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教学

2024-09-05

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精选12篇)

服装结构设计教学 第1篇

一、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

形势,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即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 则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要树立“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 从整体上认识、分析、研究、把握教材, 理清知识结构, 针对服装流行趋势, 以教材为参照, 适当加入时尚的服装款式进行讲解, 形成自己的特色。

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内容应以项目为导向, 基于工作过程, 将相关知识穿插在具体的学习任务当中进行, 各项目内容的选择既要兼顾当今服装的流行趋势, 又应有传统经典款式和企业实际生产的订单上的款式、样衣等典型款式。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加强教学沟通, 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系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为现代服装制造业培养掌握服装立体制版设计技术的高技能人才。

二、根据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 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可采用直观演示法, 学生通过教师的规范演示和操作, 快速准确地掌握绘图方法和专业知识。

(2) 对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律,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单纯地讲基础理论知识, 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教学过程中, 将服装人体知识和服装结构知识结合起来, 及时引导学生结合人体体形, 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律, 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服装与人体三维空间的关系。例如, 在讲解裙子的原型时, 我引导学生观察裙子前后片的省长是否等长, 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分析, 马上就得出结论:由于裙子是自人体腰节以下围裹人体的服饰, 人体的腹峰高于臀峰, 所以导致裙子的前片省短后片省长。通过这样的引导分析和总结, 进一步强化了所学知识, 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锻炼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于深层次的理论知识, 可采用启发引导法和讨论法。教师应认真钻研和深入挖掘教材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善于启发学生总结出教材中尚未点明和未总结出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能力, 开发学生的思维, 鼓励独创。

讲服装结构设计知识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 认为学生会画就行, 而应在传授基础知识后培养学生能力, 在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 循循善诱, 逐步挖掘深层次的知识。在学生熟练基础的前提下, 提出问题或课题, 鼓励学生大胆去思考和创造。对于这部分内容可采用问题式教学, 帮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衣身的结构设计变化讲完之后, 可引导学生进行纵向比较, 给同一个人裁宽松和紧身的服装, 看衣身结构线和腰节长是否相同。学生经过教师的适当引导, 就会发现在学过的知识点之间有更深层的知识值得挖掘, 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出更多的知识内涵, 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施, 加强直观教学, 加大课堂容量, 提高教学效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的确, 教具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尝试利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1) 利用投影仪进行订正作业, 既清晰又快捷。

(2) 利用投影仪展示款式图, 可节省教师上课画图的时间。

(3) 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作课堂练习和课堂反馈。

(4) 利用网络视频进行授课。

《我设计的服装》教学设计 第2篇

2课时

课型:

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讨论回族服装及民族服装,能从服装的色彩、款式、材料等不同角度进行审美思考。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服装和我国各民族服装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文化遗产的思想情感。

2、技能: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通过服装设计激发创新意识。让他们体会到亲手设计服装的乐趣。

3、情感:让学生通过练习来表达自己的个性,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有关服装历史、服装发展、设计资料及制作的相关服装课件、各种彩色纸、报纸、发光材料、及各种废旧材料、(废光盘、毛线、气球、塑料袋等)剪刀,铅笔、彩色水笔、胶水、双面胶带等。

教学思路:

用回族服装导入→引出民族服装→古代服饰特点→总结服装的三要素(色彩、面料、款式)→再次总结出现代服装的装饰部位和手法→产生设计冲动→设计→讲评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服装进行大胆的设计、制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一)导入:老师身穿一身回族服饰走进教室,问同学们:今天老师的穿着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学生:老师平时穿的职业装和休闲装,今天穿得回族服装

问:老师穿的这种民族服装适合在什么场合穿?

学生:平时或回族盛大的节日

简单介绍回族服饰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

那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历代的服装样式和各民族的服装真是色彩斑斓。

我国有56个民族,他们的服装文化可是我国服装百花园里的奇葩,每个民族各具特色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壮族、朝鲜族、白族、彝族、傣族、高山族)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连线(在黑板出示7幅图片,给出相应的民族名称,请小组同学连连看。)

通过连线、分析,学生对各民族的服饰、色彩、样式都有了直观的了解。

学生欣赏:总结:每个民族服装都很鲜艳、,样式奇特花色精美,制作工艺精细。

我国服装不仅样式繁多,而且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服装具有突出的特点。

老师出示《簪花仕女图》课件,问这些服装有什么特点?表现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生活?

学生观察讨论:

得出结论:宽衣宽袖、色彩对比强烈

师总结:大袖宽衣,面料轻薄、透明、柔软,款式对襟,同一色系,色彩明亮鲜艳协调端庄,衬出妇人们端庄华贵。表达了唐代贵妇安详逸乐的生活,唐服的雍容华贵举世闻名,我国的选手就是身着华美的唐服一举夺得世界小姐的桂冠。虽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因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不一样,所以各民族的服装精湛、独特、多姿多彩。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的民族已经完全汉化,他们的服装有的就快要消失了同学们,你们觉得可不可惜?我们应不应该去保护他们呢?

看到这些你们想不想也设计自己的服装?今天我们就来动手试一试:我设计的服装(板书课题)

(二)发展过程:

欣赏、交流、学习师: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有关服装发展、设计方面的知识,)

我们每天都穿衣服,那么你来谈谈自己身上的服装吗,它有什么作用呢?

生1:能让身体暖和

生2:能保护身体的皮肤,使其不易刮伤,有防晒、防紫外线等功能。

生3:服装的产生,使人类更加文明……

小结:服装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最早是遮挡身体和保暖用的,后来它演变成为一门艺术,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还装饰美化人们的生活。服装是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服饰文化,它代表一种文化时尚。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就有着不同的服装。

问服装主要涉及到哪几方面的元素?

欣赏课件:我们先来欣赏一下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服装。

1、最原始的服饰就是山顶洞人用动物的毛皮制成的衣服,这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当时佩戴这些饰物有天然美石、兽齿鱼骨和海里的贝壳,可能不仅是为了装饰,也许还包含着对渔猎胜利的纪念。(欣赏毛皮服饰)

2、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了当时汉代铠甲的样子。(铠甲图片)

3、唐代服饰: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在服装上主要表现为自由、丰满、大胆的艺术风格。面料多为纱罗制品,仅以轻纱蔽体,这种装束与当时思想开放有很大关系。

4、宋朝的服饰: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但因经济发展不及唐朝繁盛,因此思想上又恢复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风格。宋代女装比较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不再艳丽奢华。男装多为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镶边,头上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

5、历代帝王的服饰与众不同,这是汉代皇帝的服装,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这种服装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一种符号,它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因此,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汉代皇帝服装图片)

6、清朝在我国历代中服装最丰富,最具民族特点,以满族服饰为主流,深刻影响着各民族的穿戴,为现代中国服饰奠定了基础,如中山装、旗袍、坎肩等。(清朝皇帝、皇后服饰图,)

7、、古代武士服装:以各种各样的铠甲为主要样式。(武士铠甲图)

同学们观察讨论:以上的古代服饰都运用了哪些材料?色彩如何?样式怎样?

同学们说一说

结论:(面料、款式、色彩)

师小结:中国人民创造了无数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世界服装之林做出突出贡献。中国服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同学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服装的样式、色彩、材料种类繁多,样式千奇百怪。让人眼花缭乱。

课件展示:、播放服装大赛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时尚生活的美

同学们说一说:你都看见了哪些面料?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面料?

(棉、麻、丝、毛、纱、丝绸、涤纶、锦纶等各种合成纤维)

问:服装设计运用了哪些装饰手法?体现在那些部位?

