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范文

2024-07-25

学校范文(精选12篇)

学校 第1篇

一、创新管理文化,期待无为而治

管理文化是学校文化中的关键要素,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价值标准。它存在于管理者内心,决定了管理者选择怎样的管理方式实施有效管理。

1. 信心激发,转变思想

学校有效管理的重心不在于对事的控制,而在于对人的激活。学校管理旨在调动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之前,我校的办学规模小,青年教师少,骨干教师不断流失。教师面对现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学校如何创特色,求发展?怎样通过管理使队伍不减士气,持续向前?我们努力激发信心,转变思想,管理从求无过到求有功。在老校舍里,成功承办全区戏曲比赛一事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把“没有场地、没有人力、没有技术”承办大型比赛的“完全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没有场地,租借场地;没有人力,招聘志愿者;没有技术,诚聘专家。作为管理者,我们只想用行动告诉清水人:我们想办的事,没有办不成的。学校发展关键在人,只要有信心,任何困难都不会禁锢我们的思想。

2. 体制激变,打破定势

树立工作信心之后,我们努力引导干部寻求基于校情的管理变式,走有效管理之路。

从“摆方凳”到“放茶几”。我们以更换老校舍校长室沙发前的茶几——一张破旧的小方凳为例,分析干部的思维模式:小方凳换茶几是举手之劳,为何一摆就是几年?看似更换茶几,其实不然。我们需要更换的是思维方式。学校要发展,必须先打破干部的思维定势,从形式到内容,走一条管理创新之路。

从“设三处”到“立五部”。学校通过干部全员竞聘将原来的“三处”即“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改为“五部”即“课程教学部、学生活动部、调研交流部、教师发展部、校务保障部”,明确各部门职责。结构改革犹如给管理者架起了云梯,使其能打破管理定势,跳出不同的“井底”。

3. 品质激扬,追求永恒

当管理有了信心、智慧之后,必须追求品质至上。制度创新是发展的突破口,学校制度蕴涵柔性的文化价值于刚性的制度规范之中,依靠制度的柔性教育激励和刚性约束转化,学校文化才得以更深入地推进。为此,我们建立了以岗位责任制、教育考核制为主体的制度体系,使办学有章可循。同时,我校降低管理重心,在考勤、考核制度上采取人文管理。教师每月有一天调休、骨干教师每月有一天学术假等相关制度的出台,给予教师充分的人文关怀,让教师具有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

二、营造环境文化,相融教育理念

环境是无形的教育,是展现学校文化、办学理念的重要内容。我校通过具体的特色符号和环境的视觉流线,营造主题鲜明的环境文化。我校以竹子精神自励,以清水品质自省,希望自己大气谦和、百折不挠。

1. 有形环境透灵气

曲径通幽的紫藤廊、昂首翘盼的“立马”、喜迎晨曦的“金龟出水”、形似葫芦的清水潭、蓬勃生长的竹林,透射出清水文化的灵气,体现着我校“竹之韵、水之灵、石之秀、廊之声、墙之语、地之育”的育人主旨。

在绿色紫藤廊下,学生们在石桌、石凳上读书、下棋。行政楼旁昂首翘盼的“立马”昭示着教师努力追求“立马行事、智慧处事、追求完美”的工作作风。校门前形似中国版图的立石“清水竹韵”隐喻着师生的爱国情、报国心。教学楼边的横石“金龟出水”象征着清水学生能为时代所用,美好的明天如“金龟出水”。

2. 无形环境显温馨

如果说有形、有声、有色的视听环境充斥着文化内涵,那么无形、无声、无拘的人际环境则能凝聚人心。

我校建设数字化校园,构建科学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师生成长的“生命驿站”。我校开展教师团队建设,每年评选和谐班组,建设组室文化,使教师摆脱了“市井俗气”,学文化、勤工作、重品位。我校“呵护花朵,纯净每一滴雨露;超越自我,夯实每一个脚步;发展学校,关注每一个细节”。

三、共建研修文化,提升教学品质

学校的研修文化不是领导或某个部门强加给教师的,而是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结合学校文化、时代要求共同构建的。本着“合作共融、分享共赢”的目标,我校利用教师间的个体差异,开展主题教育叙事论坛、教育行动研究等各项活动。

1. 从即兴采访到团队互动

“茶壶里的饺子也能倒”。此话源于一次教师经验交流会。当时,课程教学部安排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会上作交流发言,要求教师会前两天给分管领导审稿。这可难倒了这个只善于教书,不善于作文的教师。得知情况后,我们决定改变形式。为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我们要求教师不做任何准备,在会中开展即兴采访,教师平时怎么想、怎么做,就怎么说。这种即兴而真实的采访,能给予教师最直接、最有益的帮助。

2. 从部门检查到全员展示

我校一改以往由教学部查教学常规的模式,组织开展“合作共赢、交流分享”活动。学期初,以年级组为单位,教师将自己的手写备课本放在展示桌上交流。学期末,我们组织教育教学成果展,教师将教育成果,如班级日志、反思、科研成果、获奖情况等展示在桌上。教研活动变“检查”为“比较”,变“闭门造车”为“展示共赢”,既提供了“如何成为优秀”的范例,又实现了教师间的优势互补。

3. 从人人争星到年年成长

为鼓励不同岗位的教职员工不断提高,我们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设置各级各类“清水之星”,并在每年教师节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借活动表彰之际,我们表明观点:不管你当下得奖与否,学校看重的是你是否在每一次活动中有新收获,是否在每一次活动中有新的智慧增长。

四、孕育课程文化,彰显办学特色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根本表现。我校课程体系基于实际,整体规划,分类构建,与学校培养目标相对接,不断引导学生成为会求知、会共处、会生活、会感恩、会创造的人。

1. 内蕴学校精神,丰盈课程内涵

我校校本课程分成“竹韵”和“清水”两大系列。“清水课程”分成三大板块:一是基础学科的延伸与加深板块;二是学生特长发展的体、艺、科板块;三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综合素质板块。“竹韵课程”设置“雅、美、韧、活、勤”五个学习领域,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自信,在凸显个性的同时,学会与人合作与分享。

2. 外显学校特色,体现课程张力

学校以招标的形式组织教师开发特色校本教材,如《象棋文化》《体育小达人》等,丰实了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3. 实施评价创新,提升课程品质

我校从科目设计、课程实施、学生发展三方面进行创新性评价,从科目的设计意图到目标达成度,以跟踪存档的形式进行整体流程评价,鼓励教师根据科目特点,设计个性化评价表。

学校 第2篇

——丽水旅游学校(吴贵)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提升学校发展内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构建师生幸福家园为主旨;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核心;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弘扬学校传统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打造现代教育特色,拓展学校文化活动领域,构建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努力建设高品质、多样化、有魅力的美丽学校。

二、学校行政管理

(一)发展目标设计。

根据《丽水旅游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2.9—2015.8)》,学校每个学期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并体现我校办学特色。

学校确定“中高职衔接”和“校企合作”两个自创指标,符合学校实际,有发展性和可行性,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强化制度管理,创建人文校园。

积极开展绿色校园、平安校园建设。积极开展创卫工作,校园整洁卫生,学校坚持开展班级、教师办公室卫生检查和评比。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文化育人氛围。我校以构建“旅游文化”为核心,不同区域,不同主题,寓教育于无声视角之中,让每 一面墙和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1、大力推进“旅游之声”广播站建设。“旅游之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使旅游之声广播站有序开展,学校加强校团委和学生会建设,鼓励学生积极投稿,通过校园广播站,繁荣校园文化,表彰好人好事,利用校园广播站点播歌曲庆祝教师和学生的生日,提高凝聚力。

2、利用“旅游长廊”,开展现场导游训练。旅游专业的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旅游长廊墙前,通过图片实景进行讲解,提高导游水平。

