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2024-06-13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精选12篇)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第1篇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语文课堂存在着教师讲解多、学生活动少,学生独立操作多、互助合作活动少的现象。教师对“人”的关注不够,轻情感倾注;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够,轻自主学习;重传授和学生独立操作,轻合作学习……反思存在的这些问题,意味着我们面临一个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如何把语文教学的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有效而实用的解决方法,只有加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实效。

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合理设置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突然间要让学生在课上课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定感疑惑。在平时教学或公开课上,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要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组建语文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认真的研究,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上中下三个层次学生的合理配置,以利于形成优等生主动帮助中下层学生,中下层学生主动向优等生学习,活跃学生带动沉静学生的学习环境。民主推选每组的组长,落实组长职责。学习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在分组时,每组最好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活跃小组学习气氛,增强合作意识。如我任教的两个班各有60人左右,我按上述的标准各分成小组,多的6人一组,少的4人一组,组长由学生自己推选。

其次,在班级中利用一定时间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重点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策略,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最后,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评优,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在设置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时,我力求趋于合理化,使每个学习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保持相对均衡,即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待优生,男女生比例搭配相对平衡。这样建组的好处是每个小组都能讨论起来,小组里学生间能相互帮助和深入交往,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小组之间在同等条件下展开公平竞争和相互帮助。学生自己可以本着自愿的原则作适当调整参加各自小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更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小组组建后,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我会在一学期内变动2—3次,及时从人员结构上解决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展开。

二、教给学生合作技巧,提高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课堂会出现混乱局面。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巧,以提高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育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敢于发言、主动提问;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围绕中心问题进行思考;回答问题简洁有条理,及时记录别人的发言要点,等等。讨论时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相互改进、互补共进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都会不断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修正,同时每个组员要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付出的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知无不言而又从善如流、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巧妙调控引导,充分发挥合作潜能。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学生的合作热情似乎并不高。为什么呢?因为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由教师引导解决。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代表老师完全放手。教师一定要参与其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做到全程调控,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游离主题时,要给予适当引导;在学生困惑不解时,要给予适当点拨。只有这样,在调控中,教师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排除干扰,减少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增强合作探究的效果。比如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培养小组成员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任何一个成员都要服从小组的领导。(2)引导学生学会修正和保留意见,自己错了不要羞于承认,并且要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而产生新的见解。(3)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每个小组进行反思,如这一次合作,我们找到了多少种解决问题的答案;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是否都理解了这个问题,是否都赞同这个观点,还提出了哪些有创意的问题……通过总结反思,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交流和合作。

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这样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

四、激励评价,共同发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会遇到种种问题,毕竟学生是有差异的。我在评价时,坚持“个体和群体”相结合的原则。在个体方面,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达到的都给予表扬,给予肯定。在群体方面,我采用积分制的形式,及时表扬合作成功的小组,对存在问题的小组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引导学生真诚地相信别人,帮助别人,互相激励,互相欣赏,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

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激励评价,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改正自身的错误,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从而更加热爱合作。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第2篇

1.形成写作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实践活动

现在很多初中学生对语文作文都抱着敌对的状态,作文可以算初中学生的普遍问题,在初中的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比小学多得多,由一些简单的组句跨越到记叙文、议论文等,不仅要求句子的通顺,还要上下贯通,前后呼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作文学习大多不感兴趣,写作小组合作的模式实施让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增大,能更积极的完成任务,这也是对现今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改观。它更具有一定的空间给学生自由发散,学生自由组合下的学习模式,因此更要求学生形成自主思考能力,小组合作的作文教学对教师有一定的考验,要求教师要在以往的课堂教学经验中总结创新出新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新的启发。初中生没有足够的耐心,对作文大多感到厌烦,特别是在作文三番四次写不好之后干脆就放弃了,对作文失去了信心,有的学生则是想不到东西来写,一篇五、六百字的作文东拼西凑才能写出来,要不就直接用三、四百字完成,面对学生这种情况,教师要合适使用应对方法,解决好学生问题,不能抱着随意的心态。其实造成这点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对作文产生兴趣,觉得作文非常乏味枯燥,那是因为学生没有接触到作文有趣的方面,教师要开展小组配合学习,让学生在一起讨论新鲜的事物,议论最近发生的`大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东西可写,也是种新颖的作文教学模式。