讨论:

结论:绣花、打折、镶边、印花、手绘等等

设计师主要在袖口、领口、衣襟、腰身找变化

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模特,在哪里?老师从箱子变魔术般变出来身着各类服装的芭比娃娃

问:它们在用材上有什么特点?

主要用纸或废旧材料

那么它都运用了那些装饰手法?

折纸、二方连续、剪贴、镂空、绘画等方法

同学们再想想还有那些更加独特的方法

穿编、镶嵌、串联等

这些不仅可以穿在娃娃身上,还可以穿在你自己身上,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用哪些废旧材料更有创意的制作服装?它们应用那些手法?

课件展示:用气球、扑克牌、旧灯笼、易拉罐、旧光盘、塑料袋、瓶子盖做的服装。

学生直接说处各种材料

不同材料、不同组合。通过折、染、画、剪、撕、贴、卷等手法,只要同学们大胆想象就可以做出好看的服装。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服装能体现自己的个性,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尝试着将理想中最能展现自我的服装给设计出来。

二、作业设计:

创作要求:

要求:请每四人小组选一名模特,然后为他(她)设计一款新颖别致的服装

创作提示:

1、你想为他(她)设计什么样款式的服装

2、准备选用哪些材料,用什么方法来制作?

老师请小组代表发言:用什么方法?什么材质?什么样式?什么装饰?

同学们说说自己的设计思维或理念?

说一说:

现在同学们可以开始做,老师巡回指导,解决制作难点。

30分钟后我们来个服装展示会,

三、课堂小结:

对于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有难度的地方,可以查资料或请教老师解决,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解决。

板书设计:

服装设计的三要素:面料、款式、色彩

服装装饰部位:、领口、袖口、衣襟

《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三部曲 第3篇

【关键词】服装专业教学 学法 教法 创新 实践

《服装结构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相融合的一类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专业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发展能力。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几点想法、做法。

一、教学初期——以趣引学

研究发现,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多少,掌握了多少。因此,要使学生学好,教师要创新教法,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服装专业理论的教学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而乏味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教授《服装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就如何让学生“要学”、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如何使学生“学好”这些问题,我作了以下多方面的实践。

展示成功的设计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要学”。

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因,它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各种需要。……动机一旦形成,它不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指向性,即有主动积极的态度,而且也有一定的动力使注意状态、兴趣状态保持下去,在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据我了解服装专业大部分的学生选择该专业的最初想法就是想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希望通过学习达到可以穿上自己设计的衣服的目的,这是学生最初的学习动机。抓住这一点,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中我采用服装设计竞赛、作品展示等方法,现身说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坚持加强平时的设计实践,穿着自己设计制作的服装授课,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教学特色。看到学生们羡慕的眼光,我知道自己已成功地捕获了他们的“心”。 带领学生参观历届学生作品展厅,让学生看到一个个成功的实例。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热情能使教学活动顺利地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是想要成功的。因此,想要成功的愿望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一旦学生有了兴趣、有了学习的动力,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学习活动就会变得愉快,强烈的求知欲不仅可以推动学生主动地学习,而且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产生轻松愉悦的情绪体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形成良性循环。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要学”,是促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二、教学中期——以启导学

学生“想学”,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但学习的过程是实实在在的,或者说是辛苦的,如何让学生不厌其烦,乐在其中?这还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学方法越单调,学生越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因此,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能把各类型的学生都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

我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比如:巧设“问题情境”,通过谈话把学生引导到问题讨论中去,最后由学生自己找到答案。(例:请学生说说自己穿着裤子的感受、裤子款式的特点、舒适程度等等引入到对裤子的结构的分析讨论最后得出腰围、臀围、立裆的深浅是影响裤子结构的主要部位的结论。)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能够让学生产生进一步钻研的愿望,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另外,我发现教学中如果包含着游戏和竞争的成分,容易使学生产生较高的兴趣,令教学活动轻松愉快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在讲解完裙子结构设计后,组织了制图竞赛,成衣展示,让同学们身穿自己裁剪缝制的裙子一一亮相,互相寻找设计中的优缺点,优点互相学习,缺点如何改进的问题迎刃而解。)

实际上运用得好的教学发方法都具有“启发性”。“启发”的实质是通过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终期——以果励学

《服装结构设计》是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必须加强实践,累积感性经验,才能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我在教学中除了采用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等方法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外,还运用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进行服装成品的设计与制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例如题为“裙子的设计”的项目,要求学生为自己或家人设计一款裙子。围绕要求,学生着手工作,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进行设计。从完善设计构思、选购面料、打版、裁剪、制作,完成项目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适时地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或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状态中。

项目设计完成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学生综合运用了“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等学科的知识,在技法方面还有创新。作品完成后,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成衣展示活动,学生自己做模特,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自信地在同学、老师面前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在一片赞扬声中,让學生体验成功的滋味,自豪感由然而生。通过活动,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又有了新的认识,变得独立、自信,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

以趣引学、以启导学、以果励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要提高服装专业教学的质量,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善于总结,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强《启发式教学法》.

服装结构设计教学 第4篇

关键词:品牌教学,三步走,创新意识

0 引言

201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纺织服装占据38个,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转型的关键就是要加强纺织服装行业的供给侧改革,着力创建品牌,坚持品牌发展不动摇[1]。服装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众多的服装品牌的竞争。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服装专业的教学上,仍旧与服装品牌发展实际相脱节,只是把品牌当作服装设计课程或者市场营销等一两门课程的讲述内容,而没有融入到整体的专业教学当中。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高等院校服装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上以往重视的主要是知识的系统性和应用性,而忽视了与品牌相结合的重要性。事实上在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向,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法设置同样要与品牌紧密结合。

1 课程内容要结合品牌设计

对于品牌服装未来的竞争,就是要培养喜欢品牌风格的忠实的消费群。几乎每一个进入服装行业的毕业学生都要进入品牌的运转流程。品牌与流行是服装设计离不开的主题。对于服装品牌设计等相关的一系列知识,在学生接触到服装专业课时就要设置,而在结构设计课上,品牌意识是一条要始终贯穿于课程的纵贯线,所有的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教学安排都要围绕着这一主线。

服装专业本科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专业教学中,在教学的设置上要针对品牌的版型设计,对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进行设计和调整。这样,在教学上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大而全,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设置。在以往的教学中,即使教师和学生再努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服装行业的现状和岗位需求仍旧存在较大程度上的脱节。这样,毕业生在刚刚进入工作岗位时,往往会发现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过于宽泛,而缺少针对性,并且与目前的服装品牌设计相脱节。学生对于品牌是陌生的,对于品牌设计知识也是陌生的。事实上,只是我们的课程方向进行调整,应用型本科就是要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专业人才。所以在教学中引入品牌设计,不但会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在与品牌接触和运用上,开拓眼界,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且为将来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训练,实现工作的软着陆。

2 品牌模块式教学的三步走

在与服装品牌设计相结合教学的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品牌模块式教学的三步走。一是基础理论+品牌关注模块,二是成衣设计+品牌归类模块,三是品牌的模仿性设计模块。具体如下:

2.1 基础理论+品牌关注

在结构设计的基础理论部分,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要结合不同品牌的图片。从服装图片提取出线描款式图,进而分析设计出结构纸样。例如,在纸样的省的变化原理这一章节,可以先引入流行的不同服装品牌的图片,款式图可以结合品牌的衣身图片部分,而不仅仅限于线描的效果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可以纵览当季流行的品牌服装,也可以看到许多名牌经典图。不仅如此,彩色的图片,不同品牌服装的作品,各色的图案、色彩搭配、造型结构、风格特征、配饰等等,一目了然,不仅开阔了视野,还使枯燥的黑白图形变得生动具体,增加了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观赏性。此外,提高了课堂内容的应用性,结构图形是表达设计内容的,局部设计服从整体的设计风格,这些设计理念和实际应用在课堂上或直接或间接的冲击或影响着学生。

(如图1)在作业设计中,让学生调查各类品牌的图片,然后根据图片设计出局部的款式图,再设计出结构纸样。这样,在基础理论部分,学生不仅是接触到的是简单线条的款式图,似乎没有风格,与成衣割裂开来的“抽象的款式图”,而通过关注品牌,学生了解到流行,国内外不同的服装品牌,不同的服装设计理念和风格,在潜移默化中,拓宽了视野,拓展思维的空间,接触到实际的应用,培养了专业审美。

2.2 成衣设计+品牌归类

在成衣设计部分,在课上教学内容根据当季流行的款式,从不同品牌挑选出典型的款式进行分析讲解。在作业布置上,学生自己找到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品牌服装,可以将相似的品牌,相似的款式进行归类,进而绘制出选定品牌服装的款式图和结构纸样。例如,连衣裙设计,学生可以选定一个品牌下几款结构相近的连衣裙,进行纸样设计,再用白坯布将其缝制成为样衣(如图2)。然后在课上,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对比设计效果,可以找出在纸样设计上的很多问题等,从而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了应用能力,提高了审美能力。

通过利用网络资源,或是到服装实体卖场接触到的真正的样衣。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没离开品牌和流行。此外,利用网络,接触到海量的品牌,同时可以比较不同品牌的同类服装的相似性和不同特点,从而收获很多关于品牌设计、开发等等相关知识,能够在设计中利用结构元素表现流行。

2.3 品牌的模仿性设计

在结构设计基础知识讲解一定部分之后,利用一定的学时进行模拟性的练习,可以针对某一品牌,也可以针对某一服装类型设计出不同风格。模仿性设计可以是局部,例如领型,袖型等,也可以是整体如表1。

通过模仿,使学生逐渐找到表达服装风格和流行的结构设计方式,为将来独立设计,表达个人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思维打下基础。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或分成小组合作完成,并且在讲评设计作品时,也主要以学生之间的讲解、质疑、讨论为主。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通过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创新意识的培养

设计就意味着创新,服装设计更是如此。新的经济形势下,服装流行节奏越来越快,服装款式千变万化,各类服装品牌林林总总,国内服装市场上品牌就有五万多个,但很多同类产品的服装有很强的相似性。服装设计的抄袭之风还是很严重,踏踏实实的研究的创新性设计品牌只在少数,大多缺少真正的创新意识,而仅靠模仿甚至抄袭的服装品牌很难长期立足和发展。现代服装品牌的竞争,是服装设计的竞争,最终会体现在品牌的稳定风格下的创新的竞争。所以服装品牌竞争更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一种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教育竞争[2]。设计师的创新意识是一个服装品牌能否长足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创新意识是一个设计师经过长时间的学习锻炼逐步养成的内在素养。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要贯彻始终。

要在课上引导学生关注创新,鼓励创新,哪怕是失败的创新,在服装设计上要比保守的模仿更值得提倡。在设计过程中,甚至是模拟性训练,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要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模仿品牌设计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创新而采取的练习手段,是阶段性的知识积累与演练。

4 结论

所以,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要针对服装行业的品牌发展,对服装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进行有针对的教学改革,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要从始至终的将品牌与教学完全融合为一体,循序渐见地引导学生从关注、理解到模仿设计,最终达到独立创新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瞿翔,谢少安.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纺织服装品牌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6(9).

[2]周丽红.浅析服装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服装款式设计教学总结 第5篇

本学期我担任2015服装1、2两个班《服装款式设计--Coreldraw》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是服装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服装类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针对自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个总结。

一、教学方面

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不仅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探索新的教育思想及经验,而且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创造能力,确保顺利而圆满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开学初,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课时数确定本学期的教学目的,定出章节教学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为学期教学任务的完成打好基础。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在备课中,仔细分析教材内容,并根据学生兴趣增加教学内容,上课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找实例让学生动手练习,使学生当堂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与操作方法,同时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

二、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大量的服装款式图片、视频资料,再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浏览观看,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学习一些书本教材上没有的知识,让学习变得更丰富、更有乐趣。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软件学习,不断学习新的版本及新增功能,做到知识上的清晰正确。

2.对基础差,不爱学习的学生多些关爱及耐心,使他们对Coreldraw这个软件有更多的认识,并能够主动学习。

3.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4.加强机房课堂纪律的管理和机器使用方面的教育,形成一个好的机房学习环境。教导学生爱护机房设备,珍惜每一次上机的时间,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教学 第6篇

关键词:品牌服装;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多元化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的背景下,服装业正在呈现一种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日新月异的服装设计,灵活多变的服装搭配都在影响着服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因此,老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服装教学存在的问题

关于现代服装教学存在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品牌意识薄弱,创新能力低下。

二十一世纪的服装趋势是品牌意识的崛起。当前我国服装产业正在进行升级,结构转型迫在眉睫。打造品牌,提高服装时尚度成为服装业的必经之路,但学生普遍没有这样的意识。品牌服装强调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着眼于人的品牌诉求,提升他们的消费行为。但学生更多的关注大众消费,忽略了品牌对人们的影响。抓不住人们的消费心理,使自己设计出的服装没有市场,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宝贵时间和资源。

当今如何进行服装设计教学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

服装设计艺术与其他门类艺术不同,其他门类艺术可以“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服装设计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既要传达视觉的震撼表现它美的价值,更重要的体现自身的实用性。一件衣服由设计到制作完成,穿在人的身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艺术与技术,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要确立对服装设计本质的认识,缕清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思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超前的设计意识、设计理念和艺术修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比赛,加强学生对形式美及前卫时尚的敏锐感受力。使学生立足于学习服装结构、工业技术方面,做到用良好的美感体现服装的实际价值。

2.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意识

现在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平时学习刻苦,成绩突出,但是当遇到问题时确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无法突破自身。究其原因,是我们长期以来的教学思维定式造成的。在传统教学观念中,老师是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教育。老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适时地穿插一些世界服装设计大师带有强烈个性的服装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联想思维的能力,构造立体思维

学生对客观存在的合理观察,将无数的形象在头脑中立体化,经过分析、筛选、归纳、总结在将这些形象分门别类的存储起来。形象思维决定着学生设计关的是否正确,联想思维影响创造力的强弱程度。在教学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资料库,将一些华丽的形象优美的文字记录下来。然后经过合理的想象、变形、重组,使之产生新的模型,老师可以让学生参考海洋生物,如贝壳、海藻、海螺等纹样进行创意设计,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想象,将抽象的形象元素转化为服装的创意设计。现代教育就是从知识到智力再到人的不停转变过程。个性是创造力的前提,个性的发展就是创造思维的突破。老师要营造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氛围,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力;鼓励大胆的想象,使学生主动认知新奇事物,探求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要积极参加综合性活动,在活动中不但可以加强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培养独立的个性。

4.树立品牌意识,打造高品位的服装体验

品牌是消费群职业是、生活范围及年龄段的特定符号。运用合理的着装来显示“个性”已经成为时代明显的符号。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具有视觉冲击的设计风格,来体现自己的审美倾向和人生观世界观。服装消费也由原来的“实际需求”慢慢发展到“品牌需求”,服装设计师及团队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消费者定位也成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学生要多借鉴世界名牌设计师的作品,汲取优点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建立自己的品牌。

