊端。

(2)培训、就业政策与其他政策相脱离。

培训和就业政策的终极目的是降低社会失业率,减少对社会福利的依赖,提高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但培训、就业政策只能解决劳工个人素质提高问题,因此不得不考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对培训、就业政策的影响。比如美国制造业就业机会逐步流向公共交通无法到达的郊区地带,贫困人口却因无力购买家庭轿车而无法就业。培训与就业政策只是解决了劳工技术问题,却未能解决其居住地与就业机会相分离的通勤问题。

(3)培训资金监管不到位和文化冲突。

培训资金的监管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如印度在实施“农业一体化发展计划”过程中,600亿卢比中的60%的款项不知去向,使就业计划的效果大打折扣。还有就是由于劳工来自不同的地区,劳工之间、劳工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文化冲突也是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比如美国1964年《经济机会法》中的“职业团”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吸毒,营地暴力不断,辍学率高,经常发生黑人与白人械斗,学员与当地居民冲突屡禁不止等问题。

三、推进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培训与就业政策建议

1.加强宏观规划和立法。

首先,逐步完善河北省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加强农村劳动者、新生代农民工、大学生培训和就业的统筹规划,充分利用这三条途径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另外,加强河北省大批拔尖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充分发挥拔尖人才在我省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其次,统筹发展我省的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机构、社会培训机构合理定位、有效衔接,为农民工培训、就业和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确定农民工培训和发展的主渠道,并给予大力持久的支持。另外,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各类专项计划,增强政策的灵活性。

再次,在个别城市探索农民工培训和就业立法,先行试点,然后将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全省。

2.强化集中管理,整合社会资源。

充分发挥我国政治体制的优势,加强对培训与就业政策落实的集中管理,有效整合各种资源。为加大统筹力度,由各级政府主要领导督办、集体协商、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落实的方式比较好。另外,要成立专门机构,监督和研究政策的落实情况,防止资金浪费和腐败行为,并不断完善政策。

3.培训、就业政策与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培训、就业政策的制定与落实要与夯实农业基础、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紧密结合。具体就是要与“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河北省压缩落后产能,产业结构转化升级,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提升河北省公共服务水平等紧密结合。

4.培训、就业政策与其他政策同步配套。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除了通过培训、就业政策提高我省劳动者自我谋生、创造财富的能力,还要注重其他政策同步有序推进,包括户籍制度、教育、医疗、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城乡文化融合等。

5.培训政策与就业政策良性互动。

培训政策解决素质提高,就业政策解决学以致用。两者必须良性互动,立足农民工素质发展相关产业,根据产业和社会需求进行教育和培训。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农民工的终身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6.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终身学习与就业平台。

信息技术不仅是新兴的产业,而且为学习与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网络学习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学习,而且能够使学习适合农民工的个性需要。另外,网络能为农民工的就业提供就业信息。因此,打造数字化终身学习与就业平台能够为我省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高嵩.美国就业和培训政策研究述评[J].美国研究,2009,02:140-150.

[2]李少元.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经验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5,07:63-67.

[3]国外立法促进就业[J].中国经济信息,2007,07:27.

[4]雍冀慧.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

[5]梁茂信.战后美国就业和培训政策体系的形成[J].世界历史,2001,05:2-10+127.

[6]王岚,朱静然.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4,36:84-85.

[7]柳园,张韦韦.新型城镇化赋予职教新使命[J].教育与职业,2013,34:22-26.

[8]沙占华.提升农民工教育培训效果的策略探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23-27.

就业指导与培训 第7篇

1.1 全市乡村总人口1745904人, 其中实有劳动力1400904

人, 截止2010年底, 长年外出从业人员达444319人, 季节性务工203009多人, 占劳动力总数的45.69%。其中长年外出务工人员占35.72%, 季节性务工人员占10%左右。

1.2 2010年全区初中毕业人数为16125人, 初中升高中的升学

率为75%, 不能上学的初中毕业生为4031人, 其中60%以上为农村学生, 故农村初中毕业待业新增人员约3600多人, 2010年高中毕业人数为30094人, 升学率为70%, 未上学者达9500人, 农村子女达6500余人。庆阳市每年新增农民工11100余人。

2 庆阳市农民工就业现状调查

2.1 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天津、珠三角、内蒙古、武汉、新疆等地, 每年创收14亿多元, 人平年收入7800元左右。