2.促进写作小组合作学习,团结合作互利互惠

在初中,学生的独立性不强,这时让他们能一起交流沟通,一起做一些活动,那不仅让学生的友谊更加牢固,也让班级的凝聚力更强,学生能更好的进行语文的中级学习,不断进行的语文作文学习是枯燥的,这个时候就要依靠团体的力量,如果整个氛围都是欢乐的,那中学生就很容易被感染进去。教师创新出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五六个为一组,组里的人共同学习,还可以进行组和组之间的比拼,这样不仅可以培育学生的团队意识,还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作文学习上。初中的语文作文是从简单的记叙文开始的,这就需要学生观察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件,才能做到有东西可写,就这样由浅入深,一步一个脚印,其实这种学习的本身是快乐的。每个人都会有好奇心,教师不能将这种好奇心打断。独立的个体力量很有限,但是整体的力量却可以无限大,无论是以教师讲解的形式,还是由游戏活动学习的形式,合作总是要比一个人来的有效并且有趣,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在一起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突破极限,还会激起学生的干劲,同样得出的想法也就更多,就像你有一个梨子,()我有一个苹果,他有一个桃子,如果我们各自归各自的,那么每个人只能吃到一种水果,但如果我们合作。那每个人就能吃到三种不同的水果,故事很浅显但寓意很深。无论是互帮互助还是互相竞争,带来的都是语文作文上的成功。这样的形式下来,学生的语文作文水平会得到普遍的提高,如果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话教师的教学任务也能更好的完成,由此看来合作型教学的实践无疑是互惠互赢的,学生从此阶段开始积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在一个人的时间里得到两个人甚至更多人的思想和知识,合作的结果就是学到的更多、更高效。

3.互相合作参与游戏活动,创造有意义的教学

例如在进行说真话,抒真情的写作时让学生组成五个人的小组进行合作,每个人说出一句自己最想对自己的亲人或者身边朋友等想说的一句话,再由人记录下来,接着再让学生将这句话引发的故事说出来,五个人循环下来,如果没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听完别人的故事后再说,接着让小组的另外四个人评价这个故事,补充一些内容,说话的人就把这些记录下来然后就可以形成一篇作文了;或者是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的写作课,让小组成员玩一个游戏,一个人用几个关键字描述一个人,让小组内的人来猜测对方是谁,在合作的游戏下进行学习。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合作型学习,进行愉快的教学,形成欢乐的氛围,在这种教学下,学生更能懂得合作的珍贵。合作型学习不是只存在于学生之间,也同样可以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不是主导学生的地位,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共同前进的伙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可让学生享有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发挥思维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更愿意去学习写作,更享受写作,能在写作中中找到目标和快乐,就是最有意义的教学,也无疑是最成功的写作教学实践。作为新时代的教学,要用合适的方法提升学生与学习之间的平衡关系,合作是一种技巧,这种技巧在写作学习中更为明显,语文学习的集体性较强,合作型学习打破学习的常规,在最短的时间里创造最高的效率。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第3篇

关键词:解放思想;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打造高效课堂要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师生思想教育、学习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应从管束人转换为发展人,从填鸭式灌输转为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不应是书本的奴隶,而应是探寻真理、自主驾驭知识的主人;不应是被动复制记忆知识的简单机械,而应是具有不同思想个性的生命。具备这样的思想观念是打造高效自主课堂的前提与基础。

高效自主课堂的建设离不开对学习小组的建设。学习小组创建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小组应为6人到8人。每个小组需要设组长一人,学科长若干人。另外,各个小组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组歌、组训以及公约,以便于每个小组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以及具有共同的学习规则意识,促进学生有序高效地展开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要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带着个体愿景去学习,要实现同伴学习的合作化和小组学习的承包化、责任化。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是小组间的展讲比拼,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存在感和成就感;三是有利于进行分层教学指导,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二、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活动有效性的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组内运行机制,保证每个学习小组内人人都是学科长,科科都有“领头雁”,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责任意识、带头意识,引领大家共同进步。另外,在课堂上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学习的快乐,都能产生美好的学习体验,使得大家都喜欢上学习。最后,组与组之间要展开良性的比拼,并建立合理公正的评价机制,从而促成小组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学习。这样学生便会在合作学习中逐渐热爱本小组,喜欢上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到小组内荣辱与共的快感。

其次,要教会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从而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灵活自主地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合作学习的方法需要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中逐渐形成,教师可以把自己当做小组长或小组成员,融入小组学习中,以身示范给学生树立榜样;同时,既然是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应该有分工、有合作。这就要求教师要首先教会每一个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开展的各环节的策略与方法,同时学会合理分工与分配任务;另外,要教会学生结构化预习,做智慧的参与者;再教会学生小组讨论、展讲与点评,最终促使学生思考得更加深入,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合作的意义。

