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生产范文

2024-07-08

建筑安全生产范文(精选12篇)

建筑安全生产 第1篇

长期以来,对于怎样才能有效地确保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本人认为,要切实有效地强化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促进建筑施工行业安全发展,必须要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 全面提高全员建筑安全素质,加强建筑安全教育是根本。

“建设连着千万家,安全施工靠大家”这一句非常浅显却富有哲理的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生产警示标语,它简朴道出了建筑施工安全从何而来的深刻内涵。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就是从全员的建筑安全素质的提高和建筑安全意识的增强而来,如何提高建筑施工行业全员的安全素质,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本人认为,当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和载体。要紧紧抓住安全生产月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多层面、 多渠道、多形式的建筑施工安全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浓厚的建筑施工安全宣传氛围,让这个氛围进企业、进现场、感染人、教育人,同时,我们还要结合行业的实际,有侧重性、针对性地抓好日常的主要建筑施工安全责任教育工作:

一要注重拓宽建筑施工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二要注重增强建筑施工安全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三要注重强化建筑施工安全教育的针对性。

同时,要积极地开展建筑安全示范建筑企业、项目工地活动, 树立典型,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深入推进建筑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

2) 全面提高全员建筑安全素质,强化制度管理是保证。

制度建设是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灵魂,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保障。要抓好制度建设,做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的有章可循,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就必须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建筑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形成“全方位、主体化、全覆盖”的建筑安全生产体制机制体系。

一要以铁的纪律、铁的手腕严格执行各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这是提高建筑施工行业全员安全素质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近几年来,我市建筑企业发生的几起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思想的麻痹、安全意识的匮乏和管理的疲软,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所致。人的自我约束一方面要通过源于内在的理性、 道德与良知,但更重要的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和管理的强制约束, 使人们从被动遵守逐步转化为自觉执行。因此,我们要着力构建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软件环境整章建制到建筑施工技术装备充实配备,从最基础构筑起建筑安全防护网。

二要以严格的建筑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监管的力度,各级建筑安全监管机构要做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重心下移, 严格认真检查建筑施工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位,切实处理好严与宽的关系。古往今来,“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恰恰是我们严格的日常监管,对企业进行严格认真的检查,严格的要求防范事故是对企业最大的爱。因此,要搞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就必须依靠更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保证,对那些事故多发单位违法违规和发生事故的单位及责任人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记入黑名单,并予以公开曝光。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标准从严整治,关闭取缔非法违法和不符合建筑安全生产条件的建筑施工生产经营单位,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三要以切实可行有效的建筑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这是提高全住建系统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素质最直接的有效途径。各级建筑安全监管机构都要以铁的面孔、铁的心肠、铁的手腕、铁的纪律,认认真真地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建筑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违法、违规建筑施工生产行为,严格源头管理,凡是不达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要求的一律不得施工生产,真正建立起建筑安全人人有关的良好建筑施工生产秩序和建筑安全施工环境。

3) 全面提高全员建筑安全素质,增强文化建设是载体。

建筑安全文化过程包括个人与集体的安全意识、观念、自觉遵纪守法的安全意识、行为、习惯,以及维护自身安全的能力等。 加强建筑安全文化建设,加快推进建筑施工行业各领域全员建筑安全意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

一是要以理念定位引领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建设,将建筑施工生产实际中形成的行为特征,心里动因进行系统梳理,提炼整合, 最终形成正确的建筑安全理念系统。

二是要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等等活动载体来进一步强化建筑安全文化建设。认真构建建筑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努力普及安全知识,切实抓好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特殊工种岗位人员、高危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并且通过一线全体施工从业人员每天班前讲建筑施工生产安全技能,班中严格建筑施工生产安全操作规程,班后总结和解决施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全面增强全员建筑安全文化意识,提升建筑安全生产技能,增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意识,杜绝违章作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从而提高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和效果。

三是要把建筑安全文化建设真正纳入到建筑安全管理的日程上来,各级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要切实主动担当起建筑安全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和领路人,通过拓展各种建筑安全活动载体来进一步强化建筑安全文化建设; 通过各级各单位的安全生产例会来全面开展建筑安全大讨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建筑安全文化宣传教育,使建筑安全文化下基层,进所有建筑企业、进所有工程项目、进每个员工家庭、进所有建筑施工作业场所; 同时要将建筑安全文化渗透到所有建筑企业、各工程项目部、各施工生产班组的每项制度、政策及施工生产工序都有建筑安全文化在其中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创建建筑安全文化示范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安全文化工程项目和建筑安全文化企业,扎实有效地拓展建筑安全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建筑安全生产传播的覆盖面、实效性、影响力,全面提升全员建筑安全素质,更好地拓展和推进建筑安全文化的有效进行。

4) 全面提高全员建筑安全素质,提高经济效益是保障。

在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上,我们应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要通过不断提高全员建筑安全素质,正确处理好有事故与无事故的关系。各级建筑施工生产经营管理者要必须清楚“零事故,事故越少,建安产值越高; 零事故,事故越少,经济效益越好” 这个道理,现在一些建筑企业重建筑施工生产轻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就是欲速则不达。在建筑安全生产问题上,只要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带病运行,建筑施工队伍在有隐患的条件下进行施工生产,一旦发生事故,人毁企亡,停工停产,损失很大。所以建筑企业要发展快,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处理好有事故与无事故这个关系。

二要通过不断提高全员建筑安全素质,正确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就是建筑安全生产投入。在建筑安全生产上,各级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者要舍得,要研究舍得之道,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肯定不得,而且要吃亏。对此,所有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者都要清楚建筑安全投入是最好的投入,最具效益的投入,都要在这一点上引起高度的重视,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有效地广泛采用“四新”技术,尤其像我们的二级以上建筑施工总包企业和专业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到为企业负责,为员工负责,为行业负责,为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负责,为你的家人负责,这个安全投入要求所有各级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者一定要舍得。我们千万不能做“有钱买药、没钱吃饭,有钱买棺材、没钱治病”这种蠢事。

三要通过不断提高全员建筑安全素质,正确处理好安与危的关系。在建筑施工生产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安与危的关系, 首先是施工生产一线的作业者,其次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人员,都从事的是高危职业、高风险岗位,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的作业者和监管人员只要知道它危险在什么地方,知危不危,居安思危,除危防危,那么我们的一线作业者和监管人员就可以掌握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主导权,把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彻底消除隐患,确保建设工程项目整体建筑施工生产的优质高速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5) 全面提高全员建筑安全素质,落实安全责任是关键。

建筑企业是建筑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内因和根本,对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必须严格再严格、认真再认真,“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建筑企业全员安全素质不高,建筑安全管理不到位, 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不可能持续好转。因此,我们要遏制和杜绝各类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就必须要紧紧抓住建筑企业这个责任主体,通过不断提高建筑企业全员安全素质,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建筑安全管理,加大建筑安全投入,强化建筑施工技术装备,严格建筑安全监管,严肃责任追究,切实提高建筑企业的建筑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通知》精神,对全市住建系统建筑行业各地区、各部门、各建筑企业的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实行更加严格的安全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

二要切实把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真正落实到位和监管到位。

三要以加强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建筑企业实施更加严格的安全管理,建设更加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和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实行更加严格的建筑安全监管和更加有力的政策引导。对此,所有各级监管单位建筑生产经营企业都要必须做到认真履职,履好职、尽到责,关键是要把建筑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工程项目、落实到施工企业、落实到每个人、落实到每个岗位。

总之,全面提升建筑全员安全素质,是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促进建筑安全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中,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也不应忽视,例如: 施工生产秩序和安全操作、安全投入和隐患排查、集中整治和专项整治、三类人员的考试和教育培训方面等等,但相对而言,上述全面提高全员建筑安全素质五个方面的工作是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促进建筑施工行业安全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只有抓好这五个方面的工作,方能有效杜绝建筑施工企业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更好地实现全市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的全面持续好转、平稳发展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安全管理论文建筑安全论文 第2篇

