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检查范文

2024-05-06

染色体检查范文(精选10篇)

染色体检查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7年11月~2009年4月本科共接收疑似胎儿染色体异常孕妇8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38岁,平均27.6岁。孕周最小16周,最大29周,平均24.7周。既往病史:不良孕史13例,包括多次流产,梅毒和胎位异常等。唐氏儿分娩史3例。父母染色体异常41例,其中父方染色体异常17例,母方染色体异常22例,同时染色体异常2例。有遗传病史者8例,B超提示畸形7例,其他12例。

1.2 方法

在B超引导无菌操作下经腹羊膜腔穿刺取羊水20ml,注入2个无菌离心管内,在离心机上以1000/min离心5 min,用吸管吸除上清液,留0.5ml沉淀。将沉淀物、培养液及小牛血清混匀后37℃培养。6d更换羊水培养液,此后每天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选择适当时机收获。注意全过程严格无菌操作,以免杂菌污染。(3)收获:收获前3 h加入秋水仙素,使细胞从管壁上脱落游离。将培养液全部倒出,用6ml的0.075M KCl低渗液处理2min。然后用1ml甲醇和冰醋酸(3:1)预固定,吸出混有固定液的低渗液,重复3次。吉姆撒染色,镜下观察、记数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20~30个,选择3~5个,按ISCN 95版对染色体核型进行显微分析[2],所有数据存档备案。

2 结果

84例患者中染色体异常58例,占69.0%(58/84)。染色体异常病例中,倒位13例,其中1号染色体倒位1例,Y染色体倒位2例,9号染色体倒位10例,异常核型来源均来自父亲或母亲。易位24例,其中罗氏易位8例,平衡易位16例,异常核型来源均来自父亲或母亲。18三体2例,部分18三体1例,21三体9例,孕中期B超检查显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部分8三体1例。嵌合体8例,2例46,XX/47,XXY,1例45,X/46,XX,2例46,XX/47,XXX,3例46,XX/46,XY。嵌合数目:在46,XX/46,XY核型中,36个集落为46,XX,20个集落为46,XY;在45,X/46,XX核型中,42个集落为46,XX,8个集落为46,XY;在46,XX/47,XXY和46,XX/47,XXX核型中,均只有1个集落为异常核型,随体和次缢痕多态性7例。对58例患者复查显示,染色体异常或随体和次缢痕多态性58例,复查符合率100%。58例患者中有45例患者自愿行流产手术,13例顺利分娩。产后随访结果显示,18三体1例、21三体1例、部部分8三体1例,染色体倒位或易位1例。随体和次缢痕多态性6例的胎儿产后均正常。1例核型为46,XX/47,XX的胎儿引产后为多发畸形,2例核型为46,XX/47,XXY的胎儿引产后为外生殖器两性畸形,合计3例。

3 讨论

人类染色体数目虽然不多,但每条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信息是及其庞大的,在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微小的染色体异常可能导致调控机制发生,导致发育中断或异常。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迟缓几乎是染色体异常者的共同特征,给其本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负担,由于目前基因治疗刚刚起步,大多数遗传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3],因此在产前进行有效诊断,最大限度地减少遗传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造成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很多,父母遗传是其重要因素,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若致病基因是隐形基因,致病概率较小,或者虽然是显性基因,但通过父母双方基因的互补和竞争,其后代也不一定出现遗传病症。另外部分遗传病出现明显的家族遗传,如家族中遗传病出现明显的母系或父系遗传,其致病基因一般在性染色体上。除了遗传因素外,基因的变异也是造成胎儿致病的因素,如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如营养,刺激,辐射等,出现染色体缺失,增加或变异,从而出现获得性遗传病。

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由于其简单有效而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原理的局限性。羊水染色体虽然代表胎儿染色体,但不等于胎儿染色体,因为羊水细胞除胎儿脱落细胞外,还有部分羊膜上皮细胞[4]。而且羊水细胞可来自胎儿的不同是羊水的纯度,抽取过程中穿刺不能避开前壁胎盘,或者穿刺针损伤胎儿造成血源污染。其中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羊水细胞的生长,严重时导致羊水染色体报告与胎儿染色体不符。最后是培养方法的局限性,培养技术要求高,对嵌合现象难以判断,不能诊断多种单基因或者多基因遗传病,培养时间长,增加了杂菌污染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羊水染色体检查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确诊率,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可以减少遗传病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建英,王天飞,杨惠珠,等.7059例孕妇唐氏综合征筛查及羊水产前诊断[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7):24-25.

[2]郑军,强荣.人类染色体图像分析系统在核型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10(5):39.

[3]方群,游则山,王彩玲,等.妊娠中晚期300例胎儿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J].中国医学遗传学杂志,2000,1(17):16-19.

染色体分离 第2篇

识别染色体之间差异的技术会对基础基因组学研究及个性化医疗产生重大影响。“这绝对是下一个科学前沿,”斯科普里斯研究所的统计遗传学家尼古拉斯·施霍克(Nicholas Schork)说,否则,“我们就错过了因人类有配对染色体而产生的各种生物学现象。”

当科学家们为人类基因组测序时,他们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染色体是成对出现的这个事实,其中一条继承自母亲而另一条来自父亲(决定性别的Y染色体除外),标准的流程却将两条染色体的基因数据融汇成了单独的一个序列。

奎克的补救是在基因测序之前从物理上将染色体分离开来。细胞从细管进入芯片,当奎克将一个准备分裂的细胞注入(这是染色体最易于复制的阶段),他将细胞锁定在一个仓室中,然后打破细胞膜,让染色体流出。它们会随机分布进入48个较小的仓室内,虽然最终可能一个仓室有多条染色体,但染色体不太可能与其配对的另一条在同一个仓室。使用通用的技术,染色体进行测序并扫描寻找遗传变异。

