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段范文

2024-09-11

中年级段范文(精选12篇)

中年级段 第1篇

一、为何加强“段”的训练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全国第六次阅读教学研讨会总结时指出, 当前阅读教学的一大问题, 是阶段性目标不清, 教学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低年级忽视朗读教学和词句教学;中年级忽视段的教学;高年级只注重分析内容, 忽视语言学习, 忽视领悟写法。

课改以来,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的确忽视了“段”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没有特别强调段落的要求, 因而很多教师认为这是要淡化段落的教学, 甚至有教师认为“段”的训练已不再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了, 只重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这种理解未免有些偏颇, 也过于教条化。

近年来, 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观摩课上, 常见到这种现象:在通读全文以后, 教师就直扑词句的品析, 不惜在词句的理解上做“文本细读”。这样, 阅读教学的学段特点体现在哪里?我们常常抱怨学生的作文空洞, 不能把意思写具体、写生动, 其实这些与我们中年级的段落学习不扎实有直接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 中年级阅读教学是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把握好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尺度, 应是提高中年级阅读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为了加强这个阶段的教学实效, 有必要将段的训练作为中年级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 中年级语文能力的培养也要着重体现在段的训练上。实践证明, 如果在中年级忽视了段的训练, 从识字为重点的训练一下子跳到篇章结构的训练, 整个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就会出现一个明显的马鞍形。所以, 在教学中要改变这个局面, 其主要措施便是加强段的训练。

二、如何找准“段”的落脚点

教师在进行段落教学时, 要切记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至理名言。因此, 我们在第二学段中要特别关注从词句过渡到篇章的“段落”教学, 关注作者表达某一意思时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作者的描写顺序是怎样的, 是怎样具体地描述出来的, 注意把规律性的东西找出来教给学生。那么, 教师该怎样从由很多段落组成的文章中, 选择适宜的段落作为落脚点进行教学呢?

(一) 选择语言表达有特色的段落

语文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就应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习得基本的语文能力, 懂得运用语文的规律。课堂上不管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 也不管涉及什么领域, 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也就是说语文姓“语”, 即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编者精心挑选入编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个性, 语言都是经过加工提炼、合乎规范的, 因而教学时教师要着眼于那些凸显文本表达特色的或具有某种规律性的鲜明的语言现象, 如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 引导学生研究“怎么写”的问题。

如《检阅》第六段由五个问句组成, 这是小学生第一次碰到的陌生化的语言特点, 这样的段落既新颖又易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 教学时可作为重点突破。又如《秋天的雨》第二段:“你看,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飘哇飘哇, 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细读这个句子, 会发现它在表达上有着鲜明的特点:人格化的写作手法, 新颖化的句式描写, 多样化的遣词造句, 使句子显得那么生动、有趣而富有诗意, 是不可多得的语言学习范本。像这样语言有特色的段落就可成为学生阅读、积累、仿写最好的学习资源。

(二) 着眼构段方式有特点的段落

在教学目标上, 高年级将从篇章入手, 着眼全篇, 揣摩段落间的联系。为了给高年级的谋篇布局打下基础, 中年级“段”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任何篇章都是由段构成的, 只有在中年级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构段, 才能在高年级更好地进行篇章的教学。因而, 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构段的完整统一, 即一段话要集中表达一个意思, 不要把与本段段意无关的内容写进同一段落里去;还要注意一个段落要把一个意思说完整, 不要把一个意思硬拆成两段来说。通过段的训练, 使学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能把有关的内容有顺序地表现出来, 懂得怎样连句成段, 写清段内的各个层次。

在中年级的教材中, 最常见的构段方式有总分式 (总分、分总、总分总) 、并列式、因果式、承接式等。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 第二段是因果式, 先写结果“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再交代原因“海底高低不平, 有山崖, 有峡谷, 海水有深有浅, 从海面看, 色彩就不同了”;第三段是并列式, 分别写了珊瑚、海参、大龙虾;第四、六段是总分式, 如第六段共四句话, 第一句总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然后从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具体分述。教师可引导学生先了解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找到总起句;再说说课文是怎样把“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写具体的, 引导学生了解分述部分从海鸟、鸟蛋、鸟粪三方面来写, 通过“一片片、各种、遍地、厚厚”等词语体会鸟的多。

三、怎样进行“段”的练习

学生学语文的目的重在用语文, 只有在实践中学会了运用语言, 才是真正地学好了语文, 也真正体现了把课文当成一个“例子”, 取得以“一例带一类”的良好效果。因而, 课内习得的语言规律要及时地进行迁移, 那教师该如何设计有效的练习,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一) 从练习内容考虑——既要结合文内又要拓展文外

文内:即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的随文练笔。这是时下较流行的一种练笔方式, 它是以课文内容为写作材料, 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 彼此交融, 和谐运行。且随文练笔不同于单元习作训练, 其选材角度小, 内容简短, 贴近实际, 紧随阅读教学, 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可谓是“作文快餐”, 简单而实用。

如《荷花》一课中的第二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 无论从构段方式, 还是语言表达上都有特点, 特别是“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句式的运用值得学生练习运用。于是, 教师在教学第三段时, 让学生以此为依托进行小练笔:“这么多的白荷花,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有的……”学生发挥想象, 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有的荷花低着头, 弯着腰, 好像在欣赏水里的倒影。有的荷花昂着头, 挺着胸, 好像一个站立着的哨兵。有的荷花躲在荷叶背后, 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荷花舒展开小脸颊, 好像在尽情享受着“日光浴”。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 既回归了文本, 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荷花的美, 又对所学段落进行了拓展运用, 可谓一举两得。

文外:即根据课文里“段”的学习进行课外内容拓展的小练笔。《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而, 教师要将课内小课堂延伸到课外大课堂, 引导学生将课内习得的语言规律及时加以运用, 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练习实践机会, 通过举一反三的练习促成所学语言的全面消化, 使典型段落的表达方法真正落到实处, 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达到“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的效果。

如学习了《燕子》第一段, 让学生也模仿着这一段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有的学生就写了:一对长长的耳朵, 一双红红的眼睛, 一张小巧的三瓣嘴, 再加上一个短尾巴, 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兔子。这次拓展到课外内容的练习, 学生不仅掌握了构段方式, 还学会了正确使用量词以及有顺序地进行描写。

(二) 从练习效度考虑——既要挖掘广度又要设计梯度

广度:即训练范围要广泛。中年级教材中涉及的构段形式并不单一, 有多种构段方式。练习时, 教师不要只练习一种或两种形式, 而要将中年级涉及的段的形式全面铺开进行训练。有时可进行不同构段方式写不同内容的训练, 有时可进行不同构段方式写同一内容的训练, 有时还可进行同一构段方式写不同内容的训练。通过不同的练习方式, 学生熟练、灵活地掌握各种构段形式, 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效果。

如总分式构段方式在教材中频繁出现, 但每次涉及的写作内容都会有所不同。《槐乡的孩子》第三段中的总分式是描写天气的;《赵州桥》第三段中的总分式是描写景物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三段中的总分式是描写人物的;《翠鸟》第一段中的总分式是描写动物的……所以在进行“总分式”练习时, 要考虑训练的广度, 让学生运用总分式写出不同的内容来, 为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各类文章的写作打下基础。

梯度:即训练要由易到难。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有能力的获得都需要一个过程, 才能逐步达到最终目标。所以进行练习时教师要设计好梯度,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由基本到综合。只有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段的训练, 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段的结构特点, 为将来写“篇”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上述《燕子》一例, 学生学习了第一段后, 仿写了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当学到第二单元《翠鸟》第一段时, 又遇到了描写动物外形的总分式构段方式。这时进行练习教师就要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为《翠鸟》一文作者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 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 让学生感受到了课文独特的语言美。于是, 学完了这段, 让学生在原有写段的基础上加以修改, 学生修改为:我家的小兔子真是活泼可爱。一双红红的眼睛, 像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宝石;一张小巧的三瓣嘴好像合不拢, 露出碎玉似的小牙;身后还有一个短短的尾巴, 像一个小绒球, 真好玩。这样训练, 在原有练习的基础上加大了难度, 也设计了梯度, 学生易接受, 也易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 从练习主体考虑——既要关注全面又要考虑分层

