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官能症

2024-06-06

心脏神经官能症(精选10篇)

心脏神经官能症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本院儿内科门诊收治的表现为“叹气样深呼吸”的心脏神经官能症儿童58例, 其中男37例, 女性21例;年龄3~11岁。平均6岁。

1.2纳入标准

以不自主深呼吸为主要症状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儿,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诊断参照《现代内科学诊疗手册》[1], (1) 有心血管功能失调的症状, 其中以心悸、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乏力最为常见, 这些症状的出现和加重与体力活动并无密切的关系, 但与生气、工作紧张有关; (2) 可同时有其他神经官能症如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等症状; (3) 症状繁多, 但常缺乏有意义的阳性体征; (4) 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1.3 排除标准

以胸痛或心前区疼痛为症状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儿。

1.4 病因诊断方法

将纳入对象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24 h心电图检查, 同时空腹抽血检查心肌酶、肌钙蛋白、血糖、血沉;以及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 、腺病毒、柯萨奇病毒、EB病毒等亲心肌病原的抗体检测。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58例不自主深呼吸为主要症状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儿病程:就诊时病程最短4 d, 最长2年。表现为自觉气短、不自主深呼吸;部分患儿伴有胸闷等心前区不适。

2.2 辅助检查

58例纳入对象心脏超声提示无结构异常、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未见异常, 符合诊断排除标准。58例患者血清检查肌钙蛋白阴性, 肌酸激酶 (CK-MB) 除3例轻度升高外其余均正常。儿童心脏神经官能症发生病因分析发现:43例支原体感染 (74.13%) , 2例ASO升高 (3.45%) , 5例EB病毒感染 (8.62%) , 情绪因素2例 (3.45%) , 不明原因5例 (8.62%) , 心律失常1例 (1.72%) 。诱因分布见表1。

2.3 治疗

包括针对诱因治疗和辅助血管内皮及植物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病因治疗包含: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 (服3 d停4 d为一疗程, 共4个疗程) ;苄星青霉素针对链球菌感染治疗 (每月一次苄星青霉素肌注) ;抗心律失常药物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同时予以复合B族维生素片辅助血管内皮及植物神经恢复。观察治疗后心脏神经官能症症状恢复情况和时间发现, 去除诱因的心脏神经官能症 (包括支原体感染、链球菌感染及心律失常) 在诱因控制后心脏神经官能症症状即得到明显控制。

3 讨论

心脏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性血循环衰弱症, 是一种在某些诱因引起的以神经、内分泌为介导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紊乱[2]。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常见症状有, (1) 心悸:自觉心脏搏动增强或加快, 有心慌感; (2) 呼吸困难:自觉吸入空气不够用, 因而常需深呼吸或有叹息样大呼吸; (3) 心前区疼痛:上述症状常在静息时发生, 其中叹息样深呼吸在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中多见, 易引起家长的恐慌与不安。

心脏神经官能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心因性疾病, 指出其发病主要由不良社会心理因素 (如受惊吓、愤怒、悲伤、不良暗示等) 作用于易患个体 (如神经质倾向, 接收暗示性强, 情绪不稳定, 适应能力差等) 所引起的一种以神经、内分泌为介导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3]。但是, 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中抑郁、焦虑发生增多是疾病产生的“因”还是“果”,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否有心理因素外的病因引发较多学者的关注。朱海东等[4]对成人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对照组比较时发现:心脏神经官能症组hs CRP和TNF-α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表明患者体内存在异常增高的炎症反应。刘建平等[5]对48例成人心脏神经官能症诱因分析发现:9例存在低血钙, 36例血钙偏低, 指出造成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病因可能是患者血液或细胞外钙离子浓度降低。

那么, 对于儿童时期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 疾病发生的诱因是否单纯由情绪等心因性的原因?张海菊等[6]对48例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患儿与健康体检儿童进行气质特征分析比较发现:患儿组气质维度因子中预测性、趋避性、适应性、持久性高于对照组。然而, 无论属于何种气质的儿童均有自身血管神经系统的稳定能力, 是什么因素引起原来稳定的平衡失调?因此, 儿童时期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生诱因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在本组58例儿童心脏神经官能症病例研究中发现:仅少数的儿童CN患者有明显的心理诱因, 即CN症状发生前发现有明显的情绪诱因, 占3.45%;而大多数CN患儿发现存在亚临床症状的感染炎症因素存在, 即感染的主要症状如发热、咳嗽表现不明显, 而主要表现出CN症状, 占总CN患者86.20%。其中43例患者发现存在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 (74.13%) , 2例发现ASO升高 (3.45%) , 5例发现为EB病毒感染 (8.62%) 。

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 pneumoniae, MP) 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滤性病原微生物, 含有DNA和RNA, 无细胞壁, 革兰染色阴性。它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具有一定的流行周期, 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 还可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害[7]。近年, MP发病率不断上升, 已成为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 MP感染潜伏期2~3周, 高发年龄为5岁以上, 婴幼儿也可感染, 文献[8]报道MP感染者中肺炎发生率仅占3%~10%。肺炎支原体感染随着其不断的流行和变迁, 发病人群还会不断增加, 各种新的损害和表现也会不断出现, MP的肺外表现越来越受到重视, 主要包括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皮肤黏膜系统、胃肠道系统等[9]。MP感染并发多脏器损害的机制目前不十分清楚, 普遍认为抗体累积学说等免疫因素起主要作用, 肺炎支原体抗原与人心、肝、肺、脑、肾、平滑肌等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在MP的肺外并发症中, 国内外报道最多的是神经系统疾病, 其次为泌尿系统 (最常见的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 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10]。