再次,抓住时机,及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一是当学生急需与人沟通时,要及时安排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中,形成头脑风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形成创新的可能;二是必须要协作完成时,迅速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培养;三是当学生遇到困难,需要他人的支援帮助时,也要及时开展小组讨论,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然而,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必然会造成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不同。所以,在小组共同解决问题时,小组同学之间要相互启发与点拨,促成各个层次学生都能理解、解决问题。总之,全班学生共同参与交流探讨、展讲展示,更能解放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挖掘开发其学习的潜力。

最后,通过激励性评价,促进小组健康发展。对于小组的成长发展来说,及时、恰当的评价反馈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创建组内标准明确、公开公正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性评价机制创建的具体方法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评价点评的标准与方法,然后通过组内自我评价与组外相互评价的方式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学会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最终共同进步。

总之,小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形式是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新型学习方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的精神,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定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握时机积极组织、启发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成为高效课堂的重要支撑点,真正体现高效课堂的高效所在——使得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收获高效的成果。

参考文献:

李建平,房超平.教师培训:观念先行方法跟进[N].中国教育报,2004-06-01.

加强小组合作唤醒学生的内驱力 第4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自己的潜意识里, 都喜欢不断重复地做让自己开心、快乐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自己的行为得到社会的认可, 使自己产生一种成就感。把老师的要求逐渐变成学生的行为自觉, 达到不教而教的境界, 学生的内驱力也就形成了。

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内驱力的:加强小组合作、评价机制贯穿教学始终。

一、预习环节

1. 读教材, 找知识点。

开始我是领着学生把教材一段一段地分析, 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教学生如何找知识点, 把看不懂的话画下来打个问号就是自己存在的问题。学生掌握方法后我把预习留做作业, 要求学生至少读几遍, 在讲新课前问学生在预习时认为这节课有哪些知识点, 各组合作后写到黑板指定位置。根据各组对知识点概括是否全面以及归类情况给小组加分。通过评价对比学生学会了找要掌握的知识点。

2. 练习提出问题。

开始学生只要提出问题我就给小组加分, 目的是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此时教师要选讲部分问题, 否则课堂任务会完不成。等学生敢于提问了, 教师的评价条件也要跟着改变, 凡是针对本节课重、难点提出问题就给小组加分, 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就会思考本节课到底让我们学习什么、掌握什么, 学生会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提问后再给小组提问规定问题的数量。开始培养学生时会出现课堂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情况, 等学生能力形成、习惯养成后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了。

3. 自我检验预习情况。

学生在预习完教材后要独立完成课后题, 遇到不会做的再回头看书, 实在不会做的, 就是自己没理解的地方, 记录下来作为小组合作的问题。例如学习电功率一节时学生通过预习提炼出的知识点, 有的小组说是四个 (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千瓦时的来历、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电功率的测量) , 有的小组说是五个, 还包括电能和电功率的区别。针对这第五个知识点学生们展开了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总结出电能表示电流做功的多少、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这个问题是学生们极易混淆的, 现在他们自己找到了这个知识点也就知道了二者的不同。

二、合作环节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 引入新课后我首先让学生进行合作。

合作内容:

1. 整合每个组员找到的知识点。

2. 互相解决在预习过程中看不懂的地方, 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到黑板上相应位置。

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选择, 围绕本节中心内容的提问给的分值高一些。对于个性化的提问, 不作为选讲内容, 不给小组加分, 在组内直接解决, 防止把学生的思维带偏。同时能解决问题的小组把组号写到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下面, 组内分配任务如何展讲。解决各组在黑板上的提问后, 教师根据自己备课时的预设补充提问, 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思考后再次合作或者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完成。

三、展讲环节

在学生练习展讲时教师要不断规范学生展讲的语气、动作、流程。开始一个月要求每个组展讲的都是学科长, 待学科长敢讲、会讲后鼓励学科长帮助其他组员展讲, 这时的加分项要调整, 组员展讲加分比组长展讲加分要多。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们组内互助的积极性。在展讲时学生要讲清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为了让学生展讲时其他学生能够认真听讲, 教师不能重复学生讲对的问题, 展讲的学生也可以针对自己展讲的问题对其他小组进行提问, 可以提问概念性问题或拓展性问题。

我所介绍的三个环节都是学生的活动。我们的教学改革不是教师不讲只让学生讲。讲与不讲, 不是一成不变的, 问题是教师怎么“讲”, 什么时候“讲”: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 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时, 学生质疑问难时, 在提问而学生不能答、指点而学生不开窍时, 学生经过讨论却不得要领时, 为了让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深入的认识时,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某一思维障碍时, 突破能开启学生心智、体现教学要求的知识重、难点时……都要讲。