2010年底, 庆阳市农民工就业按地域分:县内乡外49452人, 占11.13%;省内县外87086人, 占19.60%;省外307735人, 占69.26%;港澳台及境外22人, 占0.015%。外出人员按地点分:东部264547, 占59.54%;中部147336人, 占33.16%;西部32435人, 占7.30%。外出从业按形式分:自发的371672人, 占83.65%;政府组织的20260人, 占4.65%;中介组织介绍的22393人, 占5.04%;企业招收的29591人, 占6.66%。外出从业按行业分:第一产业33501人, 占7.54%;第二产业256416人, 占57.71%;第三产业154400人, 占34.75%。

2.2 农民就业领域主要以建筑业、餐饮业、机械制造业、玩具业、纺织服装业、电子电工业为主。

从其岗位上来看, 以普工居多, 达90%以上, 从事的工作岗位技术含量低;农民工90%从事于电子、玩具、食品、制衣、鞋、胶合板生产、建筑等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只有8%的农民工从事模具、焊工、钳工、车床技术含量高的行业, 从事管理的人员仅占2%。

2.3 52.0%的农民工每天劳动8—12小时, 12.

1%的农民工每天劳动12小时以上。并且70%以上的农民工反映他们没有星期天、节假日, 尤其是实行计件工资的企业更是如此, 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建筑行业和南方的一些装配企业、玩具生产企业, 有时农民工的每日工作时间竟然达到14—18小时, 甚至更多。

3 庆阳市农民工教育培训状况调查

庆阳市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 农村劳动力中, 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 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 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农民工学历均以初中毕业和初中未毕业为主, 农民初中毕业的占31.8%, 初中未毕业的占24.3%, 25岁及25岁以下的农民, 初中毕业以下的占57.0%, 25岁及25岁以上的农民工, 初中毕业以下的占30.5%。根据庆阳市职业教育基础的现状和农民工培训需求, 对全市25家各类培训机构经过调整, 以投资1.4亿元建成的甘肃省庆阳市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为龙头确定10家作为农民工培训基地, 2010年在全市七县一区乡镇举办了14场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20场 (次) , 培训农民4.96万人, 其中职业技能培训2027人, 引导性培训4101人,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1万人, 乡镇企业岗前岗位培训2382人, 创业培训50人, 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4 庆阳市农民工教育培训与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4.1 农民工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机械化的耕作与收获, 使农村劳动力出现更多的富余。同时, 随着城区的膨涨、耕地面积的减少, 农村劳力需求大量减少, 富余人员大量增多。

4.2 农民工技能素质偏低。

大部分企业进行产业升级, 对技能型农民工需求不断增大。企业要求新招员工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中级工以上技能的比重在历年持续提高的基础上又分别上升了2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 但是庆阳市农民工的技能总体上还在原地踏步, 文化程度低, 缺乏技能培训突出。

4.3 农民工有序输出程度低。

由于目前劳动信息网络不够完善, 辐射功能不强, 不能为农民工提供快捷便利, 真实可靠的信息服务, 导致劳务信息渠道不畅, 农民外出务工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4 农民工收入水平偏低。

据人力资源市场提供的用工协议表明, 外出务工人员中, 约有70%的人月收入在千元左右。造成农民工收入偏低的原因:一是文化程度低, 大部分为初中文化程度, 岗位技能低, 缺乏技能培训, 只能做普工、很少能当白领, 或者中级工以上技师, 而普工与白领或技师的工资相差4-5倍。二是农民工有序输出程度低, 外出务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求职人员扎堆现象, 农民工供大于求, 岗位竞争性太强, 用人单位可低于应有工资标准而轻易招到职工。三是受经济影响, 订单减少, 为避免企业停产或倒闭, 企业不得不削减员工工资, 降低生产成本, 维持企业运转。

4.5 学历较低与语文素养差。

必要的文化知识水平是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的基础。没有相应的学历教育, 没有必要的文化知识学习, 会对农民工教育培训形成很大障碍。学历低成为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的一个重要问题。

4.6 技能起点不同与整体素质较低。

必要的培训是农民工进行城市工作生活所必要的, 但是许多农民工在打工前往往没有机会接受培训。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其科技文化素质呈明显的正相关。

4.7 教育培训没有经济障碍和时间缺乏。

当前农民工劳动时间长, 劳动强度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 使农民工的培训可能性变小。

