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制导范文

2024-09-05

电视制导范文(精选8篇)

电视制导 第1篇

微型导弹具有价格低、重量轻、威力大、精度高的特点,是精确制导武器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作为单兵的便携式武器,或战术无人机的武器装备,微型导弹都将用于关键场合,以摧毁敌方重要人员的武装车辆和轻型飞机,其精确制导能力可以减少附带损伤。微型导弹可采用激光制导或电视制导。电视制导的导弹使用的摄像机可以对目标进行放大,每秒产生30帧图像,并可以实时更新目标轨迹,这在实施“斩首”行动时可以更准确地命中目标。

采用电视制导导弹的制导方案设计是研制工作的一个关键技术。制导方案设计是否合理,特别是弹道形状和弹道高度对微型导弹至关重要。文献[1]分析了弹道设计对目标搜索和捕获的影响,给出了适合采用电视图像制导方式的导弹的典型弹道及相应的弹道参数设计方法,并总结出电视导引头的搜索视场受视场角和探测距离的限制,飞行高度越低,搜索视场越大的结论。文献[2]进行了飞行高度对搜索视场影响的分析,结果计算表明平飞高度越高,电视导引头视场纵深和视场面积越小。

本文针对电视制导微型导弹,为了使导引头能够正常工作且获得更大的搜索视场,设计了一种先程序制导等高飞行,再切换至比例导引飞行的复合制导方案。

由于MATLAB/Simulink无需进行繁琐的代码编程[3,4,5],仿真过程可视化效果好,图形处理也比较容易,因此在Simulink平台下建立了弹道的仿真模型,从而验证所设计的复合制导方案。

1导弹的运动方程

参看文献[6],基于“瞬时平衡”假设,忽略随机干扰影响,可得描述导弹在铅垂平面内运动的质心运动方程组为:

式(1)中,V为飞行速度,θ为弹道倾角,x为导弹射程,y为飞行高度,αb为平衡攻角,δz为等效俯仰舵偏角,εδz为控制反馈误差,P为发动机推力,Xb和Yb分别为αb所对应的平衡阻力和平衡升力,G为重力,m为导弹瞬时质量,m0为导弹满载质量,mT为导弹空载质量,Tp为发动机工作时间。

2目标运动方程

将目标看作质点,目标运动方程组为:

式(2)中,aTx,aTy为目标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xT,yT为目标质心在地面坐标系x、y轴上的投影,VT为目标质心的速度,θT为目标的弹道倾角。

3复合制导方案

为了保证导引头能够正常工作且获得更大的搜索视场,采用程序制导+寻的制导的复合制导方案。程序制导采用等高飞行程序,寻的制导采用比例导引法。

3.1程序制导

导弹需要按照程序指令控制其进行等高飞行。控制方程为:

式(3)中kh为比例反馈系数,kdh为微分反馈系数;y*为制定的飞行高度;6)y*=0 m/s。

3.2比例导引

在铅垂平面内导弹和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参考图1的几何关系,可以列出比例导引法的相对运动方程组为:

式(4)中,r表示导弹(M)与目标(T)之间的相对距离;q表示目标线方位角(简称视角),从基准线逆时针转向目标线为正;K为导航比增益。

比例导引段的控制方程为:

δz=kdθ(θ˙-θ˙*) (5)

式(5)中kdθ为弹道倾角角速度反馈系数。

综上所述,导弹控制方程为:

δz={kdθ(θ˙-θ˙*)rrckh(y-y*)+kdh(y˙-y˙*)r>rc(6)

式(6)中,rc为程序制导和比例制导的转换条件。

4 仿真计算

弹道仿真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导弹地面发射,仿真初始条件如表1所示。等高飞行高度5 m。目标静止,目标质心初始位置坐标为xT0=4 000 m、yT0=1 m。

仿真结果如图3至图7所示:图3是飞行速度曲线,图4是弹道倾角曲线,图5是铅垂平面内的弹道,图6是过载曲线,图7是弹目相对距离。仿真结果主要参数如表2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导弹在发动机工作1.8 s后达到速度最大值292.1 m/s;图4可以看出导弹在发射瞬时弹道倾角会先下降,然后迅速提高,这是因为导弹发射瞬间初速过小导弹升力小于重力,在法向上会产生向下的加速度,但导弹随着发动机工作,导弹速度迅速提高,升力也随之增大,进而使得导弹在法向上的加速度迅速加大,从而使得弹道倾角加速上升;待导弹爬升至制定高度后,由图4和图6可看出弹道倾角近似为零,法向过载近似为1,在导弹爬升过程中法向过载出现了急剧下降的拐点,这是由于导弹爬升时超过指定高度后,控制系统控制舵偏使导弹产生向下的气动力引起的;待导弹飞至距目标1 000 m处,程序制导转换为比例制导,由图4可以看出弹道倾角在转换后开始变为负值,导弹下降进入攻击段;由图5和图6可以看出转换瞬间弹道和法向过载并无较大波动;图7可以看出最终导弹命中目标,脱靶量仅为0.04 m。说明所设计的复合制导方案是可行的。

5 结论

以微型电视制导导弹为例,建立了导弹的铅垂平面内的运动方程,设计了复合制导方案,并在Simulink的仿真平台下建立了弹道仿真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模型建立的正确性以及复合制导方案的可行性。

摘要:适应微型导弹的发展趋势,研究地基电视制导微型导弹的制导方案的设计。以高精度微型导弹为对象,建立了导弹在铅垂平面内的运动方程组。针对电视导引头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初制导为程序制导、末制导为比例制导的复合制导方案,并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平台,采用模块化的建模思想建立了仿真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制导方案的可行性和制导精度。

关键词:微型导弹,复合制导,制导律设计,弹道仿真

参考文献

[1] Mitchell A R.Target acquisition system air-to-surface weapon compat-ibility analysis.In:Collection of Technical Papers.New York: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1982:638—642

[2]朱勇,刘莉,杜大程.图像制导导弹二次爬升方案弹道设计.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29(1):195—201

[3]刘志国,张金生,王仕成,等.基于SIMULINK的激光制导炸弹弹道仿真实现.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25(3):528—531

[4]张建伟,黄树彩,韩朝超.基于MATLAB的比例导引弹道仿真分析.战术导弹技术,2009;(3):60—64

[5]杨磊,李擎.MATLAB在弹道仿真中的引用.计算机仿真,2008;25(1):58—61

精确制导课程学习心得 第2篇

在上精确制导课之前,我对精确制导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但学完精确制导之后,我懂得了很多精确制导方面的知识,也认识了许多高新的军事导弹,并感受到了历史赋予我们军人保卫祖国,建设国家的神圣使命和职责。

精确制导课是我们进入大学以来最后一次选修课教育。通过对精确制导的学习,我们更好地了解了精确制导武器、先进导弹;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性、纪律性的目的,促进了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军事教研组教员生动形象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国际先进军事技术的发展情况,明白了国防的重大意义,也体会到了我国在周边安全问题上的巨大压力。这一学期的理论课,增强了我的军事理论基础,提高了我的专业能力水平。下面我就简单阐述我在精确制导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以及对我的影响。

(一)改善知识结构

精确制导武器是命中精度很高的各类导弹、制导炮弹、制导炸弹等制导武器的统称。由于“精确”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故美国兰德公司认为,直接命中率达50%以上的制导武器才能称之为精确制导武器。目前,精确制导武器主要是指非核弹头的高精度战役、战术制导武器,并主要用于摧毁武器射程以内的坦克、装甲车辆、飞机、军舰、雷达、桥梁、指挥所等点状目标,圆概率误差在3米以内。

精确制导武器大多数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而精确制导武器这个术语起源于七十年代中期,如今已为各国军界所认同和通用。很多国家都明确地把精确制导武器列为常规武器发展的重点。精确制导武器采用的制导技术很多,通常有寻的制导、遥控制导、地图匹配制导、惯性制导和精确定位等技术。

(二)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我了解的精确制导技术,并了解了很多精确制导武器,为我马上毕业进行的毕业论文的撰写做了必要的准备,提升了我对导弹的专业知识,我的毕业课题是中程导弹射程能力分析,多了解导弹方面的知识对我帮助很大,拓展了我的知识面,并且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为我今后部队任职再次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准“制导” 第3篇

一、在学习内容的分析中精准制导

1.导在新知迁移点

多数小学数学新知的学习都建立在旧有知识之上,围绕新知的生长点设计灵活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提炼出有利于新知学习的概念、法则等,为知识的顺利迁移做好铺垫。

比如,在《小数加法和减法》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学问题:

(1)375+3等于多少?3与谁相加?3为什么非得与5相加,而不与7相加?

(2)那么,3.75+0.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竖式能列吗?

2.导在知识发展点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尤其是一些数学概念的建立都必须依赖于生活实例的支撑。在设计导学问题时,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生活实例,并通过相应的观察与操作活动,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形成概念。

比如,在《认识三角形》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学问题: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2)做一做。用长方形纸剪一个三角形,你能说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吗?