本研究组CN患者中病程最长的一例 (病程持续2年) 检查发现诱发因素为ASO升高的链球菌感染, 曾一直在当地服用辅酶Q、维生素等药治疗无效, 找出病因后应用长效西林控制链球菌感染治疗后3个月深呼吸症状明显控制。以此说明部分心脏神经官能症不能自限, 需解除诱因后才能缓解。A族链球菌 (GAS) 又叫化脓性链球菌, 是儿童细菌性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 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和侵袭性酶, 常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皮肤感染, 偶可引起肺炎、败血症及迁徙性病灶, 链球菌感染后通过变态反应引起风湿热和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等[11]。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 是A族溶血性链球菌后产生的一种针对胞外产物产生的抗体。ASO通常在感染GAS后2周左右出现, 其高峰在第3~5周。研究发现A组溶血性链球菌的细胞壁、细胞膜、M蛋白与心肌组织、下丘脑神经元的细胞浆结构均有交叉反应的抗原[12]。

心血管疾病最早期表现在血管内皮受损, 血管内皮损伤是多种致病因素所致, 也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及发展的重要环节[13]。内皮细胞是覆盖在血管腔内的一层单层细胞, 通过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生成一氧化氮, 这一关键性信号分子在维持血管功能稳态中具有重要作用。一直以来, 这个单层细胞都被认为是稳定的, 仅仅只是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一个简单的物理屏障。近年来随着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大家认识到内皮细胞是一个活跃的旁内分泌、自内分泌的内分泌器官, 可分泌和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同时对于维持生理条件下的血管内平衡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最早期, 内皮损伤仅仅只是功能的改变。内皮功能障碍的标志物主要是一氧化氮的生物利用率下降。此外, 内皮功能障碍还具有一个或几个以下特征:内皮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减弱、血流动力学紊乱、过多的活性氧簇产物、氧化应激增加等[14]。

Peng等[15]横断面研究显示, 在汉族人群中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 CRP) 与代谢相关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相关。C反应蛋白 (CRP) 可损伤血管内皮, 导致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舒张因子减少 (尤其是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 NO) 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 是一种新型生物信使分子。NO在维持血管张力的恒定和调节血压的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有产生NO的体系, 内皮依赖的血管功能受损主要因为内皮NO的活性受损。炎症对内皮的损伤还主要表现在影响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 的功能和数量, 降低一氧化氮的合成和生物利用率。内皮祖细胞是一群能增值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但尚未表达成熟血管内皮细胞表型, 并参与新生血管形成及内皮损伤修复的干/祖细胞。最近研究发现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除了相邻成熟内皮细胞延展修复, 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外周血中的EPC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来完成[16]。血管内皮受损最初主要是血管舒张功能障碍, 并同时伴随其他的内皮功能异常。炎症、脂多糖、氧化应激、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等对于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都具有重要影响, 都可诱导内皮功能障碍。

心脏也“患”神经官能症 第2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熟悉脑神经官能症、胃神经官能症,而对于心脏神经官能症则比较陌生。其实,人体的各种器官都受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的支配。大脑皮质功能失调,也会影响到支配心脏的神经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以心脏不适为主的一系列症状,这就是心脏神经官能症。

古医籍《内经》云:“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可见古代医家已认识到精神、情感与心脏联系在一起。尽管现代医学认为精神活动受大脑的支配,与心脏无关,但仍认为心脏与脑之间通过自主神经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喜、怒、哀、乐、惧等精神活动,对心脏有着重要影响,“心惊肉跳”“惊心动魄”等正说明了这一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生就是由于情志遭受强烈刺激,或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超越了人体生理的调节范围,导致高级神经功能失调,继而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心脏血管的一系列异常表现。确切地说,心脏神经官能症不是器质性的心脏病,而是心脏血管功能紊乱所产生的一种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是:心慌、心跳加快、心前区疼痛、呼吸不畅、经叹气样呼吸才觉得舒服、全身乏力、易激动、潮热、手冷、多汗、手颤抖、头晕、失眠、多梦、小便频繁等。多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而发作,但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心脏有实质性病变,全面体格检查亦无异常。患者误认为自己患上了心脏病,情绪紧张,严重失眠,全身无力,稍一活动则感心悸、呼吸急促、两手发抖。