其他的研究团队也用不同的策略来对单条染色体测序,但是奎克认为他较有优势,因其不必像其他人那样,在一个混合了多个DNA片段的基因池中解码和重组染色体。“通过这个方法,我们从物理上准备好测序样本,我们知道(结果)是没问题的。”他说。

如果陈本降到够低,奎克的技术将大有用武之地,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核心基因类型基金的一位资深科学家梅勒迪斯·伊格尔(Meredith Yeager)这样认为。能做到辨认出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哪一条发生遗传变异“真的是个大事情”,伊格尔说,“上下文决定一切。”

举例来说,如果测试查出在一个致病基因中分别有两个突变,就不可能说出是一条染色体产生了两个突变,还是每条染色体各产生了一个突变。一个病人至少有一份正常的基因拷贝可以让其远避疾病,或是以不那么严重的形态发病。不管是预测一种哮喘药物的反应,或是为骨髓移植找到更佳的配对,个性化医疗的准确性取决于搞清楚染色体之间的差异。

为了将微流体芯片商业化,奎克1999年在南旧金山创办了Fluidigm公司,现在正在研究自动化的染色体分离芯片以便它无需过多的专业技能便可使用。奎克希望对人类多样性,或者决定人体免疫系统反应的基因组探究些“真正有趣的东西”。这些领域更难以摸清,因为有着太多的遗传变异,而且目前科学家们缺乏合适的工具对它仔细研究。

染色体检查 第3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6月156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作为观察对象, 并分为唐氏筛查组 (经唐氏筛查高风险的77例) 和超声检查组 (经超声检查异常的79例) 。 唐氏筛查组孕妇年龄22~45 岁, 平均年龄 (32.46±3.24) 岁;妊娠17~36周, 平均妊娠 (28.64±2.35) 周。超声检查组孕妇年龄23~46 岁, 平均年龄 (33.54±3.15) 岁;妊娠17~35周, 平均 (28.55±2.41) 周。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 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唐氏筛查法:取孕妇的外周血3~5ml, 分离血清后在-20℃的环境下冷藏, 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仪) 1周检查2次。仪器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仪。

产前超声筛查:将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4~6MHz, 经腹部对胎儿的头颅、面部、颈部、四肢、内脏、胸腹部、脊椎等进行扫查;对胎儿双顶径、肢体长度、羊水量、胎盘厚度等进行常规测量。对于可能存在胎儿染色体异常者要进行进一步的染色体核型分析:G显带后观察计数培养细胞的15~30个中期分裂象, 对3~5个核型进行分析, 加倍观察分析异常核型。

在超声引导下羊水穿刺:首先让孕妇排空膀胱, 平卧在床上, 常规消毒铺巾, 在超声引导下找到穿刺点, 经腹壁对羊膜腔进行穿刺, 抽取20ml羊水, 分别置于两个无菌培养管中。将针拔出后对穿刺部位进行按压, 让孕妇在休息室观察1h。

染色体异常高风险判断标准:在腾程筛查分析软件中输入孕妇的超声筛查指标, 计算染色体异常风险值, 高于1/380则为高风险截断值。对于存在高风险的孕妇, 待妊娠中期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羊膜腔穿刺, 进一步分析染色体核型, 以明确胎儿染色体核型。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 并用 (±s) 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156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羊水穿刺均取得成功, 没有发生宫内感染和流产, 羊水细胞培养均取得成功, 染色体异常检出22例。其中唐氏筛查组检出6例, 检出率7.79%, 超声筛查组检出16例, 检出率20.25%, 超声筛查检出率高于唐氏筛查, 两组经比较差异明显 (χ2=4.50,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 我国缺陷新生儿的出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给家庭幸福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造成新生儿缺陷的原因主要为染色体异常, 患儿往往存在严重的生理缺陷和智力缺陷。目前, 染色体异常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可能是因为在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或者染色体在体内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断裂以及重新连接所导致[3,4]。这些因素包括物理因素 (主要是天然辐射以及人工辐射) 、化学因素 (指日常生活中经呼吸、饮食或者皮肤接触等进入人体造成染色体畸变的化学物质) 、生物因素、遗传因素、母龄效应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染色体异常治疗十分困难, 而且效果不佳, 因此临床诊断对及时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 超声检查已经成为孕妇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在优生优育的政策实施之后, 人们逐渐提高了优生意识, 对于存在器质性病变的胎儿, 大部分家庭都会选择流产, 对于羊水染色体的检查也愿意接受。羊水染色体检查为染色体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据此可以尽早地对染色体疾病采取预防, 造福子孙后代。

