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毒性反应范文

2024-05-20

神经毒性反应范文(精选8篇)

神经毒性反应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我科使用奥沙利铂化疗的78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1)经病理或组织学证实为结直肠癌患者;(2)均予奥沙利铂+CF+5-Fu化疗;(3)患者功能状态(KPS)≥60分;(4)化疗≥4个疗程的患者。所有患者分成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8~72岁,中位年龄54.5岁;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30~70岁,中位年龄55.8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试验组:

采用美国BD公司4F的PICC导管,置管成功后行X线片确证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的下三分之一。对照组:采用外周留置针化疗患者纳入外周留置针组,留置针均采用美国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从用药当天开始到全部周期结束,每周评估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及分级。3周为1个疗程,完成4个周期后评价结果。

1.3 研究步骤

(1)向有关部门申请通过研究设计报告,研究经费预算、2组患者均签知情同意书;(2)化疗前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胸片、心电图等检查均在正常范围;(3)试验组患者于化疗前1d遵医嘱置入PICC导管。置入过程将在操作间由熟练掌握熟练置管技能的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置管。首选静脉为贵要静脉[7],次选肘正中静脉,再其次选头静脉。针头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再进1~2cm,撤外套管针针芯,然后将中心静脉导管从套管送入至术前测量好的所需长度,撕裂并撤出外套管,妥善固定,接上液体或封管;(4)PICC置管后24h更换贴膜,注意局部有无红肿、渗血,管道的外露长度。每天输液前后,测量上臂周径,观察局部皮肤和血管,用肝素盐水或0.9%氯化钠溶液冲管。周期疗程结束后,每周换药、更换肝素帽1次,若发现贴膜被污染、潮湿、或危及导管及时更换。每次维护导管时,观察,测量,记录1次。同时注意有无管堵等其它并发症。并嘱咐患者出现任何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和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如果出现静脉炎等并发症,,将及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拔管时动作要轻,避免用力过度,防止导管折断。拔管后用贴膜覆盖,24h后揭去;(5)按照医嘱,试验组通过已经成功建立的PICC通道给每位患者的进行周期性化学治疗药物治疗。周期性化疗结束之日即是本研究观察和评估资料收集结束之时。对照组予外周静脉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输液,应尽可能选择粗直的前臂静脉,不宜在手背、手腕、肘部处静脉给药,用留置针穿刺,每天输液结束将留置针拔出,次日换另一条血管穿刺;(6)药物配制:配制奥沙利铂必须要用5%葡萄糖溶液250~500ml,禁用0.9%氯化钠溶液,也不能与含铝的注射器使用,避免加重不良反应[8]。在输入化疗药前后均用5%葡萄糖溶液冲洗,以减少药物刺激。

1.4 护理

1.4.1 心理护理:

肿瘤患者多伴有焦虑、恐惧心理,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情绪更为低落,对治疗丧失信心甚至有自杀的念头,所以护士应富有同情心,多与患者交流。给予心理支持,鼓励患者表达情绪和情感,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以诚恳、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化疗前患者总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感,缺乏对化疗知识的认识。因此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化疗药物的一些药理、用药的方法、用药中的注意点以及采取一些防范措施。讲解使用静脉留置针、PICC管的相关知识,以消除患者的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4.2 化疗前准备:

化疗前向患者介绍奥沙利铂的不良反应及常见症状,如手足麻木、感觉迟钝、有蚁走感等,让患者知道,当出现这些症状时能及时报告,便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1.4.3 化疗时及化疗后准备:

保持室温≥24℃,戴手套、穿袜子,天气寒冷时在注射肢体远端置热水袋,热水袋温度<50℃[9]。冬季外出时戴帽子、口罩。嘱患者化疗时及化疗后3~7d内勿接触冰冷的物体(如金属首饰、不锈钢床栏及输液架等),禁用冷水洗脸、洗手。叮嘱患者化疗期间进食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喝冷开水,不进食冷饮和冷的食物,水果用热水浸泡加温后食用。

1.4.4 用药观察:

奥沙利铂因与氯化钠和碱性溶液之间有配伍禁忌,因此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点滴,2~3h滴入。严密观察输液侧肢体感觉变化,经常巡视询问患者有无肢体感觉异常,耐心听取患者有关注射部位肢体感觉异常的描述,检查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出,确保针头在血管内,避免药物外渗加重肢体麻木刺痛感。患者主诉感觉异常、感觉麻木、疼痛等时,应了解症状的持续时间以及严重程度,如有喉痉挛或呼吸困难时,立即停止输注,汇报医师及时处理。如有药物外渗,外涂喜疗妥,禁止冷敷。