逍遥散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心脏神经官能症,逍遥散,疗效

心脏神经官能症又称功能性心脏不适,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可兼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症状,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其症状多种多样,时好时坏,影响劳动力。可归属于中医学“郁证”、“心悸”、“怔忡”、“胸痹”、“脏躁”范畴。近年来,笔者应用综合疗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8例,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3例,女25例,年龄19~47岁,中位年龄33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7例,女13例,病程1个半月~6年,平均2.5年。对照组18例,男6例,女12例,病程1个月~7年,平均1.8年。全部病例均以心悸、胸痛、呼吸困难为主症,经X线胸透、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排除心肺器质性病变,甲状腺功能正常,亦无其他相关原发性病史。两组各项一般资料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症见心悸胸闷、走窜疼痛或两胁胀痛、气短、善太息、情志抑郁、烦躁不安、心绪不宁、失眠多梦,舌淡、苔薄、脉弦。西医诊断标准[1]:具有典型的心血管症状,如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如头晕、失眠、焦虑、紧张、多汗等;经全身及心血管系统方面检查,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排除标准: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器质性精神障碍、继发性T波改变、年龄<18岁、电解质紊乱。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调节神经药:谷维素每次20 mg,3次/d。小量镇静药:安定每次2.5 mg,2次/d;β受体阻滞剂:普奈洛尔(心得安),20 mg/次,3次/d,后两种药根据病情逐渐减量。治疗组加用中药逍遥散(为原方,药量同原方,药物无加减)。两组均治疗2个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悸、心前区疼痛、气短乏力及头晕、失眠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心悸、心前区疼痛、气短乏力及头晕、失眠等症状明显改善,发作频率减少,持续时间缩短,或其中部分症状完全消失,余症状缓解;无效:心悸、心前区疼痛、气短乏力及头晕失眠等症状未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治疗组20例,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18例,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44.4%。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脏神经官能症以心血管症状为主要表现,是由于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心血管功能紊乱综合征,常兼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表现。本病一般无心脏方面临床和病理的器质性病变,但其症状繁多,容易复发,使患者异常痛苦。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病因和神经官能症相似,主要由于中枢神经功能失调,影响自主神经功能,造成心脏血管功能异常。心血管系统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起主导作用[2,3]。高级神经中枢,通过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互相拮抗又互相协调,如迷走神经使窦性心率减慢,而交感神经则使窦房结冲动发放加快,保持心率相对稳定。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时,交感和迷走神经的正常活动也受干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因而发生紊乱,产生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表现。不同个体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同,对客观刺激的耐受程度也各异。精神因素在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病上起重要作用[4]。也可由于患者缺乏对心脏病的认识造成患者精神负担过重、紧张和焦虑而诱发本症。西医用调节神经药、小量镇静药、β受体阻滞剂减轻症状。

中医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多因强烈或长期的精神刺激,或所愿不遂,使情志不舒,肝郁抑脾,耗伤心气,营血渐耗,心失所养,神失所藏而发生。正如《灵枢·口问》篇中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肝脏体阴而用阳,肝郁木不疏土,脾失健运,血之化源不足而血虚,肝与心乃母子之脏,肝血虚心血亦常因之而损,血不养心则可见心悸、胸闷,或时有心痛,情志抑郁,善叹息或急躁易怒,舌淡、苔白、脉弦或弦细等症[5]。因心主藏神,职司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肝主疏泄,调情志而在志为魂,故本病主要与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临床大多表现为虚实夹之证,选用逍遥散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本方是调和肝脾的著名代表方剂。药理研究证实,本方的疏肝理脾功效与抗焦虑抑郁的作用有关。本方为肝郁血虚,脾虚健运之症而设,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和血、柔肝、收敛肝气之横逆;茯苓、白术健脾助运,正如《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篇》中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薄荷、生姜疏散条达,炙甘草助健脾并调和诸药。正如《薛氏医案》所说,“肝气通则心和,肝气滞则心乏,此心病先求肝,求其源也”。本研究显示,中西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因为本病容易复发,故要坚持一个较长时期的治疗,症状缓解后也应继续治疗,并向患者说明本病的性质,解除其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患者思想有充分准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精神上的愉悦,配合治疗,寻找并消除发病的诱因,为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495-1497.

[2]陈兴旺.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0例.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120):52.

[3]魏绪华.加味逍遥散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79例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8,26(5):58-59.

[4]王恺.逍遥散合温胆汤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60例.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4):194-195.

心脏神经官能症 第4篇

关键词 心脏神经官能症 优质护理 应用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235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心内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属于神经症中的一种。自觉症状明显,常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表现,经反复检查,不能确定患者有确切的心脏病,但是它确实是一种病态,而且造成的功能紊乱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对此类患者,单纯只用生物医学模式进行治疗和护理,效果不佳。2007年3月开始我科开展优质护理,到2012年6月有3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优质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2012年6月收治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30例,女21例,男9例,年龄23~52岁,平均45.5±5.6岁;病程2个月~1年,平均4.8±6.3个月。将这组患者作为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系优质护理;同时将2007年3月前未开展优质护理时收治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30例材料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加以比较。对照组30例,女23例,男7例,年龄21~51岁,平均44.5±4.9岁;病程3~15个月,平均4.9±6.1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均有可比性(P>0.05)。

方法: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心得安,谷维素,维生素B1,刺五加片和安定片等,给予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以上述药物治疗方案不变,同时给予优质护理措施,由管床护士给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护理模式服务,应包括以下内容:住院环境介绍、注意安全事项;耐心倾听是表达对患者的尊重,听听患者倒到苦水及时表达对患者的同情,理解就会使得患者感到温暖解除戒备心理取得患者信任。循循善诱掌握主动通过对话与询问了解患者的情绪心理问题挖掘其背后主导的社会心理事件了解患者的个性生活成长经历为心理干预积累素材;通过分析与对质让患者自己意识到不良情绪的存在将不良情绪与种种身体不适联系起来建立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让患者自己意识到有了不良情绪才有了今天的浑身不舒服那天心情好了病也就好了;努力挖掘造成患者不良情绪的背景性因素尤其是一些社会心理事件或者一些对疾病的不合理的认知解释这些不良认知并加以纠正努力消除其负面影响;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始终给予患者支持与鼓励治疗中要有充分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学会等待不能居高临下甚至训斥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护士恰如其分地给患者安排教育知识。譬如,心脏病是怎么回事,心脏神经官能症又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治疗方式、方法以及检查治疗时应注意的事项等等。保证患者要正确认识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共同详细分析发病的因素,必要时进行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得安试验等检查,向患者仔细解释病情,让患者解除不必要的顾虑。一般不必卧床休息,应生活有规律,祛除不良生活习惯,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减轻症状的药物包括小剂量的镇静剂,如安定,早上服用安定多可减轻白日的症状。