4.8 长线教育与短线培训不互补。

长线教育注重学力提升与素质培养, 短线培训注重技能获得与市场定向。农民工的市民化和城市生存与发展必须有相应的知识水平和城市适应能力。要对现在的农民工通过成人教育对农民工进行补偿教育, 学习必要文化知识。根据农民工的兴趣和从业情况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另外, 就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增加职业教育吸引力, 在义务教育或高中教育之后可以增加职业教育, 使学生在毕业时不仅有过硬的文化知识, 而且有一技之长, 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村劳动和向城市流动打下技能基础。

5 解决庆阳市农民工教育培训与就业的对策

5.1 充分利用“农家书屋”, 提高农民的文化和科技知识水平。

5.2 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他们的创业素质。

一是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引导, 鼓励农民工主动参加培训, 加大培训补贴力度, 充分利用“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 积极组织农民参与培训, 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和本领。二是要针对用工需求信息, 培训机构组织有经验的教学培训人员对农民工开展有效培训, 实现培训与就业有效接轨和无缝链接。三是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四是充分利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各种培训资源, 培养一大批即可在当地成为发家致富的能手, 又可以向外输出农业技术能手。

5.3 搭建就业服务平台, 保障农民工有序输出。一是建立农民工信息台帐;二是建立通畅的就业信息发布网络。

5.4 实行集团性培训, 加强资格认证及准入制。

5.5 落实政策, 鼓励引导农民工创业。

一是开展创业培训;二是积极开展小额担保贷款业务, 解决农民工创业的资金需求;三是实施“回归创业工程”, 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利用务工积累的技术和资金, 在

家乡实现二次创业。

摘要:庆阳市是农业区, 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63%, 富余劳动力达44万余人, 其中外出务工人员近30余万人。农民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但农民工就业及教育培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制约着庆阳市新型能源化工城市的发展。

就业指导与培训 第8篇

一、大学生就业培训市场化中的政府责任

1、目标优化责任

大学生就业培训的重点是政府和市场具有共同目标而共同进行的。虽然政府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提高就业率, 而市场的目标是营利, 但是这两个目标最终交叉在同一个层面, 即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技能, 引导就业培训内容与求职者的职业生涯体系相适应。而在更高的层面上, 这个目标也能帮助确定主体的性质, 主体将要完成的工作, 以及留给其他主体完成的工作。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政府与市场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纽带。

2、法制保障责任

政府在政策上对就业培训机构进行扶持的同时, 还需要加强就业培训的立法建设, 有计划地制定、颁发和实施就业培训服务的各项法律、法规, 从法律角度对就业培训服务的发展及其市场化提供支持, 使市场中的就业培训机构逐步成为具有自主办学权的实体, 在放权的同时真正确立有效的就业培训服务法律调控机制。明确政府及就大学生就业培训服务市场化供给中的政府责任研究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力、职责及利益, 在每个环节上完善管理的法律调节形式和方法。

3、市场监管责任

监控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很多, 但作为营利性的主体, 培训机构会有强烈的动机保护自己, 因此他们会传递好的消息, 掩盖坏的消息。另一方面, 一个完善的监控体系很难设计。想获得培训机构方面正确的绩效信息又不想让政府工作人员埋头于各种提交资火料是相当不容易的, 而要开发即不干涉培训机构的工作又能向政府提供所需信息的反馈系统更是难上加难。

4、激励约束责任

在政府内部, 由于政府服务的局限性, 测评和奖励政府工作质量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公务员制度长期依赖固定的条例, 并不依靠灵活的奖励与惩罚措施。在政府与培训机构之间, 在这种合同关系下, 激励与制裁措施更加趋于实际, 也更加需要明确的表述出来。因为政府在制定培训目标时很难具体到细节, 这致使培训机构从一开始就有为不良绩效进行辩护的理由。此外, 培训机构对就业服务的效果也做不到全程监控。干扰的因素比如学生的自身素质、学校的课程安排、培训老师的差别等等都可能影响目标的实现。

二、如何加强大学生就业培训服务中政府责任的履行

1、加强就业培训制度化建设

(1) 就业培训服务的法制建设

政府对就业培训服务的管理与干预成为反映现实社会中的政治与经济矛盾的一种经验性的产物。基于这种理念, 结合我国的实践, 一方面适当引入市场机制, 另一方面制定具有强制性、规范性的培训服务法律法规, 对就业培训市场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依法规范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行为与办学行为, 保护培训机构主体的合法权益及办学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2) 就业培训服务的政策供给