(3)学一学。认真阅读教材第22~23页,思考:怎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4)问一问。我想提出的问题是( )。

生活中含有三角形的物体很多,如果不是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学生往往熟视无睹。安排课前“找一找”,学生有了时间与空间上的保障,因而能够寻找和发现许多含有三角形的物体,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有可能萌生思考:“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设计成三角形呢?”从而增强自主学习和课堂探究的内驱力。而“做一做”和“学一学”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了三角形,也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进行了铺垫。

3.导在知识关键点

就教材例题而言,多数例题都有关键点,引领学生关注并正确理解这些关键点,将有助于学生理解例题中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教师在设计预学单问题时,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追问,把学生的自学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比如,《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例1:王大叔想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学问题:

(1)学一学。自学课本,思考:18表示的是什么?用18÷2求的是什么?试着将例1的表格填写完整。

(2)想一想。你能想到用其他方法来列举吗?比如说画图。

(3)算一算。计算每种情况下面积的大小,说说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试一试。如果换成是24根栅栏,你能像书上这样列举吗?

在这道例题中,正确理解18根1米长的栅栏与长方形周长之间的关系是关键。要“一对一对”地列举出所有的可能,就要先求出“長与宽的和”,即用18÷2。上面的设计,着力引导学生看懂文本,并鼓励学生尝试用其他的策略来列举。

二、在不同的学情动态中精准制导

学生在课前预学后,必然会产生新的学习情况。学生对新课的知识已经有所知,甚至会应用结论解决简单问题。但限于小学生认知水平,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处于或一知半解、或混混沌沌、或蜻蜓点水。学生的学情一般来讲有以下三种情况:堵、困、浅,针对这三种情况可以采取这样的导学设计。

1.导在思路受堵时

学生的学情之一便是思路受“堵”。所谓“堵”,就是学生学习思路因为“贮备”有限,不能建构新的图式,思路受阻了。教师应充分预测到这一学情,便于及早设置问题,为学生“架桥铺路”,使他们思路畅通,让学生去建构新的图式,把学习引向理想的彼岸。

比如,在《烙饼的策略》的学习中,先在预习单的设计中安排烙2张饼的时间计算后,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学问题:如果烙好两张饼后,再烙第三张饼时,在锅里只烙一张饼,你觉得有没有浪费锅的烙饼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烙3张饼的时候采取更好的策略。

2.导在思维受困时

在预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囿于旧有的思路,出现思维受“困”。因此,在导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种学情,引导学生跳出“旧框”,从而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品质。

比如,在学习“小明与小玲的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明家在学校东面300米,小玲家在学校东面500米,小明和小玲的家距离多少米?”这一题后,设计安排新的一题“小明家离学校300米,小玲家离学校500米,小明和小玲的家距离多少米?”很明显由于设计的角度不同,需要学生变换思维的方式和角度,积极地思考和大胆地想象。特别是后一题的解答途径是开放的,具有探索性,而不是根据所学知识或模仿教师传授的某种现成方法马上就能解答,它能加大信息的流量和流速,从而使师生都能获得更多的信息,通过分析来调控和完善导学。

3.导在思维搁浅时

学生在预学后,对新知的认识处于理解肤浅的状态,无法深入挖掘知识的本质。此时,教师就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浅”入“深”,驶向知识的海洋。

比如,百分数的意义,预习后学生一般都能说出“什么量是什么量的百分之几”的句式。但是,从多个角度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特别是百分数的价值,学生往往肤浅理解的多,不能理解“绝对数量”转换成“相对指标”的数学意义。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学问题:信息一:601班有40个学生,男生26个。信息二:601班有40个学生,男生占65%。你觉得哪个信息对你了解男生更有用?它们有什么区别?

三、在课堂的动态需求中精准制导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作为教师,必须巧妙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机智,针对学生的不同动态需求进行导学。

1.导在知识辨析处

学生在新知的学习中,对要学习的知识、概念的掌握,是较低层次的。概念的理解往往是相对孤立的,有时甚至是机械的。教师在课堂中就需要设计导学环节,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比如:《体积和容积》,体积和容积两个概念,学生会认为这是两个没有联系的概念,体积是体积,容积是容积。

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学问题:

(1)整个鞋盒的大小叫什么?鞋盒里面的空间叫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一块木头,你有办法让它有体积,也有容积吗?

2.导在理解疑难处

教材往往是对动態知识的静态处理,而且这种处理往往省略了一些过程性的东西。也正因这种“固化”的处理,使得一些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不知从何下手,因而我们最好能设计系列性的导学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真正走进教材文本,理解文本。

比如,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例3,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学问题:

(1)学一学。思考:你是怎么理解“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的?书上第一张表格是从1个3人间列举的,这时2人间的10是怎么得到的?3人间为2时,2人间的后面怎么画了道横线?3人间为3时,怎么算2人间的间数?你能继续往下列举吗?

(2)想一想。如果从只住1个2人间想起,你会吗?在书上的表格中填写好。

(3)试一试。如果住宿的人数改成24人,这时可以全部住3人间吗?可以全部住2人间吗?这时又该怎么列举呢?自己试一试。

这道例题的列举过程,教材回避了只住2人间或只住3人间的情况,因为23人单纯住2人间或3人间都不满足题意,因而在列举的时候是从1个3人间开始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只住某一种房间的情况却是客观存在的。当住宿人数变成24人后,我们的列举就应该从0个3人间开始。再说用表格来列举,如何完成表格的填写过程,每个数据又是如何思考并计算得到的,也是学生理解时容易出现的盲点。通过这种连续性的提问,使静态的教材变得生动,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逐步展开。

3.导在思维创新处

为避免学生思维的惰性,我们在课堂导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与解决问题,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比如:先出示这道题:有一篮苹果,无论是6个装一盘,还是5个装一盘,结果都正好装完,这篮苹果最少有多少个?

在探究这道题后,马上出示:有一篮苹果,无论是6个装一盘,还是5个装一盘,结果都差一个,这篮苹果最少有多少个?

我们认为,导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各种动态情况来进行设计,在明确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设想课前和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做出应对预案,让老师、学生、文本和情境等诸多因素融为一体,协调作用,使导学更有目标,更有针对性,更精准。

基于IMA的电视指令制导系统研究 第4篇

电视制导空地导弹是一种可以在防区外发射的战术中程空射巡航导弹。导弹发射后,操纵员根据导弹导引头传回的电视图像确定导弹位置,并根据图像上的参照物确定导弹飞行的航迹[1]。现有的电视制导方式仅给操纵员显示导弹和目标的相对位置和导弹的高度,当遇到复杂的地形、天气环境和敌方干扰时,会增加操纵员的工作量并降低导弹攻击的成功率。本文提出的综合电视指令制导希望融合电视图像制导、地形匹配、辅助导航等方法,提供给飞行员更加丰富实时的信息,如实际弹道、障碍物报警等。

另外现有的电视指令制导系统一般为封闭式的系统结构,即当前现役和在研的飞机与电视指令制导系统之间的综合(通过武器控制系统实现)都是在设计时实现的,在武器控制系统中用于控制机载电视指令制导系统的控制程序是在设计时搭建的,所以某种定型飞机所携带的电视指令制导系统的型号也是设计时固定的,当需要加装新型电视指令制导系统或对其采用新技术时,则需对载机的武器控制系统进行软、硬件的更改,甚至需要重新设计、重新构形。这样大大增加了装备升级的费用,本文将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体系结构IMA引入电视指令制导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中,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

1 电视指令制导原理

随着嵌入式计算机科学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高速的数据和图像处理已经成为可能。通过融合这些方法,得到一种综合电视指令制导系统,如图1所示。这个系统包括两大部分,综合电视图像生成部分和电视指令制导部分。

在图像生成部分,综合图像的生成是建立在运用能实时更新的数据库如地形特征数据库的基础上。地形特征数据库是在攻击前,通过航拍、卫星侦察等手段对导弹巡航路线和被攻击区域进行侦察得到的,它应当包含威胁导弹低空巡航的建筑、塔台和山丘等的信息,这些信息应该被数据和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和显示。当电视图像数据传到载机后,数据处理器将把它与地形特征数据库中的地形数据进行比较融合,得到最新的实时地形数据,这样当导弹航迹的部分地形因自然环境或人为地被遮挡时,仍然可以提供完整信息的图像。导弹的真实航迹由电视制导和其他导航系统如捷联惯导+GPS/GLONASS所提供的信息确定。最后包含电视传感器图像特征的合成图像,传感器图像、相关的导航数据、预先装订的航迹规划数据以及障碍物告警等信息就会被融合到机载显示器上。在导弹巡航阶段,操纵员根据实际弹道和预先装订的弹道以及航迹上的地形特征通过机载操纵机构产生导弹的控制信号,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后,可由机载自动跟踪系统转入自动跟踪,或由操纵员通过操纵机构发送控制指令,这些导弹控制指令信号经过编码加密后通过无线电发送给导弹。

2 基于IMA的软件模型

上述的综合电视指令指导系统将采用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体系结构,下面介绍IMA的思想和软件模型。

2.1 IMA

综合模块化航电系统通过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以及在模块间采用开放的标准化接口,使系统硬件与操作系统和系统应用软件相隔离,减少由于系统和部件老化引起系统更新或升级时的成本[2,3]。开放式综合化模块化系统所要达到的一般性目标是:

软件可移植性 在技术开放的基础上应用功能能很容易地在不同硬件平台上实现。

技术开放性 技术开放性包括两个方面。系统构架的可扩展性,以确保能在武器服役期间增加新的能力;技术的可扩展性,以最小的改动采用最新的技术实现系统升级和升级代价最小化。