3、建造了图文并茂,“廿四孝”文化墙。开展长期的感恩教育。激发了学生爱父母、爱长辈、爱校园的情愫。

4、在校园一角的一排香樟树下,打造了以“读圣贤书、立君子德、做有德人”为主题的国学传统文化区,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更美化、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5、利用食堂墙面,宣传勤俭节约,珍爱粮食主题,号召师生“光盘”行动,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6、积极开展各项有益的文娱活动。经常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娱活动,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我校“舞之魂”社团被评为丽水市十佳社团,“指艺”社团、“剪爱”社团被评为丽水市优秀社团。罗坚强、管芳芳老师被为丽水市学生社团嘉年华优秀指导师。

7、班班都有黑板报,坚持每周一主题,每周一更新。

三、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德育工作扎实,活动丰富多彩。

一是德育网络健全,德育机制健全。我们建立了以校长室(分管副校长)—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班主任为主线,校领导、中层干部、全体教师全员参与,学校、社会、班级三级管理的德育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坚持值周制度,每周安排一名校长为值周领导、一名中层干部为值周组长、三名教师为值周老师,全天候加强管理,值周领导整个星期(包括双休日)吃睡在学校,强化学校管理。

二是举办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寓教育与活动之中。

1、以毒品预防为突破口,做实德育工作。作为丽水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我们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安全工作、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校内,充分利用广播、多媒体、黑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把禁毒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2013年11月我校被浙江省禁毒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共青团浙江省委命名为浙江省禁毒教育示范学校

2、加强德育制度建设,规范德育管理。逐步完善了德育工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德育责任制度,如班主任一日工作制度、值周工作制度、社团活动、校园安全、寝室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修订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了校园安全联防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加强7S管理,进一步细化了7S管理要求。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班主任队伍建设常抓不懈。努力提升班会课质量,每周一开好班会课。加强对班 主任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班主任经验介绍或反思,不断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和能力。不断的完善班主任考核制度,把公物管理、完成任务、教育任务、必到情况、安全管理、寝室管理、五项竞赛、生情等常规项目的考核内容不断细化,做到公平、公正。加强了班级八项评比考核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建设平安校园。学校成立了安全处,专人负责安全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校内外不发生安全事故。如“交通安全我先行”的演讲比赛、“防灾减灾安全知识”的专题黑板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防溺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主题班会、结合“5.12”宣传防灾减灾日,进行了防灾减灾安全演练、以及禁毒、防艾、防传染病、饮食卫生等等一系列活动。

5、加强法制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拓宽渠道,丰富内容,为法制宣传教育提供有效载体;建立法制主题活动月,营造法制宣传氛围;通过邀请法制专家、法制副校长现场讲座、全体师生写心得、体会,观看视频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6、加强学生自主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抓好学生在校的常规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纪律、卫生习惯,有效的把学生在校表现和《德育考核制度》结合起来。通过推进“7S”管理模式,规范学生的行为;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学生帮教小组”,邀请优秀班主任、中层干部及校领导每周利用课余时间对违纪学生个体辅导或集中教育,积极帮扶;积极开展学生文体活动和艺术社团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篮球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等。

三是重视家校合作,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每学年召开一次家长会,不同节假日、不同季节,以《给家长一封信》的形式,书面与家长沟通,采用家访、电话、“家校通”等形式与家长联系。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学年第一学期末,分场次分别召开高一年级学生座谈会,全年级学生人人参加座谈会,通过师生互动的沟通,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让学生阐开心扉,和学校领导、老师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效果非常好。

(二)扎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深化课程改革。学校坚持参照国家和浙江省的相关标准及要求设置课程,以学生为导向尝试课程内容改革。课程内容的选择在尽可能贴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性教学。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本学年在中职校高一年级文化课测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平均分均为全市第二。

2、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积极备战各种学生技能竞赛。积极组织参加市各届技能大赛等技能竞赛活动,制订切实可行的技能竞赛辅导方案,加强辅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的过程管理。2014年全市中职校高一年级数学竞赛,我校获一等奖8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1人,总获奖人数名列前茅。2014年全市首届中小学生网络集邮创意设计大赛,我校荣获一等奖1人、三等奖4人,获奖人数占设奖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3、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在深入课程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发校本教材,针对各专业自身特色和发展规律,结合学生实际及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共同开发或自己开发了《轻松学旅游实务》《轻松学花卉栽培》《轻松营销实务》《生态体育养生旅游》等校本教材。这些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

4、依托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为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求学环境,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我们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我们依托高校、企业合作办学,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与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深度合作,开办2+2大专学习班,为学生参加成人高考打下结实的基础。

5、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常规教学的五个环节为抓手,强化了教学规范,杜绝教学工作中的随意现象。每月对教师的工作量进行一次统计,对教案的编写、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环节进行及时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不规范现象告知当事人及时整改。组织有指导意义地进行了听课活动,发现问题及时交流,较好地掌握了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情况,增强了老师工作的责任心,增进了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对教学活动的健康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重视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重视学生的体育、艺术、卫生、劳技和安全教育,坚持学生平均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象棋、跳绳、导游大赛和学生才艺表演等,全校 师生共同参与,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并且每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和元旦文艺演出。

(四)重视教科研工作,努力提高学校教科研水平。

一是各教研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校内、组内公开课及集体备课活动,同学科教学统一计划、统一进度、加强了教学工作的计划性、有序性。

二是坚持听课评课制度。各个教研组都能按照“开课、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模式,先听课,然后评课,再进行集体备课。学期中,教务处对听课情况也进行了多次检查,查听课笔录,查教研组评课记录,提高教师听课、评课质量,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是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教育教学心得、案例、论文等。本年度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有了很大的提升,有副校长李立标主持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等7个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获得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丽水职业教育集团和丽水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会立项。吴贵老师的论文《民办中职校“问题学生”的教育》获2014年浙江省中小学德育论文评比三等奖。副校长李立标主编的《中职生创业创新案例》由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出版。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1、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校本培训,邀请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克勤,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胡德华等专家,来校讲座,传经送宝。

2、通过“民办事业编制”让优秀的教师安心工作。本学期,我 校积极利用市政府出台鼓励民办学校办学的利好政策,及时开展“民办事业编制”教师的招聘工作,目前,有6位教师正在办理入编手续,9位教师列为“民办事业编制”预备人员。

3、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与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组织学习《丽水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警示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十条红线、丽水市师德师风建设十条禁令》等相关文件,全体教师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无私奉献精神,热爱学校、热爱学生、责任心强,体现了我校教师的师德师风。

五、加强后勤管理,提高服务意识

学校建立健全了保卫制度和卫生制度,学校的财务规范安全、卫生管理到位,后勤服务周到。学校食堂达到B级标准。后勤对校舍、设施、设备管理规范、维修及时。新增了部分实验设备、电脑、图书资料等,现有4个机房200多台电脑和餐饮客房实训室及其他教学设备、教学器材使用率高,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积极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后勤服务的管理模式,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强化培养师生的节约意识。

六、多方位谋划,努力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市委、市政府“绿色崛起、科学跨越”的战略部署,围绕“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区域定位。我校在各级党委、政府、行政部门的支持下,重视学校的特色发展,做强做大旅游品牌,依靠丽水旅游 养生学院,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模式,与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深度合作,在旅游3+2培养模式、在校套读成人大专的模式、图书流转、教师培训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密切的合作,有力促进了我校的发展,为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提供特色人才的支撑。

学校文化:学校品牌之魂 第3篇

关键词:学校文化;学校品牌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07-2

正如企业文化是品牌价值实现的手段和保证一样,学校文化也是引领学校发展,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的灵魂,品牌建设需以学校文化为依托,在同谋共划中使教育品牌的内涵得以丰富与提升。

