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2024-09-03

机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精选12篇)

机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第1篇

受计划经济影响,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积累了较多的技术、经验,也具有一定规模,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足。

1.1 生产计划控制模式有待优化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没有实施ERP的企业的生产计划控制模式都为台套计划模式,这种模式下生产、采购计划衔接不紧,容易导致无法准时交货,或用高储备的方式来保证交货期,不利于机械设备的工作管理。

1.2 企业应变能力差

当今市场需求多样化使得生产、采购工作也异常复杂,需要有一个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对客户的需求快速作出响应,以适应多变的市场形势。

1.3 成本计算存在不足

核算人工成本时通常不计算产品的零部件成本,这使得成本费的分摊不细致,此外成本数据采集也不够准确,对成本分析也少,导致成本的控制力弱。

1.4 信息分散能力弱

制造生产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内部各个环节间需要的信息交换量很大。信息分散不能及时准确共享,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管理的科学性。

此外,组织结构科层式、管理缺乏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及管理工具落后、现代化管理理念、方法应用不足也是现阶段我国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2 机械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1 机械设备管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方面机械设备工业需要以科学化的信息改造自己,另一方面,信息、材料科学的发展也需要依靠制造技术。现代的机械加工是集信息科学、电子、光学等为一体的新兴工业,说明了信息化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2 机械设备管理是综合理工高科技的具体体现

当今的机械设备生产技术除了在信息的控制、处理方面运用了计算机、微电子,在加工、切削等过程中也体现着高新技术的应用。例如使用激光进行机械加工时通过控制激光束运动,可以在机床上完成钻、镗等动作。

3 采用信息技术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现阶段我国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企业的管理效率、水平及综合竞争实力都有着一定影响,因此企业应该创新思想、方法,采用计算机通讯等技术来实现企业机械设备及技术的新型管理。

3.1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需全面覆盖生产企业

该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让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实现资金、信息与工作的高度统一,同时通过Inter-net等实现企业内外的信息交流,促进有效的供需链系统的形成。

3.2 确保生产计划控制方法先进、科学

打破传统外套计划的生产方式,根据物料采购及生产的提前期来进行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工作。建立一个由主生产、物料需求及车间作业三方面计划所构成的灵活有效的生产计划管理机制,以缩短生产、采购周期,保证交货及时,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生产效益。

3.3 实现生产企业物料数据、生产能力数据等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保证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同时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息反馈、监控体系,改变现阶段信息分割管理的情况,实现生产任务从合同签订到成品制成全过程的动态跟踪。

关于设备运行信息管理的通知 第2篇

2014年6月17日,由我司品质技术部发起《成立格力定额清查小组的通知》,由格力工艺设备部部长袁长锋、技术室主任姚金波、蒋维孝等为组员,利用休息时间下发我司前期一直空缺的180款组件下层物料明细定额,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具体工作成绩如下: 2014年7月5日,格力下发编号为《QGY00316791关于明确钣金组件下层的工艺文件》,该文件明确30款钣金组件下层物料定额; 2014年7月30日,格力下发编号为《QBG00324713工艺文件更改通知单》将前期下发的30款钣金组件下层物料定额增加至90款。为鼓励格力同仁的不懈努力,根据《ZS-QS-PJ-2014-019关于成立格力定额清查小组的请示》,从6、7月共下发90款物料定额,超额完成我司要求,决定对该小组按照2000元/30项进行奖励,共奖励6000元。

品质技术部2014年7月31日 编制:品质技术部综合管理科

审核:

高校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网络管理初探 第3篇

【 关键词 】高校 仪器设备 信息化管理

高校仪器设备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是衡量高校办学综合实力及其规模的重要标准。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扩建,原有的资产设备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高校积极筹措资金,大幅增加对于资产设备的投入。因此,如何规划和管理高校资产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形成一个与信息时代发展、高校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仪器设备模式和结构,成为高校面临的新问题。

一、当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传统管理观念的制约。

我国高校购置仪器设备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而政府拨款的无偿性容易产生仪器设备投入的盲目性,人们对仪器设备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在高校内部,各院系从方便使用等自己的利益出发,追求小而全的模式,不愿共享,造成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管理部门缺少从内部调剂考虑的思路,加上没有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和效益评估机制,往往使一校之内相同或相近功能和用途的仪器设备大量重复购置,特别是教学、科研用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高新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仪器设备淘汰更新快,如果不提高早期使用率,就会造成隐形浪费,导致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低下。

第二,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看似简单、技术含量低,实际上是一项复杂、困难的工程,做好仪器设备管理不仅需要管理学、运筹学方面知识,还需要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当前,大多数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员都是兼职的,素质参差不齐,相关知识基础底子薄,缺乏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系统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工作中难以找到有力的切入点。提供的仪器设备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得不到保证。一次集中大量的数据录入,容易发生信息录入出错,造成账面信息与实物信息相差甚远。

第三,仪器设备管理缺乏系统化的计划。

滞后仪器设备长期闲置、账外仪器设备损失浪费严重。在学校设备数量增加的同时,由于制度、管理方面的原因,出现了账外资产现象。资产管理部门无法对账外资产实行监管,此类资产的使用、维护也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保障。随意使用、处置、个人非法占有等现象大量存在,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浪费和流失。还有很多仪器设备长期闲置或者一年也使用不了一两次,一些性能尚好却无法适应学科发展需求的仪器设备大量闲置,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网络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仪器设备信息网络化管理就是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建立全校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对仪器设备从购置、验收、使用、调配到毁损报废整个寿命周期实行实时控制和动态控制,全面掌握仪器设备的存量、结构、效用和状态,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仪器设备管理机制。仪器设备信息网络化管理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使用网络化管理,设备使用信息非常直观。

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中,之所以造成仪器设备重复、闲置、浪费等现象,原因是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使用部门互相之间信息交流不通畅所造成的。而使用网络化管理后,通过上网查询,学校仪器设备设备管理人员及使用人员,不但可以知道每一台设备的名称、编号、数量,而且还可以知道该设备目前是否正在使用、在何处使用以及使用者的联系方式等信息可尽一目了然。

第二,网络管理的时效性。

在每学年所进行的大量仪器设备数据的统计、资料的整理等工作是资产管理人员比较费时、费事的一项工作,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这种现象表现的尤为突出。而实现仪器设备的网络化管理后,资产管理人员无须在这方面的工作上投入很大的精力。数据统计是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而网络的发展让大量数据的短期汇总和专项统计成为可能。资产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广布的下行节点,在汇总上行信息的同时,有针对性、分时段的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专项统计,所有的数据统计信息都由专业的资产管理软件自动完成,而且可生成详细的统计报表。大量的节省了人力、物力和精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三,大型教学仪器设备校内校外资源共享的优势。