全面:即关注全体学生, 这是有效练习的保证。因为有效的练习是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得积极, 练得有效。在如今追求轻负高效的形势下, 教师更要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设计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性练习, 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 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体, 在整体参与中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达到高效的训练。

分层:即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 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体现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通过分层练习, 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语文需要。

如进行《花钟》第一段教学时, 训练的语言点较多:时间词位置的变换、拟人手法的运用、如何做到准确表达等。在进行段的拓展性练习时, 教师考虑到不同层面学生的能力, 作了分层练习:可以选择段中1~2个语言点进行练习, 可以学写一两句话, 能干的同学可以写一段话……注重练习的质, 而非练习的量。这样, 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练习的机会, 同时也让每个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八年级年级段工作计划 第2篇

工作计划

靳现伟

2018年3月6

日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段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八年级第二学期是一个关键阶段,学生在学习和纪律上面的分化逐渐明显,优秀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渐加大的学习的投入,所以这一部分学生比较稳定。另外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上的困难,带来一系列的焦躁不安,经常游走在违纪的边缘,这是需要盯防的重点,所以关注这一部分学生是重中之重。

本学期结合八年级的实际情况,抓紧抓好常规教育,落实学校提出的“班级管理八要点”,关注课堂,关注宿舍,关注学生的安全和健康,以提高八年级整体学生的素养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以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抓手,强化班级课堂纪律的管理,注重过程的要求,切实抓好整个八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为顺利过渡到九年级年级做好准备。

一、学期工作目标:

1、落实“班级管理八要点”。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树立班级负责人的威信,责任落实到具体,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负责管理,提高其管理的能效,减轻班主任老师的管理压力,让班主任多关注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的质量。

2、班级稳定,教学顺利推进,预防乱班乱堂的出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班级之间相互协调,遇到问题班级之间及时沟通,不积压问题,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之间多协调多沟通,及时化解遇到的矛盾,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不断提升班级整体的竞争力。

3、以活动育人为核心,利用天气转暖,适宜学生室外活动的时机,年级段开展一系列的组织活动,比如跳绳比赛、立定跳远比赛、掷实心球比赛、1000、800米跑步比赛等等,以中考科目为主的训练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班级的凝聚力,同时也达到锻炼学生体质的效果。

4、加强考试研究,特别是每个月底的月考,精心组织,严格监考,流水批阅,争取每次都得到最真实的成绩,为我们下一步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试题的难度有一定的层次,题量应该靠近中考的要求,让学生完成题目之后有一定的回味。提高出题的质量,达到考试的效果。

5、做好质量分析会的安排工作。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这几次考试结束,及时组织质量分析会,可以是年级层面的,也可以是班级层面的,比如一个层次的班级可以放在一起,进行质量分析,分析要落实到人,有层次有梯度,真正能够找到问题的所在,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6、做好八年级地理、生物中考的相关工作。6月27日是八年级学生中考的揭幕战,时间紧任务重,做好学生的信息采集工作和有关考试的信息工作,力争中考第一仗来个开门红。

二、学期工作重点:

1、加强学生管理,提高管理的实效性,关注年级落实“班级管理八要点”的情况。

2、加强考试安排,力争摸清年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稳步推进,为九年级上学期的中考目标提供参考。

3、加大常规管理,关注学生安全,预防恶性事件发生。加强教师值班管理,责任到人,争取每个时段都有管理。

4、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抓前四分之一的学生,提高年级的整体竞争力,抓好后四分之一的学生,预防两极分化,为年级稳定做好铺垫。

5、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稳定有序的推进教学秩序。对问题生及时处理,不能影响班级的稳定发展。

6、组织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多表扬先进,督促后进,鼓舞学生安心于学习。

7、加强班级干部的培训,做好责任分工,争做年级最负责任的小干部。

8、利用团组织的影响,抓好优秀生的管理工作,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加入共青团组织,成为学生当中的先进分子,带动年级风气的转变,树立正风正气。

9、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10、优秀班集体建设。区级三好学生的申报。

三、学期具体措施: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管理工作牵动着整个年级的神经,是年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各项工作及时布置,及时反馈都需要班主任的参与。在日常工作中多帮助,多提携,多支持,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班主任队伍,对于提升年级段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良好学风的形成,良好班风的建设,都和任课教师的工作分不开。对于老师要多帮助,多伸手,少一份埋怨,少一份指责,工作抢着做,事情抢着干,用自己的带头行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做好本职工作是天职,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本分。

3、强化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班风、校风的重要表现。本学期,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管理,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常规纪律教育,学习落实各项常规。严格按照学生处颁布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要求、管理,促使学生自强、自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注重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生有很大的可塑性,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注意学习方法的改进和引导,从现在努力也可以扭转不利的局面。平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抓课堂听讲,又要抓课后练习。对于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要早发现,早处理,不任其发展。学习上要照顾大部分学生,抓两头、促中间,一方面注重补差,防止后进生队伍扩大,另一方面切实做好对学生自理、自制、自解、自学能力的培养,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5、提高自身素质,着力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所有的年级老师振奋精神,充满信心,勇于面对挑战,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尽快从老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使新的课程理念真正能够内化为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备课组的职能,把集体备课和听课制度落到实处,切实做好横向交流、优势互补。另外,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各个老师根据本班的情况,落实补差工作,对学生分层辅导,分类评价,提高综合的竞争力。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生存的所在。着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新课程、新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努力上好教改实验课程,每位教师必须把标准立在大纲上,眼睛盯在质量上,功夫花在备课上,点子出在课堂上,确保课堂效率的提高。

6、工作,注重教书育人,用爱心和信心去带好班级,管理好班级,充分发挥班主任、科任老师的作用,有效的协调好任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全年级的老师用力到一处,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7、做好年级的卫生保洁工作,做到教室卫生,楼道干净,配合学校的检查,做一个文明卫生的年级段。

中年级段 第3篇

如何提升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词语教学的年段特点尤为重要,只有切准年段特点,词语教学才能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成效明显。要突出词语教学的年段特点,重在三个“紧贴”:一要紧贴课标,瞄准词语教学的“核心点”;二要紧贴学生,摸清词语教学的“基准点”;三要紧贴教材,把握词语教学的“关键点”。基于以上思考,结合《圆圆的沙粒》一文,针对小学中年级词语教学略作探讨。

一、紧贴课标,瞄准词语教学“核心点”

在小学阶段,不同的学段,词语教学分担着不同的教学任务。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词语教学做出了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从中可见,理解词语是中年级词语教学的重要方面,并且明确指出三个“做到”:一是做到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二是做到借助字词典理解词语;三是做到结合生活积累理解词语。

出示:“变珍珠,哈哈哈!异想天开!”

师:伙伴们为什么说小沙粒异想天开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两分钟)

生:异想天开就是说小沙粒想变成珍珠,但是不可能,很多小伙伴都在嘲笑她。

生:我觉得小沙粒不可思议,明明是一颗沙粒,怎么可能变成珍珠呢?想法让人好笑。

生: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小沙粒的想法让人无法理解,但是最后她真的变成了珍珠。一开始是异想天开,后来梦想成真。

师:是啊,沙粒怎么能变成珍珠了?小沙粒的想法确实不切实际,不可思议。那么你觉得“异想天开”就是指什么呢?