评定标准: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与主观感觉恢复情况进行分级评定。①痊愈:自我主观感觉完全恢复正常,全部临床症状都消失;②显效:心悸,胸闷,心前区痛,头晕,失眠明显减轻或消失心电图ST-T改变恢复正常;③有效:上述癥状和体征好转或部分减轻;④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2.5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结 果

观察组30例中,痊愈9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28/30);对照组30例中,痊愈3例,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6.7%(14/30)。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 论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以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和病理方面均无器质性病变,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社会心理因素是肯定的[1],其症状多种多样,时好时坏,常见有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头晕、失眠、多梦等。大多发生于青壮年,以20~40岁者最多,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有定时发作的特点,多见于休息状态下发作,本文资料中夜间发作26例(43.3%),午间发作20例(33.3%),发生诱因常为睡眠不佳。既往采取单纯药物治疗,疗效并不很满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我院通过给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给予全程多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使患者知晓了疾病情况,消除了担心害怕的心理。对待老龄人需要更加关照,特别是性格内向的老年人,更要多引导、多表扬,督促他们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多与他人沟通,消除孤独寂寞,积极参加体育锻练,就会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46.7%),说明优质护理应用于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总之,优质护理能减轻心脏神经官症患者的痛苦,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降低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邱婷婷,郑祖艳,宿慧,等.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1):60.

心脏神经官能症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5例社区随访心脏神经官能症病人, 其中男34例、女31例, 年龄最大40岁、最小20岁。经过统计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苏诚炼主编《现代中医心病学》[1], 制定诊断标准如下: (1) 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表现:心悸, 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更明显;心前区部位不固定的、一过性刺痛或持续性隐痛。 (2)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多汗, 手足冷, 两手震颤, 失眠, 睡眠不深或多梦, 头昏。 (3) 病人的心悸、心率增快等症状服用β受体阻滞剂大多能改善。 (4) β受体阻滞剂能使心电图ST-T改变恢复正常, 并使运动负荷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40例, 予炙甘草汤加减, 组成:炙甘草12g、生姜9g、桂枝9g、人参6g、干地黄30g、阿胶6g、麦门冬10g、麻仁10g、大枣10枚、郁金10g、夜交藤15g、鸡血藤15g, 每日1剂, 煎取400ml, 分早晚2次口服, 以10d为1个疗程, 并统计疗效。对照组25例, 治疗如下: (1) 控制心率:倍他乐克25mg bid口服; (2) 营养神经:谷维素20mg tid口服;以10d为1个疗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主要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 甚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0.01<P<0.05, 两组统计有显著差异,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与倍他乐克有关, 包括乏力、头晕症状加重等。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3 体会

3.1心脏神经官能症属中医“心悸”、“怔忡”、“心痹”、“胸痛”、“郁证”等范畴。中医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病与情志关系最为密切, 多因情志不畅, 忧郁过度, 肝郁化火, 扰动心神而发病, 可兼气虚、阴虚、阳虚、血虚。在当今社会, 生活压力大, 社会节奏快, 信息膨胀, 容易患有心脏神经官能症, 多因久病耗伤心脾, 气血亏虚为本, 虚火痰淤为标实。由于心主情志, 能调节情绪, 本方能调补心脏气血阴阳, 双向调整心脏功能[2]。

3.2炙甘草汤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功用:益气滋阴, 通阳复脉。主治: (1) 阴血不足, 阳气虚弱证。脉结代, 心动悸, 虚羸少气, 舌光少苔, 或质干而瘦小者。 (2) 虚劳肺症。干咳无痰, 或咳吐涎沫, 量少, 形瘦短气, 虚烦不眠, 自汗盗汗, 咽干舌燥, 大便干结, 脉虚数。治宜滋心阴, 养心血, 益心气, 温心阳, 以复脉定悸。

3.3方中重用炙甘草补气生血, 养心益脾;生地黄滋阴补血, 充脉养心, 二药重用, 益气养血以复脉之本, 共为君药。人参、大枣补益心脾, 合炙甘草则养心复脉, 补脾化血之功益著;麦冬、胡麻仁、阿胶, 甘润养血配生地黄则滋心阴, 养心血, 充血脉之力尤彰;桂枝、生姜辛温走散, 温心阳, 通血脉, 使气血流畅以助脉气接续, 同为佐药。数药相伍, 使阴血足而血脉充, 阳气复而心脉通, 气血充沛, 血脉畅通。诸药合用, 滋而不腻, 温而不燥, 使气血充足, 阴阳调和。方中加郁金、夜交藤、鸡血藤, 以增强养心安神解郁之力, 郁金能解郁清心, 夜交藤能安神通经, 鸡血藤能养血通经络, 两藤条能通经络, 防止诸药的滋腻, 能解除标症的郁火及痰淤。

3.4本方能增加心肌缺血流量, 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和增强心肌收缩力, 调节心脏神经功能, 增加冠脉流量, 减少血管阻力, 降低心肌耗氧量, 改善心肌的供血供氧等, 能促使受损心肌的恢复[3]。

3.5将炙甘草汤调整, 使适合临床应用和现代人群体质, 作用安全, 无毒性药物, 适合临床常规用药。

参考文献

[1]苏诚炼.现代中医心病学[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 1997:411-412.