政府需对就业培训行业市场化运作过程中的建设运营、课程选择、转让价款、就业服务、财务分析、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定, 条件成熟后将相关政策内容纳入法律、法规, 特别是要完善以特许经营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及其法律保障体系, 以确保城市就业培训服务的投资者取得合理的投资回报, 理顺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真正的做到政企分开, 明晰政府与培训机构企业之间的责权利, 使政府、企业和投资者的积极性得到发挥, 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就业培训市场。

2、明确政府在就业培训市场化中的职能边界

(1) 直接参与:促进高校就业培训课程资源改革

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促进大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式, 使就业培训课适应国家就业政策的变化和学生的思想实际, 一方面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增强参与社会和就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掌握择业技巧, 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 规则制定:合理确定就业培训机构的服务供给范围

教学内容应改变传统意义上的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 在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同时, 注重知识的发展与更新的做法, 积极开拓案例教材、技能教材, 与就业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使就业培训能快速适应社会发展, 紧密结合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大学生就业培训服务市场化供给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3、强化就业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

(1) 完善的就业培训机构准入监管

由于市场经济的逐利性, 参与者投资办学的目的都是为了盈利, 这就会使参与者中鱼龙混杂, 一些不符合办学条件的社会主体出于盈利目的, 也千方百计的加入竞争行列。

(2) 全面的就业培训服务内容监管

“技能评估和资格认证以政府的力量来推行, 由政府认定和授权的机构来实施, 这一制度不仅把教育培训、就业和企业制度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也是把个人与社会和企业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同时给教育提供者更多的压力, 在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教育质量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大学生就业培训服务中, 也可以由政府制定适应当前市场的资格认证和技能评估制度, 对培训机构的资质和培训老师的能力进行把关, 保证培训服务内容的质量。

(3) 科学的就业培训服务费定价管制

政府需要培训服务的定价进行管制, 在充分考虑培训需求、培训机构能力和成本的基础上, 由政府最终确定价格。然后在社会上进行统一招标。

总之, 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 政府应该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当成一种责任来负担, 这样对于政府和大学生本人及社会的政治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随着全国高校大规模的扩招, 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 从而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政府作为政策的调控者, 在市场规范、提供服务、制定政策等方面应承担更重要的责任。本文阐述了政府在大学生就业培训服务市场化过程中承担的责任, 并提出了如何强化政府责任在大学生就业培训市场中的作用。

关键词:就业培训,市场化,政府责任

参考文献

[1]张成福:《责任政府论》,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 (2) 。

就业指导与培训 第9篇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劳动力,培训就业

一、学生的内涵、教育者的任务

教学是伟大的事业,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向知识的需求者传递知识,令其成长,达到传道、功成、解惑、果就。每个需要知识的人都是被教育者,对于教育者来说,他们没有年龄的差别,没有职业的不同,没有素质的差异。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随之而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随之而生。这部分人群缺乏文化知识,没有任何独特的技术,面对当前社会的发展,一片茫然。因而难以获得社会上更好的就业机会,从而给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困难,造成劳动力的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脱节。如何传授给这部分人新的知识,实现贫困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增加他们的收入,维护社会的和谐,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现状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多方研究农村劳动力的规模与结构,掌握劳动力和剩余劳动力的人数,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与特征,研究市场需求,然后对证下药。根据我的了解,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最近一些年出外打工的数量不断增加,在打工的人中间,不断有人返回本地,但是他们仍然从事二三产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已经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根据调查资料,在这些打工的人中间,他们大部分是初中以下的文化,甚至很多人没有小学毕业。他们的平均年龄在35岁,虽然没有过高的文化,但是他们大部分人都头脑灵活,吃苦耐劳,善于学习,他们见过一定的世面,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也非常能够希望去外地谋求职业增加自己的财富。在他们过去所从事的行业里,基本上以制造业、商业、饮食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最普遍的是,他们到低层次的商业饮食服务业打工,有一部分人到了县城,有一部分人到了省城,甚至有一部分人远走他乡去了广州、上海等地。在这些人中间,在农忙时候,他们忙里偷闲地赶回家乡从事农业生产。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作用和意义

如果大部分人没有职业,在社会上游荡,存在的危害不言而喻。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事关重大,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的繁荣,和谐他们的家庭,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相当的作用。作为教育者,要看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优势,他们吃苦耐劳,对薪水的要求并不奢望,他们善于忍耐,他们从事的工作是城市人所不愿意做的,这些工作又是非常基础的,是日常生活所离不开的,为城市人的生活提供着便利。城市经济的“扩散效益”,为农村的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技术、信息,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拓宽了思路,很多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提高了生活质量,缩小了城乡的生活差距,带动了更多的人外出打工,造成了良性循环。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策略