生:不可能做这件事,比如说不劳而获就是这个意思。

生:就是胡思乱想。想了也白想,一千年也做不到,就像日本想窃取我国的钓鱼岛。

生:就是说想得倒美,但是不可能做到这件事。

师:是的,你们结合实际来谈了,这样我们打开词典,查查“异想天开”,怎么规范的理解这个词语。(学生拿出字典查找意思)

生:异想天开就是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师:看来大家的理解已经接近字典的规范解释了,真不错。小沙粒的想法确实不切实际,所以大家都在嘲笑她,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读出小沙粒的异想天开吗?(反复读,体会“异想天开”一词)

以上案例,通过“联系课文”、“结合生活”和“查字词典”三个步骤,组织学生先从课文入手感知“异想天开”,充分发挥文本的价值。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积累和经验,大致理解“异想天开”的意思。最后通过查字典规范认识“异想天开”的意思。一词“三解”,紧扣文本,联通生活,求教字典,理解词语立体化,多元化,充分体现了中年级词语教学的课标精神。

二、紧贴学生,摸清词语教学“基准点”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认识和理解生字的方法,具备了初步的识字能力。到了三年级,除了要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习词语的能力。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恰当的点拨,才能引领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

《圆圆的沙粒》一文中,有些词语比较抽象,学生缺乏直观认识,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对课文中一些一时难以理解的词语,通常可以采用“拆词”和“换词”来理解。比如说“真诚”,就可以通过拆词帮助学生理解,先理解“真”和“诚”的意思,然后再理解“真诚”这个词语的意思。又如“嘲笑”,就可以让学生找它的近义词,如“讽刺”“讥讽”等。

理解词语的方法虽然有很多,但是面对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不同的课文,依据生字词在文中的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学习词语,做到因文而设,因材施教。

三、紧贴教材,把握词语教学“关键点”

《圆圆的沙粒》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拟人体童话。这篇文章篇幅不长,学生读完整篇文章约两分半钟,对于文章的大致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并不是很难。但是要真正走进主人公小沙粒的内心世界,体会小沙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感受小沙粒变成珍珠的这份决心,还需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来理解,只有把关键词语理解到位,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

在整篇文章中,“坦然”一词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领会文章主旨的重点词语。教学中,首先组织学生思考圆圆的沙粒在听到伙伴们的嘲笑之后是怎么做的?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小沙粒钻进蚌壳内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最后启发学生对比小沙粒变成珍珠的前后有什么变化?从而一步步带着学生走进小沙粒的内心世界,感受小沙粒静静地面对同伴的嘲笑,默默地忍受黑暗苦闷的壳内生活,进而逐步理解“坦然”一词。

中年级段 第4篇

1. 起点:将朗读训练抓好

在段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 针对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生, 以读作导是开展语言训练的有效形式。例如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之时, 在爸爸的灵杦归来这个部分, 可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点名读的形式, 让学生明白在这部分文章说了什么, 哪些字词用得最好, 并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着雷利的无法排除的伤痛以及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这样利用形式多样化的朗读训练, 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几个自然段中的组词成句, 组句成段的结构的特点。

2. 基点:导以语言训练

孩子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就是中年级阶段, 在进行段的阅读实践教学的时候, 我们应当把握这个阶段, 并充分关注累积与应用词语句式等语言材料, 尽可能将时间少花费在术语、概念的讲解分析之上, 因此段的阅读实践教学基础应当放在词汇的累积与句式的运用方面。不但可以将阅读理解教学与词句累积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 并且可以让同学们在语言训练过程中了解到句与句之间的前后联系。

3. 折点:渗入思维训练

给文章分段, 并将段落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来, 弄明白句与句、段与段相互间的联系是段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些方面的训练也就可以慢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段的阅读应当用思维训练来引导。比如在进行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含义, 就应当先将这段话细分成一句一句的话, 一个词一个词地进行讲解。把握好这部分课文之后, 对句与句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重点分析, 如此, 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训练的过程中, 也就将段的阅读带动了起来。

4. 难点:建设模式化的训练

在实践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重难点往往都是在需要老师重点讲解分析的部分, 在这部分学生很难进行自学。在段的阅读教学之时, 为了有效攻克这重难点, 应当建立模式化的段阅读训练, 让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在一起。笔者在进行重难点段落导读教学的时候, 一般都让同学们根据下面几个步骤进行学习:第一, 把握整体感知, 将段落内容通读一边, 对段落大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 一句句慢慢细读, 弄明白段落中有多少句话, 这些话又都分别说了什么内容;第三, 将段落中各句之间在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关系把握好;第四, 弄明白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将这个段落表达出来的。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开头段与结尾段之间的联系。

利用这种模式化的语言训练方式, 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提高其自学能力, 同时又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打好了基础。

5. 重点:组织迁移性训练

所谓的迁移性训练指的是把某些学习方法或者知识, 用在新问题解决之上的训练, 最终实现“授人以渔”的目的。因此, 在进行段的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组织好学生开展迁移性训练。

6. 终点:用写段学篇的语言训练作为辅助教学

篇的训练是段的阅读教学的终点, 为了很好地实现这一过渡, 就需要充分关注片段写作练习。第一, 自然段写作练习, 例如要求学生应用总起分述的构段方式将所要求的内容写出来:可以写某个熟悉的人某方面的特点或品质, 也可以写某处景色, 还可以写某个活动场面等。第二, 让学生用“分—总、总—分、总—分—总”结构段式进行写作练习。例如在写人物某方面特点时, 可以让学生先用一句话概括出人物的总特点, 之后将人物外形各个特点用并列式构段策略写出来, 形成“总—分”的结构段式。通过上述两种写段训练的反反复复练习,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构段能力与思维水平, 慢慢从段过渡到篇。

综上所述, 只有把握好中年级段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才可以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培养并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孟令全.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J].课程·教材·教法, 2006 (9) .

小学中年段阅读篇目 第5篇

1.《皮皮鲁传》《鲁西西传》学苑出版社郑渊洁著

2.《乌丢丢的奇遇》江苏少儿出版社金波著

3.《高士其科普童话》人民文学出版社高士其著

4.《金波儿童诗选》金波著

5.《草房子》江苏少儿出版社曹文轩

6.《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江苏人民出版社秦文君著

7.《中华上下五千年》宁夏少年儿童出版社

8.《克雷洛夫寓言》江苏少儿出版社[俄罗斯]克雷洛夫著

9.《一千零一夜全集》(全6册)江苏少儿出版社

10.《亲爱的汉修先生》新蕾出版社[美]贝芙莉•克莱瑞著

11.《西游记》江苏少儿出版社吴承恩著

12.《中国民间故事》江苏文艺出版社

13.《中外名人故事》江苏文艺出版社

14.《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湖北少儿出版社叶永烈

15.《十万个为什么》广西教育出版

中年级古诗背诵篇目(28首)——语文课程标准推荐

1.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2.所见(牧童骑黄牛)袁枚

3.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4.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5.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6.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

7.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8.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

9.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

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

11.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12.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13.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14.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15.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16.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17.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18.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19.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20.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21.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

22.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23.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

24.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25.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26.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范成大

27.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范成大

28.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郑燮

小学高年段阅读篇目

1.《稻草人》人民文学出版社叶圣陶著

2.《寄小读者》江苏少儿出版社冰心著

3.《三国演义》 江苏人民出版社罗贯中著

4.《水浒传》 江苏人民出版社施耐庵著

5.《论语》浙江少儿出版社孔子著

6.《青铜葵花》江苏少儿出版社曹文轩著

7.《女儿的故事》 江苏少儿出版社梅子涵著

8.《芝麻开门》 江苏人民出版社祁 智著

9.《呼兰河传》 江苏古籍出版社萧红著

10.《夏洛的网》 上海译文出版社[美]EB•怀特著

11.《窗边的小豆豆》 南海出版社[日]黑柳彻子著

12.《汤姆•索亚历险记》江苏少儿[美]马克•吐温著

13.《鲁滨逊飘流记》江苏少儿[英]丹尼尔•笛福著

14.《格列佛游记》江苏少儿 [英]乔纳森•斯威夫特著

1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江苏少儿 [美]海伦•凯勒著

高年级古诗背诵篇目(30首)——语文课程标准推荐

1.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高鼎

2.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3.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4.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7.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8.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9.蜂(不论平地与山尖)

10.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1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12.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

1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14.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15.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16.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17.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18.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19.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20.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2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2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23.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24.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

25.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

26.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27.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苏轼王昌龄王昌龄李白王之涣高适李商隐罗隐王翰杜牧杜甫张志和张继王安石王安石苏轼苏轼刘禹锡陆游陆游杨万里朱熹林升翁卷王维王冕

28.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于谦

29.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李清照

如何培养中年段学生的语用能力 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年段 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4-051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就是语用教学。著名特级教师藤春友提出:“当下的语用教学应该依据年段,分层落实;关注文体,抓住目标;习得做法,突出品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在语用能力的培养方面,许多教师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年段目标不明,致使学生的语用能力不能真正提升。那么,在小学中年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呢?