临床上对染色体异常的诊断主要是在孕中期对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以此来诊断胎儿是否存在异常染色体, 以免出现先天畸形或者遗传性疾病。在孕妇的孕中期进行唐氏血清学指标检查和超声NT厚度测量、超声检查胎儿畸形及超声筛查提示各项胎儿非特异性超声表现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预测有很大的作用, 超声检查除了能够检查NT厚度, 还能够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度及各项胎儿染色体非特异性超声表现, 医生根据诊断结果选择是否进行引产或者对症检查治疗。在产前超声检查中, 如果发现胎儿多部位、多器官存在畸形, 那么可能作为染色体异常的高风险, 这时则需要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5,6]。此外, 还有NT厚度也是作为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重要指标, NT厚度指的是胎儿颈部皮下的无回声带, 处于皮肤高回声带和深部软组织高回声带之间, 是孕妇早孕期特别是在早孕晚期均会出现在胎儿身上的超声征象。一般情况下, 在孕10~14周, 胎儿的颈部淋巴管和颈静脉窦是左右相通的, 在颈部聚积了少量的淋巴液, 引起短时间的回流障碍, 这时会在颈部出现暂时性的透明带。如果胎儿染色体出现异常或者发育异常, 那么颈部淋巴管和颈部静脉窦相通会出现延迟, 颈部淋巴回流受到阻碍, 在颈部出现大量的淋巴液, 使得NT厚度增加[7,8]。经医学临床研究证明, 随着NT厚度增加, 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也更高。在孕妇产前的超声诊断中, 胎儿的NT厚度是主要的指标之一, 另外, 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其他非特异性超声表现 (如胎儿脑室扩大、单脐动脉、肾盂分离、脉络丛囊肿、肠回声增强、股骨短) , 也是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指标之一。

唐氏筛查和超声检查是产前重要的检查方法, 对于存在异常的孕妇要采取进一步的羊水染色体检查。随着超声筛查技术的不断进步, 它的优势逐渐体现出来。本文中, 进行羊水穿刺的156例孕妇染色体异常数为22, 检出数目高于唐氏筛查和超声筛查, 这也说明了在超声引导下羊水穿刺能够更为准确地检出胎儿异常染色体。其中超声检查与唐氏筛查相比, 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较高, 并且对于存在高风险的孕妇直接进行羊水穿刺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胎儿的染色体情况, 对避免新生儿畸形和染色体疾病有着积极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与唐氏筛查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56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采用唐氏筛查法高风险的有77例, 进行超声筛查异常的有79例, 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 观察每组胎儿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结果:156例孕妇羊水细胞培养均取得成功, 其中唐氏筛查高风险孕妇在超声引导下羊水穿刺检出染色体异常 (包括三体综合征、平衡易位及倒位) 胎儿6例, 检出率为7.79%;超声筛查异常孕妇在超声引导下羊水穿刺检出染色体异常16例, 检出率为20.25%, 两组经比较差异明显 (P<0.05) 。结论:在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中, 唐氏血清筛查法异常和超声筛查异常均能提示孕妇需进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 且超声检查检出率较唐氏血清筛查法更高, 并且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羊水穿刺对及时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尤为重要。

关键词:超声筛查,超声引导,羊水穿刺,染色体异常

参考文献

[1]常清贤, 陈翠华, 钟梅, 等.胎儿单脐动脉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疾病的产前诊断〔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3 (3) :451-453.

[2]李玮璟, 闫瑞玲, 张永良, 等.妊娠早期超声多指标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3, 16 (2) :82.

[3]李晓峰, 龚斐, 肖红梅, 等.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穿刺用于产前诊断的临床分析〔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13, 32 (4) :278-280.

[4]王绍文.超声筛查及超声引导下羊水穿刺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价值〔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5, 36 (2) :37-38.

[5]孙丽娟, 王欣, 吴青青, 等.超声检查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在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3, 48 (11) :819-823.

[6]姚万发.B超定位下羊膜腔穿刺筛查染色体疾病5例报告〔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12) :135.

[7]王月春, 赵桂杰, 徐洁湜, 等.293例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孕中期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6) :154-156.

染色体端粒揭秘 第4篇

端粒与DNA的其他部分一样,含有A、T、C、G四种分子(A、T、C、G依次是腺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鸟嘌呤的简称)。DNA双螺旋结构中的一条链子的A必须与另一条的T配对,而C必须与G配对。端粒的DNA段由六个基本对组成,即一条含有多个TFAGGG的链子与相应的含有多个AATCCC的链子配合。

在端粒的保护下,细胞分裂时基因不致缺失。细胞需要继续分裂,从而提供新鲜的皮肤、血液、骨骼及其他所需的细胞。在细胞分裂前,染色体自行复制,以便分裂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母细胞DNA双螺旋结构的两条链子必须从中间分开,并由DNA聚合酶和核糖核酸(RNA)小段协助复制子细胞所需的新链子,按A、T、C、G排列的原则与母细胞所分出的一条链子重新组成DNA双螺旋结构。但是此结构比母细胞DNA双螺旋结构短些,这是因为RNA小段不能到达端部的尽头,因此有一段DNA缺失。在子细胞端粒的端部加入端粒酶,就可避免磨损过快,特别适用于生殖细胞,即使在产生精子或卵子后,端粒酶仍很活跃。

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短一些;一旦端粒过短,细胞便会停止分裂。由于缺乏新细胞补充,衰老随之而来,如皮肤起皱、白发丛生、秃顶、骨质疏松、肠胃功能紊乱等,甚至患白血病或早老性痴呆症。另一个威胁是致癌,端粒缺失导致基因突变,细胞无控制地生长,变成癌细胞。

犹他大学的遗传学家理查德·考索恩及其同事们研究发现,端粒越短,人的寿命越短。一般来说,端粒较长的人比端粒较短的人多活5年。60岁以上的人,端粒较短者死于心脏病的几率比端粒较长者高出3倍,而死于传染病的几率则高出8倍。

研究人员认为,宇宙航行中宇宙射线对端粒的辐射会导致宇航员早衰,这就不符合爱因斯坦的孪生子佯谬。该佯谬说,孪生子中的一个乘宇宙飞船去太空旅行,飞船航速接近光速,他的孪生兄弟留在地球上。根据狭义相对论中运动时间变慢的规则,他在飞船中的时间过得慢些。当他回到地球时,他的孪生兄弟发现他比自己年轻。

