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园区范文

2024-07-26

绿色园区范文(精选11篇)

绿色园区 第1篇

“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十五”末期, 怀柔还是一个以工业、农业及旅游业为主的相对落后的远郊区县, 雁栖湖开发区也是一个以食品饮料、包装印刷为特色的都市型工业园区。

2005年12月7日,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与怀柔区人民政府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书》, 拉开了“院区”全面合作的序幕。

2007年9月29日, 中科院首家研究单位—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入驻雁栖湖开发区。

2009年6月12日, 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在怀柔签署《共建中国科学院北京怀柔科教产业园合作协议》, 确定了在怀柔建设由教育基地、科研与转化基地、北京综合研究中心 (基础与前沿科学基地) 三部分组成的中科院北京怀柔科教产业园, 全面拉开了“院市”合作的序幕, 也掀起了怀柔科教研发产业发展的高潮。“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

教育基地即中科院研究生院雁栖湖校区, 规划面积1075亩, 项目总投资约18亿元, 将建成各类校舍34万平方米。其中一期西区工程共18万平方米已于2009年10月28日正式开工, 预计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将满足1万余名研究生的教学、生活和科研活动, 成为中科院最具规模的研究生教育园区。

科研与转化基地主要位于北京雁栖经济开发区南部, 前期规划面积约1438亩, 计划吸引并聚集中科院相关科研单位的国家工程中心、实验室、中试生产线和产业转化项目落户。截至目前, 已有中科院13家科研单位、7家研究所持股企业进入或即将入驻, 总投资近50亿元。

北京综合研究中心是怀柔园区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未来要启动建设的重要内容, 规划用地147公顷 (约2200亩) , 将重点规划建设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部分大科学装置项目, 主要由北京先进光源、综合极端条件设施、脑科学成像设施等大科学装置和若干前沿交叉研究中心组成。初步估算, 项目总投资达到60亿元, 计划于“十二五”至“十三五”规划期间分步建设。建成后的研究中心将成为我国首个集成众多大科学装置、科学研发中心, 毗邻教育和产业转化基地的世界级综合科研基地;成为引领科技创新、推动催生未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综合中心;成为“科技北京”的重要标志, 符合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长远发展目标;成为支撑和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基地。

经过几年的推动, 目前, 怀柔园区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相应的服务平台也相应配备并完善。

2010年12月, 由三方共建的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平台成立, 为产业园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投资, 推动产业园内科研成果转化的进程, 促进科教研发产业迅速成长。

2010年4月成立知识产权举报投诉雁栖开发区工作站, 12月启动知识产权托管工程, 建设托管工程示范基地。一站一基地组成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使园区内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利申请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维权等专业服务。

此外, 怀柔园区通过吸收银行、担保公司、证券公司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加入该投融资平台, 采取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投资公司, 引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系列风投公司落户开发区等方式, 建立健全促进园区产业发展的多层次投融资体系。平台将通过发布最新资讯和政策法规信息, 对接金融机构和企业需求, 为企业提供投融资业务咨询, 以及为怀柔园区的科技成果项目转化开展工作, 建设成集投融资信息交流、政策发布、金融业务受理、项目投资咨询、投融资知识普及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未来, 怀柔园区将引进50家以上的中科院及其他研究单位的工程中心、研发机构和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 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科研学术中心;培养并聚集一批具有战略型思维的高端科技领军人才及其领衔的复合型创业团队;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并汇聚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高科技产业集团;成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示范基地。

科技引领绿色梦想

“作为生态涵养发展区, 怀柔山区占全区面积的8 8.7%, 平原只占11.3%。面对这种局面, 怀柔区多年来一直坚持结构调整战略, 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发展方针, 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 着力构建绿色生产体系。”怀柔区委书记王海平说。

根植于打造绿色怀柔的理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积极引进和发展节能、环保、省地、高效的高新技术产业, 构筑怀柔绿色生产体系的中坚力量。怀柔园区正是在这一思想下的产物。

怀柔园区的许多项目大多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重点实验室项目和以科研成果转化项目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 与传统产业相比, 它们占地小、能耗低、产值高, 并从根本上转变了怀柔区的产业结构, 使怀柔站在了高科技企业引导生产的起点上。

目前, 在怀柔园区科研与转化基地, 电子所、力学所及中科合成油公司3个首批入园单位项目均已在2010年完成项目竣工验收, 其中中科合成油已于今年正式投入使用;化学所“北京纳米材料绿色打印技术产业化基地”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6月份开工建设, 预计2011年7月底竣工;空间中心、网络中心项目2011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声学所、生态中心、自动化所、生物物理所、动物所等单位项目完成初步设计, 将进入立项阶段;地质地球所、煤化所已经完成初步规划设计方案;高能所、空间中心等单位持股企业也正式与怀柔开发区签署入园合作协议;其他各院所项目也在加速推进当中。

在这些入驻项目中, “煤变油”技术研发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但我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很难满足国家发展需要。而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煤炭却是储量丰富, 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可煤炭传统利用技术效率低、污染重且无法充分利用, 导致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 开展“煤变油”的技术研究, 让黑煤变成石油的中国科学院合成油工程研究中心和中科合成油工程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目前, 中科合成油已在费托合成油品的柴油馏分、润滑油馏分、石脑油馏分的测试及煤间接液化费托合成生产过程等方面都有了较突出的研究成果。煤炭变出的油清澈透明, 几乎无味, 并具有高动力、无污染等特点, 与传统汽油相比, 百公里耗油减少30%, 是优异的环保型清洁燃料。

此外, 中科院化学所两项重大产业化项目, 即“基于纳米材料的新一代制版技术项目”和“纳米材料绿色打印印刷线路板项目”组建成“北京纳米材料绿色打印技术产业化基地”, 替代传统印刷产业, 以“绿色”制版技术带来印刷业革命。

正如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所说, 如果说毕昇的胶泥制字技术让印刷业进入活字时代, 王选的激光照排技术让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那么中科院化学所这一完全自主创新的绿色印刷技术则让印刷业实现“弃暗投明”。与现有的激光照排技术相比, 绿色印刷省略了曝光、显影、冲洗等繁琐工艺, 彻底克服了感光冲洗过程带来的化学污染问题, 使整个制版过程绿色环保, 而且大大降低了印刷成本。

根据测算, 如果全国印刷企业实现了绿色制版项目的技术改造, 仅使用PS版的企业就将比采用现有的制版技术每年少排放化学废液近百万吨, 并节约白银约144吨, 减排铝约30吨, 并大大降低了我国中小型企业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而带来的成本困扰, 这一技术的实施将带来印刷制版方式的根本改变、印刷成本的大幅降低和环境污染的大幅减少, 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绿色园区 第2篇

文/魏传兵

多年来,方圆公司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上,始终坚持大投入、全方位做细做优,近两年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而今,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国家战略,东营市作为核心区域市委市府高度重视,正举全市之力推进;有色金属行业明确指出“十二五”要向高效、节能、环保冶金发展。东营方圆作为东营市的龙头企业,作为有色金属行业的骨干企业,作为受国务院直接督导的十七项重大科技项目之一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氧气底吹熔炼多金属捕集技术”的实施地,有责任,有义务率先将“高效生态”纳入进来,为地方及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做个表率、带个好头。同时,建设高效生态工业园,对企业来说也是一次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的重大改变,是巩固技术成果,寻求更大突破,打造新的发展优势的难得机遇。

东营方圆作为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科技攻关计划“氧气底吹熔炼多金属捕集技术”项目的实施地,国务院、国家科技部重点督导,近年来也一直受到国家、省、市各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项目虽然经过两年多的生产实践,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这离有色金属行业的要求,离我们“十二五建设高效生态工业园”的总体目标还有差距。建设高效生态工业园是在新时期、新机遇下巩固成果,取得更大成绩、实现企业更大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设高效生态工业园,方圆集团紧紧围绕“氧气底吹熔炼多金属捕集技术”项目,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先导,以完善改进雨水、生活水管网路线等基础设施为基础,以气、液、渣处理为关键,按照“对现有项目进行完善提升,达到高效生态标准,二期项目的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直接将„高效生态‟标准纳入设计施工范畴”的工作思路,打造出一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效生态工业园区,推动公司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

当前,山东东营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大战略在东营融合交汇。两大战略,会推动基础设施、交通设施等外部环境都将得到高标准、高规格的提升改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东营方圆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氧气底吹熔炼多金属捕集技术”项目,自2008年投产以来,经过

近三年的生产实践,综合能耗远远低于国际上较先进的双闪、奥斯麦特等冶炼工艺的综合能耗,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还可利用能处理多金属复杂矿料这一独特优势。基于这两点,就已经基本实现了的高效、节能、环保冶金的目标。与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沈阳研究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中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合作,对烟灰的处理、污酸的处理转化、尾渣的资源化利用、氟氯的脱除等多个项目进行了研究攻关,以推动整个生产系统完全实现高效化、资源化、零排放的目标。这都为方圆集团建设高效生态工业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么好的发展机遇下,又有这么好的基础条件,对于建设高效生态工业园来讲,可以说方圆集团已经站在了高起点、高层次上。要想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更大突破,方圆集团必须按“高水平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推进整个园区再上一个新台阶,建成生态环境美好和谐,经济效益更加可观,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一体化发展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方圆集团实现“高效、生态”的基本定位及目标:

———进一步推进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氧气底吹熔炼多金属捕集技术”工艺装备完善提升,使节能指标更优、成本更低、效益更好,真正达到高产高效。

———将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废渣、废气完全实现“零排放”。

———将雨水、生活水管网等整个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做到科学合理,园区绿化、灰尘治理做到优化改进。

———将以上做法和目标直接纳入到二期“年处理100万吨多金属矿”项目设计建设中,力争建成示范项目、样板工程。

主动作为,加快推进。

目前,国家政策信号导向也非常明显,社会舆论也一再呼吁,要淘汰改造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向高效生态目标发展。有色金属行业在“十二五”规划中对行业内每个企业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难冶炼复杂矿的高效、节能、环保冶金。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中,东营方圆坚持着眼长远,科学谋划,对整个园区实行了统一规划;坚持主动作为,不等不靠,做好打基础的工作,着力构筑高效生态经济园区的框架,拉开整体推进、全方位实施的格局。

建设高效生态工业园,东营方圆的方向已经非常明确,就是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高效生产、清洁生产等纳入到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这一目标。

为实现这一要求和目标,东营方圆积极行动、全力以赴、科学实施。一是弄懂吃透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严格贯彻执行;二是加快推进各项重大工作。紧紧抓住生产过程中的液、渣、气的处理、基础设施的改进完善、生态环境的建设这几个重点,集中内外全部资源力量全力推进;三是提升奋力推进的意识。这项工作,不是简单的改一改、变一变的小事,是一项全方位、全系统,需要全员参与改进、保持的一项长期性工作。东营方圆按照行业要求,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氛围,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针对事关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关键问题集中攻克;四是将每个点、每个环节都划分到部门,责任到人,促使各部门、分厂、车间务必负起责任来,按照“自己的地方,自己先处理好”的原则,全面做好本职工作。