容错性 由于系统重构的能力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IMA系统包括一系列由一个通信网络连接起来的的标准化的可互换的处理单元,这些处理模块集中于一个核心模块中,包含了所有的计算处理功能,如数据、信号、图像等处理功能,核心模块的硬件能在软件的控制下通过系统配置有效地完成具体的任务,即接收由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加以处理和产生输出信号给平台的受动器,如图2所示。

为了完成IMA系统的任务应对整个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系统管理的一个最主要的功能是管理应用程序的控制,包括应用程序的初始化、启动、终止和移出。系统管理的另一个基本任务是故障管理,辨别、标识、配置和定位系统的故障,并对系统进行重构。系统管理按照蓝图来进行,系统蓝图提供系统资源和系统配置方案的定义。系统配置在时间上是确定的,保证系统严格地控制各种硬件资源。蓝图也定义系统在出现故障时的系统重构方案。

IMA核心系统和目前的可更换单元的根本差别在于,IMA系统中应用软件并不是驻留在模块上,而是存储在数据存储设备中,在系统初始化或者配置时作为初始化或者配置一部分被下载到模块上。

2.2 IMA软件结构

为了防止底层硬件对应用软件的影响,IMA将应用软件设计和系统硬件设计严格区分开来,以达到系统的开放性。硬件独立是IMA软件结构的主要特点,主要解决在硬件升级时需要更换与之相配套的软件的高成本问题。这种体系结构的中心思想是采用分层的概念,整个软件结构分为三层:应用层、操作系统层、模块支持层,主要包括应用软件、操作系统(OS)、通用系统管理(GSM)、运行蓝图(RTBP)、模块支持层,如图3所示[4,5]。

应用层包括应用软件和应用管理两部分,是实现航电系统作战使用的具体应用代码(或功能)的平台。

操作系统层包括机载计算机操作系统、通用系统管理和系统蓝图的运行部分,提供应用软件层的公共服务。通用系统管理管理应用程序需要的处理和通信资源,操作系统提供访问这些资源的程序。使用这种软件结构的主要好处是软件具有可移植性。软件的可移植性主要由一个标准化的应用程序到操作系统层的接口来提供。这个接口是应用软件在整个软件结构中唯一的可视化接口,应用软件仅仅依靠这个接口满足它的处理和通信资源要求。

模块支持层是硬件调用层,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通过模块支持层调用硬件资源。高层次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及具体的硬件是相互独立的,硬件的改变不会影响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软件。

蓝图提供资源和系统配置的定义。系统的硬件资源和应用软件独立的操作系统的连接由通用系统管理和运行蓝图来完成。

3 基于IMA的电视指令制导系统

3.1 硬件和系统运行环境

目前专用的IMA软硬件平台还没有开发出来,设计者的基本选择是将当前基于COTS的软硬件作为过渡处理平台。COTS产品在适应新的硬件上显示出了极大的弹性和经济性,基于COTS的操作系统能够使操作系统层有效地使用同样是COTS的硬件资源。倘若有一个和COTS硬件具有兼容性的稳定的应用程序接口,一个COTS实时操作系统因此能很好地支持从传统的紧密耦合的系统结构向IMA系统转变[6,7]。

LynxOS,一种COTS实时操作系统,在这里作为操作系统层的核心部件,将设计成一个显示操作系统, 使用64位的VME来实现对外通信。数据处理硬件包括数据处理模块,由PowerPC 微处理器SBC(Single Board Computer)组成。信号处理硬件为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通过这些数字信号处理器高度内部互连,是实现信号处理运算的最有效方法,并且这些处理器应和进行数据处理特征的功能分开。图像处理硬件包括2个图像处理模块,由3D PCI 转接卡(PMC)组成,支持OpenGL,安装在微处理器上。与PowerPC微处理器通用的固体存储器提供通用的大容量存储能力,存储下载到模块的应用软件、功能库、数据库和表。通信单元包括有关的网络接口,就像PMC模块安装在PowerPC微处理器上,提供必要的模拟和离散的输入输出。

由于硬件性能的局限性,在执行IMA观念时存在下列约束:(1)只能解决较小的错误;(2)由蓝图决定的系统重构能力是有限的。

为了将软件对应到目标硬件,将执行下列步骤:

(1) 建立和提供应用程序到操作系统的接口(APOS)服务,如进程控制、通信服务、数据存储服务、时间管理;

(2) 各种功能应用软件到APOS服务的适应性,例如线程到通信通路的映射、远程文件的处理;

(3) 实现进程内部和进程之间的通信,例如通信通路和物理连接的映射;

(4) 专用“中断”的执行满足每个程序进一步处理所需的输入数据;

(5) 软件的评估和认证。

第(3)步中,在LynxOS POSIX服务的基础上,进程内部的通信初始实现方法有两种:

(1) 当两个应用程序在同一个处理器时,使用共享内存;

(2) 当两个应用程序在不同的处理器时,使用套接字通信。

3.2 应用软件及配置方案

首先,电视指令制导系统的软件功能如下所示:

地形数据库 它包括导弹巡航区域和攻击目标所在区域的图像数据,且能接收并融合电视图像传感器传来的实时RAW(原始图像数据存储格式)数据,在数据库得到实时更新后为显示图像提供有效的图像特征。

图像信号处理 信号经电视信号处理器处理后生成图像数据,经过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后,与地形数据库提供的地形特征融合后产生显示图像。

导航数据处理 接收导弹上的导航系统如捷联惯导+GPS/GLONASS所提供的信息,确定导弹飞行真实航迹。

航迹数据处理 是指在上面给定的数字地图、电视制导导弹特性参数以及飞行任务情况下,按照某性能指标,利用地形和威胁等信息,在数字地图某些离地高度上规划出一条从初始点到目标点性能最优的三维航迹。一般情况下是离线规划,所规划出的航迹与实时航迹相比较,然后由操纵员对实时航迹进行修正。

图像图形融合显示 在相关控制指令形成相应的图形信息指令后,经大容量存储器进入图形形成器,在图形形成器中形成图形符号,这些图形符号经图像融合软件与地形图像通道送来的视频信号合成,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既有地形图像又有飞行航迹、瞄准符号、参数字符的画面。

指令信号生成处理 根据操纵员的动作产生控制导弹飞行状态的二进制指令信号,如巡航高度等。

指令信号加密 对上述指令信号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敌方干扰,并传给无线电指令发射机。

图4 显示了相关软件到电视指令制导系统硬件的分配方案。整个核心处理部件包括四个处理模块: TV模块、导航模块、人机接口模块(MMI)、无线电控制指令模块。在TV模块中,有三个信号处理单元、两个数据处理单元、三个图像处理单元、四个大容量存储单元。一个信号处理单元将把TV传感器信号转化为图像数据,一个数据处理单元处理这些数据,一个大容量存储单元存储下载本模块所需的应用软件、功能库、数据库和表等,其余的处理资源作为人机接口模块的备用资源。在人机接口模块中处理资源和TV模块一样,其中两个信号处理单元分别处理由操纵员控制产生的无线电指令生成信号和图形信息信号,一个数据处理单元处理地形数据库和TV传感器提供的数据,三个图像处理单元分别完成地形图像处理、图形处理、综合显示处理,其中三个大容量存储单元存储地形数据库、图形数据库、航迹数据和本模块所需的应用软件、功能库、数据库和表,其余资源为TV模块的备用资源。导航模块和无线电控制指令模块类似上述两个模块。

SPM:信号处理模块;DPM:数据处理模块 GPM:图像处理模块;MMM:大容量存储模块

当某些处理资源发生故障时,备用资源就会激活用于系统重构。如图5所示,有阴影的DPU是处于睡眠状态的,当主处理器处于故障态时才被激活。例如:当DPU 1处于故障态时,地形数据融合处理将被分配给DPU4,DPU4将被激活。一般来讲,在这个任务中处于睡眠状态的处理资源也会被激活完成其他任务。

软件在加载到硬件前,在SUN工作站中的GNU环境中使用ADA95来实现。

4 结 论

为解决软硬件老化和技术升级问题,电视指令制导系统朝IMA体系结构发展。文中描述了IMA体系结构、电视指令制导系统的硬件和应用软件,确定了相关软件到系统硬件的分配方案,以及在故障态时的系统重构方案,其功能原型为综合更全面的航空电子系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价值。下一步的工作是完善软件原型的功能,以进一步证明它们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杨满忠,于雷.中程空地电视指令制导导弹的建模与仿真研究[J].电光与控制,2003(10):66-68.

[2]Schulte A,Stutz P.Cognitive Concepts in Mis-sion Managementfor Air-to-Ground Attack Air-craft[C]//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Ergonomics,Edinburgh.

[3]Schulte A,Stutz P,Klockner W.Cognitive Concepts for Tactical MissionManagement,NATORTO SCI-Integr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ed-Tactical Operations.Florence,Italy,1999UK,2000.

[4]Jibb D J,Walker J B,Avionics Architecture Standards as an Approachto Obsolescence Management.NATO RTA SCI,Budapest,2000.

[5]Marchetto A.Modular Avionic SystemArchitecture Definition in the EU-CLID R&T Programme 4.I.NATO AGARD Mission Systems PanelSymposium,Istanbul,Turkey,1996.