[摘要]随着宿迁建筑业的发展,实行现代安全管理已成为我们安全生产的当务之急。本文结合目前安全生产状况,就现代安全管理的含义,危险源辨识、控制,应急救援预案和企业文化谈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建筑企业 现代安全管理 现代安全文化

一、现代安全管理的含义

现代安全管理以消除人的不安全状态为中心,其重要特征是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激励职工的士气和发挥其能动作用方面。把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当作预防事故的首要任务,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职工人人参与安全管理。同时,现代安全管理十分注重企业领导者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以“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现代安全管理体现了系统安全的基本思想,以危险源辨识、控制和评价为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企业要不断改善劳动生产条件,控制危险源,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企业全局考虑,把管理重点放在危险源控制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二、现代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辨识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Hazard)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系统安全的基本内容就是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采取措施消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使系统安全。

按其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危险源可划分为两类。作用于人体的过量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这

些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流动、转换和做功的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发生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在我国的安全管理实践中,往往用“事故隐患”来描述事物的不安全状态,用“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来描述人的不安全行为。这种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以查找隐患、评估隐患和治理隐患以及反“三违”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但这些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属于第二类危险源中的一部分,或控制方面出了问题的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的要求,有必要把对“事故隐患”和“三违”的表面、局部的认识进化到对“危险源”的本质、整体的认识,从而实现对事故发生机理认识的重要飞跃。

三、现代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控制

安全技术措施是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害的工程技术手段,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基本理论依据是能量意外释放论。

控制第一类危险源的安全技术,这包括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两类,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的基本出发点是采取

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常采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有以下几种:一是消除危险源;二是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三是隔离。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其基本出发点是防止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达及人或物,或者减轻对人或物的作用。

第二类危险源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物的故障、人失误或环境因素,控制它们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主要应从防止物的故障方面考虑,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来减少物的故障,即采用安全系数,提高可靠性和设置安全监控系统。其次是采取在系统,设备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破坏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即故障—安全设计(Fail-Safe)。一般来说,通过精心的技术设计,使得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处于低能量状态,防止能量意外释放。

四、现代安全管理中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此规定是针对我国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现状作出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也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包括:(1)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机构;(2)应急救援预案的日常协调和指挥机构;(3)相关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和分工;(4)危险目标的确定和潜在危险性评估;(5)应急救援组织状况和人员、装备情况;(6)应急救援组织的训练和演习;(7)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置措施、人员疏散措施、工程抢险措施、现场医疗急救措施;(8)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社会支持和援助;(9)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经费保障;(10)应急救援预案的其他内容。

五、现代安全管理中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弥漫于企业组织各方面、各层次的组织风气、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观念形态、文化形式和价值体系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心人、重视人、尊重人、调动人的积极性。由于安全的基本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安全文化更能够体现“为了人”和“人的管理”的人文特点。

安全文化管理是企业的一种精神,没有全体人员的参与,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文化。为此,管理层应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公布企业的安全政策、业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加大安全宣传与培训力度;鼓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的安全工作;收集反馈信息,对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予以重视;调动员工的安全积极性、自豪感、责任感,使每一个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安全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促使所有的员工都密切关注安全,强调人的因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地位,并以此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文化水平。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层。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企业全体职工,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起基础作用的是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的理解力。建设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完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从根本上预防事故。

上世纪末,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问题受到世界各国和中国政府的重视。1999年10月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标准(试行)》,要求企业建立符合该标准要求的现代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并开始试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防范措施

安全生产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只有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其他工序的顺利运行。在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把关不严、施工技术不按照规范程序操作等原因,频频发生安全事故,严重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应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切实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

一、做好安全宣传工作

要想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就要遵循“安全管理,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施工之前,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在建设系统内部进行全员安全生产宣传,增强全体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在思想上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安全生产,意识为先,只有存在安全生产意识,才能够在施工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安全生产宣传工作中,使施工人员认识到安全与效益、效率、发展以及生命的关系,一定要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先决条件。

二、切实做好安全技能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知识,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在安全意识的指导下,还要具有安全生产实践的操作技能,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联系起来。在施工企业内部定期举办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尤其是新人员,更要做好安全知识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常规安全知识讲座,熟练掌握新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新工艺的施工流程,对于施工中的安全难点要进行特殊安全教育。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工作岗位一定要持证上岗,确保岗位的安全操作。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顺利运行,还需要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为保障,这是实施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和重要依据。这还需要建设主管部门以及施工企业共同努力,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落实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没有相关手续的单位不得施工,为一线施工人员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从而提高建筑施工市场的运营秩序。在施工内部还应该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设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人。只有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且将其贯彻执行,才能够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运行提供有利的依据,并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发展。

四、严格落实安全责任

在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后,制度的落实是关键,否则就会形成一个花架子,一定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在施工企业内部组建安全生产责任小组,明确划分责任范围,将安全生产指标层层落实,做好安全生产追踪检查。为了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实施,可以对相关责任人建立安全标准考核机制,以各岗位的安全生产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评价的标准,从而对各小组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

五、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建设施工安全,加强监督是大事。本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要切实履行职责,监督人员要铁肩担道义,时刻牢记质量、安全重于泰山的神圣责任,努力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水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向政府汇报安全监督工作情况,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全力解决人员经费不足等问题,确保安全监督真正落到实处。要不断提高安全监督人员的执法水平,强化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培训,做内行不做外行,提升安全监督档次。

六、保证经费的投入

要抓好建筑安全,就要舍得投入。建设主管部门要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合理地对工程造价计价进行准确预算,单独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费用,专款专用。目前正在推进的施工企业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做法,也是很值得借签的,确实能对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

七、加强施工人员管理

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技术水平是影响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工程出现分包转包的情况下,一定要确保承包队伍的施工技术水平。做好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对承包工程的施工队伍要加强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在思想上建立安全生产意识。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对于施工企业中的劳务工,因为流动性较大,所以在安全管理方面要与劳务输出部门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

八、认真做好查处问题

对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要建立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奖惩机制,对安全生产不良行为进行记录和公示,凡有章不循,违规不纠,屡出事故的企业应追究法人代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该判刑的判刑,该罚款的罚款。另外还要视其情节在投标、降低企业资质等级、吊销执照等方面给予处罚。典型案例要进行新闻曝光,真正起到警示教育促进工作的目的。

九、结束语

安全生产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完工的基础保障,只有确保施工的安全,才能够为其他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有利的基础。在施工企业内部做好安全思想宣传工作,加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不仅要在思想上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还要在实际施工中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从而形成事先防范机制。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且加强贯彻落实。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对施工技术和工序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的要求操作。建设全面而有效的安全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做好安全生产管理的事中控制。对于安全生产事故,一定要彻查清楚原因,并且给予严格的处罚,将事后控制与事先预防和事中控制相结合,确保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韦丹特,刘颖.浅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改革与开放,2011-04-25.