立足当前,着力突破

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是一项艰巨的宏大工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为此,东营方圆董事长崔志祥提出,要将建设高效生态工业园作为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目标、总任务。要求全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围绕这个主题,按照“对现有项目进行完善提升,二期项目直接纳入设计施工,达到„高效生态‟的标准”的工作思路,着力在几个点上实现突破,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巩固成果,在高产高效上实现新突破。项目投产以来,在氧气量不变的情况下,加料量由当初的35吨/小时提高到了目前的80多吨/小时,甚至最高达到了90吨/小时,吨矿耗氧120方左右。综合计算,粗铜冶炼能耗平均只有162.34公斤标煤/吨,比世界上其他先进冶炼厂的300公斤标煤/吨左右,要低130公斤标准煤/吨。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方圆集团不能只满足于此,必须发挥出底吹得更大潜能,寻求更大的突破,使加料量超过并稳定在90吨/小时以上,粗铜能耗降至130公斤标准煤/吨以下。

二是加大力度,在清洁生产、环境保护上实现新突破。前期,方圆集团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环境保护上,加大投入、下大力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离“生态”还有一定的差距,方圆集团必须从自身找原因,加大整治改进力度。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渣、废气的处理系统实验研究,方圆集团还要继续与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扬州庆松公司等进行联合攻关,使其完全达到零排放。同时方圆集团还要把这一理念和做法融入到二期项目的建设中去。加大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院大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力度,对底吹工艺的集成和深化、底吹连续炼铜试验等进行研究,为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合理布局,在基础设施上实现新突破。一期项目残留了不少问题,以至于从项目投产到现在,方圆集团对整个系统的工艺和设备进行了无数次的改造和完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一期项目出现的问题决不能在二期项目重复出现,方圆集团必须总结经验教训,从设计、设备选择、施工建设上等每个环节都高度重视起来,把最简单的、最好使的、最节能、最环保的好想法、好点子,运用到二期项目的设计建设中去。除主体工艺流程以外,方圆集团还要在粉尘治理、厂区雨水、生活水管线铺设及厂区绿化等的设计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生态工业园建设创造条件。在这大好机遇下,方圆集团一定要牢牢把握高效生态的基本定位,坚持环保优先,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走生态文明之路。

广东:打造绿色园区升级版 第3篇

烟囱高耸、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印象中的纺织、电镀工业园区往往是这个样子。然而,记者近日走访三水大塘纺织工业园、崖门电镀基地、西樵纺织工业园等获得省环保厅命名的“绿色升级示范园”,却发现原来蓝天碧水、绿树红花在重污染工业园区同样可以有。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率先全国提出创建“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省环保厅派出专业人员指导帮助示范园区和各地重污染园区改革园区理念,以环保理念、技术创新驱动园区结构、促进工艺升级改造,取得良好效果。截至今年1月,全省共6个园区已通过“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验收。

先行先试

首创工业园“绿色升级”

纺织印染、电镀等园区企业集中、污染集中,面对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和日益提高的群众环保诉求,重污染行业园区路在何方?

“实施‘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示范带动,以环保理念、技术创新促进工业园区绿色升级改造,”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我省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记者从省环境保护厅了解到,“绿色升级示范园区”是指依据工业生态学原理、污染减排和清洁生产要求而改造升级的工业园区。它可通过对现有园区的创建,促进排污企业实施绿色升级改造,能够大幅降低环境风险,有效缓解污染压力。

记者采访获悉,2012年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要走绿色发展战略和生态立省之路,明确要求探索建立生态发展激励机制。同年,省环境保护厅就出台了《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创建的管理办法(试行)》,并于去年底进行了修订,以鼓励环保达到较高标准的工业园区申报成为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并可获得专项资金奖励。由此,广东成为全国首个提出工业园“绿色升级”的省份。

据介绍,申报绿色示范的工业园区须已完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并通过环保主管部门审查,园区内所有企业排放的各类污染物,都要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总量控制目标,近3年内园区内企业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环保信用评价中未出现红牌记录。

积极转型

示范园区“脱胎换骨”

“树立一批绿色升级改造的样板园区,并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带动全省各类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参与指导工业园区技术改造升级、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高级工程师易颂辉对此深有感触。

她告诉记者,以刚刚晋升为“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的佛山市三水大塘工业园区(纺织印染集聚区)为例,该园区位于广佛水系的敏感位置,一旦产生污染将严重影响广佛两地的巴江水厂、石门水厂和西村水厂等重要饮用水源。

“从2012年起,省环保厅指导该园区创新污染治理方式,实施‘三集中’管理模式,即对园区内的企业实施集中供汽、集中供水、集中处理污水,实现了增产不增污、节能减排和废水资源化的目标,而且园区内31家纺织印染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审核率超过80%。”

据统计数据显示,该园区升级前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漂染废水5.4万吨。其中,中水回用1.8万吨,在改造工程完成后,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7.4万吨,中水回用为3.8万吨。

不仅如此,园区通过环保创新还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园区管委会的张经理告诉记者,“统一供汽与企业自产蒸汽相比,每使用一吨蒸汽可节省生产成本约30元。按园区内现已投产35家工厂蒸汽消耗量为每年152万吨计算,可节约成本4560万元。”

更让张经理欣喜的是,近两年与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进行环保研发,开发了臭氧治污应用等一批环保新技术,成熟、先进的园区运营模式成为新的“拳头产品”,并有望在茂名、江苏等地复制。

不仅三水大塘园区,还有佛山西樵纺织园、江门崖门电镀园等等,通过绿色升级、环保创新,不但实现了园区自身的创新升级,也有效改变了区域内重污染企业布局不合理等现象,实现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曾经参与指导多个园区的易颂辉如是说。

“刚柔并济”

促进持续升级

那什么园区可以有资格申报成为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记者获悉,我省各类工业园区包括产业转移工业园、行业基地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均在申报绿色升级示范园区的范围之内。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上述三类园区总数已逾百个。

省环境保护厅表示,虽然全省工业园区数量众多,但工业园区的“绿色升级”审核标准十分严格,实施两年来,每年仅3至4家能够通过验收。同时,为了避免园区获得称号后放松环保要求,“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称号也非“终身制”。“省环境保护厅依旧将会对这些示范区每3年复查一次”,省环保部门人士表示,对复查不合格且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将会撤销其称号,或是在获牌期间发生任何重大污染事故的,也将被撤牌。

有关环保专家表示,“严格的要求对园区来说同样是一种激励,可以有效推动其做实持续升级工作。”据悉,获评的多个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仍在积极地进行多项升级项目,其中部分园区还积极探索制定“超洁净排放”改造方案和健全基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等创新举措。

南京化工园区绿色化工探讨 第4篇

绿色化工的特点: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原子经济性”, 即充分利用反应物中的各个原子, 因而既能充分利用资源, 又能防止污染。原子经济性的概念是1991年美国著名有机化学家Trost (为此他曾获得了1998年度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的学术奖) 提出的, 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应的原子经济性, 在有机合成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 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 达到零排放。

绿色化工的概念及方式正在被世界乃至中国所接受。作为中国化工基地排头兵的,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也从建园伊始, 就注重绿色化工的概念。在园区的实践中, 坚持走有园区特色的绿色化工之路, 由于园区管委会是南京市政府的派出机构, 管理园区日常事务, 在实践绿色化工的概念是与企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园区更侧重于打造平面和建立新型的产业结构以资源整合的方式实现绿色化工, 而企业是以技术革新及产品开发进行绿色化工。

现阶段, 园区绿色化工平台的打造分为3个层面:社会层面、园区层面、企业层面。

1) 社会层面:南京化工园区以“五个一体化”的整合作为绿色化工平台的抓手, 将全市的化工资源在南京进行整合、包括产品、人员、公用工程、商贸等, 取得的显著的效果。首先化工企业聚集形成的产业平台使得化工产品的集约优势明显, 原来直接排放的副产品可以被下游企业实际利用。其次, 公用工程的一体化供应平台使得产品能源消耗节约, 单位能源消耗下降。同时一体化得污染治理平台保证了“三废”得以在园区内统一达标处理后排放;2) 园区层面:园区的绿色化工的打造是以建立“循环经济+高附加值”产业结构来实现。园区的绿色化工主要是一种新型产业结构的建立, 重点在于循环经济的建立, 以及高附加值的实现。园区以初步形成了以C1产业链、石化产业链及氯碱产业链为代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同时在打造苯酚丙酮产业链。

以C1产业链为例:

醋酸:170万吨/年, 合成气:60万吨/年, 甲醇:30万吨/年, 液体二氧化碳10万吨/年醋酸乙烯30万吨/年EVA20万吨/年VAE 15万吨/年, 该产业链涉及6家入园企业, 每年产值超过180亿元人民币。同时由于埃尔法气体的利用煤气化时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制成液体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使得该产业链的碳排放大大的降低, 是南京化工园区设立绿色化工产业链的成功范例。

园区企业香港德纳化工利用扬子石化生产的乙烯, 作为上游原料, 生产EO, 以管道方式供应下游的企业生产表面活性剂和多元醇醚。这样大大降低EO运输成本及风险, 在园区内形成了新的产业模式。石化产业链中福昌化工利用扬巴的丙烯酸残液体进行回收利用, 也是园区建立绿色化工产业链的尝试之一。3) 企业层面:入园企业在不断的进行技术革新及产品开发以进行绿色化工的实践。例如塞拉尼斯将亚洲实验室设立在南京化工园区, 重点研究羰基化合成技术, 降低能耗、物耗。南京红宝丽开发了高纯度、新工艺二异丙醇胺产品工艺。园区通过以上三个层次打造着园区绿色化工的平台。同时招商是园区的生命线, 招商项目决定着园区的未来。毫无疑问绿色化工是园区的未来, 绿色化工项目就成为了招商工作的重中之中。而判断是否为绿色化工项目对招商局来说尤为重要。首先从项目的工艺技术上进行把关, 尽量减少工艺上有易燃、易爆或剧毒的、高排放的原料、中间体、及产品等。例如PC的工艺选择中, 以非光气法为先, EPOXY的工艺中尽量选择低排放的工艺。园区大力支持、开发生物化工技术;其次选择符合园区产业链的项目, 力争在园区内对资源进行全面深度的利用, 力求做到吃干榨尽。例如:在建立苯酚丙酮产业链的时候, 引进PVC项目, 利用PVC项目的HCL干气作为ECH的原料, 同时又使得PVC项目乙烯需求最小化;最后, 不仅仅南京化工园区需要在工艺上, 产业链上对绿色化工有所要求, 更要是在思想上对绿色化工进行要求。以绿色化工作为我们园区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向, 严格把握企业入园时的标准, 以及入园后的生产情况。

摘要:“化学创造世界、化学改造生活”这一个观念正在被人们所接受, 但是在化学工业不断促进我们发展进步的同时, 化学工业给我们的生活中也带来了不少烦恼, 例如:太湖蓝藻事件, 臭氧层空洞等。这使得一般民众既希望享受化学工业带来的成果, 也抵触身边化学工厂。其实这是不仅仅是对化学工业的偏见, 更多的是一种要求、一种鞭策;这种对化学工业时刻批判的现状时时提醒着化学工业从业者应从传统化工生产转型为绿色化学, 从环境污染的化工升级为环境友好化工。

关键词:绿色化学,南京化工园区,化工

参考文献

[1]陈俊平, 吴翠霞.绿色化工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J].辽宁化工, 2003, 3 (3) .