5.老师依据品牌服装的设计要素,合理制定学习任务来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

色彩、款式、质感是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影响着服装品味的高低。一件色彩适中、款式新颖、质感绵柔的服装会使穿着者全身心的放松,心情愉悦;反之,即使价位在低廉的衣服也会让消费者不屑一顾的。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特别的注重这一点,要求学生运用合理的色彩结合时尚元素搭配绵软的材质,构成完美的服装设计。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色彩搭配,让学生对其进行识别,分别出各种颜色;对一些品牌服装进行深度解析,找到其中的异同点,对他们进行归纳总结;在质感方面,可以让学生练习国画的笔墨技巧,对不同的物象用不同的技巧表现把握他们的真实感。

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都存在人才的竞争。如何创造更多的人才,保持本行业的健康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服装设计教学应该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激烈竞争的二十一世纪处于有利地位,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道圣.服装美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梁军.商业服务新理念下的服装高级定制体验设计[J].商场现代化,2008

[3] 刘晓刚.基础服装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维森特·劳伦斯.传奇品牌[M].钱勇,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谈谈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改革 第7篇

传统教学过程中, 往往依照教学惯性进行系统理论知识讲授, 封闭式的开展练习。简单生硬的教学环节, 无法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把握专业知识, 甚至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养成生搬硬套、按部就班的习惯, 在真正生产第一线的实践操作中反而束手无策, 严重影响了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两个环节的对接。因此, 如何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对服装结构设计有一个全面、正确地熟悉,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好, 消除畏难情绪, 深入浅出的进行理论教学, 简明透彻的阐述专业知识,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任务, 使学生学、用并重, 培养一批专业知识强, 业务水平高的专业人才, 是教师教学改革实施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激发学习爱好, 提高学习兴趣

爱好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服装结构设计在初期教学中, 绝大部分教学内容涉及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假如单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 学生往往一来听不懂, 二来没有爱好。因此, 教师必须联系实际, 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 带领学生入门, 或者让学生多动手、多画图, 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渗透理论知识, 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 在爱好激发阶段, 应当多组织学生及教师之间的讨论、交流, 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初期对于专业的兴奋点, 根据兴奋点和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 通过实体教学、设置疑问、思考讨论、集体研究等多种共同进步的方式, 广泛激发学生的爱好, 集体学习讨论的氛围。而动手实践操作是不断保证学生对于服装结构设计兴趣的有效的方式。, 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探索规律的有效途径。另外, 通过动手操作创造出来的服装作品, 即便是不规格、不成功的作品, 也会给学生内心带来快乐和自豪感, 产生学习服装结构设计的爱好。所以教师要有条件、有目的的创造各种动手操作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心理优势, 保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热情不减退, 达到成功教学的目的。

二、注重教学思维外延, 促进教学方式更新

首先, 服装结构设计教师要不断的提高业务水平, 培养设计思维能力, 丰富服装结构方面的知识, 将结构设计与艺术创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再者, 要加强教师相关课程知识的交流与学习, 在深入研究、熟知和精通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 广泛涉取相关的专业知识, 逐步建立适应服装设计学科教学的多元化知识体系, 并且多方面钻研、拓展教学方法, 引导、调配学生知识储备资源, 让学生参与到服装企业产品开发的实践中去, 通过全程参与式、体验式教学, 引导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储备。近来我们在结构教学初期, 引入人体结构与人体测量的基础知识, 对学生接触服装专业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人体是服装设计与结构设计的根本, 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教学之前, 对人体结构与人体测量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从人体的基本形态入手, 通过人体观察与测量, 了解人体的尺寸、形态、比例、体表角度、横纵断面状态等相关基础知识, 使学生理解人体形态与服装结构的基本关系, 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原型的意义, 把握服装结构的基本造型方法。

三、创造性开展教学, 多样性引导思考

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形成最佳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把教学、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并重作为开展教学的目的, 形成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方式, 是教学思维上的创造、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多样性思考, 促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创新。将平面纸样设计与立体裁剪的结合应用于教学中也是很好的尝试。大多企业均采用平面制图后立体裁剪调整的方式进行制版工作, 这种生产方式的优越性已经为实践所检验。在教学中, 我们采用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方式, 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 教学过程中的多样化, 亦是增强学生思考能力, 提高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一、多媒体教学多样化。采用多媒体教学这一辅助手段适时地穿插于教学之中, 通过录像、幻灯片、图片等多种教学方式, 可以提高教学表现力, 直接完成教学任务, 还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 激起学生学习爱好, 使得视觉、听觉多种知觉系统协同参与学习, 有助于知识获得的精确和完善性,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二、制图教学多样化。制图过程, 是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检测过程。通过制图实践教学, 不但能检测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把握情况, 还可以在画图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最后解决问题, 促进知识的获取, 提高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促进思维的发散性扩展。三、语言表达多样化。教师语言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优劣。不同的表达方式, 具有不同的教学效果, 富有节奏感的语言, 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具有激励性质的语言, 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探索情绪, 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学习。

四、抓紧实践环节, 增强动手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动手实践联系密切, 直观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 所以在教学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的知识都力求利用实物说明, 进行现场直观演示, 以物说理, 把对知识的讲解与直观教具的运用同对学生的具体指导结合起来, 深入浅出地揭示基本知识原理及其内涵,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例如在学习人体测量时, 学生对人体的一些骨质特征点比较生疏, 利用一些浅显易懂的人体解剖图, 对人体结构骨骼结构进行讲解。通过测量的实践活动, 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体的体型特征, 同时实践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爱好。

总之, 服装结构教学不管是基础理论的学习, 还是相关的知识要点, 都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通过不断的实际练习, 深入理解结构制图原理。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起来, 把握相关环节的特点, 完成从基础教学到基本技能培训过渡到技巧型教学。从教学的思想上、方法上、技巧上打破教学常规,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的领悟与应用能力上面来, 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把所学的结构知识转化为技能, 以适应服装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邢辉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 2001 (9) [1]邢辉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 2001 (9)

[2]吕永贵.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000 [2]吕永贵.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000 

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第8篇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1 服装结构课课程问题研究

1.1 如何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作为一门知识系列性较强的课程, 有较完备的理论知识内容, 教学中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结构设计的理论, 包括人体与服装的关系, 省、领、袖的结构设计原理及结构设计方法, 各部件间的组合变化关系, 因此习惯性教学常以理论教学为主来完成课堂授课;但结构设计课程中的知识点内容较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常需要实践补充来加深理解知识点, 另一方面理论知识最终是运用于具体的实物中, 因此服装实践也是检验服装结构理论运用的最佳标准。然而究竟在什么地方运用实践、什么地方理论阐述、二者如何结合, 使服装结构课程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教师从事服装结构课教学长久以来一直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1.2 如何加强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诸多服装专业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 如服装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造型设计课程内容是其结构设计的基础, 而服装工艺学、服装工业制板、服装生产管理、服装人体工程学等课程又以服装结构为基础。因此, 服装结构课程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又是服装知识储备运用的综合课程, 如果能将服装结构置之于服装系列教学的大课程中, 不单纯地将其看为一门课, 而是作为一个教学分支来展开教学, 对服装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将是一项深化工程, 因此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如何恰到好处地贯穿相关课程专业知识, 加强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 也是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模式探讨的一项重要内容。