一、精选典范语段,着力语言训练

段的训练是中年级语言训练的重点。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关注文本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学习作者是如何表达、如何组句成段的。

《海底世界》教学片断。

师:作者在描写海底动物的活动时是按照什么方法来描写的?

生1:先总后分的方法。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2:先总说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然后又分别描写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是如何进行活动的。

师:这样的描写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生3:描写非常清楚、具体,让人一目了然。

师:这就是独特表达方式的妙用。我们在写一段话时也要像这样,不仅要注意把事物写具体,还要注重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下面请大家以“节日到了,广场上热闹非凡……”为开头写一段话。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精心选择了一个具有典型结构的段落,在循循善诱中让学生明白了作者是如何选择语言材料,以及按照什么方法编排内容的。在此基础上,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进行片断练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强化阅读感悟,美化阅读感受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关注语用训练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但是,与此同时,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为了语用而语用的训练,致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苍白无力。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细细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把握语言文字的内涵,从而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泉城》教学片断。

师:下面我们一起到珍珠泉这个地方去看看(图片展示)。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并且与图片对照,想一想,珍珠泉美吗?美在什么地方?作者是如何把这种美展现在读者面前的?

生1:作者是通过词语把这种美展现出来的,让人读了以后产生无限向往之情,真想亲自到珍珠泉去看看。

师:把你们的想法具体说一说。

生2:“泉水从地下往上涌……珍珠……”,一个“涌”字把泉水的灵性、生动性充分展示了出来,并且把泉水比作珍珠,看上去多美啊!

生3:“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把珍珠泉的美彻底展现了出来。

师:作者写得这么美,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结合段落中语言美的特点,教师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品味感悟上。在这样的品味中不仅使学生真正领略到了珍珠泉的美,而且为学生发展语言,培养语感,以及灵活运用语言丰富自己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三、创设想象情境,丰富语用经验

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章会预留一些空白,这些空白之处往往就给学生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语文教师应合理利用这些空白,精心创设一个个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想象、去补白。

《第一朵杏花》教学片断。

师: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在这一年中,这个孩子是如何度过的呢?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生1:竺爷爷让孩子记得明年第一朵杏花开放时要告诉他,孩子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由于孩子年龄小,对于春夏秋冬以及如何观看日历这些知识都还不懂,她就记住了一点,那就是天天看,生怕错过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多么认真的孩子啊!

生2:孩子天天到杏花树跟前看,并且经常自言自语地说:“花儿啊,快开放吧,我等着你……”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瞄准了作者在时间描写上的空白处,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课文补充完整。这不仅丰富了文本内容,而且在补白的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赋予了课堂不一样的精彩,落实了语用训练。

总之,依据中年段学生过渡性明显的特点,教师要抓好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言语技能,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微作文:助力中年段习作起步 第7篇

一、课间微作文,指导学生观察和积累

生活中不缺乏作文素材,但刚刚步入中年段的学生常感到“无米下锅”。这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于是,我试着用日记或摘抄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们积累素材。然而,日记格式固定,且每天一篇,批改不及时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摘抄形式单一,学生会抄却不会灵活运用,高耗低效,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那么,能不能利用在校时间,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并及时布置书写短小片段的作业呢?

于是,下雨的清晨,我让孩子们回忆一下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观察一下玻璃上的雨帘,听听雨声的淅沥,以“雨中即景”为题写一段微作文。冬雪的日子,我给孩子们读读徐志摩的诗《雪花的快乐》,并鼓励孩子们“去操场上拥抱这落入凡间的精灵吧”。孩子们高喊着狂奔而去,在雪地上跳跃,伸出舌头品尝雪花的味道。他们玩够了,我又说:“可惜,太阳快出来了,我们赶紧把这份快乐写下来,以免被太阳晒跑了!”孩子们略加思索,信笔写来。当迟到的学生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把迟到的感受如实记录下来。当黑板擦断为两截时,我让同学们以板擦的口吻写写“板擦的哭诉”……就这样,学生在休息的间隙随时拿起笔来,记录生活的点滴,养成了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

其实,微作文簿就是学生的作文素材库,自然界的风霜雨雪、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周围的人或事物等等,皆可入文。但前期的积累还需要教师指引点拨、家长鼓励支持。因此,我鼓励学生给自己的微作文簿起一 个好听的 名字 ,如“凡人妙语”“我手写我口”“三年级的小豆豆”等等;也可以配上好看的插画,跟老师、家长、同学多“晒晒”,读者还可以评论加星等。

由于“课间微作文”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材料新鲜,书写及时,因而一学期下来,学生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课堂微作文,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是分离的:阅读教学时很少提及作文教学;每周两节的作文指导课也似乎与阅读毫不相关。其实,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恰恰是学生习作的最好例子。阅读和写作原本就密不可分。叶圣陶先生指出:读与写的关系密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是基础,写作是倾吐,是内化;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先有吸收才有倾吐。这就是说,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才是提升二者教学效率的根本方法。

课堂微作文能有效沟通读与写,架设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一方面,教师对教材中的习作练笔进行梳理,明确习作方向,以便进行分散训练。另一方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这一宝贵的资源,从语言、写法、结构等方面关注表达,寻找恰当的读写训练点。二者的耦合点,正是微作文训练点。通过课堂微作文,学生将课文学习所得熟练地运用到习作中,也将习作能力的提升化整为零,再分散落实到阅读的说写训练当中,由读学写,以写促读,逐步提升习作表达能力,提升读写结合的效果。笔者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为例,谈一谈具体操作方法。

1.言语形式的仿写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作家的个性化语言,并通过仿写课文中一些形式感较强、表达效果独特的句式和段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

为了让学生体会抓住特点、不必面面俱到的写法,特级教师薛法根曾经用“瘦高个,骆驼背,小脑袋,大板牙”来描述自己的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受他的启发,我发现《燕子》一课中有一段描写燕子外形的文字,语言极其简洁,生动地勾勒出了燕子的外形特点。这一段描写与写人、写物的方法有相通之处,即抓住特点、深入观察、简要概括。再结合本册《语文园地二》中“写熟悉的人”,我便设计了这样的练笔:模仿这段话,抓住同学的特点,简要写写同学的外貌,写完后让大家猜猜这是谁,看谁写得最像。于是,学生们先是低头书写,继而热烈讨论,兴致勃勃。“白净的脸庞上架着一副眼镜,一张嘴就像是打开了小喇叭。”一个同学刚读完,教室里便像炸开了锅:“刘明明!”“对,就是他。”“高音喇叭,准没错。”通过这样轻松愉悦的微作文训练,学生们知道了如何抓住特点,怎样惜墨如金,为第三单元写人的作文训练打下了基础。

2.语言材料的仿用

仿用语言材料,就是将课文情境中的某些语言材料提取出来 ,用于表现 其他的生 活情境。要完成这种语言的“移植”,学生须对课文语言进行提炼、重组,因而这对于学生学习语言的作用远大于传统的读读背背。

如教学《春日》一诗中想象“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情境时,可以借助《燕子》中描写春光明媚的语言材料,即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百花争艳、春光灿烂;也可以引用《咏柳》《春日》中的诗句描绘自己家乡的美景,为《语文园地一》的习作训练积累素材。

3.文本内容的创生

文本内容的创生,是指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课文进行加工、改造,以丰富自身感受、深化理解、满足内心表现欲的一种说写训练形式。

如教学 《女娲补天》 一课时,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设计了补充情节的微作文训练:女娲在找纯青石的过程中会去哪些地方?经历怎样的艰辛与磨难?请发挥想象,补充情节。学生通过创编神话,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语文园地八》中想象作文的训练打下基础。

4.写作方法的迁移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在布局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理应引领学生感知、揣摩这些特点,并在习作实践中加以应用。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采用前后对比的写法,通过小村庄的巨大变化引发人们的感慨。为了更好地学习这种写法,我将其与《语文园地二》调查家乡环境的习作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对比的写法,对比着描写家乡今天与昨天的环境,或是现在与未来的环境,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