绿色园区 第5篇

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县农业局

二0一0年四月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XX县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2.建设承担单位:XX县农业局

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4.项目建设地点:XXX县XX乡、XX镇

5.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示范基地5000亩

6.项目建设内容:购置适合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的有机肥15吨

7.项目实施年限:一年(2010年)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需要。由于工业污染的加重和过量施用化肥及高毒高残留农药,造成农产品的品质下降,高产而不能高效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农药残留超标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以及有机食品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首选。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受绿色壁垒的影响,农产品所受的冲击逐渐显现出来。加快实施标准化农产品的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的高产、高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二是提高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需要。XXX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份,农业人口22万人,据调查,农业人口文化水平基本在小学、初中肆、毕业的程度。对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田间管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一直使用原有的 耕作、施肥、用药技术,导致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产量低、品质差。而建设XX县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示范园区,通过向农民展示和传授先进的管理技术,实施标准化耕作方式,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体现出科技贡献的重要性,提高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三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XX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县份。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产量同过去比虽然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单位面积产量仍然较低,同先进地区比差距非常大。同样的投入,由于产出率低,经济效益差,农民收入自然减少,所以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示范园区,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农民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是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XX县位于XX省XX部。属中XXX气候,春季多风、少雨,秋季气候凉爽,年平均降雨量XXX毫米,无霜期XXX—XXX天,日照时数XXXX小时,年有效积温XXXX℃。多集中在X—X月份,正是粮食作物生长需水高峰期,雨热同季,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0%左右,PH值在6—6.5之间。氮、磷、钾含量较高,无污染、空气质量好。地下水3.76亿立方米。境内有XX江、XXX河X等X。水域面积XX公顷,占幅员面积的XX%。中型水库XX座,大小泡沼XXX多个,可灌溉面积XXX万亩,非常适合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示范园区。

二是有适宜于发展绿色农业的生态环境。我县近年来在实施《XXX省XXX县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总体规划》,建设生态农业过程中,进行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低产田地改造、灭茬还田、增施有机农肥、废弃物深层次综合利用等项目的建设,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培肥地力。发展了一批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极大的改善了我县的农业生态环境,为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示范园区奠定了基础。

三是有知名品牌的广阔市场。XX省XX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XXX”牌大米已成为省内外的知名品牌。“XXX”牌大米是国家绿办在全国最早认定的绿色大米之一,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多次化验,产品质量全部达到国家A级绿色大米标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测认定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产品分别被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XX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全国和XX省名牌,并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利用知名品牌的诚信和质量,使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示范园区的农产品市场有了保证。

四是项目实施有可靠的技术保障。XX县XXX局现有科技人员XX多人,其中高级职称XX人,中级职称XX人,初级职称XX人,大部分科技人员参加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示范示范和推广工作都在10年以上,这支队伍业务素质精良,工作态度认真,实践经验丰富,完全能够胜任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示范园区项目建设的各项任务。

综上所述,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示范园区是完全可行的,非常必要的,具有一定的深远意义。

四、项目建设内容

购置生物菌剂15吨,每公顷土地施用30公斤。

五、项目建设投资概算

共需资金35万元,全部申请国家投资。

六、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带动全县近30万亩绿色

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面积,可提高产品质量,若按提高的3%计算。每年可挽回增加收入折合人民币近200万元。项目实施后可大大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而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经济效益巨大。

2.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可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对保护人民安全,减少农药、化肥残留对身体的损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色园区 第6篇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绿色发展

我国工业园区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而产生,但目前园区建设普遍存在污染企业相对集中,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控制污染不利,环境问题相继出现,环境承载力不足已成为影响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创建生态型工业园区,全面提升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水平,实现保护优先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1 工业园区的定位

建设工业园区是把企业向更大规模、更高档次、更大科技含量推进,把工业园区作为产业升级的载体,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园区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企业社区通过产业链关联共同使用公用基础设施、集中管理降低运输成本,发展循环经济,能获得比单个企业个体行为的最优化所能获得的效益之和更大的效益。 目标是在最小化参与企业的环境影响的同时提高其经济效益。这类方法包括通过对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园区企业(新加入企业和原有经过改造的企业)的绿色设计、清洁生产、污染预防、能源有效使用及企业内部合作。生态工业园区是最具环保意义和生态绿色概念的工业园区。

国内外工业园区建设取得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科学规划和合理组织,营造良好的建设发展环境,实现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集聚效应和规模发展,才能打造出集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物质减量循环、污染控制有效、管理体系完善等功效于一体的工业企业集聚区域。[1]因此,创建生态工业园区是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 河北省现有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工业园区建设始于“十二五”期间,“十三五”得到蓬勃发展,现已形成县县有园区的局面。多年来,工业园区建设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很多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来看:仅仅依靠末端治理,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的成本将非常高。梳理现有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现状及管理水平,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2.1 园区规划不科学,产业布局不合理

工业园区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提速密不可分的,各地为了实现工业的快速发展,顺应上级工业企业进园入区的要求,发挥土地集约化效益,为建园区而建园区,不论是园区选址、产业定位还是园区布局,都带一定的盲目性。园区规划往往不是在充分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的,缺少科学性,与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不能很好地衔接与协调。

2.2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区域环境问题突出

工业园区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合理配置,污染物的集中治理,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环境效益最大化。然而,由于目前许多园区的规划得不到落实,集中供水、供气、集中供热、集中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等设施不完善,固体废物处置场、甚至给排水管网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园区规划承诺的设施未能先建先行,先期入驻园区的企业不得已而自行建设临时设施,导致造成重复性投资,分散治污水平低、排放去向无出路等现象,还形成一个企业一座锅炉房、烟囱林立,一个企业一个污水处理站、排污水分散的局面,造成园区企业肆意排污难监管,区域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2.3 准入门槛低,低水平重复建设,规模效益难发挥

由于园区企业大多是当地形成的众多特色企业的简单聚集,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规模效益难以发挥,致使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况普遍。企业设备自动化水平有限,清洁生产水平不高,环保资金投入不足,治污水平低,单位产品排污量居高不下。

2.4 环保管理薄弱,环境保护与GDP追逐相矛盾

政府建设园区重点考虑如何招商引资,怎样实现GDP的增长,从而忽视了环保工作。有的園区虽然组建了安全环保部门。地方政府的GDP政绩驱动,使园区环境管理弱软无力。

3 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集中治理、统一监管的原则。[2]创建生态工业园区,推动工业聚焦区生态化改造和产业升级,是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1 以规划环评统领园区建设,与项目环评协调联动

园区的规划环评应遵循全程互动、一致性、整体性、层次性和科学性原则。2015年实施的新《环保法》明确规定:“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进一步强化了规划环评的法律地位。多年的实践表明,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对园区建设从决策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特别是2009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颁布实施,建立了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所包含的建设项目,不予受理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3]

新《环保法》提出:环境保护要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4]规划环评基于区域发展与环保的综合要求,循环经济发展要求,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明晰园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功能区、环境敏感区的生态位置关系,论证规划目标与发展定位的合理性、规划规模的环境合理性、规划布局合理性、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环境合理性等,并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科学有效的规划调整建议,提出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4]工业园区应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体现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发挥重要作用。

建立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捆绑机制,将规划环评结论作为规划所包含建设项目环评的重要依据,可以避免工业园区盲目建设,或因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引发新的区域性环境问题。

nlc202309011806

3.2 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准确定位

首先,工業园区的设立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生态红线的总体要求,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以及其他环境敏感区设立工业园区。如果工业园区选址涉及村庄的,应考虑村庄搬迁,或合理规划园区工业企业布局,通过功能分区、物理隔离等措施,实现生产区与生活区的相对独立,避免因园区开发而造成对村庄居民的污染影响,避免形成“城中园”或“园中村”。

第二,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应与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产业布局应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匹配,功能分区应与环境保护目标一致。如果上述关系处理不好,就会造成想进的项目进不来,进来的项目无处放,园区内部相互制约。比如某园区,本来产业定位是新能源产业的制造基地,但地方政府为了规划好获批,园区规划中只划定一类、二类工业用地,土地利用规划明显与产业定位不协调。如果该规划获批,则太阳能、风能产品、储能设备制造企业就都不能入驻,明显与园区产业发展方向相违背。在规划环评过程中,通过与规划部门沟通,及时对规划用地类别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三类工业用地;并且对功能分区提出了优化建议,将污染较重的产业布局在远离生活区的位置,基本无污染的产业与生活区相邻。不仅使园区规划得以顺利实施,也从源头避免了园区工业生产对周围环境形成污染。

3.3 基础设施先行,统一规划、集中管理是根本

环境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既是工业园区的必备条件,也是优势所在。园区可依照现化化的水准,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好园区道路、供水、供热、天然气、雨水、污水、供电、通信等网络,集中供水、集中供热、集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固体废物处置场等基础设施,实现资源配置和废水固体废物的集中处理处置和统一管理。园区环境基础设施要在企业入驻前先行建设,为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创造条件,但要根据园区的开发时序合理规划分期建设规模和建设时间,既要避免企业因无设施可依托形成的无序排污,也是避免园区初期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过大造成的浪费。

3.4 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总量控制,实现源头控污

各工业园区应根据当地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确定发展目标,选择适宜发展的产业。对入区企业要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总量控制,来倒逼产业“淘汰落后”、“上大压小” 、“上档升级”,从源头控制污染。

首先,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应符合产业政策导向,《新环保法》明确规定: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或者转移、使用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再者,就是产业选择要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及传统产业相衔接,既不能“低小土”规划落后,也不能“高大上”脱离实际。对于地方特色产业,要用引导企业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淘汰落后”、“上档升级”。《新环保法》规定: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三,要严格执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确定应当由目前的目标总量逐步向环境容量总量过渡。在某地太阳能产业建设项目审批时,科学地运用了环境容量总量,为保护区域水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地环保部门在项目审批过程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做出了科学预见,并用环境容量倒推的方法确定了合理的排放浓度,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了预见是科学有效的。

第四,以环境容量为先导,引导行业有序发展。有的行业过分集中又会受到环境容量的限制,因此要控制建设适度规模,不能盲目地发展。例如某防水卷材小区聚集了几十家企业,该类型企业排放的主要源为废气,主要污染物为有机废气和粉尘。该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是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应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要以环境容量定发展规模,二是要通过推行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工程措施腾出环境容量。