[6]Multedo G,Jibb D,Angel G.ASAAC Phase 11 Programme Progress onthe Definition of Standardsfor the Core Processing Architecture of Fu-ture Military Aircraft[C]//ERA Avionics Conference,London,UK,1998.

国外陆军精确制导弹药发展分析 第5篇

打击精确化是陆军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立足的基础,精确制导弹药的发展、列装及实战使用受到世界主要国家陆军的高度重视。美国陆军列装的精确制导弹药已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得到实战检验,并正在发展能打击移动目标的更先进的精确制导弹药。

发展现状

精确制导弹药已多次在近期的实战中成功应用

美国陆军目前已建成了由APMI精确制导迫击炮弹(最大射程6.3千米)、“神剑”精确制导炮弹(射程7.5千米~40千米)、M31制导火箭弹(射程15千米~70千米)、Block IA型整体战斗部陆军战术导弹(射程70千米~300千米)组成的间瞄火力精确打击体系,精度都在10米以内。

美国陆军最早研制成功的M30制导火箭弹也称制导火箭弹“增量1”,于2003年3月进行了小批量初始生产,但由于其子弹药的哑弹率无法降到国防部要求的1%以下,美国陆军决定不进行装备使用。配用单一战斗部的M31制导火箭弹称为“增量2”,为满足伊拉克应急作战需求研制的“增量2a”采用双模(触发/延迟)引信,共生产约1200发,全部用于装备驻伊美军及盟军进行作战使用(2005年8月首次成功进行了作战使用);配用三模(触发/延迟/近炸)引信、具有弹道选择能力的“增量2b”已于2008年12月开始进行全速生产(目前生产仍在进行中),共有2500多发“增量2b”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进行了作战使用。目前仍在研制中的替代战斗部(AWP)制导火箭弹称为“增量3”,将用于取代M30制导火箭弹配用的双用途改进型常规子弹药(DPICM)子母战斗部;“增量3”于2013年5月22日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工程与制造研发阶段的首飞试验,它对装备和人员的杀伤力优于DPICM子母战斗部,覆盖范围相近,且不会像DPICM那样在战场遗留未爆子弹药,能大大降低附带损伤;2014年初,美国陆军使用M270A1火箭炮发射4发“增量3”,分别命中17千米距离上的各自目标,成功完成第2次质量认证试验;2014年7月,“增量3”使用M142“海玛斯”火箭炮成功完成了发展试验与实用试验(DT/OT)阶段的全部试验。主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2008年前后还曾提出过最大射程为120~130千米的增程型M31制导火箭弹和最大射程为150千米、采用半主动激光/毫米波雷达/红外成像三模复合制导方式、能打击机动目标的制导火箭弹Ⅱ的研制计划,但近几年并未见到相关报道,可能是因为没有被美国陆军采纳而不了了之。

1998年开始研制的“神剑”是世界上第一型用身管火炮发射的精确制导弹药。“神剑”由于伊拉克战后维稳作战的急需而加速了研制,初始型Block IA-1型“神剑”研制成功后装备驻伊美军M109A6 155毫米“帕拉丁”自行榴弹炮,于2007年5月5日在伊拉克战场成功进行了实战使用。它还可以配用美国陆军装备的M777A2 155毫米轻型牵引榴弹炮。Block IA-1型“神剑”最大射程为24千米,战斗部重50磅(约22.7千克),实战使用可靠性为85%。加装惯性测量装置和底排装置的改进型Block IA-2型“神剑”的最大射程增加到40千米,可靠性提高到98%,已于2010年11月装备部队。截止到2014年3月,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已经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发射了大约700发“神剑”,并因其精度高被称为40千米距离上的“阻击手”,在实战中使野战炮兵可以向被支援部队前方75米处发射炮弹。2010年8月25日,美国陆军与雷声公司签订了一项价值2200万美元的Block IB型“神剑”研制合同。Block IB型“神剑”的最大射程也是40千米,已于2012年底研制成功并进入小批量初始生产阶段。与Block IA-2型“神剑”相比,Block IB型“神剑”的零部件数量大幅减少,且可靠性更高、价格更低。美国陆军已与雷声公司签订了2个小批量初始生产合同,一个是2012财年的819发Block IB型“神剑”生产合同,另一个是2013年8月签订的价值5400万美元、用于生产765发Block IB型“神剑”的2013财年生产合同。

在2013年秋季进行的鉴定发射试验取得成功后,美国陆军于2013年12月对生产型Block IB“神剑”进行了“检验品试验”(FAT),使用M109A6和M777A2榴弹炮在7千米~38千米的距离上发射了30发“神剑”,以检验其性能和可靠性。在试验加入振动和高温等苛刻条件情况下,30发炮弹的平均精度达到1.6米。2014年1月30-2月7日,美国陆军在尤马靶场对Block IB“神剑”进行了初始作战和鉴定试验,陆军试验与评估司令部已经评定“该弹可以由士兵安全使用”,并已于2014年下半年进入批量生产和列装阶段。美国国防部于2014年7月向国会申请2870万美元的追加预算,用于采购“神剑”炮弹,使其2014财年的采购预算由7730万美元增加到1.05亿美元,采购数量从929发增加到1332发,增加的403发全部是Block IB“神剑”炮弹。雷声公司透露,到2015年上半年,已有大约770发“神剑”炮弹在实战中进行了作战使用,对精确测定的目标进行打击时,圆概率误差(CEP)常常小于1米——即被发射炮弹有50%落入以精确测定目标为圆点、半径为1米的圆周范围内。

德国的PzH2000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和瑞典的“弓箭手”155毫米车载榴弹炮也能够发射“神剑”炮弹。由于这两种榴弹炮都采用52倍口径身管,所以PzH2000在发射试验中对Block IA-2型和Block IB型“神剑”各发射10发,最大射程达到48千米,其中2发的精度小于1米;“弓箭手”在发射试验中的最大射程则达到了50.7千米。

俄罗斯陆军成功研制精度在30米以内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并进行了初步列装,还对“伊斯坎德尔-M”导弹进行改进,并于2011年12月上旬在演习中首次试射了1枚装备新型制导系统的“伊斯坎德尔-M”,使用图像制导方式使精度达到约2米,能更有效地应对美欧在欧洲部署的反导系统。2015年1月,俄罗斯在其与波兰接壤的飞地加里宁格勒部署了能携载核弹头的“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系统。

印度“普拉哈尔”战术弹道导弹使用固体燃料,战场反应速度快,紧急情况下只需2~3分钟即可完成发射准备,并于2013年7月在位于奥里萨邦昌迪普尔的综合测试靶场进行了飞行试验,可能于2014年服役。该导弹采用四联装轮式发射车,弹长7.3米,弹径420毫米,弹重1280千克,最大弹道高35千米,最大射程150千米,攻击140千米外目标所需时间约250秒。印度还以“普拉哈尔”为基础研制了新型“普拉盖蒂”战术弹道导弹,并于2013年10月底在韩国首尔国际航空防务展上展出。“普拉盖蒂”采用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射程60~170千米,精度10米(印度宣称),与“普拉哈尔”有95%的硬件通用。

英国、法国、德国陆军除参与研制并装备美国制导火箭弹外,德国陆军已研制装备了155毫米“斯玛特”灵巧炮弹,即“炮兵传感器引信弹药”(其子弹药采用毫米波/红外寻的头),法国和瑞典已联合研制装备了“博尼斯”制导炮弹(其子弹药采用双谱红外成像寻的头)。德国和意大利于2013年7月初在南非试验场使用PzH2000榴弹炮对“火山”精确制导炮弹开展了为期1周的发射试验,演示了其良好精度:如果采用GPS制导,“火山”炮弹可落入离目标20米以内的范围;若采用GPS/激光半主动复合制导,则可命中33千米处2米×2米的靶板。最大射程达80千米的远程型“火山”制导炮弹已研制成功,该弹采用GPS接收机、惯性导航测量装置,也可选装激光导引头,可使用52倍口径和39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发射,计划于2015年进行低速初始生产和定型试验,2016年底开始交付,2017年列装的同时启动全速生产。该弹于2014年12月在南非阿尔肯特潘试验场进行的一次发射试验中,射程达到70千米,精度达到米级。该弹的目标是采用半主动激光/红外导引头,最大射程达到100千米,精度达到米级。