我们用加分的方式激励学生。每个环节都有加分, 加分后对分数要定期汇总, 有奖励措施, 鼓励学生重视这个分数。如可以发信息向家长表扬分数高的小组成员。因为划分小组时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有的学生从来没被表扬过, 通过这种方式, 让好多学生找到了自信, 做得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反应慢、上课跟不上教师进度的学生, 用学生们的语言互相讲解, 讲的学生思路越来越清晰, 对知识的掌握越来越扎实, 听的学生不至于因为跟不上而放弃自己。让学生在进步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让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再进步。

成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 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自觉、行为的自觉。老师在学生的学习中, 起的是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我们首先要正确地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学习的基础状况, 在此基础上, 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进而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 就是要帮助他们坚持。人都是有惰性的, 尤其是十几岁的学生, 往往是三分钟的热度, 老师讲的时候激动, 讲完以后就不动, 这时候, 老师对学生的帮助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要经常关心他们的学习进度、学习的状况, 看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 要及时纠正, 同时, 看到学生的进步, 更要及时地鼓励, 让学生在进步中得到成功的快乐, 在快乐中增强成功的信心和决心。所以, 老师在教学中, 一定要做到低起点, 多台阶。尤其是学生的合作环节, 教师要多关注, 来回巡视看学生是否讨论的是和本学科有关的内容、讨论思路是否正确、各小组存在哪些共性问题等。评价机制加分原则都可以与学生共同商量来定, 学生自己参与制定, 则更容易遵守。

经过两年的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升。许多同学提前学完了物理学科知识。物理学科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压力而是兴趣。逐渐唤醒学生的内驱力, 把外在的要求, 变成学生内心的自觉, 变成学生对自己的要求, 这样, 我们的教育就接近成功了。

摘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 把老师的要求逐渐变成学生的行为自觉,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内在需要, 达到不教而教的境界。

“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心得 第5篇

那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方的我,上了这么久的课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加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上课方式不仅仅是老师讲课我们做好笔记学习就行,而是上课的四十五分钟前面三十分钟是老师给我们讲课f并且提出问题,然后剩下的十五分钟让我们小组进行讨论和解答。因为我们小组里面的每个同学都是要参与到讨论中来的,每个人都是要说出自己的看法的,所以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独立去尝试解答问题、分析思路的机会,在这样的方式下我们都得到了锻炼。

二、增强了我们的团结心和进取心

因为我们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之间是免不了竞争的,我们每个组都是要对其他小组的问题解答做出打分的,所以小组里面的每个同学都是在努力的做出思考,每个人都想要为这个集体争光,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一起努力,大家变得更加的团结了,大家一起为自己的小组获得更好的评价而加油,增强了大家积极进取的心。

三、好处的同时我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因为大家都参与到了讨论中来,所以大家自己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看法的同时,教室就会变得嘈杂,而如果有自制力比较差的同学就有可能利用这样的氛围来讲小话而不是在参与讨论,用大家讨论的声音了自己说话的声音,反而影响了他们自己的学习。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第6篇

【关键字】高中体育 小组合作学习 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备受广大师生欢迎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教师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更有动力投入课堂学习,如此,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必不可少,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运动技能且体验到学习中的乐趣。

一、采用分组教学方式,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各有差异,因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之后采用分组教学方式,将学生科学划分为若干异质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人数依据班级学生总人数而定,通常一个小组可有4-6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来进行高中体育教学。一般在体育分组教学中,学生的体能状况、性别、基础能力等是主要的分组依据,为了充分调动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需要为小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从而利于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动互启,共同进步。如在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时,教师要事先了解学生在初中时所掌握的基本能力程度,而后根据学生的现有能力进行科学分组,合理制定跳远课程的教学目标(次数、远度),鼓励小组成员进行合作交流与自主练习,通过互帮互助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尽快掌握教学动作,完成高中体育教学目标。

二、有效调控教学内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教师的指导与调控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能够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这对于高中体育教学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高中体育教师需要充当重要的指导者角色,有效调控教学内容,根据体育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要求,因而需要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调控,一些学生不太熟悉的、基本功要求较高的体育教学内容就不适合小组学习,而一些对学生基本功要求不太高的体育教学内容则更为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田径短跑起跑方式的教学、羽毛球教学等。这一类体育教学内容就适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6-8个学生为一小组,并选出能力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标准动作示范后,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学习与指导来纠正动作并掌握基本动作要领。

三、自由、灵活组合,促进小组合作积极性

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为了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进行人性化的组合安排,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可以采用自由、灵活的组合形式,以满足那些志趣相投、智能互补的学生成为同一小组伙伴的愿望。学生自由进行合作组合,这更利于学生发挥积极性与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中取得更大的进步空间,同时这种人性化的教学安排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创新意识。如体操技巧教学,这一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对学生的基本功要求并不高,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6-8人的小组。首先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标准动作示范,简化与分析每一个动作,让学生了解动作技巧掌握中的重点与难点。而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自主练习,并采取评比、奖励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在这种合作交流与学习的环境中还能够促进各自的情感,收获更多的友谊。