3.5 实施生态化改造,打造循环经济园区,实现绿色发展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成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生态工业的聚集场所。生态工业园区应遵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其目标是尽量减少区域废物,将园区内一个工厂或企业产生的副产品用作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物“零排放”。工业生态学将工业园区这样一个人工生态系统设想为自然生态系统,也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与储存,并通过工业代谢研究,利用生态系统整体性原理,将各种原料、产品、副产物乃至所排放的废物,利用其物理、化学成分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地组成一个结构与功能协调的共生网络系统。

国外的经验以及我国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对于已经建设的工业园区,重点应该应用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的理念,对其进行生态化改造,使其形成互补的生态工业链,达到产业升级和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化,以及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5]

4 结语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实现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创新环境管理理念,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科学制定规划、合理产业布局、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和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由传统的末端治理向生产、流通、消费、贸易和投资等全过程控制的转变,从工业生产领域推动环境和经济不断融合,实现绿色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魏云慧.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园区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112

[2]南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南昌市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条例[N]. 公告第3号,2008-8-13

[3]国家环境保护部. 关于学习贯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N]. 环发[2009]96号,2009-9-2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2014-4-24

[5]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助理巡视员. 工业园区必须加强环境保护[J]. 中国环境网,2007-2-12

绿色园区 第7篇

绿色园区地域范围较广、建筑规模与数量较大,功能复合,各建筑之间、各功能之间,各系统之间的关联更为密切,因此园区级的绿色建筑无论从设计方法、技术体系、评价标准方面较单体绿色建筑都产生的本质性的变化。

深圳湾科技生态园项目占地约20万m2,总建筑面积约187万m2,功能复杂,全部建筑均为二星级以上绿色标准。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建科院)作为设计统筹单位全过程参与项目总体规划、绿建体系搭建,并进行全过程技术管理。本文主要结合该项目的绿色实践,探索园区级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方法、 技术体系和设计管理方面的突破和创新(图1)。

1绿色园区的背景与发展

“绿色园区”概念的缘起。园区经济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园区经济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微观尺度的区域经济的现代形式,是一种新型的地域经济综合体。[1]“绿色园区”在地域和空间上跨度较大,从几公顷到数百平方公里均有覆盖,建筑密度也和园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密切相关。经过调研主流的园区规模大致在10~300ha之间,密度在1.0~6不等。总体建筑规模以10~300hm2为主要区段。 “绿色园区或社区”级别的规划设计中,目前理论研究较少,技术体系也不完善,结合深圳湾科技生态园项目的绿色实践,探索园区级绿色建设的方法和技术体系。

2项目面对的挑战

深圳湾科技生态园地处深圳湾区的核心地带,是深圳湾片区剩余的最大面积的可建设用地,其紧邻前海深港合作区、后海开发中心和大沙河高尔夫球场,周边路网完善,轨道交通便利,连接香港及深圳城市重要功能区的交通便捷,区位条件优越(图2)。

项目区位 :(1)定位高,环境品质要求高。项目定位为高科技上市公司总部和研发基地、国家级低碳生态示范园。如何在有限的场地里面,设计出高品质、高舒适的空间,使企业乐于扎根入驻,是一个重大课题。

(2)密度高、功能复杂。项目地处城市次中心,项目用地面积20万m2,建筑面积187万m2,毛容积率6.09, 净容积率超过7。项目主要功能包含产业办公、公寓、酒店、 商业、社区配套等功能。如此高密度、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将对城市空间形态带来影响。同时如何组织不同的功能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创造具有活力的城区,也是该项目的一项核心目标。

(3)生态敏感。项目地处深圳湾——沙河城市绿廊西侧,该绿廊是城市级的绿化通廊,也是重要候鸟迁徙走廊。项目的建设如何在城市总体规划引导下,尽量减少对生态影响是规划设计需要思考的内容。

(4)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足。项目所在区域由于城市整体规划的调整,按常规设计,现有城市的供水、供电、 排污等基础设施无法支撑项目如此高密度的开发,因此项目绿色低碳的开发,节能减排不但是政策需求,更是项目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方法的创新和流程的创新来指导设计和工程建设,探索一条园区级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和路径。项目最终确立以“平衡规划” 的系统观为指导,以“垂直城市”为核心思想的规划理念, 以“生态诊断 + 专项规划 + 本体技术” 的绿色园区设计流程,通过全面的统筹和集成实现项目全过程的绿色设计、建造、运营的目标,从而探索在城市核心区高密度开发的绿色园区新思路。

3以系统观为核心的“平衡规划”理念

系统思想是一般系统论的认识基础,是对系统的本质属性(包括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统一性)的根本认识。系统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根据系统的本质属性使系统最优化。一般系统论则试图给一个能描示各种系统共同特征的一般的系统定义,通常把系统定义为 : 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2]

传统的规划设计中总规、控规、详规、城市设计乃至建筑设计等都是以单一以空间设计为基础的,但要使一个园区产生活力,人民安居乐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会更为复杂,包括产业问题、居住问题、生活便利性、交通、 环境、健康、安全等等,在规划设计中需要通盘考虑。

在项目推进中在进行空间规划的同时推进了项目的产业规划、商业规划、场地生态诊断、交通微循环研究、项目开发建设模式研究、成本收益测算等工作。树立系统最优为目标的观念,子系统中以我为主,同时又兼顾和考虑其他系统的影响因素,并服务于最终目标,各类专项规划和研究同步进行互相影响,通过集中统筹最终达成平衡。

为能使复杂的系统达到平衡状态,需要项目有清晰的价值观,各子系统的定位明确,界面清晰,便于具体事项的判断与决策。根据项目定位,我们时时把握设计是否能满足企业现在和未来的需求,设计是否能更好的服务生活在这里的人,设计是否低碳绿色三个标准。除去建筑的理念化和概念化的幻象,返璞归真。

4以“垂直城市、立体分层”为核心理念的规划思想

垂直城市目前可以归纳为两种不同的理念,一种理念是基于建筑的垂直城市,也就是相对现在普遍的水平城市来讲的。垂直城市最通俗的定义就是在同一栋高密度的建筑里建有完备齐全的银行、邮局、餐饮、购物、 办公等一般城市生活和工作的功能。一种理念是基于城市的垂直城市,也就是相对于传统城市布局的新的城市类型。垂直城市指由摩天楼为城市主要建筑类型的大都会,它是城市高强度、高容量土地开发政策的必然结果、 是城市集中主义和聚集效应的产物。[3]我们认为园区级的垂直城市应是两者结合的产物。在垂直城市的构建上我们紧紧围绕多层平台体系、公共空间体系、交通微循环体系、立体绿化体系作为核心展开总体规划(图3)。

(1) 多层平台体系

规划设计中根据建筑功能在垂直高度上进行划分, 并采用平台或屋顶花园进行垂直分割,构建了多层的平台系统,将原本全部需要在地面上解决的功能分散到不同平台。分别是地下层、首层、9.3m平台层(三层)、50m平台层。每一层都根据不同的功能有着不同的定位。本项目3层地下室,总建筑面积47万m2全部一体化建设, 地下室主要解决与地铁接驳功能和地面车行交通的舒缓功能。首层为园区空间形象引导、主要人流和车流集散功能。9.3m层为步行交通及园区最主要的绿化功能,也是分隔园区动静分区的隔离层,是项目多层平台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层。50m屋顶花园平台层,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并为深圳湾——沙河绿廊过往的候鸟预留生态走廊(图4)。

分层平台系统的构建,不仅解决了平面内众多流线无法调和的问题,同时缓解了建筑功能紧凑布局下来的各种干扰问题,使动静混杂、视线干扰等问题均得到有效的解决 ;同时分层系统也提供了大量的灵活公共空间和立体绿化的可能性,较好地协调了高密度与品质感的矛盾。

(2) 公共空间体系

公共建筑的外部开放空间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外部空间,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服务于城市又为其隶属的公共建筑提供功能和美学上的辅助,是同时具有城市广场和街道功能的场所。[4]传统概念中的城市公共空间多指向外部空间区域。然而在当代,城市空间的构成趋于多样化,许多传统的室外公共活动进入室内,出现了建筑中的“微城市空间”,即城市公共空间的范畴在泛化。室内公共空间主要包括中庭、室内步道和具有一定开放程度的功能理性空间。[5]

本项目构建了以平台、广场、庭院、街巷、屋顶花园、 空中花园多种公共空间,并强调了多种公共体系的体系性和功能性 ( 图5)。

公共空间体系 :城市公共空间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决定了它通常并非以单一的形态存在于城市中,它本身是一个积极的有机整体,各组成要素之间互相关联,线形的街道空间、点状的节点空间、面状的领域和场所空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6]项目以连贯的庭院空间、主要市政道路体系为水平系统核心,形成网状的脉络,以分层系统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叠加。构成骨干的公共空间网络。并通过道路、绿化将广场、屋顶花园、空中花园等串联为一个完整的立体空间整体。

地下室下沉庭院系统 :项目地下室面积巨大,除停车功能外,规划中还将联系场地周边两条地铁线,也是项目重要人流通道。规划设计中分别在场地中部预留了30m开间,总长度超过400m的大型地下庭院系统,总面积超过10000m2。在各地块的庭院系统均可相连。下沉庭院直通上部空间,使地下室有着充足的光线入射, 对改善地下室的使用条件产生重大作用(图6)。

首层的庭院与街角空间 :项目建筑采用分区组团化的布局方式,在组团之间和组团内部形成了多个300~400m2的小型半私密庭院,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 ; 庭院也是建筑内侧通风、采光通道,对建筑的节能和舒适度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

在高层建筑较为密集的区域,在街角处的建筑均做适当退让,设计了多个1000~2000m2左右的小型的街角广场空间,在有限的场地内既能起到重要的人流集散作用,同时也是项目标识性的重要体现(图7)。

街巷空间 :本项目商业功能主要是作为社区配套, 除大型超市、餐饮以外,以小型的餐饮、社区店为主要的商业业态。街巷空间在平台下按30m左右街网进行控制,街巷尺度以8~16m为主,高度9.3m。能形成较为宜人的空间尺度(图8)。

平台广场及绿化 :9.3m平台层是项目最重要的公共空间系统,提供了近50000m2的公共场地。在该平台的核心位置,设计了近8000m2的广场,并在广场上规划了一个小型的集新技术展示、产品发布等功能的小型特色建筑——活力中心 ( 图9)。

屋顶花园及空中花园:项目在24m平台、50m平台、 100m建筑屋顶均设计了屋顶花园系统。在建筑内部也结合楼电梯间、前室、避难层等部位设计了大量的公共空间, 这些花园系统对改善建筑室内的光、风、热、噪声环境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对提升办公环境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3) 交通微循环体系

本项目人流、车流巨大,流线异常复杂。项目投入使用后,不但自身内部交通压力巨大,而且对周边城市交通也将产生重大影响。项目邀请了深圳市交通中心和香港MVA组成联合体,对项目交通系统进行专项咨询, 并提出高效、复合、品质化的立体交通目标。