[2]潘依群.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其完善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3-25.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探讨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1 当前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1.1 建筑行业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关于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约有250 余部,尤其是1997 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2004 年出台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促进我国建筑市场和行业的规范和安全生产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这些已有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依靠现有规章制度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只规范了特定施工阶段并未涵盖建筑生产全过程等,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不到位使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无法可依。

1.2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高

按照现行建筑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法人是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但是由于制度方面的不完善,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漠,忽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等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普遍存在。

1.3 安全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

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监督检查仍然停留在突击性、专项性的事后检查,缺乏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和追踪问责机制。对于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客观、公正及时进行处理,或者处理中缺乏严肃性、真实性和权威性。

2 提高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2.1 完善法律法规,使建筑业安全生产有法可依

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尽快出台切合实际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并在其中明确监理方在安全管理中的权力,例如工程开工前必须得到监理工程师的审批,同意后方可开工,如果施工单位未获批准自行开工的,就暂扣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特殊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前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如未编制的要进行严肃处理,此外,还要进一步明确总监理工程师的权责等。

2.2 完善政府安全监管体制

由于建筑行业施工过程和最终产品(大多属于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特殊性,如果缺乏政府的干预和管制,势必陷入混乱状态,故而必须建立科学高效严格的政府安全监管体制,加强政府安全监管队伍的建设,做到“管建结合,相互促进”。

2.3 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推进建筑业安全生产

2.3.1 运用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

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施工现场各关键部位安装摄像头,建立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监督的远程监控体系,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品的不安全隐患扼杀在第一时间。同时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以降低潜在的施工风险。

2.3.2 鼓励建筑安全科技的研发、推广

虽然建筑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但是在这个科技爆发的时代,建筑行业也必须重视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例如可以建立“高校—科研机构—施工企业”三位一体的产、学、研互动模式,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优势,同时促进科学技术向施工安全生产领域的转化。

2.3.3 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施工技术的应用

新型材料的产生以及在建筑施工领域的运用为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提供了契机。例如高性能混凝土、墙体节能保温材料、节能保温绝热材料等既能满足稳定性、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又能使整体建筑更加安全。

2.4 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安全生产设备的购置及其日常维护费用;第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和安保技术的开发推广费用;第三,为施工操作人员配备法定的劳保用品、用具、设施等的费用;最后,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所需的费用以及紧急救援和日常演练所发生的费用支出等。

可以说上述四项费用是构成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投入,缺少任何一项都会为企业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但是当前大多数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增大眼前利益,大量缩减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不仅使企业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保证,同时也导致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能力低下。

2.5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针对上述建筑业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的现状,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如建立日常培训制度,并由政府拨款或强制施工单位设立“施工人员教育培训基金”,做到专款专用,专门用于施工单位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和业务素质及安全意识的提高。

3 结语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其所掌握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合理高效整合,最终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这就凸显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高难度。因为不安定因素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集聚,然后在某一环节全部爆发,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注重对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环节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杨海燕.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做好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市场,2011(32).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 第5篇

第四章 安全规章制度所谓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是指为保证建筑生产安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目的在于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健康,保证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不受到损失,保证建筑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建筑活动过程中安全生产的行业管理;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活动过程中安全生产的综合性监督管理;从事建筑活动的主体(包括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为保证建筑生产活动的安全生产所进行的自我管理。建筑生产活动多为露天、高处作业,不安全因素较多,有些工作危险性较大,是事故多发的行业,每年因工死亡人数仅次于矿山,居全国各行业的第二位。为依法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建筑业事故的发生,保障建筑行业职工及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本法对建筑生产安全问题作了专章规定”。结束语总之,安全管理是事管家和人民生命和物质财产安全的大事,每个单位、每个人对此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尽职尽责,安全事故一定会得到有效预防,我们制定的安全事故为零的目标也一定会实现。建筑工地项目部对施工现场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实现制度化管理是一项重要课题,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据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制度的内容齐全、针对性强,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应该体现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企业性质面向生产一线贴近职工生活,让职工体会并理解透彻。一部合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有利于规范企业和企业职工行为,有利于指导企业生产一线安全生产的实施,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最终实现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生存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感谢**老师,是*的言传身教,才使我日有所长,学有所成;感谢我的朋友,没有他们的帮助,不可想象我将会怎么样,感谢他们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做人的道理,我将在今后的日子里,以自己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关于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考 第6篇

摘 要:安全管理工作对建筑企业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安全管理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必须充分重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本文就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和措施进行详细分析,以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安全文化;安全生产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繁荣的背后存在安全管理上的问题,这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安全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工程的如期进行,提升工程质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

一、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文化对人的塑造有重要的作用,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将有效推动企业安全管理的进行。企业的安全文化应该包括职工对安全的态度、应对风险有关问题的行为方式和准则。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安全管理链,专人专事,系统负责,明确职权,严格建立责任溯源问题追究制度,形成点面纵横分明的管理责任体系,综合涵盖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做到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有人管理,责任分明,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2)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企业依据现行的安全法律法规,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使得安全管理和操作的方方面面得以制度化,明确奖惩措施,细致化条文和实施办法,在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所制定的制度的可执行度,规范企业和职工行为。(3)加强安全教育。教育是增强员工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应该针对建筑工人进行分层,有重点、分层次地进行教育按期按培训,包括专业操作和安全法律法规的培训。(4)标准化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统一的规划,实行配套的工地设施,包括围墙、安全标识、安全防护体系等。

二、规范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实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专门化、责任具体化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建立安全管理的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负责领导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处理生产环节中的问题,统筹安排。企业对安全管理的人员配置要达到相关管理规定,保证有充足的合格的人员对专门事项进行负责,明确职责,达到专人专事统筹兼顾的效果。如若发生安全事故,则可以通过机构和明确的分工追究到责任人,这也就加强了管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安全管理的进行。

三、深入开展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必须高度重视隐患排查工作,这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防线。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按照相关安全检查标准对建筑施工情况进行检查,日检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严格的核定,建立对应的考评机制和奖惩制度,开展全面的细致的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应该贯穿在施工的方方面面,包括施工现场、后勤保障、消防安全、设备安全、防护措施、安全教育、操作流程、制度实施等方面,力求做到建筑施工安全的完善化。

四、切实加强劳务队组的安全管理

劳务队伍是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安全管理的主要对象。建筑施工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施工人员多数来自农村,存在安全意识淡薄、专业技能不高等情况,他们大部分有过相关建筑从业经验,容易按照主观意图进行施工,在施工中容易出现违规操作等行为,不利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执行。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规范操作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普及,增强责任和安全意识。另外,建立针对劳务队伍的考核和奖罚机制,通过经济手段、资格准入等核心利益督促劳务队组切实加强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同时加强对施工过程和劳动队伍的监督,做好劳动队组的安全管理工作。

五、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执行力

良好的规章制度必须依靠高效执行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必须强调安全生产的执行力,才能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安全生产执行力的方法有:(1)加大对违法违规现象的惩处力度。在提高惩处力度时,要遵循警告性原则、即时性原则、必然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安全管理专员经常开展规章制度教育活动,发出警告,一旦有成员违反了规章制度,要及时地进行相应的惩处,不容许有任何姑息和纵容,保持奖惩的公平性。(2)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除了惩罚制度外,还应该设立激励机制,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制度,对在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的职工,进行表彰和物质奖励,鼓励员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提高技能,争做优秀职工,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氛围。

六、大力倡导创新理念

创新的理念能够为工作的进行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不断创新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将有效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企业应该努力加速向现代安全管理模式转变。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日益变化的施工现场情况,施工事故的频发也在对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变革安全管理模式,加速现代化的进程,更注重事先预防、有效防控,采用现代管理中的定量分析、信息化建设管理,更迅速地排查安全隐患,量化隐患,促进工作的具体和迅速执行。更加关注建筑安全领域的发展方向,采用先进的安全工艺和设备,确保工程实施过程的安全。

七、结语

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做到具体化、责任化,提前预防,细致排查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意识和监管力度,预防事故的发生,有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文冬.基于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考[J].建筑安全,2012,27(9):15-17.