弹道修正引信已进入初始生产和列装阶段

虽然国外陆军重视精确制导弹药的研制,然而其高昂的成本也使美国感到“技术虽好,但用不起”,因为常规炮弹单价约为1500美元,而精确制导炮弹则高达到3~10万美元(美国陆军2014年1月采购的216枚“神剑”的单价为7万美元,最终将降至5万美元,而它在2007年5月刚列装时的单价则高达15万美元),弹道修正技术便应运而生。近年来,导航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GPS接收机和数据传输设备小型化程度不断提高,且加固技术也使GPS器件能够承受火炮发射时所产生的高达15000克的加速过载,致使以GPS导航技术为基础的弹道修正技术得到长足发展。目前,美、英、法、德、以、南非等国都正在研制基于弹道修正技术的弹道修正引信,该引信可将大量的现役常规炮弹转化为精度为30米左右的准精确制导炮弹,精度提高3倍以上,且1发弹道修正弹的价格仅为5000多美元。弹道修正弹实际上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常规弹药进行改造的产物,是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炮兵弹药精确化发展之路,对提高炮兵武器在未来战争中的适应性和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这种弹道修正引信的代表,美国陆军即将大量装备的集成了GPS接收机、电子制导装置、控制翼的XM1156“精确制导组件”(PGK),能将常规155毫米炮弹在最远射程时267米的圆概率误差缩减到30米以内(即PGK的设计精度是小于30米)。PGK已成功将120毫米迫击炮弹改进成精确制导迫击炮弹,并于2011年3月装备驻阿美军进行实战试用。安装PGK的155毫米炮弹于2013年4月21日进行成功试射,两个炮兵连发射的5发炮弹的落点间距在5米以内,且距离目标不超过25米。在美国2014财年国防预算中,PGK单价为13500美元,但陆军计划到2025年以前共采购102921枚PGK,平均单价可能降至7342美元。主承办商ATK公司计划未来将PGK推广应用到105毫米火炮及其他炮兵武器。

PGK已于2015年1月通过了检验品验收试验(FAAT),在试验中有些炮弹实现了10米以内的精度。美国陆军在2015年3月签订了PGK小批量初始生产合同,交付工作将于2016年初开始。ATK公司于2015年6月宣布,PGK于2015年4月底在尤马靶场使用M109A6榴弹炮成功完成了首次产品批次验收试验(LAT),评估了一些设计改进的可靠性,为接收首批次的小批量初始生产的PGK铺平了道路。该批次验收试验对PGK进行了各种环境条件(热区、寒区、震动、碰撞)试验,使其不仅能满足精度要求,还要符合引信安全标准。试验表明,PGK的可靠性估计达到97%,在发射试验中使用的42枚PGK引信中,有41枚100%达到了设计的安全标准,且精度小于10米。另外2轮批次验收试验已于2015年5月和6月完成,美国陆军将根据试验结果确定PGK是否于2015年底进入全速生产阶段。

BAE系统公司下属的以色列罗卡公司正在研制“银弹”(SILVER BULLET)弹道修正引信,它使用基于GPS的制导方式,配用于标准155毫米弹药后,能将其精度提高到20米以下。BAE系统公司2015年5月11日宣布,以色列与韩国国防承包商在2015年2月合作对“银弹”进行了实弹试验,向几个用户展示了性能。在几年的研制过程中,有超过150枚的“银弹”在陆地和海上的各种条件和环境中,分别使用美国陆军的M109A6榴弹炮发射M795炮弹和韩国陆军的K9“雷鸣”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发射K307炮弹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银弹”设计成熟,可靠性高,且大多数炮弹的精度达到10米以内。另外,以色列研制的227毫米弹道修正火箭弹最大射程为40千米,全射程精度提高到50米。

M31制导火箭弹、“神剑”精确制导炮弹和PGK弹道修正引信都已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进行了成功使用,使美国陆军和相关北约盟国陆军初步具备了精确打击能力。

发展趋势

大口径精确制导弹药向打击移动目标发展

陆军现役精确制导弹药只能精确打击固定目标,还不具备精确打击机动目标的能力。美国陆军正在研制的数字式半主动激光制导(dSAL)“神剑”炮弹(“神剑-S”)则具备对机动目标遂行精确打击的能力,将进一步完善其精确打击体系。半主动激光制导技术的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命中精度高(可控制在1米之内)。“神剑-S”能够在弹道末段将制导模式从INS/GPS模式切换为半主动激光制导模式,像长了“眼睛”一样盯着逃离了瞄准点的机动目标,不但能够攻击机动目标和在炮弹发射后位置改变了的目标,而且能够改变弹着点以避免人员伤亡和附带伤害。“神剑-S”将使美国陆军旅战斗队指挥官具备建制内精确打击机动目标的能力,减少对空中火力支援的依赖。2014年6月15日,“神剑-S”首次成功进行了发射试验。该炮弹在飞行过程中连续不断搜索和接受GPS卫星数据,当GPS卫星数据受到干扰时,可转换使用半主动激光制导,其飞行路线采用非弹道式,可沿偏离火炮轴线90度方向飞行,能够打击山背后的目标,躲避敌炮兵雷达侦察。实弹射击试验表明,16发“神剑-S”可摧毁一个标准自行榴弹炮连。

美国陆军已经启动研发射程更远的制导火箭弹“增量4”计划,还计划研制能打击机动目标的“增量5”。“增量4”将采用静态工作喷射器冲压发动机,弹道末段以垂直弹道攻击目标时最大射程达到250千米,以常规弹道攻击目标时达到300千米,主要用于在复杂地形有效打击远距离面目标,打击效果类似于Block IA型陆军战术导弹。计划于2022-2024财年启动研发的射程更远的“增量5”将配用毁伤效能可控战斗部,具备动能/非动能和致命/非致命等多种杀伤效果,能够对付复杂地形和城区更多的目标;它还能够在飞行中重新瞄准目标,以打击时敏机动目标和隐藏目标。

BAE系统公司还正在研制一种能在155毫米陆军榴弹炮和127毫米海军舰炮上通用的“多军种标准制导炮弹”(MS-SGP)。MS-SGP采用了为海军新型DDG 1000驱逐舰首舰“朱姆沃尔特”号研制的155毫米远程对地攻击炮弹(LPLAP)的技术,可用127毫米舰炮发射的同时,加装软壳后还可用155毫米榴弹炮发射,使用模块化炮兵装药系统4号装药时的最大射程达100千米。MS-SGP弹长1.5米,重50千克,采用GPS/INS制导系统和光电导引头并装配有数据链路,截止2015年初已完成150多次发射演示试验,技术成熟度达到7级,即样弹已在作战环境中进行了演示验证。美国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正计划使用Mk45舰炮和155毫米榴弹炮进行打击移动目标的演示试验。

俄罗斯也宣布正在研制能够发射改进型制导火箭弹的新型远程多管火箭炮,预计射程将达到200千米。

精确制导技术正在向小口径弹药应用发展

目前,120毫米迫击炮弹药和155毫米榴弹炮弹药的精确化技术逐步向小型化武器发展,使得广泛应用于机载、车载以及舰载武器系统的口径介于12.7毫米~60毫米之间的步兵武器弹药,通过采用简易弹道修正技术、新型弹药炸点控制技术、新型弹药结构设计、简易末制导技术等,不断提升精确性、杀伤力和使用灵活性,并逐步填补原有轻武器与火箭推进类武器之间的空白。如果小口径精确打击弹药的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其发展前景将会非常光明。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于2012年1月展示了一种用于滑膛武器的12.7毫米激光制导子弹样品。该子弹长102毫米,前部配有激光传感器,采用电磁驱动翼片对子弹姿态进行修正,能精确命中2000米外的目标,目前已完成了仿真和野外测试,下一步将进行工程开发和市场推广。仿真结果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射击1000米外的目标,非制导子弹偏离目标9米,而制导子弹仅偏离0.2米。

美国陆军已研制成功的XM25反遮蔽目标作战系统,可发射25毫米可编程弹药,能根据射程、环境因素和士兵输入的确定引爆点,精确杀伤目标,最大射程700米。它专用于打击点目标和遮蔽目标,具有通过按钮计算距离的目标捕捉系统,并能将计算所得数据传输至电子引信,使25毫米空中爆炸高爆弹在目标上空爆炸,将大量弹片射向敌人,据称其杀伤力比现役班用武器系统高3倍。美国陆军计划采购10876支XM25系统,用于为每个步兵班配发2支,为每个特种部队小组配发1支。该系统计划于2014年8月开始低速初始生产,但美国国会在2014财年拨款法案中砍掉了该系统的5800万美元的预算。

启示与思考

精确制导弹药与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炮兵作战平台的有机结合,不仅能使作战平台具备应有的火力和机动力,还能使其具有强大的信息力——准确的侦察探测能力、实时的信息处理传输能力和精确的火力打击能力,在提高炮兵作战效能、增强灵活性、减轻后勤负担的同时,还正在引起炮兵作战方式和装备作战功能及编配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第一,正在推动以大面积火力压制为基本任务的炮兵向精确打击战斗兵种转型,从而促使炮兵作战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神剑”和制导火箭弹较远的射程、很小的附带损伤和小于10米的精度,使炮兵在遂行火力支援任务时能够在距友军200米、甚至更近的范围内进行支援,在遂行火力打击任务时具备前所未有的精确打击能力,将逐渐改变炮兵通过向距友军很远的地方发射大量弹药完成任务的作战方式,并进而改变被支援部队和整个陆军的作战方式。

第二,精确制导炮弹不但提高了榴弹炮的精度,还扩展了它的实战功能,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反装甲武器,改变了火炮遂行反装甲作战只能使用专用直瞄反坦克炮的历史。例如,“斯玛特”灵巧炮弹和“博尼斯”制导炮弹都能用于击毁地面装甲目标。美、俄陆军装备的155/152毫米榴弹炮配用激光末制导炮弹和末敏弹等反装甲弹药后,具备对坚固点目标的精确打击能力和对集群装甲目标的高效毁伤能力。