NASA约翰逊空间中心主任科学家弗兰克·卡辛诺泰说:“问题在于孪生子佯谬没有包含生物学,特别是宇宙射线的辐射效应和衰老生物学方面。”NASA科学网在报道时所加按语指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正确的,在爱因斯坦时代主要是研究时间流逝变慢效应,没有包括宇宙航行的各个方面。

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的宇航员处于地球磁场保护的轨道上,受到宇宙射线的伤害很小。NASA计划在2018年重返月球和奔向火星,宇航员在脱离地球磁场保护的情况下所受宇宙射线的伤害究竟如何,对“辐射衰老”带来什么影响,应当采取哪些防卫措施,都要研究。得克萨斯州立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细胞生物学家杰雷·谢伊及其同事们,在NASA的支持下正在研究这些问题。卡辛诺泰及其同事们最近研究高能铁离子(宇宙射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导致端粒损伤的情况。他们把淋巴细胞放在实验器皿中,并分别暴露于铁离子和伽马射线下。端粒DNA双螺旋结构卷成一条伸长的环带,在染色体端部形成小结。伽马射线仅辐射到环带的一边,而铁离子同时辐射到环带的两边。结果表明,铁离子使端粒受到的伤害较大。

染色体检查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在我院胃镜室进行放大染色胃镜受检者共210例, 年龄19岁~80岁,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5例。观察组男53例, 女52例, 年龄 (43.9±15.3) 岁;对照组男52例, 女53例, 年龄 (45.3±11.6) 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受检者进行放大及染色胃镜检查时, 主要由医生单人操作, 护士辅助传递所需器械及物品。干预组除辅助传递器械及物品外, 护士在医生进行放大及染色胃镜检查操作时, 与医生同步进行干预操作。

1.2.1 放大胃镜检查操作干预

护士的干预操作主要是帮助医生将胃镜镜头保持在相对固定平稳的位置, 使医生可以双手分别操作胃镜的大小旋钮, 快速准确进行对焦, 使病灶组织成像清晰, 便于观察、诊断。

方法:护士用右手拇、示、中三指把持镜身, 并用示指第二指关节轻抵患者咬口护唇部分, 以此作支点将胃镜的位置相对固定, 避免镜头随呼吸运动晃动而影响成像;在吸气时抓住病变接近的一瞬间使医生能尽快固定图像, 便于观察病灶。

1.2.2 色素染色胃镜检查操作干预

护士的干预操作关键是配合医生根据病灶部位的性质, 选择合适的染色剂及浓度, 在病灶暴露清晰时以最快速度有效地将染色剂通过喷洒管喷在病灶部位, 并在染色1 min~2 min后尽快将染色剂冲洗干净[1]。

方法: (1) 染色前先注入用温水配制的祛泡剂至泡沫消失。 (2) 将抽取好染色剂的注射器接上喷洒管经活检孔送入镜头前方后回抽镜体内待用。 (3) 左手以手掌握持注射器, 拇指及示指握住喷洒管与注射器连接处, 以防注射染色剂时连接处脱开。 (4) 在病灶暴露清晰, 医生用手将喷洒管头送至病灶处时, 立即同步快速推出染色剂以恰好覆盖病灶为宜, 再抽取少量空气将管内染色剂推尽, 回抽注射器并带着喷洒管从活检孔内轻轻抽出。 (5) 待1 min~2 min后用清水对着病灶部位边缘, 稍用力快速推动注射器进行冲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放大视野清晰时间、染色着色时间、检查总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在放大胃镜检查时视野清晰用时, 染色着色平均用时, 检查平均总用时, 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P<0.05) 。见表1。

3 讨论

放大染色内镜的应用, 使胃肠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进展, 在指导活检, 直接诊断以往普通内镜不能诊断、需依赖病理检查的某些病变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2]。在放大及染色胃镜检查操作中, 护士主动干预能配合医生安全、顺利、快速地完成检查操作, 并且在放大及染色的引导下, 护士可准确迅速钳取病灶组织, 避免不必要的活检创伤, 可以大大提高活检食管癌及胃癌的阳性率, 减少活检取样误差, 从而减少早期食管癌及胃癌的漏诊率、误诊率。

参考文献

[1]李学良, 林琳, 施瑞华.染色及放大内镜的用法、操作要领及注意点[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6, 23 (3) :1854-1855.

染色体检查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在无极县妇幼保健院和无极县医院自2012年3月-2014年4月进行产前筛查的孕11~13+6周 (孕早期) 且获得随访的孕妇3286例。孕妇年龄22~40 (26.7+5.4) 岁, 其中≥35岁42例;均为单胎妊娠, 头臀长为45~84mm。

1.2 超声检查

1.2.1 颈项透明层测量:

颈项透明层于胎儿正中矢状切面且胎儿呈正常俯屈位时测量。在颈部皮肤高回声带的深部显示无回声或低回声带即为颈项透明层。常规测量6次, 以最厚的值作为颈项透明层值, 测量值>3.0mm为颈项透明层增厚, 视为高风险孕妇;测值≤3.0mm为颈项透明层正常[3]。

1.2.2 鼻骨测量:

胎儿为自然姿势时在胎儿颜面的正中矢状切面上进行测量, 声像图中可见3条清晰的高回声线, 回声强的为鼻骨, 覆盖其上的为皮肤线, 胎儿的正中失状切面需要充分居中。

2 结果

2.1 超声检测结果

颈项透明层增厚 (>3.0mm) 274例 (8.34%, 274/3286) ;鼻骨缺失5例 (0.15%, 5/3286) , 鼻骨缺失合并颈项透明层增厚2例 (0.06%, 2/3286) ;鼻骨及颈项透明层检测均正常3009例 (91.57%, 3009/3286) 。高风险者277例, 高风险孕妇进一步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 结果显示, 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10例, 其中21-三体5例, 18-三体1例, 13三体1例, 45X 2例, 三倍体1体。鼻骨缺失合并颈项透明层增厚2例均为21-三体综合征, 其余3例鼻骨缺失中1例证实为21-三体综合征。

2.2 染色体核型分析

对3286例孕妇中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或产后随访得出染色体异常15例, 其中21-三体8例、18-三体2例, 13-三体1例, 45X 2例, 三倍体1例, 染色体片段异常1例。

2.3

3286例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中, 高危孕妇277例, 检查染色体异常10例, 检出率为66.7% (10/15) , 假阳性率为8.1%。

3 讨论

大多染色体异常患儿多存在明显的智力低下、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畸形等异常表现, 做好产前筛查是预防染色体异常胎儿出生的关键措施[4]。孕妇年龄越大, 期孕有染色体异常的几率越大, 有研究表明孕妇年龄20~24岁, 其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1490, 40岁孕妇的发生率为1/106, 49岁孕妇的发生率为1/11。其原因可能是随着产妇年龄增加, 其卵子在形成过程中出现染色体不分离现象的几率增大[5]。1866年Down发现21-三体综合征患者具有皮肤缺乏弹性及过厚, 面部扁平, 鼻骨细小[6]。随后一些学者研究证实孕早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以及鼻骨缺失可作为11~13+6周超声筛查21-三体胎儿的重要指标。大量研究亦证实, 颈项透明层厚度的测量除用于评估21-三体综合征风险之外, 还可作为其他染色体异常、结构异常以及基因遗传性疾病的筛查手段[7]。由本文结果可知, 采用超声检查孕早期颈项透明层厚度和鼻骨有无缺失检查出高风险孕妇, 大大缩小了进行羊水穿刺分析染色体核型的孕妇数量, 是产前筛查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要:目的 探讨孕1113+6周胎儿鼻骨和颈项透明层超声检查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进行产前筛查的孕1113+6周 (孕早期) 且获得随访的孕妇3286例, 采用常规经腹部超声对胎儿鼻骨和颈项透明层进行检测, 超声检查与后期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孕早期经超声检测染色体异常高风险者277例, 高风险孕妇进一步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10例。3286例孕妇进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或产后随访得出染色体异常15例, 检出率为66.7% (10/15) , 假阳性率为8.1%。结论 采用超声检查孕早期颈项透明层厚度和鼻骨有无缺失检查出高风险孕妇, 大大缩小了进行羊水穿刺分析染色体核型的孕妇数量, 是产前筛查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产前筛查,孕早期,超声,染色体异常,鼻骨缺失,颈项透明层

参考文献

[1] 梁秋玲.产前超声筛查在唐氏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13) :100-101.

[2] 汪忠云.产前超声表现与染色体异常相关分析[J].医学信息, 2014, 27 (7) :164-165.

[3] 何碧媛, 周毓青, 崔爱平.孕11~13+6周胎儿超声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4, 30 (6) :542-545.

[4] 李一冰, 张瑞芳.超声探讨胎儿鼻骨短小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 (5) :61.

[5] 王伟.血清学指标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孕早期唐氏综合征筛查的研究[J].当代医学, 2011, 17 (15) :102-104.

[6] 王胜茂.早孕期联合筛查预测唐氏综合征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 2014, 35 (15) :3283-3284.

染色体检查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自觉有外阴瘙痒和白带异常的女性患者493例,均为已婚女性,年龄21~78岁。

1.2 试剂

0.9%氯化钠注射液,由江苏亚邦生缘药业有限公司提供,革兰氏染液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每份患者标本同时采用湿片法和革兰氏染色法进行常规检验,湿片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1],观察滴虫、霉菌、线索细胞、上皮细胞、阴道乳酸杆菌等,并划分清洁度,Ⅰ、Ⅱ度为正常,Ⅲ、Ⅳ度为不清洁,革兰氏染色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2 结果

湿片法和革兰氏染色法结果和清洁度结果比较详见表1和表2。

3 讨论

在妇科常规检查中,一般都采用湿片法来检查滴虫、霉菌、线索细胞、上皮细胞以及阴道杆菌等,但由于阴道上皮细胞卷曲重叠,以及一些杂菌的十扰,常使滴虫、霉菌、线索细胞难以分辨[2],而经革兰氏染色后,霉菌呈深紫色,形态典型,很容易和其他成分区别开来,两种方法比较有著差异。阴道滴虫在温度适宜时,由于其鞭毛的运动很容易观察,但在冬春两季由于室温较低,运动迟缓,甚至不活动,且又和白细胞很相似,易漏诊,而经革兰氏染色后,虫体呈椭圆形,位于其前端的细胞核呈紫红色,可见鞭毛,较易和白细胞区分开,因此在温度适宜的季节可采用湿片法,而在冬春两季应以革氏染色法为准。实验中发现其检出率较低,可能与现在的卫生条件较好有关。而霉菌检出率高于滴虫,可能与过度干净或者使用了不合格的卫生用品有关。线索细胞是阴道上皮细胞上覆盖很多球杆菌和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形成的,是诊断细菌性阴道炎的特征之一[3]。但由于其边缘模糊不清,常易误认为是大量杂菌,而革兰氏染色后很容易观察。在湿片法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与正常的阴道乳酸杆菌形态相似不易区分,,经革兰氏染色后阴道乳酸杆菌被染成紫色而革氏阴性杆菌被染成红色两者很容易区分开,所以湿片法高于革兰氏染色法。白细胞湿片法比革兰氏染色法高,是由于在革兰氏染色中,标本需经过高温固定,破坏了部分白细胞,故应以湿片法为准。

由此可见,湿片法对白细胞的检出率高于革兰氏染色法,而革兰氏染色法对真菌、滴虫、霉菌线索细胞、阴道乳酸杆菌等检出率较高。因此,在阴道常规检查中,应同时进行湿片法和革兰氏染色法,以提高阴道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大学岀版社,2006:324.