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生产 第7篇

近年来, 城市改造量继续快速加大, 安全生产事故也随之增大不少, 造成事故多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 施工单位保证安全生产的配备设备不足或是表面配备实则已不能正常使用。其次, 有经过培训有有安全生产专业知识的安全人员不足甚至完全缺失, 监管责任单位意识不强, 监理工作人员走马观花。第三, 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或不经过培训的新人直接工作, 以至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第四, 施工单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足, 有些企业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计划上用于安全生产的资金并未真正用于安全生产, 使用安全帽、安全网等基本的安全设施不至位或以烂充之。最后, 经埽专业学习的持证人员远远达不到要求。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几下几种:

一是施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建筑热催生出更多的建筑企业, 相关的施工培训却没有跟上, 在施工现场往往只有管理人员和少数工种慢正式工人, 真正上阵工作都是临时工人, 对他们的管理组织要采取和工头签订《承包合同》即, 以包工不包料的形式明确双方的责任, 生产上的安全全部自行负责, 这就造了抢速度, 拼工作时间, 却弱化安全设备和施工人员体力问题的现象。

二是安全生产的培训工作滞后。施工人员的教育工作并没有与施工速度一同前进。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使得建筑业急需大量的工作人员, 所以大批的农民工人参与到了建筑施工当中去,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新进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生产的“三级教育”并考核合作格后才能参与到建筑施工中去, 但遗憾的是有些施工企只进行表面化的培训甚至根本不培训, 这样农民工人对施工场所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完全没有认识的了解, 安全意识的缺乏和自救技能的缺失使们一量面对安全事故, 只能束手无策, 而不能积极自救。

三是相关法律法规不能完善, 漏洞过多。应该说随着建筑春笋般的发展, 关于建筑行业规范发展, 的法律法规一直在不的建立和建全, 但还过于笼统, 不能将建筑生产过程中的细世全部覆盖, 对建筑生产中的不合法行为规定的不够具体, 同时处罚标准不够明确和严厉, 这就给建筑企业提供了忽视生产安全的“温床”, 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四是相关工作人员和领导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可以说, 安全生产的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 上至领导下至施工人员, 都根深蒂地固认丹田“只要不出大事 (出现伤亡) 就可以了”, 从头上就流淌了“污浊”的流水, “问渠那得清台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源头上不重视, 安全生产执法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力度也相对较弱, 施工单位则能拖则拖, 能不做则不做, 毕竟上面要的是经济发展, 我们要的是经济利益。

总之, 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又相互作用的, 想要将安全生产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也是需要政府、监督执法工作人员、施工单位、施工人员等, 多方面、全方位的配合和努力, 从法律上, 从观念上, 从行动上彻底将安全生产无小事的意识落实到实处, 并持之以恒, 不留死角。

2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生产安全措施

一方面, 各地政府部门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 多参阅和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文件和政策, 并结合本地区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 建立建筑企业一把手负责制、专职安全生产监督你员负责制, 建立施工人员 (特别是特种作业操作人员) 个人信息档案、建立安全生产预警制度和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大型机械等级制度等, 并对企业总负责人、直接负责人和施工企业进行考核, 明确奖罚, 将施工企业相关的安全生产信息向全行业、全社会公布, 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尽力、尽快营造一个良性的、科学的、统筹全局的建筑生产环境。

另一方面, 定期对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及时宣传和学习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安全生产的规范、标准和施工现场的安全要求, 建立并严格执行“入职必考”。合格上岗制度, 安全监督执法人员不定期的到施工现场“临时抽检”, 以确保安全生产从安全设备、应对突然安全事故的能力到能到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贯彻到实处。定期组织对务工人员特别的文化水平较低的务工人员的丢能培训和安全讲座, 主管部门还应对务工人员建立个人信息档案, 并有对性的培养多工种、多专业的工作人员, 以增强务工人员安全生产的知识, 技能和意识。同时, 政府要给予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设备方面给与一些政策性照, 同时倡导施工企业尽量将安全生的设备配备齐全, 在硬件上给安全生产提供保证, 对安全生设备投入较大的企业要给予鼓励和奖励, 引导他们研发更安全可靠、更科学先进的安全生产方式和设备及时淘汰落后和存在隐患的设备。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面对日益严重建筑安全生产问题, 我们要做到多管齐下, 法律上规范, 政策上倡导, 意识上引导, 主管部门重视、安全生产监督人员严格、施工企业负责人员贯彻、施工人员谨慎, 真正的将建筑安全性质从嘴上落实到行动上, 为建设和谐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做贡献, 为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添砖瓦。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改造速度的快速发展, 建筑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保证了建筑安全生产活动有法可依。但我们无法回避, 建筑行业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还不够强烈。

建筑安全生产 第8篇

每个国家的建筑安全水平, 都与该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及技术管理水平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从18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革命到现在, 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在安全和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机制和制度, 在机构建设、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安全管理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研究和了解国外发达国家建筑安全情况, 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和全面理解建筑安全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而且有利于我们汲取国外经验和教训, 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 发展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美国

美国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主要包括国家监督、企业负责、保险制约以及行业咨询四个方面。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局 (OSHA) 及其分支机构对各建设企业及其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和监察, 是美国联邦政府为各行各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健康而设立的专门机构, 建筑施工企业的雇主主要对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有人员的健康与安全负责, 他们必须自觉遵守联邦及本州颁布的各项安全标准和法规。一旦事故发生, 雇主必须承担一切责任, 并且雇主必须为雇员提供人身保险。保险费率是跟企业管理的状况以及上年的事故情况确定的, 这种经济手段控制企业生产成本, 从而可以制约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另外,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 (NIOSH) 所属的12个专业委员会接受OSHA以及各建设安全协会中专业咨询公司的安全咨询。

总体而言, 美国的安全法规形成系统, 覆盖广泛。美国的法律体系是基于职业安全与健康基本法律的综合性安全法律体系, 其基本安全法OSH ACT授予特定的机构或国务大臣根据需要制定从属法规的权利, 这些机构可以直接制定法规而无需经过国会审议等繁琐的立法程序, 因此可以加速立法进程, 使安全法规及法律发挥效力, 快速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由于该法规在基本法的框架下形成, 更具系统性, 属于综合安全法规体系, 避免了各个法规之间的内容重叠和不统一, 形成清晰的法规层次体系和功能体系。美国法规是规范性法规, 覆盖面广泛, 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的方方面面, 并强调雇主的责任, 以求建筑施工过程标准化。

在健全的法制之下, 美国的安全机构职权集中, 体系完备。美国的安全机构及其下属机构非常庞大, 对各行各业的安全问题进行集中管理, 避免了分散的安全管理出现重叠和真空, 保证了主管机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以及监察工作的效率和协调。

美国完备的安全机构配备了强大的安全监察队伍, 服务队伍强大, 责任明确。职业安全与健康局有雇员3105人, 其中监察员1378人。建筑安全监察人员都具有较大的权力, 可以通过检查、事故调查、惩罚等手段保证法规的实施, 而且非常注重对雇主和雇员的服务和教育。

另外, 美国的建筑安全管理特别强调劳工赔偿, 运用经济刺激。美国依靠《劳工赔偿法》建立保险体系, 利用保险机制保障劳动人员因职业原因遭受工伤事故伤害后能及时获得经济补偿。美国的《劳工补偿法》是通过依据企业的安全业绩的好坏来调整其投保时的保险费率, 以此刺激雇主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最后, 重视安全文化, 强调教育培训。美国把安全文化作为提高社会安全水平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因而非常重视教育培训、宣传、现场安全管理计划和体系以及其他可以促进安全文化的活动, 努力培养一种政府与雇主、雇主与员工等各方面的协调合作氛围。各工科高校都设置了安全课程, 如在建筑专科院校就设立了建筑安全课程, 学生从大三开始就必须学习这些课程, 而且学时比一般学科的课时要长, 因此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安全知识。虽然美国大学一般不统一编制教材, 但美国政府却使用统一的安全课程教材并进行统一的测试。

总之, 美国健全的安全保障法律体系保障了建筑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有效的经济手段刺激了建筑施工单位对安全的投入和管理的重视, 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加之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使企业到个人都把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

英国

英国作为市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其建筑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作为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模式, 英国设有健康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制定条例, 并就有关安全健康状况向政府报告, 它是介于政府与行业之间的组织, 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枢纽。委员会的人员由政府指定, 但必须有一定的行业人员参加, 现由12人组成。委员会下设健康安全执行局, 是执行条例、监督企业的健康安全体系的职能部门。