四、制定合作规则,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质量

无规则不成方圆,小组合作学习将每一个个性化的学生融合在一起,因而需要教师制定相应的小组合作规则,这样才不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的现象,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高质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等情况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选出每一个小组中的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树立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及个人职责,从而在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中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一般来说,组长是每一个合作小组中的领头人,需要担负对小组成员的管理、协调、组织等工作;记录员则是合作小组中的忠实记录者,负责对小组工作过程的记录及统计,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小组成员的学习状态;而报告员实质上是合作小组中的观察者、总结人,其以学习报告的形式向教师反映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轮流制的报告员能够让小组成员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学生遵循小组合作的规则,履行身为小组成员的职责,这些都能够有效促进高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第7篇

科学课堂案例重现:

在执教《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课时,我安排了一个由学生小组合作创作气象图标的环节。因为这一环节十分贴近日常生活,学生们都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所以不少学生都中规中矩地制作出了常见的天气图标,与天气预报中使用的标准天气图标大同小异。在听了各小组的汇报之后,我一一予以肯定,因为这至少说明学生不但能很好地掌握传统天气图标所表达的含义,而且能理解创作天气图标的基本原则。但我总觉得这样的“创作”中“作”的比例太大,“创”意不足,缺乏亮点,有些遗憾。当我再一次巡视课堂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幅令我眼前一亮的“晴天”天气图标———烈日下,操场上,一个孩子大汗淋漓地在跑步。这么富有创意的图标为什么没能代表小组在全班展示呢?在我的引导下,小组内的其他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个图标画起来太麻烦了”“这个人画得不好看”“我们在电视和书上没见过这样的图标”……回想起这些听起来理直气壮的批评,我陷入了沉思……

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支柱,也是这门学科所应坚持的原则,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科学课所要追求的根本目标之一。我们的科学课必须在坚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之科学态度的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播下科学探索精神的种子。笔者认为,科学教师理应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空打造成孕育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帮助学生拾级而上的扶梯,有望呵护“创新之花”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空中次第绽放。

扶梯一: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氛围

用多极对话制替代组长集中制,构建科学课的合作小组,保障民主平等的合作氛围。

科学教材的编号越来越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规律,越来越便于让学生从经验和现象中生长出新知识、新经验,而这种对新知识、新经验生长过程的体验比知识数量的叠加本身更重要,更贴近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鉴于此,小组合作理应避免组长集中制,以最大程度地消解“优势学生”对“弱势学生”的话语制约,使得一些有创新能力的学困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让充满儿童智慧、充满思考的想法得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由呈现和表达。

在课堂小组活动中,特别是讨论猜测等环节不设组长, 只设主持人,而且主持人随机更换,让每个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可以大胆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人人思考,人人发表看法,并学会对别人以及自己的观点作出客观的评价。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注意肯定学生的多种想法与思路,明确我们所研究的“科学”是一定范围内的相对科学,所以要接受一定范围内的多种结论并存。相信在这样民主、平等的合作氛围中,会有更多更好的想法得到肯定及展示,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听到拔节的声音!

扶梯二:培养“众人拾柴”的协作意识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对话规则才能更好地培养协作意识,使个体思维中“一闪念”的“创意”在“众人拾柴”式的协作下丰富、成型。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需建立“各抒己见”“扬长补短”“非否定”式的对话规则。另辟蹊径的创新思维往往稍纵即逝,也不够成熟,单单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很容易卡在思维的瓶颈处,难以突破壁垒。这时如果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能迅速将思维汇集到共同的兴奋点,集思广益,一定有益于催生出创新之花。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如果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认同并遵守“不否定”他人创意,积极为他人创意“补台”的合作原则,那每一个成员就都能放下怕被人耻笑、怕得不到共鸣之类的思想包袱,就能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之中,就好比形成了一个促进创新能力尽情施展的能量场,能大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激活思维的效益。