实行资产网络化管理后,将各单位资产账目予以公开,以便于设备主管部门进行调配,同时其他高校在网上也可以查询,如有满足需要且未使用的设备也可以申请租赁,既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又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为学校创收,防止了资产的浪费,使其物尽所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三、信息化网络管理环境下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措施

1、强化管理意识,建立健全设备仪器管理体制。

按照2004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2003 - 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34条指出,要“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高校制度”。什么是现代高校制度? 现代高校制度是以政府、社会和学校三者责、权、利的明确界定为前提,以高等学校的法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整体设计与系统安排的高校制度。相应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必须以经营观念转变和管理意识的强化为前提,必须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为出发点,必须加强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必须有一个主体,有一个垂直管理的流程,多头管理必定会造成职责不清、政出多门,在管理体制上带来混乱。所以按照“现代高校制度”的总体要求,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必须是一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

2、加强信息管理中的技术创新。

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必须以管理技术的创新为依托,目前市面上所能够利用的高校仪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各院系、各部门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快速流动和沟通。但是,仪器设备的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

(1)借鉴超市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条形码技术将资产管理彻底的从以前的管账变为管物,资产盘点时不再是拿帐对物,而是用条码识别器扫描、存储贴在实物上独立的条形码信息,这样将会使资产盘点工作便捷、高效,同时还能避免重复盘点或错盘。读入条码结束后,将条码识别器与计算机相连接,可迅速地获得资产的实际情况。

(2)借鉴图书管理的RFID防盗模式将贵重仪器、重点实验室列入保护范围之内,将消磁、防盗功能列入到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功能模块之中,彻底杜绝资产遗失。

四、结束语

仪器设备信息网络化管理的实现将有利于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有利于减少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降低仪器设备的流失;有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仪器设备的管理也将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 徐海峰.高校仪器设备的网络化管理[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15)

[2] 汪锡鑫. 高校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探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09(07)

[3] 赖芸. 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23)

[4] 丛蕾,郝伟,刘平.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设备管理效益[J]. 实验室科学. 2008(04)

[5] 王承明.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高校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J]. 农业网络信息. 2008(05)[6] 苏晓舟,罗国灵,钟蝶娴. 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J]. 现代医院. 2007(09)

机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第4篇

1 机械设备采购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机械设备采购工作中,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的事件时有发生。其根源在于监督工作做得不够完整,监督不到位比较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应用程度的提高,机械设备采购工作中公平与效率的实现逐渐成为采购工作的瓶颈,解决瓶颈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加快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当前机械设备传统采购方式存在采购信息不共享、影响采购效率、大量资源浪费现象,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因为采购链条较长,环节较多,采购监督存在漏洞,导致部分采购人员容易为了自己的私利干扰采购的公平竞争。采购信息化的优势表现在采购效率提高,减少浪费,建立安全公平的监督体系,促进实现供应商的战略合力。目前来看,相关的法律条件已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是我国信息化领域第一部法律。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发展采购电子化提供了良好基础,认证机构提供电子认证服务,通过发放数字证书为网上银行、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提供安全保障,确保互联网信息传递双方身份的真实性、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以及网上交易的不可否认性。

2 机械设备采购信息化进程及管理要点

机械设备的质量是关系企业生产运营安全与效益的基础,因此加强相关环节的管理十分必要。因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时,采购方可以拒绝接受设备或者解除合同。在信息化采购方面,要加强相关环节的修订,促进信息化环节的完善,特别是在机械设备采购与供应约定设备检验期间,机械设备采购方应当在机械设备检验期间将所采购设备的数量或者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情形通知供应方;机械设备采购方怠于通知的,视为设备数量或者质量符合规定。因此,在信息化采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加强相关部署,实现全面的管理与核查。信息化管理,需要在技术方面加强协调与统一,增强信息化的可执行性与可操作性,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化采购管理链条,力求各个环节公开化,形成对机械设备采购的全程监督,阳光操作。

3 机械设备采购的信息化与竞争性谈判

机械设备的信息化采购同样需要进行竞争性谈判。比如,可以根据采购要求及有关规定,通过网络等载体或者专业的信息化平台发布招标文件。通过公开的信息化平台确定参加谈判的供应商,这样避免了一些人为的操作。在信息化支持过程中,无论是信息化的实际操作层面还是具体面对面的谈判,都需要信息化支持,加大信息化监管力度。比如在谈判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全程录像监督,避免一些工作人员徇私舞弊,造成公司的采购损失。一般情况下,信息化的采购监管比传统人为的管理更有价值。按谈判文件中涉及到的所有内容进行一轮或多轮谈判。比如,在信息化支持下,采购对象的资格审查,可以减少人为干扰,实现网上信息化自动处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采购种种不良后果。在信息化支持下,只有通过资格审查的供应商才能进入谈判程序,通过信息化自动生成谈判主体,形成对采购透明度的支持。在谈判现场,可以全程对采购谈判进行摄像监督,由企业法人代表、被授权人或技术人员对公司基本情况及本次采购项目各项要求的响应情况进行答疑。

4 结语

通过信息化的支持,可以很好地贯彻科学的成交原则,让最后的采购结果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满意且报价最低;在所有满足采购要求及谈判过程中现场承诺的追加内容要求的供应商中,谈判小组确定成交候选人,并通过电子设备和网络将结果通知所有参加投标供应商。这样,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保障公平合理的竞争,所有的谈判过程与结果都可以在透明的环境下,保障企业采购的效率与效益。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洪瑞云,梁绍明,陈振忠译.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郭东乐,宋则.中国商业理论前沿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 第5篇

一、信息化设备由市、县(区)统一配发,为学校教育教学专用。

二、所有设备由学校统一负责管理,学校要成立管理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分级管理。

三、建立设备登记和固定资产管理档案,按型号分类入账、入柜,妥善管理,不得丢失、损坏,保证配套使用。

四、建立软、硬件使用登记簿,对使用和运行情况做出详细记录。

五、熟悉、了解设备的规格、性能、基本结构和操作使用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做到规范操作,正确使用。设备使用后必须断开电源和接收信号源。

六、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做到防火、防盗、防雷、防潮、防尘、防静电。定期检查设备完好率,保持设备良好性能,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

七、学校要建立故障登记薄,做好故障原因、责任、处理和维修等记录。禁止带故障运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机并及时请专职技术人员处理。

八、不得以任何借口将设备出借、转让、调拨或变卖给非项目单位,也不允许个人占用。

九、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拆卸设备或安装其它硬件、软件;不得随意移动设备,不得进行与教育教学无关活动。