在法律体系方面, 英国在1974年颁布了《劳动安全健康法》, 明确规定雇主具有保证雇员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工作的责任, 明确了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和责任;1992年又颁布了《工作安全与健康管理条例》, 更详细、明确地提出了雇主应承担的具体责任和义务;1994年颁布了《建筑 (设计与管理) 条例》, 针对《工作安全与健康管理条例》在建筑领域涉及雇主、计划总监、设计者和承包商四者的关于安全和健康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进行补充和完善, 详细阐述了项目从立项到交付使用的各个阶段各方的具体责任和义务, 还特别指出了业主实施工程项目应遵循的相关规定;1996年英国又颁布了《建筑 (健康、安全和福利条例) , 此条例主要是对雇主及所有影响工程施工各主体实施法律约束, 旨在保护建筑工人和相关人员的安全。1999年修订《工作安全与健康管理条例》, 突出强调了2个以上雇主在同一个施工现场工作时, 必须相互确认其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英国的安全与健康的监察主要由安全与健康执行局执行, 在全国设有很多分支机构。就建筑行业来说, 该局在全国设有116位建筑安全调查员, 他们根据《劳动安全健康法》的授权, 对每个工程项目进行建筑安全监督工作, 包括发出强制执行命令和诉讼。安全调查员须对自己负责的项目编制督察计划, 并按计划实施督察。安全调查员有权与任何人谈话和查看任何文件, 并有权让操作人员立即停止一切工作。调查事故由安全与健康执行局和警察一起进行, 在查清事故原因、明确责任人之后, 有权进行起诉, 并以法律程序进行判罚, 而对企业原因引起的判罚没有封顶。同时, 执行局对事故的分析报告需提交健康安全委员会, 以便考虑对法律法规的修订。

企业的安全健康管理遵循的是法律法规和开工前完成的、经业主批准的安全与健康计划书。一般来讲, 企业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大小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安全与健康方案。在英国, 一般25人以上的工地就要成立安全委员会, 负责工地的安全与健康的日常管理事务。同时要设立安全与健康培训和教育基地, 包括用房、设施、资料等配备、购置, 收集、发布安全信息, 上岗前的教育、班前教育、进入工地的教育等。英国政府要求企业须尽量通过技术、设备来代替人工操作, 以减少危险源。

此外, 英国为了减少工伤事故, 制定了8条方针, 其中第一条就关于安全文化。政府组织、行业组织、企业等都利用各种手段, 包括宣传材料、宣传车、宣传刊物等进行安全文化的宣传, 目的是形成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 以使自由职业者、小企业都能接受这种安全文化, 掌握安全知识, 具有安全意识, 自觉遵守安全行为。

德国

德国的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模式分为立法、监督和执行三部分。德国政府设联邦社会与劳动部, 下设劳动保护委员会, 各州、地 (市) 均有其分支机构。联邦和州有立法、监督的双重权力, 行业联合会及其相关的组织 (如安全工程师协会、安全联盟等) 也具备监督的作用。企业的责任就是自觉、严格地执行法律、法规和行业要求。

立法方面, 1992年欧共体颁布了《劳动保护法》, 在此之前, 德国已颁布了《劳动保护法》, 因此在1996年, 德国联邦议会颁布了欧共体《劳动保护法》的总体框架下的新《劳动保护法》。1998年10月, 联邦议会授权联邦劳动部颁布了《建筑工地劳动保护条例》, 1999年, 又颁布了该条例的说明。该条例共有40个相关的配套细则, 截至2001年, 已出台了4个细则, 各个州 (区、市) 政府的劳动局负责该条例的监督管理, 而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则由德国建筑业行业协会负责制定。

在监督方面, 行业联合会是重要的监督机构之一。德国有十分健全的行业协会, 目前就有矿山、冶炼、公路、铁路、交通运输、建筑等35个行业协会, 其中建筑行业协会有8个大区协会。行业联合会属非政府、非盈利机构, 与政府机构共同监督企业对各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德国建筑工伤保险协会就是现有的35个行业协会之一。法律规定, 每个企业和员工都必须是某个行业联合会的会员, 并要根据工资额度和工作的风险度交纳会费, 会费费率依据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逐年浮动。企业如发生重大事故, 除需补交事故处理的补偿费用外, 次年的费率将上涨20%~30%;本年度无事故发生, 次年将退回上涨的会费, 以体现行业联合会为非盈利机构的特征。会费除用于预防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及咨询、行业规程编制和监督外, 还用于保险。当企业发生事故时, 行业联合会根据其制定的不同办法进行赔偿, 支付失去工作能力的当事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费。

在德国, 企业发生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由行业联合会组织。在对事故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 由行业联合会处理理赔等相关事务, 并形成调查报告提交劳动保护委员会。此报告也是劳动保护委员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依据。这种做法的优点是:行业联合会成员以行业专家的身份组织、参与事故调查, 有利于公平、公正、公开处理行业内的事故, 政府也摆脱了事故牵涉的各种事务纠缠。

而在企业内部, 德国也有十分完善安全保证体系。按照《劳动保护法》, 企业有保证员工安全与健康的责任和义务, 必须设立劳动保护委员会。企业在组织实施生产任务时, 首先要考虑提供先进、安全可靠的技术措施来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企业要对各工作岗位的危险性进行安全评估, 分析可能产生的事故隐患, 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德国的行业协会规定, 企业内部还要设立安全专职人员来具体负责安全工作。德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外部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企业依照《劳动保护法》缴纳的工伤保险是一种同企业安全业绩直接挂钩的强制性保险, 将影响企业每年的投保金额, 如企业安全业绩突出, 保险费最多可以少交50万马克每年。二是重罚机制, 在德国, 因安全问题可以对企业直接罚款的部门有三个:一是劳动局 (主要是劳动者个人的安全保护) , 二是建管局 (主要是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 , 三是行业协会 (主要是工伤保险) 。德国的事故成本非常高, 如果发生一起死亡1人的事故, 经法院判定为责任事故后, 企业可能要承担上百万马克的损失。

日本

日本采用“自我规管”的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日本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指导方针》, 建筑业安全协会于1999年发布了《建筑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指导方针》, 旨在通过持续和自发性的安全活动, 提高建筑业施工场所的安全健康水平。为此, 该指导方针鼓励承包商与官员合作, 把总公司、分公司以及工程项目现场作为一个整体, 并采用PDCA安全管理模式, 通过持续性及自发性的活动降低项目现场潜在危害。它适合所有愿意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COHSMS) 的承包商, 适合任何规模的项目现场, 承包商必须在考虑工人意见的基础上自行建立、实施和修订COHSMS, 这也是COHSMS被称为“自我规管”制度的原因。

日本拥有健全的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安全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进程。同时, 还普遍实行施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而且在施工现场都要明确标明, 时时刻刻提醒施工企业加强建筑安全管理, 也使公众和社会、政府共同监督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

针对安全管理, 日本成立了强有力的安全管理执行部门——劳动基准监督署。劳动基准监督署对包括建筑业在内的各行业安全健康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尽管在施工过程中到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并不多, 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它必定会派人亲临现场并进行相应的安全事故处理。

关于建筑劳务与安全生产的思考 第9篇

1 影响建筑劳务工人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

建筑业是危险程度相当高的行业,在大中型工程项目中,复杂的高空作业、繁重的劳动强度、为抢工期不分昼夜的长时间工作,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种种不测因素,都直接威胁到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广州部分在建工程项目的现状是:一方面施工任务繁重,高、大、结构复杂的建筑物施工难度不断增加,不安全因素还有心里因素这一方面:在劳务工队伍中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冒险心理、麻痹心理、心理归属感较差和主人翁意识淡薄,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和“三不伤害”的能力,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⑴侥幸心理。其表现特征为:一是碰运气,认为违章操作井非一定会发生事故;二是认为“动机是好的”,是为企业效力,即使出了安全问题也不会受到批评和指责;三是自信心很强,认为自己有能力阻止事故发生;四是自己这样违章操作别人不一定会发现。抱有侥幸心理的人,在施工过程中,不是防止“万一”,而是贪图方便,钻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检查的漏洞,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⑵冒险心理。其表现特征为:一是好胜心强,喜欢逞能,别人不敢干的我敢干;二是曾经有过违章行为而未发生事故,好像事故是偶然的;三是为争取时间和抢施工进度,不按操作规程办事,在施工过程中只顾眼前得失,而不顾客观情况,一味蛮干,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⑶麻痹心理。其表现特征为:一是认为经常干的工作,已经习以为常,感到没有什么危险;二是所从事的工作,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因此在意识上满不在乎,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三是施工中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没有及时发现反常现象,而一旦发生危险情况时,又束手无策,找不到处理的办法;四是缺少安全生产责任心,马马虎虎,把安全生产置之脑后。