一、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之魂

学校文化包含着精神、物质、行为的一切文化现象,其中最深层的是核心价值观,学校品牌则是以提供优质教育为目标的教育追求,是得到服务对象认可的具有独特个性、内涵和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沟通媒介。从表面来看,学校品牌似乎是关于名称和设计的问题,但是不同名称的学校品牌在社会、家长的心中产生的感召力却是千差万别的。

1.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的价值基础。

学校品牌表面的设计与标识显而易见,但是它有着学校文化的印记,潜移默化地传达着学校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实质上是一种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通过学校文化滋养学校中的每一个人,打造优秀教师,培养优秀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凸显办学特色,推动学校发展,进而创造学校品牌,可见,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品牌建设的重要根基,是一所学校最值得研究和品味的东西,是学校品牌的价值基础。

2.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的决定要素。

品牌除了显性因素,更多的是其隐性因素,包括教育质量、文化底蕴、文化追求、价值取向等,因此学校品牌的策划、运营都必须以学校文化为依托,展示蕴涵着的学校核心价值观,体现学校文化的价值追求。孔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学校品牌如果离开了学校文化的润泽则会趋于平庸、空洞,缺乏生命力,可见,学校文化是品牌之魂,是提升学校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3.学校文化是品牌建设的重要载体。

在笔者看来,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优秀的校园文化。在良好的学校品牌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健康的学校文化,这种文化一旦形成,师生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一个信念力量,向着既定的目标方向努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量,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种教育影响力,一种孕育着巨大潜力的教育资源,这是以优秀的校园文化为载体,不断放大学校品牌的功效。

二、学校文化与学校品牌同谋共划

学校文化的体系结构是一个“洋葱”形的,核心层——学校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化,中层——学校制度文化,浅层——学校行为文化,表层——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品牌建设亦是通过精神、物质、行为系统加以呈现,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两者能够同谋共划,水乳交融。

1.梳理提炼学校文化,催生定义学校品牌。

彩虹小学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不断挖掘,催生“七彩文化”品牌,它的核心理念是七彩溢乐,就学生来说,七彩溢乐更体现在七彩教育中享受收获的乐趣,关注全面发展,注重个体差异;就教师来说,七彩溢乐意味乐教善导、乐于奉献、快乐之道。

“七彩文化”并非凭空而来。首先立足学校实际,寻找优势与不足,通过二十年发展历程已经初步提炼了“让每个孩子都沐浴七彩阳光”的办学理念,物化了教育载体。其次立足学生特点,寻求发展的途径。面对90%以上的新苏州孩子,家庭教育、生活习性都不同,大多家长从事的是体力劳动,家庭教育存在缺失,学校能够给予的是什么?教师们从学校的名称“彩虹”中去找寻,从而提出了教师要像喜爱彩虹一样去欣赏所有的学生的观点。“沐浴七彩阳光,拥有七色童年”,由此学校“七彩文化”初现端倪。再则立足本土资源,探寻文化增长点。学校依托周边强大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增强学校文化底蕴,实现双赢。学校正是通过对已有文化建设的梳理提炼,催生了学校“七彩文化”品牌。

2.系统推进学校文化,丰富涵养学校品牌。

学校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方面的建设不断丰富“七彩文化”品牌,让学校品牌促进学校文化发展,学校文化又创造丰富了学校品牌。

(1)塑造——从精神文化看学校品牌。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决定着学校文化建设的性质、方向和高度,也是学校品牌的核心。

近年来,彩虹小学努力构建学校“七彩文化”,围绕“让每个孩子都沐浴七彩阳光”的办学理念,通过多种途径,提供育人的场所、搭建成才的平台,促成个体自我和谐发展。学校整体设计,通过七个方面建设七彩斑斓的绚丽风景,七彩多元的校园生活,以此为桥梁为师生描绘人生的七彩梦想。包括人本化的管理文化,塑造七彩文化的行动力;谐同化的环境文化,突出七彩文化的外显力;多彩化的课堂文化,彰显七彩文化的生命力;自主化的德育文化,增强七彩文化的内驱力;个性化的体育文化,夯实七彩文化的竞争力;立体化的科技文化,提升七彩文化的创新力;激励化的家校文化,放大七彩文化的辐射力。

学校在文化建设上体现教育品牌的价值和追求,通过整合各种教育元素,用优秀文化去塑造人、陶冶人,从而使师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得以发展。

(2)承载——从制度和行为文化看学校品牌。

“七彩文化”需要承载,学校品牌要靠自我、靠践行、靠团队、靠合力,这些都可以通过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进行外显,它们是学校管理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最深刻的部分。

一是在建章立制中外显学校文化。近几年,彩虹小学围绕办学理念重新修订了学校规章制度,注重制度对师生的激励作用,如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彩虹教师评比条例、彩虹娃争章条例等。二是学校在管理中践行学校文化。将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与学校核心文化有机融合,让师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受到影响和改变,让文化的影响力由里及表、由小及大、由己及人,潜移默化。学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试行班级自我管理,培养班主任和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收到良好效果。第三在教育实践中生成学校文化。师生的行为文化更要靠师德践行来证明,靠品学兼优来检验。“寻找身边最美的教师”、“盛开的太阳花”、“爱无声心交融”等活动让师生关注身边的故事,让美好的情感在师生心中生根、开花、结果,使学校人人有文化、班班有文化、处处有文化。

(3)彰显——从物质文化看学校品牌。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壳”,奠基着其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富有教育内涵的人文环境。校园建筑、学校规划、校园绿化净化、学校人文景观等无处不实现着学校的育人功能。

彩虹小学精心设计物质文化,巧妙彰显,形成了“爱河山”、“爱科学”、“爱运动”和良好行为规范四大类十二个板块,集知识性、思想性、特色性、艺术性于一体,从而达到环境润心的效果。学校不仅重视大环境,也重视小环境建设,如传达室、教室、办公室、专用室场等。

这些文化的承载物,对外是一张展示学校自我的名片,彰显学校品牌,对内则是一张有形的意义之网,润物细无声般影响着学校的校风、学风以及师生的道德观和精神世界,诠释着学校的文化和精神,体现“正德博雅 健美和谐”的校风。

综上所述,学校文化是一条流淌的长河,是一项持续的工程,作为校长不仅要强烈地意识到学校文化的存在,而且要以品牌建设为依托,能动地引导学校文化的运行与完善,让品牌成为学校文化发展中最闪亮的“名片”。

[参考文献]

[1]余清臣与卢元凯.学校文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赵中建.学校文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范国睿.学校管理理论与实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第4篇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道德风尚,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识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一种对所在集体的发展存续休戚与共的义务和责任感,是集中体现学校水平、品位、实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标识;是一所学校超越了知识、能力、物质和管理的高远的价值取向;是一所学校不断延续、发展,永葆持久生命力的源泉;是形成学校物质文化和规范文化的前提和根源。独特的学校精神文化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催化剂,是深层次的学校核心竞争力。换言之,学校精神应建立在个人对于学校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上,表现在师生的共同利益、满意度、归属感、凝聚力上。学校精神文化不仅体现在对内创设积极健康、团结向上,影响校内成员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等关系学校教育优劣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氛围,而且,对外展现了学校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以及学校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因此,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办学思想的核心,是学校内涵中最本质、最核心的要素,是学校的灵魂之所在。

学校精神文化有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陶冶、感染、规范着每一位师生员工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道德情感、行为习惯,逐步使师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必然的内聚力和群体意识,从而使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的总体目标,同时,师生在接受学校精神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的同时,也满足了师生自我实现的需要。牛津、剑桥、哈佛、北大、清华等中外名校之所以魅力经久不衰,就在于他们能在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中形成并始终坚持和弘扬自己优秀精神文化传统,并以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发展与创新学校精神文化,透射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憾力,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与民族。世界著名的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说过:“即使我目前所有的工厂和财富都没有了,但只要我的团队和文化还在,那么我相信,十年后我又是一个世界级的钢铁大王!”可见在他的心目中,比财富更珍贵的是他的企业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的塑造需要对学校传统习惯与文化进行辩证地扬弃、批判地继承。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一定的文化习惯与传统,这就需要校长对学校的文化习惯与传统进行辩证地扬弃、批判地继承。比如,一些学校在知识本位的时代形成了对学生一包到底的教师为主导的“三本位”传统文化,但这种文化显然与素质教育和“二期课改”的精神是相背离的,因此,必须予以摈弃。