扶梯三:设置“动静结合”的合作模式

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大家的脑海里往往首先会浮现出学生们热热闹闹的讨论场面。的确,自信的表达、思维的碰撞能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刺激,能帮助他们拓宽思维广度,挖掘思维深度。但有时那种场面上的热闹只是一种表象,并不能说明课堂的真正成功,更不能说明学生真的有多大收获。因此,笔者试想,如果在小组讨论之前和小组汇报之后各留出一段时间给学生静静地思考,也许能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所帮助。胡适就曾讲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仅仅会大胆假设的人,可能是莽撞的,可能既没有根据,也没有对结果的充分估计,更没有对实验成功可能性大小的分析,这是不负责任的胡乱猜想, 不是科学的行动。同样,没有科学方法的指导,创新的想法可能没有结果,也可能是非理性的破坏作用,所以在小组讨论活动之前安排短暂的静思能让学生在不受任何干扰的前提下对自己的观点、看法进行一番自我甄别和完善,避免讨论时的莽撞。当然,也可以在班级交流之后设置“补充与评价”的环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不怕挫折的精神和随时准备纠正错误的态度,可以让学生回味、筛选、整合、消化刚刚接收到的诸多信息,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观点,从而真正有所悟有所得。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第8篇

关键词:就近分组,选择性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重组

打造高效课堂是当今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那么,审视这些高效的教学模式,我们不难发现,这里面隐含着一个关键词———合作,这种合作是一种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这种合作能促使学生学会“合作、互动、交流”,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子和手都动起来,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鉴于此,教师应着力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 以下是我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所作的再次探讨,并初步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分组:

一、为了方便,“就近分组”

在七年级刚入学时,老师对学生不很了解,也是为了方便,就采取了4人组,前后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 但是,通过课堂观察初步表明:有的小组合作时比较热烈,有的小组没有合作,小组之间的差异明显,个别小组合作比较深入,个别小组合作比较勉强,合作的深度不够.

二、选择性分组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在阶段性测试后,由老师选出成绩优异的前两名,做学习组长,再由组长选择组员. 哪个组的成绩优异就有活动课的机会, 而失败的组就要打扫卫生. 通过调查表明:合作学习中,学生更喜欢和自己关系较好的同学在一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喜欢和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也有学习成绩相近的学生喜欢在一起讨论问题. 可喜的是这种分组方式使我发现了合作学习中的骨干.

三、“同质分组”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 数学上的骨干力量脱颖而出,学生主动要求重新分组. 于是将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智力、性格等条件相近的学生编为一组,形成“同质分组”. 就是将原来一个大组分成了7个小组, 每组4人. 数学骨干成为组长. 但是,经过实践,同质分组产生了许多弊端. 因为同质分组必然分出不同等级的学习小组,高等级组的学生和低等级组的学生将在思想上发生混乱. 高等级组的学生合作精神很差, 明显产生骄傲情绪,不愿意帮助别人;低等级组的学生合作精神强,愿意帮助别人,但却不愿和高等级组的学生接触交往,明显产生自卑心理,有的不求上进,潜力不能发挥. 但是这种分组使数学骨干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四、“异质分组”

于是,我开始尝试异质分组: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学习成绩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 认为在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地促进优势互补,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前期培养的数学骨干自然被推举为小组长,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合作、交流与探究. 经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异质分组产生了如下好处:优秀学生在小组里自觉地发挥了榜样的作用,成为低成就学生学习的榜样;“兵教兵”得到了落实;伙伴关系得到了改善. 为了小组的荣誉,大家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尊重、学会了沟通、学会了谅解. 大家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思维方式逐渐丰富了起来;低成就的学生学习水平提升较快;优秀生由于帮助别人,在指导过程中,更进一步地整理了自己的知识系统,完善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学习方法更加优化,其学业成绩也就更加优异. 优秀生能够较好地控制组员的纪律,违反纪律的现象大大下降. 课堂上老师不必再为组织纪律而花费时间了,老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

五、重组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如下现象:在活动性、探究性较强的学习中,同一小组中学生会自发重组进行活动,然后再进行交流;在理解性、推理性较强的探索学习中,学生并不是立即开展讨论的,他们各自需要思考一段时间,期间包括计算、推理、猜测,然后才开展合作交流. 针对这种现象,我没有去制止,也没有去限制,我会鼓励组员可以随意走动. 我认为学习活动是一个多因素影响下的动态过程,其间矛盾纵横、关系复杂. 这样学习方式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整合其他的学习方式,为此我鼓励组员之间重组.