2 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2.1 增加项目式教学, 与实践紧密结合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为未来进入社会的服装生产服务, 因此不可避免地与服装订单及目的性生产相关联, 因此在服装教学的实践中可以结合订单的实际要求进行项目式教学培养, 增加实践环节。如在讲到女西装的综合制图环节时, 由于女西装结构复杂,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困倦和烦燥的情绪, 不能正确将结构制图的方法掌握。在这个环节中可采取项目式教学, 指定客户需求, 让学生为其设计款式, 并根据自己设计的款式进行剖析和绘制结构图, 学生们产生了兴趣, 乐于实践, 积极参与制图, 再由教师依据学生设计的款式及结构图进行单独讲解和西装系列化款式变化及结构设计变化的综合总结, 不仅使学生掌握一款西装的结构设计, 还对比学习了其它的款式结构, 增加了学好西装结构的兴趣, 加强了款式图结构图间对应互换关系的认识。

2.2 增设教学实验环节, 贯穿服装工程各环节

服装如果纯以理论教学为主, 会有大部分学生对抽象的结构关系的理解片面化, 适时地增加服装生产环节是对结构内容学习的加强。如学生在学过裤装结构以后, 很多同学对裤装中的上裆、下裆、中裆、侧缝、横裆、立裆的位置混淆不清, 相互间的关联更无从理解, 严重地影响了裤装结构原理的掌握, 只能机械的记忆, 对不同款式的变化只能照搬照用, 因此, 增加裤装制作的实验, 让学生自己设计款式、制板并缝制裤装, 复杂的结构关系通过工艺制作很容易理解, 此时再讲款式结构及变化, 板型的疵病修正, 印象就更为深刻。在实验环节结束后, 学生们感慨地说:“实验中, 我开始将裤子缝反了, 后来终于搞明白了哪片接哪片, 通过实验我知道了裤子制作的全过程, 也知道了裤子结构图中线条的意义, 很开心”, “通过制作我对服装结构产生了兴趣, 很期待下学期的结构课”, “我在实验中知道了认真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教学环节的开展, 使大部分同学对所学到的结构知识进行了运用和发挥, 制板能力大大增强, 同时, 简单的裁剪、缝纫操作为以后的制作工艺做好了准备, 减少了易出错的环节发生。

2.3 强化制图训练体系, 提高制板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的实现需用结构制图体现, 因此制图水平的高低是制图优劣的体现, 也是结构设计能力的体现, 一张好的结构图不仅要求结构合理, 还要制图清晰干净、准确表达结构意图, 因此制图本领的培养尤其重要。结构课作为一门必修课, 为了考核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多数高校将其设为考试课, 70%~80%左右的成绩需要在试卷中体现,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督促学生认真完成结构图的绘制, 除了要求学生认真记好课堂笔记还要即时做好课下练习, 制图中需要耐心和细心, 稍不留心就会出现制图错误, 而自己经常对较大的错误“熟视无睹”, 小错误如不及时纠正往往会造成更大的错误, 因此课程中大量的结构图需要教师即时的纠正和检查, 除此之外, 对于不能时时关注的制图细节, 可采取课堂互批互改的环节, 取长补短, 共同学习, 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 尽量避免学生带着错误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同时教学中还可适时地将制图作业或笔记进行展示, 让学生在看到别人作业的时候, 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位置。久而久之, 在一查二批三看的强化制图训练体系制约下, 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 只有将制图训练做好, 制图的本领提高了, 结构制图的原理掌握了, 制板的能力也才会加强。

2.4 导入立体构成教学环节, 提高服装综合制板能力

众所周知, 服装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同为服装制板的两个方面, 二者有着极大的互补关系, 随着社会上人们对服装款式求新、求异心理的迫切驱使, 立体构成式服装越来越多地走入社会, 立体构成服装着装效果好, 成功率高、造型直观, 但单一的立体构成服装成本高、效果具有随机性, 且受操作者经验手法、操作中必须具有人台等的限制, 常具有局限性, 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扬长避短、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使用面料, 达到优化设计效果的目的, 如在领子的学习中, 可结合花式领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平面结构与立体构成结合的制板方法;再如样衣的试穿阶段, 可结合立体构成的方法进行板型校正, 减少了疵病, 优化了设计。通过立体构成教学环节的加入, 实现了平面结构与立体构成的结合, 提高综合制板的能力, 学生在教学中学习了方法, 为高级制板水平的培养奠定基础。

3 结语

服装结构设计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实用课程, 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标、以常规教学模式为主导、以革新模式为倡导, 稳扎稳打、按部就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与社会结合、与实践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实际结合, 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服装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瑞璞.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应用.女装篇[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

[2]朱秀丽.成衣立体裁剪:构成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

服装设计教学初探 第9篇

一、创新服饰绘画基础教学

目前, 人们对服装设计行业并不看好, 导致服装设计专业得不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实际的生活中, 相关职能部门对服装设计院校的要求不严格, 绘画知识不严谨, 国内设计师大多是绘画学校的科班出身, 以致在服装设计领域里服饰设计不景气。针对服饰绘画基础教学, 应用创新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所有事物都是由基本元素构成的, 如大千世界也是由微小粒子构成, 同样服饰设计中绘画也是由基本技术、结构以及设计方法等构成1。如, 几何形体人像、从头像, 人体、半身像到全身像, 都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等顺序逐渐形成基础性设计的探究以及学习。虽然服饰设计的色调以及款式都由以上基本元素构成, 但是服饰设计除了在绘画过程中需要谨慎小心、创新学习以及加强基本功训练外, 还应该在基本绘画的基础上, 使绘画的服饰作品具有灵活性, 尽可能的表现出人与服装的关系, 体现人是服装的主体。此外, 在设计的过程中, 还应结合人的身材比例、人体结构特征进行创新性设计, 只有在设计过程中, 考虑人们的需求, 才能使设计出的服饰作品在人们试穿时, 让服装的空间、服装的质感、服装的色彩、服装的款式以及服装舒适感等都能够恰到好处的得以体现, 进而达到服饰设计的终极目标。

对于服装设计的线条、条纹、结构以及比例的应用, 设计者在绘画时应该做到胸有成竹, 这些基础绘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创新性思维教学的理念, 是指在设计服装的过程中, 能够根据相关要求, 并结合实际的应用情况, 使一些简单、快捷、夸张的表现手法切实应用在设计中, 并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使设计作品能吸引消费者以及界内人士的眼球, 并且能感动观赏的人, 勾起人们购买的欲望。如, 我国传统旗袍的设计, 应该将旗袍的下位侧开口提升到袍长1/4的位置, 配上颜色相近的纽扣, 更好的凸显出女子的委婉卓约, 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设计的灵活、新意以及创意, 在传统服装设计的基础上, 将其进行改进, 获得不可估量的惊人效果2。

二、更新服饰设计的观念

目前, 新颖的设计理念是各行各业所大力追求追求的创新目标, 使其在同行业中鹤立鸡群、新颖独到, 尤其是服装行业, 对新颖的追求程度是不可量化的。所以在实际的服装设计教学中, 教师应该适时强调新颖设计理念的重要性以及必然性, 设计艺术与绘画艺术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形式, 设计艺术不仅具有绘画艺术形式的美学原理原则, 还包括有不同绘画艺术的思维观念, 换句话说, 设计艺术是传达视觉形式的主要内容, 而视觉形式通过别人的审美观念进行评价, 只有通过立体图形和实践设计的敏感性才能够使设计的作品在实际生活中鲜活起来, 并能在设计观念中体现其本身的价值。