学校精神文化的塑造需要与时俱进,借鉴融合,创新提升。当今是信息网络和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学校必须以一种开放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度积极借鉴国内外的其他学校与组织的精神文化,并注意与本校文化的有机融合。如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企业管理的零缺陷全面质量管理文化;学习和借鉴服务业顾客是上帝的零投诉服务文化;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所洋溢的珍爱人性与生命、尊重学生个性、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文化。同时更要结合国情和校情,创造性地发展与创新学校精神文化。学校提出的创造幸福而有价值的教育及为学生创造幸福而有价值的人生奠基的理念,丰富了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

首先,要形成勇争一流、追求卓越的进取性学校舆论主导环境。全校的师生员工要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学校要为师生提供最优质的成长与发展环境,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中寻求自身的进步,学生要在自己的强势智慧领域凸显特长与潜能。这种环境对于学校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与学习氛围,激发师生潜能,促进学校快速发展至为关键。

其次,要建设与优化学校精神文化的载体与氛围。学校精神积淀、整合、提炼了一所学校一代又一代师生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识风范和行为准则,也依靠一代代教育名师和文化名人来弘扬,他们应是学校精神的倡导者和培育者。因此,学校要大力开发校友人才资源,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举办校史展览、校庆活动等,增强师生对学校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践行学校精神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学校要精心设计学校标志,通过学校景观展示、校徽制作、校歌创作、校刊编辑、校服设计、教室宿舍布置以及校园的美化、绿化、人文化来反映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学校还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弘扬学校精神方面的示范作用。教师的学识水平、文化修养、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是构成学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乃至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学校精神只有在教师的言传身教的感召下才能激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将学校精神深植于学生的性格之中。陶行知先生说得好:“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底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再次,要赋予学校管理制度以精神文化的内涵与色彩。学校各级各类制度条文中应凸显目标追求、价值取向、素养品位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赋予制度以灵魂,让学校规章制度的影响深入到师生的精神层面,使学校精神获得内化的载体。如我校在开展“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的德育课题研究中,把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升华到学校精神层面上来,制定了《教师职业文明礼仪规定》、《学生品德主体发展性测评方案》、《教师忌语》等制度。

另外,要开展塑造学校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一是新生入学时开展学校精神传统的教育,通过校史、学生守则、名人名师事迹、校训校歌校徽等学校主体标志性文化作品的介绍,使新入校的学生接受学校精神文化的熏陶,产生爱校爱师之情,激发报国成才之志;二是树立宣扬学校先进典型人物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和学生标兵的模范行为,使师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激励师生自觉按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念来规范自己;三是举行“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的主题毕业典礼,在学生即将告别母校之际,校长勉励学生珍惜学校荣誉,传承学校精神,共创学校美好未来。

最后,要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精神文化创建合力。学校精神在其形成过程中既受国家、民族和时代发展大背景的影响,也受学校历史沿革、文化渊源、地理环境的影响,所以,学校精神的塑造要打破相对封闭性,凸显鲜明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先导性,将社会、家庭和社会及其他相关因素作综合系统的整合,将反映国家、民族与时代精神要求的时代最强音注入学校精神,才能让学校精神在时代发展中充满生机与活力,始终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走在社会主义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前列。这样,当我们的学生走上社会,走进家庭,将会用他们的优秀品质、卓越人格影响社会风尚、家庭道德,将在学校形成的具有学校精神内核的个体文明、群体文明推及社会,从而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与创造者。

学校 第5篇

小编为你精选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范文 | 三年级优秀作文 | 三年级日记 | 三年级周记

我来到了我们未来的学校,现在,我们学校的大门已经由机器人看守了,走进校门,里面是绿树成荫,各色的花朵绽放,地面干净整洁,教室非常的明亮。下面是作文栏目小编为你带来的《我们未来的学校》,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我们未来的学校:篇一】

转眼间,时光飞快的流逝,二十年过去了,我想起了我那美丽的母校。现在,它会是什么样的呢?

我飞快地赶到母校,生怕它没了似的。刚到母校时,我目瞪口呆,门卫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我一下醒悟了过来。我不相信眼前的场景,忙问:“请问这是什么学校?”“群星小学。”门卫笑着说。

我大步流星地走了进去,啊!学校的颜色变得多姿多彩,有粉色、蓝色、紫色……多像童话中的城堡啊!我整个人都沉浸在童话世界里。

不远处传来一阵笑声,我闻声赶去,我看到了以前的同班同学,有徐慧、程子月、周燕子……我开心地说了一声:“嗨,徐慧。”“你也来了。”“那当然!我怎么能不来呢?”我笑着说。子月大声说:“既然大家都来了,我们就一起去参观一下学校,好吗?”“好!”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此时,我感觉周燕子还是像一只小燕子一样活泼;子月依然那么有主见;徐慧还像以前一样可爱……

我们边走边说,到了五A班门口时,子月说:“一走到这,我就想起了跳长

小编为你精选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范文 | 三年级优秀作文 | 三年级日记 | 三年级周记

我来到了我们未来的学校,现在,我们学校的大门已经由机器人看守了,走进校门,里面是绿树成荫,各色的花朵绽放,地面干净整洁,教室非常的明亮。下面是作文栏目小编为你带来的《我们未来的学校》,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我们未来的学校:篇一】

转眼间,时光飞快的流逝,二十年过去了,我想起了我那美丽的母校。现在,它会是什么样的呢?

我飞快地赶到母校,生怕它没了似的。刚到母校时,我目瞪口呆,门卫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我一下醒悟了过来。我不相信眼前的场景,忙问:“请问这是什么学校?”“群星小学。”门卫笑着说。

我大步流星地走了进去,啊!学校的颜色变得多姿多彩,有粉色、蓝色、紫色……多像童话中的城堡啊!我整个人都沉浸在童话世界里。

不远处传来一阵笑声,我闻声赶去,我看到了以前的同班同学,有徐慧、程子月、周燕子……我开心地说了一声:“嗨,徐慧。”“你也来了。”“那当然!我怎么能不来呢?”我笑着说。子月大声说:“既然大家都来了,我们就一起去参观一下学校,好吗?”“好!”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此时,我感觉周燕子还是像一只小燕子一样活泼;子月依然那么有主见;徐慧还像以前一样可爱……

我们边走边说,到了五A班门口时,子月说:“一走到这,我就想起了跳长绳的活动,一开始只得了全校第二名,年级第一名。”周燕子似乎有点不满,开口说:“但是经过我们的努力,第二次不但年级第一,还全校第一呢!”

我们走进教室,大吃一惊,就连教室都是五颜六色的,每个人的桌子上还有一个微型的字典机,只要有不会的字,把拼音或部首输入进去,立即可以找到不会的字。灯也有各种颜色,有兰、白、红……

不一会儿,我们把母校参观遍了,却舍不得离开。

到了楼下时,不远处我看见了一个双鬓已白的老人,她是谢老师吗?

我依依不舍地走出了校园,想起了以前的往事,觉得又稀奇,又新鲜。这时,我的心里默默呐喊:“再见了,母校!”