人行系统交通设计 :一是梳理B1、L1和9.3m层不同人行平台的功能定位,并构建不同平台的人行系统。 其中,B1层重点构建与轨道站无缝衔接的“两横两纵” 步行商业通道、L1层重点完善与公交站点、建筑塔楼相联系的主次通道、9.3m层结合塔楼、景观节点完善空中连廊系统 ;二是针对不同人行平台间交通转换需求,构建“3主5辅”的转换节点设施,并协调建筑、景观设计单位推进转换节点设施的全天候封闭设计,提高出行的舒适性。

车行系统交通设计 :一是针对项目地下车库规模大, 为加强停车共享、提高车库识别性和组织效率,在B2、 B3层车库主平台构建“六横六纵”的车库主通道,完善停车分区管理和交通组织 ;二是制定地面层公交、班车、旅游大巴、出租车等交通设施布局方案,并协调建筑、 景观和市政单位进行落实。

图12 昼间建筑立面声压级 d B (A)分布图(9.3m 以上区域)

通过系统化的设计和组织,实现了交通空间、公共空间、景观空间的高度融合。

(4)绿容率与立体绿化空间

由于项目密度超高,因此在规划条件中并未对绿化率或绿地率有硬性指标要求。但本项目以绿色为特色, 园区的绿色化程度也将是评价其生态性的重要指标。首先在绿化空间上结合公共空间体系,构筑了从地下一层、 首层、9.3m平台层、24m平台层、50m屋顶绿化、塔楼空中花园、立面立体绿化等多层,立体化的绿化体系。 提供了充足的绿化面积,同时项目特引入了“绿容率” 的作为衡量项目生态指标的评价标准之一。

“绿容率”也称绿量容积率,指某规划建设用地内, 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绿量。是以一个通常被称作叶面积指数LAI的生物参数作为基础 " 该参数被定义为每单位地块面积上的单面叶面积总和。[7]因为是一个比值,无单位。它与建筑学中的容积率相似,容积率为建筑面积除以用地面积,绿容率为绿量除以用地面积。经测算本项目绿容率指标为0.66,为城市提供了超过13万m2的绿量,其中平台及空中花园带来的绿量超过总体的60%。

5以“生态诊断+专项规划+本体技术”绿色园区设计流程重构

于园区建筑,由于单体建筑功能的不同,形态差别也很大,很难用传统的方法对绿色技术给予系统性的说明和覆盖。因此我们在构建园区的绿色技术体系上,在进行充分生态诊断基础上,提出了以园区系统、建筑单体、 室内环境、建造运营四大技术方向和十八大技术体系作为园区级绿色技术的纲领性文件,后又陆续分解到50项具体技术,和近150个技术点。在每一栋建筑和每一个技术环节上进行落实。在技术体系的落地上我们提出了以“生态诊断 + 专项规划 + 本体技术”为流程的园区级绿色技术体系。

(1)生态诊断

生态诊断是通过对现状的场地生态调研诊断和项目功能需求调研、对项目自然属性(地质、气候、交通、 景观及室外物理环境等)调研,准确了解现场地的“吉”、 “害”布置,规避原有场地中存在问题,充分利用好场地原有条件做基于项目的绿色技术应用,科学的趋吉避害。 通过对项目功能需求(周边配套、企业服务政策及绿色生态功能需求等)调研,了解全面的项目功能需求,进而指导规划设计,以及绿色生态技术的应用(图10)。

在场地生态调研中我们选取了日照和辐射强度、气温与湿度、风向和风速、降雨量、水资源、地质条件、 交通、景观视野8项指标,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项目场地的物理环境特征。如通过日照太阳辐射强度的分析, 可以量化的得出适宜运用太阳能光电或光热的位置和区域,通过多年风向和风速的分析可以对建筑总体布局给出指导性意见。

(2) 以专项规划为牵引的园区级绿色技术

在园区级的绿色技术上我们选取了物理环境、能源系统、水资源系统、交通微循环、废弃物等系统性较强的几类技术进行专项规划。并根据规划进行分解和落地。园区物理环境规划 :主要从噪声、光环境、太阳辐射、 风环境四种技术进行分析。在规划阶段指导总规的布局, 数据化分析各栋建筑位置体量是否都已经达到最优的状态 ;建筑设计阶段利用上述技术分析平面布局合理性、 不同部位最佳窗墙比,庭院与建筑关系等 ;在细化阶段则分析开窗面积、位置、形式,建筑遮阳构做法等。通过精细化的分析和研究,量化的为建筑创作提供良好支撑 ( 图11、12)。

图13 垂直遮阳系统对建筑室内光环

图14 垂直遮阳系统对建筑室内通风

能源规划 :能源系统根据生态诊断,根据不同功能体量建筑的用能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技术适宜性、可行性、 造价等多方案比较选取最佳的组合方案。项目提出了以 “集中 + 分散”作为能源规划总体策略,在不同部位采用了冰蓄冷、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电、集中空调的热回收等技术。综合节能率将达到深圳市同类建筑水平的80%。

水资源规划 :本项目在水资源系统上采用部分中水回用,雨水回渗技术。雨水利用以入渗为主,收集回用为辅。在中水工艺上采用了以植物净化为主的”FBR”工艺,兼做地下室的环境景观,日处理能力约550t,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约5%。

废弃物系统规划 :垃圾收集系统,根据垃圾运输距离在地下室设计4个集中垃圾收集站,在各栋研发办公及公寓建筑每层均预留垃圾收集间,合理的规划了垃圾收集、运输的流线。

(3)与建筑创意高度融合的本体绿色技术

项目一直将建筑创意和技术的融合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在实施方法上我们把和建筑设计重要相关部位进行分解,如建筑空间、生态表皮等,再把绿色建筑中对相关功能的技术要求量化和数据化。建筑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命题创作,从最终的结果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窗墙比控制 :对于南方地区的建筑节能而言,窗墙比的控制目前还是最为有效的技术手段。但简单的控制又会对建筑创作产生巨大的制约作用。本项目采用了精细化的窗墙比控制方法,首先精细化的分析不同建筑平面和垂直方向的辐射条件,在建筑东西南北面和不同高度设定不同的窗墙比要求。

建筑生态表皮 :目根据建筑所处位置的日照、景观、 噪声条件设定指标性要求。建筑师根据要求采用诸如遮阳板、隔声窗作为造型要素进行表皮的创意设计,项目提出了很多原创性的建筑设计手法,如既能通风又能隔音的幕墙,新型的遮阳构造,高层的低成本立体绿化等等(图13、14)。

建筑呼吸空间 :在对绿色建筑空间的设计上我们也依据生态诊断的成果,对建筑布局提出参数性要求。如为改善日照条件对办公空间进深的要求,核心筒的布置原则、中庭尺度控制原则、建筑开口位置方向和形式等等。 建筑低耗结构 :在项目中规模化应用高强度钢材 ;在结构形式上大规模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部分造型较为复杂的核心建筑如活力中心和展示中心采用空间结构, 强调结构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4) 以舒适、健康、高效为目标的环境技术

高效设备 :项目采用高性能的节水系统、高能效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尽可能降低建筑能源和水资源消耗; 项目公寓部分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作为热源,在部分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了建筑太阳能光电系统,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使用高效节水设备和无水装置,以及感应装置减少饮用水需求。

健康舒适室内环境 :舒适环境控制——项目设计小区级气象站、CO和CO2监测系统、室内污染物监测系统, 实施获取室内外环境的参数,结合项目BA系统动态调整建筑室内新风、空调系统。

宁静环境噪声控制——项目平面设计上采取动静分区的原则进行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划分,声环境要求高的空间不与空调机房、电梯间等设备用房相邻 ;并考虑管道、泵和电梯等的隔声措施。综合应用建筑遮挡、 环境营造、空隔声窗、隔音楼板、设备减震垫等技术解决环境噪声问题。

多彩环境采光照明——项目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综合运用下沉广场、中庭、天井、光导管、反光板等技术提升项目自然采光水平。在地下室、公共区域光源规模化采用LED作为光源。

(5) 建造运营

园区级的智慧运营平台 :项目提出了以“感知园区”、 “生态园区”、“智慧园区”、“数据银行”为四大特色的智慧目标。搭建了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核心技术的园区级管理平台,配置园区级的数据中心。在系统构架上采用“五层架构、两大体系”,采用开放分层结构来实现。五层架构自下而上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支撑服务层、应用层以及展示层 ;两大体系指的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标准规范体系。在系统集成、设备设施管理、公共安全、建筑环境、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开发了数十项应用,能对园区实现全面的即时的管控。

全过程绿色施工指导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我院指导各施工单位编制详细的绿色施工技术指导书,具体在水土流失和沉积控制、扬尘、现场废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现场噪声控制、材料污染控制、垃圾控制与材料资源利用、建筑物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等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对场地环境的影响。充分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减少建设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6设计统筹与整合

本项目规模大,系统协同度高,且项目工期紧张需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分期竣工。土建工程分为4个标段,同时有环艺、智能化、幕墙、室内、泛光、交通、 市政、消防咨询等等参与,设计团队接近20家,高峰时同时工作的设计师超过300位,施工图阶段设计图纸总计约4万张。主体设计与专业设计、各主体设计单位之间的接口非常多且复杂,作为设计统筹单位如何保证整合和协同具有非常大的挑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技术和管理两个方向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在技术层面首先通过城市设计来进行空间上的统筹, 通过分阶段的设计任务书、统一技术措施、绿色设计指导书等进行技术统筹确保技术的落地和系统的良好对接。 同时鼓励设计单位在方向一致的情况下百花齐放,作出差异性。

在管理方面采用了IT工作平台、创作坊、协同会议、 阶段评审、广泛参与等机制。各参建单位参与积极性非常高,以良好的创作热情和全力付出下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7小结

2014年8月份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组织了深圳湾科技生态园项目的绿色建筑评审,该项目评审以区评的方式进行,12栋建筑一次性通过,其中2栋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其余10栋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标识。

图片来源

图1、8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提供 ;

图4~7、9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提供 ;

图2、3、10~14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摘要:通过深圳市科技生态园项目绿色实践,探索大型城市园区类项目在绿色设计方法、技术体系和设计管理方面的突破和创新。项目以系统观的“平衡规划”为理论基础,以“垂直城市,立体分层”为核心规划思想,以“生态诊断+专项规划+本体技术”新的绿色园区设计流程指导,并创新集成协同的管理方法在绿色园区的设计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绿色园区 第8篇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但我们在对自然界进行强有力的征服与改造的同时,却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生态破坏和气候反常等一系列全球性的严重危机。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1]。为此人们开始追寻可以持续性发展的方式,达到持久地实现经济增长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于是,绿色物流和循环经济等概念应运而生。

1 循环经济与物流园区绿色度

1.1 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

循环经济是指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循环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经济活动的基本操作原则。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绿色物流连接了绿色制作与绿色消费,并共同构造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系统[2]。

