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常见疫病范文

2024-09-19

动物常见疫病范文(精选9篇)

动物常见疫病 第1篇

一、免疫病种

布鲁氏菌病、新城疫、狂犬病、绵羊痘和山羊痘、炭疽、猪伪狂犬病、棘球蚴病 (包虫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经典猪蓝耳病) 、猪乙型脑炎、猪丹毒、猪圆环病毒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鸭瘟、低致病性 (H9亚型) 禽流感等动物疫病。

二、免疫推荐方案

有条件的养殖单位应结合实际, 定期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 根据检测结果适时调整免疫程序。

(一) 布鲁氏菌病

1.区域划分

一类地区是指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陕西、新疆、宁夏、青海、甘肃等15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县为单位, 连续3年对牛羊实行全面免疫。牛羊种公畜禁止免疫。奶畜原则上不免疫, 个体病原阳性率超过2%的县, 由县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报省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免疫。免疫前监测淘汰病原阳性畜。已达到或提前达到控制、稳定控制和净化标准的县, 由县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报省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不实施免疫。

连续免疫3年后, 以县为单位, 由省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评估考核达到控制标准的, 可停止免疫。

二类地区是指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15个省份。原则上不实施免疫。未达到控制标准的县, 需要免疫的由县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经省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免疫, 报农业部备案。

净化区是指海南省。禁止免疫。

2.免疫程序

经批准对布鲁氏菌病实施免疫的区域, 按疫苗使用说明书推荐程序和方法, 对易感家畜先行检测, 对阴性家畜方可进行免疫。

使用疫苗:布鲁氏菌活疫苗 (M5株或M5-90株) 用于预防牛、羊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活疫苗 (S2株) 用于预防山羊、绵羊、猪和牛的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活疫苗 (A19株或S19株) 用于预防牛的布鲁氏菌病。

(二) 新城疫

对鸡实行全面免疫。

商品肉鸡:7~10日龄时, 用新城疫活疫苗 (低毒力) 和 (或) 灭活疫苗进行初免, 2周后, 用新城疫活疫苗加强免疫一次。

种鸡、商品蛋鸡:3~7日龄, 用新城疫活疫苗进行初免;10~14日龄用新城疫活疫苗和 (或) 灭活疫苗进行二免;12周龄用新城疫活疫苗和 (或) 灭活疫苗强化免疫, 17~18周龄或开产前再用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一次。开产后, 根据免疫抗体检测情况进行强化免疫。

使用疫苗:鸡新城疫灭活疫苗或活疫苗。

(三) 狂犬病

对犬实行全面免疫, 重点做好狂犬病高发地区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犬的免疫工作。

初生幼犬2月龄时进行初免, 3月龄时进行二免, 此后每隔12个月进行一次免疫。

使用疫苗:犬狂犬病活疫苗或灭活疫苗。

(四) 绵羊痘和山羊痘

对疫病流行地区的羊进行免疫。

60日龄左右进行初免, 以后每隔12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使用疫苗:山羊痘活疫苗。

(五) 炭疽

对近3年曾发生过疫情的乡镇易感家畜进行免疫。

每年进行一次免疫。发生疫情时, 要对疫区、受威胁区所有易感家畜进行一次紧急免疫。

使用疫苗:无荚膜炭疽芽孢疫苗或Ⅱ号炭疽芽孢疫苗。

(六) 猪伪狂犬病

对疫病流行地区的猪进行免疫。

商品猪:55日龄左右时进行一次免疫。

种母猪:55日龄左右时进行初免;初产母猪配种前、怀孕母猪产前4~6周再进行一次免疫。

种公猪:55日龄左右时进行初免, 以后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免疫。

使用疫苗:猪伪狂犬病活疫苗或灭活疫苗。

(七) 棘球蚴病 (包虫病)

对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流行地区的羊实行免疫。

每年对当年新生存栏羊进行疫苗接种, 此后对免疫羊每年进行一次强化免疫。

使用疫苗:羊棘球蚴 (包虫) 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八)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经典猪蓝耳病)

对疫病流行地区的猪进行免疫。

商品猪:使用活疫苗于断奶前后进行免疫, 可根据实际情况4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

种母猪:15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 可根据实际情况, 配种前使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种公猪:使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 以后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使用疫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或灭活疫苗。

(九) 猪乙型脑炎

对疫病流行地区的猪进行免疫。

每年在蚊虫出现前1~2个月,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免疫时间, 对猪等易感家畜进行两次免疫, 间隔1~2个月。

使用疫苗:猪乙型脑炎灭活疫苗或活疫苗。

(十) 猪丹毒

对疫病流行地区的猪进行免疫。

28~35日龄时进行初免, 70日龄左右时进行二免。

使用疫苗:猪丹毒灭活疫苗。

(十一) 猪圆环病毒病

对疫病流行地区的猪进行免疫。

可按各种猪圆环病毒疫苗的推荐程序进行免疫。

使用疫苗:猪圆环病毒灭活疫苗。

(十二)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对疫病流行地区的鸡进行免疫。

商品肉鸡:在1~7日龄、10~14日龄和56日龄时使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分别进行初免、二免和三免。对40~50日龄出栏的肉鸡, 建议只进行两次免疫。

种鸡、商品蛋鸡:56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肉鸡;110~120日龄时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疫苗进行四免。开产后, 根据免疫抗体检测情况进行免疫。

使用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疫苗或活疫苗。

(十三)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对疫病流行地区的鸡进行免疫。

商品肉鸡:在10~14日龄、22日龄左右时使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分别进行初免和二免。对40~50日龄时出栏的肉鸡, 在24日龄前完成免疫。

种鸡、商品蛋鸡:在10~14日龄、28~35日龄时使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分别进行初免和二免, 110~120日龄时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疫苗进行三免。开产后, 根据免疫抗体检测情况进行免疫。