【我们未来的学校:篇二】

未来的学校可神奇啦!大门前有一条细细的线,你一走过去,上面的摄像头会对你进行全身检查,看你是否是本校的学生或老师。如果你是陌生人,大门就会自动报警。

有人会说:“我们学校里的垃圾到处都是,真难看。”哈哈,不用担心,未来学校的垃圾桶可是会“隐身”的,你只要走到墙角,按一下标有垃圾桶标志的按扭,垃圾桶就会慢慢升起,10秒钟过后,它又会到地下“睡觉”去了。

你肯定急不可待地要看看教室吧,走进教室,会感觉到走进了大自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教室的墙上有LED

培育学校精神 建设特色学校 第6篇

何谓学校精神?关于“学校精神”有多种见解和表述。邓永翔校长在文章中说:“学校精神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为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和接受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学校的精髓和支柱。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决定着学校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决定并制约着学校的性质和发展取向。学校精神是“学校人”在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群体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外化形象是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研究、育人环境、校园文化等具体载体。学校精神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是一所学校的凝聚力、生产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一所学校整体面貌、水平、特色、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学校师生员工的需求、理想、信念、情操、行为和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志。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精神,就会变成一个毫无生命的建筑物的集合。学校精神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是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东葛路小学学校精神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学校有崇高理想,办学伊始就“用爱心培育自信,用自信启迪智慧,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在实践中把理想变为现实。二是领导班子勇于创新,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新理论,解放思想,确立目标,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把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与特色学校建设统一起来,探索教育科研兴校与特色学校建设相结合的路子,建设多元智能特色学校。三是教师时时处处关爱学生,“让爱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孩子”,在教育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科研,“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做出贡献,发展自己,提升水平。四是学生在“爱”的阳光雨露哺育下健康成长,树立“IbelieveI Call fly”(我相信,我能飞)信念,逐步养成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五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优势智能,营造优良育人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培育学校精神,首先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用先进文化和先进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学校教育发展和改革实践中培育学校精神。二是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传统文化,统筹规划,合理建设和积淀升华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学校文化,凝练、发展和增强学校文化力。三是在强化道德建设中培育学校精神,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具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自律意识,学会做人。四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开发多元智能,发展优势智能,建立个性教育和评价的机制,制定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中塑造学校精神。五是善于总结经验,创新和完善制度,不断丰富学校文化,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制度,促进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的积淀、凝聚与升华,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结合起来,在优化管理制度中塑造学校精神。六是确立校长在培育和塑造学校精神中的“核心地位”。学校校长独特的人格魅力、远见卓识、学术造诣、教育理想、管理才能、智慧火花等决定着学校精神的取向及学校价值的提升。校长要有科学的办学价值观,以此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还要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我,做学习型、探索创新型校长。

以优秀学校文化提升学校品位 第7篇

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洋思中学创办于1980年, 当时只有5个班级, 12名教师 (其中1名公办教师, 5名民办教师, 6名代课教师) , 200多个学生来自5个自然村, 学校仅有26间矮小的平房, 其他教学设备一无所有。面临困境, 洋思人再三思考:只有实实在在地教好每一个学生, 使他们都进入高一级学校, 社会、家长才能满意, 洋思才能生存下来。洋思人从起始年级抓起, 坚持均衡编班, 建立一帮一对子, 坚持当堂完成作业, 坚持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 1986年中考, 取得了合格率100%、升学率100%、重点高中录取比例全市最高的惊人成绩。由此洋思人树立了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从校长, 到教职工, 到学生, 到家长, 都坚信这八个大字。每学期开学初召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演讲大会, 全体学生参加, 让进洋思后取得明显进步的学生登台现身说法。主持人明确要求后, 学生争先恐后, 场面非常感人。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 让家长叙说孩子来洋思前后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发生的变化。这样, 让“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深入人心, 把信念变成信心和行动。20多年来, 洋思人坚信不移地自觉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落实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

学校文化的操作要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只有改革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洋思人反复思考, 总结出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具体操作程序是: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 (差生优先) ———纠正、讨论、指导、总结自学结果———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巩固、提高) 、教师及时批改作业。

“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 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 并提出自学要求, 进行学前指导后, 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 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 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在学生自学时, 教师巡视, 发现问题记下来, 但不辅导, 不干扰学生自学。

“后教”, 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 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学习。现在洋思的“后教”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归纳、提高, 由特殊到一般, 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 一般不少于十五分钟, 内容有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 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 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人成功的法宝, 难能可贵的是教师们并没有故步自封或将其教条化, 而是结合新课程改革, 不断丰富和发展它。

学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最近10年, 洋思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由10年前的18个班到现在的70个班) , 办学特色、教学质量都得到了保证, 关键是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一直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全面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师德, 学校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师德百分考核细则,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可以说, 在洋思没有教师体罚学生, 没有教师搞有偿家教, 更没有教师违法犯罪。全校200多名教师平均年龄30岁左右, 他们多数为本科学历, 有朝气, 有追求, 人人制定了个人发展目标, 学校出台了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评比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 学校采取多种办法培训青年教师:每周集体备课制、师徒结对制、点课制、每天对外开课制、一课二评、二课一评、假期培训、一人一堂课、高级教师的“四个一”、教科研百分考核等。每年学校召开一次青年教师家长会, 让青年教师总结成绩, 学校表彰先进。这样, 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进洋思之后教学很快就上了路。目前, 洋思中学绝大多数教师已经成熟, 学校逐步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过渡, 这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培育学校特色 打造学校品牌 第8篇

一、以课题研究为先导, 促进教育科研

培育学校特色, 离不开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培育学校特色的可靠保证和必然选择。近年来, 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之路, 围绕办学特色培育, 自2003年来, 承担了自治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A类课题《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模式及方式的研究》和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诵读经典诗文,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研究。成果显著, 均荣获科研课题成果一、二等奖, 同时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集体”和“经典诵读优秀学校”, 共有12位老师荣获课题研究先进个人。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教师学习、探究、创新蔚然成风, “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意识不断加强, 观念不断更新。

二、以德育工作为抓手, 践行“德学与知行”

有关教育专家指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德育教育。我校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安教、乐教, 为人师表、严于律己、敬业爱岗、师德优良的师资队伍。我们成立了以党支书、校长为组长, 团队及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组织学习有关文件, 并有计划地进行思想、业务培训。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我们制订了《大新县桃城镇第四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 提高教师的自律觉悟、敬业精神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关注学生成长。我校是寄宿制学校, 目前有内宿生600名, 这些大部分是留守儿童, 原来各方面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都很不好, 来到学校, 我们通过狠抓德育教育特别是通过举办“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比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让他们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 (1) 养成自理、讲卫生的好习惯, 按时起床, 洗漱, 整理内务, 洗衣服, 学会搞卫生, 打扫教室、宿舍、班清洁区; (2) 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见到同学打招呼, 见到老师问声好, 见到领导到我校检查工作主动打招呼; (3) 养成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学会学习; (4) 养成遵守纪律, 多做思考的好习惯, 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通过养成教育, 学生学会生活、文明守纪达99%以上。这些做法使学校逐步形成“德学与知行”的办学特色。

三、开展课外活动, 培育学校体、卫、艺特色

1. 组建学校文艺队, 每年举行庆“六一”文艺晚会;

举行专项运动会, 开展单项体育比赛活动。每学期, 体育组组织开展1分钟跳绳、仰卧起坐、俯卧撑、班际篮球赛等, 以赛促练, 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身体体能。

2. 继续开办红领巾广播站, 老师和播音员履行职

责, 加强宣传, 让学生听有声音, 学有榜样, 做有方法, 陶冶了广大师生的情操。

3. 继续落实各班清洁区, 坚持“每天两小扫, 每周一大扫”制度, 保证校园整洁, 环境优雅。

同时, 为了进一步拓展活动内容, 学校还在体育课、体活课的课堂教学中渗透了跳绳教学和乒乓教学的内容, 在课间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中增加了跳皮筋、踢毽子、打沙包、摇呼啦圈等趣味体育项目和合唱、器乐、声乐、舞蹈才艺展示等艺术项目, 激发学生参加艺、体活动的兴趣, 促进学生特长技能的掌握。