第三,作战平台和弹药的编配数量将大幅度减少。随着精确制导弹药的大量列装和作战效能的大幅度提高,将来一门炮和一发弹药的作战效能就相当于传统炮兵的数门炮和数十发甚至数百发弹药。未来炮兵武器平台的编配数量将大幅度减少,弹药需求量也将成倍下降。例如,根据编制需要,美国陆军原计划装备1100门各型多管火箭炮,但由于制导火箭弹的应用,将使这一数量减少到约600门。

精确制导武器“盖德莱” 第6篇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研制和发展精确制导武器作为常规武器发展的重点,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一些国家还把是否拥有精确制导武器作为衡量部队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萨姆-2是世界上很有名的、早期的地空导弹,在它诞生不久就创造了世界上击落高空侦察机的奇迹。萨姆-2地对空导弹的代号叫“盖德莱”,北约称为“导线”式。萨姆-2导弹于1953年开始研制,1957年开始装备部队,它属于第一代全天候、中程、中高空防空导弹。主要用于担负国土防空和要地防空任务,重点对付轰炸机和侦察机。萨姆-2地对空导弹服役不久,就击落了入侵苏联领空的美军U-2高空战略侦察机。

初出茅庐击落“黑小姐”

事情还要回到1960年5月1日这一天,苏联在莫斯科红场正举行“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美国空军的1架U-2高空战略侦察机静悄悄地飞到了苏联领空。U-2侦察机有一双长长的机翼,它的翼展为31.39米,机长只有19.2米,机翼的长度远远超过了机身的长度,就像小姐们那修长的双臂,又宽又长的机翼,使飞机拥有巨大的升力,再加上它的通体都呈黑色,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一个“黑小姐”的雅号。

U-2的飞行高度达24000米,飞行时速为750千米。当时,美国认为,还没有发现世界上有哪一种飞机和导弹能把它打下来,所以用它到苏联纵深地区执行战略侦察任务比较合适。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正急于了解苏联洲际弹道导弹的部署情况,于是“黑小姐”就这样粉墨登场了。

U-2侦察机并不是第一次“造访”苏联,U-2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它出世后不久就迫不及待地窜入苏联的领空。那是1956年6月的一天,U-2悄悄地从当时的联邦德国的一个空军基地起飞,航向直指莫斯科。它若无其事地飞过克里姆林宫的上空,然后又得意洋洋地转向列宁格勒。U-2侦察机落地后,很快拿出了在2万米高空拍摄的照片,克里姆林宫停车场上小汽车的图像清晰可见,美国人惊喜万分。

面对U-2的入侵,当时的苏联人是什么态度呢?由于当时苏联还没有能把U-2打下来的武器,如果公布U-2飞到克里姆林宫上空,无异于承认本国防空力量软弱无力,所以苏联人只好忍气吞声。

时间到了1960年,U-2再次出动了,飞行员是时年30岁的美国空军上尉西斯·加里·鲍威尔,他于4月26日提前4天由土耳其的因契尔利克常驻基地起飞,预先转场至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机场,等待5月1日这天乘苏联组织庆祝活动,部队戒备活动较多之机,深入苏联腹地进行电子侦察。该机预计途经苏联的乌拉尔、斯大林格勒、阿拉尔斯克、基洛夫、阿尔汉格尔斯克、摩尔曼斯克,对位于丘拉坦和卡普斯丁亚尔的两个战略导弹基地进行侦察。整个航程达5672千米。

U-2侦察机装备有雷达电子侦察和照相侦察设备。鲍威尔驾机升空,途经阿富汗的喀布尔,进入苏联领空,于是就打开电子侦察设备,进行侦察活动。鲍威尔此时并不感到深入敌境的紧张感,因为在此之前,已有U-2侦察机对苏联进行过侦察。他虽然感到已有苏联的雷达开始跟踪他,但他为他们的飞机能飞得如此之高,相信苏联的截击机和导弹打不到他,而暗暗自慰。

飞机径直朝西北飞去,飞过阿拉尔斯克,进入苏联腹地车里亚宾斯克,飞机高度由13725米升到22265米。其实,沿途苏联的各雷达站一直在跟踪着它。突然,无线电传出苏联防空部队激动的喊声:“命中了!命中了!” 当鲍威尔正从斯弗罗夫斯克地区导弹基地附近上空飞过时,连续受到3枚地对空导弹的攻击,其中1枚在U-2飞机尾翼附近爆炸。就在这时,U-2座舱中的鲍威尔感到被向前重重地推了一把,令人眩晕的红光从旁边把U-2飞机照亮,好像在飞机后面发生了猛烈的爆炸。飞机失去控制,开始旋转着往下跌落。鲍威尔迅速打开座舱盖,靠飞机旋转的离心力弹出座舱。他的降落伞在空中打开,慢慢落入苏联国土,成了苏联的俘虏。

很快苏联就宣称这架U-2是被苏联的萨姆-2导弹击落的。萨姆-2地对空导弹全长10.8米,它由两级组成,一级弹径为0.65米,翼展2.56米,二级弹径0.5米,翼展1.7米。它的最大射程为8~40千米,射高300~27400米,最大速度为3马赫。战斗部为195千克破片杀伤式高能炸药。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单发发射架倾斜发射,单发命中率为70%,3发连射是95%。萨姆-2导弹通常以营为最小作战单位,每营有3个连,即制导连、发射连和技术保障连。每营有6部发射架(每架装1枚导弹),一部制导雷达、一辆综合测试车和若干运输车等。其制导雷达(代号为“扇歌”),能同时跟踪6批目标和制导3枚导弹攻击一个目标。“扇歌”雷达的探测距离为150千米,目标指示雷达探测距离275千米,测高雷达的探测距离约177千米,有效测高大于33.5千米。所以U-2高空侦察机的飞行最大高度,并未能飞出它们的“手心”。

一弹击落三机

击落U-2侦察机的5月1日这一天,成为萨姆-2导弹设计师格鲁申“最光荣的日子”,是他研制的导弹首次击落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侦察机。

彼得·格鲁申1905年生在俄罗斯沃利斯克小城,其父亲是个木匠,所以他很早就学会了木工活,后来迷上了航模,并进入列宁格勒工学院造船系航空班学习。二战开始时,得到苏联著名飞机设计师拉沃奇金的赏识,成为他日后命运的转折点。他接受了协助制造拉-5歼击机的制造任务(是苏联卫国战争中最好的飞机之一)。他在那里首次接触什么是防空导弹。20世纪50年代初,拉沃奇金所在的工厂制造出第一批防空导弹(萨姆-1),并于1955年装备部队。格鲁申非常积极地参加了这项工作,并荣获列宁勋章。1953年他被任命为“火炬”设计局总设计师,他领导“火炬”设计局40年,两次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并成为院士。他一生研制出14种导弹,他所设计的导弹先后在三、四次中东战争、越南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还有不少导弹在保卫着俄罗斯以及50几个国家的领空。

由格鲁申设计的萨姆-2地对空导弹曾在越南战争中大建奇功。1965年7月24日,在越南河内东北部的防空战斗中,1枚导弹直入云霄,向正在巡逻的美军F-4C“鬼怪”式战斗机飞去。导弹在飞机编队中离飞机20~30米处爆炸,造成3架美军飞机被击中坠毁。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在越南战争中萨姆-2地空导弹是怎样把美军的飞机打得凌空爆炸的吧!

这一天,越南河内上空,天气阴沉沉的,驻守在河内的越南人民军远程警戒雷达部队发现一群美军的战斗机向河内方向飞来。越南空军指挥所立即向地空导弹部队发出了进入战斗状态的命令。导弹部队某部拉响了战斗警报,全体人员进入紧急战斗状态,士兵们立即奔向各自的岗位。制导雷达很快捕捉到了目标。这是地对空导弹攻击目标的第一步:搜索识别目标阶段。紧接着进入了跟踪发射阶段:跟踪雷达不断地测定美军飞机在空中的运动参数,并输入计算机,当飞机进入导弹发射区时,发射装置根据雷达提供的目标数据,连续发射2到3枚导弹。导弹离开发射架后,就进入了攻击目标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导弹上的自动驾驶仪一刻不停地接收来自地面的指令,根据这些指令自动驾驶仪不断修正导弹的飞行弹道,使导弹准确地飞向目标。在导弹快要接近美军战斗机时,制导雷达向导弹发出一个信号,启动引信,引爆战斗部。战斗部爆炸后,形成一个密度很大的破片云,当破片击中飞机时,轰隆一声,美军飞机带着一股浓烟坠落到地面。这是攻击的第四步:引爆战斗部。地空导弹追杀目标的“四步曲”说起来很长,实际上是非常短暂的一瞬间,从发射导弹到击中目标不足1分钟。

三架战斗机被一枚导弹击落,让美军大为震动,遭此一击,美机连续三周没敢再出动。美国一家军事杂志写到:萨姆-2“是一种致命的地对空导弹”。事实证明这家杂志的评价是很正确的,萨姆-2导弹对美军作战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在随后的时间里,不断传来美军的作战飞机被萨姆-2击落的消息,到1965年年底,美军就有160架飞机被萨姆-2导弹击落,萨姆-2耗弹约1600枚。从1965年至1972年越南战争期间,萨姆-2地对空导弹共击落美国飞机大约2000架。其中使美军最为痛心的是,竟有15架“空中巨无霸”B-52“空中堡垒”式战略轰炸机被萨姆-2导弹击落。为此,萨姆-2也耗弹1000多枚。