使用疫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疫苗或活疫苗。

(十四) 鸭瘟

对疫病流行地区的鸭进行免疫。

商品肉鸭:14日龄左右时, 用鸭瘟灭活疫苗或活疫苗免疫一次。

商品蛋鸭:在14日龄左右、60日龄左右时使用鸭瘟灭活疫苗或活疫苗分别进行初免和二免, 以后每隔半年免疫一次。

种鸭:在14日龄左右、60日龄左右时使用鸭瘟灭活疫苗或活疫苗分别进行初免和二免, 开产前一个月用鸭瘟活疫苗进行三免;开产后每4~6个月免疫一次。

使用疫苗:鸭瘟活疫苗或灭活疫苗。

(十五) 低致病性 (H9亚型) 禽流感

对疫病流行地区的鸡进行免疫。

商品肉鸡:7~14日龄时进行初免;28~35日龄时进行二免。对40~50日龄出栏的肉鸡, 建议只进行初免。

种鸡、商品蛋鸡:初免、二免免疫程序同商品肉鸡;110~120日龄时进行三免。开产后, 根据免疫抗体检测情况进行免疫。

使用疫苗:禽流感 (H9亚型) 灭活疫苗。

三、其他事项

(一) 各种疫苗具体免疫接种方法及剂量按相关产品说明操作。

(二) 切实做好疫苗效果监测评价工作, 免疫抗体水平达不到要求时, 应立即实施加强免疫。

(三) 对开展相关重点疫病净化工作的种畜禽场等养殖单位, 可按净化方案实施, 不采取免疫措施。

(四) 必须使用经国家批准生产或已注册的疫苗, 并加强疫苗管理, 严格按照疫苗保存条件进行贮存和运输。对布鲁氏菌病等常见动物疫病, 如国家批准使用新的疫苗产品, 也可纳入本方案投入使用。

(五) 使用疫苗前应仔细检查疫苗外观质量, 如是否在有效期内、疫苗瓶是否破损等。免疫接种时应按照疫苗产品说明书要求规范操作, 并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 要切实做好个人生物安全防护工作, 避免通过皮肤伤口、呼吸道、消化道、可视粘膜等途径感染病原或引起不良反应。

(七) 免疫过程中要做好消毒工作, 猪、牛、羊、犬等家畜免疫要做到“一畜一针头”, 鸡、鸭等家禽免疫做到勤换针头, 防止交叉感染。

(八) 要做好免疫记录工作, 建立规范完整的免疫档案, 确保免疫时间、使用疫苗种类等信息准确详实、可追溯。

动物疫病防控知识 第2篇

1、如何做好动物疫病防制工作?

答:预防动物重大疫病必须从提倡科学养殖入手,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综合防控,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主要应做好如下几点:一是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在高温季节,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冬天注意猪舍的保暖和通风。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二是科学免疫。严格按照《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做好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禽流感和新城疫等疫苗的免疫。三是药物预防。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和电解多维、黄芪多糖等,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预防猪群的细菌性感染,提高健康水平。四是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增加消毒次数。五是规范补栏。要选择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仔猪,同时,购买前要查看检疫证明,购买后一定要隔离饲养两周以上,体况正常再混群饲养。六是报告疫情。发现病猪后,要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并立即报告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要在当地兽医的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处理。七是“四不准一处理”。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对病(死)猪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严格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2、如何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

答:对禽流感的预防必须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一是养殖场要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二是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种禽。三是做好环境、鸡舍、用具的消毒。四是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杜绝鸟类与家禽的接触。五是一切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场必须严格消毒。六是定期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

3、如何预防口蹄疫?

答:一是对易感动物(猪、牛、羊等偶蹄动物)每年接种两次疫苗。二是不从疫区购入动物及其产品。三是当疫情发生时,必须立即上报,确切诊断,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并分别进行封锁和监管,禁止人、动物和动物产品流动并在兽医指导下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如何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答:高致病性蓝耳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可防难治,重在科学免疫。每年春、秋防要集中进行一次免疫和抗体监测,平时注意补针。一般情况下,商品猪在23-25日龄时,免疫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种母猪除在23-25日龄免疫外,配种前应加强

免疫一次。种公猪除在23-25日龄免疫外,每隔6个月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一次。在免疫过程中兽医要注意,一是将疫苗置于冷藏箱中并加冰保存;二是规范免疫操作;三是做好各项消毒工作。

5、如何防制猪瘟?

答:坚持骟猪打双针(对仔猪和母猪免疫猪瘟和口蹄疫疫苗),做好春秋两季普免,日常补免。其他办法参考口蹄疫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制措施。

6、疫苗免疫副反应如何处理?

答:若轻微反应,注射部位肿胀,出现经、肿、热、痛症状,一过性体温升高,减食或停食1-2日,这属正常情况,一般不必做任何处理,1-2日后自行恢复。也可使用电解多维拌水饲喂即可。

有时因个体差异,个别家畜接种后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表现出呼吸加快、体温升高、肌肉震颤、口吐白沫、站立不稳等症状,应及时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

7、病死猪只如何处理?

答:为防止病死猪只的疫病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按照国家《病害动物及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进行无害化处理:一是选择远离居民、建筑、易燃物品,上不能有电话线和电线,下不能有天然气和自来水管道,周围有足够防火带,位于主导风下风口,避开公众视野的地方。二是挖一条高0.7米的坑,将取出的土堆在坑沿两侧。坑内用木材架满,坑沿架数条粗湿木棍,将尸体放在架上在尸体周围及上面放些木材,然后在木材上倒上柴油(也可使用修车厂废弃机油)。三是用柴油(注意燃油不能用汽油)浇透木材和尸体,在保证人员安全情况下点燃,焚烧后掩埋并撒布石灰或消毒剂。

8、如何做好卫生消毒?