设计观念是一个系统性的观念以及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过程, 根据对现代服装教学的内容分析得出, 学校中创新设计只是局限在校内的设计比赛以及设计作业完成之中, 不能真正意义上的将其应用在实际应用中, 所以, 对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灌输新颖设计理念显得尤为重要3。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服装设计专业的绘画基础知识以及创新技巧的层次、衔接结构地位等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清晰定位设计服装作品的价值。

三、创新服饰款式结构

服装具有一定的历史性, 起初人们只是为了遮羞蔽体而产生的一种产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的进步, 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美的装扮, 直到最后演变为一门艺术, 使服装设计成为一门独立的设计学科。实际生活中, 服装设计作为一门学问,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及挑战, 因此, 在创新性服装设计领域中, 服装款式与服装结构保持一致是服装设计理念最关键的环节, 同时也是服装设计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传统服装设计只是追求绘画的效果图, 并不能结合实际情况, 设计出结构合理以及款式新颖的服饰作品, 进而导致服装设计的呆板性, 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能将自己独特、新颖的想法应用到实际设计中, 以致设计的服装作品, 不能引起人们以及界内人士的关注。

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 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改变以上不良现状的基础上, 尽量避免单呆板照抄传统服装结构的现象产生, 不断强化服装结构以及款式对应变化的训练, 掌握服装设计的核心内容, 在款式设计上, 寻求新颖独特, 大胆创新, 准确抓住服装设计的突破口, 真正体现服装设计的价值观念4。同时, 提高服装设计技能的水平, 在要求款式新颖的基础上, 加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动手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对服装设计观念的理解、分析, 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服装作品,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实现将服装设计创新观念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使服装设计专业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总而言之, 在新时代背景下, 服装设计专业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人们不能够摆脱传统服装设计的束缚, 制约服装设计专业的前景, 要想改变这种拘束的局面, 应该根据文中提到的几点内容, 创新服装绘画基础教学、创新服装设计理念以及创新服装款式结构, 不断将创新性思维教学应用到实际服装设计教学中, 不断发挥创新性思维教学的重要性, 进而推进服装设计专业的前进, 为服装设计专业以及行业开辟一条畅通的道路, 真正意义上体现服饰创新设计的价值观念, 提高服饰设计水平。

注释

11 .吉萍.服装设计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探究[J].新课程研究 (职业教育) , 2010 (05) :165-167.

22 .金珊.浅谈职高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东方企业文化, 2013 (09) :250-251.

33 .张淑欣.服装设计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27) :21-22.

服装结构设计教学 第10篇

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设计和服装生产管理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款式设计蕴涵着服装外形的审美性, 结构设计蕴涵着款式构成的合理性, 工艺设计蕴涵着结构关系的可行性[1], 生产管理提高了服装加工的效率性。从程序上看, 服装结构设计是一个中间环节,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款式构思得以实现的结构基础, 又是服装加工制作赖以进行的物质技术条件[1]。我国自1983年设立服装专业, 至今二十余年, 虽形成一定的专业体系, 但仍有所不足。传统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 往往依据课本进行系统理论知识的讲授, 以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作图, 学生随堂以1∶5的缩小比例跟随作图的方法, 进行学习。由于服装业发展变化迅速, 而课本上的款式结构多是一些较基础的类型, 所以在款式结构的更新上, 往往跟不上变化。教师在黑板上通过画图的方法对结构进行讲解, 多侧重于平面结构的分析, 空间感较差, 学生难以建立立体感觉。封闭式的大量作图练习, 使学生形成这样的误区:“学习结构, 就是学习作图”, 从而忽略设计在结构中的领导作用。一味的作图练习, 机械而枯燥,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课程的比重较大, 而实践环节相对较少。有些学生在作图时, 只是跟着作图步骤一步一步的画, 就像对待数学公式, 对其结构的成型效果没有概念。设计、结构和工艺课程的各自独立, 学生无法对课程建立联系, 无法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服装学习中各环节是紧紧相扣, 彼此影响的。因此, 对内对外加强高校间的交流和学习, 提高和完善专业课程的建设, 对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进行优化,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加简明透彻地阐述专业知识, 使学生能够更快速的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和方法, 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1《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优化策略与实施

1.1 针对授课对象, 实施因材施教

教师授课的对象是学生, 但是学生有个体差异。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可分为设计方向 (有些院校称之为服装设计) 和工程方向 (有些院校称之为服装工程) , 其所招收的学生分别为艺术类和理工类, 虽都归属于服装设计与工程这个大专业方向, 但是由于其培养目标的不同, 因此在生源和课程课时设置上都有所不同。

艺术类学生, 往往对款式信息把握较好, 设计思维活跃, 但数学功底较差。此类学生往往认为服装设计课程是自己的主修课程, 忽视服装结构课程的重要性。由于服装结构课程中涉及到大量的计算, 结合了人体测量学, 人体工程学等理工类学科, 它需要学习者充分理解人体与服装的关系, 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要在平面上建立起空间概念, 艺术类学生往往觉得其枯燥乏味, 在课堂上出现“坐不住”的现象。对结构课程的忽视, 使后期的学习出现“空中楼阁”的情况。学生的设计稿, 仅是追求造型的美感, 而缺乏实践的可实施性。针对这类学生, 首先要从思想上端正其态度。在专业导论课开始, 就要给学生输入“设计与结构、工艺”并重的思想, 要让学生认识到结构课的重要性, 结构课是设计从纸面上走进现实生活的途径。抓住这类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 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机动,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 然后指导其制作结构和样衣。做得好坏不是重点, 关键是在练习的过程中, 激发学生设计和制作的兴趣。

理工类学生, 往往沉溺于课本上的基础结构和公式, 缺乏灵活应变能力。此类学生往往忽视服装设计课程的重要性。对老师课上所讲解的款式结构都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 但灵活变话能力较差, 款式稍一变化, 不知对其结构如何入手。针对这类学生, 要在教学的过程中, 将结构和设计的内容进行穿插教学。以立领结构为例, 首先讲解其构成原理, 然后介绍常见的作图方法。对基本款式讲解完之后, 针对现在生活中的常见立领款式, 以及服装发布会上出现的较独特款式, 对其进行结构剖析, 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对结构的讲解, 不能局限于课本, 也不能仅针对款式图, 应多结合实物和照片。

1.2 加强课程间的相互交叉,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在当前的服装教学中, 通常将服装由创意到形成的过程, 拆分为各个独立课程, 如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推板、服装工艺制作, 服装生产管理等。各课程教师往往仅针对各自授课环节进行教学, 缺乏课程间的相互联系。通常情况下, 除工艺课程采取实践教学外, 其它课程多采用理论教学。专业课程开设的前后时间跨度较大, 学生往往在学习新课程的时候, 先修课程有所淡忘。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 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习的理论知识, 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我国的服装结构课程多采用理论授课形式。俄罗斯伊万诺沃国立纺织学院, 在约半个世纪的服装教学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装教学模式。在服装结构课程的教学中, 采用理论课和实践课平行并进的方式。每周4学时的理论教学, 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 由资深教师讲解结构原理和制图方法。每隔一周, 进行4学时的实践教学, 采用小班模式, 通常班级人数控制在15人之内, 由一名老师进行指导。针对前一阶段所学习内容, 由学生自主选择款式, 进行1∶1结构制图, 在教师的指导下, 进行样板的制作, 样衣的试制。在样衣试制时, 不将工艺处理作为其重点, 而是将净板放缝后进行简单缝制, 帮助学生理解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间的关系。此外, 对样衣的结构修正,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 有助于学生理解结构纸样中小局部尺寸对整体造型的影响。