[2]王小强.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51例[J].中国民间疗法, 2007, (8) :29.

心脏神经官能症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为本科2005年—2012年间住院的8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病人, 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应用移情治疗的病人为观察组40例, 其中女31例, 男9例, 年龄28岁~60岁, 常规治疗的病人为对照组40例, 其中女32例, 男8例, 年龄30岁~58岁。

1.2 方法

1.2.1 开导法

即开导病人思想, 使其放松, 以减轻病情, 抑制老年病的发展。即使有一些老年人的疾病能用药物或手术治疗, 若再配合做些心理治疗, 病人的病会恢复得更快, 旧病复发率也将明显降低。始终给予病人支持与鼓励, 治疗中要有耐心, 不要急于求成, 要学会等待, 不能训斥病人。

1.2.2 注意力转移法

循循善诱, 掌握主动, 通过对话与询问, 了解病人的情绪心理问题, 挖掘其背后主导的社会心理事件, 通过接触和观察了解病人的个性、生活成长经历, 为心理干预积累素材[2]。可以通过倾听给予信心, 让病人对护理人员充分信任。

1.2.3 支持心理疗法

是一种以支持为主的特殊心理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不用去分析病人的潜意识, 而主要支持和帮助病人适应目前所面对的现实, 故又称为非分析性治疗。支持心理疗法通常是心理医生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采取劝导、鼓励、支持、启发、同情、说服、消除顾虑、保证等方式帮助和指导病人分析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使其发挥最大的潜力和优势, 正确面对各种困难和心理压力, 以度过心理危机,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3]。

1.2.4 统计学方法

对照两组病人观察预后状况、随诊半年症状、2年内二次住院情况,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系统正确的评估是做好移情治疗的基础

病人入院后要全面细致的进行护理评估, 从身体状况到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如不适主诉、学历层次、工作性质、宗教信仰、接受健康教育程度、沟通能力等, 通过与病人的交流, 了解病人既往患病史和以往经历, 掌握第一手资料, 让病人产生信任感和良好的第一印象, 有利于开展后续工作, 是确定如何应用移情疗法的基础, 只有全面评估病人情况, 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有针对性地制订护理方案, 并适时做出调整。

3.2 移情疗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病人进行系统地评估后, 采用移情疗法针对性的治疗, 从解除心理问题入手, 由于工作压力、生活变故、更年期综合征等, 都可引发心脏乃至全身的不适感, 因病人情绪紧张、激动可使冠状动脉痉挛, 引起心脏局部的症状, 严重者还可诱发周身不适, 乏力。应用移情疗法是从根本上解决病人关心的问题, 从情感上给病人支持, 不论是转移病人对家属依赖的情感, 还是信任医生的情感, 都将在治疗过程中起到正能量作用。

表1显示, 对8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病人进行对比, 应用移情疗法后预后良好者为25例, 常规方法治疗者为14例, 随访半年无症状者为20例, 而常规方法为8例, 二次住院率也明显低于常规疗法, 说明移情疗法在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本身多为更年期群体, 存在器质性病变的人群较少, 主要通过心理支持治疗, 消除病人疑虑及担忧, 从而减少各类应急或心理问题引起的异常生理反应对机体的伤害, 更加说明心理治疗的重要性[4]。

3.3 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是做好移情治疗的关键

移情治疗的核心是护士利用语言、表情、行为来影响病人, 从而调节病人的情绪和感受, 改变他们对所患疾病的认识和态度, 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只有身体和心理双重健康, 才能真正让病人回归社会, 回归家庭, 对生活充满信心。如果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就可以去了解病人的人格特征、包括对于心脏疾病不合理认知等等, 并由此推导出这些社会心理事件或者心理应激因素所导致的情绪心理问题, 观察到的一系列临床不适之间的前后因果关系, 为分析诊断提供依据[5]。护理人员从心理学的角度把病人视作完整的个体, 只是短暂的需要帮助和调节情绪, 而并非一味的用药物治疗, 加强沟通, 让病人感到温暖和被重视十分重要, 还要适时做出效果分析和评价, 以便更好的服务病人, 提高临床治愈率, 早日让病人回归社会, 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杨卫红, 许之民, 康建强.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心理干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27) :30-31.

[2]陆再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60-362.

[3]刘金光, 于艳华, 克纳新.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8 (2) :21-22.

[4]刘梅颜, 胡大一.心内科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 27 (9) :660-661.