十、做好网络安全、保密工作,严禁违法活动。

机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学校部门;档案管理

随着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到来,学校各个部门及办公室的工作办事效率正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其自身的档案管理水平也因为融合了信息化的科技手段而明显提高,但是这些充满信息化先进气息的设备并未能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反而很多时候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人们对于信息化设备产生了较强的依存感,几乎每一项操作都是通过智能信息化开展,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简单的形体化操作,实质性的收益并不大。在现阶段的学校部门档案管理工作中,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的管理设备和手段,而要想获得进一步的管理方面的突破,首先就必须正视档案管理中的各种问题,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措施进行有效的解决,同时逐步健全档案管理机制,使档案管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一、当前学校部门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整体的档案管理制度并没有与时代相结合

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学校各个部门管理工作的动向与时代的变迁是紧密结合的,面对社会的不断改革,部门需要不断进行工作内容和设备的革新,一旦出现对社会教育信息跟不上的状况,很容易造成学校部门各项工作的落后和延误。要想从本质上提升学校部门的工作效率,必须完善现阶段的档案管理制度,但是,当前许多学校部门的档案制度并不能很好地与时代接轨,没有及时进行设备和管理系统的更新,甚至许多单位的档案管理主要采用的还是文籍库存的形式。

2.档案管理中的程序衔接不当,检索十分不易

虽然我国大多数学校都采用了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存储设备,但是其在各个管理部门中的具体应用和操作程序是不同的,而许多学校的管理人员都对现代管理设备的性能缺乏一定的认知,不能较好地加以利用,实现其功能的最大化。在实际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学校部门往往进行了档案管理的部分形式化作业,而实际的操作程序却无法进行具体的衔接,并建立了许多繁琐的搜索工具,导致检索的过程十分冗杂,效率十分低下,缺乏实效性。

3.档案的管理设备十分缺乏,系统漏洞较多

虽然现阶段的档案管理主要由简单的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操作,这些设备有很多一部分都没有进行过更新,不仅数据的处理系统得不到提升,也不利于整体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但是,当前的档案管理人员明显没有认识到这一状况,学校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也未能全面地加以重视,投入的设备购入资金也十分少,导致其实质性的工作效率并不高。此外,由于档案管理设备的不完善,容易出现整体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的许多疏漏,管理人员发现漏洞后也无法给予最准确有效的处理,出现了数据严重误差的状况。

二、信息化管理方法在学校部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在时代的要求下,学校各个部门及办公室必须正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快落实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促使学校部门的档案管理水平能够得到不断地提升,同时要在运用信息设备管理的基础上,加入科学的人为管理方法,使学校部门的工作开展变得更加顺利,办公效率获得有效提高。

1.逐步健全规范档案管理制度的科学化

现有的学校部门档案管理制度,在各个环节和实施中都存在着一些不足,要想使其具有执行力和操作力,学校部门应当优先进行档案管理制度的规范和深化,利用新型的科技电子管理设备不断对档案进行科学的整理分配,同时在时代的督促下加大对管理制度的革新,使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具有新鲜的活力和动力,能够在日益变化的社会中保持其先进的管理水平。除此之外,在进行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制定时,管理者要充分结合学校部门的实际工作,采取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促使档案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最有效的深化。

2.提高管理人员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操作水平

新时代下的学校部门档案管理必然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设备的运用,但是许多的学校部门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的管理运用手段并没有较好的认知,其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也亟待提升。因此,学校部门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的强化,提高其基本技能的操作能力,逐步加强计算机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实际运用,使得新时代的档案管理更加具有条理性和科学性。

3.合理地更新信息化设备,创设崭新的档案存储体制

当前学校部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设备十分多,而且处于不更新发展的状态中,学校要想进一步完善提高自身的档案管理水平,就必须对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发展,根据实际的档案管理内容选择最适合的管理设备,并对系统进行及时的更新完善,确保档案管理设备的先进性。

总之,学校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本身是一项校园管理的重要内容,其能够对学校的整体教育管理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学校各个部门及办公室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设备,发现并解决当前档案管理制度中的不足,全面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

参考文献:

[1]许长.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D].苏州大学,2007.

[2]王伟国.中国档案职业发展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

化工企业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第7篇

一、化工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含义

化工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是指用计算机技术把化工企业的设备信息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 通过储存、管理、处理、检索和传输设备信息等手段, 对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情况、各种设备技术参数、档案以及各种检测数据进行动态跟踪、实时监控、分析诊断。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是对设备的动态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使用的前期管理。包括设备的计划选型、采购、验收、安装调试等环节, 是设备正式移交给企业使用之前的管理。

2. 设备基础信息管理。

包括设备的卡片、台账、变动及资料档案。收集录入所有有关设备的基础信息, 把设备档案作为设备的信息汇集中心, 实现对设备报废、调拨、闲置、租借与评估的动态管理, 为管理工作提供完备翔实的信息资料。

3. 设备状态管理。

这是设备信息化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 是生产设备正常稳定运行的保障。设备状态管理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监测并改善设备的技术状态, 使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4. 设备维修管理。

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合理制定设备的维修计划, 改变传统的事后维修和定期维修, 引进预防性维修和状态维修的全新设备管理理念, 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降低维修成本。

5. 设备备件管理。

包括建设备件库和备件储备计划管理2项内容。备件库是针对每台设备建立, 收集、测绘、汇总备件的各项资料。设备储备计划管理是在备件库提供的备件信息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 在满足正常维修需要的情况下建立最佳的备件库存模式, 既能降低库存占用资金, 又能避免因备件储备不足造成的维修误工。

6. 润滑管理。

根据设备运行情况编制润滑周期计划, 对润滑油的油质进行全面管理, 对润滑材料的消耗进行量化分析, 以便控制设备的润滑费用支出, 保证最佳的润滑效果。

7. 设备投资决策。

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设备投资所需要的统计信息及技术经济分析信息, 用最少的资金投入获取最大的设备运行收入, 使设备投资决策科学化, 保证企业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二、化工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功效

1. 为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提高工作效率。

设备信息化管理集合了设备和与设备相关部分的信息, 汇成了完整、准确的原始数据流, 为优化和改良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这些数据不仅可以让企业实时了解和掌握设备的工作和管理状态, 还可以根据对历史数据的分析, 控制设备管理费用的支出。如设备备件库存管理, 通过建立备件库和备件储备计划管理, 把备件库存维持在最佳状态, 从而控制和优化库存备件的资金占用额。

同时, 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引入了工作流程管理机制, 可以科学、合理地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工作流程, 并且带给设备管理人员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 使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 提高工作效率。