三、课外微作文,激发学生习作的持久动力

我们还将微作文活动延伸到了课外。如学完《争吵》一课,我给孩子们推荐了《爱的教育》一书,并让他们将每天的阅读感受以短信形式发给我。不少孩子发来短信说:“我是流着泪读完这本书的。原来爱就像空气一样,围绕在我们身边,以前被我们忽略了。”“从安利柯身上我学会了怎样观察生活,怎样学着去爱别人。”“感谢老师,感谢亲爱的爸爸妈妈,感谢每一个同学,感谢帮助我成长的每一个人。”……透过这小小的微作文,我感受到一颗颗朦胧的爱心,感受到孩子们内心澎湃的写作动力。

每到寒暑假期,我们还会定期开展“共读一本好书,写心得或书评”等活动。学生将写好的心得或书评通过微信、QQ平台,在家长的帮助下及时发布。读者留言点赞、家长朋友圈的关注等鼓励,都会给学生的习作注入持久的动力。

中年级段 第8篇

一、读一读

朗诵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它基本上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在中年级段的训练过程中,对朗读主要有以下要求:①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和重音,并且要有一定的速度,关键在于能够把句子读通顺。②讲读,主要是在学生读通顺的基础上,经过学生深入思考,能够把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对文本内容有个整体感知。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七册《泉城》一课,在学习第二自然时,要求学生在读完以后会用自己的话对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知道这段话是围绕“珍珠泉的特点”来写的。③复读,是在学生对本段话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文章读熟,达到熟读成诵,就像洪振涛老先生说的那样“课不读熟不开讲”,以便为认真听课打下基础。

在中年级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段特点,加强段的训练,而朗读是这个环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师要根据段落结构的特点,让学生充分读,从而达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的教学目的。

二、说一说

(一)结合文本说一说

在学生朗读课文以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中思想内容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使学生通过说一说把书面上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口头语言,在学生开始说的时候,也许跟背课文差不多,这时就需要教师指导,让学生养成一句一句说,然后再连起来说的习惯。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海底世界》一课时,笔者在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时,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让学生把课文多读几遍,然后再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话主要写的是什么?由于这是一个总分结构的段落,学生说起来相对简单,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很自然的找出了这段话共有四句话,主要是围绕“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来写的”,在这种教学情境下,有学生说“我知道乌贼是……”有学生说我知道“海参是……活动的”……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通过说说环节,学生对段的组成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而且在说一说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结合生活说一说

在生活中,段的训练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比如我们看到的一个感人的画面,一处优美的环境,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一个雕塑,一个生活细节……都可以成为学生说说环节中的有效素材,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抓住让学生说的契机,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从而把段的训练落到实处。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次抱母亲》一课,在段的构成方式上大都是通过“我”和母亲以及护士的对话来展示母子情深,在读了课文以后,学生的心灵定会有很多触动,因此,在课堂结尾处,教师可以给学生充分预留一些说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对话的形式把自己和母亲之间发生的事情说给大家听,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只有听得懂,说的好,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这里,通过说一说,可以使学生明白,除了常见的总分,分总,因果等构段方式以外,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示故事情节也是一种有效的段落组成方式,同时也使段的训练贯穿到了教学的各个环节,凸显了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特色。

三、抄一抄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文中的精彩段落,教师要鼓励学生抄写下来,有心的教师就会发现,在苏教版语文的课后练习中最常出现的一个习题就是“把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抄写下来”。作为教材编者,这样设计隐含着编者鼓励学生学习运用消化吸收优秀语言文字的目的,而抄写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中年级,对于段落的抄写训练不可缺少。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六册《庐山的云雾》一课,全文描写景色优美,构段有特色,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下来,这样处理,既体现出了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而且在学生抄写的过程中对段的印象更深刻。例如在抄写第三自然段“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在学生抄写时,教师要要求学生一句话一句话的抄写,做到字迹端正,书写正确,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抄完以后要注意检查,再通读一遍。通过抄写,学生对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感知更加准确,能够正确理解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对学生了解段的构成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深化了课堂教学。

(2011版)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依据新课程理念精神,在中年级,教师要关注段的训练中的抄写训练,凸显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特色。

四、写一写

中年级写作训练的要求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段落的语言表达特色鲜明,还有一些结构构段方式,很有特色,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段落的特点让学生进行仿写,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段”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仿写构段方式

如在苏教版第五册《石榴》一课的第四自然段按照石榴生长的过程把石榴的颜色、形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出来,使读者看了以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时,针对本段的构段方式,教师可以这样处理“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在这句话里“青中带黄”和“黄中带红”能改成“黄中带青,红中带黄”吗?“不能”“因为这不符合石榴的生长规律,因为石榴在成熟时是由青变黄再变红的,不能颠倒。”是啊,每种水果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不能凭空想象写,下面请同学们仿照第四自然段的格式把自己最熟悉的一种水果写上一段话。

在这里,对中年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段的训练,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构段方式进行仿写训练,使学生逐渐掌握段落结构的特点,为写作训练打下基础,在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构段方式,比如总分结构,分总结构,并列结构,因果结构等等,总之,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在教学中找到阅读和写作的最佳结合点,把段的训练落到实处。

(二)仿写语言特色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段落的语言表达非常有特色,比如有的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有的用上了比喻句等等,教师要抓住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逐渐提高学生用词造句的水平。

如在苏教版语文第五册《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形式把北大荒的秋天描写的绚丽多彩,在教学时,结合课文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下当地秋天或者冬天,早晨或者中午、下午天空的景象,然后仿照课文的样子把它写下来,并且注意排比和比喻句式的运用,这样一来,由于有了课文的范例作为依托,学生描写出来的段落必定丰富多彩,更加形象生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段”的训练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充分读,大胆说,适时抄,及时写,把段的训练落实到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凸显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特色。

摘要:语文新课标中对于中年级段的训练没有做特别要求,这就导致有些教师低年级只重视字词训练,高年级只重视篇章训练,因而导致中年级段的训练被弱化的现象,段是由字词向篇章过度的桥梁,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段的训练,把中年级的主要训练目标落到实处。

浅谈小学低年级段舞蹈教学 第9篇

关键词:音乐课,舞蹈教学,兴趣,积极性

舞蹈是一门艺术, 也是培养低年级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舞蹈教学可以美化儿童的心灵, 培养她们对自然美、艺术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提高对美与丑、善与恶的认识能力, 对于培养儿童的创造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加入舞蹈教学, 既丰富了教学内容, 改革了教学结构, 又在与教材的结合中, 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 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培养了创新能力。所以说, 在小学音乐课中, 对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进行教学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引入舞蹈的重要性

(一) 舞蹈教学在音乐课中的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指出 :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 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其中音乐课中的舞蹈教育是对低年级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 舞蹈联系着动作和活动, 更符合儿童的天性, 比单纯的歌唱可以获得更多的音乐体验。儿童天性好动, 在这样的音乐教学活动中, 边歌边舞, 更好的培养了低年级小学生对音乐课的热爱。

奥尔夫认为, 音乐课中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础的因素, 节奏、身体、舞蹈动作三者结合才能称得上是舞蹈。作为音乐元素的节奏在舞蹈中具有核心作用, 可以说节奏是舞蹈的灵魂, 所以舞蹈教学对低年级小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以及表现力有着极大的好处。

(二) 舞蹈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舞蹈教学可以促使低年级小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建立健全人格, 学校需要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和谐的个性。舞蹈教学中的“歌表演”、“集体舞”等通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结合生活、情感的体验, 用自己的肢体作为语言来抒发情感和宣泄情绪。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在充满限制、紧张的学习生活得到宣泄的一个时机, 减缓压抑情绪, 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效剂”。情绪平衡就是心理的平衡, 情绪的健全形成完美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

(三) 舞蹈教学提升学生气质

舞蹈教学有益于改善身体结构、提高身体机能, 有益于肌肉、骨骼、关节的匀称与和谐发展, 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体态和健美的形体。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进行形体与舞蹈的练习可使肌纤维变粗而且坚韧有力, 提高关节的弹性和灵活性。形体与舞蹈教学中的姿态、礼仪、柔韧、形体操、矫正操等都以增强体质, 促进身体全面发展, 培养健康的体魄、健美的体型、良好的姿态、高雅的气质和风度, 使他们动作优美、体态矫健, 塑造自己理想的健美形体。