1.5 疗效评价标准

化疗周期中观察患者感觉神经毒性反应:按Levi专用标准[10],0度为无反应;1度为感觉异常或感觉迟钝(遇冷引起),1周内完全消退;2度为感觉异常或感觉迟钝,21d内完全消退;3度为感觉异常或感觉迟钝,21d内不能完全消退;4度为感觉异常或感觉迟钝,伴有功能障碍。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应用奥沙利铂后神经毒性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面部、四肢或躯干感觉异常、麻木或迟钝,神经毒性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预防其神经毒性无特效的方法,只有通过各种护理干预的方法来降低神经毒性的发生率[11]。表1显示对照组使用留置针进行奥沙利铂静脉化疗的患者,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使用PICC进行化疗的患者,对照组神经毒性发生严重程度高于试验组。使用外周套管针静脉输注时,奥沙利铂直接进入外周静脉,加上肿瘤患者经常输液,可导致外周静脉内膜的损伤和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从而引发了较明显的外周神经毒性反应。而经PICC输液时,药液直接进入上腔静脉,上腔静脉血流量远大于外周静脉血流量,化疗药物迅速被血液稀释,较高浓度的化疗药物不直接与外周静脉接触,明显减轻药物对周围血管、神经的损伤,从而减少了外周神经毒性的发生。经PICC输注奥沙利铂大大减轻了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的程度及发生率,减轻了患者对化疗的恐惧和心理压力,为顺利完成化疗提供了保证。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输液途径对结直肠肿瘤患者使用奥沙利铂化疗减轻不良反应效果。方法 结直肠癌患者7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使用PICC导管输注,对照组使用外周留置针输注。比较2种输液途径对奥沙利铂化疗致神经毒性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神经毒性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肿瘤使用奥沙利铂化疗患者用PICC输注可减少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

癌症化疗应对毒性反应的“吃为先” 第2篇

反应1:血象下降

对策:补充高蛋白饮食

癌症化学治疗可造成骨髓再生不良,尤以白血球下降最为明显。为有效预防血象下降,在进行化学治疗时,病人应补充高蛋白质饮食,如牛奶、大豆、瘦肉、猪蹄、海参、鱼、动物肝脏及红枣、花生、核桃、黑木耳、胡萝卜、赤小豆等。河蟹、黑鱼、牛肉、动物熬制的胶冻如驴皮胶(阿胶)、猪皮胶(肉皮冻)等也有助于提升白血球。

中医最重视以脏补脏,因此在化疗期间也可适量增加动物骨髓的摄入,如牛、羊、猪的骨髓,用来炖汤喝,或者增加用鸡血、鸭血、鹅血、猪血制作的饮食的摄入。同时,可多吃一些黑色食品,如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枣等。中医认为“黑可入肾”,黑色食品可以补肾填髓,有助于血象的提高。

反应2:消化道毒性反应

对策:口腔呵护+开胃慢餐

癌症的化学治疗可引起口腔黏膜炎,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疼痛等。此时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及时刷牙,并补充高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莲子羹、雪耳羹、牛奶、豆浆、鲫鱼汤等。进食时要避免过热、过酸及刺激性饮食。急性炎症患者可口含冰块,以减少炎性渗出,若出现了溃疡,可用蜂蜜20毫升加入研碎的维生素C0.1克,口含,每日2~4次。

化学治疗损伤胃肠道黏膜,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疼痛、食欲不佳等。这个时候可以进食开胃食品,如山楂、扁豆、山药、白萝卜、香菇等,同时要少食多餐,避免饱食感。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饭后1小时不要平卧,可以散散步,化疗前1小时不要喝水。若进食时恶心呕吐,可口服鲜姜汁3~5毫升。

反应3:肝肾功能损伤

对策:蔬菜水果来帮忙

一些化疗药物可以引起肝损伤,出现转氨酶升高,此时应多吃苦瓜、绿豆芽、茶、香菇、木耳、猴头蘑等菌类食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如猕猴桃、蜜桃、苹果、葡萄等,多喝绿茶、乌龙茶、蜂蜜水。如肝功能损伤严重,可以用五味子20克、枸杞子20克炖鲫鱼汤。