⑷心理归属感较差。施工项目中劳务人员处于一种流动状态。加上自身的自卑心理,他们中的许多人缺乏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而且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文化背景不一,风俗习惯不一,对事物的理解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如我们公司施工现场的劳务人员中就有来自五个省市的民工。理解的差异容易导致矛盾的产生,给安全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

⑸主人翁意识淡薄。项目工程是以一个施工项目的完成为单元的部门,是一个临时的整体。劳务人员的工作期限与项目的完成期限相一致,人员组合呈现临时性,主人翁意识淡薄。临时的工作期限、挣钱养家的工作目的,使得劳务人员与管理人员、劳务人员与劳务人员之间更注重利益的关系。使得管理人员更少的关心劳务人员的安全教育。

从大量的事故原因分析看,劳务工中普遍存在的侥幸心理、冒险心理、麻痹心理、心理归属感较差、主人翁意识淡薄已成为事故隐患最主要的源点。因此,抓好对劳务工队伍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劳务工队伍的安全生产素质,减少违章操作行为,是目前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消除影响建筑劳务工人安全生产心理因素的对策

搞好安全生产的重点是狠抓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堵塞漏洞,消除隐患死角。根据大量事故原因分析,对劳务工队伍缺乏实实在在的安全知识培训是目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主要的薄弱环节。对劳务工队伍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民工队伍流动性大、安全素质低、习惯性违章普遍、伤亡事故频发的特点,对民工队伍的安全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⑴重视安全心理教育。增强劳务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心对劳务工的安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重在攻心,不能简单粗暴地采用行政手段强制地予以实施。安全教育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特别是对已发生事故的过程及其产生的恶劣后果,认真分析事故产生的根源,通过教育使劳务工切实认识到违章操作所带来的危害性,从心理上主动地接受安全教育,自觉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增强安全生产责任心。对民工队伍的安全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解释。这是进行安全教育常用的一种心理方式,其目的是使民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建筑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同时也关系到个人的家庭幸福,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

(2)劝慰。即对劳务工给予劝导抚慰。当劳务工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给操作过程带来不安全因素。因此如发现这类情况就应及时做好疏导抚慰工作。平时要多与劳务工沟通,主动了解情况,帮助其解决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以消除不安全因素。

(3)说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劳务工心悦诚服地理解和领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自觉地遵守操作规程,说服不是单方面的强迫,而是要通过诚恳地交流和思想沟通,达到安全教育的预期效果。

(4)感染。是通过劳务工队伍中服从安全生产管理的先进群体的良好作风和行为,对劳务工施加影响和正面引导的一种心理教育方式。在施工现场,要树立和弘扬安全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作用。同时还要及时发现和消除劳务工中消极的情绪感染,特别是在事故发生后,更要注意不良情绪的感染,以避免给安全生产造成负面影响。

(5)奖惩。这是运用经济杠杆原理对劳务工实施安全心理教育的一种方式。劳务工出外打工的目的是获得经济收益,因此经济奖惩对其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在施工现场应建立有利于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奖罚制度,可以激发劳务工的安全行为动机,从而使他们自觉的心甘情愿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合理、公平,才能获得相应的效果。

(6)宣传。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图片展览、悬挂安全警示牌、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电视录像等多种形式,在施工现场营造安全施工氛围,建立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机制。从而对劳务工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

⑵安定生活。劳务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在心理上属于一个特殊群体。企业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应该尽可能多地考虑劳务人员的生活需求,在工地配备电视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适当地改善伙食,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促使他们以更充沛的精神和精力投身工作。

⑶尊重人格。充分尊重和理解一线劳务人员,正确处理好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关系。管理人员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言而有信的行为。及时处理好劳务人员的工资问题。工资问题是一个事关稳定、触动全局的问题,解决不好就有不可能调动好劳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甚至会发生冲突,从而影响工作进程的发展。要充分尊重劳务人员的人格。树立起任何工作只有分工不同而没有人格差别的思想,井在行动中善待他们。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探析 第10篇

一、建筑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 项目各参与方没有履行合同义务。

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将工程肢解发包,签订霸王合同,要求垫资施工和拖欠工程款等,造成施工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费用投入不足,使得安全防护无法及时到位,极大地削弱了施工现场对安全生产防护的能力,以及强行压缩合同工期导致的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这都将严重的影响安全生产工作。一些监理单位也未能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只停留在过去的“三控二管一协调”工作内容和要求上,只重视质量,不重视安全。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或未落实,没有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忽略安全技术交底,甚至有的企业把施工任务通过转包、违法分包或以挂靠的形式承包给一些根本不具备施工条件或缺乏相应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2. 相关制度、法律不健全。

目前的建筑市场中,未能建立从施工企业———项目部——班组———施工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指标的体系,未能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生产等机构无法开展工作,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安全资料收集整理中的假资料,很多资料只是简单复印,或资料收集人代签字。检查资料时会发现,上面的“检查情况”栏中多是“符合要求,满足要求”等字样,而到底怎么样才“满足要求”,填报人不得而知。安全资料还容易出现有头无尾、前后不对应等问题。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设单位为节省投资,经常拒付施工企业安全措施费用,而施工单位迫于竞争压力只能委曲求全。这样造成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无法被购置,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另外,我国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跟不上形势发展,也对安全事故查处不利。

3. 从业人员素质低。

目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65%是农民工。因接受的教育程度过低,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工作方式、习惯意识等不能适应建筑业这种特殊工作环境,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同时,施工企业配置的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少,综合素质较低,远不能达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这就导致安全事故率居高难下。

4. 防护设施不全。

在施工现场的事故高发部位未设置安全警戒标志和防护设施,如临边不搭设防护栏杆;安全网搭设低于施工作业层面高度;作业面没有实行全封闭;电梯井口无护栏;电梯井内不隔层设置防护;预留洞口、采光井、通风口不设防护盖等。

二、建筑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1. 落实建筑市场监管职责。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安全生产文件的贯彻执行力度,进一步规范和理顺监管体系,明确监管职责,依法应纳入监管的项目必须纳入监管,改善监管失控的局面。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增强依法执政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主动执法,敢于执法,严格执法。要把各项建设法规、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落实到各个部门、企业、施工现场和岗位,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水平。同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不履行职责和对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的有关单位和责任者,进行严厉的追究,并给予相应处罚。

2. 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保证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年初要制定安全教育计划,特殊工种、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按上级要求接受安全培训。切实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严格执行三级教育制度。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安全监督机构要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做到安全生产机构到位、安全教育到位、安全措施到位,努力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3. 做好施工现场和施工班组的安全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应当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安全防护和管理工作应做好:施工现场布置策划周密、围墙、大门、办公室等美观大方、现场材料堆放整齐,材料设备标识清晰和安全标志醒目等。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执行安全交底制度,施工班组上岗前还应按照当天的生产内容,针对作业环境和天气状况,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因素提出更具体的安全要求,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4. 建筑施工企业要坚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

建筑施工企业要对本企业所有在建项目进行自查自纠,针对薄弱环节,提出防范措施并加以落实。特别要针对安全监管薄弱的项目进行重点检查。安全检查应做到全面彻底,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对违法违规行为和事故隐患要限期整改。对于这些问题要跟踪监督,直到彻底消除为止。

5. 积极发展安全生产中介组织。

《安全生产法》规定:“依法设立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委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服务”。安全管理需要有法可依,但不能单纯靠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安全生产管理应逐步向专业化、专家化转变。积极发展安全生产中介服务组织很有必要。安全生产中介组织是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专业机构。积极发展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把安全生产管理引入专业服务和专家服务的轨道,是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必然趋势。