(四) 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文化修养

审美活动是促进低年级小学生各种审美要素发展的根本途经, 它对于个体审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于审美经验的积累和提升。要使低年级学生更好的吸收审美文化的营养, 从而内化为个体自身的人格素质, 必须通过他们身心投入其中的审美经验过程——音乐课堂上的舞蹈教学, 它主要包括教师教授、学生即兴创编表演和舞蹈欣赏活动。

刚上一年级的学生上音乐课喜欢边跳边唱, 但因为语言的理解能力、动作协调能力以及舞蹈的创编能力差, 所以他们喜欢模仿教师的舞蹈动作。随着学习和欣赏的舞蹈增多, 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了, 舞蹈创编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开始喜欢自己即兴创编表演, 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手和身体以及整个心灵去观察世界, 美化生活。在创编活动中学生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用肢体语言表现、体现学生生活, 用自己的方式体现大自然的风、雨、日、落、学生喜、怒、哀、乐, 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渴望追求美的欲望以及表现内心情感的需要, 在这些活动中低年级小学生的审美素质和文化素养得到了提高。

二、低年级小学生舞蹈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 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新课标理念中, 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 便成为音乐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音舞结合, 教师就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来教学。第一, 在舞蹈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跳的舞蹈是美的;第二, 教师在课堂中对舞蹈的编排力求做到简单化、儿童化、趣味化、游戏化传授给学生;第三, 鼓励孩子们自己创编舞蹈, 带着全班同学跳自己创编的舞蹈, 让孩子们获得成就感, 而更喜欢舞蹈;第四、舞蹈形式多样化, 调动学生积极性;第五、巧用道具, 活跃课堂气氛;第六、教师要不断的学习, 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在课堂上采用以上几点, 我相信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会大增, 从而更好的学习了音乐。

第一, 美的教育——舞蹈教学必须体现美

舞蹈是美的艺术, 它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在塑造舞台形象的艺术。低年级的孩子活泼爱动、感性直观, 喜爱舞蹈是他们的天性。但是在教学中发现随着年级越高, 在音乐课堂上愿意跳舞的学生越少。终究其因是学生觉得自己跳的很难看, 不想再跳了。所以作为音乐老师在音乐课上的舞蹈教学应注重让学生能获得形体美、表情美的感觉。从第一节开始要把舞蹈基本功融入到歌曲中训练, 比如:简单的舞蹈形体要求, 而不是强调不适合小学生发育的技巧动作。只要能让小学生有一个美的体态就达到了舞蹈教学的目标。比如:坐姿、站姿, 基本的舞蹈动作都能做到女生漂亮、男生帅气。

要想做到美的体态, 学习舞蹈首先要学会正确的站立:站得像一棵树一样直立而挺拔;脚趾象树根一样, 牢牢地抓住地面;双膝挺直, 腿部肌肉收紧, 胯部上提, 收腹紧臀;后背平直, 胸部自然挺起;双肩打开往下“压”, 颈往上“长”, 头向上“钻”, 手臂自然下垂。身体各部位保持以上的状态, 就形成了一种正直, 挺拔而又自然的站立, 这是舞蹈中始终要保持的一种美的体态。在舞蹈中,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站”, 就没有好的“蹲”;没有好的“蹲”就没有好的“跳”;没有正确的“站立”, 就不会有稳定的重心, 没有稳定的重心, 就不会有好的旋转和舞姿造型。因此, 掌握舞蹈的正确体态, 是舞蹈基本训练开“法儿”的第一个动作。比如:我给一年级新生上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们一起来唱歌》这课时舞蹈动作设计的主要以站立为主, 并且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保持正确的坐姿。在每次舞蹈课中我都会循序渐进的加入一些舞蹈专业要求, 力求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比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小树叶》这节课中, 我要求学生用大臂带动小臂的感觉去舞“秋风”。在新疆歌曲《亚克西, 巴郎》这节课中, 要求学生的舞蹈动作具有延展性等等。

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的舞蹈美, 表情美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二年级大都以活泼、可爱的歌曲为主, 我通常要求孩子们在跳舞时不要光想着动作而应该听着歌曲, 通过舞蹈把歌曲的内容和情绪展现出来, 学生的表情很快就很好了。

在音乐课上适当的让学生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 满足他们对美的追求, 也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舞蹈灵感。从而更好的增加了低年级小学生对舞蹈的热爱。

第二, 应材施教——舞蹈动作编排依据小学生的特点

一年级儿童的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 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思维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 独立灵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差, 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身体协调能力和掌握能力差。所以在给低年级小学生设计舞蹈动作时教师应注意:

1、用儿童的、生动的、活泼的舞蹈动作来编排歌曲。白淑湘说, 少儿舞蹈的核心应该是在思想健康向上基础上的“童心童趣”的艺术阐释, 而这种阐释必须离开“成人化”的窠臼, 无论是在主题的取材, 还是伴奏音乐的选择、舞蹈动作的编排上, 都应该远离成人化的模式, 要体现出儿童天真、可爱的特色。

2、依照歌词的内容创遍动作, 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记住动作, 另一方面学生能更好的记住歌词。

3、男女生的动作编排各具风格。在编排舞蹈时教师应注意男孩子的风格, 要注意男孩子的刚毅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感能动性。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小海军》一课, 我编排的舞蹈动作是男生扮演男海军把板凳当作小炮艇, 蹲在板凳旁做一些“开小炮艇、望远镜观察、开炮”等等帅气的舞蹈动作, 女生站着扮演女海军敬礼踏步做一些简单漂亮的舞蹈动作。

第三, 奇思妙想——鼓励小学生参与舞蹈创编

孩子是音乐接受的主体, 而且他们有着强烈地以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感受的需求。音乐教师一定要注重对于孩子肢体语言的引导, 使他们形成听到音乐就能即兴舞动的能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老师在教授某一首歌曲时, 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以舞蹈来表达这首曲子带给他们的感受的机会, 加深他们对于歌曲的领悟力, 从而真正的让音乐渗入他们的心灵, 以达到熏陶他们的性情、表达他们自身情志的目的。

刚上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爱模仿小动物, 他们不仅会模仿而且模仿的很有趣。所以我在教一年级时, 歌曲中有关于动物的部分大都会先让学生来演, 比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动物说话》一课, 我让学生跟音乐自由舞蹈, 当歌曲中唱的小鸡时:有的孩子小嘴尖起来, 小手在身体两侧煽动当小翅膀;有的孩子蹲下来, 手放在背后做小翅膀扮演小鸡;当歌曲唱到小鸭时, 有的孩子小手在身体两旁张开当小翅膀, 一摇一摆的走路;有的孩子把小手一上一下放嘴边当小鸭子嘴巴, 小身体躬起来。孩子们表演的都很投入, 非常有趣。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舞蹈积累, 所以音乐课上的舞蹈教学, 通常让他们自己跟音乐先跳, 如果有跳的好的同学, 请他上台带大家一起跳。在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的舞蹈动作创意, 有创意的学生, 无论创意大小我都会给予赞扬并告诉他怎样“加工”下会更好。

学生从舞蹈创编中获得了成就感, 他们编舞的积极性也随之增高。随着接触的舞蹈增多, 学生编舞时想到的动作也越多。现在我所教的二年级学生经常一首歌几乎都是全班学生的智慧结晶, 我只是对难的部分稍加引导。让我记忆很深刻的是在二年级上学期音乐课期末考试的时候有四个女生表演他们编排的舞蹈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时间像小马车》, 非常精彩。