2.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降低维修成本。

设备信息化管理对设备的使用情况、维修和保养情况、检测数据的技术参数指标等进行跟踪管理, 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设备维修与维护策略, 编制检修规程、大修计划、季度和年度检修计划等。这改变了传统的定期检修制度, 控制了设备的维修频率, 从而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同时, 规范化的设备信息化管理还为设备的故障诊断提供了分析数据, 通过设备故障库记录和统计历史故障发生情况, 进而分析和预测日后的故障发生趋势。不仅降低了设备的保养成本, 而且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3. 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及时的业务信息,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 包括从审查设计、订货、采购, 到使用、维修、保养、检修、报废等全部内容, 并建立起了动、静态的资料信息共享平台, 方便管理者随时查看设备的各项信息;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与财务、库存等系统的衔接, 能为财务工作提供准确的设备资产当期费用支出和成本分析,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化工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实施过程

企业要想实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及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 进行分步骤建设, 具体包括以下3个方面。

1. 构建完备的数据库。

建立完备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并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这是保证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通过对各项设备数据的收集、积累、整理、归纳, 建立动态的信息管理系统, 从而控制设备管理的工作流和信息流。

2. 实现资源信息高度共享。

设备的信息化管理要求企业建立自己的局域网, 利用计算机网络使设备在整个生命周期产生的管理流程及信息资料, 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营造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整合业务工作流程和在线评估业务流程来提高企业设备管理的效率。

3. 实现信息网络化。

对于有规模的化工企业, 实现信息网络化对企业提高整体的信息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ERP系统、数据仓库、信息服务平台及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信息网络化, 把设备管理融入到成本、生产、市场、物料、人事的综合管理系统中, 权衡所有因素, 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同时, 还可以与设备备件供应商建立起备件供应链管理系统, 进行透明、迅速、公开的网上采购, 保持备件库存的最佳状态, 满足企业设备正常运行的需要。

机械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讨 第8篇

1 存在于机械设备管理中的问题

在企业机械设备运行中经常出现下面几个问题:

1.1 企业内部存在多重管理问题,没有详细划分机械管理工作。

例如,中国的石油企业,根据系统的传统线性函数来管理机器设备,该管理系统具有工作和职权分工明确的功能。许多机械设备管理受到内部金融部门的、直管部门管理和多部门的限制,导致不能顺利进行大量机械设备的系统管理,各部门之间时常发生冲突,这与现代石油生产系统机械管理设备要求已不相适应。

1.2 我国大部分企业缺乏先进的机械设备管理流程

如,对于内部管理师石油公司机械设备是未知的,涉及到采购,使用和管理,测试和维护,闲置调剂内部机械设备,报废等一系列工作由不同部门管理,职责分工目前尚不清楚,这让很多机械设备的重复采购,管理不善,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损失和企业内部矛盾。

1.3 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且专业素质水平不高

限制该公司的生产工艺是因为经理们仍然按照管理设备,主要用于维修,日常检查和维护不关注机械设备的传统观念。这导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的故障率增加。很多企业为了降低人力资本不提供机械设备管理专业人员的工作,所以大量优质机械设备无人看守,或者管理不高,就很难处理好机械设备。

2 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大家都知道,信息是接着工业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大新课程。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和互动效应的社会和经济环境的结果,同时,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的未来走向。信息化推动日益密切的人接触,在整个人类社会生产和学习过程中,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会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1 在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中,其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手段即是信息化管理。

企业在机械设备信息技术科学,管理信息管理的统一性,能够使整体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机械设备信息管理的对象只要是机械和设备,它是通过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科学的、合理的对国家购买机器设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和控制,以提高机械管理的综合水平。

2.2 企业机械设备实现规范管理的前提条件即是信息化管理

现在企业不断加大了对机械设备规范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例如,在机械设备,维护,维修,和使用的机械设备的操作,以进行准确和详细的记录。由于复杂性,完整性,改变机械设备管理设备的管理信息,使得信息管理完好机械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机械和设备管理系统,企业所有的机械设备是建立存储使用这台机械设备,机械设备,从购买,使用,维修,报废信息的独立数据库,其他设备,完整的数据,存储规格的全过程。

2.3 信息化管理能够为企业发挥机械设备的经济效益

随着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从而使得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通过机械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公司内部管理部门和员工能够全方位适时监控下级机关。通过对内部使用机械设备进行监控,可随时观察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以便出现问题及时维修,这样不仅可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可,降低企业的产成本,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3 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

为提高企业机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必须制定严格的内部规则,以及内部管理激励机制等其他制度,规范企业内部设备管理系统,以为企业内部的机械设备的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还需建设机械设备管理体制机,企业需对内部管理机制的设备进行进一步的健全,确保企业信息化管理机制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使企业内部每个员工都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参与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对于规范企业信息化管理设备和其他增强措施制定机械设备的管理。加强机械设备的各个方面,提高了企业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坚持落实。

3.2 统一管理企业的机械设备

由于各种规模不断增多,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市场外部环境的竞争,在现代企业中已出现很多高科技机械设备,而公司生产工艺的质量直接取决于机械和设备的运行情况。所以,我们需采取信息技术,统一的、专业的管理这些设备,合理分配企业资源,充分利用机械设备。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设备内部合理分配制度,不断地更新管理设备的理念,同时,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

4 结语

机械设备行业与时代紧密相连,逐步发展新的运作管理模式,信息技术的可视化、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的融合,注重机械设备的可靠性,提高自动化机械和设备运营商,以达到最大限度利用设备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敏.基于桥梁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237.

[2]冷晨曦.桥梁工程机械设备管理[J].科技传播,2012(9):49-50.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探讨 第9篇

1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分析

设备管理信息化是设备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 强调管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相互融合, 以整理出更为优质、高效的管理办法, 可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流程的清晰化, 对设备开展动态化的管理, 实现对相关资源的合理化支配, 进而增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不仅可提高管理水平, 还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 可减少一些额外的支出, 以保证企业健康、高效的运行[1]。设备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能为设备生产加工、资产管理和设备运行状况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 能为后续数据的应用与重大决策的提出奠定重要基础。

此外,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构建了更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 能实现对设备成本、维修记录、故障类型、考核等实施设计, 提高设备管理质量, 能大大减少设备在维修上的费用, 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必然趋势。设备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系统能对设备具备相应的支配能力, 可实现对相关数据与信息的加工、处理和规范, 可为企业的诸多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必须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 注重对相关信息的及时反馈[2], 不断提升相关业务部门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 实现各个部门间的紧密合作是重要关键。

2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2.1 加强对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视