就其内涵来说,绿色物流被认为是循环型物流、共生型物流与资源节约型物流。二者的关系表现在以下三点。

(1)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绿色物流。循环经济的生态经济效益最终将明显地体现在经济系统的物流变化上。一个循环经济的经济系统应该有可能大幅度地减少资源输入流,同时大幅度地减少废物输出流,故提出了发展绿色物流的理论。(2)物流活动蕴含了部分循环经济理论。随着“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绿色物流理论的提出和实践,物流在资源的循环利用中表现出一定的作用。开展废弃物流活动虽然不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带来的社会效益很大。而这其实恰恰又是循环经济理论的实质。(3)绿色物流与循环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互动关系。二者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物流业活动的支撑。绿色物流在位循环经济作支撑的同时带来社会效益,这种社会效益反过来又会促进物流业的发展[3]。

因此绿色物流应以循环经济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最终目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物流园区的绿色度

绿色物流是一个带有主观判断的概念,结合上面的循环经济理念,我们可以将绿色物流的本质特征直接体现在5R上,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环境、和谐共存(Rescue)等方面[4]。在这里,为了对绿色物流有一个程度上比较,我们引进物流的绿色度概念。“绿色度”可认为是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或者环境友好程度。绿色度主要考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为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越小,主体的“绿色度”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同时应该注意绿色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善。伴随着技术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国对环保标准也会不断提高。因此“绿色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一定时间段内的环境氛围、环境标准或法规标准而言的,具有时效性。

物流园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具有综合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态的作用,可以全面处理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作业方式以及不同作业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物流园区在现代物流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连接供需的关键结点。因此在绿色区域物流体系的构建当中,物流园区的绿色化是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由于绿色物流涉及到不同的主体,要实现循环经济下的整体绿色物流在实施中有一定的难度。而由于物流园区在投资主体上、管理权归属上、地理位置上的单一性,使得对物流园区的绿色度评价上更具操作性。

2 物流园区绿色度评价指标

物流在是为经济活动服务的,经济的发展必须要通过物流活动来实现,但物流的发展同样会给环境带来破坏。为了给相应的管理部门在监督工作中提供有实践意义的管理方法,我们有必要对物流园区的绿色度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我们在评价过程要体现出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的特性。

2.1 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

物流园区是区域物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结点,对于物流园区的管理的和监督是管理部门一项重要工作。在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理论的依据下,我们建立以下的物流园区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

(1)环境性能指标(U1):大气污染度U11、固体污染度U12、噪音污染度U13、废液污染度U14、污染治理成本U15。

(2)经济性能指标U2:企业物流成本U21、销售利润率U22、供应链物流绩效U23、社会成本U24、生态位差异竞争战略U25。

(3)资源和能源性能指标U3:设备利用率U31、材料回收利用率U32、原材料清洁度U33、原材料利用率U34、设备自动化程度U35、能源节约率U36、能源利用率U37、回收物流效率U38、回收物流收益率U39。

(4)物流过程指标U4:绿色运输方式的选择U41、准时运输率U42、仓库布局U43、仓库设施U44、仓库利用率U45、包装可回收性U46、包装机械的标准化程度U47、托盘、电瓶车的使用率U48、服务水平U49、客户满意率U410、产品合格率U411、集装箱使用率U412。

(5)社会属性指标U5:园区绿色文化建设情况U51、员工绿色意识U52、环保投入比例U53、绿色管理认证U54、绿色技术利用率U55。

2.2 基于粗糙集的指标约简和权重的确定

上面我们已经建立了物流园区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但在实际的评价中,指标过多会给评价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不准确性。在这里我们利用粗糙集理论对上述指标进行约简和指标权重的确定。

粗糙集主要用于处理不确定和不精确的数据的一种新的数据分析理论,我们通常运用粗糙集来对数据进行约简,在保持决策表的基本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删除冗余数据,包括属性约简、属性值约简以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2.2.1 属性约简

在信息系统(U,A)中,A中的每个属性都对U有一定的分类能力可以与它的子集相同,也就是说A中可能有些属性是冗余的。

令P和Q为U中的等价关系,Q的P正域为即Q的P正域是U所有根据分类U/P的信息可以准确地划分到关系的等价类中去的对象结合。

定义1如果属性a∈B满足ind(B)=ind(B-{a}),那么a是可以约去的;否则a是不能被约去的。

定义2如果任意a∈B都是B中不能约去的,则称属性集B是独立的,否则是相关的。

定义3如果是独立的,且ind(B′)=ind(B),那么称B′是B的一个约简。

令P和Q为U中的等价关系,Q的P正域为即Q的P正域是U所有根据分类U/P的信息可以准确地划分到关系的等价类中去的对象结合。

令P和Q是等价关系族,R∈P,如果posind(P)(ind(Q))=posind(P-(R))(ind(Q)),那么称R为P中Q不必要的;否则R为P中Q必要的。为简单起见,我们用代替posind(P)(ind(Q))。如果P中的每个R位P中Q必要的,则称P为Q的独立。

设S为P的Q约简,当且仅当S是P的独立子族且possQ=pospQ。P的Q约简即为相对约简。

P中所有Q必要的原始关系构成的集合称为P的Q核,简称为相对核。

2.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设属性集合P在论域上导出的划分为X,X=哿X1,X2,…,Xn哿,则P在U的子集组成的σ代数上的概率分布为:

指标集合P的信息熵H(P)定义为:

其中对数以10为底,而当某个p Xi哿哿为0时,定义lg(0)=0。

设S=(U,A,V,f)是一个指标集合表达系统,参考属性子集重要性定义方法,将属性a∈A在A中的重要性定义为:

上述定义表明属性a∈A中的重要性是由A中去掉(a)后引起信息熵的变化的大小来衡量的。属性a∈A在A中是必要的,当且仅当SIG(A-(a))>0。

设A={a1,a2,…am},属性aj∈A在A中的重要性为SIG(A-(aj))(aj),则aj∈A的权重定义为:

通过上面的步骤可以得出约简后的物流园区绿色度评价的核心指标和它们的权重,为下一步综合评价打下的基础。

3 物流园区绿色度评价方法

物流园区绿色度评价是对物流园区进行多目标的综合评价,在此过程中,评价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备性,决定了评价系统的灰色性。根据约简后的评价指标,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可以构建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5],其构建过程如下。

(1)专家评分。我们请m个专家和相关人员对二级评价指标按照评价等级打分,设专家的序号为k=1,2,…m,并列出评分表。

(2)确定评价样本的评分矩阵。根据专家所打出的评分表,这里定为专家对某个二级指标Vij给出的分数为dijk,由各个指标的评分可以得出评价样本的矩阵D。

(3)确定评价灰类。根据评分等级标准确定评价灰类的等级数、灰数和灰数的白化权函数。一般分为四个评价灰类,序号用e表示,这里采用四个评价灰类,分为优、良、中和差。相应的灰数如下:

第一灰类优e=1,设定灰数茚1∈[4,∞),第二灰类良e=2,设定灰数茚2∈[0,3,6],第三灰类中e=3,设定灰数茚3∈[0,2,4],第四灰类差e=4,设定灰数茚4∈[0,1,2]

(4)计算灰数评价系数。对评价指标Vij,属于第e个灰类的灰色评价权系数vije是:

vij属于各个评价灰类的总灰色评价权表示为:

得到一级指标Ui所属二级指标vij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

(6)对指标层次进行综合评价,对一级指标Ui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Bi:Bi=Ai·Ri={bi1,bi2,bi3,bi4}

因此评价结果B是:B=A·R={b1,b2,b3,b4}

(7)计算综合评价值。将评价等级按照“灰类等级”由优到劣赋值,得到向量C,C=(4,3,2,1),求出综合评价值:W=B·CT,然后根据综合评价值W,参考“灰类等级”综合评价,可以评价出某一物流园区的绿色度的状态,给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和监督的依据。

4 结论

本文基于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理念,从环境性能、资源和能源性能、经济性能、物流过程和社会属性等五个方面构建了物流园区的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在操作中的更具有实用价值,首先利用粗糙集对指标体系约简和权重的确定,减少了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影响,根据评价特性建立了物流园区绿色度的灰色评价模型,可用于评价同一地区物流园区绿色度水平的高低,该模型简便易行,对物流园区绿色度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则强.面向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绿色物流[J].起重运输机械,2003(9).

[2]潘文军.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绿色物流评价体系研究[J].起重运输机械,2008(7).

[3]王婷睿.基于循环经济的辽宁省绿色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改革和战略,2010(4).

[4]贺巍巍.基于绿色度的绿色供应链综合评价体系研究[M].清华大学,2008.

绿色园区 第9篇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强,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穆治霖处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室主任周宏春研究员,魏县县委书记卢健、副县长朱学伸,启迪桑德副总裁、桑德再生总经理卫彬,桑德再生总经理助理王军,桑德再生运营管理部总经理彭涛,桑德再生互联网中心副总经理郭伟,以及大连环嘉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副总经理洪存诗,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秘书长张明,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协会塑料分会秘书长王永刚等参加了研讨会。

魏县县委书记卢健在致辞中表示,各位领导来宾的到来给魏州带来了清新之风。启迪桑德于2013年开始与魏县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后参与了垃圾焚烧发电、主城区环卫一体化等项目,最重要的是投资建设了被工信部列为首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重点建设园区的魏县桑德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助力魏县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为当地的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让当地百姓在青山绿水中捧起了金山银山。卢健表示,随着国家要求的提高、产业政策的调整,县政府努力通过产业改造升级带动经济发展,吸引商户将再生资源产业做大做强,形成魏县的经济支柱产业。一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围绕园区做了大量工作,魏县“金十条”优惠政策及桑德园区优惠,吸引了大批商户入园,园区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此次会议,既是新的起点,又是新的契机,相信再生资源产业可以在魏县做得更大更强。

启迪桑德副总裁、桑德再生总经理卫彬在致辞中指出,魏县桑德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桑德再生产业园区业务板块的重中之重。下一步园区将围绕3个方向进行发展。一是园区第一次创业已基本完成,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开始开启二次创业;二是二次创业以产业园发展为核心;三是产业发展的目标要实现两个“做大做强”。

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穆治霖处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室主任周宏春分别就《循环经济法》对再生资源产业的影响和新形势下的塑料再生行业发展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宣讲解读与分析。

研讨会期间,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与魏县有关领导,启迪桑德管理团队就园区下一步招商、经营、盈利模式、园区规划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大会期间,河北塑业还与河北产业园代表举行了入园签约仪式。

平朔生态工业园区的绿色产业链建设 第10篇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建立的1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 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 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物质循环方式, 使一家工厂的废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 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1]。

中煤集团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平朔分公司 (以下简称为平朔公司) 是个大型煤炭开采企业, 具有开采量大、人员多、排污量大的特点。因此, 建设平朔生态工业园区, 可进一步推动企业内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 取得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统一, 建立符合现代化工业文明的生产模式, 实现资源的梯次开发和良性循环流动。

1 平朔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平朔分公司煤炭生产能力超过6 000×104 t, 拥有煤炭开采、洗选、维修、供应、动力、服务等生产及生产辅助部门, 涉及煤炭、电力、氧化铝、建材等行业, 是拥有人才、技术、设备、管理等优势的特大型煤炭企业, 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1.1 浓厚的循环经济文化氛围