心脏神经官能症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治疗

63例病例均为门诊和住院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 其中男17例, 女46例;病程4月~12年。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2例, 男9例, 女23例, 年龄26~68岁, 中位年龄51.3岁, 病程4月~12年, 平均4.61年;对照组31例, 男8例, 女23例, 年龄23~69岁, 中位年龄53.6岁, 病程5月~11年, 平均5.3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 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 其中心悸、头晕、胸痛胸闷、气短乏力、失眠多梦等为主, 症状的出现和加重与体力活动无密切关系, 与精神紧张、情绪不稳有一定关系; (2) 可同时伴有其他神经官能症症状; (3) 查体缺乏有意义的阳性体征; (4)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正常或为窦性心动过速 (多为阵发性) 或见ST-T改变, 但局限于下壁及V5~6导联, 普萘洛尔试验 (+) 。排除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者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参松养心胶囊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每次4粒, 每天3次, 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服用普洛萘尔10mg, 每天3~4次, 谷维素每次20mg, 每天3次, 地西泮每次5mg, 每天2次, 4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保持心情舒畅, 劳逸适度, 并停服其他各类中西药物。

1.4 观察指标

记录心悸、头晕、胸痛胸闷、气短乏力、情绪抑郁、失眠多梦等症状积分值, 按无、轻、中、重4个级别, 依次计0、1、2、3分。严重而发作频繁者3分, 其次2分, 轻而间歇时间长者1分, 无症状0分。

1.5 疗效判定

显效:症状消明显改善, 症候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好转, 症候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无改善, 症候积分减少<30%;加重:临床症状加重, 症候积分减少<0。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方法, 即[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对照组的61.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心脏神经官能症病因不明[1], 认为与体质、神经、外周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 患者多表现为抑郁和焦虑。这类患者多有明显性格缺陷, 有较为明显的致病心理因素、情绪障碍, 多以躯体不适代替情绪表达, 甚至难以区分内心情绪体感和躯体感受[2]。大多有明确诱发因素:精神创伤、工作学习压力过大、考试紧张、就业危机、人际关系紧张等。主要表现在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症见心悸、心前区疼痛、气短或过度换气, 并见乏力、头晕、多汗、失眠、焦虑甚至晕厥。心电图常见心动过缓、传导阻滞、早搏等, 心脏可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心脏神经官能症属于中医“心悸”、“怔仲”、“胸痹”、“郁证”范畴。吴以岭[3]认为气阴两虚而致络虚不荣、络脉瘀阻是其主要病理机制, 提出络虚不荣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内在相关性, 确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的治疗法则, 结合临床经验组成了参松养心胶囊, 方中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 山茱萸、酸枣仁养心阴、益肝血, 桑寄生“补胸中大气” (《医学衷心参西录》) , 三药共补络中气, 以治其本;选丹参、赤芍、土鳖虫、甘松活血通络, 畅通血脉, 配伍龙骨重镇安神, 黄连清心安神, 以治其标, 达到通补并用, 标本兼治, 组方严谨, 充分发挥整体调节协同作用。

本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缓解心悸、气短、胸闷、失眠等效果明显, 疗效确切, 不但能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 也可作为神经官能症的首选药物之一。

摘要: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效果。方法将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63例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2例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 对照组31例采用西药治疗, 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对照组的61.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有益气养心, 滋阴养血、镇静安神的作用。

关键词:参松心胶囊,心脏神经官能症

参考文献

[1]钱伯初.心脏神经官能症中西医研究概述[J].浙江中西医杂志, 2005, 15 (11) :661.

[2]张宁, 张雅平, 黄敏.神经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6, 10 (3) :109.

心脏神经官能症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心理门诊收治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68例,男23例,女45例;年龄17岁~65岁,平均年龄(43.6±21)岁,17岁~30岁13例,31岁~45岁37例,46岁~55岁15例,55岁以上3例。

病例纳入标准:参照《现代内科学诊疗手册》[1](1)有较多的心血管功能失调的症状,其中以心悸、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乏力最为常见,这些症状的出现和加重与体力活动并无密切的关系,但与生气、工作紧张有关;(2)常同时有神经官能症表现,如头晕、头痛、失眠、多梦;(3)症状繁多,但常缺乏有意义的阳性体征;(4)经全面系统的心血管方面的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另外可根据相关心理学指标进行诊断:(1)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2)有明确的疑病质特征。

病例排除标准:经心电图(包括24 h心电图)、心脏B超、部分患者经冠脉造影以及经各种相关生理、生化检查;经心脏专科医生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变;排除不能配合相关研究及心理检测的患者。

1.2 方法

1.2.1个性(或人格)量表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2]。EPQ由88个陈述句构成,患者回答时仅回答“是”和“否”,问卷经过标准化后换算成标准分,分析问卷按标准分进行,中间分为50分。问卷共分四个维度,即内外向维度(E),它表示的是个体性格的社会内向或外向程度,该分越高越外向;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维度(N),它表示的是个体的情绪稳定性,该分越高情绪越不稳定,个体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精神质(P),目前对该量表没有明确的界定,高分表示患者性格古怪、孤僻、不合群,没有同情心;掩饰(L),它是检验问卷真实性的一个效度量表,量表分越高表示个体掩饰性越强,问卷的可靠性越差。

1.2.2量表评定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3],采用集体心理检测的方法,在经过培训的心理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量表的评估采用计算机自动分析,评估标准:SCL-90由90个陈述句构成,根据自己最近1周的实际情况分四级回答,记1~4分,1分为无,2分为轻度,3分为较重,4分为严重。量表还包括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量表划界分≥2为中度痛苦水平,≥3为有某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2 结果