设备是各个领域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是支撑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的重要工具, 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体现有目共睹。面对当前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诸多问题, 制约其应用的根本因素是企业内部领导及相关人员不够重视, 设备管理信息化仅仅体现在口头上, 流于形式, 并未达到深度的贯彻与执行。面对以上问题, 应从根本着手, 加强对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视, 意识到设备管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3]。面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态, 应积极转变设备管理理念,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 为设备管理信息化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与资金支持,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是重要目标。

2.2 构建更为完善的设备管理机制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是必备的, 只有通过相配套的设备管理机制才能对设备管理信息化中所存在的不足予以约束和规范, 在制度中对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操作程度、操作步骤、管理要点等予以及时的补充, 将管理工作及时落实到相关人员身上, 实现权责问题的明细化, 对设备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具有积极的影响。例如, 在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操作过程中, 由于部分人员操作专业性不过关, 将设备信息弄的更为混乱, 且设备的维修时间、维修记录、故障类型等登记错误, 为设备的保养与使用带来一定的误导。一旦发现此类问题, 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惩处, 以达到警示的效果。此外, 应建立奖惩机制, 对设备管理信息化中操作不规范的人员应予以及时的惩处, 对信息化管理系统操作熟练者应给予奖励, 能有效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其工作水平, 也就实现了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2.3 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设备管理信息化操作中, 管理人员是重要的执行者与实践者, 其信息化系统操作的规范性决定着设备管理水平。因此, 企业在筛选设备管理人员时, 必须对其开展综合素质的筛选, 分别从设备管理专业性、责任性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考量, 由于设备信息化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开展实践操作, 应将其作为面试的主要考核内容, 从中选择出合格人员, 再次开展考核, 通过层层考核、轮轮筛选, 最终以获得优质人才。设备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丰富的设备管理能力外, 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技术, 是衡量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基本标准。设备管理人员应对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能及时了解设备的维修记录、历史故障和运行情况, 对设备系统存在问题或设备老化的现象应进行记录与警惕, 向相关领导提出更换新设备的请求, 否则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2.4 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数据库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应建立具有现代化、数字化的信息化数据库, 对新购入的设备应进行信息的及时补充与跟踪管理, 及时做好各类设备信息的有效记录, 是保证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前提。现阶段, 企业中的设备数量在不断增多, 设备信息也会不断丰富, 对于设备管理人员来说工作量也会逐渐增大, 必须建立更为规范的信息化数据库, 实现对设备的动态化管理, 运用数据管理模式以体现现阶段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可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与科技化, 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工作可增强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 能有效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 及时对设备的状态检修, 开展设备的动态化管理, 是当前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目标。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实现设备系统管理的动态化, 增强了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水平, 实现了设备管理水平的不断革新, 对设备管理的力度更大。

参考文献

[1]张震.基于点检制的设备信息化系统研发[D].四川大学, 2006.

[2]史伟.信息化技术在机械电气设备管理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 2015 (06) :101-103.

医疗设备的采购与信息化管理 第10篇

下面就介绍下设备进入医院的最初环节, 采购环节。

科室填报统一格式的设备购置申请, 其中包括, 设备名称、规格、数量, 大致金额等。设备处对各科室填报的设备采购计划, 汇总后进行购置可行性论证, 论证的内容包括:设备的主要用途, 性能, 技术指标, 先进程度, 国内外同类设备的情况, 以及选型理由, 安装使用的人员, 环境及设施。购置设备投资、耗材使用情况, 维修费用、基建改造费用等投资费用进行估算。尤其要对设备的投资回收期进行分析。回收期要与资产购置后的核算指标进行比对。设备购置前重要的一点是, 做好放置设备的基础设施建设, 高压氧仓购置前就需要搭建专门的房屋。听力测试设备需要专门的屏蔽室。根据医院的实际需要, 如以科研、教学为主的医院, 在选择设备的主要用途中则以科研、教学用途的设备为主。另外, 还应考虑到医院的级别, 如三甲医院, 或在某领域处省国内领先, 则应考虑购置在较为先进的设备。对于洗头车、豪华病床等高级护理设备, 虽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便经济效益不明显, 医院有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购置。但同时也应考虑医院的资金情况, 因地制宜。医疗设备进行论证时, 由相关上级部门, 财价科, 审计科、经管科、监察室、部分科室及院领导参加会议。对设备是否购置进行投票论证, 确定出急需购置的设备和暂不购置设备。接下来, 对设备进行招标采购。招标采购时, 可根据实标情况对于一些大型设备采取由招标公司进行招标, 但是医院必须对主要参数及技术指标做出详尽具体的要求。

其它设备主要由医院自行进行招标采购。可通过网络、报刊等途径发布招标信息。由设备管理处, 医院采购中心对投标公司经营许可证, 产品注册证等资质进审核, 根据所要招标设备的范围, 选定几家信誉好, 售后好, 实力较为雄厚的公司参加投标。医疗设备的采购的评标方法最常见的有最低评标价法、综合评分法和性价比法。上述几个方法, 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定适合的方法进行评标。在招标采购过程中, 不仅要比价格, 比质量, 比服务, 同时也应考虑到原有设备的情况。例如, 作为大型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 一般都有十几台血透机。由专人进行维修、保养, 这时在选型过程中, 应兼顾原有设备, 充分考虑维修人员提出的意见, 方便统一售后, 维修, 购置耗材。选型不易太杂。血透设备的所使用的耗材量一般每月都多达十几万元, 因此购置设备时, 对所用耗材的价格, 以及数量都是必须重点商谈的。检验设备不同于普通的医疗设备, 购置后需要消耗大量的试剂, 试剂成本, 标本量的多少都是必需综合考虑的因素。以目前市场上经销的凝血分析仪主要有散射比浊法和磁珠法两种类型, 两种类型的仪器售价、试剂成本如下:

1) 标本量5个/天时 (1年按250个工作日计算)

设备A试剂成本:10元×5 250=12 500元

设备B试剂成本:18元52 250=22 500元

在仅考虑仪器成本和试剂成本的情况下, 以5年作为平均使用寿命

设备A成本:600 000元+12 500元*5=662 500元

设备B成本:500 000元+22 500元*5=612 500元

2) 标本量10个/天

设备A试剂成本:10元×10×250=25 000元

设备B试剂成本:18元×10×2250=45 000元

在仅考虑仪器成本和试剂成本的情况下, 以5年作为平均使用寿命

设备A成本:600000元+25000元×5=725000元

设备B成本:500000元+45000元×5=725000元

3) 标本是不是50个/天

设备A试剂成本:10元×50×250=125 000元

设备B试剂成本:18元×50×250=225 000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标本量多时 (>10个) 可以购置设备A, 标本量少时 (<10个) 购置设备A。因此还应从医院的实际出发, 考虑到每天的标本量, 标本量的多少也直接关系到设备的购置。