有的化疗药物,如顺铂等,还可以引起肾损伤,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时要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预防肾功能损伤。一旦出现肾功能损伤,就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合并水肿者要少吃盐,多吃动物肾脏、乌鱼、菠菜和红苋菜,也可以吃一些富含水分又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如西瓜、黄瓜、冬瓜、丝瓜。

徐刚

神经毒性反应 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4例均为本院2006-10~2010-06月需要奥沙利铂治疗的结肠癌术后住院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治疗组46例, 其中男32例, 女14例;年龄32~73岁, 平均年龄49.9岁;TNM分期:Ⅱ期10例, Ⅲ期27例, Ⅳ期9例。对照组38例, 其中男27, 女11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50.2岁;TNM分期:Ⅱ期8例, Ⅲ期23例, Ⅳ期7例。两组性别、年龄、分期、Karn Ofsky评分等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纳入标准

(1) 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结肠癌; (2) 均为首次采取含奥沙利铂的方案辅助化疗; (3) Karnofsky评分60分以上。 (4) 心、肝、肾、骨髓功能均正常; (5) 预计生存期3月以上。

1.3 排除标准

(1) 原有神经系统疾病者; (2) 可能引起末梢感觉异常的糖尿病患者; (3) 正在接受可能引起神经毒性的其他化疗药物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单纯采用化疗。m 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85mg/m2, 第1天, 静脉滴注2小时;甲酰四氢叶酸钙 (CF,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400mg/m2, 第1天;5-氟尿嘧啶 (5-Fu, 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 0.4g/m2静推, 5-Fu 2.0g/m2, 持续静脉灌注46小时。每2周重复1次。在接受奥沙利铂治疗期间, 避免冷饮和避免接触冰冷物体。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益气理血愈风汤:生黄芪40g、当归12g、鸡血藤20g、丹参20g、白芍12g、桃仁10、红花6、川芎10g、秦艽10、威灵仙10g、徐长卿10g。加味法:上肢麻木重者加桂枝10g;下肢麻木重者加牛膝10g;四肢冷感加附子10g。每日1剂, 水煎服, 每日2次, 每次约200ml。于用奥沙稠铂前1天开始口服, 服用28天为1个疗程后, 观察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

2.3 神经毒性评定

感觉神经毒性分级标准按奥沙利铂Levi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标准[4]评定。0级:无;1级:感觉异常或感觉迟钝, 遇冷引起, 1周内可完全消退;2级:感觉异常或感觉迟钝, 21天内可完全消退;3级:感觉异常或感觉迟钝, 21天内不能完全消退;4级:感觉异常或感觉迟钝, 伴有功能障碍。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使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组46例, 发生神经毒性18例, 发生率为39.13%;对照组38例, 发生神经毒性30例, 发生率为78.95%,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3.2 两组神经毒性分级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 药物不良反应

通过临床观察, 未发现有与服用益气理血愈风汤有关的不良反应。

4 体会

外周神经病变是奥沙利铂的主要毒性反应, 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感觉麻痹、缺失, 上下肢麻木持续不退, 感觉共济失调, 严重时可影响肢体功能。当属中医的“血痹”范畴。近年来各家大多以气虚血瘀论治, 笔者认为不无道理, 但有失偏颇。该病的病机是奥沙利铂耗损人体气血, 气血两亏, 气虚血瘀, 血虚生风。治当益气活血、养血祛风。益气理血愈风汤中, 重用生黄芪补气。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 血行风自灭。所谓“营虚则不仁”, 营血不足, 络脉失养, 则虚风内生, 麻木不仁, 古人云:“治风先治血”即明理血为治风之首要, 其所谓“治血”涵活血和养血两法。若仅活血, 治疗络脉空虚者, 不免有虚虚之嫌, 虚风益生。故以当归、鸡血藤、白芍养血, 血旺风自熄。方中更以鸡血藤、秦艽、威灵仙、徐长卿舒筋活络、祛风止痛。治疗血痹, 鸡血藤和秦艽两味最为妥贴, 鸡血藤既能行血补血, 又能舒筋通络;“秦艽为风药中之润品, 散药中之补品, 且能活血荣筋” (雷少逸《时病论》语) 。概而言之, 益气理血愈风汤有益气活血、养血祛风之功, 组方严谨, 切中病机, 故防治奥沙利铂所致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疗效较佳。

参考文献

[1]汤钊猷.现代肿瘤学.2版,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6:43.

[2]Woynarowski J, Faivres S, Herzig M, et al.Oxaliplatin induced damage of cellular DNA.Mol Pharmacol, 2000, 58:920.