动物常见疫病 第3篇

1 免疫预防是最直接最可靠的动物防疫措施之一

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其目的是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 促进养殖业发展, 保护人体健康,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使用疫苗免疫是目前控制动物疫病最直接最可靠最基本的防疫措施之一, 是提高动物对病原微生物特异性免疫的常用方法, 效果确实, 容易操作, 在预防疫病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但是切不可将免疫与动物防疫等同对待, 防疫也绝对不是单纯的打疫苗那么单纯, 而是涉及病原微生物、易感动物和传播媒介三个环节, 虽然只要截断这三个环节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能杜绝动物疫病的发生, 但是在具体的畜牧业生产中, 要彻底杜绝这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环都是极其困难的, 因为不可能消灭掉所有病原微生物, 往往是一种病原微生物安定了, 另一个病原又活跃了。病原对易感动物有亲和性, 易感动物抵御病原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传播媒介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人员、车辆、畜禽及其产品的大流通给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在动物疫病防治中常常是这三个环节多管齐下, 以尽可能地削弱病原微生物对畜禽的影响, 多建立几道安全屏障。具体地说:涉及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措施有:检疫、消毒、灭源、隔离和无害化处理;提高易感动物抵抗力的措施有:疫苗免疫、药物预防、提高动物机体的抵抗力 (包括:科学管理、合理营养) 和圈舍标准化建设;减少传播媒介的措施有:规范引种、自繁自养、封闭运行、科学选址布局和消灭蚊虫等带菌虫毒媒介。

2 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是疫病防控措施制定的基础

防疫计划地制定离不开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一要建立健全以区乡村三级防疫队伍为核心, 上下贯通的疫情报告网络, 确保疫情报告渠道畅通和能及早发现疫情;二要以主要饲养畜种猪鸡为主兼顾牛羊养殖场、所有动物治疗门诊、畜禽定点屠宰场、有畜禽及其产品交易的农贸市场为主体建立遍布辖区的横向疫情监测点;三要经常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和病原学送检监测;四要结合春秋集中免疫工作在辖区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所有疫病的大普查;以上共同组成纵横交错、覆盖全面的疫情监测体系, 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疫情监测体系及早捕捉疫病的动向, 时刻掌握已有疫病的动向, 并密切关注国内外疫病形势, 科学分析疫病发生的原因、准确分析疫病的来源及途径, 缜密研判疫病的传播流行趋势及对辖区所造成的影响大小及概率, 这不仅是制定区域性防疫计划, 落实防疫措施, 调整防疫策略的关键, 更是变被动防疫为主动、事后控制为事先预防的重要保证。

3 构建动物疫病综合防制体系, 彻底控制动物疫病

免疫是最为直接可靠的防治动物疫病的措施, 但是仅靠免疫是不能完全杜绝动物疫病发生的, 必须从病原、传播途径、动物本身三方面齐抓共管,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对动物从引种、饲养、经营、销售、运输、屠宰到动物产品加工、经营、贮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严格实施预防、控制、扑灭和检疫措施, 综合防治, 才能彻底控制动物疫病。因此防疫不仅是畜牧养殖生产中的一项技术措施还涉及更多环节, 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作。包括了养殖场的科学选址、无疫病畜禽的引种、优良的饲料、良好的饲养方法、程序化的免疫及必要的药物消毒预防、还需要封闭隔离阻断外部疫病的传入, 才能实现远离疫病的防疫目标。

一要严把科学选址关。严格按照城乡规划和畜牧业区域规划实施, 养殖场要远离村庄, 交通要道、学校、医院、市场, 水源地, 特别是远离其他畜禽养殖场、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这是形成阻隔病原微生物的天然屏障。

二要养殖场布局合理。管理区、生产区、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3个区域要严格分开。管理区、生产区处于上风向, 废弃物处理区处于下风向。养殖场内净道和污道分开。北方地区畜禽圈舍坐北朝南以利采光和冬季保暖。生产区禁止一切外来人员进入。使养殖场处于相对隔离的环境, 实行封闭运行, 阻止病原的传入。

三要建造标准化圈舍。特别是畜禽圈舍内环境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空气质量等条件适合不同畜种、不同生产用途、不同生长阶段畜禽的生长发育需要。这是减少应急, 增强抵抗力的基本保证。要布设纱窗、围栏和天网, 防止其他动物及野禽的进入和接触。

四要规范引种。养殖场要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场引进系谱、合格证齐全的畜禽品种 (包括遗传材料) 。特别是应从非疫区引进种畜禽, 要查看其免疫档案和用药记录, 了解该场疫病情况, 并索要其免疫程序, 引进的种畜禽经检疫确定为健康, 并有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经隔离观察确定为健康后, 方可合群饲养。

五要加强饲养管理。要及时调整畜禽存栏结构, 做到畜禽品种、畜群结构合理, 公母比例适中, 密度适宜。采用科学工艺流程, 针对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性能、不同年龄段畜禽实行分舍饲养, 推广“全进全出”养殖方式。采用优质的饲料, 杜绝发霉变质饲料的使用。

六要强化免疫消毒和药物预防。全面落实程序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 并配合抗体监测随时掌握免疫状况。根据临床症状适时使用对症治疗药物进行预防, 圈舍及环境实行定期消毒、终末消毒并设置圈舍的空置期。

[本文获甘肃省首届兽医系统征文比赛三等奖]

摘要: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其目的是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 促进养殖业发展, 保护人体健康,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要彻底控制动物疫病的危害, 必须狠抓免疫预防这个关键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而其基础是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第4篇

答:猪瘟免疫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母源抗体的高低,接种时间,接种剂量和所用疫苗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仔猪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与母猪免疫时间相关联,即母猪免疫至仔猪产出的时间越短,仔猪母源抗体相对较多,持续时间长。相反,母猪免疫至仔猪产出的时间越长,所产仔猪的母源抗体相对较少,持续时间短。要使母猪和仔猪保持相对稳定的猪瘟抗体,母猪必须每6个月接种一次猪瘟冻干苗。经每6个月接种一次猪瘟冻干苗的母猪所产仔猪,在30日龄左右接种一头剂猪瘟冻干苗,接种后275天用石门系强毒攻毒获百分之百保护,此时绝大多数肉猪已出栏。

据此猪瘟免疫程序为

(1)猪瘟控制区应用经产母猪每6个月用猪瘟冻干苗1头剂接种一次,仔猪30日龄左右用猪瘟冻干苗1头剂接种一次,种公猪每年春,秋用猪瘟冻干苗1头剂接种一次。

(2)猪瘟非控制区应用经产母猪,种公猪每6个月接种一次,仔猪20,65日龄时各接种一次,每次接种猪瘟冻干苗1头剂。此外还可根据当地实际,采用哺乳前一次接种。至于腹腔注射,阴道注人,人工授精接种方法,必须接种后3~4个月再行接种一次。