综上所述,不管是采取何种分组方式,教师只是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 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 组间相互竞争” 的局面. 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 还要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 学习结果评价依据学生平时的测验, 期中、期末成绩,通过几方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重视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相结合,总结成功的经验与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认识到自身在合作中的优点与不足,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合作技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第9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背景和理论基础

(一 ) 实 施 背景 。

1.国 外背景 。

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 四大支柱”之一是“ 学会合作”。由此可见,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其发展的国际背景[1]。

2.国 内背景 。

(1)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1862年我国开始实施班级授课制 , 班级授课制提高了教学效率, 扩大了教学规模, 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有其局限性, 其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 班级授课制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 这就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产生。

(2)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后来, 国家又“鼓励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3) 未来的社会不仅是一个竞争的社会 , 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

随着经济全球化, 创新研究不再是需要简单的个人活动而是需要团队的合作和知识的共享。小组合作学习顺应时代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 ) 理论 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者对知识是主动选择和主动建构, 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这意味着学习者的学习不是被动的, 而是主动获取信息并建构新的意义。社会建构主义者重视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 学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团结合作、积极构建, 不仅可以带动组内成员进步, 而且可以在交流中促进自身发展。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 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倡导有意义学习, 让学生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下主动探索新知识,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实现学生创造性地自我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特征

(一 ) 小 组 合作学 习 的 内 涵 。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异质分组后的组内成员互帮互助, 通过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 与其他小组形成竞争, 最终以团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的教学活动。

(二 ) 小 组 合作学 习 的特 征 。

1.组 内异质 , 组间同质 。

每个小组成员在兴趣、性别、成绩等方面合理搭配, 实现组内异质。为实现小组之间竞争的公平, 每个小组之间的水平都应该是相当的, 实现组间同质,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合理分工 , 明确职责 。

在合作小组中, 要挑选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和责任意识及学习上进的学生作为小组长, 监督组内成员的纪律并带动组内成员的学习进步。组内其他成员也要为其安排相应的任务充分调动组内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

3.以团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 。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不以个人成绩为奖励依据, 而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的标准。这种奖励方式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的个人竞争, 促进组内成员的团结合作, 使组内成员各尽其能, 得到共同发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 ) 转变 了学生的学 习方 式 。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模式,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由“满堂灌”到自主学习,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锻炼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 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 ) 提高了学生的学 习 兴趣 , 调 动 了学生的学 习 积 极 性 。

小组合作学习给予了学生极大的发展空间,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都有所提高。学生在导学案的带领下, 不断探索知识, 互帮互助, 共同解决问题, 在互帮互助和不断探索中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学习积极性高涨。

(三 ) 促 进了学生的 社会 性 发展 。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单一的个人活动, 而是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的融合,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问题, 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中加强学生情感的互动, 使学生由仅仅只顾个人荣辱到关注集体荣誉, 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另外, 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 小组合作学习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遇到分歧时学生学会了沟通和解决分歧,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更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 ) 小 组 合作流 于 形 式 , 忽 视 实质 内容 。

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的形式 , 忽视教学 的真正目的。一节课堂仅仅是45分钟, 教师提出几个问题, 学生合作讨论 , 讨论发言 后一节课 便草草结束, 这样学生很难做到合作探究。

(二 ) 把 学 习方 式 极 端 地 扩 大 化 。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某些教师把这种学习方式极端地扩大化, 整个课堂都进行小组合作。单一的小组合作不仅会产生审美疲劳, 而且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三 ) 不 确定 因 素 增 加 , 教师课 堂 驾驭 能力 不 够 。

传统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记, 课堂教学中一般不会出现特殊情况。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的权力下放, 课堂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 整个课堂活动并不是按照老师预想的进行, 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教师不进行相关培训便很难熟练驾驭课堂。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探究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集体意识的增强。

参考文献

刍议小组合作学习 第10篇

我很荣幸成为了一名基础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在这几年里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和谐的环境,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善于思考,让他们在课堂内外能畅所欲言。为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大胆开展了创新实践活动,迈开了自己坚实的第一步。

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

在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追求学生学会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目标。按照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性别比例、能力水平等情况,我们把学生以前以前后两桌为一个小组,把全班级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再课堂教学中,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然后再课堂教学中,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组织学习合作学习, 包括朗读、讨论、解答激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起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有些学生胆小,上课提问不愿回答,但在小组中就不一样了,他可以畅所欲言,实践长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也就会有所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讨论讲解,合作探究的方式

诚然,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可以很快地感知课文内容,充分理解全文内容,我们教师再及时地加以点拨: 这篇课文中,我们掌握了那些知识,还有那些需要学习,目的是提高他们现在问题的能力。在他们做好了充分准备之后,我鼓励学习也走上讲台,当当老师。这样的安排,不再是由老师提问,而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给以解答。通过反复阅读课文、讨论、回答,问题逐步明白了,课文也理解得更透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小组学习效果反馈的方式