1972年12月,圣诞节刚过,美国空军上尉飞行员约翰·迈兹驾驶B-52轰炸机执行轰炸越南防空导弹基地的任务,飞机刚进入目标上空,刹时间,就有15枚地对空导弹向他们射来。其中一枚导弹击中B-52轰炸机的左翼,剧烈的冲击波将左翼的4台发动机(B-52共装8台发动机)及有关设备全部震坏,其中一台发动机中弹起火,随之,座舱红色警告灯闪亮,飞机开始下坠,大约10分钟,这台起火的发动机自动烧毁了。驾驶员小心地操纵着飞机,企图返回机场。但飞机只剩下右侧4台发动机在工作,不能保持高度,所以迈兹上尉便操纵飞机缓慢下降。如果左机翼保持不散架,勉强保持3000米高度,还能返回它在泰国的基地,就在他们距机场13千米时,飞机状况急剧恶化,炸弹舱门自动张开,有一个起落架因受气流冲击,时而收起,时而放下,其它电器系统也失灵了。他无法操纵飞机返回机场安全着陆了。迈兹只有发出口令,跳伞!各空勤人员分别弹射跳伞。一名领航员因弹射座椅被损坏,便从雷达领航员弹射后形成的出口爬离飞机跳伞。迈兹上尉待全部人员跳伞后,他才弹射跳伞。B-52轰炸机在泰国空军基地不远处坠毁。

电视制导 第7篇

关键词:电视制导,视觉显著性,地标选择,航迹规划

引言

电视制导导弹作为一种空地精确制导武器, 具有命中精度高、威力大和射程远等优点, 已成为现代空战中打击敌方纵深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工参与的电视末制导方式是其中主要方法之一。完成精确打击的关键在于两个核心环节:一是在确定了目标点的情况下, 综合考虑导弹机动性能、地形高程、障碍、威胁以及飞行任务约束条件等多种因素, 选择合理的起始点;二是在起始点到目标点的飞行路径中, 尽可能设计若干有效的地标点, 以满足飞行员视觉判断需要, 合理判断和调整导弹飞行方向, 以提高打击精度。

目前公开的飞行器航迹规划方法中, 大多假定起始点和目标点已事先给出, 其间路径的地标点为已知, 但如何在明确目标点的前提下, 获取有效的攻击通道和典型的地标点序列, 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鉴于视觉主观判断在前述工作流程中的重要性, 引入视觉显著性计算, 在视频序列中间断地提取显著地物 (对应为地标点、对应帧为显著帧) 作为候选地标序列是一种可行的分析思路。目前主流的显著区域检测算法, 文献[1]将其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方法从候选区域内部提取显著特征, 如Kadirt[2]方法。第二类方法从候选区域与外界的比较中提取显著性特征, 以Itti[3]的中心-周边算子为代表。第三类从候选区域内部和外部提取显著性特征, 这类方法将上述两种特征结合起来作为候选区域的显著性特征, 如Priviterat[4]方法。

本文尝试以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数据为分析数据源, 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基于视觉显著性度量筛选地标序列的方法, 在一定几何约束关系下以目标点为中心, 导弹飞行航迹距离为半径的限定扇区中, 自动检测候选地标点, 通过显著性综合度量函数, 评估攻击路径的有效性, 实现在有效扇区内选择有效攻击起始点并确定攻击通道, 并给出地标序列的功能。典型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方法可作为人工选择攻击通道和地标点的辅助工具, 缩小候选范围, 提高工作效率。

1 地标显著性度量方法

1.1 视觉显著性

注视 (Attention) 机制的研究表明, 人类视觉在描述场景时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明显与众不同、视觉效果突兀的区域, 这种特性称为视觉显著性[5]。例如, 在图1中, A要比其他部分更加突出, 能够迅速引起观察者的注意。这种突出性就是视觉显著性, 突出性较强的A部分就是该图像的显著区域。

1.2 遥感图像定义地标显著性

研究表明, 位于图像中心位置且与周边亮度差异较大的区域容易引起观察者的注意。基于这一特性, 考虑遥感图像的特点及计算复杂度和实时性的要求, 我们把位于图像中心、与周边视觉反差大、容易识别的地物作为候选地标点。根据上述思想, 鉴于视频序列图像数据量大的特点, 为减少计算量, 选取灰度值作为其特征, 通过地物显著性度量参数进行度量, M值越大显著性越强, 反之显著性就越弱。相关公式如下:

式中:M (f) 表示第f帧图像的显著性度量值, 表示第k个窗口内的平均灰度值, 表示第k个窗口外的平均灰度值。

1.3 给定路径的综合显著性

对给定路径 (明确始点、终点的前提下) , 在提取了序列地标后, 可通过设计综合显著性度量函数评估该打击路径的有效性, 这样可为在限定扇区中找到最优攻击路径提供客观判断依据。

首先生成给定路径遍历帧, 帧图像的显著性度量值M (f) 由 (1) 式计算得到, 形成该路径视频序列显著值曲线图, 再由2.3节地标筛选算法, 找到该路径上的地标点, 地标点始终处于曲线图的峰值位置。给定路径的综合显著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路径的平均显著性度量值;二是地标点所在帧的显著性度量值 (图中圆圈所处的峰值点) 与其前后显著性谷值 (黑点所处位置) 的差值的平均值。综合以上两个因素, 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

式中:CH (N) 表示通道综合显著性度量值, K表示地标点个数, p (j) 表示当前地标点的显著性峰值, L (j-1) 表示前一显著性谷值, L (j+1) 表示后一显著性谷值, f表示视频帧数, M (i) 表示显著性度量值。

2 攻击通道自动筛选方法

2.1 成像几何参数

导弹飞行过程中, 弹载摄像机不断拍摄战场视频图像, 摄像机拍摄到的战场范围是由其成像几何[6]决定的, 它对于地标选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假设导弹飞行高度为h, 摄像机此刻所处位置的俯仰角为α。

又已知相机可视角度为γ, 则可根据几何关系计算得到前沿宽度分别为D1, 视场纵深L。计算公式如下:

2.2 候选攻击通道划分

以可行攻击候选扇区为研究对象, 导弹从弧线上的任意点出发飞向目标点都是安全的, 沿摄像机主光轴方向将扇区划分成N条候选攻击通道 (CH (1) 、CH (2) …CH (N) ) 。候选攻击通道划分得越密, 相互交叉的部分越多, 划分数量也就越多, 找到的地标点也会越多, 但计算量越会很大;划分得越疏, 候选通道就越少, 找到的地点标也就会越少, 计算量也会越小。因此, 基于以上问题, 我们按照下列方式进行划分:从扇区的某一边开始, 把该边作为导弹的飞行路线, 根据 (2) 式计算得到的后沿宽度D1为范围划分导弹飞行通道, 再间隔D1/2的宽度作为飞行路线依次划分, 这样相邻两条通道相交部分为后沿宽度D1的1/4, 目标始终处于各通道的中心位置。

将N条通道分别生成视频帧图像, 生成的视频帧数f根据导弹的飞行速度v、导弹起始点到目标的距离d、每秒采集帧数m确定, 则:

同时, 可以计算得到视场纵深L所包含帧数为:

2.3 地标筛选

地标的筛选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为保证地标在视频中稳定可见, 必须要求含地标视频帧的帧数n在一秒所采集帧数m中超过一定比例, 则:

即:视场中至少要保证存在一个地标且要持续数帧, 且当临界状态出现, 一个地标即将消失时, 下一个地标要出现, 这样才能避免地标丢失。

(2) 要突出地标显著性, 便于人眼识别, 即显著值M (f) 要大。

(3) 地标点数目要合适, 不能选得太多, 选得太多, 相邻地标点之间距离太近,

为了满足以上条件, 我们采用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step1根据 (1) 式对各个通道的视频帧图像进行显著性度量, 计算每帧图像的显著性度量值M (f) 。

step2将每个通道f帧图像的显著性度量值M (f) 形成显著性曲线图, 横坐标表示帧数, 纵坐标表示显著性度量值, 这样就形成了N条显著性曲线图。

step3找到曲线上的各个峰值点p (j) 和谷值点L (i) , 把峰值点作为候选地标。

step4从第一帧开始, 先在T帧内找到一个峰值最大的点p (j) 作为第一个地标点,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地标, 与前一个地标点间隔T/2帧, 在j+T/2至j+T帧内找一个峰值最大的点作为下一个地标点, 通过同样的方法依次找出后面所有的地标点。

2.4 攻击通道选择

由1.3节计算得到各条路径的综合显著性度量值后, 找到综合显著性度量值最大的一条路径作

为最终的攻击通道, 公式如下: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假设导弹飞行高度h=600m, 飞行速度v=250 m/s, 视频采集帧频m=5帧/s, 摄像机俯角=18o, 摄像机可视角度为γ=17.5o。实验用地图为Google Earth下载的某地区高分辨率全色数据, 限定某候选扇区在40o度范围内, 选取10条候选通道, 按照成像几何关系仿真生成视频序列图, 每条通道生成180帧灰度图像。按照上述方法, 通过仿真, 下面是其中3组典型地标筛选结果对比分析, 图中x坐标表示视频帧数, y坐标表示显著性度量值, d圈住的峰值点为地标点所在帧。

由图7、8、9和表1可以看出, 第一候选通道筛选了11个地标, 但160-180帧之间没有地标, 存在地标丢失现象;第二候选通道筛选了11个地标, 但其第2、6、7、10、11个地标点的峰值不够明显, 显著性不强;第三候选通道选择了13个地标点, 峰值明显的点全部被选中。通过 (2) 式计算得到三幅图像的综合显著度值分别为:1.1179、1.0991和1.1305, 根据 (8) 式得出CH (3) 选择的地标点显著性程度更高。同时, 通过三个候选通道的地标帧图像对比也可以发现, 第三候选通道优于第一、二候选通道。图10是第三候选通道找到的地标视频帧图像, 位于帧图像中心位置的地物 (即地标点) 亮度与周边差异较大, 易于人眼识别, 因此选择第三候选通道为最终的攻击通道。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显著性的空地电视制导导弹攻击通道地标选择算法。该算法在地标筛选, 攻击通道选择方面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本文算法在复杂背景和较强噪声干扰的情况下, 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 张鹏, 王润生, 静态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检测技术[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 2005;10 (2) :142~148

[2] Kadir T.Brady M.Saliency, scale and image descrip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2001;45 (2) :83-105.