[3]李洁, 金懋林, 杨伯秦, 等.乐沙定联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治疗进展期大肠癌21例分析.中国肿瘤临床, 2001, 28 (4) :265.

神经毒性反应 第4篇

关键词:中药毒性,不良反应,客观评价

一般认为,中药大多是植物、动物、矿物药,性平毒性小,流传着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等观点。然而,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提出了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即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下品多毒,不可久服”。本草书籍中,常在每一味药物的性味之下,标明“有毒”或“无毒”等字样,“毒药”一词在古代医药文献中常是药物的总称。

1 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1.1 以毒攻毒时的不良反应

这是正面的毒,应该根据病体虚实、疾病深浅来适当地选用药物和确定用量、用药时间来减轻。中医常常采用“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如应用适宜的毒药来解疮毒、除毒病等;由于中草药治疗没有明确的时间期限,故导致长时间、超剂量服用有毒中药,从而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病率。

1.2 药物治疗作用外的毒副作用

可以通过必要的炮制、配伍、制剂等环节来减轻或消除其有害作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朱砂中的贡是药物的有效成分,贡对人体有毒副作用,朱砂入丸散直接服用毒性较小,而加热后毒性增强。水飞法制成的朱砂毒性较低,如果是水飞朱砂,用量极小,在安全的范围内,并根据病症按剂量要求服用则是安全有效的。

1.3 辨证论治的错误

必须通过合理用药来解决药物都是通过肾脏排泄的,若用药种类太多、剂量过大就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而有的中草药对肾脏直接有毒性。即使像益母草、芦荟和胖大海等传统上认为“无毒”的中草药,如使用不当、过量使用,也会出现毒副作用,这就是用药的辨证法。

2 对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错误认识

2.1 中药安全无毒

“是药三分毒”说中药无毒是对中药的误解。药性都各有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在《素问》中有这样的记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中药有治疗作用,也有毒副作用,其中药不是绝对安全无毒的。中药说明书往往回避不良反应,造成误导,使群众认为中药完全没有毒性,从而对中药可能造成的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掉以轻心。

2.2 有毒中药应该禁用,动辄列入黑名单,这是西方对中药的习惯看法和做法。

实际上,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不但不否认中草药的毒性,而且对中草药的副作用和毒性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如规定配伍用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小儿和老人的用药禁忌等。药物有毒副作用不一定就要被禁用,比如西药青霉素和放化疗药物,都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但并不被禁用,关键是药物的合理使用。无论西药还是中药,盲目使用都会产生毒副作用。即使是食盐和水,不合理的使用也会中毒。

3 如何减少和避免中药不良反应

3.1 要强调合理用药

保证用药有效和安全性用药的适应证和对象要正确,明确不适用和禁用的情况,对于特殊人群,要慎用或禁用。剂量要合理,疗程要适当;长期用药,大剂量服用往往会导致药物中毒,应尽量避免。

3.2 中药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应更加详细

特别是对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一定要写清楚,要事先提醒医生和患者,防患于未然。

3.3 加强科研工作,改进生产工艺

目前我国中药的科研工作仍然做得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应大力加强对中药安全研究的开发和利用,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4 药品出口审批要加强监管力度

由于药品出口缺乏有效的监管,国内的一些药物按保健食品出口,或者通过非正常渠道出口。国外没有将其作为处方药进行监管,而是作为保健食品在杂货店出售;消费者受中药安全无毒的误导,随意购买服用,这样就很容易出问题。客观评价中药的毒性,不断加强科学研究,提高中药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不随便使用、禁用。只要该药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就应该承认其合法性。媒体不应盲目炒作,不能以偏概全,报道要公正,从而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中药,合理使用中药,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袁兰芳.中药的毒性及其预防[J].社区卫生保健, 2007, 6 (1) :52-53.