一堂课下来,要想了解学生的具体接受情况,就得通过作业练习来反馈这堂课的效果。每次学完课文后,我们都会通过检查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如果单凭老师出题来考学生,无论是题型、题量,还是难易程度都会形成定势。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出一套题。条件是,与这堂课的内容有关,而且,你这个小组的成员必须会做。这样,同学们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踊跃的翻课本,找课外书,都想给别组同学一份满意的答卷。在看过之后,我会选出试卷水平较高的同学给予表扬,给其他同学以鼓励。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第11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效数学;新授课;试题练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新授课中的开展

对于长久在单一灌输式课堂中的学生们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我们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认真贯彻小组合作探究的中心思想,以确保课堂效率高效实现。

例如,在教学有关“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选择小组合作探究模式,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之后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圆与圆之间有哪几种位置关系?(2)已知⊙O1和⊙O2外切,都与⊙O3内切,如果O1O2=3,O1O3=1,O2O3=2,则⊙O1、⊙O2与⊙O3的半径分别是 。引导小组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之后,我们要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试题练习中的应用

试题练习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因此,在试题练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促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例如,在解答“在△ABC中,AB=AC,D是AB上一点,DE⊥BC,E是垂足,ED的延长线交CA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D=AF”这是一道简单的几何求证题,但也是一道一题多解题目。所以,我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该题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寻找解题思路。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思想,要有效地将小组合作学习贯彻到数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第12篇

一、高中语文学习现状

因为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对课文进行认真研读及领会后才能完成任务。而现在的高中语文学习课堂却呈现出一种教师在讲台上兴致盎然的讲与讲台下学生的昏昏欲睡形成鲜明对比, 也成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死结。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没有形成思索的主体, 没有形成参与意识, 所以教师讲得再动听, 学生也不会动情。

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一) 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二) 分组方式

合作小组的目标是提高学习成绩, 活跃课堂氛围, 促进学生互助探讨交流, 取长补短。分组人数上一般以5 人左右为宜, 组成差异化的小组进行探讨交流。在原则上应当依据单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平时活跃程度、兴趣取向、学习成绩等各种因素, 对各个小组的组成成员进行合理的配置, 以便小组之间差异不大,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形成优良的学习环境。同时小组内设有组长或记录员等, 但这些职位需要定期更换, 从而保持学员的积极性。

(三) 明确任务

明确学习任务, 每次都要求小组明确学习目标, 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方法,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因为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在身, 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做到有章可循, 在讨论时有一个明确的思路, 而不会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同时要求组长在讨论时明确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分工, 确保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因为合作学习是多人一起的合作学习方式, 不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 这种团队合作形式要求每一个小组合作成员增加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学习《琵琶行》课文时, 我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 了解全文。然后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并在组内划分职责, 在课外让学生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以灵活多样的表演形式展示和表述课文中的内容, 同时教师要给出一些相关要求, 比如:小组内的人员必须全员参加;演绎符合自己人物性格的角色;要有创意和丰富的想象力;补充一些你认为课文中的事实已发生却被作者隐去的故事情节;以课文中主人公的身份来演绎其故事;要以密切的合作表现团队精神。表演时要求班级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并打分。小组成员在表演时经过巧妙的加工生动的语言, 形象的动作, 丰富的表情, 表演得入情入境, 既理解了课文内容, 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同时激发了兴趣。通过这次分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在排演中学生能够相互间进行有效的沟通, 实现资源的有机融合。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表演中就能对课文产生深刻的印象, 还原课文的真实场景, 学习的兴趣就会不经意间地表现出来。

(四)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头戏, 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一个问题的理解每个学生因个人阅历不同, 体验不同而有所不同, 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我通常先安排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然后带着每个人对课文不同的理解再进入小组进行探究和交流, 在小组内将不同的问题解决掉, 这种方式为提高学困生或思维懒惰者提供了一个促进学习的平台, 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五) 加强小组间互比进步

这是一个组与组之间交流的方式。要求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小组向全班汇报学习成果, 针对这一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有效的讨论并补充, 也可以帮助某一小组解决他们的困惑。

三、各个小组之间的激励机制

设立各种荣誉和奖励来调动小组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合作讨论、展示表现、质疑对抗的兴趣和主动性, 应实行阶段性评定 (如每周或每月一次)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学科小状元:如检测满分评为数学小状元;纠错之星: 平时纠错次数多且质量高的;展示风釆奖: 上台次数多并且讲得很好的同学;优秀合作小队: 处于班级前4 名的小组或进步名次超4 个名次的小组;工作负责奖: 各小组工作最负责的同学;质疑之星: 提出问题最多的并且有质量的。

四、结论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改善了原有的师生关系, 改变了教学模式,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使小组成员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使语文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 使小组内学生都增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介绍, 和在课堂上的应用效果做了相应的阐述, 说明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新课标讨论

参考文献

[1]陈海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

上一篇:生物学派理论下一篇:女性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