浅析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生产管理

0 引言

目前,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均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等口号随处可见。建筑施工行业属于高危行业,特别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或大或小的安全生产事故,因此,建筑施工行业是我国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一个重点治理对象。最近几年,安全生产工作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近几年陆续推出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重要举措皆旨在搞好安全生产工作。随着建筑施工行业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安全生产指标的贯彻落实,国内的建筑施工行业行为的确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行业内部安全生产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情况不容乐观。

1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关系到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笔者综合分析了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后,总结出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第一,大部分建筑企业,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未树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观念,施工人员的安全总会受到威胁。

第二,监理单位的监管方法和工作模式有待改进。大部分工程监理工作仍沿用传统的“三控二管一协调”的工作方法,即以建设质量为中心,而忽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很多监理单位没有真正掌握安全生产方面行业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按审核标准严格审核施工企业提出的安全生产的设计方案,审核工作只是流于形式,监理单位并未严格执行工程监理的职责,也没有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监理的责任。

第三,将书面规定作为行为标准,而忽视了现场的监督和管理。大多数企业领导及施工技术人员普遍存在这样的认识,认为施工活动只要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做到不出事故就可以了。这样的认知造成很多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比较松懈,一部分企业认为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是浪费施工成本。这些施工企业只追求成本、进度、效益,而忽视安全生产对施工活动的重要作用,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存在侥幸心理,并未真正将安全生产工作摆在与行业施工同等重要的位置。

2 建筑施工中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方法探究

2.1 “人”的管理和“物”的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分为“人”的管理和“物”的管理。而“人”和“物”还有着动态和静态两种状态。所以,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复杂多变的,方法要多样,还要随着环境、气候、当地地质状况等诸多因素灵活掌握。

2.1.1 人的管理 主要针对的是施工现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管理。要加强对“三类人员”的岗前技术培训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提高风险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对于各类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持证上岗的制度,禁止无证人员接触特种设备。在施工过程中,要正确佩戴安全生产帽、安全生产带等防护用具,严禁酒后上岗,严禁违规操作。不得利用在建建筑物做为施工人员休息区。

2.1.2 物的管理 主要是指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材料以及临边洞口的防护措施和警示标志等。由于施工场地的限制,一些施工现场的大型起重设备所需的安全生产距离不达标,存在起重伤害和高空坠物的隐患。还有一些材料堆放过于密集,与作业区交叉,例如在苯板堆放区附近电焊作业,极易引发火灾。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要定期保养和检测,取得专业检测部门的许可后方能投入使用,禁止带病作业。施工现场的各类临边、洞口的警示标识要明显、醒目,防护措施要到位,最大程度的降低事故发生时造成的伤害。

2.2 具体方法分析

2.2.1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当前,建筑施工行业中很多一线施工人员都是民工,这些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文化程度不高,且不具备自我防护能力,普遍缺乏安全生产意识。统计表明,最近几年发生的大部分安全生产事故多是由民工的不规范操作而引起,而且民工也是遭受事故威胁最大的人群。因此,当前建筑施工行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强化民工等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组织、开展安全生產施工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安排各个岗位管理人员参加安全生产知识的讲座,参观和学习先进项目施工的经验。目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对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必须过关,并且要掌握建筑行业的施工规范及技术操作,从根本上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因此,行业施工人员必须重视安全生产的技术规范和具体操作流程,施工单位应该定期开展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其从业能力。

2.2.2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建筑企业必须认识到,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活动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一定要将安全生产作工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每个施工项目必须明确相关责任人,使所有管理人员清楚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保障措施,用制度和责任约束建筑企业和个人的行为规范。

2.2.3 提前做好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 施工时,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政策方针,提前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做到位,并管理和监督施工全过程。施工前后应该循序渐进、分部分段地开展准备工作。施工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认真勘察施工现场现场,并做好勘测记录,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排除隐患。同时,参照相关的设计文件和现场记录认真编制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设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警示标志。另外,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企业领导人应督促宣传部门就项目工程的特点和安全事故多发的环节做好充分的宣传教育,并开展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考核,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2.2.4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监督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人员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对施工现场工作不定期的检查、指导,特别是脚手架搭设是否与主体同步、物料提升及龙门架和井子架安全生产装置是否达到要求、通道口和临边防护是否达到要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是否采用TW-S系统接零保护等,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和文明施工。

2.2.5 其他措施 ①严格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采购、验收工作,杜绝唯利是图使用伪劣产品、偷工减料等现象。②建立事故危险源档案,发现安全生产隐患,制定有效措施。定期、定人整改,及时消除隐患。③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度,并做好演练和记录工作。④健全重大事故报告和信息处理系统,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安全生产不良记录,不让违法违规企业进入建筑市场。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是建筑行业开展生产活动的客观需要,是建设文明型企业的必然趋势。对安全生产的需求,是人类自身的根本要求之一。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将真正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只要每位基层管理者与一线员工均应树立警觉意识,切实增强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危机感、使命感,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安全生产观念。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坐针毡”的心态,不动摇、不放松,坚决做到小题大做,杜绝每一件“小违章,小违纪,小隐患”,做到一丝不苟、不打折扣,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

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状况浅析 第12篇

1 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现状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贡献者。2008年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3315万人,建筑业总产值62037亿元,建筑企业总数71095个。建筑业是事故高发行业,表1为2001-2009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情况。

由表1可见,2001年至2003年期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数和死亡人数在总体上还是上升的。从2004年至今,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呈现好转态势。建筑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2010年一季度,全国共发生建筑生产安全事故81起、死亡121人,比去年同期事故起数减少24起、死亡人数减少2人,同比分别下降22.86%和1.63%[3]。表明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得到了进一步地改善,主要指标逐年趋好。所有这些与国家在安全生产政策、法律法规、规划等方面的投入是分不开的。

2 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建筑业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但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层面上管理职能分散

(1)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管理分开

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明确了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全国的工伤保险工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是综合管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部门。由于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管理职能的分离,一方面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存在职能交叉;另一方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又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4]。因此,导致双方各自在发挥工伤预防作用和利用工伤保险促进安全生产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2)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分开

前些年,我国对职业卫生的管理属于卫生部门,安全的管理属于安监部门。有关研究显示,在76个市场经济国家中,94.4%的发达国家和79.3%的发展中国家都是把职业安全与卫生统一结合在一起管理,这并不是偶然。一方面,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是联系在一起的;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一体化和国际化已成必然趋势[5]。目前,中国已经加入WTO,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将逐步发生质的变化,我们只有迎合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国际化的要求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与专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分开

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铁路、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这实际说明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只负责城镇中房屋建筑工程这一块,其他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由各行业部门或相关部门负责,也同时表明了目前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上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并未真正做到行业管理[6,7]。事实上,这就形成了建设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模式不一致,伤亡事故统计数据失真,管理工作职责交叉不清。

2.2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存在问题

(1)一些建设项目不依法履行建设程序。部分建设单位不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任意压缩合理工期,不及时支付安全生产措施费用。

(2)部分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管理混乱、投入不足,安全生产保证能力低下。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设立安全部(处、科)等安全生产管理常设办事机构,没有专门的安全生产工程师等专门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专职人员。发生事故单位普遍存在问题,如事故所涉工程施工单位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未给施工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编制虚假材料骗取资质证书或安全生产许可证。

(3)一些工程监理单位对自身应负的安全职责不清,不熟悉相关法规标准,未起到应有的安全监理作用。

2.3 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从业人员有三千多万,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劳动群体,除了生产安全问题以外,还存在建筑职业病的危害。建筑业是职业病危害极高的行业,建筑工人每天在环境恶劣的施工场所工作,接触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如在喷砂、装饰内墙面、打磨、砌砖等工作时,随时都有可能吸入粉尘、石英等有害物质。特别是随着建筑施工过程中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的使用,建筑工程中不合格或者高污染的化学建材所导致的环境安全隐患,已经成为建筑安全隐患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北京市卫生监督所1994年到2000年10月份的统计,北京66%至70%的急性职业中毒发生在建筑行业,主要是因为房屋建筑过程中防水层的广泛设置,防水涂料的使用引起苯中毒或因通风条件差引起缺氧,导致中毒。据专家预测,今后十年,我国职业病发病将进入高发期,其中涉及建筑业的职业病病人将近十万人[8]。