1. 加大宣传,健全机构,配置专门的工作人员和教育者,制定专门的计划,组织有规模的培训,加大考核力度,提高机构培训效率,要求多管齐下,稳扎稳打,步步推进。

2. 关注培训质量,杜绝形式化,注重农民的利益,严格按照政府的要求,增强教师的认识,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监督主办学校,认证审核师资力量,加大硬件设施的投资,保证农村多余劳动力能够顺利利地转移就业,确保培训工作省时高效,及时地完成教学任务。

3. 培训之前认真地考察,做到有的放矢。比如说,做问卷调查,培训之前作走访工作,经常开一些会议进行探讨,认真地调查农村剩余劳动力思想的状况,研究他们的心态,激发起他们对培训的热情,研究市场动态,解决技术难题,增强他们的信心,鼓励被培训者带动更多的人来接受培训与外出务工。

4. 实行订单培训,提高就业率。对于剩余劳动力,有多方面渠道进行培训,要不断地摸索经验,整合社会资源,根据实际就业的情况,打造最佳的培训模式。利用现有的学校作为培训基地,利用现有学校的培训设施设备,一方面,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另一方面,由政府出头联系就业部门,实现了包培训包就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培训的后顾之忧。需要投入资金的,也按照需要给予实际的解决。在培训期间,建立集吃、住、教学于一体,由必要的时候进行封闭培训。根据实际情况,扩大和缩小培训的规模,节约培训资金。如政府出面和用工单位签订就业合同,和用人单位协商好用人的条件,根据用人条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有的放矢,由于就业渠道的畅通无阻,极其有力地促进了培训工作的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掀起一片高潮。

5. 拨出专用款项,施行专款专用政策,加大经费支出,严格实行财务监管,执行财政报账制度,由财政、扶贫、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一起出面进行监管,为培训创造有利的条件,有力地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让所有的人都能够掌握实用技能,这样就有效地督促了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提高所招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率。

五、面临困难与问题,迎头而上,周密解决

虽然不断地取得成绩,但随着成绩出现的,是一系列的难题。一方面,有些劳动力观念差,他们认识不到学习的用处,认为只要自己勤劳肯干,有用不完的力气,就可以赚到大钱就可以养家糊口。有的人是在培训的过程当中,也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培训者的认识不到位,有的培训者任教多年,一直以来是对着学生们上课,面对这样的一群学生缺乏耐心; 有的培训者原先没有做过教师,教学经验不够。还有政府的组织协调不力,一部分的工作人员是走过场。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主管部门有扶贫、农业、科协、教育、劳动等五个部门,妇联、共青团等部门也有所涉及,但是这些部门没有有效地联合起来,他们单独地开展培训工作往往是顾此失彼,有时候又造成重复的劳动,资金也造成一定的浪费,使本来就不多的资金更加捉襟见肘,从而培训效率不高。因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 提高各级政府对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的认识,让所有的社会剩余劳动力都有效地经过职业培训而成为人力资源。

2. 切实抓好培训机制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投入大量的资金,配齐专职人员,为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培训不遗余力。每个部门各司其职,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审慎积极地负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再就业资金、政策、制度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保障。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使培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就业指导与培训 第10篇

关键词:工程移民,农转非,安置,就业,教育,培训

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是重庆市巴南区五布河干流上的综合利用工程,是水利部确定的2020年前建设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建设征地涉及巴南区的6个镇19个村,征占用各类土地958.27 hm2 (14 374亩),涉及移民6 265人。该工程于2015年开工,计划2019年水库下闸蓄水。至规划水平年生产安置人口7 360人。根据移民安置意愿调查和地方政府意见,工程移民全部采用农转非模式安置,目前移民安置工作即将进入实施阶段,因此,研究探索移民农转非安置模式下的就业教育培训机制,对促进移民就业、保证移民安居乐业和安置区社会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农转非安置移民的基本权益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以及巴南区人民政府的相关规定,农转非安置移民享有下列基本权益。

1.1 基本养老保险

被征地农村居民依法登记为城镇居民后,按照有关规定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障体系,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的办理按照《重庆市2008年1月1日以后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组织实施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1.2 生活困难救助

为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活困难救助制度,对生活困难、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被征地农转非家庭,由民政部门依法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

1.3 就业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

在移民已实现基本就业的基础上,尊重移民既有的生产习惯并积极维护其合法权益;对于不愿外出打工的移民,全方位多角度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就业导向和教育培训服务,努力提高其工作意愿和就业能力,为其实现稳定就业创造条件。