[2]阿孜亚.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方法联合应用的探讨.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2):1688—1689.

染色体检查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临床诊断的各类贫血患者211例, 其中缺铁性贫血 (IDA) 76例, 溶血性贫血 (溶贫) 22例, 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贫) 27例,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铁粒幼贫) 2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5例, 急性白血病 (急白) 21例, 慢性白血病 (慢白) 14例, 原发性血小板板减少性紫癜 (ITP) 13例, 感染18例, 肿瘤继发的贫血 (肿瘤贫) 8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5例, 另选取20名三系均无明显异常的患者骨髓征做正常对照。

1.2 方法

用含骨髓小粒较多的新鲜骨髓征进行普鲁士兰反应染色。

1.2.1 试剂:

甲醇, 200g/L酸性亚铁氰化钾染液 (新鲜配制) , 0.5%沙黄染液。

1.2.2 操作:

将骨髓征用甲醇固定10min, 水洗待干。用200g/L酸性亚铁氰化钾染30min, 水洗待干。用0.5%沙黄染液复染1min (外铁不必复染) 。

1.2.3 结果判断:

根据铁颗粒、铁小珠和铁小块的多少将细胞外铁含量分为五级[1]。细胞内铁测定:计数100只幼红细胞数, 同时注意细胞内铁颗粒数目、大小、染色深浅, 注意有无环铁粒幼红细胞 (以铁颗粒环核存在或铁颗粒在6个以上并绕核周围排列达1/2以上者为标准) 及其百分率, 记下环铁粒幼红细胞>15%的例数。

2 结果

IDA组及铁粒幼贫组细胞内外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 。见表1。

注:*为MDS-RAS

3 讨论

贫血是一种症状而非单一的疾病, 造成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 骨髓细胞内外铁检查可反映体内铁利用及贮存情况[2]。从表1可见, 缺铁性贫血组细胞外消失, 细胞内铁明显减少, 其细胞内外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组细胞内外铁均明显增多,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当环铁粒幼红细胞阳性率>15%时, 有利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和MDS-RAS的诊断;其余各类非缺铁性贫血时, 细胞内外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 。因此, 骨髓细胞内外铁检查在临床查找贫血原因时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尤其是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简便, 特异性强, 设备要求不高, 试剂成本低廉, 比较适合基层医院用于对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3]。

参考文献

[1] 田露, 郑文宏, 汤萌, 等.两种骨髓铁染色方法的比较[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0, 28 (4) :422.

[2] 张慧, 常洪贤, 刘刚, 等.慢性病贫血患者血清铁铁蛋白骨髓细胞内外铁颗粒检测结果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9, 13 (2) :262-263.

染色体病如何治疗和预防 第9篇

染色体病发生的原因

高龄受孕 孕妇年龄已达到或超过35岁者,胎儿极易发生染色体病。因为年龄较大,卵子数量逐年下降,卵细胞内染色体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大。有调查显示,在出生先天愚型患儿中,20岁的母亲中约1/2 000,30岁的母亲中约1/1 000,40岁的母亲中约1/100,在45岁以上的母亲中则高达1/50。

使用对生殖细胞有害的药物 妊娠期妇女的一些特殊生理变化,使其对药物的吸收、排泄和解毒功能均异于非孕期,同时许多药物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胎儿的肝功能尚不完善,肾脏排泄能力差,容易引起蓄积中毒而导致发育畸形或染色体突变。

物理因素 也是导致染色体变异的重要原因。其中放射线对胚胎及胎儿发育的影响早已被医学界肯定。放射线直接照射性腺时,可引起遗传性损伤及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视频污染也不能轻视,视频的光污染对胎儿影响很大,临床上曾有多起因视频污染导致流产及先天缺陷发生率增高的事件发生。

遗传 表型正常,看上去健康的人,也有可能是染色体异常携带者(如染色体平衡易位,一种染色体结构异常),同样会导致后代发生染色体病。人群中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发生遗传的比率约1/500,即大约250对随机婚配的夫妇中就有一个平衡易位携带者。据资料显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孕妇每次怀孕时,有1/18的机会生正常孩子,1/18生出一个染色体异常的孩子,16/18生出死胎或有畸形、发育迟缓等症状的孩子。

预防措施

1.提倡适龄生育(24~29周岁),避免高龄受孕。

2.孕妇要尽量避免服用抗菌药物,如氨基糖甙类、甲硝唑、万古霉素等。对禁用的抗菌药物,如氯霉素、四环素、无味红霉素、磺胺类等及某些化学物质(如杀虫剂、铅、汞、苯、镉等)更是要“退避三舍”。

3.加强职业性防护,防止光污染、放射线辐射,尽量少看电视,少使用手机、电脑等。

4.做好遗传病的三级预防。婚前、孕前、产前染色体检查是预防染色体病发生的三道防线,特别是对娩出过染色体病患儿的经产妇及反复发生自然流产和死产的孕妇,要施行宫内诊断。