分阶段的理论学习, 往往容易使各环节学习内容彼此孤立, 而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在各环节中处于中间位置,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与其它课程进行交叉。

1.2.1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和立体裁剪课程进行交叉教学

在进行服装原型构成, 省道转移, 衣领结构等理论教学时, 可并行的进行立体裁剪课程。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 运用立裁演示的方法来讲解结构, 借助人台来剖析人体体态和纸样间的关系。在立体裁剪课程中, 引导学生对于同一款式, 分别用平面制图和立体裁剪两种方法来进行制作, 对比其结构的异同。

1.2.2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和服装工艺课程进行交叉教学

通常的教学模式中, 都是先修服装结构课程, 然后是服装工艺实践。部分服装疵病的产生并不是由于工艺水平, 而是结构中存在问题, 需要进行修正。对于初学者而言, 往往难以发现问题所在。个体差异多种多样, 结构疵病产生的原因很多, 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一些院校采用了服装结构和工艺由一名教师进行贯穿指导, 实践环节与工艺课教师联合指导的模式, 很好地对课程进行了交叉, 帮助学生及时的解决问题。

1.2.3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服装CAD课程进行交叉教学

服装CAD课程将服装结构运用计算机进行绘制, 只有在结构理论可行, 结构方法正确的情况下, 才能够得到合理的结构, 对服装结构知识和软件操作的掌握是其重要基础。CAD课程内容主要有制版, 放缝, 推板和排料环节。可将该课程拆分为三个环节, 分别穿插在服装结构设计 (制版环节) , 服装工业样板与推板 (放缝和推板环节) 和服装生产管理 (排料环节) 专业理论教学后期。上机练习时, 由两门专业课老师共同进行辅导。

1.2.4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服装材料课程进行交叉教学

服装面料是服装的载体, 任何服装款式最后都将以面料呈现。同一结构采用不同的面料, 其表现效果也将有所不同。因此, 选用适合于款式和结构的面料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 教师在课程联系间往往多偏重于结构与工艺的联系, 而忽略结构与材料的联系。可通过实践练习的方法, 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 采用小组模式 (每组5~6人为宜) , 对同一款式, 小组成员分别进行结构制图, 然后各自选用不同的面料进行样衣的制作, 对比其成型后效果。在练习过程中, 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制版能力, 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服装面料的理解和把握。

1.3 基于授课内容, 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很多学生学习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时, 往往注重制图方法而忽视结构原理, 因此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在授课时, 教师要结合授课内容,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 讲解原型结构和省道转移时, 可运用立体裁剪实操示范的方法,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原型是怎样形成的, 省道转移的原理和方法等问题。在讲解原型修正的时候, 可采用实验的方法, 挑选学生作为对象, 通过对其体态的分析, 对原型结构进行修调。在讲解具体结构制图时, 也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对款式结构的分析不仅仅拘泥于课本上的款式图, 多结合杂志和网站上的日常穿用服装照片, 从而更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作图过程的授课不拘泥于传统的在黑板上制图, 运用CorelDRAW等其它作图软件, 进行示范教学, 可对细部结构进行多倍放大, 避免黑板制图时, 小结构细节的不够清晰。

1.4 针对课程特点, 改革考核方式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 我国多采用期末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俄罗斯在专业课考核方式上, 不拘泥于普通考核方式, 授课教师有较大的主动权。除了闭卷考试, 总结报告, 小论文等形式外, 老师可结合本课程特点, 针对本课程内容, 独立制定考核方式。如服装结构设计课程, 采用双重考核通过的方式。通常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部分, 分别采用合班授课和小班模式。课程的考核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由实践课老师进行考核, 其考核依据主要是出勤情况, 平时实验和练习成绩。有时也采用大作业的方式, 由教师提出一结构题目, 如连衣裙结构, 学生从当年的杂志中选取款式, 分析结构制作纸样, 并试制样衣, 递交实践作业。实践环节不划分成绩等级, 实践课教师认为学生具备合格标准后, 签署同意意见, 学生方可进入第二个环节。第二个环节由理论课教师进行考核, 考题通常数目不多, 但形式多样, 如2+3的模式:两道理论题, 由教师进行现场宣读;三道作图题, 采取抽题卡的方式。抽取考试题是俄罗斯非常有趣的考试方式, 老师会准备各种不同题目的题卡, 让学生进行抽取, 作答相应题目。俄罗斯采用的是五级评分标准, 由第二个环节的教师结合笔试作答情况, 给出评分。这样的考核方式, 更加注重实践环节, 但实施起来较为繁琐。俄罗斯的标准班通常人数在25人左右, 在实践课和考核时通常在标准班下拆分A、B班, 一个教师面对十二三名学生, 因此该考核方式能够得以实施。而我国的国情是学生人数较多, 而师资有限, 因此不适合将其考核方式进行照搬。但是其多样的考核方式可作为借鉴, 对我国目前较为单一的期末闭卷笔试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增加实践能力在期末综合成绩中的呈现比重。

2 结语

我国服装专业正处在快速发展和不断改革阶段, 所以, 在教学中不断摸索, 针对学生的现状和专业培养要求, 结合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特点, 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探讨, 对教学进行优化, 将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 满足行业需要的服装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唐玉莲.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之我见[J].才智, 2009, 29:185.

[2]刘娜.浅析服装结构教学设计[J].广西轻工业, 2007, (11) :100, 138.

[3]郭东梅.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8, (2) :106-107.

[4]李晓军.浅谈服装结构制图与服装工艺整合的教学改革[J].创新, 2008, (7) :27-28.

[5]林娜.浅谈服装结构设计教学[J].教师, 2009, (15) :52.

[6]金双.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的几点体会[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6) :79-80.

[7]张朝阳.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探索[J].科技资讯, 2008, (9) :190.

[8]郅晓磊, 张文斌.《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装饰, 2008, (6) :100-101.

[9]江雪.浅谈优化《服装结构制图》课堂教学效率[J].吉林教育, 2009, (1) :102.

服装结构设计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 服装结构设计 创新 指导思想 实践

高校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和技能型的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开阔思路,增强适应能力,全面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所以对服装结构课堂教学的设计要与时俱进,不断体现创新性,实现以服装结构教学为纽带,将服装设计与服装工艺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创新思维与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新型课堂目标。下面我们对高校服装结构设计课堂的创新要点进行分析探究。

一、创新服装课堂结构设计指导思想

创新服装课堂结构设计要以培养“艺工贸结合”的新型服装设计人才为教学宗旨,确定“以结构带两头”的教学指导思想,即以服装结构教学为纽带,将服装设计与服装工艺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创新思维与操作实践相结合,摒弃过去唯美主义的教学程式,将此课程建成覆盖面广、科技含量高、具有创意的实用型课程;建设成符合教育规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并体现本学科特色的国内和国际知名的精品课程。在此指导思想下展开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比如调整课程结构,确定以服装结构设计为重点;修改教学计划,将服装结构设计及工艺提前,加强立体裁剪教学;提倡研究性学习,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服装专业活动,并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等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从而促进教学的发展。

通过创新研究性服装实验教学模式,构建服装实验分层次分模块的新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专业对服装实验的要求。以基本、综合、设计与提高性实验为梯次模块结构,从工业制版和工艺制作、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参加服装设计大赛、企业实践和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服装结构的认识。通过开放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充分理解理论教学内容,通过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二、创新服装结构设计课堂实践探索