2、试述农户散养鸡新城疫的免疫

答:根据我国目前国情,养鸡业多以农户养为主,如何将农户散养的鸡免疫接种好,使之不发病或少发病,是兽医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首先要选用有效疫苗新城疫叭苗具有耐热性(38℃保存45天能存活),同居感染免疫性,稳定性,免疫期较长等优点。新城疫工系苗属中等毒力疫苗,免疫期长。这三种疫苗联合运用,适合于农户散养鸡新城疫的免疫。

其次要采用科学的接种方法7~10日龄雏鸡,先停水,将新城疫V4苗按每只2羽份,用适量凉开水稀释,让鸡自饮。饮完后,停水,再将新城疫V4苗按每只2羽份,用适量凉开水稀释,让鸡自饮。120~125日龄鸡用新城疫工系苗肌肉注射,每只1羽份。

第三是接种方式利用新城疫V4苗耐热的特点,农户可在乡镇兽医防疫站购苗,自行给鸡饮水免疫接种,以及每年春秋由乡镇兽医防疫站进行新城疫工系苗肌肉注射免疫接种。

虽然上述新城疫免疫程序不如集约化鸡场的免疫接种科学,但就目前农户散养鸡来说,其方

法实用,有效,可行。

3、试述良种肉鸭主要疾病的综合防治

答:良种肉鸭生长周期性短,一般在25~30天即可育肥出栏,加之多数是集约化饲养,疫病流行非常快,死亡多,经济损失大,所以对良种肉鸭的疾病防治应有足够认识。经调查良种肉鸭的主要疾病有病毒性传染性肝炎,浆膜炎,副伤寒,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鸭瘟等。根据这些疾病发生时间不同,主要防治技术有以下几项。

(1)消毒技术育雏室,育成室和所用器具的消毒。

(2)育雏室内的保温技术(冬天应升温至35℃左右)。

(3)副伤寒的防治技术可采用广谱抗生素饮水或注射。

(4)病毒性传染性肝炎的防治技术7~9日龄时皮下注射抗肝炎高免血清,一般不用肝炎疫苗注射。

(5)浆膜炎的防治技术肉鸭在10,15,20日龄时用广谱抗菌素注射。同时防治巴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

(6)鸭瘟病的防治技术根据鸭瘟多发生于成鸭,一月龄以内的鸭发病少的原则,良种肉鸭的鸭瘟防治,采取发病后立即用鸭瘟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的措施,效果好。

4、试述仔猪主要疾病的综合防治

答:仔猪((60日龄内的小猪)培育期间的主要疾病包括仔猪黄痢,白痢,缺铁性贫血,猪瘟,仔猪副伤寒,寄生虫等。针对这些疾病的发生时间和危害程度,特提出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1)母猪在配种前30天左右接种猪瘟冻干苗,旨在确保母猪对猪瘟病的免疫和具有足够母源抗体传递给仔猪,使仔猪在30日龄内不患猪瘟病。

(2)怀孕母猪的产仔前10~20天接种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仔猪通过吃乳获得抵抗黄痢,白痢的抗体,使之不患黄痢,白痢病。

(3)仔猪出生前三天对母猪圈舍,垫草,仔猪栏等要彻底消毒。

(4)仔猪的早期护理,其中主要内容要让每头仔猪都能吃足初乳,提高抗病力。

(5)仔猪出生后3日龄内用右旋糖酐铁进行注射补铁。

(6)仔猪出生后第二天开始口服生物活菌制,调整仔猪胃肠道的微生态平衡,预防黄,白痢的发生。

(7)仔猪在30日龄左右接种猪瘟冻干苗。

(8)仔猪在35日龄进行仔猪副伤寒菌苗的接种。

(9)仔猪40日龄进行驱虫。

(10)经过以上9项技术综合防治后,仍有疾病发生时,对症治疗即可。

5、试述口蹄疫的综合防治

答:根据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各地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所同,但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查找疫源其内容包括对饲养牲畜的非免疫抗体检I病毒测试,春秋两防普查,流通环节的检疫,检验等防治技术。

(2)消毒灭源即对牲畜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进行大面积,全方位,立体性的有效消毒。

(3)免疫接种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牲畜进行免疫种,建立起免疫带。

(4)扑杀病畜对病畜和同群畜要采取坚决扑灭的措施,尸作无害化处理。

(5)监督管理根据《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实施监管理,对不法行为绳之以法,做到以法制疫。

6、述蛋鸡场主要疫病的免疫程序

答:鸡的传染病主要有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产蛋下降综合症,大肠杆菌病,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鸡慢性呼吸道病等。根据这些病的发生发展时间和流行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如下

(1)1日龄接种马立克氏疫苗,根据需要8~10日龄重复一次。

(2)4~5日龄接种传支H120疫苗,2月龄接种传支H52,产蛋前接种传支油苗。

(3)7~10日龄接种新城疫N系苗或新城疫V4苗,30日龄用此苗重复免疫一次,120~125日龄接种新城疫I系苗或新城疫V4苗和新城疫油乳剂苗。

(4)10~14日龄接种法氏囊疫苗,28~35日龄时重复一次。

(5)产蛋前2~4周接种产蛋下降综合症油乳剂苗。

以上疫苗的接种最好在接种前进行抗体监测,根据抗体水平的高低而定接种时间。至于鸡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接种,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7、试述免疫学在疫病诊断防治方面的应用

答:免疫学的应用很广,但在传染病方面主要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

免疫诊断它包括血清学诊断和变态反应诊断。血清学诊断是利用抗原一抗体特异性反应,用已知的抗原鉴定未知的抗体或用已知的抗体鉴定未知的抗原。最常用的方面有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免疫荧光试验和中和反应等。变态反应诊断是应用已知变态原给动物点眼或注射后看它是否发生特异性变态反应,而诊断疫病。

免疫预防免疫预防是应用免疫学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是动物防疫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也是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实施强制免疫的重要内容。免疫预防包括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就是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给动物接种有效的生物制品,使其产生对该种微生物的自动免疫,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人工被动免疫是给动物注射免疫血清。免疫治疗当动物发生传染病时,给其注射免疫血清,达到治疗传染病的目的。