发达国家在有关职业安全与健康保护方面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通过法律形式明确了安全管理的目标。在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法》(OSHAct)提出的目标是“尽可能保证每一个工人有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保护国家人力资源”,它强调的是对每一个工人个体的保护;在英国,《劳动健康安全法》(HSWAct)提出的目标是“保证职业工人的健康、安全和福利,保证可能会受到生产影响的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可以看出,美国和英国安全管理目标的出发点都是基于对每一个工人的保护[8]。

我国《安全生产法》第一条规定的目标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一条规定的目标是: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这里都是强调了对人民群众生命的保护和财产的保护,其出发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安全管理目标相比,一是我国所确定的目标宽泛而不具体,不利于操作执行;二是忽略了对人的健康的保护;三是把保护财产安全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并列提出,淡化目标的清晰度和权威性。目前,我国各地方政府、企业都把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效益作为首要的任务来抓,当对人的生命和财产的保护出现矛盾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会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以保护“更高价值”的财产或获取“更高价值”的利润。因此,把“保护每一个人的安全与健康”作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宗旨,可以促使这些部门的行政职责适应环境和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作出调整。

3 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与发达国家比较

3.1 统计数据方面

表1的数据是根据建设部的统计,建设部统计的范围仅仅限于城镇中房屋建筑工程这一部分,其余建筑从业人员的伤亡情况并不包括在内。而根据2008年建筑业死亡人数964人计算万人死亡率为3左右,这几乎与欧盟建筑安全状况最好的国家——英国(2003-2004年度死亡率为3.5人/10万工人)相当。然而,建设部统计的范围仅仅在1000万建筑队伍之内,其余建筑从业人员的伤亡情况并不包括在内,所以统计数据还是有很大出入的。

3.2 管理体制

德国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多年来一直处于不断改善的良好状态,在欧洲也是位居前列。2001年,德国承包商在全球建筑市场的份额约占12.7%。德国建筑安全管理体制如下[9,10]。

(1)劳动保护部门

德国的劳动部门代表国家对包括建筑业企业在内的各行业的安全卫生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劳动局将对建设项目建成后涉及使用安全的方面进行重点审查,如果发现其中有不符合《劳动保护法》要求的,就不予审批,此外,劳动部门还对施工中涉及个人劳动保护方面,即工人的安全防护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违章现象,则对工人和承包商分别处以相应的罚款。

(2)行业协会

在德国有35个行业协会,其中建筑行业协会有8个大区协会,这些行业协会在拟定本行业的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标准、开展工伤保险和科研教育、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对安全专业人员进行资格认可、进行事故处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行业管理作用。《劳动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每个企业必须加入所从事业务的行业协会,并缴纳工伤保险金,亦即承包商的市场准入是通过行业协会认可的,但行业协会不能将企业除名,而是对安全事故频繁的企业提高工伤保险金或进行高额处罚,使得企业无力继续经营,破产后自行退出市场。

(3)建筑管理部门

德国联邦建设部统一管理全国的工程建设活动,同时也是联邦政府建设项目的实施部门,主要承担建设项目的规划、立项、招标与建设职能,是联邦政府建设项目的“业主”,而对地方建设工作,建设部主要通过制定框架性的规定进行指导,具体实施办法则由各地制定,做到建、管分开,建设部作为联邦政府建设项目的“业主”,其所承担的建设项目不论在哪个州(区、市),均与一般业主同样,必须接受当地劳动局和建管局的管理。

(4)企业内部的安全保证体系

按照《劳动保护法》,企业有保证员工安全与健康的责任和义务,必须设立劳动保护委员会。企业在组织实施生产任务时,首先要考虑提供先进、安全可靠的技术措施来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企业要对各工作岗位的危险性进行安全评估,分析可能产生的事故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德国的行业协会规定,企业内部还要设立安全专职人员来具体负责安全工作。德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外部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企业依照《劳动保护法》缴纳的工伤保险是一种同企业安全业绩直接挂钩的强制性保险,将影响到企业每年的投保金额;二是重罚机制,在德国,因安全问题可以对企业直接罚款的部门有三个:一是劳动局(主要是劳动者个人的安全保护),二是建管局(主要是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三是行业协会(主要是工伤保险)。德国的事故成本非常高,如果发生一起死亡1人的事故,经法院判定为责任事故后,企业可能要承担上百万马克的损失。

(5)技术监督部门和中介服务公司

在德国,塔吊和运输机械等大型设备必须由技术监督联合会定期进行检测检验,工地使用的小型施工工具,如电动工具也必须进行定期检测,但这项工作则由安全咨询公司来进行。除承担检验检测外,安全咨询公司还向企业提供安全技术组织管理和人员培训服务,而企业为了减少事故发生,避免提高工伤保险金额或减少受罚额度,也非常乐意聘请安全咨询公司来改善企业安全条件。另外德国规定,每个企业员工每年必须进行一定时间的安全教育培训,大多数企业都是聘请安全咨询公司负责此项工作;同样企业还聘请安全咨询公司的职业医生担任企业医生,以承担对突发事故进行现场急救、对员工身体状况的健康检查、对职业病的防治等。

通过对德国建筑安全管理体制的剖析,再对比前面提到的我国在建筑业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可以看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差距。建议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发达国家在建筑安全生产方面的成功经验,使建筑企业能够自觉遵守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4 解决措施

(1)加强政府管理职能,理顺关系;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管理体制方面的经验。

(2)从政府到企业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加强对人力资源的保护,将劳动者的生命安全放到第一位。这样,企业的安全管理、安全文化自然可以得到提升,建筑业劳动者所面临的安全、卫生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3)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上的综合反映,包括了一定社会的安全价值观、安全判断标准和安全能力、安全行为方式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学者开始逐渐意识到,建筑安全管理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制度层,而且也取决于安全文化。政府管理机构也逐渐认识到了安全文化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于是,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政府越来越重视在企业安全制度建设的同时,重视对大众进行安全意识的宣传与灌输,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训。2006年3月,我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其中“安全文化建设”第一次被作为一项独立的重点建设工程提出。

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比例达到80%以上,这些农民工基本都来自贫困地区,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素质低也是造成他们安全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11]。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高安全文化素质:通过媒体、企业、相关部门的宣传普及相关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强制性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同时发挥工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盛仁.20世纪90年代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分析与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10)HUANG Sheng-ren.Analysis on Safety Invest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1990 s[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2,(10)

[2]李毅中.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和任务,httP://www.chinasafety.gov.cn,2007年5月29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http//:www.statis.gov.cn

[4]何永全,王文铮.论建筑业安全管理与政府监督[J].建筑安全,2001,(1)HE Yong-quan,WANG Wen-zheng.Safety Management and Gov-ernment supervisio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J].ConstructionSafety,2001,(1)

[5]田元福,李慧民.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2):13-16TIAN Yuan-fu,LI Hui-min.Current Status and Ponder over theManagement in Const ruction Safety,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3,13(12):13-16

[6]金龙哲,宋存义.建筑安全科学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7]张仕廉,董勇,潘承仕.建筑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袁海林.建筑安全的管理和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6.10YUAN Hai-lin.Researeh 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BuildingSafety[D],XI 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doc-toral dissertation,2006.10

[9]HVBG.BG Statisties 2003.Current figures and long-term trendsrelating to the Be rufsgenossensehaften for the industrial sector inGermany,httP://www.hvbg.de

[10]Ruth.kraupe,Dr.Volker Didier.Nation report on occupationalhealth and safety education in Germany.30th of November 2003

上一篇:经费会计下一篇:性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