神经毒性反应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病人,其中男37例,女9例;年龄28岁~71岁;肠癌39例,胃癌7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

1.2 治疗方法

奥沙利铂130 mg/m2加入5%葡萄糖500 mL中静脉输注(第1天),200 mg/m2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第1天~第5天),氟尿嘧啶500 mg/m2加入5%葡萄糖500 mL中静脉输注(第1天~第5天),化疗药均采用避光输液器及避光袋输液,根据病人情况选用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如使用外周静脉则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输液,即当日输液结束后拔出留置针,次日更换静脉穿刺。

2 毒性反应

3 护理

3.1 末梢神经毒性

奥沙利铂较严重的副反应是神经毒性,包括感觉性和运动性,表现为对冷刺激敏感和握力减低,化疗前向病人介绍奥沙利铂的毒性反应及常见症状,如手足麻木、感觉迟钝、有蚁走感等,让病人知道,当出现这些症状时能及时报告,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化疗期间要注意保暖,穿袜子、戴手套至少3 d~7 d,不喝冷开水,禁冷食冷饮,用温水刷牙、洗漱、沐浴,不接触冰冷的物体[2]。在用药期间要加强观察,询问病人的感受,注意有无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

3.2 消化道反应

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本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46%,腹泻的发生率为13%。化疗前给予有效的止吐剂及护理干预措施,保持病室环境舒适、空气清新,饮食宜清淡、少量多餐,忌油腻、煎、炸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大便通畅。出现腹泻时,评估腹泻的程度、次数及病人全身情况,遵医嘱使用止泻药,饮食要减少纤维素含量,保证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做好个人卫生指导,防止感染。

3.3 口腔黏膜炎

告知病人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配合,指导病人三餐后及睡前进行口腔护理,嘱病人用软毛牙刷刷牙,勿用牙签剔牙,防止黏膜受损;如出现口腔黏膜炎时,用朵贝氏液漱口,局部涂西瓜霜,进食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

3.4 骨髓抑制

化疗药物对骨髓均有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极易发生感染。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感染,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和通风,化疗期间嘱病人保持口腔、皮肤、会阴及肛周清洁,注意休息,减少外出,预防感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化疗前后监测血常规的变化,当出现骨髓抑制时,及时按医嘱使用升白细胞药物,并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3,4,5]。

3.5 静脉炎

化疗前建议病人做深静脉置管,对于无条件做深静脉置管的病人,应尽可能选择粗直的前臂静脉,不宜在手背、手腕、肘部处静脉给药,用留置针穿刺,每日输液结束将留置针拔出,次日换另一条血管穿刺。输液期间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外渗,以便及时处理,每日输液结束用50%硫酸镁或土豆薄片敷穿刺血管,对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 小结

本组病人在用奥沙利铂治疗期间,通过介绍该药的主要毒性反应及其应对处理措施,使病人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治疗期间能积极配合护理,从而减轻了毒性反应的发生,所发生的Ⅲ度以下毒性反应经治疗后1周内恢复正常,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减轻奥沙利铂化疗所致毒性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化疗前向病人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采取预防奥沙利铂所致毒性反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化疗期间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各种毒性反应。[结果]46例病人经治疗后毒性反应较轻,未发生Ⅳ度毒性反应,Ⅲ度以下毒性反应经治疗后1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在用奥沙利铂治疗期间,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极大地减轻其毒性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奥沙利铂,化疗,毒性反应,护理

参考文献

[1]李倩,郭伟剑,郑磊贞.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和防治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4):430433.

[2]俞春娣.奥沙利铂化疗致神经毒性反应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4,19(4):7678.

[3]吴苏光.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大肠癌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7C):19401941.

[4]谷小燕,廖建鄂.奥沙利铂致严重喉痉挛并早期休克的抢救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2C):521.

神经毒性反应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枝江市问安镇中心卫生院和枝江市人民医院, 2004年1月-2012年12月报告的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共56例, 其中肾毒性不良反应10例。

1.2 方法

对所收集的肾毒性不良反应10例, 按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用药情况、肾脏损害时间、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ADR类型构成比

共报告克林霉素不良反应56例, 其中肾毒性不良反应10例, 其肾毒性ADR构成比 (10/56) 17.85%。

2.2 肾毒性不良反应性别与年龄分布, 以及过敏史情况

10例肾毒性不良反应中, 男6例, 女4例, 年龄3~74岁, 其中<20岁2例, 20~50岁6例, >50岁2例。3例对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史, 7例无药物过敏史, 所有患者均无肾脏疾病记录。

2.3 用药情况

10例报告中有4例克林霉素合并其它药物联合应用, 6例单独使用。7例使用盐酸克林霉素, 3例使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出现肾毒性不良反应后, 均停用克林霉素或改用其它药物, 经对症治疗后, 肾脏损害情况改善, 而联合使用的药物致肾脏损害因素可排除, 所以均考虑与克林霉素有关。克林霉素的给药浓度与单次给药剂量见表1。