8、试述猪瘟,猪丹毒,猪局部炭疽和仔猪副伤寒的淋巴结炎病变化的鉴别要点

答:一是淋巴结的炎症类型不同猪瘟淋巴结为出血性炎症;猪丹毒的淋巴结为卡他性炎症;淋巴结肿胀;猪局部炭疽的淋巴结为出血性坏死性炎症,淋巴结周围组织明显水肿;仔猪副伤寒淋巴结为急性增生性炎症,淋巴结肿大。

二是淋巴结的病理变化不同猪瘟淋巴结切面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斑纹;猪丹毒淋巴结切面有透明液流溢并有细小的充血点;猪局部炭疽淋巴结切面出血,散在灰黑色坏死灶,陈旧病灶

呈棕灰色;仔猪副伤寒淋巴结切面呈灰白色脑髓质样变。

9、试述败血型猪丹毒特征性病理变化

动物常见疫病 第5篇

1 牛羊养殖发展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肉牛优势县11 个, 肉羊优势县11个, 奶牛优势县24 个, 并在菏泽、临沂、聊城、东营、滨州、泰安6 市全市开展了全面调查, 累计调查60余县次。据不完全统计, 2014 年底, 山东省草食动物优势产业区肉牛存栏269.680 9 万头, 年出栏197.809 7 万头;奶牛存栏88.191 8 万头, 年出栏3.561 4 万头;羊存栏1 688.974 5 万只, 年出栏2 002.435 3 万只。

2 牛羊主要疫病流行情况

1) 布鲁氏杆菌病流行情况。山东省是布病非免疫区, 没有一家布病免疫备案企业, 但部分养殖大户或从网上或从疫苗代理商处自行购买疫苗进行免疫, 这些疫苗以齐鲁动物保健品公司的为主, 疫苗类型多为A19。近年来随着活畜流动的增加, 山东省从内蒙古、东北、新疆等地购进大量肉牛、肉羊开展短期育肥, 动物流通量剧增, 长途调运频繁, 在许多养殖场出现免疫和未免动物同群现象, 在日常监测中出现大量布病免疫阳性, 免疫阳性与感染阳性相混淆, 给监测工作带来了困难。

2012 年以来, 在山东省淄博、枣庄、青岛、滨州市等多有发现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病例, 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2012 年山东省布病监测阳性88 例, 2013年全年81 例, 2014 年全年270 例, 2015 年1-9 月份山东省监测阳性病例326 份, 阳性率达0.31%, 说明以布鲁氏杆菌病为代表的人畜共患病在山东省局部地区有愈演愈烈之态势。

2)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羊痘、羊口疮等疫病流行情况。山东省没有发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羊痘、羊口疮病, 每年春秋季节在散养户中呈零星发病, 只开展临床诊断未进行实验室确诊。省中心兽医实验室每年定期采样检测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未发现阳性病例。

3 牛羊寄生虫病流行情况

近年来, 养殖企业加强了对寄生虫病的防范力度, 特别是规模化的养殖场, 每年定期开展驱虫, 肉牛的寄生虫病已经连续多年未见流行。寄生虫病主要是羊的肝片吸虫、疥癣病;牛的牛皮蝇蛆病、球虫病、螨病等。

4 牛羊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1) 牛羊口蹄疫疫苗保护期较短。草食动物饲养分散, 怀孕周期长, 如果按照每年2 次的防疫频次, 免疫抗体水平最好时期只能持续2 个月左右的时间, 在初期和后期免疫抗体水平将处在一个不稳定的阶段, 有可能出现免疫空档期, 抗体水平不足以保护动物免受感染。仅靠春秋两季集中防疫可能会出现漏免, 实行常态化补免工作业务量大, 人员配备和经费不足以支撑。

2) 草食动物调运频繁。对外购牛羊的隔离、免疫、检疫工作不重视, 疫病防控难度不断加大。牛羊远距离调运的日益频繁, 加大了各类疫病传播的机率, 近年发生的小反刍兽疫、死灰复燃的布鲁氏杆菌病等, 都与外购牛羊有很大关联。而养殖户对此认识不足, 重视程度不够。

3) 经费投入不足。在疫病净化方面缺少具体可行的政策。目前, 国家只有强制免疫政策, 对扑杀、监测、补偿以及限制流动等方面政策缺乏, 对患病动物的处置难以进行, 最终难以根除传染源, 构建长效防疫工作机制受到制约。

4) 疫病检测力量薄弱。由于市、县两级疫病检测技术人员不固定、数量少、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制约了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疫病监测仪器设备及工作经费投入不足, 多项防控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 除几种影响较大的疫病外, 其他疫病的检测工作无力开展。

5) 兽医体制改革不到位。基层防控力量薄弱。除胶东半岛无疫区外, 尚有部分县市区兽医体制改革没有到位,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年龄老化, 不能满足防控工作的需要。村级防疫员待遇较低, 对劳动力强的人员无吸引力, 多数在岗人员年龄偏大, 文化程度低, 整体素质不高。

5 对牛羊疫病防控的意见和建议

1) 加大对口蹄疫疫苗的研究力度, 提高其保护期;或研究制定更为科学的口蹄疫免疫方案, 确保消除免疫危险期。

2) 将草食动物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加大生产投入和政策扶持。积极鼓励散养户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模式, 进一步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的比例, 不断提高养殖户的疫病防控意识, 特别是对外购牛羊采取严格隔离、防疫措施, 确保切断外来疫病传播途径。

3) 进一步增加防疫工作经费投入, 建议实施牛羊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治计划, 完善免疫、扑杀、无害化处理机制, 制定阳性畜扑杀补偿政策, 解决牛、羊口蹄疫、布病等防疫经费不足、补偿机制不完善的局面, 为草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人力、经费及生物安全等保障。

4) 加大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病监测力度, 制定政策措施全面开展畜间布鲁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净化及扑灭工作。

5) 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基层防疫人员业务素质, 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 提高村级防疫员待遇, 改善工作条件, 吸引一些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年轻人从事动物防疫工作, 确保队伍的稳定性和战斗力, 增强基层防控能力。