想要完成服装结构设计课堂创新,完成全面、优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必须重视课堂的实践探索,根据培养目标,加强多个方面的建设,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应用现代服装设计理论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审视和设计,与时俱进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在保证内容进步性的前提下不断渗透现代服装结构的有关设计概念、结构与技巧,紧跟潮流时尚,凸显时代文化气息,使学生能够动态地掌握服装流行与结构的关系,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通过突破概念难点、发掘教材疑点、分析习惯误点、介绍前沿热点,尽量解决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内容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为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打好坚实的基础。利用信息技术,研制开发智能化的服装结构设计题库系统,运用于教学测评和远程学习。创新研究性服装实验教学模式,通过构建服装结构设计实验教学分层次分模块的新的课程体系,重新规划实验项目和内容,增加现代的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实践环节,将服装实验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开发与实验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和计算机仿真实验,创建服装设计创新开放实验室,开阔学生视野,使他们不断接触服装结构设计前线的潮流文化气息,将现代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优势与服装结构设计相结合,避免造成僵化脱节等状况。

创新高校服装结构设计课堂要不断拓展教学覆盖面,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兴趣,配合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教学中多个环节入手提高学生对服装结构的认识。比如工业制版和工艺制作,围绕服装结构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练习,从制图到缝制工艺,通过完成一件服装的制作加强对服装结构的认识与理解。近年来不少学校都在这方面进行改革尝试,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被整合,理论与实践联系更为紧密,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设计作品和设计人才。通过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训练,学生的服装造型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将其同服装设计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服装的设计与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服装设计比赛,通过比赛实践来锻炼和培养技巧,通过参赛加强对时尚和市场的了解。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鼓励其积极走出校园参与服装企业生产实践,这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重要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是校企合作的一种形式。

服装结构设计课堂创新有助于完成全面、优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于服装设计与服装工艺实践教学相结合、创新思维与操作实践相结合而言有着积极的探索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蒋乃平.职教课程改革要点与课程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0(3).

刍议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 第12篇

首先, 传统服装制图教学, 大多重理论轻实践, 按照陈旧的理论经验进行枯燥的理论讲述, 将原本生动的课程边的呆板而单调, 使学生熟背大量理论知识却在实际操作中无从下手。其次, 服装制图教学本是一种实践课程, 而传统教学在大量讲述理论知识时候, 忽视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其三, 传统服装制图与现代服装市场相脱节, 缺乏扩散性的创造性设计教学内容, 使学生无法适应现代市场需求, 也不能充分发挥创造性, 不能自觉适应市场, 缺少创新型的服装设计类产品。

2 新形势下, 整合教学内容和教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服装制图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将教学与实际相联系是其基本特点, 也是服装制图教学走向成功的主要途径。

首先, 改进现有的服装制图课程内容。以前的服装多以实用为主, 而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开始追求美观、新奇、独特等。服装制图由传统的按部就班, 改为激发学生创造性为主, 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制图, 更重要的能够设计、创造性地做好服装制图。

其次, 改进教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服装结构制图》教材, 多是按照基础理论知识, 再到实际制图过程。这样, 虽然使得整个知识结构成为一个体系, 却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 将本来很直观的课程变得枯燥空洞。而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实际动手能力强, 学习习惯和理论学习能力存在诸多问题, 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兴趣差, 见到冗长的理论, 只能让这些爱动手的学生晕晕欲睡。

3 分段式教学方法, 改灌输为引导

(1) 导入阶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某一门课程,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先对其产生浓厚的、持久的兴趣, 在适当地进行指导和启发, 则就能让学生很快登堂入门。利用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我们就能吸引学生对服装结构制图的兴趣。在课程开始阶段, 可以先不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 否则就是流于形式和普通化, 不能让学生耳目一新。而是在讲解之前, 找出一些时尚服装图片, 让学生先学会欣赏时装, 激发学生自己制作的兴趣和自我渴求。

(2) 教授阶段。当学生有了迫切要求自己也能理解制图知识的渴望, 并希望自己也能制作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适时进行讲解。这个时候, 一定要把握好课程进度和教案的趣味性, 千万不可因为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淡漠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应当以精简且通俗的语言, 配以更加精彩的图片, 让学生在理解中不断攀爬知识高峰。同时, 舒缓结合,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使其有压力但积极性不被打击。

(3) 模拟练习阶段。当理论知识讲授到一定阶段后, 让学生自己动手试验一下, 将理论适时融入实践。同时, 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吸收程度, 及时补充重复学生还没有完全明白的课程内容, 在实际操作中及时地不断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要在实践中, 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让其在未讲解之前, 自己动脑创作, 既让学生保持了学习兴趣, 又能激发其制作设计潜能。学生也可以通过实践及时发现自己的进步, 查找不足, 不断努力进步。

(4) 探索创新阶段。一段课程结束后, 学生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服装结构制图基础, 让其不断重复复习、不断练习, 熟练掌握已学知识和技能。同时, 温故而知新, 也要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自己对新知识进行预习、自学, 甚至允许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评论、质疑, 不断创新、不断探索。

4 进现代教学模式, 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

(1) 随着现代教学设备的改进, 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 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也有了新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 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 给学生展现五彩缤纷的服装结构制图课程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借助多媒体而改进的教学方式主要是: (1) 借用屏幕, 将理论和款式图、成品样衣一同展现在同一个平面上, 将直观形象图和抽象的理论结合, 使学生对服装结构制图的系统理论知识容易理解。 (2) 运用短视频、录像等, 播放知名服装设计师的演讲、制作过程, 让学生首先对服装结构制图实际操作和今后的工作有初步的了解, 使之能够及早为自己的服装设计、制作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增强其学习的理性。 (3) 通过幻灯片或图片, 展示国际上知名设计图或特色成品衣, 并让学生从开始就树立起挑战现有服装界知名服装设计师的雄心壮志, 并使其对优秀作品有较为直观的印象。此外, 多媒体还能根据学生接受程度, 适当重播、缓播或快播教案内容, 突出重点和难点。

(2) 多样的课内外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作为一门实用课程, 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达到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制图。其实现方式主要有: (1) 课堂内制图。教师可将不同类型的样衣展示在课堂上, 由学生现场画制出来, 在有限的时间, 考察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 (2) 课堂外, 以活动方式激励学生自觉参与制图。通过与学校相关组织沟通合作, 举办各种类型的服装结构制图比赛活动, 让学生在比赛乐趣中积极动脑动手。 (3) 交流式制图。邀请其他院校服装专业同学互相交流, 合作制图。也可邀请知名服装制图师、企业样板师, 观摩他们的先进制图方式, 在他们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

(3) 校企结合, 让学生及早融入社会市场大熔炉。作为一门实用课程, 学生学成后直接目的就是进入社会相关企业,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当前, 很多学校的设备相对落后, 与市场相脱节, 使学生多学与企业所需相差甚远, 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 影响了这门实用课程的实用性。虽然有些学校采购了一些先进的设备, 努力将教学贴近社会, 但学校毕竟与企业有所差别,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也与到企业的实际操作截然不同。因此, 实行校企结合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到企业去锻炼, 使学生学习和丰富了专业知识和技能, 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和工作氛围, 培养学生在社会上接人待物的做人能力, 既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又能增强其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 及早与市场衔接, 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未来职业人。

参考文献

[1]郭祖红.浅谈如何提高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质量[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09 (7) .

上一篇:梳齿式采棉机下一篇:股权分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