2 当前农转非移民就业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业是观景口水利枢纽农转非移民能否得到妥善安置的关键,而解决农转非移民就业问题的根本是就业教育和培训。通过对当前重庆市农转非移民就业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各方认识层面存在偏差

一方面,农转非移民就业意识淡薄,部分移民存在宁拿低保不拿低薪的懒惰意识,部分移民虽有就业期望但定位不准,未能根据自身能力准确把握就业方向,甚至有个别移民存在搬迁致富、完全依赖政府的错误思想;另一方面,负责农转非移民安置的部门工作不细致、不到位,对移民就业以及就业教育、培训工作不重视。

2.2 就业教育培训内容单一且缺乏针对性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农转非移民的就业教育培训只集中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忽视文化教育及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教育;部分面向移民开设的就业教育培训课程,有较大的盲目性,未能根据农转非移民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教育培训,使得农转非移民无法尽快融入新的就业和社会环境。

2.3 就业教育培训质量低下

一般情况下,政府在社区组织的就业教育和培训能够从实际出发,然而受社区人力、物力、场所等条件限制,培训规模不大;依托职业学校开展的农转非移民就业教育和培训,师资力量较强,规模也相对较大,但针对性较差,培训后的移民就业率不高;与企业合作的培训模式虽然可行,但调查发现,企业往往为追求经济效益,对移民就业培训并不重视,甚至只是走个过场就匆匆结束。此外,培训工作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联系不紧密,培训主管部门只负责生源的组织,培训机构往往只注重培训人数,对培训后的就业情况掌握不足,就业教育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就业教育跟踪机制不健全,对经过就业教育培训后未能成功就业的移民,未再次进行更深层次的持续性教育。

3 解决农转非移民就业教育问题的探讨

观景口水利枢纽7 000多移民全部采用农转非方式进行安置,将给当地政府的就业教育、培训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而就业教育、培训的成败将关系到众多移民能否找到就业出路,是移民安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针对上述农转非移民就业教育、培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建议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善农转非移民就业教育、培训环境,彻底解决其就业问题。

3.1 健全移民就业教育培训体系

为解决农转非移民就业问题,首先要健全农转非移民就业教育、培训体系。

制定移民就业教育培训政策,逐步完善就业教育培训机制及就业教育管理体制,以保障农转非移民就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为保障就业政策的落实,应做好各级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间的协调工作,落实税务、工商等部门扶持农转非移民就业的优惠政策。消除农转非移民就业的制度缺陷,围绕市场用工需求,合理有效配置劳动力,使农转非移民的就业教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加大对移民就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扶持力度,为有能力进行就业教育培训的机构提供各种政策支持和优惠条件,为有创业、就业意愿的移民进行能力、素质、心理、管理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实现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

加强移民就业教育培训资金管理,在农转非移民就业教育资金管理及使用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长效监督体系和奖惩制度。在经费使用和财务管理上确保专款专用、动态监管、定期审计、奖惩分明,保障经费充足和合理有效利用,为农转非移民就业教育的实施提供健康良好的运营环境。

整合社会和企业教育培训资源,认证一批教育条件好,教学质量高,培训后就业率高的定点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农转非移民就业服务中介机构的管理;加深与具有培训能力和经验的企业的合作。

完善教育培训回访、教育培训效果跟踪评价、就业统计和再教育机制。由政府牵头,依托本地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联合企业人事部门,建立农转非移民就业教育实施管理机构,做好农转非人员资格审查、教育建档、就业教育效果反馈、跟踪等环节的各项工作。同时应加大对农转非移民就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农转非移民就业教育服务中心,为农转非移民就业提供服务。

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延伸到培训机构、用人单位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健全定员定岗、培训教育和考核机制。

3.2 丰富移民就业教育培训内容

农转非移民由农民转为城市居民,不仅仅是身份的转换,其生活环境、就业环境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就业教育培训有助于移民打破自身旧的思想观念,消除小农意识,学习新思想新方法,为尽快融入城市环境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农转非移民要对自身能力客观评价和准确定位,增强就业意识,摒弃自由懒散的生活陋习,主动参与社会竞争。

农转非移民就业教育培训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教育培训机构不仅需要对移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还需对其开展心理辅导,使其形成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职业角色转换,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此外,考虑到移民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的实际情况,就业教育培训应注重第三产业就业培训。同时,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移民分别确定培训内容,如低年龄段移民注重文化教育,中间年龄段移民注重服务业及劳动密集型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高年龄段移民注重社区服务培训。