6) 加强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管, 从法律法规层面健全动物引入监管机制、跨省 (或跨市、县) 检疫申报、落地报告等制度, 控制跨省长途贩运。

7) 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建设, 发展规模养殖, 提高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尽量拉长龙头企业的产业和产品链条, 注重加工转化增值, 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 增强市场竞争力, 形成优势产业突出, 区域整体推进发展格局, 实现产业快速升级和效益不断增长。

摘要:通过对山东省各草食畜种优势县开展草食动物疫病防控专项调研活动, 基本掌握了全省牛羊养殖发展基本情况、牛羊主要疫病流行情况, 初步探讨分析和解决牛羊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并就如何加强对牛羊疫病的防控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可供行业主管部门决策时参考, 为草食动物疫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第6篇

一、平时的预防措施

㈠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卫生消毒, 增强畜禽机体抵抗力。

㈡坚持自繁自养, 减少疫病传播。如无条件自繁自养必须外购时, 应坚持从非疫区, 经过免疫接种且在有效期内, 经过检疫且有检疫证明的动物方可购买引进。引进后应放在隔离舍进行观察 (一般为45天) , 确认健康时才能与原有动物合群饲养。

㈢制订和执行预防接种计划。

㈣定期驱虫、杀蚊灭蝇。

㈤饲养场所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

㈥病畜禽及时隔离, 死亡动物尸体必须深埋处理。

二、发生疫情后的处理措施

㈠疫情报告。任何公民都有报告动物疫情的义务。当发现动物患疫病或疑似疫病时, 应及时向当地畜牧兽医站报告, 以便动物防疫部门及时了解疫情, 掌握疫情, 制定和采取控制、扑灭疫情的方法措施, 并主动配合疫情处置工作。

㈡检疫隔离。对同群和易感动物进行测温和临床检查, 根据检疫结果把同群和易感动物分为患病动物, 疑似感染动物和假定健康动物分别进行隔离, 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以控制、扑灭传染源, 防止疫情扩散。

㈢扑杀消毒。对病死和死因不明的动物, 无论死因如何一律要焚烧、深埋, 对诊断为重大疫病的动物, 一律要扑杀、焚烧、深埋。为消灭病源, 对同群动物实行扑杀、销毁。对病死、患病和疑似患病动物的活动场地, 用过的物料、用具、排泄物等进行严格消毒。

㈣封锁疫区。当发生动物防疫法及其有关法规、规章确定的一类传染病或二、三类传染病呈暴发流行或当地新发生的传染病时, 由县级人民政府分布封锁令, 禁止动物, 动物产品进出疫区, 对进出封锁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

㈤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其范围大小根据疫病特点而定。对疫点、疫区采取封锁、扑杀、消毒、隔离措施, 对受威胁区的动物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美国动物疫病防控管理概况 第7篇

美国建立了权责清晰、监管严密的动物疫病防控管理体系, 主要包括政府兽医管理部门、兽医协会、兽医教学科研机构、动物医院或私人诊所、农场 (畜禽养殖场) 等。国家兽医管理机构设在联邦农业部, 全名为动植物检疫署 (APHIS) , 全面负责美国动物疫病的防控、实验室检测, 以及联邦动植物进出口检疫等工作。各州除了属于联邦APHIS派出的地方兽医机构以外, 每一个州还都设有州的兽医管理机构, 隶属州农业厅, 负责各州的兽医工作。兽医教学科研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为美国畜牧业的发展培养专业兽医人才、开展兽医基础理论研究、研发兽用生物制剂、推广动物疫病防控新技术、承担动物疫病监测任务等。动物医院和私人兽医诊所为服务机构, 既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前沿阵地, 同时也是兽医人员从事科研、教学的基地。

美国兽医协会为非官方性的民间组织。除兽医官外, 其他从业兽医全部由兽医协会负责管理。美国兽医协会主要开展会员每年一定学时的培训学习;推进兽医公共卫生教育, 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推动全美兽医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开展兽医资格认证, 凡从事兽医诊疗和服务的兽医, 必须要有兽医协会颁发的兽医资格证, 方可从事兽医工作。

畜禽生产、免疫接种和诊疗等市场行为, 由生产者自行决定并支付相应费用。但政府要求所有兽医师及农场主一旦发现疫情必须及时上报, 重大疫情的处理由政府负责。屠宰检疫是美国政府的职责, 不允许企业自检。产地检疫工作由当地执业兽医实施, 动物饲养者持执业兽医出具动物健康证明在全国内运输, 在此过程中, 如果执业兽医有违规行为, 联邦驻州兽医官有权直接吊销其执照。

几种动物疫病的防控 第8篇

口蹄疫Aftosa (属一类传染病) 俗名“口疮”、“辟癀”, 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 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其临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本病具有发病急、流行快、传播广、发病率高等特点。潜伏期一般为2~7 d, 个别可长达21 d,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1.1 防控措施

疫区和受威胁区只有采取以免疫为主、扑杀和消毒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才能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1.2 免疫原则

在疫区和受威胁区, 对猪牛羊等易感动物定期进行口蹄疫疫苗接种。猪肌肉注射O型口蹄疫灭活苗;牛羊肌肉注射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疫苗;奶牛和种公牛肌肉注射A型灭活疫苗。

1.3 防治

(1) 预防病畜疑似口蹄疫时, 应立即报告兽医机关, 病畜就地封锁, 所用器具及污染地面用2%苛性钠消毒。确认后, 立即进行严格封锁、隔离、消毒及防治等一系列工作。发病畜群扑杀后要无害化处理, 工作人员外出要全面消毒, 病畜吃剩的草料或饮水, 要烧毁或深埋, 畜舍及附近, 用2%苛性钠、二氯异氰豚酸钠 (含有效氯≥20%) 、1%~2%福尔马林喷洒消毒, 以免散毒。接种。对疫区周围牛羊, 选用与当地流行的口蹄疫毒型相同的疫苗, 进行紧急接种, 用量、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须严格按疫苗说明书执行; (2) 治疗病初, 即口腔出现水泡前, 用血清或耐过的病畜血液治疗。对病畜要加强饲养管理及护理工作, 每天要用盐水、硼酸溶液等洗涤口腔及蹄部。要喂以软草、软料或麸皮粥等。口腔有溃疡时, 用碘甘油合剂每天涂搽3~4 d, 用大酱或10%食盐水也可。蹄部病变, 可用消毒液洗净, 涂甲紫溶液 (紫药水) 或碘甘油, 并用绷带包裹, 不可接触湿地。