现在医院根据现有的资金情况, 购置设备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融资租赁设备, 免费投放设备等等。这时医院就需仔细算一比经济帐。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经济效益, 或尽可能的短期内收回成本。融资租赁设备常用于上千万的大型设备。对于免费投放的检验科的设备, 试剂费用是主要的开支, 这时要对试剂购置费用、检查项目收费标准、人力、物力等成本进行详尽的核算。以免造成医院由于试剂购置成本过高, 以至最后被迫设备停用违约。

设备到货后, 要由设备管理人, 工程技术人员, 供货方, 相关科室等共同进行到货后的开箱验收工作, 进口设备还需海关人员到场。检验设备的品名、数量、外包装备、设备的外观、核对配件、备件, 出厂合格证, 中外文说明书, 装箱音以及其它专用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同时进行技术参数的鉴定及安装调试, 验收后填写《设备验收单》, 同时, 由资产管理员为资产建卡建帐。

设备的使用培训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至少要确保使用科室有2人以上掌握该设备的使用情况。做好培训记录, 确保真正完全掌握该设备的各项使用功能, 能开展相关业务, 同时会对设备做基础的保养与维护。

至此, 设备到达医院, 设备的采购过程, 基本完成。设备处、财务处以及审计, 经管等部门要根据合同付款, 做好设备购置后保修以及维修记录。还有就是进行核算, 与预计的成本回收年限进行比对, 做出设备的经济效益评价。

以上就是医疗设备的基本采购流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溪.探讨信息化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方法[J].医疗装备, 2009, 4:21-22.

[2]姚智.医院物资管理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28) :93-94.

机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第11篇

摘要从分析现行设备管理的理论与模式出发,结合武汉地下商业城机械设备管理的具体实践,探讨如何结合具体实际建立机械设备管理模式以及在信息技术用上的探索。

关键词地下商业城;机械设备管理;信息管理系统

一、武汉地下商业城的机械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企业整个经营管理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繁杂而细致的工作,具有信息量大、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1武汉地下商业城机械设备管理模式

武汉地下商业城首先是作为一个大型人防工程而存在,因此,它的机械设备特点为:设备分布广、繁杂;强调安全性能;设备的运行和维修要求很高。在主持设备管理的工作中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地下商业城“分区”管理,每个区域的风、水、电都安排独立的设备配置方案,即使有一区出现问题,也不至影响其它区域的工作调度。

(2)采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设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3)重视人员培训工作,经常性地对设备人员进行分门别类的培训。

(4)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设备安全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2结合实际特点和设备管理理论的切合

(1)关于分区管理和监理机制

“分区”管理的好处自不待言,但缺点在于:需要的员工成倍增加,员工效率反而减少。根据地下商业城机械设备的特点:大部分机械以开机、关机的使用为主,以操作为主;设备强调安全性能高,因此故障出现率相对较小,设施设备性能稳定。因此,选择“分区,管理的模式是可行的。在具体管理中,我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引入“监理”制。即将工人在每个区域的人数减少到最小数量,而具有工程师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跨区巡查。监理人员逐日检查设备保养情况,设备整体性能是否有异常情况、人员有无违章操作,逐日检查设备的计量仪表是否正常,若不正常责令维修人员马上进行校定或更换:每周检查一遍设备工作率,进行记录、统计、分析,并在相应的工作报告中作出反映;每月提交一份设备工作率及性能评定的报表:每半年对设备进行一次综合性性能检查;每年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核发“许可证”制度,并送出去再教育培训。

(2)关于员工培训

我们把设备技术支持和员工培训结合起来。由于地下商业城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我们一般不选用小厂的机械、电子设备,而是选用信誉信用等级高的厂家,这些厂家往往提供良好的各种技术服务。而他们也希望使用方能在他们的指导下解决运行操作中的问题,以减少售后的成本。一是督促设备生产厂家做好设备采购合同中规定的设备安装指导、调试及质保期现场技术服务。二是每年将我们的操作工送到生产厂家,“送出去”或“请进来”培训,培训中带着问题去学习并试着解决。多年来我们组织进行了各类设备技术培训30多期,培训各类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300多人次,减少维修费用几百万元。

(3)逐步完善出设备管理部门、厂家、设备监理三方在设备使用管理过程中的综合管理模式

各自承担的角色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定位;管理主要负责合同管理;厂家及我所在的维修部门负责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保养、修理、配件更换;而设备监理则对设备使用、保养、修理、配件供应、培训等进行全过程、全面的监督管理。

二、武汉地下商业城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1武汉地下商业城安全监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健全的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完善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程、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安全监察制度是设备安全管理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武汉地下商业城设备管理的经验教训证明了这一点。商业城二期人防改商业用途施工时,由于施工强度高(1990年是按抗核子辐射的等级浇筑的钢筋混凝土)防火隔断就厚达两米,在一号机房和二号机房布置了四台大型排烟机,4台冷凝机组,按照设计要求必须组双回路电源才可投入商用,因此必须在800米长的机房和配电房之间再接一个回路,商业城管线、电线、水管、风道可谓纵横交错,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相邻设备损坏的事故,设备安全管理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了规范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预防和减少重特大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资技术基础,商业城专门成立了安全总监办公室,在广场管理办公室(武汉地下商业城的法人单位)和家华家具城(商业城二期业主)的双重领导下全面负责工程的施工、设备、人员等安全检查、监督和人员安全培训工作。安全总监办公室除配备安全专职工作人员外,增加土建、施工设备专业工作人员各一名,各承包商也成立了专门的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加强对施工设备的安全监管。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施工设备安全管理体系,三个月的人防改民用施工中,未发生一起责任事故,并且以此为基础,在以后的招商、装潢、商业改造中仍然延续这个管理体系,书写了地下商业建筑18年无安全责任事故的奇迹。

2武汉地下商业城安全监理制度的具体落实

(1)对各类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进行了修改、完善,并编制设备运行安全管理规程。同时落实维护保养和修理制度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出现设备安全事故,做到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处理不放过,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2)对重点设备(如吊顶管线、机房防火隔断)以及重点部位(机房、配电房、监控室、发电机房)等主要部门,每天必须进行检查。制订明确的检查项目和检查方法。检查重点随季节和使用情况、技术状况变化及时调整。

(3)密切同技术监督局和消防处的联系,对操作和维修人员进行各类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的培训,以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心。

(4)业主、承包商、设备监理以及地方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在抓设备安全操作及维护保养、设备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整改、人员安全培训、安全制度和措施的落实上协调一致。