四、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1.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水平。

组织开展书法培训, 要求教师一周一页钢笔字, 一天一版粉笔字;培训教师的教学智慧, 利用每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综合性学习、说课;开展教学型教研, 外出听课的老师汇报最新的课改信息等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活动, 帮助老师及时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明确教研课改方向, 提高教研教学水平。学校还开展了教师礼仪、交谈礼仪、人际交往法则等培训及电脑知识培训, 如培训《幻灯片的制作与使用》、《文件的扩展名与其运行软件》, 拓宽了教师的知识视野, 丰富了教师的文化功底, 发展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我校青年教师参加全县小学教师基本功比赛, 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2. 加强学科教研工作, 抓好实验课题的结题工作。

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作用, 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教改活动。认真组织开展教研课、示范课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讨课。健全教研组, 注意教研横向、纵向联系, 继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派出语、数、综合科老师每学期送教到村完小, 效果较好。坚持做好“五个一”活动, 提高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以“十一五”重点A类课题《诵读经典诗文, 提高学生双文素养》子课题进入结题阶段为契机, 组织课题组做好结题材料完善工作, 形成了《活动剪影》、《学生积累本、手抄报、书法作品、绘画作品》、《教师教法集锦》、《教师诵经心语》等四类结题作品。2009年10月20日, 结题作品作为“经典诵读课题”优秀材料在南宁市衡阳路小学展出, 得到课题总负责人黄亢美教授的高度赞扬, 并召集了部分市级学校到桃城镇小学展台前参观。经专家严格评审, 我校经典诵读课题荣获国家级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五、以校园活动为平台, 彰显学校特色

如果说形成特色是一个内化的过程, 那么, 推广就是一个外显的过程。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持久而有效的推广, 再好的特色也难以成为品牌, 再有特色的学校也很难成为品牌学校。而品牌的推广必须要有领导的支持、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办学特色得到领导的支持, 家长和社会广泛的认同, 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信心, 获得家长对学校的信任, 就为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 学校最大限度的丰富学生的校园活动, 并从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工作和对学生的赏识教育, 通过活动来赞赏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 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 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和进步。在活动的设计上, 无论是学科类, 艺、体类, 还是节日庆典类和成果展示类活动, 学校都提倡学生参与的广泛性, 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资格参加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中进行体验, 在参与中得到肯定, 在普及中得到提高。如:学校现已形成规范的“读书节”、“跳绳节”、“艺术节”, 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学生的参与率都达到了95%以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开展, 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也为引领学校特色、激励学校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彰显学校特色, 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摘要:学校建设应从特色建设入手, 采取有效措施, 逐步形成一种教育优势, 以影响、带动学校全面发展。

学校 第9篇

一、乐清市公办寄宿学校诞生的背景和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人员的流动剧增, 大量外出打工、经商人员的子女成为留守儿童。为了解决这部分人员的后顾之忧, 乐清市开始出现“全托”式学校, 后来又迅速发展为办学质量和收费都较高的寄宿学校。现乐清市各大集镇均有寄宿学校, 包括一些山区。据统计, 乐清市共有寄宿学校35所, 其中集镇9所, 农村26所;另外, 还有12所学校办有寄宿班。由于国家政策没有跟上, 寄宿学校在管理、教学、招生、收费、后勤等方面, 存在无序发展的情况。近年来, 群众每年对于寄宿学校的各类投诉举报多达100件以上。寄宿学校如何发展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二、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

所谓经营学校, 是指经营人、财、物及教学、办学体制等。经营人, 就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倡教师一专多能;经营财, 就要让现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提高资金流转率;经营物, 就要充分发挥设施的作用, 提高设备利用率;经营教学, 就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提高教育效益;经营办学体制, 就要拓展为经济服务的领域, 扩大教育功能。经营学校的目的就是培养适合于市场需求的具有应用性学习方法的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从而使寄宿学校走出在计划经济下禁锢的传统教育模式, 进行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各方面的大幅度改革创新, 不断向教育自身规律靠拢, 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效益。这是基础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理念, 更是乐清寄宿学校的办学理念。

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进一步确立和不断实践,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交融得越来紧密。我们要借鉴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来经营寄宿学校, 不仅要重视内部效益, 而且要重视社会效益。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基础教育学校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在基础教育学校的布局调整中, 学校个体不在重组中发展, 就会在重组中被兼并, 而效益则是生存的保障。从教育经济学角度来看, 教育经济效益至少包含两层含义: (1) 教育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消耗与成果的对比, 即内部经济效益; (2) 教育产出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即外部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只有生产的产品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才能使教育的经济效益得以实现。

如何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我们重点研究了寄宿学校的成本与效益问题。而这个问题包括招生收费政策和降成本增效益的管理办法两个方面。

(一) 深入调研寄宿学校的招生收费问题, 出台相应政策措施

我们通过审计调查的形式, 用2年时间分别对我市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学校收费、使用情况等作了调查, 并结合群众关于收费投诉的问题, 开展了专项收费检查, 掌握了大量翔实的经济数据和资料。在此基础上, 我们着力估算寄宿学校的办学成本, 结合有关学校收费政策, 确定了乐清市寄宿学校的收费政策。

为便于从收费问题上分析, 我们原则上把寄宿学校分为三类:一是实行低收费的山区寄宿学校, 基本上按政策收费;二是实行议价性质的民办寄宿学校, 其收费是政策许可的高收费;三是近几年来创办的有集镇寄宿部 (班) 的初中学校, 这类学校办学有批准, 但收费没有批准, 因此存在着乱收费现象:各校收费标准不同, 一般在每生每学期4000元至6200元不等, 且无票据, 大多以学校食堂名义收取。

造成这种无序办学的根源在于各级物价部门不作为, 纠风、审计等部门不加研究、一味封杀, 地方政府听之任之。

几年来, 我们向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提交了《关于规范乐清市基础教育招生收费四大问题的调研报告》《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收寄宿学生有关收费问题的请示》《关于乐清市三中寄宿学校有关问题的说明》《关于乐成一中寄宿制学校有关情况的调查》《关于镇安乡寄宿学校的收费管理情况》等报告。我们认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收费定价必须考虑成本和盈利。若不考虑盈利, 则寄宿学校的办学成本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硬件投入、软件投入、教学过程耗资和学生生活成本。由于是公办学校, 国家支付其普通走读学校的正常经费投入部分, 因此这部分成本需减去, 同时应增加寄宿生管理成本。所以, 公办寄宿学校的成本是超额硬件投入、超额软件投入、教学过程耗资、学生生活成本、寄宿生管理成本之和再减去生均公用经费。

从乐清市现行的寄宿学校收费来看, 各学校主要参照民办寄宿学校的收费额度。各校各有不同, 但都有所偏高。我们认为在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社会捐助资金管理的通知》 (浙教计[2009]41号) 和《关于加强义务教育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的意见》 (浙教计[2009]42号) 文件颁发后, 以及中小学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到位后, 寄宿学校的收费应该可以大幅度下降, 逐渐趋向合理。当然, 这需要政府部门切实加以重视, 深入调研, 出台措施, 严格规范。只有这样, 公办寄宿制学校才能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为国育才, 为民造福。2009年8月29日, 乐清市教育局印发了《乐清市公办初中学校寄宿制管理办法的通知》, 明确规定了“办学条件、审批程序、学校管理、收费”四大问题。

(二) 强管理, 降成本, 增效益

1. 选取典型学校作为试点研究

近些年, 学校经营问题逐渐受到理论界的重视, 相关的文献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我们选取了乐清市外国语学校、育英寄宿学校和乐成公立寄宿学校等学校作为试点学校进行研究, 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经过总结, 我们看到了乐清市寄宿学校开展学校经营的优势和劣势:优势在于寄宿学校面广量大, 生源市场广阔, 办学方法灵活多样, 群众欢迎, 发展迅速;劣势在于国家没有明确指导政策, 尤其是收费问题, 以及经费来源问题。我们进行了变单一政府办学为多元市场办学体制的研究, 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与其他学校联合办学、股份制办学等多种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形式充分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 以促进乐清市寄宿学校的健康发展。