1.4 疫情处置

一旦发病, 则应及时报告疫情, 同时在疫区严格实施封锁、隔离、消毒等综合措施。

2 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人兽都可以感染, 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以狂躁不安、行为反常、攻击行为、进行性麻痹和最终死亡为特征, 潜伏期长, 狂犬病一旦发病, 其进展速度很快, 多数在3~5 d, 很少有超过10 d的, 致死率几乎100%。犬感染狂犬病病毒后, 潜伏期一般为2~8周, 长的可以达到数月至数年, 短的仅有1周。牛和羊狂犬病的平均潜伏期15 d, 平均发病期4 d。

1.1免疫原则

所有犬实行全面强制免疫, 每年免疫1次。重点做好城镇、高发地区犬的免疫。发生疫情时, 要对疫区内所有易感动物和被咬伤的动物进行紧急免疫。狂犬病冻干苗:每只犬皮下注射1头份。

1.2防预措施

预防原则主要是做好“防、检、灭、治”工作。防:搞好预防接种, 疫苗每瓶用10 mL无菌水稀释, 充分溶解后, 每只狗皮下或肌肉注射1 mL。检:进行严格饲养的检疫、售前检疫和运输检疫, 对新引进的狗, 要隔离饲养2周以上。灭:对于野狗、无主狗、病狗、疑似病狗, 要进行严格的捕杀, 销毁, 绝不能留情。治:狂犬病死亡率高达100%, 一般没有治疗价值。如果人不小心狂犬病狗或疑似狂犬病狗咬伤, 应立即进行扩创, 压迫出血, 并用清水、20%肥皂水反复清洗20 min以上, 再用70%的酒精充分冲洗伤口, 24 h内注射狂犬疫苗。

3 猪瘟

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特征为高温, 体温41~42℃, 急性病例无明显症状, 慢性主要表现为便秘腹泻交替发生, 皮肤苍白, 病猪消瘦, 后期腹下、股内则皮肤弥漫性出血点, 耳尖发紫或出血点。猪瘟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 流行广泛, 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危害极大。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传染病。

3.1 防控措施

应采取免疫预防和淘汰感染猪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

3.2 防治

定期注射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或细胞苗 (用量按标签说明使用) , 规模场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 仔猪25日龄首免, 也可根据母源抗体检测结果适当调整首免日龄, 首免后4~6周进行1次加强免疫。母猪在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1次, 种公猪每年免疫2~3次;散养生猪在春秋两季实施集中免疫, 月月定期补针;外地调入的生猪隔离观察1周后免疫。

3.3 疫情处置

发生疫情时, 要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 严格隔离, 彻底消毒, 强制免疫, 严防疫情扩散。

4 高致病性禽流感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的烈性传染性疾病, 一级性败血性死亡到无症状带毒等多种病症为特点。病禽及其尸体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传染, 吸血昆虫也可传染。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其在禽类中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 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 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潜伏期短, 从数小时到数天不等, 最长可达21 d。

4.1 防控措施

采取以免疫、扑杀病禽、环境消毒等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控制疫情的扩大蔓延。

4.2 免疫原则

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 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所有禽类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控制疫情的扩大蔓延。雏禽皮下注射灭活疫苗或滴鼻点眼法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成年禽肌肉注射灭活疫苗。

4.3 环境消毒

流感病毒对消毒剂及热比较敏感。常用的消毒剂, 如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均能杀死环境中的病毒。对污染的禽舍进行消毒时, 必须先用去污剂清洗以除去污物, 再用次氯酸纳溶液消毒, 最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铁制笼具也可采用火焰消毒。粪便和垫料应通过掩埋来进行处理, 对处理粪便和垫料所使用的工具要用火碱水或其它消毒剂浸泡消毒。对过往车辆以及场区周围环境、孵化厅、孵化器、鸡舍笼具以及工作人员的衣帽和鞋等都应进行严格的消毒。

4.4 其他措施和要求

养殖场应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交通要道等。杜绝鸟类与家禽的接触。在养殖场中应专门设置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 严禁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养殖场区。

4.5 防治

本病发生后能广泛传播, 病程短促, 致死度高, 因此, 平时除了加强饲养管理, 实行免疫接种是关键。肉禽在7~10日龄进行首免, 饲养期超过60日龄的必须在首免后2~3周加强免疫1次。种鸡、蛋鸡7~14日龄进行首免, 首免后3~4周进行第一次加强免疫, 开产前必须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 种鸭、种鹅、蛋鸭、蛋鹅14~21日龄首免, 首免后3~4周进行第一次加强免疫, 开产前必须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 鸡使用重组禽流感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 (H5N1, Re-5-Re-4株) , 水禽仍使用禽流感灭活疫苗 (H5N1, Re-5株) 。

5 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 (Bacillus authracis) 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病是牛、马、羊等动物传染病, 但偶尔也可传染给从事皮革、畜牧工作的人员, 该细菌由Robert Koch在1877年首次发现。炭疽杆菌的芽孢可以抵御很强的紫外线、高温等恶劣环境, 在适合的环境下, 芽孢会从新开始活动, 变成有感染能力炭疽杆菌。炭疽芽孢对环境抵抗力极强, 一旦污染, 传染性可保持若干年。本病呈地方流行, 家畜吃了被炭疽杆菌芽孢污染的饲料或水, 就可发病。防控措施:疫区采取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5.1 放牧管理

严禁牲畜到炭疽杆菌芽孢污染的地方放牧。禁止猪、牛、羊在圈外散养。

5.2 免疫原则

用Ⅱ号炭疽芽孢苗肌肉注射1 mL, 适用于马属动物、牛、羊等动物。炭疽灭活疫苗, 每头牛皮内注射1 mL, 每只羊皮内注射0.2 mL。动物尸体严禁剥皮、食用, 应深埋处理。消毒被污染的场地, 焚烧污染物。