3.3 完善移民就业教育培训模式

移民就业教育培训内容具有多样性,因此,其教育培训工作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向多门路、多渠道、多模式的方向上发展。如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特点,可分别采取集中、分散、现场指导等教育培训方式,培训时间也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此外,政府还可有效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和报纸等传播媒介,开展多渠道移民就业教育培训。

为提高农转非移民的就业率,就业教育培训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特色培训,可按市场和移民需求决定培训内容,使就业教育培训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比如对有自主创业能力和要求的移民,可结合重庆市微型企业的优惠政策,根据移民就业意愿采用“订单式”、“点菜式”培训模式,对移民进行管理、家政、烹饪、护理等行业的专门培训。对文化素质较高的移民,还可以利用现代网络资源进行就业教育培训。争取通过就业教育培训转变移民的自我认知,提高农转非移民就业者的认识水平、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准,培养出一批思想上进、专业技能熟练、实践能力突出、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与时俱进的新移民。

4 结语

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工程移民农转非后能否妥善安置的关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转非移民就业教育培训工作。建议从健全农转非移民就业教育体系、丰富移民就业教育、培训内容和完善移民就业教育、培训模式等3个方面着手,在根本上解决农转非移民的就业问题,使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移民能够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王媛媛.三峡库区(重庆段)农转非移民就业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刘忠梅.浅析重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2(14):46-47.

[3]张义兵.面向需求的订单式教师培训设计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9.

新职业引领培训就业等三则 第11篇

劳动保障部已经发布了第五批新职业,本次共发布了10 个新职业:礼仪主持人、水域环境养护保洁员、室内环境治理员、霓虹灯制作员、印前制作员、集成电路测试员、花艺环境设计师、计算机乐谱制作师、网络课件设计师、数字视频合成师。至此,劳动保障部自2004 年8 月份建立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以来,已经发布了五批共50 个新职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次发布的新职业有两大特点:第一,与人们生活质量提高要求息息相关。如室内环境治理员、水域环境养护保洁员、花艺环境设计师、礼仪主持人、霓虹灯制作员等6 个职业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这反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大批提供相关服务的从业人员就自然而然形成一个个稳定的群体,由此这些新兴的职业就应运而生。第二,与高新技术高度相关。如印前制作员、数字视频合成师、集成电路测试员、网络课件设计师、霓虹灯制作员、计算机乐谱制作师等6 个新职业无不与高新技术相关。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很多新兴的科学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地使用,这引起一些职业的职业活动内容发生了大的变革,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职业影响更是广阔而又深远。据悉,劳动保障部正在研究论证的还有安防系统设计师、咖啡师、木材防腐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体育经纪人、皮具设计师、照明设计师、调香师、陶瓷工艺师、陶瓷产品设计师、糖果工艺师、地毯设计师等12 个新职业。

首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三大奖揭晓

由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发起并主办、《职业》杂志社等机构协办的“首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颁奖典礼暨峰会”日前在京举行。本届峰会共颁出十佳企业、十佳人物、管理成果金奖三项大奖。

荣获首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的十佳企业有: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武汉钢铁公司、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青岛港集团公司、安利日用品有限公司、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新浪网中国(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国华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获十佳人物奖的是:青岛港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许继集团有限公司王纪年,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杰,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俊贤,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所长薛海中,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院长兼党委书记赵振元,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管理学博士、教授赵曙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文贤,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董凡凡,柏明顿管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顾问、董事长胡八一。

获得成果金奖的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邓歧琳等,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高倬,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郭晓科,中央电视台人事办公室主任杨晓民,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信息产品和商用渠道集团人力资源经理汪宁红,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七研究所所长薛海中,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段冬。

我国近400 万人从事HR 管理

有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有近400 万人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但大多数人从业经验只有3年至5年,其整体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就业指导与培训 第12篇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 高校学生数量呈爆炸式增长, 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就要求学校通过提高就业技能培训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就业, 这种状况增大了管理的难度, 也增加了管理的工作量, 在管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纸质文档和临时数据, 这样的纸质材料难以保存和整理, 使得管理人员在就业技能管理过程中疲惫不堪, 被繁重的管理工作占去了大量的时间。

本系统能够将管理者从繁重的手工数据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 减少工作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查阅、编辑学生就业技能培训的相关信息。通过本系统管理者可准确无误的完成培训项目的报名工作, 整个报名过程完全在网络上完成, 快捷高效。此外, 本系统还可根据数据库中的相关科目成绩进行智能化汇总分析。管理者可根据分析结果辅助决策, 选取更合理的等级标准或培训方向的安排。