三、武汉地下商业城计算机应用管理初探

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中,不仅需要大量的信息,而且对信息的质量如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及时性也有很高的要求。武汉地下商业城计算机信息化起步较晚,但依托于消防整改的投入,商业城信息化起点水平较高。

1武汉地下商业城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我们使用的是目前微机上性能最好的数据库power-builder6.5作为数据库支持平台。powerbuilder6.5是一个完全可视化的客户端应用开发工具,使用powerbullder6.5,用户可以以可视化方式来创建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和数据库接口。

在实际工作中,我将工作分为四个部分:(一)程序设计,由我负责;(二)所需接口,根据设备管理部门设置设定;(三)所需数据库,由分管各个岗位的工程师提供;(四)各部门所需程序,如仓库进库存、设备使用率统计、设备监控管理等等,由初级程序员利用foxpro、excel、sql、oracle、sybase编程。最后整合

为一个符合机械设备管理标准的应用程序。这里简述下我负责的程序设计方面。我用的编程语言是Powerseript。Pow-erseript是powerbuilder内置的功能强大的编程语言,用powerseript语言编写的程序通常称为脚本。脚本往往有powerbullder命令、函数和对应某一事件所要完成的处理过程的语句构成。它能使开发人员很容易得将简单或复杂的事物对象与应用项目配合。它有几百个函数用于操作对象、数字、文本和日期等信息,并且全面支持DDE和全文本FO。

首先,各部门汇总过来的数据库、程序,我利用Power-script的内置函数,做出各种对象和控制件,如打开窗口函数、关闭窗口函数、使按钮有效函数、检索数据函数、更新数据库函数等等。然后,将各函数定义来执行某种特定的处理,然后,外部函数可以在powerbullder内声明和访问,使得设备管理科下的各部门可以与服务器端进行通信,并将他们做出的数据库与之链接。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我把精力主要放在程序开发上,各部门初级程序员主要把精力放在数据库构建上,而由于数据库内部的细节对用户是不可见的,所以各部门用户也无须关心每一个连接使用的数据库的特点和特性,各部门可以集中精力进行自己客户端的数据库开发,而后台数据库的连接工作则由我来完成,这样就能充分发挥每一个数据库的特长。

(1)通过使用ODBq开放式数据库连接;

(2)通过使用power builder与数据库连接的专用接口。

2武汉地下商业城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1)系统功能完善。既涵盖设备前期管理、档案管理、技术状态管理、维修管理等设备管理的方方面面,而且每个应用功能都由相对独立的模块来完成,系统维护简便。

(2)操作简单方便。采用标准的winndows图形界面,操作极其简便,操作者只要具备设备管理的相关知识即可适用本系统,无需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知识。

(3)打印灵活方便。打印输出时,既可以选择系统提供的固定表样,也可自行定义输出的栏目,满足不同目的的需要。

(4)数据使用方便。数据可做到一处输出,多处使用,以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同时减少差错率。

3武汉地下商业城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1)档案管理。设各档案包括设备卡片、设备台帐及设备动态管理中的移装、封存、报废等设备台帐。主要包括:设备档案、设备台帐、设备卡片。

(2)运行管理。设备运行管理由运行记录、故障管理、事故管理、保养管理等模块组成。主要完成设备的各种运行检测、动态管理、进行有序的保养,保证各种设备正常运行。

(3)维修管理。在本模块得到应大修、小修、中修、二保的设备信息,编制设备大修年度计划、季度维修计划、月份维修计划、以及单机维修计划、显示单机维修档案和对设备维修配件的管理。

结合本人实际工作发现,机械设备管理的理论必须和实践结合才能发挥巨大作用,并大胆引入了设备安全管理监理制的“概念”,并从安全、信息技术方面入手,研究了新技术新成果在设备管理当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巫世晶,贺小明,付尽芳,设备管理工程,200,9

[2]胡先荣,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4

机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第12篇

河北钢铁唐钢股份有限公司本部自2009年10月开始应用设备管理信息化平台后, 设备管理工作逐步走向了标准化、信息化的进程, 设备的点检工作、检修工作得以规范化。点检员每天按照点检计划进行现场点检, 点检情况录入到点检仪中, 结果上传至三级系统, 异常信息会自动触发四级生成维修通知单, 提示点检员做出检修计划, 再经过生产平衡后由点检员调取相关资料做维修定单安排检修, 出具派工单, 检修公司依据派工单安排设备检修。检修过程的质量监督和备件材料的供给由点检员负责协调, 直到设备问题的最终处理完成, 维修工单技术关闭。经过几年的运转, 这套标准化工作流程已常态化, 点检路线和点检标准更加切合实际情况。采取以上措施成效比较明显, 尤其是2012年与2011年相比较最为明显:

设备事故次数和时间:2012年事故时间比2011年同期降低50%, 2012年实现5个月设备事故为零;

设备维修费:2012年比上年降低23%, 资金占用逐步降低;

点检覆盖率达89.54%, 点检漏检率为0, 派工单执行率达80%;

检修系统逐步完善基础工作, 定修结合状态维修的检修模式助推了检修周期的延长;随着生产模式的转变, 设备维修的组织模式也在转变。检修公司的平稳过渡和业务的不断拓展就是最好的见证。

1 设备管理工作的目标

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 “受控、高效、零缺陷运行”仍是设备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设备事故的出现对钢铁企业的生产影响很大, 因此, 对事故一定要追根溯源, 查明原因。在当前钢铁市场形式非常严峻的情况下, 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成了设备管理的关键一环。这也对钢铁企业的设备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力争实现常年无设备事故。实际上, 设备管理保证某个月设备无事故容易, 难的是全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各类设备无事故。如何管理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需要设备系统全体人员重新理顺思路、深入思考, 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

2 改进措施

唐钢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来看在行业内较为先进, 但仍有改进的余地, 不进则退。只有把人、物 (设备、原料、产品) 、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更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挖掘各种潜力, 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才能使设备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1 从人入手

从人入手的设备管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发动全员参与设备管理

发动全员参与设备管理, 就是发动包括岗位生产人员、点检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检修人员在内的全员参与, 并且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和配合, 培养团队精神。

将来TPM工作的重点在于深入, 拓展TPM活动在时序上、空间上、功能上、人员上等方面的范围及深度, 充分发掘员工的智慧, 通过全员的自主管理活动、改善提案活动和焦点改善活动, 激发人们的责任感和成就意识, 进而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并在员工中养成改善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这既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也是企业凝聚力的体现。