5.3 饲养管理

建立和健全消毒隔离制度, 保持圈舍清洁, 增强动物抗病能力。

5.4 快速处置患病动物

发现疑似炭疽动物, 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检查等, 并采样送检。严禁在非生物安全条件下进行疑似患病动物、患病动物的尸体剖检。一旦发现家畜突然发病、死亡, 要及时报告兽医部门, 进行诊断处置。

6 牛病毒性腹泻

牛病毒性腹泻又称粘膜病, 是由病毒性腹泻所引起的牛的一种传染病。家畜中牛、羊、鹿、猪均可感染本病。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直接或间接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也可通过胎盘感染本病。该病的潜伏期为7~9 d。主要特征是2~5 d内体温会升高, 流鼻涕, 呼吸急促, 精神抑郁甚至食欲丧失, 严重腹泻的会导致脱水, 有时粪便中还会出现血液斑点。更为严重的病牛甚至会出现咳嗽、眼损害和跛行。部分妊娠牛在感染此病后3~6周内可能会发生流产。当然, 泌乳奶牛的产奶量会显著下降。

6.1 防控措施

以预防为主, 加强检疫, 目前无特效疗法。

6.2 免疫原则

本病高发区对奶牛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措施之一。用猪瘟疫苗免疫, 成年母牛使用4头份、犊牛使用2头份, 其他成年牛使用6头份。

6.3 预防措施

一是隔离病牛, 即避免与病牛接触;二是人和健康牛要远离污染的饲料和水源。同时, 对奶牛饲养区要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对奶牛进行疫苗接种也是预防的措施之一。

6.4 常规治疗

常规药物主要是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 对伴随此病的继发细菌感染有效。对体温升高病牛曾用抗生素, 补糖, 补水, 补碱等治疗, 终以死亡结束。

7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又名猪蓝耳病, PRRS) 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猪急性、高热性、高致病性传染病, 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可发生, 但以妊娠母猪和仔猪最为常见。该病以母猪发生流产, 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 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 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

动物疫病的主要防治技术 第9篇

1 兽医卫生制度的建设及管理

1.1 出入场兽医卫生制度

1.1.1 设置消毒池

在养殖场大门口、生产区入口设置消毒池。大门口的消毒池长为机动车车轮一周半, 以上深度超过车轮一周以上, 生产区入口的消毒池的深度接近雨鞋的高度。

1.1.2 设置消毒室

进入生产区前到消毒室更衣、换鞋后, 在紫外线灯下照射10~15min, 然后用消毒水洗手。经过全面消毒后, 才能进入生产区。

1.2 畜禽的卫生管理

1.2.1 饲料的卫生安全

禁止饲喂不清洁、发霉或变质的饲料;对新购的原料要严格查验, 对库存的原料要常看是否变质。另外, 不喂外面拉来的泔水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副产品。

1.2.2 厩舍卫生管理

畜禽舍每天早、晚各一次清粪, 冲刷厩舍。另外冬天要防寒保暖, 雨季要防暑防潮。

1.2.3 畜禽出栏后彻底冲洗厩舍

猪舍还必须用火焰喷灯杀菌和寄生虫卵。厩舍空隔5d后, 才能补栏。

1.3 消毒灭源

1.3.1 日常消毒

也称预防性消毒, 此类消毒一般3d进行一次消毒, 每1~2周还要进行一次全面大规模的消毒, 采用两种以上的消毒药交替使用。畜舍地面、墙壁可用喷射火焰消毒。

1.3.2 临时消毒

在发生传染病时, 为了及时消灭刚从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而采取的消毒措施。

1.3.3 终末消毒

在最后一头患病动物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 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 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而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规模消毒。

2 监测技术与动物卫生监督

2.1 疫病监测措施

2.1.1 定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每季度科学、系统地开展一次流行病学调查, 以及时了解动物疫情动态和做好科学的防控措施。

2.1.2 定期进行疫病样本监测

每年上、下半年各进行一次抽样监测。通过样本监测, 可及时了解潜在的疫病, 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2.1.3 开展疫情分析评估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样本的监测结果进行分类统计, 综合分析来评估疫情发生的可能性。

2.2 免疫抗体监测

2.2.1 免疫抗体水平的检测

对免疫动物产生抗体后, 随机抽检抗体水平。如果抗体合格率低于70%, 则必须补免, 以确保免疫合格率达标。

2.2.2 免疫质量的核查

对免疫抗体不合格的动物, 补免后再次抽检。若仍不合格者, 应核查其原因。首先追查冷链环节, 若该环节正常, 则进一步追查免疫接种过程, 若一切操作符合规程, 则最后就要检查生物疫苗是否有问题。

2.3 疫情分析评估和免疫结果分析

2.3.1 疫情分析

对每季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科学、系统地分析评估, 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及时预警预报, 采取防控措施;对疑似疫情及时按应急方案进行处置。

2.3.2 免疫效果分析

对免疫质量要进行客观评价, 对免疫抗体合格率偏低的, 要及时进行免疫效果分析, 科学查其原因, 以确保动物免疫接种在疫病防控工作中的有效性。

2.4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

大多数致病菌为条件性致病菌, 在环境突变、各种应激反应发生时, 可诱致病菌的发病。疫病发生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动物相互接触后发病传染。因此, 要加强饲养动物的日常卫生检查, 严格执行动物及其产品的卫生监督工作, 以防止引入带菌 (毒) 动物及其产品, 是有效防控动物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3 定期驱虫

3.1 驱虫原则

应在当地猪群中寄生虫病流行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最佳驱虫药物, 适宜的时间以猪球虫、蛔虫等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进行驱虫, 使产下的仔畜不被寄生虫感染。

3.2 预防病原的传入

在已控制或基本消灭寄生虫的猪场 (或散养户) , 当引入猪时, 应对外来猪先隔离饲养、进行粪便检查。若检出寄生虫则应驱虫后5d才能并群饲养。

3.3 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对驱虫和驱虫后的粪便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上一篇:钢琴教学质量下一篇:住白细胞虫病