需要提醒的是,即便夫妻双方染色体正常,但胎儿也有发生染色体异常的可能,发病率约0.5%。因为很多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早期胚胎突变引起的,所以孕妇在未做羊水染色体检查之前,不要盲目保胎,以免孕育劣质胎儿。

染色体检查并不困难

染色体检查并不困难,医院实验室常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法。首先通过遗传咨询(家系调查及分析、挛生子分析),然后抽取被检者外周静脉血,分离出淋巴细胞进行培养(胎儿采用羊膜液中的羊膜细胞或胎盘绒毛膜细胞),再用植物凝集素(PHA)刺激细胞分化。当每个染色体都复制成两个染色体单体时,加入秋水仙素,使进行中的分裂细胞停止于分裂中期,再经低渗膨大细胞,减少染色体间的相互缠绕和重叠,最后用甲醇和冰醋酸将细胞固定于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拍照,或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根据染色体形态大小,剪下照片上的染色体,按序分类排贴在纸上,进行核型分析。几乎能够发现100%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和大部分明显的结构性异常(如缺失、易位等)者。

染色体检查 第10篇

50多年来,我国一直沿用并不断改进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菌学涂片、细菌培养、药敏实验和菌型鉴定方法,自1998年以后,逐步与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荐的方法学相统一,使我国的结核病诊断结果做到了与国际接轨。近年来,我国结核病防治机构的细菌学实验室在结核病诊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做了大量改进,制定了诊断技术标准,形成结核病质量控制管理系统,促进了结核病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我国部分结核病实验室已经在细菌学检测的基础上,逐步引进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对结核病采取多种诊断技术的联合检测。如细菌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将单一的细菌学检测的灵敏度由原来的30%~50%提高到70%~90%,大大提高了结核菌的阳性检出率。虽然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诊断灵敏度和检测速度等方面比经典的方法有了很大改进,但与此同时也存在检测成本提高、操作程序复杂、技术要求高等问题,难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检测特异性及结果解释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考核和验证。因此,本文将痰标本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结核分枝杆菌常用诊断方法、规范化操作、镜检结果报告标准、废弃标本和污染物的处理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生物安全,使实验操作流程符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将痰涂片抗酸染色方法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1 痰涂片检查法[1,2,3]

玻片必须是用95%乙醇处理(脱脂、干燥、清洁、无油渍)过的、无划痕的新玻片。一张玻片只能涂抹一份痰标本,只能使用一次,清洗后不得再次用于涂片检查抗酸分枝杆菌。

1.1 直接涂片法

在玻片背面靠左端的1/3处用记号笔编号,用专用竹签折断的毛茬端挑取痰标本干酪样或脓性黏液部分约0.05~0.10ml,于玻片正面的靠右端2/3处中央均匀涂抹成10mm×20mm卵圆形痰膜,待自然干燥后,以≤1m的距离在紫外线灯下照射,至少照射30min,以杀死痰标本中的病原菌或根据痰涂片的薄厚,适当延长照射时间至1h。然后微火焰固定,抗酸染色或荧光染色后镜检。注意整个痰涂片的制备、固定过程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以免污染工作环境,对操作人员造成生物危害。

1.2 集菌涂片法

集菌涂片法包括漂浮集菌法和沉淀集菌法。

1.2.1 漂浮集菌法

取晨起深咳痰或收集24h的痰液,经121℃、15min高压灭菌,待冷却后,取约20ml左右于体积为100ml、口径约2cm的玻璃容器中,加入灭菌蒸馏水约30 ml左右、二甲苯0.30ml,拧紧瓶盖后置振荡器上振荡10min,然后加蒸馏水至瓶口,将已编号的洁净载玻片的正面扣于瓶口上,静置20min,取下载玻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染色镜检。

1.2.2 沉淀集菌法

取晨起深咳痰或收集24h的痰液,经121℃、15min高压灭菌,待冷却后,取5~10ml盛于体积为100ml的离心管中,加水至50ml,经6 000~8 000rpm的速度离心20min后,取沉淀物涂片、染色镜检。

2 萋-尼(Z-N)抗酸染色法(经典法)[3]

2.1 染色液

染色液:0.8%石碳酸复红溶液;脱色液:3%盐酸乙醇溶液;复染液:0.1%亚甲蓝溶液。

2.2 染色步骤

(1)按上述直接涂片法或集菌涂片法步骤的要求制作、固定涂片。

(2)滴加复红染色液布满痰膜,小心加热,出现蒸汽后脱离火焰,保持染色5min(染色期间应始终保持痰膜被染色液覆盖,可续加染色液。注意加热时切勿使染色液沸腾)。

(3)让细流水自玻片左侧的1/3处轻轻冲洗(玻片稍倾斜),洗去染色液,沥干剩余水分。

(4)自痰膜上端外缘滴加脱色液,布满痰膜,脱色至痰膜无红色为止。

(5)重复步骤(3),洗去脱色液,沥干剩余水分。

(6)滴加亚甲蓝复染液,布满痰膜,复染色30s。

(7)重复步骤(3),洗去复染液,沥干剩余水分。

(8)待涂片自然干燥后镜检。

2.3 镜检与报告[1,2,3]

(1)用双目光学显微镜(目镜10×,油镜100×)镜检,在亮蓝色背景下,抗酸分枝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和细胞呈蓝色。

(2)萋-尼(Z-N)抗酸染色法或荧光染色显微镜(目镜10×,油镜100×)镜检结果分级报告标准如下:

抗酸分枝杆菌阴性(-):连续观察300个不同视野,未发现抗酸杆菌;