平朔公司从1982年建矿开始, 就坚持项目建设与环境治理、资源节约等, 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使用的方针。企业发展与环京津环境治理、资源节约良性互动, 共同发展。通过引进管理、技术、设备和人才, 创造了高效率、高效益、高收入、快节奏的“三高一快”平朔发展模式, 形成了单耗少、产出高、资源回收率高、生产销售洁净煤产品的产业链。生产、生活污水全部回收归类利用。生产消耗责任到人, 考核奖惩。节约资源、集约型生产、内涵式发展、保护环境、珍爱企业的理念深入人心, 形成了平朔特有的浓厚的循环经济文化氛围。

1.2 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平朔公司现有4个生产矿井, 2个露天矿, 2个井工矿, 年产煤炭6 000×104 t, 年产洗选矸石1 500×104 t, 年剥离表土、岩石近2×108 m3, 年占用土地近1.333 km2。生产集中、规模庞大。煤炭及伴生物煤矸石、矿井水、剥离表土、岩石含有的薄层煤、风氧化煤、高岭土、黏土、砂岩等产出物丰富。随着平朔亿吨级矿区的开发建设, 资源进一步增加。丰富的资源与企业实际结合, 形成数条符合规模经济的循环经济产业链:a) 煤炭生产、洗选, 形成洁净煤生产产业链。b) 煤、煤矸石发电, 电和粉煤灰生产氧化铝, 形成煤电铝产业链。c) 砂岩生产石材、石料, 形成建材产业链。d) 采集薄煤层、风氧化煤、高岭土、黏土, 形成伴生矿综合利用产业链。e) 泥煤处理复用, 形成煤电铝产业链。f) 矿井水、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回收处理复用, 形成水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g) 引种树木、引种植被, 对矿区进行复垦绿化, 形成绿色产业链。h) 通过表土、岩石剥离, 进行移山造地生态重建, 形成生态重建产业链。

1.3 雄厚的技术研发支持

多年来, 平朔公司坚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 以节约资源, 减少资源与环境财产的损耗, 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良性循环的经营理念,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节约了资源, 提高了效益, 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 绿色产业链条的构建

平朔矿区是个煤炭生产基地, 结合其实际情况, 公司计划将矿区建设成煤炭行业的生态工业园区, 打造两条主打产业链, 一条是以煤炭资源开采、洗选、销售、综合利用的黑色产业链;另一条是以排土场土地的有效利用, 进行高科技农业种植, 牲畜养殖、林木生产等为主的绿色产业链。通过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 运用高科技手段, 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提高企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平朔公司在发展生态产业链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不仅有较大面积的土地空间, 而且有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支撑。这为恢复区域生态环境,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保障。其中, 关键是构建生态产业链。应针对该地区自然条件和人为影响两大方面, 寻找适合的产业, 逐步形成绿色产业链网, 实现其相应的效益和功能。

3 平朔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重点

平朔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主要按照既定的“123”发展战略, 即1个亿吨级的煤炭生产基地, 黑色、绿色2条产业链, 资源、经济、科技3个支撑。坚持走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道路,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其重点是绿色生态产业链的建设。由于平朔公司在煤炭资源开采方面, 采用露天开采方式, 需要大面积剥离表层土壤、岩石, 以便于开采埋藏较浅的煤层。但随之带来的是对土壤表层生态系统的极大破坏, 加之平朔公司地处雁门关外, 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 其自然条件较为恶劣, 因而生态系统的恢复较为困难。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是1种全新的生态工业建设理念, 即走循环经济道路, 遵循“3R”原则, 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并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发展绿色产业是平朔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方向[1]。

4 绿色产业链建设的模式

4.1 基本思路

平朔区域处于半干旱、高寒地区, 生态环境脆弱, 生存条件恶劣。由于自然条件的约束, 不适宜大宗粮食生产, 虽可种植小杂粮, 但效益较低, 然而发展饲料和饲草作物却大有可为。就生物量而言, 耕地的产出数量是天然草地的60倍~100倍。该区还适宜草食动物饲养, 尤其适合反刍类牲畜牛、羊的生存。所以, 矿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应以为牧而农, 为养而种为主, 农牧耦合构建新型生态农业经济体系。为此, 平朔公司引入生态农业经济, 重点发展畜牧业, 建立种植业的后续产业, 提高了半干旱地区农业综合生产力, 实现了矿区生态农业的现代化。

4.2 主要发展模式的规划

矿区农业生态产业规划以新复垦的农业耕地为重点。包括:a) 种植高产饲料或兼饲玉米, 其单位面积年产生物量为乔木的10倍以上, 灌木的20倍, 其作物高光合效率, 碳同化能力远优于生态林地。b) 矿区生态林地虽然面积不小, 但多处于非稳定期, 易受外界干扰, 不宜大面积扰动。c) 部分非顶级群落树种, 虽可以考虑综合利用, 逐步更新替代, 但由于其利用途径和技术还有待研究改进, 不能马上进入大规模生产。

为此, 合理规划矿区复垦土地种植结构, 成为生态构建的关键。在农作物种植结构上, 应以玉米为主要作物, 同时发展马铃薯、中药材和部分蔬菜品种;饲草的种植需结合养殖规模和品种对应匹配种植, 主要以苜蓿、饲料玉米、饲料甜菜、高丹草、东方山羊豆、黑麦草、沙打旺等为主, 重点用于饲料搭配提高养殖水平。

初步设计生态产业链有:

a) 玉米+苜蓿→养羊→商品→市场;

b) 玉米+苜蓿→养奶牛→商品→市场;

c) 玉米+苜蓿→养肉牛→商品→市场;

d) 玉米+饲料甜菜→养猪→商品→市场;

e) 矿区发展林间散养鸡、控制虫害发生;

f) 沙棘→粉碎+牛粪或棉籽皮→培育使用菌 (香菇、双孢菇、平菇、白灵菇等) 。

5 结语

从生态产业链的开发看, 还可以设计出多种模式。从目前研究的情况看, 推荐平朔生态工业园的养殖业以养羔羊为重点, 强调效益优先, 兼顾其他的原则。由于目前正在做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 计划将平朔矿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作为晋北的示范点, 规划出以现代生态农业的种、养、加工综合配套发展模式和工业反哺农业的创新模式。

注:在写作过程中, 参阅了国家环保局的《清洁生产标准 煤炭采选行业》 (征求意见稿) 、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的《山西晋北煤炭基地平朔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山西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的《山西晋北煤炭基地矿山复垦规划》以及太原市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的《太原市工业系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资料。

参考文献

绿色园区 第11篇

绿色化工就是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 从工艺源头开始运用环保理念, 推行源消减、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集成、废物再利用与资源化, 从而降低成本与消耗, 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毒性, 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绿色化工的兴起, 使化学工业环境污染的治理由先污染后治理转向从源头上根治。

绿色化工理念注重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来考察其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包括绿色原料、绿色产品和绿色过程等方面。要真正实现化工生产的绿色化, 首先要从源头上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 运用绿色化学的手段实现零排放;其次从工艺和设备两方面着手, 大力研究开发从整个工程链中减少或消除污染的绿色工程技术,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过程系统综合, 降低能耗, 实现废物最小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然后从循环经济角度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降低废物产生和排放。

绿色化工已被全球列为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是解决资源、能源紧缺和环境恶化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和保证国家与民众安全的核心基础科学与技术。绿色化工和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将向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化学与材料、生命、信息、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结合将开辟新的发展方向, 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改善提供多种途径。

一、全球绿色化工态势

1995年美国设立“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 自1996年开始每年颁发一次。1997年成立了绿色化学协会, 致力于环境友好化学合成和处理的教学、科研工作。美国加州提出两项州议案, 要求按照加州绿色化学行动法促进绿色化工发展。美国已着手创建一项能够明确鉴别绿色化学品和绿色工艺的综合性工业标准, 实行绿色化工第三方认证, 目前有近50家单位在参与制定。

欧洲的绿色化工也很活跃。英国的绿色化学网从2003年开始创建, 2006年成员已达到1500家;为鼓励绿色化工, 英国还设立绿色化工水晶奖、英国绿色化学奖、英国化学工程师学会环境奖等奖项。法国化工业正逐步将农作物用于化工领域, 据预计, 未来农业领域绿色化工创造的财富很可能超过农产品本身。

日本已从污染型的工业社会转变为全球环境的领跑者和节能超级大国。与1990年相比, 2006年日本化学工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 而同期化工产品总产量却增加了30%。2000年日本成立了绿色与可持续化学网络, 开展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化学的研究开发、教育、奖励、国际间的合作、信息交流等工作, 并发起设立“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化学奖”。

巴西因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 生物塑料的生产成本比其他地区低很多, 从而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巴西的公司已经将中等规模甘蔗基高密度聚乙烯推向市场, 并在生物基乙醇生产、生物乙醇制烯烃、生物基丁烯等方面有较快进展。一些跨国公司也积极参与巴西的绿色化工计划。不远的将来巴西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塑料生产国。

大型石化公司正努力发展绿色化工, 不断提高能效, 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使用对环境友好的新工艺, 减少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如, 阿克苏诺贝尔公司销售产品的18%来自其“生态优质”产品, 与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相比, 留下的环境印迹低得多, 公司到2015年计划将此份额增加到30%。

二、国内绿色化工进展

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0年我国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达8.88万亿元, 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2.7%。石化产品广泛用于工业、农业、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它为农业提供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等, 为能源、交通和居民生活提供石油、天然气、液化气等燃料, 为汽车、船舶、航空航天、机械工业等提供合成材料、轮胎、涂料和胶粘剂等产品, 为纺织工业提供合纤单体、合纤聚合物、染料及纺织助剂, 为轻工家电业提供各种塑料材料、功能材料, 为电子工业提供印刷电路板基材、塑封料、光刻胶、高纯试剂和特种气体等, 为建筑业提供塑料建材、保温材料、建筑涂料、防火材料等, 为医药工业提供基本化工原材料, 为军事工业提供军用化工产品, 为人民生活提供各种相关的日用化学品……

我国化工产业的出路就在于摒弃粗放的生产模式, 推崇“绿色化工”, 发展环保型产品, 采用先进技术, 实现清洁生产, 最大限度地降低三废排放量, 采用循环经济手段, 提高资源利用率。

科学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200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指出, 我国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

我国绿色化工研发正在兴起。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已于2003年联合组建了天津绿色化学化工实验室。2008年2月, 广州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和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6所重点高校发起组建的广州绿色化工产学研战略联盟正式启动。

绿色化工产品应用备受关注。如, 绿色化工材料和技术渗透到了北京奥运会的方方面面, 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南京化工园区绿色化工思考

1. 发展现状

南京化工园区按照“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要求, 经过10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各项事业正蓬勃发展。园区在绿色化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较好成效。

园区实现了集约发展, 通过公用工程共享,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采用热电联供, 实行按能级配置使用能源, 提高了效率;强制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和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企业节能降耗有了明显改善。