2.1 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EPQ各维度情况分析

内外向维度(E)均分为(45.7±13.2)分;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维度(N)均分为(65.8±9.25)分;精神质维度(P)均分为(63.5±15.2)分;掩饰(L)均分为(48.5±12.1)分。提示患者多为内向型性格,情绪极度不稳定,患者多有精神质倾向。

2.2 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性格类型结果分析

根据艾森克理论,可将人的性格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以及各种混合类型[2]。胆汁质9例,占13.2%;多血质5例,占7.4%;黏液质12例,占17.6%;抑郁质31例,占45.6%;混合型11例,占16.2%.从性格类型看以抑郁质为多。

2.3 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情绪稳定性结果分析

68例患者中外向情绪稳定型3例,占4.4%;内向情绪稳定型4例,占5.9%;外向情绪不稳定型13例,占19.1%;内向情绪不稳定型31例,占45.6%;内外向中间性情绪不稳定型17例,占25%.从结果可以看出,患者多为情绪不稳定型,总的不稳定者占89.7%.

2.4 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分析

以各因子≥2为界,68例患者的结果分析为:躯体化68例,占100%;强迫33例,占48.5%;人际关系敏感52例,占76.5%;抑郁63例,占92.6%;焦虑68例,占100%;敌对25例,占36.8%;恐怖49例,占72.1%;偏执12例,占17.6%;精神病性11例,占16.2%.

各因子≥3的情况为:躯体化47例,占69.1%;强迫31例,占45.6%;人际关系敏感36例,占52.9%;抑郁51例,75%;焦虑53例,占77.9%;敌对13例,占19.1%;恐怖40例,占58.8%;偏执9例,占13.2%;精神病性5例,占7.4%.

3 讨论

心脏神经官能症又称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症,临床多见,发病率高[4]。患者常常高度紧张,对病情和相关症状高度关注,对临床诊断、治疗存在较多的疑问和疑虑,大部分患者对疾病判断为严重和比较严重,对治疗失去信心,这是我们的

从心理学分析,患者有明显的躯体化症状,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根据SCL-90测评结果9项症状因子依次出现的排序为:焦虑、抑郁、躯体化、恐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因此,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是由于紧张、焦虑、失眠、精神刺激等因素引起的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功能性神经症的一种。与患者神经类型及人格特征、环境因素等有关。

根据艾森克人格理论,人格四个维度的心理学意义是:情绪不稳定者(N分高)容易焦虑、紧张、易怒,往往伴有抑郁、睡眠不好,易发生各种心身障碍。情绪过分激动,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多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又很难平复下来,由于强烈的情绪反应而影响了其正常适应,有时会不可理喻,甚至走上危险的道路。在与外向结合时,容易激惹和出现睡眠障碍,以致激动、进攻。概括地说是一个紧张的人,好持偏见的人,甚至容易犯错误的人。精神质因素(P分高)的人喜欢独往独来,不关心人,常常容易找麻烦,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感觉不合适。有时可能是残忍的、不人道的、缺乏同情心的,常常感觉迟钝。往往对人抱有敌意,即便是对亲友也是如此,容易进攻,即便是喜爱的人也是如此。喜欢或欣赏一些古怪的、不平常的事情,不惧危险,喜欢恶作剧,遇事喜欢捣乱。

由上可以看出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大多情绪不稳定,甚至有精神病之倾向,这是发病的性格因素。多疑、敏感,对躯体的过度关注,甚至是高度“自我中心”是这类患者的人格方面的突出表现。

从本组患者的性格特征来看,以抑郁质性格类型为多,占45.6%;从内外向特征看,以内向不稳定型占45.6%;单纯从神经质因素(即情绪稳定型)看,情绪不稳定者占87.9%.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情绪大多不稳定,这是发病的性格基础。因此从临床治疗和诊断角度应该将患者的性格基础和心理卫生症状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有利于提高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汪丽惠,许广润,张树基.现代内科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14-415.

[2]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修订版)[M].长沙:湖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89:1-49.

[3]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编辑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4]杨菊贤.心理行为因素与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10(5):396.

貌似“心脏病”的神经性焦虑症 第9篇

在福建的那段时间,我总是莫名其妙地心慌、头昏。我以为是劳累所致,休息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就向公司请了1个月的病假在家休息。然而休息了1个月后,我的症状却没有得到丝毫的缓解。工作时好像并不是太明显,反而休息的时候,那心脏的毛病便会发作。发作的时候,心跳并不快,像是打鼓一样,安静的时候自己能数出心跳的次数,稍微活动一下,似乎症状能减轻一点。

这种莫名其妙的症状令我担心。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一阵阵心慌和心口痛,折腾得我难以入睡。我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或者什么不治之症,惶恐之下我便去医院做了系统的检查。

在花了几百块钱的检查费,换来一大堆检查单后,医生却告诉我,我的心脏并未发现异常,然后根据心电图,医生说我可能有心肌劳损,给我开了很多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但我按医嘱服用后效果并不明显。

一天深夜,我的病情忽然加重,心跳过速,胸闷气短,呼吸不畅,喉头有阻塞感,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我的气管一样,喘不过气来。家人见我情况危急,便叫来救护车,将我送到了医院。

令人奇怪的是,医生做了各种检查后,却说我没有什么大问题。在家人的质疑下,医生也想不明白引起我这种心脏异常的原因,最后给我补充了葡萄糖,让我回家休息,再观察一下。

回家休息了1个小时,我的症状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对此我大惑不解,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怪病。此后,这种怪病还是时常发作,并伴有头昏、四肢麻木、头胸部阵阵发热,发作时间也由刚开始的隔三差五发作一次,变成了一两天发作一次。