2.4 克林霉素致肾毒性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患者的基本表现为头昏、乏力、腰痛, 出现肉眼血尿5例, 出现尿量减少伴蛋白尿3例, 颜面浮肿伴氮质血症1例, 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2.5出现肾毒性不良反应的时间

10例患者均为静脉滴注, 6例在滴注当天出现, 其中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者, 在一次性给药1.8g, 在滴注完3h后出现;2例在2d后出现;2例在5d后出现。

2.6 治疗措施与转归

出现肾毒性不良反应后, 10例患者均立即停药, 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者, 及时给予血液透析治疗, 3例改用其它药物对症处理, 6例仅停药观察, 嘱患者多饮水, 以促进药物排泄, 随访观察至2013年5月, 10例患者尿常规、肾功能均正常。

3 讨论

克林霉素为化学半合成的林可霉素衍生物, 在体外无抗菌活性, 进入机体内迅速水解而显示其药理作用, 其脂溶性及渗透性优于林可霉素, 抗菌作用强4~8倍, 目前在基层医院临床应用有增多趋势, 但其ADR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目前克林霉素引起泌尿系受损的构成比报道4.6%~24.58%[2、3], 本研究肾毒性不良反应的构成比为17.85%, 与文献报道一致。男性肾脏损害发生率高于女性, 但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阶段均有发生, 其中20~50岁占60% (6/10) , 由于中青年人数多, 用药机会大, 致统计结果中青年人群肾毒性反应最高。

克林霉素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要求:克林霉素的药液浓度≤6mg/ml, 100~200ml的药液输注时间≥30min, 1h输注剂量≤1.2g。本组中有5例滴注时药液浓度≥6mg/ml, 6例单次给药剂量>1.2g, 其中经计算滴速, 有3例在1h输注剂量>1.2g。克林霉素治疗安全范围窄, 极易引起不良反应[4]。刘晨等[5]报道, 克林霉素引起血尿与不合理的使用剂量、频次、给药浓度及短时间输注过高药量有关。因此, 临床使用时, 一定要严格掌握克林霉素静滴的剂量、浓度、滴速及频次, 观察患者的尿量、尿色等肾脏功能的变化。

文献分析显示[6], 克林霉素泌尿系统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居第3位, 主要表现为血尿、肾功能衰竭和肾功能损伤。本组肾毒性的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氮质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 与文献分析结果一致。克林霉素致肾毒性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药物特异性抗原刺激患者体内致敏淋巴细胞转化, 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有关, 以及药物在肾小管内形成结晶和肾小管阻塞有关[7]。有研究表明[8], 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致肾毒性的风险是克林霉素磷酸酯的5.5~6.6倍, 本组7例是使用盐酸克林霉素, 可能与肾毒性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是临床医师值得关注的问题。

克林霉素在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 达90%以上。当克林霉素与较强结合力药物联合使用时, 其游离活性成分增加, 从而使其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均增加, 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以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虽然药品说明书提到克林霉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交叉过敏反应, 本组有3例有过敏史, 因此对此类药物过敏史的患者, 应谨慎使用克林霉素。

发生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药, 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发生肾毒性反应, 尤其是急性肾功能衰竭者, 应及时采取血液透析等治疗措施, 一般预后较好。临床医师在使用克林霉素时, 应严格掌握治疗剂量、方法及用药指征, 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关键词:克林霉素,肾毒性,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陈燕华.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 25 (7) :688-689.

[2] 莫剑, 宁伟志, 李桃, 等.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6) :13-14.

[3] 何玉明.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 2 (18) :98-99.

[4] 宋晓坤.药物输注速度的影响因素与用药安全[J].中国药事, 2007, 21 (6) :514-518.

[5] 刘晨, 李建理.文献检索克林霉素致血尿的病例报告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2 (8) :910-911.

[6] 江腊梅, 齐向荣.160例克林霉素注射液致肾毒性病例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 2012, 9 (9) :550-552.

[7] 谢红浪, 陈惠萍, 胡汤琳, 等.克林霉素导致急性肾损伤[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1, 20 (5) :432-437.