(1) 绿色碳一化工产业链。合成气是碳一化工的源头, 园区合成气实行集中供应, 生产效率高, 资源和能源得到合理利用, 废弃物少。惠生 (南京) 化工有限公司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气, 向菱天公司、蓝星公司和扬巴公司供应, 并分离出一氧化碳产品供给塞拉尼斯醋酸装置, 多余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生产出甲醇。实现了一氧化碳和氢气合理配置, 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的有效利用率, 降低碳排放。

项目采用世界上最先进工艺技术, 其中煤气化采用GE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工艺气体的净化和CO深冷分离采用林德公司低温甲醇洗工艺;甲醇合成单元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高效等温反应器和高性能合成催化剂;精馏系统采用“三塔”流程。同时配套克劳斯装置回收煤气中的硫, 极大地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属于清洁煤化工项目。此外, 项目还利用余热发电, 有效地利用了煤的化学能, 实现了企业一半用电量自给。项目还做到废水循环利用, 废渣深加工利用、废气提取二氧化碳综合利用。

在醋酸合成方面, 园区集聚了两大世界一流的醋酸生产商BP和塞拉尼斯, 它们的生产技术属当今世界顶级技术。从合成醋酸的反应方程式看, 甲醇羰基化合成醋酸符合“原子反应”要求, 反应只有一步, 全部的反应物原子都变成了产物, 没有原子损耗。

Celeance公司在传统Monsanto法的基础上开发成功AO Plus工艺, 与传统Monsanto法比优势明显:装置的时空产率提高到20-40mol醋酸/升·小时;投资费用节省40%;公用工程消耗降低30%。近年, 塞拉尼斯公司对AOPlus的技术进行了改进, 可将装置产能由120万吨/年提高到150万吨/年, 单位产品成本大大下降。

BP公司在Monsanto法基础上改进, 于1996年推出了BP Cativa工艺。催化剂体系具有如下优势:主催化剂便宜;稳定性好, 可以维持高得多的浓度, 具有更高的时空产率20-30mol醋酸/升·小时;投资费用节省10%-30%;由于体系中水浓度低于2 w%, 副产物丙酸少, 因此公用工程消耗降低20%-40%;采用该技术, 可将原有装置产能提高30%以上。

(2) 聚氨酯材料。聚氨酯是由多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或/及小分子多元醇、多元胺或水等扩链剂或交联剂等原料制成的聚合物, 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冰箱制造、交通运输、土木建筑、鞋类、合成革、织物、机电、石油化工、矿山机械、航空、医疗、农业等领域。由于它的使用可以节省能耗, 因而属于绿色化工产品。园区在聚氨酯领域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3) 绿色涂料及助剂。“绿色涂料”是指节能、低污染的水性涂料、粉末涂料、高固体含量涂料和辐射固化涂料等, 主要是从减少涂料总有机挥发量、降低溶剂的毒性、提高用户的安全性等方面加以改进。

我国是涂料生产大国, 但高性能环保型涂料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化工园区在“绿色涂料”领域形成了产品集聚, 有环保助剂、高性能树脂和安全的涂料产业链。如长江涂料公司年生产能力8万吨, 是我国涂料行业设施最齐全、设备最先进、工艺领先、技术超前、环境优美、国内一流、国际接轨的现代化油漆制造基地, 国内涂料10强企业。

园区还是国内最大的醇醚溶剂基地。醇醚类溶剂与水有很好的相溶性, 被广泛地用于水性涂料, 作助溶剂, 起偶联使用。德纳 (南京) 化工有限公司目前有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二醇丁醚、乙二醇丁醚醋酸酯六套生产装置, 其中丙二醇甲醚和丙二醇甲醚醋酸酯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年, 产品质量达到电子级;乙二醇丁醚生产能力达到9万吨/年, 乙二醇丁醚醋酸酯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年。

(4) 水处理剂。水处理产品和服务是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尔科工业服务 (南京) 有限公司由全球最大的水处理剂制造商美国纳尔科公司投资设立, 年产3.7万吨水处理剂, 包括年产7000吨橡胶聚合体、5000吨液态聚合体和年产2.5万吨混合物等市场畅销产品, 最终将实现年产15万吨产量的规模。工厂设备先进、生产工艺世界一流, 定位为纳尔科在全球的八大核心生产厂之一, 可供应纳尔科产品线的所有核心技术产品。

(5) 资源综合利用。在乙烯裂解过程中, 主要产品为“三烯 (乙烯、丙烯、丁二烯) 三苯 (纯苯、甲苯、二甲苯) ”, 同时也生产一定量的碳四、碳五、碳九等副产品, 这些副产品中碳四已经得到较好的利用, 碳五、碳九的利用与否直接关系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高低, 对园区绿色化工建设有重要影响。

南京源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碳五综合利用项目包括8万吨/年碳五分离装置、2万吨/年碳五石油树脂装置, 是目前国内同类装置中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一, 主要产品为双环戊二烯、脱环碳五加氢树脂。

南京齐东化工有限公司正在新建16万吨/年裂解碳九深加工项目, 生产石油树脂7万吨。

2. 对策措施

(1) 引入“生态效率分析”方法并制定相应标准, 定量、科学地评价入园项目。

(2) 构建园区的绿色化工政策环境, 一方面限制污染大的项目进入, 另一方面鼓励绿色化工项目。

(3) 项目入园需要进行前置性技术先进性、环境安全性评价, 优先选用绿色化工项目。

(4) 加大力度, 提升园区现有企业技术, 削减污染物、有毒物的产生和排放。

(5) 以生态园区创建为契机, 加强循环经济建设, 提高资源利用率。

(6) 加强对企业的监管, 杜绝偷排现象, 保证装置的安全运行, 降低事故率。

(7) 建立绿色化工专项基金, 奖励绿色化工项目, 资助绿色技术开发。

(8) 跟踪国内外绿色化工技术、工艺和产品, 向企业推荐新技术、新产品。

(9) 建立绿色化工工程研究中心, 开发利用和推广有市场前景的绿色化工技术。

3. 今后重点发展的项目

(1) 环氧丙烷。国外以过氧化氢和丙烯直接合成环氧丙烷技术已成熟, 我国也正在积极研发。2010年我国环氧丙烷总产量约124万吨, 大多采用污染较严重的氯醇法工艺生产。该工艺设备腐蚀严重, 而且产生大量氯化钙和工业废水, 难以处理。而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丙烷, 几乎不产生三废。BASF公司和韩国SKC公司分别建成30万吨/年和10万吨/年HP-PO装置。

园区有大型环氧丙烷装置, 采用的就是氯醇法工艺, 而且钟山化工厂搬迁项目还有10万吨氯醇法环氧丙烷, 如果能够合并改为20-30万吨双氧水氧化法工艺, 不仅技术上可行, 也可大大降低环境污染。

(2) 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淀粉基塑料可分为填充型、共混型和全淀粉塑料等三类。目前我国淀粉基塑料主要是填充型淀粉塑料, 已属于逐步淘汰型品种。共混型淀粉塑料与单独的合成聚合物相比, 其具有较快的降解速度和较好的力学性能, 部分产品可完全降解。全淀粉塑料是真正的完全降解塑料, 其成本与常规塑料更为接近, 是最具发展前途的可降解淀粉塑料。

目前, 日本住友商事会社、日本谷物淀粉公司、美国Novon International公司、意大利Ferruzzi公司和Novamont公司等已宣布研制成功全淀粉降解塑料, 其中美国Novon International公司的“NOVON”全淀粉塑料产品的生产能力已达到4.5万t/a, 意大利Novamont公司开发的“Mater Bi”全淀粉塑料产品的生产能力已达到1万t/a。

(3) 聚乳酸。聚乳酸 (PLA) 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 可在使用到一定时间后逐渐降解, 并最终变成对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环境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与浙江海正集团合作已经建成了国内最大的5000t/a PLA生产装置。2007年, 日本化纤协会公布东丽公司成功开发出将以PLA和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植物纤维进行混炼, 使用耐热性、刚性及成型性较好的植物纤维强化PLA塑料。

(4) 二氧化碳综合利用。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 国际上减碳呼声日益高涨, 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二氧化碳捕集与综合利用是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5) 碳酸二甲酯 (DMC) 。这是一种无毒、环保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 可替代剧毒的光气、氯甲酸甲酯、硫酸二甲酯等作为甲基化剂或羰基化剂使用, 提高生产操作的安全性, 降低环境污染;作为溶剂, DMC可替代氟利昂、三氯乙烷、三氯乙烯、苯、二甲苯等用于油漆涂料、清洁溶剂等;作为汽油添加剂, DMC可提高其辛烷值和含氧量, 进而提高其抗爆性;此外, DMC还可作清洁剂、表面活性剂和柔软剂的添加剂。因此它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化工产品。

生产可采用甲醇羰基合成法和二氧化碳法, 这两种方法的原料在园区非常丰富。园区要在新材料项目上有大的突破, 就应当寄希望于碳酸二甲酯的合成技术和应用技术上的突破。

(6) CO2基共聚物。将CO2合成为高分子产物的关键是催化剂技术, 其合成不必经过高能耗的还原过程, 既能保护地球环境又可得到一类颇具特色的新型材料。河南天冠集团与中山大学合作正在建设5000t/a的生产线;内蒙古蒙西集团采用长春应化所的技术建成3000t/a APC装置;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与中海油合作, 正在海南兴建3000t/a装置;江苏泰兴1万t/a装置已投产。

(7) 绿色环保涂料。20世纪90年代, 国际上兴起“绿色革命”, 促进了涂料工业向“绿色”方向大步迈进。水性涂料、高固体分涂料、光固化涂料和粉末涂料占比不断提升。2009年我国涂料总产量达755.44万吨, 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但绿色涂料比重较低。

涂料行业是园区精细化工的一个重要领域, 包括助剂、树脂、涂料成品等品种齐全, “十二五”期间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应当大力发展水性涂料、高固体分涂料, 绿色助剂和树脂。

(8) 生物质燃料。生物能源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 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 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生物质能利用主要包括生物质能发电和生物燃料。生物燃料是指通过生物资源生产的石油替代能源, 包括生物乙醇、生物柴油、乙基叔丁基醚、生物气体、生物甲醇与生物二甲醚。

(9) 精细生物化学品。1970年代以来, 生物化工得到很大发展, 生物化学在发酵、食品、纺织、制药、皮革等行业都显示了威力, 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特别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应用更促进了酶工业和发酵工业的发展。

生物化工以微生物或酶作为催化剂, 以可再生资源取代化石资源, 大规模生产人类所需的化学品、医药、能源、材料等, 是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有效手段。目前可以重点发展手性化合物、1, 2-丙二醇、生物乙醇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绿色园区】相关文章:

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11-20

绿色蔬菜园区发展现状论文04-17

绿色蔬菜园区发展现状论文参考文献09-24

教育园区05-05

学生园区05-20

艺术园区06-16

体育园区06-17

园区战略06-21

张江园区07-02

高教园区07-09

上一篇:乳房肿块下一篇:番茄病毒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