抗酸分枝杆菌菌数(±):1~2条/300视野(镜检300个视野找到抗酸分枝杆菌1~2条);

抗酸分枝杆菌阳性(1+):3~9条/100视野(镜检100个视野找到抗酸分枝杆菌3~9条);

抗酸分枝杆菌阳性(2+):1~9条/10视野(镜检10个视野找到抗酸分枝杆菌1~9条);

抗酸分枝杆菌阳性(3+):1~9条/每视野(镜检每个视野找到抗酸分枝杆菌1~9条);

抗酸分枝杆菌阳性 (4+) :≥10条/每视野(镜检每个视野找到抗酸分枝杆菌10条以上)。

注意在痰涂片检查结果报告中应包括痰标本的性状和质量。

(3)荧光染色镜检结果分级报告标准(目镜10×,物镜40×)如下:

抗酸分枝杆菌阴性(-):连续观察50个不同视野,未发现抗酸分枝杆菌;

抗酸分枝杆菌阳性 (报告抗酸菌数) :1~9条/50视野;

抗酸分枝杆菌阳性 (1+) :10~99条/50视野;

抗酸分枝杆菌阳性 (2+) :1~9条/每视野;

抗酸分枝杆菌阳性 (3+) :10~99条/每视野;

抗酸分枝杆菌阳性 (4+) :≥100条/每视野。

3 废弃标本和污染物的处理[4]

(1)废弃标本盒及其他污染物,均需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丢弃或清洗,严禁未经灭菌随意处理废弃标本及其他污染物。痰标本盒等污染物可采用焚烧处理,但须置于焚烧炉内彻底焚化。

(2)可将痰标本置于一搪瓷盘中,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痰涂片操作。操作完毕将搪瓷盘与痰标本盒等废弃物一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3)操作台面以3%石碳酸等消毒液擦拭后,再用紫外线灯以≤1m的距离照射30min。

4 改良安全抗酸染色法

本文所推荐的改良安全抗酸染色法是在经典萋-尼(Z-N)抗酸染色法的基础上,一是将3%盐酸乙醇脱色液用5%盐酸乙醇来替代,可获得更满意的染色效果;二是将其加热方法进行改良,以便实验操作流程符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现将染色液及操作步骤介绍如下。

4.1 染色液

染色液:0.8%石碳酸复红溶液;脱色液:5%盐酸乙醇溶液;复染液:0.1%亚甲蓝溶液。

4.2 染色步骤

(1)首先于56℃电热恒温箱底层放一个大小适宜、并盛有自来水的搪瓷盘;

(2)按上述直接涂片法或集菌涂片法步骤的要求制作、固定涂片;

(3)将固定好的涂片放置于90mm一次性无菌平皿中;

(4)自痰膜外缘滴加石碳酸复红溶液布满痰膜后,小心将平皿(切勿倾斜)移到56℃电热恒温箱保温4min;

(5)取出涂片,让细流水自玻片左侧的1/3处轻轻冲洗,洗去染色液,沥干剩余水分;

(6)自痰膜外缘滴加5%盐酸乙醇脱色液,布满痰膜脱色3min,至无红色为止;

(7)让细流水自玻片左侧的1/3处轻轻冲洗,洗去脱色液,沥干剩余水分;

(8)滴加亚甲蓝复染液布满痰膜,复染30s;

(9)重复步骤(7),洗去复染液,沥干剩余水分;

(10)待涂片自然干燥或冷风吹干镜检。

4.3 改良安全抗酸染色法的优点

(1)实验操作流程符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克服了萋-尼(Z-N)抗酸染色法火焰加热时产生气溶胶对环境的污染、对操作人员的生物危害。

(2)阳性符合率高。我们将萋-尼(Z-N)抗酸染色法已确诊的阳性标本(痰液58份、胸水19份、脓液13份、关节液7份)共97份,采用改良安全抗酸染色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阳性符合率为100%。

(3)简便、快速、省时(加热只需在56℃保温4min),无需特殊设备,一般实验室均可开展。

(4)节约试剂,清洁卫生。克服了萋-尼(Z-N)抗酸染色法不断加热、不断蒸发的缺点。为了保持痰膜在加热过程中始终被染液覆盖而不干涸,需要不断续加染液,常发生染液溢出,污染操作人员的手与衣物、水池及到处可见被洒落的染液,染液污染既不易清洁,又浪费染液。采用改良安全抗酸染色法只需少量石碳酸复红溶液布满痰膜即可,不仅节约了染液,而且减少了污染。

(5)节省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克服了萋-尼(Z-N)抗酸染色法每人每小时最多只能染6张涂片的低工作效率。采用改良安全抗酸染色法,借助一台电热恒温箱(HH.Bll.42-BS-Ⅱ型两层隔板),一个40cm×60cm的搪瓷盘,每人每小时至少可染20张涂片(2种方法均除去涂片制作及固定时间)。

(6)操作技术易掌握,染色效果满意。萋-尼(Z-N)抗酸染色法加热过程不易掌握,尤其是缺乏工作经验的初学者,稍不慎即可发生涂片干涸,造成脱色困难。反复脱色不仅浪费脱色液、耗时,而且染色效果不佳,影响结果判断。改良安全抗酸染色法克服了上述诸多缺点,操作简便,容易掌握,具有涂片背景清晰、便于结果观察等优点。

参考文献

[1]刘锡光.现代诊断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李仲兴, 郑家齐, 李家宏, 等.诊断细菌学[M].香港:黄河文化出版社, 1992.

[3]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城市隧道结构设计实例下一篇:课程导课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