神经毒性反应 第7篇

1 存在的问题

1.1 中药质量标准欠准确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品种992种,其中成方制剂458个,含朱砂品种27个,含雄黄的品种6个,含朱砂和雄黄的品种18个,共计51个,占11.14%;含全蝎的品种8个,占1.75%;含川乌、草乌的品种10个,占2.18%;含马钱子的品种4个,占0.87%。《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品种1146种,其中成方制剂564个,含朱砂品种28个,含雄黄的品种8个,含朱砂和雄黄的品种18个,共计54个,占9.57%;含川乌、草乌的品种14个,占2.48%;含马钱子的品种6个,占1.06%;含全蝎的品种8个,占1.42%。雄黄:《中国药典》2005、2010年版一部均收载,为毒性中药,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As2S2),每日量为0.05~0.1 g,雄黄的含量(As2S2)不得少于90.0%。而作为构成朱砂和雄黄主要成分的Hg S和As2S2很可能是既不被体内吸收,又无任何药理活性的成分,其他文献也提出了同样的结论。

1.2 含毒性中药制剂用量表述不明确或用量过大

如含朱砂、雄黄的中药有许多都是常用药,像牛黄解毒片、牛黄消炎片、六神丸、磁朱丸等,对于这些常用药,药品的用量同安全有效关系极大,是指导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内容。其它含有毒中药的成方制剂也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必须改写清楚。同时,小儿惊风散,朱砂超常用量2.5倍,雄黄超常用量11倍;小儿清热片,朱砂超常用量0.4倍,雄黄超常用量13倍;牛黄解毒片,雄黄超常用量2倍;此类品种还有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散、小儿至宝丸、牛黄镇惊丸等等,应考虑减少有毒中药的比例量,或考虑使用有毒中药的合理性,对含有毒中药的品种去留做出调整。

1.3 毒性中药炮制不规范,管理存在漏洞

规范的炮制可以减轻或消除药物的毒性、烈性,减轻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

2 解决的方法

2.1 建立健全中药ADR的监测制度

为了进一步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发现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以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时对有关药品加强管理,避免同样药品、同样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护更多人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

2.2 提高中药药品质量标准的研究工作

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其中某些化学成分具有药理活性,除使用经典的分析方法外,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创新,高灵敏度的仪器设备的诞生,化学对照品品种的不断增加,历版药典都引入了较多的色谱分析技术,作者认为,还可以应用新的分析方法,如高效毛细管电泳、分子生物技术等。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17.

神经毒性反应 第8篇

关键词:慢性酒精中毒,周围神经病,绝对戒酒,营养支持,康复训练

长期大量饮酒所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称为慢性酒精中毒性神经病 (chronic alcoholic nervous disease, CAND) , 这其中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chronic alcohol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CAPN) 最多见, 其通常先从下肢开始出现对称性的感觉异常, 一般远端重于近端, 后逐渐波及上肢, 后期则可出现肌无力及肌萎缩, 且多数患者伴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近年来与本病相关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 为进一步提高认识, 现对本科收治的18例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18例患者年龄28~69岁, 平均 (39.6±5.7) 岁, 其中男15例, 女3例;饮酒时间6~37年, 平均14.9年, 日均饮酒量100~500 ml, 平均250 ml, 且均为38度以上白酒;所有入选患者均已排除高血压病、糖尿病、感染、肿瘤和长期毒物接触史。

1.2 方法

对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化验血常规、凝血五项、贫血三项、血沉、肝功十项、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心肌酶谱、术前四项、动脉血气分析、尿常规、粪常规+潜血等常规指标;行腹部B超 (肝胆脾胰肾等) 检查;且所有患者均行头部影像学 (CT/MRI) 检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及神经肌肉电图) 。所有患者在被确诊后均给予绝对戒酒、营养支持治疗 (包括应用大剂量B族维生素, 尤其是维生素B1和甲钴胺, 同时给予神经营养剂) 及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发病早期多被他人发现有智能减退、反应迟钝、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等高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伴有头痛、头晕、失眠、情绪不稳等症状;病情逐渐发展后则出现周围神经受损症状, 均有四肢麻木和/或无力现象, 具体表现为:肢体无力16例, 感觉减退15例, 感觉过敏3例, 其中发现行走不稳10例, 肢体震颤9例, 查体发现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14例, 肌肉萎缩5例。13例伴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其中尿便失禁4例, 阳痿8例, 泌汗异常3例, 体位性低血压2例。伴精神异常者9例, Wernicke-Korsakoff综合征2例。