2. 理论联系实际, 研究与教育教学及管理改革相结合

我们提出了“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战略方针”:一个目标———把学校办成一所具有现代理念、现代管理机制, 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寄宿学校;两个坚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改为中心, 以科研促教学;三个接轨———与社会接轨、与未来接轨、与国际接轨;四个改革———大力推进管理改革、教学改革、人事改革、分配改革, 建立现代管理机制;五个转变———工作重点从硬件建设向加强内功建设上转变, 教育形式从以单一教育为主向多重教育转变, 培养目标从一次性终结教育向普通劳动者可持续性终身教育转变, 教育要求从以升学为主向成人成材结合转变, 教育体制、学校运行机制从计划经济的传统模式向与市场经济接轨转变。

食品不安全的学校不是好学校 第10篇

“贵州一中学学生打砸学校,事发前40余名学生食物中毒”,日前这一新闻在各大媒体占据重要位置;几乎与此同时,“江西高安一中学食堂无桌椅,千余名学生站着就餐”的新闻也引发较大关注。

民以食为天。但在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似乎是方方面面的共识。学校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提升教学质量上,甚至有的学校对学生的就餐管理不是着眼于提高饭菜质量和改善用餐环境,而是通过对就餐秩序的约束来实现对学生的军事化管理,或者对学生进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类的价值观教育和勤俭节约、爱惜粮食、感恩父母、珍惜时间、埋头苦学等人生观教育。至于学生吃什么、怎么吃、在什么环境中吃这些基本问题,反而变成了次要问题。

学校食堂没有桌椅,饭菜质量差,环境不卫生,绝非一两所学校的个别现象,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基层学校,上述问题较为普遍。尽管屡有媒体曝光,却长期得不到应有重视。贵州这所中学早在半个月前新校区开学时,因为食堂设施未完工,不能保证所有学生及时用餐,有的学生甚至吃不上饭,就已经招致诸多学生的不满。后来,陆续有几十名学生因为食物中毒住院,学生们的愤怒情绪不断积累。令人疑惑的是,在此期间,学校竟然未能采取得力措施来解决食堂设施不足和卫生安全问题,校方在管理上的不作为以及对学生生命健康的冷漠态度,令人齿冷。学生们最后采取过激方式表达不满,显然是事出有因。

当然,学生打砸食堂的过激行为本身肯定是不对的,这种通过暴力表达诉求的方式绝对不值得提倡和效仿。学生对学校管理有意见,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通过正当渠道反映问题。不过话说回来,学生们采取过激行为,往往是因为通过正常渠道解决不了问题。比如贵州这所中学,如果校方及时解决食堂管理和饭菜卫生问题,学生们也不至于采取过激行为。

学校食堂没有桌椅、饭菜质量差、学生就餐环境不卫生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同时也暴露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管理监督部门的管理失职。懒政思维的典型特征,就是对单位、部门、辖区存在的一些问题视而不见,得过且过,只求不出事。一旦出了事,才着急想办法“灭火”。

笔者认为,追究此次学生打砸事件发生的原因,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不重视学校食堂的设施配置、卫生管理、餐饮质量管理只是表面问题,根本原因是学校管理者的法治意识缺失,依法治校观念淡薄。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其方方面面的运行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要求。学校食堂的经营管理是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生命健康与发展的重要一环,食堂运行是否合法、守法,食堂工作人员是否尽职尽责,能否严格按规章办事,直接关系到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的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或者在生产经营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贵州这所中学的几十名学生先后中毒确与食堂就餐有关,那么食堂相关责任人应当依法受处罚,校方主要负责人也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立足学校实际 彰显学校特色 第11篇

一、课程的开发

我校在课程开发方面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多渠道探索综合实践课程开发模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主要引导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确定活动主题。

1.根据地域优势、学生实际开发主题。学校是北戴河区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的定点学校,为了让他们尽快地了解我们这个城市,引导学生们开发了《北戴河——我们共同的家》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包括《滨城文化——山海风情》《推销滨城——广告设计》《魅力滨城——名人轶事》等活动主题。

2.与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每天有1/3的时间在学校中度过,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需要学生们亲自参与、亲自设计,再加上学校刚刚粉刷墙壁。因此,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发了以“巧手扮靓校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突出了学校的艺术特色、绿色特色以及体育特色。

3.与校本课程相结合。近几年来,在一批优秀青年教师的带动下,学校的艺术教育也日益彰显出其特色来,剪纸、手工、舞蹈、运动小球等各类艺术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发了《运动与剪纸》《走进魅力足球》《剪出来的名著人物》等主题实践活动。

4.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发活动主题。近些年,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再加上我校是省级绿色学校,一直非常注重对师生进行报教育,开发了《低碳节能伴我行》《可怕的白色污染》《汽车与我们的环境》《废旧电池与环保》等主题实践活动,更增强了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再如在举国上下庆祝祖国“建国60周年”之际,三至六年级围绕这个主题分别开展了《我的名字叫建国》《我为祖国献贺礼》《追随共和国的脚步》《60年大记事》四个主题实践活动。

5.与学生的生活教育相结合。我校结合北戴河区“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和少队部提出来的“活起来,动起来,让暑假因你而精彩”的号召,学生积极动脑,乐于实践,开展了“走进文明生态村”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同学们走访村民、采访村干部,实地参观,耳闻目染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6.在学科整合中开发主题。学科的综合性,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各学科之间的知识点、能力点,整合出结合点、交叉点,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本中的一些知识点,明确其来龙去脉。例如,三年级学生对如何当好一名家庭成员很感兴趣,就以《今天我当家》为主题,运用健康课上学过的营养知识,数学课上的统计知识,精心设计了自己在一天中的饮食。再如六年级同学即将毕业,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就以《美丽的校园》为题,运用比例知识,开展看、画、讲等实践活动。

7.结合综合实践非指定领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除了指定的四大领域还包括大量的非指定领域,如与地方课程、与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相整合、与学校德育活动相整合等等。例如,六年级同学在5.1劳动节到来之际,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了《劳动最光荣》的月主题活动。在即将小学毕业时开展的《我为母校献贺礼》等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课程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定的四大领域,但在进行实际的主题实践活动时都跨越了这四大领域的界限,活动形式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根据活动的需要有选择的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其他三个领域之中,以“劳动技术教育”为切入点、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获取知识和研究方法的途径,以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为手段。例如,我校三年级开展的与环保教育相结合的主题实践活动——《低碳节能伴我行》,同学们首先针对身边人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然后上网查阅、搜集资料,学习低碳节能知识,设计制作环保手册、绿色书签。之后商讨节能金点子,完成环保倡议书。在校内、外开展环保小卫士行动:①变废为宝大赛;②校内发放印有'低碳生活守则'的绿色书签,号召师生做“低碳生活”践行者③走进社区,发放环保倡议书,宣传“低碳”生活方式。在整个主题实践活动中,就涉及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个领域,即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三、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我校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围绕节日活动,确定年级主题。校园节日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全校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展个性,学习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活动进行整合,学校确定选题方向,各班围绕这个方向进行选题,确定一个主题,共同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例如,围绕2009年“建国60周年”之际,三至六年级围绕这个主题分别开展了《我的名字叫建国》《我为祖国献贺礼》《追随共和国的脚步》《60年大记事》四个主题实践活动,很好的与德育活动进行了整合。