第四, 趣味课堂——舞蹈教学形式多样化, 调动学生积极性

因为考虑到低年级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差, 大多数情况下课堂上老师都会让学生站在原位跳舞或者是独自表演, 这大大限制了学生舞蹈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发现采用不同的舞蹈教学形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喜爱, 而且增强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比如:师生合作表演、男女生合作表演、小组合作表演、在音乐室自由舞蹈等等。还记得我的一节公开课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过新年》, 在课的最后让学生们打鼓舞红绸子表现过新年的热闹气氛, 因为担心课堂纪律, 所以让学生站在位置上舞蹈, 可是总觉得学生死板, 过年气氛不足。上完课后, 教研员储老师给我提出意见, 这节课的结束部分高潮气氛不够, 可以让学生下座位围着音乐室舞起来跳起来, 效果会更好。在另一个班的音乐课上我采用了储老师的意见, 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高涨, 过年的气氛立即就有了, 而且也没有我担心的纪律问题, 相反学生的纪律更好了。

还记得在3月22日参加的在芳草园小学举办的南京市音乐“通感体验欣赏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武文红老师让学生表演《请你唱歌吧》编排的舞蹈动作是让站着的学生邀请坐着的学生跳舞, 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都在尽最大的努力跳好。尹润萍老师执教的中年段课《花之圆舞曲》, 是一部分学生在舞台中间跳, 另一部分同学站在座位上跳。

这些形式都大大增进了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而且也没有想象中的秩序乱起八糟, 相反学生都很努力的在听, 很认真的在做, 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所以, 音乐课堂上教师采用不同形式的舞蹈教学能更好的提高音乐课的质量。

第五, 巧用道具——道具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是审美的主体, 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 正是一个不断探索, 不断创造的过程, 要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 融入音乐, 则必须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乐, 认识音乐, 获得审美满足, 得到自身发展, 从而变被动接受、机械模仿为主动参与, 积极体验。在教学中, 适当的加入一些道具来表现歌曲, 简洁方便, 既培养了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又增强了趣味性。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颠倒歌》一课中, 我给学生分别准备了画有“老鼠、狮子、狐狸、蚂蚁、大象、鱼儿、小鸟、公鸡、母鸡”的小帽子, 跳舞的时候带上, 学生觉得更有感觉了, 表演起来也更卖力了。还记得在3月22日参加的在芳草园小学举办的南京市音乐“通感体验欣赏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尹润萍老师执教的中年段课《花之圆舞曲》, 课堂上给每位同学准备了漂亮的花环让他们加入“舞会”, 孩子们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可见, 在舞蹈课上适当的使用道具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第六, 勤耕不辍——教师要不断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舞蹈水平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必须有一桶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电视、网络上有很多舞蹈欣赏和舞蹈教学, 几乎每个小区一到晚上有广场舞, 还有热爱舞蹈的学生在专业的舞蹈班培训, 所有的这些都让学生的舞蹈能力不断的提高。在上苏教版一年级上《亚克西, 巴郎》一课时让我深有体会, 学生会的新疆舞动作很多, 顿时危机感袭上心头。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必须加强舞蹈学习, 平时应多读一些相关的书籍, 增加自己的感受力, 参加一些舞蹈培训班或者从网上下载舞蹈的教学视频, 也可以购买一些舞蹈教学碟片, 对各种不同的舞种都应了解并能跳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

三、结语

音乐教学以情感审美为基本特征, 音乐教学的“过程美”将孕育着音乐教学的“结果美”, 音乐教学的“结果美”体现了过程的完整统一、变化对比、自然流畅、一气呵成的有序积累。音乐教学从感性入手, 以情动人, 以美感人,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音乐实践活动, 让学生充分享受音乐, 产生愉悦的美感。音乐教学中的舞蹈教学能使学生的情感随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 把对音乐的表象感受引向情感与理性感知, 在不断的体验中感受、领悟、发掘音乐的情感内容, 加强对音乐的理解, 得到美的熏陶与精神的升华。舞蹈是一种形式的美, 是由自身的生命精神使观赏者得到生命精华的活跃, 进而得到充满生命精神美的审美享受, 得到美的精神陶冶与启示。由此可见, 舞蹈教学是音乐美的延续, 是音乐美的升华。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有系统有规范地融入舞蹈艺术教学,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慧的提高等, 具有重要价值。它既可以美化学生的形体气质,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愉悦学生身心健康, 更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体验, 拓展学生的想象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 才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 使学生在终身的工作和学习中变得更富有情趣, 更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闫小飞.论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J].时代教育, 2010.

[3]齐静.浅谈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电教, 2011.

[4]杨芳芳.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江西教育, 2001.

中年级段 第10篇

一、小学中年级段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作业设计意识不足

目前, 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已经意识到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但是仍缺乏深刻意识。虽然他们想要设计多元化的数学作业, 但是布置的课下作业仍是为了应付考试, 加上家长对学生成绩的重视, 使他们在实际布置作业时仍以机械、繁琐的作业为主。此外, 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传统, 并没有认识到多元化数学作业对学生的有效作用, 作业设计意识不足。

2.作业设计重视数量而忽视了质量

除了在学校由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外, 多数小学生还有培训机构布置的作业任务, 作业量较大, 导致他们不能及时完成作业, 或忽视做作业的质量, 为了提高速度甚至出现抄袭问题。而教师也大多直接利用教科书和参考资料上的内容, 自行设计的作业很少, 与实际问题联系不紧密, 以基础性题目为主, 缺乏创新性、综合性的内容。这样的数学作业重复机械, 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和灵活性的发挥, 没有表现出数学的实践价值。

3.设计作业形式单调

传统的作业设计以书面作业为主, 形式非常单一, 缺少探究类、实践类的数学作业。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仅需要计算和习题, 还需要结合实际生活,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解答数学问题不具备开放性, 导致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僵化, 学生缺乏兴趣, 在做作业时容易精力不集中, 没有积极思考。此外, 教师评价作业时也只是对照标准答案, 让学生抄写例题或订正, 缺乏趣味性、开放性的作业形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常常使他们感到厌倦, 也没有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小学中年级段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策略

多元化的作业与传统单一的作业形式相比, 以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为依据, 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考虑到了学生的具体情况, 具备多种类型、载体、层次和评价。随着新课标改革, 机械、枯燥、单一的数学作业已经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 数学多元化作业设计具有丰富的作业内容、多样的作业形式、层次性的作业布置、多元化的作业评价, 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体现了数学作业的价值, 不仅起到了检验、辅助教学的作用, 有利于收到有效反馈信息, 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设计生活化的数学问题

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价值,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实际生活中包含很多数学问题和学习资料, 能够为作业设计提供大量资源。例如, 在小数教学中, 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 让学生收集家庭电费单、水费单、购物小票等, 统计家庭的每月花费;或者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周的生活费支出情况。这种与实际生活相融合的活动作业,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能使他们充分掌握相关数学内容,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培养了他们的自信, 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设计应用型数学作业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并自主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发挥数学的作用。教师应该在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 通过不同学科知识整合, 设计应用型数学作业, 将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有机结合。例如, 三名教师带50名学生去动物园, 学生票每人5元, 成人票每人10元, 如果超过十人, 可以购买团体票, 票价为每人6元, 让学生计算最划算的购票方案。基本算法是:3×10+5×50=280或 (50+3) ×6=318, 但是如果让10人买团体票, 剩余的买学生票则:10×6+43×5=275, 这种购票方法最省钱。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3.设计多样性的作业形式

目前, 数学作业大都是独立完成的, 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 但是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在以后数学学习中会遇到探究性问题, 这需要学生发挥合作的作用, 共同完成数学问题的解答。因此, 教师设计数学作业, 要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协作。例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组成小组, 进行社会调查、整理数据并制作统计表, 或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办手抄报等。学生在合作中不仅提高了做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会了交流和尊重, 使他们的情感、知识和技能同时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 多元化的作业设计有利于培养中年级段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是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 设计具有互动性、开放性、趣味性的作业, 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可靠支持。

摘要:对小学中年级段数学作业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多元化作业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段,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

参考文献

[1]陶海燕.“零批改”模式在小学数学高段的有效实施[J].学生之友, 2011 (20) :55.