2.2 辅助检查结果

2.2.1 肝功十项

6例谷丙转氨酶升高, 4例白蛋白偏低。

2.2.2 腹部B超

6例肝硬化 (其中4例为早期, 2例为晚期) 。

2.2.3头部影像学 (CT/MRI) 检查

11例 (61.1%) 有不同程度的大脑皮质萎缩, 以额顶叶为著, 脑沟增宽、加深, 双侧外侧裂加深及脑室扩大;3例有小脑萎缩;6例有脑白质脱髓鞘改变。

2.2.4神经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发现5例轻度异常, 4例中度异常, 2例重度异常, 背景以弥漫性慢波活动为主;神经肌肉电图发现18例均有神经源性改变和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异常表现。

2.3 治疗效果

所有患者经绝对戒酒、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后病情均有较明显好转;后有3例患者因病情反复 (加重) 而二次住院, 均为未坚持戒酒者, 经应用上述治疗方法再次治疗后病情后来也稍有好转, 但总体疗效不如首次住院效果。

3 讨论

长期大量饮酒可损伤全身多系统内脏器官, 导致心脑血管病及酒精性肝病等多种疾病, 这其中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尤为严重, 而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是慢性酒精中毒的共有损伤, 受累的周围神经可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或自主神经, 且饮酒时间越长, 饮酒量越大, 周围神经损害的程度也就越严重[1]。目前认为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发生可能与酒精的直接毒性作用、酒精所致的营养代谢障碍 (间接毒性作用) 和遗传因素3方面有关。

目前临床上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诊断本病: (1) 个人史:有明确的长期大量饮酒史, 一般饮白酒史5年以上且日均量在100 ml以上者即可认定为长期大量饮酒。 (2) 临床表现:慢性病程, 出现逐渐加重的周围神经受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多表现为四肢对称性感觉-运动障碍 (麻木、无力居多) [2]。一般下肢先于上肢起病且重于上肢, 同时感觉功能障碍早于运动功能障碍, 且前者症状重于后者[3]。可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皮肤营养障碍等其他非特异性表现。 (3) 辅助检查:主要是头部影像学 (CT/MRI) 检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及神经肌肉电图) 。 (4) 鉴别诊断:注意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周围神经病 (如: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癌性周围神经病等)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饮酒史对于本病的诊断极为重要;而神经电生理检查, 尤其是神经肌肉电图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病变部位的判定、治疗前后病情转归的判断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4]。故而在临床上对于有四肢对称性感觉-运动障碍、腱反射减弱 (可有肌萎缩) 且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长期饮酒者, 除外糖尿病、感染、肿瘤、农药中毒等其他病因, 神经肌肉电图检查有神经源性改变或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头颅CT/MRI显示脑萎缩者 (可有脑白质脱髓鞘) , 即应该考虑到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绝对戒酒、营养支持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数方面。其中绝对戒酒是治疗的关键, 这其中需要指出的是, 戒酒时应循序渐进、逐渐戒除, 以防发生酒精戒断综合征。营养支持治疗方面主要包括: (1) 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等, 其能促进轴突再生, 改善神经传导速度[5]。但若合并酒精中毒性脑病, 在大剂量维生素B1治疗前禁用葡萄糖及肾上腺皮质激素, 因前者能使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减慢, 使患者陷入昏迷, 后者阻碍丙酮酸氧化, 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2) 促进神经再生长药物:如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等。 (3) ATP、辅酶A、胞二磷胆碱、CTP (三磷酸胞苷二钠) 等均有一定的营养神经作用, 特别是CTP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及神经突起的再生长, 可提高细胞抗损伤能力, 疗效较好[6]。对于康复训练, 目前认为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促进CAPN患者周围神经损伤修复, 但应该注意掌握合适的运动负荷, 因为当超过一定的运动量时, 运动负荷过大则可能妨碍神经恢复并导致肌肉的损伤, 不利于康复, 故而在临床上为患者做康复治疗时应该因人而异, 在合理的运动负荷内进行康复训练, 从而更好的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总之, 慢性酒精中毒对健康的危害日趋严重, 随着饮酒的人越来越多, CAPN的发病率也将不断上升, 临床医生应足够重视, 争取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刘菁, 周国平.甲钴胺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疗效观察[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 20 (2) :150.

[2]逄紫千, 叶玉琴, 李秋明.肌电图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和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4, 40 (6) :1250.

[3]罗芳, 谢炳玓, 宋毅军.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F波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J].山东医药, 2012, 52 (41) :53.

[4]魏贤文, 罗状英, 刘少勇, 等.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神经-肌电图特征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27 (20) :2704.

[5]管艳敏, 范玉兰, 局雪, 等.B族维生素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 2013, 8 (8) :783-784.

上一篇:党的先进性建设下一篇:提高设备检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