[3] Itti L, Koch C.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visual attention[J].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2001:2 (3) :194~230

[4] Privitera C M.Stark L W.Algo-rithms for defining visual regions-of-interest:comparison with eye fixa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 2000;22 (9) :970~982.

[5] 王璐, 蔡自兴, 未知环境中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自然路标检测[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06, 19 (1) :100~105.

[6] 李永宾, 黄长强, 郝晓辉, 对电视制导空地导弹巡航飞行高度的分析[J].导弹学报, 2001:13 (4) :82-87.

北汽“精确制导”打赢并购战 第8篇

那怎么办?于是出现了“快速决定性作战”,人们常常听到的“斩首行动”、“精确作战”,都是这种作战理论的细化,靠“点”上的突破,实现“面”上的胜利,打一场“快速、精确”如同外科手术般的战争。

商业同样如此,当北汽在海外并购中,面对西方设置在中国企业面前的障碍时,其“只买自己最需要的知识产权”思路,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只取自己最需要的一点,不求大贪多,整个并购的速度和效果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为了了解这次“精确作战”的思路和细节,《中外管理》专访了北汽控股总经理汪大总,让他全景式地给读者讲解北汽并购的“作战思路”和心得。

只补“短板”

《中外管理》:北汽这几年海外收购的动作不少,但是有什么基本思路在里面?

汪大总:从我们的角度来讲,首先你要有非常清晰的战略目标。到底为什么要买,然后再去说该买什么,该收什么。对我们来讲,对未来怎样心里很清楚,就是走国际化的道路,打造我的自主品牌,实现跨越发展。

而对我们来讲,北汽的短板是没有自主品牌的轿车,我们的目标是非常清楚的。所以面对可能的并购对象,有的我们去看,有的我们不一定去。

《中外管理》:这次北汽是收购了萨博的知识产权,但有的人认为其实不能太迷信它的知识产权,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汪大总:我认为我们走这条路适合北汽的实际情况。有的人不是搞汽车的,可能对知识产权不是特别敏感。我形象地讲,你做菜,哪怕是做个红烧鱼也好,人们其实吃的是好配方,同样只要按照体系做,你做出来的车就好。

另外,我们跟萨博达成协议,它会跟我们一起把技术融合到北汽集团里,北汽对技术不是照抄,而是能在这个技术上推出新一代的北京牌轿车。

最难过的槛儿

《中外管理》:收购萨博的过程中,您和徐和谊董事长觉得最难过的槛儿是什么?是哪一天?

汪大总:去年11月24日,忽然海外合作伙伴科尼赛克宣布退出收购了,对我本人来讲是难忘的一天。突然来这么一个信息,而且我们没有任何时间反应,这是个令人失望的事情。好在我们后来抓住时机,结局皆大欢喜。

《中外管理》:当时北汽从借船出海,到被推到了最前面,当时打算采取什么措施继续收购呢?

汪大总:首先就是明确了我们的思路,就是我刚刚讲的第一条明确目标,就是要知识产权。 第二,有了这个前提以后,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战略分析,我们有什么可能成功?通用有什么可能?萨博有什么可能?这里面有没有交集?有交集就有机会,我们连夜做了分析,最后决定,我总结了那么几句话——稳定通用,联合萨博,“贴地飞行”。那时候我不会跟媒体谈话,为什么?我要“贴地飞行”。总之就是不要有个糊涂账。

五大“战斗经验”

《中外管理》:金融危机确实给中国企业带来很多好的机会,以前不卖的东西现在卖了,北汽等于是在世界范围内整合优势资源获得了一个成功。那么,如果以后北汽再有类似的做法,这一次的经验有哪些会继续采用?另外,可能再有什么新的做法尝试?

汪大总:虽然我们发展得很快,但是我们发展的速度还不够,还要更快。更快的话,什么招能用我用什么,国际上有什么机会,我们肯定会探索。

你说这次有什么成功经验的话,我们有同事总结得我很认可:第一个是战略目标清晰。买什么?为什么?我是非常清楚的。而且不光我清楚,公司上上下下都通了气,思路都很清楚。

第二个,计划周密详实。什么事儿谁在做?什么时间做?怎么做?

第三个,时机把握精准。国际上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有的时候你想买这个东西,但买不买得到是另外一回事,得两家说了算,或者是三家说了算。所以要在瞬息万变中把握时机,应该说我们时机的把握是比较精准的。

另外一个是国际资源利用巧妙。国际上的资源包括我们自己团队的国际资源,和我们利用的国际资源。让萨博董事会批准、通用董事会批准、美国财政部批准,这没有点儿资源肯定是不行的。

我额外加一条就是:团队的团结奋斗。我们有个三十多人的团队,大家任劳任怨,是我不做成就不行的状态。这些经验是很值得借鉴的,也是中国企业普遍适用的。

对于未来有哪些新的方式可能会去尝试,只要是双赢的机会,我认为就很值得去抓。比如说对于零部件,中国汽车工业的软肋现在就在零部件上。

人才,是突破西方偏见的关键

  《中外管理》: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时候,会遇到西方中心式的一些障碍,这方面您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突破?

汪大总:是有这个问题。我们也是一波三折。第一个想买的对象给我们折回来了,就不卖给我们。27家竞标,其实我们的标书是比较好的,它不卖给我,为什么?一个是我们要购买知识产权,另外是一个文化上的距离感。你一个尚未知名的中国公司,要去买它们国家的精华?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在那里阻碍着。但是我们经过努力,对方也变了,到后来我们不是买到了嘛。不但买到了,到后来我们根据自身的需要,没有把萨博的整个标的全部拿下来。我们只买自己需要的部分。

突破这种障碍,我们的国际化团队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大家沟通很顺畅,懂国际规矩,你尊重我,我也很尊重人家。你到人家那边去,说我要把工厂搬到中国去,马上关闭工厂,他会怎么想?要懂得中外文化的差异,要知道他们的规矩。所以,我想解决障碍的问题,如果没有海归团队,这个事情肯定不会做得那么顺畅。

 《中外管理》:怎样找到这样的人?

汪大总:需要把视野打开,国际化的人才中国有得是,为什么一般找不着?你光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找,可能就找不到,要用开放的视野去找,可能就不是问题。还有是不是用体制来吸引他们。

后并购时期的联合作战

《中外管理》:北汽的下一步会怎么走?比如:并购后,与萨博的原班人马怎么合作?比如:你的海外资源到底怎么去利用?

汪大总:利用这次并购来的跨国资源,这方面我已经有计划了,北汽明年准备出轿车产品。这个计划包括怎么做,由什么人来做,萨博的团队怎么支持我们。将来萨博会有至少二三十人过来支持北汽,跟我们一起共同开发。有的东西我们可能还到萨博去做。

第二个,除了关心北汽自己的发展,我也关心萨博的发展,我们建立双赢的关系。萨博现在已经是我们的伙伴了,技术合作的伙伴。它表示有强烈的愿望在这个基础上使大家合作得更好一点,所以我们也会探索双赢的关系。

《中外管理》:明年会推出北京牌轿车,但市场对北汽更多的认知是商用车品牌,北京轿车与这些年来北汽给市场留的印象的差异怎么解决?

汪大总:很简单,三个词——第一个词是产品,第二个词是产品,第三个词还是产品!就是我们一定要把产品做好,用国际化的技术、国际化的体制、国际化的团队、国际化的流程,以及我们生产上的优势,把产品搞好,有好的性价比。

并购最后的成功,要靠市场说了算,萨博这个车应该讲是比较先进的车,在国际上是名牌。它为什么卖的量小?它卖四五十万,价位太高了,我将来会卖到现在1/3到1/2的价格。我们有这个把握:与自主品牌比,它的价格差不多,但品质肯定就不一样了。萨博的发动机技术是世界领先的,它的操作性、安全性、它的贴地飞行体验,这样国际化的技术、国际化的团队、国际化的体系,又在中国生产,就有非常好的性价比了,这是我差异化竞争的方面。所以我们是从市场的角度来做并购的。

上一篇:迟发性神经病下一篇:偶发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