中年级段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段;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

小学中年级段指的是三年级、四年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但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教师要达到教学目标,需要考虑他们的自身特点和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的发展规律设计多元化的数学作业,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数学作业的巩固、辅助作用。

一、小学中年级段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作业设计意识不足

目前,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已经意识到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但是仍缺乏深刻意识。虽然他们想要设计多元化的数学作业,但是布置的课下作业仍是为了应付考试,加上家长对学生成绩的重视,使他们在实际布置作业时仍以机械、繁琐的作业为主。此外,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传统,并没有认识到多元化数学作业对学生的有效作用,作业设计意识不足。

2.作业设计重视数量而忽视了质量

除了在学校由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外,多数小学生还有培训机构布置的作业任务,作业量较大,导致他们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或忽视做作业的质量,为了提高速度甚至出现抄袭问题。而教师也大多直接利用教科书和参考资料上的内容,自行设计的作业很少,与实际问题联系不紧密,以基础性题目为主,缺乏创新性、综合性的内容。这样的数学作业重复机械,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和灵活性的发挥,没有表现出数学的实践价值。

3.设计作业形式单调

传统的作业设计以书面作业为主,形式非常单一,缺少探究类、实践类的数学作业。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仅需要计算和习题,还需要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解答数学问题不具备开放性,导致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僵化,学生缺乏兴趣,在做作业时容易精力不集中,没有积极思考。此外,教师评价作业时也只是对照标准答案,让学生抄写例题或订正,缺乏趣味性、开放性的作业形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常常使他们感到厌倦,也没有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小学中年级段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策略

多元化的作业与传统单一的作业形式相比,以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考虑到了学生的具体情况,具备多种类型、载体、层次和评价。随着新课标改革,机械、枯燥、单一的数学作业已经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数学多元化作业设计具有丰富的作业内容、多样的作业形式、层次性的作业布置、多元化的作业评价,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数学作业的价值,不仅起到了检验、辅助教学的作用,有利于收到有效反馈信息,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设计生活化的数学问题

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价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实际生活中包含很多数学问题和学习资料,能够为作业设计提供大量资源。例如,在小数教学中,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让学生收集家庭电费单、水费单、购物小票等,统计家庭的每月花费;或者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周的生活费支出情况。这种与实际生活相融合的活动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能使他们充分掌握相关数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培养了他们的自信,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设计应用型数学作业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并自主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发挥数学的作用。教师应该在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学科知识整合,设计应用型数学作业,将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有机结合。例如,三名教师带50名学生去动物园,学生票每人5元,成人票每人10元,如果超过十人,可以购买团体票,票价为每人6元,让学生计算最划算的购票方案。基本算法是:3×10+5×50=280或(50+3)×6=318,但是如果让10人买团体票,剩余的买学生票则:10×6+43×5=275,这种购票方法最省钱。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3.设计多样性的作业形式

目前,数学作业大都是独立完成的,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但是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在以后数学学习中会遇到探究性问题,这需要学生发挥合作的作用,共同完成数学问题的解答。因此,教师设计数学作业,要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协作。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组成小组,进行社会调查、整理数据并制作统计表,或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办手抄报等。学生在合作中不仅提高了做作业的效率和质量,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了交流和尊重,使他们的情感、知识和技能同时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多元化的作业设计有利于培养中年级段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具有互动性、开放性、趣味性的作业,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可靠支持。

参考文献:

[1]陶海燕.“零批改”模式在小学数学高段的有效实施[J].学生之友,2011(20):55.

[2]阚锋锦.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弊端及其对策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8):135.

浅议小学低年级段硬笔字教学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段,硬笔字,教学

一、小学低年级阶段硬笔字学习的现状

(一) 学生方面

处于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 其身体骨骼还处于发育阶段, 其手指、骨骼、肌肉还没有达到符合书写的要求, 这些生理限制使得低年级段的小学生在书写硬笔字时容易造成肌肉紧张、手部动作和眼部动作不能很好地协调, 长时间写字易造成学生手部骨骼和肌肉疲劳, 影响学生握笔姿势和写字效果, 写字姿势不正确。另外, 学生压力大, 作业很多, 而小学生写字速度一般较慢, 没有时间和精力好好练习写字。

(二) 家长方面

家长对于处于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只看字, 不关注孩子写字的姿势, 在孩子年纪非常小的时候就让孩子拿笔涂鸦, 只要是孩子写的字都说好, 而对于孩子写字质量的高低却选择性地忽视了。特别是在当前现行中国高考的制度下, 分数成了学习好坏的唯一标杆。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在未来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从小就对孩子采取高压政策, 孩子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 还要完成父母额外安排的作业。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年龄小, 握笔姿势不正确, 可以练习写字的时间都被大量作业、各种补习班占据, 孩子写字只图完事, 不管写字的质量。

(三) 教师方面

教师写字的基本功不扎实 , 不能准确把握写字的策略 , 教导学生硬笔字学习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常来说, 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都学习了一定的写字方法与策略, 但是如果将硬笔字作为一门学问去探究的话, 教师要学的东西还非常多。语文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后, 一般较少有时间去研究硬笔字的教学和联系。当前小学中很少有专职教书法的老师, 教师自身的写字功底不扎实, 难以保证硬笔字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指导学生硬笔字学习的过程中, 急于求成。很多教师还没有让学生好好观察生字的结构就开始书写, 使得学生不知道生字的开笔顺序和书写规范, 写字的质量难以让人满意。

二、小学低年级阶段硬笔字教学的策略

(一) 营造写字环境, 教师垂范做好榜样

教师在硬笔字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写字氛围, 这对于提高孩子的写字兴趣有重要作用。严肃和沉闷的课堂将给学生制造心理压力, 在布置课堂时, 可以摆放优秀的书法作品。在指导学生练字时, 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 既放松了紧张的情绪, 同时又增添了优雅的气氛。教师要做好垂范, 夯实基本功。教师如果要让学生写得一手好字, 首先得自己写得一手好字。语文教师不是专职书法的老师, 但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 要尽量研究硬笔字书法, 掌握书写规则和技巧, 将字写得工整美观。教师自身在硬笔字练习的过程中, 要注意总结写字过程中可能易犯的错误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学生, 特别是处于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 对老师的崇拜和尊敬之情是最盛的, 教师在硬笔字写作和日常生活中要自我严格要求, 为学生做好榜样。

(二) 注重讲解字形结构, 把握书写规律

小学低年级段是学生学习写字的起步阶段 , 教师应当注重传授写字的方法, 清楚地教导学生起笔、行笔、收笔的方法。中国汉字博大精深, 但其结构却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硬笔字书写时 , 要注重讲解字形结构, 要引导学生悟出汉字的书写特点, 为写好字打下基础。很多小学生写字不观察, 提笔就写。老师应提醒学生在每写一个字前要认真观察, 把握该字的结构特点, 在心中留下印象, 才能按照正确的书写规律去模仿范字, 尽量将字写得美观。

(三) 提高学生写字兴趣, 注重学生多元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 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学习热情将高涨, 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硬笔字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激发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硬笔字写字的浓厚兴趣, 让其体验写得一手好字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兴趣, 教师既可以借助书本和教学课堂, 让学生广泛接触我国优秀的汉字和书法, 给他们讲书法家的故事, 并向他们展示这些书法家的作品, 激发学生兴趣。此外, 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字热情, 并对学生的写字给予多元评价,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鼓励学生参加书法活动, 提高写字热情。

(四) 规范姿势常抓不懈, 强化训练讲究方法

从小学生入学写字的第一天开始, 就要规范学生的读写姿势, 培养起良好的写字习惯, 使其终身受益。良好的写字姿势和握笔要求做到身正、肩平、臂开、足安、眼离课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这些既要向学生讲清楚, 又要教师以身示范, 手把手指导改正, 强化训练, 常抓不懈。指导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 不能一刀切, 以防打击学生的写字热情。教师可以编故事, 也可以通过编儿歌、借助多媒体等方式来训练学生写字。

三、结语

写字的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 语文教师要从学生低年级阶段开始就指导学生打好扎实的写字基础, 提高学生对于硬笔字的写字兴趣, 认真写字, 热爱写字, 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对其写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耐心指正, 以坚持不懈的努力来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为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春华.低年段写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语文教学, 2011 (11) .

[2]黄静.低年级学识写字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科研纵横, 2010 (3) .

上一篇:成功需要等待下一篇: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