二、技术支持

1. Web技术。

Web是一种基于浏览器/服务器 (B/S) 的体系结构, 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Web站点。Web数据库就是将数据库技术与Web技术融合在一起, 使数据库系统成为Web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从而实现数据库与网络技术的无缝结合。

2. Browser/Server结构。

B/S结构, 即Brows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 结构, 是对C/S结构的一种改进结构, 主要是利用WWW浏览器技术, 结合浏览器的多种Script语言 (VBScript、Java Script等) 和ActiveX技术, 用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 并节约了开发成本, 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

3. ASP技术。

ASP是 (Active Server Pages) 的简称, 它是一个WEB应用程序环境, 应用于WINDOWS系统。通过ASP, 开发人员可以使用多种开发工具来组合HTML代码, 可以利用本地服务器或远程服务器上运行的组件来存取数据库、应用程序或处理信息, 实现强大的WEB应用。考虑到导航系统需要对数据库操作以及动态更新的特点, ASP是理想的开发方式。

4. SQLserver数据库。

SQL Server是由Microsoft开发和推广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近年来不断更新版本, SQL Server 2008是目前最新版本。

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系统架构分析。

本课题设计的高校学生就业技能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网络数据库SQLserver的B/S架构的系统。

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一般采用C/S架构 (客户机/服务器) 方式来完成。在这一架构中, 业务逻辑位于客户端, 每完成一项事务, 都要频繁地访问数据库, 使得网络上数据流量非常大, 对于慢速连接的用户, 甚至无法使用。

为弥补上述C/S架构的缺陷, 人们开发出了三层或多层架构:客户机—中间件 (应用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在这种架构中, 业务逻辑放置于中间件服务器上, 大量的数据流也位于中间件和数据库之间, 而客户机只是简单地发出请求, 中间件接受请求后进行事务处理并将处理的结果返回给客户机。B/S架构实际上是三层架构的一种, 所不同的是客户端就是目前几乎每台电脑中都有的网络浏览器, 而中间件则是Web应用服务器。主要的业务逻辑均由位于Web应用服务器上的Servlet和JSP程序或JavaBean来处理。

2. 系统功能实现。

本系统是基于前台浏览器数据查询、指令发送和后台服务器数据处理、数据存储, 来完成信息处理任务的。根据模块化原理, 按照功能单元将系统分为了十大功能模块, 分别为:学生注册管理、用户管理、公告信息管理、考试信息管理、统计分析、学生注册、考试报名、成绩查询、课表查询、公告查询。根据使用和操作的功能设计了二种用户模式, 即:管理员 (教师) 账户和用户 (学生) 账户。为便于整个系统组织管理, 把各个相对独立的数据和功能组织到整个大系统中, 我们把各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完全独立设计, 编译成独立的目标功能模块, 各功能模块最后被集成到一起。

管理员账户的功能模型如图1所示。其主要功能是发布相关培训和就业信息, 管理学生注册报名信息和身份验证, 完成培训课程和各批次考试信息的公布, 统计分析学生成绩的分布情况, 用于辅助决策。

用户账户的功能模型如图2所示。其提供给学生个人信息注册和身份认证及登陆, 并提供考试报名、成绩查询、课表查询和公告查询等功能。

四、结论

该管理系统设计完成后并投入了应用, 在运行过程中进行了修复和完善, 现已正常使用。软件系统基于B/S的架构, 降低了网络环境和客户端配置的要求, 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同时, 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大大缓解了学生注册报名和成绩查询工作的压力, 也节约了大量的纸张消耗。也为探索建立高校就业技能培训管理新途径和新方法, 提供了技术保障。

摘要:国内高校在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方面应用计算机智能无纸化管理的还相对较少, 部分高校使用的系统还仅局限于单机环境, 数据相对独立、闭塞、不易共享, 存在较多弊端。本文在对高校学生就业技能培训信息管理工作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Web的学生就业技能培训信息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

关键词:以太网,SQLserver,B/S,智能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黄刚, 赵校.B/S和C/S模式在MIS中的比较[J].铁路计算机应用, 2004, 13 (4) :50-51.

[2]涂序彦, 李秀山, 陈凯.智能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3]邹天思, 孙明丽.ASP数据库系统开发完全手册[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2.

上一篇:加强妊娠期护士管理下一篇:职校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