由于怪病的困扰,我不得不向公司请了长假,长期在家病休。为了治病,我辗转于全国各大医院,看过许多专家,做过多次系统检查,还是没有得到确诊。治疗的药换了一种又一种,症状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重。经过两年多的求医问药,我花了五万多块钱,病情却没有丝毫减轻,我对人生充满了绝望。

今年年初,我在一位病友的介绍下,去了北京一家权威医院。经过系统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后,经验丰富的医生建议我去心理科就诊。

心脏病要看心理科?我怀疑医生搞错了。对于我的疑问,医生耐心解释说:“心慌、心口痛,并不一定是心脏病。如果经常心慌或者胸闷、气短,经过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器质性病变,反复服用缓解相关症状的药物没有效果,可以考虑心理病症,应看心理专科。”

内科医生的解释打消了我的疑虑。心理科的陈医生看了我这几年在各大医院求诊的病历和最新的检查报告,分析了我的病情、病因,完全符合心理病症的诊断标准,当属心理病症无疑。最终得出结论,我的病跟心脏病一点关系也没有,我患的是神经性焦虑症。我的病确诊后,医生对我进行了系统的治疗。经过半年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我的症状渐渐好转。相信假以时日,我会彻底摆脱疾病的困扰,重返工作岗位。

山楂、决明子控血压

干山楂、决明子各30~50克,除去杂质后放入保温瓶中,冲入刚烧好的开水,浸泡12小时后即可当茶饮,有控制血压的作用。

心脏神经官能症 第10篇

资料与方法

2013 年5 月-2014 年5 月收治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80 例, 均符合临床上关于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乏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0 例。对照组男12 例, 女28 例, 年龄18~48 岁, 平均 (35.21±2.10) 岁, 病程2 个月~3 年, 平均 (1.35±0.64) 年。观察组男15 例, 女25 例, 年龄19~47岁, 平均 (34.65±2.23) 岁, 病程1 个月~2年, 平均 (1.24±0.54) 年。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方法: (1) 对照组仅采用氟西汀进行治疗。采用口服的给药方式, 1 次服用20~40 mg, 1次/d。治疗周期3个月。 (2) 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氟西汀进行治疗。氟西汀的用法及用量均与对照组一致, 同时结合针灸的治疗方式。针灸治疗时选择百会、神庭、内关、足三里、太冲、三阴交等穴, 针刺时的角度及深度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参照“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经络腧穴学》 中所述, 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 电针仪型号为G6805-2 型, 并将频率设置为0.83~1.67 Hz, 针刺后留针20~30 min, 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 每天进行1 次针刺治疗, 治疗周期3个月。

评价指标: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对两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进行评分并对比, 评分越高, 表明患者的抑郁或焦虑状态越严重;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统计学处理:均采用SPSS 17.0 软件对研究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当P<0.05 时, 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HAMD、HAMA评分结果及症状改善时间使用t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HAMD及HAMA对比:经治疗, 两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状况均有所改善, 将两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治疗后的HAMD及HAMA评分进行对比, 结果发现,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对比:将两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心悸、气短乏力、头昏头痛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进行对比, 观察组的结果优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功能性心脏病, 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等[3]。引发该病的原因有多种, 例如焦虑、紧张、精神创伤、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在中医学中, 心脏神经官能症属于“心悸”“郁病”的范畴, 多发于女性人群, 且更年期女性更甚[4]。中医学认为, 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是该病的主要证候;愤懑郁怒、肝气郁结, 忧愁思虑、脾失健运, 情志过极、心失所养, 痰气郁结等是该病的主要病因[5]。在本研究中, 将针灸与西药结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针灸的主要穴位是百会、神庭、内关、足三里、太冲、三阴交等, 百会穴会聚各经脉气, 可帮助患者通达阴阳脉络, 调节患者机体的阴阳;针刺神庭穴可帮助患者宁神醒脑, 对患者神经系统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针刺内关穴可保护患者心脏, 同时也可帮助患者安神;针刺足三里可起到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的作用;针刺太冲穴帮助患者缓解头晕、头痛的现象;针刺三阴交穴可促进患者的睡眠等。在西药的选用上, 氟西汀是一种口服类的抗抑郁的药物, 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对5-羟色胺的再吸收, 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 将仅采用氟西汀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与采用针灸配合氟西汀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观察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 (10.68±2.03) 分、HAMA评分 (10.56±3.12) 分, 心悸、气短乏力、头昏头痛等症状的改善时间分别为 (10.20±2.21) d、 (9.31±1.49) d、 (12.65±2.34) d,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因此, 针灸配合氟西汀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氟西汀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8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 观察组给予针灸配合氟西汀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的HAMD、HAMA评分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针灸配合氟西汀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针灸,氟西汀,心脏神经官能症

参考文献

[1]陈立娜, 高维滨.针灸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 2012, 28 (3) :18-19.

[2]邱婷婷, 郑祖艳, 宿慧, 等.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27 (1) :59-61.

[3]张松, 刘喆.刘喆教授针灸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经验[J].中医临床研究, 2012, 4 (14) :48-49.

[4]王燕.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0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 2010, 34 (1) :59-60.

上一篇:布罗茨基下一篇:公共演说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