2.跨年级主题。不同年段的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选择同一活动课题,组成活动小组。例如学校在暑假期间粉刷了楼道和各班教室,学校的室内外文化环境建设成为了重要问题,因此我们综合实践教研组的教师经过商量研究,设置了教学情境,与学生共同确定了“巧手扮靓校园”的实践活动主题,并细化为“校园水培花卉”“我为墙壁穿花衣(楼廊)”“我的地盘我做主(教室)”“护花小卫士”四个活动主题,然后3—6年级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兴趣选取了不同的主题,组成了实施小组开展主题活动,另外在指导教师的配备上我们也充分的考虑了教师的特长。经过近2个月的活动学校的室内外文化环境布置圆满完成,并且充分的体现了学校的特色。

3.年级大主题。即年级总课题、各班子课题、小组分课题的模式。例如我校一个年级将“读书活动”作为年级主题后,各个班级分别开展了《走进书的世界》和《班级读书会》两个子课题。

4.班级主题。每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各自确定主题,然后将主题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各子课题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这也是我校综合实践主题实施活动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日益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赢得了学校师生的认可,在推动学校发展尤其是特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了研究性学习的氛围,增进了学校、社区、家庭的交流与沟通。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施是一个充满创造的实践过程,我们愿在这一广阔的空间里不断地追求与前进,以期在学校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上取得更大成效。

打造精品学校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第12篇

一、创新物态文化

哈佛大学一个校门的正面写着: “入门以增长智慧”, 背面写着:“离开以后, 更好地回报祖国与社会”。它的图书馆中有这样一条标语:“此刻打盹, 你可能做梦;而此刻学习, 你将圆梦。”润物于无声, 成就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梦想。我们的物态文化建设坚持“一校一创意, 一班一特色, 自主创新, 展示自我”的原则。突出主题文化, 突出办学特色, 突出自主研发。走廊文化简约而不简单, 教室文化规范而不花俏, 墙壁文化大气而不死板, 橱窗文化高尚而不媚俗, 雕塑文化意深而不繁杂。我们的要求是“四变四不变”, 即物态文化要以展示师生的教育教学成果为主, 不要处处都是名家名言, 名诗名画;物态文化要有主题、有寓意、有匠心, 不要低俗、随意;要能定期更换, 不要一劳永逸;要通俗易懂, 不要高深莫测。第五小学正对校门的石雕上是一本厚重的书, 两面分别写着“字如人生, 自强不息, 志存高远, 致远任重”十六个字, 底座写着“写字育人”四个大字, 既体现了浓浓的书香氛围, 又很好地揭示了“写字育人”的办学特色。雷锋小学的“雷锋精神”主题文化, 大有小学的“湿地风光”主题文化, 余积小学的“展示自我”主题文化, 温滴楼小学的“礼仪教育”主题文化, 实验小学的“书香校园”主题文化, 都很好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规范行为文化

我们用制度制约领导行为, 我们制定了校长、书记、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安全副校长、工会主席、德育主任、教导主任、幼儿园园长、后勤主 任、大队辅导员等11项岗位职责, 制订了《教学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财经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等90余项管理制度, 集结成书, 下发各校, 真正实现了事事有制度, 人人守制度, 对事不对人, 制度引领发展的精细化管理目标;我们用形象约束教师行为, 提倡树立教师“八种形象”, 即甘于奉献的红烛形象, 爱生如子的慈母形象, 率先垂范的楷模形象, 爱岗敬业的公仆形象, 匠心独运的智者形象, 改革创新的勇者形象, 博学多才的学者形象, 理念先进的专家形象。激发正能量, 引领教师行为;用习惯规范学生的行为, 我们制定并下发《凌海市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十条规定》, 即:举止文明的习惯, 诚实守信的习惯, 尊重他人的习惯, 守时、惜时的习惯, 尊敬父母的习惯, 勤俭节约的习惯, 锻炼身体的习惯, 讲究卫生的习惯, 自信、自省、自我完善的习惯, 勤奋好学、乐观坚毅的习惯。学校针对“十条”规定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用“一背二查三评比”的办法, 强化学生养成习惯。“一背”是学生人人会背“十条”规定, “二查”是少先队文明岗一日三查, 督查学生行为习惯, “三评比”是少先队周评比“好习惯班级”, 发流动红旗, 学校每学年评“好习惯之星”, 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教育局每学年在评“三好学生”、“三好班级”的同时, 评“行为习惯标兵”和“行为习惯标兵班级”。这样我们通过制度制约, 形象约束, 习惯养成, 典型引领, 正面激励等措施规范了学校的行为文化。

三、打造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信守的精神品格、理想价值、道德风尚等意识形态, 是一所学校品质、个性、精神的集中反映。我们要求基层学校全力打造精神文化, 要有内涵丰富的办学目标, 要有定位准确的校风、校训, 要有厚德载物的办学理念, 要有催人奋进的校徽, 要有激昂向上的校歌, 要有独特风格的教风、学风……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这种看不见, 摸不着的神奇力量, 使我们的教师敬业爱生, 诲人不倦, 开拓进取, 团结协作;使我们的学生勤学好问, 求异多思, 严谨治学, 学以致用;使我们的学校在精神文化的引领下, 民主、和谐、可持续的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四、丰富活动文化

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 是学校的生命, 是师生的舞台, 是创新的摇篮。问渠哪得清如许, 唯有“活动”活水来。我们在开展学校物态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的同时, 重点开展了校园系列活动文化建设。

1.经典诵读活动, 引领校园活动 文化。

我们要求学校要利用晨读、午读、阅读课、语文自习课的时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主要内容有《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唐诗宋词、 成语故事、经典童话、现代散文等。小学六年内学生至少要阅读30本经典童话, 会背50首宋词, 默写100首古诗, 积累200句名言警句, 复述300个成语故事, 掌握3500个常用字, 阅读总量达到200万字以上。学校根据教育局的总体规划, 制定年段阅读要求, 通过学生基本功测试、故事会、赛诗会、演讲比赛、作文大赛、家长开放日大舞台等多种形式展示诵读成果, 学生诵、唱、画、演兴趣浓厚, 听、说、读、写能力提升。

2.“三队一社”活动, 奠基校园活 动文化。

我们要求所有基层学校要开展“三队一社”活动, 即每所学校都要有学校舞蹈队, 学校合唱队, 学校鼓号队, 学校文学社, 并利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开展学生活动。学校有校报, 班级有手抄报, 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3.“十结合”教育活动, 丰富校园 文化内涵。

我们坚持多年开展德育“十结合”系列教育活动, 今年的主题内容是结合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 开展学习“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结合清明节、“一二九”运动, 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 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党的生日, 开展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活动;结合父亲节、母亲节,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结合教师节, 开展尊师重教活动;结合重阳节, 开展“敬老、爱老”教育活动;结合国庆节,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期末考试, 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结合小学生习惯培养, 进行养成教育活动。“十结合”教育活动的开展, 拓宽了德育途径, 增强了育人效果。

4.少儿艺术节活动, 展示了师生 文化风采。

2001年始我们就在全市小学开展了少儿艺术节活动, 每年“六一”前, 各校都要召开师生同台献艺的少儿艺术节展演。从书法绘画到唱歌跳舞, 从说唱曲艺到戏剧小品, 从威风锣鼓到大型体操, 从师生自娱到家长参与……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效果良好。

5.主题队会活动, 弘扬学校主流文化。

每学年学校都要开展一次主题中队会评比活动。我们提出主题队会要体现“六性”, 做到“四个服务”。“六性”即参与性—主体性—体验性—实践性—教育性—服务性。“四个服务”即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为主 题服务—主题为教育服务—教育为核心价值观服务。通过主题队会评比活动, 树立了学生的远大理想, 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修养。

6.特色创建活动, 打造学校文化 品牌。

我们连续多年开展了德育特色学校、规范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教育局制定并下发了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分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步组织实施。现在我市已有“锦州市规范特色学校”四所, “锦州市德育特色学校”七所。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引领了我市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提升了我市校园文化的品位。

上一篇:五步历史教学法介绍下一篇:房地产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