2) 培养和造就优秀的设备管理人才—点检员、维修人员、技术人员

设备管理的核心是点检, 设备管理的主体是人。现阶段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表层看是产品的竞争, 深层次表现为技术的竞争和管理的竞争, 最为关键的是人才的竞争。因此, 实现设备管理现代化重要的是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包括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 , 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而从现状看, 在设备管理上“重管理、轻技能;重使用, 轻培养”、“重生产操作, 轻维修技术”的现象和意识仍较普遍, 在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模式、培养方向等方面, 缺乏整体规划和定位。要实现由传统维修向现代维修的转型, 需要在体制上、机制上加强技能型点检人员、维修人员的培养, 尤其要鼓励和扶持“一专多能”型人才的成长。韩国浦项光阳制铁厂虽然建厂不到30年, 但长期坚持“精干、多能、标准、规范、自律”为基本管理理念, 把“精干、多能”列为首要观念, 使该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3) 规范各级点检的职责, 使之始终以设备防护为重点

点检员每天除对所辖区域设备进行点检作业, 做定单安排检修计划, 打印派工单外, 还要提报备件材料及修复计划等工作, 规范各级点检的职责, 使专职点检员以设备点检、防护、劣化分析等工作转到状态维修的重点上来, 各级主管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 做好点检员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尽量减少点检员的其他负担。

2.2 从设备的基础资料、点检四大标准入手

设备的基础资料是设备管理的重要依据, 包括图纸、文档、点检管理的四大标准、三大操作规程等, 其中设备的图纸及四大标准是对设备进行点检、维护、修理、技术管理等标准化作业的基础。

1) 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系统

在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上建立设备树, 以及设备的备件、材料、技术参数、缺陷及隐患记录、维修记录、修理费及相关文档等完备的设备信息。这些内容在公司设备管理系统及BO系统上已有不同程度的收集和展示, 但在设备的故障库、原因库、解决方案库、图纸库等方面还有欠缺, 唐钢自动化公司仍在继续完善。

2) 实现设备的周期管理

通过对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护、修理、更新改造、报废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记录和积累设备的各类维修、备件更换、使用年限等数据, 以便建立设备的检修模型, 改进设备的维修策略。集中体现在:具体设备要做具体分析, 哪类设备适宜采取事后维修, 哪类设备必须要做到预知维修, 哪类设备需采用状态维修, 哪类设备可以在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做预防性维修等, 最终实现设备的周期管理。

3) 设备费用经济分析

所有的设备维修将以维修工单为载体来统计设备的维修费用, 这些费用也会最终自动进入公司财务系统设定的成本中心去。设备的经济技术分析既可以基于设备的层级进行展开, 可以对一个系统、子系统、设备、子设备等进行分级展示, 又可以对每个成本中心、每个计划员组、甚至每个点检员来分别统计。如备件的领用、备件的修复费用、检修的人工工时等, 系统会按不同需求条件列出, 得到各自需要的设备费用经济分析, 以便对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考核。

4) 设备的点检标准及润滑自动化改造

有了点检标准, 点检员依据点检标准按“五定”的原则进行实际点检, 并将点检的异常记录在规定时间内处理, 即做派工的安排, 同时将此异常通知单关闭, 以便再次发现问题。在润滑方面, 也应尽可能做自动化改造, 例如热轧部为彻底改变地下液压站的漏油问题, 将原来的手工加油改造成智能干油润滑技术, 系统采用西门子S7-300系列PLC控制, 并配置有继电器输出模块以便于与用户机组的控制系统进行信号交换。智能干油润滑技术的使用效果很好, 不仅大大减低了油品的消耗, 提高了劳动效率, 且实现了报警故障可视化。以前卷取卷箱粗轧辊道以及加热炉辊道均需要人工进行补脂, 智能干油润滑改造后, 这些部位改为自动干油润滑, 加热炉节省人工2人/班, 粗轧辊道节省人工2人/班, 卷箱节省人工3人/班, 卷取节省人工3人/班, 等于有10人从这项中释放出来去干别的工作;油品消耗和人工加油比起来每月至少节约15桶润滑脂, 每桶润滑脂约4000元, 每月可节约油脂6万元。

2.3 加强对设备检修质量、备件的质量跟踪

设备检修质量应贯彻谁修谁负责, 谁专责谁验收, 而且所有维修项目的质量验收实行质量追溯制, 其中包括所更换的备件。维修质量的结果检测不能只以正常运转为标准而忽视细节, 诸如电机后盖的安装、油标等细节问题同样不能忽视。据统计, 在已发生的事故中有较大比例都是因为备件质量的原因, 合理选择采购备件不应只以价格论处, 应考虑综合性价比。

2.4 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与持续优化

PM信息化平台已建立五年, 对设备的点检、维修记录也积累了五年, 目前自动化公司正通过整理、分析这些数据, 找出内在规律, 并从中挖掘出我们所关注的设备的运行状况、设备的劣化趋势等进一步完善优化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 也使其更加智能化。

2.5 对设备事故的管理

设备事故的出现对生产影响较大, 所以对事故一定要追根溯源, 查明原因。对奶粉的是否合格的调查的程序值得我们借鉴:追查奶粉是否合格, 不仅要追查奶粉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过程是否各项指标达标, 还要追查奶源是否合格, 从牛奶的运输、储存, 到奶牛的健康状况, 奶牛所吃的饲料和青草, 甚至追查到奶牛所吃青草使用肥料是否合格, 保证整个生态链上各个环节的合格达标。我们对待设备事故及故障同样也要有追根溯源、一查到底的劲头, 并出具处理意见, 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3 结束语

设备是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重要环节之一。正所谓“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打铁还需自身硬”, 没有一个良好的设备状况和管理思路, 无法体现企业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近年来, 公司紧紧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主题, 坚持“设备是本”的原则, 在优化设备管理方面积极探索,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设备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是与时俱进的, 只有不断强化管理, 加大创新力度, 提高经济效益, 才能不断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

摘要:钢铁企业的性质决定了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唐钢已实现设备信息化管理, 但在当前钢铁市场异常严峻的情况下, 仍需从设备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持续优化, 提升维修相关人员综合素质, 全员参与, 完善设备档案系统、提升设备维修质量, 加强设备事故管理等方面继续完善, 使人、物、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有机的结合起来, 把设备管理提升到新的高度, 向管理要效益, 降低生产成本, 从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设备,信息化管理,点检

参考文献

[1]赵冏, 林旺城, 洪翔, 等.大型企业信息化网络设计方案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 2010, 32 (8) :31-34.

[2]杨淇蘥, 范勇, 杨小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与应用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 2011, 33 (6) :27-29.

上一篇:医学教学临床医学下一篇:肿瘤放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